七律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5 02:17:4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七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六治七律體會感想
開展六治七律學習教育活動,是全面貫徹龍灣區教育局在全區教育系統黨員干部中開展“六治七律”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通過這次六治七律集中整治活動,我會努力把自己鍛煉成“六治七律”的堅定信仰者、勤奮學習者、模范實踐者。只有加強學習,嚴格自律,清正廉潔,樹立良好作風,才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促進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如何做到這些呢,我認為具體做好以下四點:
一、要促進深入學習、統一思想方向
在新時期、新階段,要以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教育愛護學生為出發點,以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增強紀律觀念、改進工作作風為目的,把教育與嚴肅紀律、規范行為結合起來,把糾錯與廉潔自律、制度建設結合起來,著力解決黨員、干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加強干部隊伍建設。
二、要促進作風轉變,強化廉潔自律意識
廣大黨員干部要嚴格按照龍灣區教育局,關于在全區教育系統黨員干部中開展六治七律集中整治活動的重要思想要求,努力實踐“六治七律”集中整治活動要求,把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的權力觀、政績觀和科學的發展觀有機統一起來。
三、要促進理論學習,升華世界觀
衛生系統學習五治七律體會
為期三個月的區衛生局關于在全區衛生系統黨員干部中開展五治七律集中整治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開展中,月20號我院成立了五治七律集中整治活動領導小組,月27號我院召開了五治七律整治活動動員大會,同時每位黨員干部填寫了五治七律個人自查自糾情況登記表,通過近一個月的“五治七律”學習教育活動,使我對“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了較深的感觸,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黨性黨風教育,明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總的收獲和體會有這幾個方面:
一、要促進深入學習、統一思想方向。
在新時期、新階段,要以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衛生局機關、各街道衛生院為重點,以教育愛護干部為出發點,以提高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增強紀律觀念、改進工作作風為目的,把教育與嚴肅紀律、規范行為結合起來,把糾錯與廉潔自律、制度建設結合起來,著力解決黨員、干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為我區建設現代化濱海新城區提供堅強保證。
二、要促進作風轉變,強化廉潔自律意識。
廣大黨員干部要嚴格按照區衛生局關于在全區衛生系統黨員干部中開展五治七律集中整治活動的重要思想要求,努力實踐“五治七律”集中整治活動要求,把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的權力觀、政績觀和科學的發展觀有機統一起來,并體現在與患者群眾保持密切聯系上,落實在日常的具體臨床門診工作中;開展“五治七律”主題教育活動的時間正是我們海城中心醫院工作最緊張、最繁忙的階段,同時也是最易淡化學習的關鍵階段。如一年一度的溫州市文明單位,浙江省文明衛生院,溫州市示范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各類年檢驗收等,通過“五治七律”集中整治和學習活動,使讓大家受到一次深刻的廉潔自律的思想教育,使黨員干部的世界觀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三、要促進理論學習,升華主觀世界觀。
剖析詩詞的三大特色
詩詞是繼楚辭、唐詩、宋詞和元曲之后,中國現當代詩歌史上的又一座高峰,是一部反映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史詩”。詩詞別具一格,是在繼承前人基礎上的創新和發展,明顯地具有意境深遠、韻味無窮和語言流暢三大特點。
一、意境深遠
人們常說:“文如其人”,“詩品即人品”。詩詞已經充分展示了作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的人格魅力。寫于1936年2月的《沁園春·雪》,是詩詞的代表作之一:“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見1996年9月版的《詩詞集》,下同)作者用如椽大筆,以雪為喻,在深刻批判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巧妙諷刺了歷代封建帝王的同時,熱情地謳歌了無產階級及其所領導的革命運動。真是氣勢磅礴,一涉千里。既抒發了作者堅決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這三座長期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徹底勝利的雄心壯志,又給了當時的蔣家王朝以致命的一擊。稱得上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絕唱!據說1945年11月14日這首詞在重慶的《新民報晚刊》上發表后,曾轟動了整個山城,還難倒了及其御用文人。
陸游的《卜算子·詠梅》堪稱千古絕唱。在放翁的筆下,梅花是孤寂無主的。她任憑風吹雨打,群芳忌妒,最后竟“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了。表達的是作者自己的不幸遭遇和永不變節的高尚品質。而作于1961年12月的同一詞牌的詠梅詞,則反其意而用之。他的詞作化憂郁為歡快,化冷漠為熱忱,化孤獨為親切,以“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作結。這就不難看出,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面對我國三年嚴重自然災害所造成的重大損失,絲毫沒有被困難所嚇倒,而是敢于藐視一切困難,戰勝一切困難,充滿著必勝的信念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其意境比起陸詞來更勝一籌。其他如“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七律·長征))“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七律·到韶山》)“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七律·和柳亞子》)“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七律二首·送瘟神》)“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馀。”(《水調歌頭·游泳》)“螞蟻緣槐夸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等等,都蘊含著無比深遠的意境,令人贊嘆不已。
二、韻味無窮
南朝人鐘嶸在《詩品》中說:“故詩有三義焉:一曰興,二曰比,三曰賦。文有盡而義有馀,興也;因物喻志,比也;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弘斯三義,酌而用之,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彩,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是詩之至也。”詩詞正是廣泛地運用了賦、比、興的手法,才使其創作出來的詩詞更加具有無窮的韻味,堪稱極品。的《蝶戀花·答李淑一》,借鑒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長恨歌》的寫作方法和技巧,把天上人間融為一體,用以緬懷愛妻和戰友柳直荀:“我失嬌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正如張承原先生所說:“這首詞神奇獨特的想象,不同凡響的藝術夸張,俊逸超脫的藝術風格,悲壯沉雄的詩美境界,真乃千古絕唱,‘使人五體投地’(郭沫若語)。”(見《中華詩詞》2001年第5期第41-42頁)從而收到了前所未有的藝術效果。
詩詞主要特征
詩詞是繼楚辭、唐詩、宋詞和元曲之后,中國現當代詩歌史上的又一座高峰,是一部反映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史詩”。詩詞別具一格,是在繼承前人基礎上的創新和發展,明顯地具有意境深遠、韻味無窮和語言流暢三大特點。
一、意境深遠
人們常說:“文如其人”,“詩品即人品”。詩詞已經充分展示了作為偉大的
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的人格魅力。寫于1936年2月的《沁園春·雪》,是詩詞的代表作之一:“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見1996年9月版的《詩詞集》,下同)作者用如椽大筆,以雪為喻,在深刻批判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巧妙諷刺了歷代封建帝王的同時,熱情地謳歌了無產階級及其所領導的革命運動。真是氣勢磅礴,一涉千里。既抒發了作者堅決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這三座長期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徹底勝利的雄心壯志,又給了當時的蔣家王朝以致命的一擊。稱得上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絕唱!據說1945年11月14日這首詞在重慶的《新民報晚刊》上發表后,曾轟動了整個山城,還難倒了及其御用文人。
陸游的《卜算子·詠梅》堪稱千古絕唱。在放翁的筆下,梅花是孤寂無主的。她任憑風吹雨打,群芳忌妒,最后竟“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了。表達的是作者自己的不幸遭遇和永不變節的高尚品質。而作于1961年12月的同一詞牌的詠梅詞,則反其意而用之。他的詞作化憂郁為歡快,化冷漠為熱忱,化孤獨為親切,以“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作結。這就不難看出,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面對我國三年嚴重自然災害所造成的重大損失,絲毫沒有被困難所嚇倒,而是敢于藐視一切困難,戰勝一切困難,充滿著必勝的信念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其意境比起陸詞來更勝一籌。其他如“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七律·長征))“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七律·到韶山》)“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七律·和柳亞子》)“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七律二首·送瘟神》)“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馀。”(《水調歌頭·游泳》)“螞蟻緣槐夸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等等,都蘊含著無比深遠的意境,令人贊嘆不已。
二、韻味無窮
郭沫若《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唱和詩索隱
與郭沫若多有詩詞唱和,其中最耐人尋味的是他們關于《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劇的詩作。
1961年10月18日,郭沫若在北京民族文化宮第一次觀看浙江省紹興劇團演出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于10月25日寫了《七律·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人妖顛倒是非淆,對敵慈悲對友刁。?
咒念金箍聞萬遍,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當剮唐僧肉,一拔何虧大圣毛。?
教育及時堪贊賞,豬猶智慧勝愚曹。?
探究長征詩發表以及傳播
1935年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羅鎮會議的召開,為中央紅軍爭取長征的最后成功指明了道路。29日,在從榜羅鎮到通渭城的進軍途中,吟就《七律·長征》,并在當晚的篝火晚會上向第一縱隊先鋒連指戰員朗讀發表。《長征》詩僅用56個字高度概括了長征這一艱辛卓絕、影響深遠的歷史壯舉,是詩歌創作藝術的奇觀。
1935年9月初,中共中央帶領中央紅軍主力越過終年積雪的千里岷山,突入甘南。爾后的半個多月里,紅軍斬關奪隘,相繼沖破敵軍重兵防堵的臘子口天險和渭河封鎖線,躍進甘肅中部地域。27日,中共中央在通渭榜羅鎮召開政治局常委會議,正式肯定了北上陜甘邊,以陜甘蘇區作為全國反動大本營的戰略方針。軍事、政治形勢的基本好轉,使全黨全軍沉浸在成功在即的無比喜悅之中。
“萬里長征,千回百折,順利少于艱難不知有幾倍,心情是沉郁的。過了岷山,恍然大悟,轉化到背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憶秦娥·婁山關》自注)從大江南北到長城內外,在以為中心的中共中央的正確指導下,經過20000多里的長途征戰,夢魘般攪擾著中央紅軍的自然險阻、敵軍圍堵、黨內紛爭和戰略歸宿等一系列嚴峻問題,此時已根本破解。以榜羅鎮會議為標志,北上抗日從此不再是空泛的政治口號,而是觸手可及的真實圖景。撫今追昔,百感交集,一種久違的情愫在的心底洶涌磅礴,呼之欲出。
29日拂曉,愉快響亮的軍號聲喚醒曦光,陜甘支隊整裝待發。簡短的戰役發動之后,、率第一縱隊先行起程,向通渭縣城進發。沒有高山大河的障礙,也沒有敵軍的逼迫襲擾,從榜羅鎮向通渭城的進軍更像是愜意的軍事漫步。秋雨新晴的黃土高原,在深切的凝視下,展顯露無限妖嬈。天高氣爽,野曠云低;溪谷生煙,蒼山含黛。極目遠眺,黃土丘陵如連天細浪,騰涌不息;回首顧盼,紅軍隊列似長城起伏,綿亙不絕。此時此際,此景此情,不能不令人思緒萬千!按轡徐行,清癯的面龐上笑意燦然,靈感的電光石火激起了他蟄伏已久的詩情,逸興壯思紛至沓來,奇辭偉響叩胸而出,一闋氣勢磅礴的史詩慨然揮就于腹稿之中:“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千難萬險,視之蔑如,萬水千山,只若等閑,征程的豪邁與必勝的信心激揚鼓蕩。緣景生情,景從心會;托物言志,志在高遠。客體對象與主體感受天衣無縫,長征,這出前無古人的歷史壯劇,在大氣如虹的審美觀照中,幻化成一曲超卓絕倫的英雄主義頌歌,成就了民族心靈史上一座光照日月的詩歌豐碑!
經過輕松高興的百里行軍,當日午后,第一縱隊進抵通渭城郊,守城民團聞風喪膽,紅軍不戰而勝,順利入城。除了倉皇出逃的贓官污吏和土豪劣紳外,小城安平而平和,處處彌漫著歡樂的氣息。黃昏,駐扎在文廟街小學的第一縱隊舉行了篝火晚會,爽直應邀。在與縱隊先鋒連指戰員聯歡時,望著愁眉苦臉的戰士,聯想成功在即的長征,他滿懷豪情地朗讀了吟就于行軍途中的《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韻調高亢激越,意趣雄壯豪放,會場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晚會的歡樂氛圍被推向高潮。《長征》詩的發表,將中國反動史上一個沖動人心的時辰,定格在通渭中央史志中,閃爍著永久的光榮。
《長征》詩是創作的第一首七言律詩,也是詩詞中最早被國內外媒體所披露的作品。1936年7月到10月,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掃除各種阻撓,前往陜甘寧反動依據地采訪,并向英美報刊發回了大量的專題報道。其間,數次與斯諾在陜北窯洞里徹夜暢談,備述個人生長閱歷和中國反動的開展。在引見完紅軍長征的壯舉后,他欣然提筆,為斯諾題寫了《長征》詩。1937年3月,北平《東方快報》社編譯斯諾的局部文稿,機密出版了《外國記者西北印象記》,該書封三就登載了的《七律·長征》。10月,英國戈蘭茨公司出版斯諾的報道集《紅星照射中國》,其中有關長征的篇章著錄了《長征》詩,并贊頌“是一個既能指導遠征又能寫詩的叛逆”,次年2月,上海復社以《西行漫記》為書名翻譯出版了該書。從此,《長征》詩蜚聲中外,廣為傳誦。
淺談《送瘟神》哲學思想
摘要:所寫詩詞的字里行間均閃耀著馬列主義與思想的真理光輝。筆者借由七律二首《送瘟神》說開去,分析這兩首詩中蘊含的哲學思想,加之筆者對其他詩詞的理解,得出小結:詩詞是一部反映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史詩,在這部史詩中,幾乎每首詩詞中都能反映對立統一規律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關鍵詞:詩詞;《送瘟神》;哲學思想;時代特色
“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同時又是舉世矚目的偉大詩人。”[1]他所寫詩詞的字里行間,到處閃耀著馬列主義與思想的真理光輝,向世人展現著我國無產階級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光榮而艱巨的偉大歷程。他的詩詞,或波瀾壯闊、恣意,或筆觸細膩、樸實無華。無論何種風格,隨處可見的是詩詞中所蘊含的哲學思想。
一、《送瘟神》作成的時代背景
讀6月30日的《人民日報》后,得知余江縣徹底消滅了血吸蟲,思緒萬千,徹夜難眠。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一,“綠水青山枉自多,華陀無奈小蟲何!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其二,“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這兩首詩于1958年7月1日揮筆寫成,最早是刊登于1958年10月3日的《人民日報》。[1]解放前,血吸蟲病在江南肆虐,患者多不治而亡。江西余江縣是全國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全國解放不久,在“”“三反五反”以及“肅反”取得勝利的基礎上,于1955年發出了“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的號召。余江人民積極響應,掀起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掀起消滅血吸蟲病的群眾運動。經過兩年多的奮戰,于1958年樹起第一面消滅血吸蟲病的紅旗。6月30日的《人民日報》,詳細報道了《第一面紅旗——記江西余江縣根本消滅血吸蟲病的經過》與《反復斗爭,消滅血吸蟲病》的社論。“看了這篇激動人心的報道,極為興奮,心潮澎湃,夜不能寐。次日,恰好是黨的37年誕辰。他面向臨窗的旭日,乘興寫下了組詩《送瘟神》。”[2-3]當時的中國人民,在“全力以赴,力求上進,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鼓舞下,意氣風發,斗志昂揚。中國人民實現了推翻一個舊中國的宏偉計劃,更有建設一個新中國的堅強信心。而改造舊中國,正是建設新中國的刻不容緩的當務之急。“當年之所以發出‘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的號召,就是認定了消滅血吸蟲、解放生產力是改造舊中國的迫在眉睫的歷史任務!”[4]
二、《送瘟神》體現的哲學思想
艾滋病宣傳文藝晚會主持詞
1、領導講話(略)
2、開場歌舞:《開門紅》(略)
3、女聲獨唱:《防疫工作者的真情》
男:朋友們,我們**是個好地方,歷史悠久、山川旖旎、人杰地靈。縣、鄉、村三級防治網絡,積極開展結核病人的發現、治理與治療工作,政府為所有的傳染性肺結核病人提供免費痰檢、第一次胸片檢查和抗結核病治療。我們**縣疾控中心的工作職員為了人們的健康,為了預防、控制結核病走遍了每一個鄉村、每一個山寨,全縣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我們防疫工作者的真情與厚意。
好,接下來請欣賞由青年歌手**獻上的歌曲《防疫工作者的真情》。
4、舞蹈:《飛舞的紅絲帶》
文學作品的歷史教學作用論文
【摘要】在歷史教學中,恰當地引用語文知識,既有利于學生形成整體認識,又能提高綜合能力。
【關鍵詞】文學作品歷史教學運用
自古“文史不分家”,文史是相通的。正所謂文以載史,史以文傳。歷史為文學作品提供時代背景和素材,文學作品則形象地再現了它賴以產生的時代特征與風貌。職業高級中學歷史教材上的許多重大問題都可以從語文課文中得到加強,筆者就魯迅與作品在中國近現代史教學中的引用略作分析。
魯迅的作品常表現出豐富的社會內涵,對當時的社會進行了深刻剖析。前輩有云:“不了解魯迅就不會了解中國”、“不懂得魯迅的雜文就不懂得昨天的中國”;則以波瀾壯闊的社會革命和社會斗爭場面為創作題材,史詩般地再現了我國革命風起云涌的歷史畫卷,以最近的視點反映革命斗爭生活。
在歷史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引用魯迅與的文學作品,不僅可以補充、豐富教學內容,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的感性認識,加深記憶與理解,讓他們徜徉于文學作品的意境,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學修養,加強學科間的聯系。
1.使抽象的歷史內容變得形象具體,加深感性認識。由于歷史的“過去性”特點,歷史人物、事件不能再現和重演,這就需要教師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喚起學生豐富的歷史想象力。文學作品恰恰具有這方面的優勢。例如,講1926年的北伐時,奉系軍閥在日本帝國主義支持下進兵關內,馮玉祥率領的國民軍同奉軍作戰。迫于日帝提出的抗議及種種無理條件,段祺瑞執政府竟造成屠殺愛國人民的“三·一八”慘案。此時,可以聯系魯迅的《紀念劉和珍君》,再現段祺瑞政府用大刀鐵棍追打砍殺革命青年的情形,加深感性認識。又如,講“五四”新文化運動時可以引用魯迅的《狂人日記》,完成對封建禮教吃人本質的最深層次揭露和批判,還可以讓學生感悟作品關注生存和發展的憂患意識,理解“五四”時期思想啟蒙的高度。再如,講抗戰勝利初期國共兩黨的不同表現,可以引用在1945年重慶談判時的七律《有田有地吾為主》,將想奪取抗戰勝利果實、假團結真內戰的丑惡嘴臉形象揭露出來,形象地再現中共解放全國人民和全人類的理想。
媒體課件開發論文
開發多媒體課件,優化課堂教學山東鋁業公司第一小學沙良洪隨著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多媒體教學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化艱澀為通俗的功能在教育領域中得到更好的發揮,這種嶄新的教學模式是以計算機為媒體,通過計算機與學生之間的交互作用達到教學目的。因此,教師設計制作出符合美學、認知學、心理學和教育學規律、與教學內容相適宜的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并有效地運用于課堂教學成為優化教學過程,實現教育效果最優化的關鍵。多媒體教學課件是一種根據教學目標設計表現特定的教學內容、反映一定教學策略的教學程序,它可以存儲、傳遞和處理教學信息,進行交互操作并能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反饋評價。那么,如何開發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優化課堂教學呢?筆者就在開發多媒體教學課件過程中的經驗和在教學中的應用談一些體會。一、多媒體教學課件的開發高質量的多媒體教學課件是進行多媒體教學,優化課堂教學的基礎,掌握多媒體教學課件的開發步驟,對教師來講尤為必要。1、分析教學內容,確定開發目標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首先應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認真鉆研教材明確教學目的、要求,把握教材的難點、重點。以教材為藍本,以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為基礎,從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出發,但又不能被課本所束縛,要充分增加課件的含金量,實現課堂容量最大化,做到創新、務實。基于此,多媒體課件開發的目標為: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準確、直觀、形象的演示教學過程,引發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激發創造思維,掌握新知識,突破重點難點,提高教學效率、教學質量。2、進行教學設計,編制課件腳本多媒體教學擺脫了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呆板表現形式,把以往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內容搬進課堂,體現了其特有的優勢。實踐證明,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課件理論的指導下,將所選定的課題進行教學設計,確定課件的框架結構、流程順序,編寫成思路清晰,內容精煉,重點、難點突出,易于計算機表達的腳本是研制高質量課件的基礎,這樣能給課件制作者帶來極大的便利,從而大大提高創作效率和水平。編寫腳本時,一定要寫得詳細、具體,把教學過程的各環節考慮周到,做到精益求精,為課件的開發做好準備。如:指出需要進行的人機交互,選擇什么背景、圖像,文字出現的先后順序、效果,聲音、動畫效果的搭配等。3、選擇開發平臺,統一制作風格根據課程的類型以及所要開發的課件的特點,選擇合適的課件開發工具進行開發。一般的課件應能在Windows的環境下運行,所以最好用微軟公司本身或與之兼容性較好的開發工具,例如Authorware、Flash、Fronpage、Powerpoint等,它們可以把圖象、聲音、文字、動畫等多種媒體信息進行綜合處理,設計制作出理想的課件。根據課的類型、重點、難點的突破需求,可以單獨應用,也可以幾種工具配合使用。二、多媒體教學課件對課堂教學的優化一個好的多媒體課件能充分利用當代認知心理學原理,使學生通過多個感覺器官來獲取相關的信息,提高教學信息傳播效率,增強教學的積極性、生動性和創造性。其表現如下:1、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授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古今中外的教育學家都曾指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作為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和藝術魅力所在,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具有大量的視聽信息、高科技表現手段等功能來沖擊學生的思維興奮點,再加上其虛擬現實技術和圖形、文字、三維動畫把教學過程表現得情景交融、形聲并茂、生動活潑,同時配以多種的人機交互手段,使認知原理中的情境學習理論和問題輔助學習理論等得到充分的體現,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更好的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興趣。如執教《少年閏土》一文時,看瓜刺猹、裝弶捕鳥對學生來說非常抽象,也是學生的興趣點所在。我便用Flash制作動畫,演示整個過程,不但為學生提供了認知的感性材料,理解了內容,而且提高了學習興趣。再如,執教《草原》一文時,課伊始,利用草原風景片配以優美的音樂,把學生帶入了美的意境,創設了一種愉悅的學習氛圍。2、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授課有利于突出教材重點難點,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教學課件可將抽象復雜的理論形象的表現出來,以解決教材重點、難點;多媒體教學課件具有超媒體結構,學生更能發揮其認知潛力,加快獲取知識的進度,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同時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結合,使信息檢索更加方便快捷,為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提供極大的便利。如執教《七律長征》一文時,學生對當時的歷史背景、歷史事件了解很少,這是理解課文的難點,我在多媒體課件中設?quot;背景簡介這一環節,隨紅軍長征路線圖中箭頭的移動,紅軍在長征途中的重大事件都用文字形式逐步顯示出來,同時都有長征影片的剪輯片段鏈接,有飛奪瀘定橋四渡赤水過雪山過草地等,這些圖文并茂的課件素材,把學生帶進了那戰火紛飛的年代,突出了設身處地的體會思想感情這一訓練重點。并且操作簡便,是常規教學所不可比擬的。3、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授課有利于實現因材施教由于多媒體教學課件采用圖形交互界面、窗互操作,使人機交互能力大大提高,便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具有決策權力,使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和能力,選擇適合自己學習進度的內容,控制節奏,及時反饋學習信息,真正做到教學信息的雙向交流,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如《七律長征》課件中,設有背景簡介學習目標課堂學習課堂練習等環節,每個環節中都有按鈕、菜單、熱區域、熱字交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由選擇不同程度的內容進行學習,而且可以反復應用,直到學會為止,把課堂留給了學生,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克服了常規教學中用一個尺度來教學的一刀切現象,真正做到了優等生吃得好,后進生吃得飽。4、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授課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進行教學給沉悶的傳統教學課堂帶來了一次革命,也對教師的主導地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一個教師只有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要有更多的知識充實自己,要有長流水。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得心應手地駕馭課堂,扮演好導演、裁判的角色,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要發揮多媒體課件資源共享的優勢,引導學生在學海中遨游。如在《七律長征》課件中,我運用了超鏈接技術,把長征、詩詞等相關的網站鏈接到課件中,學生通過網絡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學會搜集信息的方法。教師從傳統課堂中的信息提供者轉變為指導學生正確獲取知識?quot;導航者,更好地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5、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授課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實現素質教育在當今時代背景下,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廣,學生需要學習的課程越來越多。每門功課的教學時數不斷被壓縮。多媒體教學課件在處理教學時數不斷壓縮與教學信息量不斷增加的矛盾中發揮了無與倫比的巨大優勢,可以更方便地實施素質教育,以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如《七律長征》課件中,有些圖片、文字還涉及到歷史、地理知識,學生通過學習不只學習了語文知識,還對其他學科知識有了一些了解,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總之在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提供材料并使其和學生的思維有機結合,創設最佳情境,形成知識與情境密切結合的認知模式。在不斷地傳遞反饋教學信息過程中,教師應對教學過程不斷調整,使之優化,在整體上形成最佳組合,發揮教學的巨大潛能,盡可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參考文獻:1、呂云峰《多媒體教學與課件制作》軍事誼文出版社2、孔祥貴《電教手段與語文教學》3、石福新《CAI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4、徐振成彭小琦《Flash5.0閃客教程》海洋出版社6、陳利強鄭福倩關振《Authorware5.0技巧與實例》人民郵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