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工作匯報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2 07:03:5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業工作匯報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業情況工作匯報
一、農業基本情況
全區在冊統計耕地面積70161公頃,農業人均耕地面積3.9畝。年農作物播種面積在71000公頃以上,其中水田實際播面積在15000公頃,旱田實際播種面積56000公頃。牧業標準化小區發展到38個,鹿發展到17萬只,占全國的27.6%,全省的44.4%,年實現總產值5.5億元,占牧業總收入的60%左右。全區林業用地40561公頃,有林地面積27768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24.7%。其中,國有林業用地11016公頃,鄉村集體林業用地面積16752公頃。全區境內共有*河、飲馬河2條主要河流,14條小型河流;中型水庫2座,小(一)水庫13座,小(二)型水庫26座。*屬中溫帶半溫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5.5℃,年平均降水量629.6毫米,年平均日照2491小時,年平均無霜期145天。*土地肥沃氣候適宜,盛產玉米、水稻、大豆,正常年景下糧食總產保持在5億公斤左右,是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之一。
二、農業發展現狀
在區委二屆三次全委會上,我們科學確立了“雙輪驅動、轉型升級”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戰略。其中“轉型升級”之一就是由傳統農業經濟向現代都市經濟轉型。按照這一總體戰略,我區在農村經濟整體布局上實施大調整。具體說,奢嶺重點發展食品經濟、休閑經濟,服務經濟,沿奢新路、長清公路構筑新的蔬菜產業發展帶。鹿鄉、雙營等鄉鎮(街)圍繞梅花鹿產業,積極實施小區生產和規模養殖,打造品牌鹿鄉。云山、平湖發展以服務*城區為重點的城市配套型近郊農業。在飲馬河、*河流域鄉鎮(街)稻田區積極發展綠色水稻生產,統一實施品牌營銷,形成供應長春的米業發展帶。在山河、太平等鄉鎮(街)大力發展畜牧業,實施糧轉牧工程,提高肉食品的生產和供應能力。按照這一既定的發展思路,經過幾年來不懈努力、攻堅破難,我區農業呈現持續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主要標志是:
(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提高。一是設施農業發展迅速。全區現有溫室3365棟,陽光大棚4115棟,總保護面積500公頃以上,在滿足我區居民生活需要的同時,可以向主城區或周邊地區提供較為充足的蔬菜供應。二是農業機械化水平有明顯提高。我區現擁有農用動力機械7000余臺,其中,大、中型320多臺,農機總動力14.5萬千瓦,農機配套機具15000余臺(部),其中,大、中型配套農機具600多臺(部)。三是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河、飲馬河堤防土方工程已達到20年一遇的標準;*水庫、黑頂子水庫中兩大灌區設施基本配套,可保證全部2000公頃的水田灌溉需要;我區唯一一處大型重點澇區--雙飲澇區治理標準達到了10年一遇;現有抗旱澆灌用機井2600眼,小井7315眼,可有效保證旱災灌溉需要。四是農用電力保障能力不斷提升。現有66千伏二次變電所10座,主變壓器16臺,總容量48800萬千伏安,配電變壓器2422臺,可以充分保證每年農用耗電量4千萬度的需要。基礎設施的加強與改善為全區農業持續豐產豐收提供了有利保障,使糧食生產基本實現了穩產、高產,近幾年,始終保持在10億斤階段性水平上。
(二)農業結構調整趨于優化,農業綜合效益明顯提高。一是農業產業結構發生變化。目前,我區已經從傳統種植業向以種、養業齊頭并進的大農業發展,養殖業已經成為我區農村經濟的主產業,以鹿業為主的精品畜牧業得到了健康發展。2007年我區梅花鹿發展到17萬只,占全國的27.6%,占全省的44.4%。鹿業標準化小區發展到38個,養鹿戶發展到12000戶,其中百只以上的養殖大戶發展到370戶。鹿茸總產量達到了38噸,其它鹿副產品總產量達到680噸,實現總產值5.5億元,出口創匯550萬美元。各類鹿產品經銷企業發展到187戶,鹿副產品年吞吐量達到1500噸,年實現交易額4.8億元,利潤近1.2億元。鹿鄉鎮作為我區鹿產品交易的中心地,年客流量就近百萬人次,鹿副產品吞吐量達到1000余噸,鹿茸吞吐量達到50噸,在該鎮鹿產品專業市場或成交的價格直接決定著全國的鹿產品價格,成為全國鹿業市場走向的“陰晴表”。新引進長雙鹿業、吉林鹿業生物制品、盤古鹿業、修正藥業等為主的各類型鹿產品深加工企業7家,研制開發出梅花鹿基因營養液、鹿胎精華素等鹿保健產品八大系列60余個品種,遠銷東南亞各國及港澳臺地區,深受消費者青睞。應該說,從2005年起我區養殖業占農業比重就超過了50%,2007年接近60%,牧業產值達到了9.8億元,人均增收1200元左右。二是種植業內部結構進一步優化。近年來,我區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積極發展綠色水稻、無公害蔬菜、山野菜、兩瓜、青食玉米等特色農業,種植業結構始終緊跟市場需求變化而轉變,農業綜合效益不斷提高。2007年我區綠色水稻面積發展到8000公頃,保護地蔬菜發展到500公頃,山野菜人工栽培發展到百公頃以上。三是勞動力組織結構發生變化。隨著農業科技手段,農田作業手段的不斷改進和提高,農村主要勞動力得到了解放,開始向畜牧業、加工業、第三產業以及進城就業方面轉移。從2005年以來,每年全區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人數都在8萬人次左右,每年勞務輸出創收達到4億元左右,農村人均外出勞務經濟收入超過800元。我區的勞務輸出工作得到了國家、省市的高度認可。
鄉農業工作匯報
鄉位于縣東北方向,距縣城16.1公里,總面積60平方公里,總耕地6.04萬畝,全鄉現轄40個行政村,6810戶,21110人。
今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鄉緊緊圍繞全縣農業工作的戰略部署,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強化措施,開創了全鄉“三農”工作的新局面。現將2015年我鄉農業工作思路匯報如下:
一、2015年農業工作重點及思路
我鄉2015年將謀劃四大農業園區,一是以現有的鄉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為依托,大力發展該農業園區的棚菜種植面積,力爭2015年棚菜種植面積突破1500畝,全鄉突破3000畝。并規劃一個投資180萬元、占地20畝的瓜菜交易市場平臺。二是以現有?泰養殖公司為中心的高效種植養殖農業園區,在抓好現有?泰公司肉羊養殖項目的同時,2014年我們又為?泰養殖公司土地流轉1400畝,為其公司發展高效農業打下堅實的基礎。2015年該公司將計劃土地流轉5000畝,購進種羊2000只,年底實現肉羊存欄達到10000只,投資額度達2000萬元,并新上萬只柴雞養殖項目一個。三是打造高效林木種植園區,我們將在現有的村北種植核桃300畝、國槐300畝的基礎上,2015年計劃再新種植核桃200畝。四是打造后舊縣雜糧現代農業種植園區,我們將以后舊縣村西現有種植黃秋葵、蔬菜、富硒小米、玉米、辣椒、景觀樹600畝的基礎上,2015年再擴大種植200畝,并實現滴灌水肥一體化,改善其水利灌溉節水條件。減少人工投入,節約水的浪費,減少對地下水的超采。并建冷庫一個及烘烤設備,為農產品烘干和反季節銷售做好準備。
二、2015年農開扶貧工作及思路
我鄉將以“十三五”扶貧村為重點,大力發展棚菜種植。以10個扶貧村為中心,著重抓好大棚瓜菜基地建設,進一步擴大覆蓋面,大棚瓜菜今年突破3000畝,力爭五年內大棚瓜菜達到10000畝,人均增收6000元,實現收入翻番。為大棚戶做好全方位服務,規避自然災害,力保大棚戶增產增收。組織干部群眾,采取鄉內參觀、外出參觀的方式,用身邊的典型增強說服力,解放群眾的思想,采取措施,擴大規模。向著全鄉40個村全面推開的目標努力,逐步形成以西瓜、香瓜為主的棚瓜棚菜種植產業示范區。
農業工作匯報材料
昆陽鎮是平陽縣城,是全縣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全鎮現有72個行政村,12個居民區,11萬人口,總面積80.3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4311畝,其中水田面積40519畝,旱地面積4132畝。2001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43億元,比上年增長11.77%;工農業總產值29.60億元,同比增長13%;農業總產值10694萬元,同比增長10.5;財政稅收1.6億元,剔除本級歷年欠稅入庫部分,實際為1.32億元,同比增長18.23%;農民人均純收入5520元,比上年增長4.98%;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4260元。
今年以來,我鎮農業發展正處于一個十分重要的“爬坡”時期,面臨著農產品供求有關系發生根本變化的嚴峻考驗。今年以來,我們以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市縣農業農村工作精神,緊緊圍繞發展效益農業這個目標,重點突破農業產業化經營這一中心環節,按照貿工農一體色“龍型”經濟的要求,推進更大空間和更高層次上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進了我鎮農業農村工作。
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情況
第一,大力扶持龍頭企業。
按照扶大扶強扶優的原則,放寬政策,傾斜資金,加強服務,進一步把我鎮的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做優。現在,全鎮形成了五大農業龍頭企業,固定資產總額達到230萬元,帶動農戶1100多戶,較好地支持了我鎮農業發展。(溫州市友田農業機械有限公司、平陽縣肉鴿良種場、平陽縣邦清肉兔養殖有限公司、平陽綠竹園馬蹄筍有限公司、仕福梅花鹿養殖有限公司)其中,溫州友田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由久保田農業機械(蘇州)公司,溫州總股份制企業,該公司現有日本久保田聯合收割機11臺,年收入100萬元以上。該公司還走出溫州,前往山東、河南、江蘇、廣東等地開展經營,取得了更多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保效益。
平陽縣肉鴿良種場占地面積3200平方米,建筑面積1800平方米,該場共有人員15人,其中高級副總師1人,獸醫師1人,管理人員1人,飼養人員12人。該場自1998年創辦以來,在縣委縣府的重視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堅持科學進步,積極引進優良品種,試驗推廣新技術新成果,通過科學精心飼養,飼養效益明顯提高,現存籠種鴿8000多對,食用肉鴿5000多對,主要有美國王鴿、法國蒙丹、雜交王鴿等,該場不僅在幾年時間就實現上規模,上等級,而且迅速向周邊村鎮及外地推廣,發展養鴿專業戶57戶,推廣良種鴿1.7萬對,在昆陽萬全形成一個較大的肉鴿生產基地,真正起到“龍頭”帶動作用,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較好地經濟效益。
市農業產業化工作匯報
××農業產業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全面貫徹落實上級一號文件精神,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以扶持和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重點,通過強抓基地、龍頭和市場三要素,積極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經營快速、穩定、健康地發展。
一、農業產業化基本情況
我們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優化環境,引進培育了一批具有較強生命力的農業龍頭企業,走出了一條以農業龍頭企業帶動效益農業持續發展,以農業龍頭推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新路子。原創:到目前為止,我市共有農業龍頭企業59家(金華市級13家),2005年銷售收入6.8億元,出口創匯850萬美元,建有各類基地10.8萬畝,帶動農戶5.6萬戶;農村專業合作組織48家(其中專業協會7家,行業協會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5家),省級示范農村專業合作組織1家,金華市級6家,會員達到1萬多人(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5514名),聯結基地8.75萬畝,今年新成立專業合作社4家,行業協會1家;農產品品牌建設方面,獲省級名牌產品1個,金華市名牌產品3個,金華市著名商標3個;到2005年底已經認定省級無公害、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15個,7.6萬畝,森林食品生產基地3個,4.6萬畝,無公害農產品3只,有機農產品2只,2006年新認定無公害農產品4只。
二、發展農業產業化主要做法
1、領導重視,措施得力。市委、市政府一直把農業產業化作為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點。一是針對實際情況,多次出臺培育和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的各項優惠政策。二是圍繞特色產業出臺推進特色農業發展以獎代補政策,對建基地、辦協會(專業合作社)、創品牌、設窗口(農產品銷售窗口)給予大力扶持,在財政極為緊張的狀況下每年安排150萬元用于農業產業化發展補助。三是把農業龍頭企業培育發展列入各鎮(鄉)、街道工作匯報會的重要內容,列入年終崗位目標責任制考評,并有相應的獎懲措施。四是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每年進行考核,實行動態管理,優勝劣汰。
2、因地制宜,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我們以農業龍頭企業建設為著力點,圍繞產業強龍頭,壯大龍頭帶產業,有力地推進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一是堅持“圍繞區域特色建龍頭,圍繞主導產業建龍頭,圍繞基地規模建龍頭,圍繞外貿訂單建龍頭”的原則,逐步形成了以楊梅、珍珠、蛋鴨、蜜蜂、水蘿卜和蘭花為主的六大類農業龍頭企業產業群,農業龍頭企業呈現出多龍騰飛,強龍勁舞之勢。二是優化投資環境,多方招商引資。市財政拿出50%以上的支農資金專門用于農業龍頭企業獎勵。(1)對引進農業龍頭企業有功之臣給予1—5萬元獎勵;(2)對引進新辦固定資產300萬元以上加工型農業龍頭企業,在征用土地中,分檔次給予土地征用費補貼;(3)對投資板鴨、楊梅、蔬菜、珍珠、水蘿卜和蘭花六大類農產品項目,獎勵每個品牌宣傳費5—10萬元;原創:三是外貿政策扶持。為了使六大特色農產品走出國門,加快培育外向型農業龍頭企業,促進優勢農產品出口;對農業龍頭企業申報自營出口權的給予優先支持,對擁有外貿自營出口權的農產品退稅實行“免抵退”政策;對出口創匯業績顯著的農產品收購加工企業市政府每年給予重獎。
農業系統利用“三資”工作匯報
農業系統利用“三資”工作匯報
今年以來,根據市委、市政府對農業利用“三資”工作的總體要求,農業系統各部門、單位、各級干部繼續堅持“融資為本、項目為王”的工作方針,把農業利用“三資”工作作為全系統工作的重中之重,原創:自加壓力,扎實工作,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現將有關工作的情況簡要匯報如下:
一、明確工作目標,強化工作責任
年初我們就召開黨政聯席會研究系統招商引資工作,將全年招商引資指標和任務向全體黨政負責人和各直屬事業單位進行了分解落實,并制定了與市政府一致的考核獎勵辦法,瞄準全年的考核指標,做到責任早落實,壓力早傳遞,措施早到位。
二、理清工作思路,狠抓關鍵措施
我們在總結以往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理清思路,狠抓招商引資的關鍵措施,在招商引資的方式、方法上不拘一格,多路出擊,效果較為明顯。一是認真搜集、編制招商項目,廣泛向外推介;二是以商引商形成葡萄串效應;三是積極地走出去,請進來;四是盤活存量資產,以優惠的條件吸引客商投資;五是注重了與促進農業主導產業發展相結合。農業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農業局工作匯報5篇
第一篇:土地確權頒證工作匯報
接到上級文件,我縣高度重視,精心安排,統一部署,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并在資金、人員、技術等各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傾全力抓好工作開展,確保這項工作能夠快速、有序、扎實、高效的得到落實。
一、前期工作情況
一是成立組織,健全制度。為保障工作順利開展,我縣成立了由縣長田理明任組長,農委書記劉金標、副縣長任副組長,相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辦證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聯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農牧局,承擔日常工作。各鄉鎮成立了相應組織,負責工作的具體開展。同時,縣政府辦公室于10月31日,制定了《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實施方案》,為工作的具體開展做出了明確指導。縣農牧局分成兩個工作組,分別由一名副局長帶隊,下鄉開展工作;制作了工作流程圖,制定了人員進村和協調聯動制度。并按上級要求,將工作劃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前期摸底,提供分地底賬;填寫三個調查表,復印身份證、戶口本;測繪公司實地勘測、校對,出地籍圖;簽訂合同、頒證。
二是加大宣傳,營造氛圍。縣農業局組織工作人員,成立了兩個宣傳小隊,深入農村一線,通過組織人員下鄉、電視講座、網絡信息、張貼標語、手機短信、大喇叭廣播、發放明白紙等多種形式,加大對土地確權工作的宣傳力度,使農民群眾不斷深化思想認識,充分了解確權頒證為農民帶來的實惠和長遠意義,更加支持、配合我們工作的開展。
三是召開動員培訓會。11月4日,副縣長帶領農業局局長及相關工作人員,分別到鎮和鄉,對村級班子開展土地確權工作的動員培訓會,重申土地確權工作的重要意義,強化村級干部的認識,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推動作用,進一步促進了工作開展。
農業四百工程工作匯報
根據市農委《關于開展農業“四百工程”對策建議調研的通知》亳農明電[2012]18號文件精神,現將縣農業“四百工程”工作匯報如下:
一、“四百工程”建設情況
(一)百億斤糧倉創建。市下達我縣目標任務26.4億斤,為實現創建目標任務,我縣認真制定工作方案,落實小麥播種面積168萬畝,計劃單產505公斤,計劃總產169.68億斤,計劃玉米種植面積150萬畝,計劃玉米單產520公斤,計劃玉米總產150億斤,同時積極落實措施,確保創建目標實現。目前,在地168萬畝小麥長勢良好,一類苗麥田占90%以上,二類苗麥田比例不足10%,三類苗麥田沒有。如小麥生長后期無特大自然災害發生,預計小麥單產505公斤目標可以實現。
(二)百萬畝中藥材建設。市下達我縣中藥材生產目標任務9萬畝,目前我縣春季已種植藥材3.86萬畝,全縣18個鄉鎮均有種植,種植品種主要有丹皮、白芍、薄荷、柴胡、知母、葫蘆巴、生地、白芷、桔梗等。其中規模種植的主要有馬集鎮麗凱專業合作社、三義董橋花木園藝種植專業合作社、莊周萬湖和七里許村。
(三)百家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按照市下達的重點龍頭企業培育建設任務,我縣對省、市級龍頭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培育,使其在發展壯大的同時,對全縣的農業發展起到更好的帶動作用。今年第一季度,規模以上龍頭企業完成農產品加工值10.85億元,完成市下達任務序時進度的66.8%。
(四)百萬農村勞動力轉移。今年我縣承擔新型農民培訓任務7240人,其中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培訓任務840人,農業專業技術培訓任務5200人,農民科技示范培訓任務1200人,農民創業培訓330人(由市農委直接組織實施)。現已完成新型農民培訓任務4600人,農民轉移就業培訓6000余人。
現代農業攻堅戰工作匯報
近年來,鎮圍繞“鞏固優勢、集約經營、創新模式”的產業發展思路,全力打好現代農業攻堅戰,現將工作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鎮位于縣城南部,國土面積158平方公里,轄8個村2998戶11655人。截止目前,全鎮產業總體規模9.5萬畝,其中臍橙種植面積1.54萬畝,刺葡萄1300畝,毛竹6.7萬畝,苗木5220畝,茶葉2320畝,蔬菜800畝,草莓、火龍果等其他產業2900畝,實現戶均31畝,人均“半畝苗、兩畝果、五畝竹”,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9000元。
二、主要做法
(一)保住一大核心產業。2013年底,全鎮臍橙種植面積2.2萬畝123萬株,果農2130戶,占全鎮戶數的71%,基本上戶戶有果園,家家有臍橙,是全鎮群眾致富的核心產業。受柑橘黃龍病影響,2013年全鎮砍除黃龍病樹13.3萬株,2014年全鎮砍除黃龍病樹25.3萬株,2015年全鎮砍除黃龍病樹18.7萬株,2015年全鎮砍除黃龍病樹11.2萬株,累計4年砍除病樹68.5萬株,大田育苗、失管半失管果園清理率達到100%。主要做到“四個強化”即一是強化干部包干。全體鎮、村干部每人包干20戶以上果農,要求熟悉包干果園位置、面積、株數,并負責提供政策宣傳、病樹普查、砍樹包扎、指導轉產“一條龍”服務。二是強化聯防聯控聯治。全鎮成立8個黃龍病防控理事會,每年召開1次果農大會和春夏2次專家授課,統一技術培訓、統一防控措施、統一防殺時間,充分調動群眾聯防聯控聯治積極性。三是強化宣傳發動。通過懸掛橫幅標語、印發防控知識手冊、致果農的一封信、防控知識廣播等多種方式,使黃龍病危害家喻戶曉、人盡皆知。四是強化技術升級。建成8個黃龍病防控示范基地,4個假植苗木大棚基地,通過組織果業專家、產業大戶現場培訓,引導果農科學合理打藥,改進生態栽培技術,規范徹底清理病樹,及時補種脫毒苗木。
(二)打造六大特色產業。以合作社+基地建設為載體,搭建特色產業平臺,建成6個共6720畝龍頭合作社,10個共4100畝產業基地,形成臍橙、刺葡萄、毛竹、苗木、茶葉、蔬菜等六大特色產業,一是大力發展刺葡萄產業。建成石底河、義安、穩下3大刺葡萄基地,帶動400余戶農戶種植刺葡萄。二是大力發展蔬菜產業。引入全省唯一家以盆栽蔬菜為主業的龍頭企業——新余市菜藝現代農業科技公司,在義安里投資3300萬建設300畝無土盆栽蔬菜基地。三是大力發展毛竹產業。在長河壩村組建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涉及毛竹面積5200畝,由全村農戶參股經營、管理,長興竹產業合作社獲得“國家示范農民合作社”榮譽。
鄉鎮農業結構調整工作匯報
農業結構調整工作匯報
今年以來,我們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不斷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公務員之家
一、加強領導,強化措施,掀起結構調整新高潮
我鎮按照縣秋季農業結構調整工作會議的要求,不斷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并在吸取以往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加強規劃,因地制宜,注重通過宣傳引導,科技指導,加強信息服務,推廣先進技術等來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工作,做到適合種什么就種什么,適合養什么就養什么,不強制命令,不搞一刀切,確保秋季結構調整順利進行,工作到位。
一是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縣里召開秋季農業結構調整工作會議后,我鎮立即召開黨政聯席會對會議精神進行傳達,對秋季結構調整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同時研究出臺工作意見和實施方案,成立領導小組,設立專門機構,配備專職人員,健全工作制度,保證各項工作措施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二是任務分解,強化責任。實行鎮領導分工包管區、機關干部包村、村干部包農戶,把目標任務細化分解,落實到村、到戶、到地塊、到人頭,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嚴格考核,嚴格獎懲。秋收秋種期間,鎮機關工作人員將全部下村,深入一線,指導生產,幫助工作,協調服務,確保調整任務不折不扣的完成。
人才服務現代農業工作匯報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精心組織,切實做好人才服務現代農業發展項目基礎工作;完善機制,積極推進人才服務現代農業發展項目順利實施;強化措施,全力保證人才服務現代農業發展項目取得實效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健全機構,加強項目組織領導、組建團隊,為項目提供人才支持、實施對接,認真搞好項目動員、責任落實到位、督查指導到位、評比考核到位、營造環境,為人才服務創造有利條件、科學謀劃,有針對性的開展人才服務、加強聯系,充分發揮部門優勢、要繼續加強科技服務團隊力量、要認真搞好科技服務團隊對接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人才服務現代農業發展項目實施以來,我市共有83名選派干部到農村開展科技服務活動。其中科技副市長1名,科技副鄉鎮長24名,專業技術人才58名。省、長春市下派18名,我市選派65名。目前,全市共開展科技培訓234期,培訓農民85000多人次;扶危助困253人次,捐款捐物價值136000多元;開發產業項目29個,協調資金2725萬元,創建專業組織機構43個,項目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在責任單位和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成效。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精心組織,切實做好人才服務現代農業發展項目基礎工作
在人才服務現代農業發展項目上,我市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為項目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健全機構,加強項目組織領導。我市成立了以常委組織部長和科技副市長為組長的人才服務現代農業發展項目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由市直選派部門和鄉鎮主要領導組成,項目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專人負責項目日常工作。各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的機構。形成了以項目辦牽頭,選派部門和各鄉鎮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組建團隊,為項目提供人才支持。我市嚴格按照省、市的要求,遵循規范的程序,堅持“好中選優”的原則,配齊配強科技服務團隊成員。我們按照先由選派部門推薦,再由組織部門把關,最后常委會通過的程序,從我市市直機關后備干部當中擇優選出15人,作為科技副鄉鎮長人選。又從涉農部門業務骨干當中選出50名專業技術人才,充實到科技服務團隊當中。為更好地服務新農村建設,提供了人才保證。
3、實施對接,認真搞好項目動員。我市先后召開了科技副職對接大會和人才服務團隊對接大會。在科技副職對接大會上,我市主要領導對“人才服務現代農業發展項目”工作做了精心部署和全面動員并提出了明確要求,選派單位和鄉鎮代表、長春市下派和我市下派鄉鎮科技副職代表分別做了表態發言。同時按照省、市要求,在專業技術人才到位之后,我們召開了人才服務團隊對接大會,對人才服務團隊全體成員進行了集中培訓,團隊成員進一步提高了認識,明確了目標,為人才開展服務做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和行動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