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6 18:24:1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美德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美德研究論文
摘要:由于德國人面臨著價值和道德淪喪的危險,我們必須在公眾當中達成最低限度的道德共識。我們需要一種公共道德。就是說:我們整個國家必須意識到轉變的必要性。要想長期維護8000萬國民的尊嚴、自由和其他基本權利,那么,所有這8000萬人需要擁有一種共同的秩序。而這種秩序不能單靠憲法和法律來確立,它也需要每個人負責任地行事。忽略了義務,我們的權利將無法長期得到保證;沒有美德,任何一種自由公民的社會都無法長期維持下去;而如果缺乏教育的現象長期持續下去,就不會再有美德。
馬里昂·登霍夫伯爵夫人談到:“毫元約束的自由會導致野蠻和犯罪。任何社會都需要一些約束。沒有規則、傳統和關于行為規范的共識,任何共同體都無法存在。”我要補充一句:沒有美德,我們將無法和平共處。
在過去,只要有約束力的或者人們覺得有約束力的傳統、學說和意識形態尚存,許多人還是能夠把它們當作依據的。然而,1914年以前的市民社會傳統到現在已經所剩不多了;貴族的傳統和行為方式對我們的社會早已沒有約束力;德國大學的學術傳統似乎也因為大眾化而走向衰落;馬克思主義的和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遭到破壞和誹謗;極端民族主義的意識形態和傳統早在半個世紀以前已宣告終結;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變得支離破碎,雖然它重新出現于各個社會領域,但是,政治自由主義的殘余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蛻變為純粹的經濟自由主義;社會的現任領導人不再推崇和堅持葛底斯堡綱領所提出的價值;1968年一代人的意識形態只剩下一些殘余,他們的大部分故意挑釁性的行為轉變為適應性的行為,或者讓位于追求前程和舒適的生活的行為;自從人們覺得我們的對外和平不再受到威脅以后,和平運動的意識形態也煙消云散;存在主義的哲學和文學思想早已被人遺忘,“后現代主義”的處境也差不多;基督教黨派的政治家目前已經明白,不存在一種對所有人都有約束力的“基督教政治”-基督教徒埃德蒙德·斯托伊貝爾和海納爾·蓋斯勒對“基督教政治”似乎有極為不同的解釋,基督徒艾哈德·愛普勒的解釋就更加離奇;教會明顯地失去了信徒和影響,目前,虔誠的信徒的數量遠遠少于三心二意的信徒;盡管工會會員的生活水平受到威脅,但是,工會正在失去約束力,工會會員的數量也不斷減少。
總的說來,與30年前或40年前相比,傳統和意識形態對我們這個社會的影響已經削弱。從目前來看,政治家、經營管理人員、醫生、記者、教授以及媒體人士顯然并沒有相互聯合起來,達成一種“關于行為規范的共識”(登霍夫〉。因此,無法排除目前尚存的許多規則和習俗進一步減少的可能性。問題在于:怎樣才能找到一種加強社會內部團結、促使盡量多的成員遵守公共行為規則的出路?
漢斯一約亨·福格爾把葛底斯堡綱領的基本價值當做基礎,同時信奉基督教精神。他于1997年寫道:“我希望眾人能夠覺醒……每個人都能意識到價值和美德,包括一些次要的美德。正是依靠這些美德,我們這個民族才能夠在經歷了災難之后……重新走向振興。”他說得有道理!這些美德根本不是我們在1945年以后的新發明,相反,它們過去隱藏于瓦礫之中,我們只不過是把它們重新挖掘出來罷了。
關于美德的學說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淵源可以追溯到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那里。關于美德的學說流行于古羅馬時期,此后在歐洲中世紀、尤其在托馬斯·阿奎那那里得到發展。從此以后,許多著名哲學家和學者對此作過論理述。用不著深入了解道德哲學或倫理學的不同體系,我們也都知道全部的美德。我們在幼年即從父母的行為和榜樣中意識到美德,此后在日常生活中自己也去實踐美德,并且往往是在無意識中去這樣做的。問題在于,目前,在有些人那里,這種機制往往失靈,原因部分地在于他們沒有理自然而然地接受美德,部分地在于他們公開嘲笑美德,或盟者把美德貶低為毫無價值的東西。然而,對所有人都有約束力的行為傳統得以重新發揚光大的最佳土壤,便是在實踐中身體力行的、通過榜樣展示出來的美德。
企業誠信美德演講稿
中國是個五千年的文明古國,誠信一向是中國人引以為傲的美德,“人無信而不立”,童叟無欺的故事熏陶了我們幾千年。然而,近年來,信用違規的事情卻不絕于耳。有家報社曾做過調查,信用危機位居腐敗之后成為阻礙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二大因素,信用危機導致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增加15%。這不能不讓人感到恐懼。試想,生活在一個無信用的社會中,你的眼睛還可以相信誰?衣食住行,你在消費之前必須確認:這些是否是假貨?商家上否在“宰”你?誠信對商家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誠信”萬萬不可拋棄,發人深思,催人警醒。
企業如何才能馳騁商海、睥睨商界、縱橫無敵?誠信原則應當是最重要的一條。試想一家企業靠不正當手段固然會帶來短暫的“成功”,對于顧客卻是災難。不講誠信,大搞欺詐行為,商品以次充好,終于失去一切,落得個可悲的下場,員工是企業的一分子,企業的誠信最終靠員工的誠信來維持。對于開發部的工程師,我想誠信首先在于要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恥下問”的勇氣,才能不斷增進知識,使設計的產品更出色。其次是對上級的任務按時完成,如果不能按時做到,必將影響生產、銷售一系列環節,損失就大啦!如遇特殊情況要及時向上級匯報。每個員工經常用誠信的尺度衡量一下自己的工作,工作做到位,我們的企業競爭力必定大增,不斷取信于民,財源滾滾來。
“誠信”是做人的“資本”,“自古修身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失掉了誠信的年輕人哪,能否駕馭生命之舟?
誠信對人,誠信自己。誠信是一輪金赤朗耀的圓月,惟有與高處的皎潔對視,才能沉淀出對生命的真正態度;誠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碼,放上它。生命搖擺不定,天平立即穩穩的傾向一端;誠信是高山之巔的水,能夠洗盡浮華,洗盡躁動,洗盡虛詐,留下啟悟心靈的妙諦。
黨史美德心得感悟
現在幸福生活是無數先烈有他鮮血換來的一定要好好學習,通過讀《學黨史唱贊歌樹美德》使我知道了么現在幸福是來之不易。天天向上,長大成為祖國棟梁。
照亮現實,歷史是一面鏡子。也照亮未來。學習黨的歷史,解我過去才干看清前進的方向。如何學好黨史、用好黨史我覺得應該做到兩個“牢記”和兩個“必需”
一是牢記黨的理想信念,這兩個牢記。始終不忘黨的最終目標。理想信念簡單地說就是人們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對于我共產黨人,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奮斗,為將來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這就是理想信念。失去了就不是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動力和理想源泉。黨的歷史之所以有著如此豐厚的底蘊,正是因為每一名共產黨人都牢記黨的理想信念,不畏流血、不畏犧牲,朝著它堅定不移的走下去建黨九十周年演講稿--黨史學習心得體會,更多原創請訪問中國職業寫作!好黨史我覺得應該做到兩個“牢記”和兩個“必需”
對黨的情感應奉獻,建黨九十周年的光輝歷程。多為人們做好事回報黨。江南的風雨中,南湖的湖面上,飄蕩著一只小船,一群仁人志士、熱血青年在燈光下,討論著一個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至此一面由紅色的旗面和黃色的錘子、鐮刀構成的旗幟被高高舉起,對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發生深遠的影響。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共產黨他幸勞為民族”每當聽到這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心中便十分澎湃,便想到為新中國奮斗的人們鐵人—王進喜;玉米專家—李登海......這些都是好榜樣。
落后就要挨打,中國人民看清了一個事實。所以必需把國家的重點工作放在經濟建設,一心一意搞經濟。中國人民在繼續古代先進科技的基礎上,涉及了更高端的科技領域—兩彈一星的勝利效果,標明中國在科技方面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跨越性的突破。但是由于沒有這反面的經驗,又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年的和,嚴重影響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問題后來有經濟領域衍生到政治領域,十年,很多國家領導人或者知識分子在這期間受到迫害。年,問題得到糾正,中國的發展進入正軌。年在鄧的領導下,中國的發展得到一個轉折—改革開放。翻開了中國的另一個新的篇章,這是吸取了封建時代閉關鎖國的教訓后累計的經驗。中國開始走向世界,沿海港口,沿海鄉村,特區…中國通過改革開放,經濟迅速發展起來了過去失去的領土也是時候去帶回家了年香港回歸,年澳門回歸。這是中國發展后實力的見證,也是鄧對外戰略勝利的效果。年神舟五號的發射標明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已經占據了一席之地,之后的神六,神七的勝利發射是中國人民不驕不躁,不時前進的證明。年我舉辦了傲人的北京奧運會,充分展示了中取得的經濟效果以及綜合國力的提升。向外國人民宣揚了國的文化:維護國家利益主義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這些精神在運動員生上有,志愿者生上有,每個國人的生上都有體現,因為我都是龍的傳人。年,舉辦了世博會,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看著外國游客在觀看時不住的點頭,作為中國人,很驕傲,這是對中國的肯定。
最崇拜的還是雷鋒。雷鋒,其中。20世紀最響亮的名字。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就目前而言,雷鋒”二字已超越了具體的個人,成為一種民族精神的象征,更成為助人為樂的代名詞。長大后,心里一直裝著黨,裝著人民,十分樂于助人。雷鋒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學習。作為一名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不只要像他那樣樂于助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更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增長身手,為把我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弘揚勤廉美德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
在這烈日炎炎、熱情如火的季節,很榮幸能在這里同大家交流我對加強作風建設、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的感受體會。今天,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發揚優良作風弘揚勤廉美德》。
作風問題,事關我們事業的興衰成敗。可以說,一個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風,敗也在干部作風;干部的形象,好在作風,壞也在作風;人民群眾對干部的態度,敬佩的是作風,不滿的還是作風。法院歷來重視作風建設,始終把作風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全面實踐,到提倡“八個堅持、八個反對”,從“三講”活動的實施到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開展,從做“四有”新人到樹立“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從發揚“五種革命精神”到倡導“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作風建設始終貫穿法院建設的全過程,成為我們不斷提高審判能力、加強勤政廉政建設的重要法寶。在新世紀新階段,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核心在人,關鍵在作風。
黨風廉政建設是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強法院黨風廉政建設就要弘揚勤廉的美德。古往今來,有多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與愛戴,他們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們的故事久久傳頌。君不見,一代清吏包公、于廉、海瑞的故事熱映熒屏,久演不衰;人民公仆孔繁森、牛玉儒、任長霞的事跡震撼人心,影響甚廣。是的,無論歷史如何變遷,無論時代怎樣發展,廉潔清正永遠是時代的呼喚,勤政廉政永遠是人民的期盼。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當我們盡享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時候,我們無法忘記,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翻越了一道又一道坎,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現在的我們正朝著一個更加美好的目標不斷邁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美好的明天需要我們共同去描繪,光明的前景需要我們共同去開創。然而,在現實社會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一個個反腐大案浮出水面,一個個貪官紛紛落馬,一次又一次地為我們敲響了反腐倡廉的警鐘。如今,市場經濟浪潮風起云涌,各種利益和誘惑不斷交織,人們的思想意識更趨多元化,來自各種渠道的挑戰和考驗讓人目不暇接。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現實背景下,我們開展了這次演講比賽。應當說,演講比賽的舉行,猶如這個盛夏里的一場及時雨,讓我們在重溫那些清正廉潔的楷模的先進事跡、感受心靈的震撼的同時,認真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勤政廉政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踏實,更加穩健!
思想美德儲蓄的意義論文
當今社會道德問題層出不窮,各地也出現了許多旨在提高社會道德水平的新舉措,其中之一就是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道德銀行”。他的一般做法是:做好事的人到道德銀行開設賬戶,每年提供一定的志愿時間;需要道德幫助的人到道德銀行申請幫助,曾經提供志愿時間的人可優先獲得幫助。這一做法也漸為許多大中小學校所效仿。河北涉縣為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在全縣中小學中開展的“美德儲蓄”活動即為其中一例。其具體作法是:全縣各班都建立“美德儲蓄簿”,成立美德存錄小組4~6個,每組推薦一名組長,由組長負責將本小組成員在學校、社會、家庭等各方面的美德表現記錄下來。存錄在簿的美德可由本人自述,也可由其他同學、家長推薦。“美德儲蓄”實行積分制。例如:捐款獻愛心、見義勇為等記10分;幫父母干活、按時完成作業等記5分;揀到東西上交等記1分。對違反校規校紀等不文明行為,扣除相應分值。儲蓄簿每記錄一頁,需由班主任簽字核準。儲蓄簿記錄滿后,將“美德儲蓄簿”積分情況報至學校德育處。核實后,由學校德育處統一向學生家長發放喜報。
在筆者看來,這類活動的可取之處在于,學校重視學生道德行為養成的外在強化作用,是對那種認為道德應該純粹是義務的、不需要任何回報的傳統思想的反動;他將學生良好品德的培養落實到具體的行為上,是對我國長期以來重視道德知識傳授、忽視道德行為習慣培養的一種有力糾正。但是,他走到了另外一個極端:認為美德的形成是以外界的表揚或回報為前提的。該制度的實施,不但不能起到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作用,還會導致一些不道德行為的產生。
一“美德儲蓄”活動實施的現實困境
(一)“美德儲蓄”活動難以評定真正的“道德富翁”
在河北涉縣開展的“美德儲蓄”活動中,活動的設計者把評定“道德富翁”作為對學生的最高獎勵。然而,這種活動難以評出真正的“道德富翁”。首先,好人好事發生具有隨時性,評估難度較大。一方面,一些學生可能做好事“做而不報”;另一方面,“報需證明”使得“交易成本”極大,甚至可能出現“做好事前先索要證明”的笑話。而且,有些道德行為根本無法得到證明。例如:當一個學生發現學校水龍頭沒關時,他是否需要等來目擊證人再將其關閉?因為只有這樣,他關水龍頭的行為才可被認定為道德行為。但是,又怎能證明水龍頭不是他為了得到表揚而打開的呢?其次,評估制度存在漏洞。什么樣的事情可算作好人好事?“美德儲蓄”活動不可能窮盡所有的好事或壞事,這就導致無法給大量的道德行為打分。再次,各種道德行為的評分標準很難確定。道德行為本身沒有高下之分,道德行為的評分標準無法正確確定:是學生付出代價的程度,還是社會反響程度,或者是事情結果所帶來的利益?這可能導致道德作秀以及小善不為等現象出現。最后,學生參與該活動是自愿的還是被迫的,難以弄清楚。僅是迫于外界的壓力,而沒有得到行為主體情感上認同的行為,不能被稱為道德的行為。
(二)美德儲蓄活動激勵機制的失靈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論文
長期以來,中國倫理學界的一些專家、學者,包括我自己在內,在論述中國原始社會的道德時,都比較空泛,沒有具體的資料,一般都是根據馬克思的《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摩爾根的《古代社會》等著作來論述的。這些著作對研究中國原始社會及其道德是十分重要的,具有方法論的指導意義。但是,如果不結合中國原始社會具體的倫理道德資料,那么,這種研究只能停留在一般地、抽象地議論上,不能給人們真正展示出中國原始社會先民們的道德風貌。
那么,在我國有沒有記載中國原始社會及其道德的資料呢?最近,我抱著這一問題,翻閱了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炎帝神農氏的一些資料。我感到,資料是相當多的,遍布于經、史、子、集各類著作當中,其中最重要的文獻有《逸周書》、《國語》、《周易》、《左傳》、《管子》、《莊子》、《列子》、《韓非子》、《世本》、《新語》、《淮南子》、《史記》、《山海經》、《帝王世紀》等50多本。另外,陜西省寶雞、岐山、扶風等地發掘出的仰韶文化遺址及龍山文化遺址大都和炎帝的史料有關,把這些資料梳理出來,估計有十多萬字。如果我們從倫理道德的角度整理、研究一下這些文獻資料,不僅對認識、填補中國原始社會先民們的道德面貌有很重要的意義,而且對豐富炎黃文化的內容,總結、繼承、發揚中華民族早期的傳統美德,搞好當前兩個文明建設,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炎帝時代是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轉變的時代
大約從170萬年以前起,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祖國的廣大土地上勞動、生息、繁殖子孫后代。在云南省的元謀、陜西的藍田、北京市的周口店等地區,都先后發現了我國最早的原始人類的遺骸和遺物。這充分說明我國從很早的遠古時代就有人類活動的歷史。
在十分漫長的原始社會里,我們的祖先開始只會簡單地用石制工具,考古學上叫做“石器時代”,把只會打制加工石器的階段叫做“舊石器時代”,把掌握了磨制加工石器的階段叫做“新石器時代”。從“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大約經歷了幾十萬年。就在這個過程中,原始人群開始向氏族社會過渡,首先是母系氏族社會出現和形成。大約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黃河中下游和長江流域的許多氏族部落達到了母系氏族社會的繁榮階段,無論生產和再生產,都是以婦女為中心進行。再經過3000年左右,母系氏族社會開始向父系氏族社會轉變,即從公元前3000年的仰韶文化后期向龍山文化時期轉變,炎帝及其后裔就出現在這個時期。
據歷史文獻記載,炎帝在中國歷史上確實是存在的。《國語·晉語》說:“昔少典娶有@①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東漢初年的《說文解字》進一步肯定了“炎帝以姜水成”,即姜姓的炎帝之后長于今扶風縣內的記述:“邰,炎帝之后,姜姓所封,周棄外家”。隨后,不少文獻都有關于炎帝活動在姜水一帶的記載,即今寶雞市轄境內。《世本·帝系編》說:“炎帝即神農氏。”東漢宋衷注:“炎帝即神農氏,炎帝身號;神農代號也。”西晉皇甫謐撰的《帝王世紀》說:“有@①氏之女,名女登,為少典妃。游于華陽,有神龍首感女登于尚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長于姜水,因以我焉。”酈道元在《水經注·渭水》中說:“歧水又東徑姜氏城南為姜水。”他認為,《國語》、《世本》、《帝王世紀》中所說的“炎帝長于姜水”之姜水,正是岐水。《括地志》、《雍錄》等書認為姜姓原始氏族活動地區在古邰國,即今扶風揉谷鄉一帶。上述所有記載都說明,炎帝是出生、活動在今寶雞、岐山、扶風、武功一帶。
婦聯美德宣傳指導方案
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深化家庭美德活動的開展,根據云婦字(2011)11號通知精神,市西婦聯、社區婦代會將以“三創一辦”工作為契機,結合社區實際,創新載體,開展不同形式的系列宣傳活動,進一步提高家庭美德(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活動的知曉率,使轄區廣大婦女、居民積極投入活動中來,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在以往工作的基礎工上進一步深化家庭美德活動的開展,功堅克難,采取各種宣傳形式,努力提高家庭美德活動知曉率,使之達到100%,覆蓋全轄區,在廣大婦女和家庭中掀起宣傳家庭美德的高潮,使家庭美德十二字箴言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二、各社區要利用黑板報、宣傳欄,立足家庭,開展有聲勢,有實效的宣傳活動,確保每個社區有以家庭美德二十箴言為內容的一條醒目標語、一塊宣傳櫥窗(或宣傳欄、黑板報)同時開辟一塊學習園地;
三、各社區將配合“創文”工作,迅速開展家庭美德宣傳教育活動,所有宣傳標語(牌)、櫥窗、宣傳欄、黑板報、學習園地等于2011年4月20日前落實到位。市婦聯將聯合“創文”指揮部于5月10日—15日對各區(市、縣)婦聯組織開展家庭美德宣傳活動宣傳落實情況進行檢查;
四、請各社區婦代會按要求迅速抓好、抓落實,將開展家庭美德宣傳活動的計劃、總結、情況報市西街道婦聯,同時于每月18日前上報開展活動的簡報、圖片,活動小結。
知榮辱以正身,塑美德以興邦
知榮辱以正身,塑美德以興邦
有這樣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這句話是人類文明史前進的兩個車輪,以人為載體,駝著社會這個大車緩緩地從古荒蠻昧走到現代文明,它們輾出的兩條深遠的車轍規范著我們的行動的同時,也給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它們以滿腔的熱忱支撐著社會的日益發展和前進;卻漸漸的發現腳下的路赿來赿泥濘,赿來赿難走了。物欲橫流淹沒了眾人的視線;紙醉金迷,動搖了太多人的意志……
就在我們快要聽不到它們轉動的聲音的時候,胡主席高屋建瓴地提出樹立以“八榮八恥”為基本要求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非常及時地為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重新墊下基石,鋪出了軌道,指引我們繼續前進。
剛接觸“八榮八恥”時我們大家還以為又是一些我們跳起來也碰不到的標桿呢!設想到它們竟像感冒一樣普通,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東西,連舉手投足都包包含其中。然而正是這不起眼的話這次掀起了驚天駭浪,翻出了在人們意識中逐漸被名利淡化沉積的準則。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的和諧社會想要達到德治取代人治、法治的境界,就需要我們每一位都能修身養性。曾聽人這樣說過,如果一個國家的乞丐都有尊嚴,那么這個國家就一定會富強!像瑞士這樣的小國,戰爭史上的中立國,何以無人敢犯呢?就是因為其國民團結,全民皆兵。我們現在提“八榮八恥”明確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在我們的社會里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
民族傳統美德分析論文
長期以來,中國倫理學界的一些專家、學者,包括我自己在內,在論述中國原始社會的道德時,都比較空泛,沒有具體的資料,一般都是根據馬克思的《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摩爾根的《古代社會》等著作來論述的。這些著作對研究中國原始社會及其道德是十分重要的,具有方法論的指導意義。但是,如果不結合中國原始社會具體的倫理道德資料,那么,這種研究只能停留在一般地、抽象地議論上,不能給人們真正展示出中國原始社會先民們的道德風貌。
那么,在我國有沒有記載中國原始社會及其道德的資料呢?最近,我抱著這一問題,翻閱了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炎帝神農氏的一些資料。我感到,資料是相當多的,遍布于經、史、子、集各類著作當中,其中最重要的文獻有《逸周書》、《國語》、《周易》、《左傳》、《管子》、《莊子》、《列子》、《韓非子》、《世本》、《新語》、《淮南子》、《史記》、《山海經》、《帝王世紀》等50多本。另外,陜西省寶雞、岐山、扶風等地發掘出的仰韶文化遺址及龍山文化遺址大都和炎帝的史料有關,把這些資料梳理出來,估計有十多萬字。如果我們從倫理道德的角度整理、研究一下這些文獻資料,不僅對認識、填補中國原始社會先民們的道德面貌有很重要的意義,而且對豐富炎黃文化的內容,總結、繼承、發揚中華民族早期的傳統美德,搞好當前兩個文明建設,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炎帝時代是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轉變的時代
大約從170萬年以前起,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祖國的廣大土地上勞動、生息、繁殖子孫后代。在云南省的元謀、陜西的藍田、北京市的周口店等地區,都先后發現了我國最早的原始人類的遺骸和遺物。這充分說明我國從很早的遠古時代就有人類活動的歷史。
在十分漫長的原始社會里,我們的祖先開始只會簡單地用石制工具,考古學上叫做“石器時代”,把只會打制加工石器的階段叫做“舊石器時代”,把掌握了磨制加工石器的階段叫做“新石器時代”。從“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大約經歷了幾十萬年。就在這個過程中,原始人群開始向氏族社會過渡,首先是母系氏族社會出現和形成。大約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黃河中下游和長江流域的許多氏族部落達到了母系氏族社會的繁榮階段,無論生產和再生產,都是以婦女為中心進行。再經過3000年左右,母系氏族社會開始向父系氏族社會轉變,即從公元前3000年的仰韶文化后期向龍山文化時期轉變,炎帝及其后裔就出現在這個時期。
據歷史文獻記載,炎帝在中國歷史上確實是存在的。《國語·晉語》說:“昔少典娶有@①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東漢初年的《說文解字》進一步肯定了“炎帝以姜水成”,即姜姓的炎帝之后長于今扶風縣內的記述:“邰,炎帝之后,姜姓所封,周棄外家”。隨后,不少文獻都有關于炎帝活動在姜水一帶的記載,即今寶雞市轄境內。《世本·帝系編》說:“炎帝即神農氏。”東漢宋衷注:“炎帝即神農氏,炎帝身號;神農代號也。”西晉皇甫謐撰的《帝王世紀》說:“有@①氏之女,名女登,為少典妃。游于華陽,有神龍首感女登于尚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長于姜水,因以我焉。”酈道元在《水經注·渭水》中說:“歧水又東徑姜氏城南為姜水。”他認為,《國語》、《世本》、《帝王世紀》中所說的“炎帝長于姜水”之姜水,正是岐水。《括地志》、《雍錄》等書認為姜姓原始氏族活動地區在古邰國,即今扶風揉谷鄉一帶。上述所有記載都說明,炎帝是出生、活動在今寶雞、岐山、扶風、武功一帶。
優秀傳統美德教育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人類與文化是共生共存的,有了文化就有了道德,道德是文化的一部分,更是文化的靈魂,是人類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步入新世紀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正努力實踐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按照“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指導思想,認真貫徹“以德治國”重要治國方略的精神,投身于構建新時期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的偉大建設,努力構筑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說:“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社會意識發展的歷史繼承性決定,每一時代的社會意識,都和以前的社會意識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它的產生和發展都要以前人積累的思想材料為前提,因而一個時代的社會意識,同以往時代的思想意識具有歷史繼承關系,也就是說,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文化與道德,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一定的經濟發展影響下形成的,并且受以前歷史時代形成的傳統道德文化的影響。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創造和誕生,離不開傳統文化的豐厚積淀,必須以華夏5000年文明積淀而成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五四”以來的革命傳統為根基,才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煥發出蓬勃的生機。
同志說:“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教育是人類文化發生、發展的生命機制。加強對21世紀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生力軍---當代中小學生,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革命傳統教育,使它為中小學生所認識、理解、接受,并轉化為自覺遵守的行為規范,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革命傳統生命鏈才能得以世代繼承、延續、光大,才能使這一精神力量變成物質力量,從而對現階段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對當代中小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實質就是對中小學生進行民族精神和理想信念的教育,它對于抵御資本主義自由化思潮和西方敵對勢力的“分化”政策的影響、防止和消除中小學生的信仰危機,引導他們進一步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歷史使命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信念,努力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革命傳統的定義、內容與關系
所謂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指中國歷史流傳下來,具有影響,可以繼承,有益于后代的優秀道德遺產。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其內涵包羅極為廣泛。從內容上來概括,傳統美德是中華優秀民族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它是一個不斷批判繼承、不斷改造創新的動態的傳統倫理道德體系,標志著中華民族的“形”與“魂”,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屬于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倫理道德學說為主干的倫理型文化。從歷史長河流淌的軌跡來看,它不僅包涵5000年古代傳統美德,亦包涵“五四”以來的革命傳統美德。關于傳統美德內容結構,國內外學者都按著自己的理解和體會,各有其說,沒有統一的定論和界說,有的學者概括為忠—盡已報國的責任;誠—求真務實的品質;禮—人際文明的規范;廉—清白正氣的根基;孝—生生不息的愛心,信—立身興業的基點;義—人間正道的向導;恥—人之為人的底線。有的學者概括強調整體精神,為社會、為民族、為國家的愛國主義思想;推崇仁愛原則,強調“厚德載物”和人際和諧;提倡人倫價值,強調每個人在人倫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重視修養踐履,強調道德主體的能動作用等。依據現行中小學德育大綱所提出的德育目標,本著“古為今用”的原則,筆者比較贊同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分解、提煉為12個德目。即:孝敬父母、尊師敬業、團結友愛、立志勤學、謙虛禮貌、誠實守信、律己寬人、先人后己、整潔健身、勤勞節儉、愛國愛民、天下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