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消費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5 19:34: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綠色消費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綠色消費社區方案
街道辦事處各有關科室、各單位、各社區:
為進一步深化以“倡導綠色消費,培育綠色市場,暢通綠色通道”為主要內容的“三綠工程”建設,全面提高我區居民綠色消費意識,優化社會發展環境,根據青四辦發〔**〕47號文件精神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增強居民綠色消費意識、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為核心,以倡導綠色消費、優化消費環境、維護群眾權益、開展便民服務為主線,加強宣傳培訓,強化機制建設,改善優化市場環境,不斷提高居民的綠色消費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樹立健康科學的消費觀念,營造綠色消費的良好氛圍。
二、工作步驟
“綠色消費社區”創建工作分三個階段進行:
居民綠色消費行為研究
摘要:本文以吉林省為研究區域,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考查獲取資料,運用Stata15.0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得出居民的關心程度、綠色消費態度及認知對綠色消費行為有顯著的影響。結合當前國情,從科學的角度給予吉林省綠色消費方面可行性建議與解決對策,以期加快提升綠色消費觀,為吉林省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綠色消費;綠色消費行為;吉林省
綠色消費立足于人與自然的和諧,滿足人類需求的同時不損害生態環境,能夠警醒人們在消費的活動中需要履行和承擔的義務,以一種可持續的消費模式最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目標。對綠色消費的研究主要側重于影響綠色消費的因素分析。Pedersen[1]認為綠色消費態度與綠色消費行為呈多元化發展態勢,同樣,Kassarjian[2]通過研究發現二者之間存在較為復雜的影響關系。著名的Ajzen計劃行為理論檢驗了英國與希臘消費者的綠色消費意向影響模型,綠色消費態度和主觀規范與綠色消費行為意向之間有較復雜關系[3]。我國以綠色消費者為可持續消費模式后盾[4],朱洪革[5]等表明居民的認知程度在意愿支付水平較高的綠色產品上有巨大影響。環境意識度可以驅動消費者改變原有行為進行環境保護[6],環境關心與綠色消費意識之間存在完全中介作用,影響顯著[7]。有學者考察大學生在進行綠色消費時的內在機理,綠色消費認知、綠色消費態度和主觀規范對綠色消費行為產生影響[8]。由于研究吉林省居民綠色消費行為影響因素的文章較少,因而本文通過對吉林省居民綠色消費現狀進行調查,分析該群體在綠色消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影響居民綠色消費行為的因素,力圖提出促進居民綠色消費及發展的途徑。
1數據來源
通過前期對相關數據、資料進行梳理,同時對居民綠色消費以及綠色消費行為進行研究,根據其消費特點初步設計了調查問卷。從居民對現今經濟、環境的認識入手,側重城市居民對綠色消費的認識與態度,對看待綠色消費認知與選擇、綠色消費行為與影響、意愿等表述看法。最后對于綠色消費及行為的提高與改進進行調查。調查問卷設計出之后,隨機發放20份并向調查對象訪談了問卷填寫過程中所遇到的困擾和需改進的部分,修改完善后正式進行大規模發放。筆者于2019年1月初至2月中旬在吉林省內進行問卷發放,本次調查共發放紙質問卷589份,回收樣本573份,剔除不合格的無效問卷31份,經統計有效問卷542份,有效率為92.02%。
2吉林省居民綠色消費行為分析
綠色消費對策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在闡述綠色消費的起源、涵義特征的基礎上,分析了推行綠色消費的障礙,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思考。綠色消費-[飛諾網]
關鍵詞:綠色消費循環經濟
上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末,西方一些國家發生了一系列嚴重的環境污染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嚴重的人員傷亡。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西方各國政府及國際社會開始關注環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眾多學者紛紛對此進行研究和探索,其中以美國學者米都斯等人寫的《增長的極限》反響最大。該書以大量的事實和系統的分析說明了現代工業的發展對環境的破壞。對資源的過度消耗,必然會導致經濟乃至人類社會的不可持續發展。
1972年6月,聯合國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了人類環境會議,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提出了人類要認真對待環境問題,使地球不僅適合于我們自己居住,同時也要適合于我們的子孫后代居住。1983年,聯合國成立了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1987年,該委員會在挪威前首相、當時的環境與發展委員會主席格•H•布倫特蘭的主持下,向聯合國提交了《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報告。該報告明確指出,人類的發展應當走一條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兼顧之路。
1992年,聯合國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了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了《里約熱內盧環境與發展宣言》和《21世紀議程》。大會結束后,各國對《21世紀議程》和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做出積極反應,根據本國的實際制定了各自的《21世紀議程》。據聯合國統計,全世界約有100多個國家設立了專門的可持續發展委員會,1600個地方政府制定了當地的《21世紀議程》,許多國際組織將環境問題納入了其優先工作領域。國際消費者聯合會從1997年開始,連續三年開展了以“可持續發展和綠色消費”為主題的活動。
從此,綠色消費應運而生,并且愈來愈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淺析綠色食品消費拓展問題
摘要: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品質也在不斷提高,綠色食品的概念一經產生就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本文從對我國當前的綠色食品消費狀況入手,分析了我國綠色食品消費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了一系列在監管制度、生產技術以及消費觀念和行為的對策。
關鍵詞:綠色食品;問題;對策
隨著我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飛越,經濟實力有了顯著的提高。人們在物質生活條件得到了基本滿足的基礎上,對消費水平乃至生活質量有了更高的需求。近年來我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人們的人居環境和飲食健康受到了威脅,對綠色食品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1目前我國綠色食品消費現狀
我國的綠色食品消費雖然起步較晚,但其發展的速度卻很快。我國綠色消費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1972年,我國參加了人類環境大會。1989年,“綠色食品”在我國出現。在1992年,我國設立了專門的部門,以此來實現對綠色食品從種植到加工再到投入市場的整個環節的監管。1995年,我國的綠色食品被分為A級和AA級兩個級別,并走向了國際。到目前為止,我國從事綠色食品生產的企業數量巨大,每年的生產總量和銷售總額巨大,我國有關綠色食品的新制度、新標準也在不斷更新,對綠色食品生產的相關方面的監管力度也越來越大。
2我國綠色食品消費中亟需解決的問題
立足消費者立場研討綠色消費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綠色消費的內涵;綠色消費和綠色營銷的互動發展;綠色營銷策略啟示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綠色消費是一種綜合考慮環境影響、資源效率、消費者權利的現代消費模式、倡導消費有助于公眾健康的綠色產品、任何一個營銷觀念的產生和發展總是和消費需求的變化息息相關的、綠色消費是推動綠色營銷產生和發展的動因之一、綠色消費是綠色營銷重要的研究視角之一、綠色營銷能有效地引導和促進綠色消費、心理和態度細分變量與綠色消費行為的相關關系具有顯著性和一致性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綠色消費是綠色營銷產生和發展的時代基礎和思想基礎,綠色營銷能有效引導和促進綠色消費。文章基于綠色消費和綠色營銷的互動發展機制,從消費者感知效力、利他主義、自由主義和環境保護意識四個細分變量分析了綠色消費行為,揭示了其間隱含的營銷策略啟示。
關鍵詞:綠色消費;綠色營銷策略;啟示
一、綠色消費的內涵
關于綠色消費的內涵,迄今為止學術界和業界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學者從各自的研究視角給出了不同的定義。易必武(2003)認為,綠色消費是一種綜合考慮環境影響、資源效率、消費者權利的現代消費模式,其目標是使產品在消費與回收處理過程中對環境與消費者的負面影響最小,實現資源利用與生存環境的“代內公平”與“代際公平”,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綠色消費的本質特征直接體現在5R上,即:節約資源、減少污染(Reduce);綠色生活、環保選購(Reevaluate);重復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類回收、循環再生(Recycle);保護自然、萬物共存(Rescue)五個方面。井紹平(2004)認為,綠色消費是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為了滿足生態和環境需要而消費對環境無害或少害的消費資料和勞務的方式。羅永泰(2004)認為綠色消費必須符合“三E”和“三R”原則:究經濟實惠(Economics);講求生態效益(Ecological);符合平等、人道原則(Equitable);減少非必要的消費(Reduce);修理舊物(Reuse);提倡使用再生資源制造的產品(Recycle)。
中國消費者協會認為,所謂綠色消費是指在社會消費中,不僅要滿足我們這一代人的消費需求和安全、健康,還要滿足子孫后代的消費需求和安全、健康。這包括有三層涵義:一是倡導消費有助于公眾健康的綠色產品;二是在消費過程中不造成環境污染;三是引導消費者轉變消費觀念,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方面轉變。
武漢推動綠色消費加快經濟發展研究
2007年,國家正式批準武漢城市圈為“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武漢又一次面臨加快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推進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需要牢牢把握發展循環經濟這個切入點;而推進發展綠色消費方式,則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因此,客觀評估我市綠色消費發展現狀、研究和加快推出發展綠色消費的系統措施,以爭取武漢城市圈改革試點盡早取得突破性進展,這是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武漢市在構建綠色消費模式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發展綠色經濟,促進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的一項跨世紀戰略決策。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國就制定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方略。1999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等6個部門隆重啟動了“三綠工程”。在此前后,武漢市提出了建立“山水園林城市”的規劃,隨后推出了一系列促進環境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措施。最近幾年又著力推進包括“四城同創”、建立循環經濟、推進綠色消費方式等一系列重要發展計劃。所有這些不僅高度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大大推動了武漢城市可持續發展,而且逐步培育了武漢市民良好的環境保護、綠色消費意識,為全面推進我市綠色消費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可以預見武漢市現在進行的“兩型社會“改革試點,對于繼續轉變傳統消費觀念、加快綠色消費的進程也必將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
但是目前從總體上說,武漢市包括整個武漢城市圈,不論是綠色消費被公眾所了解的程度還是綠色消費的推進,與當前正在進行的綜合改革試點的要求,還是有著較大距離。其主要表現為:
一是綠色消費意識仍然較為淡漠。所謂綠色消費,是指以綠色、自然、和諧、健康為宗旨的、有益于人類健康和環境保護的新型消費模式。綠色消費從內容上來看,包括對綠色產品的消費以及物資的回收利用、資源的有效配置與利用、對生存環境和物種的保護等,其涵蓋的范圍擴展到生產行為、消費行為的方方面面。與其他消費方式相比較,綠色消費是人類消費方式的根本轉變,它修正了人類把自然作為自身對立面的誤區,突破了以往消費增長導致生態惡化、環境破壞的悖論,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實現綠色消費是以消費者有較高的生態意識、環保意識以及社會責任感為終極支撐的。不可否認,最近幾年我市大部分人的生態意識、環保意識雖然有明顯的提高,但仍然未達到實現綠色消費的基本要求。目前仍然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環境保護是政府和企業的事情,它和自己無關,缺乏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的環保意識,只希望政府機構解決環境問題,而自身則做著各種不利于環保的非理性行為;加之近些年農村人口的大量遷入,使得我市人口綠色消費觀念總體上呈現低落態勢,制約著綠色市場的發展。因此轉變消費觀念,增強綠色、可持續、循環經濟的意識,是發展綠色消費的首要任務。
二是不論是生產者、管理者還是消費者,對綠色消費的理解均不夠完整。多數人認為,提倡綠色消費的目的,只是通過發展食品行業的綠色或清潔生產,帶動其他行業的綠色消費,它主要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因此消費者和生產者都是只考慮綠色標識和產品質量、價格等因素,很少考慮其生產和使用過程中對環境的不良影響。事實上,綠色消費不僅僅是指消費綠色,也不能僅停留于健康的層面。綠色消費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可以用國際通行的“5R”原則來概括,即:節約資源,減少污染(Reduce);綠色生活,環保選購(Reevaluate);重復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類回收,循環再生(Recy-cle);保護自然,萬物共存(Rescue)。可見“綠色消費”要求人們在物品生產和消費中,既要注意對自身健康是否有益,更要看是否有利于環境保護,有利于生態平衡。綠色消費是一種具有生態意識的、高層次的理性消費意識,要求人們的消費活動有利于環境保護、資源利用和人類整體素質的提高,它體現了科學的道德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我們應該從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全面把握綠色消費的本質要求,以便更好實現武漢城市圈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改革目標。
小議價值觀對綠色消費行為的影響
論文摘要:綠色消費對于綠色營銷乃至整個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價值觀對綠色消費行為有重要影響,研究物質主義和集體主義對綠色消費行為的影響至關重要。文章基于物質主義和集體主義是一對矛盾的價值觀,在價值觀影響綠色消費行為的作用機理中融入計劃行為理論,從而提出了價值觀影響綠色消費行為的作用模型。
論文關鍵詞:物質主義;集體主義;計劃行為理論;綠色消費行為
綠色消費行為的影響因素很多,包括價值觀、環保態度、環境知識等等。其中,價值觀是個人或實體所期望的超越情景的目標,這些目標的重要性有差異,能夠作為個人生活或其它社會實體的指導原則。價值觀對人們綠色消費行為時具有指導意義。學者們關于價值觀對綠色消費行為的影響進行了較多研究(Schwatrz,1994;Homer,1988;Follows,1999;Chan,2001),大多數側重研究集體主義價值觀、內部導向價值觀對綠色消費行為的直接或間接影響,而關于物質主義和集體主義價值觀對綠色消費行為的影響研究以及融人計劃行為理論進行的研究則較少。
一、物質主義和集體主義
物質主義定義為:“全心沉迷于追求物質的需求與欲望,導致忽視精神層面的生活方式,對物質的興趣完全表現在生活方式、意見及行為上”(Belk,1986)。換句話講,物質主義是“消費者對獲取和擁有物質財富所持有的一種價值觀”。Belk對物質主義的維度研究中,將物質主義分為三種特性,其為占有欲(possessiveness)、心胸狹窄(nongenerosity)和妒忌(envy)。而在Schwarz(1992,1994)看來,集體主義社會就是公共社會,其特征是社會身份、共同承擔義務和社會期望。在集體主義社會里,社會組織(團體經過集中,形成了共同的命運、共同目標和共同價值觀)、個人是社會小成分,組成可供研究的組織結構。如果將個體價值觀體系的結構按兩個方面,即自我提升價值觀(如成就、享樂和權利)和自我超越價值觀(如集體主義、利他主義)。物質主義則屬于以自我為中心、強調自我提高的生活價值觀,它容易與其他強調集體主義(普世、仁慈和宗教)導向或自我超越的生活價值觀產生沖突。在此研究基礎上,William等(2005)對物質主義與個人其他價值觀之間關系進行了跨文化的研究。結果顯示,物質主義和個人價值觀中自我超越(如集體主義、利他主義)呈負相關關系。
物質主義價值觀在某些國家表現的十分突出,且物質主義帶來不良后果尤為明顯。目前東亞國家的文化中主要表現為集體主義價值觀,然而伴隨各國經濟的對外開放,這些國家也遭受物質主義價值觀的侵襲。因此,有必要遠離物質主義,將自身的價值觀引向集體主義的精神層面上來(Aric和James,2002)”。物質主義價值觀的人趨向于通過追求更多的物質來提升自身地位,而宗教價值觀把集體主義價值觀念放于首要地位,強調節儉,它正好與物質主義價值觀沖突(Mark和William,2008)。但是更多的情況下,人們作為消費者是一個物質主義價值觀和集體主義價值觀的結合體,他們在作出消費決策,內心是十分復雜的,而不簡單受那種價值觀的引導。因此,將物質主義和集體主義作為一對矛盾的價值觀來研究,物質主義和集體主義(自我超越價值觀)發生沖突并共同影響消費者的決策選擇。
綠色消費的障礙分析論文
關鍵詞:綠色消費循環經濟
上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末,西方一些國家發生了一系列嚴重的環境污染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嚴重的人員傷亡。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西方各國政府及國際社會開始關注環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眾多學者紛紛對此進行研究和探索,其中以美國學者米都斯等人寫的《增長的極限》反響最大。該書以大量的事實和系統的分析說明了現代工業的發展對環境的破壞。對資源的過度消耗,必然會導致經濟乃至人類社會的不可持續發展。
1972年6月,聯合國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了人類環境會議,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提出了人類要認真對待環境問題,使地球不僅適合于我們自己居住,同時也要適合于我們的子孫后代居住。1983年,聯合國成立了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1987年,該委員會在挪威前首相、當時的環境與發展委員會主席格•H•布倫特蘭的主持下,向聯合國提交了《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報告。該報告明確指出,人類的發展應當走一條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兼顧之路。
1992年,聯合國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了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了《里約熱內盧環境與發展宣言》和《21世紀議程》。大會結束后,各國對《21世紀議程》和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做出積極反應,根據本國的實際制定了各自的《21世紀議程》。據聯合國統計,全世界約有100多個國家設立了專門的可持續發展委員會,1600個地方政府制定了當地的《21世紀議程》,許多國際組織將環境問題納入了其優先工作領域。國際消費者聯合會從1997年開始,連續三年開展了以“可持續發展和綠色消費”為主題的活動。
從此,綠色消費應運而生,并且愈來愈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綠色消費的內涵與特征
探究綠色消費思維提升當地生態建設論文
論文關鍵詞:綠色消費;生態文明;建設
論文內容摘要:本文提出了以綠色消費模式促進西安生態文明建設的對策建議,即發揮政府的調控作用,增強全民的環保意識,構建綠色消費模式綜合評價體系,構筑綠色消費的產業基礎,開展綠色消費試點,構建西安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效機制。以綠色消費模式促進西安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西安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機制。
2005年2月28日,陜西省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頒布了《西安國際化、市場化、人文化、生態化發展報告》,指出生態化是保證城市生存安全、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然要求。
西安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內涵
西安生態文明的建設任重而道遠,其基本內涵包括以下幾點:
完善生態教育機制,提高全民生態意識。生態文明正成為人類發展的主導性、前瞻性的文明形式,也是現代及未來人類文明發展的主流。但是,如果沒有普及性的環境保護觀念和生態意識,沒有全民生活、消費等行為模式的生態化轉型,生態文明建設的步伐就會受到嚴重制約。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全面推進生態工程健康發展。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的國民經濟體系,要堅決制止和杜絕掠奪性開發資源的行為,實施“最小損害”甚至“零排放”、“零損害”方略,努力維系生產、生態和生活的和諧與協調。
深究價值觀對綠色消費行為的影響
摘要:綠色消費對于綠色營銷乃至整個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價值觀對綠色消費行為有重要影響,研究物質主義和集體主義對綠色消費行為的影響至關重要。文章基于物質主義和集體主義是一對矛盾的價值觀,在價值觀影響綠色消費行為的作用機理中融入計劃行為理論,從而提出了價值觀影響綠色消費行為的作用模型。
關鍵詞:物質主義;集體主義;計劃行為理論;綠色消費行為
綠色消費行為的影響因素很多,包括價值觀、環保態度、環境知識等等。其中,價值觀是個人或實體所期望的超越情景的目標,這些目標的重要性有差異,能夠作為個人生活或其它社會實體的指導原則。價值觀對人們綠色消費行為時具有指導意義。學者們關于價值觀對綠色消費行為的影響進行了較多研究(Schwatrz,1994;Homer,1988;Follows,1999;Chan,2001),大多數側重研究集體主義價值觀、內部導向價值觀對綠色消費行為的直接或間接影響,而關于物質主義和集體主義價值觀對綠色消費行為的影響研究以及融人計劃行為理論進行的研究則較少。
一、物質主義和集體主義
物質主義定義為:“全心沉迷于追求物質的需求與欲望,導致忽視精神層面的生活方式,對物質的興趣完全表現在生活方式、意見及行為上”(Belk,1986)。換句話講,物質主義是“消費者對獲取和擁有物質財富所持有的一種價值觀”。Belk對物質主義的維度研究中,將物質主義分為三種特性,其為占有欲(possessiveness)、心胸狹窄(nongenerosity)和妒忌(envy)。而在Schwarz(1992,1994)看來,集體主義社會就是公共社會,其特征是社會身份、共同承擔義務和社會期望。在集體主義社會里,社會組織(團體經過集中,形成了共同的命運、共同目標和共同價值觀)、個人是社會小成分,組成可供研究的組織結構。如果將個體價值觀體系的結構按兩個方面,即自我提升價值觀(如成就、享樂和權利)和自我超越價值觀(如集體主義、利他主義)。物質主義則屬于以自我為中心、強調自我提高的生活價值觀,它容易與其他強調集體主義(普世、仁慈和宗教)導向或自我超越的生活價值觀產生沖突。在此研究基礎上,William等(2005)對物質主義與個人其他價值觀之間關系進行了跨文化的研究。結果顯示,物質主義和個人價值觀中自我超越(如集體主義、利他主義)呈負相關關系。
物質主義價值觀在某些國家表現的十分突出,且物質主義帶來不良后果尤為明顯。目前東亞國家的文化中主要表現為集體主義價值觀,然而伴隨各國經濟的對外開放,這些國家也遭受物質主義價值觀的侵襲。因此,有必要遠離物質主義,將自身的價值觀引向集體主義的精神層面上來(Aric和James,2002)”。物質主義價值觀的人趨向于通過追求更多的物質來提升自身地位,而宗教價值觀把集體主義價值觀念放于首要地位,強調節儉,它正好與物質主義價值觀沖突(Mark和William,2008)。但是更多的情況下,人們作為消費者是一個物質主義價值觀和集體主義價值觀的結合體,他們在作出消費決策,內心是十分復雜的,而不簡單受那種價值觀的引導。因此,將物質主義和集體主義作為一對矛盾的價值觀來研究,物質主義和集體主義(自我超越價值觀)發生沖突并共同影響消費者的決策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