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地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5 14:42:0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綠地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綠地系統生態規劃探討
1淮南市基本情況
淮南市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地跨淮河兩岸,南部為延綿起伏的丘陵崗地,北部屬淮北平原。東連鳳陽,南鄰長豐,西接穎上、利辛,北望蒙城、懷遠。東西長78km,南北寬51km。市域總面積2121km2,建成區面積80.60km2。年平均氣溫14.3~16.4℃之間。市境累年年平均降水為937.2mm。夏季降水最多(占全年雨量的50%),春季次之,秋季較少,冬季最少。城市作為華東地區的煤炭、電力為主的重要能源基地,工業結構以輕、化工業為主[1]。
2淮南市綠地生態系統現狀
根據目前對城市綠地的定義,整個城市范圍內,主要組成載體為綠色植物的空間地域都屬于城市綠地,如林地、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苗圃、果園、水體等。淮南市的城市綠地可分為公共綠地、居住區綠地、單位附屬綠地、道路綠地、生產綠地、風景林地、防護綠地七類[2]。根據2017年的統計結果,城市內綠地面積共1356.70hm2,人均公共綠地2.51m2,綠地率16.83%,綠化覆蓋率為21.00%。除去陸地上的陸地生態系統,水域綠地也是城市綠地生態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淮南市內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包括淮河、架河、泥黑河、茨淮新河、石澗湖等。淮南市的主要水域生態系統就是淮河的生態系統,通過對2015年和2010年的淮河水質監測結果的對比分析,淮河水體中的高錳酸鹽指數(CODMn)、非離子氨年平均值、氰化物等水體污染指標都在下降,淮河的水體質量正在逐年改善。并且,淮河在淮南市流域的出境水質要明顯優于入境水質。可見淮南市的水域生態系統的現狀正在逐漸好轉。
3淮南市綠地生態系統存在的問題
淮南市綠地生態建設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在于以下幾點:能源原材料工業伴隨的結構型污染依然制約著環境質量的改善;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不會根本改變,煤煙型大氣污染仍居主導地位,加之“西氣東輸”工程使城市燃氣量大幅度增加,導致市區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等氣態污染物濃度上升,能源-環境問題更加突出;淮河水資源矛盾加劇,生活污水使有機污染負荷居高不下;煤矸石與粉煤灰堆存量持續增大,污染物形成蓄積性影響,環境污染負荷加重。環境污染的問題日益突出,礦產資源受破壞情況嚴重,采礦區的開采沉陷面積不斷擴大,生態環境在短期內難以恢復;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緩慢,改善環境質量的措施受到限制[5]。3.1煤炭工業對綠地生態系統的破壞。煤炭型工業對淮南市的水域系統、林地、大氣造成了極大的損傷。煤炭型工業雖然帶動了城市的發展,但是煤炭型工業對城市水環境、大氣環境、土壤環境的巨大破壞,使得煤炭礦區工業城市難以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根據李允潔等人的報道,淮南市的過度開采已經造成了煤礦區的地層塌陷,而且煤炭型工業對水資源的過度利用和工業廢水對水體的污染,造成了淮南市部分地區出現了地下漏斗[4]。并且,因為淮南市綠地的缺少,植物無法吸附消除煤炭工業排放出的廢氣和粉塵,而這些廢氣和粉塵又造成了植物的死亡,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3.2水域環境的質量問題。淮河作為淮南市的主要生活和工業用水水源,淮南市的最主要水域生態系統就是淮河生態系統。目前淮河在淮南市流域內的污染問題包括三個方面:①點狀分布污染源,即淮河沿岸工業企業排放的生產廢水和農村規模化畜禽養殖排放的生產污水。②線狀分布污染源,即淮河沿岸的城市排污溝所排放的生活污水。③面狀分布污染源,指的是淮河沿岸農業生產使用的化肥-農藥-地膜被降雨沖刷后,進入淮河造成污染[5]。這三種污染源中,對水域環境影響最大的就是作為點狀污染源的工業企業。淮南市的工業產值結構中,能源和原材料工業占比較大。能源和原材料工業占淮南市經濟總產值的83.21%,處于主導地位。同樣的,能源和原材料工業(主要為煤炭工業)的廢水排放量占全市工業總排放量的88.2%[6]。因此,實現經濟轉型或者控制工業污染對淮南市的生態發展是十分有必要的。3.3綠地系統的建設與管理工作滯后。雖然從建國以來,淮南市就一直重視對綠地的建設,但是由于缺乏對綠地生態功能的全面深入認識,一直沒有開展詳細的綠地生態系統規劃工作。再加上人民對經濟和城市化建設的迫切需求,綠地系統建設長期處于落后的水平。即便是城鎮建設區域,綠化工作也一直被有意無意地放在次要或邊緣位置。這就造成了淮南市遷就現狀和填補空缺多,發展總量不足的城市綠地生態系統建設現狀。而城市內的點狀綠地建設也存在著管理粗放、缺少認真規劃的問題。同樣的,由于管理觀念滯后、管理措施不嚴等問題,部分人工森林界線不清,土地產權不明確,執法力度不足,規劃綠地被侵占、綠地被蠶食的現象也絕不少見。
城市綠地生態管理
1城市綠地管理
1.1城市綠地管理的概念
城市綠地管理是指政府組織作為公共管理部門行使公共權力,通過運用良好的計劃、健全的組織、適當的人選、正確的領導方法、有效的內部協調、迅速而準確的報告系統和嚴格的控制手段,對城市綠地這種為其所掌握和運用的公共資源進行有效管理[1],統籌考慮城市綠地系統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實現城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1.2城市綠地管理的任務
城市綠地管理的研究歷史比較短,真正的系統研究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近年來隨著綠化事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顯現出其重要性,正在逐步成為城市管理的一個分支。現代城市綠地管理工作一般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健全行業規章,堅持以法治綠,從而科學化、系統化地行使政府行政管理職能。二是園林綠化生產單位和經營單位將有限的人員、資金和機具進行有效配置,即主要依靠市場運作對綠地進行直接管理[2]。應根據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科學地組織、指揮、協調各項生產建設活動:一方面要借鑒其他行業行之有效的管理經驗,結合行業實際創造適合自己特點的管理辦法;另一方面要本著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不斷總結實際經驗,加強各項基礎工作建設,調動生產者和經營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展生產力,以盡可能少的投入獲取盡可能高的效益。
2生態管理
公園綠地促進園林構建舉措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對人居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重視,城市綠地、居民小區的景觀建設也越來越好。如何成功運用園林景觀建設,提升城市品位,乃至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其中公園綠地的建設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公園綠地在城市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公園綠地的產生和發展源于改善環境的社會需求,人們發現營建公園、綠地乃是最好的措施之一,并從此使公園綠地的建設開始得到迅速發展。上世紀50年代,為重建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遭受破壞的城市時,歐洲許多國家都開始將綠地系統引入到城市的總體規劃之中,由此改變了工業革命初期的那種擁擠、雜亂、污染的所謂“近代城市”形象。從西方公園綠地百余年的發展歷史中可以看到,尤其是二戰之后它在改善城市環境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與建筑一樣,公園綠地兩樣存在物理功能和精神功能兩方面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精神功能的意義更大些。公園綠地固然在近現代城市中承擔著減輕污染、改善環境質量的作用,但更有滿足市民日常的散步休閑、鍛煉游憩、舒緩壓力的精神要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工作節奏的加快,對后者需求會變得越來越大,因此將城市難以利用的隙地予以綠化種植以提高綠化覆蓋率。
在城市主要地段進行大規模、高質量的公園綠地建設會與經濟開發在用地上產生矛盾,從而使人產生對經濟效益的擔心。因為有人以為,同樣的地塊若用于公園綠地雖然能夠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但由于這是一項公益事業,不僅在之后得不到任何回報,而且還需投入資金進行建設和養護。正是出于這樣的憂慮,故常有不是對公園綠地建設缺乏熱情,就是用低質量的種植來降低成本的情況出現。其實這種擔憂實屬多余。公園的建造改善了周邊的環境,所以公園一帶的居住區就成了這部分人置業的選擇,從而引起地塊的升值,這就有效地解決了資金匱乏的問題。在今天我國也有不少類似的例子。如上海浦東開發之初,陸家嘴中心綠地的建設改善了環境,使周邊的土地得到大幅度的增值。相反,在一些居住區的開發中,有人片面認為增加建筑密度就能獲得更多的收益,于是不顧應有的建筑間隔及環境質量以求得到最大面積指標,但事與愿違,最后往往失去了本應有的競爭能力。由此可見在公園綠地的建設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間并無矛盾和沖突,從一定意義上說公園綠地的建設甚至還能優化城市的整體環境,促進投資,從而取得更佳的經濟回報。
二、園林城市的定位
城市綠地規劃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引言引出進行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必要性,在給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定位下,澄清它與“生態規劃”、“生物多樣性規劃”的區別和不同。以廈門和青島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為例,進一步闡述了城市綠地規劃的范疇和具體內容。
關鍵字:綠色空間;生態綠地系統;城市綠地系統;生態規劃;生物多樣性
城市作為高密度的人類聚居地,人類活動與生態環境的矛盾尤為突出。在我國,隨著80年代以來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工業污染等生態破壞現象也由城市逐步擴散波及周邊的農村。城市化地區的環境保護問題,顯得越來越尖銳,日益嚴重的大氣污染、酸雨、水資源枯竭等一系列生態失衡矛盾,都要求我們從城市與區域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方面去認真考慮解決問題的出路。
綠色,代表自然,象征生命。當今時代,生態問題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生命離不開綠色,人類呼喚綠色。綠色空間,能給城市和建筑帶來舒適、優美、清新和充滿生趣的環境。因此,千百年來人類一直在追求著身居城市也能享受“山林之樂”的生活理想。
“田園城市”理論是1898年由英國社會活動家霍華德提出,其基本構思立足于建設城鄉結合,環境優美的新型城市,“把積極的城市生活的一切優點同鄉村的美麗和一切福利結合在一起”。“綠色城市”的理想模式,在二戰之后前蘇聯與東歐等國家的城市重建中開始大規模的付諸實踐。
從“田園城市”到“大地園林化”,這就是近百年來有關人類聚居環境綠色空間規劃思想發展的基本軌跡,與之相應,世界各國規劃師的工作領域,也逐漸從較小尺度的城鄉物質環境建設規劃,走向了宏觀尺度的區域性,“社會——經濟——生態”綜合發展規劃。大地園林化,成為人類聚居環境營造活動所共同追求的一種崇高理想。
城鎮街頭綠地景觀設計研究
摘要:以河南省民權縣五岔路口綠地設計為例,從設計原則、設計思路和種植特色方面提出契合民權縣五岔路口綠地的設計方案,實現自然美觀、簡潔大氣、綠色屏障和改善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景觀效果。
關鍵詞:城鎮街頭綠地;景觀設計;生態環境
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突出,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愈演愈烈,而城鎮街頭綠地作為一種公共開放空間也備受人們關注。街頭綠地作為整個城鎮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展現一個城市容貌的窗口,城鎮街頭綠地的合理規劃可以緩解當代社會快速發展給人們帶來的生活壓力。同時,良好的街頭綠地環境可以豐富城鎮道路景觀和居民室外活動,對改善和保護已有的城鎮生態環境起到重要作用。
1城鎮街頭綠地的概念及作用
街頭綠地是指道路紅線以外,沿街道而設,面積較小的開放性公共綠地。轉盤、花園、廣場以及街頭小游園都屬于街頭綠地的范疇[1]。街頭綠地是城市開放性公共綠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美化城鎮、提高環境質量、裝飾街景都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時也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游憩、娛樂場所[2]。根據用地面積大小、所處位置及其功能,一般將街頭綠地分為裝飾性綠地和供游人活動的街頭休息綠地2大類。根據國家標準城鎮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將公共綠地細分為公園和街頭綠地,而行業標準公園設計規范則使用街旁游園和帶狀公園,街頭綠地小游園屬于公園類型之一(在規范的條文說明中稱之為帶狀綠地)[3]。城鎮綠地的建設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城市形象、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服務市民、凈化空氣、全面改善人居環境,以及開展各種重大社會活動等都發揮著重大作用。
2五岔路口位置概況
居住小區綠地景觀設計研究
摘要:為了增強居住小區整體景觀的和諧性,應完善與優化綠地景觀設計工作,在景觀設計中融入一定的人性化理念,以提高景觀設計的協調性與整體性。為此,本文就居住小區綠地景觀設計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居住小區;綠地景觀;設計
1居住小區綠地景觀設計所遵循的原則
1.1人性化
在居住小區內建設綠地景觀,主要的服務主體為居民,滿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精神需求與健康需求,人性化原則是綠地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之一[1]。因此,在居住小區綠地景觀設計中,必須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考慮其中,根據人們的日常需求來設計綠地景觀,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分別從小區內的道路、娛樂設施以及植物配置等層面予以著手,旨在為居民提供高質量的生態環境。
1.2多元化
城市綠地規劃設計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引言引出進行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必要性,在給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定位下,澄清它與“生態規劃”、“生物多樣性規劃”的區別和不同。以廈門和青島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為例,進一步闡述了城市綠地規劃的范疇和具體內容。
關鍵字:綠色空間;生態綠地系統;城市綠地系統;生態規劃;生物多樣性
城市作為高密度的人類聚居地,人類活動與生態環境的矛盾尤為突出。在我國,隨著80年代以來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工業污染等生態破壞現象也由城市逐步擴散波及周邊的農村。城市化地區的環境保護問題,顯得越來越尖銳,日益嚴重的大氣污染、酸雨、水資源枯竭等一系列生態失衡矛盾,都要求我們從城市與區域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方面去認真考慮解決問題的出路。
綠色,代表自然,象征生命。當今時代,生態問題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生命離不開綠色,人類呼喚綠色。綠色空間,能給城市和建筑帶來舒適、優美、清新和充滿生趣的環境。因此,千百年來人類一直在追求著身居城市也能享受“山林之樂”的生活理想。
“田園城市”理論是1898年由英國社會活動家霍華德提出,其基本構思立足于建設城鄉結合,環境優美的新型城市,“把積極的城市生活的一切優點同鄉村的美麗和一切福利結合在一起”。“綠色城市”的理想模式,在二戰之后前蘇聯與東歐等國家的城市重建中開始大規模的付諸實踐。
從“田園城市”到“大地園林化”,這就是近百年來有關人類聚居環境綠色空間規劃思想發展的基本軌跡,與之相應,世界各國規劃師的工作領域,也逐漸從較小尺度的城鄉物質環境建設規劃,走向了宏觀尺度的區域性,“社會——經濟——生態”綜合發展規劃。大地園林化,成為人類聚居環境營造活動所共同追求的一種崇高理想。
城市綠地規劃研究論文
摘要總結了城市綠地系統概念、特征及發展歷程,介紹了國內外城市綠地規劃現狀及成功的理念,探討了我國綠地規劃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從綠地模式、規劃特征、規劃新方法方面指出了未來城市綠地規劃的趨勢。
關鍵詞城市綠地城市綠化綠地系統規劃研究進展
1城市綠地系統
1.1概念
城市綠地系統泛指城市區域內一切人工或自然的植物群體、水體及具有綠色潛畢業論文能的空間,它由相互作用的具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各類綠地組成,具有重要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1],為城市內唯一有生命的基礎設施,是城市生態環境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2]。城市綠地系統組成因國家不同而各有差異,但總的來說,其基本內容是一致的,即包括城市范圍內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和生活條件具有直接影響的所有綠地[3,4]。根據2002年《城市綠地分類標準》,我國將城市綠地分為公園綠地、生產綠地、防護綠地、附屬綠地及其它綠地5類[5]。
1.2特征
城市濱河綠地設計論文
一、濱河帶狀綠地的優越性
從理論上說,我們應該學會理智地順從自然的流變,但是對于中國這樣快速發展的國家來說,做到這一點需要犧牲一些眼前利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會遇到一些阻力。但可喜的是所有的城市都接受了可持續的觀念,并付諸實施。山東德州岔河風景區和臨沂沂河兩岸的景觀設計就是這樣的兩個案例,本論文的形成就得益于在這兩個項目設計過程中得到的啟發。這兩個城市的領導在城市發展戰略中認識到了濱河綠地的重要性,同其他類型的城市綠地相比,濱河帶狀綠地的基礎條件有著明顯的優勢。
第一、除已經規劃的濱河城市綠地外(指河道防洪堤外城市預留綠地),由于不占用城市建設用地,如將其開發成休閑綠地將會減少大量的投資。
第二、生態條件優秀。每一條河流都是一條生態廊道,盡管在河道沿線上有一些水利設施的攔截,但洪水和帶狀防護林仍然有效保持了城市與外界元素交流的通道,來自鄉間的清爽的空氣通過河流廊道。在一些沒有受過污染的河道中,優美的濕地,成片的樹林為魚類和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居環境。相比于這些條件,一般的城市綠地由于多數都是孤立的斑塊,彼此之間很難聯系,因此在生機活力方面明顯不足。
第三、水質有保障,親水環境好。在南方的一些富水城市,由于水網密布,綠地系統中的水質基本由保證。但是對于干旱地區的城市,城市綠地中的水體一般都是通過管道和運河的形式引進水體,通過挖湖堆山的形式創造豐富的空間變化,形成優美的水體景觀。河流與之相比最大的優勢在于一個是活水,一個是死水,城市綠地水系的管理是一筆巨大的開銷。
第四、服務范圍廣,利于商業開發。一些著名的河流沿岸往往是城市商業繁榮的區域,這是和城市的發展歷史相關聯的。對于那些次要的河流也同樣具有這樣的潛力,一條河流蜿蜒幾十公里,穿過城市內部不同的功能區域。由于人們天生親水的特性,一些休閑活動會集中發生在濱水綠地當中。如果以500米為標準的話,濱河綠地可以為相當大的城市面積提供休閑面積,人流的匯集必然能帶來更多的商機,因此說提升濱河綠地的功能定位對周邊區域的經濟會帶來很大的幫助。
淺析城市綠地景觀設計
1城市綠地景觀設計的概念及相關模式
城市綠地景觀設計可以從2個層次來看待,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城市綠地景觀設計包含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其與城市的面貌息息相關;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城市綠地景觀設計是城市中的具體景觀節點的體現,例如:城市道路綠化、街頭游園、城市公共公園、居住區綠化等。自英國工業革命帶動整個社會發展至今,城市綠地景觀設計正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創新、協調、開放、綠色、共享”的5大發展理念,其中明確將環境生態提升到國家戰略發展的高度上來,而針對目前中國城鎮化迅猛發展的態勢,城市綠地景觀設計勢必要順應改革發展的潮流。指出:“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由此,城市綠地景觀便需要著力解決人居學、規劃學、景觀生態學、社會學、宗教學等綜合性問題。此外,應該去多多思考究竟什么才是我們最需要去守護的東西。基于此,伴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和設計中以人為本思想的發展,城市綠地景觀設計便呈現出多種模式,具體為功能趨勢、生態趨勢、人文趨勢。
1.1功能趨勢
任何設計不能離開功能這一特質,設計的首要目的便是滿足相關的功能需求。從羅馬建筑的“適用、堅固、美觀”原則到我國提倡的“適用型經濟”,兩者都把功能放在首位[1]。當然,城市綠地景觀設計也是如此。例如在城市濱水公園綠地景觀設計中務必要考慮水系的航運、防汛、灌溉等一些最為基本的功能,其次再滿足游憩休閑的功能。
1.2生態趨勢
景觀設計與生態環境設計兩者彼此聯系,為城市綠地景觀設計拓展了全新的方向與思路。因此,在城市景觀規劃中,要始終把城市綠地景觀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來進行謀劃,從宏觀上調和人與生態環境及社會經濟之間的關系。城市綠地景觀設計在傳統意義上是用全新的事物代替原有的事物,用通俗些的話語來說就是人工形式替換自然形式的事物;而生態型的設計方式則是用自然生態的原理來設計自然,其中所體現的是現代景觀生態學的原理。以城市濱水綠地景觀設計為例,城市濱水綠地是城市區域中自然特征較為豐富的綠地類型之一,因而在設計時要以喬灌木和地被造景為主,要充分考慮到植物的生態習性以及大環境的生態修復,通過合理地運用地形及錯落有致地種植,形成濱水綠地景觀特有的韻律美。再者,根據景觀生態學原理,以鄉土植物為主,堅持生物多樣性,通過模擬河流生態群落結構,著力恢復城市濱水綠地的自然生態功能,實現城市綠地景觀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