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場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3 10:41:2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料場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原料場消防安全管理規定

原料場消防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原料場的消防安全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和輕工業部、公安部《造紙行業原料場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原料場消防安全必須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實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做到管理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

第三條本規定適用于露天存放的稻草原料場。

第二章原料場選址與布局

查看全文

解剖料場復查在質量的運用

本文作者:楊晨工作單位:新疆額爾齊斯河流域開發工程建設管理局

然土料的含水量分布較均勻,平均值為9.9%,最大干容重只有1.45g/cm3,室內擊實試驗確定的最優含水量為13.6%,最大干容重1.82g/cm3,為了滿足設計要求,土料必須在上壩前進行制備,提高含水率。見表2。

根據復查成果,采用了因地制宜的土料制備工藝A土料場土料的天然含水率低于最優含水率,需要加水制備后方可上壩填筑,以往的制備工藝大多是通過采用“堆置土牛法”得到合適、均勻的含水量。根據A土料場天然土料的含水率分布均勻,土料性質差異很小的特點,結合室內擊實和碾壓試驗成果,按照《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范》SDJ358-89關于土料開采和制備的原則,通過試驗,在保證施工含水率的前提下,又確定了畦灌法“、溝槽松土加水法”兩種制備工藝。畦灌法“、溝槽松土加水法”較“堆置土牛法”相比具有制備時間短,節省工程造價的優點。綜合采用多種工藝制備的土料,經過上壩前和碾壓后的檢測,含水率和壓實度全部滿足設計要求。室內擊實試驗和野外模擬施工碾壓試驗的成果相互印證,確定了合理的施工工藝通過室內擊實試驗發現,由于土料中粉粒含量較多(平均值61.8%),對含水量較為敏感,當含水量接近15%擊實時,隨著擊實次數的增加,土體表面出現“剪切光面”現象。在野外碾壓試驗過程中也發現類似問題,當土料含水量在接近或超過最優含水量上限范圍時碾壓,土體出現大面積的“彈簧土”現象。一般來講,防滲體土料的施工含水量宜略高于最優含水量,在“濕側”進行碾壓不僅可以增加土體的塑性,而且土體適應不均勻沉降的能力較好,但是根據發現的問題,經過研究論證,最終確定了在最優含水率下限碾壓即“干側碾壓”的施工工藝。

所謂的“干側碾壓”只是相對最優含水量的上下限范圍而言,實際意義上土料的含水量并沒有超出施工含水量的下限范圍,從施工過程中的取樣檢測結果來看,土料在“干側”條件下碾壓不僅壓實度可以滿足0.98的設計標準,而且還具有宜于壓實、壓實性能較好、施工可操作性強的特點。針對土料差異性小的特性,選擇科學有效的質量檢測方法根據設計要求,施工中采用壓實度作為控制指標來檢測填筑質量。考慮到土的壓實性總是存在或大或小的變化,施工初期采用了DL/T5129-2001規范列入的“三點擊實法”來求得壓實土體的最大干容重。但施工過程中發現,由于工程作業面大,所在地區氣候干燥,蒸發量大,使用“三點擊實法”不僅時間長影響進度,而且碾壓好的壩面難以保墑,特別是從取樣到試驗的過程中含水量的損失,往往導致試驗結果不精確,不能找到真正的最大干密度,影響到壓實度的準確性。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需要重新選擇一種切實有效的質量檢測方法,因此根據A料場開采范圍內土料性質變化很小的特點,經過論證,決定采用分區控制最大干密度作為壓實度控制指標的方法。分區控制最大干密度法是將制備好的土料分成幾大塊區域,上壩前對每個區域不同部位具有代表性的土料進行標準擊實試驗,根據所有試驗結果,選擇用最大的干密度值作為該土區土料上壩填筑壓實的控制標準,這樣工程質量就更加有保證了。采用這種分區控制,不僅控制管理工作細化、檢測數據真實,而且工程進度大大提高。

大壩于2002年4月開始施工,2005年完工,較批準的工期提前1年完工,目前水庫已累計蓄水2.1億m3,工程運行工況良好。大壩共完成防滲土料填筑1700萬m3,各類檢測試驗組數6.7萬組,壓實度合格率100%,填筑含水率平均值為13%。科學、規范開展料場復查是土石壩施工質量和進度的根本保證和前提,往往有些施工單位認為有了設計資料,就沒必要再做查復了或是簡單做一下就可以了,從而忽視這項工作,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做好料場復查意義不但是探明儲量、核實設計,更重要的是通過認真、細致的進行室內試驗,總結分析成果,對土料性質充分認識,為正確開展碾壓試驗、確定施工參數、指導填筑施工提供科學真實的依據。

查看全文

瀝青路面施工中料場管理論文

摘要:

隨著公路事業的飛速發展,公路建設的各種體制逐漸趨于完善。在公路建設中,尤其在高等級公路建設中料場的管理不論從料場規劃、工作人員配備、拌合設備管理、原材料成品料的控制,還是生產調度、安全生產管理方面都呈現出料場管理的重要性及它與其它相關工作的密切聯系。

關鍵詞:

瀝青路面施工料場管理控制

由于瀝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無接縫、行車舒適、耐磨性好、振動小、噪音低、施工周期短、養護維修簡便等優點,致使它適宜于分期修建,因而日益得到更為廣泛的推廣和應用。隨著全國公路交通基礎建設的高速發展和各種體制的逐步完善,瀝青混凝土路面已經成為高等級公路,特別是高速公路的主要路面結構型式。施工企業為了在公路工程建設中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除做好合同管理、財務管理、質量管理和現場技術管理外,拌合料場管理也非常至關重要。料場是工程物資的收發集散地,路面工程建設中所使用的物資材料都要經過料場驗收、計量、拌合和出場,如果料場控制不嚴或者管理上出現漏洞,其經濟損失將是非常嚴重的。總結幾年的工作經驗和個人體會,如何做好料場的管理與控制應該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查看全文

大局出發管理高等級公路建設料場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結合工程實際,做好料場規劃;料場內工作人員的配備;做好拌合設備管理;做好生產組織和生產調度;質量控制應從源頭抓起;建立嚴格的簽收發制度,杜絕物料流失;安全生產管理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瀝青混凝土路面已經成為高等級公路,特別是高速公路的主要路面結構型式、根據地理位置、工程建設情況(建設等級、工程規模)、環境保護等方面確定料場的位置及占用面積、考慮遠離村莊和農作物的種植區域、依據具體設備數量、原材料的規格、存貯情況,認真對料場進行科學、合理、細致的規劃、料場管理概括地就是對工、料、機的管理、做好潤滑管理、制定科學合理的檢修、維修計劃、做好配件管理工作、建立各級崗位安全責任制、結合自身實際,組織開展適宜的安全活動、加強洪澇災害的預防,減少事故的危害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隨著公路事業的飛速發展,公路建設的各種體制逐漸趨于完善。在公路建設中,尤其在高等級公路建設中料場的管理不論從料場規劃、工作人員配備、拌合設備管理、原材料成品料的控制,還是生產調度、安全生產管理方面都呈現出料場管理的重要性及它與其它相關工作的密切聯系。

關鍵詞:瀝青路面施工料場管理控制

由于瀝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無接縫、行車舒適、耐磨性好、振動小、噪音低、施工周期短、養護維修簡便等優點,致使它適宜于分期修建,因而日益得到更為廣泛的推廣和應用。隨著全國公路交通基礎建設的高速發展和各種體制的逐步完善,瀝青混凝土路面已經成為高等級公路,特別是高速公路的主要路面結構型式。施工企業為了在公路工程建設中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除做好合同管理、財務管理、質量管理和現場技術管理外,拌合料場管理也非常至關重要。料場是工程物資的收發集散地,路面工程建設中所使用的物資材料都要經過料場驗收、計量、拌合和出場,如果料場控制不嚴或者管理上出現漏洞,其經濟損失將是非常嚴重的。總結幾年的工作經驗和個人體會,如何做好料場的管理與控制應該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結合工程實際,做好料場規劃

在一項路面工程項目建設中,首先應該根據地理位置、工程建設情況(建設等級、工程規模)、環境保護等方面確定料場的位置及占用面積。選址重點要考慮交通運輸因素,料場最好選擇在靠近攤鋪現場、而且處于施工標段的中間位置,盡量縮短成品料的運輸距離,并確保運輸便道方便車輛出入,防止行車干攏。必要時進出口分開,使車輛分別出行,縮短不必要的運輸等待時間,從而節省成品料的運輸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查看全文

材料堆放和倉貯安全要求論文

(1)各種易燃性材料應設材料場,對各種易燃性材料(如汽油、酒精、電石、氧氣、酸液、松香水、各種油漆等)應設專用并由有保管經驗和了解該物品性質的人員負責管理,對有危險性或相互抵觸的物品應分別存放。堆放場所禁止煙火和住宿。各種堆料場應保持的距離參考表如下:

正在施工的建筑物與辦公室及工人宿舍的最小間距不小于20米;

正在施工的建筑物與非易燃性材料場地的最小間距不小于15米;

正在施工的建筑物與易燃材料貯存庫場地的最小間距不小于20米;

正在施工的建筑物與鍋爐、廚房、用火作業區的最小間距不小于25米;

正在施工的建筑物與木材成品、半成品模板場的最小間距不小于20米;

查看全文

水電站大壩施工分析論文

1.工程概況

穆陽溪芹山電站位于福建省周寧縣泗橋鄉芹山村附近。總庫容2.65億m3,電站總裝機容量70MW。水電站樞紐的攔河壩為鋼筋砼面板堆石壩。大壩總填筑方量230萬m3,總工期為37個月,高峰月上壩填筑集中在98年10月至99年2月,平均強度要求在20萬m3/月以上。

芹山水電站面板堆石壩在本3#和4#料場進行峒室爆破是國家電力公司采用《采用硐室爆破方法開采符合級配要求的面板堆石壩壩料現場試驗和推廣應用》科學技術研究項目中的一個子項目,其目的是通過峒室爆破試驗研究,掌握高強度開采面板壩壩料的技術,制定和推廣設計方法和施工工藝,為國內同類型高壩施工提供數據。

為解決高峰期上壩供料要求,結合國家電力公司重點科技研究推廣課題試驗要求,我局于1998年8月1日在3#料場進行硐室爆破試驗,爆破總方量約14.36萬m3,共裝藥65624kg;10月14日在4#料場進行了硐爆試驗,爆落總方量約7.06萬m3,共裝藥48413kg,炸藥單耗為0.69kg/m3,分成4個段發起爆。

兩料場巖性均為火成巖,巖性單一,以流紋質晶屑凝灰巖為主。弱風化巖石飽和抗壓強度65~120MPa,微風化巖抗壓強度120~146MPa。兩料場前期已進行了爆破開挖,覆蓋層和強風化層均已剝離。

2.爆破方案

查看全文

青弋江分洪道施工方案

青弋江分洪道是安徽省重點項目,批復總投資28.28億元。在青弋江分洪道施工中,三埠管以上取土場由原征用農用耕地改為合理利用老廢棄堤,三埠管以下棄渣場由原圩內零星魚塘變為老廢棄河道及外灘地,三埠管以上河道淤泥質土原外棄改為內外平臺合理利用,紅廟樞紐施工導流方案由一期施工改為二期施工,小連河兩叉分流并為干流行洪等,施工方案合理調整避免了施工難、征地難、協調難、棄渣難、投資大等不利因素,其綜合效益十分明顯。

一、分洪道建設的主要作用

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建設主要作用:一是減少中下游洪水滯留時間,降低其洪峰水位;二是顯著改善流域下游水網圩區防洪態勢,中片圩網區防洪狀況得到根本性改善;三是可有效改善水陽江中下游地區防洪狀況,提高流域整體防洪能力;四是減輕漳河流域肇家埠以下防洪壓力,兩江一河可以相互調節;五是中片圩網區通過聯圩并圩,縮短堤防戰線。

二、施工方案合理優化

1.合理利用老廢堤作為取土場青弋江分洪道總的土方開挖料大于堤防填筑料,出現以三埠管為界,上下兩段土方不平衡,由于水網阻隔及土料含水率等因素,無法進行上下游土方平衡利用。因此,三埠管以上堤防填筑土料不足,必須從上游建設河道范圍附近取料。原規劃擬定取料場32處,總取料量為749.7萬m3,均為青弋江分洪道兩側農田,計劃取料深度平均為1.65m,農田征用補償及復耕標準每畝為8260元。上述規劃擬定取料場存在兩大難題:一是每畝補償標準太低,征用后的農田通過取料變成水面,無法復耕,無法分戶管理及養殖,無耕地指標,困難太大,不易征用;二是取料成本太高,每畝只能取料1100m3,需要征用補償費用為3.1萬元,同時需要辦理用地指標,折合土方預算單價為64.5元/m3,取料征用費用增加投資較多,與該項相應補償費用相差太大。為了有效解決取料場問題,同時控制工程造價不至于增加太多,通過全面考慮與綜合優化,并結合年度實施計劃與年度防汛要求,放棄了原規劃取料場方案,結合實際進行調整,最終選用太豐高橋上潮河兩側老堤、白沙河兩側老堤、東唐圩金閣老堤、上潮河石板湖段兩側老堤等11處廢棄老堤料場,基本滿足三埠管以上堤防填筑用量要求。2.利用廢棄河道等作為棄渣場原計劃三埠管以下河道內棄渣土量1462萬m3。擬定本段棄料場19處,3處選在河道內灘地,16處選在堤防圩內附近水面魚塘。通過1年多征遷協調,最終只有3處河道內灘地被啟用,只占總棄料容量的13%,其余16處很難征用。疏浚棄料堆放主要有兩大困難:一是除3處棄料場征用難度小、征用費用低、棄料方便外,其余16處均屬養殖魚塘,征用費用高,費用缺口太大;二是棄料場污水沉淀后很難排放,影響附近農田及魚塘養殖,協調工作難度太大,增加子更圍堰,措施費用太高。通過多次沿途察看分析與研究,對方案進行綜合比選,最終選定3處新的棄料場,即松垾棄料場75萬m3、伏龍山棄料場341萬m3、小連河左叉棄料場694萬m3。松垾棄料場位于河道灘地內,在保證該段河道滿足行洪能力的情況下,新筑一道縱向圍堰形成的棄料場。伏龍山棄料場就是利用老漳河廢棄河道,在下游端新筑一道橫向圍堰形成棄料場。小連河左叉棄料場將原來規劃方案左右叉行洪變成右叉行洪,拓寬右叉河道斷面,滿足設計過流要求,封堵左叉河道變成棄料場。3.充分利用陸挖河道淤泥質土青弋江分洪道三埠管以上老河床和地表層以下開挖料均為淤泥質土和砂性土,土料含水率太高,有少量有機質,部分段落開挖料中砂粒含量高,不適宜用作主堤身填筑。本段總的自然開挖方量922.9萬m3,折合成壓實方量782.1萬m3,為淤泥質土料。其主要面臨三大困難:一是開挖淤泥質土含水率太高,由于雨水較多,降雨間隔時間短,無法翻曬,土料達不到合格要求,不能直接用于填筑,對含砂量太高的砂性土也不能用于主堤身及外平臺填筑;二是翻曬費用太高,平調費用太大,施工時間太長,工程質量難以保證,同時影響安全度汛;三是若淤泥質土不利用外棄,增加料場取料量,其費用增加41553萬元。為減少棄料,降低投資成本,采取干地施工,降低地下水水位,盡可能降低河床和地表層以下開挖料中淤泥質土含水率,用于堤防內平臺填筑和堤后填塘;相對含水率低的淤泥質土用于外平臺填筑,禁止砂性土用于外平臺填筑。通過多年運行,經檢測內外平臺填筑達到設計要求。4.調整紅廟閘樞紐施工導流方案紅廟閘樞紐施工初設導流方案是在三埠管以上分洪道施工完成,并具備分流條件后進行樞紐施工。紅廟閘采用圍堰一次圍護基坑的導流方式,分流建筑物為已建成的分洪道。初設導流方案計劃擬定7個月,樞紐施工導流圍堰設計水位上游12.26m,下游10.77m,相應導流圍堰堰頂高程分別為14.0m和12.5m。2015年10月1日開工,2016年5月初完成施工導流圍堰拆除,2016年12月底全面完工。紅廟閘樞紐施工導流方案進行變更主要考慮青弋江枯水期一般在當年10月初至次年3月底,流域內降雨量少,降雨形成地面徑流量小,除陳村水庫發電尾水下泄外,其余入庫流量均通過水庫調蓄,再加上區間少量來水,西河鎮水文站枯水期形成的總流量不大。據統計,青弋江流域枯水期多年最低水位一般發生在1月20日—2月20日之間。3月10日之后,流域內降雨次數增多,降雨量逐漸增大,河水位逐漸抬高,時有暴雨發生,水位陡漲陡落,河道外灘地經常上水,進入4月份,外河水位上漲更快。由此可見,紅廟閘樞紐施工變更為二期,施工導流期擬定11個月,即2014年10月—2015年2月為第一期5個月,2015年10月—2016年3月為第二期6個月,相對合理。

三、綜合效益分析

查看全文

革命老區引淮供水灌溉工程取土方案

【摘要】河南省大別山革命老區引淮供水灌溉工程受水區涉及信陽市的息縣、淮濱、潢川三縣,地處大別山革命老區核心發展區域。工程建成后,可形成以淮干息縣樞紐為控制,以城鎮供水和灌溉渠系為骨干的引淮供水灌溉工程體系,為息縣、淮濱、潢川三縣生活及工業用水提供穩定可靠的水源,可有效改善灌區的農業生產條件,對實現糧食穩產高產,促進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大別山;引淮供水;灌溉;取土

1項目基本情況

本工程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息縣樞紐工程、灌溉骨干工程和息縣城市供水工程。其中灌溉骨干工程以淮河為界分為淮河以北的息淮片區和淮河以南的西石龍片區。息淮片區共30.3萬畝灌區集中從樞紐閘上取水,新建一條息淮干渠輸水至淮濱境內,干渠沿線布置17條支渠,并新建渠系建筑物。西石龍片區5.4萬畝灌區原依靠西石龍一、二級站提淮河水灌溉,區內已形成較完善的工程布局,本次維持現有工程布局,整修干支渠、重建渠系建筑物。本工程在息縣境內新建息淮干、支渠總長56.03km,整修西石龍干渠長22.89km,沿線新建泵站、倒虹吸、橋梁、涵閘等各類建筑物310座。

2工程取土重點難點分析

本工程受自然條件制約和社會環境影響因素多。渠道取、棄土量大且挖填不均衡,工程總體土方缺口較大,息縣境內工程共需土289萬m3。雖然工程沿線耕地廣袤,但絕大部分為基本農田。受大規模臨時征地阻力、基本農田保護和耕地復墾政策限制,征地取土計劃實施時,在土地政策和群眾意愿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難度,造成工程建設受到阻礙。

查看全文

水利水電工程棄渣運用方法探討

1水利水電工程棄渣危害

水利水電工程棄渣有其特殊性。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大面積的開挖及大量棄渣的堆放,破壞了工程區原有地表植被及坡面穩定,形成了新增水土流失源,嚴重影響了工程區環境及生態平衡。更為嚴重的是大量棄渣堆放在河灘、河岸及支溝內,雨量較大時將隨徑流流入或直接滑入河道,淤積河道,抬高河床,影響河道的過流能力,對工程區及其下游的防洪和群眾的生存環境構成嚴重威脅。

2棄渣綜合利用方式

2.1利用棄渣作為骨料用于工程建設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輸水隧洞開挖等工程產生大量的石渣。石渣的理化性質決定其堆存后,渣場表面自然植被恢復困難,尤其是在我國北方地區,即便采取覆土等措施,植被恢復效果也不理想。工程施工中,輸水隧洞大多采用鉆爆法或TBM法施工,產生的石渣粒徑較小,而輸水隧洞開挖后要進行襯砌,石渣通過破碎篩分后,可作為不同粒徑的骨料,用于洞壁、洞臉及排水工程的襯砌。遼寧省某輸水工程建設以輸水隧洞為主,砂石骨料需要量及棄渣量較大,棄渣以石渣為主。根據工程布置、工程區現狀及料場規劃等,施工組織設計綜合考慮土石方平衡計算結果及天然料場的運距、開采條件、占地情況及篩分系統的土建工程量,充分利用隧洞開挖石渣進行骨料破碎及篩分,共利用石渣1329.6萬t,減少工程棄渣約450.8萬m3。以該工程2號支洞段砂石骨料平衡計算為例,在充分考慮工程布置、工藝流程及混凝土的級配、強度等因素的情況下,將開采的石渣運輸至砂石加工廠,根據不同粒徑骨料需要量,通過篩分及破碎,滿足工程需要。2號支洞段設計骨料用量22.79萬t,經過粗碎、細碎及篩分,產制各粒徑骨料可滿足設計用量,同時產生4.69萬t石屑。2號支洞段骨料平衡計算成果見表1。

2.2利用棄渣回填料場開采坑樞紐工程施工中,壩基、壩址兩端及水工建筑物開挖大多采用爆破方法,產生的石渣粒徑較大、棄渣量較多,且多為風化巖。水電樞紐工程建筑物較集中,是砂石、混凝土使用集中的區域,周邊多沿灘地布置料場。料場開采后,形成較大面積的采料坑,改變了原行洪斷面,也對周邊人、畜安全構成威脅。如將產生的石渣回填至料場開采坑,回填后地表高程達到開采邊界高程,一是可以減少工程棄渣,二是棄渣粒徑較大,耐水流沖蝕,維護了料場擾動區域的邊坡穩定。遼寧省葫蘆島市青山水庫工程設計中,設置砂石料場3處,其中B3料場提供筑壩砂礫料。該料場位于壩址下游河道中,屬河漫灘地貌,地形平坦,距壩址2.0km。料場設計開采量60萬m3,無用層剝離量10.80萬m3,平均開采厚度3.5m,開采面積20.23hm2。青山水庫樞紐工程棄渣量81.51萬m3,水土保持設計中,將主壩、溢洪道及導流工程產生的57.76萬m3棄渣棄置B3料場,棄渣及剝離無用層回填后,基本達到原地表高程。通過棄渣回填料場開采坑,減少了棄渣占地,也保證了下游河道的正常行洪。

2.3利用棄渣造地或建設人造景觀攔河閘及河道整治等工程建設中,建筑物基礎開挖及河道疏浚產生的多為含水量較大的土方,不適宜直接回填使用,大部分作為棄渣處置。為減少工程棄渣,應根據料場回填及管理區綠化美化需要,最大程度地利用棄土,達到改造土地及形成坡度起伏的自然景觀效果。遼寧省盤錦市雙臺子河閘除險加固工程建設中,需開采土料3.33萬m3,工程區附近多為水田,同時受交通影響,料場選擇較困難。經施工及水土保持專業人員商榷后,料場選擇在擋水壩東側的隆起坡地,該料場占地均為耕地,大部分為旱田,周邊有少量水田,旱地區域地表高程一般為4.73~5.44m,水田區域地表高程約為3.83m,設計取土深度1.5~3.0m,取土后形成約1.5m的深坑。為減少工程棄渣,恢復既有耕地并將旱田改造為水田,水土保持設計將河道疏浚的淤泥回填至料場開采坑,回填后地面高程與周邊水田高程保持一致,共回填淤泥1.87萬m3。同時,在攔河閘兩端工程管理范圍內修建觀景平臺,利用棄渣量5.25萬m3,既減少了棄渣廢棄量,也美化了攔河閘兩端的環境。

查看全文

談溢洪道工程布置結合壩殼料開采利用

摘要:生態環境保護是工程建設過程中需要引起重視的問題。工程在建設過程中,一般會生產大量的開挖料棄渣,如何減少棄渣或利用棄渣是規劃設計過程中應當思考的問題,岔河水庫在前期規劃設計過程中就充分考慮減少棄渣量并利用工程建設開挖料,溢洪道工程布置還結合壩殼料開采和利用,減少對生態環境破壞,同時降低工程投資。

關鍵詞:岔河水庫;工程布置;開采利用;填筑;保護

隨著國家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同時還要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相關部門也制定了保護范圍和政策,如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區和基本農田等措施推動可持續發展。為保障糧食生產安全,提高糧食單位面積產量,水利基礎設施也相應加大投入建設,但在建設過程中會對生態環境有一定影響或占用基本農田,應當采取相應措施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和占用。岔河水庫攔河壩為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壩殼料總回填總量為68.5萬m3,在前期勘察過程中,就需要規劃充足的壩殼料。料場開采和建筑物開挖的無粘性土(包括砂、礫石、卵石、漂石等)、石料和風化料、礫石土均可作為壩殼料,并應根據材料性質用于壩殼的不同部位[1]。在實施過程中,我們應當優先利用建筑物開挖料,不足部分再開采壩殼料場堆石料,并按照不同料性分別回填于主堆區和次堆區;并考慮建筑物工程布置是否能夠與料場開挖相結合,減少對生態環境破壞。

1基本情況

1.1壩型選擇

壩址處河流流向N65°E,河床底寬5~10m,河谷呈“V”字型,左岸地形坡度35°~60°,右岸地形坡度30°~50°。壩基河床為第四系洪沖積漂石、砂礫卵石層,下伏基巖為塊狀流紋斑巖及后期侵入的輝綠巖脈、凝灰熔巖巖脈,弱風化層厚為22.0~67.0m。壩址區位于拿魚河斷裂和瀾滄江斷裂之間的經向構造帶內,斷層、裂隙較發育,主要發育F3、F4、F5、F6、F8斷層。重力壩壩高為50~100m時,可建在微風化至弱風化中部基巖上[2],由于斷層及弱風化層較厚等地質原因,不適宜建混凝土高壩,因地制宜,可以興建當地材料壩。庫區范圍主要分布為粘土料、堆石料、塊石料等當地建筑材料,砂料缺乏且距工程區較遠,根據地質條件及當地建筑材料,選擇對壩基巖體要求相對較低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壩作為優選壩型,避開了壩型選擇存在的地質風險[3]。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