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9 22:28:5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減稅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減稅不如改革
自1997年以來,針對不利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我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別是持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內需,使得國民經濟勉力維持了7%以上的年增長速度。然而,不利的國內外經濟環境至今沒有大的改觀,通貨緊縮的壓力依然存在,內需增長乏力。加上實行積極財政政策拉動內需主要依靠增發國債、擴大財政支出,財政赤字和國債負擔增長比較快,一些人開始對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果和實施策略產生了懷疑。
1996年以來,財政收入每年以14%-20%的速度增長,也引起了一部分人的擔心,認為會抵消擴大財政支出的作用。積極財政政策重點由擴大財政支出向減少財政收入轉變,即實行減稅或所謂的供給政策的主張開始流行起來。那么實際情形到底怎樣呢?
1996年以來國家財政預算收入的快速增長,主要是體制改革中建立公共財政的結果,并非意味著我們實行了與擴張性財政支出政策相抵消的緊縮性財政收入政策。1994年以來,我國各項稅種的稅率水平并沒有提高,法定稅基也沒有擴大。國家財政收入快速增長的真實原因是,分稅制改革調動了中央與地方的積極性,使得它們都對收入歸自己支配的稅種加強了征收管理,偷漏稅等現象顯著減少。因此,實際稅基比分稅制改革前有所擴大,國家財政預算收入顯著增加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實際上,我國宏觀稅負水平到2001年也只是上升到15%的水平,低于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水平。在這么低的稅負水平下,如果微觀經濟主體仍然不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說明現實條件下的微觀主體的生產經營效益對稅收并不十分敏感,進一步減稅對國民經濟的刺激作用不會很大。
退一步講,如果考慮到宏觀調控的需要而實行減稅,應該做的是選擇若干稅率較高、影響面比較大的稅種進行規范的減稅處理,即通過稅法的統一變動調整國家法定稅率和稅基,比如將增值稅由生產型轉為收入型或消費型,降低我國企業所得稅稅率等。
但是,真正能夠對企業負擔產生實質性影響的是稅外負擔的消除。一些主張減稅的人正是考慮到我國稅外負擔沉重的現實才得出減稅結論的。然而,因此就主張我國應該通過減稅來減輕企業負擔,刺激民間投資,則是走錯了方向。
外國減稅政策研究論文
2001年2月8日,美國總統布什向國會正式提交了關于10年內大幅減稅1.6萬億美元的計劃,以兌現自己在競選總統時向選民許下的諾言。
布什提出的減稅計劃主要包括六項內容:一是簡化個人所得稅制,將五檔所得稅體系(15%、28%、31%、36%、39.6%)調整為四檔(10%、15%、25%、33%);二是將兒童課稅扣除由每名兒童500美元加倍至1000美元;三是減輕“婚姻懲罰”,恢復雙收入家庭10%的稅收抵免;四是廢除死亡稅(遺產稅);五是擴大慈善捐助扣除的范圍;六是使研究和實驗的稅收抵免永久化。
布什的減稅政策以其規模大、范圍廣而引起激烈爭論,本文擬就布什減稅涉及的幾個焦點問題進行評析。
一、布什減稅計劃的空間很大但不確定性因素仍然很多
自90年代中期以來,聯邦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增長迅速,財政狀況也大為好轉,2000財年,聯邦政府的財政盈余達到創紀錄的2370億美元,遠遠超過上一年度的1244億美元。至此,聯邦政府已連續3年保持財政盈余,而上一次的聯邦政府連續3年保持財政盈余發生在半個世紀前的1947-1949年。管理與預算局預計,未來10年內,聯邦政府將從納稅人手中籌集28萬億美元的財政收入,其中大約22.4萬億美元用于聯邦政府支出,會產生5.6萬億美元預算盈余。
針對這5.6萬億元的預算盈余,布什總統首先建議對其中社會保障信托基金產生的2.6萬億美元的結余要全部用于社會保障,并且在社會保障改革通過之前用來減少公眾持有的國家債券。此前的1998-2000年間,國債規模從3.8萬億下降到3.4億,減少了3630億美元,到2001年底,還將再減少2000億美元。布什上任后提出要進一步加大國債回購力度,在今后10年內收回公眾持有的2萬億美元債券,到2011年,聯邦國債將只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處于80年來的最低水平。而剩下的大約1萬億美元的國債屬不可贖回債務,管理與預算局(OMB)估計要收回這些不可贖回型債務要額外花費500-1500億美元,這是不經濟的,因此總統建議待這些債務自然到期后再予回購。
微利企業減稅降費調研報告
小型微利企業減稅降費稅收普惠政策調研報告財政部、稅務總局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出臺了《關于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的通知》(財稅[2019]13號),并明確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以及宏觀調控需要確定,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可以在50%的稅額幅度內減征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耕地占用稅和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據此,安徽省財政廳、安徽省稅務局頒布了《關于我省小規模納稅人減按50%征收地方稅及附加的通知》(財稅法[2019]119號)規定: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減按50%征收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耕地占用稅和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小微企業實施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究竟能帶來多大減稅降費的效應?減稅降費空間究竟有多大?我們選擇了一家較為典型的小微企業通過案例分析方式加以驗證。
一、案例概況
H房地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H房地產評估公司”)成立于2008年7月,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40700677585XXXX,注冊資本:壹佰萬圓整,經營范圍:從事各類單項資產評估、企業整體資產評估以及市場所需的其他資產評估或者項目評估。現有20名從業人員,其中:資產評估師12人,具有多年的評估從業經驗。截至2018年12月31日,H房地產評估公司賬面資產總額263.49萬元,2018年度營業收入311.65萬元(不含稅,下同),應納稅所得額11.52萬元。依據財稅[2018]33號、財稅[2019]13號文的規定,結合H房地產評估公司2018年度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員工人數等情況,H房地產評估公司同時符合小微企業、小規模企業認證條件,既屬于小微企業也屬于小規模企業,H房地產評估公司同時享受財稅[2019]13號、財稅法[2019]119號文所出臺的稅收普惠政策。優惠政策執行期限為三年,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止。
二、依據
H房地產評估公司2018年度經營實績、實際上繳稅費測算2019年度稅收優惠政策產生減稅降費效果我們依據2018年度H房地產評估公司經營實績及實際上繳稅費,測算2019年度H房地產評估公司享受財稅[2019]13號、財稅法[2019]119號文所出臺的稅收優惠政策形成減稅降費效果。H房地產評估公司2019年度預計享受的各項稅費優惠情況如表1:(一)增值稅測算按新的稅收普惠政策,月銷售額在10萬元以下(含本數)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H房地產評估公司預計2019年度應稅收入3,116,479.97元(不含稅),月銷售額超過10萬元,為小規模納稅人,采用簡易征收方式,按3%征收率計算,2019年預計應交增值稅93,494.03元。(二)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費附加測算H房地產評估公司2019年預計應交的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費附加分別為6,524.98元、2,796.42元和1,864.28元,按照新的稅收優惠政策減按50%征收,則應交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費附加分別為3,262.49元、1,398.21元和932.14元,兩者相比減少了稅費5,592.84元。(三)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測算H房地產評估公司2019年度應交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分別為12,124.68元和1,132.80元,按照新的稅收優惠政策減按50%征收,則2019年度應交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分別為6,062.34元和566.40元,較原稅收政策降低企業稅額6,628.74元。(四)印花稅測算H房地產評估公司2019年預計應交的印花稅6,500.00元,按照新的稅收優惠政策減按50%征收,則應交印花稅為3,250.00元,兩者相比減少了稅費3,250.00元。(五)企業所得稅測算H房地產評估公司符合小型微利企業的條件,若該公司2019年度企業應納稅所得稅執行原稅率10%,應繳企業所得得稅為11,517.79元;按照新的稅收優惠政策稅率為5%計算應交企業所得稅為5,758.89元,與原稅率相比,減少了企業所得稅額5,758.89元。綜上,新稅收優惠政策執行前H房地產評估公司2019年度預計應交各項稅費合計135,954.98元,新稅收優惠政策執行后H房地產評估公司2019年度預計應交各項稅費合計114,724.50元,減稅降費金額21,230.47元,減稅降費率15.62%,其中: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減稅5,758.89元,占減稅降費27.13%;小規模納稅人減按50%征收地方稅及附加15,471.58元,占減稅降費總額72.87%。
三、案例分析結論
減稅時宜性研究論文
一、從稅收超常增長看減稅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還得從我國近幾年來稅收超常增長速度談起。“九五”時期,我國稅收收入持續快速增長,每年增長額都在千億元以上,1999年稅收總收入突破萬億元,2000年超收2000多億,2001年又增收2511億元,比上年增長19.8%。這種增長速度令不少人感到不安,照此速度增長,稅收收入實現“翻兩番”的目標,時間不用太長,但是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稅收超常增長。我國稅收高速度增長,并非完全依賴于稅率的提高和稅種的新設。在整個超收收入中,政策性、一次性收入和稅收流失回籠收入所占比例較大(2000年車輛購置稅增加266億元,減持國有股收入122億元,利息稅40億元),同時,有一部分收入是經濟內生增長帶來的稅收自然增收。另一方面,我國94稅制改革之后,稅收制度一直平穩運行,未能進行較大的變動和調整,只是根據經濟環境狀況靈活作了些停、開征稅種的工作。(如固定產投資方向調節稅的停征,車輛購置稅、利息所得稅的開征)。因此,從上述稅收增長收入的結構和94稅改后我國稅制的平衡運行狀態可以推出,稅收增長并未是真正在法律基礎上增加納稅人的負擔,其增長在很大程度取決于以下幾個因素:即稅務工作者的勤勉工作、征管方式的改變和納稅人納稅意識的逐步提高。
再回過頭來分析一下我國稅收收入結構。最近,國家稅務總局的統計資料顯示:1994年所得稅收入占全部稅收收入的16.3%,2001年上升至23.9%;與之相對應,流轉稅1994為79.5%,2001年下降為69.3%,這組統計數據雖然表明所得稅在近年來有上升的趨勢,但從總體上看流轉稅占絕對優勢的基本稅制結構沒有根本性改變。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確立了流轉稅和所得稅雙主體稅的復合稅制結構,以增值稅和營業稅為主體的流轉稅一直處于絕對主導地位。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征管水平的逐步提高,這種絕對地位有所改變但我國的稅制結構仍然是屬于流轉稅為主、所得稅為輔的典型發展中國家稅制結構。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考慮推行減稅政策,至少會遇到以下幾個問題:一是稅收收入的降低意味著財政收入的減少,這不僅存在經濟風險還蘊含著相應的政治風險。顯然,減稅存在著較大的阻力,雖然廣大投資家期望政府能夠削減部分稅收,但事實上,投資需求的增長在目前看來取決于投資者情緒、經濟景氣指數和市場進入門檻的高低三大因素,減稅直正與投資需求的增長關聯程度不高;二是通過減稅來擴大內需,在我國缺乏實踐環境,西方國家通過低稅政策可以鼓勵勤奮工作、提高稅后收益水平產出規模和企業自身的積累率,進而達到帶動經濟增長的目標,但在我國處于轉軌時期推行減稅政策,“儲蓄—投資—產出”循環流勢必會受到險礙,并不一定會給經濟增長帶來多大的刺激(這從我國降息與儲蓄存款的增長關系可以得到進一步證實)。三是事實上,我國一直以來對企業都實行了特殊的稅收優惠政策,只是未能冠以“減稅”二字,而是以“稅式支出”的方式存在。從1994年以來,特別是在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以后,政府已經在很多領域相機實行了力度很大的稅收激勵政策。例如,暫停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的征收;允許企業用于技術改造,國產設備投資額的40%抵免企業所得稅;對高科技企業、集成電路企業實行特殊的廣告業務費用扣除法;并與此同時,結合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推出,在支持農業、環保、基礎設施等方面也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綜合上述分析,答案我們不言自明,稅收的超常增長實在不能成為減稅的理由。
二、從當前政府的事權看減稅
目前,我國已是WTO的正式成員,應該按照國際慣例參與國際競爭,融入到全球經濟之中去。我國稅收制度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幫助企業在資源配置全球化的過程中,在整個世界經濟做大做強的過程中間切到其應有的份額,簡而言之,其主要功能是幫助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政府可以通過稅式支出和直接的財政支出兩種方式來達到目的,但無論是那一種都需要政府財權的支持。坦誠地講,我國經濟仍處于低水平的增長階段,通貨緊縮壓力較大,還需要通過積極財政來帶動國民經濟的全面發展。當今,政府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需要花大力氣解決:(1)繼續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發揮乘數效應;(2)西部大開發的直接資金注入(或轉入政策性銀行);(3)社會保障投入和下崗人員再就業;(4)落實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政策;(5)增加教育、科學、環境、農業投入;(6)農村費改稅后面臨的巨大財政支出缺口。以上六項項目,項項都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需要政府強大的財力來推進改革,絲毫馬虎不得。所以,從經濟運行環境來看減稅具有一定的難度。
三、從經濟運行環境看減稅
醫保局減稅降費檢查評估報告
按《省財政廳國家稅務局省稅務局關于開展減稅降費檢查評估工作的通知》要求,將2-6月醫療保障開展減稅降費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減稅降費政策
經州人民政府決定,2020年2月至6月對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公務員醫療補助單位繳費部份實行階段性減征,實行減半征收(其中由于醫保生育合并實施,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為6.5%的一半)。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減征對象為;各類企業以單位方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各類社會組織,不包括機關事業單位、以個人身份參保的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公務員醫療補助減征對象為;我州地方財政供養的機關事業單位。
二、減稅降費資金
2020年2月至5月對機關事業、企業、社會團體基本醫療保險減征基金為1574798.02元,公務員醫療補助減征基金為1080775.39元,共減征醫保基金2655573.41元。
三、建議意見
加大減稅財政職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稅收政策調整的背景;稅收政策調整的效應分析;對金融危機下我國稅收政策再調整的建議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金融危機的蔓延,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經濟復蘇之路依然漫長、出口形勢難言樂觀、通脹預期不斷增強、增值稅轉型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效應明顯、出口退稅率提高是把“雙刃劍”、中國經濟要想保持可持續增長,必須要拉動內需和增強企業的活力、個人所得稅改革、降低中小企業稅負、中小企業長期存在融資難、稅負重的問題、通過發行國債來彌補赤字、中小企業的存活與發展會擴大稅源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本文對增值稅轉型和出口退稅政策調整進行了具體分析,認為當前可以通過提高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和對中小企業減稅,來進一步擴大內需。
關鍵詞:金融危機稅收政策減稅
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后,各國相繼出臺了各自的經濟刺激方案。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帶來的沖擊,我國政府也連續出臺了一系列經濟政策,其中,稅收政策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一、稅收政策調整的背景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我國經濟面臨嚴峻的挑戰,各項經濟指標出現了回落,這是本輪稅收政策調整的最大背景。由于金融危機的蔓延,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經濟增速放緩,出口下滑,市場流動性趨緊壓力激增,政策取向開始大幅調整,并定位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從宏觀經濟層面來看,我國經濟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
減稅惠民不妨從房地產業開始
房價里,有多少是被政府拿走了,多少又是被開發商攫取了?兩者各自的合理性又在何處?
北京社會科學院《北京藍皮書之社會發展報告》的分析稱,國家各項稅收理論上要占商品房銷售價格的約1/3,再加上土地出讓金和配套費用,約占銷售價的2/3。“如果政府在這兩類收入上讓利,經濟適用房的價格就只有商品房的一半,但代價是GDP總量將減少、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將減少。因此,改變以GDP增長為中心的發展觀和政績觀,是老百姓住房得到實惠的前提。”(4月28日《中國青年報》)
從3月開始,曾經低迷的上海房市漸次回暖,甚至一舉突破均價12000元/平方米的心理關口。北京、廣東也頗有地產“陽春三月”的景象,這讓2008年房市“拐點”說幾乎成了笑柄。個中原因,并非需要深奧的學理分析,就連感同身受的普通百姓恐怕都能說道個一二三。比如,城市化擴張以及城鎮居民消費欲望的升級,導致了對房地產的剛性需求。相反,各地土地資源稀缺,尤其是城市用地日益緊俏,加上進入2008年,國內外原材料價格上升,勞動力成本增加,導致房地產生產成本走高。各種因素疊加在一起,決定了推動房價上漲的力量依然強大。
盡管解決老百姓住房問題,調控和監管房地產市場理應成為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但一些地方政府在此問題上并未盡到應盡的職責。
首先,在土地收益環節,一些地方政府把征地當成了重要的收入來源,致使政府有強烈的內在沖動去征用土地。據統計,1999年到*年,全國通過土地價格的剪刀差從農民手中獲得的利益超過20000億元以上。(資料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資料表明,*年全國土地出讓總價款為9130億元以上,而全國的財政收入為3.2萬億元,從而土地出讓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為28.53%(資料來源:《南方日報》)。甚至在一些熱點地區和城市,房地產業對地方GDP的貢獻率高的可達1/4到1/3。
其次,高昂的地價成了房價畸高的主要因素。《中國房地產發展報告NO.5》顯示,*年下半年,北京成交住宅類用地地面均價為8091元/平方米,同比上漲100%;樓面地價3970元/平方米,同比上漲44%。《*年中國城市地價狀況分析》認為,*年、*年住宅地價占住宅房價的比例分別為25%和23%。雖然與國外相比這一比例并不算高,可與中國國民收入水平相較,高不可攀。
取消農產品價格干預比減稅更重要
我們充分肯定本屆政府對農民的關心,也認為減稅應是政府努力的主要方向。但同時要清醒地意識到,在我國,對于農民來說,還有比減稅更重要的事情,這就是限制政府不要直接干預農產品的交易和價格。
中央政府決定在五年內逐漸取消農業稅,當然是件大好事。然而這些年真正影響農民利益的主要還不是這些農業稅,而是政府對農產品價格和交易的干預。減稅是經濟自由主義的典型主張,但有趣的是,它的鼻祖之一魁奈主張的理想稅制,只對一種資源征稅,這就是農業最重要的資源—土地。
魁奈是法國重農學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張的稅制被稱為“土地單一稅”,它的妙處在于非常簡單,從而征稅成本很低,但卻會將稅負加到所有的人的頭上。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土地和土地上生產的主要產品—糧食是所有的人進行生產和消費的基礎。對于每個人來說,沒有比糧食更基本、更不可或缺的產品了。這種性質反映在需求上,就是價格彈性為零,即價格變動幾乎不影響需求。對土地征稅就是對糧食征稅,價格彈性為零意味著,將被征的稅負簡單地加到價格里去,使價格升高,而不會減少需求,對糧食征的稅就會幾乎百分之百地轉嫁給消費者。就這樣,因為所有的人都吃糧食,就等于所有的人都被征了稅。糧食又構成了所有其它的產品的成本的一部分,因而糧食價格所含的稅負又會轉嫁給購買這些其它產品的人身上。購買的越多,等于納的稅越多。這樣富人就比窮人納的稅多。這不是一個很妙的稅制嗎?
實現上述絕妙稅制的關鍵,就是糧食的價格能夠自由波動,而不受政府的干預。如果政府將糧食價格固定在一個水平上,稅負就不可能通過價格上漲來轉嫁。反過來,無論稅率多高,只要政府不管農產品價格,農民就有辦法將所有稅負轉嫁出去。比如,不含稅的糧食價格是2元(這是由糧食生產的邊際成本與需求共同決定的),如果政府對所有糧食生產者都征10%的稅,農民就簡單地將這稅負加到價格里,為2.2元,農民的收入仍為這2元,同時消費者照樣購買。在農產品價格被規定的情況下,一定的農業稅就顯得是對農民利益的擠壓。如果政府規定糧食價格為2元,10%的稅負意味著2元之內要拿出2角錢給政府,農民就只剩下1.8元了。無論是實物形式的稅,還是貨幣形式的稅,這個邏輯都是說得通的。
反過來,如果在糧食價格由市場決定的情況下取消農業稅,由于市場的競爭,農業稅的取消可能不會給農民帶來顯著的好處。再用上面的例子。含稅的糧食價格為2.2元,當10%的稅負取消后,糧食價格就不會再維持在2.2元上了。即使有個別人不想降價,競爭會使有些農民想將這個稅負減免用來獲得價格上的優勢,于是開始降價,其他人也就會隨之而降,一直到把免稅的好處都消耗殆盡,即降到約2元。而從整個社會來看,在別的產業不免稅而農業免稅的情況下,就會使農產品的價格相對于其它產品過于低廉,反而會造成價格信號的扭曲,使資源過多地配置在農業上了。對于一國來講,減免農業稅只有一個好處,就是其農產品相對于其它國家有競爭力。但從全球角度講這是不公平的,也是無效率的。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據談敏教授的《法國重農學派學說的中國淵源》,魁奈等人主張的土地單一稅并非舶來品,而是從中國學到的。作為傳統社會中最成功的社會,中國以田賦為主的稅制顯然有其合理性和生命力。毫無疑問它建立在農產品的自由交易和價格不受干預的基礎上。政府應該珍視這一制度遺產。我們充分肯定本屆政府對農民的關心,我們也認為減稅應是政府努力的主要方向。但我們同時要清醒地意識到,在我國,對于農民來說,還有比減稅更重要的事情,這就是限制政府不要直接干預農產品的交易和價格。
減稅政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啟示
摘要:2017年12月22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簽署30年來美國最大規模的減稅法案,此次減稅以供給學派的理論為指導。本文通過對古典學派的稅收理論,凱恩斯學派和供給學派理論進行具體闡述,以期對我國當前的稅收改革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減稅政策;古典學派;凱恩斯學派;供給學派
一、減稅政策的理論基礎
(一)古典學派的稅收理論。古典學派的稅收思想是指17世紀中葉以亞當•斯密為代表的英國古典經濟學派的稅收理論和政策。它的出現是同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的,關于稅收的主要觀點如下:1、對稅收本質的研究。亞當•斯密認為納稅是針對政府對人們提供便利所需要付出的代價。而后李嘉圖指出,賦稅后總是由該國的資本或收入中支付的。2、對稅收原則的研究。古典學派針對當時的經濟環境,按照人們對利益的選擇,相應的提出了對稅收的要求。3、提出了地租稅、利潤稅以及工資稅三大稅系,并且分析了稅收負擔轉嫁和歸宿問題。(二)凱恩斯學派的減稅理論。針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面對一些西方國家經濟衰落,損失慘重的現實情況,凱恩斯主張政府應該通過對經濟活動進行干預和調節,從而達到刺激總需求的目的,而減稅就是凱恩斯的重要財政主張和經濟政策之一具體來說,即:NI=C+I+GT+X其中,NI表示國民收入;C表示消費;I表示私人投資;GT表示政府轉移支付;X表示凈出口。政府通過減少稅收后,導致國民收入NI增加,之后企業將會把更多的資金用于投資,個人將會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費。減稅作為凱恩斯思想的主要組成部分,通過政府對經濟活動進行干預的方式在西方國家擺脫經濟危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三)供給學派的減稅理論。20世紀70年代以后,面對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滯脹”局面,凱恩斯政策發生了失靈,經濟學家們開始尋找新途徑,其中供給學派最為突出。該學派主張通過減少稅收來刺激人們投資、儲蓄的積極性,從而能夠達到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保持社會穩定。在整個學派的減稅主張中,對所得稅邊際稅率的削減是其重要內容,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增加投資收益,刺激人們的工作積極性,從而使經濟良性循環下去。供給學派有一個著名的“拉弗曲線”,其主要作用是用來說明政府稅率、稅收和經濟增長之間的相互關系。圖中橫軸表示稅率,縱軸表示稅收額。稅率從0逐漸增加到100%,稅收額先是隨著稅率的提高而增加,直到到達A點,經過A點后稅收額隨著稅率的提高反而減少。當稅率為100%時,稅收額降為0。ACB的陰影部分被稱之為稅收禁區。拉弗曲線的社會經濟意義在于:稅率過高反而會影響人們對投資和消費的積極性,各種生產要素不能夠充分發揮其效用。在供給學派看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必須通過減稅擺脫經濟衰退的局面。
二、減稅理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啟示
(一)降低稅負,促進中國經濟增長。根據減稅理論,為了達到經濟增長的目的,可以降低企業和個人的稅負。1、降低企業稅負。我國內外資企業的實際稅率存在比較大的差距,因此,在優化企業稅率設計時,應考慮以下幾點,分別是:稅基寬窄與稅收優惠具體數額;企業經濟效益;國際企業稅負水平等。2、降低個人所得稅邊際稅率。我國的工資邊際稅率比較高,對于人們的工作積極性產生了不利影響,而且,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低,所以,政府可以選擇超額累進稅率實現收入分配的優化。(二)稅收優惠,加大科技開發扶持。按照減稅理論,我國是以生產性增值稅為主,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業設備更新與擴大投資的積極性。因此,我國應把生產型增值稅轉變成消費型增值稅,提高更新技術和設備的積極性,優化產業結構。(三)創新稅制,促進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中小企業是我國解決就業問題和保持市場活力的重要因素。根據減稅理論,借鑒各國成功措施,我國應該重視中小企業,采取措施促進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政府扶持力度,對稅制進行改革。
疫情防控期間企業減稅降費工作匯報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出臺政策。為幫助我區企業應對疫情、渡過難關,先后制定了《關于應對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若干措施》、《關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間返鄉人員就業創業工作的若干措施》及《關于疫情防控期間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任務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為企業復工達產提供了堅實保障。
(二)搭建平臺。為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組織召開“共渡疫情、共推發展”銀政企對接視頻會,邀請10家金融機構分別介紹支持企業發展的舉措及優惠政策,會上進行網上簽約。
(三)廣泛宣傳。印制3000余份疫情防控宣傳手冊及省、市、區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政策,發至全區中小微企業進行廣泛宣傳,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知曉率,提升企業家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決心。
(四)常態化開展“四送一服”工作。疫情防控期間,我區把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作為當前“四送一服”工作核心任務,重點對重點園區、重點企業、重點工程、重點項目和中小微企業“四重一小”企業,采取線上線下全方位服務,穩妥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
二、政策落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