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6 03:35:3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花椒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探索花椒豐產培育技術方法
摘要:介紹了花椒栽培技術,主要包括苗木繁育、整地栽植、栽后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內容,以期為花椒的栽培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花椒;苗木繁育;整地栽植;栽后管理
花椒屬蕓香科花椒屬植物,有溫中散寒、燥濕殺蟲、行氣止痛的功效,還是重要的食品調味原料。它喜陽光、耐干旱、耐瘠薄,特別適宜于梯田地、邊隙地、荒地、果園四周等栽植。是一種集生態效益與經濟價值于一體的兼用樹種,是西部干旱地區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的理想樹種。現根據岐山縣曹家鎮魚龍村群眾近幾年在實施“退耕還林”中的實踐經驗,將花椒的栽培技術要點總結如下,以供參考。
一、苗木繁育
一般8~9月是花椒收獲的季節,也是花椒育苗采種的大好時機。當前推廣的品種主要有大紅袍(獅子頭)、小紅袍、黃金椒、油椒等。采種樹應選擇樹勢強壯、結實多、品質優良的中齡樹。采收時選用成熟充分、果實外皮紫紅,種子外表藍黑色、飽滿、無病蟲的花椒作種。新采的種子先用清水選去秕籽,然后用溫水配制成1%的堿水或1%的洗衣粉溶液,浸泡2d(用水量以淹沒種子為宜)。反復搓洗種皮上的油脂,直至種子表面呈灰白色為止。撈出后用清水沖洗干凈種皮上的堿液,拌入草木灰即可播種。花椒從幼苗開始就要求陽光充足,苗床地應選擇背風、向陽、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播前精細整地,打碎土塊,做到上虛下實。結合深翻整地,施入腐熟的有機肥60~75t/hm2,尿素120~150kg/hm2,過磷酸鈣450~600kg/hm2,草木炭750kg/hm2或硫酸鉀150~225kg/hm2。在精細整地的基礎上做畦,畦寬1.0~1.2m,畦長6~10m。在準備好的育苗畦內開溝,溝間距20~25cm,深4~5cm,溝寬8~9cm,溝底踏平,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溝上培土,翌年開春后,檢查發芽情況。當少量種子破土時,刮去上部覆土,留下部覆土3~4cm厚,當種子80%以上破口時,再刮1次土,留1~2cm。播種量75~90kg/hm2。播期應在土壤封凍前,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花椒產區可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采種后立即播種。花椒秋季育苗,種子出土時間長,較春播出苗早,因此在干旱地區或苗床土壤黏重的地方,播后可采用地膜或麥草覆蓋,干旱時可噴水,但不能大水漫灌,經常保持苗床土壤濕潤。當幼苗長到3~4cm高,有3~4片真葉時進行間苗,當苗高達到10cm時定苗,苗距5cm左右,留苗30~45萬株/hm2;及時灌水排澇;適時追肥,促苗早發;中耕松土,改善土壤通透性,清除苗床雜草;保證花椒幼苗健壯生長。
二、整地栽植
花椒栽培技術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花椒;栽培時期;施肥;修剪;病蟲害防治
論文摘要介紹花椒的栽培技術,主要包括栽培時期、栽植、土壤改良、施肥、修剪、防凍保產、病蟲害防治、果實采收等內容,對花椒生產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花椒屬蕓香科花椒屬植物,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能,在我省東部農業區的黃河、湟水河谷地溫暖地帶,已有幾百年的栽培歷史。栽植適宜區已接近海拔2500m地域,亦能正常結果。花椒為深根性樹種,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pH值在6.5~8.0范圍內都能種植,但以pH值在7.0~7.5的范圍內生長最好,花椒耐寒,年均氣溫為8~10℃的地區均能栽培。花椒喜光照,一般要求年日照時數不少于1800h。多在農戶莊廓周圍及具有小氣候的退耕地內栽植,其根系耐水性差,低洼易澇地不宜種植。
1栽培時期
由于我省冬春季氣候干燥,土壤水分少,最易造成脫水干燥現象。因此,在氣候溫和、雨水較多、土壤較濕潤及空氣濕度大的秋季栽植,一般在9月上旬至11月上旬,并將嫩稍、嫩葉剪除一部分,以減少蒸發,保持苗木體內水分平衡,提高成活率。
2栽植
花椒栽培技術分析論文
摘要:介紹花椒的栽培技術,主要包括栽培時期、栽植、土壤改良、施肥、修剪、防凍保產、病蟲害防治、果實采收等內容,對花椒生產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關鍵詞:花椒;栽培時期;施肥;修剪;病蟲害防治
花椒屬蕓香科花椒屬植物,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能,在我省東部農業區的黃河、湟水河谷地溫暖地帶,已有幾百年的栽培歷史。栽植適宜區已接近海拔2500m地域,亦能正常結果。花椒為深根性樹種,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pH值在6.5~8.0范圍內都能種植,但以pH值在7.0~7.5的范圍內生長最好,花椒耐寒,年均氣溫為8~10℃的地區均能栽培。花椒喜光照,一般要求年日照時數不少于1800h。多在農戶莊廓周圍及具有小氣候的退耕地內栽植,其根系耐水性差,低洼易澇地不宜種植。
1栽培時期
由于我省冬春季氣候干燥,土壤水分少,最易造成脫水干燥現象。因此,在氣候溫和、雨水較多、土壤較濕潤及空氣濕度大的秋季栽植,一般在9月上旬至11月上旬,并將嫩稍、嫩葉剪除一部分,以減少蒸發,保持苗木體內水分平衡,提高成活率。
2栽植
花椒育苗關鍵措施論文
摘要:針對花椒育苗中出苗難、弱苗多的問題,提出了技術性措施。
關鍵詞:花椒育苗關鍵措施
**縣花椒栽培歷史悠久,品質優良,大發展時期是20世紀80年代,尤其是1999年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建設以來,全縣已建成生態經濟兼用型花椒樹種面積達6.90萬畝,截至2004年底,花椒栽培面積達20.60萬畝,年總產量246萬千克,產值2460萬元,現已成為全縣支柱產業和拳頭產品之一。大面積種植的優良品種“大紅袍”、“**1號”以其粒大、色艷、皮厚、味濃香而暢銷省內外。**1號花椒種籽2002年被確定為省林木良種,正在全國范圍內正式推廣。但根據近幾年的實踐經驗,在發展花椒生產中,存在著兩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干旱年份,花椒育苗出苗率低于50%,有的甚至更低。據不完全統計,全縣每年因出苗率低而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60萬元。二是降雨正常年份,花椒出苗率高,但會出現留床苗木數量偏多,每畝達5~6萬株,苗木數量的增加,導致了壯苗率的下降,據調查,達不到國家造林苗木標準要求、質量差的弱苗數量接近1/2,苗木質量的下降,直接導致造林成活率的下降,造成的間接經濟損失難以估算。為了提高花椒育苗的出苗率和壯苗率,實現全苗壯苗的目的,現將花椒育苗的關鍵技術介紹如下:
一、選優質種子
種子的優劣不僅關系到育苗的成效,而且關系到花椒一生的生長、產量、品質及對環境條件的適應能力。因此,選用花椒種子首先要注意品種選擇,還要注意母樹的選擇、種子的采集、貯藏等相應的技術要求。
花椒育苗采種,要選擇當地生長優良的母樹作為采種樹。優良母樹指的是生長地勢向陽、樹體健壯、品種純正、品質優良、無病蟲害、大小年現象不明顯、結實多的8~10年生盛果期花椒樹。適時采種是保證種子質量的關鍵,過早過晚采種都不適宜。過早采種,種子內部營養物質積累不足,發芽率低,苗木質量差;過晚采種,種子易脫落,給采種帶來困難。所以花椒采種時間首先要掌握好種子成熟期,成熟種子果實外皮呈紫紅色,內部皮為藍色。采種最好在晴天上午進行,采回后在土場或竹籃(器)內晾曬,切忌在水泥地或石板上曝曬,以防灼傷種胚而降低發芽率。當果皮開裂,種子脫出后,除去雜質,晾干后備用。
花椒樹整形修剪研究論文
摘要:通過多年對花椒樹的栽培管理,從實際生產中總結出了適宜通渭縣大面積栽培的花椒樹生產樹形,并對整形修
剪技術作了介紹,可供廣大花椒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花椒樹;樹形;修剪
花椒是重要的經濟作物和調味品,花椒適應性強,不擇水土,結果早,易栽培,但必須與整形修剪相結合,才能增產增收。通過整形修剪,能夠得到合理的樹形結構,能充分利用空間、陽光及營養條件,以達到早產、高產、穩產的目的。
整形修剪必須與土、肥、水、日照、氣溫等條件相配合,才能發揮積極的作用。如果片面強調修剪的作用,而忽視其它條件或管理措施,不但達不到豐產的目的,而且會造成幼樹延遲結果,大樹低產以及縮短壽命等不良后果。
1適用樹形
花椒栽培技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花椒;栽培時期;施肥;修剪;病蟲害防治
論文摘要介紹花椒的栽培技術,主要包括栽培時期、栽植、土壤改良、施肥、修剪、防凍保產、病蟲害防治、果實采收等內容,對花椒生產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花椒屬蕓香科花椒屬植物,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能,在我省東部農業區的黃河、湟水河谷地溫暖地帶,已有幾百年的栽培歷史。栽植適宜區已接近海拔2500m地域,亦能正常結果。花椒為深根性樹種,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pH值在6.5~8.0范圍內都能種植,但以pH值在7.0~7.5的范圍內生長最好,花椒耐寒,年均氣溫為8~10℃的地區均能栽培。花椒喜光照,一般要求年日照時數不少于1800h。多在農戶莊廓周圍及具有小氣候的退耕地內栽植,其根系耐水性差,低洼易澇地不宜種植。
1栽培時期
由于我省冬春季氣候干燥,土壤水分少,最易造成脫水干燥現象。因此,在氣候溫和、雨水較多、土壤較濕潤及空氣濕度大的秋季栽植,一般在9月上旬至11月上旬,并將嫩稍、嫩葉剪除一部分,以減少蒸發,保持苗木體內水分平衡,提高成活率。
2栽植
花椒栽培技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花椒;栽培時期;施肥;修剪;病蟲害防治
論文摘要介紹花椒的栽培技術,主要包括栽培時期、栽植、土壤改良、施肥、修剪、防凍保產、病蟲害防治、果實采收等內容,對花椒生產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花椒屬蕓香科花椒屬植物,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能,在我省東部農業區的黃河、湟水河谷地溫暖地帶,已有幾百年的栽培歷史。栽植適宜區已接近海拔2500m地域,亦能正常結果。花椒為深根性樹種,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pH值在6.5~8.0范圍內都能種植,但以pH值在7.0~7.5的范圍內生長最好,花椒耐寒,年均氣溫為8~10℃的地區均能栽培。花椒喜光照,一般要求年日照時數不少于1800h。多在農戶莊廓周圍及具有小氣候的退耕地內栽植,其根系耐水性差,低洼易澇地不宜種植。
1栽培時期
由于我省冬春季氣候干燥,土壤水分少,最易造成脫水干燥現象。因此,在氣候溫和、雨水較多、土壤較濕潤及空氣濕度大的秋季栽植,一般在9月上旬至11月上旬,并將嫩稍、嫩葉剪除一部分,以減少蒸發,保持苗木體內水分平衡,提高成活率。
2栽植
花椒育苗出苗率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花椒育苗關鍵措施
論文摘要針對花椒育苗中出苗難、弱苗多的問題,提出了技術性措施。
秦安縣花椒栽培歷史悠久,品質優良,大發展時期是20世紀80年代,尤其是1999年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建設以來,全縣已建成生態經濟兼用型花椒樹種面積達6.90萬畝,截至2004年底,花椒栽培面積達20.60萬畝,年總產量246萬千克,產值2460萬元,現已成為全縣支柱產業和拳頭產品之一。大面積種植的優良品種“大紅袍”、“秦安1號”以其粒大、色艷、皮厚、味濃香而暢銷省內外。秦安1號花椒種籽2002年被確定為省林木良種,正在全國范圍內正式推廣。但根據近幾年的實踐經驗,在發展花椒生產中,存在著兩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干旱年份,花椒育苗出苗率低于50%,有的甚至更低。據不完全統計,全縣每年因出苗率低而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60萬元。二是降雨正常年份,花椒出苗率高,但會出現留床苗木數量偏多,每畝達5~6萬株,苗木數量的增加,導致了壯苗率的下降,據調查,達不到國家造林苗木標準要求、質量差的弱苗數量接近1/2,苗木質量的下降,直接導致造林成活率的下降,造成的間接經濟損失難以估算。為了提高花椒育苗的出苗率和壯苗率,實現全苗壯苗的目的,現將花椒育苗的關鍵技術介紹如下:
1選優質種子
種子的優劣不僅關系到育苗的成效,而且關系到花椒一生的生長、產量、品質及對環境條件的適應能力。因此,選用花椒種子首先要注意品種選擇,還要注意母樹的選擇、種子的采集、貯藏等相應的技術要求。
花椒育苗采種,要選擇當地生長優良的母樹作為采種樹。優良母樹指的是生長地勢向陽、樹體健壯、品種純正、品質優良、無病蟲害、大小年現象不明顯、結實多的8~10年生盛果期花椒樹。適時采種是保證種子質量的關鍵,過早過晚采種都不適宜。過早采種,種子內部營養物質積累不足,發芽率低,苗木質量差;過晚采種,種子易脫落,給采種帶來困難。所以花椒采種時間首先要掌握好種子成熟期,成熟種子果實外皮呈紫紅色,內部皮為藍色。采種最好在晴天上午進行,采回后在土場或竹籃(器)內晾曬,切忌在水泥地或石板上曝曬,以防灼傷種胚而降低發芽率。當果皮開裂,種子脫出后,除去雜質,晾干后備用。
林業產業化規范工作講話
同志們:
縣委、政府又決定召開林業產業專題會議,距年底召開林業發展大會僅過去3個多月的時間。充分表明了縣委、政府對林業的高度重視以及培育壯大林業產業的堅定決心。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回顧總結全縣林業產業發展情況,分析查找林業產業存在困難和問題,安排部署2011年的核桃和花椒生產,加快推進林業產業化進程,為實現“十二五”期間林業產業的大發展開好頭、起好步,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下面,我講兩點意見。
一、逆勢奮進,攻堅破難,年林業產業成效顯著
年,是我縣歷史上各種自然災害多、受災程度重的一年,給農業農村工作帶來了嚴重影響。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縣委、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全力以赴抗大災、保民生、抓發展、促和諧,以核桃、花椒為主的經濟林果業在大災之年實現了新突破,已發展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一是經濟效益凸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深化改革,強化科技,林產品產量和產值大幅度提升,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新種植經濟林果8.3萬畝,全縣核桃種植總面積達32.5萬畝,掛果9萬畝,年產核桃仁1568噸,產值8467.2萬元;花椒種植面積達13.2萬畝,投產8萬畝,年產花椒1960噸,產值1.06億元。
市農業產業化的探索與創新
市農業產業化的探索與創新
——用工業化理念發展農業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點和難點是“三農”問題。解決“三農”問題,一個重要的任務是提高農業自主創新能力,切實增加農民收入。近年來,江津市堅持以工業化理念發展農業,取得了“組織最佳化、產品最優化、經營市場化、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的效果。2003年12月1日,《重慶日報》頭版頭條以《“江津模式”的啟迪》為題,報道了在重慶農業結構調整中“給人以全新的啟迪”的“江津模式”。何謂“江津模式”,《重慶日報》指出,“就是引進城市工商資本,用企業化的方式進行結構調整,使農產品的生產真正變成企業化的生產方式”,簡而言之就是“用工業化理念發展農業”。
江津是一個農村比重較大的縣級市,農業和農村經濟是全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八五”時期起,江津的糧食、肉類、水果、淡水產品等農產品的產量都進入了全國百強縣(市)行列。但是隨著農業發展新階段的到來,特別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農業大縣(市)的優勢逐漸喪失。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但是一家一戶的生產模式嚴重地制約了生產力的發展;江津曾經進入全國農業百強縣(市)行列,但是農產品“好的不多,多的不好”,賣難問題十分突出;農戶已成為相對獨立的市場主體,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很低,千家萬戶的農民與千變萬化的市場缺乏有機聯系;農業和農村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農業受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雙重壓力,投入大、周期長、成本高;長期困擾國民經濟發展的農產品供應不足的矛盾緩解了,但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不合理、農業比較效益不高、農民增收困難的矛盾依然突出。面對新階段、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我市從“十五”期間就提出了“跳出農業抓農業,創新思路調結構”的指導思想。特別是黨的“十六大”勝利召開和重慶市“三百工程”啟動以來,市委、市政府進一步調整了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提出“用工業化理念發展農業”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新思路,把農業產業化作為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基礎。在實施農業產業化進程中,用工業化理念狠抓了“四大農業”和“一個目標”:“四大農業”就是業主農業、特色農業、商品農業和科技農業,“一個目標”就是實現效益最大化。
一、實施業主農業,實現組織最佳化
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扶持龍頭企業的政策,龍頭企業管理辦法,成立了江津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大力培育龍頭企業、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和各類專業大戶,廣泛推行“公司+農戶”、“業主+農戶”、“合作經濟組織+農戶”等“業主制農業”模式,有效地解決了農民分戶經營的落后模式。目前,以國有企業、鄉鎮企業、個體私營企業、股份合作企業為主的各類農業企業已達到720多家,其中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市級龍頭企業55家,重慶市級龍頭企業9家;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等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158個,帶動全市約70%的農戶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