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5 19:37:4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紅樓夢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談小廝——《紅樓夢》雜感
談小廝——《紅樓夢》雜感
很想聊聊小廝這個角色,不過不夠博學,所以想法總是不倫不類點。那就拋磚引玉吧!
在眾多的小廝里,我有印象的有兩個,興兒和焙茗。不知是那個紅學專家在中央電視《大眾講壇》里有一次對焙茗推崇有佳,不過要我說我更欣賞興兒。
兩個小廝在《紅樓夢》里的出場,也是有區別的。焙茗是寶玉陪同,所以出場是時有時無的,有小溪長流之感;而興兒的出場,只隨二尤的出現做了一次陪襯和鳳姐的一次訓斥,但有潑墨的風格,讀來很是痛快。而我之所以欣賞興兒,是因為他更為的成熟和“世故”。
在給二尤解說賈府的那次,是他著筆的開始,從他對賈府上下的了解來看,興兒應該是個“明白人”,當然他的這些論斷也有他人的看法,不過他能說的有聲有色,畢竟也是過來人(經驗過,體驗過)才能有的口才。從“興兒笑嘻嘻的在炕沿下一頭吃”,“興兒連忙搖手說”,“興兒拍手笑道”等等的語句來看,興兒絕對是個性格開朗的人,再從“興兒忙跪下說道:‘奶奶要這樣說,小的不怕雷打’”等看,興兒也是一個有同情心和愛好分明的人。再有他竟也敢在這么多人的面“提起我們奶奶來”的“心里歹毒”,要是鳳姐知道了,那么后來的打是一定要更狠的了。所以興兒各方面看,應該說是很成熟和老練的,當然自家的主子賈璉在后面撐腰了不少,但到底要有點自己的資本才行,不然賈璉怎么會選他為自己的“心腹”呢。不過到底是命運不順的“小廝”,鳳姐的一聲“厲”,就“早唬軟了”,他自己明白鳳姐是什么樣的人物,當然后面的不打自招也就順理成章了。
而相比焙茗也是個心知肚明的人物,寶玉祭金釧那回,“我茗煙跟二爺這幾年,二爺的心事,我沒有不知道的”,所以有人說如果寶玉是一個聰明的小姐,那么他也算是一個體貼的丫頭了。這方面我覺得應該得益于寶玉了,多半是寶玉性格的感染。但寶玉是個精神“輕閑”的人,所以焙茗在精神意識上也就沒有那么多的深度。在第九回里的鬧學堂里的茗煙“乃是寶玉第一個得用的,且又年輕不暗世事”,所以雖然焙茗出場的次數比興兒多,不過多是跟班的形象,要和興兒論心眼子,那么焙茗要單純的多,而且世態炎涼方面興兒也比焙茗敏銳。
讀紅樓夢個人感悟
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一個是閬苑仙葩.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枉凝眉》
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種種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曹雪芹筆觸下所創造和熱愛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階級的貳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一邊是封建社會下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為我展現了這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一個是閬苑仙葩,《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紅樓夢》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一個是美玉無瑕”質本潔來還潔去”面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為代價,質本潔的追求始終不棄。感嘆賈、林兩人愛情的悲劇的時候,看到造成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個性,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合”自卑情結正是自尊的體現,也是悲劇的開始。
個性體現的焦點所在自卑、自尊、自憐在葬花詞》中袒露無遺: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樓夢》中她葬花的一段情節。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捧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爾今死去儂收葬,一個世俗之人無法明白她思緒。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年葬儂知是誰?面對落花,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無法釋懷,又潸潸淚下。封建禮教前,自卑激發了自尊,當寶玉挨打后,工于心計、精于世故的薛寶釵送來了藥丸,而且還用訓教的口氣規勸寶玉改邪歸正。但作為封建禮教的叛逆者寶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卻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兒一般,哭不是軟弱,以哭這種獨特的情感體驗來真誠聲援寶玉,默默對抗封建禮教,因此只有他二人的心才貼得最近,愛得最深。
行動如弱柳扶風,嫻靜似嬌花照水。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作者通過賈寶玉的眼睛為我描繪了一個聰明多才、美貌體弱的病態美人。這么一個柔弱的女子,無視世俗的傳統規律,反其道而行之。經受了無數摧殘之后,生命盡頭到來之際,封建社會的猙獰面目加速了香消玉隕。看過《紅樓夢》不會忘記黛玉臨死前的那個場景,病危之際,紫鵑四處求人,卻沒人肯幫。為避免晦氣,賈母把寶玉的婚事也轉到別處去辦理。一面是成親的喜慶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盡頭!何處有香丘?無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誦。什么地方有一個干凈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香丘呢,現在所處的現實社會都是污濁不堪的要找一個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棄對自由的追求。為之揪心,為之憤懣,一對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鎖之下生離死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就這樣在寶玉的婚慶鑼鼓聲中離開了人世。帶著她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處?甜在這個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獲得理解和親愛,孤獨無依的世界上,寶玉是心中永遠的溫暖;情愛無傍的世界上,寶玉是心中永遠的傷痛。雖然最后她成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
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林黛玉作為靈魂人物,與常人不同,就是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林黛玉的自卑情結是命運所賜,也以此寫成了命運。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
讀紅樓夢體會感言
《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紅樓夢》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它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曹雪芹筆觸下所創造和熱愛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階級的貳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
一邊是封建社會下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為我們展現了這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質本潔來還潔去”,在面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為代價,質本潔的追求始終不棄。我們感嘆賈、林兩人愛情的悲劇的時候,看到了造成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個性,她的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合”,她的自卑情結正是她自尊的體現,也是她悲劇的開始。
《紅樓夢》中她葬花的一段情節,是她的個性體現的焦點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憐在她的《葬花詞》中袒露無遺:“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捧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一個世俗之人無法明白她的思緒,“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面對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無法釋懷,又潸潸淚下。在封建禮教前,她的自卑激發了她的自尊,當寶玉挨打后,工于心計、精于世故的薛寶釵送來了藥丸,而且還用訓教的口氣規勸寶玉改邪歸正。但作為封建禮教的叛逆者寶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卻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兒一般,她的哭不是軟弱,她以哭這種獨特的情感體驗來真誠聲援寶玉,默默對抗封建禮教,因此只有他們二人的心才貼得最近,愛得最深。
“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作者通過賈寶玉的眼睛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聰明多才、美貌體弱的病態美人。這么一個柔弱的女子,無視世俗的傳統規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經受了無數摧殘之后,生命盡頭到來之際,封建社會的猙獰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隕。看過《紅樓夢》,我們不會忘記黛玉臨死前的那個場景,病危之際,紫鵑四處求人,卻沒人肯幫。為避免晦氣,賈母把寶玉的婚事也轉到別處去辦理。一面是成親的喜慶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盡頭!何處有香丘?”無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誦。什么地方有一個干凈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現在所處的現實社會都是污濁不堪的,我要找一個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棄對自由的追求。我們為之揪心,為之憤懣,一對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鎖之下生離死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就這樣在寶玉的婚慶鑼鼓聲中離開了人世。帶著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處?甜在這個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獲得理解和親愛,在孤獨無依的世界上,寶玉是她心中永遠的溫暖;在情愛無傍的世界上,寶玉是她心中永遠的傷痛。雖然最后她成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林黛玉作為靈魂人物,她與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林黛玉的自卑情結是命運所賜,也以此寫成了她的命運。
名著讀后感:紅樓夢的讀后感七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小說以講述上層社會中的四大家族為中心圖畫,真實、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這段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真實寫照。把一個個的人物寫的活靈活現,有以神話故事中的女媧為開頭引出這一故事——石頭記。有以甄(真)隱士為線索開始即結束了整個的故事。
在遙遠的大洋彼岸又一個國度——英國。她誕生了一位偉大的、杰出的、有天賦的,劇作家他就是莎士比亞。他用他畢生的經歷發揚了本國的獨有的一種藝術形式——戲劇。那時一個民族,他那時代不滅的靈魂,以各種形式表現著自己、充實著自己。正如莎士比亞與戲劇的微妙關系一樣,曹雪芹及其《紅樓夢》,就是我們中華民族不朽靈魂的一部分。與其說他是異步偉大的巨著,不如說它是中國通史。與其說那是寫貴族的生活,不如說是當時時局的真實寫照。從一點點的細節來講,那種語言的魅力體現出來,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塑造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形象。從人物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張一弛。一絲一毫無不張顯出人物的特點,可以說那種語言的敘述找不出一絲破綻。而從中又可以看出一個民族發展的問題,具體的癥結,具體的民生國計,無不與此相關聯。這不只是一部文學作品,又是一部史書。
前面說都是前八十回,而后四十回我認為恰恰相反。從中有許多的破綻,例如賈寶玉在前八十回的一回中已經暗示到其是一悲劇人物,而到高鄂的筆下它又成了一個樂于學習又參加考試而考取舉人,從一個頑童到一個好學之人,這中間幾乎沒有什么銜接,是很令人匪夷所思的。而且在最后又丟下已經懷孕的寶釵出家為僧。而且據說高鄂是因為一個上任的資助,取續寫紅樓的,我認為一個初衷就不那么純潔的人,并且也沒有理解到曹雪芹的寫的《紅樓夢》。是無法寫好的。再說想象曹雪芹一樣的來刻畫人物是非常難的,不是容易達到的。我看到不如留下這四十回不寫,給人以遐想的空間,還是挺美好的。
警語: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在蓬窗上。說甚么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干隴頭埋白骨,今宵紅綃帳底臥鴛鴦。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它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名著讀后感:紅樓夢的讀后感六
俗話說得好,“男不看紅樓,女不看西廂”。其意白見。但礙于《水滸》、《三國》等從牙牙學語起就閱讀,再讀已無多大意義。無奈之中,捧起那“石頭”硬啃起來,倒別有一番“胭脂”味。下有幾條真(天真)知拙(笨拙)見,以供茶余飯后消遣。
首先,我覺得這本書并不只是單單一本愛情小說所能概括。作者為寫此書,寒窗幾十載,對醫藥、園林、建筑、書畫、詩詞、烹調、服飾、花草、古董等,都有所研究。整部書對研究探討青朝風俗民情很有幫助,它仿佛是當時生活的小百科,無所不包,無所不有。怪不得至今還有許多紅學家專門研究此寶。此書所現之人情世故,官場是非,在今天都屢見不鮮內涵之深,可真謂看一遍兩遍不少,讀十遍八遍不多。對于我精讀此書是對吾之文學素養起鞏固、提高,以致于升華之用,大有相見恨晚之情。
其次,這也是一部悲劇,我細讀一些中外文學名著,大凡流傳下來的,幾乎無一例外全是悲劇。從卡西莫多到寶玉,從羊脂球到阿Q,以致于今日泰坦尼克中的杰克和露絲,都是悲劇人物。正義戰勝邪惡只能在動畫片中存在,沒有哪朝哪代的贊歌流傳下來。特別是中國的《水滸》、《三國》、《紅樓》都遵循著開業艱難后,強勁攀升,接著平穩走勢,最后直線下跌的原則。這又恰與工商管理碩士MBA教程中所描述的一般產品發展規律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人生的規律又仿佛與此緊密相連。一種文明當其躍上頂峰就必將走向衰亡。的確,照現在的環境發展,人類終究有個盡頭,難道這是宇宙亙古不變的定理嗎?難道這是繼柏拉圖哲學中“事物模樣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一定”理論之后,又一種新模式。待以后
有時間再細細思考此問題,作個中國的蘇格拉低。
第三,我以為程偉元、高鶚的續寫不成功。雖基本符合上面的曲線原則,沒有生搬硬套強加于前文之嫌,但終究是焊接產物。他倆根據原作的暗示,追蹤前80回的情節,完成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戀愛婚姻悲劇,安排了其他一系列人物的命運結局,使《紅樓夢》成了一部完整的書,從而推動了《紅》在社會的傳播,擴大了它的影響。可是,后40回寫了寶玉中舉和家業復興,違背曹雪芹的原旨;在人物描寫和情節構思方面有一些歪曲和庸俗的筆墨,和曹雪芹的原著有很大距離,近來又有人寫了后40回,竭力鼓吹完美,但再怎么樣也只能阿里基斯追烏龜,紅樓夢的后40回將是一個永遠的迷。
第四,也就是《紅樓夢》鮮明的人物形象。就拿王熙鳳這個給人印象最深的人物來說,她“模樣又極標致,言談又爽利,心機又極深細”,目光四射,手腕靈活日理萬機,指揮若定。寧國府秦可卿的喪事,特意邀請她去主持操辦,她一去就看出寧國府的五大弊端,并提出一整套治理整頓措施。王熙鳳威重令行,旁若無人,形成“脂粉須眉齊卻步,更無一個是能人”的局面。這位王夫人的內侄女爭強好勝、追慕虛榮,具有很強的權勢欲。賈府這位年輕俊俏,素有“鳳辣子”之稱的女當家伶牙俐齒,處處討賈母、王夫人的歡喜,曲意奉承,插科打渾,無所不至。總之,王熙鳳是一個集漂亮、聰明。能干、貪婪、狠毒于一身的復雜形象。作者還按照生活的邏輯,表現人物,闡發主題的需要,對眾多的輔助人物作了精心的安排,使每個輔助人物不但具有自身的意義,而且能體現出多方面的意義和作用來。劉姥姥三進大觀園就是這方面的一個范例。劉姥姥的一進大觀園安排在小說的第六回,當時情節尚未充分展開,作者借劉姥姥這一輔助人物,從社會最底層這樣一個視角,來寫賈府的顯赫氣派。通過劉姥姥這樣一個鄉下的窮老婆子的眼睛,寫出了鳳姐的虛驕、矜持。劉姥姥第二次進入大觀園的時候,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三人之間的關系正處在微妙的階段,賈府在表面上正處于繁花似錦的時期。作者將劉姥姥和賈母這樣兩個地位懸殊的老太太作了巧妙的對比。賈母趁此機會極大的滿足了自己的優越感;劉姥姥則為了討得一些封賞,心甘情愿的出乖露丑,充當老爺太太、少爺小姐的笑料。劉姥姥第三次進大觀園時,賈府大勢已去,劉姥姥救了巧姐。這樣,劉姥姥無意中成了賈府盛極而衰的見證人。
紅樓夢讀后感
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的去世,勾起了很多人人對紅樓的回憶,看著那鋪天蓋地的報道和經典鏡頭的回放,忽然有了重讀紅樓的沖動!
翻開那讀了很多遍的書,那熟悉而溫馨的感覺迎面撲來。快速略過,只為回顧那黛玉的諸多片段。說起黛玉,很多時候總是和寶釵放在一起的!
記得有位文人曾說:林黛玉是曹雪芹為我們創造的一朵花,一朵讓人憐愛但不敢靠前,更不敢采摘的美麗的花。的確,黛玉為人略顯清高,不愿多與人交流,這也許就是造成她悲劇的原因之一。但黛玉在我看來,無疑是一個有著真性情,并且表達得淋漓盡致的女子。
黛玉敏感,心思纖細。無怪別人認為她小性兒,愛刻薄人。寶釵曾笑說,她這張嘴,讓人愛又不是,不愛又不是。我以為,這正是黛玉之真性情,不假掩飾。
她易落淚,因為她敏感脆弱的心,且真真是水做的骨肉。她愛惱,偏惱時多與寶玉有關。黛玉乃真情情之人,只有寶玉能深深牽動她的心弦。別人看來的小事,在她心里也會引起顫動。黛玉的刻薄,我看來并無惡意。確實是心里所想,并無遮掩。這樣使人覺得黛玉的形象更為活潑,真實。喜怒哀樂都寫在臉上,迎奉、拍馬屁與她是絕緣的。然而,寶釵與之截然不同。或許,在很多人看來,她是一位善解人意、溫柔承順的姑娘,可以說是男子們追求的所謂的淑女的典范。確實,在“紅樓女兒”中,她確實做到了“人情達練即文章”。在為人處世上,她盡力揣度迎奉,可以說是恰倒好處,得體非常。論詩才,在眾姐妹中除黛玉無人能及,但元春省親的時,她卻道出了“睿藻仙才盈才筆,自慚何敢再為辭。”我想,這已經不是尋常意義上的“拍馬屁”了;對地位與其平行者,她用的是收買和拉攏,即便是不贊成他人的觀點,也決不與人爭執,就連黛玉也覺得她是個好姐姐;對下人,則是施以小惠,她就是用這一辦法收服襲人的。寶釵的左右逢源,八面玲瓏,人見人愛可以說是用屈從、迎奉、拍馬屁換來的,而黛玉之所以不受歡迎,其根本也在這里,不懂得“適時迎奉”。但是,像寶釵這樣崇尚和實踐練達人情的人物,在性格上常會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冷酷。比如。王夫人的丫鬟金釧受了王夫人的侮辱,含憤投井自盡了,本來這就是王夫人的過失,王夫人自己都覺得有愧,但寶釵卻說金釧是貪玩失足落井而亡的,可謂是冷酷至極。“潑皮破落戶”王熙鳳一句“不干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點出了寶釵處事的真實寫照。
在對待寶玉的感情表現上,兩者也是有很的細微的差別,也反映了兩人不同的性格特點。寶釵當時是嚴格按照封建社會的那種規范為人處世的,她竭力想爭取做一個封建淑女的典范,這就是她的性格,在感情上她必然是深藏不露的。而黛玉對寶玉的愛就不同,愛的真誠,直白。這也是她性格中最主要的一個特征,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寶玉挨打之后的那段情節。寶釵是趁著白天眾人都看的到的時候,托著一味藥丸,急急忙忙地去探望寶玉,這里的藥丸用了“托”字,藥丸不比排球、籃球、它小的很,用得著“托”嗎?與其說,她送藥,還不如說她更想做表面文章。反觀黛玉,她是最后才去看寶玉的,她來得晚,來的時候眼睛是腫的,像桃子一樣。所以從內心角度出發,黛玉對寶玉的感情并不像寶釵所表現的,浮面上的那種,可以說她是全身心地喜歡寶玉。她喜歡的是寶玉這個人,而不是他的身份。她從不曾要求寶玉去改變什么,尤其是對名利的追求。根據當時的形勢,作為一個男人,尤其是如寶玉一樣生長在官宦之家的公子,求個一官半職是無可厚非的,他身邊疼愛他的人都抱有這樣的期望,惟獨黛玉沒有。她愛寶玉,僅僅是起,別無他求,這也正是一個女子最純真的感情。寶釵相對而言就有諸多的不同了,就她的性格而言,她選擇寶玉,更多可能是順從,對封建禮教的順從,對周圍環境的順從。
名著讀后感:紅樓夢的讀后感六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圍繞事關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斗爭為情節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悲劇為主要內容,通過對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到了"運終權盡"的末世,并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
《紅樓夢》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圖畫,極其真實地,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全書規模宏偉,結構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美,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藝術特點,值得后人品味,鑒賞.
小說作者充分運用了我國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一切優秀傳統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悲劇.如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還表現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脫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這一切,都是作者憑借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藝術素養培育出來的,從而使她在十二釵的群芳中始終蕩漾著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飄散著東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真實地再現了人物的復雜性,使我們讀來猶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樣真實可信,《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說不得賢,說不得愚,說不得善,說不得惡,說不得正大光明,說不得混帳惡賴,說不得聰明才俊,說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評論.不僅賈寶玉,林黛玉這對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連王熙鳳這樣惡名昭著的人物,也沒有將她寫得"全是壞",而是在"可惡"之中交織著某些"可愛",從而表現出種種矛盾復雜的實際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實".
(
作者善于通過那些看來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藝術描寫,揭示出它所蘊藏的不尋常的審美意義,甚至連一些不成文的,史無記載的社會習慣和細節,在紅樓夢里都有具體生動的描繪.
品味紅樓夢薛寶釵的形象文字論文
【內容摘要】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藝術成就最高的,作者在廣闊的社會背景里,通過平靜而又犀利的筆觸如實再現了當時社會上的各式各樣的人物的本來面貌。在眾多的人物畫廊中,薛寶釵這一人物形象特別引人注目。她不僅美麗艷倫,而且才華超群。可是在一“萬美加身”,毫無挑剔的人物身上卻又不可避免的折射她諳于事故,曲意逢迎的“會做人”的封建遺風一面,所以薛寶釵這個人物既有她一種虛無的完美性,同時又帶上了封建社會的毒瘤的影響并表現了廣泛的不足,那就是虛偽,急功近利,是典型的明哲保身的儒家哲學人物的化身。總之她的形象是“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隨時,自云守拙。”“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矢口。”
[關鍵詞]《紅樓夢>完美性廣泛不足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中說道:“至于《紅樓夢》的價值,可是在中國的小說現實中實事不可多得,其要點在于敢于如實描寫,并無諱飾,所以其中所敘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之一的薛寶釵出發,談一談作者是如何毫不諱飾的如實描寫這人物的立體感和兩面性。【1】
首先薛寶釵這一人物善于偽裝,給人一種十全十美,沒有半點值得挑剔的假相,她也時時刻刻以一種封建士大夫的理想人物標準來衡量自己,讓自己盡量打扮得美艷無比,給人一種出身豪門、知書達理、美貌出眾、才華橫溢的印象。這樣一個才貌雙全的完美女子,總不讓人頓生憐愛之心。我想:這個人物愈是完美,愈能反襯出她種種險惡用心,在華麗外衣籠罩下為她后來蛻變起到很好反襯作用,具有很強諷刺性,也為這一人物最后落得悲劇平添了夕陽落山之前的一點輝煌。
薛寶釵為了給大觀園中各種人物留下好印象,同時也為了艷壓群芳,在大觀園這一“女兒國”中占有一席之地,抑或說是獨占鏊頭,她便費盡心思的做好了一切出場前的準備,把自己打扮得“肌骨瑩潤、舉止嫻雅。”到了賈府果真能出奇制勝,一舉成名。眾人都認為她“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不反。”眾人對她的美好評價也為她后來能取得賈府認可,為戰勝情敵林黛玉埋下一筆。也為賈寶玉對她有點好感添上了一彩。但她卻不知這種好感是一閃即逝的。在《紅樓夢》第八回寶玉到梨香院探望她,有幾點描寫:“……這半新不舊,看去不覺奢華。唇不點而紅,眉不描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這是多么動人的美人啊,連寶玉此時也不得不驚訝:“她比黛玉另具一種嫵媚風流。”可以說她這種嫵媚女子此時此刻也著實讓寶玉為之動情,這也為后來寶玉與黛玉之間愛情悲劇一個注腳。
品讀紅樓夢看我國傳統封建思想
一、皇權至上,法自君出
在中國古代,君主是國家的象征,是國家主權者。君主掌握國家“要”事,即制定國家的基本政策,主持制定和頒布成文的法律及決定和各項政令,即“出令布憲”、“出號令,明憲法”,選任人才。這就是說君主集中掌握國家的立法權、決策權、及人事任免權。法自君出,刑由君定,既是被社會所公認的理論原則,又是必須普遍遵行的社會現實。“皇權至上,法自君出”深深烙印在中國封建體制中。皇帝是整個大家的家長,皇權不可侵犯,下屬臣子百姓都視為他的子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主張制禮樂、定征伐等政治法律行為應由天子掌握,他對諸侯割據、大夫專權的政治局面進行了嚴厲的批評。《論語?季氏》:“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候出。自諸候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他還嚴厲批評了各種潛越行為。董仲舒以“天人感應”學說為基礎,認為君權神授,皇權至上。他說“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在封建制度下,君主的言論是金科玉律,神圣不可侵犯,決不允許陽奉陰違,抗拒不從。君主的詔令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它可以取消法律,更改法律,代替法律。為了維護皇權,確保君主的權力及其人身的絕對安全,歷代封建王朝都從立法方面作了嚴格規定。所謂謀反、謀大逆、謀叛、大不敬等罪名,都是為了維護皇權而制定的。在文學名著《紅樓夢》中,也體現了中國古代皇權至上,法自君出的法律思想。《紅樓夢》第十八回中元妃省親的諸多細節就體現了這一點。元春才選風藻宮后,被尊為貴妃,成了皇族,因此她的地位就超出了原來的小家,以大家來衡量了,其祖母賈母,生父賈政都在皇權之下視為臣子,因此都要對元妃行國禮,說話也要用敬辭,而寶玉就更不用說了。祖孫、父女、姐弟之禮都在大家系統中以君臣之禮取而代之,以表示對皇權至高無上的敬畏“賈赦領合族子弟在西街門外,賈母領合族女眷在大門外迎接,半日靜悄悄的。忽見兩個太監騎馬緩緩而來,至西街門下了馬,將馬趕出圍幕之外,便西面站立;半日又是一對,亦是如此。少時便來了十來對,方聞隱隱鼓樂之聲。一對對鳳霎龍族,難羽宮扇,又有銷金提爐,焚著御香,然后一把曲柄七鳳金黃傘過來,便是冠袍帶履,又有執事太監捧著香巾、繡帕、漱孟、拂塵等物。一隊隊過完后,后面方是八個太監抬著一頂金頂鵝黃繡鳳燮輿,緩緩行來”…元妃人園后,禮儀太監跪請升座受禮,引賈赦、賈政等于月臺下排班,后又引賈母等女眷自東階升月臺上排班,昭容皆傳元妃諭令曰:“免”。茶已三獻,賈妃降座,出園至賈母正室,欲行家禮,賈母等俱跪止不迭。賈政又至簾外間安,賈政雖是元妃生父,但此時已經君臣有別,所以身為臣子的父親要向身為皇妃的女兒行禮請安,隔著簾子,賈政囑咐賈妃“業業兢兢,勤慎恭肅以侍上”,賈妃囑咐父親“國事為重,暇時保養”。
二、禮法結合與’‘三綱五常”的宗法倫理思想
從歷史的演變來看,“禮”與“法”雖然有其差別,但也有相似之處。在周禮中,禮與刑是相輔相成的,也即所謂周公之法。對于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來說,離開了禮治便無法調整宗法倫理關系,從而失去統治的支柱。離開了法治則無法對付民眾的反抗和內部對抗性的矛盾,禮與法的相互滲透與結合,構成了中華法系最本質和特有的法文化。所謂“禮法合治”是指宗法與官僚制的結合,家族倫理原則與君主專制原則的結合,道德教化與法律強制的結合,賢人政治與刑法治國的結合。“禮法合治”最初表現為“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管子認為“禮、義、廉、恥,國之四維”。“禮法合治”學說是在漢朝形成和確立的,最初表現為黃老學派對嚴刑竣法的批判和提出德刑相濟,漢儒董仲舒提倡“罷黝百家,獨尊儒術”,并在司法實踐上提出“春秋決獄”,以儒家“禮治”原則和“禮”規范校正、補充本于法家思想的《漢律》,從此為“禮人于刑”打通了航道。董仲舒強調以禮為主,禮法結合,被確定為封建正統法律思想。以“三綱五常”作為指導立法的思想,主張刑罰必須符合禮教,“應合經義”“論心定罪”,“三綱五常”成為數千年中華之國粹,立法之大本。“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是對儒家禮教尊尊、親親原則的具體化,構成了國家與家族互相維系的縱向服從關系。“五常”是指仁、義、禮、智、信,是處理君臣、上下關系的準繩,是調整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關系的基本原則,構成了維系橫向社會關系的首要規范。魏晉南北朝時期,禮法融合更突出地表現為以禮人律。唐朝時期以禮人法完成,宋明理學的出現使得“禮法合治”得以完善,認為法律“存天理”,是綱常的外在表現。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特點是:第一、宗法思想指導立法。第二、皇權至上,法自君出。第三、堅持特權,主張同罪異罰。第四、重德輕刑,重義輕利。而這在《紅樓夢》中也有反映,《紅樓夢》中薛蟠打死張三案,本來有罪的薛蟠因為賈雨村的枉法而逃脫了法律的懲罰,賈雨村的改判也體現了封建法制維護貴族特權。薛家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而“四家皆聯絡有親,損俱損,一榮俱榮,扶持遮飾,皆有照應”,這種貴族之間的聯姻關系使得權力在這里起到它最大的作用,凌駕于法律之上。從“護官符”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法律與吏治的弊端,薛家的權勢是辦案的官員拘情枉法的直接原因,而殉情枉法的官員最后也會得到四大家族的庇護,從而逃脫徹情的責任,于是法律的約束也就變得松弛。另外鳳姐弄權中也可見賈府勢力之大,可以干預司法。除了恩蔭制度中賈赦、賈珍等襲了爵,還有捐納制度中賈榮捐了五品龍禁衛,連賈府奴才賴榮也都求了主子,捐了個縣官。可見勢力之大,可以無視法律的規定。另外紅樓夢中無處不體現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賈府婚喪嫁娶禮儀之繁多,場面之宏大,足以說明財力與身份,經濟能力與政治地位在儀式上的關系。里面的婚姻都必須服從家長的意志,體現了封建的家庭倫理思想。賈氏史太君作為最大長輩,在家庭事務中享有特殊權力。從榮府持家大權交由賈政夫婦,到鞭答寶玉時賈母與賈政的對話,都體現了封建家長的權威。書中很多體現了宗法倫理思想對封建法律思想的影響。
名著讀后感:紅樓夢的讀后感四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圍繞事關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斗爭為情節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悲劇為主要內容,通過對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到了"運終權盡"的末世,并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
《紅樓夢》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圖畫,極其真實地,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全書規模宏偉,結構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美,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藝術特點,值得后人品味,鑒賞.
作者充分運用了我國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一切優秀傳統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悲劇.如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還表現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脫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這一切,都是作者憑借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藝術素養培育出來的,從而使她在十二釵的群芳中始終蕩漾著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飄散著東方文化的芬芳.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真實地再現了人物的復雜性,使我們讀來猶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樣真實可信,《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說不得賢,說不得愚,說不得善,說不得惡,說不得正大光
明,說不得混帳惡賴,說不得聰明才俊,說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評論.不僅賈寶玉,林黛玉這對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連王熙鳳這樣惡名昭著的人物,也沒有將她寫得"全是壞",而是在"可惡"之中交織著某些"可愛",從而表現出種種矛盾復雜的實際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實".
作者善于通過那些看來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藝術描寫,揭示出它所蘊藏的不尋常的審美意義,甚至連一些不成文的,史無記載的社會習慣和細節,在紅樓夢里都有具體生動的描繪.
《紅樓夢》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僅在國內成為"中國小說文學難以征服的頂峰".而且在國際上也受到許多國家學者的重視和研究,有法國評論家稱贊說:"曹雪芹具有普魯斯特敏銳的目光,托爾斯泰的同情心,繆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爾扎克的洞察和再現整個社會的自上而下各階層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