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改革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2 15:18:0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管制改革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財政國庫管制改革
我國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標是建立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為基礎,資金繳撥以國庫集中收付為主要形式的財政國庫管理制度。近兩年多來,統一規范的財政資金收付管理制度、健全的預算外資金收入收繳制度、相應的國庫收付執行機構已基本形成。政府財務行政作為政府行政的一項重要內容,其改革的目標必定要有利于實現我國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目標,即有利于在我國盡快形成一個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當前我國的改革已進入整體協調推進的新時期,各方面的改革都需要相互配套,進而整合地發揮作用,而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是為政府行政提供資金的一項制度保證,其本身就是政府的一項財務行政活動。因此,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必將對政府行政改革發揮重大的推動作用。
一、以規范的國庫管理制度規范政府財務行為
(一)我國現階段政府財務行為仍不規范
1.政府的“經濟人”特性導致了政府財務行為的不規范。按照一般的經濟理論,作為財政資金支配者和使用者的各級政府部門,同時也應視為理性的“經濟人”?!敖洕恕钡男袨樘匦?,使得各級政府部門總有謀求局部或集團利益最大化的傾向,從而導致一些不規范的政府行為的出現。一方面,在組織收入時,一些政府部門熱衷于搞不規范的創收來提高小集團的利益,他們利用手中的收費權,以政府名義或政府批準名義,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來謀取本集團和個人利益。另一方面,安排支出時,一些部門、單位為爭取更多的財政預算,任意截留、擠占、挪用、甚至侵吞財政資金,特別是一些部門、單位挪用經常性資金、各種專項資金去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最后以經常性資金、專項資金不足為由要求增加財政預算,以預算套預算來滿足本集團利益。
2.不健全的財政資金收付管理制度助長了政府財務行為的不規范。在收入方面,由于這部分創收所得沒有及時足額上繳同級財政專戶而是進入單位私設的“小金庫”,被看成部門、單位的自有資金,從而助長了他們違規的創收活動。在支出方面,由于原來重復、分散設置賬戶,資金的撥付環節多,且只要財政資金撥付到預算單位的賬戶上后,其具體使用便是預算單位自己掌握,至于經常性資金是否用于保證機構正常運轉,專項資金是否??顚S?,在支出過程中已基本失去監管,從而為不規范的政府財務行為大開方便之門。
(二)以規范的國庫管理制度規范政府財務行為
郵政管制改革論文
1我國目前郵政產業的發展狀況
1.1現行郵政產業管理體制
1998年3月,全國人大九屆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成立了國家郵政局,賦予國家郵政局主管全國郵政行業以及管理全國郵政企業的雙重職能。根據信息產業部的總體部署,國家郵政局積極配合,郵電系統實施了郵、電分營。
1.2郵政產業的主要業務類型
(1)函件類郵政服務。包括寄往國內或國際信函、報紙、雜志、期刊、小冊、傳單和其他類似的印刷品的收攬、運送及投遞。
(2)包裹類郵政服務。包括國內和國際包裹及小包的收攬、運遞及投遞。
郵政管制失靈改革論文
1我國目前郵政產業的發展狀況
1.1現行郵政產業管理體制
1998年3月,全國人大九屆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成立了國家郵政局,賦予國家郵政局主管全國郵政行業以及管理全國郵政企業的雙重職能。根據信息產業部的總體部署,國家郵政局積極配合,郵電系統實施了郵、電分營。
1.2郵政產業的主要業務類型
(1)函件類郵政服務。包括寄往國內或國際信函、報紙、雜志、期刊、小冊、傳單和其他類似的印刷品的收攬、運送及投遞。
(2)包裹類郵政服務。包括國內和國際包裹及小包的收攬、運遞及投遞。
WTO后政府管制改革論文
為了適應加入世貿組織的要求,近年來特別是近幾個月,我國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在法律法規方面,全國性的相關法規、規章的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廢止和修改、制定了一批法律法規;在關稅削減方面,從2002年1月1日起,我國關稅總水平已由15.3%降到12%,涉及5300多個稅目;在行政審批制度方面,國家經貿委、國家計委、財政部等部門取消了二十幾項行政審批項目,行業涉及水、電、建筑、房地產、農林、金融等多個行業。
然而,與WTO的規則和我國經濟內在發展要求相比較,我國政府在減政放權、解除管制、減少政府對經濟干預等方面的工作力度還很不夠。從朱總理在“兩會”期間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不難看出,今年八大工作重點中,有好幾個方面都涉及減少政府管制和干預問題。報告明確提出:努力推進壟斷行業改革。通過政企分開和企業重組,打破行業壟斷,引入競爭機制。盡快實施電信、電力、民航管理體制改革,抓緊研究制定鐵路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在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過程中,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徹底擺脫傳統計劃經濟的羈絆,切實把政府職能轉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繼續理順政府部門職能分工,防止有些事情互相推諉和無人負責。進一步改革和減少行政審批,必須審批的也要規范操作,簡化程序,公開透明,明確責任。
可以說,管制改革已成為政府今后幾年的頭等大事,其進展將直接影響到與世貿規則的接軌,更關系到下一步的改革大局。這是一步“將軍”棋,世人都在關注。目前,中國的改革已經到了一個非常時期,從國內銀行、證券金融、會計行業、國有企業等領域反映出的許多棘手的重大問題看,很多矛盾和沖擊與行政管制有直接關系,因此管制這根鏈條到了非進行大幅度調整不可的時候了?;诖?,本期報告我們選擇政府管制問題進行探討。為了行文的完整,首先概論政府管制的起因,然后深入分析當前在我國進一步解除政府管制過程中存在的障礙、難點,最后提出解除政府管制需要遵循的幾個原則和今后的工作重點。
政府管制的形成
一、什么是政府管制
政府管制(governmentregulations),就是政府行政機構依據法律授權,通過制定規章、設定許可、監督檢查、行政處罰和行政裁決等行政處理行為,對構成特定社會的個人和構成特定經濟的經濟主體的活動進行限制和控制的行為。政府管制的一個根本特征,就是依法管制,也即通常所說的依法行政。但這里的“法”必須是合理的法,是所有利益相關集團都接受的法。否則依法行政或依法管制就成為少數強勢利益集團侵害弱勢利益集團的“合法”工具。
電信產業管制改革論文
1研究方法
1.1模型的提出
近年來,制度經濟學家提出了制度變遷的多種模型和假說,其中包括經濟增長推動說、利益格局調整說、技術決定論、制度變遷自我循環累積論、技術與制度互動論、制度變遷二元并存論[5]、制度變遷三階段論[6]、制度變遷主體角色轉換說[7]、制度變遷多元并存、漸進轉換說[8]、誘致性制度變遷和強制性制度變遷模型等。雖然這些模型通常是在特定的背景下提出的,存在著較強的背景依賴性,但仍可從中提取出一些共識。段文斌等[9]將制度變遷的影響因素歸結為:①要素和產品相對價格的變化;②技術的變化;③其他制度的變遷;④社會科學的進步與擴散。本文在對中國電信產業改革進行案例研究的基礎上[10],提出了如圖1所示的電信產業制度變遷誘致模型假設樹,并圍繞這些基本假設進行了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為探討中國電信產業改革的驅動和路徑奠定了基礎。
1.2樣本
本文在設計調查問卷和測量項目時,主要是根據對現有文獻的綜述和本文對管制制度變遷的案例和理論分析,以及對部分電信專家、信息產業部和各省電信管理局官員、電信企業中高級管理者的訪談而設計的,然后通過小樣本測試來修訂問卷。我們先在北京市發放30份問卷,其后在北京、錦州、河南等地以當面調查和電子郵件等方式共發放問卷300份,共獲得有效問卷223份。本次調研的對象主要為電信企業中高級管理者、信息產業部和各省電信管理局官員和電信領域專家學者。
1.3變量的定義和測度
政府管制改革方向分析論文
一、什么是政府管制
政府管制(governmentregulations),就是政府行政機構依據法律授權,通過制定規章、設定許可、監督檢查、行政處罰和行政裁決等行政處理行為,對構成特定社會的個人和構成特定經濟的經濟主體的活動進行限制和控制的行為。政府管制的一個根本特征,就是依法管制,也即通常所說的依法行政。但這里的“法”必須是合理的法,是所有利益相關集團都接受的法。否則依法行政或依法管制就成為少數強勢利益集團侵害弱勢利益集團的“合法”工具。
經濟學上把政府管制分為經濟管制和社會管制兩類。
1.經濟性管制。經濟管制是指對價格、市場進入和退出條件、特殊行業服務標準的控制。一般來說,是對某一個特定行業、特定產業進行的一種縱向性管制。這些行業往往具有一些特點,如自然壟斷性。像電信中的本地網絡、電力中的配電和輸送、鐵路的軌道傳輸網絡等,這些環節獲得合法壟斷,有合理意義和社會效應。如果他們的服務質量和價格不合理,很可能危及到購買并使用這些產品的人的利益,在這個時候,政府要在準入管制的同時進行價格管制。此外,對運輸、金融證券、電臺電視臺等媒體的管制也屬于經濟管制。
2.社會性管制。社會管制主要用來保護環境以及勞工和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主要針對外部不經濟和內部不經濟。前者是市場交易雙方在交易時,會產生一種由第三方或社會全體支付的成本。像環境污染,自然資源的掠奪性和枯竭性開采等。政府因此必須對交易主體進行準入、設定標準和收費等方面的管制。后者是交易雙方在交易過程中,一方控制信息但不向另一方完全公開,由此造成的非合約成本由信息不足方承擔。比如說假劣藥品的制售、隱瞞工作場所的安全衛生隱患等。所以,政府要進行準入、標準以及信息披露方面的管制。
二、政府管制的理論依據
政府預算管制改革的主觀意見
隨著我國市場化改革的深化,政府預算改革成為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目前理論界與實際工作部門對此問題進行了多方面探討?,F將主要觀點綜述如下。
一、我國預算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問題
第一種觀點認為,預算年度不合理。我國一直實行歷年制預算年度,(每年1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而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要待3月份以后舉行的各級人代會審批,這種日歷年度與財政年度合一的做法導致的結果為;1、預算的實際編制時間較短。從每年11月前后布置預算編制工作到次年3月人代會討論預算草案,通常只有兩個月的編制時間。2、人代會審議政府預算的時間很短。如此倉促的時間內,要想認真、逐項地審議預算很難做到,只能對預算進行總體性、一般性審查,最終流于形式。3、預算執行中出現法律空檔。預算年度的起始日先于人代會審批日,造成國家預算獲得批準并開始執行的時間遠遠滯后于預算的編制,這意味著一年中有1/4的時間實際上沒有預算,或者說執行的是未經法定程序審批的預算,不僅沖擊了預算的正常進行,而且使國家預算的嚴肅性大打折扣。[1]
第二種觀點認為,預算編制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如下幾個方面:
1、預算編制缺乏前瞻性。長期以來,我國的預算編制只是在既定的收支之間安排資金,缺乏科學的分析預測,沒有很好地將預算編制與經濟預測結合起來,并以經濟預測為基礎,通過對經濟周期、產業結構的發展變化來確定預算收支總體水平的發展變化及收支結構的調整。我國盡管也編制財政發展的中長期計劃,但實際執行中與年度預算基本上還是“兩張皮”,致使年度預算對財政經濟的約束相當有限,不能瞻前顧后。
2、預算編制方法不盡科學。表現在:一是各部門經費多少不是取決于事業發展的實際需要,而是取決于原來的基數。二是“基數法”固定了財政資金在部門間的分配格局,預算資金被套牢,財政無法根據機構和人員變動情況,相應調整支出規模,制約了財政對經濟結構和布局的宏觀調控。三是不利于控制支出規模。“基數法”實際上是增量預算,即財政支出只能在上年的基礎上增加,一般不能比上年基數減少。因此,不利于控制支出規模,長年使用“基數法”,經過多年積累,基數成了常數,形成支出剛性,不管財政狀況如何,支出一味地增長,不利于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
探索信息時代的財務管制改革
以互聯網為基礎的信息技術、信息產業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商務方式。信息革命給傳統產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給企業的經營運作模式、思想觀念等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全球網絡戰略、電子商務、虛擬企業經營等等。這些變化也給財務管理提出了挑戰,傳統的財務管理已經跟不上信息時代的步伐,財務管理革新已經不可避免,本文將站在信息時代的角度,分析財務管理的變革方向。
一、信息時代傳統財務管理的弊端信息時代
由于經濟活動的數字化、網絡化,出現了許多新的媒體空間,如虛擬市場、虛擬銀行。許多傳統的商業運作方式將隨之消失,而代之以電子支付、電子采購和電子定單,商業活動將主要以電子商務的形式在互聯網上進行,使企業購銷活動更便捷,費用更低廉,對存貨的量化監控更精確。這種特殊的商業模式,使得企業傳統的財務管理已不能適應基于互聯網的商業交易結算。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財務管理的網域維護問題首先是網絡安全問題?;ヂ摼W體系使用的是開放式的TCP/IP協議,它以廣播的形式進行傳播,易于攔截偵聽、口令試探和竊取、身份假冒,給網絡安全帶來極大威脅。而傳統的財務管理大多采用基于單機或者內部網(Intranet)的財務軟件,沒有考慮到來自互聯網的安全威脅,特別是企業的財務數據屬重大商業機密,如遭破壞或泄密,將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電子商務作為信息時代的主要交易手段,財務管理和業務管理必須一體化,電子單據、分布式操作使得可能受到非法攻擊的點增多。而目前的財務管理缺少與信息時代相適應的法律規范體系和技術保障。例如,在電子商務中如何征稅、交易的安全性如何保證、數字簽名的確認、知識產權的保護等。因此,財務管理首先必須解決的是復雜的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這一點傳統財務管理是難以做到的。
其次是身份確認和文件的管理方式問題。信息時代企業的很多商業交易在互聯網上進行,雙方互不見面,這就需要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相互認證,保證電子商務交易的安全。而傳統的財務管理軟件一般采用口令來確認身份,不同的用戶有不同的口令。如果繼續沿用這種口令身份驗證方式,那么隨著互聯網用戶和應用的增加,口令維護工作將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顯然這種身份驗證技術已不適合基于互聯網的財務管理。另外,傳統的財務管理一直使用手寫簽名來證明文件的原作者或同意文件的內容。而在網絡環境下,電子報表、電子合同等無紙介質的使用,無法沿用傳統的簽字方式,從而在辨別真偽上存在新的風險。
(二)難以滿足電子商務要求電子商務的貿易雙方從貿易磋商、簽訂合同到支付等均通過互聯網完成,使整個交易遠程化、實時化、虛擬化。這些變化,首先對財務管理方法的及時性、適應性、彈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財務管理沒有實現網絡在線辦公、電子支付、電子貨幣等手段,使得財務預測、計劃、決策等各個環節工作的時間相對較長,不能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再者,分散的財務管理模式不利于電子商務的發展。在信息時代,要求企業通過網絡對其下屬分支機構實行數據處理和財務資源的集中管理,包括集中記賬、算賬、登賬、報表生成和匯總,并可將眾多的財務數據進行集中處理,集中調配集團內的所有資金。然而,傳統的財務管理由于受到網絡技術的限制,不得不采用分散的管理模式,造成監管信息反饋滯后、對下屬機構控制不力、工作效率低等不良后果,無法適應信息時展的要求。
社會性管制的整體改革詮釋
摘要:政府社會性管制改革事關重大,涉及面廣,情況復雜,必須統籌安排,整體推進。為此,必須完善會性管制的法律體系,健全社會性管制的行為主體,設置社會性管制的合理目標,構建“適度型”社會性管制式,綜合運用強制型和激勵型管制方法,強化安全、健康、環境管制,實現對管制者的有效管制。
關鍵詞:政府干預社會性管制整體改革
政府管制也稱為政府規制,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干預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為實現一定的公共政策目標,由具有法律地位的政府管制機構,依照一定的法律法規對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與監督行為。政府管制按管制性質和內容一般可分為經濟性管制和社會性管制兩大類。經濟性管制“主要是指政府對企業在價格、產量、進入和退出等方面的決策進行限制?!睍怨苤剖侵笧楸U先w公民的安全、健康、衛生和防止公害、保護環境及確保教育、文化等社會福利而對社會經濟主體各種特定行為進行規范和限制的政府干預。
政府管制體制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的結合點.而社會性管制改革又是管制革的一大重點。目前我國政府社會性管制改革明顯滯后,社會性管制本身存在不少嚴重問題。當前我國日益加劇的環境污染問題,禁而不止的煤礦礦難問題,層出不窮的假酒、假藥和有毒食品問題等的存在,反映了我國政府社會性管制職能的缺失和社會性管制能力的不足,不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構建和諧社會要求政府轉變以GDP為中心、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的傳統做法。把注意力更多地轉移到解決國民健康、環境保護、社會公平等基本問題上來,這些問題都屬于政府社會性管制職能的范疇。這就迫切要求我們加快政府社會性管制改革步伐,完善社會性管制職能政府社會性管制改革事關重大,涉及面廣,情況復雜,必須統籌安排,整體推進。在和諧社會構建背景下我國政府社會性管制的整體改革,應從以下七個方面協調推進。
一、完善政府社會性管制的法律體系
政府社會性管制必須以相關的法律法規為基礎,法律體系的健全與否直接決定著政府社會性管制職能的有效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相繼頒布了一系列針對健康、環境、安全、教育、文化等領域的社會性管制法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應當說,經過30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涵蓋健康衛生、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災害防治、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內容的政府社會性管制法律體系。然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無論是與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從政府社會性管制職能的現實需要上看,我國政府社會性管制的法律體系還很不完善,與社會性管制的廣泛性、深人性和重要性不相適應。因此,必須堅持修法與立法并重,細化相關法律條文,建構系統規范的法律法規群體,增強法律的懲處力度和可操作性.以完善我國政府社會性管制的法律體系。
加入WTO后政府管制的改革方向
為了適應加入世貿組織的要求,近年來特別是近幾個月,我國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在法律法規方面,全國性的相關法規、規章的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廢止和修改、制定了一批法律法規;在關稅削減方面,從2002年1月1日起,我國關稅總水平已由15.3%降到12%,涉及5300多個稅目;在行政審批制度方面,國家經貿委、國家計委、財政部等部門取消了二十幾項行政審批項目,行業涉及水、電、建筑、房地產、農林、金融等多個行業。
然而,與WTO的規則和我國經濟內在發展要求相比較,我國政府在減政放權、解除管制、減少政府對經濟干預等方面的工作力度還很不夠。從朱總理在“兩會”期間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不難看出,今年八大工作重點中,有好幾個方面都涉及減少政府管制和干預問題。報告明確提出:努力推進壟斷行業改革。通過政企分開和企業重組,打破行業壟斷,引入競爭機制。盡快實施電信、電力、民航管理體制改革,抓緊研究制定鐵路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在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過程中,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徹底擺脫傳統計劃經濟的羈絆,切實把政府職能轉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繼續理順政府部門職能分工,防止有些事情互相推諉和無人負責。進一步改革和減少行政審批,必須審批的也要規范操作,簡化程序,公開透明,明確責任。
可以說,管制改革已成為政府今后幾年的頭等大事,其進展將直接影響到與世貿規則的接軌,更關系到下一步的改革大局。這是一步“將軍”棋,世人都在關注。目前,中國的改革已經到了一個非常時期,從國內銀行、證券金融、會計行業、國有企業等領域反映出的許多棘手的重大問題看,很多矛盾和沖擊與行政管制有直接關系,因此管制這根鏈條到了非進行大幅度調整不可的時候了?;诖?,本期報告我們選擇政府管制問題進行探討。為了行文的完整,首先概論政府管制的起因,然后深入分析當前在我國進一步解除政府管制過程中存在的障礙、難點,最后提出解除政府管制需要遵循的幾個原則和今后的工作重點。
政府管制的形成
一、什么是政府管制
政府管制(governmentregulations),就是政府行政機構依據法律授權,通過制定規章、設定許可、監督檢查、行政處罰和行政裁決等行政處理行為,對構成特定社會的個人和構成特定經濟的經濟主體的活動進行限制和控制的行為。政府管制的一個根本特征,就是依法管制,也即通常所說的依法行政。但這里的“法”必須是合理的法,是所有利益相關集團都接受的法。否則依法行政或依法管制就成為少數強勢利益集團侵害弱勢利益集團的“合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