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災后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1 00:54:4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地震災后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障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開展,積極、穩妥恢復災區群眾正常的生活、生產、學習、工作條件,促進災區經濟社會的恢復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科學規劃、統籌兼顧、分步實施、自力更生、國家支持、社會幫扶的方針。
第三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受災地區自力更生、生產自救與國家支持、對口支援相結合;
(二)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
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條例
第一條為了保障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開展,積極、穩妥恢復災區群眾正常的生活、生產、學習、工作條件,促進災區經濟社會的恢復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科學規劃、統籌兼顧、分步實施、自力更生、國家支持、社會幫扶的方針。
第三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受災地區自力更生、生產自救與國家支持、對口支援相結合;
(二)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
(三)就地恢復重建與異地新建相結合;
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障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開展,積極、穩妥恢復災區群眾正常的生活、生產、學習、工作條件,促進災區經濟社會的恢復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科學規劃、統籌兼顧、分步實施、自力更生、國家支持、社會幫扶的方針。
第三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受災地區自力更生、生產自救與國家支持、對口支援相結合;
(二)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
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統計監測方案
根據市政府辦公廳《轉發市統計局關于<*市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統計監測方案>的通知》(成辦函〔2009〕33號)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實施原則
按照統一領導、分工協作、條塊結合、誰主管誰統計原則組織實施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統計監測工作;按照總體目標和階段進度目標要求制定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全面反映全縣災后經濟社會恢復發展情況,重點反映城鄉住房重建、基礎設施重建、公共設施重建、生產設施重建、城鎮體系重建和生態體系重建工程(以下簡稱“六大工程”)進展情況。
二、實施范圍
本方案在全縣范圍內組織實施。
三、統計監測內容及要求
地震災后重建資金的籌集透視論文
摘要:重大自然災害救助及災后恢復重建工作中,資金的籌集是需要率先解決的基礎性工作。在借鑒世界其他國家災害重建資金籌集經驗及技術的基礎上,從籌資渠道、籌資方式以及渠道與方式的結合等方面論述了汶川地震災后重建資金的籌集。
關鍵詞:汶川地震;災后重建;籌資渠道;籌資方式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發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數萬同胞在災害中不幸遇難,數百萬家庭失去世代生活的家園,數十年辛勤勞動積累的財富毀于一旦。此次地震造成巨大損失,抓緊時間調動各種力量恢復重建不僅是幸存者的迫切需要也是對逝者最好的慰藉。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工作。面對受災面積廣大、受災人口眾多、自然條件復雜、基礎設施損毀嚴重的困難局面,災后恢復重建任務異常繁重,工作充滿挑戰。災后恢復重建的速度和重建水平與質量將全面考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綜合實力。它不僅需要這個國家人民具有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的精神力量,也需要國家具有迅速有效調集各種資源參與救災與重建的制度保障,更需要集聚全國人民創造的物質及技術力量。而后者是救災重建的重要基礎。
據國家發改委測算,恢復重建資金總需求約為1萬億元,這個數字相當于2007年四川省全省的國民生產總值。要籌集如此巨額的資金需要我們更加深入研究并創新籌資方法與技術。
籌資管理中首先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是籌資的渠道與方式,而籌資方法與技術的創新也可循著創新拓展籌資渠道、綜合利用各種籌資方式的思路展開。
籌資渠道要解決的問題是從哪里獲取資金,根據重大自然災害的性質與特征可為救助自然災害提供資金的渠道主要有:政府財政資金、銀行信貸資金、國際組織援助資金、企業及其他社團、民間資金等。籌資方式解決的是用什么方式獲取資金,常用籌資方式有吸收直接投資、發行股票、發行債券、銀行借款、捐贈等等。籌資渠道與籌資方式不能獨立存在,只有兩者結合才會產生良好的籌資效果。一定的籌資方式可能僅適用于某一特定的籌資渠道;但同一籌資渠道的資金往往可以采取不同的籌資方式取得,而同一籌資方式又往往可以適用于不同的籌資渠道。因此,在籌集災害重建資金時應當實現籌資渠道和籌資方式兩者之間的合理配合。籌集重建資金可參照的籌資渠道與籌資方式配合關系(參見下表)。
地震災后共建家園工作報告
為扎實推進我市受災群眾安置和災后重建工作,幫助受災群眾重建美好家園,奪取抗震救災工作的全面勝利,根據市委組織部《關于在災后重建中動員和組織各級各部門扎實開展結對幫扶共建美好家園奪取抗震救災全面勝利的通知》精神,結合實際,就我辦“5.12”地震災后組織開展結對幫扶工作的安排意見報告如下:
一、緊緊圍繞總體目標,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為切實加強對災后幫扶工作的領導,成立移民辦“5.12”汶川地震災后重建幫扶工作領導小組,由移民辦主*全任組長,副主任*、*任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圍繞災后重建工作的形勢和任務,認真指導和協助對口鄉鎮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努力抓好各項任務,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幫助受災群眾盡快重建家園,恢復昔日美好生活。
二、明確幫扶對象,認真組織實施
我辦對口幫扶單位是龍池鎮云華村,該村位于龍池鎮的高山上,全村有7個村民小組,人口518人。在“5.12”地震中,云華村受災十分嚴重,大量山體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全村216戶受災(其中10戶受災特別嚴重),5人遇難,3人失蹤,1476間35500平方米房屋垮塌,損失慘重。
根據安排,副局級以上的領導干部每人對口幫扶1戶受災較為嚴重的家庭戶,其余機關干部職工每`3人對口幫扶1戶受災較為嚴重的家庭戶,全辦共對口聯系10戶(詳細名單附后)。對口幫扶工作納入機關年度目標任務考核,明確責任。做好跟蹤服務,協調解決受災戶臨時住房,落實定對象、定措施、定時限“三定”目標責任制,對受災戶進行幫扶。在災后重建工作沒有完成前,各干部職工聯系幫扶對象原則上不再調整。
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汶川特大地震給四川、甘肅、陜西等地人民生命財產和經濟社會發展造成重大損失。為支持和幫助受災地區積極開展生產自救,重建家園,鼓勵和引導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使地震災區早日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現就支持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有關政策措施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舉全國之力支持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統籌規劃、精心組織,明確政策、加強保障,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努力爭取災后恢復重建的最大效益和最好效果,讓災區人民滿意,讓全國人民滿意。
(二)基本原則。
地震災后衛生防疫管理機制論文
[摘要]目的:了解地震災后衛生防疫的管理機制,為建設規范的公共衛生應急體系提供依據。方法:深入災區了解衛生防疫的管理機制,與基層衛生防疫隊伍進行訪談。結果:災后的衛生防疫管理存在諸多問題,比如衛生防疫隊伍缺乏統一指揮,在工作中存在一定的盲目行以及資料收集管理混亂等。結論:我國應該加強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從人員配備以及管理機制等方面入手,解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衛生防疫管理混亂的問題。[關鍵詞]災后衛生防疫管理5.12汶川大地震后,為了避免“大災之后必有大疫”的發生,全國各地無數個衛生防疫隊齊聚四川,他們在消殺防疫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績,保證了災區沒有大的疫情發生。但是,這支龐大的公共衛生隊伍的合理管理與調度一直是在摸索中前進,雖然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卻也走過了不少的彎路。筆者認為有必要把其中一些問題提出來以供大家認真思考,并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與關注。一、災后衛生防疫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一)衛生防疫隊伍缺乏統一指揮地震災后,全國各省市積極組織衛生防疫專業隊伍參與到災區的災后衛生防疫工作中去。這支龐大的防疫隊伍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是由于缺乏總體上的統一指揮,也就造成了工作中的效率低下,浪費嚴重等現象。以都江堰為例,筆者曾于5月25日和26日兩天在都江堰從事消殺工作,當時的局面是某些地方同時存在幾支防疫隊伍進行消殺,這樣的重復消殺造成了消殺藥品的極大浪費,而在另一些地方卻沒有人去進行消殺,這樣的消殺真空則有可能導致傳染病的流行。(二)衛生防疫隊伍在工作中存在一定的盲目行為了避免“大災之后必有大疫”,衛生防疫隊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進行消殺防疫,防止傳染病的流行,但是某些衛生防疫隊伍在工作中卻帶有一定的盲目行,不尊重科學。5月25日這天都江堰下著中雨,某些衛生防疫隊伍像往常一樣,依然背著消毒液進行消殺,這其實是不科學的。如果不下雨,用一定濃度的消毒液進行消殺是正確的,而如果下雨,則應該用消毒粉末進行消殺。因為消毒液被雨水稀釋后達不到有效濃度,這樣的消殺工作是沒有成效的。(三)資料收集管理混亂為了有效、有序地開展災后的衛生防疫工作,各支衛生防疫隊伍每天都要將當天的消殺內容做記錄,但是由于某些地方對資料收集采取一種放任的態度,不進行指導,導致數據資料的不統一,不能真實反映災后衛生防疫的實際工作情況。筆者曾于7月18日至8月1日在彭州市通濟鎮為當地某些衛生防疫隊伍錄入數據,在其中的消殺記錄表上有一欄名為“消殺人數”,對于這一欄,不同的消殺小組有不同的理解,有的理解為從事消殺工作的人數,有的則理解為消殺地居住的人數,這樣就有了兩種數據類型,為衛生防疫的決策者作出正確的判斷帶來了很大的不便。[1][2][][]二、江蘇省衛生防疫部門對災后衛生防疫管理制度的探索(一)衛生防疫管理制度的形成鑒于災后第一階段衛生防疫工作管理方面混亂的局面,江蘇省衛生防疫部門提出了“承包責任制”的工作方案,這一方案迅速被其他省市的衛生防疫隊伍采納。這種方案是指,一個鄉鎮的衛生防疫工作由一支衛生防疫隊負責,該衛生防疫隊又分為若干衛生防疫小組分散到各個村去,一個村由一個衛生防疫小組負責,這種制度使責任明確,方便管理,杜絕了遺漏和重復的現象,使災區的衛生防疫工作逐步過渡到有序的狀態。(二)對該衛生防疫管理制度的認識這種“承包責任制”的辦法在災后第一階段作為衛生防疫應急機制是取得了顯著成果的,它使災后混沌的衛生防疫管理體系得到改善,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但是,當災后的衛生防疫工作進入到第二階段,也就是災區的正常秩序開始恢復這一過程中,我們則應該逐步弱化“承包責任制”這種思想,應該是由外來的衛生防疫隊伍來培訓本地的衛生防疫人員,讓本地的衛生防疫人員逐步的接手衛生防疫的工作。畢竟外來支援的衛生防疫隊伍是要撤走的,災區人民最終還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重建家園,如果現在讓災區的衛生防疫系統產生了依賴外來支援的思想,那么以后的重建之路將會備加艱辛。三、對災后衛生防疫管理機制的思考(一)加強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1]這次地震后災區雖然沒有大的傳染病流行,但還是暴露了我國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機制不完善這一問題。地震后,全國各地的衛生防疫隊伍在災區聚集,但是工作并沒有得到最有效的開展,而且還造成了很多浪費嚴重的現象,這與我國缺乏一整套公共衛生應急制度有直接聯系,這也是造成災后衛生防疫混亂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所以,我們在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過程中也要注意總結經驗,探索一條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道路,為以后我國在遭遇大災時進行衛生防疫提供依據。(二)組建一支從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衛生防疫的專家隊伍這次災后進行衛生防疫工作具體工作時,遇到過一些消殺藥品浪費和消毒液有效濃度不夠,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沒有按照科學的方法進行消殺防疫的現象,這與部分衛生防疫人員不熟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衛生防疫具體工作有一定聯系。所以,我國應該組建這樣一支專家隊伍,專門從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衛生防疫工作的研究,在災害來臨時可以正確指導衛生防疫隊伍在各種環境下開展科學的衛生防疫工作。(三)加強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的管理[2]災后衛生防疫的過程中及時收集資料,進行衛生防疫的階段性研究,對完善衛生防疫管理體系,為政府進行衛生防疫決策提供依據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次,災后某些地方的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缺乏一定的準確性,不同的衛生防疫隊伍有些時候對同一地方得出不同的統計數據,這與災后這種特定的環境條件有一定聯系。所以,我們應該對如何在一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狀態下最準確地收集與整理資料進行研究,為以后我國在遭遇大災時衛生防疫工作能夠順利進行提供幫助。參考文獻[1]梁萬年,衛生事業管理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7-8.[2]孟小捷,災后衛生體系重建需要科學決策[N]健康報,2008-07-10.
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的工作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是一項艱巨繁重的任務。為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災后恢復重建各項工作,盡快恢復災區正常的經濟社會秩序,力爭用三年左右時間完成災后恢復重建的主要任務,使災區群眾的基本生活生產條件達到和超過災前水平,并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尊重自然、科學重建。優先恢復災區群眾的基本生活條件和公共服務設施,盡快恢復生產條件,合理調整城鎮鄉村、基礎設施和生產力的布局,逐步恢復生態環境。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以災區各級政府為主導、廣大干部群眾為主體,在國家、各地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精心規劃、精心組織、精心實施,又好又快地重建家園。
(二)基本原則。
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對口支援方案
災后恢復重建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為舉全國之力,加快地震災區災后恢復重建,并使各地的對口支援工作有序開展,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建立災后恢復重建對口支援機制。
一、災后恢復重建對口支援的基本原則
(一)堅持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方針,承擔對口支援任務的有關省市積極為災區提供人力、物力、財力、智力等各種形式的支援;受援地區樹立地方為主的思想,充分發揮干部群眾的積極性,互幫互助,苦干實干,生產自救,重建家園。
(二)根據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區域發展戰略,中央統籌協調,組織東部和中部地區省市支援地震受災地區。
(三)按照“一省幫一重災縣”的原則,依據支援方經濟能力和受援方災情程度,合理配置力量,建立對口支援機制。在具體安排時,盡量與安置受災群眾階段已形成的對口支援關系相銜接。
(四)對口支援期限按3年安排。在國家的支持下,集各方之力,基本實現災后恢復重建規劃的目標。
- 上一篇:地震災害范文
- 下一篇: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