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解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6 06:11:0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當解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馬克思哲學當解

在馬克思這種方法論自覺中,我認為可概括為兩個層面:一是歷史性的思考;一是互文性的解讀。

所謂歷史性的思考,實際上就是我上面所說的,雖然哲學具有某種超越時代的特征,但任何哲學的產生都有其時代歷史語境,我們在揭示哲學沉思中的內在邏輯時,還要善于揭示這種哲學邏輯背后的深層歷史過程,揭示出這種哲學中的歷史意識,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將所有的哲學思考都置于同一個平面上,而是能夠意識到不同時代的哲學,具有其自身的時代問題。這種方法論自覺對于馬克思哲學的當解來說,尤為重要。

在討論這一問題時,我認為首先需要對馬克思哲學當解這個提法進行一種界定。自80年代以來,馬克思哲學的當解一直構成了馬克思哲學研究的熱點,形成了兩次深層邏輯的建構:一是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前期的實踐唯物主義討論,在這個討論中,主導性的邏輯是實踐基礎上的主客體辯證法理論,強調的是實踐的主體性地位與意義。這一邏輯建構,在我看來,是以盧卡奇為中介的德國古典哲學式的建構,這一哲學邏輯在現實的層面與我國市場經濟的初期發展相一致。在某種意義上,這是從馬克思回溯到黑格爾的思路。這一思路被海德格爾哲學的出現沖淡了。一是90年代后期出現的存在論邏輯,這是海德格爾的強勢影響下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種新的解讀。與前者相比,這是馬克思哲學從馬克思走向當代的一種嘗試,也是更深邏輯的建構,對激活國內馬克思哲學研究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在上述的思考中,對馬克思哲學的當解,容易造成這樣一種印象,即運用西方哲學中的重要思考,實現與馬克思哲學的對接性解釋。在我看來,這樣的思考還不能真實地使馬克思哲學走向當代,真實需要的是,如何從馬克思的哲學精神合乎邏輯地延伸到當代語境中。在這樣一種延伸中,首先就要區分馬克思和馬克思之后一些重要哲學問題域的差異性以及這種差異性的歷史語境,然后要思考從馬克思的哲學邏輯中,能夠經過哪些重要的理論質點過渡到對當代社會的思考,過渡到對當代思想的審視。這是擺脫平面化對接中的深度解讀,也是馬克思哲學當解的根本內涵。

從這一歷史性規定來看,海德格爾的哲學對于馬克思哲學當解來說,只具有一定的中介意義,還不能使馬克思哲學的當解邏輯地走向后海德格爾時代面臨的問題。英國學者鮑曼在面對現代社會時,曾簡潔地將之劃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沉重的(凝固的)現代性階段,一是輕靈的(流動的)現代性階段,前者的現實基礎是“福特主義的工廠”,這是“將人類活動簡化為簡單的、固定的動作,而且這些動作總的說來是預先設計好了的,它意味著人們只有機械地服從它”(注:齊格蒙特·鮑曼:《流動的現代性》,三聯書店2002年版,第38頁。),這是技術上的總體動員,與這種生產層面相對應的就是政治層面的官僚制度與極權主義,而文化層面就是法蘭克福學派揭示出來的文化控制的意識形態。后者對應的是以電子符碼為基礎的信息時代,這是個體化與流動性的時代,也是公共空間消解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以電子符碼的編碼為基礎的“信息方式”(注:參見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引導著生產與消費(注:參見讓·鮑德里亞《消費社會》,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按照美國學者里斯曼的界定,這是西方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的重要變化,也是西方資本主義歷史上發生的第二次革命(注:大衛·里斯曼:《孤獨的人群》,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從這樣一種歷史性的界定來看,海德格爾面對的仍然是福特主義時代,實際上他關于存在的討論中,在技術層面上就是福特主義全面的流水線生產,一種上手性支配存在性的過程。而如何分析消費社會特別是電子符碼為基礎的信息方式時代,這是海德格爾無法面對的。實際上這就給馬克思哲學的當解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即如何從馬克思的哲學思考中,合乎邏輯地走向對信息時代的批判分析。但要達到這一分析層面,又必須經過一些重要的理論中介,如符號學、后結構主義等,海德格爾只是這些中介中的一個重要質點。

在上面關于歷史性的討論中,我們實際上遇到了馬克思哲學研究中的互文性問題。互文性是克里斯蒂瓦符號學批判理論的重要概念。她從巴赫金的“復調”理論出發,認為互文性指的是任何一種文本,它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文本與文本之間存在著相互的聯系,文本與現實歷史之間也存在著聯系。通過這一思考,她將巴赫金僅從小說結構內部運用的“復調”理論,擴展到了文本向著社會這一他者開放的寬闊之場,這也是她突出符號學批判視域的重要前提。我認為,在馬克思哲學方法論的意義上,互文性不僅指寫成的文本間的關系,更指文本與社會歷史生活的內在關聯。互文性構成了馬克思歷史性方法論的現實規定性。在馬克思那里,其哲學變革的過程,不僅是哲學思辨的過程,而且也是從其他學科與哲學之間的內在互文性解釋過程,這種互文性層面,不僅發生于學界中已經深入探討的哲學、經濟學層面,還發生于歷史學、政治學等諸多層面,最后實現的是整體性視域轉換,而這種整體性的視域轉換,在馬克思那里又始終同他對社會生活的理解聯系在一起,如果不置于各種文本與社會歷史的生成過程中,就無法真正地理解馬克思。

理論的創新需要理性的自覺意識,馬克思哲學的當解,需要我們不斷地對我們理解馬克思哲學的方法論前提進行反思,這種方法論的自覺,是我們從馬克思哲學基本精神出發,真實地面對當代問題的起點。

查看全文

馬克思哲學當解方法論文

在馬克思哲學思想發展中,這種方法論的自覺構成了馬克思批判政治經濟學、拜物教意識的深層邏輯。在標志著馬克思哲學思想發展變革的重要文本《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通過顛覆青年黑格爾派那種純粹理性的思考,指出了這種哲學的現實前提以及在這一現實基礎上,這種哲學是通過哪些環節抽象出來的。在《哲學的貧困》中,馬克思正是通過這種方法揭示出蒲魯東思想中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規定性,即將資本生產條件下產生的思想觀念從具體歷史情境中抽象出來,作為判斷一切社會存在的標志,使得政治經濟學的重要概念具有了自然性的特性,于是資本主義社會也就成為自然性的存在,一種最合理不過的自然秩序。馬克思嘲弄地說:“于是,以前是有歷史的,現在再也沒有歷史了。”(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54頁。)蒲魯東這種反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意識深處,仍然證明了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合法性。這個主題也延伸到了《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批判蒲魯東主義關于貨幣銀行的思考中,馬克思關于商品拜物教、貨幣拜物教與資本拜物教的批判,就是從這種方法論出發的。在馬克思的討論中,他并不是僅從理性層面揭示拜物教意識的產生過程,而是通過揭示資本生產與交換過程,通過揭示社會生活的抽象過程,來具體地展示這種拜物教意識何以產生出來,只有到這個層面才能意識到,對拜物教意識的顛覆并不是僅從理性層面的自覺就可以完成,只要現實生活過程中存在著產生拜物教意識的基礎,這種意識就時刻會被生產出來,因此,真正需要顛覆的是整個社會生活過程,這是馬克思社會批判理論的真實構境。

在馬克思這種方法論自覺中,我認為可概括為兩個層面:一是歷史性的思考;一是互文性的解讀。

所謂歷史性的思考,實際上就是我上面所說的,雖然哲學具有某種超越時代的特征,但任何哲學的產生都有其時代歷史語境,我們在揭示哲學沉思中的內在邏輯時,還要善于揭示這種哲學邏輯背后的深層歷史過程,揭示出這種哲學中的歷史意識,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將所有的哲學思考都置于同一個平面上,而是能夠意識到不同時代的哲學,具有其自身的時代問題。這種方法論自覺對于馬克思哲學的當解來說,尤為重要。

在討論這一問題時,我認為首先需要對馬克思哲學當解這個提法進行一種界定。自80年代以來,馬克思哲學的當解一直構成了馬克思哲學研究的熱點,形成了兩次深層邏輯的建構:一是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前期的實踐唯物主義討論,在這個討論中,主導性的邏輯是實踐基礎上的主客體辯證法理論,強調的是實踐的主體性地位與意義。這一邏輯建構,在我看來,是以盧卡奇為中介的德國古典哲學式的建構,這一哲學邏輯在現實的層面與我國市場經濟的初期發展相一致。在某種意義上,這是從馬克思回溯到黑格爾的思路。這一思路被海德格爾哲學的出現沖淡了。一是90年代后期出現的存在論邏輯,這是海德格爾的強勢影響下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種新的解讀。與前者相比,這是馬克思哲學從馬克思走向當代的一種嘗試,也是更深邏輯的建構,對激活國內馬克思哲學研究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在上述的思考中,對馬克思哲學的當解,容易造成這樣一種印象,即運用西方哲學中的重要思考,實現與馬克思哲學的對接性解釋。在我看來,這樣的思考還不能真實地使馬克思哲學走向當代,真實需要的是,如何從馬克思的哲學精神合乎邏輯地延伸到當代語境中。在這樣一種延伸中,首先就要區分馬克思和馬克思之后一些重要哲學問題域的差異性以及這種差異性的歷史語境,然后要思考從馬克思的哲學邏輯中,能夠經過哪些重要的理論質點過渡到對當代社會的思考,過渡到對當代思想的審視。這是擺脫平面化對接中的深度解讀,也是馬克思哲學當解的根本內涵。

從這一歷史性規定來看,海德格爾的哲學對于馬克思哲學當解來說,只具有一定的中介意義,還不能使馬克思哲學的當解邏輯地走向后海德格爾時代面臨的問題。英國學者鮑曼在面對現代社會時,曾簡潔地將之劃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沉重的(凝固的)現代性階段,一是輕靈的(流動的)現代性階段,前者的現實基礎是“福特主義的工廠”,這是“將人類活動簡化為簡單的、固定的動作,而且這些動作總的說來是預先設計好了的,它意味著人們只有機械地服從它”(注:齊格蒙特·鮑曼:《流動的現代性》,三聯書店2002年版,第38頁。),這是技術上的總體動員,與這種生產層面相對應的就是政治層面的官僚制度與極權主義,而文化層面就是法蘭克福學派揭示出來的文化控制的意識形態。后者對應的是以電子符碼為基礎的信息時代,這是個體化與流動性的時代,也是公共空間消解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以電子符碼的編碼為基礎的“信息方式”(注:參見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引導著生產與消費(注:參見讓·鮑德里亞《消費社會》,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按照美國學者里斯曼的界定,這是西方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的重要變化,也是西方資本主義歷史上發生的第二次革命(注:大衛·里斯曼:《孤獨的人群》,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從這樣一種歷史性的界定來看,海德格爾面對的仍然是福特主義時代,實際上他關于存在的討論中,在技術層面上就是福特主義全面的流水線生產,一種上手性支配存在性的過程。而如何分析消費社會特別是電子符碼為基礎的信息方式時代,這是海德格爾無法面對的。實際上這就給馬克思哲學的當解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即如何從馬克思的哲學思考中,合乎邏輯地走向對信息時代的批判分析。但要達到這一分析層面,又必須經過一些重要的理論中介,如符號學、后結構主義等,海德格爾只是這些中介中的一個重要質點。

在上面關于歷史性的討論中,我們實際上遇到了馬克思哲學研究中的互文性問題。互文性是克里斯蒂瓦符號學批判理論的重要概念。她從巴赫金的“復調”理論出發,認為互文性指的是任何一種文本,它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文本與文本之間存在著相互的聯系,文本與現實歷史之間也存在著聯系。通過這一思考,她將巴赫金僅從小說結構內部運用的“復調”理論,擴展到了文本向著社會這一他者開放的寬闊之場,這也是她突出符號學批判視域的重要前提。我認為,在馬克思哲學方法論的意義上,互文性不僅指寫成的文本間的關系,更指文本與社會歷史生活的內在關聯。互文性構成了馬克思歷史性方法論的現實規定性。在馬克思那里,其哲學變革的過程,不僅是哲學思辨的過程,而且也是從其他學科與哲學之間的內在互文性解釋過程,這種互文性層面,不僅發生于學界中已經深入探討的哲學、經濟學層面,還發生于歷史學、政治學等諸多層面,最后實現的是整體性視域轉換,而這種整體性的視域轉換,在馬克思那里又始終同他對社會生活的理解聯系在一起,如果不置于各種文本與社會歷史的生成過程中,就無法真正地理解馬克思。

查看全文

馬克思哲學當解方法論文

在馬克思哲學思想發展中,這種方法論的自覺構成了馬克思批判政治經濟學、拜物教意識的深層邏輯。在標志著馬克思哲學思想發展變革的重要文本《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通過顛覆青年黑格爾派那種純粹理性的思考,指出了這種哲學的現實前提以及在這一現實基礎上,這種哲學是通過哪些環節抽象出來的。在《哲學的貧困》中,馬克思正是通過這種方法揭示出蒲魯東思想中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規定性,即將資本生產條件下產生的思想觀念從具體歷史情境中抽象出來,作為判斷一切社會存在的標志,使得政治經濟學的重要概念具有了自然性的特性,于是資本主義社會也就成為自然性的存在,一種最合理不過的自然秩序。馬克思嘲弄地說:“于是,以前是有歷史的,現在再也沒有歷史了。”(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54頁。)蒲魯東這種反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意識深處,仍然證明了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合法性。這個主題也延伸到了《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批判蒲魯東主義關于貨幣銀行的思考中,馬克思關于商品拜物教、貨幣拜物教與資本拜物教的批判,就是從這種方法論出發的。在馬克思的討論中,他并不是僅從理性層面揭示拜物教意識的產生過程,而是通過揭示資本生產與交換過程,通過揭示社會生活的抽象過程,來具體地展示這種拜物教意識何以產生出來,只有到這個層面才能意識到,對拜物教意識的顛覆并不是僅從理性層面的自覺就可以完成,只要現實生活過程中存在著產生拜物教意識的基礎,這種意識就時刻會被生產出來,因此,真正需要顛覆的是整個社會生活過程,這是馬克思社會批判理論的真實構境。

在馬克思這種方法論自覺中,我認為可概括為兩個層面:一是歷史性的思考;一是互文性的解讀。

所謂歷史性的思考,實際上就是我上面所說的,雖然哲學具有某種超越時代的特征,但任何哲學的產生都有其時代歷史語境,我們在揭示哲學沉思中的內在邏輯時,還要善于揭示這種哲學邏輯背后的深層歷史過程,揭示出這種哲學中的歷史意識,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將所有的哲學思考都置于同一個平面上,而是能夠意識到不同時代的哲學,具有其自身的時代問題。這種方法論自覺對于馬克思哲學的當解來說,尤為重要。

在討論這一問題時,我認為首先需要對馬克思哲學當解這個提法進行一種界定。自80年代以來,馬克思哲學的當解一直構成了馬克思哲學研究的熱點,形成了兩次深層邏輯的建構:一是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前期的實踐唯物主義討論,在這個討論中,主導性的邏輯是實踐基礎上的主客體辯證法理論,強調的是實踐的主體性地位與意義。這一邏輯建構,在我看來,是以盧卡奇為中介的德國古典哲學式的建構,這一哲學邏輯在現實的層面與我國市場經濟的初期發展相一致。在某種意義上,這是從馬克思回溯到黑格爾的思路。這一思路被海德格爾哲學的出現沖淡了。一是90年代后期出現的存在論邏輯,這是海德格爾的強勢影響下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種新的解讀。與前者相比,這是馬克思哲學從馬克思走向當代的一種嘗試,也是更深邏輯的建構,對激活國內馬克思哲學研究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在上述的思考中,對馬克思哲學的當解,容易造成這樣一種印象,即運用西方哲學中的重要思考,實現與馬克思哲學的對接性解釋。在我看來,這樣的思考還不能真實地使馬克思哲學走向當代,真實需要的是,如何從馬克思的哲學精神合乎邏輯地延伸到當代語境中。在這樣一種延伸中,首先就要區分馬克思和馬克思之后一些重要哲學問題域的差異性以及這種差異性的歷史語境,然后要思考從馬克思的哲學邏輯中,能夠經過哪些重要的理論質點過渡到對當代社會的思考,過渡到對當代思想的審視。這是擺脫平面化對接中的深度解讀,也是馬克思哲學當解的根本內涵。

從這一歷史性規定來看,海德格爾的哲學對于馬克思哲學當解來說,只具有一定的中介意義,還不能使馬克思哲學的當解邏輯地走向后海德格爾時代面臨的問題。英國學者鮑曼在面對現代社會時,曾簡潔地將之劃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沉重的(凝固的)現代性階段,一是輕靈的(流動的)現代性階段,前者的現實基礎是“福特主義的工廠”,這是“將人類活動簡化為簡單的、固定的動作,而且這些動作總的說來是預先設計好了的,它意味著人們只有機械地服從它”(注:齊格蒙特·鮑曼:《流動的現代性》,三聯書店2002年版,第38頁。),這是技術上的總體動員,與這種生產層面相對應的就是政治層面的官僚制度與極權主義,而文化層面就是法蘭克福學派揭示出來的文化控制的意識形態。后者對應的是以電子符碼為基礎的信息時代,這是個體化與流動性的時代,也是公共空間消解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以電子符碼的編碼為基礎的“信息方式”(注:參見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引導著生產與消費(注:參見讓·鮑德里亞《消費社會》,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按照美國學者里斯曼的界定,這是西方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的重要變化,也是西方資本主義歷史上發生的第二次革命(注:大衛·里斯曼:《孤獨的人群》,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從這樣一種歷史性的界定來看,海德格爾面對的仍然是福特主義時代,實際上他關于存在的討論中,在技術層面上就是福特主義全面的流水線生產,一種上手性支配存在性的過程。而如何分析消費社會特別是電子符碼為基礎的信息方式時代,這是海德格爾無法面對的。實際上這就給馬克思哲學的當解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即如何從馬克思的哲學思考中,合乎邏輯地走向對信息時代的批判分析。但要達到這一分析層面,又必須經過一些重要的理論中介,如符號學、后結構主義等,海德格爾只是這些中介中的一個重要質點。

在上面關于歷史性的討論中,我們實際上遇到了馬克思哲學研究中的互文性問題。互文性是克里斯蒂瓦符號學批判理論的重要概念。她從巴赫金的“復調”理論出發,認為互文性指的是任何一種文本,它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文本與文本之間存在著相互的聯系,文本與現實歷史之間也存在著聯系。通過這一思考,她將巴赫金僅從小說結構內部運用的“復調”理論,擴展到了文本向著社會這一他者開放的寬闊之場,這也是她突出符號學批判視域的重要前提。我認為,在馬克思哲學方法論的意義上,互文性不僅指寫成的文本間的關系,更指文本與社會歷史生活的內在關聯。互文性構成了馬克思歷史性方法論的現實規定性。在馬克思那里,其哲學變革的過程,不僅是哲學思辨的過程,而且也是從其他學科與哲學之間的內在互文性解釋過程,這種互文性層面,不僅發生于學界中已經深入探討的哲學、經濟學層面,還發生于歷史學、政治學等諸多層面,最后實現的是整體性視域轉換,而這種整體性的視域轉換,在馬克思那里又始終同他對社會生活的理解聯系在一起,如果不置于各種文本與社會歷史的生成過程中,就無法真正地理解馬克思。

查看全文

數學教學論文:高中數學專題復習與研究

參數廣泛地存在于中學數學的各類問題中,也是近幾年來高考重點考查的熱點問題之一。以命題的條件和結論的結構為標準,含參數的問題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類型的問題是根據參數在允許值范圍內的不同取值(或取值范圍),去探求命題可能出現的結果,然后歸納出命題的結論;另一種類型的問題是給定命題的結論去探求參數的取值范圍或參數應滿足的條件。本文擬就第一類問題的解題思想方法――分類與討論作一些探討,不妥之處,敬請斧正。

解決第一類型的參數問題,通常要用“分類討論”的方法,即根據問題的條件和所涉及到的概念;運用的定理、公式、性質以及運算的需要,圖形的位置等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類,然后逐類分別加以討論,探求出各自的結果,最后歸納出命題的結論,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它實際上是一種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的解題策略和方法。

一、科學合理的分類

把一個集合A分成若干個非空真子集Ai(i=1、2、3···n)(n≥2,n∈N),使集合A中的每一個元素屬于且僅屬于某一個子集。即

①A1∪A2∪A3∪···∪An=A

②Ai∩Aj=φ(i,j∈N,且i≠j)。

查看全文

郭沫若《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唱和詩索隱

與郭沫若多有詩詞唱和,其中最耐人尋味的是他們關于《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劇的詩作。

1961年10月18日,郭沫若在北京民族文化宮第一次觀看浙江省紹興劇團演出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于10月25日寫了《七律·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人妖顛倒是非淆,對敵慈悲對友刁。?

咒念金箍聞萬遍,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當剮唐僧肉,一拔何虧大圣毛。?

教育及時堪贊賞,豬猶智慧勝愚曹。?

查看全文

數學對物理化學的應用

高中數學核心素養中的數學運算、數學建模、邏輯推理等方法在解答物理、化學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數學抽象、直觀想象、數據分析核心素養在物理、化學教學中也多用到。對中學生來說,若能很好地利用數學這個工具去處理物理、化學問題,那么一些物理、化學難題便會迎刃而解,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創新意識。現舉例分析如下:

一、數學在物理學習中的具體應用

(一)將均值不等式用于求解物理中的最值問題

均值定理:a+b≥2ab(a≥0,b≥0),若ab=p(定值),當a=b時,(a+b)有最小值2P;若a+b=M(定值),當a=b時,ab有最大值22M。使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時,要遵循“一正、二定、三相等”三步驟,三者缺一不可,若不滿足,應化歸轉化條件,運用轉化思想、邏輯推理、數學運算和數學建模等進行解答。【例1】己知電動勢為ε,內阻為r的電源,當外電路電阻R為多大時,電源輸出功率最大?【解析】要求電源輸出動率的最大值,須列出輸出功率關于外電阻R的函數表達式,然后求這個函數的最大值。根據公式很容易求出P出=I2R=ε+2RRr,其中ε,r為已知,R為自變量。這樣只須求出這個函數的最大值即可。解答過程如下:P=ε+2RRr=ε++222rRrR≤!!"!#!槡$%&'()*&'(!"+,&)"+,&!%)*))"")%%-'(=ε24r,當且僅當R=2rR,即R=r時,等號成立。這道題直接運用均值不等式a+b≥2ab(a>0,b>0)求解,簡潔、明了。

(二)函數圖象在解物理題中的應用

在解答物理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經常遇到一些物理計算式與方程、不等式、分段函數、幾何圖形密切相關。當學生遇到這種物理問題的時候,我們要引導學生根據題意建立函數模型,利用數形結合思想解決問題。比如下面兩個例子。【例2】由功率定義式可知P出=U路·I。而U路=ε-Ir,是一個關于I的一次函數,其圖象是一條直線。不妨以I為橫縱,U路為縱軸建立坐標系,如圖1所示。這條直線與坐標軸圍成一個直角三角形εOI短。從直線上的一點A作三角形的內接矩形,則矩形面積的數值就等于電源的輸出功率的數值,即P=UI′。圖1由數學知識可知,當A為直線中點時內接矩形面積最大,即輸出的功率最大。而R=U/I′=tan,由圖可以得到△OAI′≌△I′AI短,即=,故R=tan=tan=ε/I短=r。【例3】勻強電場的場強E=2.0×103v·m-1,方向水平。電場中有兩個帶電質點,它們的質量均m=1.0×10-5kg。質點A帶負電,質點B帶正電,電量皆為q=1.0×10-9C。開始時,兩質點位于同一等勢面上,A的初速度VA0=2.0m/s,B的初速度VB0=1.2m/s,這兩個速度的方向均沿場強方向。在以后的運動過程中,若用ΔS表示任一時刻兩質點間的水平距離。問當ΔS的數值在什么范圍內,可判斷哪個質點在前面(規定圖2-1中右方為前)。當ΔS的數值在什么范圍內,不可判斷誰前誰后?時刻變化,怎么可能僅憑ΔS便可判斷出前后順序呢?這時可別只想著單一地利用物理知識來求解,要把數學知識與物理知識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分析。那么怎樣才能將之與數學思想方法聯系起來呢?由物理知識我們知道,兩物體的位移均是時間t的二次函數,距離ΔS也應是關于t的二次函數,只須討論ΔS的值域,即二次函數的值域就可以解決問題。由物理情景知:t<2s時,A在前,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A和B距離在增大;當t=2s時,A和B的速度相等,A和B相距最遠,ΔS最遠為0.8m;當2s<t<4s時,B的速度大于A的速度,B追A,距離在拉近;當t=4s時,B追上A,ΔS=0。即當0<t<4時,A在前,ΔS由0增加到0.8米又由0.8米減小至0。當t>4s時,B在前且加速,A在后減速,A不可能再追上B,ΔS由0開始一直增大。所以當0≤ΔS≤0.8時,有可能A在前也有可能B在前,但是ΔS>0.8后,一定是B在前。圖象判斷:由t可判斷誰在前,那么只須找ΔS與t的關系即可用ΔS來判斷誰在前。對某個△S,若對應的t值在兩個區間(0,4)及(4,+∞)時,不能判斷;對某個ΔS對應的t值唯一,那么便可判斷誰在前。由圖2-2知,當0≤ΔS≤0.8時,對應的t值在(0,4)及(4,+∞)兩個區間;當ΔS>0.8時,對應一個區間(4,+∞)。故當0≤ΔS≤0.8時,不能判斷;ΔS>0.8時,可判斷B在A前方。

查看全文

語文創意閱讀管理論文

精讀課是培養學生閱讀技能的基本課型,在精讀課中指導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是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一、閱讀順序的多角度閱讀順序有以下三種:(1)循序閱讀;(2)變序閱讀;(三)以點帶面。根據課文特點和個人的閱讀習慣,可以自由選擇其中的一種。1、循序閱讀所謂循序閱讀,指的是按文章的敘述順序沿著作者的思路去讀。閱讀時,可以把課文分為幾個部分,然后一部分一部分深入地閱讀。每篇課文都可以用循序閱讀的方法。2、變序閱讀所謂變序閱讀,就是不按課文的敘述順序,而是先抓住文章結尾或文中的重點部分,如,重點段、過渡句閱讀理解,然后在其的牽動下,理解全篇。變序閱讀,從重點的地方突破,有利于培養思維的變通性和深刻性,也有利于提高閱讀效率。如,《一夜的工作》,可以先理解課文結尾部分,特別是點題的句子:“我看見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勞苦,多么簡樸”,然后聯系上文思考:工作勞苦、生活簡樸分別表現在哪些地方?“我”有什么感受?《趙州橋》一文的教學,可以先抓住“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這一過渡句,然后分別找出寫“堅固”和“美觀”的部分加以領會。3、以點帶面所謂以點帶面,就是抓住文中可以拎起全文的關鍵詞句,把全文的主要內容串起來,把文章的主要思想內容抓住。如,《桃花心木》一文,通讀全文以后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哪個詞語最重要?找到“不確定”這個詞語以后,再啟發學生思考:課文寫了哪兩方面的“不確定”?應該怎么做?(老天爺下雨“不確定”,給樹苗澆水也應該沒有規律;遇到的生活“不確定”,要鍛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從而凸現閱讀重點,豐富閱讀經驗。二、閱讀方法的多角度1、朗讀涵泳所謂朗讀涵泳,就是動情朗讀和揣摩體味。朗讀,能得語言的聲韻之味,情趣之味;揣摩,能得語言的思辨之味,體會到語言的表達之美。如,《向往奧運》文中激情飛揚,應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作者發自內心的民族自豪感和對奧運精神的向往。此文又具高超的語言表達技巧,應引導學生很好的揣摩體會。如“這一天終于到來了”是一句很平常的話,作者卻用它在篇末獨立成段,戛然而止,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思考:這一天指的是哪一天?為什么用上“終于”這個詞?通過對課文的揣摩,使學生認識到,我國申奧成功的不容易,當這一天終于到來時,作者再也抑制不住澎湃的激情。“這一天終于到來了”是作者激情潮水般地傾瀉。2、疑問思辯疑問思辯,就是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首先是從疑入手。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可以由題質疑:“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意見相反的話分別是誰說的?作者有什么感受?其次是帶疑讀書,要帶著上述問題認真讀書,尋找答案。敢于質疑、善于質疑,是真正閱讀的開始,也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前提。2、比較閱讀比較是認識事物的一種基本方法,也是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內容和體味文章表達之妙的方法。比較閱讀,可以是同一篇文章中的遣詞造句的比較,思想內容的比較,也可以是同別的文章的內容上、形式上的比較。如,《荔枝》的結尾句是“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可以讓學生想想去掉這句話和保留這句話,在表達效果上有什么不同。讓學生認識到有了這句話,表達對母親的無限懷念,能產生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沒有這句話,表達的效果就明顯削弱。又如,細節描寫是這篇課文表達上的另一個顯著特點。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細節描寫的作用,可以把課文中描寫母親吃荔枝的一段話同概括地寫的話(后面的一段話由教師設計)加以比較。通過比較,學生可以深切地體會到細節描寫對表情達意的作用。的詠梅詞可以同陸游的詠梅詞比較,體會的偉大的胸襟。教材中許多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課文,都可以進行比較閱讀。4、表達閱讀表達閱讀,是精讀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通過各種語言實踐活動將閱讀內容、閱讀感受等表達出來,以深化閱讀、增強閱讀體驗。表達閱讀包括口頭表達閱讀和書面表達閱讀,二者均可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口頭表達可以是復述,可以是模擬導游,模擬采訪,也可以是模擬辯論。如,《林海》,可以模擬導游,介紹林海風光;《凡卡》,可以模擬采訪,采訪凡卡的學徒經歷;《“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可以模擬辯論:是“贊賞的愛”好呢,還是“嚴厲的愛”好?……書面表達可以是縮寫,如縮寫《小英雄雨來》;可以是擴寫,如擴寫《放風箏》的第二自然段,把想到的風箏寫出來;可以是續寫,如根據《窮人》的結尾續寫;可以是仿寫,如仿照《落花生》的寫法,寫借物喻人的習作;也可以是寫讀后感、導游詞、采訪記,還可以是小劇本等等。5、學科融合情節性強或對話多的課文,可以借助表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形象性強易于構成畫面的課文,可以讓學生畫一畫,通過圖畫能夠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如,《陶罐和鐵罐》對話多,適合演一演;《燕子》畫意濃,可以畫一畫。三、閱讀角色的多角度課標指出:“閱讀的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對話的過程。”在對話的過程中,可以進行角色的換位:或把別人當別人、或把別人當自己、或把自己當別人、或把自己當自己。1、把別人當別人所謂把別人當別人,就是在閱讀的時候,盡量不帶個人的主觀色彩,盡可能客觀地理解文本的原意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如閱讀一篇文章,先通讀全文,了解大意;再一部分一部分地讀,了解每一部分的意思;最后把各部分的意思連起來想一想,文章究竟要表達什么思想。這就是把“把別人當作別人”,是提高閱讀能力最基本的訓練。2、把別人當自己把別人當自己,就是閱讀的時候,要把自己擺進去,想象文中的一個角色(或作者)就是自己,會怎么想、怎么做、有什么感受。如《小抄寫員》,讀的時候把自己擺進去:假如我是這位小抄寫員,蒙受那么多的委屈,還能堅持下去嗎?通過移情比較,能深刻地認識到小抄寫員對父親深沉的愛,對家庭強烈的責任感。3、把自己當別人把自己當別人,就是在閱讀的時候,把自己當成作者,根據作者的描述,和作者一起去感受,去體驗。如《記金華的雙龍洞》,文中有一段描寫經孔隙從外洞進入內洞的感受。在閱讀這段文字時,教師可提示學生:你就是“作者”,船就要拉動了,請憑借文中的描述展開想象,體驗作者當時的感受。又如《荷花》一文,可以想象自己就是池塘里的一條魚,小荷上的一只蜻蜓,想象看到的景象。把自己當作作者或文中的一個角色,憑借文字描述去體會,有助于入境入情,提高對語言的感受力。。4、把自己當自己把自己當自己,就是保持自己的本色,假想在文章所描寫的情境中,自己會怎么想怎么做,喚醒主體意識、個性意識。如《古井》,學完課文以后,可以“鄉親們,我想對你說”,談學習體會。《登山》一文,可以“假如和列寧一起去登山,你會怎么做”為題,讓學生談談學習體會。閱讀的多角度,是綜合的,往往可以是閱讀的順序、方法與閱讀角色的不同組合。應強調的是,多角度的閱讀不是目的,有創意地閱讀,培養創新意識和提高閱讀能力才是目的。因此,我們要著眼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來運用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指導策略。

查看全文

電源跟蹤技術

---微處理器、FPGA和ASIC在上電和斷電期間通常要求內核與I/O電壓之間具有某種特定的關系,而這種關系在實際操作中是很難控制的,尤其是當電源的數目較多的時候。當不同類型的電源(模塊、開關穩壓器和負載點轉換器)混合使用時,該問題會進一步復雜化。最簡單的解決方案就是將電源按序排列,但是,在某些場合,這種做法是不足夠的。一種更受青睞而且往往是強制性的解決方案是使各個電源在上電和斷電期間彼此跟蹤。

電源排序

---簡單地按某種預先確定的順序來接通或關斷電源的做法一般被稱為“排序”。排序通常能夠通過采用電源監控器或簡單的數字邏輯電路來控制電源的接通/關斷(或RUN/SS)引腳而得以實現。圖1a和1b示出了采用一個LTC2902四通道電源監控器來對4個電源進行排序的情形。

---不幸的是,單靠排序有時是不夠的。許多數字IC都在其I/O和內核電源之間規定了一個最大電壓差,一旦它被超過則IC將會受損。在這些場合,對應的解決方案是使電源電壓彼此跟蹤。

電源跟蹤

---排序只是簡單地規定了電源斜坡上升或斜坡下降的順序,并且假定每個電源都在下一個電源開始變化之前轉換。電源跟蹤可確保電源之間的關系在整個上電和斷電過程中都是可以預測。

查看全文

企業會計制度構想論文

典當業作為一個古老而又新興的行業,近年來得到迅速發展,典當以融資快捷、方便靈活的特點,在社會經濟生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典當行業在會計核算方面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亟待建立典當行業統一的會計制度,以進一步規范典當業務的會計處理,增強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相關性,防范典當行業的風險。

2006年1月,財政部、商務部公開征求對《典當業務: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商務部《意見稿》)的意見,標志著監管部門正著力加強對典當行業的規范和監管,努力推動其健康有序發展。本文擬在分析典當業會計制度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借鑒其他行業會計制度的經驗,就我國典當業會計制度的框架作些探討,以期對即將制定的典當業務會計制度有所幫助。

一、我國典當業會計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據史料記載,我國的典當業產生于南北朝,興于唐宋,盛于明清,衰于清末。新中國成立后,典當業被逐步取締。直到1987年,成都市開辦新中國第一家典當行—四川成都市華茂典當行。1993年,典當行作為金融機構由中國人民銀行監管。2000年,典當行被作為一種特殊的工商企業劃歸國家經貿委監管。2003年被劃歸國家商務部監管。近二十年來,典當業會計制度因監管部門的頻繁變化而不統一,有的執行1997年人行提出的《典當行會計基本制度(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人行典當會計制度》);有的執行《企業會計制度》或《小企業會計制度》;還有的執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綜合分析,目前典當會計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人行典當會計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2000年之前,典當行作為金融機構由中國人民銀行監管。1997年人行擬定的《典當行會計基本制度》,把典當行作為特殊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監管,是根據當時的《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和《典當行管理暫行辦法》設計制定。由于監管職能的變化和新的《典當管理辦法》賦予典當行新的功能,《人行典當會計制度》已經很難適應現代典當業務的需要。主要表現在:

查看全文

我國典當企業會計制度研究論文

典當業作為一個古老而又新興的行業,近年來得到迅速發展,典當以融資快捷、方便靈活的特點,在社會經濟生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典當行業在會計核算方面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亟待建立典當行業統一的會計制度,以進一步規范典當業務的會計處理,增強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相關性,防范典當行業的風險。

2006年1月,財政部、商務部公開征求對《典當業務: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商務部《意見稿》)的意見,標志著監管部門正著力加強對典當行業的規范和監管,努力推動其健康有序發展。本文擬在分析典當業會計制度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借鑒其他行業會計制度的經驗,就我國典當業會計制度的框架作些探討,以期對即將制定的典當業務會計制度有所幫助。

一、我國典當業會計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據史料記載,我國的典當業產生于南北朝,興于唐宋,盛于明清,衰于清末。新中國成立后,典當業被逐步取締。直到1987年,成都市開辦新中國第一家典當行—四川成都市華茂典當行。1993年,典當行作為金融機構由中國人民銀行監管。2000年,典當行被作為一種特殊的工商企業劃歸國家經貿委監管。2003年被劃歸國家商務部監管。近二十年來,典當業會計制度因監管部門的頻繁變化而不統一,有的執行1997年人行提出的《典當行會計基本制度(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人行典當會計制度》);有的執行《企業會計制度》或《小企業會計制度》;還有的執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綜合分析,目前典當會計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人行典當會計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2000年之前,典當行作為金融機構由中國人民銀行監管。1997年人行擬定的《典當行會計基本制度》,把典當行作為特殊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監管,是根據當時的《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和《典當行管理暫行辦法》設計制定。由于監管職能的變化和新的《典當管理辦法》賦予典當行新的功能,《人行典當會計制度》已經很難適應現代典當業務的需要。主要表現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