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0 22:05:0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jù)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藏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藏書

宋代宮廷藏書探究論文

[摘要]宋代皇宮內除了有專門的藏書處所與皇帝個人讀書宴息的殿閣外,自真宗朝起,創(chuàng)設了為前朝去世的君主建置專門殿閣,收藏其御書、御制與詩文著作、書法手跡的制度,一直延續(xù)到南宋度宗朝。這是中國古代藏書史和檔案收藏管理史上前所未有、后世亦無的獨創(chuàng)。這從一個方面反映了宋代最高統(tǒng)治者重視文教,身體力行,加強自身讀書學習,勤于撰作,在全社會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出現(xiàn)了君臣上下未嘗頃刻不以文學為務,非前代之所及的局面,促進了宋代文化的繁榮發(fā)展。

[關鍵詞]宋代;皇室;殿閣;藏書

宋代宮廷藏書(皇室藏書),即專門為皇帝與皇室成員建造藏書機構和處所,是宋代官方藏書的重要方面。宋代的皇室藏書大致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分布于禁中的專門藏書處所與皇帝個人讀書宴息的殿閣;二是繼位的君主為收藏已故的前一朝皇帝的御制御書及所撰詩文、書畫手跡而專門建造的、具有現(xiàn)代意義上的檔案館性質的殿閣。在北宋建造的殿閣中,同時藏有數(shù)量可觀的其他各類圖書。對于宋代皇室前一方面的藏書機構、處所與藏書情況,筆者已有專文介紹。本文是對宋代宮廷中后一方面的藏書的考述,以對宋代皇室藏書有一個較全面了解。

一、龍圖閣

龍圖閣是真宗為存放太宗御書、御集而下令建造的殿閣,開創(chuàng)了宋代為前朝君主專門建閣收藏其御書、御制的制度。

關于龍圖閣的建造時間,《宋會要輯稿·方域》一之五及《文獻通考》卷五四《職官考八》、《宋史》卷一六二《職官志二》均稱大中祥符中,誤。《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以下簡稱《長編》)卷四四“咸平二年(999)閏三月庚寅’’條紀事:“詔三館寫四部書二本來上,一置禁中之龍圖閣,一置后苑之太清樓,以備觀覽。”李燾注云:“此據(jù)本《志》,《實錄》但云寫一本置禁中,不及龍圖閣也。《東京記》云大中祥符初建龍圖閣。據(jù)此則咸平初,閣已建矣。”《玉海》卷一六三“咸平龍圖閣”:“祥符初建龍圖閣,以藏太宗御書。”但注云:“閣初建無歲月,咸平四年十一月丁亥始御是閣,見于《國史》。”后又謂:“按《會要》大中祥符所造,以奉太宗御書,然自咸平四年十一月丁亥已嘗御是閣。”反駁甚是。《長編》亦明確記載真宗于咸平四年十一月“丁亥,幸龍圖閣,召近臣觀太宗御書及古今名畫”。《玉海》卷二七“御書目錄”所載同。事實上,《宋會要輯稿·方域》一之五、《文獻通考·職官考八》、《宋史.職官志二》所載與此三書其他章節(jié)所記,多自相矛盾。如《文獻通考·職官考八》“龍圖閣學士·直學士·待制”條既謂“宋朝大中祥符中建龍圖閣”,又稱“(龍圖閣)直學士景德四年置”,“待制,景德元年置”。如龍圖閣建于太中祥符初,何有先數(shù)年真宗召輔臣于龍圖閣觀書之事?又何有未建閣而先置龍圖閣直學士、待制?故據(jù)《玉海》所引《國史》及《長編》所載咸平四年(1001)十一月真宗御龍圖閣事,龍圖閣當建成于咸平四年十一月前。

查看全文

古代私家藏書文化研究論文

私家藏書作為古代藏書事業(y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恢弘規(guī)模的圖書或是屹然矗立的藏書樓等實體,還是在長期的藏書活動中總結出來的保護措施。形成的習俗、風尚和藏書家們主體的潛層心態(tài),無不有著豐富的文化積淀。我們應將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化作為一個整體放入中國古代藏書事業(yè)的發(fā)展中進行考察。

一、中國古代私家藏書的發(fā)展沿革

我國藏書歷史延綿千年,商周時就有了收藏檔案、簡冊的官方機構。私家藏書相比官府藏書出現(xiàn)得晚,經歷了長時期的發(fā)展沿革,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我國私家藏書始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孔子廣搜文獻。“定禮樂,明舊章”。但早期圖書的載體多為笨重的竹木簡,貯藏、書寫、攜帶均不方便。靠手抄復制,成之不易,聚之更難,私藏者寥寥。還有部分載體為成本昂貴的帛書。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嚴重限制了當時藏書活動的發(fā)展速度。

第二階段,古代私家藏書的發(fā)展時期,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時代。藏書數(shù)量規(guī)模上有明顯的增加。這不僅得益于這個時期的學術文化的大發(fā)展,更有賴于東漢末年蔡倫對造紙技術的改進突破。紙比竹木簡易于收藏、攜帶、書寫,比帛書的成本又低廉,對典籍的復制流通起了革命性的作用。

第三階段,古代私家藏書的興盛時期,由宋代到清朝末年。兩宋尊文抑武,文化的繁榮使得藏家人數(shù)激增,私人藏書作為一種社會文化形式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贊同與仿效。加之宋代印刷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出現(xiàn)了一些世代藏家,像新喻劉氏、安陽韓氏、宋城王氏等:同時也出現(xiàn)了很多部各有特色的私家藏書目錄,對中國目錄學的發(fā)展有深遠的影響。

查看全文

藏書結構探討論文

摘要:藏書結構經歷了二十多年的艱難探索,在取得豐碩理論成果的同時,也取得了巨大的實踐效益,在高校系統(tǒng),愈來愈多的圖書館運用藏書結構理論提供的方法建設本館的藏書,力求使圖書館決策建立在以科學理論為依據(jù)的基礎上。重提這一重要理論,其目的在于引起文獻信息工作者的重視,發(fā)掘該理論新的潛在價值。

關鍵詞:藏書結構;藏書建設

1關于藏書結構的概念

肖自力最初給藏書結構下的定義為:“把各種不同學科、不同水平、不同語義、不同形式的知識情報載體,搜集、整理、組成一個有主有從,有專有博,互相配合的整體,這就是藏書結構”。顯然,肖自力一開始便指出藏書結構是一個多維的復雜結構,但對“多維”的量沒有明確限定,于是藏書結構便沒有明確的外延,各維在獨立作概念使用時也沒有明確的外延。

綜觀已有十幾種關于藏書結構的定義,除個別同志將藏書結構定義為藏書比例(主要原因在于對肖自力初始定義理解有誤所至)之外,其他定義均較統(tǒng)一,認為藏書結構就是運用系統(tǒng)論觀點和方法,從整體角度認識藏書體系內部——各門學科、各種主題、各種水平、各種文種、各種出版類型、各種載體形式的出版物的組織與搭配,尋找它們在內容、形式等方面的聯(lián)系和關聯(lián)。這種藏書體系內部各成分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與作用的方式就是藏書結構。

藏書結構的概念有如下四點。

查看全文

藏書票應用設計分析

摘要:本文梳理了藏書票設計研究進展,在于為學界提供本領域研究的現(xiàn)狀,為讀者提供當代藏書票應用設計趨勢。文章梳理了藏書票發(fā)展現(xiàn)狀及其所受影響等。文章向讀者提供了一種契機,了解國內相關設計的基本方法等機會,有助于受眾了解設計方法的不足等。

關鍵詞:藏書票;應用設計;題材;內容

藏書票是一種起源于歐洲的微型版畫藝術,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作為一種廣為流傳的大眾藝術形式,這種小小的標志以藝術的方式標明藏書的擁有者,也是書籍的美化裝飾。藏書票在20世紀初傳入我國,它用另一種方式滿足了讀書者對于書的熱愛。最早的藏書票是1470年由德國人制作的,署名勒戈爾(Lgler),畫面中一只刺猬銜著野花,腳踩落葉,趣味十足。藏書票也被稱為“版畫珍珠”,源于其形制精巧,色彩設計豐富。藏書票的創(chuàng)作多使用木刻或其他形式版畫;在畫面的構成與色彩的搭配方面,需要不斷琢磨裝飾效果。手工制作使藏書票具有獨特的差異性與趣味性,方寸之間彰顯收藏者的知識、品位、格調,故而同時具有較高文化藝術收藏價值。在各種規(guī)模的藏書票展覽及收藏交流活動中,藏書票的創(chuàng)作者和愛好者通過交流可感受到不同地域或國家之間獨特的藝術文化。本文針對《本草綱目》之“草部”元素與藏書票相結合的設計應用進行分析。

一、目前當代藏書票設計存在的不足

(一)紙媒的萎縮帶來的沖擊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閱讀模式也開始多種多樣,紙質書籍逐漸轉化為電子模式,書和書的文化正在遠離人們的視野,紙質書的使用率大大降低,這就使與書緊密相關的藏書票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發(fā)展到今天,藏書票的實用性功能逐步向藝術審美的層面推進,現(xiàn)代藏書票的藝術性已經超越了早期藏書票的實用性。”[1]人們對于藏書票更傾向關注其審美價值。

查看全文

網絡環(huán)境藏書發(fā)展論文

【內容提要】計算機信息網絡環(huán)境給圖書館信息資源結構、館藏資源獲取方式及質量評

價標準、信息資源的保障方式、館藏文獻購置經費等方面帶來了深刻的影響。適應網絡

環(huán)境的變化,圖書館在館藏發(fā)展中應該更新傳統(tǒng)藏書觀念,合理配置館藏資源和網絡資

源,加強館藏資源的特色化建設和分工協(xié)調,建立起信息資源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對

信息資源建設的投入,并努力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素質。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館藏發(fā)展/文獻資源建設

查看全文

中學圖書館藏書布局策略論文

摘要:按照圖書文獻利用率的高低及新舊程度,結合服務方式,將藏書依次劃分為四個區(qū)域,根據(jù)圖書的流通率氛圍四個藏書書庫的布局體系。按照圖書文獻利用率的高低及新舊程度,結合服務方式,將藏書依次劃分為四個區(qū)域,根據(jù)圖書的流通率分為四個藏書書庫的布局體系。圖書主庫1:該書庫實行借閱一體,服務對象是全體師生,其藏書的特征為教育教學必不可少的、流通率高、參考性強、近期出版的圖書。圖書主庫2:該書庫也稱為“工具書庫”。典藏書庫:只供教師研究參考時在館內查閱。閱覽室的藏書區(qū):期刊裝訂成冊的藏書區(qū)。

關鍵詞:中學圖書館藏書布局藏書管理布局體系增加流通率

我校新的圖書館已經建成投放使用近三個月了,圖書館從一個只有一間大教室到現(xiàn)在占地一千多平方米,擁有了現(xiàn)代化設備齊全的學生閱覽區(qū)、教師閱覽區(qū)、電子閱覽區(qū)、密集型書架藏書室、書庫以及工具書庫,在學習兄弟學校的經驗和因地制宜地布局自己學校藏書的過程中有了一點小小的認識和體會。

目前絕大多數(shù)圖書館均是按照文獻類型及讀者對象,分設學生書庫、教師書庫、學生閱覽室、教師閱覽室及教師資料室等,這樣“二庫三室”的布局模式,不分藏書新舊,不考慮圖書利用率高低,使館藏資源不能科學地分散于各科室中,針對這些現(xiàn)狀,改變當前的布局模式,確定合理的藏書布局就顯得尤為重要。

按照圖書文獻利用率的高低及新舊程度,結合服務方式,將藏書依次劃分為四個區(qū)域,根據(jù)圖書的流通率分為四個藏書書庫的布局體系,我認為中學圖書館的藏書體系也可以借鑒這種模式,我個人的設想是這樣的:

一、圖書主庫1

查看全文

論網絡環(huán)境中的圖書館藏書發(fā)展

論網絡環(huán)境中的圖書館藏書發(fā)展

【標題注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研究項目論文

【內容提要】計算機信息網絡環(huán)境給圖書館信息資源結構、館藏資源獲取方式及質量評價標準、信息資源的保障方式、館藏文獻購置經費等方面帶來了深刻的影響。適應網絡環(huán)境的變化,圖書館在館藏發(fā)展中應該更新傳統(tǒng)藏書觀念,合理配置館藏資源和網絡資源,加強館藏資源的特色化建設和分工協(xié)調,建立起信息資源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對信息資源建設的投入,并努力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素質。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館藏發(fā)展/文獻資源建設

【正文】

圖書館藏書是圖書館賴以提供信息服務的資源基礎,而圖書館藏書的發(fā)展,總是要受到社會政治、經濟、科學技術和文化等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目前方興未艾的信息網絡化浪潮,無疑會給圖書館藏書發(fā)展帶來重要而深刻的影響。分析這種影響,探討在網絡環(huán)境中如何制定圖書館藏書發(fā)展策略,是世紀之交圖書館事業(yè)面臨的重要課題。

查看全文

圖書館藏書數(shù)據(jù)挖掘論文

1數(shù)據(jù)挖掘應用于合理剔除舊圖書

剔除舊圖書一般指對破舊、過時的或者失去價值的圖書進行清理。比如因年代久遠變得陳舊或內容滯后而失去參考價值的圖書、有新版或修訂版的圖書、殘缺破損不利于閱讀的圖書、復本過多的圖書、在規(guī)定時間內未流通的圖書、借閱率低的圖書,都可以作為剔舊圖書而入藏舊書庫。在實際工作中,對于殘缺破損的或有新版、修訂版的圖書,剔除工作相對簡單,復本過多的圖書和借閱率低的圖書的剔舊工作相對困難。利用數(shù)據(jù)挖掘技術可以科學地分析圖書的復本數(shù),統(tǒng)計圖書在一定周期內的借閱次數(shù),從而得出借閱率。但單從借閱率低、復本數(shù)多等方面考慮剔除舊圖書是不科學的。有些優(yōu)秀的圖書往往會被反復續(xù)借,并長期在某一特定用戶手中,其借閱次數(shù)不一定很多,但借閱時間很長。這些圖書并不一定能在借閱次數(shù)上體現(xiàn)其優(yōu)勢,因此,還需要統(tǒng)計圖書的平均借閱時間,并依此設定平均借閱閾值,去掉未達到閾值的圖書,找到館藏中借閱時間較長的圖書。以鎮(zhèn)江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為例,統(tǒng)計中文圖書的借閱率,并進行分析。設定借閱時間為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借閱率小于0.3。通過數(shù)據(jù)挖掘得到如圖1所示的統(tǒng)計結果。在圖1中,我們可以看到,《晨讀十分鐘》復本數(shù)為12,借閱次數(shù)為2,借閱率低,可以適當降低復本數(shù)。同樣,《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復本數(shù)為6,借閱次數(shù)為1,借閱率也比較低,可以降低復本數(shù)。

2數(shù)據(jù)挖掘應用于合理布局館藏書架

圖書排架就是將已經加工整理的圖書按照某種標準和次序陳放在書架上的過程。鎮(zhèn)江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是根據(jù)圖書分類號來排架的,其優(yōu)點是,讀者能夠比較方便準確地找到所需要的圖書,并在查找自己所要的圖書的同時關注相似的圖書。缺點:1)讀者需要準確知道欲借圖書的索書號。2)圖書館必須為各類新進圖書預留合理的書架空間,否則會導致圖書的重新整架甚至倒架,增加圖書管理人員的工作量。3)讀者進入圖書館借書,很可能就在某類自己感興趣的圖書中查閱,很少同時關注其他類別的圖書。因此,需要對圖書館系統(tǒng)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挖掘分析,了解各類圖書的利用率和更新指數(shù),統(tǒng)計各類圖書借閱情況。可以根據(jù)圖書的利用率合理排架,即將利用率高的圖書陳放在容易查找的書架上。可以根據(jù)圖書的更新指數(shù)預留書架空間。可以根據(jù)某一時期圖書借閱次數(shù)排行榜找出最受歡迎的圖書,開設《好書介紹》欄目,甚至可以針對特定群體進行好書介紹和推薦。設立專門的書架為圖書展讀處,最好設立在讀者進入圖書館的必經之地,吸引讀者注意。圖書館也可以主辦各類讀書節(jié)活動吸引讀者。以鎮(zhèn)江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為例,圖書利用率統(tǒng)計結果詳見圖2。從圖2可以看出,B類(哲學類)、H類(語言、文字類)、I類(文學類)、K類(歷史、地理類)、Q類(生物科學類)等圖書的利用率高,可以將放置這幾類圖書的書架放在容易查找、方便上架的地方。

3結束語

高校圖書館館藏圖書多且更新快。合理布局館藏書架是圖書館工作的重要部分。合理布局館藏書架、優(yōu)化館藏圖書不僅可以減少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勞動量,方便讀者借閱,而且可以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和圖書的利用率。本文只是簡單地介紹了數(shù)據(jù)挖掘技術在高校圖書館藏書管理工作中的應用。隨著數(shù)據(jù)挖掘技術的不斷深入研究,其在圖書館工作中的應用也會越來越廣,比如進行圖書采購、讀者個性化服務、領導的決策分析等。

查看全文

中西圖書館藏書文化探討論文

第一個階段:東西方古代形態(tài)各異的自然書寫載體比較

在早期圖書館的發(fā)展過程中,書寫的材料即藏書的載體十分重要。載體是圖書存在的依據(jù),又是圖書賴以傳播的憑藉。由于載體的不同,出現(xiàn)了各種生產制作圖書的方法,形成了各種書籍制度和多種不同形態(tài)的圖書。同時圖書館藏書的編排和使用也隨著載體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事實上,在人類歷史的整個過程中,人們幾乎嘗試過使用每一種可用的材料,希望能找出一種最合適的書寫材料。在這個過程中人們試用木片、石片、各種金屬片、各式的獸皮、樹葉、樹皮、布匹、泥土以及紙張作為書寫材料。由于社會發(fā)展程度、自然環(huán)境和科學技術水平等諸多原因,中國和西方國家在使用的書寫材料上存在很大差導。

在造紙術發(fā)明之前,中國古代書寫載體主要是龜甲、獸骨、青銅器、石頭、竹木片和縑帛。中國文字發(fā)展到殷商時期,已經很進步了,當時記錄文字的材料主要是甲骨。甲骨文大多是商王朝當時占卜的記錄,因此又稱它為卜辭。因為多是刻寫的,所以又叫殷契、契等,清末河南安陽殷墟大量出土的甲骨,內容涉及很廣,是殷商時期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情況的真實記載。從殷墟出土的甲骨,并不都是單片存放的,有的是成套甲骨,即將較長的卜辭分刻在幾塊龜甲或肩胛骨上,有的三板,有的四板不等。龜甲有的截成半圓形,中鑿一孔,貫連起來,稱為龜冊書。這就是我國最早的典籍。中國圖書館,從殷墟甲骨卜辭起,即隨著社會前進的步伐,蜿蜒曲折地前進,所以說,殷墟甲骨卜辭是對中國圖書館進行研究的起點。

隨著殷商后期人們對冶煉鑄造技術的掌握,生產了銅、錫等金屬器物,青銅原是銅、錫的合金,以青銅為材料做的青銅器是商周時期極受重視的器具,分為禮器、樂器、兵器、食器及日用器物。其中禮器是統(tǒng)治權力的象征,所以被稱為“重器”。當時的統(tǒng)治階級凡遇重大事情,必鑄器物一件,并把那樁盛事記于青銅器上。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稱為銘文,或金文、鐘鼎文。銘文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當時戰(zhàn)爭、盟約、條例、任命、賞賜、典禮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雖然銘文不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書籍,但卻起了書籍的作用。它是商周時期一種重要的歷史文獻。

簡牘是對我國古代遺留的寫有文字的竹簡和木牘的概稱。用竹片寫的書稱簡策,用木版寫的叫版牘。由于竹木方便書寫和易得,漢代以前,簡牘是我國圖書的主要載體形式。竹木應用于書寫起源很早,在甲骨文中“冊”“典”二字不僅指甲骨龜冊,也包括史官記錄帝王誥命的“簡策”。簡策從公元前1300多年沿用到公元4世紀,對后世影響很深。

查看全文

藏書樓修復電氣設計分析論文

摘要:在對保護性建筑認識的基礎上,以上海市徐家匯藏書樓為例介紹了保護性建筑修復工程電氣設計的特點以及主要情況。

關鍵詞:修復工程電氣設計

1對保護性建筑的一些認識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興起,各地舊城區(qū)改造掀起一波又一波熱潮。其中不少地方采取“全拆全建”、“整舊如新”的改造方式,使一批歷史街區(qū)和優(yōu)秀歷史建筑遭到破壞。近代上海的開埠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百余年來建造在這里的高樓大廈、亭臺樓閣、園林場館,有的巍峨魁偉,有的精致秀麗,有的典雅古樸,上海被稱為“萬國建筑博覽會”是當之無愧的。至于與歷史事件和歷史名人有關的建筑更是不計其數(shù),它們代表著各個年代的上海城市歷史文化,有的是無價之寶。在描寫上世紀30年代的一些小說以及影視劇中,往往會把上海外灘的海關鐘聲、國際飯店的雄姿、百樂門舞廳閃爍的霓虹燈等作為烘托歷史故事的背景。這些已在一些國人心中埋下深深的印象,這就是歷史文化的重要價值。

今天人們已經認識到:每一座城市都有屬于她的獨特的建筑,這是城市創(chuàng)造力和城市精神的表現(xiàn)。這些代表歷史文化的建筑物,不但顯現(xiàn)城市文化的深度,體現(xiàn)城市特有的個性魅力,而且還能提升這座城市的神韻和光彩,是其它事物和新的建筑無法替代的。所以,如果無視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價值,在城市建設和改造中,簡單地推倒了事,把歷史的“文脈”切斷,那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現(xiàn)在各級政府和部門已加大了對保護性建筑的保護力度,《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qū)和優(yōu)秀歷史建筑保護條例》于2003年1月1日的實施,更是讓許多人為之振奮。

近年來,筆者有機會先后參加了對上海的中共一大會址、百樂門舞廳、徐家匯藏書樓、國泰電影院等保護性建筑修復工程的電氣設計。現(xiàn)以徐家匯藏書樓為例,談談筆者對保護性建筑修復工程電氣設計的粗淺體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