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數據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8 15:42:0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GDP數據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銀行GDP數據調整分析論文
(內容提要:論文深入研究了世行調整中國GDP數據的原因、方法和結果,系統地闡述了90年代初以來中國統計體系和價格體制改革所取得的巨大進步,以事實為依據,利用大量翔實的資料,對世行的調整方法進行了逐項剖析,揭示出其存在的問題,闡明了這種調整方法已經不符合中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世行不應再調整中國GDP數據的基本觀點。
本文發表在《經濟研究》1999年第6期。)
90年代初,世界銀行派代表團對中國統計體系進行考察之后,發表了一篇考察報告:《轉換中的中國統計體系》。報告認為,中國統計體系雖然進行了深入的改革,但其在基本概念、調查范圍、調查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著很大缺陷:基本概念仍深深扎根于傳統的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MPS),調查范圍仍主要限于物質生產領域,調查方法仍以傳統的全面行政報表為主;中國價格體制雖然進行了許多重大改革,但仍保留著傳統價格體制的許多本質特征,許多產品的價格仍然處于政府控制之中。這些情況導致中國官方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數據的低估和速度的高估。1994年,世行發表了一篇專題報告:《中國人均GNP》。它以上述考察報告為依據,對中國官方1992年GDP數據進行了較大幅度的向上調整。世行公布的1993-1997年的中國人均GNP數據是在其調整后的中國1992年GDP(注1)總量數據和中國官方公布的經濟增長率數據基礎上計算出來的。因此,世行公布的中國1992-1997年人均GNP數據遠大于中國官方人均GNP(注2)的美元折算數。本文闡述世行關于中國官方1992年GDP數據的調整及其存在的問題。
一、世界銀行關于中國官方GDP數據的調整
世界銀行對中國官方GDP數據的調整包括三個方面內容:一致性調整、范圍調整和估價調整,綜合調整比率為34.3%。其中一致性調整和范圍調整是關于統計體系的不完善所做的調整,估價調整是關于價格體制的影響所做的調整。
世行關于中國官方GDP數據的調整情況簡要概括在表1中:
探究中國GDP數據的調整及問題
(內容提要:論文深入研究了世行調整中國GDP數據的原因、方法和結果,系統地闡述了90年代初以來中國統計體系和價格體制改革所取得的巨大進步,以事實為依據,利用大量翔實的資料,對世行的調整方法進行了逐項剖析,揭示出其存在的問題,闡明了這種調整方法已經不符合中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世行不應再調整中國GDP數據的基本觀點。
90年代初,世界銀行派代表團對中國統計體系進行考察之后,發表了一篇考察報告:《轉換中的中國統計體系》。報告認為,中國統計體系雖然進行了深入的改革,但其在基本概念、調查范圍、調查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著很大缺陷:基本概念仍深深扎根于傳統的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MPS),調查范圍仍主要限于物質生產領域,調查方法仍以傳統的全面行政報表為主;中國價格體制雖然進行了許多重大改革,但仍保留著傳統價格體制的許多本質特征,許多產品的價格仍然處于政府控制之中。這些情況導致中國官方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數據的低估和速度的高估。1994年,世行發表了一篇專題報告:《中國人均GNP》。它以上述考察報告為依據,對中國官方1992年GDP數據進行了較大幅度的向上調整。世行公布的1993-1997年的中國人均GNP數據是在其調整后的中國1992年GDP(注1)總量數據和中國官方公布的經濟增長率數據基礎上計算出來的。因此,世行公布的中國1992-1997年人均GNP數據遠大于中國官方人均GNP(注2)的美元折算數。本文闡述世行關于中國官方1992年GDP數據的調整及其存在的問題。
一、世界銀行關于中國官方GDP數據的調整
世界銀行對中國官方GDP數據的調整包括三個方面內容:一致性調整、范圍調整和估價調整,綜合調整比率為34.3%。其中一致性調整和范圍調整是關于統計體系的不完善所做的調整,估價調整是關于價格體制的影響所做的調整。
世行關于中國官方GDP數據的調整情況簡要概括在表1中:
表1:世界銀行關于中國官方GDP數據的調整
世界銀行關于中國GDP數據的調整及其存在的問題
(內容提要:論文深入研究了世行調整中國GDP數據的原因、方法和結果,系統地闡述了90年代初以來中國統計體系和價格體制改革所取得的巨大進步,以事實為依據,利用大量翔實的資料,對世行的調整方法進行了逐項剖析,揭示出其存在的問題,闡明了這種調整方法已經不符合中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世行不應再調整中國GDP數據的基本觀點。
本文發表在《經濟研究》1999年第6期。)
90年代初,世界銀行派代表團對中國統計體系進行考察之后,發表了一篇考察報告:《轉換中的中國統計體系》。報告認為,中國統計體系雖然進行了深入的改革,但其在基本概念、調查范圍、調查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著很大缺陷:基本概念仍深深扎根于傳統的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MPS),調查范圍仍主要限于物質生產領域,調查方法仍以傳統的全面行政報表為主;中國價格體制雖然進行了許多重大改革,但仍保留著傳統價格體制的許多本質特征,許多產品的價格仍然處于政府控制之中。這些情況導致中國官方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數據的低估和速度的高估。1994年,世行發表了一篇專題報告:《中國人均GNP》。它以上述考察報告為依據,對中國官方1992年GDP數據進行了較大幅度的向上調整。世行公布的1993-1997年的中國人均GNP數據是在其調整后的中國1992年GDP(注1)總量數據和中國官方公布的經濟增長率數據基礎上計算出來的。因此,世行公布的中國1992-1997年人均GNP數據遠大于中國官方人均GNP(注2)的美元折算數。本文闡述世行關于中國官方1992年GDP數據的調整及其存在的問題。
一、世界銀行關于中國官方GDP數據的調整
世界銀行對中國官方GDP數據的調整包括三個方面內容:一致性調整、范圍調整和估價調整,綜合調整比率為34.3%。其中一致性調整和范圍調整是關于統計體系的不完善所做的調整,估價調整是關于價格體制的影響所做的調整。
世行關于中國官方GDP數據的調整情況簡要概括在表1中:
GDP統計方式可靠性之議
[摘要]本文將從我國GDP統計的核算體系入手。通過影響GDP的差異分析,以及我國GDP的核算方法———不變價核算法存在的問題,核算方法與國際各主要國家的GDP統計方法的差異對比,論證中國GDP核算方法的科學性。最后,通過分析影響我國GDP的統計誤差,說明誤差與整體上的數據相對比,并沒有對總體數據造成實質性影響。本文意在論證中國GDP的統計方法是可靠的。
[關鍵詞]GDP;統計方法;可靠性
一、背景
中國GDP持續多年保持著增長,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之后,在國際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中國GDP仍然保持著高速增長,在這次金融危機中更是呈現出一枝獨秀的態勢,這不免引起了國內外眾多經濟學家的質疑———中國GDP總量和增長率的官方數據是否可信?中國GDP的統計方法是否科學可靠?
2008年世界各國GDP前10位排名如下(單位:萬億美元):
國家GDP實際增長率
國民經濟產品及其質量控制論文
論文關鍵詞:國民經濟核算公共產品產品質量控制
論文摘要:文章從國民經濟核算的公共產品屬性入手,認為國民經濟核算作為核算手段和結果都是一種公共產品,并以GDP數據為例分析了中國國民經濟核算的產品“缺陷”,即質量問題,最后討論了把產品質量控制(TQC)理念引入到中國的國民經濟核算中。
從20世紀50年代到1981年,我國的國民經濟核算采用蘇聯的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MPS),1992年開始,中國實施了以GDP作為核心指標的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以國際上通行的國民經濟賬戶體系(SNA)作為改革目標。針對中國的GDP統計數據,在國內外的研究機構和學者中,有些認為中國官方統計的GDP數據偏高,有些則認為偏低。
本文主要從國民經濟核算的公共產品屬性人手,以GDP數據為例分析了我國國民經濟核算的質量問題,最后討論把產品質量控制(TQC)的理念引入到國民經濟核算中。
一、國民經濟核算的公共產品屬性
相對于私人產品,公共產品是因私人不愿意生產或無法生產而由政府提供的產品和勞務,包括國防、公務員、社會保障等。公共產品有兩個顯著的特性:一是非競爭性,二是非排他性。前者是指一個人對某種產品的消費不減少或不影響其他人對這種產品的消費,若增加一個人消費,該公共產品的邊際社會成本等于零。公共產品具有非排他性,即無法排除其他人從公共產品中獲得利益,意味著消費者可能做一個“免費乘車者”,免費享用公共產品。
產品質量管理經濟核心指標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國民經濟核算的公共產品屬性;我國國民經濟核算的質量問題——以GDP為例;產品質量控制下的國民經濟核算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我國的國民經濟核算采用蘇聯的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有些認為中國官方統計的GDP數據偏高,有些則認為偏低、公共產品是因私人不愿意生產或無法生產而由政府提供的產品和勞務、國民經濟核算具有公共產品的兩大屬性,即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作為公共產品的國民經濟核算數據的供給屬于“政府生產”、GDP地區核算匯總數與國家核算數之間的統計誤差、國家核算GDP“生產法”與“支出法”之間的統計誤差、地方核算GDP“生產法”與“支出法”之間的統計誤差、建立完善的數據質量綜合管理體系、建立單項統計數據質量管理機制、應用不同的方法開展質量評估和管理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文章從國民經濟核算的公共產品屬性入手,認為國民經濟核算作為核算手段和結果都是一種公共產品,并以GDP數據為例分析了中國國民經濟核算的產品“缺陷”,即質量問題,最后討論了把產品質量控制(TQC)理念引入到中國的國民經濟核算中。
論文關鍵詞:國民經濟核算公共產品產品質量控制
從20世紀50年代到1981年,我國的國民經濟核算采用蘇聯的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MPS),1992年開始,中國實施了以GDP作為核心指標的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以國際上通行的國民經濟賬戶體系(SNA)作為改革目標。針對中國的GDP統計數據,在國內外的研究機構和學者中,有些認為中國官方統計的GDP數據偏高,有些則認為偏低。
本文主要從國民經濟核算的公共產品屬性人手,以GDP數據為例分析了我國國民經濟核算的質量問題,最后討論把產品質量控制(TQC)的理念引入到國民經濟核算中。
一、國民經濟核算的公共產品屬性
世界銀行統計數據管理論文
(內容提要:論文深入研究了世行調整中國GDP數據的原因、方法和結果,系統地闡述了90年代初以來中國統計體系和價格體制改革所取得的巨大進步,以事實為依據,利用大量翔實的資料,對世行的調整方法進行了逐項剖析,揭示出其存在的問題,闡明了這種調整方法已經不符合中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世行不應再調整中國GDP數據的基本觀點。
本文發表在《經濟研究》1999年第6期。)
90年代初,世界銀行派代表團對中國統計體系進行考察之后,發表了一篇考察報告:《轉換中的中國統計體系》。報告認為,中國統計體系雖然進行了深入的改革,但其在基本概念、調查范圍、調查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著很大缺陷:基本概念仍深深扎根于傳統的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MPS),調查范圍仍主要限于物質生產領域,調查方法仍以傳統的全面行政報表為主;中國價格體制雖然進行了許多重大改革,但仍保留著傳統價格體制的許多本質特征,許多產品的價格仍然處于政府控制之中。這些情況導致中國官方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數據的低估和速度的高估。1994年,世行發表了一篇專題報告:《中國人均GNP》。它以上述考察報告為依據,對中國官方1992年GDP數據進行了較大幅度的向上調整。世行公布的1993-1997年的中國人均GNP數據是在其調整后的中國1992年GDP(注1)總量數據和中國官方公布的經濟增長率數據基礎上計算出來的。因此,世行公布的中國1992-1997年人均GNP數據遠大于中國官方人均GNP(注2)的美元折算數。本文闡述世行關于中國官方1992年GDP數據的調整及其存在的問題。
一、世界銀行關于中國官方GDP數據的調整
世界銀行對中國官方GDP數據的調整包括三個方面內容:一致性調整、范圍調整和估價調整,綜合調整比率為34.3%。其中一致性調整和范圍調整是關于統計體系的不完善所做的調整,估價調整是關于價格體制的影響所做的調整。
世行關于中國官方GDP數據的調整情況簡要概括在表1中:
保險業長期增長分析論文
一、世界保險業增長模型
(一)模型建立
1.概述
在現實中,保險深度(保費/GDP)隨人均GDP增加而增加,但對應人均GDP的不同規模,保險深度的增速不同,在人均GDP較低的階段,保險深度增速較慢,而后逐漸加快,到了一定階段之后,增速又逐漸放慢。這意味著,隨著人均GDP增加,保費將以一種超越GDP增長的速度增長,在人均GDP較低的階段其超越幅度較小,而后逐漸加大,到了一定階段之后,其超越幅度又逐漸變小。換言之,在經濟增長的不同階段,保費的收入彈性會發生變化。對于上述情形,使用Logistic模型較為合適,因為Logistic函數所具有的S型特征可以較好地對該現實進行抽象刻畫。
Carter&Dickinson(1992)和Enz(2000)建立了一種較為理想的刻畫保險深度和人均GDP關系的Logistic理論模型(因根據該模型繪制的曲線呈“S”型,因此以下將該模型簡稱為“S曲線模型”)。本文將在S曲線模型基礎上,利用世界各國保險業和經濟增長的大量最新歷史數據,估算出世界保險業增長模型。
2.模型表達式
農村服務業統計判斷和數據調整論文
(內容提要:論文深入研究了世行調整中國GDP數據的原因、方法和結果,系統地闡述了90年代初以來中國統計體系和價格體制改革所取得的巨大進步,以事實為依據,利用大量翔實的資料,對世行的調整方法進行了逐項剖析,揭示出其存在的問題,闡明了這種調整方法已經不符合中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世行不應再調整中國GDP數據的基本觀點。)
90年代初,世界銀行派代表團對中國統計體系進行考察之后,發表了一篇考察報告:《轉換中的中國統計體系》。報告認為,中國統計體系雖然進行了深入的改革,但其在基本概念、調查范圍、調查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著很大缺陷:基本概念仍深深扎根于傳統的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MPS),調查范圍仍主要限于物質生產領域,調查方法仍以傳統的全面行政報表為主;中國價格體制雖然進行了許多重大改革,但仍保留著傳統價格體制的許多本質特征,許多產品的價格仍然處于政府控制之中。這些情況導致中國官方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數據的低估和速度的高估。1994年,世行發表了一篇專題報告:《中國人均GNP》。它以上述考察報告為依據,對中國官方1992年GDP數據進行了較大幅度的向上調整。世行公布的1993-1997年的中國人均GNP數據是在其調整后的中國1992年GDP(注1)總量數據和中國官方公布的經濟增長率數據基礎上計算出來的。因此,世行公布的中國1992-1997年人均GNP數據遠大于中國官方人均GNP(注2)的美元折算數。本文闡述世行關于中國官方1992年GDP數據的調整及其存在的問題。
一、世界銀行關于中國官方GDP數據的調整
世界銀行對中國官方GDP數據的調整包括三個方面內容:一致性調整、范圍調整和估價調整,綜合調整比率為34.3%。其中一致性調整和范圍調整是關于統計體系的不完善所做的調整,估價調整是關于價格體制的影響所做的調整。
世行關于中國官方GDP數據的調整情況簡要概括在表1中:
表1:世界銀行關于中國官方GDP數據的調整
核算人員提高能力水平工作感想
我從事核算工作整整有十年了,可以說是伴隨gdp成長起來的。在這十年里,見證了gdp核算方法制度的發展與改革??梢哉f,全國廣大國民經濟核算工作者扎實工作,不斷改革和創新,推動國民經濟核算工作不斷進步。這十年里,gdp核算方法和地區gdp數據審核方法不斷完善,gdp數據修訂和制度不斷健全。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益發展,統計環境、統計對象和統計需求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統計和國民經濟核算工作在新形勢下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也存在一些問題。按照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要求,有針對性解決其中的突出問題,提高國民經濟核算工作水平和數據質量,是核算系統當前的主要任務。
下面我主要結合核算工作中的問題來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和建議:
一是專業統計制度改革方法滯后,影響專業數據質量,從而使gdp數據質量大打折扣眾所周知,gdp核算現在所需要用到的數據很多來自統計內部數據和外部門數據。因此,這些數據是否準確,就意味著gdp是否準確。從現在來看,由于一些統計專業方法制度改革滯后,從而影響了數據的準確性。比如農林牧漁業產值統計,全面統計早已不適應目前的現狀,而且鑒于鄉鎮統計基礎的薄弱,全面統計難以準確反映農業發展趨勢。使用抽樣調查和全面統計相結合的辦法,則有利于搞準數據,又能減輕基層統計人員負擔,何樂而不為?還有,勞動工資統計,我認為也可以采用抽樣調查方法,勞動工資數據很可能還準一些。我認為,抽樣調查方法明明是一個很好的統計方法,但我們很多專業還是解放思想不夠,改革力度明顯不夠。
二是核算方法有待進一步改進。我認為現行核算方法中,最大的問題是工業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根據現行工業增加核算方法,工業增加值現價是根據當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可比增速和規模以下工業可比速度分別上年規上和規下現價增加值在全部工業中的比重來計算全部工業增長速度,再結合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來推算全部工業增加值現價。這樣算的結果是,如果一個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在全部工業中的比重較大,而且規模以上工業價格指數又大于工業品價格指數,很有可能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推算出來很小,有的甚至是負數。如我們高新區就是這種情況。我們認為,全部工業現價增加值可以采用規模以上現價和規模以下現價相加的辦法,這樣比較合理,也不會出現以上的情況。而且我們南縣還出現了另一種奇怪的現象,明明年規模以上工業速度比規模以下工業快很多,但出現年規模以上工業占全部工業的比重下降的情況。
三是加強對專業數據的評估力度。gdp評估工作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核算工作不光要“算”,而且在“算”之前一定要“評”,一定要以科學的方法對核算的基礎數據進行評估。省局對評估還是相當重視的,每個季度都會開一個數據評估會。我們也強調加強數據評估,但評估的力度有待加強,評估的方法有待進一步改進。
四是適當地要增加一些科學性和靈活性。國家要求各地區要不折不扣地執行全國統一的gdp核算方案要求,當然有其必要性,但在實際中,也要有科學性和靈活性。比如,對一個縣而言,你如果完全按住宿業的稅收增速去核算它的住宿業的增長速度,顯然不太合適。因為一個縣的住宿業稅收也就幾十萬,由于基數小,增幅變化起伏很大。況且稅收的征收還有一個時間和力度的問題。所以,在下算縣級gdp的時候,應適當的考慮這些因素,變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