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水課程設計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16 10:44: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給水課程設計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水質工程學;教學研究;教學環節;合理安排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5-0174-02
《水質工程學》作為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涉及理論教學、實驗教學、生產實習及課程設計等四個教學環節。《水質工程學》的教學質量,將直接影響本專業畢業生從事專業工作的能力與水平。而教學質量除了受制于各單一教學環節本身的教學效果外,各教學環節的合理安排也會對教學質量的提高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
近年來,我校成立了《水質工程學》課群組,教學團隊完成了多項關于給排水專業教學改革的項目,通過總結教學經驗、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合理安排教學環節,使得《水質工程學》的教學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畢業生質量得到了用人單位的肯定。
一、《水質工程學》主要內容與教學環節
(一)《水質工程學》的重要性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作為一個工科專業,學生畢業后主要在市政設計院、建筑設計院等各類設計院所、自來水公司、環保公司等工作,畢業生應能從事與給水處理、污水處理相關的設計、施工、運行管理等工作。而這些專業知識的學習,主要來自于《水質工程學》。因此,《水質工程學》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專業水平和就業單位對學校教學工作質量的評價。
(二)《水質工程學》主要教學內容
《水質工程學》是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最重要的專業必修課之一。課程內容按處理對象主要包括城市給水處理、城市污水處理、工業給水及污廢水處理等;按處理原理包含物理處理、化學處理、物化處理和生化處理等,具體包括各種水處理技術的原理、工藝流程、最新成果和發展趨勢。城市給水處理的教學目的:要求學生通過學習,具有解決城市給水處理技術問題的初步能力,熟悉城市水廠的運行管理,重點掌握凝聚與絮凝、沉淀、過濾、吸附及消毒等水處理單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與設計計算。了解該學科現狀和發展趨勢,具有進行給水處理技術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污水處理部分的教學目的: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污水的物理處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污水的自然生物處理、污水的深度處理與回用以及污泥處理與處置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設計計算和運行管理技術,掌握污水處理的工程技術與方法、應用條件以及新工藝與新技術,為將來從事本專業的污水處理工程設計、科研及運行管理等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論和應用基礎。工業水處理部分的教學目的:要求學生重點掌握水的化學處理、離子交換及各種膜法處理的基本理論和工藝技術;熟悉工業給水及工業廢水處理的基本處理方法和設備運行管理,熟悉工業廢水處理的排放標準;掌握工業給水和工業廢水處理工程設計與計算的基本概念;初步具備從事工業給水和廢水處理的科研能力,并對該學科現狀和發展動向具有初步的了解。
(三)《水質工程學》主要教學環節
《水質工程學》涉及的教學環節主要包括理論教學、水質工程實驗、課程設計以及生產實習等四個方面。與本專業的其他課程教學只覆蓋一到兩個教學環節相比,《水質工程學》的教學過程涵蓋了所有相關的教學環節。每個教學環節都對保證教學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理論教學為學生講授水處理方面的相關原理,使學生全面了解與掌握水質與水質標準、水處理方法與原則、凝聚和絮凝、沉淀、過濾、吸附、氧化還原與消毒、離子交換、膜濾技術、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厭氧生物處理、污泥處理處置與應用、水的冷卻、腐蝕與結垢、典型給水處理系統、城市污水處理系統、工業水處理等基本概念與理論,掌握城鎮給水與廢水處理技術的基本計算方法及其發展狀況。水處理實驗一方面使學生學習實驗基礎理論,包括儀器儀表的工作原理、測量方法、誤差分析、實驗原理,另一方面訓練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包括儀器設備的操作使用、維護、實驗內容的設計與實驗數據的整理等。讓學生在學習水處理基本理論后,能更形象地理解理論的內容,鞏固所學知識。
課程設計則可以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學習有關設計規范與技術標準,掌握工程設計的基本方法,培養工程設計能力。生產實習則通過讓學生參觀實際的水處理工程(包括自來水廠與污水處理廠),使學生學習給水排水工程設施的施工、運行、維護與管理知識,學習現行的有關規范、標準與規程。能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理論計算結果與實際工程相結合進行理解,進一步增加學生對實際工程的認知。
二、《水質工程學》教學環節的合理安排
(一)給排水主要專業課程
除專業理論基礎與專業技術基礎外,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主要專業課程有:《水質工程學》、《泵與泵站》、《水資源利用與保護》、《給水排水管網系統》、《建筑給水排水工程》、《水工藝設備基礎》、《給排水工程儀表與控制》、《水工程施工》與《水工程經濟》等課程。上述課程有的涉及課程設計和實習,有的則只有理論教學。《給水排水管網系統》與《泵與泵站》兩門課主要涉及理論教學與課程設計兩個教學環節,課程設計一般安排在理論教學之后進行。《建筑給水排水工程》主要涉及理論教學、課程設計與生產實習三個環節,很多學校都是先進行理論教學,然后直接進行課程設計,生產實習則是安排在課程設計之后進行。《水工程施工》、《水工藝設備基礎》、《水工藝儀表與控制》與《水工程經濟》等課程則只有理論教學一個環節。《水質工程學》教學環節涉及理論教學、實驗、課程設計及生產實習等四個方面,這四個環節時間順序上的安排,各個學校不盡相同。一般情況下,水處理實驗都會與理論教學同步進行,而課程設計與生產實習,有的學校先安排課程設計,有的學校則先安排生產實習。目前,大多數學校都是課程設計安排在生產實習之前。
(二)《水質工程學》教學環節的合理安排
根據《高等學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水質工程學》作為水質控制核心知識領域的推薦課程,課堂教學核心學時數至少應安排64學時;水質工程學實驗包含:混凝實驗、顆粒自由沉淀實驗、過濾及反沖洗實驗、活性炭吸附實驗、樹脂總交換容量和工作交換容量的測試實驗、污泥沉降比和污泥指數的測定與分析實驗、鼓風曝氣系統中的充氧實驗、加壓溶氣氣浮的運行與控制實驗,安排至少16學時;課程設計包括水廠課程設計和污水處理廠課程設計,至少各安排1周;生產實習主要是水廠與污水處理廠實習,時間則至少安排2周。《水質工程學》涉及的四個教學環節既各有側重又相互聯系,不同的教學安排,對本課程的教學效果將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根據每個教學環節教學目的不同,各教學環節執行的順序也需要合理安排。根據我校多年的教學總結,各環節安排應按如下順序:首先,安排理論教學。理論教學作為專業知識學習的前提以及其他各環節的基礎,應作為第一順序安排。教師在課堂上詳細講授水質凈化各種處理技術的原理、工藝流程及設計計算。其次,安排水處理實驗。水處理實驗作為課堂教學過程中理論知識的形象體現,應當跟隨理論教學的進度隨堂安排,這樣可以保證學生在學習完理論知識點后,可以立即將其實踐化,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第三,應該安排生產實習。重點選擇兩個技術先進、工藝較齊全的給水廠和污水廠蹲點實習,再適當參觀若干個工藝方面有不同特點的水處理廠。只有通過生產實習,學生才能進一步結合實際工程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切實掌握各種水處理構筑物的形式、結構、管渠連接等情況,熟悉各類泵房的布置形式、閥門控制及起吊設備,熟悉自動控制、水質檢測等水處理運行過程中所需的設備及其作用,理解與廠區構(建)筑物、道路、綠化等相關的平面布置與高程布置原則。最后,安排課程設計。學生通過課堂理論學習及有關實驗操作,并經過校外生產實習的實踐活動,再回到學校進行水廠和污水廠課程設計時,將會得心應手,具有更加清晰的思維和邏輯,更能明白水處理廠各構筑之間平面布置與高程銜接的重要性,理解水泵選型及運行的合理設置,明白道路、辦公用房、檢修車間、化驗室等等附屬建筑物的布置特點。因此,設計方案會更加合理,更切合實際,為后續畢業設計及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
三、結語
《水質工程學》作為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如何安排該課程各教學環節,對提高教學效果影響極大。我校成立了《水質工程學》課群組,教學團隊完成了多項關于給排水專業教學改革的項目,通過總結教學經驗,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合理安排教學環節,使得《水質工程學》的教學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畢業生質量得到了用人單位的肯定。根據我校多年的教學經驗,制定該課程教學計劃,首先進行理論教學,相關實驗可在理論教學過程中穿行,生產實習則需要在理論教學完成后安排,最后進行課程設計,這樣能極大提高教學效果。當然,對于不同的學校,可能在教學計劃、學時安排上都會有差異,但從教學效果考慮,應本著由淺入深、從課堂到實踐再到課堂的教學順序,這樣才能保證良好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慶,王淑瑩,彭永臻.水質工程學課程兩點一線教學模式的探討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19):75-77.
篇2
關鍵詞 教學改革與實踐 教學手段與方法 實踐性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Study on the Reformation and Practice of Pump and Pump Station Course
LU Qu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nhua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Pump and pump station is core curriculum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majo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satisfy the demand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major under new situation, reformation of pump and pump station course is put forward. The practice of effect of these measures has being analyzed and summed up. The direction of deeper reformation is pointed out.
Key words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means and methods of tea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給水排水工程專業也得以迅速發展。為了適應社會對于給水排水工程專業人才要求的變化,結合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的基本要求,重視專業基礎理論教育,加強專業基礎課課程建設,進行專業基礎課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既是大學培養合格專業人才的需要,也是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發展的必然要求。①
泵與泵站課程是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其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泵”的教學部分,屬于基礎知識,理論性較強,知識點多,對“水力學”課程中基礎知識要求較高,有一定難度;另一部分是“泵站”的教學部分,屬于專業知識,培養學生對設計資料、設計規范的應用能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給水排水工程中經常使用的泵的基本構造、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重點掌握離心泵和軸流泵的應用性能以及給水泵站和排水泵站工藝設計的基本知識,并對水泵機組的運行維護、節能途徑有一定的了解。②
近三年,我們對泵與泵站課程教學進行了一些改革與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教材和設計規范的合理選用
泵與泵站是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的專業主干課程,與實際給水排水專業工程聯系緊密,教材及設計規范中屬于工程應用性的內容,應是當今在本學科中的工程實踐中最具發展活力的,或者是已經成功地應用于實踐之中的那些工程措施和工程方法。因此,在教材及設計規范的選用問題上,應與時俱進,合理選擇。
1.1 教材的選用
泵與泵站(第五版)在前幾版的基礎上進行了修訂,比如修訂了一些單位不夠統一的問題、增加了泵與泵站的設計實例等。但是對于二級泵站的設計,內容比較簡單,有些問題不夠具體,比如學生在進行設計時選泵要注意哪些問題、管道怎么設計和計算、需要查閱哪些設計資料等,希望再版時加以考慮。目前,在授課時,需要增加相關方面的知識,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1.2 設計規范的選用
《泵站設計規范》(GB50265-2010)已于2011年2月1日開始實施,原《泵站設計規范》(GB/T50265-97)同時廢止。在現行設計規范中,將泵房擋水部位頂部安全超高(第6.1.3條)、泵房沿基礎底面抗滑穩定安全系數的允許值(第6.3.5條)及泵房抗浮穩定安全系數的允許值(第6.3.7條)列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并且對原設計規范進行了修訂,比如:修改完善了設計流量、特征水位和特征揚程的確定方法;修改和增訂了有關站址選擇、總體布置的規定;修改和增訂了引渠布置、出水管道形式等相關內容。③
另外,現行的《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50013-2006)中第6章、《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中第5章分別對給水泵站和排水泵站的設計進行了規范,內容完整、豐富。
在授課以及課程設計時,有必要將現行設計規范中的相關內容融入其中,增強學生在泵與泵站設計方面合理選用、準確查閱、正確應用相關設計規范,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
2 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應用
課堂教學改革是泵與泵站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應能有效地設計與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
2.1 多媒體教學的合理運用
目前,隨著各高校教學條件的改善,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手段。多媒體教學為老師節省了大量的板書時間,課堂節奏快,教學內容豐富,信息量較大。實踐證明,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應用,在泵與泵站教學中發揮著積極作用。但是,我們也不能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手段,應盡量避免產生“填鴨式”教學現象和信息量過大、節奏過快、學生思維速度跟不上、知識消化不良等多媒體教學中常見的弊病,這樣反而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2.2 教學方法適當結合
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適當地將一些教學方法和手段相結合,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在進行本課程重點內容,如離心泵的基本方程式、離心泵的特性曲線等的教學時,可以采取多媒體與板書相結合的形式,板書教學方式速度相對較慢,學生可以跟上老師的思路,逐步理解、逐步接受相關的知識,與單獨采用多媒體教學形式相比,學習效果要好很多。從實踐效果來看,2008級、2009級學生掌握和運用相關方面知識的能力明顯強于往屆學生。
在講解圖解法求離心泵裝置的工況點、離心泵并聯工作的圖解法時,可以適當采用一些動畫方式展現作圖的過程,既形象生動,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效果良好。在講解離心泵的主要零件時,學生很難弄清離心泵內部結構的順序,我們可以利用3DMAX技術為水泵的每一個零件建立一個完整的模型,幾個零件從里到外逐次組裝,這樣學生就能很清晰地掌握離心泵的主要零件以及各零件之間的位置關系。
2.3 加強師生互動
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避免學生完全被動接受現象的產生,可以通過設問、提問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思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改善教學效果。
3 加強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等實踐性教學環節
3.1 重視實驗、實習教學環節
實驗教學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和數據的采集處理能力。本課程安排的實驗是離心泵特性曲線的測定,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對泵的揚程、流量、功率等數據進行采集并處理,繪制離心泵的Q—H、Q—N和Q—特性曲線,并進行對比、分析,得出實驗結論。通過實驗,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對離心泵的特性曲線有了更深的理解。
實習環節在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每年,我們都會組織學生對武漢的一些取水泵站、送水泵站、污水泵站、雨水泵站、建筑給排水中的泵房等進行參觀實習,組織現場教學。通過實習,學生對泵的基本構造、泵站(房)的基本結構與布置、泵的運行情況等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積累了基本的工程實踐經驗,對學生以后進行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幫助很大。
3.2 強化課程設計
按照本課程培養方案的要求,在課堂教學結束后,進行一周的課程設計,要求學生掌握給水泵站和排水泵站的工藝設計方法。經過幾年的實踐,筆者認為應從三個方面加以強化:一、選題接近工程實際,最好是直接選用設計單位的設計項目,與實際工程項目接軌,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二、強化設計過程,要求學生在設計過程中能熟練查閱相關設計規范,如《泵站設計規范》(GB50265-2010)、《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等,并能將相應條款應用到課程設計中,學生運用設計規范解決設計問題的能力明顯提高;三、規范設計計算書和設計圖,這樣有助于學生提高設計計算水平和CAD繪圖能力,養成良好的設計習慣。
4 改革考試方法
傳統的考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因為其標準化、模式化,造成其偏重于對知識記憶的考核,而忽視了對學生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考察與培養。改變原來的考核形式——期末考試,通過增加新的考核內容如平時成績、實驗、論文撰寫及期末考試等形式,綜合評估最后的期末總成績。④另外,還要充分發揮考試的導向作用,在考試內容上拋開那些偏重記憶的內容,增加對學生所學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的考核。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思考和學習,有針對性地培養和提高自己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經過兩年的實踐,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提高。
5 其它
泵與泵站教學工作中,要用到很多“水力學”中的理論知識,比如伯努利方程在第二章第五節離心泵裝置的總揚程中的應用,有些同學基本理論掌握不牢,甚至連基本的方程式都不能完成,難以保證泵與泵站課程教學效果。因此,應加強“水力學”教學,并注意和泵與泵站知識點的銜接,為取得本課程良好教學效果打下堅實基礎。
教師在進行教學工作的同時,還應與一些兄弟院校的老師和學生、相關專業單位的工程師進行適當的交流,擴大知識面,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做到能夠合理進行本課程教學程序的組織和安排,綜合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與方法等。
6 結語
為了進一步提高泵與泵站課程的教學質量,滿足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的基本要求,需要從多方面進行改革。應合理選用教材和設計規范,注重基礎課程“水力學”的教學效果,并加強與本課程的銜接,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方法,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改革考試方法等,注重教學質量提高和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不斷探索與實踐,促進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的發展。
注釋
① 曾曉嵐.泵與泵站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07(3):85-88.
② 全國高等學校土建類專業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及主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給水排水工程專業[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1.
篇3
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廳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給水排水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2010209)
作者簡介:黃向陽(1977-),男,長江大學城市建設學院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教學改革研究,(e-mail)mikecheng@126.com。
摘要:結合長江大學特色培養模式——工學交替合作教育模式,從培養目標、培養計劃、理論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等方面進行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從當今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出發,制定了新的人才培養方案、計劃,優化了專業理論課程體系,構建了“三大模塊”(實驗、實習、設計)和“三個層次”(基礎、綜合、創新)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實習基地建設、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學生設計和創新能力培養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成果。最后提出了“體驗建造”這一新的實踐教學模式。
關鍵詞:地方院校; 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 工學交替
中圖分類號:c96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2909(2013)05003404根據建設部高等學校專業指導委員會意見,給水排水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類型分為“研究型”和“應用型”[1]。“應用型”培養模式注重實踐性課程設置,以技術應用為前提,結合行業的實際情況和需求設置課程體系,優化實習、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教學環節。
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深入,很多工程類領域都迫切需要大量工程應用型人才。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應適應這個趨勢,人才培養定位也向工程應用型轉變,甚至可以參照高職院校的培養方式,使學生在實踐能力上與高職院校學生不相上下,而在工程理論水平上高于高職院校學生[2]。
目前,廣州大學、北京建筑工程學院等地方高校,根據國家和地方給水排水工程發展的需要,開展了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形成了自己的特色[3-5]。作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長江大學自1999年開辦給水排水工程專業以來,人才培養主要以工程應用型為主,但以往培養方案和教學模式都是參照其他重點高校,收效甚微。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結合學校師資力量和辦學條件的客觀情況采取工學交替合作教育模式,從培養目標、培養計劃、理論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等方面進行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探索。
一、人才培養方案和計劃的修訂
根據社會與行業的人才需求,對培養目標進行調整,使其更加準確地貼近職業需求。培養目標確定為:實行工學交替培養模式,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給水排水工程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并具有較強實踐技能和一定創新精神的高級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修訂后的培養方案突出實踐技能培養和“工程應用型”定位。按照專業指導委員會的要求,對各個學期的教學任務、課程安排作相應調整,編寫或修訂了課程大綱。自2006年引入學校特色培養模式——工學交替合作教育模式,從教學安排、教學內容、時間安排等方面,實現校企合作,工學緊密結合,突出實踐教學的地位和作用[6]。為提高學生工程素質,建立了以專業理論知識為基礎,以專業技能培養為主線,以工程應用能力為核心的課程體系。為使培養方案能滿足本專業服務對象(企業單位)的要求,培養方案的制定還征求了本地水務集團、大型建筑設計和施工企業的意見,并充分考慮了石油行業背景,重點突出產學研合作培養。
二、優化改革課程體系,著重培養工程應用能力
課程設置堅持“以專業知識為基礎,以應用能力為核心”的原則,突出專業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重實用”,教學方法“重實操”,教學效果“重實效”。并將行業注冊師考試內容融入課程教學。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黃向陽,等地方院校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為調查學生對專業課程設置的認可程度,從2008年開始,連續3年對應屆畢業生進行了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專業課程設置中最大不足”問題中,有62.7%的學生選擇“專業基本理論課程多,培養應用能力的實踐課程少”, 28.1%的學生選擇“課程設置滯后于社會發展需要,與用人單位要求差異較大”,只有9.2%的學生選擇“師資力量薄弱,學校教學條件較落后”。這表明,學生也希望課程設置能夠與社會人才需求接軌,課程設置要以用人單位的要求作為參考
據。因此,學校應充分調查企業發展需求,把握行業發展趨勢,在教學中突出工程應用能力,圍繞實際工作崗位技能要求、行業注冊資格考試要求等設置理論課程、實習環節及畢業設計題目。目前,學校已經構建 “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拓展課程+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實踐環節+工學交替”的課程體系。
(一)理論課程體系改革
公共基礎課程設置基本保持不變,專業基礎課程中,加大化學、微生物學、水力學的比重,減少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的學時數,將三門課程合并為建筑力學。專業基礎課程設置與本專業結合更為緊密,更有針對性。專業核心課程的設置根據現代社會發展需要和專業要求,著眼于企業相關職位的工作任務和動手能力,突出專業核心技能和職業素質的培養。專業核心課程仍然按照專業指導委員會設置,但是部分課程學時數和內容有些調整。比如: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課程的學時數由原來的48學時增加到64 學時,增加了太陽能及熱水系統的設計,以及室內給排水節水設計。給水排水管道系統和水質工程學兩門課程,按照注冊給排水工程師的考試要求,在授課內容上重點突出計算和工程應用部分,而以前則重點突出理論和原理部分。
專業拓展課程模塊著眼于社會發展需要和用人單位對專業人才的要求,著重培養學生的專業適應能力和專業知識面,以及對暖通、電氣等相關設備專業的自學能力。學校畢業生就業去向一般都是建筑設計和施工單位,根據與一些單位的接觸和以往畢業生反饋意見,無論設計或施工單位都需要畢業生掌握水、暖、電這些設備專業的基本知識,單純學習給水排水專業課程顯然不夠。因此,在專業拓展課程(選修課)別增加了建筑電氣原理、建筑電氣設計、供熱工程、空氣調節、燃氣輸配5門課程。課程由學校設計研究院相關專業高級工程師授課,廣受學生歡迎。 (二)實踐課程體系改革
實踐教學改革的目的是調動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促進產學研的有機結合。實踐教學改革目的是培養適應當代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工程應用型人才。
國內一些普通高校已經在實踐教學改革方面作了初步探索,如昆明理工大學構建了實踐教學循序漸進、縱向深入的教學模式。該模式的實施全面提高了學生職業技能,豐富了實際工作經驗,培養了團隊合作和敬業精神,增強了學生就業競爭力。桂林理工大學結合自身給水排水專業多年實踐,提出“先仿真,后實訓”的實驗方法,開放實驗室管理,打造“集中與分散”“校內與校外”“態度與能力”三結合的實習新模式,加強產學研合作,建立穩固的實習基地。通過項目驅動、真題真作、過程管理,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為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作出了嘗試與探索[7]。
長江大學給水排水工程專業開辦十多年來,在實習教學上引入了“工學交替”培養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果,逐漸形成了自身特色。而改革前實踐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主要采用“灌輸式”,未考慮學生將來工作和發展的需要,學生自主性不強。學生畢業設計以往全部都是結合教師的工程項目,而沒有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工作情況選題。因此,迫切需要改革實踐教學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從而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改革實驗教學模式。以此促進實驗教學資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學生對水處理基礎和專業實驗的興趣,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使人才培養更加全面和多樣化。
隨著“工學交替”教學模式的展開和校企合作范圍的擴大,建立了校外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增強了學生的專業知識應用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較大程度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培養更適合當前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通過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改革,增強學生選題自主性,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工程繪圖和工程設計的能力。
建立新的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專業技能,豐富實際工作經驗和社會經驗,培養團隊合作和敬業精神。學生專業綜合素質和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一定提升。
實踐教學具體改革方案為:(1) 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根據社會需要,改革實驗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與校內其他相關專業(如土木工程、環境工程、水文與水資源)聯合建立功能完善的開放性實驗室。學生可根據興
趣或專業方向自主在備選實驗內容中選擇,將“灌輸式”實驗教學改為“自主式”實驗教學。(2)實習教學體系改革。包括“工學交替”培養模式的進一步改進,開展與地方企業合作,拓寬實習基地領域。根據學生專業知識掌握情況制定“漸進式”實習教學計劃。(3)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教學體系改革。結合社會發展現狀以及學生自身情況,選題切合實際,題目多樣化,學生根據工作或興趣在專業范圍內自由選題。課程設計側重設計思路和設計方案,畢業設計側重設計計算和工程繪圖。(4)構建“三大模塊”(實驗、實習、設計)和“三個層次”(基礎、綜合、創新)的實踐教學體系[8]。實驗模塊從基礎實驗到專業基礎實驗再到專業實驗,實習模塊從認知實習(工學交替1)到生產實習(工學交替2、3)再到畢業實習(工學交替4),設計模塊從計算機輔助設計到專業課程設計再到畢業設計。
三、專業教學改革的成果
(一)制定新的培養方案
理論課程中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公共選修課、專業選修課的比例分別為25.2%,43.7%,13.3%,8.0%,9.8%。實踐與理論學分比為 1∶3.65,實踐與理論學時比為1∶3.57。新方案中專業基礎課程比例較高,課程體系分布與學分學時分配更合理。同時實踐教學學時學分比例也比以往增大,尤其是實習(工學交替)課程的比例。
(二)重點建設專業實習基地
重點建設的3個實習基地分別為荊州水務集團公司、桑德環境集團荊州市荊清環保有限責任公司和宜昌三峽水務集團公司。無論在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過程中,這3個基地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了非常好的實踐平臺。學生學習興趣也因此提高,動手能力得到加強。
(三)教材建設的成果
經過幾年積累,目前課題組主編《建筑設備工程》教材一部,這部教材具有地方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側重于建筑設備的工程應用和設計能力。作為給水排水工程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拓展課程,《建筑設備工程》教材很好地結合工程建設實例,學生使用效果也比較好。
此外,課題組還參編了《給水排水管網系統》和《建筑給水排水工程》兩部教材,現行教材有多處明顯計算錯誤,沒有工程計算例題或者例題偏少。新編教材每章均配習題或者工程設計計算實例,以增強學生動手能力,這些實例都是課題組人員曾經做過的實際工程。
(四)完成主要專業核心課程的電子教案和多媒體課件
由課題組牽頭,給水排水管道系統、水質工程學、建筑給水排水工程三門課程分別成立教學小團隊,團隊成員一起為課程制作了全新的教案、多媒體課件、習題以及相關教學動畫素材。教案和課件根據專業發展需要及時更新,任課教師必須使用團隊制作的課件進行授課,且每門課結束后將課件共享,方便任課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教學效果也顯著提高。
(五)師資隊伍建設和青年教師培養
近年吸納2名年輕的博士加入課題組,另有2名年輕教師晉升副教授職稱。目前課題組副高職稱占50%,35歲以下青年教師占67%,課題組年齡、職稱結構更趨合理。鼓勵每名教師每年至少參加一次專業指導委員會組織的教學改革會議,促進教學水平提高,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學校組織的教學技能競賽。青年教師近2年發表教研論文6篇,比教學改革前多一倍。2012年課題組成員還獲得湖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
(六)學生的工程設計和科研能力明顯提高
為便于比較,課題組選擇了三年級一個班的學生(30人)作為改革試驗,每3個學生配一名指導教師(其中4名指導教師從校外設計院聘請)。學生平時跟隨指導教師做工程設計和施工現場服務等工作。經過一學期訓練,這些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和解決施工現場問題能力大幅度提高,這些訓練比學生以往做課程設計的效果好。與此同時,學生對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也更易理解接受。經過一年的訓練,這個班的學生比其他班不但專業課學習成績好,而且動手能力強。 同時,此次教改還發掘了一批優秀的、富有創造力的學生。有些學生主動要求進入課題組參與科研和設計活動,還申請了國家創新創業計劃項目,科研創新能力不斷提高。有的還撰寫了有一定質量的課程論文或工程設計總結類的論文,獲得了學校和學院的獎勵。
四、專業教學改革的新探索
專業教改內容和方法在其他一些本科院校也曾有嘗試,但是各學校特色不同。長江大學具有石油行業背景,
是一般工科院校,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工程應用型人才是學校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向。如何將專業理論學習與工程實踐結合更緊密,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是學校一直追求的目標。因此課題組也在思考一些新的做法,比如正在籌劃的“體驗建造”教育模式。這種模式是選若干名學生作為一個小團隊,全程跟蹤記錄一個大型工程的建造過程,對于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的學生來說,可以是一個水廠(污水廠)或一座大樓(如醫院、賓館、商業建筑等)的建設。從擬建設項目的選址、前期方案、施工圖設計、施工、設備安裝調試、裝修等全部過程,都要記錄,每個過程都要有照片、視頻、工程進展說明、個人感受等。整個過程大約需要1年左右的時間,期間所獲得的素材和制作的成果在專業所有學生中宣傳展示。這種教育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以一種類似記者的身份完成一次學習經歷,這種角色體驗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忘的經歷,也是一個挑戰。因為他們是帶著任務和使命去做這件事,他們還要將經歷與他人分享,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溝通、寫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體驗建造”將會在三年級學生中實施,打造土建類專業教學改革的又一個品牌。
參考文獻:
[1] 武曉剛,張奎.給水排水專業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6):79-80.
[2] 馮占紅.建設類高職院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32(27):29-31.
[3] 樊建軍,石明巖,羅三桂. 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比較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5):17-20.
[4] 王鄭,荊肇乾,林少華.給水排水工程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j].教育探索,2009(4):67—68.
[5] 呂玉鉻,王虎奇.地方性工科院校應用性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30(8):18—20.
[6] 黃向陽,張慶,康瓊仙.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工學交替合作教育初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2(9):45-47.
[7] 張學洪.創建實踐教學平臺提升學生創新能力[j].中國高等教育,2012(6):25-27.
[8] 趙平歌,馬東華.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2):102-104.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of water supply and sewerage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lo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uang xiangyang, du guofeng, kang qiongxian, peng feng
(school of urban construction,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3, p. r. china)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training mode of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of working and learning, we reformed on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mode from aspects of training objectives, training plans, theory course systems and the practical course system. based on the social demand for professional talent, we developed a new training program and plan, optimized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and constructed the practice course system of three modules (experiment, practice, and design) and three levels (foundation, comprehensive, and innovation). achievements were made in aspects of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textbook construction,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and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finally, a new practice teaching mode “experience construction” was presented.
篇4
關鍵詞: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設計;模式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環境工程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核心課程,也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極強的專業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要認識污水處理的必要性,并了解我國污水排放標準和相關規范,培養綜合運用《水污染控制工程》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的能力,掌握城市污水二級處理廠工藝設計的程序、內容、方法和工藝計算。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設計是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學生對所學《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論課程知識和理解的重要環節,是連接基本理論和工程實際的紐帶和橋梁,培養學生根據所學系統的理論課知識及感觀的認識實習,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對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1,2]。近年來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而我國大學期間的課程設置及教學往往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對于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關注相對較少,雖然目前逐步開設了一些創新創業課程,但仍然不能解決工科畢業生工程實踐能力差、不能滿足就業和社會的需要的問題;另一方面企業不愿意接受應屆畢業生實習,不愿花時間和精力參與培養工程師,都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狀況。上海理工大學是一所以理工科為主的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的上海市屬重點大學,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我們在構建課程及教學內容體系上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和技能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教學和實踐工程相結合的方式,搞好課程設計這一實踐性教學環節,對于提升本科生就業率,提高企業對我校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滿意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設計的執教過程中,我們做了如下探索與建設實踐。
一、改進教學模式
過去《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設計通常安排在《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論課教學、認識實習之后集中一到兩周時間進行,時間緊,任務重,而且通常安排作為本科階段專業課程的第一個課程設計。學生沒有相應的工程設計基礎和工程類課程設計基礎,因此對于工程設計的一般步驟、工程設計手冊和設計規范的利用能力較差,往往感覺無從下手[3]。另外,這種先理論教學后課程設計的模式雖然能夠令學生在掌握一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工程設計,但由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理論課更注重原理和單個構筑物的設計計算,往往容易忽略構筑物的配水、銜接形式等內容,使得理論與實踐相脫節;此外,課程設計與認識實習分離進行,時間間隔較長,學生基本對處理構筑物走馬觀花地看一遍,不能深入了解構筑物內部結構,對于學生實際了解構筑物結構及運行維護理解困難,對課程設計幫助不大。新教學模式將課程設計貫穿于整個《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學的全過程,增加了課程設計的學時數,在理論教學初期,布置任務書,學生根據任務書一邊學習理論知識,一邊完成方案選擇及構筑物計算,理論課結束后完成設計計算說明書的編制及工程圖紙的繪制。在理論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可針對構筑物的結構、原理、設計規范、設計計算、三維動畫演示運行效果等方式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授課;在實習實踐環節,通過學院實驗室現有構筑物模型或理論課期間安排認識實習,有利于促進課堂教學和課程設計的進行,有助于學生對課程設計和實習內容更深入的理解;期間通過查閱文獻、設計手冊、設計規范,獨立完成設計計算,最后通過答辯、修改等環節提交課程設計成果,教師根據設計成果及時將問題反饋,進一步保證和提升課程設計質量。
二、合理選題,豐富設計題材
根據以往課程設計經驗,我們摸索出一套質量監控措施,最關鍵環節在于我們對選題進行了嚴格控制,課程設計的題目盡可能選用污水處理設施的工程實例,選題范圍盡可能覆蓋理論課大綱的知識點、重點和難點,然后將任務書中的水量和水質進行改變,給出的任務書題目大于學生分組數,令每組學生設計任務書中涉及的污水總量、居民數量和水質(BOD、COD、SS、TP、TN、NH3-N)均不同,做到題目的多樣化,同時對每個題目有人數要求,由學生選擇相應水量和工藝,獨立完成設計計算任務,加深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對于學生分組盡可能做到各組整體學習能力大致相當,但組內成員的理論水平、學習能力及CAD繪圖能力等方面要有一定差異,組長根據組員實際情況對課程設計進行合理分工,明確每個組員的職責[4]并進行列表記錄,用于檢查,減少抄襲現象的發生。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課程設計,防止全班同一個題目,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同時又能滿足設計團隊成員間相互交流、團隊協作的需要[5]。在課程設計任務書的編排上,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雖然在難度、深度和廣度等要求上與實際工程設計有一定差距,僅為某城鎮污水處理工藝的初步設計,但選題皆來自實際工程案例,有利于初步培養學生的工程思維和實踐素養;此外,設計任務書明確課程設計的目的、具體設計內容、計劃步驟安排,使學生明確任務,明確在哪些時間節點完成哪些工作,按計劃有序進行,且使指導教師能夠根據進度及時進行檢查、督促和指導[6]。
三、評價體系改革
與傳統課程設計模式中學生上交設計計算說明書和設計圖紙相比,我們在評價體系上做出了相應改革,采用平時成績、中期檢查、答辯和成果評價的評價體系。中期考核是課程設計完成的保障,在以往的畢業設計環節,我們發現學生由于實習、拖沓習慣等各種因素,習慣于在答辯前突擊完成。因此,在指導教師根據課程設計任務書和指導書的相關時間節點進行監督的基礎上,嚴格的中期考核可以較好地督促學生保質、保量、按時完成畢業設計。因此,我們借鑒相關經驗,在穿插于整個理論教學周的課程設計中安排中期檢查,根據學生中期檢查的質量,給出相應的分數,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在學生完成課程設計初稿的基礎上,組織答辯,讓學生就課程設計的設計背景、設計規模及要求、設計內容、設計原則、工藝流程的選擇、構筑物設計計算、圖紙及設計說明書的編制等方面進行闡述,教師根據計算說明書及圖紙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點評并給出答辯成績,在規定時間內學生就存在問題進行全面修改,然后提交最終課程設計成果。平時成績根據學生在設計過程中出勤率、討論答疑參與度及按時間規劃完成設計任務的情況(中期檢查)給定;設計成果成績由指導教師根據學生最終提交的設計說明書、設計圖紙等文件的質量情況進行評價。教師根據平時表現、答辯情況及設計成果給出成績。
四、課程設計反饋
通過答疑、中期檢查、答辯和成果評價等環節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問題跡象或一些容易出錯的地方,通過集中上課的方式給予講解,保證課程設計穩中有序、按時、保質地完成;在課程設計最后,針對課程設計的一般設計步驟、設計計算說明書及圖紙設計要點、主要問題等進行總結,令學生對污水處理廠的設計有一個系統的訓練,同時鞏固課程所學知識和概念;在課程設計結束后再安排一次認識實習,加深感性認識,同時對污水廠設備、設施的運行維護進一步加深了解,豐富課本外的實踐經驗;學生上交最終設計成果后,針對學生的設計內容,給出總結和意見建議,有利于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及畢業設計質量的提高。課程設計是高校培養卓越工程人才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我校的改革實踐證明,基于就業為導向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設計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和加強實踐環節,將學校教學與企業生產實習相結合,保證學生對實際工程有直觀、全面的認識,對學生工程知識、工程素養的培養有很大幫助,有助于學生盡快適應工作崗位。
參考文獻:
[1]郝桂珍,楊國麗.淺談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J].教學研究,2014,37(4):41-43.
[2]丁磊,汪明明,張新喜.給水廠課程設計新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9(6):120-121.
[3]溫青,李茹民,譚淑媛.基于“卓越計劃”的團隊合作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設計模式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23):226-227.
[4]仇春華,歐曉霞,張鳳杰,王崇.團隊合作學習在課程設計中的應用于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3,269(10):154-155.
[5]王淑勤,張敬紅.雙語教學中課程設計的設置與考核[J].中國電力教育,2012:17-18.
篇5
【關鍵詞】城市工程系統規劃、教學思考
城市工程系統規劃課程是城鄉規劃專業的一門專業理論課程,課程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城鄉規劃實踐活動中能運用課程的理論知識確定各項工程系統的規模、容量,科學布局各項設施,制定相應的策略和措施,以先進的理念和有關知識形成影響城鎮發展的重要決策。
隨著城鄉規劃學科的發展和其他相關學科的交叉,城鄉規劃專業的教學一直在改進,教學體系和課程安排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本課程作為是城鄉規劃專業重要的一門課程,隨著城鄉規劃學科整體教學改革的推進,本課程也應作出相應的改革和創新,以逐步形成系統完善的教學體系。
1 城市工程系統規劃課程特點
系統性
各工程系統都是一個獨立而完整的系統,課程內容囊括了從宏觀的資源平衡、總量預測到微觀的管網計算,是一個工程系統從構建到建設使用的所有知識。授課時應系統的介紹各工程系統的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間的相互關系。
專業性
課程主要涉及了城市中除了交通工程以外的其他八項工程系統,每個工程系統在城市的范疇中各自相對獨立各成系統,各自具備自身的特點,有其獨自的技術特點。城鄉規劃要在規劃層面將這些工程系統的進行統一規劃安排時,需要對這些工程系統的建設條件和安全的運行環境有較好的了解,才能將這些工程系統科學合理的統籌在一起,即滿足自身建設和運行的要求,又對其他工程系統不造成影響。
技術性
本課程是在規劃的層面對工程建設進行統一的安排,課程內容是工程系統規劃實用技術的講解,用技術手段將這些工程進行統一規劃,本課程重點強化的就是技術性很強的管線綜合規劃、豎向規劃技術環節的實際操作環節。
實踐性
本課程雖然是理論課,但是卻和實踐環節結合非常緊密,每項工程系統都需要實際的規劃練習,通過具體的規劃設計來綜合考慮不同的層次,不同深度的工程系統的實際問題,針對具體的問題做出相應的規劃安排。
綜合性
本課程的內容不僅僅是各工程系統在規劃層面的布局和安排,還需要對工程系統設施綜合考慮、統一布局,合理安排各工程系統設施及其相關的資源、附屬設施的統一規劃,同時也需要進行管線的綜合規劃、管線的豎向規劃以及綜合防災規劃等的內容。
2 城市工程系統規劃教學環節中存在的問題
2.1 課時少,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
在教學改革以后,課程理論教學學時是32課時,這個課時課程的教學內容而言遠遠不足,在有限的學時里,不能介紹課程的所有內容,僅僅能系統的介紹工程系統的理論知識,難于展開課堂實踐教學,在教學中只有4個課時的時間用于給水、排水、電力、燃氣的片面的規劃設計,內容多,課堂枯燥,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不理想,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刪減,突出重點。
2.2 教學資料、師資的不足
本課程涉及內容多、系統性強,所需課時數多,講課難度大,內容涵蓋從各項工程總量預測、基礎設施選址、管線布局形式選擇等內容到詳規的管網規劃、管網水力計算和管徑選擇等,既有總規層面的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又有詳規層面的管線綜合規劃、豎向規劃,還有綜合防災規劃、環境衛生等方面的內容;內容多、難度大、計算復雜,需要很多優秀、完整的設計資料供學生學習、參考,但這類專項的設計資料儲備較少,且內容比較單一,多為給水、排水、電力的工程系統規劃資料,像防災系統規劃資料的儲備非常少。
同時,本課程涉及的各專業工程的內容比較深、廣,規劃專業的老師在專項工程的了解和把握會有所欠缺,需要相關專業的老師和人員共同參與教學,將各專項工程的內容進行補充,本專業并無供電、防災等領域的專業教師,需要跨學院合作來補充師資。
3 城市工程系統規劃課程教學思考
3.1優化教學內容,突出重點
本課程的由于受到教學學時的限制,需要對上課內容進行優化,目前城鄉規劃在工程系統的專業規劃領域涉及的深度主要是指導后續是專項設計,上課內容應突出系統性,系統的介紹工程系統的組成部分,讓學生了解各工程系統的在各層次規劃中的深度。
3.2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進
本課程的所涉及的內容非常多,從總規到詳規所包含的內容非常多,如城市電力工程系統,則有用總量預測、城市電源的選擇、電力線路由規劃、變電設施規劃、城市電網結線形式規劃等內容,即有總體規劃層面的內容,又有詳細規劃層面的內容,講課時從規劃層面入手,將各規劃層面所涉及的內容總結以專題的形式進行講授,并結合相關的規劃設計實例介紹,使各規劃層次的深度更清晰明了,規劃方法和程序更直觀,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吸收。
課程中相關管網水力計算,可以利用規劃設計軟件進行復雜的管網水力計算,將各管網計算內容采用上機操作與講課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掌握管網布置與計算的過程,了解相關軟件在規劃設計中的運用情況,能操作相關軟件進行管網的水力計算。
3.3教學團隊、相關專業教師共同參與
本課程與“城市總體規劃”、“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城市設計”等課程設計以及畢業設計有密切的關系,這些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往往涉及各專項工程系統規劃的設計任務,需要大量運用城市工程系統規劃方面的知識,教學時,利用本專業教學團隊的優勢,緊密結合其他課程設計(如城市總體規劃)舉辦相關講座,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同時,在城市總體規劃實習課程和其他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性課程中,其現場工作均包含了城市工程系統有關的調查內容。和總規教研室、詳規教研室的老師合作,將每年的實習課程涉及的不同城市與場地,作為設計資料,能夠為本課程提供豐富、多變的實踐教學環境。
篇6
作為工科類環境工程專業應用基礎課程,工程制圖是工程科技人員表達思想和設計理念的工具,對于學生后期完成環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和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設計,以及最終的畢業設計尤為重要[1]。福建農林大學開設的環境工程專業融合了農學特色,強化土壤污染、水土保持等治理技術,拓寬了工程制圖課程的應用領域[1]。此外,由于現代大學教育從傳統模式轉變為學分制,原有的課程總學時不斷減少,導致工程制圖與其他傳統課程一樣面臨壓縮課時的問題[2]。因此,如何把握新形勢下工程制圖課程教學規律,努力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積極而有步驟、有計劃地開發教學課件、繪圖軟件和習題集,在強化學生手工繪圖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計算機繪圖能力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對該課程教學的探索研究和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3-6]。
一、工程制圖教學改革與實踐總結
傳統工程圖學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講授知識、學生課后練習為主要形式,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這樣的教學觀念已不適應目前人才培養需要[7-8]。為此,根據學院辦學特色和環境工程專業的自身特點,結合現代教學手段,對工程制圖課程教學開展了深入地探索研究和實踐,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作為導演設計教學情景和過程,讓學生作為演員置身其中,主動參與,積極提問,與教師一起探討,通過師生交流互動完成教學過程。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點,保持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一)優化教學內容,構建新的課程體系
合理優化教學內容,構建新課程體系是教好工程制圖的前提。對工程制圖課程整體內容進行優化并不只是簡單的增減,而是將傳統與現代有機結合,精選內容,合理刪減,突出重點。工程制圖課程內容包括投影制圖、機件的表達、建筑和結構施工圖、建筑給水和排水施工圖、化工制圖等內容。投影制圖部分主要采用粗細結合的講授方式,本著“必須和夠用”的原則刪去難度較大的點、線、面綜合性問題,并降低對截交線及相貫線內容的要求,而該部分教學的核心內容—組合體是重點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和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將形體分析法和線面分析法作為主線貫穿始終,精講多練,由淺入深地通過一系列繪圖和讀圖實踐,達到提高空間想象力的目的。建筑和結構施工圖部分主要培養學生識圖能力,為此只需簡單介紹建筑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建筑詳圖、結構平面圖和鋼筋混凝土構件詳圖等內容,重點通過繪制標準規范的實際建筑施工圖,強化學生圖紙表達和識圖能力。此外,基于農業院校的大背景,在工程制圖課程內容優化的過程中適當融合了專業特點,將建筑給水排水施工圖、工藝流程圖、設備布置圖和管路布置圖作為了重點內容講解。
(二)改革教學方法
1.借助現代教學手段,營造課堂氣氛
按照新的環境工程專業教學計劃,該課程教學時數大大減少(理論教學學時由60減至30學時),教師如果仍然采用傳統的板書畫圖,并輔以掛圖和模型講授,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效果不佳。為此,在講授過程中可引入了ppt動態課件和課堂畫法幾何教學軟件。如通過動態設置顏色、繪線速度或聲音,或反復進行動態演示,不僅使在常規教學中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可以通過動態課件得到生動有效地展現,而且大大增加了課堂信息量,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習興趣[9]。此外,還應注重與傳統教學手段結合,借助畫法幾何教學軟件現場繪圖。
由于受成長環境和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學生在課堂上多數處于被動接受狀態,積極主動性較差,參與意識不強,而課堂教學過程是教師有效傳授和學生積極學習的共同活動,兩者的充分參與是完成精彩課堂教學的必要保證。因此,在工程制圖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即在某個知識點講解完后,舉幾個典型的錯誤畫法事例,讓學生自由發言,引導學生找錯糾錯,并鼓勵學生大膽上臺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若有畫錯的地方再次引導大家一起分析直至問題解決。通過教師有目的地導演給學生留下思維和想象的空間,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加深了學生對具體知識點的理解[7]。
2.借助autocad繪圖軟件,強化習題訓練、實驗和實習
常規教學要求學生課后手工練習教師布置的習題、實驗項目和實習內容,這一教學法存在修改困難、費時費力等問題,且缺乏對現代化繪圖工具的有效利用,學生已學過的autocad軟件沒有機會運用,造成后續專業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無法提高繪圖效率[10]。對此,可編輯電子習題集,加強學生利用繪圖軟件畫圖的能力。在實驗和實習環節則要求手工繪圖和autocad繪圖相結合,強化學生的識圖和繪圖能力[11]。同時,還可組建制圖和設計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便利的工程制圖實驗和實習場所,為后續專業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創造良好條件。
二、工程制圖教學改革的創新點及應用效果
(一)創新點
學校工程制圖教改經過幾年的努力和探索實踐,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將教師所用輔助教學課件、學生所用學習輔導系統、模型庫、工程實際模型等各種資源整合,完成了教學方式、課程和教材優化、多媒體課件制作等方面的改革,實現了構型變換教學,拓寬了工程制圖專業口徑,其成果無論用于教學還是制圖實踐都取得了良好的實際效果[12]。其創新之處如下。
(1)立足于體現農林特色的環境工程專業工程制圖教學改革,拓寬了工程制圖的應用領域。
(2)為適應短學時課程需求,自編工程制圖教材,進一步優化課程教學內容,構建了新的課程體系。
(3)創造性地改變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提高學習效率。
轉貼于
(4)有重點地突出課堂畫法幾何繪圖軟件教學、多媒體教學和學生計算機繪圖。
(5)有目的地運用autocad軟件自編大量電子習題集,提高學生計算機繪圖能力。
(6)組建多媒體制圖與繪圖實驗室,為學生提供工程制圖實驗和實習場所,并為后續專業課程設計和畢業設創造良好條件。
(二)應用效果
(1)課程體系改革有特色,教學軟件生動、直觀、信息量大,課堂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2)復雜知識簡單化,學生普遍反映更容易理解接受。
(3)自編教材較適合農林院校環境工程專業工程制圖教學需要,重點突出。
(4)自編電子習題實用性強。
(5)制圖與繪圖設計室給學生創造了工程實踐環境,切實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識圖和繪圖能力。
此外,由于該課程教學階段為學生打下堅實的識圖和繪圖基礎,后續課程設計及畢業設計階段學生的閱圖能力、手工繪圖能力、計算機繪圖能力明顯提高。
篇7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教學設計 加工單元 控制系統 實訓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1C-0152-02
近年來,全國各級各類信息化教學大賽如火如荼地開展,極大地推動了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使各高職院校的信息化教學改革得以不斷推進。本文以“自動線安裝與調試”課程中加工單元控制系統實訓單元教學設計為例,在課程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設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知識,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教學目標設計
1.能力目標:掌握加工單元控制系統的基本安裝、控制程序的編寫。
2.知識目標:加工單元部件的認識和安裝方法;采用一個按鈕控制啟動/停止的程序設計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相關程序設計引發學生學習PLC綜合控制技術,發展創新精神,培養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增強學生學習自主性和團隊協作精神。
4.職業素質目標:獲取知識能力、知識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本課例主要講授加工單元控制系統的安裝與控制,重點是掌握加工單元的安裝與控制程序的編寫;難點是安裝過程中的安裝過程中的細節問題,特別是一些關鍵點,如果學生沒有掌握好,就可能存在很多隱患。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中的視頻分解動作,反復觀看視頻安裝過程以及各部件的功能,學生可以快速地掌握安裝過程編程思想。
三、教學對象分析
電氣自動化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大二的學生已經具備了電氣控制、PLC應用技術、液壓與氣動技術等相關前續課程知識,并掌握了PLC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編程方法。但學生在學習PLC綜合應用過程中,一時難以迅速地掌握相關知識和要領,為此需要通過多媒體課件和教學示范錄像,通俗易懂地講解加工單元控制系統的安裝與調試、編程等學習內容。
四、教學策略與教法設計
課程教學中實施任務驅動法,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安裝與控制系統編程,在實施項目操作的過程中學習,熟悉關鍵控制程序的編寫。本課例采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雙教一體化”教學方式,即教師理論講授和學生實踐操作相結合。理論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和多媒體網絡課件,生動地教授安裝方法。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開展實訓,并對一個或兩個小組的程序進行展示,其他同學共同分析,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從而較好地達到課程設計目標。
五、課程實施的建議
2.教學設計與分析。見表2。
六、學生實訓
1.實訓方式:(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項目實訓,完成一個按鈕實現啟動/停止的功能;至少用三種方法實現。(2)學生個體進行站點的建立和管理。
2.實訓內容:通過討論各小組分別編寫程序。
3.實訓檢查評價:選出1組同學的練習進行展示;教師再進行總結評價、講解,總結歸納在實訓過程中的收獲和存在的問題,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七、總結
本課例采用信息化教學設計,以任務驅動法開展教學,充分關注當前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原有枯燥的教學過程變得生動起來,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將信息技術貫穿始終,突破了教學中的重點及難點問題,拓展了課程教學的空間。
【參考文獻】
[1]宗曉倩,湯慧芹.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探索[J].科技教育,2015(28)
[2]李科.高職《建筑設備識圖與施工》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踐――以“建筑給水排水系統圖識讀”教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4(15)
[3]王青燕.信息化環境下任務驅動型《配送管理實務》課程教學設計[J].齊鑫物流教育,2014(12)
[4]周紅春,王亞希.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
[5]龔志剛.中職信息化教學案例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8)
[6]盛靖琪,陳永平.自動線安裝與調試[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基金項目】2014年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重點課題(2014JGZ159)
篇8
心得體會換而言之就是應用自己的話語,把讀過的東西,濃縮成簡略的文字,然后加以批評,最重要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見。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畢業設計心得體會范文集錦,但愿對你有借鑒作用!
畢業設計心得體會范文集錦一
畢業論文是本科學習階段一次非常難得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機會,通過這次比較完整的給排水系統設計,我擺脫了單純的理論知識學習狀態,和實際設計的結合鍛煉了我的綜合運用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提高我查閱文獻資料、設計手冊、設計規范以及電腦制圖等其他專業能力水平,而且通過對整體的掌控,對局部的取舍,以及對細節的斟酌處理,都使我的能力得到了鍛煉,經驗得到了豐富,并且意志品質力,抗壓能力及耐力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這是我們都希望看到的也正是我們進行畢業設計的目的所在。
雖然畢業設計內容繁多,過程繁瑣但我的收獲卻更加豐富。各種系統的適用條件,各種設備的選用標準,各種管道的安裝方式,我都是隨著設計的不斷深入而不斷熟悉并學會應用的。和老師的溝通交流更使我從經濟的角度對設計有了新的認識也對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舉個簡單的例子:市政給水管網引入管的管徑如果選擇不當就將造成上萬元的直接經濟損失,這些本是我工作后才會意識到的問題,通過這次畢業設計讓我提前了解了這些知識,這是很珍貴的。
在設計過程中一些管道的設計讓我很頭痛,原因是由于本身設計受到建筑圖本身的框定,而又必須考慮本專業的一些要求規范,從而形成了一些矛盾點,這些矛盾在處理上讓人很難斟酌,正是基于這種考慮我意識到:要向更完美的進行一次設計,與其他專業人才的交流溝通是很有必要的,這其中也包括更好的理解建筑甲方的各種要求,更要從祖國的高度看待一些大局上的問題更好的處理各種矛盾。
提高是有限的但提高也是全面的,正是這一次設計讓我積累了無數實際經驗,使我的頭腦更好的被知識武裝了起來,也必然會讓我在未來的工作學習中表現出更高的應變能力,更強的溝通力和理解力。
順利如期的完成本次畢業設計給了我很大的信心,讓我了解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對本專業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無論給水系統排水系統還是消防系統,我都采用了一些新的技術和設備他們有著很多的優越性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這新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們的創造力。比如我的設計在節約水能源上就有很大的不足,在這個能源緊缺節能被高度重視的社會中,這無疑是很讓我自身感到遺憾的,可這些不足正是我們去更好的研究更好的創造的動力,只有發現問題面對問題才有可能解決問題,不足和遺憾不會給我打擊只會更好的鞭策我前行,今后我更會關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的出現,并爭取盡快的掌握這些先進的知識,更好的為祖國的四化服務。
畢業設計心得體會范文集錦二
雖然每學期都安排了課程設計或者實習,但是沒有一次像這樣的課程設計能與此次相比,設計限定了時間長,而且是一人一個課題要求更為嚴格,任務更加繁多、細致、要求更加嚴格、設計要求的獨立性更加高。要我們充分利用在校期間所學的課程的專業知識理解、掌握和實際運用的靈活度。在對設計的態度上的態度上是認真的積極的。
通過近一學期畢業設計的學習,給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我的設計思維得到了很大的鍛煉與提高。作為一名設計人員要設計出有創意而功能齊全的產品,就必須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多留心觀察思考我們身邊的每一個機械產品,只有這樣感性認識豐富了,才能使我們的設計思路具有創造性。
為什么這樣說呢?就拿我設計的單體仿形棉花打頂機來說吧,最初老師讓我調研一些關于棉花打頂機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設計一個方案出來,使結構簡單,并且造價低,通用性好等特點。我選擇了單體仿形棉花打頂機這一課題來作為我的畢業設計這是對我的四年知識能力考查,也是對我應用這些知識能力的考查,我盡力使自己的設計減少錯誤,但我知道由于許多知識和能力的欠缺,肯定有一定的錯誤。
通過本次設計我學到的不僅僅是棉花打頂機這單一方面的了解,讓我熟悉了設計的各個方面的流程,學會了把自己大學四年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的方法。從以前感覺學的許多科目沒有實際意義,到現在覺得以前的專業知識不夠扎實,給自己的設計過程帶來了很大的麻煩。棉花打頂機是服務于農的工程行業,涉及了與專業結核性較強的課題,是一個綜合農藝及農機的全面性課題,培養了自己的綜合能力、自學能力,從而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與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培養了自己綜合的、靈活的運用的發揮所學的知識。
特別感謝我的導師胡斌老師給我的悉心指導,還有其他老師給我在設計方面給予的幫助。我覺得通過這次設計,讓我了解了設計的整個流程,在設計過程中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和不少的漏洞讓我自己能夠在以后加以改正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更好的發揮在大學四年中的知識,在我能夠在以后的分工作中做的更好。
畢業設計心得體會范文集錦三
在指導老師——_x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我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順利地完成了此次的畢業設計。
本次的畢業設計的內容是根據公路工程施工招標文件的要求,編制一套施工投標文件。我所做的項目為“省道荔朱線羅定市路段八標施工投標設計”,本工程橫貫羅定市中西部,東北往郁南、德慶接國道321線,西連信宜市,是粵西腹地的一條主干線,是羅定市的主要的對外五大通道之一。本標段路線起點(K169+100.00)即扶合鎮處,途經金充,到達本段終點(K178+853.00)與信宜交界處,標段長9.75km,短鏈長度3.67m。
我通過熟悉有關公路工程招投標的法令、法規,熟悉、領會具體工程項目的招標文件,細讀投標項目的施工圖設計圖紙和招標文件中的技術規范,全面了解投標項目的工程內容、技術要求及其他相關問題,從而進行校核工程量、作工程量清單、編制施工組織設計,計算投標報價,研究投標報價策略,確定最終報價。
通過本次的畢業設計的認真完成,我對公路工程施工投標文件的編制有以下幾點的體會:
1、在公路工程設計文件中均列有各分部分項工程的工程量,在編制造價時,對設計文件中提供的工程量進行復核,檢查是否符合工程量計算規則,否則應按工程量計算規則進行調整。
2、加強設計圖表的復核工作,以減少設計圖表的錯漏,避免因圖表數量錯誤而影響工程造價。
3、算標要認真細致,科學嚴謹,既不要有僥幸心理,也不要搞層層加碼。
4、算標過程的關鍵在于掌握好工程量、基價和各項費率這三大要素,只有這三大要素計算準確、確定合理才能保證報價有一定的競爭力,又能在得標后獲得理想的效益。
5、施工組織設計是對擬建工程項目提出科學的實施計劃,其主要研究內容是研究合理的施工組織及施工方案;科學地安排施工進度計劃及資源調配計劃;統籌地規劃與設計施工現場平面圖等。
總之,通過本次的畢業設計地順利完成,我得益良多。
畢業設計心得體會范文集錦四
經過四個月的努力我的畢業設計終于完成了,但是現在回想起來做畢業設計的整個過程,頗有心得,其中有苦也有甜,艱辛同時又充滿樂趣,不過樂趣盡在其中!通過本次畢業設計,沒有接受任務以前覺得畢業設計只是對這幾年來所學知識的單純總結,但是通過這次做畢業設計發現畢業設計不僅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一種檢驗,而且也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提高。
畢業設計是我作為一名學生即將完成學業的最后一次作業,他既是對學校所學知識的全面總結和綜合應用,又為今后走向社會的實際操作應用鑄就了一個良好開端,畢業設計是我對所學知識理論的檢驗與總結,能夠培養和提高設計者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我在校期間向學校所交的最后一份綜和性作業。
通過這次畢業設計使我明白了自己原來知識太理論化了,面對單獨的課題的是感覺很茫然。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太多,以前老是覺得自己什么東西都會,什么東西都懂,有點眼高手低。通過這次畢業設計,我才明白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應該不斷的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知識和綜合素質。
總之,不管學會的還是學不會的的確覺得困難比較多,真是萬事開頭難,不知道如何入手。最后終于做完了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此外,還得出一個結論:知識必須通過應用才能實現其價值!有些東西以為學會了,但真正到用的時候才發現是兩回事,所以我認為只有到真正會用的時候才是真的學會了。
在此要感謝我的指導老師x老師對我悉心的指導,感謝老師們給我的幫助。在設計過程中,我通過查閱大量有關資料,與同學交流經驗和自學,并向老師請教等方式,使自己學到了不少知識,也經歷了不少艱辛,但收獲同樣巨大。在整個設計中我懂得了許多東西,也培養了我獨立工作的能力,樹立了對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會對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而且大大提高了動手的能力,使我充分體會到了在創造過程中探索的艱難和成功時的喜悅。雖然這個設計做的也不太好,但是在設計過程中所學到的東西是這次畢業設計的收獲和財富,使我終身受益。
畢業設計心得體會范文集錦五
畢業設計最后做好了,透過這么長時間的努力,最后有了結果。在這期間有過攻克難關的笑容,也有過遇到困惑的愁苦,但是此刻都已經不重要了,此刻有的只是喜悅。
經過幾周的奮戰我的畢業設計最后完成了。在沒有做畢業設計以前覺得畢業設計只是對這幾年來所學知識的單純總結,但是透過這次做畢業設計發現自己的看法有點太片面。畢業設計不僅僅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一種檢驗,而且也是對自己潛力的一種提高。這次的畢業設計相對于以前的課程設計,多了很多思考,也鍛煉了我的組織潛力和對一些知識的深刻認識,使我受益匪淺。畢業設計不僅僅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一種檢驗,而且也是對自己潛力的一種提高。透過這次畢業設計,使我明白了自己原先的知識比較欠缺,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以前老師覺得自己什么都懂了,有點眼高手低的感覺。透過這次畢業設計,我才明白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我以前所懂的都只是停留在表面,并讓我明白,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就應不斷的學習,努力的充實自己的大腦。
在整個畢業論文設計的過程中我學到了做任何事情所要有的態度和心態,首先我明白了做學問要一絲不茍,對于出現的任何問題和偏差都不要輕視,要透過正確的途徑去解決,在做事情的過程中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要一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只要堅持下去就能夠找到思路去解決問題的。在設計中要學會與人合作的態度,認真聽取別人
的意見,這樣做起事情來就能夠事倍功半。在這次畢業實習過程中,在實習工地的工人師傅、施工員的幫忙下,我對此次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專業知識困惑和問題,虛心向他們請教和學習,透過他們的教授解釋,我收益匪淺,不僅僅學到了許多專業知識,而且還從建筑工人師傅老前輩那學到了許多做人處世的道理。
這次畢業設計主要是結合自己在施工現場的資料做的,在公司實習六個多月里,對我來講是一個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在工地現場施工員、技術負責人的指導之下,以及自已的努力用心參與工作,讓自己對整個基礎的做法,標準層的施工有了深入的了解與掌握。而且對整個土木工程的各個方面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并且鞏固了書本上的知識,將理論運用到實際中去,從實際施工中豐富自已的理論知識。整個實習的過程時間雖短,但讓自己明白了如何當一名好的技術員。整個實習的過程也讓自己發現了自己理論知識上的不足,也讓自己為以后的學習充滿了動力。
在設計過程中,我透過查閱超多的有關資料,與同學們交流經驗,并向老師悉心請教等方式,是自己學到了不少知識,也經歷了不少艱辛,但同時收獲是十分大的。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我懂得了許多東西。也培養了我獨立工作的潛力,樹立了自己工作潛力的信心,我相信會對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而且大大提高了動手潛力,使我充分體會到了在創造過程中探索的艱辛和成功時的喜悅。透過這次畢業設計使我明白了自己原先知識還比較欠缺。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太多,以前老是覺得自己什么東西都會,什么東西都懂,有點眼高
手低。透過這次畢業設計,我才明白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就應不斷的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知識和綜合素質。
雖然這個設計做的也不是很好,但是在設計的過程中所學到的東西是這次畢業設計的收獲和財富,使我終身受益!原先那種浮夸的心態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腳踏實地的努力工作學習。當我擺正自己的心態,以用心樂觀向上的心態投入到設計當中,突然覺得心中又多了一份人生的感悟,這次畢業設計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了專業的重要性,讓我給自己有了一個更好的定位,為將來的工作打好了基矗。
篇9
城市供水是城市的生命線,供水水質直接關系到市民的身體健康,關系到社會的穩定,為加強城市公共供水水質管理,保障供水水質安全,供水單位應當配備水質檢驗人員和設備,建立健全水源水、出廠水、末梢水的水質檢驗制度,依照國家規定的水質檢測規范做好水質及相關凈水材料、設備的質量檢測,開展技術咨詢、業務指導和人員技術培訓工作等,保證供水水質符合國家衛生標準,衛生防疫機構應當定期對供水水質進行檢測。自來水用戶使用的二次供水設施,應定期進行清洗消毒和水質檢驗。有些自來水公司雖建立了化驗室,配備了部分儀器設備,但化驗員數量不足,且未持證上崗,自檢空白。有些化驗室只能檢測幾項指標,檢測數據報表不規范、不齊全,化驗員檢測水平不高,現場操作考核成績較差。有些供水單位均未建立水質監測三級(出廠水、管網、末梢水)網絡,沒有進行全過程的水質檢測,檢測能力不能滿足國家規定的指標的要求。
操作技術和管理崗位實用型供排水水質檢驗人才緊缺是不爭的事實,如何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是我們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
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現代教育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世人的目光,對傳統教育產生了強烈的沖擊,教育教學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古老而年輕的主題,是教育教學的精髓和真諦。教師運用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選擇的教學內容、達到的教學效果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就業和未來的發展,在實踐中探索和研究教學規律、加大教學改革的力度非常迫切。
1課程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給排水專業設置水質檢驗課程培養具有水質檢驗技術與管理工作職業資格的專門人才,為水處理工藝運行提供數據資料和科學的依據,能夠正確及時地反映水質狀況。
讓學生獲得工作過程知識,必須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通過工作學會工作。因此,本課程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進行教學設計和開發,以相對獨立又相對完整的工作任務構建學習內容,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核心,保持實訓內容、實訓環境與企業現場一致,使學生親自經歷結構完整的工作過程,完成從試液、儀器準備、采樣、預處理、檢驗、數據記錄與處理、水質評價、質控等各個工作步驟的完整訓練,在工作過程中學會工作,獲得職業活動的技能和知識,獲得職業能力。
求知即行動,行動即學習,以完成典型水質指標檢驗工作任務為驅動力、教學出發點和目標,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方式,改造不適于學生認知規律發展的不合理成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開發學生潛能。實訓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學生創造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環境,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強調對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職業能力的培養,以達到全面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的目標。通過學生獨立計劃、實施、檢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實踐、學會協作,學生通過符合要求的水質檢驗全過程的專業行動和小組合作,完成一個具體的工作任務(項目),是直接學習行為,是有效的學習過程,在“做實驗”過程中獲得工作成果,技能、經驗和知識、并歸納總結,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會科學的工作和學習的方法,在小組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增強責任感。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在行動中形成和提高。因此,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工作情境和能力要求設計課程,效果顯著。
2教學目標設計
水質檢驗課程總體目標主要強調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因此,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領會供排水水質標準、技術規范及有關規定,嚴格按照水質檢驗周期、操作規程開展檢驗工作,使學生具有從事水質檢驗工作的基本職業能力,并具有水質檢驗儀器設備維護、質量監督與控制、檢驗數據記錄與處理、報告編寫、采樣等方面的基礎能力,為水處理提供及時準確的數據資料,保證水處理工藝正常運行和水質合格/達標。
教學目標有具體的知識目標、專業能力目標、方法與社會能力目標幾個方面,注重對學生關鍵能力、綜合素質的培養。
3教學內容設計
結合污水處理中國家標準規定的基本控制項目、主要控制參數設計有兩個項目,分別為污水進出水水質檢驗、污水處理過程水質控制與檢測。結合給水處理中國家標準規定的水源水檢測項目、主要控制參數和水質監測三級網絡設計有三個項目,分別是供水水源水質檢驗、凈水構筑物水質控制與檢測、出廠水、管網水和管網末梢水水質檢驗,按照國家標準、技術規范及有關規定設計教學項目,具有針對性,適合給排水行業崗位需求。
對每一項目,確定典型工作任務,每一任務都對應一具體的工作過程。通過完成具體的工作過程使學生學會主要水質指標或參數的檢測,并使學生具有水質檢驗方案設計、采樣、儀器設備管理、檢驗質量監督與控制、檢驗數據處理、報告編寫等基礎技能。
4教學方法與手段運用
4.1項目教學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處理一個項目,全部或部分獨立組織、安排學習行為,處理項目工作中遇到的困難。
首先,引導學生搜集信息,了解要做什么檢驗項目或完成什么任務以及為什么要做,檢驗哪種水樣中有機物、重金屬還是富營化物質等,了解其對環境或人身健康的危害。
然后,學生獨立計劃及判斷計劃的合理性,通過閱讀教材或瀏覽網頁知道怎樣去做,目前有幾種方案。水質檢驗是按照國家標準方法進行的,一般有常規法、快速法和在線法,學生主要查閱每一項目的幾種方法。
開始階段,學生不會做計劃、方案,教師描述、講解,引導學生看教材或提供網上信息,一段時間后,學生會慢慢習慣,成為自然,我們已經編寫了適合項目教學法的教材,提供較為齊全的資料,逐漸地,學生結合實踐會自己讀懂或主動和同學、老師討論問題,提出不同意見。
接下來是:學生獨立實施及檢查是否正確實施了計劃、提出改進措施等。在方案實施中按照統一的過程如配溶液、儀器準備、采集樣品、預處理、檢驗操作,得出結果幾個步驟來進行。由于傳統的應試教育,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比較薄弱,因此,最初的項目教師采用示范、講解、學生模仿、熟悉關鍵步驟、學生重復做這樣的教學方法。結果得出后,需要檢查,因為誤差和偏差主要來源于操作是否規范,所以學生首先在這方面查找原因,然后利用標準物質對照等質控措施檢查方案實施的情況,同學間進行討論,找到問題,對項目或任務加以改進,反復做實驗,完成任務。幾個任務實施后,學生會自主完成新任務,達到目標要求。
4.2合作式學習
由于儀器、試劑和學時的限制,教學中把學生分成小組,按時間或空間進行合作,分別完成不同的任務進行匯報,因此,每個人對小組的成果有責任感,促進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高。
4.3啟發引導
在做的過程中啟發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完成項目,獲得相關技能。
篇10
關鍵詞: 環境工程 實習環節 實踐教學
實習是課堂理論教學的延伸和檢驗,是環境工程專業高校學生的必修課程,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實習教學環節,能在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專業知識的合理轉化,進一步培養學生在專業技術方面的科研、工程設計和管理規劃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鄭州大學環境工程專業成立近30年以來,實習教學環節經過不斷地發展和完善,已經形成一套較合理的實習模式。但由于隨著環境工程專業的演變、環境污染種類的增多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目前在實習地點、實習內容、實習經費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文章主要從對實習教學環節現狀的研究出發,剖析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同時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改革的措施和建議,并在今后的實習教學環節進行相應的實踐,驗證改革措施的合理性。
1.實習教學環節現狀
鄭州大學環境工程專業是鄭州大學名牌專業、河南省一級重點學科,自1986年開始本科招生,目前課程體系由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和實踐教學等部分組成。其中實踐教學部分近年來包括課程設計、課程實驗及實習實踐環節。2010年根據《鄭州大學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指導意見》,對環境工程專業教學大綱進行了大幅度修訂,實習實踐環節由原有的三個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修訂為兩個實習(認識實習和專業綜合實習),并增加了部分實踐內容(社會實踐、學術講座和創新實踐),具體修訂過程詳見表1。
各實習均在學期期初開設,由教研室指派2名教師帶隊指導,根據實習時間安排不同的地點進行。認識實習由于時間短,僅有1.5周,主要安排在鄭州市區內進行實習;畢業實習的2周,一般安排在鄭州市區及周邊縣市短期(一天)實習;生產實習或專業綜合實習為期3周,時間充裕,除了在鄭州市區及周邊縣市短期(一天)實習以外,還安排在西安北石橋污水處理廠進行為期5天的實習。
近年來,實習地點不斷發生變化,涵蓋污水處理單位、給水處理單位、企業污水處理站、垃圾填埋場和濕地處理單位等多種類型。其中簽約成為實習基地單位的僅有鄭州自來水總公司柿園水廠和鄭州市污水凈化公司兩家單位。
表 2010年實習實踐環節修訂內容對照一覽表
*注:學術講座與創新實踐分別為1學分和4學分,實踐過程分布于整個本科過程,因此沒有注明周數和學期。
2.實習教學環節存在的典型問題
通過對近年來本校環境工程專業實習教學環節的調查發現,我專業與其他兄弟院校同專業的實習環節存在共性的問題[1]-[3],也存在某些問題,現總結如下:
2.1各環節之間內容存在簡單重復現象。
目前,我校環境工程專業實習教學環節采用的是雙實習制度,即“認識實習+專業綜合實習”。其中認識實習安排在第五學期期初,此時學生僅學習《環境學導論》這一門專業課程,通過該實習,可使學生全面了解環境工程專業的工作范疇,為今后的專業學習奠定求知的基礎;專業綜合實習安排在第八學期期初,此時學生已經學習完所有專業課程,通過該實習,可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進一步掌握運用環境工程相關的專業技術。兩種實習由于目的和時間安排的不同,在教學要求上不盡相同,而是應該由淺顯到深入,由走馬觀花到下馬看花。
目前的情況是,我校環境工程專業每年的兩個實習,是由教研室的教師兩個一組,按照某種順序排列帶隊指導的。因此對于同一個班級,兩個實習的帶隊教師是不固定的,實習地點的選擇是帶隊教師確定的,可能出現兩個實習環節的實習地點和實習內容存在重復的現象。與此同時,絕大部分實習單位的帶隊技師并未針對兩個實習的不同而有針對性地進行現場講解。這就最終導致各實習環節的特點并不明顯,同時實習形式和地點存在簡單重復現象,導致學生在認識實習時感到好奇新鮮但未學到知識,在專業綜合實習時感到重復枯燥不愿再聽的現象頻發。
2.2實習基地數量偏少且種類較單一。
實習基地是實習教學所在的場所,目前與本校環境工程專業簽約的實習基地僅有兩家單位,分別為鄭州自來水總公司柿園水廠和鄭州市污水凈化公司,其余單位均為帶隊教師自行聯系,實習單位在數量和種類上并不穩定。
目前包括帶隊教師自行聯系的實習單位,據近年來的調查,水處理占主要地位,主要包括兩實習基地在內的污水處理單位和給水處理單位,同時會有部分企業的污水處理站;除此之外,僅有部分教師曾帶領學生去固體廢物處理單位(鄭州市侯寨垃圾填埋場、鄭州市中牟八崗污泥處理廠)和濕地處理單位(鄭州市鄭東新區濕地公園)參觀實習,而在環境工程中占有同樣重要地位的氣體處理工藝的實習,則一直沒有包含在內,這樣對學生全面掌握環境工程技術工藝是非常不利的。
2.3校外教育資源與實習經費相對短缺。
近年來,我校環境工程專業一直保持著兩個班的招生規模,但全國范圍內,高校的連年擴招導致整個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逐年增多,其增速遠遠大于校外實習基地的增長速度,某些企業明顯感覺到在正常生產的同時,已不能滿足大批高校學生進廠的實習需要。其次,近年來部分水處理企業改制也是校外教育資源短缺的另一重要原因,例如負責接待我校環境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的某市某污水處理廠,近年由于改制問題,已經明確拒絕接受學生進行參觀實習。與此同時,學校對各環節實習經費投入的增加,也同樣滯后于目前繼續接受學生參觀實習單位的收費和社會物價的增長速度,這是前述實習地點種類單一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校環境工程專業在平衡校外教育資源、實習經費和實習效果時,采取的模式是認識實習盡量選擇本市或就近的城市進行為期一天的參觀實習,而專業綜合實習之中,會考慮到周邊城市進行為期五天的駐廠實習。相對來說,駐廠實習由于時間長,代入感強,學生更容易獲得相應的實踐知識,但由于經費不足,目前的駐廠實習仍然需要學生負擔相應的交通費或部分實習費用。以上這些現象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實習質量及實習地點的全面性,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學生的實習積極性。
2.4專業綜合實習內容不夠深入。
我校專業綜合實習為期三周,此時學生面臨畢業設計,應該在實習過程中深入掌握專業領域內各構筑物的實際形態和各工藝的實際操作,這就要求盡量增加駐廠時間,而不是對實習地點進行簡單的參觀。但事實上,我校常年實習經費不足,雖然近年來有了一定幅度的增加,但仍然不能滿足二周左右的駐廠實習。另外,實習單位出于安全生產等因素的考慮,近年來有將實習時間縮短的趨勢,例如某市某水廠在2014年曾經將以往5天的駐廠實習時間縮短至4天。同時,由于目前參觀或駐廠實習的單位均為正在運行的企業,各構筑物底部構造均被水體覆蓋,雖然企業有圖紙可供學生查閱,學校也有類似模型可供學生學習,但無法讓學生對構筑物的實際細節擁有直觀的認識。最后實習單位的自動化程度目前普遍較高,操作程序復雜,學生在實習期間不可能進行實際操作,這導致雖然形式上駐廠,但仍未領會到實際生產過程和控制要領,以上這些都導致我校專業綜合實習內容不夠深入。
3.實習教學環節改革與實踐
我校環境工程專業實習環節在以上典型問題存在的情況下,急需創造性地對實習進行改革。經過近幾年的實踐,具體的措施總結如下:
3.1優化實習教學結構,使各環節有機結合。
綜合我校教學計劃和環境工程專業自身特點,修訂符合新形勢的完善的實習教學大綱及實習計劃。大綱和計劃文件應明確認識實習和專業綜合實習的實習特點,并且對兩實習的實習地點和實習類型提出明確規劃,以確保認識實習是為了增加學生專業好奇心的走馬觀花,而專業綜合實習是提高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下馬看花,同時保證學生在環境工程涉及的各專業類型的實習都有所涉及。大綱和計劃文件應確保傳達給每位帶隊教師,同時在認識實習的動員會時,發給學生人手一份,使其對整個本科生涯的實習有總體的宏觀認識,做到有的放矢。
3.2合理建設實習基地,使其種類分配合理。
本項工作應與實綱和實習計劃的修訂統一規劃,同步進行。積極拓展新的實習教學基地,立足水污染控制方向的實踐基地,積極開展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方向的實踐基地的開設。逐步完善實習教學基地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強實習質量管理,實習運行管理等規章辦法,加強我專業與基地的聯系,加強實踐教學過程的質量監控工作。同時在現有實習教學基地的基礎上,合理使用基地資源,進一步擴大實踐教學空間。
3.3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實習質量。
目前采用三步走策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習前的動員會,帶隊教師向學生進行本次實習的背景知識介紹,主要介紹實習單位生產性質、排污性質、治污技術,使學生對實習單位特點有宏觀認識。在實習過程中,實習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向學生講授治污工藝流程、各構筑物工作原理、控制指標等;在此過程中指導教師從旁協助,引導學生向技術人員提出疑問,并通過對學生的不定時現場提問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每天實習完畢,督促學生當晚整理實習筆記,并在實習全部結束后舉行實結會,會上由帶隊教師進行實結,選取實習中的幾個要點向學生提問或組織討論。在整個三步走過程中,將實習筆記、回答問題主動性與正確率、是否向技術人員提出有意義的問題、總結會上的表現等因素均作為實習成績的考核因素,使學生變被動實習為主動實習。通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實習工程中主動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實習質量。
3.4導入新穎實習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由于環境工程屬于工科范疇,在構筑物已完工但還未運行時進行觀摩是最佳的實習形式,但對于每屆學生來說遇到這個時間點是不現實的。這就需要指導教師或實習單位人員在此時拍攝和錄制相應影像資料,豐富實習過程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對構筑物獲得直觀的認識。除此之外,指導教師也可以在每個實習單位都拍攝具有代表性的影像資料,同時注意收集國外先進工藝的圖片視頻,通過計算機處理技術制作成實習教學資料作為現場實習的補充,在課堂上給學生放映。與此同時,一些兄弟院校在實習環節導入的計算機仿真訓練值得借鑒[4],[5],仿真軟件對傳統實習中學生無法親手操作的不足有很好的彌補作用,通過對各種專業設備的仿真模擬,使學生對其工藝原理、操作環境、控制系統、故障處理有類似實踐的經驗。這些新穎的實習手段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熱情,而且可以解決實習經費不足的難題,彌補現階段學生實習地點類型單一的不足。
3.5充分利用校內資源,彌補實習資金短缺。
鄭州大學新校區內有一景觀湖,東西寬度為30米至100米,南北長度為800米,呈長弧形,水質較差。近年在專業綜合實習帶隊過程中,筆者與部分學生探討對該湖進行人工濕地改造作為校內實習基地的可能性,學生反應熱烈。在改造的過程中,還可以讓當年實習的學生進一步掌握相應施工知識;改造結束后,實習的學生可重點掌握相應的運營知識。當然建立校內實習基地仍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需要學校劃撥專項資金完成,但項目完工后可解決實習環節資金短缺問題,提高學校眉湖的水質,一舉多得。
參考文獻:
[1]李友平,茍興龍,等.環境工程專業畢業實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5,13(1):149-151.
[2]莫灼均.環境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0,26(15):106-108.
[3]施云芬,孫萌,等.環境工程專業立體化實習教材建設[J].山東化工,2012,41(10):96-100.
[4]鄒長軍,陳馥,諸林,等.優化實習條件深層次提高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學生實習教學質量[J].化工高等教育,2007,94(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