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技術專業范文

時間:2023-04-01 16:12: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核技術專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核技術專業

篇1

關鍵詞:福島核事故 非動力核技術 核技術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8(b)-0003-02

福島核電站事故后,核電產業的停頓給核學科的畢業生就業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也給各個高校剛剛興盛的核技術學科蒙上了陰影。如何發展核技術專業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嚴峻現實,如何吸引學生,為社會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是學科建設的重大課題。為此,我們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1 核技術產業發展情況

首先我們要對核技術學科有清晰的認識。核技術的應用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即動力核技術和非動力核技術。目前,動力核技術也就是核能技術的發展似乎出現了停滯,回顧歷史上的幾次核事故,雖然都對動力核技術的使用帶來過階段性的質疑,然而動力核技術的發展腳步卻從未因此遲緩。就我國而言,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社會生產工業用電需求不斷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帶動人均用電量的增加,受到社會發展對能源需求的驅動,國務院于2007年正式批準了《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這是我國加快核能開發建設的標志性文件,也是國家應對經濟增長的長期能源規劃。為推進核能的和平利用,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歷經30多年的努力,我國核電從無到有,不斷引進消化同時自主創新發展,核電建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現有秦山一期、二期、三期,大亞灣,嶺澳,田灣6座核電站的10臺核電機組投入運行,總裝機容量約1080萬kW,在建設中的有12座,規劃建設的有31座。根據中投顧問報告顯示,2008年1月至11月份我國核電產業工業總產值約230億,在30多個有核電國家里排名倒數第一。積極發展核電是我國調整和優化能源結構,切實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重要舉措,不會也不能因為日本核危機放棄我們的長期發展規劃。

核技術產業的非動力核技術,即民用核技術,其相關產業在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發展強勁。在美日等國家,非動力核技術廣泛應用于醫學、生命科學、環境工程、工業農業等各個領域,其經濟規模和就業人數都大大超過了核電產業,對社會發展有著重要影響。根據1993年美國管理信息研究所的一份報告,核技術的非動力應用對美國經濟的貢獻達到2570億美元,是核電的3.5倍,占美國GDP的3.9%,并創造了370萬個就業崗位。從2004年開始,國家發展改革委啟動實施民用非動力核技術高技術產業化專項,大力推動民用核技術的發展。在我國核應用產業主要包括核探測、醫學成像、輻照改性等領域,成長起來多家大型公司和企業,2001年由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作為主發起人,聯合多家單位共同發起設立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成功,是我國核物理科研院所參與市場經濟的重要一步,也是民用核技術發展中的里程碑。在第十一屆亞洲核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我國公布了2009年核技術應用產值已達1000億元人民幣,因此我國的民用核技術產業有著更大的市場份額,同時也需要更多的人才供應,正確認識核技術人才的市場需求才能幫助我們把握人才培養目標。

2 我國核技術專業發展現狀

過去幾年里為了緩解經濟發展引起的能源短缺,國家大力倡導發展核電建設,很多大學爭相發展核物理相關專業。但是每個學科的建設需要一定的積累,目前我國核技術專業還只在少數高校設有,如清華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華大學等等,核技術專業的教學內容和知識結構主要以原子核物理、核電子學、核物理實驗與反應堆物理為基礎,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核技術應用和開發要求,應當能滿足核工程、核技術、放射性檢測與監測等各方向對人才的需求,因此除了要學生有較高的數理基礎外,還要有較強的核物理實驗與核測量方面的基礎知識,掌握有關的實驗方法與應用知識,有良好的動手能力。然而,由于辦學要求高,每年畢業生數量遠遠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此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另外,很多大學的核技術專業的課程設定和核工程與技術專業相近,核工程與技術專業主要學習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等與核電技術相關的課程,偏重于對口核電建設的人才需求,而多項社會各方面急需的一些其他應用方向的專業課程開設不足。

3 當前社會發展及地方經濟發展對核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

由于我國能源短缺造成的電力短缺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因此大力發展核電產業是我國經濟建設的一項長期規劃,同時核電建設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大量崗位需要各種不同學習背景的人才,具備核物理學科基礎的核技術人才是我國核電建設的重要力量。核技術專業培養的學生有很好的核物理專業基礎,對輻射防護、核電安全有理性的認識,能夠適應核電安全管理體系,滿足核電站建設運行的人才需求。因此,搞好核技術專業的基礎教學,確保學生畢業后適應于核電建設的人才需求是我們今后學科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

另一方面,非動力核技術應用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代最主要的高科技尖端技術之一,也是社會現代化的標志之一,其包括的范圍十分廣泛[2,3],主要有:(1)活化分析技術。活化分析技術是一種由中子、帶電粒子或伽瑪射線等將樣品活化,對其衰變特性進行測量的分析技術,是最早建立起來的核分析技術,發展至今方法已經漸趨穩定,但依然充滿活力。活化分析技術是現代最先進的痕量分析技術之一,不僅體現在高純材料研究中,同時在諸如生命科學、地球和宇宙化學、環境科學、冶金學、法學、考古學等領域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2)核探測成像技術,用于海關等領域的大型核探測系統,包括射線探測裝置、高精度工業CT無損檢測系統、小型化和智能化的爆炸物和的檢測裝置等,其中違禁品的核無損檢測技術,對全球范圍的反恐斗爭和打擊犯罪行為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3)同位素技術。在醫學方面,核醫學和藥物產品拯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核磁共振技術是腫瘤診斷最重要的手段。同位素工業測量儀表、核技術測井等技術應用于資源的勘探與開采以及生產過程的自動控制等,極為有效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能源和資源的消耗。此外,同位素示蹤技術對自然災害的預報、環境污染的監測有重要作用。同位素技術中的自顯影技術和微束微量分析技術將人們的觀測視野從宏觀推向了微觀,使人們可以在原子水平動態地觀察自然現象。有關物質的微觀結構、生命科學中的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物學信息等都可以或只能通過核技術靈敏而精確地加以測定。同位素裂變徑跡法測定地質年齡是地質年代學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科研、生產以及國民經濟中的應用日趨重要,尤其在現代石油天然氣勘探領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輻射加工以及輻射改性在新材料和化學方面的應用。輻射食品是其應用的一個重要領域,食品輻照由于具有節約能源、方便高效、衛生安全性好、能夠保持食品的風味等獨特優勢,日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輻射育種培育出大量新品種,產生了良好的效益,醫療用品的輻照消毒也有很大發展。核技術在環境科學及環境保護領域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如利用核技術對廢氣、廢水、固體廢物處理等的研究和應用。

經過數10年的研究和發展,核技術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發達國家核技術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的應用已經進入普及階段,取得了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我國核技術的發展相對于世界發達國家滯后許多年,為了迎頭趕上,國家已加大投入,力爭在技術上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因此核技術專業基礎人才的培養任務依然艱巨,這也是發展核技術專業的出發點。

深圳大學地處經濟發展的前沿城市—深圳,是深圳市唯一一所本科學位教育院校,學校現正快速發展,希望建設成為多層次的綜合性大學。深圳大學是一個年輕的大學,它與深圳的城市發展密不可分,擔負著為深圳這個城市培養合格公民的重任,也承擔了為深圳的經濟發展提供合格人才的義務,因此深圳大學在學科建設上鼓勵發展與地方經濟密切相關的專業學科。核技術專業是我校新設的專業,符合了地方發展的需求,有望成為地方經濟建設急需的核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深圳市不僅是我國經濟建設的前沿城市,也是利用核技術發展經濟的先鋒,現有中廣核、沃爾核材、西門子邁迪特等多家與核技術密切相關的企業。中廣核集團公司是我國最早的核電站建設單位,現運行的大亞灣核電站就位于深圳市的東北面,目前該公司計劃在深圳市投資40億建立核技術產業園區,發展方向涉及到核技術應用的各個方面;深圳市沃爾核材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高分子核輻射改性技術的研發和制造,在新材料市場占有很大的份額;在核醫學方面,深圳市有西門子邁迪特等多家核磁共振技術的醫療設備研發公司,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與核技術相關的高新技術產業。因此,地方經濟建設對核技術人才的需求是我們專業發展的動力,也對我們人才培養提出要求,就是培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核技術人才,全面滿足企事業單位對核技術人才的需求。

4 對核技術專業教學的思考

核技術是包括核技術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綜合性學科,基礎研究的對象為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機制、射線探測方法和數據獲取及數據處理方法。實際應用方面主要為跨學科研究,如應用于醫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工業、農業和社會安全等各個方面。核技術專業的設立目的在于培養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能夠在核技術及相關專業領域從事研究、設計、生產和管理等崗位的專門人才,除了應當有較高的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身心健康外,還應具有良好的數理基礎和核物理學科的理論基礎,具有較深入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實驗技能,能夠適應核技術應用各方向發展的基本需要。

我們提出核技術專業本科人才的能力培養應滿足兩方面的要求:(1)通用能力,畢業生應具有較強的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更新知識的能力,良好的表達能力、社交能力和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掌握一門外語,熟練應用計算機。(2)專業能力,在核技術及相關的科研、設計、應用和開發方面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夠進行中外文文獻檢索,具有初步的科技寫作能力。在知識結構上,畢業生應當具有較好的人文和社會科學基礎知識,對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有自己的理解;掌握基礎物理和核技術專業的基本科學知識,包括普通物理、理論力學、量子力學、固體物理、原子核物理,反應堆物理、核物理實驗方法、輻射劑量與防護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研究方法和實驗技能;掌握與此相關的工程技術包括工程制圖、電工電子學等方面的知識;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生產實習,科研訓練,畢業論文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強化理論學習,還要開設專業實驗課,如核電子學實驗、核物理實驗、電子技術實驗等等。

我們在構建課程體系時遵循了以下原則。

(1)加強基礎物理的教育。核技術專業需要深厚的核物理、核測量方面的理論基礎,因此需要與之相關基礎理論課程的學習,強調相關的物理基礎理論課和實驗方法的掌握。核技術是一門交叉性很強的學科專業,要從學生的長遠發展上去看待基礎能力的培養。(2)強調實踐。核技術專業與應用結合緊密,實踐性強,課程體系設計時重視實驗、實踐、課外科技活動等教學環節的配置。(3)在專業課開設上根據核科學與核技術不同特點,有重點地學習相應的專業知識,課程設置應體現學校核技術研究的特色,在注重規范和基本要求的同時,按照專業特色和優勢開設選修課程,以體現學校現有專業方向的特色。以深圳大學核技術專業為例,設立在物理學院的核技術應用研究所、同位素應用研究所和高純鍺單晶制備重點實驗室是核技術專業的重要支撐。核反應堆物理、核反應堆工程等專業選修課所學知識可以在學校核技術應用研究所的微型反應堆上進行實踐;核分析技術和放射化學等課程的開設則致力于培養學生利用微堆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開設核輻射探測器、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與器件等專業選修課為高純鍺單晶制備重點實驗室培養人才,促進我國鍺的生產和出口由鍺錠等初級產品向高純鍺單晶及探測器制造方向發展。

總之,核技術專業學生的就業面寬[4],專業知識涉及面廣,課程體系的建設以能力教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觀念為指導,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原則,以培養適應社會的復合型專業技術人才,滿足核技術應用領域和地方經濟建設的人才需求。

5 結語

核技術專業培養學生掌握核技術的基礎知識和相關技能,通過專業學習,培養的人才不僅具有堅實的物理基礎,同時還應具有良好的實驗技能和科學素質,畢業生不但可以進入核電領域,還可以從事質檢環保、核醫學、輻射與材料改性等行業的工作。在福島核事故后,我們堅信核電產業的困難是暫時的,發展核電是社會發展能源需求增長的必然選擇,同時核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應當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服務于核技術應用產業,更加廣泛地參與經濟建設的各個領域,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幸福健康。

參考文獻

[1] 福島核事故報告[R].國際原子能機構,2011.

[2] 羅順忠,等.核技術應用[M].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9.

篇2

關鍵詞:核科學技術專業英語 教材建設 對策 學習需求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7(c)-0146-02

1 核科學技術專業英語教材建設的現狀

目前國內對于非核類專業,如:計算機、醫學和化學,其中一些專業英語課程,進行了教材編寫理論的探討,得到了一些教材編寫的原則和方法。莫再樹[1]提出了在評價的基礎上選用教材、用科學的語言理論指導和規范教材建設、分階段編寫教材以加強專業英語教材的適應性以及加強專業英語教材的研究工作。柯曉華[2]對于計算機專業英語教材的編寫要領進行了探索和總結。石春讓[3]等人對于化學專業英語教材編寫進行了實證研究。廖榮霞[4]等人對于醫學英語教材建設進行了研究,總結了適合醫學雙語教學的英語教材編寫的一些要求和方法。高嘉Z[5]提出專門用途英語教材編寫者應把以學習為中心作為理論依據,把需求分析和教材評價作為前提,在選材過程中著重考慮真實性、多樣性、趣味性等原則,并根據使用者的反饋信息不斷完善和充實教材。總之,目前關于專門用途英語教材建設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國內專業英語教材建設明顯滯后于基礎英語教材。而對于核類專業英語教材建設的研究,國內還沒有開展起來,相關的理論研究鮮有報道。國內出版的核科學專業英語的教材非常少,目前只有3套左右的教材,主要是針對核電的專業英語教材,有閻昌琪編寫的《核能工程專業英語》[6],謝誕梅等人編寫的《核電專業英語》[7],以及李然等編寫的《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英語》[8]。這些教材相比原版的英文教材,有很大進步,增加了一些習題和課文的翻譯。但是,這些教材存在完全摘錄原文的篇幅,而且一些章節存在拼湊,不成體系。

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核專業英語教材建設缺乏高層次的教學理論指導。大部分教材編寫人員(包括主編)是理工科出身,對英語語言的把握不及專業的英語學科的編寫人員,而且不少的教材編寫人員在編寫教材方面沒有受過訓練,因此,在教材編寫理論和語言能力方面很難從理論上去考慮學習者的需求。另外,現有的核科學專業英語教材,大都把焦點放在教學內容上面,而且過于突出專業內容,教材難度超出學生已有知識水平,沒有充分把教學方法考慮進去,英語的用法方面存在空白。

2 核科學技術專業英語教材建設的思考

2.1 根據學習需求運用相應的理論設計教材內容

編寫一本教材前期要做好調研,對于核科學技術專業英語教材,其受眾主要是全國擁有核類專業院校的本科生,其次是研究生和科研技術人員。那么這些學習者需要什么樣的教材呢?不同的高校學科側重點不同,對這些學生教材專業內容的設計也就不同,研究生和科研人員要求更專業的內容,一本教材很難滿足所有受眾的需求。所以,在進行需求分析的時候要定位準確,首先是要把教材適用的人群定位好,根據需求設置教材的基礎知識。要實現教材帶的內容與學習者的需要和課堂講學的可操作性相銜接,應用正確的教材編寫理論是其中的關鍵[9]。教材編寫涉及到教材編寫理論、語言教學理論,教材的編寫者對各種理論學說了解得越全面,對教材編寫的幫助就越大。具體的教材編寫理論遵循三個層面的原則:第一層面基于符合教育和教學的一般規律而提出的教材編寫原則,比如:教材編寫的科學性、規范性、系統性、循序漸進性原則等;第二個層面基于符合核科學與技術學科教學和英語教學的規律和教學法原則而提出的教材編寫原則,比如:以核科學與技術知識體系為主的編寫原則、聯系英語學科教學的編寫原則、實踐性原則、課文內容和語言材料的趣味性原則等;第三個層面結合該學科教材編寫的特殊要求和不同的課型特點而提出的教材編寫原則,比如:練習方式和題型設計要適合技能訓練需要的原則、所編教材要符合課型特點的原則等。大致說來,第一個層面上的教材編寫原則適合任何學科的教材編寫,是各級各類教材編寫都應遵循的普遍性原則;第二個層面上的教材編寫原則更適合某一類學科的教材編寫,是某一門類學科教材編寫應遵循的普遍性原則;第三個層面上的教材編寫原則更適合某一類課的教材編寫,是某一門類課的教材編寫應遵循的原則。因此,對于不同的學習對象,編寫的教材可以根據以上原則確定的理論進行編寫。對于本科生的核專業英語教材內容要求廣而精,可以根據第一個層面的理論原則進行編寫;如果特別要求在專業上突出某些方面,突出學科特色,可以根據第二和第三個層面的理論原則來編寫教材,這樣的教材對于研究生和工程技術人員特別適用。當然,一本好的教材一定是關注學習者需求的教材,各種教學理論、教學思想都可以兼容并包,擇優吸收。

2.2 做好教材編寫的資料準備

在編寫教材前要做好資料收集,不僅包括收集相關的各種資料,還包括對資料進行研究、分析和篩選。盡可能全面收集與需要編寫的教材相關的文章、已出版的教材、網絡版的資料等。主要研究教材的內容框架、適應的需求群體、語法要求、難易度、選文、練習等。認真閱讀和研究這些文章,獲得教材編寫的間接經驗和技巧,從中可以獲得極大啟發,從而使教材編寫站在高水準的起點上。另外,對于優秀的教材,要加強研究,掌握目前流行的圖文制作方法,使新編教材表現形式更加形象生動。對于核科學技術專業英語教材的編寫來說,不僅要收集核科學專業英語的教材,也要收集國內外著名的英語教材,還要收集其他理工科比較成功的專業英語教材。然后,教材編寫者要分析和考察所收集到的各種教材的編寫理論、編寫意圖和思路、課文語言和練習設計等。從整體到細節,盡可能客觀全面研究和分析這些教材的成敗得失,這對教材編寫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只有這樣,才可能繼承優秀教材中好的方面,淘汰不符合學習需求的內容,揚長避短,編寫出有特色、有創新的教材。

2.3 制定教材編寫方案,分階段編寫教材

教材編寫方案的制訂是編寫教材的關鍵性環節。教材編寫者所學習的理論、對教材編寫的看法,搜集的資料,以及其他為教材編寫所做的準備工作,都應該在教材編寫方案中有所體現。一般來說教材編寫方案的制訂,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需求分析。教材編寫人員用文檔的形式把需求分析確定下來,經常閱讀學習需求分析文件,充分把握教學對象的需求;(2)編寫目標的確定。對目標的可實現性、實現途徑進行權衡和充分論證,注意各分目標之間的銜接,形成最終的文檔文件,以供教材編寫人員參考和學習;(3)教材的創新和特色的實現。解決已有教材存在的問題和滿足教學對象最迫切的需求,總結出擬編寫教材需要的創新之處和實現的途徑,形成文檔,供編寫人員參閱;(4)確定教材編寫原則。教材編寫原則應該清晰、簡練,像一部教材的魂一樣貫徹始終,教材編寫人員心中要有原則,編寫出來的教材才有質感;(5)確定教材各部分的構成和每部分的知識脈絡。這個步驟為具體實施教材編寫提供一個可操作的方案,所以需要盡可能詳細;(6)制訂工作程序和時間表。把教材編寫任務分解,分別設置合適的時間表,保證有序進行。

3 南華大學核科學技術專業英語教材建設的探索

南華大學目前開展了大核類專業英語的本科生教材建設的研究,確立了教材編寫的教師隊伍,對教材編寫理論進行了學習和研究,積累了一些素材,目前完成了一本專業英語教材的初稿講義。教材的編寫符合教育和教學一般規律的原則,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第一個層面的原則。教材建設緊扣核專業學生的培養方案,通過專業英語的教學使學生具備讀、寫、翻譯、聽、說專業英語的能力。雖然講義的內容是非常不錯的,但是需要延伸教學內涵和實現知識系統化,這項任務非常艱巨。目前,這套初稿在學生中征求過評價意見,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有學生反映講義中摘錄原版英文教材的一些章節,內容太過于專業,使得學習起來非常吃力;英語語言的學習部分要適當增加;希望增加一些能幫助應試能力(英語四、六級)提高的內容。有問題就是有需求,下一步的工作是對初稿進行完善,以期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和老師教學的需求,盡早完成教材的編寫工作。

4 結語

核科學技術專業英語教材建設工作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雖然國內的教材編寫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離學習者的需求還存在很大差距,所以需要加強教材建設的理論學習和研究。編寫教材的過程中,要做好需求分析,搜集有代表性的學科資料,制定教材編寫方案,分階段逐步完成教材的編寫。

參考文獻

[1] 莫再樹.關于專業英語教材建設的思考[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2):19-22.

[2] 柯曉華.高校計算機專業英語教材編寫要領[J].計算機教育,2013(4):107-110.

[3] 石春讓,石春成.化學專業英語教材編寫的實證研究[J].邯鄲學院學報,2011(4):111-114.

[4] 廖榮霞,譚雪焦,陳敏.加強醫學英語教材建設 推進醫學雙語教學[J].西北醫學教育,2013(5):1001-1004.

[5] 高嘉Z.高校專門用途英語教材建設[J].外語界,2009(6):84-90.

[6] 閻昌琪.核能工程專業英語[M].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9.

[7] 謝誕梅,秋穗正,黃曉明.核電專業英語[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篇3

關鍵詞: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產教融合;機制研究

一、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現實障礙

(一)政府與市場定位不清

產教融合過程中,政府與市場作為市場經濟調控的兩端,無形之間會形成兩股相互抵觸的力量。一方面,政府在產教融合中可能過分依賴于市場的自我調節能力,從而忽視在政策層面的宏觀調控與頂層設計。但是,另一方面,政府在產教融合中在制度制定或者監管過程中,因對職業教育不了解或者校企現狀沒有足夠認識,從而導致“越界”現象。這樣可能會導致一種不良的結果出現,那就是學校與企業會失去積極性,從而影響到市場對資源的優化配置功能,從而出現資源的極大浪費,甚至會降低公眾對政府的公信力的認可。

(二)管辦評關系不清

定位不清以及沒有相應的產權保護機制,必然會導致政府、企業、學校三方在相互的交往中無法明確各自的主體責任,從而形成放任一切自主發生,引導、監管以及相關政策的缺失,最終必然導致更大的浪費發生。當前的產教融合項目在實施過程中,主要依靠融合雙方自我協商舉辦、自主管理、自主評價。從市場化運作的角度來看當前出現的問題,關鍵在于這種做法忽視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那就是學校并不具備市場主體地位。即使在某種程度上學校獲得了一定的“準市場主體地位”,但是學校作為一種特性的存在,那便是學校是培養產業需要的高技術技能人才、進行應用研究的特性是無法忽視的。因此,如果產教融合項目從舉辦、管理到評價全部由學校和企業來完成,政府僅僅只是下發通知文件的話,那40么,就可能會導致企業的國有資產流失、學校教師、學生的權益受到某種程度的影響[2]。

(三)體系建設不暢通

從產教融合的過程來看,當前產教融合的項目設立的意圖就在于,企業與學校一起圍繞具體項目,通過體制機制建設,充分利用各自資源進行優勢互補,從而達到產教融合的目標。這種融合更多只是在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橫向方面的雙向流通,其缺陷顯而易見,實施過程中管理到位、評價恰當的雙方會從中獲得一定的短暫利益,但是從長遠來看,人才培養的過程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過程,一種更加理想的人才培養方式應該是產教融合的雙方建立一種復合的立體交叉型體系。一方面,學校與企業之間構建人才輸送、應用研究、生產于一體的橫向流通,另一方面,兩者之間還需要利用雙方面優勢資源,從縱向上形成人才培養、應用研究的流通機制,從而不斷增強學校與企業雙方的實力。很顯然,當前的產教融合項目并沒有將這種縱向的發展體系建立起來。問題的出現與頂層設計缺失存在一定的關聯,而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內部建設沒有從根本上得到進一步的完善也是導致不暢通的原因。

(四)落地措施不實

由于頂層設計的缺失,上層制定的政策無法得到很好的執行,校企雙方也就無法真正做到協同工作。因此,進行頂層設計時,必須根據當前發展環境來確定相應的核心任務,確保政策在制定過程中能夠具備靈活性、連續性以及可實施性。德國的“雙元制”曾經在我國得到眾多學校與企業的關注,《職業教育法》的制定,從根本上建立了產教融合校企雙方的工作機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不同的教育機構與企業根據整個機制體系系統設計且依法推進,從而保障了校企間資源的流動通暢。但目前來看,我國在產教融合頂層設計上進行了一定的規劃,也出臺了一些促進產教融合的辦法,但是從立體層面來看,針對不同層面的融合還是缺乏系統性的政策供給。要真正將產教融合由系統設計推向系統實施,還需要國家政府部門在法律和政策層面的進行更加細化的研究。

二、數字媒體藝術產教融合體制機制的建立

(一)系統進行頂層設計

我國當前實施產教融合主要任務是:教育改革、人才培養、產業轉型與社會發展,并將這四大任務有機統一起來。具體到數字媒體藝術產業,就是將產業與職業教育中的相關專業進行融合,真正實現將不同類型資源在不同部門與不同利益主體間進行優化配置,讓校企間協同工作,從而產生更大的發展動力。利益相關的主體進行整體考慮,明確各方權益與義務,做到權責分明。否則,學校和企業作為最重要的兩大利益相關者,當面對某一問題時,其思考問題解決方式和利益評價的出發點必然不同,帶來的結果也不會朝著雙方希望的方向走下去。

(二)理清三方關系

從當前數字媒體藝術產業發展狀況來看,政府從產業長遠發展的方向進行頂層設計,要解決的問題便是數字媒體藝術產業發展中資源的利用、效率的提升與維持,作為單一的某家企業只能從企業自身的發展去看待問題,利用現有資源去解決問題。學校僅僅從產業發展需要人才的角度認識到某類人才是急需的。因此,要理清三者之間的關系,可以將“清單機制”引入進來,通過制定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與負面清單,將政府、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的權限進行規范化,在權力清單中明確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擁有的管理權力、企業與學校在融合過程中各自所擁有的權限;擁有權力的同時也必須擔負相應的責任,責任清單與權力清單保持相配套的原則。另外,通過負面清單機制能夠保證在產教融合過程中任何一方的失責,加強對融合過程的監督,從而通過理清三方關系,排除一些人為的干擾,保障產教融合的順利實施。

(三)建立資源優化配置與育人的長效機制

“資源優化配置”是產教融合自始至終的核心要義與發展主線。但產教融合的起點是“產”,落點是“教”。供需之間的環路最終將指向教育的主體-學校,產教融合不能簡單將資源在某一地區,某一行業進行調整。具體到數字媒體藝術行業涉及的產業有很多,哪兒多一些資源,哪兒少一些資源,在此過程中,任何一方不能簡單將產教融合當成一個資源優化配置的平臺,如果是這樣的話,人力資源將會被視為一種純粹的市場交易的要素,這種純粹市場化的認識必然導致融合的最終失敗[3]。建立一種長效機制,在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產業內,建立一個產教融合成為技術技能型人才成長的終身平臺,讓學校與企業成為人才培養的場所,所不同的僅僅是學習的地點發生了變化。應該認識到這個平臺的功能一方面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另一方面也將實現系統的育人過程。“系統育人”不僅是學校的責任,也是整個社會的職責,更是人力資源強國建設的需求。隨著當前產業升級提速,就數字媒體產業員工培養來看,要將一名普通員工或學徒培養為在某一領域內的熟練工程師甚至到技術專家,無論是學校或者企業都無法單獨承擔這一重任。原因主要在于:其一,從學生到一名合格的員工,在人才的培養與適應相關崗位的過程中,對知識、技能的需求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其二,不同階段,企業和學校都會扮演不同的角色,各自發揮不同的作用。隨著產教融合這個終身學習平臺的建立,就可以在縱向上為數字媒體藝術這一產業人才需求提供一個終身學習與發展的平臺,通過校企間的真正融合,最終達到讓產教融合不僅是一種校企合作的機制,更成為一種主流的人才培養的教育形態[4]。

三、推進數字媒體藝術產教融合體制機制改革的策略

(一)建立區域性大數據產教信息溝通平臺

產教融合的主要功能是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利用現在的大數據技術建立一個信息溝通平臺,可以讓產教信息及時、全面、系統的在政府、企業、學校之間進行流通,讓三者能夠做到互通有無[5]。這種平臺的建立,不僅可以解決市場機制配置資源中出現的問題,也可以通過市場的供求機制、競爭機制、風險機制來影響資源的配置,從而形成一個“供給-需求-供給”這一閉環結構。“需求-供給”主要體現在產業與教育系統之間的信息流通,企業將生產問題、人才需求、員工培養需求等反饋給教育系統,而教育機構通過獲取的信息對專業設置、招生規模、課程體系、教學手段、研究方向進行調整,使之符合產業發展的需要;而反過來,“供給-需求”則由教育系統向產業傳遞人才與研究成果的供給情況,并實時將人才的供給信息、科研成果、創新創意成果反饋給產業,讓產業可以實時發現技術動態,動態調整產業結構。

篇4

青海省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藝術類專業省級統考專業合格線業已公布:

一、美 術 類:185分。

二、民族工藝美術:237分。

三、音 樂 學:130分。

四、音樂表演:120分。

五、舞 蹈 類:100分。

六、播音與主持類:220分。

篇5

關鍵詞: 高職高專數控技術專業 《機械設計基礎》 教學方法 課程教學設計 教學改革

《機械設計基礎》是高職高專數控技術專業必修的一門主干職業基礎課。數控技術專業學生就業領域主要面向制造業,主要就業崗位(群)是數控機床的操作、編程、工藝規程編制與實施;相近就業崗位(群)是生產管理等。本課程的先修職業基礎課程為機械制圖、計算機繪圖、工程力學、金屬材料與成型工藝,并進行了金工實習。后續課程為有機械制造技術、液壓與氣動技術等職業技術課程。本課程為學生畢業后從事上述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對學生完成整個專業的學習,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是學生獲得職業基礎能力的橋梁與紐帶,因此教好本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課程教學目標

本課程使學生掌握常用機構與通用零件的基本原理、性能特點、使用、維護的基礎知識和設計方法,培養學生具備選用、維護和改造簡單傳動裝置及零部件的初步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設計思想與嚴謹的工作作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與實踐聯系非常緊密,學生畢業后走向工作崗位做實際工作,參與設備的論證、預研制、改造或維修的工作,難免做設計一類的工作,接觸到各式各樣的運動機構或各種通用零部件,課程的學習為將來的職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2.課程內容分析和課時分配

2.1本課程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在機械設計的基本知識和機械中常用的機構包括平面連桿機構、凸輪機構、間隙運動機構、齒輪系;機械傳動包括螺紋連接與螺旋傳動、帶傳動、鏈傳動、齒輪傳動、蝸桿傳動。通用零部件包括軸和軸轂連接、軸承、其他常用零部件,并簡要介紹了國家標準。

2.2課時分配。

根據教學大綱,本課程總共70個教學課時,其中機械設計的基本知識部分占12個課時,在機械中常用機構部分占22課時,機械傳動部分占23課時,通用零部件部分占13課時。

教師在制訂具體的教學進度計劃時,須安排四次觀察與認知實驗配合教學,每次實驗占用2課時,共8個課時。第一次為綜合性認知實驗,第二次重點是常用機構的認知實驗,第三次重點是機械傳動的認知實驗,第四次重點是通用零部件的認知實驗。

3.教學設計與實施

3.1學情分析。

3.1.1不利條件

目前高職高專學生入學分數較低,理論基礎較差,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強,缺乏抽象思維,自律性差。

3.1.2有利條件

根據數控技術專業教學計劃,本課程開在第三學期,在學完了《機械制圖》、《計算機繪圖》、《工程力學》、《金屬材料與成型工藝》,并進行了金工實習和數控機床認識實習之后,學生已經具備了比較扎實的力學、制圖、金工、材料等先修課程的良好基礎,具備了一定的識圖、計算能力,對生產實踐有了初步的了解,為本課程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且學生好奇心強,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

3.2課程特點。

在本課程中各章相對獨立性較強,學生一接觸本課程,就會產生“沒有系統性”、“邏輯性差”等錯覺,因此為本課程的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然而在本課程中,雖然不同的研究對象涉及的理論基礎不同,相互沒有多大的聯系,但最終的研究目的只有一個,即設計出能夠應用的機構、零件等。

根據以上分析,本課程的教學中心為機構和零件的原理及選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設計能力。

3.3教學模式、教法選擇和師資條件。

3.3.1教學模式

本課程教學可采用“文字教材、多媒體教材、機械原理與機械零件的實物觀察實驗和學習指導”四位一體模式。

文字教材是本課程教學的基本指南,教學內容符合本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但其內容不能代替多媒體一體化全部教學內容,特別是涉及生產實際、感性認知、形象思維等方面,必須有多媒體教材補充。

多媒體教材內容包括各章節基本內容的講解、歸納,重難點內容的專題講解,現場錄像教學,動畫及圖表、圖形的形象演繹等。借助于計算機圖形學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加強直觀性教學,做到教學內容直觀形象。

機械原理與機械零件的實物觀察實驗:通過機械中常用機構與通用零部件的實物或模型展示,并借助電腦控制技術系統形象地解說,增強真實感,身臨其境,提高學習興趣、降低學習難度。

學習指導主要包括各章節的基本要求、學習指導、典型例題、習題提示和自我測驗。

3.3.2教法選擇

教師在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供選擇的教學方法有很多種,可以靈活地加以串用或并用。

3.3.2.1講授法教學。對于機械設計的基本知識、涉及設計計算部分的教學主要采用講授法。例如對于“定軸輪系傳動比”計算公式的推導,以講授為主,課件感知引導為輔。講授法可使學生在有限時間內盡快地掌握新知識,加深理解。

3.3.2.2演示法教學。對于常用機構、機械傳動和通用零部件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識部分的教學,以演示法教學為主,講授引導為輔。在多媒體演示和實物模型演示的過程中,通過提問和討論的方式讓學生主動、思考,在直接觀察中分析問題,增強感性認識,從而突破難點。

3.3.2.3壓力教學法。對于應知應會的基本知識、重點內容,通過課堂提問和讓學生上黑板做題等方式,人為地給學生制造一些學習壓力,有利于知識的掌握、消化和吸收。

例如:在講《螺紋連接和螺旋傳動》這一章中,螺紋的類型、特點和參數,常用螺紋連接(螺栓連接、雙頭螺柱連接、螺釘連接和堅定螺釘連接)的基本特點和選用等基本知識可用提問的方式加以鞏固;在平面機構自由度的計算、標準直齒圓柱齒輪外形尺寸的計算、齒輪系傳動比的計算等教學過程中,在公式和典型例題講解之后,出幾道典型習題,讓學生集體思考,并讓幾名學生上黑板計算,再讓其他學生糾錯,最后老師講解。這樣可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增強教學效果,也可作為對學生考核的一部分。

3.3.2.4討論法。積極開展師生的雙向互動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舉一反三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例如:在機械傳動的設計常用機構和通用零部件的選用的教學中,老師提出問題,讓大家開展討論,可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3.3.3教學條件和師資力量

3.3.3.1我院擁有充足的供教學使用的多媒體教室,主教學樓28間,實訓樓10間,信息大樓計算機教室10間。

3.3.3.2可供數控技術專業學生實訓的實訓室有鉗工實訓室、車工實訓室、數控實訓室、數控仿真實訓室、機械基礎實訓室等。

3.3.3.3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團隊有專任教師4人、兼課教師2人、外聘教師4人,其中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9人,均具有豐富的實踐和教學經驗。

3.4課程教學設計的做法

3.4.1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觀看在生活中常見機構和工程運用較廣機構的錄像片及動畫,使學生對該課程萌發濃厚的興趣,認識其重要性,使他們感覺到機械設計并非遙不可及,通過努力學習就能達到。

3.4.2在教學組織上,根據高職教學的特點,“必需、夠用”的原則,強調應用性,可以簡化公式的數學推導過程,避免知識內容過深過細。有些推導過程只是為了加深對本概念的記憶,不做掌握要求。把重點放在結論具體應用上,一般性的內容在廣度方面適可而止,節約課時用于實踐性環節。

3.4.3在每章內容講解時,不僅要講清內容和基本原理,而且要通過舉例、多媒體教學手段、實物或模型觀察實驗,講清其在工作中的用途。

3.4.4每次課后均有思考題和習題,并有課外作業,課后教師定期輔導和答疑,有助于學生抓住課程重點,加深對課程難點內容的復習和理解。

3.4.5在每章或每個單元內容教學完畢后,及時進行階段性小結,承前啟后,讓學生對課程的諸多內容有整體認識和系統化意識。

3.4.6為加強重難點的消化吸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階段性地安排習題課,以學生為主體,以習題為平臺,積極開展分組討論活動。在練習過程中,結合生產實踐中的實例,增強學生“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的能力,講清具體應用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激發學習熱情。

3.4.7在教學實踐中,應遵循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采用鼓勵式教育,讓學生在寬松、愉快的氣氛中吸收知識、獲取營養。

3.5考核方式和教學效果。

3.5.1考核方式

根據我院“2+1”教學改革和數控技術專業中本課程教學大綱要求,本課程考核類型為“考試”課。平時成績占50%,包括出勤及課堂紀律占20%、課堂回答問題、作業、平時測驗和期中考試占30%;期末考試成績占50%,主要以閉卷考試的形式進行。

3.5.2教學效果評價

通過學生網上評教、教師評學、學院教學督導員抽查、系部或教研室主任聽課、教師相互聽課等形式反饋,提出教學建議。通過上課提問、作業批閱、平時測驗、期中考試等形式,教師掌握教學效果,適時改進教學的方式、方法。

4.課程教學特色描述

4.1基本思路。

以課程目標為主線,打破傳統的課程界限,從實現各專項能力的需要出發,以“必需、夠用”為原則組織相應的課程內容并進行必要的教學內容整合,使課程內容服務于目標能力,注重人的思維方式,重點培養創新思維,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目的明確,學習興趣濃厚。

4.2教學手段。

本課程在教學中都采用了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表現方式上體現了多元化的現代教育技術方法與手段,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和PPT教學課件,將CAI課件、錄像插播片、實物模型及現場參觀等多種手段科學組合,使教學形象、生動、高效、學生喜聞樂見。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形象化特點和生動性、趣味性大大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加深了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從而提高了整體教學質量和水平,也增加了教學信息量,提高了教學效益。我們的感受是現代教育技術最能在本課程的教學中發揮作用,多媒體手段的采用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大大提供了方便。

4.3教材建設。

從高職教育的特點出發,選用貼合高職院校學生實際的教材,更加突出理論聯系實際,有利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將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有機結合,揚長避短。

4.4實驗和現場參觀實習。

以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內容為背景,繼金工實習和數控機床的認知實習之后,加強培養學生理論與實際聯系和動手能力,開設實驗課,并利用業余時間組織學生去工廠現場參觀。此外,我們結合課程,積極開展機械設計興趣小組活動,為學生的創新設計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

5.教學改革

5.1在教學上。

5.1.1在課堂講授之后,創造條件組織學生到工廠參觀,觀看、分析、討論各種機器上的各種常用機構和零件。

5.1.2組織學生開展簡單典型機構、機器和零部件的設計大賽或開展興趣小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習的應用能力和設計興趣。

5.1.3利用現有的機械原理與機械零件實驗室,在學生認知、觀察、聽取講解之后,結合實訓中的機器和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機械,理解和掌握課堂內容。

5.2在考核上。

在考核方式上,實行學習階段的全程性考核制,改變過去的一次性終結考試,成為將階段性的考核與期末綜合考試相結合的辦法。

這樣有利于教師及時發現教學中的不足并加以改進,減少學生學習的功利性,有利于加強教師對學生的日常學習管理,引導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從根本上改變應試教育制約學風、考風的狀況,促進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地準確反映出一個學生的真實成績和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陳立德.機械設計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

篇6

關鍵詞:二級秘書;業績評估報告;撰寫可行性報告

基金項目: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2016年度校級課題:“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開發高職院校商貿類專業學生行政管理能力的策略研究”,資助成果,項目編號:CQY2015Y016

根據《國家職業標準秘書》,二級秘書是我國秘書職業資格等級中的最高級別,也就是最高級秘書。所以在進行職業能力鑒定時,單獨增加了一項“業績實證評估”考試內容,這不僅有別于秘書其他級別[1]的考試內容,更是在其他職業資格等級考試中所從未出現過的考試方式,是一種非常新穎的鑒定方式。“業績實證評估”由五個模塊構成,現就 “撰寫可行性評估報告”第三個模塊進行專題探討。

1 考題分析

該模塊主要評估的是考生撰寫可行性評估報告的能力,而這也是

秘書發揮參謀作用的重要證明[2] 。可行性報告圍繞經濟建設項目或行政管理方面的內容,就項目的必要性、項目的經濟可行性和技術可行性、組織管理的可行性和社會的可行性等方面進行分析,并根據以上對項目的可行性分析,應該得出一個該項目是否可行的結論。當然,這里面非常重要的環節是對項目的分析,并提出具體的操作方案。

在撰寫過程中,首先要寫清楚項目的背景,項目實施的相關因素和主要目的和意義;其次要對項目進行較詳細的情況分析,要求列舉事實,運用系統分析方法,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對項目實施的可行性作出客觀、全面而準確的預測、不同類型的可行性報告在該部分通常具有不同的側重點;第三部分是對項目如何開展進行具體敘述,這也是方案的中心部分;第四部分對該方案的優缺點進行評價;第五部分對該方案的實施步驟進行描述;第六部分是結論。

在撰寫可行性報告中,一定會對方案進行多次修改,涉及到草稿和討論稿,但此模塊同第二模塊“制定工作計劃、監控目標完成”不同,只需提交正式稿即可。

另在證人證詞部分需要對報告和完成報告的過程進行評估,在其別要突出“收集資料”、“組織論證討論”等方面的能力。

2 案例參考

第一部分:自述背景情況

標題:公司營銷體制改革可行性報告

撰寫時間:2012年12月

地點:公司營銷中心辦公室

立項原由:通過營銷體制重構,消除原有銷售體系的弊端,使企業資源得到優化配置,發揮營銷體系的最大功能,實現企業的營銷目標和戰略目標。

第二部分:證據內容

公司營銷體制改革可行性報告

一、項目背景及概況

公司在國內同行業中已具備明顯優勢,經濟規模連續四年居同行業之首,成為重慶市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點企業。公司發展的總目標是:經濟規模行業最大、優勢明顯;技術水平領先國內,追趕國際;經營管理規范高效,靈活有序;企業文化獨特優秀,持續創新。建立完善現代產權制度,建成具有持續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上市公司。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公司急需打破常規進行跨越式發展,調整營銷體制與模式,實現公司制定的長遠目標。

公司目前實施的營銷體制是“兩極銷售”體系,即公司的營銷職能由公司各網點和各分廠銷售部門承擔。這種營銷體制在公司歷史上曾發揮巨大作用,在開拓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上效果顯著。但隨著市場覆蓋面的增加,銷售人員的增多,這種營銷體制的弊端逐漸體現出來,搶奪市場、互相扯皮的事情時有發生,公司認為應該逐步理順營銷體制,將銷售力量合成一股繩,變“二級銷售”為“一級銷售”體系。

二、情況分析

兩級營銷體系具有其優劣勢,具體來講:

1.優點

(1)從某些角度來看,兩級銷售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各個分廠的積極性,每個分廠作為獨立經營的主體,自主性較強,并為實現分廠的收益最大化而努力;

(2)每個分廠都必須而且能夠面對市場,依據市場需求及其變動趨勢調整產品及其結構,從而提高了各分廠的適應性和經營靈活性。

(3)總部員工較少,組織結構較為扁平,能節約總部管理成本。

(4)交叉銷售呈現出龐大而復雜的銷售網絡,市場的滲透能力較強。

2.缺點

(1)兩極銷售,特別是分廠銷售職能的體制,影響公司對市場信息的精確把握,對整體市場的了解不全面、不詳實,難以從整體上把握市場動態,除非設立專門的市場調查部門,否則相關分廠不會主動整合相關信息。

(2)兩極銷售體系將不利于成套項目產品的銷售,因分廠銷售體系和網點銷售體系各自獨立,協同較困難,在現在用戶希望公司能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的背景下,這樣的結構體系限制了公司發揮整體優勢,也不利于充分整合面向分銷市場的銷售資源,約束了有效實施對分銷網絡進行開發、管理與支持的能力。

(3)統一的價格體系難以形成和維護,內部價格競爭激烈,多次發生爭奪客戶的情況,降低盈利率,損害公司的總體形象。

(4)營銷服務水平較低或執行效果不能很好滿足客戶需求,影響企業經營業績。

三、項目內容

1、主要思想

由營銷中心全權負責公司銷售,原分廠銷售隊伍和網點銷售隊伍均納入營銷中心管理。

2、營銷組織架構

營銷組織架構的主要內容是:將兩級銷售體系下各類資源整合到統一的“營銷中心”,其下成立各大區,負責各區域專門的銷售業務,原銷售人員根據自愿原則到加入到各大區。

3、該營銷模式的關鍵點說明

(1)價格體系管理

分廠負責成本核算,營銷中心制定出統一的產品出廠價格及其目錄(根據分廠提供的成本),以及各級價格管理權限。

(2)客戶開發與管理

1)老客戶的深度開發與維護

在方案執行前,各自開發與維護的老客戶,采取老客戶備案制,由各銷售人員優先負責,如2年之內該老客戶沒有訂單,則取消其優先權。按照區域原則,各區域客戶由大區經理整體安排。

2)新客戶的開發與維護

新客戶由各大區經理統籌安排。如出現跨區域客戶,則根據業務項目總金額的大小,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單筆業務總金額1000萬以下的情況

采用客戶開發首先申報制,率先獲取客戶需求詳細信息并主

動接洽客戶關鍵人物的,可以先向營銷中心申報,經確認后先接洽者享有銷售談判、合同簽訂優先權,后來者不得搶單。當后來者發現先接洽者提供的信息有重大失誤(比如關鍵聯系人、項目總金額、項目技術要求等),后進入者可以向營銷中心提出要求參與該項目的競投標,從而取消先接洽者的優先權。

單筆項目總金額1000萬以上的情況

如果該項目業務總金額超過1000萬,須報營銷中心協調,組織雙方共同聯合競投標。搭建專門化的公關小組,統一公關,統一行動。

4、營銷費用管理

原則上營銷中心對公司所有營銷費用擁有監督管理的職責。

四、該方案的評價

1、該營銷模式的優點

(1)真正實現“營銷管理一盤棋”,有利于公司的戰略發展。

(2)有利于全面塑造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滿意度與美譽度。

(3)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內部價格管理較為混亂的現狀。

(4)有助于原有兩級銷售體系中的銷售隊伍認清市場與競爭形勢,把握未來銷售業務的主要競爭態勢與發展方向,培育營銷的核心競爭力。

2、該營銷模式的缺點

(1)可能影響分廠部分員工的積極性。由于各分廠的銷售管理將納入營銷中心統一規劃與管理,其管理職能重點將有所微調,從而導致分廠上上下下各級各類人員短時間內的不適應,進而對分廠生產、研發等相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2)營銷體制的變革可能會影響各類銷售人員在磨合期間的銷售業績。營銷體制與組織機構的變化,以及銷售流程上的變化可能使得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大大增加,銷售代表普遍面臨一些新的問題如老客戶如何維護、各部門如何聯合開拓新老客戶、利益如何分配等等,這些問題可能在磨合期不一定得到最優解決,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營銷效率。

五、該方案的實施步驟

改革方案主要采用內部培訓會進行,培訓會分四步走:

第一步:針對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含董事會、副總經理以上干部、總經濟師、總工程師等在內)的內部討論會、說明會。

第二步:針對原有市場部所有人員、各網點辦事處負責人、各分廠廠長及銷售副廠長、等召開擴大會議,就本方案進行解釋與說明。

第三步:針對原有各銷售部門銷售主管、銷售員工以及各分廠技術骨干、財務骨干、物流配送人員等部門與人員進行方案解讀,以統一思想、統一行動。

第四步:改革方案正式通報集團公司其他相關職能部門,并組織專門會議向各部門(含財務處、人事處、技術研發中心、生產計劃處、物流中心、等等)主要負責人進行解釋與說明。

六、結論

該方案提出的新的營銷體制改革適應了市場競爭的需要,充分考慮內部人員對未來新的營銷體系的接受程度,能解決銷售體系目前存在的各種問題,該方案將為公司銷售目標的完成及公司戰略目標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部分:證詞描述

1、理順營銷體制一直是我公司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管理工作日益規范的趨勢下,出臺一份可行性報告,指導營銷體制的逐步理順已成為迫在眉睫的事情。該考生作為公司營銷中心辦公室副主任,一直全程參與該項目的建設工作,對公司情況、項目的基本條件較了解,并據此寫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初稿。

2、在撰寫過程中,該考生收集了大量的數據和資料, 發出調查信息并回收反饋信息,對結論的形成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3、利用豐富的資料,該考生參與了多次會議討論,就項目的合理性、必要性、可行性進行了論證,歸納整理了專家論證結果,為報告的最終編制做出了貢獻。

4、總體而言,此份報告是一份結合公司實際的報告,是凝結了該考生心血和業務水平、業務能力的報告。目前該可行性報告的實施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中。

參考文獻

[1]國家職業標準秘書(2006)[s].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出版社,2006

[2]秘書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二級秘書[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4

篇7

【關鍵詞】高職;軟件技術專業;國際合作

隨著經濟的國際化與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不斷加深,世界各國教育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斷加深。迫切需要大批外向型、國際型人才,對人才的國際化需求帶來了教育的國際化。國際交流合作可以促進高職院校全面發展,提升高職院校辦學水平;國際交流合作可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國際交流合作有利于拓展教師視野,改善知識結構,提高教學和科研能力。

一高職軟件技術專業國際合作模式

1.國際化師資培養

師資水平已經成為高職改革成敗的關鍵因素,特別是高職軟件技術專業的教師,由于軟件技術的快速更新,軟件技術教師面臨著知識陳舊老化、教育觀念與教學方法落后等問題。只有具備國際意識和世界視野,掌握現代教育思想和相關領域前沿的科學、技術理論知識和研究方法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出相應要求的人才。加強與發達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借鑒它們現代化的教學理論、學術思想、人文精神,對于改善教師隊伍有著積極的作用,不但可以培養教師的國際思維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們的學術、科研能力與管理水平,使高職專業教師成為“國際教師”。高職院校提高師資國際化水平的最佳途徑是有針對性、有重點地選派科研能力強、專業基礎好、外語水平高的教師到國外參加學術合作和交流。高職院校通過選派教師到國外先進國家進行學習與培訓,更新教育觀念與教學方法。借鑒先進的管理經驗,關注最新的軟件專業知識,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師資隊伍和管理團隊。除了短期的培訓外,學歷提升也是國際交流合作的一個重要方式,通過公派留學方式到國外先進大學研修或學歷提升,可以潛心認真學習國外先進技術,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同時也帶動提升了高職院校的整體科研水平。

2.引進國外優質特色課程與資源

引進國外優質軟件技術專業教材,特別是英文原版教材,往往理論性強、通俗易懂,對于高職軟件技術專業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通過引進優秀的專業教材,可以彌補我們教材上的不足,增加新鮮的內容,有利于專業教師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學生通過國外專業教材的學習,能吸收大量新的知識,加深對國外教育理念和相關專業知識與實踐的了解。除了教材外,國外優質的特色課程、案例資源也值得我們借鑒,通過與國外大學交流與合作,引進國外優質的課程資源如MOOC、微課、實訓案例資源。充分學習理解特色資源,結合本專業與學生的特點,為自己建設或應用資源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

3.學生交流

開展學生國際交流是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高素質高能力學生的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到國外學習,可以加強與國外高水平大學或機構的教育合作,開展雙邊和多層次交換生項目,攻讀學位、海外實習、技術培訓、夏令營、暑期課程、各類文化交流活動、國際會議、共同培養、國際軟件技術競賽等。通過上述素質拓展、學習交流和學位教育等不同途徑和方式加強學生的國際交流與培養,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術水平,而且也促進他們思維方式的轉變,為培養具有國際背景的創新性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短期訪學項目一般1~6個月,為國際學生提供以訪學身份赴外學習,學生可以學習國外開設課程或參與國外導師指導的研究項目。夏令營活動是利用暑假時間進行短期的參觀學習。學歷提升項目是與國外大學聯合培養,選派優秀學生出國留學,一般期限為6~24個月。交換留學生項目是與國外大學合作,共同培養,學分互換、互惠互利,時間是6~24個月,以課程學習為主,也包含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科研項目等。積極發展留學生教育,提高留學生教學質量,同時加強在校中外學生的文化交流,促進國際語言環境的形成,營造國際化氛圍。

二高職軟件技術專業國際合作探索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軟件技術專業依托學院國際合作資源,進一步深化國際合作內涵,進行全方位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探索,成立了海外教育與發展學院,專門管理教師、學生國際交流與合作。

1.教師國際化交流

學院軟件技術專業非常重視教師國際化交流與合作,軟件技術專業依據江蘇省品牌專業建設要求,將教師國際化交流納入專業建設規劃中。近年來,學院先后組織安排了5位教師到印度攻讀軟件技術專業學位課程,提升了學歷,科研水平也得到顯著的提升;近三年來選派了3位教師到美國進行為期一年的專業學習與研究,他們在國外導師的指導下研究最新的軟件技術及相關軟件課題,通過一年左右的集中學習,緊跟最新的軟件技術發展趨勢,并將學到的專業知識應用到工作崗位上;近年來選派5位教師赴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提升了專業能力;近五年來先后選派了30多位專業教師到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發達國家進行短期的考察訪問,重點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以及管理經驗。通過國際交流與合作,開拓了教師國際視野,培養教師的國際思維能力,掌握國際上最新的學術動態和學術信息,借鑒與吸收國外現代化的教學理念,了解國際前沿的研究方向,開闊了研究領域。

2.引進國外優質教學資源與國際認證

教學資源的改革與創新是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院軟件技術專業多年來一直重視教學資源的建設與改革。通過國際交流合作,引進國外優質教學資源促進本專業的資源建設與改革,改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近年來先后引進了Oracle公司的Java系列教材、微軟公司的C#系列教材、印度NIIT系列教材。另外,引進了國外的優質實訓案例、MOOC課程等資源,申請了Google公司的研究課題,研究MOOC課程應用與推廣。同時,為了提升學生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在軟件技術專業學生中推廣OCJP、Oracle數據庫等國際認證,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近幾年已經有200多名學生獲得了相關認證證書,得到了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3.學生交流

學生交流是國際交流合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國際交流也是江蘇省品牌專業建設項目重要部分,學院軟件技術專業積極推進學生的交流,制定了相關的政策,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國際交流,如短期的訪學項目、一個學期的交換留學生項目、學歷提升項目等。近三年來,學院軟件技術專業選派優秀學生50多名到國外學習、實訓。例如2017年有20多名學生到新加坡JEEducationalCollege學院開展了為期兩周的“面向對象編程語言(Java)應用項目開發”實訓。通過這次學習交流,拓寬了學生在軟件方面的視野,提升了專業技能,了解了軟件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學院軟件技術專業近年來與多個國外大學合作,積極推動交換留學生工作,到今年已經有30多名學生到國外進行一學期以上的專業學習。同時,我校軟件技術專業近幾年先后接受了南非、老撾、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50多名留學生,促進了我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了我校的知名度。高職軟件技術專業的國際化交流與合作,能有效利用國外先進、優質的教學資源,提升教師教學、科研能力,拓展學生視野,提高了學校的辦學水平和競爭力。在高職教育國際化進程中,要注重實效,避免做一些面子工程,制定的政策與方案要切實可行,其中應包含考核因素。同時,應充分發揮國際交流經驗,促進國際化創新人才培養,全面提升高職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楊曉楠.國際合作辦學模式梳理與探索——以“卓越法律人才培養”為視角[J].現代教育管理,2015(1)

[2]陳瑤.國際合作辦學模式的發展與創新[J].中國校外教育,2014(18)

[3]楊仁懷,郎川萍.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國際合作辦學模式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4(11)

[4]米永勝,沈旭.國際合作辦學模式下高職院校學生工作探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9)

篇8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隨之人們的審美情趣也在不斷進步,對藝術領域的關注度也大大提高。近幾年出現了“藝考熱”的風潮,全國各高職高專院校也紛紛開設藝術設計專業,但是在教學中往往出現這樣的問題:通過在校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一些設計的基本技能,走上設計一線的工作崗位,但是在專業技能外卻缺少一些人文底蘊、個性修養、發展思維等綜合能力素質,不利于職業生涯的長遠發展。因此,在大力發展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應用性、適用性、崗位性專業人才的同時,也一定要加強能夠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市場的綜合素質的培養。

一、當前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素質教育的現狀分析

這些年素質教育成為了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教育中容易被忽略的部分,素質教育是教育者基于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利用各種有利條件,通過多種途徑,以適當方法引導全體受教育者積極主動地、最大限度地開發自身潛能,提高自身整體素質,并實現個體充分而自由發展的教育。

首先,一般高職高專的藝術設計專業學制短,課程任務繁重,為了能培養出應用型人才更是花費了很大的精力在專業教育上,根本無暇顧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以至于“發展素質教育”成了一個口號,而沒有具體行動。

其次,大部分教育者總是把素質教育放在嘴邊,但是卻不知道怎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更不知道如何把素質教育作為課程傳道授業。也有些院校片面的把專業教育、素質教育隔離開,認為將時間花在開展“素質教育”上看不到效果,得不償失,簡單地認為素質教育是課外活動。

再者,在國家的“雙師型”教師培養政策鼓勵下,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十分注重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卻忽略了自身綜合素養的提高,教師缺乏個人修養勢必會影響到學生的素質發展。

二、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加強素質教育的具體措施

(一)結合社會需求,構建新的課程體系,拓展專業素質。

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站立在時代潮頭浪尖的學科,要時刻把握社會發展的最新形勢,以此為根據制定本專業的教學計劃。從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設計課程三個階段入手,彼此之間要強調聯系性、共通性、連貫性、針對性的原則,使單門課程不再孤立的培養學生的某一單項能力,并且同時注重綜合素質的拓展。如:在景觀設計課程中,除了讓學生設計出具有設計感的方案以外,并讓學生能夠從人文地理、持續發展、生態環保、綠色污染等多個方面考慮案例的完整性,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實行多元化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主動學習能力。

在傳統的藝術設計教育模式中,教師和學生大部分都是在教室中完成教學過程的,授課過程簡單,教師只能通過一些形式上的作業去努力讓學生掌握所學知識,這樣的后果就是學生被動地去學習,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  要想適應時代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合格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就要實現教學模式多元化。藝術需要創新,創意性的教學方法對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尤為重要,它能夠縮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能夠激發師生互動交流的設計熱情,也能夠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創作熱情。比如:經常讓學生去接觸社會,了解市場,這樣既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又能夠鍛煉學生在市場、社會中的個人適應能力。還可以經常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國際國內的設計比賽,請一些學者專家到學校進行講座,引導師生共同創辦實踐工作室等,為學生創造一個開放式的具有濃厚設計氛圍的教學環境。

(三)大力發展教學的實踐環節

實踐課程已經成為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為了培養出應用型人才的一個關鍵環節,那么如何在實踐課程中滲入素質教育呢?

藝術設計專業對未來設計師的培養要求是獨立的、全面的。從好的創意產生到圖紙的表達,再到方案的實施,每個步驟都要求設計師親歷親為。在教學中,可以引入實際真題,讓學生自己去了解題目的現狀、要求、市場,并以此為依據進行設計,如果有機會還可以參與投標,或者跟客戶實際溝通交流,不但完成了實踐教學環節,又能培養學生融入社會、與人溝通的能力。又或者在課業的布置上采用公司化教學,把設計公司的項目引入到教學中,用產、學、研結合的教育方式,培養學生的團

[1] [2] 

隊意識,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學生的社會價值。

此外,部分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已經開始增設頂崗實習課程。頂崗實習不同于其他實習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學生完全履行其實習崗位的所有職責,獨當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對學生的能力鍛煉起很大的作用,是《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的“2+1”教育模式,即在校學習兩年,第三年到專業相應對口的指定企業,帶薪實習12個月。這就要求學校送出去的學生一定要有適應崗位的綜合素質,有較強的動手能力,達到一定的技術要求,而且能夠培養學生自己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面臨就業時能夠馬上適應提供了必要條件。

(四)加強教師隊伍的素質培養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核心,教學效果的評價直接來源于教師隊伍的建設。古人云:“師者,人之模范”(楊雄《法言學行》)。教師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不僅僅是在七尺講臺上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還應該肩負起影響學生人格、品格的重要任務。教師人格魅力的力量是不可想象的,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更要有堅定的職業操守,有健康的世界觀、價值觀,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這樣才能兼顧學術和人格上的感召力。

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發展的關鍵在于培養出優秀的設計人才,而決定是否能成為優秀設計師的關鍵不僅在于專業能力的強弱,還在于綜合素質的高低。一個設計師即使具備了優秀的專業素質,而缺失了與客戶有效溝通的能力,或者缺失面對困難時的積極樂觀人生態度,或者缺失起碼的誠信與職業道德等其他素質,都不能夠勝任新時代的市場需求。因此,培養出具有高等綜合素養的應用型、技能型的專業人才,才是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發展的根本原則。

[1]楊雄,第五代青年價值觀特點和變化趨勢[J],青年研究,1999,(12).

[2]張玉芳,高職高專院校人文素質教育初探[J],教育與職業,2006,(32).

篇9

職業院校計算機圖形圖像專業是培養具備一定的平面、立體、色彩構成和設計規范等與設計相關的理論知識,較強的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能力的高級應用技術型人才。主要培養面向圖文設計,攝影攝像,電商美工,廣告設計,三維裝修效果圖制作,網頁設計,影視動畫制作,UI設計等崗位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在互聯網+的時代電商美工、網頁設計、用戶界面設計等已成為IT市場上最為緊俏的職業,近幾年來備受青睞,就業前景廣闊。

1 計算機圖形圖像專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計算機圖形圖像專業現狀分析

在互聯網+的時代隨著商業環境和國內外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同行企業間的競爭漸趨激烈,,越來越多的企業在企業形象策劃、品牌建設及產品宣傳等方面的意識越來越強烈,他們在互聯網化、移動化及智能化廣告宣傳方面的資金投入也呈多面發展格局,這勢必會為廣告業及相關行業帶來新的機遇。

嘉興職業技術學院信息技術分院計算機圖形圖像專業已經形成了以影像、動畫、圖形等技術為核心,以數字化媒介為載體,內容涵蓋信息、傳播、廣告、影視、娛樂、遠程教育、出版等多個領域,涉及計算機、影視、傳媒、教育等多行業的產業集合針對市場對圖形圖像專業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的需求,將網絡、影視等藝術和技術的元素融為一體,是社會急需人才。

計算機圖形圖像專業畢業生就業主要面向廣告公司、室內裝潢設計公司、新聞媒介廣告部門、網絡科技公司、企事業單位等進行廣告創意策劃設計制作、室內裝修效果圖設計制作、平面宣傳廣告設計制作、二維三維動畫制作、網頁設計制作等工作崗位,本專業近三年的就業率均為100%,專業對口率更是高達72%。

1.2 計算機圖形圖像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1.2.1 人才培養方案缺乏前瞻性

一個專業的核心競爭力便是專業特色,而專業特色最終就體現在創新人才培養方案上,人才培養方案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總體實施藍圖和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化和課程體系建設的基本依據,它集中體現了一所高職院校的育人思想和辦學宗旨。高校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和準確的市場人才需求預測,不斷調整自己的人才培養方案來體現自己的專業特色。而我們的專業教師由于受傳統人才培養思維的束縛和自身能力的限制及對專業發展前瞻性預測能力的不足,使得本專業制定出的人才培養方案不能很好的體現出完整性和科學性。

1.2.2 人才培養目標不能很好的銜接

人才培養目標與崗位的銜接問題:在我國很多中高職院校中,擔任計算機圖形圖像專業的教師大部分缺乏相關工作經驗,很多教師并沒有真正從事過相關崗位,因此對于本專業畢業后的工作方向、就業動態、任職要求等等都不了解,基于此,教師不能很好地為學生提供相關就業知識,使學生在畢業時依舊對本專業處于一種迷茫的狀態[1],當然以這樣的老師為主制定出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就很難與崗位很好銜接。

專業課程與課程之間的銜接問題:課程銜接是專業課程組織的一部分,是連接各種不同的課程內容或學習經驗使它們之間相互發揮累積的最大效果以達成課程目標[2]。在高職院校的課程教學中,課程體系設置是一個系統工程,分為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基礎課與專業基礎課、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存在著密切的“教學銜接”[3]。我院各專業課課程標準的制定者及各課程實施者之間由于缺乏必要的溝通交流,導致課程與課程之間各自為陣,相互的關聯性不強。

專業課程與教材之間的銜接問題:教材是課程教學活動的媒介和教學內容的載體,它確定了課程的知識點,界定了知識點講授的切入點與切入方式,決定了學生所需了解與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課程的教學模式與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制約著專業課程體系的科學性與適用性,影響著高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4]。高職教育專業教材由于各種原因存在著如缺乏職業教育特色、項目或案例不能很好的體現崗位技能、知識點重?汀⒔灘哪諶縈脛耙底矢襝謂硬簧系任侍狻?

1.2.3 師生均缺乏較高的藝術素養

藝術素養是指一個人的藝術知識和技能狀況水平。在縱向方面它包括:對優秀藝術設計作品的閱讀和品評能力,對不同藝術的理解、認知和感悟能力,較強的計算機繪圖造型能力,對計算機圖形圖像專業知識體系的整體把握能力、核心技能的掌控能力等;在橫向方面它包括:掌握最起碼的常識,具備敏銳的感知美的能力,具有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對中外經典藝術作品有基本的賞鑒能力等[5]。而我院計算機圖形圖像專業的教師大多數都是從計算機應用專業、軟件專業轉過來的,學生也是文理兼收,師生均缺乏較高的藝術素養。

2 計算機圖形圖像專業技術、藝術和職業相結合的教學改革之路

2.1 根據崗位專業技術要求構建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立足浙江,輻射長三角地區,為本地區經濟發展服務”為立足點,組建以行業企業專家、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為主要成員的課程開發團隊,我院計算機圖形圖像專業架構了“一條主線、分層遞進、螺旋上升”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主線,將理論知識、實踐技能融入到企業真實項目中,專業課程好玩易學,通過“專業認識實習課程技能實習專業項目綜合實戰崗位技能綜合實習畢業實習”等實踐課程的逐步推進,實現學生專業技能的逐步提高和項目開發能力的快速提高。

我院計算機圖形圖像專業根據廣告策劃創意設計制作、室內裝飾設計、裝修效果圖設計制作、平面宣傳設計、二維三維動畫制作、網頁設計制作、網頁美工等工作崗位的技術要求,按照從崗人員崗位資格和標準來培養學生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強調崗位的針對性和技術技能的專業性,培養出的學生具備較強的崗位競爭力和拓展力。

同時我院計算機圖形圖像專業還開展以學生掌握職業能力的課程教學改革,從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入手,歸納行動領域的職業崗位任務并將其轉換為學習領域,構建學習領域體系并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進行學習情景設計,在工學結合的思想指導下整合教學內容[6],與本地區行業企業合作進行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課程開發與設計,強化真實環境下的項目實踐,按照典型工作任務對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進行設計,極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虛??結合,互動參與,合作競爭的實踐氛圍。

2.2 根據崗位藝術素養需求優化課程體系

計算機圖形圖像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后最直接的職業上升通道是由簡單的數碼修片、美工到計算機圖形藝術設計。計算機圖形藝術設計( Computer Graphics Design ,CGD,現在被人們習慣稱為數字藝術設計 Digital Art )將傳統藝術設計與計算機圖形藝術設計結合起來的一種復合藝術設計形式,它以計算機為平臺,將圖形、圖像、視頻、音頻等要素組成一種全新的靜態的、動態的或動態交互的,再現現實或虛擬現實的視覺藝術。

我院計算機圖形圖像專業在改革之前主要在學習三大構成、Photoshop平面圖像處理、Illustrator圖形設計、網頁制作、版式設計、廣告設計、二維動畫制作、影視編輯、CorelDraw、AutoCAD、3DMAX等課程的基礎上,整合全校資源,將原藝術類專業的專業課程如:素描、色彩、書法、音樂欣賞、中外美術史、美術概論、中外畫論概要、古文字學與古代漢語、書畫鑒定概論、美術與攝影基礎等課程做為選修課加入到圖形圖像專業的課程體系中,要求學生理解和掌握美術學的專業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學生在原來具有較扎實的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能力、相關學科的知識的基礎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系統的藝術設計能力、邏輯思辯能力、綜合分析研究能力、理論表達能力均有顯著提高,能夠運用計算機進行視覺藝術創作和設計,并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修養。直接帶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的增強,尤其是畢業生就職后的職場競爭力較改革之前有明顯提升。

2.3 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課程特點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師應重視每門課程每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實施“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一改以往老師演講,學生聽講的教學模式,而是圍繞如何提高學生藝術素養、設計創意能力,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崗位適應性,鍛煉設計思想可視化圖紙表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先對成功案例進行賞欣、分析其實現技能,演示其操作要點,然后讓學生對其進行臨摹,在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后,再讓學生頂崗實習,接手企業實際項目來進行操作。通過這樣的教學思路,逐漸形成“賞、析、教、臨、創、展、評”的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

在實踐教學環節,提出了在“專業認識實習”、“課程技能實習”、“崗位技能綜合實習”這三個不同階段采用不同模式進行校企合作的方案,“企業參觀+講座+調研報告”的《專業認識實習》,初步認識了專業未來的就業崗位、明確了自己接下來的學習目標,“校內教師教學+企業師傅帶徒”的《課程技能實習》,鍛煉了自主學習能力、掌握了崗位操作技能,“學生自主選擇+學院統一安排”的《崗位技能綜合實習》,磨練了社會生存能力、學會了同事精誠合作小技巧[7]。

篇10

首先,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具有基本的修養。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在于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培訓學生的信息素養,這是信息技術教師肩負的責任。為了能夠實現這一目標,完成這一責任,要求信息技術教師本身就應該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具體來說,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具有信息技術的基本常識,只有具備了這些常識,才能理解信息時代許多信息的意義。

其次,應該了解信息技術有關的法律與道德問題。網絡成為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在談到計算機病毒的時候首先介紹網絡安全與道德,讓學生知道在網絡這個虛擬社會中同樣具有現實社會意義,會有違法和犯罪。任何傳播和制作計算機病毒都是不道德的,是違法犯罪。然后,讓學生認識計算機病毒,病毒并不是深不可測,我們完全可以防治。最后鼓勵同學們可以把計算機作為課題背景進行一次研究性學習,研究分為四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是上網查閱資料,了解電腦病毒的相關知識。第二階段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是走訪校內老師,與其進行交談有關課題的相關知識并做好記錄并完成中學生對計算機病毒的認識與預防的調查表。第三階段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是全體組員討論,研究,分析調查研究的結果,完成調查報告,并做好網頁。第四階段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是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論文。通過本節學習同學們正確認識了病毒,了解了網絡安全與道德,并提高了自身的信息素養。

第三,信息技術教師還應該具有專業知識和能力。信息技術教師是信息技術課程的專職教師,教師的職業要求使得專業知識與能力成為信息技術教師基本修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堂成功的課不是單純地把現代化教學手段引入教學就可以了,關鍵是要有現代教育理念的指導,信息技術絕不是解決教育癥結、攻破教學難關的萬能工具,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樹立現代教育理念。建構主義理論強調的以學為主、學生通過自主建構獲取知識意義,對我國的教育現狀特別有針對性,能從根本上變革我國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與模式,而其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能為整合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持。

二、從信息技術教師在課程中的地位談起

當信息技術作為一門課程時,信息技術教師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而當信息技術作為教學輔助手段與其他學科相整合時,他們又是信息技術的教練人員,與此同時,信息技術教師同樣也承擔信息素養的培育員和評價者的角色。

當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時,旨在努力培養學生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技術的知識和能力,為學生打好全面、扎實的信息技術基礎。由于中小學生認知水平差異較大,信息技術課程的階段劃分應該以不同年齡不同認知特性為基本準則。作為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應該做到:認真分析教材。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來組織教學內容,依據學生的特點和信息技術的特點來選擇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