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層建筑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1 23:28: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上層建筑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上層建筑論文

篇1

現代綜合商住綜合體建筑具有投資數量大、建設時間長、存在影響范圍大的屬性,因此高層商住樓開發選址需總體規劃。城市建設的決策者、投資者與開發商在進行確定開發之初,應針對位置、規模、方案設計和定位,組織各方面專家進行周密的市場調查和可行性研究、詳細策劃與協調,對高層商住樓及周邊環境通過科學技術分析手段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以及深入調研;對商住綜合樓的空間容量、開發強度、行為模式等問題的深入研究,應與社會需求和使用者的購買力相適應;使高層商住綜合體以多元復合的動態開放模式平衡城市職能,使得原有地段商住關系得到有效提升。綜合商住綜合體建筑中商業空間需要規整的大跨度柱網框架結構,一般采用(7.8-8.4)×(6-9)m的柱距,空間規整,可供不同業態使用。居住空間功能房開間從1.8m到4.0m不等,多采用剪力墻結構。建筑設計師在進行一個高層商住建筑設計工作之前,要充分研究所在城市的歷史文脈、地理人文特性,在行政分區、產業發展定位、密度、尺度、規模、色彩、風格與城市發展協調同步,深入了解項目建成后將面對的客戶的心理特征并進行針對性設計;建筑設計師需要通過綜合評價、協調矛盾,有效地進行周邊資源整合和共享,創造出具有流通性、開放性、公共性復合功能的商、住空間,合理設置商業與居住部分流線,設計出既具有地域特色的,又具有文化內涵,鮮明個性的高層商住綜合體建筑。

2構建“宜商宜居”商住空間功能

高層商住綜合體建筑的功能構成復雜,通常有兩種建筑外觀形態:①整個建筑成整體式組合在一起,商住單元上下結構貫穿到底,這種布局形式土地利用率高,容積率大,布局緊湊,底部的商業部分多為小空間,對于城市的開放性較差,可在外界面在顏色、材質或線腳上作功能視覺分割處理。②高層商住樓商業區域連續覆蓋整個底部面層,高層居住凸現在商業單元平臺之上,具有規模較大的裙房,商業外界面表現為通透、開敞、明快的外觀以吸引人流,商業環境連貫完整,購物環境安全、寬敞、舒適,商業服務規模大,開放性強,與城市的整體環境關聯緊密,商業人流及噪聲對上部居住單元干擾較小。對于高層商住綜合體商住空間的設計,建筑設計師需注重功能空間協同性與多功能交叉特點,使商住兩種功能空間在綜合體中協調互補;注意商、住功能配比及各功能系統的相對獨立性,各功能部分交通流線分開、互不干擾。建筑設計師結合建筑功能布局、商業規模、商住比例等方面綜合考慮,根據建筑交通流量的變化和使用時間的分布,通過空間分區、合理流線的組織可將商、住使用上的相互干擾降到最低。建筑設計師要充分考慮到高層建筑中功能的多樣性,適當將部分營業空間利用為公共活動或服務性空間,增加人們交往空間的隨機性和便捷性,從而創造舒適和諧的商業環境氛圍。設計師對住宅部分的設計首要考慮的是室內空間要規整,使采光充足,視野開闊;創造多層次多領域的半公共空間,可用來增加居民的公共活動空間。

3構建集約高效的商住交通流線

高層商住綜合體的交通流線設計需要周邊城市空間規劃的配套,形成集聚的多功能復合交通平臺,提高建筑的可達性與可識別性。在寒冷的北方地區,高層商住樓入口在設計上首先要做的就是避開冬季迎風面,減少入口散熱;而在炎熱南部地區,則會首先保證底層的通風。高層商住綜合體入口可與城市交通聯合為一體,使城市交通生活化,可采用商業街的形式引入商住綜合體內部,使商業交通便捷化。根據高層商住綜合體交通流量的各種影響因素及交通結構等要素,準確估算高層商住綜合體各種人流、車流及貨物流的活動規律和實際流量,并將交通空流線間結合建筑總體的功能與空間布局統一進行規劃和設計。高層商住樓大量的車流、人流單靠地面分流不足以解決問題時,開發利用高架立體交通和地下空間資源,是高層商住樓疏散、擴充基礎設施容量、達到人車立體分流、節約土地資源等目的的最有效途徑。車行道可以直接與城市交通體系聯結,保證車流的快速疏散;人行道也可直接與室內相連,形成交通流線的立體組織,緩解交通壓力;無障礙環境的設計,可以方便更多人群使用。

4構建安全低碳的商住環境

篇2

【論文摘要】歷史選擇題具有信息量大、知識覆蓋面廣、考查角度靈活等優點,在歷年高考試卷中已成為主要題型,且分值與材料題問答題平分秋色,但從考試情況來看,學生選擇題得分并不理想。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對學生在考試中選擇題的失分原因進行分析,探討以后教學中的應對策略,以提高學生解答選擇題的能力。

一、基本史實記憶不牢固

例.(09全國卷I) 20.法國人達爾讓松在18世紀中期寫道:“委托給大臣們的事務漫無邊際。沒有他們,什么事也辦不了,只有通過他們,事情才能辦成;如果他們的知識與他們龐大的權力有距離,他們便被迫將一切交給辦事員辦理?!鄙鲜霾牧险f明,當時的法國

A.專制王權強化

B.辦事人員權力上升

C.國王權力旁落

D.社會等級壁壘森嚴

【錯因分析】正確答案為A 。學生容易誤選C。誤選原因是學生對材料中的時間“18世紀中期”所體現的歷史階段特征把握不清,從而受材料內容的迷惑落入陷阱。18世紀中期法國處在波旁王朝的統治之下,法國大革命(1789年爆發)尚未進行,國王權力不可能旁落,故選A項。

【應對策略】夯實基礎,重視對知識的識記、理解,這是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的。既要識記重要的史實、概念,又要掌握歷史的基本線索、階段特征、發展歷程;既要抓主干知識,也不能忽視非主干知識;既要認真學習課本大字內容,也要重視課本小字部分、插圖甚至注釋中隱含的信息。對于基本史實的記憶,平時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相互比較,對比記憶,注意知識的橫向和縱向聯系,提高歷史知識的比較和遷移能力,使記憶更加準確牢固。

二、基本概念掌握不準確

例.(05全國卷I)15.明清兩朝在西南地區實施“改土歸流”政策

A.規定按田畝多少納稅,允許人口流動

B.在當地推廣土司制度.

C.康熙時為平息“三藩之亂”而加以大規模推行

D.由中央政府任命行政官員實施直接統治

【錯因分析】正確答案為D。A、B項明顯錯誤,可直接排除;C項正確的表述應是平息“三藩之亂”之后加以大規模推行,而不是之前。誤選最多的是C。誤選原因在于對“改土歸流”的基本概念比較模糊,對“改土歸流”實施的背景與過程掌握不準確。

【應對策略】近年來命題者十分重視對歷史概念的考查,而歷史學科中基本概念非常多,諸如商品經濟、資本主義萌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近代化、全球化、市場經濟等等,要加強對歷史基本概念的教學,把課本中基本概念真正講懂講透,要讓學生真正理解基本歷史概念,既要理解歷史概念的內涵,又要掌握其外延,這樣再做此類型的題就能舉一反三、游刃有余。

三、基本原理理解不透徹

例.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主要原因是

A.更多地使用鐵農具

B.實行商鞅變法

C.牛耕得到推廣

D.重視水利工程建設

【錯因分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運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關系的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題中四項都是秦國成為最強國家的原因,但B項是最主要原因,因為按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原理,秦國經過商鞅變法,確立起先進的封建制度,才是秦國富國強兵的主要原因。錯選其他項都是由于對基本原理理解不全面、不透徹,自然更談不上靈活準確運用了。

【應對策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基本原理很多,諸如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現象與本質、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等,在歷史教學中應用很廣泛,但由于理論性強、深奧枯燥,學生對此理解不透徹不深刻,應用不靈活,掌握起來有難度。以后教學中加強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的滲透,以史實為依據,史論結合,深入淺出,提高學生對這些理論觀點的理解力和靈活應用能力,同時強化對此類題型的訓練。

四、材料理解不到位

例.(07全國卷I)15.清末湘軍的組織形式“譬之木焉,統領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葉,皆一氣所貫通,是以口糧雖出自公款,而勇丁感營官挑選之恩,皆若受其私惠?!边@種軍隊組織形式

A.便于國家直接控制、指揮軍隊

B.使將不專兵,妨礙軍隊作戰

C.造成兵歸將有,為近代軍閥所承襲

D.促進官兵平等,有利于提高戰斗力

【錯因分析】正確答案為C??忌族e選A或B。錯選原因是學生文學功底薄弱,對題中文言文材料沒能讀懂,若理解“勇丁感營官挑選之恩,皆若受其私惠”之意,排除A、B就不困難了。

【應對策略】材料型選擇題由于命題靈活,對學生能力要求比較高,所以近年來頗受高考命題者的青睞,在選擇題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做此類題首先要求學生具有閱讀和理解材料的能力,這就涉及對相關學科知識的理解掌握,譬如語文文言文的理解、對地理知識的掌握等,這就要求學生重視各學科基礎知識的學習,注意各學科知識的相互滲透和整合。在讀懂材料的基礎上,訓練學生完整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對信息進行去偽存真的分析綜合能力、透過現象揭示歷史本質和規律的能力 。

五、解題方法與技巧運用能力欠缺

例.(2005年全國高考文綜四川卷)17.中國近代第一次由政府選送留學生出國學習是在

A.時期

B.第二次時期

C.時期

D.以后

【錯因分析】正確答案為C。此題限制條件是四個:中國近代、第一次、政府選送、留學生。特別是后三個條件,少一個它的答案就是不一樣的,此題難度不大,誤選其他項的原因主要是審題不清,沒能抓準限定詞和關鍵詞。

篇3

>> 理工科院校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分析 加強理工科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思考 理工科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實踐路徑 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質教育創新研究 以生活化、人文化、詩意化為指導構建理工科院校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教學體系 理工科院校專業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結合培養研究 理工科院校語言文化素質教學改革窺探 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質教育必要性研究 加強理工科高職生職業素質教育的途徑及方法 提高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途徑 淺議理工科院校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 發揮大學語文在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淺議體育大學生加強文化素質教育的有效措施 理工科高校素質教育的實施與對策研究 論高職院校圖書館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本土資源與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對接研究 也談我國理工科院校人文藝術素質教育的發展之路 美育視野下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質教育探析 淺析理工科院校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 人才培養視域下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質教育初探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2010年11月27日.

[2] 閻大偉.論文化素質與文化素質教育[J].江海學刊, 2007(6).

[3] 劉獻君.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的現狀及發展[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6).

[4] 黃婷婷.構建理工科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體系[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5(2).

[5] 唐黎.關于理工科院校大學文化建設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4).

[6] 蘇淼.理工科院校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路徑分析[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5).

篇4

論文摘要:本文就德育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校園文化建設問題,從確立素質教育觀念、努力拓展校園文化空間、加強精神文明環境建設、完善心理健康環境建設四個方面作初步的探討。 

 

德育課程改革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德育課程改革是由傳統的“說教課”、“講大道理課”轉變為把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緊密結合起來,突出德育課程的實用性,增強靈活性、適應性和實踐性,使教育內容具體化、生活化。校園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學校環境中人為創造、長期形成的所有有形與無形的客觀存在、可深層反映學校特點的上層建筑與意識形態。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力量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建設優秀的校園文化,提升學校品位,越來越受到學校的重視。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和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在當前德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筆者談了4個方面的體會。 

1 確立素質教育觀念,重視校園大環境的建設 

德育課程改革的重點是德育教育觀念的深刻變化,是確立以育人為背景,教會受教育者怎樣做人、做怎樣的人,即在教育中確立素質教育觀念。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文化”環境,首先必須是從“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即提升校園的育人能力,是否能真正建立、形成一種和諧、健康、有助于推進素質教育的校園氛圍。所以校園文化的建設必須從確立素質教育觀念,重視人的生活環境做起。 

建設校園大環境應著手于優美的校園、整潔的環境、典雅的建筑物、恰到好處的宣傳欄、精美的雕塑、繁茂清馨的花草樹木、規范整潔的教室、美觀整齊的實驗室和實習場所、富有朝氣和生活氣息的宿命園區,充分體現著校園特有的人文風格;校園內人員整潔的儀容儀表、謙和得體的言談舉止、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及特有的待人接物的習慣等,則反映出人員的精神面貌。優美的校園大環境能夠潛移默化地、有意無意地影響、同化著環境中的每一個人,人們都在自覺與不自覺地經受著這種文化的熏陶。所以,美麗的環境氛固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德育手段,它是一種無聲的熏陶和感染。是德育的教育觀念——教育學生如何做人以及做什么樣的人的一種重要途徑。 

2 努力拓展校園文化空間。讓學生獲得積極的發展 

學校文化環境是指校園內操場和行政辦公樓上的五星紅旗、校園內的雕塑、樓臺亭榭的對聯、校園內的文字標語、墻壁上的書畫、碑林、學校師生的書畫作品展等。唯物辯證法認為“物質變精神”,作為育人場所,學校理應創造一種適合學生健康成長的環境。學生在學?;顒拥臅r問非常長,如果耳濡目染優良的文化,可以洗滌心靈,潛移默化地獲得優良文化意識的滲透。拓展校園的文化空問,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2.1讓校園充滿文化氣息 

學校應該著力建設“文化長廊”,充分發揮宣傳窗、黑板報、校史陳列室、閱報欄、廣播站等宣傳陣地的作用,合理地在校園里布置“警句”、“雕塑”、“校訓”等。校園文化滲透各個角落,小則一句簡單的問候標牌,大則一座建筑物,如校園中隨處可見的“糖甜一口,心甜一生”、“護士是沒有翅膀的天使”、“不摘果子是高尚的”等溫馨警句,讓學生看了產生會心一笑的感覺,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2.2開展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 

為了使校園文化建設落到實處,學校應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全校性的文化主題活動,讓整個校園動起來。

2.2.1結合德育的有關課程,開展各種主題活動如開展以“崇尚科學、破除迷信、反對”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中心的“祖國在我心中”教育活動;以優良公民教育為宗旨的“做個優秀公民”的教育活動;以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主題的“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主題活動等,作為促進優良校風形成的有效手段和途徑。這些活動以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為原則,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從點滴的事情做起,從平凡的事情做起,才能成為高素質的人。 

2.2.2結合專業知識的學習開展各種主題活動在德育課程 

改革背景下,對學生的評價是德育、教學、學生就業三者有機的結合。應結合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大力開展學生科技學術活動,營造生動活潑、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如舉辦“護士節”、“讀書節”、“科學節”等。讓學生在積極參與的同時,逐漸感受到“合格+特長”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才有利于自身的全面發展。

論文關鍵詞:德育課程;改革;校園文化建設 

論文摘要:本文就德育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校園文化建設問題,從確立素質教育觀念、努力拓展校園文化空間、加強精神文明環境建設、完善心理健康環境建設四個方面作初步的探討。 

 

德育課程改革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德育課程改革是由傳統的“說教課”、“講大道理課”轉變為把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緊密結合起來,突出德育課程的實用性,增強靈活性、適應性和實踐性,使教育內容具體化、生活化。校園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學校環境中人為創造、長期形成的所有有形與無形的客觀存在、可深層反映學校特點的上層建筑與意識形態。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力量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建設優秀的校園文化,提升學校品位,越來越受到學校的重視。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和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在當前德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筆者談了4個方面的體會。 

1 確立素質教育觀念,重視校園大環境的建設 

德育課程改革的重點是德育教育觀念的深刻變化,是確立以育人為背景,教會受教育者怎樣做人、做怎樣的人,即在教育中確立素質教育觀念。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文化”環境,首先必須是從“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即提升校園的育人能力,是否能真正建立、形成一種和諧、健康、有助于推進素質教育的校園氛圍。所以校園文化的建設必須從確立素質教育觀念,重視人的生活環境做起。 

建設校園大環境應著手于優美的校園、整潔的環境、典雅的建筑物、恰到好處的宣傳欄、精美的雕塑、繁茂清馨的花草樹木、規范整潔的教室、美觀整齊的實驗室和實習場所、富有朝氣和生活氣息的宿命園區,充分體現著校園特有的人文風格;校園內人員整潔的儀容儀表、謙和得體的言談舉止、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及特有的待人接物的習慣等,則反映出人員的精神面貌。優美的校園大環境能夠潛移默化地、有意無意地影響、同化著環境中的每一個人,人們都在自覺與不自覺地經受著這種文化的熏陶。所以,美麗的環境氛固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德育手段,它是一種無聲的熏陶和感染。是德育的教育觀念——教育學生如何做人以及做什么樣的人的一種重要途徑。 

2 努力拓展校園文化空間。讓學生獲得積極的發展 

學校文化環境是指校園內操場和行政辦公樓上的五星紅旗、校園內的雕塑、樓臺亭榭的對聯、校園內的文字標語、墻壁上的書畫、碑林、學校師生的書畫作品展等。唯物辯證法認為“物質變精神”,作為育人場所,學校理應創造一種適合學生健康成長的環境。學生在學?;顒拥臅r問非常長,如果耳濡目染優良的文化,可以洗滌心靈,潛移默化地獲得優良文化意識的滲透。拓展校園的文化空問,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2.1讓校園充滿文化氣息 

學校應該著力建設“文化長廊”,充分發揮宣傳窗、黑板報、校史陳列室、閱報欄、廣播站等宣傳陣地的作用,合理地在校園里布置“警句”、“雕塑”、“校訓”等。校園文化滲透各個角落,小則一句簡單的問候標牌,大則一座建筑物,如校園中隨處可見的“糖甜一口,心甜一生”、“護士是沒有翅膀的天使”、“不摘果子是高尚的”等溫馨警句,讓學生看了產生會心一笑的感覺,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2.2開展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 

為了使校園文化建設落到實處,學校應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全校性的文化主題活動,讓整個校園動起來。

2.2.1結合德育的有關課程,開展各種主題活動如開展以“崇尚科學、破除迷信、反對”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中心的“祖國在我心中”教育活動;以優良公民教育為宗旨的“做個優秀公民”的教育活動;以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主題的“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主題活動等,作為促進優良校風形成的有效手段和途徑。這些活動以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為原則,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從點滴的事情做起,從平凡的事情做起,才能成為高素質的人。 

篇5

關鍵詞:房屋建筑;結構設計;基礎設計;研究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房屋的要求與復雜程度也越來越高。這就使得房屋建筑結構的基礎設計要求越來越高。基礎設計關系到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對于影響房屋的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必須重視基礎設計,選擇合適的設計方案來進行施工。論文就房屋建筑結構的基礎設計的影響因素,存在的問題及相關的解決方案提出了相應的見解。

1影響房屋建筑基礎設計的因素

1.1上部結構

房屋建筑的上層高度,墻體厚度決定著基礎設計。這都是需要通過精準的計算去確定房屋建筑基礎的類型、埋深和截面積,這是整個基礎設計的核心,從而是影響基礎設計的主要因素。房屋建筑的荷載都是由上層建筑高度,墻體厚度決定,不同的上部結構所要求的基礎結構都完全不同,所以在進行基礎設計時必須考慮上部結構的主要因素。

1.2地質條件

基礎設計當中需要考慮到地質條件,這影響著基礎設計的承載能力。當然了地質條件的范疇比較大,面也比較廣,其中主要有二個關系的因素。第一就是地基持力層的特點,因為地基持力層與基礎直接相接,是承受房屋建筑負荷的主要部分,必須要考慮到。第二就是樁基穿越土層的情況,主要有土層中地下水的分布特點和樁基穿越能力。

1.3施工環境

施工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房屋建筑施工過程當中會受到環境溫度、抗震等級的影響,作業時必須加以考慮。環境溫度對于鋼筋混凝土的施工效果有著影響,不同的天氣溫度需要加以不同的處理措施。另外對于不同的抗震等級,需要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案。人工環境主要有:第一,在建筑施工過程當中有相當大的震動,施工前就必須在基礎設計過程中加以考慮。第二,打樁過程會出現擠土效應,進一步帶來相應的應力,從而影響周邊的受力情況,需要加以考慮和降低影響。

2房屋建筑基礎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房屋建筑的基礎設計是整個設計中的關系環節也是關鍵點,影響著整體的設計質量和以后的施工質量。房地產市場的蓬勃發展使得人們忽視了房屋建筑的基礎設計,從而導致了很多的房屋建筑質量事故的出現,必須加以重視。本節就房屋建筑基礎設計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進行分析總結。

2.1在基礎設計過程中對于地質情況的勘查不全面

地質勘查是當前建筑工程施工設計的前提,都是必須加以完成的一項工作。房屋建筑的基礎設計前也必須進行完整而全面的地質勘察。根據調查走訪以及查閱相關的案卷發現當前很多房屋建筑在進行基礎設計時都沒有進行實地的現場勘察測定。大部份都是按以往的資料記載的施工環境和施工條件來進行設計,從而導致設計結果只是符合當時的施工環境和施工條件。如果施工環境和施工條件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的話,就會出現比較大的誤差,無法適應當前的施工現實條件,從而導致基礎設計無法適應當地的房屋建筑,無法保證房屋建筑的質量。

2.2基礎設計的制圖不夠完善

房屋的基礎設計最終是需要通過圖紙來進行結果的呈現。從而在施工過程中才能按照相關的設計圖紙進行施工。圖紙是基礎設計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進行圖紙的繪制時也會出現多個問題,主要是對平面結構圖、屋頂結構圖以及建筑詳圖三種。在房屋建筑的平面結構圖中建筑結構樣式、布局和建筑觀念不夠明顯,無法打動客戶讓其滿意。另外設計的差異還會使得無法進行相關的施工。如果圖紙的設計存在著數據方面的誤差更是加重了施工的難度,影響施工進度。所以必須重視基礎設計當中圖紙的繪制工作。

2.3設計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高

基礎設計過程當中都必須由專業技術人員來進行工作來實施,盡管有些工作可以由相關的儀器進行全自動化操作。但是人的影響因素還是非常大的。在基礎設計過程當中,設計人員的地位非常他們,他們是設計過程中的核心,直接影響著設計質量,必須要求設計人員有非常高的專業素質。當前很多房地產行業的設計部門對于設計人員的要求都比較低,很多非專業人員都進行了這個行業,工作時專業知識不足敷衍了事,影響著整個基礎設計的成敗。

3加強房屋建筑結構基礎設計的措施

房屋建筑基礎設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現階段政府相關部門也非常重視這一項工作,制定了相關的措施來加強房屋建筑結構基礎設計工作,具體情況如下:

3.1加強監督進行全面的地質勘查工作

對于房屋建筑來講,其地質勘查工作一直都是流于形式,都是做的表面工作,很少有相關的設計人員進行現場的實地的地質勘查。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在這方面加強監管和監督工作,要求進行房屋建筑基礎設計相關部門必須進行現場的實地的地質勘查,并設立相應的機構進行專門的負責。要求他們有詳細的地質勘查研究報告,這樣才能保證基礎設計的正確性,才能保證房屋建筑的質量和安全性。

3.2完善房屋建筑基礎設計的圖紙工作

設計部門必須認真完成基礎設計的圖紙工作,根據客戶的需求,加上設計人員的設計理念,來對房屋建筑進行設計,保障設計方案當中的格局要新穎,排除以往對其他建筑圖紙的抄襲,另外在加強對設計圖紙的尺寸進行多次檢查,使得設計圖紙的設計尺寸符合實際,保障施工工作的順利開展。

3.3加強設計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

前面提到基礎設計是一項專業性非常強的工作。必須提高設計部門的招聘門檻,招聘時要求設計人員必須有過碣的專業素質以及相當的專業技術,同時還需要有強的工作責任意識以及良好的社會道德素質。把不符合要求的人員排除出,可以有效的保障設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另外還需要對設計人員進行相應的工作技術的培訓和提高,組織他們進行相關的經驗交流等。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房屋建設結構設計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

4總結

從以上分析我們看到房屋建筑結構的基礎設計是非常復雜的一項工作,影響著建筑結構的整體質量。只有做好了基礎設計才能保障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做為設計人員需要從思想上加以重視,認真了解不斷的探索,在基礎結構的設計過程當中,充分的考慮各個影響因素,把握好關鍵部位,提高建筑物的設計質量。房屋建筑結構設計是一項動態的復雜工作,對于不同的地理地質條件,遇到的情況也不一樣,這就需要我們在實踐過程當中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余曉陽.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基礎設計探討[J].江西建材,2016,03:31+35.

[2]宋雄.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基礎設計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6,21:119-120.

[3]廖闊.探析房屋建筑結構基礎設計[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07:175-176.

[4]周鈺涵.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基礎設計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07:156.

篇6

民法理論的幾個不足透析 民法理論的幾個不足透析 民法理論的幾個不足透析

立法者和執法者的主觀思想狀態不無意義。恩格斯進一步指出:“經濟關系反映為法原則,也同樣必然使這種關系倒置過來。這種反映的發生過程,是活動者所意識不到的;法學家以為他是憑著先驗的原理來活動,然而這只不過是經濟的反映而已。這樣一來,一切都倒置過來了。而這種顛倒—它在被認清以前是構成我們稱之為思想觀點的東西的—又對經濟基礎發生反作用,并且能在某種限度內改變它,我以為這是不言而喻的?!弊詈?我們還是引用恩格斯所舉的、在民法中占有重要位置的繼承權為例來說明民法與經濟的關系。他說:“以家庭的同一發展階段為前提的繼承權的基礎就是經濟的。盡管如此,也很難證明:例如在英國立遺囑的絕對自由,在法國對這種自由的嚴格限制,在一切細節上都只是出于經濟的原因。但是二者都反過來對經濟起著很大的作用,因為二者都對財產的分配有影響。”。由上述可以看出,馬克思、恩格斯對民法與經濟的關系,是由靜態關系到動態關系的認識。這一點很重要。某些機械地理解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原理的認識,某些割裂民法與經濟的聯系,或者顛倒二者的關系,把法看成獨立的內在之物的看法,都是不正確的。因此,恩格斯指出歷史的發展是經濟和法律(尾法當然占重要地位)、法律和其他上層建筑之間的交互作用的結果。法律的發展除了與經濟和其他上層建筑的交互作用外,還必須保持自身體系內部的和諧一致。這個問題恩格斯在《致康?施米特的信》中已深入分析過,前已提及。所以,我們在弄清這些關系之后,也同時要看到民法的外部關系和作用,要研究民法自身運動的規律,兼及這些與外部的相互關系,才能對其本質與作用有較全面的認識。

一百年以前馬克思、恩格斯從法的一般理論到民法理論,作出如上述的精辟論斷,至今讀起來猶覺獲益非淺。究其原因,是他們并不僅就法律現象作出某種解釋,而是對其本質和作用進行深入而透徹的考察和研究,找到了物質生活關系這一深刻的根源,又進一步從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與作用,由靜態分析到動態分析,從而能夠系統而全面地給出法科學和民法科學的基本原理。盡管隨著時間的推移,今天的國際社會已非百年前可比,各國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歷史狀況也大大變化,法科學包括民法科學也有所發展;但是,由于馬克思、恩格斯的有關論述揭示了民法的本質和作用;所以在當今時代用以考察和研究民法問題仍不失為有力的工具。在西方社會,長期以來形形的法學理論和學說都沒能完滿解釋法的本質和作用,當然也沒法對民法間題作出任何說明。諸如社會學法學派強調法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或效果以及各種社會因素對法的影響,然而并沒能從根本上說明法與社會生活的深刻聯系和相互影響,表面的、片斷的理解最終要導致不正確的結論。至于象新黑格爾主義法學派繼承黑格爾關于法是文明現象的觀點,提出法律準則是根據不同時間、地點的文明條件確定的;心理法學派將法的基礎最終歸結為心理因素,則是走得更遠了。古典自然法學派從人的理性、人性、人的權利去強調私有財產權和契約自由等等,則純粹是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說教,披上“學說”外衣而已。雖然,馬克思和恩格斯并沒有專門就民法理論寫過著作,上述基本原理大都散見于一些論文中,但是,并不失其理論的完整性。如果對之進行一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這些基本原理豁然可見。本文僅作些初步探討而已。馬克思、恩格斯對民法的本質和作用等的論述,至今仍有現實意義。長期以來,人們對傳統民法的認識停留在固定的觀念上,馬克思、恩格斯對羅馬法的評價著重在它促進簡單商品經濟的發展,而有的立法者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由一般到特殊、從共性到個性對民法的把握成功地起到發展生產的作用,這絲毫不意味著主張墨守成規,這和人文主義法學派認為羅馬法的人類法律的基本淵源毫無共同之處。我國近十年民法理論研究較為活躍,注意到了民法與商品經濟的關系,但也受到某些機械觀念的影響。民法理論并不限于經典作家對民法的直接論述,而應包括他們對商品經濟的有關論述,只有把兩者結合起來,才能正確掌握民法的某些基本原理。馬克思曾經指出,極不相同的生產方式都具有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的現象,盡管它們在范圍和作用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只知道這些生產方式所共有的抽象的商品流通的范疇,還是根本不能了解這些生產方式的不同特征,也不能對這些生產方式作出判斷。要使民法促進社會主義的商品經濟發展,就要知道民法共有的、抽象的范疇,也要知道特殊的、具體的范疇。所以,我們應開創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民法表現形式,要借鑒有用的經驗也不能囿于陳規。在民法與經濟法的劃分與關系上花太大力氣,甚至把兩者對立起來,只能妨礙各自的發展?,F在有了《民法通則》,但它不是民法的唯一表現形式,某些配套法規尚胭如,這使調整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造成一些困難。例如,對民事主體(經濟法律關系本質上也是民事法律關系)的法律規定,作為法人的公司就必須有公司法,但卻遲遲未出臺。《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也制定得太晚,雖然在此之前有過一些工商企業和公司的管理規定,但都不過是解決登記程序而已。然而實體規定一什么是公司、應具備什么設立條件,其組織、營運、解散等等卻沒有,只有登記程序規定是不能遏止種種不合法公司的。當前的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要用行政命令,也要用法律形式,尤其不應忽視民法形式,當然也不排斥行政、經濟法律形式。近幾年國家關于清理整頓公司的決定、通知或指示已不只一次,為什么仍未收效?無法可依,尤其是民法形式的忽視,是原因之一。如果不加快公司立法,五花八門的所謂公司、行政性公司和劣質公司還會變相出現。會司立法使它能在經濟活動中以民事主體的資格出現,促進其積極作用而限制其消極作用,才能從根本上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在關于民法的調整范圍和調整方法問題上,調整商品經濟關系似較易被理解,而同時調整某些非商品經濟關系,曾不被人理解。殊不知民法同時調整某些非商品經濟關系并非缺點,而是它的優點,結合調整方法,正是注意到兩種關系的有機聯系,從對財產關系的調整出發,可使和諧一致。因為經濟關系最終要落到財產關系包括財產所有和財產流轉這一民事法律關系上。

所以,恩格斯以繼承權為例,指出像遺囑的立法方式即使有絕對自由和嚴格限制的區別,卻都因其對財產分配有影響而反過來對經濟起到作用。眾所周知,封建土地所有制上產生的繼承制度對該所有制的作用是顯然的。拘泥于法的部門劃分或法的調整對象的絕對單一化而忘卻法的目的和作用,就可能貶低民法的作用,不能有效地開創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民法表現形式。民法對經濟關系的反作用也不容忽視。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注意到經濟法對經濟關系的調整作用,而未充分認識民法對之的調整作用,尤其是對民法對經濟關系的調整方法(作用方式)。這指的是兩方面的意義:一是民法可以其特有的調整方法從另一個方面對經濟關系調整,以與經濟法協調;一是民法對非商品經濟關系的調整,由于其與商品經濟關系的有機聯系而在調整經濟關系上達到和諧一致”。前者必須完善民事基本法規,不能滿足于現有的《民法通則》,同時應重視配套法規。例如民法上擔保法律制度對商事活動或經濟法律關系的調整意義,隨著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已不能滿足現實要求。有關的基本規定僅見于《民法通則》的個別條文,巫應有專門法規以便為經濟法中的特別規定提供基礎。例如,國際慣例中擔保貸款采持續性擔保(ContinuingGuarantee),在不超過擔保額度和期限的條件下,主合同(原合問,變更不必一一經擔保人同意,這既為商業活動提供迅速方便又不失擔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我國《境內機構提供外匯擔保的暫行管理辦法》直到前年仍規定值權人與債務人“如未經擔保人同意修改原合同,擔保人的擔保義務將自行解除”,未能區分民事與商事的不同特點,原因之一在于民法特有的對經濟作用未能在立法上得到體現。后者必須來個觀念上的改變,即認為民事僅僅是涉及個人利益的問題。即以婚姻家庭的法律調整狀況來說,幾年來出現的“第三者插足”現象,其對社會的、經濟的、秩序的影響,雖說是潛在的、間接的卻是不可忽視的。在運用民法的反作用原理時要兼顧及這二個方面。公司作為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其出現使得近代商品經濟以前所未有的規模發展,法律給以承認而規范之,使它發揮積極作用而限制其消極作用。在西方國家是通過被視為民法特別法或商法的公司法來實現的。這是例證。關于反作用的方式,恩格斯已指出三種情況,第三種方式可能產生第一或第二兩種效果之一。這都不意味著反作用的作用方式的消極意義。我國因貶治以前的“管”、“卡”而走向放任,幾至失控。事實上,限制不等于不是積極作用,放任也未必都起積極作用。外國民商法中某些規定是放中有管,恰到好處,值得借鑒。而近年來在立法中未恰當掌握反作用原理,出現一些弊端,如企業承包、租賃經營問題則應引以為戒。作為思想理論體系對社會科學包括法學的指導意義,由上述關于民法學基本理論的介紹可見一斑。本文僅就其中一些問題作初步探究,旨在拋傳引玉。

篇7

樁基礎施工是整個工程建設的支撐,成為了影響工程建設水平至關重要的因素,樁基礎工程主要包括承臺和基樁兩個部分,基樁深埋在地下,承臺則在地面之上,樁基礎工程的的特點主要有四個方面,以下做簡要的分析。(1)承載能力:樁基礎是工程的承載,因而必須有很強的承載能力,隨著樁基礎承載能力的加強,能提高工程的穩定性。承載能力也是樁基礎質量檢測的關鍵部分,衡量樁基礎性能的重要指標。(2)平衡能力:樁基礎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保證建筑工程的平衡性,能夠提高工程的穩定性。(3)穩定性高:只有保證樁基礎的穩定性,才能保證工程的可靠性,尤其是在抗震性方面具有重要意義。(4)剛度大:剛度是樁基礎的一個重要指標,能承載上層建筑的全部載荷,因而要保證樁基礎有足夠的剛度。

2樁基礎工程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

2.1施工前的準備問題

樁基礎工程建設具有較高的復雜性,施工前的準備工作至關重要,前期準備工作如資料收集、勘查、測量、評估等,而在實際的工作當中,這些環節都存在一定的漏洞,導致前期準備工作存在偏差或疏漏,影響后期的測量或施工。很多施工方不重視前期的準備工作,導致工程中存在各種紕漏,降低了工程的質量或效益。

2.2樁基礎工程設計問題

樁基礎工程的質量和設計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設計工作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樁基礎工程的穩定性、剛度、平衡性等指標。設計過程是建立在精確的勘查、測量、論證和計算的基礎上,設計流程嚴格規定。但實際的工作中,為了縮短時間,設計流程被簡化,計算驗證也不嚴謹,造成樁基礎施工中存在各種質量問題。

2.3施工階段的問題

施工是樁基礎工程付諸實施的階段,此階段的質量控制尤為重要,施工階段的質量問題主要與幾個方面的因素相關,其一,施工人員的專業素養問題,施工人員的專業素質參差不齊,導致施工質量問題頻發。其二,施工進度的安排,為了追趕施工進度,施工方對質量的忽視,導致各種質量問題。其三,施工材料問題,偷工減料的問題比較常見,導致樁基礎的強度、剛度不足,影響其穩定性。其四,施工中的質量監控措施不到位,沒有有效的質量監控,疏忽質量問題,樁基礎存在質量隱患。

2.4環境因素的影響

環境因素對樁基礎的質量存在很大的影響,如溫度、地質、水分等,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軟土地基對樁基礎的影響,軟土地基的強度不足,易發生沉降,施工后樁基礎的質量難以得到保證。

3樁基礎工程質量控制的對策

3.1提高質量控制人員的專業素養

樁基礎人員的施工水平和工程質量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因而要著手于提高人員的素質,嚴格管理,提高員工的責任意識和質量意識,確保工程施工的安全與質量。提高質量控制人員的專業素養可以從幾個方面著手,其一,組織定期的培訓,提高專業技能;其二,聘請資深的技術人員講座,提高員工的經驗;其三,進行考核,激發員工自我提高的興趣。

3.2提高勘查的效果

勘查技術是質量控制的關鍵,能為樁基礎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實際的勘查過程中,要對重點的區域進行研究分析,規避一些不利因素,做好嚴謹的規劃。提高勘查的效果還與設備的投入有很大的關系,因而要著手引進先進的勘查設備,提高勘查的精確性。

3.3規范質量控制過程

樁基工程質量控制需要按照規定執行,每一個崗位的檢測人員必須到位,并且要確保數據的正確性和精確性。規范質量控制過程可以從幾個方面著手,其一,制定程序,按照流程執行;其二,質量控制與設定的指標對比,不符合的必須返工或重建;其三,控制過程要受到監督,確保透明性和公正性。

3.4確保工程材料的質量

工程材料的質量關系到工程的質量,因而要從出廠、采購、運輸、保管、配制、施工等環節進行監督控制,確保材料的合格。

4結束語

篇8

「關鍵詞比較環境審計績效

所謂審計環境,是指能夠影響審計產生、存在和發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總和(石愛中、胡繼榮,2002)。審計主體首先要實事求是地認識環境、把握環境,并了解它的各種優勢和弊端,并據此預測實施某項審計的可行性和審計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盡管西方政府績效審計的理論和實踐為我國開展政府績效審計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及啟示,但由于中國審計機關所處的環境與西方有很大的差異,中國政府績效審計也必須從中國的國情出發,認識目前的經濟狀況、政治體制和政府管理狀況等諸方面因素的優勢和不利之處,才能使審計能與外部環境協調地運行,從而保證良性發展。

一、社會需求

需求促生供給。所以,社會需求是開展政府績效審計的第一個因素,西方國家政府績效審計的發展歷程也證明了這一點,西方發達國家的立法機構及社會公眾持續企盼績效審計對政府管理產生影響的社會張力,是政府績效審計產生和發展的原動力,并且這種原動力的客觀性較強,有一種不可遏制的勢頭。

中國的績效審計,是在原有傳統審計的基礎上對審計領域的拓展。從根源上來說,是審計機關自身為適應社會發展的潮流而作出的調整。從開始這種調整到激發出廣泛的社會需求尚需時日。就審計機關外部來說,在短期內,信息不對稱的限制使得上至立法機關,下至普通的社會公眾,都不可能向審計機關提出項目建議;作為被審計單位的政府部門對審計的偏見和自身管理中狹隘部門意識使得管理當局也不可能主動邀請審計機關實施審計。就審計機關內部來說,回應社會需求的能力也有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所以,中國的政府績效審計的原動力比較弱,更需要結合中國的國情來開展審計從而激發社會需求,而不能全盤照搬西方的經驗。

二、經濟制度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因此,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條件如何,處于何種發展階段上,是一國審計必須考慮的基本因素。

盡管目前中國與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均實行的是市場經濟制度,但市場經濟的發展程度卻大不相同。西方發達國家已是成熟的市場經濟社會,國家財力雄厚,不僅政府和企業在經濟運行中所扮演的角色明確,而且各方面對業績和效率都很重視。以中美兩國比較為例,20世紀70-80年代美國的績效審計全面興起時,恰逢該國進入以市場化為特征的政府改革浪潮,中國大體上在同一時間進入市場化的探索并在這一時期建立起政府審計制度。盡管兩國的政府審計都是以市場化為背景的,但市場化的具體含義卻有質的不同。美國的市場化取向,實際上是在市場經濟已經發育很成熟的前提下,減少政府干預,讓經濟主體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去配置資源,并且在公共服務的供給領域引進市場機制,力圖創建一個“少花錢多辦事的政府”。這種市場化取向是一個“從自由市場到政府干預,再從政府干預回歸自由市場的否定之否定過程”(陳振明,2003),在績效審計中一直強調對經濟性和效率性的關注。而中國的市場化取向實際上是指由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最終建立起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目前處于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階段,不僅有龐大的政府機構,而且有大量的各級政府及政府部門或機構所管理的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不僅存在比較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也存在很不發達的西部地區;各種管理方式還不能很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計劃經濟體制的傳統影響還將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存在。中美兩個國家市場化程度不同,市場經濟的發展階段不一樣,兩國績效審計的審計內容尤其是審計重點就不可能完全一樣。

三、政治體制

政治體制是影響政府審計行為的最為重要的政治因素

不同的政治體制產生了不同的公共權力問題。在西方國家,“政黨分肥制”所帶來的黨派的爭斗、特殊利益集團的游說,都可以借助“民主方式”操縱公共政策,立法監督(包括審計監督)、司法審查也可以有效地約束行政權力的運行,最終導致“民主過剩”,需要其他的改革措施來疏緩,所以先后加入了“新公共管理運動”潮流中,政府審計也隨之由合法性審計向績效審計過渡。但是,我們應當看到,西方國家的政治家或立法者在決策過程中是以“經濟人”的面目出現的———即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這種最大化的利益表現為在選舉中當選或再次當選。所以,政治家的行為是為了在選舉中獲得更多的選票或更高的支持率。一方面,為了獲得選民的支持就必須許諾制定并執行某些能夠給選民帶來利益的政策或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在項目撥款預算中,也往往支持最大預算方案,以更多的資金來回報支持他們的選民,但對于實施某項政策或項目的結果,則考慮相對滯后甚至不加考慮。另一方面,政治家為贏得選票,往往采取不惜增加決策成本的方式解決問題,以緩解自身的決策壓力(如全民公決)甚至拖延不辦或是交由下屆政府解決。因此,在西方國家,雖然績效審計是政府審計的主流,但審計機關從未獲得當選者對決策進行審計監督的授權,而審計機構也自然地認為決策是立法者的責任,審計機構只能對執行機構的管理行為進行監督。目前,中國正處于建立和完善并強化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的過程中,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增強下對上、外對內、民對黨的權力制約,探索的是約束公共管理權力的新路子。所以,黨的十六大提出從“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的高度,“從決策和執行等環節加強對權力的監督”,“重點加強對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的監督,加強對人財物管理和使用的監督”,并明確提出要“發揮……審計等職能部門的作用”。如果說市場經濟環境為中國政府績效審計的產生提供了客觀必然性,那么建設民主政治的客觀需求則使得績效審計的存在成為現實可能。所以,在中國,審計也是加強民主建設的手段之一。正因為如此,我們不能全盤照搬照抄西方的經驗,如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立法主導型的績效審計,而是要努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績效審計的路子。

四、法制環境

政府審計所處的法制環境可以分兩個層次:一是作為社會整體一個組成部分的法制建設,包括法律法規的健全性及公民守法的意識;二是法律對審計的保護與授權。前者是從法制建設的宏觀角度來反映的,不僅與審計機關相關,也與被審計者相關;后者則直接與審計機關及其人員相關。

在第一個層面上,應該說無論是西方發達國家,還是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在法律法規的健全性方面幾乎不存在明顯差別,但法制建設效果(即法治效果)卻存在很大不同。在西方國家,公民普遍尊重法律和規則,崇尚法治。而在中國,從整體上說組織原則是凌駕在個人意志之上的社會力量(當然,也不能排除有些地區和單位個人意志凌駕于組織原則之上的情況),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成為決策的程序性標準,所以中國人重視權威、重視上級勝過重視規則(泛指法律、規章和制度),依法治國的任務還相當艱巨。“依照法治的精神,人的作用是執行規范,而依照人治的精神,人的作用是掌握規范”(謝遐齡,1996)。所以,與西方比較成熟的法治社會不同,中國基本上處于人治社會向法治社會轉型的時期。所以,如果在中國政府績效審計中片面追求效率和效果,而放棄對法律、規章遵循情況的檢查,就不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

在第二個層面上,國際經驗表明,與績效審計有關的立法是績效審計產生和發展的直接前提。無論是在哪一個國家,它總是依法而建立,依法而開展,而不能自發地產生和存在。在西方國家,有相關的法律對審計機關應該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規定得非常詳細,如在澳大利亞,審計機構雖然隸屬于立法部門,但并沒有獲得對公共支出的決策過程進行審計的授權,而是僅對其執行過程及其結果進行審查。在我國,《審計法》中明確規定,審計機關可以對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門、企事業單位的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的效益情況進行審計,并且在審計時,有權檢查被審計單位與財政收支或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被審計單位不得拒絕。因此,我國的法律對審計的授權比西方國家要寬泛,使得我國的政府績效審計完全有可能突破西方國家的審計范圍。

五、文化傳統

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其文化傳統大不一樣。不同的文化又塑造了不同國民的性格、精神和思維方式,進而從根本上影響其行為?,F以中美兩國的比較為例來說明。美國公民文化的核心是個人主義?!皞€人主義的基本特征,就是把個人當作人來尊重,就是在他自己的范圍內承認他的看法和趣味是至高無上的?!保ǜダ锏吕锵!9耍?997)個人主義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其對立面是集體主義。而集體主義正是中國公共管理中處理個人與集體、國家之間關系的根本準則。它堅持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強調在實現集體利益的基礎上實現個人利益;在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甚至可以犧牲個人利益。在政府的管理活動中,集體主義不僅要求各級行政人員顧全大局,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而且強調集體領導,在決策中實行民主集中制。作為政府的組成部門,中國審計機關的審計行為必然要受這些文化的左右;而在追究被審計單位責任時,也往往由于集體決策而模糊個人責任,造成“人人負責而又無人負責”的局面,加大了審計處理的難度甚至使得審計處理不了了之。所以,對擁有審計處理處罰權的中國政府審計機關來說,如果在績效審計中片面地追求對審計中發現問題的處理和處罰,而實際情況是無法處理時,就有可能沖擊政府審計的公共誠信。

六、技術基礎

篇9

關鍵詞 現代城市 夜景觀 規劃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城市夜景能夠反映一個城市的經濟水平和城市形象,城市中的夜景布置主要依靠燈光的作用,能夠為城市的夜景增添幾分姿色,目前大多數城市都廣泛應用燈光的效果,使得燈光不僅能夠為城市增添一絲光明,還能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視覺上的沖擊。城市夜景將重點放在地標建筑的夜景打造上,能夠體現城市經濟的發展水平還能夠反映城市文化的精髓。

1城市夜景照明的作用

(1)使城市變得更加美麗,突顯其特色。城市夜景景觀建設中廣泛使用燈光照明,使得燈光照明手段成為城市夜景觀建設中必須要采用的手段,燈光以其獨特的造型,在白天看來能夠美化城市環境,晚上不僅能夠提供照明,形成規模的照明還成了城市中美麗的風景線,讓人們生活在優美舒適的環境中。

(2)體現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一個城市夜景觀的優美程度體現了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程度,一個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城市,其夜景觀的建設就更加完善。由于經濟基礎才能決定上層建筑,只有保證經濟穩定了,城市中的人民生活水平才會提高,人們對精神層次的追求也會越來越豐富,與此同時對城市夜景建設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

(3)增加社會穩定和安全。許多犯罪案例分析發現,許多事件的發生大多在看不清楚的街道或者照明條件不好區域。目前城市夜景觀的不斷發展,城市照明能夠減少犯罪案件的發生。此外,一些城市中巧妙運用現代照明技術將照明和藝術相結合促使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這樣就使城市文化和藝術品位得以提升,還能拉動城市經濟和第三產業的發展。

2城市夜景觀設計建造的現狀

(1)重復單一的內容。大多數城市夜景都是圍繞城市人群購物中心對城市夜景進行建設,過度注重商業圈周圍的夜景景觀建設,相關工作人員認為夜景建設應當在人群比較活躍的地段,所以這就造成了城市夜景建設極度不平衡,一些地區夜景十分漂亮而有的夜景就是除了簡單照明就沒有其他特色了。

(2)夜景觀建設工作缺少規范和策劃。一些關于城市建設的工作都要事先進行規劃和設計,如果沒有事先進行規劃和設計就會導致工作狀態比較混亂,并且沒有一個系統的指導工作,在建設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就不知道如何去解決,使得建設工作沒有秩序。主要表現為城市照明色彩搭配混亂、燈光照亮強度過高、照明技術落后等,導致了電力資源的大肆浪費。

(3)缺乏空間設計和尺度的把握。大多數城市夜景觀照明共同的缺點就是大致上看去好像還不錯,但是從細節上看,就會發現很多問題,比如由于安排不合理將白天本來可以為人們服務的設施到了晚上就變成阻礙交通的障礙,所以城市夜景觀的建設要考慮其作用,這種作用就是能夠為人們提供引導和指示的功能。

(4)注重大型節日而忽視平常的夜景觀。許多城市都是在有一些大型節日或者大型的活動的時候,才將城市中主要的夜景觀設施開放。但是一旦過了節假日之后又恢復原狀,這樣不僅不能發揮以人為本的宗旨,還會使夜景觀建設不能表現其城市的文化。

(5)城市景觀建設過分追求其美觀性忽視了其實用性。有些夜景觀建設比較關注晚上的照明效果,但是白天的作用和效果都不很明顯,并且對周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還有可能會造成安全隱患。

3現代城市夜景觀規劃設計體系

3.1城市景觀建設和規劃要遵照城市的總體建設

判斷一個城市夜景觀設計的好壞主要是看城市照明是否與整個城市的形象相協調。所以在規劃城市夜景觀的時候,首先要對整個城市的建筑特點和布局進行調查,然后再根據調查的結果,選擇一個適合本城市夜景觀照明的方案,既要滿足整體城市的美觀又要為城市照明所用。所以在計劃之前要經過全方位的考慮,使計劃出來的方案具有可實施性和適用性;還要考慮城市的實際情況,找到一個比較有特色的方案,獲取比較有利的資料,這就要求要加強相關調查人員的工作能力,對他們的業務能力進行一個比較系統的學習和培訓,這樣收集下來的信息才具有權威性。

3.2城市照明的設計要能夠體現城市文明和建筑特點

城市夜景觀照明要充分考慮到一個城市的城市特點和建筑物的標志,這樣才能體現一個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底蘊。為了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就要注重城市文化與人文特征。所以在設計照明時,要充分考慮到城市建筑物的特點,充分體現城市的藝術特征和文化底蘊。還要考慮環保以及注重以人為本,盡量要避免城市照明給人們帶來的污染,在選擇照明設施上也要考慮這兩點因素,建議采用局部投光的方式。能夠給城市中的居民一種舒適的感覺,還能提高城市居民的審美觀以及藝術價值觀。

3.3照明的方式應該多種多樣

在一般比較常見的城市照明中都會采用高強度氣體放電燈和白熾燈,這兩種燈都有各自的優點,但是也有同樣的缺點就是有些燈光亮度不是很好,展現出來的效果不佳,并且有些顯色性比較差,就會造成不美觀的現象,所以在選擇照明方式的時候除了要考慮壽命長短之外還要考慮其展現效果。

4結語

綜上所述,一切城市夜景觀建設都要以整個城市的建筑物和藝術特點為導向,將照明方式與城市景觀藝術相結合,更能夠體現城市的藝術蘊含。

參考文獻

[1] 王曉燕.現代城市夜景觀規劃設計體系初探[J].城市規劃,2000,24(2):56-58+61.

[2] 杜勇.現代城市夜景觀規劃設計體系的探索[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33(22):2335-2336.

[3] 李照凱,申章民.現代城市夜景觀規劃設計體系[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3(24).

篇10

【關鍵詞】建筑工程造價;控制

1 引言

隨著我國建筑工程行業的快速發展,在為其提供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國際前沿性建筑項目研究新領域的同時,建筑行業本身所具有的一些不利因素也逐漸的顯露出來。建筑行業本身就是一項高風險、投資大、工期長的項目,從其施工的審批階段到最終的工程驗收階段,都涵蓋了巨大的風險性和資金占用量,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企業的投資風險以及最大程度的提高建筑資金的投資效益,控制建筑工程造價便成為了首選內容。建筑工程造價顧名思義就是對某項建筑工程進行所花費的全部費用的一個早期計算。它需要造價員充分利用其經濟頭腦,對建設工程的各項信息進行全面分析掌握,以此來有效地把控建筑工程的市場脈搏,提高建筑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建筑工程造價控制作為一項動態性的工作,其在工程決策及設計階段、項目的招投標階段、工程的施工建設階段以及最終的工程結算階段上表現的尤為重要,下面本文將對此進行一一的簡述。

2 在建筑工程項目的決策和施工設計階段上工程造價的控制策略

建筑工程項目的決策和施工設計階段作為整體工程造價控制的重要階段,其對于造價控制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投資單位的資金是否能夠滿足后期的工程建設步伐,更將會影響到在各項施工過程中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能夠充分的加以利用。因此,強化對該階段的工程造價的控制將會對該工程項目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起到積極地作用。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控制:

2.1 強化施工設計的優化性。項目工程的各項施工方案全部都應依照建筑設計進行,建筑工程的設計是否合理、優化將對整體的施工和造價控制起到重要的影響。因此在進行施工設計時必須依從工程結構、使用價值功能、市場需求情況和經濟效益,將這幾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考慮,設計多款設計方案,從中進行優化、比對,以力求最終的工程設計的最優性。

2.2 加強實際工程地質的勘察工作。只有好的地基基礎才能建成優質的上層建筑,而在地基的建設前必須進行實地的地質勘探工作,只有實地分析建筑地處的土質結構、周圍建筑環境影響等因素,才能科學的、準確地設計出高質量的地基基礎,保證上層的主體建筑在建筑過程中避免出現傾斜、不均勻沉降等現象。因此,只有進行實地的地質勘探,才能在設計決策時有效的控制工程造價的額度,避免因項目不合理,而增加投資,造成資金浪費。

2.3 嚴格實行設計工程的招標工作和科學的工程設計工作。通過嚴格甄別工程設計的招標工作才能促使建筑工程的設計更精心,使設計方案更具有技術性、安全性和功能性,強化對工程造價的考核,更加符合現階段所推廣的限額設計方案,將經濟效益與施工技術有效的結合在一起,才能更大程度的強化在建筑設計的決策和設計階段上的造價控制。

2.4 提高設計人員和工程造價員的職業素質。在進行建筑工程的造價計算過程中,起到設計決策、造價核算、工程考核等工作還是要靠人來完成,人的主觀性將對此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通過提高設計人員和工程造價員的職業綜合素質,使“人”樹立起高度的經濟核算意識和觀念,強化自身的責任意識。同時,加強對設計人員和工程造價員的專業培訓和技能培訓,充分掌控當今建筑市場的動態和預算定額、費用定額等,使該人員在設計過程中自覺地把技術設計與經濟設計有效地結合起來,從而有效的提高在建筑工程項目的決策和施工設計階段上對工程造價的控制力,減少因人為因素而造成的損失。

3 在施工的招投標階段對工程造價的有效控制

工程施工的招投標工作事關日后的整體工程的造價控制和后期階段的各項施工工作,因此在施工的招投標階段必須進行嚴格的把控。具體工作主要做到以下幾點:1.明確工程招標的原則和程序,對建設工程從項目報建到合同簽訂的全過程都進行詳細的規定。作為施工單位投標報價和雙方簽訂合同的依據,因此對于招投標階段的各項文件都應做好既嚴密又準確的文件歸檔工作,避免引起日后不必要的紛爭;2.對于工程的造價確定,必須嚴格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不得擅自更改工程結構和刻意壓低造價資金投資額;3.不斷提高標底的編制質量和評標人員的業務素質,切實防止壓標或低價搶標;4.在進行公開招標的同時強化對招投標過程的全程監控力度;5.應以招投標雙方雙贏為目的進行標底的方案確立,嚴格禁止人為地要求施工企業壓價讓利和提出墊資施工等條件。以上5點可以極大的降低在招投標階段出現的對日后工程造價失誤、過低壓價等不良現象。

4 工程施工階段上對于工程造價的有效控制的策略

工程施工階段作為建筑工程的主體階段,其工程造價的重要性更顯尤為重要。進入到工程施工的主體型階段,各項工作將變得更加復雜,因此施工階段的工程造價工作應細分為三個階段:1.從施工開槽階段至地籍建設完成階段,本階段的造價工作主要針對地基工程;2.整體澆筑施工階段,本階段將針對鋼筋結構、混凝土進行工程造價核算;3.后期內部施工和排水管道安裝階段,此階段的工程造價應嚴格結合實際的施工進度和要求進行。同時,在施工過程中應制定切實可行的《工程變更設計管理辦法》,對于在施工過程中所有的變更設計應嚴格按《工程變更設計管理辦法》規定的指責權限范圍和程序執行,不隨意改變原設計,不隨意提高或降低技術標準,以保證所變更施工項目的數量、變更的費用、變更的規模等姐在工程造價的有效控制范圍之內。

只有將每一個施工階段的工程造價進行細分和階段性的控制,才能有效的將整體的造價進行嚴格的控制,在一個階段施工完畢驗收合格后繼而進行下一階段的施工,降低工程投資的風險。

5 驗收階段上對工程造價的控制策略

5.1 對各項施工資料和工程造價資料進行細致的收集整理工作,認真核對每一項造價資料,建立起標準化、系統化、規范化和信息化的管理系統,為后期的工程驗收、建筑工程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比提供準確的原始參考;2. 竣工結算的審核作為控制投資的最后一個環節,不僅直接關系到建設方與施工方之間的利益關系,也關系到項目工程造價的實際結果。因此要嚴把竣工核算的每一環節,工程項目部應認真核查每一項的實際項目支出與最終的實際投資額度。

工程造價工作事關重大,除上述五個階段對工程造價進行嚴格把控外,還應從制度上以及造價核算上都應進行嚴密的把控,建立健全工程造價的管理體系,設立專門性的造價管理機構,使申報計量、報價資料、驗收基價、日常費用開支能夠在制度上得到保證,并著力規范各項資金的使用、調度和管理,保障資金存放安全和有序投入,確保工程順利實施,更好地控制工程造價。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關鍵階段的造價控制必須進行嚴格的監管,以充分提高工程造價的存在價值和實際效益。通過各項建筑工程項目的工程造價顯示,優質的工程造價控制在提高建筑工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降低企業投在風險和優化施工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隨著日后建筑工程企業發展的空間的不斷加大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相信建筑工程的造價控制必將沿著科學化、規范化和精細化的方向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1]王振東《建筑企業關于控制工程造價淺析》《集團經濟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