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收入準則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3 06:11: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收入準則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新收入準則論文

篇1

關鍵詞:新收入準則;廣告收入確認;應用分析

2017年7月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經由財政部統一對外,其中規定非上市企業必須從2021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該準則。新標準規定以控制權轉移取代原有的收入規則的以風險報酬轉移為收入確認的重要依據,同時,準則中還明確了收入確認的“五步法模型”,為進一步規范收入確認和計量奠定基礎。隨著主流媒體迭代和發展,傳統電視廣告業態的內容也日益豐富,媒介傳播渠道、內容和方式的多樣化,使得作為收入主要來源的以廣播電視為代表的傳統媒體的廣告收入的核算日趨復雜,在2021年廣電媒體行業全面實施新收入準則的背景下,傳統電視媒體廣告收入的確認和計量出現了一系列新的問題。如何對這些業務做出規范處理成為實務工作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新收入準則對收入確認的基本要求

新收入準則規定收入確認采用“五步法”模型,其步驟為:第一,識別合同。識別合同就是解決合同成立與合同獨立的問題。如果合同關注資產的轉移,以控制權的轉移為依據,經雙方確認、權利和義務清晰,支付條件和可收回對價明確,同時具有商業實質,則可判定合同成立,反之則不成立。辨別合同是否獨立,則主要在于區別合同是合并還是變更。合同合并指企業與同一客戶先后訂立多份合同只為實現一個共同目的,并且合同價格相互關聯。合同變更則是要區別變更后是應當作為一份還是多份,操作時是按老合同執行還是新合同。第二,確定合同中的各種履約義務。確定單項履約義務的關鍵點在于合同中的某項承諾是否可以清晰地與其他承諾相互區別開,如果可以則說明該項義務應當可以被區別為一項單項履約義務看待。以此類推,合同有幾個不同之處,即合同包含幾個單獨的履行義務。第三,確定交易價格。根據新準則確定的交易價格應考慮合同變量對價、主要融資成分、非現金對價、應付客戶對價等因素,最后調整交易價格確定收入。第四,將交易價格分配到合同中的各種履行義務中。基于上述步驟,這一步的關鍵就是根據單個售價的比例或是打包出售時單獨部分占比將合同價格分配到各個履約部分中。第五,實際執行時確認收入。在明確好每個單獨履約義務的價格后,就需要在實際履約時確認收入了,根據新準則的要求,收入確認方法分為“時間段確認”和“時間點確認”,前者是基于某一時段內的業績進度,分段確認;后者是在取得相關商品控制權時的某一時點確認收入。

二、電視廣告收入確認面臨的問題

(一)實際廣告收入難以精確確定

傳統電視廣告中的4A廣告年度投播通常簽訂的是框架協議,合同中沒有明確的合同金額和具體執行信息。這就往往會導致廣告收入確認的延遲和不精確。尤其當廣告訂單發生臨時調整時,由于雙方確認過程繁瑣,財務與相關業務部門信息溝通不及時等,往往會導致財務信息滯后,財務拿到的原始訂單上的廣告金額可能并不是最終確認的金額,這些情況的出現難免會導致廣告收入的誤入,影響收入確認的準確性。此外,因合同中廣告沒有標明具體播出時間,按照新標準被認定為(廣告時段)控制權尚未轉移給客戶。綜上所述,只能依據每次播出前下達的媒介訂單(詳細列示了播出時段、播出內容等信息)鎖定具體的時段和播出金額,經客戶確認后作為商品控制權轉移的憑證,確認廣告收入??蚣芎贤驼矫襟w訂單構成了一攬子交易的本質,合并為同一合同進行會計處理,因此,廣告播出訂單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直接影響廣告收入確認的精確程度。

(二)合同中的單項履約義務難以界定

電視廣告常常采用的是“套餐經營”的方案,即在廣告期內,客戶可選擇多個不同單價的時段進行組合播出,以達到持續的廣告效果。這樣的方案直接影響到合同中單項履約義務難以區分界定,過去往往是作為一攬子交易,按照收付實現制的會計處理方式確認收入,既增加了財務風險,也與收入準則相悖。例如:套餐廣告類型包含15秒和30秒的組合硬廣方式,為了增加客戶黏度,現在還會加入少部分新媒體(如:微信公眾號)推送等組合播出形式,合同往往會將各種播出形式組合,和客戶確認最終確定一個合同金額總價。但是根據新收入準則規定,不同秒數的硬廣,按次數計量的新媒體推送應當被作為三種不同類型的單項履約義務分別區別對待。

(三)收入確認的時點不確定

傳統電視廣告收入確認存在財務與業務分離,這也就直接導致了部分存在廣告補點,贈播等形式的廣告收入確認的時點存在不確定,直接影響廣告收入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存在收入虛增的風險。新的收入標準明確規定了在某一點或一段時間內確認收入的要求。傳統電視廣告訂單通常在一段時間內衡量播出情況,在一段時期內確認履行義務,但是其中對于類似具有收視率保點計價CPRP的廣告則應以“某一時點”確認廣告收入,只有達到了約定收視率保點數才算滿足約定履約義務。只有在達到了合同約定的收視點或者是完成了合同約定的贈送播出后,才可以按完成的時點確認收入。

(四)廣告出現的時間界定困難

隨著傳播媒介的不斷拓寬,“兩微一博”的新媒體方式被越來越多的運用到傳統電視廣告的整合營銷當中?;ヂ摼W上的廣告形式不像傳統電視廣告有明確的媒介訂單可以直接一目了然。新媒體形式的廣告往往會與活動、節目等項目結合,品牌線上的推廣很難精準界定廣告出現在公眾面前的時間,這也就會直接影響到后續的廣告收入的確定,企業應收賬款的統計等,給企業后續經營管理帶來不確定的風險。

三、電視廣告收入確認的建議

(一)及時更新廣告財務管理系統

當前大多數企業都已經實現了財務系統的自主開發和使用,其中有些企業更是已經提前實現了財務信息共享系統。集中、科學的系統化管理是廣告財務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企業應不斷地更新和優化廣告財務管理系統,以此來更好地貼合不斷變化的會計準則和廣告市場變化的需求。通過系統更新升級來解決實際廣告收入難以精確確定的問題。企業的財務管理系統在優化時要將最新的會計政策與前段業務最新信息融合,實際操作中應該重新梳理優化電視廣告播出從下單、排期直至播出的財務管理流程。讓財務管理工作能在前段進行干預和知曉,對于補播、贈播等的情況能夠通過系統實現相關業務信息的及時共享,財務可以通過系統主動并且及時獲得,而不是僅僅依靠傳統人工交接的信息傳遞方式,借此提高電視廣告業務板塊中財務人員及時、真實、準確地核算能力。

(二)強化專業知識培訓

新準則更強調財務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和專業判斷力。為了避免由于財務人員對準則不熟悉而造成會計處理方面出現問題,企業應當對財務人員進行培訓,一方面,對企業業務財務工作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訓,以便于財務人員能夠不斷充實和更新專業知識和提升業務能力,對于收入確認的時點把握更加精準;另一方面,企業對財務人員應在制度上做出相應的激勵措施,可以從制度和獎勵方面,促使財務人員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增強業務能力和技術水平,為保證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準確,奠定堅實基礎。激勵財務人員跨領域合作,盡量能在廣告刊例價格的制定和合同內容簽訂時給予經營部門和相關法務部門提供專業知識指導,力爭做到在合同中明確區分各個單項履約義務,未雨綢繆,以此為依據,避免后續各項業務混淆難以區分計量,違背新準則要求。

(三)優化合同管理

新收入準則具體實施中的第一步是確認簽訂的合同。財務管理人員應當與相關部門提前交流溝通,根據新準則對企業的廣告合同模板、簽訂條款細則等相關內容進行調整,將合同的簽訂與會計準則、核算要求相結合。通過規范合同的訂立,明確協議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確定交易價格,盡力做到在廣告合同中區分各個單項履約義務,對廣告播出的時間,刊例,折扣,贈播,補播等事項應明碼標價,以避免因不明確的合同協議而引起的后續爭議。財務管理人員應當參照之前要求在實際管理中做好前期廣告合同審核工作以及中后期逐步落實合同的實施狀況與收入確認相一致的跟蹤與管理。

(四)加強財務與業務部門的溝通

各種新媒體廣告形式的出現豐富了傳播媒介和內容,但同時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廣告出現的時間不統一和變化多端。廣告財務管理特殊性在與它不是單純的會計處理,它還涉及業務處理。廣告財務工作人員不單單要嚴格按照會計準則計量,還要保持與業務部門的及時溝通,以便于第一時間知曉和獲悉前段業務端口的信息變化,以確保財務信息的真實和可靠。同時企業應該加強收入確認的風險把控,讓財務人員參與到廣告合同和訂單的審核管理中,對于廣告合同內容的執行情況及時更新,企業應當重視財務人員的前段干預和把控。

四、結束語

目前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在電視廣告的收入確認和計量存在不確定性。新的收入標準是基于收入合同,對交易各方在權利和義務方面給予相應的法律規范和保護。在此基礎上,企業應按照會計準則的要求提前制定計劃,加強流程管理、強化專業人員的培訓、優化企業財務系統,在此基礎上讓企業的會計核算工作更加規范。這將有力地推動廣播電視廣告業務市場的進一步成熟,對傳媒業的蓬勃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梁穎.新收入準則在廣告收入確認中的應用——基于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的實踐[J].時代經貿,2019(08):83-85.

[2]羅沈嫻.新收入準則的主要變化及對企業的影響[J].現代營銷(下旬刊),2020(07):210-211.

[3]柳鳳英.新收入準則下企業收入確認與計量的對策[J].納稅,2019(11):187-189.

[4]周文輝.張崇安.互聯網知識付費平臺商業模式的構建路徑——賦能視角的案例研究[J].管理現代化,2020(03):47-51.

篇2

內容摘要:近年來,研究開發成為社會創新主流,技術類無形資產成為企業會計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會計準則的背景下,無形資產的確認依賴企業管理層的判斷。文章在探討新會計準則確認框架的基礎上,分析了對管理層決策產生影響的重要因素,并探討了管理層對這些因素的判斷偏好。

關鍵詞:技術類無形資產 技術力量 技術生命周期 知識產權

新準則下技術類無形資產概述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無形資產在企業生產和經營活動中的地位越來越凸顯。企業由原來的主要依靠物質資料產生價值轉變到現在主要依靠智力資料產生價值,技術開發和科研創新成為企業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核心競爭力并勝利的關鍵因素。會計的實質是反映社會和經濟現象,在這種大環境的轉變下,舊的會計準則已經日漸顯示出其不適應性。財政部于2006年頒布了新會計準則,其中包括《新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新會計準則中無形資產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長期資產。著重強調了企業對資源的控制和無形資產的可辨認性。控制是源自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無論這些權利是否可以從企業或其他權利和義務中轉移或者分離??杀嬲J性是指能夠從企業中分離或者劃分出來,并能單獨或者與相關合同、資產或負債一起,用于出售、轉移、授予許可、租賃或者交換。新準則提供了無形資產確認的基本框架:與該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該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計量。從我國的制度背景出發,這兩個條款作為公司管理層做出判斷和決策的首要考慮因素,直接決定了管理層的判斷。新準則無疑是將無形資產的范圍擴大了,無形資產的確認更依賴管理層的決策和判斷。同時,技術類無形資產(也就是通常的技術)更新迅速,未來收益相較于土地權、版權等不穩定,其在報表中的確認就更依賴于管理層的偏好。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并不完善的情況下,這種開放的判斷容易造成會計信息的不客觀性甚至會計舞弊。因此,了解管理層在什么環境下容易產生確認無形資產的傾向是十分必要的。

無形資產是指特定主體所控制的,不具有實物形態,對生產經營長期發揮作用且能夠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技術類無形資產是指含有技術內容的無形資產,它是由技術產品或商品、智能形態的技術成果和其他與技術相關的權力構成,這類無形資產主要依靠高度密集的技術、知識及智力為其所有者帶來可能的高收益,如專利技術、專有技術、計算機軟件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都屬于技術類無形資產。其特征主要表現在技術含量高、知識含量高,能夠為持有者帶來超額利潤,價值轉化過程風險較大等特征。

技術類無形資產的確認誘因主要來自兩方面:企業外部經濟環境和企業內部經營狀況。一部分企業并不將創新作為其經營周期中的一部分,進行科技創新的原因是該類企業想做一個項目,用于創造短期收益或者造成暫時性市場沖擊。此時,管理層所關心的主要是技術力量和技術生命周期。另一部分企業處于科技領域,以科技創新和技術發展作為核心競爭力。創新是企業存續的內源性因素,研發和開發活動深入該類企業每一次項目的啟動、成長、完成周期。此時,管理層所關心的是技術的知識產權。因此,正確認識技術強度、研發周期和與無形資產相關的知識產權,管理層可以較為準確地做出與無形資產有關的成本投入、未來現金流、投資回收期等相關信息的評估,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為投資者提供決策相關性更高的會計信息。

影響技術類無形資產確認的因素

(一)技術生命周期

技術生命周期即指一項新技術在商業上表現為可行的產品的平均時間。一個周期包括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在新發明階段,科技的成長較為緩慢,此時,經驗和錯誤促使系統向前推進。到了成長期,科技的發展是持續且快速的。處于成熟期的技術類無形資產已被市場認可,其所能帶來的未來收益比較穩定,風險相對較小,也容易計算。進入衰退階段,科技的上限已出現,發展速度也非常緩慢,發展已到達極限。這體現出科技管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當科技達到其自然極限時,它將成為一個衰退的成熟技術并且非常容易被取代。較原技術擁有更高績效且發展速度更快的新技術,將影響舊技術并在某一時間點,取代舊技術。技術進入市場后,借由市場滲透的產生,并形成市場成長,表現為市場交易量。一方面,在技術發展階段,技術尚未接觸市場,不但沒有市場交易量和實質收入,企業研究人員還將耗費大量的時間和資源進行創新、研發和測試。另一方面,新技術開始市場應用后,市場交易量增加,成長速度逐步增加。此時,市場的滲透依賴創新的速度和市場的需求。例如:軟件市場的技術生命周期通常小于一年,而船運業的革新周期大于10年。這是市場需求決定的。因此,優秀的企業管理者能夠在市場需求的時候,快速推出技術革新以提高消費者的體驗,保持其技術革新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因此,較短的技術生命周期不僅減少企業投入的現金和技術的成本,并且能夠沖擊市場創造短期收益,降低了技術投資的風險,使技術革新收益形成一個敏捷、快速的良性循環,降低了未來收益的風險。因此管理層偏好將具有較短生命周期的技術確認為無形資產。

(二)技術力量

處于創新技術領域的企業,將技術力量作為評估未來收益穩定性的重要標準。技術力量越強,該技術就越難被同行業競爭者以較低的成本模仿。對于這種技術,在市場競爭中,往往能夠獨樹一幟,作為市場的導航者,在某一段時間內持續的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利益。反之,如果該技術不具備較強的技術力量,在應用于市場后不久,同行競爭者可能紛紛效仿生產類似商品。在首次研發后,同行競爭者往往能夠以更低的價格生產類似或者相同的商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導致該種商品的市場最終淪為一場價格競賽。因為研發成本高昂,率先研發該種技術的企業通常沒有辦法大幅壓低商品售價,從而使得技術模仿企業在保持相對較低的開發與生產成本基礎上,以更低的市場售價占據大量的市場份額。這種現象在市場環境中十分常見,如國產手機市場:許多前幾年表現并不突出的生產商,憑借低價銷售具有多種功能的手機,使消費者能在低消費的同時,享受到多種高端手機技術與功能,以此迅速占領市場份額。因此,復雜程度高的技術未來投資收益的風險相對較小,容易受到管理層的青睞,使之被確認為無形資產。

(三)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作為權利人對其所創作的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專有權利,是保障無形資產作為現實生產力的原始動因,使有可能的財富轉化為現實的財富。在知識經濟時代,傳統的可觸摸的有形財富,正在被不可觸摸的無形財富所替代。知識產權和無形資產成為無形財富的核心。知識產權一旦具有較高的獲利能力,但是由于缺乏法律的保護使之成為人人可以使用的公共物品,就會損害其所能帶來經濟利益的能力。反之,較高的獲利能力一旦受到法律的保護,就可以為企業未來創造收益??梢哉f,在科技領域的企業,知識產權就是保障持續技術創新和穩定現金流的前提。下面將從兩個方面,探討知識產權怎樣對管理層的決策發揮其影響。

1.技術本身―技術的科學聯動性??茖W聯動性即指一家企業所擁有專利的平均引用論文或研究報告的篇數,簡而言之,就是該技術建立在科學研究基礎上的程度。近幾年,科學聯動性越來越廣泛的用作衡量創新技術的指標。在許多科學家和經濟學家眼里,科學是技術創新的來源,以科學聯動性衡量創新技術雖然具有局限性,但仍是極具可行性的。一方面,以科學為基礎的活動計劃能夠明確、具體、系統、量化地解釋企業的目標、實施方案和方案評估,使管理層抓住重點并定位最有前途的科技創新領域,避免探索、實驗過程中多余的資源浪費;科學的研究方法能夠準確定位企業面臨的外界環境和內部環境,幫助管理層在現有限制下做出使企業獲利最大的決策;研究活動要求的高素質專業技術人員憑借自己的經驗和知識,相較于普通技術人員,能夠更高效地完成技術的開發研究。即使提供給每人的報酬更高,但是縮短的實驗時間和減少的資源浪費降低了研究開發的成本。另一方面,從技術類無形資產的價值貢獻來看,科學的技術和知識含量在其提供的服務價值中占有絕對優勢。技術類無形資產的價值構成主要依靠技術、知識的投入,技術和知識的倍增性使得技術類無形資產的價值也呈現倍增性。然而,最為重要的是,科學聯動性越大的技術越復雜,越難被競爭對手模仿。因此,科學聯動性大的創新技術,未來的收益風險小、容易實現,企業管理層傾向于將這類技術確認為無形資產。

2.企業本身―技術創新環境。企業管理層在決定是否確認無形資產通常會考慮企業自身所處的技術創新環境。這里的環境不是指企業所處的外在市場環境,而是企業內部環境。在這種環境下,從兩個方面說明它對管理層決策的影響:一是企業具有的高質量的資源;通常來說,具有較高科學性的技術在市場中更有競爭力并且具備被確認為無形資產的條件。技術創新是企業賴以生存的支柱及持久發展的動力,企業要想持續開發和研究這類技術,需要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提供一個穩定、高水準的研究環境。充足的技術開發經費、高新技術人才是提升企業技術創新的內力;資金充裕、良好經濟狀況是企業利用該技術獲取未來持續穩定收益的必要條件。因此,企業是否有足夠的人力資源、高素質的管理隊伍、相關的硬件設備和原材料等是企業能否配合無形資產為企業創造經濟利益的前提,具備前述資源的企業管理層更傾向于將相關的技術確認為無形資產。二是企業具有的其他可以確認為無形資產的創新技術。即使對于一些無法確定未來收益的創新技術,企業管理層往往具有“資本化”的傾向,這種傾向能否實現取決于公司的規模和對其他資產的控制權。具體來說,在制度約束下,本不應該確認的技術是不能提供可靠的投資收益的,但是如果當無形資產是與其技術相關的有形資產捆綁式購入的話,無形資產就變得相對“有形”,并且其風險降低。因此,從事該類相關業務,并具有相關有形資產控制權的企業管理層傾向于將技術確認為無形資產。

(四)企業自身經營狀況

在確認無形資產時,技術本身與企業所處技術環境因素會對管理層的決策產生導向性的作用。然而,企業管理層做決策時除了要受到道德、制度的約束,應該在約束范圍內,盡可能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無形資產的確認本身具有主觀性以及個性化。針對不同偏好的管理層,其確認無形資產的決策標準不盡相同。更重要的是,對于具有不同行業、不同組織結構、不同戰略定位的企業,決策標準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基于此,企業本身的資產結構狀況以及企業的經營狀態均會對管理層的決策造成較大的影響。從三個方面進行闡釋:第一,資產負債率較高企業的管理層,為了遵循債務契約的規定和安排日后貸款事項,具有確認無形資產的偏好。為了獲得更好的信用等級,在企業與債權人簽訂債務契約中通常要求企業擁有穩定水平的運營資本、一定上限的資產負債率等。顯然,會計政策選擇決定了這些監控指標的計量和評估,對評估既定債務契約的履行或違約有著直接影響。第二,對于經營收入面臨巨大壓力的企業,其重要任務之一即是縮減開支,減輕收入減少帶來的利潤波動。因此,為了減少無形資產帶來的支出(如攤銷費用),管理層通常偏好于不確認無形資產以保證企業獲取相對穩定的利潤額。第三,處于衰退期的“老化”技術,市場逐漸萎縮,利潤率停滯或不斷下降,當正常利潤無法維持或現有投資折舊完畢后,整個產業便逐漸解體了。當該類技術產生的收益無法維持其所造成的費用支出,根據成本約束原則,當進行一項項目的收益小于付出的成本時,這項項目是無效率的,不應該執行。管理層傾向于不確認該類技術。

參考文獻:

1.馮麗艷.技術生命周期與技術類無形資產價值評估方法的選擇.商場現代化,2009(1)

2.張文賢.財務會計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