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習指導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0 15:50: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預習指導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根據單元要求與課文特點,本單元教學應突出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理解能力。
一、指導學生熟練掌握按順序、抓特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并使之學會體味畫面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雖已學過按照一定的順序,抓住特點觀察事物的方法,但仍需熟練掌握,因此在本單元的教學中,還要指導他們進行實際性的訓練,提高駕馭能力。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學會心靈感受,體味畫面蘊含的思想感情。
對學生進行按順序觀察的訓練,應注意三點:①要使學生熟悉幾個基本的觀察順序:由整體到部分或相反,由遠及近或相反,由上到下或相反,由左到右或相反;②使學生學會根據具體的畫面選擇合適的順序進行觀察(要明白:為什么要采用這種順序,而不采用另一種順序);③掌握怎樣按順序進行細致的觀察的方法。
對學生進行抓特點觀察的訓練,要注意兩點:①使學生學會如何發現事物的特點;②能觀察出具體事物有哪些特點?其中最主要的特點是什么?對學生進行體味畫面蘊含的思想感情的訓練,主要是學會由睹到思、由表及里,使自己進入畫面所描繪的境界,產生思想共鳴,從而體味畫面蘊含的思想感情。關于培養學生的三個方面的觀察能力(含感受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既要做到分層次進行,更要做到使三者有機結合,融為一體。
譬如教學《燕子》,可以這樣引導:①這是一幅春景圖,你認為應按什么順序觀察?為什么?②畫面有些什么景物?哪些是最主要的?③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④觀察了這春天美景,你有什么感受?通過這幾個問題的啟發引導,使學生按“由主體事物到時令背景”、“由動態到靜態”、“由近及遠”、“由上而下”的順序觀察畫面;在觀察中抓裝燕子”這一主要事物進行細致的觀察,用具體的語言把燕子的特點(包括外形、動態、靜態)描述出來;同時懂得眼看心想,由表入里,撥動心弦,進入圖畫描繪的情境,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春景之美、春燕之可愛,引發為此情此景而贊嘆、喜愛之情。
教學《小站》,在指導看圖時,可抓住三個問題引導啟發:①仔細看圖,按方位順序把小站的景物說出來;②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請具體講出來。③看到這井井有條、美觀的月臺,你有什么感想?通過這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按順序對月臺的景物進行細致的觀察,自然而然地產生聯想,產生對全心全意為旅客服務的工作人員的崇敬之情。
二、指導學生掌握學法,理解重點詞、句,切實提高理解能力。
本單元的幾篇課文都是美文佳作,語言精彩,詞匯豐富,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典范。因此在教學中要加強詞句的訓練。
篇2
1.1研究對象
以吉林大學、吉林體育學院、吉林師范大學、長春師范大學、通化師范學院、白城師范學院等開辦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省內10所高校為本課題的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對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習情況進行了研究.試圖找出專業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及建議.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對實習工作的重視程度
(1)實習學校.
實習學校對實習的有效管理,是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培養要求和實踐課程的設置情況,在實習時間、地點、內容和形式等方面進行具體的布置與安排,并在實習開展的過程中對上述過程做必要的監督與調整,以保證實習順利進行的活動.因此,做好學生實習的組織管理工作,是學校教學管理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多數教師認為,實習前的動員和實習計劃的完善是影響實習質量的主要因素.調查中發現有近25%的學校對實習重視程度不夠.主要表現在:一是教學計劃中實習時間和次數安排不合理;二是對學生實習前宣傳動員力度不夠;三是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采取應急預案不當;四是安排教師指導和督促、檢查不得力;五是沒有建立科學規范的考核評價體系.
(2)指導教師.
由于實習學校的不重視,也導致部分實習指導的教師不重視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習的帶隊指導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都不高,影響專業實習的質量.調查中發現有36.4%的教師對學生實習重視程度不夠.主要表現在:一是由于教學任務繁重不能及時下到實習點,即使是到實習點也是走馬觀花,流于形式,指導根本不到位;二是沒有針對具體的案例來指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是對學生實習的全過程缺乏有效的管理,疏于監督;四是實習過程中培養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學生科研能力的力度不夠,沒有達到最佳的實習效果.
(3)實習學生.
由于就業形勢不樂觀,直接導致學生對實習的重視程度不夠.通過調查發現,有近40%的學生認為專業實習是可有可無的,對他們的就業沒有什么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缺乏敢于吃苦、敢于拼搏、敢于爭先、勤奮好學的精神,在實習單位的工作和學習態度不認真,缺乏敬業精神;二是實習的思想意識淡漠,認為無所謂,只是在實習之初到實習單位報道后就毫無蹤影,無所事事;三是在學校期間準備不足,對工作崗位上可能遇到的各種突發事件應對措施不得力,面對實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應對的措施不多,甚至是沒有辦法;四是缺少實際工作的經驗,不善于觀察與學結等,工作業績不突出,這樣實習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4)用人單位.通過調查發現有40%的單位對實習重視程度不夠,主要表現在:一是到該單位實習的學生往往是本單位職工的子女,或者有其他的社會關系,礙于情面,不得不接收,接收后也不安排具體的工作,只是在實習結束后給蓋個章、寫個鑒定了事;二是把實習生當成廉價勞動力“用而不導”;三是安排與專業無關的人進行指導,往往有失偏頗.即使是安排專人來指導,指導人員或是無指導經驗、或是指導不認真,敷衍應付,失去了實習的本來意義.
2.2實習安排的時間和次數
資料顯示,英國的一些師范學院的實習分幾個階段,普遍采用的形式是第一年安排四周,第二年安排五周,第三年安排六周,教育實習32周以上;日本等國也有類似的作法,法國初高教師培養(2年)教育實習500課時,中等教師培養(2年)教育實習300課時以上.調查中發現多數的學校采用一次性實習,而且是安排在第八學期,實習時間為12周,除去校內預備實習和實習結束的總結與成績評定,真正用于實習的時間只有十周左右.在十周的時間里學生既要在實習單位完成實習任務,又要參加各種畢業生就業洽談會選擇用人單位,同時他們還要完成畢業論文的選題、開題、查閱資料、論文的寫作、答辯等一系列的活動,時間非常緊.此時,畢業論文、實習與擇業往往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兩者相衡取其重,就業放在了主要地位,實習就被放在了次要地位.加上各個方面對實習的重視程度不夠,最終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一部分學校將實習安排在第六或第七學期,但也是一次性實習.只有2~3所院校安排了兩次或多次實習,收到的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
2.3實習的管理模式
目前全國各高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畢業實習模式大多采用集中實習和分散實習兩種模式.調查中發現有部分院校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也有部分學校采用混合編組和頂崗實習的模式,這些模式都有其各自的優缺點.近年來,由于就業形勢非常嚴峻,為了保證學生實習與就業有機結合,許多學校普遍采取了“自主分散”的實習形式,從效果看這種形式是靈活有余,監管和指導不足,往往是“放羊式”的實習形式,并沒有達到實習的真正目的和效果,并沒有實質性地發揮實習的作用.
3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習環節的優化策略
3.1建立健全實習管理規定,加強畢業實習過程控制
建立和健全實習管理規定是保證畢業實習順利進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證.第一,建立和健全實習管理規定.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規范實習的操作和流程,使學生在實習期間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第二,要做好實習前的準備工作.首先,召開全體學生的實習動員大會,詳細講解實習的目的、意義、實習的主要內容、實習要求和實習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等,要求學生充分認識畢業實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做好相應的知識準備和心理準備.其次,做好預備實習工作.此時要多假設一些情境,要求指導教師與學生一起研究方案,指導學生及時解決這些問題.第三,規范實習過程管理,加強教育實習的質量監控.由于實習的整體周期較長,實習點分散,帶隊教師不可能長期駐點管理,整個實習過程缺乏必要的監管,實習往往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因此,要做到嚴格管理,加強實習的質量監控.除安排1~2名學生干部作為負責人與學校和指導教師溝通外,學校還要派出檢查組,采取不定期走訪抽查、咨詢實習單位等方式來掌握學生在實習期間的整體表現.既要檢查學生的實習狀況,也要檢查指導教師深入實習點的指導情況,使整個實習環節達到“監管一體化、信息暢通化”的良好狀態,從而確保專業實習質量的不斷提高.
3.2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指導隊伍
作為一門新興專業,與體育教育專業相比,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專任教師的數量嚴重不足,能指導專業實習的教師數量更是少之又少;同時由于重視程度不夠、經費不足等主客觀原因的影響導致指導教師對實習工作同樣不重視,走過場、應付了事,學生的實習得不到很好地指導,因此,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已成為當務之急.首先,我們要挑選一些具有豐富社會體育實踐經驗、有一定的專業實踐水平的教師來擔任實習指導教師.其次,要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加強教師隊伍的培訓,采用選派2~3名教師到實習單位掛職鍛煉的方式,來增強教師的專業技術操作能力和專業實踐經驗,提高教師專業實踐指導水平.
3.3建立相對穩定的實習基地
建立相對穩定的專業實習基地是完成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習工作的重要條件.由于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成立較晚,許多高校在對待專業實習方面還沒有脫離體育教育專業實習的桎梏,缺乏創新性和開拓精神.同時,由于重視程度不足,檢查、督促和指導不到位,經費緊缺等原因,造成了當前大多數高校沒有建立足夠實習基地.只好采取分散的實習方式,這種實習方式是在實習前由學生自己聯系實習地點,實習的地點和人員都較為分散,實習學校無法派出更多的教師進行指導和管理,從而導致實習效果較差.其解決辦法是:由高校牽頭與體育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社區、健身俱樂部等在雙方互惠互利的基礎上簽訂合作協議,建立穩定的社會體育實習基地.學校選派教師與實習基地的專業人員聯合組成實習指導小組,共同制訂實習的指導計劃和實施步驟,協作指導實習生的專業實習.
3.4豐富實習的內容和形式,延長實習時間
在國家大力提倡體育產業化的大背景下,我們重點強調專業實習不僅僅為學生就業作準備,也不僅僅為了演練和檢驗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教學理論和實際職業技能水平,應該向提升國家國民經濟轉移而設計,將著眼點放在自己的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上,為自己的未來職業和人生發展奠定一個穩固的良好的基礎.因此,實習的內容和形式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目前多數高校在實習形式上仍采用集中實習和分散實習方式,或者是集中實習和分散實習相結合的方式,它們都有各自的優缺點.針對上述情況,一些高校規范了管理模式,對教育實習的形式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根據學校自身的特點實行開放式實習或頂崗實習的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都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我們要豐富實習的內容和形式,采用分階段實習或者延長實習時間,加強對畢業生的實習和教師指導工作的檢查等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3.5建立完善的實習考核評價體系
篇3
夏尊先生認為,語感的心理構成應包括“知、情、意”三個方面。心理學認為,感知的對象是既有多種屬性又有整體性的事物,感知的這種整體性表現為具有整體性事物的各個部分或屬性,既可以同時地被反映也可以相繼地被反映;既可以作用于同一種感覺器官,也可以作用于不同的感覺器官。這樣就為科學的語感訓練提供了心理學依據。美學家宗白華先生曾說:“詩的形式的憑借是文字,而文字能具有兩種作用:一是音樂的作用,文字中可以聽出音樂式的節奏與協和;二是繪畫的作用,文字中可以表寫出空間的形象與彩色。”“紙上的字跡”,可以“表現空間、時間中極復雜繁富的‘美’”。宗白華先生這話正道出了語感訓練的另一依據——語言的內在規律性。
基于以上認識,筆者就語感的訓練途徑和方法試作以下的探討:
一、誦讀涵泳。語感是一種語言修養,是經過長期的規范的語言訓練逐步養成的一種帶有濃重經驗色彩的比較直接、迅速地感受語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忽視大量閱讀,語文水平或者語感水平是很難提高的。而其關鍵則是過好誦讀關。任何口語交際都得借助語音負荷著語文去充當思想表達和信息傳輸的工具。書面交際雖然沒有聲音,但無論寫或讀,人的發音器官都在參加活動,更不要說是念出聲來了。因此,作家老舍先生說:“除了注意文字的意義而外,還注意文字的聲音與音節。這就發揮了語言的音韻美。我們不要叫文字老趴在紙上,也須叫文字的聲響傳到空中。”老舍先生講的是文學創作,然而同理,我們閱讀作品時也要進行音韻美的賞析。在朗讀訓練中則首先要抓住語句的停頓、重音、語調變化等技巧的培養。如兒化韻在韻尾附加一點兒卷舌音,以增加表示輕微、蔑視、喜愛、溫婉的語感,迭音形容詞,借音節的重迭以表示加強以及喜愛、寧靜、深沉、悠長、綿延等語感。
“強調多讀多寫,重視語言感受,固然是一條寶貴的經驗,但是時至今日,這種‘語感教學法’,從教學研究科學化的角度來看,尚待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朱作仁語)因此,在語感訓練中,既要能自覺地運用語言規律,又要能遵循兒童學習心理的發展規律來加以指導。葉圣陶先生提出的“綜合感受法”,就是一種科學方法。所謂“綜合感受”,就是誦讀時,口、耳、眼、心并用,通過反復朗讀與背誦,逐步地感受語言的內蘊和文章的氣勢,領會其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的精妙。這種方法,可以充分發揮“五官”的感覺綜合功能和語言文字的音韻美的優勢。
在誦讀涵泳中,教師的成功范讀也很重要。如特級教師于漪講她的老師在課堂上朗讀岳飛的《滿江紅》時,“頭與肩膀左右搖擺著搖擺著,讀得出神入化,音調十分感人,一室寂靜無聲,我們全班同學都深深感動了。他教完,我們也都能流暢地背誦了”。
二、形象再現。克羅齊說:“心靈只有借造作、賦形、表現才能直覺。”對小學生來講,語感主要應具備形象感、意蘊感和情趣性。而三者又以形象感為基矗形象再現即閱讀時腦海里形成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生動活潑的立體畫面。詞是有概括力的,只有把詞的概念所代表的狀態、具體事物在腦子里重現出來,使概括的東西變成具體形象的東西,才有可能觸景生情,浮想聯翩,才能對這個詞有具體的感受,產生語言形象感。正如別林斯基所說的,閱讀時,“你到處感覺到他的存在,但卻看不見他本人,你讀到他的語言,但卻聽不見他的聲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補足這個缺點”。
因此,閱讀時,只有憑借想象才能走進作品所描述的世界,進入一個看得見,摸得著,能聞到氣味,能聽到音響,能辨出色彩的世界,一個活生生的具體的形象的世界。同時,進而運用形象思維,去感受語言文字所暗示和啟發的蘊意和情感,也就是說,想象力是閱讀的重要能力。
對語言文字的感受主要是通過聽覺和視覺來實現的。課堂教學中,應把形象再現與誦讀涵泳有機地結合起來。如教《宿新市徐公店》一詩時,一邊讓學生吟誦詩句,一邊觀看彩圖或錄像,想象出:一片油菜花金燦燦的,陽光下更耀眼,滿目金黃,令人眼花;微風中,輕輕搖曳的花枝上,花瓣兒微微扌扇動,香味撲鼻,令人心醉。通過形象再現,把自己帶入詩句所描繪的審美境界。
特級教師李吉林所倡導的“情境教學法”,就是一種能充分發揮形象再現作用的教學模式。它在教字過程中創設一定的情境,運用電視、幻燈、朗讀等教學手段,創造出一定的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在一種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真切感受中,得到語言文字的感悟和思想情操的陶冶。
三、生活補充。宗白華先生說:“只有到了徽州,登臨黃山,方可領悟中國之詩、山水、藝術的韻味和意境。”葉圣陶先生也說:“要求語感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經驗聯系到語言、文字上去。”單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語感,唯有從生活方面去體驗,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積聚多了,了解越見深切。因為,感受力包括“物感”和語感,“物感”是對事物的觀察、感受、體會能力,語感是對語言文字感受理解能力。二者是相互作用的。敏銳的語感是和對生活的敏銳感受密切聯系在一起的。語言文字的感知力的培養離不開“物感”與語感的協調發展。茅盾先生曾說,理解文章應一邊讀,一邊回想自己所經歷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邊讀,一邊到現實生活中去。可見,語感訓練中應善于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展開聯想和想象,再現人物的神態,推測人物的內心,設想人物的語言,讓作品的人物形象完整地立起來。如果學生沒有直接的生活體驗,也可以采用間接的生活體驗。如教《頤和園》一課,學生沒有游覽園景的生活體驗,可以通過放《頤和園》的錄像,讓學生觀賞到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得到間接的生活體驗。
也可用比照法。即拿學生生活中可以看到的同類事物來與課文中描寫的未曾見過的事物作比照,以引發學生的形象和情感體驗。如教《麻雀》一課,老麻雀保護小麻雀時,“蓬起了全身的羽毛,樣子很難看,絕望地尖叫”,“渾身發抖了,發出嘶啞的聲音”,“呆立不動準備著一場搏斗”的情景,學生一般難以見到。教學中,可啟發學生拿在生活中常能見到的貓或狗要撲向小雞時,老母雞保護小雞的情形來作比照。這樣,老麻雀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形象就會浮現于學生的頭腦中。
除此之外,還應引導學生平時多觀察,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同時,能自覺地把經驗與語言緊密地聯系起來,研究表現生活的語言,揣摩語言文字在反映生活中的細微差別和變化。
四、情感共鳴。閱讀時隨著形象感染程度的加深,人的內心就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愛作者之所愛,恨作者之所恨,入境又入情,達到“語語悟其神”的境界。這種情感的共鳴,是閱讀能力達到較高層次的體現。杜勃洛留波夫說:“我們的感情總是被生動的對象所引起的,而不是被一般的概念所引起的。”同時,是一個不斷開發與深化的過程。因此,在語感訓練中,要努力尋找文章對學生思想感情的觸發點,正像振動頻率相同的物體產生共振一樣,要使學生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就必須找出二者之間相通之處來。因為“感情只能向感情說話,因此,感情只能為感情所了解”。(費爾巴哈語)
教材中有許多內涵豐富的精美詩文,課后都安排有表情地朗讀的練習,教學時,應充分利用它來作語感訓練的材料。讓學生有表情、有節奏地誦讀,使形象與感情融合,讀出氣勢、韻味,乃至悟出僅憑語言分析難以真切理解的內涵。學生的表情朗讀本身就是他對語言文字有敏銳感覺的表現。因為,表情朗讀,須能深入角色,與課文中的人物進行雙向移情活動,把自我轉化為課文人物,與其同愛恨,再把課文人物的思想感情轉化為自我的思想感情
五、理法分析。語感是學生語言基儲生活經驗、思想情趣和文學修養的綜合體現,是對語言文字“正確豐富的了解力”,“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葉圣陶語)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曾說:“彈琴不能徒恃感覺、敏感。那些心理作用太容易變。從這兩方面得來的,必須經過理性的整理、歸納,才能深深地化入自己的心靈,成為你個性的一部分,人格的一部分。”他講的雖然是樂感,其道理同樣適合于語感。可見,語感也是一種心智技能。它是感性和理性相統一的一種悟性,是一種理性直覺性,或者說是一種直接的理解。而理解主要是通過分析思維把握語文,獲取語言所反映的內容。這是因為,根據信息論,圖像可以通過編碼而以語言、符號的形式儲藏起來,語言、符號再通過譯碼恢復為圖像。這種互譯的能力,均是以人類大腦的復雜理性為基礎的。
如果說,當一個人已具備了相當水平的語感能力時,它可以充分發揮直覺思維的作用,即不需要逐步推理驗證,迅速地“猜度”語言文字的意蘊。不管語感的發生如何迅速,一聽到、一眼看到就能獲得語言文字的深刻感受,盡管其復雜的心理過程被濃縮于一瞬間,然而,在語感的訓練過程中,則表現為一種由淺層直覺不斷向深層直覺發展的漸進過程。也就是說離不開運用心智對語言文字作理法分析。
理法分析首先應與吟誦結合起來,“對于討究所覺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葉圣陶語)
語感不僅指理解文章的內容,同時還包括把握文章的形式。如句式、結構、風格、氣勢、音韻、節奏等。如歌德所說的,“內容人人看得見,涵義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對于大多數人是一秘密”。因此,在教學中應重視傳授字、詞、句、段、篇的知識和運用規律,使學生有了理法基礎,能對語言技巧和文章理法作出分析,以準確地把握分寸感。
理法分析一般可以采用葉圣陶先生提出的“綜合感受法”,即閱讀時,首先應當通讀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繼而“用自己的眼光通讀下去”,以把握全篇文章的語脈文思,并進而對局部的標點、詞語、句子,乃至段落產生正確的感知。這種方法,正體現了《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提出的“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教學順序。它既符合語言規律,又符合兒童學習心理發展規律,因而有助于語感的培養。
課文中有許多精美的詩文,它們形式靈活多樣,語言優美,思想內涵深刻,教學這些作品,可采用“欣賞法”。即以審美為主干的閱讀方法。在這種學習過程中,首先打動學生的是美,美的形象,美的語言,美的表達形式與結構。像傅雷先生談到欣賞《長恨歌》那樣:“看的時候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方法,一是分出段落看敘事的起伏轉折;二是看情緒的忽悲忽喜,忽而沉潛,忽而飄逸;三是體會全詩音節字韻的變化。”理法分析還可以采用“動態分析法”。即在理解課文內容、中心思想和表達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深究為什么要這樣寫?除了這一種寫法外,是否還有別的寫法?這是一種更深層次的高效能的閱讀過程。由于能及時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與原文進行比較,學生能更好地領悟作者遣詞造句和布局謀篇的匠心,甚至讀懂書上沒有的東西。如作者由于種種原因表達時采用隱晦、幽默、含蓄、影射等“障眼”手法。
人一接觸語言文字,進行聽說讀寫,總是在自覺或不自覺之中得到語感的訓練。語感能力,只是部分地而非全部地來自于閱讀實踐,還可來自于寫作實踐。因此,把“吸收——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或聽說結合,或讀寫結合,或多項交叉結合,是語感訓練的最佳模式。如特級教師丁有寬提出的“讀寫結合”教學法,就是一種有效地訓練語感的教學方法(丁氏總結為7條讀寫對應規律和50個基本功)。
篇4
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的內科實習時間為12周,需在4個三級亞科的不同病房中進行輪轉,更換至少4名以上指導教師。這種輪轉方式雖然有助于學生了解內科不同亞科的相關疾病,但同時也帶來了指導教師更換頻繁的問題,由此導致師生之間難以充分溝通達到深入了解;而不同的學生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學習方式,深入了解的缺乏使指導教師難以有針對性地對每個學生進行輔導。這時的學習就更依賴于學生的主動性,對于學習主動性相對較差的學生,教學效果容易受到影響。由于參與教學的教師人數眾多,教師的水平和教學能力就難免參差不齊。雖然大部分教師能夠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但少數教師責任感和教學意識不強,使教學效果相差較大。此外,這種教學模式下,1名主治醫師需要同時管理5~8名學生,加上繁重的臨床工作,就造成對學生的管理較為松散,因此教學計劃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就可能不能得到充分的落實;同時也更難以對學生的科研、生活和思想等方面做進一步的關心和指導。
2在八年制醫學生內科實習中實施導師制的具體方法
2.1實習生導師的選擇
內科實習階段導師全部來源于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內科教研室,要求至少具備主治醫師3年以上工作經驗,醫德高尚、醫療作風嚴謹、愛崗敬業、責任心強、熱愛教學工作,同時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教學經驗,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導師選聘以個人申請和專科推薦相結合,擇優錄用,最終經醫院教育處審核批準。
2.2導師制的具體實施方案
實習生導師制由教學院長直接牽頭負責、內科教研室具體負責組織實施。在實習開始前,組織導師進行統一培訓,明確教學計劃、導師的職責和工作方法。在實習過程中,定期召開導師經驗交流會,使導師之間能夠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在實習結束后,組織導師和學生分別進行總結,評比教學效果。每名實習生導師在每個實習輪次負責指導1名實習醫師;而每名學生在內科實習階段始終由一名導師進行指導。學生每周書寫大病歷1份,由導師與學生面對面進行修改。在實習過程中,要求導師與學生每周至少見面2小時,由導師帶學生在床邊診查患者、分析病情。導師著重對學生的臨床能力、溝通技能、學習方法、科研能力和思想生活等方面進行個性化輔導,尤其注重對學生臨床基本功的培訓,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
3實施八年制醫學生實習階段導師制的意義
與本科生不同,八年制醫學生有專門的博士研究生導師指導其科研工作。雖然導師制的核心內容都是“因材施教”、“個體化”教學,但八年制醫學生實習階段施行的導師制與其在研究生階段所施行的導師制存在明顯不同,實習生導師制并不以培養、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為主要目標。八年制醫學生的實習生導師制的主要目標是在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導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導師教學的主動性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導師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生成長方向的引導。而學生的主體作用主要表現在做學習活動的主人、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在導師與學生的不斷互動中到達臨床實習教學效果最大化的目的。實習生導師的具體任務主要包括:(1)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高尚的醫德和嚴謹的醫療作風;(2)對剛進入內科實習階段的學生給予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習興趣,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3)重點加強對學生臨床基本功的培訓,如問診、體格檢查、病歷書寫、病例分析、基本臨床操作等;(4)訓練學生規范的臨床思維方式,做好從書本到臨床、從學生到醫生的思維模式轉換;(5)提高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和技巧;(6)使學生初步接觸科研,培訓其查找和閱讀文獻的能力;(7)可為學生今后選擇專業方向提供一定的建議;(8)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對不良心理狀況及時予以疏導。與傳統的八年制學生實習階段的教學模式相比,導師制具有明顯的優勢。與傳統實習方式的松散的管理模式不同,在實施實習生導師制后,學生雖然仍分散在各個不同臨床科室、跟隨不同的帶教老師實習,但導師可與不同科室帶教老師互相溝通,全面掌握學生的實習情況、發現學生的不足,從而全程督促學生積極學習,并對每名學生的具體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每周固定時間的師生接觸,使導師能夠手把手地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式的個體化指導,這種方式尤其有利于強化對學生臨床基本功和溝通能力的培養。同時,相比起八年制學生研究生階段的導師,實習生導師與學生年齡上的差距較小且交流時間較多,因此能夠更順暢地溝通、交流,這種亦師亦友的關系使實習生導師更容易準確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并加以干預。對導師而言,固定的師生關系更有利于激發導師的責任感和教學熱情,并能夠激勵導師不斷充實和提高自我;對學生而言,導師制的實施使學生有了歸屬感,帶來的是更強學習主動性,從而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4八年制醫學生實習階段導師制實施過程中尚需解決的問題
導師制源于國外的研究生教育,近年來開始應用于臨床醫學本科生教育[2-3],但導師制在八年制醫學生實習階段中的實施目前還是一項新事物,尚處于起步探索階段,仍未成熟。實習生導師的臨床和教學能力如何、教學態度和理念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是否積極主動、師生之間是否能夠真正有效溝通、如何對導師進行獎優罰劣等問題都會明顯影響實習生導師制的實施效果。因此,在實行導師制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在各級領導和管理部門的充分重視下制定合理完備的導師選拔、監督、考核和激勵機制,以及導師與學生的雙向選擇機制,從而使導師制在實施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其“個體化”教學的有益作用。
5總結
篇5
關鍵詞:道路橋梁;質量;道路檢測;城市交通
中圖分類號:[TU99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城市道路橋梁施工的狀況
1.1城市道路與道路施工前的現狀。隨著生活的提高,在路基沉陷裂縫或半剛性基層,裂縫處會出現斷裂的現象。常見的裂縫有縱向裂縫,橫向裂縫,縱向裂縫沿縱向開裂的道路,方向,長度和寬度與一般平面是不同的;沿道路橫向開裂是橫向裂縫,道路中心線基本垂直整個長度的部分路段和部分路段整個。裂縫縱橫交錯,然后出現在水平和垂直斜縫連接縫,形成聯合網絡。有許多道路附屬設施,有很多水井位于在車道上,有很多排水管和干井也位于檢查車道,當井的寬度小,回填土壓實是非常困難的,真正的學位考試壓力也比較困難。建設經常監管不嚴或監控,勢必道路施工時會造成變形等質量問題,導致出現一個共同的水井和沙井和路面接縫低迷缺陷,導致公路橋頭斷裂現象的出現。從而在中期修復。1.2道路橋梁建設時地形因素及應對策略。崎嶇的山谷是山區施工的主要瓶頸,長度比砂輪接觸面少,表面上看來疙瘩坑,鋪裝層的密度和強度的不統一。雨季結束后,再次在冬季和春季水分囤積在軟土基到大量的水,將大大降低了結構的穩定性的雨水和雪的滲透,結構無法容納的道路,通往變形和失敗。有如下損傷的早期建設的現象:沉陷,瀝青骨料表面解吸。巖漿是由于瀝青面層和透水路面結構內部排水較差,路面降水或地表水通過路面,并長期停留的空隙,浸泡和清洗基料粘結劑形成砂漿,擠進路面交通負荷下通過瀝青面層空洞的影響砂漿的,形成了大面積白色的現象。沉降由于噴射藥水達到一定程度的地表沉降現象發生,那么道路將變得凹凸不平,造成車輛通行不便。
2 施工時混凝土澆筑需要注意的問題
澆筑混凝土和鋼模板的大小之前,必須仔細檢查,嵌入式組件的位置,而且要檢查模板表面清潔,模板的密封性。澆注方法可分為:一個澆筑,澆筑分層(分層和傾斜分層級)兩個。混凝土施工方法直接影響混凝土和穩定的密度,這是質量的具體關系很大,因此,必須根據具體系統的容量,密度和穩定,這是偉大之間的具體關系的質量因此,系統必須是混凝土的能力,距離和輸液速度,溫度,振動等因素的基礎上,慎重發展的具體澆筑過程中。
2.1建設厚度(高度)越大,能夠確保混凝土振搗,風鑄造方法應采用。層的厚度和混凝土澆筑的一致性和振搗的方式,在正常情況下,如使用插件振動器振動棒振搗層厚度的一些適當長度的1.25倍,如用平板振動器振搗,澆筑的作用時澆筑層厚度不能超過20厘米,當使用一側的振動器,澆筑層厚度為30~40cm適當的。中小跨度T型橋梁一般水平分層,長的高大的混凝土梁,如果供給水平跟不上,分層澆筑鑄造方法的進度。
2.2空心板梁,頂欄焊接鋼管。然后灌注肋骨和混凝土板,等到混凝土初凝后,可抽卸芯棒。分層澆筑,凝結應該開始前的第一層混凝土,約子層和混凝土振搗澆筑完畢。上下兩層之間的間隔不能澆1個多小時(溫度在30度以上)或1.5小時(溫度30度或以下),也可以允許以確定測試之間的時間間隔。
2.3如果混凝土澆筑前子層,第一層混凝土已凝結,混凝土強度大于1200kPa的要求,綜合治療后可縫2500kPa澆筑時間,可在混凝土澆筑。
2.4與新老混凝土的接縫處理應注意以下特點。除老混凝土表面應切割泥和水的薄弱層,使縫邊,鑿毛,沖洗干凈;如關節應刷的水泥漿層,如果是在店內的橫向接縫一個相同水灰比和混凝土地面和略小的1~2cm厚的水泥砂漿;斜角接縫應階梯狀斜坡關節面鑿毛;或地震區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聯合,澆筑前應加錨筋;訪問接縫應離開振動器振搗,澆筑時混凝土表面5~10cm。
3、那么,針對混凝土夏季施工特點和諸多不利因素,在混凝土攪拌和澆筑的過程中施工企業和人員應該注意采取哪些防護措施呢?
注意水泥的選擇及溫度控制
水泥的水化熱主要為水泥中含有的 C3S、C3A與水反應產生,并受水灰比,水泥細度,養護溫度的影響。水泥水化熱隨以上影響因素的增大而增高,在攪拌過程中應該選擇各項指標都達標的水泥。美國標準 ACI 305R中,為水泥溫度規定了一個最高極限溫度為 77℃。所以將水泥溫度在混凝土拌和時,必須控制在 70℃以下。 考試大論壇
3.1、注意骨料的選擇及溫度控制
砂石骨料攜帶的熱量占混凝 土拌和物總熱量的46%左右,是影響混凝土溫度控制的主要因素之一。項目施工時,混凝土粗骨料溫度控制主要通過以下兩方面入手:
粗骨料從石料場運到商混攪拌站,其受氣溫影響較大,盡管在粗骨料上加裝遮陽棚 ,骨料表層溫度仍為32℃左右,需采取其他降溫措施。 采集者退散
②在澆筑混凝土前1小時,用攪拌站自備地下水井抽取地下水(22℃)沖洗粗骨料,使骨料能夠散發部分熱量。采用這一措施,使骨料溫度從 32℃降至 28℃。同時抽取的地下水噴淋混凝土攪拌機、料斗、水泥存儲倉,混凝土罐車等,使設備降溫。
3.2、注意水的溫度控制
水的溫度對混凝土溫度的影響很大。水溫過高會使混凝土溫度增高,坍落度損失增大,從而導致混凝土強度、耐久性、泌水性降低。由于水的溫度比水泥或骨料的溫度更易控制,因此,通過控制水溫 (15℃以下)的方法降低混凝土溫度更有效。 本文來源:考試大網
冰在融化時,可吸收的熱量為 335 J/g,采取水中加冰的方法降低混凝土溫度效果更佳。按通常情況扣除砂石骨料的游離水 35 kg/m3 ,外加劑中的水,按40~50 kg/m3冰屑來替代水
3.3、注意外加劑的選用
按選擇混凝土外加劑的原則,盡可能選擇減水率高的外加劑,以便降低水泥用量,達到降低混凝土水化熱目的。
4、 道路橋梁施工結束的檢測
只有經過這個環節,才可以達到對事故的預防。切實履行好安全檢測職責,是確保項目投資、進度、質量目標實現的基礎性工作,也是避免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重要環節。工程檢測是指檢測單位根據有關法規和監理合同以及其他相關工程建設合同,對道路或橋梁工程的施工進行全面的監督和管理,即對所監理工程項目進行三控制(質量、進度、投資)、兩管理(合同、信息)、一協調(對工程項目參與各方進行組織協調)。目的是力求使道路和橋梁工程項目能在計劃的投資、進度和質量目標內建成使用。以下是檢測的主要環節和注意事項。
4.1在基礎施工階段,監理工程師應審查承包商的施工隊伍和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符合有關規定,不準開工。版本的正確按設計圖紙。個人監理工程師應該去現場檢查工作有關問題的結構與連接線的項目可能不會有絲毫的馬虎,錯誤,應當允許在規范范圍內。
4.2在基礎設施建設,監理工程師,專注于地質結構的變化。由于鉆探調查和設計工作,在未知的,因為其他自然條件或可能會導致在現場條件和設計圖紙不匹配給定的地質信息,代表必須及時和設計(或設計單位),使設計的變化,采取相應的工程措施,否則該項目可能會造成很大的麻煩,后果將難以補救。
4.3是一個隱藏的基礎工程項目,所以一定要堅持嚴格的旁站監理原則。由專業工程師到現場識別更多的嵌入式條件的基礎上事先監督,保證在施工過程中的地質和工程缺陷的變化,及時發現,和建設程序的每一部分,它的照片,準備數據突發事件的基礎上予以處罰責任的事件。大量的混凝土澆筑工作,有時工作與鋪設鋼,因此,從開挖基坑,設置圍堰,排水,豎立模板澆筑混凝土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技術水平,現場監理工程師應在各個層面的認可,并為混凝土振搗工作的各個部分(如邊緣)目前,應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鋼鐵零件,鋼鐵的大小和間距是做了檢查。
5 結論
綜上所述,市政道路橋梁土基施工技術難度不大,但由于施工場地狹小,交通流量影響大,且工藝比較復雜,因此,在施工中會遇到各種各樣不同的環境條件的制約。所以,要始終堅持技術標準,注意加強施工管理,強化質量意識,就一定會提高土基路面的耐久性。質量通病是可以預防并消除的,為了保證工程質量,使市政道路橋梁工程做得更好、我們應進一步理順質量管理體系,加強對工程實施過程中的監督管理,抓住關鍵問題和重要工序,嚴格遵守設計及施工規范技術標準,控制質量問題的出現。工程質量將會逐步走上系統化、法制化的軌道,電腦技術將會普遍地運用到工程質量管理中,施工人員的素質將會有很大提高,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將得到廣泛推廣應用,我國的工程質量管理水平將會提高到一個新水平。除此之外,每一個檢測工程師,必須不斷地充實自己的業務知識,始終以飽滿的熱情的工作,以滿足中國橋梁道路運輸行業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許長青,楊平.建筑工程施工監理質量控制專家系統[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4(3).
[2]王恩奎.橋梁結構混凝土質量驗評的幾點體會[J].路橋信息,2006(1).
[3]王偉.市政道路工程質量的研究和分析[J].學術論壇,2007.
篇6
關鍵詞:公司并購;稅制激勵;實效性
在我國有關公司并購動因的理論探討中,稅制對公司并購的激勵效應一直是不可忽略的因素。這一效應在西方國家被稱為“稅收協同效應”。艾克堡(Eckbo,1983)指出,稅制中(尤其是所得稅中)一直存在刺激公司并購的因素,以獲得稅收利益為目的而進行的公司并購是納稅人與稅務機關的“零和博弈”。經濟學家認為,公司并購是存量資本優化整合的有效方式,是構建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途徑,對并購給予的稅收補貼就是社會性優化,達到私人市場體制無法產生的最優并購重組數量。筆者認為,由于我國中小企業所占比例很重,中小企業在生產、銷售、人力資源、財務及研制開發上往往無法發揮規模經濟的效益,企業并購重組是實現我國規模經濟的有效手段,因此,稅制中的有效激勵措施應當確實提升納稅人的并購意愿,納稅人可以確實有效利用這些措施,而且不是借并購之名、行節稅之實。
一、我國現行所得稅制中的并購激勵要素
我國現行所得稅制中,對公司并購發揮激勵效應的要素體現在一般性稅收規則和專門性并購稅收規則中。一般性稅收規則中的并購激勵要素可能不是出于鼓勵公司并購重組的意圖而制定的,但是這些稅制共性實質上有刺激重組發生的效應,包括稅法對虧損與所得的非對稱性待遇、源自債務的稅收屏蔽、以及對股息歧視性課稅導致的權益受困。專門性并購稅收規則中的并購激勵要素是指按照國際慣例,對滿足股東權益和公司經營持續要求的并購給與免稅待遇。
1.稅法對虧損與所得的非對稱性待遇
與大多數國家的做法一樣,我國現行稅法對于所得與虧損是采用非對稱方式的,對于公司所得需要當期課稅,而對于虧損則無法當期全額(虧損額與所得稅率的乘積)償還納稅人。我國規定虧損不可以前轉,僅可后轉沖抵將來應稅所得,結轉年限最高為5年。后轉期限越短,那么稅法的非對稱性越強。在這一前提下,如果一家公司的虧損可以被轉移給另一家公司,而后者可比前者更快地抵消這些虧損,那么與虧損后轉相關的并購稅收協同效應就產生了。因為目標公司目前或在最近的幾年內無法利用虧損彌補這一規定,該規定的當前價值就很小;但是,如果虧損是轉移給一個有足夠利潤、可以在目前或近幾年內利用虧損彌補的收購公司,這種規定的價值就會提高。一家有累積虧損(凈經營虧損)和稅收減免的公司與一家有正收益的公司兩者間合并,合并后公司價值的提高來源于通過兼并使得虧損提早向后結轉。
2.源自債務的稅收屏蔽
源自債務的稅收屏蔽在我國也被稱為稅盾,主要來自于稅制對公司不同融資方式的差別性稅收待遇。我國稅制對債務融資的利息支付允許稅前扣除,而對股權融資的股息支付不允許扣除。因此,提高財務杠桿可以增加債務利息稅前扣除的稅收屏蔽效應,但是要考慮財務困境成本。財務困境成本源自破產的可能性,破產要消耗實際資源,而這些資源消耗既不能給股東、也不能給證券持有人帶來任何收益。當財務困境成本增加時,貸款人將對某一限度之外的額外貸款要求更高的利率。在這一前提下,公司并購能夠增加可承擔的債務能力,當并購后聯合公司的一個組成部分經營失敗時,貸款人可以從另一個組成部分的獲利中得到補償,因此就使貸款人對額外貸款按較低利率來提供,這就是公司并購的“合作保險效應”。此外,如果兩家公司的現金流量不是完全正相關,兩公司資產并購重組后將使并購后公司的現金流振動波幅變小,破產的可能性就會進一步降低,這將降低“貸款人風險”。因此,為獲得更高的稅盾節稅效應,就存在促使公司并購重組的激勵效應。
3.對股息歧視性課稅導致的權益受困
與大多數國家的做法一致,我國對股息存在歧視性課稅,不僅體現在股息經濟性雙重征稅,而且資本所得稅只有在資本所得實現時才會征收,延期納稅事實上降低了該稅的負擔。基于這些原因,權益被困在了公司之中,我們稱之為“權益受困”或者“鎖住效應”。因此,有學者認為,公司所有者的最優策略是保留一切現金流量,不發放股息,并且在終止期將這些留存收益實現資本化價值。這種留存收益資本化價值的實現是通過出售整個公司或者公司資產達成的;也就是說,以并購的方式,將應發放而未發放的現金股息轉化為資本所得。也有學者提出股息與收購負相關理論,認為收購是向市場分配現金的替代手段,人們可以將股息率,即股息分配作為解釋變量,來檢驗當作出并購時,股息支付率是否就低。從而,由于權益受困在公司內,就產生了為解困而進行公司并購的稅收激勵效應。
4.免稅并購規則
按照國際上的通行做法,當并購公司以股權而不是現金作為支付手段時,我國專門性并購稅收規則規定,被并購公司和股東不需要確認應稅所得,獲得免稅待遇。公司以股權進行資產并購和股票并購之時并不是課稅的好時機,其目的一般是為了改善有關公司的結構,不是為了獲取當期收益。免稅并購要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被重組公司經營的持續性,否則視為應稅的清算解體;二是被重組公司股東權益的持續性,要求股東接受的收購款為重組公司的股票,否則作為應稅的股權轉讓。我國給予免稅待遇的公司重組共有四種類型:整體資產轉讓、整體資產置換、合并與分立。
二、稅收激勵在我國公司并購中實效性分析
1.我國并購重組處于公司為形成規模經濟而進行的擴張整合過程,稅法非對稱性激勵效應無法體現在發達國家,公司并購已經屬于成熟行為,不少公司每年都出于稅收籌劃的目的,由專人負責尋找目標公司,進行相關操作。在公告欄或報紙廣告中的虧損公司一向是資本運營者的最愛之一,積極尋求這些公司的可利用稅收價值。而我國的并購重組從20世紀90年代后在國內才逐漸熱起來,各市場主體的行為和認識尚不夠成熟,虧損公司的“拖累”效應明顯大于“規模”效應,雖然并購行為越來越多,但多數仍然未考慮稅收籌劃問題。例如,很多上市公司頻頻重組,但大多是為了剝離不良資產。有的是為了保住配股資格;有的是為了摘掉ST帽子;有的是為了大幅度提高業績,為二級市場炒作提供素材,等等。具體目標和手法各有差異,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其重組方向是提高公司的利潤率或贏利水平。這實際上與稅收籌劃的努力目標正好是相反的。由此可見,我國的公司資產重組還處于各個公司為形成規模經濟而進行的擴張整合過程或提高行業中的競爭力、搶占市場份額的過程,并不是西方國家大集團公司的長期財務籌劃與資本運營的階段,虧損彌補的激勵效應無法體現。
2.橫向并購是我國目前資本運營的主要方式,參并公司現金流正相關,稅收屏蔽激勵的實效性比較差
在實踐當中,我國公司在并購重組過程中充分利用未使用舉債能力的效果并不明顯,大致出于以下原因:其一,我國目前的公司并購重組尚處于形成規模經濟時期,公司以橫向并購為絕對主導來分得該行業中更大的“餅”(市場份額),而根本無需考慮《反壟斷法》的要求。翻開1999—2006年的較大規模中國公司資產重組的報告,80%以上是橫向并購,它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式重組。而公司并購重組的“合作保險效應”是針對混合并購的財務效應和稅收效應,要求兩公司現金流的非正相關性。其二,我國公司并購重組稅盾不佳的原因還在于公司并購當時用債券作支付手段的比例小。債務融資在西方國家公司并購重組中被廣泛使用,隨之也產生了20世紀80年代盛行的融資工具“垃圾債券”(Junkbond),在近期又出現了大量混合融資工具,在當前西方并購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可轉換債券,以及與長期債券一起發行的認股權證。而在我國,尚無為并購發行公司債券的先例,更不用說使用可轉換公司債券和認股權證了。
3.信息傳遞功能導致的股息悖論,使我國目前的股息分配率較高,權益受困現象在我國不明顯
在對股息嚴重歧視性課稅的前提下,我國需要籌資的公司還愿意向股東支付股息,而不是積累留存收益進行并購,對這種股息悖論可能要采用米勒和羅克股息的信息傳遞功能來解釋。他們的理論是從信息不對稱的假設出發的,在這個假設中“管理者比外部投資者更多地了解公司當前收益的真實狀況”;市場對當前收益的估計影響對未來預期收益的估計,而對未來預期收益的估計決定了公司的市場價值。但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這就會誘使管理者通過支付高于市場預期的股息(或者進行少于市場預期的外部融資),從而抬高股票的價格,即使這種做法削減了投資,增加了稅收負擔。這一理論也說明了我國受困權益現象不明顯,歧視性股息課稅對并購激勵效應不佳的原因。
4.我國免稅并購規則的法律文本定義過于嚴苛,可行性差,缺乏免稅激勵的實效性
按照2000年6月我國的《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股權投資業務若干所得稅問題通知》和《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合并分立業務有關所得稅問題通知》,當企業發生整體資產轉讓、合并與分立三種重組方式,滿足以下要求,就可以獲得免稅待遇,該要求為:在重組過程中,被重組企業或股東接受的支付款當中,非股權支付額不高于所支付的股權票面值(或支付的股本的賬面價值)20%,則企業不確認轉讓所得或損失。當發生整體資產置換這一重組方式,它的免稅要求是:置換交易補價的貨幣性資產占換入總資產公允價值不高于25%。從我國對企業并購免稅規則的法律文本定義來看,它是一項過于嚴格的限制性規定,企業很難在并購中達到這一要求,無法獲得免稅激勵。以企業合并為例,企業通過合并形式新設或存續是根據《公司法》依法進行的,它的法律性要求強;而且在合并當中,被并公司的存貨、可折舊資產、資本性資產、盈余公積和留存收益、虧損結轉、債務等都作完全轉移,利益的關聯性極強,這幾乎很難成為僅出于稅務籌劃目的而選擇的重組方式,尤其是它致使其中一個公司(吸收合并)或兩個公司(新設合并)失去法人資格。因此,與我國超過80%的股權支付比例要求不同,在西方一些國家,例如美國,對企業合并當中的權益持續要求一般都是很寬松的,對于股權支付額的比例要求一般不高,只要超過50%都是可接受的。由此可見,我國免稅并購規則的字面定義過于嚴苛,對企業并購的激勵效應比較小。
三、建立對我國公司并購有效稅收激勵制度的構思
(一)在近期內,應當強調專門性免稅并購規則的激勵效應,設計明確的、多樣性的、可行的免稅并購方式,構建納稅人可以確實有效利用的稅收激勵措施
我國目前關于公司并購的專門性免稅規則是不明確和籠統的,一方面是嚴苛的法規字面限制,使公司出于正常經營與資本運作目的并購很難獲得免稅待遇,阻礙了公司通過并購方式優化資產配置,使免稅并購激勵措施的實效性無法有效發揮;而另一方面則是寬松的實質內容,留下廣闊的空間給納稅人進行納稅的籌劃,通過無謂的損失經濟效率來獲得免稅待遇。因此,完善我國的免稅并購規則,對我國的稅制建設是必須而且必要的。
1.改善嚴苛的法規字面定義,區別公司并購類型,細化并明確相應的免稅規則
基于不同并購方式獲得稅收利益的難易程度不同,筆者認為我國的免稅規則應當設計如下:第一,針對免稅合并和分立而言,由于它的法律性要求強,應當放寬法規的字面規定。將獲得免稅待遇的最低股權支付比例要求從80%降為50%,同時,對構成股權支付的股票性質明確規定比較寬松,不要求必須是有選舉權的股票(即選權股),它可以是普通股、優先股、可轉換優先股、可贖回優先股等等,只要不是“債券類”優先股即可。但是,為防止免稅規則濫用,要增加分步交易整體化原則(意味著當公司并購之前和之后的不同交易都是達成并購計劃所不可缺少的步驟和行為,那么這些相關交易被視為一項并購交易的統一步驟),明確“歷史”股東才可以獲得免稅待遇,而且,重組之后的三年內,如果股東銷售股票,視為股息分配。第二,針對免稅整體資產置換而言,由于它是具有我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特色的收購方式(我國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置換出上市公司的不良資產,注入優質資產,從而改變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因此應適當提高貨幣性資產所占比例,但是,為防止免稅濫用,需要加入同類資產要求(例如以經營性資產為主的分支機構與以無形資產為主的分支機構不是同類);此外,對關聯企業間的置換要嚴格稅務審查。第三,針對免稅整體資產轉讓而言,由于它是易于形成稅收籌劃利益的并購方式,因此應嚴格規定股權支付比例,同時應當限定要求用選權股支付,另外,納稅人以資產換取的股權至少持有三年,否則失去免稅資格。第四,應增加以股換股的免稅規則,這一方式是當今各國主要的免稅并購方式,尤其是以現金作為收購支付手段幾乎無法完成的大型公司并購,因此,我國也應按照世界慣例,給予免稅待遇。
2.設計多樣性的、可行的免稅并購方式
有稅收激勵實效性的免稅并購規則設計理念,應當是只要是具有相同或相似經濟實質的并購交易,就在相同的稅收條件下進行。也就是說,盡管可能采用了不同的技術手段,但只要并購交易的實質是一致的,就應當享受相同的免稅并購待遇。因此,根據稅收中性原則以及實踐中運用的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我國應當設計多樣性的免稅并購方式,以使納稅人可以根據公司的總體運營策略選擇有效率的并購方式。以兼并為例,不僅應當包括免稅兼并和合并,還應設計免稅子公司三角兼并和子公司反三角兼并,基于合并是根據公司法進行的,還要設計免稅以股票換資產型實踐性的兼并。當母公司意圖將被收購公司的或有和不明債務隔離在外時,由它的受控子公司用母公司的股票兼并目標公司(免稅三角兼并)將是可行的免稅并購方式;當母公司希望買殼上市時,由它的受控子公司反向被目標公司所兼并、目標殼公司存續(免稅反向三角兼并)將是良好的選擇;當并購公司不愿承擔未公開的“暗箱式”負債時,盡管需要做每一項資產的復雜過戶,但是實踐性的免稅以股票換資產型兼并卻是更有效的并購方式,可以避免承擔過多負債。
3.明確公司并購的“實質重于形式”原則
為發揮近期免稅并購規則的激勵效應,我們放寬了法律文本的字面定義,而且設計了多樣性的、可行的免稅并購方式,這就需要增加對我國免稅并購交易性質的判斷,作為反免稅優惠濫用的前提。這一判定標準就是并購的“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當公司為獲取稅收利益而進行迂回的不符合經濟效率的重組,就不符合該標準的要求。尤其當我國今后允許外資并購中國公司的情況下,這一要求就更為重要,因為避稅地控股公司、離岸基金和金融公司作為收購公司時,獲得免稅并購的節稅效果是驚人的,而且復雜龐大的跨國公司收購往往會引發稅收節約計劃。因此,我國應增加稅務主管當局對公司并購“實質重于形式”的判定權力,對于納稅人選擇的并購最優稅收路徑要求作以說明,闡明選擇是出于充分的“經營目的”,而不是“稅收利益”。它有幾項標準:第一,參與并購的各方在資產或權益轉讓之時是否已經意識到了稅收利益的存在。第二,在并購之后,被并購公司是否確實持續經營,而不只是一個空殼。第三,在控制權收購和資產收購當中,這些權益與資產是否確實對收購公司是必須擁有的或有益的。第四,如果并購不發生,納稅人是否也可以使用這些稅收利益。第五,納稅人選擇的并購方式是否是獲得既定目標的最經濟可行方式。
(二)在遠期上,目前我國一般性稅收規則中并購激勵效應非常強,在此前提下,應當設計縝密、具有穩定性的稅收規則,既要發揮稅收激勵的實效性,還要防止稅收法規缺失形成的籌劃效應。
雖然在近期內,由于我國公司并購處于起步階段,我國一般稅收規則中的稅法非對稱性、源自債務的稅收屏蔽和股息歧視性課稅等并購激勵要素無法發揮有效作用,但是從長期角度來看,這些要素的激勵效應是非常強的,甚至于納稅人可以利用它們過于簡化和不確定性強的弱點,營造自己納稅籌劃的舞臺。因此,設計縝密而穩定的稅收規則才是理想的稅制效果。
1.發揮我國稅法非對稱性激勵的實效性,同時設計反“虧損公司”并購濫用稅收規則
從長期來看,我國稅法對虧損與所得的非對稱性待遇對公司并購的激勵效應是很強的。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我國企業所得稅規定虧損后轉年限不長,前轉與后轉期越短,稅法的不對稱性越強,通過公司并購形式充分吸收虧損的稅收籌劃效應越強。第二,我國稅法不對稱性強,還體現在對稅收虧損后轉的非指數化或者不允許按現行利率資本化上。在此前提下,為防止虧損公司并購濫用,可以借鑒加拿大或美國的做法,設計我國反濫用稅收規則。在加拿大,參與合并公司必須出具證明通過“償債能力測試”的財務報表,否則,不能獲得免稅待遇,該測試的目的是為了限制合并一些處于財務困境的公司,以獲得超額虧損的結轉。在美國,如果盈利公司兼并虧損公司而導致虧損公司大股東(持股5%以上)發生了權益變動超過了50%(回溯合并前三年期間的任一時間,大股東的持股變動率增長了50%),那么每年可結轉的凈經營虧損就受到限制,此外,即使是這種受限制的稅損結轉也是有條件的,如果被并購公司的資產在經營中未持續至少2年,稅損則完全不能結轉。
2.積極利用源自債務的稅收屏蔽的激勵效應,同時設計“公司收購性負債”利息扣除限制
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利息扣除規定相比較,我國的債務稅收屏蔽效應在長期上是比較強的。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我國在利息扣除方面的稅收規定較寬松,西方國家的稅收規定則復雜得多,要考慮資本弱化規則(即可允許的債務/權益比例的最高限額)和安全港規則(即對利率扣除規定的上下限);還要考慮管道融資規則以及對金融控股公司、紙面公司的嚴格利息扣除限制(即對避稅地公司的虛假利息支付的扣除限制)等等。第二,與股息的經濟性雙重征稅相比較,利息扣除的稅盾效應尤其突出。在一些西方國家,對股息的經濟性雙重征稅問題給與一定的間接性抵免制度,這在一定程度上相對減少了源自債務的稅收屏蔽利益,而我國則不存在這種抵免機制。在此前提下,為防止納稅人濫用稅盾效應,我國應當規定,當債務符合四個條件時,就屬于“公司收購性負債”,應當限制其利息扣除:其一,債務確實是為公司收購而發行的;其二,債務在清償順序上不是優先的;其三,債務符合可轉換標準;其四,債務過于巨大,使負債/股本比例過高,或者利息支出/年預計收益比率過高。
3.有效運用股息歧視性課稅導致的權益受困并購激勵效應,同時設計對“高額留存收益”的懲罰性課稅
權益受困的程度主要取決于稅制中對股息分配的課稅重于資本所得的程度。從我國的稅制來看,我國對股息分配采取經濟性雙重征稅,不予以抵免,而對資本利得中的股票轉讓所得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股息所得稅與資本利得稅的差異進一步擴大。此外,我國規定當合并中20%以內的現金支付部分,使用了部分留存收益,其余支付采用以股換股,那么資本所得是不課稅的,延遲到資本利得真正實現時課稅,這使得股息所得稅與資本所得稅的差異更大。因此,從長期來看,我國歧視性股息課稅導致的權益受困并購激勵效應非常強。在此前提下,為緩解納稅人積累留存收益用于并購的稅收籌劃,我國應當對大量的留存收益課征高于正常的課稅率的懲罰稅,它可以迫使公司進行股息分配,否則不分紅的公司積累大量收益面臨被稅務部門征收懲罰性所得稅的風險。
參考文獻:
[1]Eckbo.Espen.HorizontalMergers,Collusion,andStockholderWealth[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83,(11).[2]Stapleton,R.C.Mergers,DebtCapacity,andtheValuationofCorporateLoans[J].MergersandAcquisitions,M.KeenanandL.J.White,eds.,Lexington,MA:LexingtonBooks,1982.
[3]Miller,M.andK.Rock.DividendPolicyUnderAsymmetricInformation[J].JournalofFinance,September1985.1031-1051.[4]Keuschnigg,Nielsen.Taxpolicy,venturecapital,andentrepreneurship[J].Journalofpubliceconomics,2003(87):175-203.
[5]J.弗雷德.威斯通,S.鄭光.兼并、重組與公司控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6]王巍.中國并購報告2006[M].北京:中國郵電出版社,2006.
[7]斯圖爾特·弗格森.并購整合績效分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8]哈特維爾·亨利三世.企業并購和國際會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9]王曉潔,周艷平.內、外資企業合并中的幾個理論問題探討[J].經濟與管理,2005,(10).
[10]HughJ.Ault.CorporateReorganizationsandRestructuringinComparativeincomeTaxation:AStructuralAnalysi[M].KluwerLawInternational,1998.302-353.
篇7
現代文閱讀著重考查篩選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鑒賞和評價能力。這三方面試題的正確回答都以對文章的準確理解為前提。過去的考生答不好題,主要不是文章讀不懂,試題不會答,而在于沒有處理好讀文章與答題的關系。因此復習時要特別注意找到依據不同類型文章的要素讀懂讀通文章的基本規律,進而形成運用文中語言材料組織答案的能力。
閱讀能力的培養應注重兩個方面,一是信息篩選的能力,二是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生平時所閱讀材料的內容大多是新鮮的,能否在短時間內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與學習效率有很大關系,因此,快速有效地閱讀是語文學習應該著重培養的能力;閱讀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高考試卷中所占比例較大,也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在閱讀練習中考生應該注意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系,了解文章作者的觀點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
語言表達題,近兩年主要考查擴展語句、壓縮語段和選用、仿用、換用等能力,語言材料多來自現實生活甚至中學生的作文。這類試題多呈綜合性,很少孤立考查某一個能力點;多呈開放性,答題需要一定程度的想象和聯系能力。
作文復習主要不是聽老師講,而要靠自己寫。在寫中提高審題能力,提高運用來自生活中的材料表達真情實感的能力。同時要關注當前社會在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等方面發生的重大事件,積累寫作材料。
在第二輪的復習中,也應加強對必考的古代詩文閱讀的復習。本部分復習要堅持以下幾條原則:
1.課本第一
吃透弄熟。各項知識構成一個前后緊密聯系的有機整體,要通過點線面結合,記憶、分析、比較等多管齊下的方式,吃透弄熟課本知識的網絡結構和深層含義。
抓好重點。考前要復習的內容面廣量大,后期復習沒有必要每點平均用力,學生要根據考綱的考查范圍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對復習內容進行衡量,抓住每一個考查范圍中的重點知識。
2.效率至上
計劃性強。考生對復習的內容要作全盤考慮和分解,針對各知識點制訂短期計劃。
方法靈活。如利用零碎時間復習文言虛詞,因分散則容易掌握。
篇8
關鍵詞:語文教學;合作學習;指導原則一、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開展合作學習可以促使學生通過合作自主完成學習任務,而又在遇到困惑而得不到解決時尋求老師的協助,這樣獲得的知識不僅印象深刻,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在這樣的條件下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得以提升,同時學生的獨立性也將得到極大的培養,減輕學生對老師的過度依賴。從學習的過程上來說,學生的合作學習本身就是一種自主學習的模式,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來獲得知識,對于學生的獨立性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并為養成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合作學習應當遵循的指導原則
由于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思想上和行動上存在許多不成熟的表現,因此,合作學習首先就應當遵循加強教師引導的原則。教師以及相關人員一定要特別關注那些自律性較差和學習成績偏差的學生,對他們加以正確的引導,教育他們不斷增強自身的自律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此外,還要遵循注重環境效應原則,為學生的合作學習提供一個適合的學習氛圍。可以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針對其中不足之處,適當地舉辦一些團隊知識競賽等合作形式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加強合作精神的養成。最后,針對學生的培養則要做到遵循合作學習的自主性。教師可以有選擇性地適當刪減一些枯燥、缺乏實際教學意義的教學內容,改由學生自己通過合作去獲得發現,增強學生的自主性。
伴隨著教育體制的深化改革,高效的合作學習模式將會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為此,各學校應當在堅持指導原則的前提下,積極創新利用合作學習模式。同時對于初中語文的合作學習模式的發展,要不斷地豐富合作形式完善合作內容,為我國初中語文教育發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參考文獻:
[1]謝霞.淺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顯性合作學習活動形式[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2(8):96-97.
篇9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車輛工程專業導論;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8-0180-02
一、引言
目前很多高校大學生學習方式單一、被動,缺少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的教學方法既不適應以知識創新為需求的社會發展,更不利于培養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我校2015版的培養方案中要求各專業開設新生專業導論課,以激發大一新生探索學科奧秘的興趣,引導學生按照學科專業的特點和要求開展學習。因此,為了改變目前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專業導論課程中顯得尤為重要[1]。
案例教學法是在教師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組織學生通過對案例的調查、閱賣、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他們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種特定教學方法[2]。案例教學法是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核心的新型教學法,它與傳統教學中一味突出教師的單一主體地位、強調單向交流、教材多年不變等有很大不同[3]。
二、《車輛工程導論》課程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過程
1.選擇和制定案例。案例教學法需要搜集很多案例,這個過程雖然煩瑣但是非常重要。然后,根據教學需要,對搜集到的案例進行選擇和整理。選擇的案例必須和教學內容的關聯度大,而且成一個系統,起到案例為教學服務的作用。圖1列出了《車輛工程專業導論》課程中所用的案例。
2.案例實施和組織過程。在案例實施過程中,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1)從案例開始,引出課程新內容。在開始某一章新內容教學時,可以先給出一個案例,通過對案例的分析、溫習已學過的知識,然后提出新問題,把學生的思路引導到要講的新內容上,從而把前后兩次課的內容銜接起來。(2)以案例作為課堂的主線。給出案例之后,需要精心設計針對該案例的提問,這些問題一定要圍繞本節課所要講授的理論知識,讓學生通過解決一個個的問題而逐步掌握全部理論知識,這樣才能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3)以案例結束,突出教學重點。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應始終貫徹啟發式教學思想,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取恰當的案例,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來分析案例,做到有的放矢。
三、案例教學法實施后的效果
案例式教學引入本校2015級《車輛工程導論》課程后,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起到了以下效果。
1.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運用案例教學法,在問題的引導下,促使學生去認真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得到提高[4]。通過該種教學方法在2015級車輛工程專業導論課程的實施,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上課積極性很高,幾乎沒有缺席的學生,出勤率在100%。
2.能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思考問題,而且能把學到的知識綜合運用起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該種教學方法在2015級車輛工程專業導論課程的實施中,剛開始利用案例教學時,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在講,學生不知道怎樣參與到課堂中,參與討論的積極性也不高。通過幾個案例的講解,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后面的課程中利用案例講解時,首先讓學生提前預習,查閱相關資料,在課堂中學生會踴躍發言,課堂氣氛活躍了不少。學生的考核是以寫論文的方式進行,通過一個學期的訓練,從學生提交的論文來看,大部分學生都能歸納總結2500字左右的與課程內容相關的知識點,有些學生還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對于大一學生來說非常不錯。因此,通過案例教學方法的實施,對學生各種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幫助。
參考文獻:
[1]唐金花,王奎洋.高校“汽車概論”公選課的教學改革與探討[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5(4):50-53.
[2]葉敏芳.初探案例式教學在汽車構造課中的運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0,(28):171-172.
[3]鄒鳳華,谷赫.案例式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3):33-34.
篇10
一、我國通識化教育的總體現狀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我國高校的通識教育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的發展:分別是自我探索的萌芽階段(1987~1994);引進借鑒的起步階段(1995~2001);反思改進的提升階段(2002~2006)(苗文利,2007)。1999年教育部在32所高校開展“文化素質教育課程”試點。進入21世紀后,國內若干高校相繼構架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如:北京大學(2001年)、清華大學(2003年)、復旦大學(2005年)、浙江大學(2006年)、中山大學(2009年)等。一些關于通識教育的專家論壇、學術研討會也相繼開展。
二、《基礎英語》課通識化教育的必要性
中國高校目前的外語專業通識教育分為三種,第一種以復旦大學為代表,徹底改變以往外語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外語專業新生入學后,與其他專業學生一樣,先進入復旦學院進行為期一年的通識教育,學習包括綜合教育、文理基礎、專業基礎等三大板塊的課程,也就是接受文理綜合的素質教育。從二年級起,學生選擇具體的專業,進而開始專業學習階段,即“一年通識教育+三年專業教育”的“1+3”模式。第二種以北京大學為代表,這些學校的外語專業并不進行上述學校那樣徹底的通識教育,而只是選修一定學分的通識教育課程,如哲學與政治、經管與法律、歷史與文化等人文社科與藝術知識課,實用統計方法、物理學導論、現代生物學導論,計算機文化基礎等自然科學與技術知識。第三種以北京外國語大學為代表,這些學校開設統一的通識課程,如中國與世界、《周易》與中華審美文化、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等,外語專業學生必須選修一定數量的上述課程。
總的說來,現在的中國外語專業通識教育多是以開設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幾大模塊的課程并實施大班授課與小班討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以開闊為學生的視野和增加學生的人文體驗為目的,以提高其辨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主旨。
以沈陽建筑大學為代表的理工類院校不具備上述大學大規模開展通識教育的條件,因此以《基礎英語》——英語專業中課時最多的專業基礎課——為突破口,嘗試從教材、教學方式、教學過程、教學測試等多角度開展通識教育,是一條既符合這類院校客觀條件,又能滿足時代要求的新途徑。
三、《基礎英語》課通識化教育的方法
1.徹底進行課程改革,尤其是教材改革和測試改革
《基礎英語》課不再單獨地使用某一種教材,而是在通用教材的基礎上編寫補充的通識化教育材料。該材料必須涵蓋以下三方面內容:第一,提供適量的英語技能訓練,一方面與此前的中學英語教學接軌;另一方面進一步夯實英語語言基本功。第二,包含語言學、文學、歐美文化、哲學、社會學、邏輯、修辭等人文科學領域的文章。這類材料既能傳授通識知識,也向學生提供重要的英語學習渠道。第三,文章后提供課外參考書目,該書目不再僅僅圍繞文學作品來進行,而是涉及上述所提到的多個人文學科領域,以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第四,提供各個人文學科領域中的經典背誦文章,要求學生背誦。
2.改革教學方法
現在的學生有個性、有思想,如果一味地像以前一樣按部就班地以老師為核心進行授課行不通了。他們渴望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挑戰性的課堂和學習過程。針對這樣的學生,教師們不妨讓他們直接參與到授課的全部環節中。不論是教材的增刪、課前預習內容的選擇、課堂的授課方式,還是課后復習內容的確定、考試的方式和內容等,都可以通過老師和學生一起討論溝通后確定。這樣的過程能夠讓學生清楚地明白,為什么要學以及為什么要這樣學。當然,所有的討論都是在老師的指導下,以廣泛的閱讀和積極的討論為基礎來進行的。此為教學方法改革之一,具體實施需要學校的支持和信任。其次,要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如詞典的選擇和使用、資料編輯和查找的能力等,使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地分析和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3.改變測試方式
除傳統的卷面測試、論文寫作、個人陳述外,可以增設課外測試內容。即便是課內測試在形式上也可以創新。作業可以這樣改革:在學生中開展優秀作文示范活動,將寫得好的作文篩選出來,裝訂成冊,在班級內部發行;給學生以展示自我的機會。個人陳述可以這樣做:每人準備三分鐘自我介紹,并錄制下來,使得學生對自己的發音及演講表現有更好的理解。
4.課外環節增設辯論和表演,要求學生必須參加
組織模擬演講比賽。由學生自己選題,自己當評委,組成大賽組委會,扮演參賽選手和觀眾,讓沒有參加過大賽的學生,感受到了真正的演講比賽,得到了鍛煉的機會。組織英文辯論賽。每名學生都參加辯論,層層篩選出最好的辯手,參加最后一輪辯論活動,并把過程記錄下來,供學生日后觀摩學習。
英語專業《基礎英語》課通識化教育模式能平衡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之間的關系。在對英語專業學生進行通識教育同時,保證其語言技能水平不下降,將語言技能融合到通識教育課程中,以達到“語言技能課程知識化,知識課程技能化”的目的。服務于教學實踐,不搞花架子,不搞面子工程,實實在在地提高《基礎英語》的教學質量,從而既健全了學生的人格又培養了創新型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苗文利,《中國大學通識教育二十年的發展現狀及理性省察作者》[J],《大學教育科學》
2.鄭雙濤,《非重點高校大學英語通識教育改革模式探析》[J],《中國電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