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節管理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9 17:13: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環節管理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環節管理論文

篇1

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最有魅力,對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各種能力和提高教學質量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實驗的主要形式是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兩種。要過好實驗關,教師必須切實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堅持親自準備實驗,提前試做實驗,切不可只靠實驗員準備好,自己在課堂上無的放矢;第二,不要怕麻煩,對實驗現象差、成功率低的實驗,要反復做,尋找突破口,力爭做到演示實驗成功率百分之百,我們在教師過好實驗關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校在抓好實驗室建設的基礎上,制定嚴格的實驗教學計劃,積極開展以老帶新的傳、幫、帶活動,并建立實驗教學考核檔案,使青年教師順利通過實驗關。二是教研組內積極開展演示實驗探討與改進,對成功率低,在實踐中可觀性差的實驗設立專題共同研討,大家動手設計實驗,改進方案,使得實驗效果明顯提高。如對甲烷制取采用在無水醋酸鈉和堿石灰中加入適量氧化鐵,并用座式噴燈加熱的方法,使甲烷氣體產生平穩,燃燒火焰達2cm以上;對膠體的丁達爾實驗自制了特殊的暗室,大大提高了實驗可觀度;三是積極創造條件,協助實驗員搞好學生實驗的準備工作,確保學生實驗能按期順利完成。

二、做好演示實驗是搞好實驗教學和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基礎

演示實驗不同于其他實驗,它是師生之間的一種教學“雙邊”活動,通過實驗達到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基本操作能力,鞏固和驗證理論上有關的化學知識。教師課堂演示實驗必須做到目的明確,操作規范,現象明顯。為達到此要求教師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明確演示實驗目的

每個演示實驗,師生必須目的明確,搞清實驗要解決的問題、操作的要領、實驗的現象、注意的事項以及如何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等,教師若不明確上述目的就會在課堂演示實驗教學中顧此失彼,造成重點不突出、難點不明確;學生不明確目的,就會把實驗當魔術,憑興趣湊熱鬧,其結果收效甚微或一無所獲。

2.嚴格演示實驗操作,發揮示范作用

教師的演示操作是學生學習、模仿的榜樣,演示中教師必須操作規范、步驟正確,藥品取用、試劑滴加、儀器放置合理得當,切忌粗枝大葉,草率操作。

3.注意演示實驗改進,增強實驗直觀性

對一些現象不明顯,可見度小的實驗,最好選擇變通的實驗方法,提高實驗效果。例如,我是這樣做濃度對化學反應速度影響實驗的,首先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1mL濃鹽酸和1mL1∶1鹽酸;之后在兩個試管中同時各放入大小相同的鋅粒,迅速塞好帶玻璃管的橡膠塞(玻璃管上各套一個塑料袋);最后引導學生細心觀察,根據塑料袋膨脹體積即可說明化學反應速度的快慢。此方法特點是學生觀察明顯,對比、定量性好,從而增強了實驗的直觀性。

三、落實實驗預習和實驗報告措施,確保學生實驗教學效果

為了使學生實驗能獲得良好效果,必須抓好預習、實驗、實驗報告三個環節

1.預習。每次學生實驗前,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預習。要求學生認真閱讀實驗內容,明確實驗目的,了解實驗步驟、操作過程和實驗時應注意的事項,寫好預習筆記即填寫好實驗預習單。這樣做好處是:(1)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筆寫,其實驗內容便成竹在胸,避免實驗操作盲目性;(2)參照預習單做實驗便于克服學生看書做實驗慢的陋習,使之集中精力做好實驗。

篇2

1.1對環保目標和組織機構設立不合理

部分工業企業沒有環保目標,不重視環保管理,或有環保目標卻不能處理好經濟目標和環保管理的關系,經常造成二者發生沖突。部分企業不設立環保組織機構,將環保工作直接落實到基層,不管不查,有的企業雖然設立環保組織機構,但將環保機構并入安全管理部門,綜合管理部門等其它部門,弱化了環保職能,造成環保工作無法開展和運行。

1.2環保管理水平落后,管理方式方法單一

目前,我國多數工業企業進行治理環保,只是在工業生產末端排放進行處理模式,沒有重視和解決,不注重在工業產品生產期間對環境產生的污染,導致工藝設備相對落實,消耗原材料大,污染嚴重,環境治理能力差、水平低。

1.3企業環保投入資金不足

我們大多數工業企業,投入資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擴大經營,提高生產產品能力,增加企業收益。如果沒有國家對環保工作的強制干預,那么,任何一家企業也不會在環保問題上出重資。對于環保的投資主要用于兩個方面,一是投資用在改進環保設施上,在設備上投入資金,提高污染物處理能力,達到國家要求排放標準;二是投資用在管理和檢測上,而現實的兩個方面投資,諸多企業往往以各種理由不投入資金,造成環保問題難以解決。

1.4環保資金投入易位

有許多工業企業,為了降低環保資金的投入使用,不但沒有將這部資金用在環境治理方面,反而,挪為他用,把這部分錢用在與環保管理和檢測部門身上,拉關系、走后門,想方設法地買通環保部門,這樣損公肥私、行賄索賄的做法觸犯法律,而且喪失道德底線,最終損害的是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健康。

1.5環保法律仍不健全,執法機構應付了事

目前,我國有關環保法律治理上,處理力度仍然不夠,往往重視的是經濟處罰,不追究企業法人的責任,甚至個別執法機關,對有關群眾舉報的環保案件,只以處罰為目的,不進行整改,或對整改情況不去檢查。

2深化改革工業企業環保管理重要意義和作用

環境保護對于工業企業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自然環境的健康是企業健康發展的前提。自然資源是工業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許多企業不懂得企業健康發展與自然環境健康發展的關系,造成大肆開采有限資源、大肆的污染環境,造成人們生存環境的嚴重破壞;二是參與環保,并不等于增加生產成本。傳統認為企業采取環保措施,會改變生產流程,浪費原材料,造成成本增加,降低效益,但據國外調查,傳統觀點是錯誤的,企業響應環保號召,開展環保生產,不但能減少企業外部成本,而且能增加企業效益。三是企業積極相應環保法規有助于取得先進技術的優勢;四是企業對環保的支持能提高企業的社會影響力,擴大社會影響力、增加企業競爭力;五是政府嚴格執行環保法規,有利于地區產業升級,提高地區競爭力,推動地區企業的發展。

3深化改革工業企業環保管理方法

3.1提高工業企業清潔生產水平清潔生產就是采用清潔環保的能源、原材料、生產工藝和技術,制造清潔環保的產品,它是實現經濟和環境協調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國已經推行清潔生產試點示范,并通過示范,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并對取得的示范成功經驗進行全國宣傳教育培訓,對基層環評人員進行清潔生產思想和方法宣傳貫徹。針對工業企業清潔生產管理有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開展。一是國家層次發展。實現工業可持續發展是根本,立足現有的法律、法規和制度,嚴格執法,加強部門協調,共同推行清潔生產,相關政策、法規、標準出臺之間也廣泛征求意見,才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是部門層次發展。目前工業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主要是由于生產中的資源浪費和低效率造成的,讓企業認識到污染也是一種成本,在其生產計劃中應該考慮其成本,在減少污染和廢棄物的同時,提高經濟效益。三是實施層次發展。加強國家對清潔生產中心能力的建設力度,建立清潔生產綜合信息庫,定期清潔生產消息。同時進行清潔生產的機構建設,選派有能力、懂行業的人員組建清潔信息生產中心,推行企業清潔生產審核逐步深入化。提高有關部門對清潔生產的認識,結合工業企業試點示范計劃和經驗,進而提高他們的生產意識、知識和技能水平。

3.2加強工業企業環境保護管理工作

3.2.1提高環保意識,樹立環保人人有責思想。

要進行環保管理,就要對人的思想進行改造,只要全民都樹立環保意識,達到環保管理人人有責認識,那么,環保管理工作會進展迅速。在工業企業,首先要對領導進行思想改造,只要領導重視環保工作,全廠才能重視環保工作。其次是加大宣傳環保的力度,制定環保獎懲措施,對全廠職工進行思想改造,才能實現全方位的環保管理。

3.2.2建立獨立的環保組織結構,制定環保制度。

工業企業必須要成立環保組織機構,由廠主要負責人為組長,帶頭開展環保工作,設立環保辦公室,制定環保制度,成立環保監督小組,并認真開展實施環保工作。

3.2.3加大資金投入,避免資金浪費。

工業企業要樹立環保意識,加大對環境保護的投資,將環保意識灌輸生產全過程中,要清醒的認識開展環保工作不等于制約生產,有效的調節環保和生產之間的關系。同時,加大對環保資金的管控監督,確保環保專項資金用在環保治理上,堅決杜絕專項資金用于檢查和關系疏通上。

3.3規范開展工業企業節能減排工作

開展工業企業節能減排,是深化改革工業企業環保工作重要措施之一,是建設生態、文明、低碳、綠色家園的重要方法,目前我國生態破壞和環境破壞已經達到極限,為了保證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工業企業節能減排工作是勢在必行的。具體措施:

3.3.1控制產品增量,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

目前各企業在進行節能減排工作上仍然存在認識不到位、措施不配套、責任不明確、投入不落實、協調不得力等問題。出現與國家制定的節能減排政策措施相背離的現象,造成許多新產業公司在環保上不達標依然審批。我們必須要嚴把土地和信貸兩個關卡,提高市場準入門檻,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入住市場,加快淘汰落后生產力,完善產業結構,制定促進高科技、高環保的產業發展。

3.3.2加大對節能減排的宣傳貫徹。

按照有關規定,加強節能減排的貫徹和宣傳,要面向全社會做出資源節約的承諾,與管理部門簽訂責任書,制定節能減排工作目標和措施,讓社會進行監督。

3.3.3加大污染治理工作,完善節能減排組織體系。

工業企業要設立節能減排組織機構,成立獨立組織體系,成立以主要負責人為組長、分管負責人為副組長的節能減排領導小組,并按要求保證制定節能減排制度,并監督節能減排實施情況。3.3.4加強節能減排管理工作。要利用現代化信息處理技術,節能減排上進行創新管理模式,將節能減排管理工作納入企業的生產經營全過,消除資源浪費現象,減少邊角余料的和其它材料的消耗。

4結語

篇3

【關鍵詞】關節炎類風濕功能訓練護理抑郁焦慮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curativeeffectsofmedicalnursingontherheumatoidarthritis(RA)patients.MethodsAcase-controlstudywasconductedamong64RApatients,32ofwhichwereincludedinthecasegroupandtheotherswereinthecontrolgroup.Twogroupsweregivenregularmedicinetreatmentwithantirheumaticdrugs,thenursinggrouppatientsweregivenastrictnursinginstruction,includingfunctionexercises,thementaleducation.Timeofmorning-stiff,restpain(VAS),jointpresspain-index,bothhandsequallygripstrength,andthedailylifeability,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C-reactiveprotein(CRP),rheumatoidfactor(RF)wereobservedatthebeginningoftreatmentandtheendof24thweek.Results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wogroupsontimeofmorning-stiff、restpain(VAS),jointpresspain-index,equallygripstrength,thedailylifeability(P<0.05).Thetotalcurativeratioofnursinggroupis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P=0.03).ConclusionFunctionexercisesandmentalinstructionhaveplayedanimportantroleinpromotingthejointfunctioninstauration,keepingthejointfunctionfromdescend,raisingthepatient’sself-confidentandpreventingjointsabnormal.

【Keywords】arthritis;rheumatoid;functionexercise;nursing;anxiety;depressive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種以關節炎為主要表現的自身免疫疾病,在我國的患病率為0.32%~0.36%[1]。主要表現為慢性、對稱性、進行性多關節炎,最終可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除藥物治療外,加強關節功能訓練不但能減輕癥狀,而且能明顯改善關節的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心理教育可以緩解患者的思想壓力,增強信心,提高對疼痛的耐受性。我們采用以上方法治療了32例RA患者,收到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5年1月~2007年1月在我院專科病房與門診確診的RA患者64例,全部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ACR)1987年關于RA的診斷標準[2]。其中男20例,女44例,年齡12~72歲,平均年齡(38.43±19.45)歲,病程6個月~15年。將64例患者隨機分為護理組和對照組各32例。護理組中男8例,女24例,平均年齡(34.8±13.6)歲,平均病程(52.3±33.6)個月;對照組中男12例,女20例,平均年齡(36.8±12.6)歲,平均病程(54.2±36.4)個月。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構成及病程方面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

1.2觀察指標全部病例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24周時對下列指標變化進行評估:晨僵時間(min)、休息痛(VAS,0-10)、關節壓痛指數(28個標準關節中壓痛個數)、關節腫脹指數(28個標準關節中腫脹個數)、雙手平均握力(kPa)、日常生活能力(無困難記0分、有困難記1分、需要別人幫助記2分、完全不能自理記3分),并查血、尿常規、肝、腎功能、血沉(ESR)、C反應蛋白(CRP)、類風濕因子(RF)等實驗室指標。

1.3療效評定各項指標的改善百分數=[(治療前值-治療后值)/治療前值×100%]。將每項百分數相加后求均值取得每例患者的總改善百分數。療效評價標準。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指標改善75%以上。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指標改善51%~75%。改善:臨床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指標改善30%~50%。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指標改善不到30%。總有效率=(顯效+有效+改善)/總病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5方法全部病例均由專科醫生給予正規抗風濕病藥物治療。

1.5.1對照組單純藥物治療,按風濕科常規護理,不接受系統關節功能訓練和心理指導。

1.5.2護理組在藥物治療基礎上由專科護士根據患者病情制訂訓練計劃,給予分期護理。把類風濕關節炎的功能護理重點放在前3級;根據不同患者對疾病產生的焦慮、憂郁和悲觀心理詳細講解RA基本知識,建立長期有效的教育機制,進行教育宣傳,心理疏導,并針對急性期、亞急性期、慢性期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案,強調關節功能訓練和心理指導對疾病康復的重要性。

1.6功能訓練

1.6.1急性期功能訓練此期護理原則是關節制動,使關節休息,避免負重和過度活動,并注意休息時的,盡量避免關節受壓,使關節盡量保持伸展位,避免不適當的和不良姿勢導致的引起肢體攣縮等并發癥的發生。因此,患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勢[3,4]。

1.6.2亞急性期功能訓練此期護理原則是運動關節,目的是維持關節活動度。主要包括關節活動度的訓練,增強肌力的訓練,保持伸屈肌力的平衡,在適當臥床休息的同時,應結合全面而主動的運動鍛煉,維持和改進關節、肌肉的功能。具體包括:做關節體操(1次/d,逐步過渡到達2次/d,1~2h/次),局部按摩(由輕到重,每個關節按摩10min左右)。

1.6.3慢性期的功能訓練此期護理原則是預防和糾正畸形,加強功能鍛煉,保持良好的坐、行、臥姿勢,工作與休息合理安排,用力應以不引起關節明顯疼痛為度,以強助弱,多讓大關節、強關節為小關節、弱關節代勞,以健全的關節輔助器具協助完成日常生活活動,彌補關節功能缺陷,減輕關節負擔。

1.7心理指導

1.7.1緊張焦慮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耐心安慰病人,主動與病人交談,介紹病房環境及類風濕疾病的相關知識,讓病人逐漸了解本疾病以及適應新環境,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促進疾病恢復。

1.7.2憂郁悲觀用已治愈病例現身說教,并對患者取得的每一點進步及時給予肯定,積極動員幫助其參加群體活動,增強患者信心,消除疑慮和消極心理,積極樂觀接受治療。

2結果

治療前兩組晨僵時間、關節壓痛指數、關節腫脹指數、休息痛、日常生活能力、握力、ESR、CRP、RF等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護理組治療后,主要觀察指標較治療前均有顯著改善(P<0.05)。兩組治療后比較,上述觀察指標變化護理組均較對照組顯著改善(P<0.05),但ESR、CRP、RF無明顯好轉。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經卡方檢驗,護理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1)。表1護理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注:與對照組相比,χ2=4.73,*P<0.05

3討論

類風濕關節炎是慢性、致殘性、全身性疾病,容易導致嚴重的功能障礙而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的負擔。臨床上往往強調藥物治療,對功能訓練和心理護理指導重視不夠。大多數RA患者病程遷延,RA早期2~3年的致殘率較高,如不及早合理治療,3年內關節破壞率將達70%。積極、正確的治療可使80%以上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病情緩解,降低致殘率。對RA患者實施系統的功能訓練和心理治療,可以減輕臨床癥狀,對改善關節功能,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對促進疾病康復,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功能訓練對防止關節功能下降,預防畸形,促進關節功能恢復起到很大的作用。對于RA患者,關節的腫痛限制了患者的活動,尤其是已經出現了關節功能障礙的患者,關節活動時間少,缺乏有效的功能訓練,更容易出現關節強直、肌肉攣縮,往往功能障礙進一步加重。在我們的研究中,根據病情的不同時期,采用不同的鍛煉方法,急性期以減少關節活動為主,亞急性期增加關節的鍛煉,緩解期預防和糾正畸形;同時應注意減少疲勞,避免過度鍛煉帶來的損傷。總緩解率達到90.6%,高于對照組的68.8%(P<0.05)。這與國內[5,6]的觀察結果相一致。

國內研究表明,37.5%~81.6%的RA患者存在抑郁情緒,36.76%~39.66%[7,8]存在焦慮情緒。RA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與關節疼痛呈明顯的正相關,與握力呈負相關。國外較大規模的調查表明,約37%~58%的RA患者伴有抑郁狀態,15%的RA患者有嚴重的抑郁癥,超過80%的RA患者有抑郁情緒[9~11]。研究[12]指出焦慮、抑郁、緊張、壓抑等負性情緒可使風濕病加重,各種應激通過引起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異常和交感神經系統的紊亂導致RA患者病情加重,而積極樂觀的情緒可增加機體對治療的反應性,提高療效。研究結果提示,護士在護理RA患者中要認真傾聽患者的主訴,加強健康教育,解除患者的思想負擔,通過適時運用解釋、鼓勵、指導與建議等心理支持手段,穩定患者情緒,增強其治愈疾病的信心,從而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本組病例在給予功能訓練后,各項指標均較治療前好轉,護理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晨僵、休息痛、關節壓痛指數、關節腫脹指數、日常生活能力均明顯好轉,但ESR、CRP、RF改變無明顯差異,這提示功能訓練和心理治療對關節功能改善有意義,對實驗室的炎癥指標改善幫助不大。在采用醫學護理的同時一定要進行正確的專科治療。

通過對本組患者的護理,我們體會到做好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功能訓練,可以減輕患者疼痛,維持關節功能的最佳狀態,防止或延緩關節肌肉的廢用。通過對患者的心理指導,可減輕患者的思想壓力,緩解焦慮的情緒,保證足夠的休息,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目前類風濕關節炎尚不能被根治,防止關節破壞、保護關節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我們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唐福林.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治和預后.臨床內科雜志,2004,21(3):148-151.

2ArnettFC,EdworthySM,BlochDA,etal.TheAmericanRheuma-tismAssociation1987revisedcriteriafortheclassificationofrheuma-toidarthritis.ArthritisRheum,1988,31(3):315-324.

3羅桂香.中、晚期類風濕關節炎中西醫結合康復護理.中華護理雜志,1999,34(3):173-174.

4丁偉.類風濕關節炎患者36例護理指導.齊魯護理雜志,2005,11(4):302-303.

5崔建欣.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社區護理.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14(1):129.

6歐逸華,洪小平,楊菊香.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功能訓練.中華實用護理雜志,2006,22(8):11-13.

7趙浩,薛鸞,施曉芬,等.類風濕關節炎伴抑郁的調查及相關性研究.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5,9(10):632-633.

8李全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抑郁焦慮情緒及其相關因素的調查分析.現代護理,2005,11(20):1686-1687.

9DicckensC,Mcgowanl,Clark-Carterd,etal.DepressioninRheumatoidArthritis:ASystematicReviewoftheLiteraturewithMeta-analysis.PsychosomMed,2002,64:52-60.

10Cadena,Vinaccia.TheImpactofDiseaseActivityontheQualityofLife,MentalHealthStatus,AndFamilyDysfunctioninColombianPatientswithRheumatoidArthritis.ClinRheumatolo,2003,9(3):142-150.

篇4

【關鍵詞】節能減排環保;統籌管理

若想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處于不敗之地,則應當全面認識到節能減排環保統籌管理的重要價值,注重施工中各個項目的綜合管理價值,基于可持續發展的時展要求,將節能減排環保工作能夠滲透到各項管理活動中,構建高效率、低耗量的環保型施工管理項目,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文章將結合當前施工企業實際的節能減排環保統籌管理對策情況進行分析,并且提出一些相關思考與建議,希望能夠對節能減排環保的工作的研究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

1科學計算用地指標,減少土地使用量

可持續發展背景下,對現代施工建設、施工土地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企業也應當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深入落實節能減排環保的相關理念,從施工設計、施工中土地利用規劃開始,實施施工用地的相關數據計算,優化場區布置情況,通過反復的計算、細致的規劃等方式,在滿足施工要求、保證職工安全的基礎上,最大限度降低土地使用量。比如施工場地各個項目的建設過程中,可以將臨時占地與永久占地的方式相互融合,反復優化施工場區的平面布置情況,將施工圍擋、施工道路以及臨時建設設施等等實現科學布置與優化配置[1]。施工企業需要注重環保設備、安全設施的建設,且可以充分利用施工周邊的環境、市政原有的資源條件等等,通過這種方式能夠避免臨時設施的重復性建設。例如北京地鐵6號線南鑼鼓巷站建設的過程中,即轉變了傳統的島式站臺建設方式,通過適當的優化與改革,應用上下疊落式站臺[2]。這種方式能夠通過全面整個明挖施工場地與盾構機始發場地交疊利用的方式,顯著減少傳統施工占地中所使用的面積,優化后的施工面積僅為傳統施工方式的1/2,能夠滿足北京交通日常運輸需求,也內蒙古節約土地使用量,保護老城區的建筑,屬于施工中科學計算用地指標,減少土地使用量的典型范例。

2創新施工管理方式,節約施工的材料

可持續發展背景下,施工管理工作需要注重工作方式的創新,注重工程超前籌劃,合理劃分施工流水段,減少周轉材料的使用量,提升周轉的次數。針對于明挖基坑結構施工,施工流水段長度劃分非常重要[3]。如果流水段長度過大,則一次性投入的周轉材料也會相對較多,然而實際的周轉次數卻相對較少,施工速度比較快,造成施工材料浪費的問題。如果劃分的實際長度相對較小,則一次投入的周轉材料雖然相對較少,但是會增加周轉的實際次數,施工速度會相對較慢,對實際的施工管理需求相對較高。針對于上述問題,施工項目管理中,需要基于基坑的長度、項目建設的實際需求以及施工材料的周轉次數要求等,科學劃分施工流水段,轉變傳統的施工建設中,僅僅憑借經驗實施施工流水段長度管理的方式,在節約施工材料、保證施工質量的同時,也能夠對施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4]。比如遇到暗挖隧道大斷面結構施工項目中,如果隧道長度高于80m的情況下,則可以應用6m長度的整體式鋼模臺車,這種方式相較于應用拱架小模板施工方式更加合理,且經濟利用價值較高。

3構建材料管理機制,提升物資周轉率

為了全面降低施工成本,避免施工材料浪費,項目管理中可以建立獎勵機制,充分發揮每一位工作人員的智慧,集思廣益,鼓勵員工參與到材料管理機制構建的過程中,全面提升物資管理的效果以及物資周轉率[5]。針對于提出合理優化建設建議,能夠降低施工項目成本,節省施工材料的人員,需要實施物質獎勵,構建全面且細致的獎懲機制,通過這種方式調動員工集思廣益的積極性,切實發揮每一位相關項目參與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施工通過砂卵石地層挖出的渣土,項目部可以鼓勵員工將砂卵石實施篩分,將篩出的砂子再用于噴射混凝土施工。在開挖初支噴錨施工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增強相關施工人員的施工能力、專業水平等,通過這種方式節省噴射混凝土施工用量。在區間混凝土二襯施工的過程中,需要注重上部結構施工與仰拱施工的工序有機融合,將上部施工余料用到仰拱施工活動中。這種方式能夠有效節約施工材料,節省項目施工中的成本。比如中鐵十四局建設中,便采用著滾動式的發展方式,在項目建設中所應用的配電箱、鋼材以及活動板中,均能夠全面利用到下一項工作項目建設中,物資周轉率相對較高,材料管理的效果相對比較理想。同時,中鐵十四局還開設了專門的物資基地,以便于項目建設中的物資周轉與物資維修等。在各個項目開展前,均能夠保證物資充分,利用能夠使用的物資,針對于難以再次利用的物資進行重新購買。項目建設中需要全面檢查物資的具體情況,通過科學的管理對策,保證物資周轉的效果,提升物資利用率。

4加強施工現場管理,節約用水用電量

施工現場管理的價值突出,也是節能減排環保統籌管理的重要環節。在實際的施工現場管理中,需要充分發揮現場管理的價值,將節能減排環保的理念能夠滲透到各項管理活動、管理細節中,節約用水用電量,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比如北京地鐵各項目建設的過程中,便完全使用輕鋼骨架和A級節能保溫材料———巖棉板相結合的活動板房,這種材料的隔熱性能相對較好,防火性能較高,且具有重復利用的特點,材料的使用價值較高。空調及采暖設備,則應用定額定量使用、分段分時開啟的方式,構建節約則獎勵,超出則懲罰的管理制度,通過這種方式有效避免了空調長時間無需求,但是出于開啟狀態下的問題,實現的用電量的有效節約。在施工現場管理中,需要全面認識到用水用電節約管理的重要價值,優化配置用電線路,且可以積極采用節能燈具以及節能設備等等,全面減少施工現場中的電能耗費量。同時,除了飲水外,施工中可以盡量使用施工降水。為了保證污水作業的需求,可以在滿足施工安全條件的基礎上,地下工程施工采用施工降水的方式,直接與市政管網相互連接,提升施工現場水資源管理的效果。項目建設中需要保證降水對身體無害,將降水井排出的水,用來洗澡、洗衣服、沖洗現場車輪等等,這種方式能夠全面減少用水量,達到施工現場節約用水用電量的目的。

5注重全員安全管理,打造安全型項目

綠色工程的項目是本質安全型的項目,對企業的社會影響力、社會形象、行業競爭力以及發展趨勢等均能夠產生重要的影響。在當前的施工企業節能減排優化管理中,需要注重全員安全管理,打造安全型的項目活動,構建全面的安全管理體系,在全員參與、全過程控制以及全方位管理的安全模式下,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比如中鐵十四局在北京地鐵項目中則堅持安全生產“一崗雙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創建了“一網四格”安全管理體系。通過這種方式實施嚴全員安全生產負責制,明確每一位工作人員的責任,一旦出現任何問題,則及時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6結束語

綠色施工管理對策的構建,有助于資源節約型項目的打造,對現代工程質量的提升,能源的節約利用等均能夠產生重要的影響。在未來的項目建設與企業管理中,需要全面認識到先進管理技術融入,積極借助先進的管理技術,不斷優化企業資源管理對策,通過建立與落實相關管理對策的方式,探索經濟型、環保型的綠色施工管理方式,切實發揮節能減排環保統籌管理工作的價值,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發展。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節能減排資源理念創設的重要價值愈發突出,企業需要最大限度節約用水用電量,提升項目施工材料的利用率與周轉率,為綠色環保項目的建設創設良好的條件。

作者:吳鵬 單位: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研究中心

參考文獻

[1]孫鈞.面向低碳經濟城市地下空間/軌交地鐵的節能減排與環保問題[J].隧道建設,2011,06(19):643~647.

[2]王錫春,李文剛.噴漆室節能減排環保的新思路———由濕式漆霧捕集裝置轉換成干式或靜電漆霧捕集裝置[J].現代涂料與涂裝,2010,06(23):41~47.

[3]史更生.工業節能減排形勢及環保產業發展———根據第3屆中國能源戰略高峰論壇整理[J].有色冶金節能,2010,05(21):10~12.

篇5

關鍵詞:生態工程;水利工程; 管理理論;環境

中圖分類號:F40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水利行業也相應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隨之也帶來了各種環境問題,比如水體的污染程度加劇,土地過度開發造成水土流失以及施工噪聲污染等問題,這些均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我國水利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為了有效地解決水利工程施工中所遇到各種生態環境污染以及自然資源破壞等問題,本文在生態工程管理理論的基礎上,系統改造水利工程的施工,以此達到提高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重目的。

一、水利工程建設對環境的破壞

(一)水體環境和空氣質量的影響

1.水利工程的建設對于水體環境的破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水利工程項目施工中攔河筑壩工程就會淹沒部分的區域,成為一個人造水域,且抬升地下水位,造成工程項目建設周圍的土地出現鹽堿化現象。第二,在水利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大量建筑污水沒有經過相應的處理就被排入到水域中去,導致工程項目建設周圍的水質惡化,嚴重影響了下游用水的安全。第三,通過人工建筑來攔截水資源蓄水,容易造成水量的分布不均,特別在枯水階段,很容易造成下游的用水量銳減。

2.在水利工程項目施工階段,因上砂石等材料的運輸以及開山炸石等作業會產生一定的粉塵,同時大型機械設備在運轉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棄以及施工車輛頻繁進場所排放出來的尾氣等均是導致水利工程施工地域的空氣質量降低的重要因素,甚者還會危害到施工人員以及周圍人群的身體健康。

(二)地質環境影響以及噪聲污染

1.水利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其本身就已經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資源,再加上其施工管理沒有到位,出現廢渣隨意傾倒等現象,導致土地資源的浪費。此外,在施工過程中,因開山炸石和攔河筑壩等作業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區域內地質構造發生改變,為水土流失以及山體滑坡等一些自然災害的發生留下了隱患,甚者可能還會導致河道淤堵。

2.在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實施的爆破作業以及大型機械設備的運作所產生的噪聲污染,對于工程建設周圍人們的正常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嚴重影響了周圍人們的休息質量。

二、生態工程管理理論的應用原則

生態工程是在物質循環生態系統的基礎上所產生的一種新型學科,通過系統的調控手段以及系統優化設計來多層級利用物質的一種先進工藝系統,其主要是指把一定生物集群范圍內的物質循環、物種共生以及能量利用等各個方面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達到改善與恢復生態環境的目的,實現拓寬資源和優化生產方式的目的。生態工程管理理論的應用原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相協調發展的原則

在水利工程建設中,應該處理好工程和人類以及自然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確保經濟系統與生態系統之間保持在一個良好的循環狀態上,以此推動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水利工程施工生態系統的建立應該根據社會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相協調發展的原則,從以往單純的只是采取施工管理變為施工、安全生產以及生態環境等全面管理,從以往只是單純考慮工程的效益轉變為生態效益和工程效益相結合的一種最優組合。在水利工程施工項目施工階段,應該盡量將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降到最小程度,同時根據工程的實際建設需求,尋求一種最優的生態環境后發效益,比如如何向下游提供優質且可靠的生態用水和水利旅游業的發展等。

(二)共生互補的原則

共生其實就是指一種互利互惠與合作共存的現象,在處理工程施工或者其運行和生態環境之間的問題時,可采用多種手段共存方法,對這些方法不斷進行協調以及規劃,構建一種工程和自然環境相平等和諧的關系,以此實現最的效益,這就是共生互補原則。 比如工程建設中的土地問題就是一個較為典型的例子,在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工程基礎開挖所產生的大量棄渣、工程運行的生活場所以及生產,均需要占用土地,若將這二者分開來考慮的話,各自形成兩個不同的土地占用系統,就會很浪費土地資源,如果結合來考慮,共生土地利用系統,既能有效地節約土地資源,同時還能節約相應的資金與勞力。

(三)可循環再生利用原則

在施工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可循環再生利用的材料,按照循環再生利用原則,處理好施工垃圾,將廢變寶,來保護生態環境,推動其經濟效益的提高。

(四)主體空間的利用原則

所謂主體空間利用原則就是指利用生態工程中生物群分布的原則,按照水利工程項目的相關施工理論所提出的一種原則。眾所周知,生物種群的分布主要劃分為兩種格局,即平面與垂直格局,按照生態工程建設的目的以及對象,對其生物種群進行合理地安排,可便于工程預定效益的實現。在水利工程項目建設中,應用這一原則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有效地解決水利工程施工的總體布置中其施工區域空間的組織問題,合理利用區域內的相關土地,有效控制其水流,減少其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干擾等,科學安排和全面的規劃。

三、基于生態工程來構建水利工程施工系統

在水利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引入生態工程管理理論,建立一個生態化水利施工工程系統,能夠有效解決當前我國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著的一系列環境問題。其思路的構建主要如下:

(一)系統邊界的明確

明確系統邊界作確保生態喜用穩定的基礎,具體一點講就是需要通過測定蓄水總量、下游用水量、環境質量數據以及土地的占用面積,以及在相關的政策法規中所涉及到關于環境保護相關條款,對其施工范圍進行有效地劃分,以此明確系統的邊界。

(二)系統結構的優化

生態化水利工程施工系統主要還是以工程作為其核心內容,該系統是由水利工程系統中各區域生態系統所共同構成的一個復雜系統,在其運行過程中,必須要遵循相應的生態學原理,按照既定的工程經濟發展目標來優化系統結構,綜合利用各層次中的能量以及物質,確保其生態效益。

(三)系統層次的科學規劃以及分析

按照多級分層控制具體需求,將水利施工工程系統科學的劃分為四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對數學模型參數自行識別并實施修整的自適應層;第二,按照既定的目標以及相關的約束條件來實施最優控制的監控層;第三,控制對象的運行狀態以及維持其變量穩定的直接控制層;第四,按照系統的總體目標對下層控制所采取策略的自組織層。通過階梯式管理來對整個工程系統實施遞進式管理。

(四)識別系統控制中的變量

按照水利工程項目的建設特點,結合影響生態環境的相關因素,將水流控制與土地利用作為其優先考慮的控制因素,在系統中輸入相應的變量,即上游的徑流、工程的用料、 永久工程的征地量、開挖棄渣量、下游的用水量以及臨時工程的征地量等,通過合理地征用土地,采取綜合治理的方式。從而增強水利工程生態效益,有效改善其環境質量,推動其經濟發展,使其符合當前社會市場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蔣曉東.淺析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態工程的環境措施問題[J].中國科技博覽,2010,(16):113-114.

[2] 馮濤.水利工程施工中關于生態工程的環境問題[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13).

[3] 李世有.應用生態工程原理解決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環境問題[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2,18(2):12-13.

篇6

論文關鍵詞:縣級供電企業,線損管理

當前,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供電企業的經營難度不斷加大,利潤空間也愈來愈小,在這種嚴峻的形勢面前,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如何發揮自身優勢,積極迎接挑戰,求得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確實需要深思熟慮。而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我們深深感悟到,抓住線損管理不放松,深挖內部潛力,向管理要效益,向線損要效益,這是供電企業必須長期堅持的戰略定位,這也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根本途徑。

線損是供電企業管理的關鍵環節之一,線損管理是否到位,線損的高低,不僅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一個供電企業的管理水平。但是,究竟怎樣才能管理好線損呢?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實踐體會企業管理論文企業管理論文,借用現代的經營管理理念,提出線損管理的"九招法",以求同行之間互相交流、學習探討。

一、目標分解法

目標分解法是當前許多縣級供電企業在實施線損管理過程中,正在運用并且已被實踐證明了的一種極其有效的管理方法。其具體操作程序是企業在確定年度總的線損目標之后,再將總目標層層分解,具體落實到每個供電所和每條線路,供電所再將自己的子目標分解到每個配電臺區和職工,這樣便形成了個個肩上有擔子,人人頭上有指標的良好格局,從而激發每個供電所和每個企業員工都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工作。但在制定目標和分解目標時,企業的決策者要注意把握一個度,對指標的制定要實事求是、科學合理,既不能脫離現實憑空臆造,使目標可望而不可及,也不能無原則地降低目標而影響員工的進取精神。要在認真研究參考歷年數據的基礎上,對目標進行科學的測算,真正做到切實可行,才有可能實現企業和員工雙贏的目的。

二、考核獎懲法

考核獎懲法首先要制定嚴格科學的考核標準,要設立專項的線損獎勵基金,加大對線損的獎懲力度。縣局每月要對每條線路的線損情況進行計算考核,看各供電所的線損指標是否完成,然后依據考核標準,對完成線損指標或超額完成指標者給予獎勵,對未完成線損指標者給予經濟處罰。對供電所來講,也可以把線損考核延伸到每個農電工身上,看其所管轄的線路和臺區高低壓線損指標是否完成,并酌情進行獎罰。在考核過程中,作為企業的考核者要認真負責,公正無私,賞罰分明,決不能敷衍了事,含乎塞責,如果對考核不認真,也就失去了考核的意義。

對以權謀取個人私利,以及由于自身技術低下素質不高,在實際操作中造成計量事故,或為竊電者留下可乘之機,給企業帶來不應有的損失者,要嚴格按照企業的規定進行責任追究雜志鋪論文開題報告范例。該處分的進行嚴肅處分,該免職的予以免職,該經濟賠償的進行經濟賠償,只有嚴格的考核獎懲,才能保證各項制度順利推行。

三、月度分析法

月度分析法就是縣局每月要定期召開一次線損分析會,對逐條線路的線損進行認真研究分析,及時掌握全局的線損情況。在召開線損分析會時,各供電所長事先要拿出自己所管轄線路的月度線損分析報告,在會上一一發言企業管理論文企業管理論文,讓大家品頭論足,各抒己見,共同探討。對于線損高的要認真查找原因,對癥下藥,提出下一步解決的辦法;對于線路運行良好,線損穩中有降的線路,要善于總結經驗加以推廣,以達到相互學習相互促進之目的。分析會結束后,職能科室要寫出月度線損分析綜合報告進行存檔,在下一次線損分析會上進行對照檢查,看其措施是否落實,線損是否降了下來,是否收到了預期效果。

四、計量集權法

電力計量是線損管理的核心部位,計量表就好像在商品買賣交換過程中的秤,應該保證準確無誤。對于供電企業來講,如果計量表失去準確性,或者是竊電者蓄意在計量表上做手腳,都會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也就會導致線損的升高。所以,在計量上要采取統一集權的管理辦法。首先,要把好計量表的校驗關,計量表要由具有校驗資質的部門校驗,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從事電力計量表的校驗業務。其次,對每個配電臺區的計量箱鑰匙要由專人管理,管理者對企業要絕對的忠誠,不得有絲毫的貪心和私欲。農村低壓客戶也應如此,要由對工作高度負責的農村電工來統一管理鑰匙,任何私人不得干預。否則如果計量箱的鑰匙分散管理,一旦遇到個別私欲膨脹者,他們就可能乘隙而入,采取不正當手段來竊取電能,造成電量流失、線損升高。所以,對于計量管理要慎之又慎,必須采取集權管理方為上策。

五、經濟運行法

供電設備的經濟運行是降低線損的又一有效手段。經濟運行是指設備的最佳運行狀態,即在這種運行狀態下能夠產生最佳的經濟效益,也就是說要設法盡可能地減少有功、無功損失。供電設備的經濟運行包括供電企業的這樣幾個主要環節。一是電力調度中心。調度要以調出效益、降低線損為基本原則,準確掌握負荷的變化情況,制定科學經濟的電力運行方案。同時在電力設備需要維護檢修時要統一合理安排,盡量避開用電高峰,盡量減少停電次數和停電時間,以此來減少損失、增加供電量。二是變電所的變電運行人員,要及時掌握變電設備和線路的負荷變化以及功率因數高低情況,合理投切電容器,盡量使設備處于經濟運行狀態。三是供電所的管理人員,要對每個配電臺區經常進行巡查,特別是對那些野外抗旱變壓器,一旦抗旱結束要立即停運企業管理論文企業管理論文,防止空載運行。四是要對那些"大馬拉小車"的變壓器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不要因容量的不合理配置而加大電能的無效損耗。

六、消缺補漏法

供電企業不同于其它企業,其設備分散點多線長,一個縣級供電企業大都管轄著數以千計的變壓器和不同電壓等級的線路,這些設備大都分布在野外,跨越田野村莊高山叢林,管理起來十分不便。但是,如果因此我們忽視了管理檢查,有些線路和臺區設備就有可能因出現缺陷而造成電量損失。所以,作為供電企業要加強這方面的管理,按照設備規程的要求,經常組織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地對配電臺區進行檢查,對線路進行巡視,尤其是要加強夜間巡視,一旦發現哪些地方出現漏電現象,就要及時對設備進行消缺處理,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線路線損的加大。

七、摸底排查法

摸底排查法是我們在降低線損過程中一種最直接、最簡單,也最易生效的辦法雜志鋪論文開題報告范例。作為基層供電所的管理者,必須對自己所管轄的臺區和客戶情況有一個最真實的了解掌握,對每個臺區每個客戶的用電負荷都要了如指掌、胸中有數。一旦線損升高,我們就可以通過每個客戶的月度電量的增減幅度,對問題的出現有一個較為準確的判斷,從而進一步深入細致地對客戶進行摸底排查,通過摸底排查能夠有效地控制個別欺騙瞞報截留電量現象,同時也能查出許多隱蔽較深的問題。沁陽曾有一條10千伏線路線損一連幾個月居高不下,為了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我們專門組織人員對這條線路每個客戶的計量進行了細致排查,在排查中不放過任何一點可疑之處,最后經過檢查發現一個用電負荷比較大的客戶計量裝置的互感器實際倍數與銘牌不一致,在每月計算電量時少算二分之一的電量,問題找到以后,這條線路的線損很快降了下來。在我市還有這樣一個事例,有一個村莊前幾年低壓線損非常高,有時高達50%之多,前年新的所長上任以后,組織二十余名農電工對該村莊一家一戶進行突擊排查,結果全村有四分之一的客戶計量表未向供電所上報,而被該村的電工截留下來,問題澄清后,局里對這名電工進行了嚴肅處理,并追補了電量,該村的低壓線損很快降到了合理程度。

八、常態監測法

降損節能是供電企業永恒的主題,必須建立一種常態監測機制。降低線損關鍵在于計量,計量管理作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堅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決不能一時緊一時松,在這一方面我們也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一是堅持定期抄表與不定期抄表相結合企業管理論文企業管理論文,通過抄表來監測掌握計量表的運行情況,看客戶的用電量是否有不正常的起落,一旦發現問題立即對計量進行檢查。二是經常開展營業普查,對所轄區各配電臺區的計量每月要進行一次現場監測,看其計量設備運行是否正常。三是按照規程要求對計量表嚴格進行周期校驗,確保計量的準確性。

篇7

論文摘要:本文針對《德育管理論》的出版,結合《德育管理論》的內容,闡述了研究和創新德育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概括了《德育管理論》的主要內容和基本觀點,肯定了《德育管理論》在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方法創新上的突出貢獻,高度評價了《德育管理論》在德育管理本質研究上的獨特視角、對德育管理原則體系的科學總結和創新以及關于德育管理技術的引進和轉化。

如何增強德育的實效性一直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的重要課題。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人們逐步把提高德育實效性的目光聚焦在德育管理上。由我主編的《德育哲學研究叢書》現已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陸續出版,《德育管理論》是其中的一部。《德育管理論》是我指導的博士研究生趙志軍教授在其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

德育管理始終是德育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德育管理問題,雖有少量著述發表,但隨著近些年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前后人類世界的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以及思想文化的深刻變動,加強系統研究和創新性開拓,仍屬一個重要的前沿性迫切性課題。在我看來,德育中的“管理”乃至一切合理性管理,在本質上是一種社會規范或者說是某種社會共同體性規范,它本身就具有德育的意義。因為它總要現實地或潛在地告訴人們,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怎樣做是合理的、怎樣做是不合理的,因而總是蘊涵著人的價值觀導向和思想道德追求。好的管理,一定會使人習慣養成好的德行。單就德育管理而言,它“根據一定的德育目標,通過決策、計劃、組織、指導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各種德育要素”(參閱魯杰、王逢賢《德育新論》),在這里,重要的還不在于發揮管理的約束功能和懲戒作用,而是通過管理,自覺規范、組織德育活動,不斷提升德育工作的有序性、制度化、組織化的程度,使之成為德育長效機制的根本保證。實踐表明,只有把廣大德育工作者組織好、調動好,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只有把“耐心細致的思想教育”與“科學規范的嚴格管理”結合起來,做到“愛”與“嚴”、自律和他律、激勵與約束的統一,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只有加強德育的整體規劃、科學管理,才能增強德育的整體實力和有效性。可以說,趙志軍教授創作《德育管理論》,在很大意義上就是力圖解決這一重要課題。

作者認為,加強德育管理研究是實現德育管理思想、管理理論與時俱進的需要。時代的發展決定了管理思想的發展變化。從國際上看,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的日趨發展,國際敵對勢力與我們爭奪青年一代的斗爭更加尖銳復雜,學生面臨著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巨大沖擊;從國內來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趨多樣,學生面臨著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價值取向等的很大考驗;從教育自身來看,隨著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不斷深人,學校德育工作在目標、任務、途徑等方面必然要做出深刻變革。新的形勢下,德育工作究竟應該怎樣加強和改進?這是德育管理研究需要回答的課題。德育的社會條件變化要求德育管理思想、德育管理理論隨之發展。

《德育管理論》從一個嶄新的視角回答了德育管理是什么的問題。作者綜合哲學和管理學兩個研究視角,從德育資源的有限性與德育任務的艱巨性的矛盾運動中揭示德育管理的本質,揭示了德育管理的六條本質特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闡釋德育管理的價值以及德育管理的思想先導原理、系統原理、人本原理和效益原理,從而進一步回答了德育管理是什么的問題。

作者論述了德育管理的基本原則,提出了堅持哪些原則才能使德育管理更有效的新觀點,主張不能把一般管理原則簡單套用到德育管理上。根據德育管理的本質和基本原理以及國家對德育的要求,結合德育的現實狀況提出了堅持科學的德育發展觀,即堅持德育為先原則、堅持德育目標的合理性原則、堅持德育的多管齊下原則和堅持德育工作有效性原則。 作者認為,德育管理包含許多環節,如調研、預測、決策、計劃、執行、組織、指揮、協調、監督、檢查、激勵、教育、評價、總結等等。他將德育管理內容系統歸結為五個重要方面,闡述了德育目標管理,德育計劃管理,德育組織管理,德育隊伍管理,德育過程管理的內涵、作用和方法,探索性地構建了德育管理內容體系。同時,從德育組織管理的角度對“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齊抓共管”的高校德育領導體制、做了深人分析,提出了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德育領導體制的意見。

在德育管理機制的構建上,作者認為,德育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道法自然、不管而管、自然而然、無為而治。為此,他提出要搭建定向驅動、自動調控、長效運行的德育管理新機制,并充分闡述了德育管理導向機制、德育管理激勵機制、德育管理協調機制、德育管理約束機制的內涵及其構成,旨在聯接德育管理主體、德育管理客體、德育管理目的、德育管理環境和德育管理信息等五個要素,使其構成有機整體向著實現德育管理目標的方向運行,促進學校德育協調、有效和可持續地發展。

為了幫助人們提高德育管理的績效,作者闡述了德育管理的主要技術。主張管理是實踐的哲學,德育管理技術是德育管理體系中實用性最強、最貼近實際、對管理效果影響最直接的要素,也是德育管理研究最欠缺的問題。認為德育管理最需要提高四項技術:德育管理者自我提高的技術,德育人員甄選及任用的技術,德育管理中的溝通技術,德育管理中的授權技術。對每項技術作了細致、具體的闡述,以作為德育管理研究的落腳點,為提高德育管理的實踐水平、增強德育管理的實效性提供技術支持。

據我所知,趙志軍教授本科是學工業企業管理的,后來又獲得吉林大學管理學碩士學位,在東北師范大學先后攻讀了思想政治教育二學位和博士學位,為其從事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并且長期從事高校學生思想教育管理和思想品德課教學工作,有多年在高校黨委宣傳部、省教育科學院、省委高校工委等部門和高校領導崗位工作的豐富閱歷,了解高校德育狀況,積累了大量德育管理經驗。同時,他曾做過知青、當過工人,勇于實踐、發憤進取、善于反思、勤于著述,恐怕也是他選擇這樣一個課題做博士論文的重要緣由。在學期間,他就出版或發表了較多高校德育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有些還獲得了省政府頒發的科研獎勵。這些,都為寫就這樣一部著作奠定了基礎。

篇8

論文關鍵詞:公路貨運,運營管理模式

隨著我國城市間公路設施和城市內部道路設施建設的日益完善,公路貨運量在整個貨運行業比重將越來越大,以公路貨運的機動靈活特性與其它運輸方式的競爭更顯優勢。卻在公路貨運行業內,許多貨運公司在組建自己的車隊進入貨運市場競爭中,與其他運輸企業和貨運展開貨源的競爭,與貨主間進行價格、服務質量、運輸質量等成交條件的討價還價顯得無能為力。貨運企業可主動地通過創造條件,創新調整,根據各企業經營的業務項目,在不同的崗位上,構建、選擇公路貨運運營管理模式,實現改變內部管理環境與市場接合,求得生存的空間和發展的道路。

一、公路貨運企業運營管理存在主要問題

(一)投資不足,規模不大,資金緊張的現象普遍存在。據統計, 2009年中國經營公路貨物運輸企業超過512萬家,擁有營運貨車642萬輛。其中:擁有10輛以上汽車企業不到2%與發達國家的情況相類似;普通載貨汽車占比重95.16%,零擔車、集裝箱拖掛車、冷藏運輸車及廂式汽車等專用汽車占比重偏小,僅為4.84%。大多中小型公路貨運企業在開拓運輸網絡化、多式聯運業務中需要規范的合同交易和定期結算,因欠缺足夠的周轉資金被迫止步。

(二)在企業內現代企業管理論文,專業崗位人員配備不齊造成整體性管理團隊不健全。人才是企業的重要資源。要發展公路貨運企業,既需要掌握專業技術的人才,也需要操作型人才,更需要管理型人才組成團隊。目前大多公路貨運企業這幾方面的人才都很匱乏,特別需要這三種類型的復合型人才,這種人才匱乏現象已到了影響生存問題。

(三)制度管理不到位造成流程運作不經濟,操作風險過大。隨著運輸產品越來越多樣化和復雜化,在公路貨運業務運作過程中,因企業制度管理不完善或失靈的內部流程控制、人為的錯誤、制度失靈以及外部事件所產生的直接或間接損失的可能性過大,造成運輸服務質量差,因操作失誤,可能帶來很大的甚至是極其嚴重的后果。

二、構建公路貨運企業運營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及運行條件

貨運企業運營管理存在主要問題是行業特點造成,但貨運企業可主動地通過創造條件,構建公路貨運運營管理模式,實現改變內部管理環境與市場接合,是每家貨運企業求得生存的空間和發展的必由之道。構建公路貨運企業運營管理模式的運行條件:

(一)推行“單車核算”的保障制度。“單車核算”是指以從事公路運輸營運業務的單臺車輛的收支和配比綜合費用,求取營運利潤的核算辦法怎么寫論文。單臺車輛是公路貨運責任單位最基本的構成單位。能適應貨運市場多變的環境和符合貨運企業采用不同的經營方式要求。為企業提供多種管理數據資料,是推行責權利管理的有力保障制度措施。

(二)形成內部交易價格與完成貨運量任務的雙行控制辦法。內部交易價格是企業內部交易結算和責任結轉所用價格。內部交易價格可作為部門之間合作,作業活動時空協調,經濟責任承擔的約束標準,更有力地推進責權利管理;同時,促使各責任單位以多種方式完成貨運量任務,有效地降低運營成本,實現價量雙行控制管理目標。

(三)執行“誰負責誰承擔”的分配方式。調整負擔運輸產品成本是“業務”,轉變為承擔責任成本的是“部門或崗位”。為了實現責權利協調統一,調動各環節的責任人的積極性,在整條物流供應鏈里,做到責任明確,量化細化到不同業務流程和責任單位上與效率,效益,效果掛鉤,充分體現“按時空責任分配”。

從管理模式應用角度上說,構建、運行每一種管理模式關鍵在設定運行必備條件和選用環境下才能順利地開展執行,才具可行性。

三、在不同業務或崗位環境下,企業選擇公路貨運運營管理模式

(一)公路貨運企業以運營成本中心管理模式

該模式以崗位發生的費用支出現代企業管理論文,建立成本中心,把發生收入全額上交,實行收支兩條線的管理方式。在創新調整資源思維下,由于公路貨運企業供給固定成本高,設施和設備專用性強,不同運輸產品之間有獨特的成本要素不同,加之運輸需求的時間和空間分布不均衡,只能適應公路貨運市場需求變化的需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社會生產、流通、消費方式的改變,當公路運輸的小批量、多品種、高時效和高附加值貨物的比重不斷增長時, 企業必然選擇零擔公路貨運業務來滿足需要,為客戶提供的運輸產品,建立一套對小批量、多品種、高時效的運輸產品適合的一站式完整的運輸單證,流程,解決一次運輸過程中要與多方承運者發生轉換成本,同時,處理在一定范圍內不確定性成本劃分標準。除了重視流程管理外,由于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按完全成本法提供的會計資料越來越不能滿足預測、決策、考核和分析的需要。因此,對貨運企業的管理層要求會計提供更廣泛、更有用的信息,以便加強對經濟活動的事前規劃和日常控制,運用變動成本計算法加強對運營成本事前預測、決策,及時地調整運價和運營標準成本,適應對零擔業務和各種新開發的運輸產品管理變動需要。更靈活,更實際應對競爭對手的變化。

(二)公路貨運企業以運營利潤中心管理模式

在公路貨運行業,許多貨運公司都在選擇組建自己車隊或建造營業網點的發展路向。當它們進入運輸市場參與競爭,除了與其他運輸企業開展的爭取貨源的競爭外,事實上面臨著與貨主間在爭取對自己有利的條件成交的競爭,也同時面臨與其它的運輸方式的競爭、宣傳的競爭、服務質量的競爭、運輸質量的競爭和價格的競爭。其實價格是競爭核心,在運輸服務方式相似的情況下,運價便宜者就有可能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運價是貨主選擇承運者的主要因素;服務質量的競爭和運輸質量是競爭基礎,在提高運輸服務水平,保證運輸質量水準時,也就是增加運營成本和管理成本,當價格與質量、服務實現有效地平衡,最終運營利潤低于投資收益,影響投資者信心和擴張發展計劃的實現。

在考慮價格與質量、服務有效地平衡為出發點,凡建造每個營業網點都作為物流利潤中心,讓其成為既負責物流收入,又負責物流支出,并負責管理現代企業管理論文,使用一定數量資產的物流責任單位,亦即對物流成本收入的發生都能加以控制的責任單位,該物流利潤中心的領導者具有控制物流價格、物流業務和所有相關費用的權力,每個營業網點與貨運企業的各操作部門之間提供貨源、物流服務,其收入按內部轉移價格結算,物流成本按其實際發生額轉移,雖則其收支都是虛構的,但對于物流系統內部的某個部門來說,本來可能是一個成本中心,通過內部結算價格的確定,將其確定為一個內部人為利潤中心,這對于責任中心的成本控制來說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提高每個部門的經營管理意識,也了解物流成本的節約對本部門業績的重要性,從而促使改善本部門的物流管理水平,降低自身的物流成本。此外,對貨物運輸質量事故所發生的貨物丟失、短少、變質、污染、損壞、誤期、錯運以及由于失職、借故刁難、敲詐勒索而造成的不良影響或經濟損失歸入各物流利潤中心承擔,通過制定貨物運輸質量考核的指標和標準對接,杜絕發生重大貨運質量事故,嚴控貨運質量事故頻率,貨損率,貨差率;獎勵達標的完成運量及時率,實現貨物安全優質送達,承托雙方都受益,各方經濟利益得到維護。

當然,在利用利潤中心管理來進行物流成本控制的過程中,應注意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對于幾個責任中心共同承擔的費用,依據一定的標準,按照誰受益誰負擔,受益多就多負擔,受益少就少負擔的原則分配。一定要避免共同費用不合理分配挫傷各部門的積極性。

(2)內部轉移價格的制度要合理。這是合理評價各物流責任中心的工作業績,促進各單位努力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保證。合理制度在內部轉移價格,是加強物流系統內部資金、成本、利潤管理的有效措施,使客觀評價各利潤中心的工作業績的重要手段。物流內部結算價格是指運輸、裝卸、包裝、倉儲等人為利潤中心之間相互提供物流的結算價格。一般可分為成本定價和利潤定價兩大類。成本底價是依據實際成本和標準成本來制訂內部轉移價格。一般可以按標準成本進行定價,因為實際成本定價下供方可能向需方轉移不利成本差異,不利于分清責任。而按標準成本定價可以克服這個缺陷現代企業管理論文,但它不符合利潤中心要考核效益、評定利潤的要求怎么寫論文。所謂利潤定價法是指各利潤中心之間結轉物流業務是除成本之外,還要加之以一定比例的利潤確定轉移價格;另外,也可以參考市場價格來制訂內部轉移價格。

(3)除了內部轉移價格的制度和對費用計劃標準控制外,公路貨運企業還需要衡量在不同產品、不同區域、不同渠道和不同促銷規模等方面的實際獲利情況,主要環節是進行贏利能力分析。贏利能力分析就是借助于有關財務報表和數據的處理,把所獲利潤劃分到各運輸產品、貨源地區、促銷渠道、顧客群等方面以便比較每個因素對企業最終獲利的貢獻大小以及其獲利能力的高低,一般主要是用銷售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資本收益率、物流服務周轉率等指標來衡量。

(三)公路貨運企業以“運量—運力平衡”業務管理模式

市場是第一位的,客戶也是第一位。“運量—運力平衡”業務管理模式的經營理念就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需求為中心,提供靈活多樣、盈利最大化的綜合物流服務。對于一個多環節、多工種的聯合作業系統的整車貨物運輸業務的組織作業來說,需要參與運輸生產的要素包括勞動者運用運輸車輛、裝卸設備、承載器具、站場設置等,通過各種作業環節,將貨物這一運輸對象,從始發地運送到目的地的活動過程。而制造企業的產前產后物流多采用整車運輸,公路貨運企業對于整車運輸業務的組織作業管理應充分發揮主動發現、創新、整合市場需求的設計能力,及時了解市場的終端和供應鏈的始端變化信息,通過整合供應鏈上的相關企業如生產企業、運輸企業、配送企業、倉儲和加工包裝企業、貨代以及消費者可用需求信息資源,能夠為物流鏈上的企業提供最佳的管理咨詢服務,實現物流鏈上最佳流程。

當今的物流活動是一個社會化的活動,涉及行業面廣,涉及地域范圍更廣,所以它必須形成一個網絡才可能更好的發揮其效能。“運量—運力平衡”業務管理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參選網絡組織結構,打破單純企業或集團內部的“運量—運力平衡”做法。推選主要有兩種網絡結構,一種是大物流中心加小配送網點的模式,即:“兩頭小中間大”;另一種是連鎖經營的模式,即:“鏈條式”。前者適合商家、用戶比較集中的小地域,選取一合適地點建立綜合物流中心,在各用戶集中區建立若干小配送點或營業部,采取統一集貨,逐層配送的方式,充分利用零擔,整車,空運(或鐵路)運輸方式特點,優勢構建零擔聯運快速干線。后者是在業務涉及的主要城市建立連鎖公司,負責對該城市和周圍地區的物流業務現代企業管理論文,地區間各連鎖店實行合約,性協作,該模式適合城市間或全國性物流,連鎖模式還可以兼容前一模式。第三方物流大大擴展了物流服務范圍,對上游生產商可提品、管理服務和原材料供應,對下游經銷商可全權為其配貨送貨業務,可同時完成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的傳遞。

以客戶需求為中心提供量體裁衣般的、靈活的綜合,以降低社會運營的總成本,最終讓需求者成為最終收益者并得到滿足為目標,實現相對“運量—運力平衡”結果,讓供物流鏈上的所有企業實現一種共贏的局面。 四、結束語

由于公路貨運企業存于外部經濟環境變化,客戶個性需求變動大,而企業自身資源貧乏之下,企業管理處于無政府主義狀態。為此,筆者認為,通過創造條件構建穩健性企業運營管理模式;根據企業不同的業務,崗位,創新調整企業可利用的資源選取運行運營管理模式,揚長避短,創造合理運營管理環境為公路貨運經營服務,適應貨運市場變化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物流運輸管理》王風剛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9

論文關鍵詞:“十二五”,中小企業,轉變發展方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已經成為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構造市場經濟主體,促進社會穩定的基礎力量。

一、“十一五”時期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期間,我國中小企業規模實力成倍增長、自身素質不斷提高、社會貢獻日益顯著,為我國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實現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從企業數量和資金規模上看,“十一五”期間我國登記注冊的中小企業數量年均增速高達14.3%,已經超過840萬戶,成為我國最大的企業群體,中小企業注冊資金年均增速達到20.1%,總額超過19萬億元;從對外貿易來看,2010年,我國中小企業出口總額超過4500億美元,高于國有企業出口總額1倍以上,5年漲幅超過200%;從稅收貢獻來看,2010年全年,中小企業完成稅收總額11,173億元,5年年均增速達22.2%,分別高于全國和國有企業2個百分點和12.7個百分點;從新增就業來看工商管理論文,截止到2010年底我國中小企業從業人員總數超過1.8億,較2005年底增加6000萬人,年均增加1200萬人,年均增速超過9%,成為我國吸納擴大社會就業的主要渠道[1]。

“十一五”期間我國中小企業迅速崛起,現出了無比強大的活力和競爭力,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增加就業、擴大出口和社會公益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貢獻。

二、當前我國中小企業面臨的發展困境和發展機遇

(一)當前我國中小企業面臨的發展困境

“十一五”時期我國中小企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但是近年來,中小企業遇到了許多新的情況和問題。特別是金融危機以來,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日漸嚴峻,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瓶頸。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國際環境錯綜復雜,企業面臨較大風險

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許多發達國家為刺激經濟采取了定量寬松的貨幣政策,這將在較長時期內助推匯率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一些國家為拉動內需、增加就業,而持續強化貿易、投資和金融保護,不斷采取反傾銷、反補貼等措施,這些都將對我國中小企業特別是出口型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較大困難和風險。

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出于政治、經濟、安全等方面因素的考慮,對來自新興發展中大國的投資和收購兼并活動,特別是對能源資源領域和重要產業的跨國并購采取了諸多限制措施;對部分新興和發展中國家購買先進技術和設備有選擇性地進行了封鎖和限制,這些將對我國中小企業“走出去”,以及利用國際先進技術和設備加速實現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帶來不利影響。

2.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上升,整體效益下滑

多種成本上升因素疊加,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導致了一些中小企業無利可圖,甚至出現虧損。一是原材料價格等生產經營成本大幅上漲。目前我國的通貨膨脹已經來臨,居民的生活資料價格不斷在上漲,企業的生產資料也在大幅漲價論文格式模板。企業生產所需的原材料、燃料、動力等資源的購進價格一路攀升,給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造成了巨大壓力。二是人民幣升值對出口型中小企業造成了巨大壓力。近幾年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每年都在升值,而美元又在不斷貶值,這讓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外向型中小企業面臨著重創。比如溫州的這些企業原來每年的毛利還能達到7%-8%,現在已經降到1%-3%。人民幣每年2%-3%的升值,實際上已經造成50%的民營企業面臨破產。三是勞動力成本明顯上升。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在“低利潤”的情況下,還面臨著員工加薪的巨大壓力。新《勞動合同法》又明確規定合同期滿員工不再續簽合同要給予經濟補償,加班費用和社保繳費也有所增加,這無疑又增加了企業的用工成本,加重了企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的負擔[2]。

3.生產經營資金短缺,企業融資更加困難

一方面中小企業由于出口受阻工商管理論文,國內市場尚未開發,使得產品庫存加大,現金無法回流導致生產經營資金緊張,資金鏈斷裂的危險加大。另一方面,融資難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當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更加突出。受銀行信貸緊縮、貸款實際利率上浮等影響,加上國內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各大銀行相應增加了對貸款的管控,普遍減少了對企業的授信額度。而缺少抵押物而又不符合擔保貸款條件的廣大中小企業無疑成為了信貸擠壓的對象,更加提高了獲得資金的難度。

4.節能減排政策的實施使中小企業難以適應

隨著國家發展低碳經濟、實施節能減排政策的力度不斷加大,迫使企業必須安裝必要的環保設施和實行清潔生產。這些政策從長遠來看是利國利民的,但由于政策力度大、范圍廣、適應期短,疊加效應日益明顯,短期內對中小企業的沖擊效應較大。加之我國中小企業中很大一部分是從事高消耗、低附加值生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環保節能政策的實施使這些企業面臨著兩難境地:不調整、不轉移,就面臨原所在地生產成本不斷增加和產業發展政策的制約;調整、轉移,又難以與原有產業集群、產業鏈條相銜接,要在新的經營場所重新組織產業鏈配套,成本反而會上升更多。由此造成有些地區為了發展低碳經濟,達到節能減排目標而采用了不合理、不科學的強制措施,迫使很多中小企業不得不停業甚至關閉。

(二)“十二五”時期我國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重大機遇

雖然我國中小企業在發展的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難和問題,但發展的大勢不會改變。對于廣大中小企業來說,《“十二五”規劃建議》中展現出了許多利好消息和發展機遇,同時也對企業發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首先,《“十二五”規劃建議》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因此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也是廣大中小企業的必由之路,堅持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實現企業又好又快發展。

其次,《“十二五”規劃建議》把擴大內需作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大戰略,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建議》突出強調鼓勵擴大民間投資,放寬市場準入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社會事業、金融服務等領域。這對于突破中小企業發展瓶頸,激發民間投資的巨大潛能,將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改造提升制造業,培育發展戰略型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論文格式模板。《建議》指出要加強政策支持和規劃引導,強化核心關鍵技術研發,突破重點區域,積極有序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加快形成先導性、支柱性產業工商管理論文,切實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發揮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引領支撐作用,實施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加強財稅金融政策支持,推動高技術產業做大做強。這對于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我國的中小企業已經站到了新的起點上。在新的歷史階段,中小企業將會獲得更大的發展機會。展望“十二五”,中小企業一定會成為轉方式、保民生的重要力量。

三、“十二五”時期推進我國中小企業轉變發展方式的對策建議

(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企業向依靠技術創新轉變。

推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關鍵是要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實踐表明,企業如果沒有核心技術就難以抵御市場的沖擊,更難以保持市場競爭優勢。

依靠技術創新推進企業轉型升級,提高產品技術含量,提高產品附加值。一是要提高原始技術創新能力,在參與國際競爭和國內產業結構調整中實現技術領先。有條件的企業要注意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趨勢,著力開展前沿技術、基礎性技術、核心技術的研發,搶占科技制高點。中小企業要走“專、精、特、新”的差異化創新道路。要以開放的思維構建各類創新平臺,用好社會各類創新資源,開展產業聯盟創新、產學研合作創新,提高創新速度和效率。二是要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加強消化吸收再創新。在國際金融危機情況下,我國經濟仍保持快速發展,這為企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提供了有利環境。當前,要認真總結鋼鐵、家電、通訊、電子等行業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成功經驗,強化企業間的合作與政府部門的協調,真正實現在引進中學習、在學習中趕超,形成自主核心技術和生產能力。三是要不斷推進企業技術改造。技術改造具有投資少、工期短、見效快、避免重復建設等優點。今年,國家將繼續重點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并將中小企業納入到了支持范圍。企業要抓住難得的政策機遇,用足用好技改政策,把技術改造的重點放在產品結構調整、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提高、裝備智能化、節能降耗、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方面,將技術改造與產業升級、自主創新、淘汰落后產能和加強管理有效結合起來[2]。

(二)實施人力資本戰略,推進企業向知識密集型轉變。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勞動密集型企業不能僅僅停留在或滿足于依靠廉價勞動力來維持企業的生存,需要加快轉型升級,更多地轉向依靠知識特別是員工素質提高來實現企業快速成長和保持市場競爭優勢。

當前,推進勞動密集型企業向知識密集型企業轉型,最為關鍵的是突出培育造就高素質管理人才、創新型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養高素質管理人才需要更新觀念,不斷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質和戰略決策能力,探索適應知識型企業管理的有效模式。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需要不斷壯大科技人才隊伍工商管理論文,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寬容失敗,鼓勵創新論文格式模板。培養高技能人才需要努力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強員工培訓,開展全員創新活動,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針對農民工問題,要加強就業前培訓,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提高新生勞動力的就業能力。同時,要尊重員工的勞動,實現企業與員工共同成長。

(三)發展低碳經濟,推進企業向綠色發展轉變。

當今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是氣候變化給全球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影響。各國都在強調將經濟發展納入生態系統,大力發展低碳經濟,走綠色發展道路,要求企業承擔更大責任。我國正處于工業化進程當中,要實現集約、高效、無廢、無害、無污染的綠色發展,關鍵是推進企業轉型升級。當前,企業要從戰略高度認識資源節約、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性,從產品設計、生產經營、市場營銷等各個環節入手,積極開發和運用綠色低碳技術,致力于打造綠色產品生產鏈,將節能減排與產品結構調整相結合,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而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相統一的最終目標。

(四)鼓勵金融創新,推進構建適應中小企業特點的金融服務體系。

構建適應中小企業特點的金融服務體系,國家要下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小型金融機構,鼓勵以民間資本為主體發起設立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小型金融機構;制定審核標準,嚴格審批程序,逐步允許民間資本控股村鎮銀行或社區銀行;在加強監管、防范金融風險的前提下,引導地下金融公開化、規范化;鼓勵金融創新,穩步推進小企業短期融資券和集合債券融資,積極探索試點股權投資基金,鼓勵創業投資、私募股權基金、并購基金發展;加快發展信用擔保、產權交易、審計評估、法律咨詢等中介服務機構,積極探索融資超市、網上融資服務等多種模式,為中小企業貸款提供便利。同時,國家要結合金融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適應于中小企業貸款特點的銀行體系,引導和鼓勵大型金融機構改進金融服務,增加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的貸款,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健全和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工商管理論文,拓寬融資渠道,逐步建立起一套適應中小企業特點的金融服務體系[3]。

(五)加強政策扶持,推進營造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大對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扶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服務平臺,推動各類實驗室和測試中心向中小企業開放,暢通中小企業與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對接渠道;進一步改善創業環境,推動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擴大創業輔導范圍;改進中小企業稅費政策,繼續調整和降低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率,減免新建小企業和個人創業的稅賦,制定針對勞動密集型小企業的稅費優惠政策,進一步清理各種行政和事業性收費;推動產業集群發展,重點培育具有競爭優勢的高新技術產業,發揮大企業的龍頭作用,通過吸引更多相關中小企業聚集,不斷完善和延伸產業鏈條,形成以小企業大協作、小產品大市場為特點的產業集群;進一步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作用,規范市場秩序、加強行業自律、促進有序競爭。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十二五”規劃建議》的一條主線,也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更是決定中國現代化命運的重大轉折。中小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過程中主動作為,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和抵御風險能力,加快自主創新,切實推進節能減排、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努力發展成為新經濟形勢下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生力軍。

[參考文獻]

[1]張厚義、明立志.中國私營企業發展報告[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2]郭朝先.中小企業發展問題與發展方式轉變[J].稅務研究,2009(8).P:3-7

篇10

論文關鍵詞:現代企業制度國有企業負責人,業績評價

 

一、建立國有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評價制度的背景

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國有企業改革總體思路,并將其明確為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目標。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相互分離。然而,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最終也導致了委托問題的產生。國有企業作為現代企業制度的組成部分,也同樣存在上述問題。那么,在如今的這種情況下,作為國有資產出資者代表即“大股東”定位的國資委應該如何正確的評價與考核國有企業的經營業績以實現出資人財富的最大化和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成了我們重點關注的問題。

對于經營性國有資產而言,沒有國企負責人經營業績的考核,也就無所謂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作為國有資產出資者代表的國資委,必須通過考核國企負責人的經營業績來掌握國有資產的收益和保值增值狀況,實現對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避免國有資產的流失。國資委對國有企業負責人進行的業績考核,是為了提高國有企業負責人的責任心和積極性,從而促進國有資產運營質量和效率。其目的是要把國有資產經營的責任落實到企業負責人,對國有出資企業實現的國有資產經營目標進行考核。

二、相關的理論依據

(一)委托理論

信息經濟學在很大程度上把整個社會經濟關系歸結為委托—關系。即在執行契約的過程中人獲得某種私有信息企業管理論文,而委托人無法獲得這些信息,導致人的行為對委托人的利益造成損害。國有企業出資者并不直接支配資本的運用,而是委托專門的管理人員在滿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決定其資本營運。在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現象普遍存在的情況下,經營者的財務目標會偏離出資者的目標。為了充分調動經營者的積極性,實現股東財富的最大化,需要構建一套完整的經營者激勵機制,而激勵機制的基礎問題就是業績評價。

(二)超產權理論

泰騰郎(1996)、馬丁和帕克(1997)等學者,以競爭理論為基礎提出超產權論(BeyondProperty-Right Argument)。超產權理論認為企業效益主要與市場結構有關,即與市場競爭程度有關。在競爭比較充分的市場上,企業私有化后的平均效益有顯著提高;在壟斷市場上,企業私有化后的平均效益改善不明顯。國有企業是一種適應適應市場經濟制度的產權安排,效率的決定與產權形態、組織形式無關,只與信息的充分程度有關,而信息是否充分,不是由產權決定的,而是由競爭決定的。競爭可以讓企業經營者的努力與努力程度更加充分公開,從而做到更有效的監督經營者。

因此,根據超產權理論的觀點,只有對國有企業負責人進行公開、公平、公正的經營業績評價,將其置于一個相互競爭的環境之中,做到透明考核,明確國有企業負責人的責任,使國有企業負責人的努力成果和最終的考核結果相符,才能真正的將國有企業處于一個競爭的環境當中。如果沒有競爭,高效率企業的負責人和低效率企業的負責人都不會被淘汰,最終只會導致國有企業的停滯不前以及國有資產的流失,也無法實現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

(三)激勵理論

哈羅德·孔茨認為,激勵是指揮與領導工作的一項重要摘要把企業負責人的報酬和公司的經營目標聯系起來企業管理論文,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降低委托成本,最大可能的為股東創造財富。

三、我國國有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評價的現狀

2004年1月1日,國資委頒布實施了《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國資委令第二號)國資委按照此《暫行辦法》以出資人的身份對中央企業負責人進行業績考核。這一業績考核制度體現了:明確了評價主體是國資委———它行使國有資產出資人角色;考核對象是企業負責人;確定了“年度考核與任期考核相結合、結果考核與過程評價相統一、考核結果與獎懲相掛鉤”的制度規范;考核內容為年度經營業績與任期業績相結合。其中,年度業績核心指標為利潤總額、凈資產收益率;任期業績核心指標包括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三年主營業務收入平均增長率等。中央企業經營業績考核制度的全面推行,結束了中央企業負責人“有任命沒有明確任期,有職務沒有嚴格考核,薪酬同業績不掛鉤”的歷史,使業績考核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走上了規范化和良性發展的道路。部分地方國資委也建立了相似的國有資產經營責任制度,從而擴大了國有資產經營責任制的發那位,促進了地方國有企業的發展。2007年1月1日正式實施新修訂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國資委第17號令)。該辦法中年度經營業績考核指標和任期經營業績考核指標中的基本指標都沒有變化,分類指標由國資委根據企業所處行業特點,綜合考慮反映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技術創新投入及風險控制能力等因素確定。值得注意的是:經濟增加值將被引入業績考核。新的《暫行辦法》更加突出發揮業績考核在國有資產監管中的導向功能,注重把考核導向的重點放到提高目標管理水平、推動戰略管理、引入價值創造理念、提升可持續發展等能力方面。2010年1月1日又頒布實施了新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國資委第22號令)。年度經營業績指標仍然包括基本指標和分類指標,但基本指標有所變化,包括利潤總額和經濟增加值,正式將經濟增加值作為一項業績考核的指標。分類指標由國資委根據企業所處行業特點,針對企業管理“短板”,綜合考慮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技術創新投入及風險控制能力等因素確定。

四、我國國有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評價存在的問題

(一)偏重財務指標,忽視非財務指標

一般情況下,財務指標無法涵蓋影響企業業績的所以因素,尤其不能涵蓋那些對企業業績具有重要影響卻又難以量化的因素。我國目前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尚不完善,企業財務報表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在企業會計信息發生嚴重異常的情況(如數據失真等)或受外部環境因素影響程度提高的情況下,如果只偏重財務指標,所得的結果必然有很大的片面性。此外,目前對國有企業負責人的考核多以盈利能力指標為主企業管理論文,這會刺激管理者操縱盈利指標,比如凈資產收益率指標,在利潤總額不變的情況下,管理者有動機操縱分母,通過發行更多的債券和回購股票等方式,大幅提高凈資產收益率。財務指標過分依賴會計數據,容易引起國有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的不實。而采用非財務指標進行評價,可以從外部環境和非財務角度對財務指標評價結果進行修正和補充。

(二)考核程序不夠完善

考核指標確定后,如何科學地確定目標值是考核能否達到效果的關鍵環節。實際工作中,考核目標確定主要依據企業歷史數據,進行環比,并沒有真正與企業戰略、年度預算相掛鉤,更不用說向行業標準、國際標準靠攏。為確保完成業績指標,企業存在“雪藏”部分業績的可能性很大。此外,還缺乏嚴格的動態監管機制,對企業經營的具體過程缺少關注。企業經營業績考核不是目的,而是出資人履行權利,落實資產經營責任的一個重要手段。所以,考核不僅是對考核期經營情況算總賬,更要加強日常的動態監控,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做好企業經營業績動態監控,對于促進企業完成和超額完成目標,具有重要作用。

(三)考核體系不夠科學化

各地國資委對其管轄地區的國有企業都采取了統一辦法,統一考核的方式,但由于企業所處行業不同,規模不一,發展階段千差萬別企業管理論文,所有企業共同運用一個考核辦法,按照統一的考核體系和標準進行業績評價,很難做到合理科學的考核。處于不同環境的國有企業業績其結果的差異可能來自于行業差異,而不是管理者的經營能力和努力程度差異。如果國資委不區別所轄企業在壟斷性領城與充分競爭性領城的巨大不同,而以‘一刀切’的考核指標來獎懲,科學公正的目標肯定會打折扣。現有考核指標容易出現“鞭打快牛”的問題,各個企業行業、規模、現實條件、市場環境和業務起點等都不一樣,但面臨的基本考核指標都是一樣的。實際考核的結果,往往出現效益好的企業因起點高而達到的績效得分不高、起點低的企業績效得分反而高的現象。

五、對國有企業負責人業績評價的改進建議

(一)對國有企業負責人業績評價改進的必要性

效用是指對消費者通過消費或者享受閑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滿足的一個度量,可以解釋一種經濟行為是否帶來了好處。國資委所轄的各個國有企業有其自身性質、所處行業以及競爭狀態等的差異,同時目前對國有企業負責人的業績評價基本上都采用了統一的考評辦法,缺乏差異化的評價,很多國有企業的負責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往往會有一些就職的偏向,導致一些沒有壟斷地位的國有企業出現了人才缺乏的現象。因此,國資委只有對當前的業績評價體系做進一步的改進,才能夠讓在不同國有企業中任職的負責人獲得的效用在同一條無差異線上,使其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能獲得相同的效用,以遏制有的國有企業人才缺乏的現象,促進國有企業全面健康持續的發展。

(二)改進的建議

1、重視對非財務指標的運用

非財務指標可以彌補財務效績評價導致的短期行為,有利于實現企業長遠利益最大化。非財務指標的設定考慮了創新能力、競爭能力等與企業戰略密切相關的因素。同時,非財務指標受會計政策的干擾較少,也能夠更加順應現代經營環境的需要。非財務指標的外延比較寬,但大致可分為客戶、員工、市場、內部業務流程、創新、社會責任等方面。在對國有企業負責人進行業績評價時可以引入一些諸如市場占有率、客戶滿意度、員工滿意度、技術創新、社會生態環保等的指標,將其與財務指標相結合,才能對國有企業負責人的經營業績給出綜合全面、科學嚴謹的評價,克服國有企業短期行為。

2、完善對國有企業負責人的考核程序

國資委應對國有企業負責人報送的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目標建議值嚴格把關,了解是否存在低報目標值的現象。國資委在核定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目標值的過程中,應根據“相同行業、相同尺度”的原則企業管理論文,結合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企業所處的行業發展周期、企業實際經營狀況等,對其目標建議值進行嚴格審核。此外,應加強對考核具體過程的監督與控制,建立相應的動態監控機制,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激勵被考核者超額完成目標。

3、促進考核體系的科學化

了解各個行業以及企業各個發展階段的情況是國資委對國有企業進行業績評價的前提,國資委在制定國有企業業績評價體系的過程中應引入差異化業績評價的策略。在制定具體的考核方式時應當考慮被考核企業的特點、發展階段、戰略目標等因素,并結合行業的差異,建立能夠滿足不同需求主體、體現行業差異的多重權重的評價體系。與此同時,應明確規定每種具體權重指標體系的適用范圍及適用情況,并要求評價者在公布企業績效評價結果時,充分披露所采用的權重體系。

4、構建基于EVA的企業業績評價體系

現代企業制度下,要求建立一種符合資本效率有效發揮的新型激勵機制。即要在保證所有者財富增加的前提下,將價值創造的部分獎勵于經營者。EVA是經濟增加值的英文縮寫。它是公司稅后凈營業利潤與全部投入資本成本之間的差額,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入。它可以全面地衡量企業的經營業績,反應管理價值的所有方面,是為股東創造財富的關鍵驅動因素。目前新出臺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已在年底考核的基本指標中引進了EVA指標,使對國有企業的業績評價進一步的客觀化、合理化。各地國資委也應根據當地的情況積極的引入EVA指標,在對其經營業績做客觀、公平評價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以促進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參考文獻

【1】王化成.企業業績評價[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毛程連.國有企業的性質與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分析[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

【3】國資委.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Z].2009,(12).

【4】徐敏.出資人視角下的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考核體系研究[D].山東:山東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