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腹腔鏡范文

時間:2023-03-21 08:36: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宮腹腔鏡,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宮腹腔鏡

篇1

論文關鍵詞:宮腹腔鏡聯合手術,患者,臨床護理

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普及與提高,宮腔鏡腹腔鏡聯合手術的患者也是越來越多,且不僅僅治療不孕癥,也治療多種聯合病變,但患者對于雙鏡聯合手術還是有諸多顧慮和煩惱,如何加強此類患者的護理,仍然顯得十分重要,本文即對此加以分析。

一、臨床資料

1.1一般情況:選我院2010—2011年5月入院,并予以宮腹腔鏡聯合手術的患者48人為研究對象,均既往體健,年齡24-48歲,平均36.8歲,無內分泌疾病史,無血液系統疾病史等。其中33例為不孕癥,6例為子宮縱膈合并卵巢囊腫,5例為宮腔殘留合并卵巢囊腫,2例為節育環嵌頓合并卵巢囊腫,2例為子宮內膜息肉合并輸卵管系膜囊腫等。

1.2診治情況:所以患者入院后均常規予以各項檢查,完善術前準備,擇期予以宮腹腔鏡聯合手術。部分不孕癥者術中去除粘連,恢復解剖結構,并予以雙側輸卵管插管通液;其余均剔除囊腫,取環,刮宮,切開縱膈等等。均手術順利,術后恢復良好,滿意出院。

二、護理情況

2.1心理護理:首先去除患者的無知及恐懼心理,加強心理宣教,并貫穿始終。使患者減少緊張及焦慮心理,勇敢面對手術。可誘導其講出煩惱困惑之處,一一予以解答和化解。尤其不孕癥者,心理護理更為重要,使其配合診治,增強信心。

2.2手術前護理:向患方講述宮腔鏡,腹腔鏡的構成及手術步驟,流程,利弊風險等等,尤其告知微創手術的優點,術前常規做好采血,備皮,灌腸,陰道擦洗上藥等等,力求輕柔到位,并且不斷鼓勵和安慰患者,使其坦然接受并面對手術。

2.3手術中護理:由于宮腹腔鏡手術多選用全麻,故術中主要以配合為主,尤其在麻醉前的準備期間,使其盡量放松,配合,不斷的安慰和鼓勵。麻醉成功后,注意觀察生命體征,注意器械敷料的清點無誤,尤其注意宮腔鏡中及時補充膨宮液,電切者必須選用生理鹽水為膨宮液,避免人為空氣栓塞等嚴重后果。

2.3手術后護理:執行全麻后護理常規,加強對患者家屬的宣教與指導,尤其在飲食方面的配合,術后勤觀察和巡視病房,及時與患者溝通和交流,注意排氣,嘔吐,尿量尿色,切口疼痛,陰道流血等等,并與經治醫師共同處理異常問題,人性化服務,使其滿意出院。

三、討論

宮腹腔鏡手術是應對復雜病情的必要手段,具有諸多優點,更加微創,直觀,出血少,恢復快等等優點,更重要的是一次可以同時解決多種疾病,而不孕癥可以明確排除器質性病變,較單純通液術,碘油造影等等精確多倍。宮、腹腔鏡聯合檢查能同時明確診斷宮腔和腹腔內的不孕原因,還能針對檢查結果做出相應的處理達到治療的目的【1,2】。但由于是聯合手術,諸多患者有著這樣那樣的困惑,擔心多種器械在體內,損傷大,且擔心不能手術切除干凈等等,具有恐懼,懷疑,焦慮,煩躁等等不良情緒,處理不好影響手術和恢復。故應該多加強宣教,個性化評估與對應處理,闡明并糾正其認識誤區,心理護理貫穿于始終等等【3,4】。

做好護理宣教及圍手術期的護理很重要【5】。常規做好各項護理工作如宣教,測量體溫,采血等等,在手術前盡可能使患者情緒平穩,不孕癥患者能積極配合,坦然應對。術中注意配合,麻醉前安慰鼓勵患者,術中注意警惕宮腹腔鏡并發癥如空氣栓塞等,術后仍然以觀察和宣教為主,重點監測排尿,體溫及切口情況,勤觀察多巡視,做好與患者的溝通等等。

總之,宮腔鏡腹腔鏡聯合手術的患者,心理護理很重要,同時加強宣教和配合,去除不良情緒,多能有良好的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宮腹腔鏡聯合診治不孕癥臨床分析,司守娜,當代醫學,2011,10(7):226-227

2.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comparing the essure tubal sterilization procedure and laparoscopic tubal sterilization. Thiel JA, Carson GD.J Obstet Gynaecol Can. 2008 ;30(7):581-585.

3.Treatment of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Brucker SY, Rall K, Campo R, et al, Isaacson K.Semin Reprod Med. 2011;29(2):101-112.

4.An economic comparison of female sterilization of hysteroscopic tubal occlusion with laparoscopic bilateral tubal ligation. Kraemer DF, Yen PY, Nichols M.Contraception. 2009 ;80(3):254-260.

篇2

【關鍵詞】 子宮瘢痕妊娠; 宮腹腔鏡; 米非司酮; 甲氨蝶呤

中圖分類號 R71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2-0114-02

2012年1月-2015年5月筆者所在醫院共治療子宮瘢痕妊娠12例,其中10例行宮腹腔鏡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2年1月-2015年5月筆者所在醫院共治療子宮瘢痕妊娠12例,其中10例行宮腹腔鏡治療取得滿意效果。年齡21~40歲,平均30歲。剖宮產一次7例,剖宮產2次5例。12例患者妊娠天數40 d~14+3周,其中7例術前口服米非司酮1~3 d,MTX 100 mg單次靜脈滴注;3例口服米非司酮1~3 d,予MTX 100 mg單次靜脈滴注,術前2~4 h給予米索前列醇2片納陰,均行宮腔鏡或宮腹腔鏡聯合治療成功。剖宮產術式均為子宮下段橫切口,剖宮產至子宮瘢痕妊娠最長10年,最短1年,患者均無心、肺等重要臟器疾病。

1.2 輔助檢查

12例患者血β-hCG值157~80 031 mIU/ml。10例患者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提示子宮峽部前壁切口瘢痕處見不均質回聲團7例,無回聲3例。局部血流豐富。10例凝血四項及肝腎功能均無異常,生命體征平穩。

1.3 治療方法

12例患者接受手術前進行常規檢查,確認肝腎功能無異常后,口服米非司酮,2片/次,2次/d,MTX靜脈注射,單次100 mg。術前2~4 h給予米索前列醇2片納陰,術前常規備血、禁食、保留導尿管,手術均在全麻下進行,先行腹腔鏡下探查術,取膀胱截石位,頭低足高傾斜15°~30°,術中監護心電、血氧、氣道內壓,臍部進氣針,氣腹壓力維持在12~14 mm Hg,于臍部插入10 mm鞘卡,于臍與髂前上棘連線與左鎖骨中線交界點及下腹兩側髂前上棘2 cm作小切口,0.5 cm鞘卡穿刺進腹,按腹腔鏡手術常規操作,探查子宮下段是否有血腫,肌層是否連續,術中使用剪刀、雙極電凝鉗、電凝鉤及1-0可吸收縫線。宮腔鏡為電視宮腔鏡,予葡萄糖水膨宮,宮腔壓力26~28 kPa,常規消毒,擴張宮頸10.0~10.5 cm,置入宮腔鏡,直視下確診宮腔瘢痕處胚胎組織,如組織新鮮,周圍有血管出血,可先電凝周圍血管,予電切環切除瘢痕處胚胎組織,或宮腔鏡引導下鉗取瘢痕處胚胎組織6例,4例用吸引器吸取瘢痕處胚胎組織(1例為雙胎妊娠),胚胎組織取出后如創面出血則用滾球電極止血效果很好(7例),腹腔鏡監視下可看到子宮是否穿孔,宮腔鏡電切后如探查瘢痕處菲薄,無活動性出血,不予特殊處理。術后縮宮素肌注宮頸。如果宮腔鏡電切或用吸引器吸取瘢痕處胚胎組織后已破裂,則打開膀胱反折腹膜,推離膀胱,切除瘢痕,1-0可吸收縫線縫合子宮切口。本組報告未發生子宮破裂,所有取出標本均送病理檢查。術后防感染促宮縮治療,囑門診隨診。對于孕周較大及出血較多者,可術中應用縮宮素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等。本組報告1例雙胎妊娠因瘢痕處胚胎組織取出后瘢痕處有活動性出血,出血較多,應用縮宮素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后出血減少,予滾球電極止血效果好。

2 結果

2.1 病理報告

均見到絨毛組織。

2.2 術后恢復情況

術后陰道出血少,8例3~7 d內血止,1例10~15 d漸止。9例β-hCG于術后4~10周恢復正常,1例術后3 d下降不明顯,病理見絨毛組織,米非司酮口服,甲氨蝶呤靜脈應用后,復查β-hCG漸下降,3個月后正常。宮腔鏡下成功鉗取瘢痕處胚胎組織5例,腹腔鏡監視下無異常,1例為雙胎妊娠,其中一個孕囊位于瘢痕處,宮腔鏡探查后,用負壓吸引器吸宮,見兩團絨毛組織,術中子宮收縮差,出血多,宮頸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后出血減少,宮腔鏡再次探查,見瘢痕處活動性出血,行電凝止血成功,術后恢復好,10例患者術后無腹痛及發熱。術后無嚴重并發癥發生。

3 討論

剖宮產為產科常見的一種用以解決難產及產科合并癥、并發癥,挽救母兒生命的重要手段。有剖宮產史的孕婦是發生瘢痕妊娠的高危人群,尤其對有瘢痕妊娠病史而有生育要求的婦女更應進行定期隨訪,這是因為甲氨蝶呤經肝腎完全清除需數月,而甲氨蝶呤有潛在的致畸作用[1],且瘢痕妊娠經保守治療的再發生率可達59%[2],因此再次懷孕前應規律口服避孕藥,至少3個月內避免懷孕[3],如果懷孕應定期檢查彩超和血β-hCG值。但近幾年,一些社會因素導致無指征剖宮產增加,隨著剖宮產率的增加,再次剖宮產率也隨之增加,文獻[4]報道部分地區再次剖宮產率達85.7%,同時也增加CSP的發生率,如何預防最好的方法就是降低剖宮產率,如何治療臨床尚無統一的治療方法能保證子宮的完整性以及患者的絕對安全[5]。近3年筆者所在醫院共收治12例子宮瘢痕妊娠患者,其中2例由外院轉入,因誤診誤治致失血性休克入院急診剖腹探查,瘢痕妊娠破裂行瘢痕切除修補子宮,術后患者恢復較好。10例患者入院后生命體征平穩,在行宮腹腔鏡探查前進行了一定的治療,即給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甲氨蝶呤治療后,胚胎組織生長不活躍,瘢痕處胚胎組織脫離瘢痕,鏡下可見孕囊和絨毛組織與子宮瘢痕處脫離(圖1),易于鉗取出或用吸引器吸出,10例患者中,1例在超聲引導下宮腔鏡探查后行吸宮術,未用腹腔鏡監視,9例在宮腹腔鏡聯合治療下均獲得成功,無論是刮宮術或吸宮術均由有經驗的醫生實施。保證患者安全的前提下保證了子宮的完整性。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宮腔鏡可以明確診斷子宮瘢痕妊娠,直接于病灶處鉗取或用吸引器吸引,即直接去除CSP病灶,否定了既往瘢痕妊娠不能行刮宮術或吸宮術的舊理念。腹腔鏡監視下一旦發生并發癥可立即進行補救。隨著腔鏡技術的不斷發展,宮腹腔鏡已成為婦科疾病檢查和治療的主要方法。宮腹腔鏡聯合治療子宮瘢痕妊娠具有手術時間短、創傷少、保留生育功能等優勢,是CSP較為理想的治療方法。對于每一位產婦應做好宣傳教育工作,鼓勵自然分娩,降低剖宮產率[6]。剖宮產術后早期妊娠患者,婦產科醫生及超聲醫生應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做到早期診斷,預防誤診誤治,提高CSP的診斷水平及早期診斷為采取保守治療方法贏得了寶貴的時間[7],將子宮瘢痕妊娠患者損傷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 Hyoun S C,Obi?an S G,Scialli A R.Teratogen update:Methotrexate[J].Birth Defects Research Part A:Clinical and Molecular Teratology,2012,94(4):187-207.

[2] Bottomiey C.Caesarean scar Pregnancy[M].Hand-book of early Pregnancy Care.Abingdon,Oxon:Informal Healthcare,2006:117-129.

[3] Dimassi K,Douik F,Derbel M,et al.Caesarean scar pregnancy:Early diagnosis and conservative management[J].J Obstet Gynaecol,2015,35(7):865-867.

[4]王海波.妊娠晚期疤痕子宮破裂9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7,18(6):364.

[5] AI-Nazer A,Omar L,Wahba M,et al.Ectopic intramural pregnancy developing at the site of a cesarean section scar :a case report[J].Cases J,2009,2(12):2009.

[6]廣怡,邱蘭,熊瓊英,等.不同腹壁切口對再次剖宮產手術影響的臨床分析[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913,14(3):258-259.

篇3

【關鍵詞】 不孕癥;宮腔鏡;腹腔鏡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clinical effects between single laparoscope and hysteroscope combined with laparoscope in the treatment of infertility. Methods A total of 78 patients with infertilit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1 and research group 2, with 39 cases in each group. Research group 1 received single laparoscope therapy, and research group 2 received hysteroscope combined with laparoscope for treatment. Cu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perforation of uterus as complications during operation in both groups. Follow-up for 1, 2 years showed higher pregnancy rate in research group 2 than research group 1 (P

【Key words】 Infertility; Hysteroscope; Laparoscope

不孕癥為婦產科常見臨床疾病, 是指性生活正常的育齡期婦女1~2年內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沒有成功妊娠[1]。相關臨床數據調查結果顯示, 伴隨著晚婚晚育女性數量的不斷增加, 不孕癥患者的發病率也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 嚴重影響患者家庭幸福。現階段, 腹腔鏡微創手術是我國臨床治療不孕癥患者的常用方法, 有效提高了不孕癥患者的治愈率[2]。近年來, 也有臨床研究發現宮腹腔鏡聯合應用治療不孕癥可獲得更為顯著的療效[3]。為明確治療不孕癥的有效方法, 本院相應開展了研究,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4月~2013年12月本院78例不孕癥患者, 經婦科常規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后均排除其他不孕因素, 原發性不孕56例, 繼發性不孕22例。隨機分為研究1組與研究2組, 每組39例。研究1組平均年齡(28.5±1.6)歲, 研究2組平均年齡(28.9±1.9)歲。兩組患者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開展前已事先獲取患者知情同意。

1. 2 方法 研究1組于月經周期結束1周后行腹腔鏡手術治療。行全身麻醉后, 在患者臍上10 cm處做手術切口, 將氣腹針置入建立氣腹, 成功后將患者改為頭低足高位, 腹壓維持在12~14 mm Hg(1 mm Hg=0.133 kPa)。進行穿刺, 將腹腔鏡置入, 觀察盆腔、子宮、輸卵管等器官和組織的狀況, 明確不孕原因, 確定手術治療方案, 本組患者手術方案包括輸卵管整形術、子宮肌瘤剔除術等, 術后給予常規抗感染。

研究2組于月經周期結束1周后行宮腹腔鏡手術治療。行全身麻醉后, 將腹腔鏡與研究1組同樣的方法置入, 觀察盆腔有無粘連、子宮形態是否發生改變、盆腔內有無積液、有無腫瘤病灶等。宮腔鏡置入后, 詳細觀察宮腔形態, 尤其注意觀察輸卵管開口、子宮內膜、雙側宮角的情況, 在腹腔鏡監視下進行宮腔鏡美蘭通液, 觀察輸卵管是否通暢, 明確不孕原因, 并確定手術治療方案。在宮腔鏡和腹腔鏡的雙重引導下實施手術治療, 本組患者手術方案包括子宮內膜異位癥病灶電灼術、卵巢囊腫剝離術、子宮縱隔切除術、宮腔粘連分解術、輸卵管整形術、子宮肌瘤剔除術等, 術后給予常規抗感染。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對比兩組術后24 h疼痛程度、術中并發癥及隨訪1、2年時妊娠率和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兩組術后24 h疼痛程度, 0分為無痛, 10分為最痛, 輕、中、重度疼痛分別為1~3分、4~6分、7~10分。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術后24 h疼痛程度比較 研究1組術后24 h的VAS評分為(3.9±0.8)分, 研究2組為(3.7±0.8)分,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791, P=0.434>0.05)。

2. 2 兩組并發癥比較 兩組術中均未發生子宮穿孔等并發癥。

2. 3 兩組術后1、2年妊娠率比較 兩組術后隨訪1、2年, 研究2組的妊娠率均較研究1組高(P

2. 4 兩組術后2年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比較 術后隨訪2年, 研究2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5.1%顯著低于研究1組的20.5%(χ2=4.129, P=0.042

3 討論

長期臨床觀察發現, 不孕癥患者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 包括輸卵管因素、子宮因素、盆腔因素、卵巢因素等, 不同發病機制的不孕癥患者在手術治療方法的選擇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4]。早期我國臨床多應用腹腔鏡對不孕癥患者實施診斷, 并根據診斷結果在腹腔鏡的引導下實施治療, 獲得了良好的療效。但近年來不斷有臨床研究發現, 聯合應用宮腔鏡和腹腔鏡對不孕癥患者實施治療, 能夠更加準確的對不孕原因進行判斷, 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患者的妊娠率[5, 6]。

本研究主要探討宮腹腔鏡聯合手術, 通過一次麻醉, 一次性手術是否能完成宮腔及盆腔內多處病變, 一次性確診, 避免漏診和治療不充分, 減少患者手術次數, 減輕患者機體痛苦。同時在腹腔鏡監視下行宮腔鏡治療能減少子宮穿孔等并發癥的發生, 若有穿孔還能在腹腔鏡下及時修補, 避免開腹修補, 減少手術創傷及風險。該研究技術關鍵在于克服因宮腔體積小, 手術難度大, 宮腔鏡操作時易引起子宮穿孔或臟器損傷, 在腹腔鏡監視下行宮腔鏡手術治療, 可提高手術安全性, 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宮腹腔鏡聯合手術的優點:①可全面仔細檢查及治療宮腔和盆腹腔內多種疾病, 聯合手術實現了兩種微創手術的優勢互補, 患者只需經歷一次麻醉, 一期手術即可完成不同部位的手術, 一次性解決婦科多種疾病, 并且降低了手術風險。②具有微創、準確、直觀、創傷小、出血少等應用優勢, 能夠減少盆腔干擾, 降低患者術后盆腔粘連[7]。③患者術后恢復快, 住院時間明顯縮短, 患者樂于接受。宮腔鏡直接于輸卵管口插管加壓通液能避免盲目通液的弊端, 在腹腔鏡監視下美蘭通液可直觀輸卵管阻塞部位而進行相應處理, 盡可能恢復通暢[8]。

技術關鍵在于腹腔鏡對宮腔鏡操作時的監視, 能夠動態觀察子宮漿膜層顏色及透光性變化, 檢測宮腔鏡作用, 電極的熱傳導效應, 及時撥開腸管, 避免鄰近器官損傷, 調節宮腔鏡發現子宮漿膜面局部泛白, 透亮, 有水泡出現, 即刻停止操作。若有子宮穿孔需要即刻在腹腔鏡直視下修補, 避免開腹, 腹腔鏡下觀察輸卵管美蘭通液時的情況, 能準確判斷輸卵管病變部位及程度從而進行相應處理。遠端進行整形, 造口, 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病灶進行粘連分離, 去除或破壞子宮內膜異位病灶, 同時進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和卵巢腫瘤剔除術。宮腔鏡則可在直視下進行子宮內膜活組織檢查, 為無癥狀的不孕癥患者提供后續治療的依據, 特別對準備進行試管嬰兒的患者。對宮腔病變進行鏡下電切恢復宮腔形態, 為受精卵著床創造條件提高受孕率, 為妊娠的繼續提供保障。在腹腔鏡監視, 宮腔鏡介導下輸卵管插管治療輸卵管不孕療效獨特, 對于各種子宮出血能夠進行診斷和治療。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單用腹腔鏡治療的研究1組術后24 h VAS評分與聯合應用宮腹腔鏡治療的研究2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且術中均未發生子宮穿孔等并發癥, 但研究2組術后1、2年時妊娠率均明顯高于研究1組, 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較研究1組低。說明聯合應用宮腹腔鏡對不孕癥患者實施治療, 創傷性小, 療效確切, 安全性高, 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愈率, 可作為現階段臨床治療不孕癥患者的首選方法。

參考文獻

[1]江依群, 馮愛輝, 周曄, 等.宮腹腔鏡聯合下輸卵管疏通術治療不孕癥的臨床分析.實用醫學雜志, 2013, 29(2):248-250.

[2]周蕓, 周明, 曾秀華, 等.宮腹腔鏡聯合診治子宮內膜異位癥并不孕癥220例臨床分析.廣東醫學, 2011, 32(15):1987-1989.

[3]楊年, 廖治.宮腹腔鏡診治不孕癥845例的應用及結局分析.實用婦產科雜志, 2013, 29(5):380-382.

[4]覃桂榮, 蔡小勇, 蔣曉莉, 等.不孕癥實施腹腔鏡下輸卵管、卵巢電凝電切手術對卵巢功能的近期影響.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 2011, 19(1):26-29.

[5]胡春秀, 孔祥玲, 陳曉, 等.輸卵管妊娠后不孕患者宮腔鏡與腹腔鏡聯合治療分析.天津醫藥, 2011, 39(8):748-750.

[6]霍翠云, 李斌.開腹與腹腔鏡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不孕癥的效果比較.中國婦幼保健, 2011, 26(8):1262-1263.

[7]陳碧暉, 劉奇志, 柴洪佳, 等.補腎活血化瘀中藥三聯療法在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鏡術后的應用.實用醫學雜志, 2012, 28(21):3651-3653.

篇4

關鍵詞:腹腔鏡;經陰道;子宮切除

【中圖分類號】R6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3-0275-01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患者年齡33~56歲,平均41.6 歲,其中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瘤(病)52例,子宮內膜病變18例,合并手術史90例,其中包括絕育、闌尾炎、子宮下段剖宮產術、附件手術、異位妊娠手術,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粘連40例。全部患者無生育要求,均行宮頸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查,排除宮頸惡性病變。

1.2 方法

1.2.1 術前準備:術前3天,沖洗陰道,常規備皮、備血、禁食、灌腸、留置尿管

1.2.2 麻醉:靜吸復合麻醉。

1.2.3 :膀胱截石位。

1.2.4 手術方法:經臍孔上緣切開穿刺注入CO2氣體,使腹腔壓力標準在12~14 mmhg,置入腹腔鏡,分別在左右下腹臍與兩側髂前棘連線中外1/3處分別置入5 mm的Trocar置器械,助手經陰置舉宮器。腹腔鏡下探查盆腹腔,如有粘連及附件區囊腫,鏡下分解粘連、處理附件囊腫。雙極電凝切斷兩側圓韌帶,電凝切斷左卵巢固有韌帶,或骨盆漏斗韌帶及左輸卵管,同法處理右側。轉經陰暴露宮頸,鉗夾宮頸,消毒陰道宮頸,稀釋腎上腺素生理鹽水注入雙側宮旁,沿宮頸膀胱反折處下0.5 cm處,環形切開陰道粘膜,分離宮頸膀胱間隙,上推膀胱,分離宮頸直腸間隙,下推直腸,打開子宮直腸反折腹膜。分別鉗斷子宮骶主韌帶,7 號絲線雙重縫扎,分別鉗斷雙側子宮動靜脈,7號絲線分別雙重縫扎。取下子宮。再次檢查各殘端無出血,1號可吸收線分兩個半荷包縫合陰道壁殘端及盆腔腹膜。檢查無出血。轉為腹腔鏡下檢查盆腔,了解有無出血及血腫及損傷。放氣取鏡。置陰道陰道碘伏紗布3 塊。并置持續導尿管。

2 結果

90例在切除全子宮的同時進行了單側或雙側的附件切除或卵巢囊腫剝離,有130例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粘連,其中50%以上為子宮肌瘤患者,粘連主要為子宮后壁與直腸、盆底附件粘連,子宮與膀胱、大網膜粘連。其中有7 例中轉開腹,5例因盆腔重度粘連嚴重,另2例系因患者子宮大于3孕月影響手術視野。平均手術時間(44.6) min,術中出血44.2 ml,均術后24小時取陰道碘伏紗布3 塊,未見明顯陰道出血,術后6 h進流質飲食,均于術后12~48 h排氣,排氣后進半流質飲食。術后次日晨下床活動自如,無明顯疼痛。給予抗生素應用3~5 天,術后5 d出院。總住院時間7~10 天。

3 討論

3.1 可彌補TVH手術的不足,如通過在腹腔鏡的直視條件下對患者的腹盆腔臟器進行檢查,可以充分排除其患有惡性病變的可能性, 同時處理盆腔的其他病變,如盆腔粘連松解、卵巢囊腫剔出或附件切除、輸卵管切除、卵巢巧克力囊腫剔出、子膜異位病灶清除等。

3.2 陰式操作完成后再次進行腹腔鏡檢查,可以對手術的質量進行較為客觀的評價,對腹腔內出血的具體部位進行及時發現,并進行止血處理, 對盆腔殘血進行清除[1]。

3.3 術者必須有很好的TVH手術基礎才能順利完成此手術。

3.4 腹腔鏡輔助的陰式子宮切除術:以腹腔鏡手術開始,并在腹腔鏡下處理附件或更多組織后,轉為陰道手術完成的子宮切除術。此手術方式適應癥寬,除由于各種原因不能進行陰道操作者不宜進行此類手術[2]。如:未生育過的陰道狹窄者、絕經后陰道萎縮明顯者、子宮大于3孕月及嚴重盆腔粘連者,余均能順利完成手術。

總而言之,腹腔鏡輔助子宮切除術是在臨床傳統的陰式子宮切除術基礎上經過發展而得到的, 它既繼承了傳統陰式子宮切除術的各種優點,又發展了一些新特點,使在陰式子宮切除過程中不能觀察和預計到的一些困難得以解決,切除方式得以轉化,操作過程中的難度得以降低,臨床適應證得以拓寬[3]。此手術方式有效提高了子宮全切術達到微創的成功率。具有創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效果好等優點,是一種安全可行的手術方式。

參考文獻

[1] 王豐艷,張曉星,李亞玲.腹腔鏡輔助下陰式非脫垂子宮切除術100例[J].實用婦產科雜志.

篇5

[關鍵詞] 腹腔鏡;宮腔鏡;不孕癥;妊娠

[中圖分類號] R7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6(c)-0037-02

隨著社會的現代化和環境的變化,以及生育年齡的不斷后移,不孕癥發病率在不斷上升,目前在8%左右[1]。不孕癥病因復雜,很多不孕癥患者多種病因并存,隨著婦科宮腹腔鏡手術的日漸普及,不孕癥的診治率得到明顯提高。本文就宮腹腔鏡檢查在不孕癥的診斷及治療方面的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以了解宮腹腔鏡診治不孕癥的價值及對判斷術后懷孕率的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7月~2011年12月在本院經過相應的治療,內分泌原因經糾正后試孕6~12個月仍未孕患者,排除男方不孕因素,進行宮腹腔鏡診治者并完成隨訪的139例進行回顧性分析。患者年齡21~39歲,平均28.6歲,不孕時間最短1年,最長10年,其中,原發不孕65例,繼發不孕74例,術后隨訪0.5~2年。

1.2 設備

應用德國STORZ腹腔鏡和奧林巴斯宮腔鏡。

1.3 方法

全麻或連續硬腰麻醉加全麻,腹腔鏡觀察子宮發育情況、雙側輸卵管有無積水、粘連和扭曲,雙側卵巢有無包裹及粘連,卵巢的大小、質地、有無腫物、子宮內膜異位病灶等;宮腔鏡檢查排除宮腔病變,雙側輸卵管插管注入亞甲藍液通液[2],觀察輸卵管通暢程度和形態改變,是否粘連,走形是否迂曲等,并根據不同的病變情況給予相應的治療。術后常規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治療。術后子宮內膜異位癥者孕激素治療3~6個月;患者自每次月經周期第11天始到醫院進行卵泡檢測指導性生活,月經逾期者測定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孕酮,并行超聲檢查以證實是否妊娠及是否正常。確定妊娠后定期門診隨訪。

1.4 統計學處理

Excel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為α= 0.05。

2 結果

2.1 宮腹腔鏡下139例不孕癥患者疾病原因術中分類

腹腔鏡檢查中引起不孕癥的主要原因是炎癥引起的盆腔炎,輸卵管炎,輸卵管梗阻、積水等,宮腔不孕癥的主要因素是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息肉、子宮粘連和子宮縱隔等引起子內膜異常,影響受精卵著床。病因常多種因素同時存在。具體不孕癥原因見表1。

以上有同時合并2種及2種以上病因的情況存在。

2.2 宮腹腔鏡發現宮腔、腹腔情況

不孕癥的病因是復雜的,常常多種原因同時存在,宮腔、腹腔異常同時存在,具體見表2。

2.3 宮腹腔鏡治療后妊娠情況

患者行宮腹腔鏡檢查及治療后,隨訪0.5~2年,術后宮內妊娠63例(45.3%),異位妊娠6例(4.3%)。不孕癥病因主要為輸卵管病變患者81例,輸卵管近端梗阻患者24例,術后3例宮內妊娠,輸卵管遠端梗阻、粘連患者57例,術后26例宮內妊娠,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 8.06,P = 0.005)。具體見表3。

表3 不同部位輸卵管病變患者術后妊娠情況

注:與近端梗阻粘連組比較,χ2= 8.06,﹡P = 0.005

3 討論

隨社會、環境及人文因素變化,不孕癥的發生呈不斷上升趨勢,不孕癥患者1年以上未孕就應該開始檢查及治療,不要盲目觀察及等待[3]。如何更好地解決不孕癥患者的生育問題是許多婦產科醫生要面對的問題,輔助生殖技術的不斷發展,可以為部分患者解決生育問題,但仍然有許多患者希望通過自然妊娠的方式來獲得受孕的機會,宮腹腔鏡技術的不斷發展為不孕癥的治療提供更多的手段。

本研究可以看出,不孕癥的病因是復雜的,常常是多種因素合并存在,宮腹腔鏡檢查未發現異常的患者僅占4.3%,僅宮腔鏡異常患者占2.2%,僅腹腔鏡異常患者占33.1%,宮腹腔鏡均異常患者占60.4%,考慮僅行宮腔鏡或僅行腹腔鏡均會漏診部分患者,隨著宮腔鏡檢查的普及,使部分僅存在宮腔病變的患者通過宮腔鏡檢查及治療后就受孕,從而減少了宮腹腔鏡檢查中宮腔異常的患者檢出率,宮腹腔鏡同時檢查及手術可以更全面的了解患者病情,更好地解決患者的病痛,同時又增加了宮腔手術的安全性,因而,宮腹腔鏡成為不孕癥的重要檢查及治療手段。腹腔鏡檢查可以了解腹腔情況的全貌,查找不孕癥的原因,而且可以在腹腔鏡下進行輸卵管造口術、輸卵管傘端整形術、粘連分離術、卵巢囊腫剔除術及子宮內膜異位癥病灶電灼術等,術中行腹腔鏡下通染試驗是公認的評價輸卵管通暢性的金標準[4]。手術在封閉的腹腔內進行,避免了腹腔粘連的復發或再形成[5-8]。

宮腹腔鏡檢查及治療對于輸卵管的梗阻、積水及粘連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本研究發現對于輸卵管遠端梗阻、積水及粘連的治療效果好于輸卵管近端病變,這可能同輸卵管近端宮腔較細,宮腔鏡下輸卵管插管通液雖然可以解決部分間質部梗阻,但對于輸卵管峽部甚至壺腹部梗阻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因而不能得到較理想的效果,此類患者建議盡早行輔助生殖技術受孕。

宮腹腔鏡檢查及治療可以在了解患者不孕的原因的同時給予治療,使患者術后增加受孕的概率,同時可以很好地評估患者的預后,條件良好者積極創造條件自然受孕,條件較差患者及時轉輔助生殖技術輔助受孕,為患者爭取時間,有目的、科學地診治不孕癥。

[參考文獻]

[1] 曹澤毅. 中華婦產科學[M]. 2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609.

[2] 張麗珠. 臨床生殖內分泌與不育癥[M]. 2版. 北京:科技出版社,2005:515.

[3] 羅欣,漆洪波. 盆腔炎性疾病與不孕不育的關系[J].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8,2(4):256.

[4] 羅麗蘭. 不孕與不育[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166.

[5] 李維樞,羅嘉平. 915例女性不孕癥腹腔鏡診治分析[J]. 廣東醫學,2004,25(11):128.

[6] 程保萍. 宮腹腔鏡在不孕癥診治中的應用[J]. 中國醫藥導報,2010,7(28):158-159.

[7] 劉能輝,陳滌瑕. 不孕癥患者輸卵管通暢性檢測方法評價[J]. 中國內鏡雜志,1999,5(3):34-35.

篇6

[摘要]目的:通過對200例患者行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術(LAVH)分析,進一步探討LAVH的適應證、手術要點及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03年2月至2007年2月園各種良性婦科疾病而需行子宮全切除術的患者共200例,采用LAVH術式。患者平均年齡50歲(38~62歲),其中子宮正常大小者35例,子宮增大小于孕12周106例,大于孕12周小于孕14周者59例。其中有下腹手術史者18例。結果:200例行LAVH中,5例中轉開腹手術,中轉率2.5%。平均手術時間195分鐘(150~240分鐘),出血量約250~350ml。平均住院日為7天。結論:LAVH拓寬了陰式子宮切除的適應證,可避免開腹、減少手術創傷。

[關鍵詞]腹腔鏡;子宮切除術;陰道式

近20年來,腹腔鏡手術的發展已成為婦科專業的一種重要性內容之一,現今在國外腹腔鏡已成為婦科最常用的手術器械,應用腹腔鏡行子宮切除已很普遍。在國內,相繼開展了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可見腹腔鏡取代開腹手術已成為一種趨勢。現將我院2003年2月至2007年2月行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術的200例患者的手術和術后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200例患者,平均年齡50歲(38~62歲),均已婚已育,有下腹部手術史者18例。手術指征:功血35例,子宮肌瘤112例,子宮腺肌病53例。婦科檢查其中子宮正常大小者35例,子宮增大小于孕12周106例,大于孕12周小于孕14周者59例。所有病例術前均行常規B超及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功血病人常規診斷性刮宮檢查,以排除宮頸或子宮內膜惡性病變。

1.2 手術方法

1.2.1 手術設備:德國WOLF及STROZ公司生產的儀器和設備,包括由腹腔鏡、高清淅度攝像監測系統、二氧化碳(COz)氣腹機、電凝裝置、沖洗吸引裝置組成的常規腹腔鏡手術設備及抓鉗、剝離鉗、持鉗、剪刀、切割縫合器、舉宮器等手術器械。

1.2.2 麻醉方法:全部病例實施氣管插管全麻術

1.2.3 手術方法:術前準備同開腹手術。術前排空膀胱,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氣腹針在臍孔部穿刺注入CO2氣體建立氣腹,用10mm套管針(Trocar)穿刺置人腹腔鏡,全面檢查盆、腹腔臟器,決定是否行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決定手術后,經宮頸置人舉宮器以擺動子宮,在下腹部兩側放人兩個5mm穿刺套管,經套管放入手術器械,即可開始手術。依次雙極加單極電凝電切左側圓韌帶、左輸卵管峽部和左卵巢固有韌帶(需保留卵巢者)或骨盆漏斗韌帶(需切除卵巢者);繼之電凝電切右圓韌帶、右輸卵管峽部和右卵巢固有韌帶(需保留卵巢者)或骨盆漏斗韌帶(需切除卵巢者);打開闊韌帶前后葉腹膜,分離宮旁組織;打開膀胱腹膜反折,鈍性下推或水分離法分離膀胱至宮頸外口下1cm水平,盆腔粘連嚴重、組織較硬時,應注意避免分離時損傷膀胱;陰道前穹窿頂入紗墊,鏡下切開前穹窿3cm,轉為陰道操作:沿宮頸前壁切口向后切開穹窿粘膜一周,向后推開直腸,尋找直腸腹膜反折,剪開擴大腹膜。依次對稱鉗夾左骶主韌帶、右骶主韌帶、切斷縫扎遠端。鉗夾左子宮動靜脈、右子宮動靜脈,切斷縫扎遠端2次。陰道取出子宮,若子宮大于孕2個半月、取出全子宮有困難時,可剖開子宮取出或剔除肌瘤后取出。間斷關閉盆底腹膜。1/0號腸線連續縫合陰道粘膜。陰道壓迫凡士林紗卷一個。最后腹腔再次充氣作盆腔檢查,查看有無出血,沖洗腹腔,完成手術。

2 結果

200例中,全子宮加雙側附件切除36例,全子宮加一側附件切除56例,全子宮切除108例。平均手術時間195分鐘(150~240分鐘)。全組病例中,有5例因盆腔粘連嚴重,在腹腔鏡下無法操作中轉開腹,中轉率2.5%。出血量約250~350ml,無需輸血。本組術中平穩,無手術意外、大出血或副損傷。無術后并發癥,無死亡;術后24小時拔除尿管后即可下床活動;術后8小時進食;切口均為Ⅱ/甲愈合。平均住院日為7天。常規隨訪3個月,所有病例陰道殘端均愈合良好,有2例術后1周內陰道分泌物帶紅色血絲,口服止血藥自愈。

3 討論

子宮切除是婦科最常見的手術,占腹部手術的第3位。近十幾年,隨著內鏡技術的發展,出現了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術,因其符合微創原則,而備受婦產科醫生的關注。

3.1 選擇合適病例:腹腔鏡全子宮切除的指征一般同開腹手術,包括異常子宮出血、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瘤、附件腫瘤、常規陰式子宮切除困難者、既往有下腹手術史、炎癥粘連者。手術指征的合理選擇是降低中轉開腹率的關鍵,腹腔鏡手術因受操作孔的數量、腹腔內空間、子宮大小、盆腔粘連程度等情況的影響而受到限制,故在選擇病例中除常規了解心肺肝腎功能以外,一定了解子宮的活動度,子宮應無嚴重粘連且活動度較好,尤其對有盆腔手術史及慢性盆腔疼痛患者,如果感到子宮活動度欠佳,特別感到子宮后壁與腸管粘連,固定不動則屬于手術禁忌證。其次對于子宮大小的考慮,若子宮太大,術時難以暴露清楚手術視野,操作困難及子宮自陰道取出困難,則延長了手術時間,這部分患者仍以腹式手術完成子宮切除為宜。我們體會在行LAVH時,不宜選擇子宮大于孕14周的患者。

篇7

【關鍵詞】 宮腹腔鏡 子宮病變 輸卵管病變 盆腔病變

以下簡要介紹宮腹腔鏡在子宮病變、輸卵管病變和盆腔病變三方面的診治情況。

1 子宮病變

子宮病變包括宮腔粘連、內膜息肉、內膜異位、內膜炎、子宮畸形、子宮縱隔、子宮輸卵管連接部病變等,這些病變阻止受精卵著床,容易造成不孕癥。宮腹腔鏡聯合應用可以觀察到子宮大小、色澤、宮頸、宮體、宮角、輸卵管開口和子宮外部的情況,準確定位發生病變的部位,及時進行治療。

在分離宮腔粘連方面,宮腔鏡電切手術是首選方法,手術后患者妊娠率提高,習慣性流產發生率降低。具體的治療方法是,首先加壓治療,在超聲引導下壓力沖洗,使輕度粘連徹底松解;中度粘連無法完全分離的可以經過初步處理,然后進行宮腔分離。粘連堅硬者可以在超聲和腹腔鏡的雙重監護下分離,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子宮穿孔,以避免對腹腔內器官造成損傷。手術后為了避免再度粘連,要在子宮內放置節育器或Foley導管。并且對患者進行周期性雌孕激素治療,促進內膜修復再生。數據表明經過宮腔粘膜分離治療后的患者的妊娠率是47.2%。

使用宮腔鏡還可以用來取出宮內異物,比如節育器迷失或殘留、胚胎殘留、胎骨、子宮內膜鈣化等異物和子宮肌瘤。取出節育器迷失或殘留的方法:先用超聲定位,撥開覆蓋其上的粘膜,分離粘連,切開肌層,使用宮腔鏡的電切環和鏡鞘夾帶出節育器,切入較深者可使用異物鉗取出異物。通常情況下治療胎骨和子宮內膜鈣化的方法是刮宮,其實一些病例可以通過宮腔鏡電切術來完成。在切除子宮肌瘤時要注意,不同規格的電極頭適用于不同的手術:半環形電極頭用于切除大的子宮肌瘤,雙極汽化電極頭用于切除黏膜下肌瘤,針狀電極用于壁間肌瘤的切除。

2 輸卵管病變

近年來輸卵管病變成為導致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使用宮腔鏡可以直接觀察到輸卵管的開口,直接插管通液,迅速了解輸卵管的通暢度和具體阻塞部位;利用腹腔鏡可以增加對輸卵管通暢性預測的準確性。宮腹腔鏡的聯合可以發現通常的診斷無法發現的病變,是診斷輸卵管性不孕的最佳方法。

目前輸卵管病變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輸卵管卵巢粘連分離術,輸卵管傘端成形術,輸卵管造口術和輸卵管疏通術。 轉貼于

輸卵管卵巢粘連改變了卵巢和輸卵管的空間關系,對輸卵管的正常功能造成一定的影響。研究表明輸卵管卵巢粘連會影響卵泡的發育,所以粘連分離手術對于輸卵管通暢的患者也具有很大的價值。輸卵管傘端成形術就是對輸卵管傘端粘連或包裹而引起的部分遠端阻塞進行重建。在進行輸卵管傘端成形術之前應首先進行輸卵管卵巢分離術。手術時,先向輸卵管輸入美藍通液,等輸卵管膨脹時,在傘端粘連最薄弱處張開,松解粘連,盡量恢復輸卵管傘端的形態,再將傘端外翻。進行輸卵管造口術時首先分離輸卵管卵巢粘連,等輸卵管游離后再找到合適的位置進行造口術。造口完成后,使用電凝使輸卵管漿膜攣縮,使造口處的傘端粘膜外翻。輸卵管疏通術的具體方法是:在腹腔鏡的監視和宮腔鏡的直視下,用特制的疏通導管插入輸卵管,加壓疏通。宮角阻塞者可以使用直徑為1mm和0.5mm的導管,間質部阻塞者可以用硬膜外導管或者頸內靜脈穿刺針的金屬導管。手術后為了防止再次粘連,需在第五天,一個月月經后行輸卵管通液。

3 盆腔病變

常見的盆腔病變包括EMT,PCOS。輕度的EMT癥狀表現不明顯,只能通過腹腔鏡確診。而PCOS多是由于卵巢因素造成的,通過腹腔鏡,可以清楚地觀察到卵巢的大小,形狀和排卵情況,有無多個卵泡積聚等情況。宮腹腔鏡聯合的優點在于能夠集診斷和治療為一體,根據不同的診斷結果進行不同的治療手術。

腹腔鏡治療EMT的優點在于:手術時視野清晰,尤其對子宮直腸窩的觀察更為清楚,能夠放大異位早期病灶,有助于辨別微小病灶,損傷小,粘連少,術后恢復迅速。該手術適用于中度和重度的EMT患者,避免了藥物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同時也避免了開腹手術引起的術后粘連。統計表明,卵巢內膜異位癥的不孕患者經過腹腔鏡治療后,術后12個月內妊娠的概率是35%。腹腔鏡針對PCOS的治療方法通常是腹腔鏡下卵巢電凝打孔術(LOD),使用單極絕緣針電灼有助于減少術后粘連。也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腹腔鏡下卵巢楔形切除術,注意不要切除過多的卵巢組織,以免引發早衰。

綜上可知,宮腹腔鏡聯合手術能夠診斷和治療宮腔和腹腔的多種婦科疾病。兩者聯合可以快速準確地發現宮腔和腹腔內的異常狀況,及時進行治療,并且克服了一方單獨使用時的局限性和可能造成的并發癥。宮腹腔鏡聯合具有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和妊娠率高的特點,是目前較為理想的不孕癥治療方法。

參 考 文 獻

篇8

【關鍵詞】宮腹腔鏡;輸卵管;不孕

【中圖分類號】R71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0)12-092-1

輸卵管性不孕是女性不孕的難治病因之一。近年來隨著性傳播疾病、宮內操作、宮內感染的增多,輸卵管因素導致不孕發生率有逐年增加的傾向,已倍受人們的關注[1]。目前,國內外采用輔助生育技術和開腹顯微外科手術等方法治療,但由于費用高,創傷大,效果有限等多方面因素,難以推廣應用。近年來,隨著內鏡技術的不斷發展,宮腹腔鏡已經成為診治女性不孕的重要手段之一,我科在診療輸卵管性不孕癥患者中聯合應用宮、腹腔鏡,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擇2007年至2009年,在我院就診的經輸卵管通液、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HSG)結果診斷為輸卵管性不育,且宮腔形態大致正常患者112例,年齡21~37歲,平均27.5歲,不孕年限2-11年,入選條件:①既往月經規律,排卵正常;②男方檢查正常;③盆腔器無病變;④HSG示輸卵管存在不同程度梗阻或形態異常。

1.2研究方法

1.2.1設備采用德國Ackennann的腹腔鏡,和沈陽醫用光學儀器廠的宮腔鏡。

1.2.2方法患者月經干凈3-7天,宮腔鏡與腹腔鏡聯合手術由專職醫師操作,先檢查盆腔臟器和輸卵管病變程度,在根據所見情況行粘連松解、輸卵管傘端造口或成形術等手術,恢復盆腔正常解剖及輸卵管正常走行,然后在宮腔鏡下檢查子宮腔形態、輸卵管開口,并行輸卵管口插管美蘭通液術,鏡下觀察輸卵管是否通暢;同時詳細記錄輸卵管、卵巢及盆腔評分情況,術后隨訪2年。

1.2.3輸卵管病變程度分類標準采用2002年Hull and Rut herford(H&R)分類標準將其分為:輕度、中度、重度。

1.2.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

2結果

2.1檢查結果

根據H&R分類標準將不孕患者輸卵管病變分為3度見表1,經統計學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意義(P>0.05)。

表1 3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組別 例數 年齡(年) 不孕年限(年)

輕度 27 26.27±2.84 3.69±2.98

中度 30 25.70±3.22 3.65±2.90

重度 55 28.11±2.99 3.58±3.10

2.2術后妊娠率

112例患者術后妊娠情況見表2。

表2 患者術后妊娠情況

組別 例數 宮內妊娠 異位妊娠/仍未妊娠

輕度 27 18 2/7

中度 30 14 2/14

重度 55 10 1/43

注:三組兩兩比較,P

3討論

輸卵管阻塞病變原因以炎癥為主,當輸卵管被感染后,輸卵管內膜上皮組織遭破壞,引起管腔狹窄或阻塞。輸卵管阻塞直接導致與卵子無法結合,引起不孕。單純的宮腔鏡不能解決輸卵管腔外部和盆腔內部的不孕因素[2]。宮腹腔鏡聯合術能有的放矢地疏通輸卵管,可大大提高妊娠率,與傳統方法相比,它有以下優點:①有利于尋找不孕癥的病因;②可在直視下一次性發現宮腔及盆腔異常情況并同時治療,以利于提高成功率和減少并發癥;③創傷小、痛苦小、恢復快、愈后幾乎不留瘢痕等。

本研究發現,宮腹腔鏡聯合診治術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妊娠率,且程度越輕療效越好,2年內妊娠率達41.9%,與文獻報道接近[3,4]。三組兩兩比較有顯著性差異,且P

參考文獻

[1] 羅麗蘭主編.生殖與不孕(第1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149-150.

[2] 李健,柴冬寧,鄭天昕等.宮腔鏡聯合腹腔鏡在輸卵管性不孕中的應用[J].現代婦產科進展,2007,16(2):150.

篇9

關鍵詞 腹腔鏡 子宮肌瘤剔除術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的良性腫瘤,發生率20%~30%[1]。經腹子宮肌瘤剔除術(TAM)是保留子宮的傳統手術方式。近年,隨著腹腔鏡技術的臨床應用日趨廣泛,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LM)備受關注,其不僅保留了女性的生育能力,而且創傷小,恢復快的微創特點受到青睞。回顧分析2007~2009年行LM和同期行TAM的相關資料,并進行分析比較,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7~2009年收治因子宮肌瘤需行肌瘤剔除婦女272例,超聲檢查子宮肌瘤數目≤3個、肌壁間肌瘤直徑3~8cm,漿膜下肌瘤直徑≤10cm納入對象。分LM組(腹腔鏡組)148例和TAM組(開腹組)124例,其中有生育要求48例。腹腔鏡組:年齡23~50歲,平均37.14±6.04歲,單發肌瘤96例,多發肌瘤52例,漿膜下肌瘤76個,壁間肌瘤72個,肌瘤直徑1.0~10.0cm;開腹組:年齡30~47歲,平均38.77±4.54歲,單發肌瘤48例,多發肌瘤76例,漿膜下肌瘤46個,壁間肌瘤78個,肌瘤直徑2.0~10.0cm。兩組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手術均由同一組醫師操作。

手術方法:①開腹組:行硬膜外麻醉按傳統的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方法操作。②腹腔鏡組:行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腹部做3點或4點穿刺,腹腔鏡監視下將腦垂體后葉素6U用50ml生理鹽水稀釋后注入肌瘤之切口部位,沿子宮縱軸切開肌瘤表面漿肌層達瘤體,將肌瘤完整剝除。縫合瘤腔時,用1號可吸收線連續縫合肌瘤床,使切緣內翻卷折充填瘤窩,并于創面噴涂生物蛋白膠。切除的肌瘤用電動筒狀旋切刀粉碎取出。

觀察指標及評估標準:①手術時間:自麻醉成功到手術結束計時。②術中出血量:LM組以吸出總量減沖洗液量計量,TAM組以吸出總量十紗布浸透前后重量差(g)×數量;③腸功能恢復時間(小時):以排氣時間計算。④住院時間(天):手術結束到出院的時間;⑤術后鎮痛:因疼痛用靜脈鎮痛泵或肌注鎮痛藥物。⑥術后病率:指術后病率指術后24小時連續2次相隔4小時體溫超過38.0℃,但無感染證據。⑦術后盆腔粘連:剖宮產術時、不孕癥二探術時可見盆腔枯連,婦科檢查子宮活動明顯受限或超聲下經陰道活動子宮體見有組織物同向活動,具備1條以上即為粘連。⑧復發率:指術后6個月后超聲檢查發現肌瘤。

術后隨訪:所有病例術后1個月、6個月、1年定期復診隨訪。隨訪內容包括恢復工作時間、婦科檢查盆腔情況、超聲檢查、術后復發率。

統計學處理:數據采用(X±S)和百分率表示,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 檢驗,P<0.05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結 果

術中情況比較:所有手術均成功,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開腹組剔除肌瘤個數明顯多于腹腔鏡組(P<0.05),術中剔除肌瘤最大直徑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術后情況比較:兩組患者均未發生術后并發癥,腹腔鏡組除5例出現雙肩酸痛及季肋部脹痛外,無其他并發癥發生,切口愈合率100.0%;開腹組有4例切口硬結紅腫反應,經理療后好轉。術后鎮痛藥使用率及術后病率腹腔鏡組明顯少于開腹組,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腹腔鏡組術后排氣早、住院時間短,與開腹組相比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見表2。

術后隨訪情況:腹腔鏡組失訪38例,開腹組失訪24例,隨訪率分別為74.3%,80.6%。術后平均恢復正常工作時間:腹腔鏡組14天,開腹組50天,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盆腔粘連:腹腔鏡組20例(18.18%),開腹組36例(36.00%),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復發率:腹腔鏡組14例,開腹組9例,復發率12.73%和9.00%,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見表3。

討 論

TAM和LM手術特點比較:1991年Dubuisson首先報道了LM,目前盡管微創技術得到了很大發展,但TAM仍具有其傳統優勢,其能通過術中觸摸發現較小及深部肌瘤,直視下縫合操作。本研究顯示在手術時間和出血量方面兩組無顯著差別,但TAM在剔除數量和剔除肌瘤最大直徑方面顯示其優勢。在術后觀察及隨訪的比較中,TAM具有切口大,創傷大,對腹腔干擾大,住院時間長,術后病率高,術后恢復慢,盆腔粘連重等缺點,但TAM適應證更廣泛,不受肌瘤位置,大小和數目的限制,故認為特殊部位肌瘤(如接近粘膜下肌瘤)或多發肌瘤,子宮體積>12周,多發肌瘤剔除術后復發的肌瘤,應以TAM首選。LM術式是完全在腹腔內操作的手術方式,為了保證LM成功,研究中發現需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適應證的選擇:既往多數認為子宮肌壁間肌瘤直徑>10cm,直徑>3cm的肌瘤3個以上,子宮肌瘤向宮腔內生長,宮頸肌瘤,可疑子宮腺肌癥,深部肌壁間肌瘤或大的闊韌帶肌瘤均為腹腔鏡下手術相對禁忌證[2]。近年隨著腹腔鏡設備的不斷更新和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LM適應證也在不斷拓寬。雖然本組資料顯示成功手術病例最大肌瘤直徑10cm,直徑>3cm的肌瘤3個以上6例,較大的闊韌帶肌瘤4例,直徑6~10cm,認為適宜的指征為:①漿膜下或中等闊韌帶肌瘤;②≤3個中等大小(≤6cm)的肌壁間肌瘤;③直徑7~8cm單發肌壁間肌瘤;術者要具備嫻熟的腹腔鏡手術技巧。(2)防止出血:止血的關鍵是找準層次,快速剝離肌瘤,快速縫合關閉瘤腔。研究發現打開子宮肌層前子宮切口部位肌注催產素或麥角新堿術中止血效果不如腦垂體后葉素好,本組資料采用腦垂體后葉素6U用50ml生理鹽水稀釋后,子宮肌層注射,術中出血減少,未發現血壓增高等不良反應。肌瘤底部是血液供應的主要來源,雙極電凝后單極切切斷可減少出血。(3)切口選擇及縫合:前壁和后壁肌壁間肌瘤做近宮底部斜橫向切口,側壁肌壁間肌瘤做近宮體側縱斜行切口,此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鏡下視野和操作角度問題。小的切口可行8字縫合,對較大的切口行連續縫合,可減少打結時間,且容易將線拉緊,節省縫線。

LM臨床效果評估:LM具有腹壁切口小,美觀,創傷小的優點,同時可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對腹腔干擾小,故術后病率低,恢復快[3],大大改善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弊端。本文顯示,腹腔鏡組術后鎮痛用藥率、術后病率均低于開腹組(P<0.05),術后住院時間及排氣時間明顯短于開腹(P<0.05)。由于腹腔鏡技術的成熟和子宮創面縫合方法的不斷改進,縫合后表面光滑,術后不易與周圍組織形成粘連。有研究顯示,子宮肌瘤剔除術后行二次探查手術發現,LM術后的粘連發生率35.6%~51.1%,而開腹術84.5%~94.8%[4]。本研究隨訪發現,腹腔鏡組患者術后恢復正常工作時間早于開腹組,盆腔粘連發生率低于開腹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腹腔鏡組術后盆腔粘連發生率低于文獻報道,這可能與縫合方法的改進、手術時間縮短及術中防粘連蛋白凝膠的使用,粘連評估指標不同有關。

總之,兩種術式各有優缺點,選擇那種術式應綜合肌瘤大小、部位、個數,有無合并癥,及手術者擅長的手術方式等多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做出個體化選擇。相比而言,LM手術效果好、創傷小、術后住院時間短、恢復快、切口美觀、術后盆腔粘連少,是一種安全、可行的手術方式。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3-296.

2 Adamian LV,Kulakov VI,Kiselev SI,et al.Laparoscopic Myomectomy in Treatment of Large Myomas[J].Am Asscc Gynecol Laparosc,1996,3(4):1.

3 Reich H,Thompson KA,Natonpsky LG,et al.Laparoscopicmyo-mectomy:analternative to laparotomy myomectomy or hysterectomy[J].Gynaecol Endoscopy,1997,6:72-121.

4 Nkemayim DC,Ha mmadehM E,H ippachM,et al.Uterinen rupture in pregnancy subsequent to previous laparoscopic electromyolysis: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rch Gynecol Obstet,2000,264(3):154-156.

表1 腹腔鏡組與開腹組術中情況比較

篇10

【關鍵詞】

腹腔鏡;子宮全切;術中護理

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CISH)具有創傷小、出血少、并發癥少、痛苦輕、住院日短、恢復快等優點[1],現已被廣泛運用于婦科手術。本院對30例婦科患者運用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獲得成功,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30例婦科患者,年齡30~61歲,平均45歲,子宮頸癌12例,子宮內膜癌8例,子宮腺肌癥10例,均無其他合并癥,無手術禁忌證,術中均未發生大出血,手術順利,術后安全返回病房。

2 手術護理

2.1 術前護理 核對患者姓名、床號、住院號,檢查備皮情況,確認術前醫囑已執行,術前護理工作病房護士已做好。在接患者進入手術室路上,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工作,再次向患者及家屬強調腹腔鏡的優點,與傳統手術的區別,詳細介紹手術過程、時間、麻醉方式,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放松緊張情緒,主動配合治療。

2.2 術中護理 30例患者均在全麻醉下實施手術,取膀胱截石位,使患者的臀部移出手術床緣外,以便放置的宮頸舉宮器將子宮體盡量推到前位接近恥骨聯合后緣[2],利于手術操作。臍部、左下腹和右下腹切分別為10、5、5 mm,形成氣腹,術中壓力保持在14 mm Hg。巡回護士守在患者身邊,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采用淺靜脈留置針加三通管維持靜脈通路,保證吸引器通暢,同時協助麻醉師及時應用藥物。術中密切觀察患者心率、血壓、呼吸幅度及血氧飽和度,嚴格記錄術中出血量,以吸引瓶的實際顯示量加上濕紗布墊的所含量,大紗墊30 cm×25 cm,4層,每塊10 ml計算,小紗布墊20 cm×20 cm,每塊5 ml計算[2]。腹腔鏡器械非常精細,器械護士使用

作者單位:457000河南省濮陽市中醫醫院

時要輕拿輕放,避免碰撞,更換配件時要穩妥牢固,關閉切口前與巡回護士認真清點敷料器械,準確無誤后關閉切口。用盛有95%酒精容器裝標本送檢。

2.3 術后護理 擦凈患者周圍血跡,粘貼好切口敷料,注意患者保暖,保持輸液通路,監測血壓及各種生命體征。等待患者清醒,拔出氣管導管,吸凈痰液,觀察15 min,情況良好送回病房;鏡下使用器械沖凈血跡再拆開軸節,浸泡5~10 min后清水徹底沖洗干凈、烘干、還原,熏蒸后收藏保存。

2.3 返回病房護理 護送患者安全返回病房,向病房護士交接患者的術中情況進行,詳細向患者家屬講解術后臥位要求,避免出現后遺癥。告訴患者如何呼吸和咳嗽,以利排出咽喉部粘液,并告知咽喉干燥和輕微刺痛是氣管插管造成,屬于正常現象,減輕患者疑慮。

3 體會

腹腔鏡手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手術組人員的工作協調和共同努力[3],并與手術護士的熟練配合有密切關系,充分做好術前準備,全面了解腹腔鏡手術各階段所需要的器械、正確安裝、調試方法及正確操作程序,熟悉手術操作的每一步驟,手術過程中熟練調節顯示器至最佳清晰度,為醫生提供最佳手術部位,調節電凝大小,設定氣腹壓,調節進氣流量,提高手術護理效率,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丁翠綠,羅漢興.腹腔鏡子宮切除41例報告.腹腔鏡外科雜志,1999,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