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范文

時間:2023-03-30 05:49: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可穿戴設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可穿戴設備

篇1

能瀏覽網頁的眼鏡,可收發信息的手表,有GPS定位功能的鞋,這些曾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設備,隨著科技發展正來到我們身邊。今年2月底,谷歌公司公布了被美國時代雜志評為2012年最佳發明的智能眼鏡的最新研發進展。近期,蘋果公司的智能手表產品傳聞也被密集曝光,已經有華爾街分析師宣稱這將是下一個iPhone,或將為蘋果公司帶來60億美元的收入。此外,三星、盛大、Vuzix等巨頭也在紛紛傳出正涉足這一領域——可穿戴設備

“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爾對可穿戴設備也是贊美之詞溢于言表,稱其為互聯網發展“第三個周期”的“明星”。無論怎樣,可穿戴設備的確讓那些疲于應對傳統智能手機吸引力下滑的科技業巨頭有了新的期待。一些與之相關的細分領域,也正在躍躍欲試,從操作系統到可穿戴設備應用材料,甚至是電池,廠商們進軍的號角已經吹響。

然而,如若冷眼旁觀,可穿戴設備最吸引人的并非設備本身。眾多業界人士普遍認為,設備只是數據采集的入口,結合數據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才是王道。

市場龐大

無論智能眼鏡Google Glass,亦或是蘋果和三星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等可穿戴設備,究其實質都屬于由物聯網引發的智能消費終端革命。國際上公認的可穿戴式計算機發明人之一,加拿大的Steve Mann教授認為可穿戴計算機是這樣一類計算機系統:“屬于用戶的個人空間,由穿戴者控制,同時具有操作和互動的持續性”。百度百科將其描述為,探索和創造能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進用戶的衣服或配件的設備,并通過“內在連通性”實現快速的數據獲取、通過超快的分享內容能力高效地保持社交聯系,擺脫傳統的手持設備獲得無縫的網絡訪問體驗。

2012年,調研公司Forrester在一份報告中稱,可穿戴計算技術將引發“新的平臺大戰”。另一家調研公司Juniper Research預計,2013年,可穿戴計算設備的市場規模將達到8億美元,2014年將達到15億美元。據IMS公司的研究報告稱,2016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的規模,將達到60億美元。

在美國,已有眾多企業進入這一領域,云筆記應用公司Evernote就是其中之一,他們正著手研發無線手表、心率監測儀以及谷歌智能眼鏡等應用。Evernote的CEO菲爾·利賓認為,可穿戴設備將會復制智能手機的成功。

在中國,可穿戴設備早已悄悄到來。2011年12月5日,浙江嘉興統捷科技研發了一款手表式健康檢測遠程跟蹤監護器。這款專門針對中老年人手表式監控器,名為“腕寶”,可稱其為智能手表的雛形,是中國第一款傳感物聯網的應用產品。近來,該公司又相繼推出jWotch腕寶系列產品,并通過網銷及直銷的模式開拓國內市場。但據《上海證券報》報道,目前腕寶系列產品因自身產品因素,銷售狀況并不樂觀。“起步早卻不夠精細,監測數據存在誤差;腕帶設計偏歐美化,沒有考慮中國人的身體特征;產品后期服務乏力”一位腕寶產品的使用者介紹到。

作為一位學軟件、搞技術出身公司老總,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咕咚網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司建銘冷靜地判斷道:“相較于美國市場對可穿戴設備的高市場預期,此類新興產品在中國市場前景也很大,但怎樣充分發揮其使用價值,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創造更大的價值值得思考。”一位國內從事可穿戴設備產品銷售人士也表示,如何與智能手機等智能設備結合,實現產品“互融”才是可穿戴設備蓬勃發展的捷徑與出路。

健康“切入點”

2013年5月,美國可穿戴技術及音頻設備開發商Jawbone耗資上億美元,對另一家可穿戴保健電子產品廠商Body Media進行了收購。市場普遍認為,這筆天價收購或許暗示保健產品正成為可穿戴設備最早的切入點。而且,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手腕已經成為廠商們最先關注的位置。

咕咚網總裁申波說:“手腕是最合適的部位,用戶使用時會更便捷。”咕咚網做可穿戴設備時,早期的產品類似一個MP3,用夾子夾在身上,內測時大家都覺得不方便,經常忘記帶。經過團隊研究認為,戴在手上的如手環,用戶不僅不容易忘佩戴,而且絲毫不會打擾到生活,咕咚手環才最終成型。“加入科技元素的手環,本身還是時尚的運動裝飾品,年輕人樂于接受。”司建銘說。

康諾云聯合創始人郭輝也認同說,部分用戶有手表、飾品等的佩戴習慣,在這里增加一個設備,容易被用戶接受。此外,手腕上有豐富的動靜脈血管,血壓、血糖、血氧、心率、體溫等人體重要的值都能被監測到。

在盛大果殼CEO顧曉斌看來,“這是一個公眾的興趣點,從此下手風險相對小。”他說,手腕上的可穿戴設備,能實時監測個人的健康狀況,包括果殼剛開始預售的Geark手表,也加入了利用手表進行睡眠、心跳、體溫、血壓監測等的功能。

而在美國,有一款名為Fitbit One的計步器,它不僅刮起了一股運動健康熱潮,而且還獲得了一筆3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2012年,Pebble智能手表也通過眾酬平臺獲得了高達千萬美元的融資。2013年5月,名為Jawbone UP的手環在中國開售后,也受到空前的追捧,一直處于售罄中。以上種種,足可見可穿戴產品切入健康領域的可行性。

隨著可穿戴設備的應用層面不斷擴大,對柔性電路板的需求將會更加精細。在追求微小、輕便、耐折性的產品優勢同時,低輻射、更健康將成為其未來的發展方向。以“腕寶”產品為例,此類可穿戴產品實際是靠“小物件”施展“高科技”的一個過程,將價值上百萬的專業健康設備檢測功能,微縮于手表狀的方寸之間。其背后起到支撐作用的科技則是心血管柔性傳感器技術、藍牙技術、GPS技術,即所謂的現代物聯網技術。

大數據背景

“咕咚網把自己定位成互聯網企業,而不是一個硬件公司。硬件只是可穿戴設備整個流程的一小部分。”司建銘說。天使投資人王利杰也說,可穿戴設備的主要業務邏輯和價值都在云端,即對大數據的挖掘,然后服務。反映在盈利模式上,雖然咕咚手環、果殼Geark手表、Jawbone UP手環等可穿戴設備已經價格不菲,但服務才是未來真正具備潛力的市場。

事實也告訴廠商,如果只關注可穿戴設備本身,會帶來諸多問題,持續使用度低就是其中之一。“如何解決可穿戴設備的持續使用度低的問題,Jawbone收購Body Media就是最好的答案。”郭輝說,Jawbone在實際使用中發現,很多人佩戴手環不超過三個月就會放棄,原因很簡單,主要是因為手環收集的數據沒有被整理,分析和處置。“可穿戴設備不僅僅要隨時采集體征數據,更重要的是及時發現身體的問題,并給予建設性建議。”

當大家意識到這一問題之后,為了形成自身的數據分析能力,眾多企業已經在行動,咕咚就是其中之一。據介紹,自2010年咕咚成立以來,一直努力完善數據采集的模型算法,現已經申請適用于各種運動類型的4項專利。司建銘說:“在運動檢測來說需要建立大量的運動模型來匹配,有三年的積累,算法模型已經比較完善。”

可穿戴裝備廠商也深知數據分析的重要性。據司建銘介紹,當數據達到一定規模后,咕咚網會與健康管理等第三方專業公司合作,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比如,當用戶有減肥塑身等需求時,專業公司結合該用戶數據,配合后臺健身教練的指導,提供一對一的增值服務。以糖尿病為例,設備可以監測到用戶的血糖變化數據,咕咚網可以聯合醫療機構對數據進行分析,提出控制、治療建議等。

篇2

拓墣產業研究所消費電子產業中心研究員蔡卓卲指出,自從穿戴式裝置火熱之后,消費者開始關注這個議題,也導致許多廠商開始投入這個產業。產業初期是通過公開募資方式以便于新創者推出產品,但現在在多方促動下,更多大廠也已逐漸投入相關發展,例如,近期富士康將設立一檔投資基金,給穿戴式裝置創新業者提供資金;而日本TDK、阿爾卑斯電氣(Alps Electric)等廠商也開始生產穿戴式相關零部件,相信2014年穿戴式裝置市場將被更廣泛地討論及關注。

目前實際推出穿戴式產品的大品牌廠商不算多,索尼和三星的智能手表,以及谷歌眼鏡也都還在持續改進中,其他廠商則多處于研發或關望狀態,主要原因是現階段的穿戴式市場話題雖然火熱,但實際市場卻還沒打開,而問題就在于穿戴式裝置與智能手機的功能過于相似,無法真正吸引消費者長期使用所導致。

不過相對地,如果仔細觀察,也能從各家小廠的穿戴式產品中看到各種創意。像是Dairymaster公司的MooMonitor,可以監測母牛的活動與排卵狀況;Whistle Labs所出品的Whistle可追蹤寵物的健康狀態;Bionym公司的Nymi將佩戴者的心電圖當作身份認證,可以直接開啟車門、替智能手機解鎖。這些具備創意的穿戴式產品可以讓我們看到未來生活的便利性,不過這些功能若想要更有價值地廣泛發揮,并且跨越產業進行整合,就得通過大廠推動才有可能達成。

可穿戴設備前景誘人

e絡盟亞太區董事(北亞洲)奧瑪?平加利指出,所有的科技公司巨頭都傾力投入到可穿戴技術領域,積極開發“可穿戴”產品并爭相收購小型公司,以便在這個日益增長的市場中獲利。據瑞信最新報告顯示,未來2到3年,可穿戴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300至500億美元。

目前,市面上已經出現了許多專業的可穿戴技術應用產品,例如能夠提示盲人即將到家的GPS傳感器,內置于獨居人服裝內、且一旦檢測到他們摔倒時便能夠立即通知看護人員的傳感器。此外還有各種我們已經習慣使用的應用產品,如安裝在鞋內的跑步傳感器等。未來還將出現更多與人類生活更加緊密相關的小型工具及電子產品,它們將以各種智慧的、非傳統的方式追蹤并使用數據。

可穿戴發展的關鍵是應用服務

ARM中國區總經理吳雄昂認為,可穿戴2013年剛起步,預計2014和2015年會有一個相當大的增長。可穿戴是移動互聯的延伸,另一方面也可以和物聯網結合。驅動可穿戴發展的關鍵是對消費者的價值是什么?現在最流行的是自我計量,讓你知道自己在健身或保健方面做到什么地步了,包括谷歌眼鏡也是“通訊+應用服務”的產品。因此歸根結底,是商家的應用服務是否對消費者有足夠的吸引力。

可穿戴設備對元器件的挑戰

開源與節流

拓墣產業研究所的蔡卓卲分析,可穿戴設備對元器件的挑戰,首先最重要的還是電力,而這點可分為“開源”與“節流”兩部分談。“開源”即是更多的電力供應,這部分比較有趣的就是固態電池的出現,由于電解液為固態,所以除了可以彎曲外,安全性也會跟著提高,不必擔心配戴在身上,哪天會因漏液而產生觸電、爆炸。

“節流”則是組件的發展會從以往講究效能、體積之外,開始往省電、更有效率的電力應用發展,這個影響層面是遍及所有領域的,加上穿戴式裝置的組件大多可以和移動裝置通用,所以廠商也會有極大意愿往這方面發展。其中比較重要的恐怕就是通訊組件,不論是現在多數采用短距通訊和移動裝置連接之外,也有部分穿戴式裝置具備無線上網功能,甚至可以撥打電話,這些都是電力快速耗損的元兇,所以諸如一些網通的芯片廠,也在朝智能型藍牙等低功耗的組件發展。

第二個挑戰是顯示與操作技術。從過往的鍵盤、鼠標到現在的觸控屏幕,在穿戴式產品上,這些顯示與操作模式將大幅改變,消費者無法擁有大尺寸的屏幕,而觸控也將因屏幕縮小而受到限制,促使技術必須往語音輸入、眼球追蹤等新領域前進,而這也將導致微小型麥克風、相機模塊之類的組件重要性因此提高。

最后則是由穿戴式所帶動的云端互聯網興起。雖然云端原本就是未來的重點產業發展,但穿戴式裝置講求將更多運算與數據儲存放在云上,而在與多種產業相互整合下,將進一步帶動云端需求。當穿戴式產品需求開始提升之后,消費者對于云端互聯網的應用需求也將隨之提升。

四個挑戰

e絡盟亞太區董事(北亞洲)奧瑪?平加利稱,可穿戴技術的普遍發展面臨著幾個主要難題。

第一是成本。即使是電子產品潮人,對于昂貴的可穿戴產品也都會望而卻步。廠家需要反思整個生產流程,鼓勵開發人員試用最具成本效益的可穿戴配件,例如顯示器、能源及連接器等。

第二是電源。若采用無線技術,那么就需要使可穿戴設備能夠在遠距離進行充電,而無需插入固定電源充電。若采用能量采集技術,則需使設備能夠通過運動或熱能獲得電力。

第三個是概念設定。可穿戴技術需要解決的難題及提供的功能不應是現有的更大、更快且已被認可的設備能夠做到的。

第四個是美學問題。為了實現性能和設計的完美融合,我們必須鼓勵工程領域開發更專業的解決方案,并積極推動“制造者運動”使他們以審美眼光設計開發出更易獲得的可穿戴產品。

面對可穿戴技術發展的關鍵時刻,e絡盟在其擁有20萬成員的全球開發人員社區內與Adafruit合作舉辦“G e t Closer”挑戰賽。e絡盟為選手提供來自Adafruit FLORA套件的所有相關內容,包括GPS傳感器、顏色探測器、加速計及幾個能縫入紡織品里的LED燈等。比賽最后總共收到100多個概念設計,其中包括:GPS 帽子、GPS手套(圖1)、Flora彩色相機(圖2)、FLORbrella等。

無線的重要性

Nordic Semicondutor首席執行官Svenn-Tore Larsen說,雖然啟人深思的谷歌眼鏡(Google Glass)演示了未來的可穿戴技術,但“智能手表”和緊湊型無線傳感器(比如心率監視儀和速度與距離儀)更代表了今天的商用可穿戴技術。

體戴式(Body-worn)無線傳感器可以監測性能,并且使用超低功率(ultra low power,ULP)無線技術與運動手表進行通訊,多年來一直受到熱衷于體育人士的歡迎。然而,智能手表是新的,并使它們突然變為“熱銷產品”的原因就是由藍牙(Bluetooth) v4.0 (最近升級到藍牙v4.1)提供的無線連接。

最新版本的非常成功的2.4GHz短距離無線技術包括低功耗藍牙(Bluetooth low energy)。具有適度電池容量的產品——通常受限于由紐扣電池供電——現在可采用低功耗藍牙(或Bluetooth Smart)與藍牙v4.0移動產品比如智能手機進行通訊。

無論藍牙或ANT,可穿戴無線傳感器和移動設備之間的連接都將支持許多新的應用。下一個增長領域會是老年人生命體征(比如血壓和血糖)的家庭監護,使用可穿戴傳感器與處理“中心”通訊并通過蜂窩網絡或互聯網從那里到達遠程醫生。在醫療衛生預算面臨巨大壓力時,此類系統可以節省政府支出。

Nordic是Wibree Alliance聯盟的創辦成員,該聯盟是由諾基亞引導(Nokia-led)發起的,致力于定義能夠連接至移動電話的可互通ULP(超低功耗)無線技術。Nordic還是ANT Alliance的成員,該聯盟是擁有400+成員的行業組織,促進推廣ANT ULP無線技術和ANT+管理網絡的互通性。Nordic于2012年6月推出的最新產品系列是nRF51系列,為優化的2.4GHz ULP無線連接方案而設計,包含了最新的2.4GHz無線電、基于ARM Cortex M0的處理器和閃存,并采用獨特的軟件架構。

連接器的挑戰

Molex公司全球市場推廣及傳訊副總裁Brian Krause從連接器角度談了對可穿戴的看法。他認為,可穿戴設備比如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鏡是相似的,它們是針對顯示通信數據、通知和報警而優化的。這兩類設備均是復雜且緊湊的,而且,它們的互連需要是相同的,要求在空間受限的封裝中保持信號和功率完整性。Molex提供廣泛的用于可穿戴設備的定制電路板選項和小型化互連產品。

篇3

就在前不久,谷歌推出了Android wear操作系統,這是谷歌想把這個頭號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擴展到可穿戴設備的第一個重大舉動。當時宣布的還有第一款采用Android Wear的設備:LG智能手表,有更多此類設備會接踵而至;自今年1月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C)開始,已有一大批可穿戴設備紛紛亮相。

這類設備聲稱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甚至幫助挽救生命,但不是每個人都在競相購買。在這個未經試驗的市場,許多問題懸而未決,包括用戶隱私方面的顧慮,哪些外觀尺寸會足夠舒適和誘人,以便人們長期使用。

大商機

不難看出廠商們為何難捺興奮。如果可穿戴設備像一些人士預測的那樣流行起來,市場潛力巨大,這個領域向所有人敞開,還沒有哪家廠商傲視群雄。

據Juniper Research公司在去年10月的一份報告顯示,預計2014年可穿戴設備行業產值規模有望超過15億美元,比2013年的產值幾乎翻番。這家英國市場研究公司表示,2014年將是可穿戴設備的“分水嶺”。

索尼公司首席執行官平井一夫(Kaz Hirai)在CES上作了發言,他當時解釋了廠商們扎堆進軍這個市場的原因。他說:“我們只有兩只手腕、一個頭,沒法穿戴10種產品。一旦你給某人的手腕綁上某款產品,他們通常會一直戴下去。”

索尼在CES上了

“Core”,這款健身和活動跟蹤設備可以連接到安卓應用程序,為用戶提供一天的簡要情況:所走的步伐、行經的距離、所走路線的6PS地圖,甚至所聽的歌曲。

小開端

當前,方興未艾的可穿戴設備熱潮可以追溯到2006年前后,當時耐克為計步器賦予了數字功能。小小的Plus設備可以塞入到跑鞋中,記錄所走的步伐和跑步所耗的時間。相關信息被發送到一個iPod應用程序和在線社區,社區成員可以跟蹤和比較各自的健身狀況。

其他公司亦步亦趨。2008年年底,Fitbit推出了同名的健身跟蹤設備,因此而備受矚目。它激發了許多人的想象力,因為它很小巧,可以輕松穿戴,還能整天悄悄收集數據一一無論你穿什么鞋子。

此外,Fitbit不需要一直連接到智能手機,在公司、家里或健身房都可以穿戴,一旦附近有擴展塢,就會上傳數據。這款設備正好順應當時剛開始的始終連接的智能手機時代。

第二波熱潮

Fitbit隨后了另外幾款產品。最新的Fitbit Force(售價130美元)是一種腕帶式設備,有小小的數字屏幕。它仍然基于計步概念,但應用程序可以推斷額外的數據,包括行經距離、活動分鐘、消耗的熱量。高度計可以估計爬了多少步。如果用戶睡覺時也戴著,它甚至會測量睡眠質量。

Jawbone是一家總部設在舊金山的揚聲器和耳機制造商,它銷售的Up 24是一款售價150美元的腕帶“生活方式跟蹤設備”,與iPhone應用程序配合使用。方向感應器可以根據用戶每天走了幾步,測量活動情況。

另一種人氣很旺的跟蹤設備是售價199美元的手表式Basis B1,它在背面有幾個傳感器與皮膚保持接觸。這樣一來,通常測量的指標又多了血流、心率和出汗這幾項。

耐克改進了其設備,目前銷售Fuelband SE。這款售價150美元的腕帶可以跟蹤全天的活動,并對照用戶設定的目標,測量實際表現。它可以通過一款配套的iPhone應用程序來設置。

耐克的對手阿迪達斯不甘落后,推出了Smart Run,它也可以像手表那樣佩戴。它有一塊彩色屏幕,而B1是黑白屏幕;提供了鍛煉方面的信息,包括行經距離和單圈時間。方向感應器可以測量步幅,該設備可以通過藍牙連接至選配的心率監視器,甚至還可以播放健身音樂。

盡管健身跟蹤設備似乎沒什么危害,但不是誰都愿意上傳自己的一舉一動和入睡/醒來周期方面的信息,成為另一種非常隱私的“大數據”存儲起來,并且可能被第三方以無法預料的方式所使用。

蘋果跟上

2012年年底,有新聞稱蘋果在攜手英特爾,共同開發一款智能手表。蘋果還沒有證實真有這個項目,可是它成功地重新定義了便攜式音樂和智能手機市場,這意味著眾多目光投向這家公司。2013年年中,有消息透露,蘋果已聘請為耐克負責開發Fuelband的杰伊?布拉尼克(Jay Blahnik)加入可穿戴設備開發團隊,坊間更是紛紛猜測。

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在去年5月召開的AllThings D大會上表示:

“我認為,腕式設備值得關注。不過就像我之前說過的,腕式產品要想有銷路,首先得讓人們相信它非常棒,那樣人們才想要穿戴。”

這正是一小撮公司已經憑借可以連接到安卓手機的所謂的“智能手表”試圖做到的事情。

索尼的第二代智能手表(SmartWaSh 2)運行專門的應用程序,將Gmail、推特和Facebook帶到手腕上。該設備因外觀漂亮而贏得好評,但經常飽受詬病的一個問題是1,6英寸液晶顯示屏的分辨率。由于該顯示屏分辨率僅有220×1 76像素,圖形和文本有時會出現一點鋸齒。通知信息也無法同步:要是某個消息在手表上已讀取,它在手機上仍顯示未讀取。

很顯然,這項技術仍處于初期階段。

Pebble這家初創企業曾通過Kicksta rter眾籌活動,籌集到了開發其第一款手表所需的數百萬美元資金。售價249美元的設備結合了健身跟蹤設備和音樂播放器及應用程序通知的功能。屏幕分辨率低于索尼的設備,只有168×144像素,基于電子紙技術,這意味著電池續航時間較長,但只能使用黑白屏幕。優點是,與安卓手機和iOS手機都能配合使用。

三星也闖入了這個市場,推出5"Galaxy Gear系列產品。該系列產品原先只是款智能手表,當初反響平平,現在包括兩只智能手表和―條健身帶。

知名消費者研究公司KantorWo ridpanel自勺董事卡羅萊娜?米拉內西(Carolina Milanesi)說:“毫無疑問,三星希望憑借GalaxyGear,搶在蘋果之前進入市場。”她認為,一些公司猶豫不決,觀望蘋果會推出什么產品,而不是主動競爭。

她說:“無論蘋果做什么,都會改變市場。”無論蘋果的產品是什么、何時,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短期未來。

不過還有另一家實力強大的公司,其大出風頭的產品也引人側目,并且在考驗相關的法律。

谷歌眼睛

谷歌眼鏡已備受關注,毀譽參半。頭戴式屏幕將信息投射到用戶右眼上方的一塊小鏡片,由于能夠記錄佩戴者看到的畫面,因此引起了爭議。隱私權擁護者抨擊,這項功能實際上將谷歌眼鏡佩戴者變成了移動監視站。

配戴者可以收閱郵件、獲取方向以及搜索互聯網。谷歌大力推廣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比如外科醫生在手術室佩戴谷歌眼鏡,騎車一族實時獲得路線,消防員進入建筑物時可以使用谷歌眼鏡查看平面圖,但谷歌眼鏡眼下似乎只是個噱頭而已。

谷歌眼鏡售價1 500美元,也-完全超出了普通消費者的承受范圍,不過價格會慢慢降下來。

可能谷歌最大的貢獻不在于谷歌眼鏡,而在~Android Wear,這是面向智能手機及其他=-ir~戴設備的新版本安卓操作系統。谷歌正與多家公司就智能手機進行合作,包括Fossil、華碩、LG、宏達電、三星、英特爾、摩托羅拉、聯發科和高通等。

第一個產品會在今年夏天問世:摩托羅拉的Moto 360將通知和Google Now功能,整合到一個外觀相當時尚的設備中,這款設備看起來酷似手表。摩托羅拉還沒有透露價格或規格方面的任何具體細節。走向未來

有一點可以肯定:可穿戴設備不會僅限于健身跟蹤設備、智能手表和谷歌眼鏡。

加拿大Thalmic實驗室已開發出一種名為Myo的肌電傳感器,可以戴在手臂上,檢測肌肉電活動,以解讀運動和手勢。這款設備售價149美元,演示顯示了玩視頻游戲的用戶如何模擬拔槍射擊。另一演示片段顯示了一人通過來回扭動胳膊,操縱無人駕駛飛機。

斯蒂芬?萊克(Sephen Lake)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這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他說:“人與設備之間的關系越來越近。人們愿意穿戴不同的技術。”

臂環可能沒什么了不起,那假發如何?索尼的智能假發(Smartwiq)已在專利申請中亮相,它可以連接到智能手機,可能包括GPS、攝像頭、超聲波換能器,甚至激光指示器。借助足夠多的傳感器,這款假發可通過跟蹤皮膚活動來讀取面部表情,或者弄清楚某人在哪里、他們的目光投向何處。收到消息后,它還會發出輕微的振動。

當然,智能假發眼下只是一項申請專利。索尼有幾個原型,但對產品只字未提。

藍牙低能耗(Bluetooth LowEnergy)這種新的通信協議有助于推動行業往前發展,這種協議剛開始進入手機。

Thalmic的萊克說:“該協議讓設備能夠更輕松更快速地連接其他設備,并與之斷開。如果你發送少量數據包,它確實很好。過去,它是一種全天候連接;藍牙低能耗協議工作時發送部分數據,閑置時進入睡眠狀態,因而顯著延長電池續航時間。”

英特爾加入

可穿戴設備并沒有逃過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英特爾的關注。

英特爾在CES上展示了幾個原型,它們基于一種名為“Edison”的電腦。Edison與SD卡一般大小,它是“標準的奔騰級PC”,運行Linux,內置無線和藍牙功能。

英特爾展示了由波士頓的ReStDevices公司生產的一款嬰兒“連身衣”,連身衣上面裝有傳感器,可以監測嬰兒的體溫、脈搏和呼吸。如果將配備“Edison”的玩具烏龜別到連身衣上,可以將嬰兒的生命體征發送給父母。但不是發送到智能手機上,英特爾展示了可以根據嬰兒的需要閃爍不同顏色的咖啡杯。

英特爾還展示了一副內置傳感器的耳塞,那樣耳塞不僅能播放音樂,還可以充當心臟監視器。此外還展示了一款智能手表原型,可與地理圍欄(geofencing)系統配合使用,好讓家長知道子女何時偏離了上學路線。

實驗室新品

要是你覺得這聽起來遙不可及,應該看看研究實驗室在研發什么新品。

谷歌最近展示了一款隱形眼鏡原型,嵌入式傳感器可以測量眼淚中的血糖含量。其想法是,要是糖尿病患者體內血糖含量偏低,就通過手機(也有可能谷歌眼鏡)提醒患者。這款隱形眼鏡還處在研發的早期階段。

英特爾、本田、豐田和多所大學實驗室正在研發試圖檢測思維模式的掃描裝置。這項技術名為BMI(腦機接口),使用腦電圖,大體上將想法譯成圖形。

豐田在2009年展示了一款掃描裝置,讓人可以單單憑借意念就能操縱輪椅。使用大概1 5個小時后,系統可以適應用戶的運動控制思維模式,準確率高達95%,那樣就能理解往左、往右、往前和停止等基本命令。

另一家日本汽車制造商本田開發了一個原型系統,使用腦電圖和測量血流的近紅外光譜(NlRS)技術來控制機器人。在本田的視頻中,向一名研究人員展示印在其中一張卡片上的姿勢一一動右手、動左手、動腳或動舌頭,然后要求研究人員想象做出該動作。本田聲稱,成功率高達90%。

英特爾最近展示了一款使用近紅外光譜技術的系統,試圖搞清楚汽車駕駛者何時高度關注前方路況、何時開小差。英特爾表示,該系統獲得的信息從理論上可以用來調節汽車的環境控制系統,從而讓駕駛者保持清醒,或者加大或減小對自動剎車和車道控制等安全裝置的控制。

篇4

可穿戴設備不僅僅是一種硬件設備,它集成了傳感器、射頻識別、全球定位系統等,并能與移動互聯網相聯系,使得它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均可實現人與物、人與環境的信息對接。這些設備不斷地感知和記錄下的海量數據被傳輸和匯聚到云端之后,產生了奇妙的效果,它們可以告知你空氣質量,測算你的睡眠情況,甚至可以告訴你嬰兒哭鬧的原因……

運動可穿戴設備

運動中,它會第一時間檢測我們的汗液、血液,監測身體情況,這些及時的檢測數據會被上傳到大數據中心,數據中心會根據你以往的健康狀況分析體內水分平衡、耐力、肌肉承受力等信息,告訴你什么時候需要休息幾分鐘或放慢速度,什么時候應當加速……這樣在跑步鍛煉的時候,你就可以停留在一個最佳的心臟速率范圍,完成更好的姿勢,或者讓你保持在最好的運動強度之中,達到運動的效果。

睡眠可穿戴設備

如果你睡覺時帶著一款小型可穿戴設備,它將會與你手機中的APP進行連接,詳細地記錄著你的睡眠狀況,例如你昨晚睡覺翻身了幾次,深度睡眠時間是多久,淺睡眠是多長時間,還有血壓波動和心跳狀況等眾多的與睡眠有關的數據。當你早上要醒來的時候,這個小設備會與手機鬧鈴結合,在你設定最晚時間之前根據你睡眠質量來啟動鬧鈴,而這個時間是你醒來最輕松的時刻。之后,它會根據昨晚你的身體狀況,為你列舉早餐的營養搭配建議以及白天需要補充的維生素品種等。

醫療可穿戴設備

在醫療方面,可穿戴設備也得到很大的運用。當醫院將幾十萬個心臟病患者的數據通過可穿戴設備上傳到大數據中心,通過云計算技術,從中找到心臟病的發病特征,而數據中心會進一步分析出使用者的身體狀況并發出震動警告。

篇5

本周,硬件制造商HTC和PC游戲技術公司Valve展示了它們合作開發的可穿戴設備Vive,并得到了高科技界的稱贊。

但是,Vive與Facebook的Oculus有什么不同?被稱為”新桌面”的微軟HoloLens護目鏡又怎么樣?谷歌(微博)Glass的表現如何?它們的各有什么優點和缺點。

對所有已經推出或者將要推出的虛擬現實設備和增強現實設備作一個盤點,將有助于解答上述問題。

Vive VR

Vive VR的開發商是著名手機制造商HTC,但其基礎技術是由游戲技術公司Valve提供的。

Vive VR能干什么?它是一個虛擬現實耳機。當你戴上它,你似乎沉浸在計算機生成的世界中,就像生活在十分逼真的視頻游戲中。

最酷的是,它有手握式兩個控制器,當它們握在你手中時,你的手可以出現在虛擬世界中,你可以在其中進行揮手或者射擊等動作。BI記者史蒂夫·科瓦奇(Steve Kovach)將其稱為“有史以來最令人興奮的虛擬現實體驗。”

到目前為止,業界普遍認為它是目前最好的虛擬現實產品。但它仍然具有虛擬現實設備普遍存在的問題:用戶戴上它后,在虛擬現實中的體驗雖然很好,但與現實世界的互動空間很小。你必須把它連接到某種類型的計算機上。而且,戴上它會讓你看上去很傻。

Vive VR的開發人員版本將在今年春天推出,普通版本將在今年年底上市。價格不詳。

Oculus Rift

在被收購之前,Oculus公司是一家獨立的虛擬現實技術公司。一年前,Facebook以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Oculus。

Rift是Oculus自己制造的,但Oculus公司也為三星等硬件制造商提供技術。

Rift顯示了虛擬現實技術可以達到多么驚人的逼真程度。2013年以來,科技大佬們一直在熱烈討論這款設備。BI的記者尼古拉斯·卡爾森(Nicholas Carlson)在去年十二月第一次試用了Oculus Rift后,立即在Tweet上發帖表示:“它將改變一切。”

Rift一些早期版本導致使用者出現惡心或神志不清的狀況,但最新的“Crescent Bay”推出之后,這種情況很少出現了。另一個不足之處是,它不能使你的手出現在虛擬世界中。

Rift預計將在今年晚些時候上市銷售。

Gear VR

Gear VR的硬件制造者是三星,但其虛擬技術的提供者是Oculus。

Gear VR能夠提供完全虛擬現實的體驗。但它使用三星智能手機代替計算機來驅動顯示器。

Gear VR現在就可以在市場上買到。使用時,你只需將Gear VR連接智能手機,而不必連接計算機。它的顯示屏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分辨率。

它的缺點是沒有象Oculus Rift那樣的全位置跟蹤功能,這意味著它在感覺上不如Oculus Rift那樣逼真。

它的價格是200美元。

HoloLens

HoloLens護目鏡的開發者是微軟。自2010年以來,微軟一直在秘密地研發HoloLens,終于在今年一月推出了一個原型。

HoloLens與虛擬現實設備略有不同,它被稱為增強現實設備。這意味著,這種護目鏡是半透明的。依靠一些應用程序,HoloLens可以使用戶完全沉浸在計算機生成的虛擬世界中,和虛擬現實設備一樣。但在使用另外一些應用程序時,用戶看到的大部分內容屬于真實的世界,雖然其頂部疊加了虛擬的圖像。所以,它是一種將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融合在一起的東西。

微軟已經為HoloLens開發了一些非常酷的工作類型應用。另外,微軟承諾,HoloLens將采用Windows 10,所以普通的Windows開發人員最終將能夠為HoloLens開發應用程序。

微軟一月份展示的HoloLens版本只是一個雛形,非常不完善和笨重。要完成它,微軟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Windows 10預計今年出貨,但Hololens不太可能在同一時間推出。也許要到2016年。

Magic Leap

Magic Leap是一個創業公司,該公司的創始人是傳奇人物Rony Abovitz。前不久,Magic Leap從谷歌、高通和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等投資者那里獲得了5.42億美元的投資。

Magic Leap是一款增強現實產品,類似HoloLens。由于Magic Leap露面不多,該產品究竟如果很難確定。

Magic Leap表示,它研究出了一種新技術,可以將圖像直接投射到人的每個眼球上。據說這是為了消除虛擬現實設備給人帶來的惡心感覺。

今年2月份,Abovitz曾表示,Magic Leap的上市時間“不會很遠”。其價格范圍將與其他消費電子設備相同。

Project Morpheus

Project Morpheus的開發者是索尼公司。

Project Morpheus是一款以游戲為重點的虛擬現實耳機。索尼近20年一直致力于游戲業務,其游戲機上有許多最好的游戲,所以Project Morpheus可能成為游戲玩家的首選虛擬現實耳機。

最酷的是,Project Morpheus將可以與PlayStation 4同時使用。所以,游戲開發者可以為Project Morpheus開發新的PS4游戲。有些評論家說,目前的Project Morpheus原型耳機比Oculus Rift讓人感覺更完善。

但是,索尼的動作似乎非常慢,Project Morpheus至少要明年才能上市。索尼的目標是“在2016年上半年”。

Google Glass

今年年初,谷歌推出了Glass的開發者版本,但該公司一直稱這是一個實驗。不久,谷歌停售了Glass,并停止了谷歌眼鏡項目。

Glass是一款增強現實設備。與笨重的頭戴式設備和護目鏡不同,Glass是最小巧的一款設備。它只是一副眼鏡架,加上一個小小的顯示器。它的顯示器可以將圖像投射到佩戴者的眼球上。

篇6

>> 可穿戴智能設備的未來 超智能的寵物可穿戴設備 走進智能可穿戴設備 智能可穿戴設備何去何從? 可穿戴設備的未來 可穿戴設備的誤區 時尚的可穿戴設備 里斯:破局“可穿戴智能設備” 可穿戴設備:智能終端新商機 三問智能可穿戴設備 智能可穿戴設備與汽車聯姻 智能可穿戴設備:下一個營銷戰略主平臺 可穿戴智能設備發展模式:留下智能擺脫設備 當廣告“可穿戴” 智能計算讓你更健康運動中的智能可穿戴設備應用 唯有智慧,再無設備 可穿戴智能設備的數字化未來 揭秘可穿戴式的智能生活 被小看的智能可穿戴 可穿戴設備的創業機會 當下最熱門的可穿戴設備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6-01-15/2016-3-31.

[2]中國報告大廳.蘋果智能手表關注度暴跌 搜索流量距上市時下跌六成[EB/OL].,2015-8-13/2016-3-31.

[3]Canalys.2015年11月Apple Watch出貨總量為700萬塊[EB/OL]. ,2015-11-5/2016-3-31.

[4]威廉?阿倫斯,邁克爾?維戈爾德,克里斯蒂安?阿倫斯.當代廣告學第11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96-97.

[5]2015上半年可穿戴設備報告[R].速途研究院,2015.

[6]2014-2019年中國智能手表市場競爭格局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R].智研咨詢,2014.

篇7

從一月份CES上展示的Pebble Steel智能手表、英特爾、Garmin、Razer的智能手環,到三星Gear 2、Gear 2 Neo和Gear Fit、谷歌眼鏡、三星Gear VR虛擬現實頭盔、復古時尚的Withings Activité、Cogito、Jawbone UP3、微軟的Microsoft Band、索尼SmartWatch 3和電子紙智能手表FES Watch。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還是使用Android Wear操作系統的Moto 360和LG G Watch。

Moto 360的出現,掀起了一股圓形智能手表風潮,果殼和inwatch競相推出搶占眼球的產品。雖然后兩者價格較高或功能較少,相對于搭載Android Wear系統的Moto 360來說各方面還是遠遠不足。在Apple Watch還未正式發售之前,Android Wear的確是目前最吸引人的系統,但是谷歌這個不懂中國市場的少年除非后續開放Android Wear第三方語言服務,否則國內銷售量還是不盡人意的。

各行家都在猜測,Apple Watch很有可能在銷售數字上一騎絕塵。

Moto 360

這一年來無論是展會還是電商平臺上滿滿都是可穿戴設備,健身和運動、醫療和健康兩個細分領域的可穿戴中國市場被寄予厚望。言及智能產品,可穿戴設備已成為時尚尖端的象征。但是,國內市場現狀真的如大家所盼望的一樣樂觀嗎?

在剛過去的雙十一購物節,京東官方披露銷售排行,智能硬件前三名為三星(Samaung)、麥開(Mecare)、Fitbit。

當前大多市場機構統計的基本上是企業的出貨量,而非面向消費者的銷量,在此安珀網總結了京東國內幾個熱銷品牌硬件。銷售量前幾名分別為ibody手環、360兒童衛士2智能手表、華為榮耀手環、小米手環。

相比國外較為成熟的市場,國內可穿戴設備處在培育市場階段。國內廠商在工業設計、生產代工環節欠火候,相同商業模式下,做的產品還是不盡如人意。另外,可穿戴設備的銷售渠道和分發渠道一部分是電商銷售,如京東、淘寶、亞馬遜等,一部分是自有渠道,例如與公立或私人醫院等機構合作,或是B2B與企業合作打包銷售;一部分是實體店銷售,還有一部分是點名時間等網站的先期預定或分發。另外與之相對應的是軟件和應用的捆綁銷售,一個產品對應一個App,軟件同質化嚴重,用戶粘性差,商業模式尚不成熟。

在智能硬件的生態系統中,有三類主要的角色:在硬件商方面,主要依托對供應鏈的控制力,如美的、海爾、坎坤等;在渠道商方面,主要依托對渠道的控制力,如京東、點名時間、眾籌網等;而在服務商方面,主要依托對云服務的控制力,既包括云平臺服務商,如百度、阿里云等,也包括直接面向個人用戶的C端服務商,如墨跡天氣、友樂活等。

官網/官方授權時最主要購買渠道,占57%,實體專賣店占16%,C2C購物網站占16%,電器商場4%,展覽會占3%,連鎖超市占3%,眾籌平臺或其他占1%。智能手表手環市場主要領跑者是三星、小米。三星智能手表品牌占有率51%,小米智能手環品牌占有率34%。而科技網站是主要的認知渠道,占30%。

數據顯示,在對可穿戴設備有所了解的用戶中,有68.9%的受訪者表示會考慮購買可穿戴設備,只有31.1%表示不會購買可穿戴設備。在愿意購買的消費者中,35.6%可以接受的可穿戴設備的單價在300元以內,300-500元之間的占28.6%,500-1000元之間的16.7%,有19.1%表示可以接受1000元以上的可穿戴設備。

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智能設備市場走向垂直細分化,360推出兒童手表,小米、墨跡、獵豹打起PM2.5的主意。而在小米等的刺激下,硬件市場正朝著零利潤方向發展,這是未來的趨勢,智能軟硬件商只能通過內置的各種增值服務區建立起互聯網化的商業模式。

篇8

在很多人眼里,Google Glass代表著可穿戴設備的最高水準,儼然成了整個行業的代名詞,令其他廠商有了一種高山仰止的無力感。在Glass推出后的這幾年間,可穿戴設備呈井噴之勢,讓很多人遭遇了選擇障礙癥的同時,也讓人們對于此類設備形成了審美疲勞。

產品設計缺乏亮點,千人一面的塑料橡膠類材質,大同小異的功能設計,同質化日趨嚴重,而且很多都有倉促趕工之嫌,設計和做工上存在缺陷,輕則產品使用壽命大大縮減,重則引起皮膚過敏等健康問題。

這些產品中有走過場混臉熟的智能手表,還有運動手環、移動醫療設備等定位于細分市場的可穿戴產品。市場調研機構IDC在4月10日公布的統計報告顯示,可穿戴設備今年的出貨總量將達到1900萬只,而運動健身類設備由于其硬件整合度低,功能較少,成本低廉,行業門檻低,將在2018年之前繼續領跑可穿戴市場。

另據Canalys在2014年2月14日公布的報告顯示,今年智能腕帶的出貨量可能將會超過800萬只,明年將增長兩倍至2300萬只,而到了2017年,這一數字還將擴大到4500萬,接近所有可穿戴設備的40%。

你可能對于這些統計預測數據早已爛熟于心,對于被很多人鼓吹得天花亂墜的市場規模和發展潛力已經提不起半點興趣,于是當你看到某一家企業推出這類產品時,你會嗤之以鼻:能不能有點新意!

的確,單就運動健身類設備而言,我們可以很輕易地列舉一系列的功能:計步、時間顯示、運動量計算、攝入熱量計算,再高端一點的可能還可以進行心律監測。也正是由于運動健身類設備的功能簡單,行業門檻低,所以很多企業抱著玩一玩的心態,紛紛試水可穿戴,原來賣鞋的、賣衣服的、賣手機的、賣奢侈品的,搞時尚的、搞軟件的、搞醫療的、搞筆記本外設的,都開始不務正業了。行業競爭的加劇使得產品的同質化更加嚴重,也對企業的設計研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穿戴行業的發展并非一馬平川。拋開潛在的隱私問題不談,可穿戴產品的設計安全問題已經嶄露頭角。FitBit Force手環導致皮膚過敏召回,使得其他一些可穿戴設備廠商開始重新審視自身的產品。筆記本外設廠商Razer也因此推遲自家的可穿戴產品。

對于新品頻繁、產品同質化嚴重的可穿戴行業而言,這次召回事件不見得全無益處。至少,一些設備廠商放慢了腳步,開始關注產品的設計和安全,反思整個過熱的行業背后所潛藏的問題。

外媒CNET在4月18日報道稱,Nike將對旗下的可穿戴硬件部門進行裁員,專注軟件開發。盡管Nike隨后發表官方聲明,否認這一消息,但聲明中曖昧不清的言語讓人對其可穿戴業務深感擔憂。也許是Nike高層還在搖擺不定。但這同時也折射出整個可穿戴行業的浮躁和混亂。

行業新秀:MisFit Wearables

什么,沒聽說過。

John Sculley聽說過吧,就是被喬布斯稱為“賣糖水的”,之后又把喬布斯從蘋果公司趕走的那位(讓你再說我是賣糖水的!)。他是這家公司的創始人之一。

另外兩名創始人是Sonny Vu和Sridhar Iyengar。他們兩人在此前創立了Agamatrix――一家生產移動醫療器械的技術公司,其生產的血糖檢測儀器成功通過FDA認證,并在制藥巨頭賽諾菲旗下以iBG Star銷售,也是蘋果認證的第一款iPhone醫療配件產品。

MisFit這個詞看著眼熟嗎?不認識?蘋果著名的《Think Different》廣告總看過吧,忘了的和沒看過的趕緊腦補一下。其中一句臺詞:“Here’s to the crazy ones. The misfits. The rebels. The troublemakers. The round pegs in the square holes”。

2011年10月初,當時,三位創始人正糾結于新公司的名稱。10月5日,傳來喬布斯因病去世的噩耗。于是他們決定將公司命名為Misfit以此紀念喬布斯。

故事的水分我們暫且不論,但至少公司的發展也算順風順水,分別在2012年4月25日和2013年12月24日的首輪和次輪融資中籌得760萬和1520萬美元。其中第二輪融資由李嘉誠的Horizon Ventures領投。

同時,MisFit的第一款運動追蹤產品Shine也沒有讓我們失望,并于2012年11月11日在Indiegogo,最終籌得近85萬美元。

比之于大眾熟知的Fitbit、Jawbone,MisFit Shine的名氣并沒有那么大,但可以用一個很貼切的詞匯來形容它:小而美。

Shine采用全金屬設計,航空級鋁合金機身。內置Cortex M3架構的32位 EFM32 Leopard Gecko MCU低功耗芯片,三軸加速度計以及低功耗藍牙。通過激光在鋁合金的機殼蝕刻出1560個小孔,均勻地分布在四周,以130個小孔為一組,最終形成12個較大的LED燈。這樣在保證設備一體化結構和防水性的同時,也使得藍牙信號能夠自由傳播。

Shine采用標準CR3032紐扣電池,續航時間長達4個月。單機重量僅有9.4克,大小跟一枚一元相差無幾。可以通過手環、磁力夾扣、項鏈、腕帶附件實現多種佩戴方式:戴在手腕上,夾在衣服口袋,當項鏈佩戴。

如果你有健身的需求,希望督促自己完成既定的運動目標;如果你感覺現在的運動手環產品外觀設計太過平庸;如果你厭倦了清一色的橡膠或塑料腕帶產品,如果你想要一款有多種佩戴方式的運動追蹤設備,那么MisFit Shine就是你的菜。

Shine有著很多其他同類設備難以企及的優點:頗有蘋果范兒的外觀設計,超長的續航時間,靈活多變的佩戴方式,簡潔小巧幾無存在感。有了這些優點,如果某一天蘋果宣布收購MisFit我一點也不會感到意外。但它并非完美無缺,不然的話人們也就不會對傳說中的iWatch翹首以盼了。

作為一款運動追動設備,或稱之為運動健康監測設備,Shine已經很好地實現了他所承諾的功能,通過軟件算法處理傳感器數據,實現運動和睡眠監測。當然,由于產品設計和功耗等多方面的原因,Shine也做出了一些功能上的妥協和取舍,如時間顯示的最小單位是5分鐘,精度不夠;在室外強光下很難看清指示燈。

但是,它足夠炫,足夠酷,戴上它,你瞬間晉升為高富帥,如此,夫復何求!

現在,國內知名眾籌網站點名時間上已經出現了模仿Shine的產品,這也從側面反映了Shine在產品設計上的出眾。

篇9

隨“芯”而動,芯片定義可穿戴設備

作為電子產品的核心與靈魂,芯片決定了可穿戴設備的功能甚至外觀,恰當的芯片可以成就一款造成轟動效應的產品。因為國內自主研發生產的芯片還不多,內地大多數消費電子產品生產商都在用國外的芯片。瑞智半導體公司致力于給廣大消費電子企業提供一顆紅火的中國“芯”。雖然瑞智半導體的投資方是外國公司,但研發、運作、生產都是在國內,據徐瀚杰介紹:“我們目前給很多品類的消費電子產品提供芯片及解決方案,比如智能音響、智能腕帶、智能手表等等。”中國“芯”的加入,會使可穿戴設備的戰役打得更精彩。

針對芯片對可穿戴設備的影響,徐瀚杰進一步說明:“所有可穿戴設備都涉及到芯片問題,最頂級的芯片公司是具備對電子產品系統重定義能力的,比如英特爾已經定義了整個電腦系統,外面設備的細節都是圍繞它做的。而高通定義了5模13頻的不同類型的通訊系統,并且提供了2G、3G、4G相關的多項專利,全球怎么通訊,游戲規則基本上都是高通定義的。”目前國內芯片公司雖然跟國際主流芯片公司相差很遠,但是其對電子產品的定義功能卻是相同的,為可穿戴設備企業提供符合條件的芯片和解決方案也成為芯片公司的重要使命之一。

清除可穿戴設備路上的三大障礙

雖然可穿戴設備提了很久,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像手機那樣風靡全世界、并且幾乎讓所有人都達到設備不離左右的依賴程度。徐瀚杰認為這是基于可穿戴設備還有三大問題沒有解決好,他說:“首先是功耗方面的問題,如果耗電量過大,造成設備時時刻刻都在充電的狀態,很麻煩。如果在配置優化的狀態下保持連線,我們可以達到微安級的狀態,在微安級的狀態下設備可以用幾個月甚至半年都不要充電。另一個需要解決的是設備面積的問題,可穿戴設備不像平板電腦那么大,可以在其中內置很多部件,所以其對結構要求也很高,需要電子元件做得很小。第三個問題是到目前為止,針對可穿戴設備的比較成熟的芯片解決方案很少。我們所做的就是提供完善的解決方案,以最快速度使客戶達到量產。”

除了功耗、面積、解決方案之外,隨著從業者的增加,可穿戴設備行業還有一個問題也讓人隱隱擔憂。當產品功能、設計等方面趨同之后,同質化都會毫無懸念地到來。而當一個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會有一批批企業在經歷痛苦的同質化競爭之后死去。作為新興行業,可穿戴設備在如火如荼地發展之際,也有人開始質疑,是否不久的將來也會遭遇同質化的惡潮,對此,徐瀚杰給出了相對樂觀的答案。他認為:“可穿戴設備對很多創業公司來說是個很好的機會,因為其形態具有多樣性。從紐扣到腕表、腕帶、服飾、鞋帽、書包、書本,萬物都可以將其嵌進去,應用創新的場合非常多,同質化的問題不明顯。雖然很多大公司也瞄準了可穿戴設備領域,但其資源畢竟還在主業上,不可能到處發力,短時間內小公司有很多機會。”

創業型公司+芯片行業=自動加班

在接受采訪過程中,徐瀚杰提到,自己的工作時間是星期一到星期日,從開始工作之時起,熬夜加班便成了家常便飯,與徐瀚杰一樣,其公司的同事也都自動履行著IC業內不成文的加班規矩。據了解,公司食堂的阿姨一天要做三頓飯,除了午飯和晚飯,還會提供夜宵,同事們到晚上十一、二點回家是常事。當然,對于同事們的付出,徐瀚杰也會提供相應的補償,即管理比較人性化,公司從不實行考勤制度,為錯開早高峰,同事們可以自定上班時間,10點后來到公司也屬正常現象,并且由于團隊非常看好項目,大家都不用催趕,每日很自覺地加班加點工作。

當被問及公司運營到一定程度后是否會放松工作的節奏時,徐瀚杰絲毫沒有猶豫地說:“不會,公司停不下來,不會運轉到不需要很多時間和精力的時刻。因為雖然今天你千辛萬苦積累出了一些技術,但可能很快就會被淘汰掉。從另一方面來講,勤勞也是華人的天性吧,我們又屬于華人里面比較拼命的。我們內部有個不成文的規矩,選擇工程師和合作伙伴的時候,會問他可不可以承受這樣的工作強度。”從大環境來看,徐瀚杰認為,中國芯片行業由于種種原因已與歐美等相差了一大截,不管是在時間上,還是在資金投入上目前都是無法與之相比的,除了持續的投入,沒有其它渠道。從大的方面來說,國家的投入已經表現在了一些政策上,從小的方面來看,每一個參與其中的芯片公司的努力都是一股不可缺少的力量。錯過了一波波引領消費電子潮流的機會之后,也許憑借中國“芯”及中國式解決方案的支撐,在可穿戴設備行業中國企業將會大放異彩。

選擇一個合適的地方,踐行快、精、穩

徐瀚杰是廣州人,選擇在上海創業,有各種機緣,重要的是他認為上海是全國芯片業的中心。他說:“中國真正有一定能力做芯片的地方是不多的,不外乎是上海、深圳、北京等。上海最厲害,深圳和北京的積累都不如上海。上海做芯片的環境好,人才聚集最多,很多大的外資芯片公司的研發中心都放在上海。到目前為止,芯片公司并不是很多。雖說從名義上來看上海有幾百家做芯片的,但很多是掛羊頭賣狗肉,真正做芯片的可能不到100家。國內有很多專門生產山寨品的工廠,但芯片卻并不是那么容易模仿別人的。芯片研制周期比較長,不可能快速模仿他人,沒有技術含量的企業很難真正來做這個事。當然,現在美國還是全球科技的制高點。小公司還是處在跟隨階段。前方的路依然很長。”

篇10

眾所周知,可穿戴設備被業內喻為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之后新的產業增長點。但也正是由于是新的增長點,業內在抱以期望的同時,對于可穿戴設備也存在著爭議,尤其是在第一代Google Glass腰斬之后,加劇了業內對于可穿戴設備未來前景不確定性的擔心。盡管其間,三星、摩托羅拉、LG等相繼推出了智能手表,但不溫不火的銷售似乎也未能讓可穿戴設備市場找到真正的爆發點。

在此,也許有人會稱,之前蘋果Apple Watch的難道沒有激發可穿戴設備市場嗎?實際上自蘋果Apple Watch上市以來,業內對其銷量的預估是大相徑庭。據市場研究公司Slice Intelligence最新的統計,自今年4月推出以來,Apple Watch的累計銷量為279萬只。如果照此計算的話,Apple Watch全年的出貨量將遠遠低于此前摩根士丹利樂觀的3600萬。此外,據來自Pacific Crest分析師通過谷歌搜索中用戶對于Apple Watch、iPad和iPod的搜索量對比之后認為,用戶對于Apple Watch的興趣正在消退,其關注度甚至低于蘋果近乎“死亡”的產品線—iPod。

更關鍵的是,Apple Watch本身也存在著問題。例如研究公司UserTesting對部分Apple Watch用戶進行調查顯示,有近19%的受訪者對Apple Watch第三方應用進行了抱怨,認為第三方應用的速度和質量遠不如Apple Watch的原生應用可靠,第三方應用也是被吐槽最多的問題。

種種跡象表明,Apple Watch并非像業內之前預估的那般大賣,且未來也同樣充滿變數。當然我們并非說Apple Watch失敗(畢竟其銷量在智能手表廠商中已遙遙領先),而是指與之前業內期待Apple Watch大賣來促進和拉動不溫不火的可穿戴設備市場,進而成為引爆點的作用存有差距。這也是為何蘋果在Apple Watch不到3個月內就在不久前舉行的WWDC2015上新的Watch OS2系統和第二代Apple Watch如此之快被放出消息。可見業內(包括蘋果自己)亟待Apple Watch改進及更具市場沖擊力表現的心情。既然蘋果在智能手表市場的表現都是如此,之前其他廠商的表現就可想而知了,其不溫不火也自在情理之中。

與智能手表不溫不火市場表現大相徑庭的是智能手環市場的火爆。當然這種火爆只是相對于同屬可穿戴設備市場的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鏡等。而目前智能手環、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鏡被業內公認為可穿戴設備的最主要代表。也正是由于此,這三種形態的冷與熱將決定可穿戴設備的未來。但就像之前所分析的,智能眼鏡和智能手表沒有或很難形成爆發力,而一個產業能否具有前景或形成氣候,初期的市場爆發力至關重要。

據分析公司Statista的統計,去年全球智能手表的出貨量為330萬,其中排名第一的三星出貨量為120萬,相比之下,在智能手環市場,僅Fitbit一家就出貨了1900萬。而到了今年的第一季度,Fitbit的出貨量飆升到390萬,一個季度的銷量就已經超過去年一年全球智能手表的銷量。在此,也許有人會稱,智能手表的ASP(平均售價)要遠高于智能手環,不能單純以銷量來衡量不同可穿戴設備的價值。但我們想說的,在一個產業發展的初期階段,如何讓市場和更多的用戶接觸和體驗到產品才是關鍵。

這之中價格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在目前市場和用戶多數對于可穿戴設備的價值存疑和認識模糊不清時(相關調查也顯示,價格和使用價值是阻礙可穿戴設備普及的主要因素),用價格模糊價值,進而讓市場和用戶最終通過接觸發現價值是必經之路,也巧妙回避和化解了當下市場和用戶接受可穿戴設備最大阻礙之一價格的矛盾。從這些因素看,智能手壞與其它可穿戴設備相比更易形成爆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