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成本法范文

時間:2023-04-08 14:09: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實際成本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實際成本法

篇1

關鍵詞:再制造;實際成本法;PAC成本;財務分析

再制造產業是指在原有產業的基礎上,將廢舊產品利用技術手段進行修復和改造的產業。它是以產品全壽命周期理論為指導,以實現廢舊產品性能提升為目標的一種產業。發展再制造產業有利于循環經濟模式的建立,可以充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我國從1999年提出“再制造”概念到2008年發改委首批全國14家單位作為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企業,確立了我國再制造產業發展模式。再制造產業對財務工作也提出新的挑戰,因其特殊性,如何準確進行成本核算?本文就前期實操經驗的基礎上對再制造行業成本核算的關鍵點進行總結。

一、再制造行業為何選擇實際成本法

傳統意義上,制造行業往往采取標準成本法進行成本核算,便于進行成本分析。然而再制造卻難以用標準成本進行衡量,原因如下:

(一)再制造行業生產鏈條長

再制造行業包括了對舊機的回收―拆解―清洗、分析、檢測―修復―裝配―試車―噴漆包裝入庫。產程非常長,期間物料根據生產計劃的需求,還存在入庫存放,調撥新件等多項環節,并且生產過程中沒有標準的物料BOM,更傾向于定制生產,因此難以用標準成本進行成本計量。

(二)零件狀態不同,成本也不同

再制造過程中同一零件存在著舊件、修復件、新件多種狀態,不能以統一的標準成本來衡量。并且經過拆解、修復等過程,很多零件成本中包含了人工、資源的消耗,因此需要經過計算來計量成本。

(三)舊件利用效率決定了成本的高低

經過拆解產生的舊件經過清洗分揀,可能存在三種狀態:廢棄、直接入庫、修復入庫,舊件是否經修復使用還需遵循成本效益原則,需要專業技師的判斷。因此再制造行業存在舊件利用效率指標,這一指標將直接決定最終產品的成本高低。

二、實際成本法運用的要素

(一)再制造行業運用實際成本法的原理

根據再制造行業特性,從管理角度分為拆分車間、裝試車間,并以此來進行費用的歸集。舊機回收后經過拆分車間的拆解、清洗、修復進行零件的入庫。入庫的零件狀態可以是舊件或修復件,入庫的舊件和修復件的成本應承擔舊機回收成本和拆分工單的人工、機器及資源費率等進行計算分擔。

裝試車間的成本就與通常制造行業的成本計算方式相同,但是裝配所用的物料是舊件、修復件還是新件?同一物料狀態不同要用不同的件號加以區分,以便于投料和成本計算。

(二)PAC成本離不開系統的支持

鑒于上述實際成本法的原理,每一個舊機回收成本不同,每個拆分工單的入庫零件也不同,因此再制造產品的成本是實時變化的。當前通常采用PAC成本(期間平均成本)最能真實地衡量產品成本的高低,但PAC成本需要大量的計算數據,靠人工難以實現,ERP系統可以支持大量的數據后臺計算,輕而易舉地獲得物料的實際成本。

三、實際成本法運用中的控制要點

(一)工作流程的設置配合實際成本法的運用

實際成本法的運用存在比較嚴格的業務要求,因此公司的職能設置應予以配合。其中比較重要的兩方面,一是采購的管理。采購訂單的價格決定著舊件、修復件的成本,進而影響了產成品的成本,因此要求務必保證采購訂單價格的準確性。二是工單的管理。期間平均成本需要工單的閉環管理,盡量保證當月工單當月關閉,不允許跨期工單的出現。

(二)不可避免的差異管理

從現實的業務操作來講,不存在完美的實際成本法。實際生產經營當中,通常存在跨期結算,會采用暫估價進行估值,因此暫估價格參與了實際成本的計算,與真正的結算價格產生差異。另外,在工單的投料差異也會產生相應的差異科目。因此在財務核算過程中,要實時注意差異的產生,及時分析各項差異產生的來源,合理地進行分攤,杜絕差異的累積,真實地反映再制造產品的成本水平。

(三)成本分析工作有助于生產經營效益的提升

與標準成本法下通常的成本分析不同,再制造行業關注點有所不同。

第一,關注物料成本的變動,指導經營政策與管控措施。

定期關注物料的舊件、修復件、新件的成本比較,實際操作中一方面可能會出現舊件的成本高于新件,這說明一臺舊機經過拆解,拆出的有效舊件不足,這些舊件承擔了整個舊機的回收成本和拆分費用,造成舊件成本過高。這說明公司高估了舊機的回收價格。另一方面也可能出現修復件的成本高于新件,除去舊件的問題,就是花在此物料的修復成本高于外購新件的成本,這也是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的,因此是在分揀修復環節出了問題,需要對專業技師進行培訓。

第二,關注舊件利用效率,做好成本比對工作。

再制造產業往往建立在成熟的原制造行業集團內,因此再制造產品與原生產品的對比分析就有了基礎數據的支持。再制造產品的材料成本往往比原生產品低50%以上,如果材料成本過高,就說明公司的舊件利用效率過低,進而進一步分析是回收政策出了問題還是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失控,從而為管理層提供決策依據。

篇2

【關鍵詞】成本控制;作業成本法;建筑成本;主要措施

建筑行業是影響到國民經濟的重要行業,建筑行業具有勞動密集、自動化程度低、進入門檻低、競爭激烈等行業特征并且在我國現今的建筑行業中實際成本很難得到精確控制,因此成本控制就成為了促進建筑企業競爭力提升的關鍵因素。建筑企業在進行建筑成本控制過程中應當注重成本控制作業成本法的有效利用,并在此基礎上促進成本控制相關措施的有效提出。

一、成本控制作業成本法簡析

成本控制作業成本法是進行成本控制的重要方法,建筑企業工作人員在這一方法的應用過程中應當注重確定作業、資源合理分配、選擇作業動因、作業動因消耗量等環節。以下從幾個方面出發,對成本控制作業成本法進行了分析。

1.確定作業

作業的有效確定是進行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并整合、建立作業中心的關鍵。通常來說作業是指一個組織為了為了實現某個目標而消耗資源進行的工作。因此作業是連接建筑工程資源與成本目標的橋梁。并且由于建筑工程的整個流程是由一系列作業組成的,因此作業的確定也是作業成本法在建設工程中應用的基礎與前提。

2.資源合理分配

資源的合理分配促進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水平提升的重要前提之一。通常來說建筑安裝工程費由直接費、間接費、利潤和稅金構成,其中直接費包括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械使用費及相關措施費,間接費包括規費和企業管理費。因此在作業成本法的應用過程中工作人員要首先根據相關資源分配原則將費用分配到不同的作業中,從而更好地使成本控制深入到建設工程的更深層次。除此之外,資源分配是否合理也是判斷作業成本法的應用是否達標的關鍵標準之一,因此工作人員在進行建設工程成本控制過程中應當注重資源的合理分配。

3.選擇作業動因

作業動因通常是指分配作業成本到建筑工程的標準,作業動因是聯系工程消耗量和工程產出量之間的橋梁,因此也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基準并且合適作業動因的選擇是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關鍵因素。通常來說在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中會存在多個不同的作業動因,因此工作人員在進行作業動因選擇時應當注重避免使用不能準確反映作業消耗量的作業動因。

4.作業動因消耗量

作業動因消耗量是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工作的基礎指標之一, 作業動因消耗量是指建筑工程成本控制過程中消耗的“作業動因”數量。通常來說作業動因消耗量需要根據相關的原始記錄進行分類與匯總得到, 有時也可根據工作人員的成本控制經驗對建筑工程的相關數據加以分析得到。在作業動因消耗量中工作人員應當根據成本動因率并有效結合各產品消耗得到作用動因消耗量同時進行成本與費用的合理分配,從而有效促進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工作的合理性不斷提升。

二、成本控制作業成本法的應用措施

作業成本法在建筑成本控制中的應用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這主要體現在動因分析、作業分析、完善系統、提升信息化水平、提升參與度等相關措施的應用上。以下從幾個方面出發,對成本控制作業成本法的應用措施進行了分析。

1.動因分析

動因的合理分析是促進作用成本法在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中有效運用的基礎與前提。通過尋求作業動因工作人員可以從成本控制的根本因素上出發進行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例如在成本控制過程中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動因分析可以有效揭示出材料運輸成本的根本原因是建筑工程布局。因此工作人員可以根據建筑工程布局修正材料運輸路線,從而促進運輸成本的有效減少。除此之外,作業成本法在建筑成本控制中的應用并不是要完全摒棄原有的成本控制方法而是在此基礎上通過有效的結合與創新為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提供一種發現問題的新途徑和解決問題的新思路, 從而促進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水平的不斷提升。

2.作業分析

作業分析是提升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水平的關鍵因素之一并且是確認和評估成本控制工作價值分析的核心。作業分析的任務是確認、描述和評估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作業效果。在作業分析過程中工作人員應當注重增值作業和非增值作業的有效劃分,例如在建筑工程中調度、搬運、待工、檢驗、倉儲等作業就屬于非增值作業,通常來說由非增值作業及增值作業的低效執行引起的成本為非增值成本。在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工作中作業分析的主要目就是要更好地消除非增值作業及非增值成本。通常來說作業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兩個方面的分析,一方面是作業效率分析而另一方面是作業質量分析。作用效率分析與作業質量分析的進行可以用質量成本及有關質量的營運性指標促進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有效評價。

3.完善系統

系統的有效完善是促進建筑工程成本完善的重要因素。系統的有效完善可以使作業成本法的應用上升到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系統層面。從而可以系統性地對建筑工程的成本進行分析并很好地對成本管理工作進行系統性監測并發現作業成本法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予以有效解決。除此之外,完善系統的主要作用在于對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從整體上進行管理從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并能充分意識到現有成本管理方法的不足之處,同時認識實施作業成本法的意義所在并逐步將其更好地引入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實踐。

4.提升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水平的有效提升是促進作業成本法應用水平的關鍵。眾所周知在成本管理過程中實施作業成本法需要較高的信息化水平。其主要原因在于作業成本管理需要很強的信息及時性。但是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由于企業工程現場與公司本部往往相隔很遠,因此信息如果需要及時地傳遞到需要者手中則離不開現代化通信技術的有效支持。因此在建筑工程成本控制過程中作用成本法的應用需要全面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5.提升參與度

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是一項需要全員參與的系統工程,在作業成本法的應用中也不例外。眾所周知作業成本的法應用需要許多方面的專業人才進行互相配合才能更好地實現。首先作業成本法的應用需要將建筑工程按照一定的標準和精度要求劃分為許多細小的作業, 這就需要許多有作業成本法相關知識的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才能很好地完成。除此之外,由于作業成本管理涉及到整個組織的整合,因此必然會給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工作方式帶來較大的沖擊和改變,因此參與度的有效提升可以合理減少沖擊和改變帶來的負面因素并促進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水平的持續提升。

三、結語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整體水平的不斷提升和建筑企業整體實力的不斷進步,在建筑成本控制過程中作用成本法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建筑企業工作人員在成本控制過程中應當對作業成本法有著清晰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通過相關應用措施的有效應用促進建筑企業成本控制水平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韓新民、靳慶魯.作業成本計算、作業管理及其在我國應用的現實性[J].會計研究.1999,4(8):55-58

[2]王平心.作業成本計算理論與應用研究[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篇3

Gu Hui-ling, YangYan-kai, Zhang Hong

Abstract: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by using traditional cost calculation and management methods, leading to widespread actual cost is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control, internal value chain is difficult to optimize combination of cost management problems. Cost method as a kind of advanced cost accounting and cost management methods, based on work as the core, and the cost drivers as the medium, through the operation of dynamic tracking, choose the appropriate resources motivation to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enterprise the assignments of consumption of resources, and to work as the foundation, according to the work motivation will cost allocation to the product or service a cost calculation method.

Key words: Cost management; Activity-Based Costing;Cost calculation method

1.作業成本法的概念及發展動態

1.1基本概念

作業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簡稱ABC,它是一個理念,概括地說是指以作業為間接歸集對象,通過資源動因的確定,歸集資源費用到作業上,再通過作業動因的確認,歸集成本到產品上的成本計算和成本管理方法。

在作業成本法和作業成本管理不斷發展的同時,研究者也從不同角度對作業成本法和作業成本管理的內在缺陷提出質疑,并提出各自的完善意見。如:1992年杰弗遜的《是時候停止兜售作業成本觀了》引起世人關注,他提醒大家作業成本法不是包治所有管理問題的萬能藥;作業成本法在推廣時,可能會對企業造成誤導;作業成本法局限于企業內部,忽視了顧客、市場等重要的外部因素;現代企業成本管理應以滿足顧客需求和價值管理為核心,應突破內部視角的局限性。麥克奈爾針對作業成本法不能定量反映成本與價值的內在聯系的問題,指出企業應該徹底了解作業、作業成本以及市場價格之間的關系,并引入了價值創造模型,把成本結構分為增值作業、不增值但必要的作業、浪費三類,并以價值成熟權衡顧客愿意為產品支付的價格和企業實際支出的成本,進而分析出對增強競爭優勢貢獻最大的作業。

1.2發展動態情況

作業成本法引入建筑施工領域能夠比傳統成本法提供更準確的關于項目實施過程中各方面的的成本信息,成為項目成本管理發展的重要方向,在理論和實踐中都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重視,它在以下方面實現了對傳統成本核算的改進:

(1)作業成本法從傳統的以產品為中心,轉移到以作業為中心上來。

(2)作業成本法將間接費用的分配由統一分配改為若干個具有同質成本動因的成本庫分別進行分配,標準也由單一分配改為多標準分配。也就是說,它不是就成本論成本,而是把著眼點放在成本發生的前因后果上。

(3)作業成本法能提供更明細化的成本資料,使成本的可追溯性、可歸屬性大大增強,從而幫助企業優化生產決策、定價決策和長期投資決策。相對于傳統的以數量為基礎的傳統成本法,它能更為準確地提品成本信息,更為恰當地分析企業作業的經濟性。作業成本法是在改進制造費用核算方法上產生的,作業成本法不僅關注生產職能,而且也關注非生產職能,從而使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范圍與企業經營管理的范圍一致,推動了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提高;作業成本法突破了“成本會計與生產相連”的傳統觀點,使成本會計在非制造行業或企業里得到推廣應用。作業成本法在其他領域的拓展正是作業成本法具有強大生命力的體現。

2.目前我國的情況及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國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企業仍在使用傳統的成本控制管理方法。企業中普遍存在實際成本難以精確控制、內部價值鏈難以優化組合的成本管理問題。現有建筑施工項目成本管理技術和方法總的來說比較落后,主要表現在:

(1) 成本計算僅重視對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成本的計算與控制,而對間接成本的分配則重視不夠,在間接成本的控制上缺乏手段。對間接成本采用以直接人工工時或機器工時為基礎進行分配,并用由此提供的成本信息來對間接成本分析,進行控制、評價和考核。這種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的適用性是十分明顯的,即它只適用于產品品種很少,或各種產品消耗間接費用的水平相差不多,或間接成本數額不大的情況。

(2) 成本動因不明,成本管理抓不住重點。現有成本管理方法不能完全確定某些間接成本的成因,也就沒有辦法在下一階段加以推進。也難以形成一個比較準確的成本標準,因為太過籠統,即使根據經驗進行對照也不能做到準確。因而在全過程成本控制中,感覺沒有著力點往,在不關鍵的地方著力,看不到成本控制的全局,給成本控制造成麻煩。

(3) 無法精確核算,難以滿足全過程成本管理的要求。由于現有的成本管理無法精確核算,只抓成本的計劃、核算、分析和考核四個方面的內容,屬于滯后型的成本管理,而事實上按照全過程成本管理的思想,項目開發成本應具體劃分為: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七個方面,且這七個方面的內容密切聯系,相互促進,構成了成本管理的整個循環。僅對事前、事中、事后一方面進行計算與控制,不可能完全精確地預計成本,致使成本管理的全過程不能統一。

由以上分析可知,現有的建筑施工項目成本管理技術存在諸多弊端,難以滿足建筑施工企業長期發展的戰略要求,作業成本法在新的客觀現實環境中應運而生了。作業成本法基本理論的引入與實施,有助于建筑施工企業對項目施工成本的準確核算和控制管理,優化施工業務流程,減少施工生產過程中的不增值作業,減少資源的浪費,從而達到降低施工成本,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的經營發展戰略等目標的實現。

3.施工企業應該采取的措施

3.1 了解和掌握作業成本法的核算要素是掌握生產作業成本管理知識的基礎。為開展作業成本管理,構筑作業成本核算模型,就需要對作業成本進行計算。作業成本管理涉及的四大核算要素是:資源、作業、成本對象、成本動因。其中資源、作業和成本對象是成本的承擔者,是可分配對象,在企業中資源、作業和成本對象往往具有比較復雜的關系;成本動因則是導致生產中成本發生變化的因素,只要能導致成本發生變化,就是成本動因。

3.2 施工項目作業成本管理視企業的工作流程為一系列作業的集合,把成本控制深入到每一個作業,以作業為核心,進行成本動因管理和作業管理,以消除不增值作業,提高增值作業的運作效率。實施作業成本管理分為如下幾個環節:

建筑施工項目作業成本管理圖解

(1)分析和確認耗用資源的作業和作業耗用的資源,分析作業并劃分作業中心。產品的生產過程或者項目的完成過程是由一系列作業組成的,在進行作業成本計算時首先要根據實際計算的需要確定這些作業。作業中心是一系列相互聯系,能夠實現某種特定功能的作業的集合。

(2)建立作業成本庫。成本庫是指作業所發生的成本的歸集。將每一個作業中心所發生的成本或消耗的資源歸集起來作為一個成本庫。一個成本庫是由同質的成本動因組成,它對庫內同質費用的耗費水平負有責任。

(3)將各作業中心成本匯總形成單項工程成本,計算實際施工成本。實際作業成本是指一定期間內作業中心歸集的實際資源費用之和,將資源成本分配給各作業,將分配到單項工程的各作業成本和直接成本合并匯總,計算出該產品的總成本。

(4)作業成本差異計算與分析。由于生產經營條件與預期的差異,實際作業成本往往與標準作業成本發生偏離,為了判斷哪些是增值作業,哪些是不增值作業,哪些作業低效、哪些作業有改進的可能,以及改進的效益額大小等等,需要進行差異分析,以提高作業的效能。

4.結論:

作業成本法的建筑施工企業項目成本控制中具有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意義:

篇4

關鍵詞:軍事人力資源;價值;成本法

成本法主要是以取得、開發、使用軍事人力資源時發生的實際支出計量軍事人力資源成本的方法,它反映了軍隊對軍事人力資源的原始投資。軍事人力資源價值計量成本法可以使決策者了解軍事人力資源上已經花費和將要花費的支出和軍事人力資源創造價值的能力,為決策層引進、配備、使用和管理軍事人力資源提供參考。

一、軍事人力資源成本的定義

軍事人力資源成本應該包括取得軍事人力資源使用權以及提高、維持、結束軍事人力資源使用價值而付出的總代價。這些代價包括軍隊已支付的實際成本和軍隊應承擔的損失成本。軍事人力資源成本分為軍事人力資源直接成本和軍事人力資源間接成本。軍事人力資源直接成本是指為取得、開發、保全不同類別等級人員使用價值而發生的直接費用。軍事人力資源間接成本是指取得和開發軍事人力資源使用價值的人事管理活動職能成本。

二、軍事人力資源成本對象

軍事人力資源成本對象可以是單個的現役軍人或非現役人力資源、相同技術等級的一組人,也可以是同時期進入軍隊的一批人。一般情況下,軍事人力資源使用價值越大,其成本核算單位應該越小,如軍隊高級管理干部、高級技術人員,其使用成本核算可以以單個人為一個成本對象。與上述情況相反,軍事人力資源使用價值越小,其成本核算單位反而越大,如新參軍的一批新兵,其成本核算對象可以以該批人力資源為一個成本對象。

三、軍事人力資源成本項目

軍事人力資源的成本項目應該按照軍事人力資源從進入軍隊到退出現役或與軍隊解除簽訂合同的過程進行分類,即按照軍事人力資源進入軍隊、在軍隊服役工作及發展、最后離開軍隊的過程進行成本項目的分類。因此,軍事人力資源成本項目應該包括:取得成本、開發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和離職成本五大類。

四、軍事人力資源成本計量

軍事人力資源的成本包括軍事人力資源的取得成本、開發成本和使用成本。

(一)軍事人力資源取得成本的計量

軍事人力資源取得的成本,主要包括招募成本、選拔成本、錄用成本和安置成本。

1.招募成本由軍事單位用于招募軍事人力資源的直接勞務費、直接業務費、間接管理費用構成。直接勞務費是在軍事單位進行軍事人力資源招募時發生的招募人員的工資和福利費用;直接業務費由軍事單位進行軍事人力資源招聘時發生的直接費用構成,包括招聘洽談會議費、差旅費、費、廣告費、宣傳材料費、辦公費、水電費等;間接管理費用由行政管理費和臨時場地設施使用費等構成。招募成本的計量采用原始成本法,其計算公式如下:

招募成本=直接勞務費+直接業務費+間接管理費用

2.選拔成本由對招募招聘軍事人力資源進行鑒別選擇,以作出決定錄用或不錄用這些人員時所支付的費用構成。主要包括:(1)初步口頭面試,進行人員初選;(2)填寫申請表,并匯總候選人員資料;(3)進行各種書面或口語測試,評定成績;(4)進行各種調查和比較分析,提出評論意見;(5)根據候選人員資料、考核成績、調查分析評論意見,召開負責人會議討論決策錄用方案;(6)獲取有關證明材料,通知候選人體檢;(7)體檢,在體檢后通知候選人錄取與否。以上進行每一步驟所發生的選拔費用不同,其成本的計算方法也不同,如:

選拔者面談的時間費用=(每人面談前的準備時間+每人面談所需時間)×工資率×人數

匯總申請資料費用=(印發每份申請表資料費+每人資料匯總費)×候選人數

考試費用=(平均每人材料費+平均每人的評分成本)×參加考試人數×考試次數

測試評審費用=測試所需時間×(政治部門人員的工資率+各部門代表的工資率)×次數

體檢費=(檢查所需時間×檢查者工資率+檢查所需器材、藥劑費)×檢查人數3.錄用成本是指經過招募選拔后,把合適的人員錄用到某一企事業單位中所發生的費用。錄用成本包括錄取手續費、調動補償費、搬遷費和旅途補助費等由錄用引起的有關費用。這些費用一般都是直接費用。被錄用者職務越高,錄用成本也就越高。從企業內部錄用職工僅是工作調動,一般不會再發生錄用成本。錄用成本以實際發生額計量,其計算公式如下:

錄用成本=錄取手續費+調動補償費+搬遷費+旅途補助費

4.安置成本是為安置已錄取軍事人員或非現役人員到具體的工作單位上時所發生的費用。安置成本由為安排新軍事人力資源所發生的各種行政管理費用、裝備費用以及錄用部門因安置人員損失時間成本而發生的費用構成。

安置成本=各種安置行政管理費用+必要裝備費用+安置人員時間損失成本

(二)軍事人力資源開發成本的計量

軍事人力資源的開發成本是為提高軍事人力資源的政治體能素質和業務技能而發生的費用。在軍事人力資源開發過程中,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1.軍事人力資源實現自身價值前的教育成本,由教育和受教育者的工資、教育者離崗的人工損失費用、教育管理費、資料費用和教育設備折舊費用等組成。

2.軍事人力資源實現自身價值前的崗位培訓成本,由上崗培訓成本和崗位再培訓成本組成。上崗培訓成本和崗位再培訓成本中的直接成本,由在培訓期發生的培訓人員和受訓人員相關的工資費用構成。其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n為指導者人數;m為被指導者人數

上崗培訓的間接成本是指由于開展崗位培訓活動間接使有關部門或人員的工作效率下降而使軍隊受到的損失,實際上也是軍隊對軍事人力資本的投資。包括培訓人員離崗損失費用、被培訓人員培訓材料費用、各種管理費用等。

上崗培訓間接成本=培訓人員離崗損失費用+培訓材料費+各種費用

崗位再培訓間接成本=崗位再培訓人工費用+材料費用+

管理費用+各種培訓損失費

3.脫產培訓成本,主要分為委托外單位培訓成本和軍隊自行組織培訓成本兩種。其計算公式分別如下:

委托外單位培訓成本=培訓機構收取的培訓費+被培訓人員工資及福利費+差旅費+資料費+被培訓人員的離崗損失費用

軍隊自行組織培訓成本=培訓所需聘任專家教授工資及福利費用+被培訓人員工資及福利費+培訓資料費+專設培訓機構的各種管理費用

(三)軍事人力資源使用成本的計量

軍事人力資源使用成本主要是指軍事人力資源的維持成本,它主要包括軍事人力資源的工資津貼、各種福利費用(如住房補貼、幼托費用、生活設施支出、補支出等)、醫療保障費用(如軍事勞動力的醫藥費、醫療保險等)、退役養老費用(如軍事勞動力的養老金、死亡喪葬補貼、遺屬補償金)等。其計算公式如下:

使用成本=軍事人力資源的工資津貼+各種福利費用+醫療保障費用+退役養老費用。

【主要參考文獻】

篇5

一、基于時代變革中的現代企業成本會計認知

一場信息化的產業革命浪潮——知識經濟正在變革著世界的經濟。它以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為核心,以信息技術、信息產業為載體,將科技與知識融人在一起,通過科學技術的不斷突破促進經濟的增長。經濟社會的基本結構由有形的“資本”逐漸演變成無形的“知識”。傳統成本會計核算的兩大主要生產要素是“勞動力”與“資本”,而現代成本會計核算的主要生產要素增加了知識資源。同時,知識經濟的發展,將有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涌現,因而傳統會計中的勞動力資源的簡單核算將會被人力資源成本核算這一新的成本會計分支所取代。

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大多數產品的供給大于需求,新產品、新工藝的創新速度提高,企業的營運周期縮短,成本核算的要求提高。低成本戰略成為企業實施的主要戰略之一,因此,成本會計管理理念對管理者更加重要,如何快速地獲得準確的成本信息,優化企業成本結構,降低企業成本費用,成為企業對現代成本會計的要求。

知識經濟時代,市場經濟的變化也帶來了企業制造環境的變化,多樣化產品生產的彈性制造系統、材料需求規劃中的制造資源規劃系統、企業ERP集成系統都給傳統的成本會計帶來很大的沖擊,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巳經無法適用于新的制造環境的變化。

因此,現代企業成本會計是在市場經濟物價波動的情況下,以資產的現行成本作為主要計量屬性,針對成本核算對象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程序和方法,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針對相關經濟主體在產品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成本耗費進行核算、分析、預測,并對企業的價值管理活動中的決策、控制與考核提供相應的數據。現代成本會計將成本核算與生產經營緊密結合,貫通了成本管理的理念,并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而及時地反映企業的價值變化,具有較高的決策性。

二、現代企業成本會計面臨的問題分析

外部環境的沖擊對現代企業成本會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現代企業成本會計的核算與管理水平現狀并不樂觀,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

(一)成本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仍停留在傳統觀念

在傳統的財務觀念中,成本會計僅僅是財務會計中的一部分,主要用于計算存貨成本和銷貨成本,確定企業的利潤,提供成本信息。但是,現代企業成本會計的職能不局限于此。成本會計應基于企業的內部管理提供相應的會計信息,除了確定利潤以外,還應具有制定預算、成本控制、業績考核和決策規劃等管理職能。從我國企業現狀來看,企業成本信息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沒有被真正的認識,成本管理的觀念薄弱,成本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仍然停留在傳統的財務觀念上,阻礙了成本會計先進核算方法的使用與發展。

(二)成本會計在核算方法上仍采用傳統計算方法

在現代經濟環境中,我國成本會計的核算方法仍然停留在傳統的制造成本方法。成本按照是否直接計人到產品中被分成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直接成本是直接計人產品的成本,比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間接成本主要是制造費用,制造費用在進行分配時,采用統一的標準進行。然而,制造費用是包含除了直接費用外的多項費用的,比如輔助生產車間人員工資及福利費用,輔助生產車間管理費用、水費、電費等,這些費用發生的動因與消耗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是匯總后卻采用統一的標準進行分配,并不符合資源消耗的方式。因此,產品的成本計算并不是真實、合理與準確的。

另外,大多數企業成本費用的發生采用實際成本進行計算,只有少數企業開始使用標準成本。作業成本法的提出與研究在我國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但是由于作業成本法與制造成本法核算思路、核算范圍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兩者在結合中難度很大,企業實施情況較差,也成為我國企業在國際反傾銷訴訟中處于不利地位的原因之一。

(三)成本會計在核算標準中受到現有制度的阻礙

成本會計的核算方法、核算范圍以及成本核算的內容都受到現有制度、會計準則的限制及影響,不同行業、不同產品成本核算的范圍、方法都有較大的差異。在現有制度的影響下,我國成本會計核算與國際慣例有較大差異,成本費用的核算方法不合理,核算的結果不準確。

三、現代企業成本會計發展趨勢

(一)成本會計體系標準化

要改變我國企業成本會計傳統的觀念與體系,首先要變革企業成本會計制度,規范成本會計內容,建立標準化的成本會計體系。成本會計體系標準化的建立可以推動現代成本會計觀念的普及,樹立企業正確的成本意識,促使企業使用科學、先進的成本核算方法,提高企業利潤計算的準確程度。同時,成本會計體系的標準化還將有利于企業低成本戰略的實施,加強企業的成本控制,提髙企業在市場的競爭力。

(二)成本會計技術信息化

現代企業成本核算內容不斷增加,成本會計分配的準確性也不斷提高,因此,手工的成本會計工作將無法實現現代企業成本會計的要求。成本會計技術的信息化將可以達到成本會計核算的準確性與及時性,并且將成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與事后控制相結合,建立成本預警系統、決策系統、控制系統,將成本與管理、人事、采購等企業各分支有機的聯系在一起。

(三)成本會計核算作業化

企業成本會計的核算方法是以制造車間為單位的費用核算,因此,費用的核算是沒有精細化的。為了更好地進行企業成本控制,成本會計核算應趨于作業化,將成本與生產工藝緊密結合,按照工藝流程進行分類,對每個工藝流程的成本進行細分,并建立成本核算標準,嚴格控制成本所消耗的作業資源。

(四)成本會計管理國際化

隨著我國國際貿易范圍的擴大,跨國公司的不斷加人,成本會計的管理理念也將與財務會計管理理念相同,趨向于國際化。采用先進的成本會計核算方法與原則,便于與其他國家的業務往來與交流。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各國為限制進口,對進口產品實施了反傾銷政策。在反傾銷的調査中,我國的成本核算方法的認可程度較低,因此,成本會計管理的國際化進程應加劇。

四、基于時代變革中的現代企業成本會計策略

(一)制定企業成本會計準則體系

成本會計體系的標準化首先要制定企業成本會計準則體系。傳統企業的成本會計制度規范的是企業的會計記《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射十類核心期刊錄的內容,側重于對會計科目的設置、會計分錄的說明以及會計報表的具體編制。企業成本會計準則體系將以原則性為基礎,規范企業會計核算的規則。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將重塑企業成本會計的基本職能,不僅為財務會計提供成本信息,也為管理會計提供相關的成本信息。成本會計準則應作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橋梁,并與財務會計準則緊密結合。

企業成本會計準則體系的構建可以參照財務會計準則體系結構。體系的具體內容包括企業成本會計準則的目標制定、核算對象、成本要素、基本假設、遵循原則、核算方法等。企業成本會計準則的一般目標是要保障會計核算的準確性、客觀性,提高企業成本管理水平和市場經濟環境下價值管理水平。具體目標的制定將根據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具體情況進行差異化的制定。企業會計準則的核算對象是企業產品的成本。產品的成本在傳統會計中僅包括制造成本。按照國際慣例及國外其他國家成本核算準則,產品成本還應包含非制造成本費用。例如,應計人產品成本的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成本核算由不完全成本轉變為完全成本的核算,實際成本轉變為標準成本的核算。財務會計準則中基本假設主要有會計主體、持續經營、貨幣計量、會計分期。在成本會計準則中除了以上四個基本假設外,還有公平分配的原則。成本會計中間接費用的分配應依據成本費用發生的因果關系和受益原則向受益的成本對象進行合理公正的歸集與分配,提高費用分配的準確性。由于成本會計準則的制定重要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提高分配的準確性,因此,在遵循原則中增加其可追溯性、透明性、科學性的分配原則。產品成本的分配要依據費用產生的真實動因,成本的來源具有較強的可追溯性。成本核算的過程及成本的數據必須透明,防止舞弊事件的發生。

企業財務會計準則是單一的,但是成本會計的準則應該具有多層次性。不同行業,產品成本的組成與核算方式各有不同。因此,應在一般成本會計準則的基礎上,制定分行業的成本會計核算準則。在準則制定的基礎上,修改與完善具體的成本會計制定,以提高企業成本會計核算的可比性。

(二)建立成本會計管理信息系統

在各大中型企業中,財務會計核算系統已較為成熟,成本會計管理信息化的水平較低。成本會計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在手工成本核算的基礎上增加功能模塊,提高成本會計工作的效率。在企業閉環效應的理念中,將信息反饋作為其中的一環。因此,成本會計信息系統應大大加強成本信息的反饋速度,及時準確地進行成本預測、決策和核算,有效地實施成本的控制與成本的預算功能。成本會計管理信息系統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通過計算機的廣泛應用,為成本會計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撐。

(三)建立長效的現代企業成本會計機制

首先,企業應樹立正確的成本控制意識,具備先進的企業成本會計管理理念,建立企業成本會計文化。低成本戰略已經成為各大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的主要策略之一,應將成本控制觀念深人企業,提高企業全員的成本控制意識。2014年新的《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正式實施,并提出了“管算結合”的新的管理理念。因此,企業應通過成本會計的工作,利用數據輔助企業管理,為企業決策提供客觀科學的決策依據,樹立全方位、全過程的成本管理思維。

其次,完善企業成本會計組織體系,提高成本會計成員整體素質。建立并完善企業成本會計組織體系,設置專門的成本會計部門,而不僅僅設置成本會計人員,以適應現代企業會計的發展。在成本會計部門中,成本會計人員應對單位的生產流程有全面了解,能熟練運用先進的成本控制方法,通過作業成本法,采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對企業成本全方位、全過程的管理、預測與控制。因此,成本會計人員不僅應具備專業的成本理論知識,還應該熟悉企業的生產、采購、銷售和管理,能夠熟練地運用先進的成本會計軟件與信息系統。企業應提高企業成本會計人員業務素養,培養成本會計人員的綜合能力。

最后,企業應加強成本會計理論的研究,并將先進的成本法,一方面可以使慈善公益組織在日常業務、會計規范、會計人員的綜合能力。最后,企業應加強成本會計理論的研究,并將先進的成本管理方法不斷在企業中應用與實踐,建立適應企業自身發展需要的成本會計管理模式,建立成本會計的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最終,形成一套完成現代企業成本會計應用體系。

篇6

關鍵詞:成本會計;產生;現狀;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4年8月18日

一、引言

當我們想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者說想要達到一定的目的時,就會消費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些所消費的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就叫做成本。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而成本會計正是在商品經濟條件下,為計算出產品的單位成本和總成本而核算全部生產成本和費用的會計活動,即成本會計是隨著商品經濟發展的。成本往往要受管理的影響。除此之外,隨著經濟活動內容的不同,成本的含義也會隨之發生改變。但成本的生產經濟活動內容總結下來有兩個相同點:第一點是成本是以一個目的為對象的,對象既可有形也可無形;第二個相同點為成本是為完成必然目標而發生的消耗,換句話說,沒有目的的消費我們不能夠稱之作成本。

成本會計并不是憑空就形成的,商品經濟是它形成的媒介。同樣,計劃經濟時代的發展正是我國傳統的成本會計發展的媒介。因此隨著經濟時代的變遷,不斷創新成本管理理論和方法,傳統的成本核算也受到影響,它已經不能適應成本核算管理經濟新時代的需要,它面臨著各方的挑戰。隨著新時期的到來,我們要做的是總結傳統的經驗,改善傳統成本會計理論與方法,運用新的科技與研究新的理論水平,創新成本會計使其能夠滿足企業新時期的需求。

二、企業成本會計的產生及其重要性

(一)會計產生的原因。生產是最基本的實踐,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有投入和產出。為了社會進步,想要經濟得以發展,就需要獲得經濟效益,然而記錄并比較生產活動中的投入和產出正是判斷是不是有經濟收益的方法,如此這樣記錄、計算與比較投入和產出的活動就是會計。即會計是為適應社會實踐和管理的客觀需求。

(二)成本會計產生的原因。何為成本?成本是補償生產耗費的尺度,是開發產品價格的基礎,是計算企業盈利或損失的根據,是企業進行經營預測、決策和分析的重要根據,是綜合反映企業工作的業績指標,是產品進入到國際市場以及其反傾銷調查的一個重要指標。由此,成本是帶著重任“出生”的。

成本會計的使命和職責主要分為四點:首先,正確計算并提品與成本相關的信息。成本的相關數據經常被企業內外部使用者拿來使用:企業內部使用者據以了解產品成本的變化情況,以此作為制定售價的重要參考資料;企業外部使用者據以評價企業管理當局的業績,以此作出相應的投資決策。所以,成本會計的準確性與可靠性,既影響了成本的計劃與成本的決策,又影響了定價利潤和庫存量;其次,進行成本預測,作出成本決策。《禮記》書中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有備無患”,意思大概是,無論在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有預計、預測、準備,才能夠得到想要的成功,不然的話會失敗的。所以,在企業與成本掛鉤的活動過程中,成本預測是極其重要的一項,只有在進行成本計劃和作出成本決策前,對企業成本進行合理的預測,企業才更大可能獲得較高的效益。然后,建立目標成本后實現成本控制。人一旦沒有目標就會沒有勁頭兒,目標正確往往比做事正確更加的重要,換句話說,只有樹立正確的目標,我們才會走向成功。所以,在企業生產活動過程中,只有建立正確的目標成本,才能在最后更好的實現成本的控制。目標成本制定的正確與否,對成本控制具有直接的影響,它是企業能否達到所需目標利潤的重要保證;最后,重視成本責任制。責、權、利相結合,勞動所得與勞動力成正比是現時期經營企業應特別加以重視的一點。所謂“無功不受祿”功祿相稱才符合邏輯。責任、權力、利益改善了職工對工作本身的主動熱情,充分發揮創造力。以責、權、利相結合的方式使企業各層次、各部門都有降低成本的責任心,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自然會因為成本降低而獲得更好的收益。所以說,現經濟時代成本責任制度應該得到重視,加以推進。

(三)企業成本會計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從懵懂無知到成熟懂事,每個人都經歷了成長的過程,無論身體成長還是心理成長,過程往往都是挫折的。但是越挫越勇,只有經過這些磨礪我們才能夠長大,完善自己。成本會計的成熟完善自然也經歷過很久的時間,挺過了磨練的過程,從19世紀30年代末到現在,成本會計先后經歷了早期、近代、現代以及戰略四個階段,從早期的不完善逐漸的發展起來,到現如今的成本會計在業界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在企業生產活動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

(四)成本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現如今,成本會計在企業中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成本會計的局限性已經被人們所化解,從產品的開發、生產,到銷售產品時的營銷服務,成本會計無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小到料、工、費的核算,大到為管理者的控制提供信息,無論哪項都缺它不可。

三、新時期企業成本會計的影響因素

隨著高新技術的迅速發展,會計賴以生存的企業大環境的不斷變換,在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中,成本會計為了適應新環境也在不停地變換著“生存”的方式。總的說來,我覺得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影響著企業中成本會計的現狀。

(一)市場環境和成本會計存在矛盾。在企業正常的生產活動中,市場的環境無疑影響著新時期成本會計的工作、實行和地位,然而如今成本會計的工作和市場環境間存在著誤區。很多企業經由提高產品的產量,降低產品的單位固定成本,以此認為一旦產量變高,產品的單位成本就會變低,并得出了產量越大,成本越低的話,企業所得利潤就會越低的錯誤結論。就是因為企業在生產活動中存在著這種誤區,以至于很多企業不考慮市場的需求量,而一味的為了降低產品成本而胡亂增加產量,以至存貨不適當的積壓下來,成本也因此而轉移到積壓的存貨或者別的方面上。也就是說,新時期的成本會計與市場環境存在著矛盾,導致了供求關系不平衡,從而也影響著企業的收益。

(二)成本考核制度存在問題。在當今這個經濟迅速發展的社會,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標準也變得更加多樣和嚴格,所以,企業也在用工方面制定了各式各樣的考核制度。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擁有真正有才華的員工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如果員工的工作態度不夠積極、不夠主動,那么對企業的發展、企業的未來都是致命的,可見考核制度影響有多么嚴重。

成本控制系統,顧名思義,是企業為了實現目標成本,所設置的控制成本的系統。對于成本控制系統來說,成本考核就是它的確保條件。但是,就成本會計的現狀來說,企業的成本會計的考核制度是不夠完善的,還不能很好地適應企業,不能完全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它還處于一個膚淺的狀態。我們需要建立優秀的成本控制系統,以完善成本考核制度,更加深層次地了解企業各員工的工作經驗以及優點缺點,更好的利用到員工的才華,達到企業與員工之間的互贏互利狀態。不能再讓成本考核制度的膚淺影響成本會計的現狀。

(三)成本費用控制存在難度。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以成本費用目標為標準,對企業所用的成本費用進行限制、調控,這當然是必不可缺的環節。但是事實上,在操作過程中,想要控制成本費用,達到想要實現的目標是很困難的,對于成本費用,存在的不確定因素太多,嚴重影響著成本費用的控制。人會為了達到向往的目標而努力奮斗,然而我認為,重要的不僅僅是奮斗的結果,更重要的是我們努力奮斗的過程。不斷地尋找、探究問題所在,琢磨、解決各種難題,在克服各種挫折的路上,不停地完善自我,改善并建造更加完整的可以實現目標的措施,這應該才是最重要的。

對于控制成本費用來說,表面上,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某些耗資與企業所得的利得之間存在著某種可建立的函數關系,但是實際上,成本費用的控制中存在很多復雜、多樣化、不確定的影響因素,并不能單純的根據函數關系去擬定計劃,著手實踐,那樣并不能像預想的一樣實現成本費用目標。所以說,由于這些不確定因素的存在,企業生產經營中,成本費用的控制是有難度的。

四、新時期成本會計在企業管理中所面臨的挑戰

對于新經濟時代的成本會計,我們應迎接現時期所面臨的挑戰,清楚了解它的發展趨勢。

(一)成本會計電算化。在科技發達、經濟迅速發展的現時期經濟時代,計算機自然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計算機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的粘貼在一起,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范圍也變得越來越廣,活躍在各個行業的工作生活領域中。以計算機為主應用在成本會計上的技術就稱為成本會計電算化。就像應用在其他領域的計算機技術一樣,成本會計電算化也為企業生產活動中所涉及成本會計的業務減少了很多的麻煩,提供了很多的便利,現已成為成本會計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現時期科技的發展,與其電子技術方面的進步和更新速度加快,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持續快速發展,成本會計電算化也成為了必然的發展趨勢。但是現階段成本會計電算化與預計想要達到的理想的應用狀態還有一段差距,更高要求的互聯網技術、電子科技的應用在向我們提出挑戰。

(二)成本會計核算全球化。因為會計對象的具體內容是復雜多樣的,因此會計核算是困難且不容易把握的。對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地位較高成本會計核算,自然也是繁復瑣碎不易掌握的。而經濟全球化又隨著新時期科技的發展應運而生,成本會計核算的全球化也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成本會計發展過程中所面臨又一大挑戰。國內國外各企業之間的競爭由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競爭變得日益激烈,與此同時,跨國企業之間的合作也因此增多起來。

經濟全球化對企業的影響有優有劣,但是無論是哪一方面,越來越多跨地區、跨行業甚至跨國的各企業各集團的建立處處證明著成本會計核算的統一、國際化是必然的發展趨勢。當然,不得不說,成本會計的應用范圍越廣,企業對成本會計方面也會越重視。所以面對這種挑戰,我們需要擺好正確的態度,適當的推進成本會計核算統一化、國際化的發展,充分發揮它帶給成本會計的優點,并盡量的減低在此各環節中產生的摩擦以及劣勢的影響。

(三)成本會計管理理論與方法。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在當今已經成為很多事情的最終追求,然而在實踐過程中所運用的方法是能否順利達到目的的關鍵點。使用正確的方法做事情可以為我們省下很多的力氣,避免很多的無用功,也可以使我們更大幾率的走向成功,事半功倍。所以,對于成本會計,我們要重視它的管理理論與方法帶給現階段成本會計發展的挑戰。

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新的成本會計管理理論和方法也在不斷地更新,層出不窮。其中影響力較大的有這幾種:一是企業或者顧客有需要時,適時生產,從而使存貨量保持在最低點,即適時制;二是有顧客決定質量,根據顧客所需要的質量要求生產產品,這種全面質量管理在當今已然成為企業激烈的競爭中有力的戰略武器;第三種是就能對企業產生較大影響,使企業有更好的發展的方面,單挑出來著重發展,為企業創造競爭優勢的,稱為戰略管理;第四種是基準和持續改進結合起來,這種基準管理和持續改進已經成為現時期管理方法發展的新趨勢;第五種叫做限制理論,這需要對企業有充分的了解,清楚知道企業哪一點需要加強,而強化哪一點會事倍功半,哪一點會起反作用;最后一種是圍繞企業的總目標,避免盲目性,積極主動為明確目標經營企業。像這樣將成本會計管理理論與方法應用到企業生產活動的成本會計的核算中,將二者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定會是成本會計得到更好的發展,使提高理論的研究水平、關注方法的更新改進成為成本會計發展趨勢的關鍵。

五、結束語

隨著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成本會計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越發的受到企業關注,所以我們也應該增加對成本會計的了解,從成本會計的產生開始深入了解新時期企業成本會計的現狀以及對現狀的影響因素,新時期企業成本會計的發展趨勢以及其所面臨的挑戰,從而更方便地探索出能夠更好發展成本會計的方法,使成本會計在企業中變得更加完善,并且得到更好的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鐘曉東.談成本會計的現狀及完善措施.中國商界,2009.9.

[2]褚良旭.淺談現代成本會計.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9.8.

篇7

成本會計的變化源于企業制造環境的變化以及管理理論與方法的創新。而后兩者又起因于外部環境的變化。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1、大多數產品供過了求,造成市場競爭日趨激烈;2、產品需求多樣化,顧客對產品質量也日益苛求;3、國際間分工合作日趨密切,競爭也趨于殘酷激烈;4、新技術、新工藝的創新蔚然成風。以上外部環境的變化既要求企業的制造環境有別于往昔,也要求對管理理論與方法進行創新。

一、新制造環境對成本會計的沖擊

新制造環境具體包括:

1、彈性制造系統(FMS):是指使用機器人及電腦控制的材料處置系統,來結合各種獨立的電腦程式機器工具進行生產,它有益于產品制造程序的彈性化。使用FMS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從事多樣化產品的生產,解決對產品多樣化、精致化的需求。

2、電腦輔助設計(CAD)、電腦輔助工程(CAE)及電腦輔助制造(CAM)系統。電腦輔助系統,不但提高了電腦的功能,并且為廠商提供了更為寬廣的發展空間。使用電腦輔助系統可減少人工成本、節省時間并提高工作效率。

3、制造資源規劃(MRPⅡ):是指制造業所采用的電腦管理信息系統。目前流行的材料需求規劃(MRPI)是MRPⅡ的前身。MRPⅡ有助于管理當局進行及時、有效的投資與生產經營決策。

4、電腦整合制造系統(CIM):是指以電腦為核心,結合FMS、CAD、CAE、CAM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統,以形成自動化的制造程序,實現工廠無人化管理。

面對企業新制造環境的沖擊,傳統的成本會計技術與方法如果繼續使用,將造成:

(1)產品成本計算不正確。因為在新制造環境下,機器人和電腦輔助生產系統在某些工作上已經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從傳統制造環境下的20%—40%降到了現在的不足5%。但制造費用劇增并多樣化,其分攤標準如果只用人工小時已難于正確反映各種產品的成本。

(2)成本控制可能產生及功能行為。傳統成本會計,將預算與實際業績編成差異報告,即將實際發生的成本與標準成本相比較。在新制造環境下,這一控制系統將產生反功能的行為。例如,為獲得有利的效率差異,可能導致企業片面追求大量生產,造成存貨的增加。另外,為獲得有利價格差異,采購部門可能購買低質量的原材料,或進行大宗采購,造成質量問題或材料

庫存積壓等等。

針對傳統成本會計不適應新制造環境的局面,美國會計學者提出了作業成本法(Activity-BasedCasting,ABC),ABC法在美、日和西歐諸國的企業,尤其是競爭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術企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ABC法就是把為生產一種產品所發生的所有作業,如質量檢驗、機器維修和顧客服務等分配到產品成本中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這種方法較傳統成本計算方法更為精細,成本數據更加準確。ABC法將制造費用按作業別歸集到不同的成本庫中,然后分別成本庫采用各自的分配標準來分配制造費用。在作業成本法的基礎上,ABC法又發展為作業基礎管理(Activity-BasedManagement,ABM)。簡單地說,ABM就是以ABC法為基礎,利用作業成本信息,幫助管理人員找出不增值但消耗資源的作業。ABC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也能夠促使管理人員重新設計整個價值鏈上的作業活動以節省企業資源。

二、管理理論與方法的創新對成本會計的影響

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涌現,管理理論與方法也在不斷創新,大大促進了成本會計學科的發展并豐富了其內容。其中對成本會計系統有影響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1、適時制(JustInTimeSystem,JIT)。是一種嚴格的需求帶動生產制度,要求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各環節緊密協調配合,原材料、零部隊、產成品保質、保量并適時地送到后一加工(或銷售)環節;其目的是使原材料、在產品及產成品等各類存貸保持在最低水平,盡可能實現“零存貨”,以降低存貨成本。在存貨水平很低的情況下,會計人員為簡化存貨計價,可能采用倒推成本法,就是當產品完工或銷售時,倒過頭來計算在產品、產成品等生產成本。因為在采用JIT的企業,從收到原材料列產品制成所耗用的時間大幅縮短,而且期末存貨量也變得很小,使得傳統的分批或分步成本法詳細記錄各類存貸的必要性受到懷疑。由成本—效益原則,對少量的存貨做詳盡精確的追溯,無疑得不償失。這樣倒推成本法便應運而生。

2、全面質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TQM是本世紀60年代從傳統質量管理發展起來的,隨著國際國內市場環境的變化,TQM已經發展成為一種企業競爭的戰略武器,一種由顧客的需要和期望驅動的、持續的改進產品質量的管理哲學。TQM的目標就是公司在生產的各個環節追求產品“零缺陷”,并由顧客最終界定質量。TQM對計量和報告員工業績的會計來講,就是產生了質量會計這一新學科。但由于提高質量所產生的收益難以計量,質量會計發展的重點就放在質量成本的確認、計量和報告上。一般認為質量成本由5大類構成:(1)預防成本;(2)檢驗成本;(3)內部失敗成本;(4)外部失敗成本;(5)外部質量保證成本。另外。在TQM情況下,會計人員績效衡量標準包括了產品的可靠度、服務的及時性等促使管理人員努力提高產品質量的非貨幣性指標。

3、戰略管理(StrategicManagement)所謂戰略管理,就是著眼于對企業發展有長期性、根本性影響的問題進行決策和制定政策,以便在市場中取得競爭優勢,確保有效完成公司目標。戰略管理思想對成本會計系統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戰略成本管理(StrategicCoatManagement)的提出。戰略成本管理就是運用成本數據和信息,來發展及確認能促進公司競爭優勢的最優戰略。戰略成本管理所包括的范圍,目前還沒有定論,一般包括3個方面:(1)價值鏈分析;(2)市場定位;(3)成本動因分析。每一方面都包含非常豐富的內容。

4、基準管理(Benchmarkingmanagement)和持續改進(ContinuousImprovement)。管理方法的新趨勢就是基準與持續改進的結合。所謂基準就是以公司外部或內部最優的業績標準來衡量自身的生產活動;持續改進意味著管理人員不是一次性地確定基準,而是持續不斷改進提高的過程。日本豐田公司是貫徹基準管理與持續改進的典型。基準和持續改進被稱為“永無終點”的比賽。基準管理與持續改進對成本會計系統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管理人員和會計師們認識到降低成本要向本行業最好的公司學習,以同質產品的最低成本作為基準,了解自身與最優者的差距,并分析其原因,進而實行企業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TheCorporation)以增強競爭力。

5、限制理論(TheotyofCongtraints,TOC)。根據TOC,每個公司至少有一個瓶頸制約著它的發展,否則無論公司定下什么目標都會實現(如,利潤最大化)。企業限制因素通常可分為資源、市場、政策、原材料和后勤5類。限制理論把企業看成一系列鏈狀相連的過程,如果薄弱的聯結處得到了加強,那么整個鏈也就得到了加強,但是如果加強了其它的聯結處,整個鏈就不會得到加強。限制理論對成本會計系統的影響是,管理人員和會計人

員認識到,在有些情況下,不能一味強調降低成本和費用,要有逆向思維,要在企業的薄弱環節加大投入量,“為了省錢而花錢”。如果企業待解決的瓶頸是更新設備,引進新型設備會發生一筆較大的支出,但在今后設備使用期間,因設備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產出加上設備維修費用降低的綜合效益,可能抵補支出而有余,就總體而言,效益可有所增加,這也是“成本—效益”原則的另一種詮釋。

6、目標管理(ObjectiveManagement)。按目標進行管理,要求一個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應當確定總的奮斗目標,如利潤總額、資全利潤率等,并據以指導、組織、動員員工為完成企業總目標而努力。圍繞這個總目標,企業各部門、各環節乃至每個人都應當制訂自己的奮斗目標,如銷售量目標、成本目標、技術目標等,并制定實現目標的措施,以保證總目標的完成。實行目標管理可以提高企業管理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克服盲目性,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目標管理對成本會計系統的影響就是目標成本的制定、分解、控制和分析。我國的目標戰術管理,已初步形成比較完整的體系。

以上6種管理理論與方法我國都已不同程度地應用。但總體來說,我國的企業管理還比較落后,各種管理理論與方法落實到成本會計系統上,除目標成本、質量成本還差強人意外,像倒推成本法、戰略成本管理等幾乎無人問津。成本會計系統作為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一部分,根深才能葉茂,只有管理搞好了,成本會計才能得以革新與發展。

三、我們的對策

面對現代成本會計的發展趨勢,即作業成本法與作業基礎管理的興起,戰略成本管理方興未艾,以及目標成本的推廣應用等等,我國的成本會計工作如何順應國際國內市場環境以及企業生產環境的變化,結合國情,引進、吸收、消化各種新的管理理論與方法,并總結我國自己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深思。筆者認為,我們應采取的對策是:

1、加強成本理論的研究,提高我國成本會計水平

要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研究方法體系,理論研究者必須沖破傳統會計觀的束縛,解放思想,勇于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和研究課題;應本著創新精神、務實態度和嚴謹作風,深入企業調查研究,同實際工作者密切合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廣泛開展案例分析,從理論高度提煉成功經驗,同時,理論研究應針對我國成本會計實際問題致力于將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在此基礎上,講究實效,建立成本會計理論研究成果的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充分發揮成本理論研究對成本會計實踐的指導作用。

2、成本會計工作者應更新觀念,樹立成本效益(CostBenefit)、成本回避(CostAvoidance)思想。充分發揮成本會計的職能作用

長期以來,我們在評價企業成本工作績效時,往往把成本升降作為唯一標準。這在理論上是說不通的,因為成本只表現一定時期內所發生的各種勞動耗費,至于這種耗費效益如何,卻不是產品成本指標本身所能反映出來的。所以,成本工作績效考核應通過投入與產出關系進行評價:一是產出的投入越少越好,二是投入的產出越多越好,三是投入增長慢于產出增長為好,四是投入減少快于產出減少為好,五是投入下降,產出上升為好。在實踐中片面強調降低成本,勢必挫傷企業為未來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來高昂但卻必要的費用的積極性,從而影響企業技術革新和產品更新換代。過去由于我們未能正確理解成本效益思想,導致有些企業在競爭中往往注重采用低成本戰略,而忽視采用差異化戰略。因為企業投產新型差異化產品,從短期看往往開支較大,但實際上這些新型差異化產品可以擴大市場占有率,從而得到更高的成本效益。所以,為未來增效而正視樹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于企業競爭戰略的制定。

成本回避的核心是要求早期避免成本的發生,使挖掘降低成本潛力向預防性方向發展。我國傳統降低成本的方法,從范圍上看局限于生產領域;從內容上看局限于制造成本;從時效上看局限于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傳統降低成本的方法已經受到了嚴峻的挑戰。成本回避將降低成本視野重點轉移到產品開發、設計階段以及采購、制造、銷售和使用階段;從內容上著,擴大到整個產品生命周期成本,包括生產者成本(開發設計成本、制造成本、物流成本、營銷成本)和消費者成本(使用成本、維護保養成本、廢棄處置成本);從時效上看要求防患于未然,進行事前成本控制。總之,成本回避立足于早期回避可以避免發生的成本。我國成本會計的改革應構思成本回避的具體方法,并力求在實踐中應用。

現代成本會計的7個主要職能是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決策是成本會計的重要環節,在成本會計中居于中心地位。它同成本會計其他職能是密切聯系的,成本預測是成本決策的前提,成本決策是成本計劃的依據,成本控制是實現成本決策既定目標的保證,成本核算是成本決策預期目標是否實現的最后檢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實現成本決策目標的有效手段。毋庸置疑,現代成本會計職能歸根到底是一種行為職能。在行為科學逐漸受到重視的今日,企業應把激勵貫徹始終,其核心是創造一種適當的激勵環境,充分調動每個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群策群力,發揮成本會計職能作用,共同致力于整體目標的實現。

3、推進成本會計電算化

利用以計算機技術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為現代成本會計的一種必然發展趨勢。企業成本會計工作以電子計算機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饋速度,增強了業務處理能力,對于及時、準確地進行成本預測、決策和核算,有效地實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義。實踐證明,實現成本會計電算化是當務之急,是實行新的成本會計方法的技術前提。但是,當前會計電算化應用中還存在以下的問題:一是簡單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階段,只能進行事后反映,無法進行科學決策、預測和事中控制。一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采購、營銷、人事、財會等子系統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機聯系的整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三是會計信息系統提供的一般只是財務會計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需求的信息。因此,為了推動會計電算化深入發展,必須加快會計電算化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將會計信息系統有機地融入企業整個管理信息系統,通過電算化的應用,為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

4、學習外國一切先進的經驗和方法,博采眾長,為我所用

西方成本會計是一門歷史悠久的生機勃勃的學科。特別是隨著適時制、戰略管理、基準管理、限制理論、行為科學、運籌學、系統工程和電子計算機等各種科學技術成就在成本會計中的廣泛應用,形成了新型的著重管理的經營型成本會計。例如適合我國當前多數企業實際需要的標準成本會計,責任成本會計、目標成本計算、質量成本會計、成本決策、成本預測和近十幾年孕育的適時制與倒推成本法、作業成本法與作業管理、成本企劃、產品生命周期成本會計以及戰略成本管理等。對此,我們應結合國情和不同企業的具體情況認真研究。有些方法可以直接引進,有些方法應加以改革和完善,有些方法只能在少數具備條件的企業采用,或局部吸收其方法。總之,為了完善發展我國的成本會計,借鑒西方成本會計理論與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這種學習要有創新,而創新只能與我國國情相結合,從而探索并形成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成本會計體系。

5、總結完善和推廣我國行之有效的成本會計方法

我國企業在長期實踐中,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成本會計經驗,如編制成本計劃階段的項目測算法,成本指標歸口分級管理,包括班組經濟核算在內的廠內經濟核算制,實際上都是強調“以人為本”,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積極性、創造性,至今仍不失為現代成本會計的有效方法、邯鋼“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的經驗,以及濰坊亞星集團有限公司實行的“購銷比價管理”,把企業管理成本的重點從以內部生產為中心,延伸到對銷全過程的控制。這些都是值得總結和學習的。總之,近十幾年來我國企業管理成本新鮮經驗層出不窮,為發展成本管理、豐富成本會計內容作出了很大貢獻,值得會計學術界深入學習,認真總結,將實踐經驗上升到理論,加以總結完善。

篇8

【關鍵詞】時間驅動 作業成本法 物流成本 成本核算

一、引言

由于第一、第二利潤源的日益枯竭,作為第三利潤源的物流成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重要砝碼,因此企業紛紛探索如何對物流成本進行控制。在物流成本控制中,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如何核算企業物流成本,核算的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成本控制決策制定的有效性,基于此,一些學者就作業成本法在物流成本管理中的應用價值及應用前景進行了積極而廣泛的研究,相對而言,企業對作業成本法的運用顯得極為滯后而且慎重。事實上,由于ABC的一些固有缺陷,使得企業應用ABC核算企業物流成本面臨許多實際問題,最主要的是企業出于對ABC高額實施成本的恐懼,如由于ABC核算成本分兩階段,而由資源成本分配到物流活動這一階段的分配過程非常復雜,需要對工作人員進行詳細的長時間調查訪問得到所需數據,因而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成本;同時,假設由于運作環境的改變,需要增加一些物流活動,ABC模型為了反映這一活動準確核算物流成本,不得不進行模型更新,膨脹物流活動詞典,這將使得ABC計算系統所需儲存與處理數據成幾何基數增長,大大增加應用成本,導致一些已經應用ABC系統的企業或放棄;或即使環境改變,由于更新模型,如作業、作業動因及動因率的重新確定需花費大量時間和成本,放棄更新模型,導致成本核算不準確。除了實施成本高,ABC選擇的成本動因是交易動因(如訂單量、裝卸次數等),但選擇交易動因暗含了一個假設條件,即一個特定活動每次執行所消耗的資源數量相同,這在現實中是非常少的,如緊急訂單與普通訂單處理時間不同,因此難以真正反映物流運作復雜性;同時,幾乎所有ABC系統的成本動因率是在沒有能力損失假設下計算出來的。

在當前理論界和實務界都已逐漸接受ABC的思想之后,如何切實解決ABC的應用問題已成為當務之急。本文探討的時間驅動ABC,能較好地解決傳統ABC在企業物流成本核算中面臨的諸多問題,從而為ABC在我國企業物流成本核算中的推廣使用提供一條有效途徑。

二、應用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核算企業物流成本

1、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基于傳統作業成本法操作的復雜性,推行實施的長期性及應用的高成本,難以在企業推廣使用的問題,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開普蘭(2004)在《哈佛商業評論》上提出了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的理念來對傳統作業成本法進行改進。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通過活動消耗的時間來驅動資源成本直接分配到成本目標(如客戶、部門、產品等),其實施主要包括以下步驟:確定有效資源能力(有效資源能力等于理論資源能力減去必要的閑暇、停工等)、計算單位資源能力成本、確定單位作業所需資源能力和計算單位作業成本。因此,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消除了冗長且主觀性較強的將資源分配到活動的階段,在整個成本分配過程中只需要估計兩個參數:資源能力成本率和每個活動消耗資源能力所占用的時間。

2、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核算企業物流成本的實施

依據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原理,企業物流成本核算可用下列模型表示:

其中,C:成本目標總成本;wjk:針對特定事件k物流作業j消耗時間;ci:資源庫i單位時間成本;n:資源庫數量;m:物流作業數量;l:物流作業j執行次數。具體來說,式(1)主要通過以下步驟來實施:第一,確定物流活動涉及的資源庫,物流活動涉及到許多部門,如采購部門、銷售部門、物流部門等,每個物流活動涉及的部門都可以作為一個資源庫;第二,估計每個資源庫成本;第三,估計每個資源庫實際提供資源能力,一般按理論資源能力的80%-85%計算;第四,計算每個資源庫單位資源能力成本;第五,基于不同時間動因,確定每個特定事件物流作業消耗時間;第六,計算物流活動成本。下面以具體案例來進一步說明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核算企業物流成本進行的實施。為分析簡化,只選定物流活動涉及的一個資源庫――配送中心進行核算,如果要核算企業物流總成本,物流活動涉及的其他資源庫用同樣的方法核算,然后再加總即可。某制造企業配送中心配送A、B兩種產品給不同的客戶,假設完成這兩項業務需要訂單處理、進貨、包裝、揀貨和發貨五個作業,配送中心共有員工30人,2007年8月該配送中心發生的包括設施設備折舊、辦公、工作人員薪金等總費用64627元,其完成的實際工作任務是2840個訂單、2100次進貨、2900次包裝、3400次揀貨和2900次出貨,其中涉及A產品的物流作業量是普通訂單1000個、新客戶訂單300個、緊急訂單200個、同時是新客戶訂單和緊急訂單100個,普通進貨800次、特殊進貨300次,普通包裝800次、特殊包裝200次、航空運輸包裝150次、同時需特殊包裝和航空運輸包裝80次,普通揀貨1500次、特殊揀貨700次,普通發貨1200次、特殊發貨500次;涉及到B產品物流作業量是普通訂單800個、新客戶訂單250個、緊急訂單120個、同時是新客戶訂單和緊急訂單70個,普通進貨600次、特殊進貨400次,普通包裝1200次、特殊包裝300次、航空運輸包裝100次、同時需特殊包裝和航空運輸包裝70次,普通揀貨800次、特殊揀貨400次,普通發貨900次、特殊發貨300次。假設該配送中心員工每天工作8小時,每月工作22天,則理論上總的資源能力供應為316800(30×8×22×60)分鐘,依據經驗估計,實際資源供應按理論供應的85%計算,配送中心的實際資源能力供應為269280分鐘,單位資源能力成本率0.24(64627/269280)元,產品A、B詳細物流作業消耗時間見表1,基于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原理核算的物流成本見表2。

由表2看出,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核算只需確定兩個參數,單位時間作業成本與作業消耗時間即可,配送中心存在16320分鐘資源能力未被有效利用,導致3196.6元資源能力成本損失。同時由于案例只是為了進一步說明如何應用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來核算物流成本,因而只選擇了有代表性的作業,并未涵蓋配送中心所有作業。

三、結論

第一,使用方便且成本低。時間驅動ABC直接由資源到成本目標(如物流流程、產品、客戶),消除了冗長且主觀性較強的將資源分配到活動的階段;在ABC模型更新方面,時間驅動ABC可以隨時對模型更新,如果增加了物流活動,只需確定每個新增物流活動的單位作業時間;如果資源價格發生變化只需更新單位資源能力的成本;如果由于業務流程重組或引進新技術等引起作業效率發生變化,只需更新單位作業時間。進一步地,時間驅動作業ABC基于大多數資源能力可以用時間衡量,而對于資源能力不能用時間衡量的可以用其他單位來衡量,如倉庫、車輛等則可以用倉庫、車輛容量等替代時間基于同樣的原理進行核算。第二,適用復雜物流運作環境且成本核算更準確。時間驅動ABC以時間來驅動成本分配,通過建立時間等式,包含了多維時間動因(見表1),訂單處理時間的時間動因包含普通訂單、新客戶訂單和緊急訂單。由于時間驅動ABC模型更新容易,可隨時更新;時間等式也體現物流運作復雜性,更符合實際情況,因此成本核算更準確。第三,能力損失可視化。時間驅動ABC核算能清晰反映出資源能力損失,如表2所示,資源能力損失16320分鐘,損失成本3196.6元。由于能力損失可視化,可以幫助管理者對物流作業進行成本分析及有效管理;同時也可以幫助管理者進行投資相關決策,如美國匹茲堡一家軟管制造企業通過應用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發現能力有效利用率只有27%,他們替代壓縮企業規模,而是維持以留將來可用,從而避免了盲目投資。第四,更直觀顯示物流成本改進潛力領域。首先,時間驅動ABC的時間等式反映了特定事件某物流作業的時間消耗,從而揭示了消耗時間較多的物流作業,對于這些作業,企業可考慮是否采取設施設備更新或外包等措施來壓縮作業消耗時間,減少作業成本;其次,時間驅動ABC直接將物流成本分配到成本目標,如產品、客戶、訂單等,使企業可以隨時了解成本目標所需物流作業消耗資源的情況,進而有效管理資源來控制成本目標物流成本;再次,物流作業時間等式的構造以及企業隨時掌握的物流作業消耗資源情況,使企業較容易發現物流作業流程優化的重點。

(注:本文受江西省教育廳科技項目《基于流程的制造企業物流成本控制優化與應用研究》資助,項目編號:GJJ08348。)

【參考文獻】

[1] 宋則、常東亮:中國物流成本前沿問題考察報告(上)[J].財貿經濟,2005(7).

[2] Terrance L、Pohlen、Bernard J:Implementing Activity-basedCostinginlogistics[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1994(2).

篇9

成本會計的新變化起源于企業制造環境的變遷以及現代管理理論與方法的創新。而后兩者又起因于外部環境的變化。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 大多數產品供過于求,從而造成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2) 產品需求多樣化,而且顧客對產品質量也日益苛求; (3) 國際化潮流勢不可擋,國際間分工合作日趨密切,國際間競爭也趨于殘酷激烈; (4) 新技術、新工藝的創新蔚然成風。以上外部環境的變化既要求企業的制造環境有利于往昔,也要求企業管理要對管理理論與方法進行創新。

一、新制造環境對成本會計的沖擊

相對于傳統制造環境而言,新制造環境充分利用了現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表現為自動化和電腦化兩個特征。新制造環境具體包括:

1、彈性制造系統(FMS) .是指使用機器人及電腦控制的材料處置系統,來結合各種獨立的電腦程式機器工具進行生產, 它有益于產品制造程序的彈性化。使用FMS 最大的好處,便是可以從事產品多樣化的生產,它可以解決對產品多樣化、精致化的需求。

2、電腦輔助設計(CAD) 、電腦輔助工程(CAE) 及電腦輔助制造(CAM) 系統。電腦輔助系統,不但提高了電腦的功能,并且為廠商提供更為寬廣的發展空間。使用電腦輔助系統可減少人工成本、節省時間并提高工作效率。

3、制造資源規劃(MRP Ⅱ) .是指制造業所采用的電腦管理信息系統。目前流行的材料需求規劃(MRPⅠ) 是MRPⅡ的前身。MRPⅡ有助于管理當局進行及時、有效的投資與生產經營決策。

4、電腦整合制造系統(CIM) .是指以電腦為核心,來結合如FMS、CAD、CAE、CAM 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統,以形成自動化的制造程序,實行從始至終,甚至可達到工廠無人化的地步。

企業一旦實行自動化之后,生產力會大幅提升,不但成本會降低,質量也會提高。但企業本身注意的是,生產自動化并非僅是購買自動化機器了事,公司的結構亦必須隨著轉化,員工的技能和素質也須跟著提高,其經營管理方式也須跟著自動化調整[ 2 ] .

面對企業新制造環境的沖擊,傳統的成本會計技術與方法如果繼續使用,將造成: (1) 產品成本計算不正確。因為在新制造環境下,機器人和電腦輔助生產系統在某些工作上已經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從傳統制造環境下的20 % —40 %降到了現在的不足5 %.但制造費用劇增并多樣化,其分攤標準如果只用人工小時已難于正確反映各種產品的成本。(2) 成本控制可能產生反功能行為。傳統成本會計,將預算與實際業績編成差異報告,即將實際發生的成本與標準成本相比較。在新制造環境下,這一控制系統將產生反功能的行為。例如,為獲得有利的效率差異,可能導致企業片面追求大宗生產,造成存貨的增加。另外,為獲得有利價格差異,采購部門可能購買低質量的原材料,或進行大宗采購,造成質量問題材料庫存積壓;為獲得有利的原材料數量差異,生產者可能將不良質量的產品轉入下一道工序,使廢品損失進一步擴大等等。

針對傳統成本會計不適應新制造環境的局面,美國會計學者提出了作業成本法( activity - based costing ,ABC) ,ABC 法在美、日、西歐等國企業,尤其是競爭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術企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ABC 法就是把為生產一種產品所發生的所有作業,如質量檢驗、機器維修和顧客服務等分配到產品成本中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這種方法較傳統成本計算方法更為精細,成本數據更加準確。ABC 法將制造費用以作業別來歸集到不同的成本庫中,然后分別成本庫采用各自的分配標準來分配制造費用,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只根據一種或兩種不同的標準把制造費用分配給產品。總而言之,ABC 法提供了更加明智的決策數據。在作業成本法的基礎上,ABC 法又發展為作業基礎管理(activity – based management , ABM) .簡單地說,就是以ABC 法為基礎,利用作業成本信息,幫助管理人員找出不增值但消耗資源的作業。ABC 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也能夠促使管理人員重新設計整個價值鏈上的作業活動以節省企業資源[ 3 ] .

ABC 與ABM 是美國學者為成本會計適應新制造環境而創建的,現已得到企業界的認同。一些高新技術企業進行了應用,并獲得顯著的效果。由于我國國情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同,目前在我國絕大部分企業尚不具備實行ABC 法的條件,這是因為我國大部分企業基本上仍屬于勞動力密集型企業,間接費用在產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較小,推行ABC 法的意義不大。但是,ABC 法對我國制造費用分配的改革是有啟發的。

二、管理理論與方法的創新對成本會計的影響

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涌現,管理理論與方法也在不斷創新,新的管理理論與方法層出不窮,對成本會計系統有影響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篇10

關鍵詞:城市建設;規劃設計;成本核算;策略方法

進行成本核算工作要結合城市規劃設計的具體方案來進行,所以進行城市規劃設計的成本核算工作對城市規劃建設具有重要影響,為了加深對城市規劃設計工作的了解,進一步提高成本核算工作水平,本文首先對成本核算工作進行了概述,針對城市規劃設計公司成本核算的權責發生制原則、分期核算原則、相關性原則和連貫性原則進行分析,并針對成本核算工作提出采用品種法、分步法和把握城市規劃設計項目成本費用核算的適用范圍、完善成本核算管理機制等策略,希望對城市規劃設計成本核算工作有所啟發。

一、成本核算工作概述

進行項目工程建設,必須要對工程建設成本進行核算,整個工程的成本核算能夠對工程建設作出重要的指導意見,同時可以對工程建設的領導提出相應的工作決策依據。面對工程建設工作,必須要將整個工程建設與工程成本管理結合在一起,另外一方面,進行工程建設和規劃,需要結合工作的具體流程來進行成本核算,進行成本核算工作,必須要結合項目工程建設市場進行。城市的建設與規劃與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在進行成本核算工作中,就必須將整個工程建設的成本核算與整個市場的變化結合在一起,深入到社會生活中去,不斷提高對社會行業的了解,從而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進行城市規劃設計的成本核算工作,必須依靠法律法規的依據來進行成本管理與核算工作,將整個成本核算與新型的管理理念結合在一起,才能夠促進整個城市規劃設計的成本核算工作更加科學健康的發展。

二、城市規劃設計公司成本核算原則

在城市規劃設計中,需要對城市規劃工程所使用的成本進行核算。而所謂的項目成本主要是指項目工程在建造和規劃設計中所產生的資源消耗和相應的資金投入。對于項目成本來說,堵整個項目建設進行成本的核算和管理工作,能夠有效增加對項目規劃的資金投入和費用使用的了解。同時在項目建設上可以有效實現項目資源的最大利用效率,為項目工程建設規劃提供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依據。而針對項目的成本核算工作,主要包括有項目規劃成本核算和項目設計成本核算。在項目規劃成本核算工作中,主要包括對項目的規劃和建設方案進行核算所產生的費用。項目的設計成本主要包括項目規劃設計單位對項目的設計方案和施工圖紙進行規劃設計中,所產生的相關費用。

(一)權責發生制原則

進行成本核算工作,要將整個工程建設進行費用核算,針對在工程建設的分期費用,必須要將分期的費用放到當期的使用成本之中,從而將整個成本核算工作與各階段的成本核算工作結合在一起,規定責任能夠保證成本核算工作更加高效的進行。

(二)分期核算原則

針對城市規劃設計工作進行成本核算工作,必須要保證整個規劃設計工作中產生的成本核算與工程建設的周期或者是階段進行研究和分析,整個城市規劃和設計工作涉及到的工程建設工作往往眾多而且繁雜,所以針對階段性的規劃設計工作必須在成本核算工作完成之后做好準確的記錄和分析,尤其要針對工程建設的各項目進度進行規劃分析,由此來促進整個工程建設的成本分析工作良好進展。

三、城市規劃設計公司成本核算方法

(一)品種法

針對企業的成本核算,需要結合具體的工程建設來使用品種法進行成本核算工作。尤其是針對一些不同的生產企業,要結合不同的產品品種進行成本核算,同時在成本核算工作中,要做好品種的歸類和處理,這樣有利于實現對最終成本的計算。

(二)分步法

進行成本核算工作,必須要結合不同的城市規劃設計企業來進行。針對一些生產程序和生產環節較多的企業,要采用不同的階段性核算方法來進行。首先可以對一些企業的初步生產環節進行成本核算,另外可以在進行核算工作中,把握成本核算的具體步驟,然后再進行成本核算工作,這樣可以保證整個工程核算的工作更加明朗清晰。

四、結語

總體來說,城市規劃設計的成本核算工作對城市規劃建設具有重要影響,為了進一步提高成本核算工作水平,首先要對成本核算工作進行概述分析,針對城市規劃設計公司成本核算的權責發生制原則、分期核算原則、相關性原則和連貫性原則進行細致分析,在實際成本核算工作,具體采用品種法、分步法等,并積極把握城市規劃設計項目成本費用核算的適用范圍、完善成本核算管理機制,以此促進城市規劃設計成本核算工作質量不斷提高。

作者:梁靜 單位:鄭州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

參考文獻

[1].日常生活與建筑——2014新建筑論壇(春季)研討[J].新建筑,2014,06: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