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水洼里的小魚范文
時間:2023-03-20 00:04: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淺水洼里的小魚,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讀準本課的會認字,識記“至、死、久、粒”四個會寫字,并能夠正確書寫。
2.通過對“困”字的逐步理解,初步懂得字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的意思,滲透學習用字典的方法。
3.重點學習第一自然段中“用不了多久,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小魚都會”一句,通過實驗以及“蒸”字的動畫演示、想象說話等感受小魚的困境,產生對小魚的同情。
4.適度滲透珍愛生命、感恩自然的意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圖片導入,創設情境
師:上課前我們先來看一組圖片。(課件出示各種魚兒在大海里自由生活的圖片)
師:剛才你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好多漂亮的魚兒。
生:看到了許許多多魚兒在大海里游。
師:是呀,大海是魚兒們溫暖的家,魚兒們在海里幸福地生活。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魚兒都能這么幸運。每當大海漲潮的時候,總有許許多多的小魚(板書:小魚)會被帶到沙灘上,當退潮的時候,有的能重回大海,有的就只能孤零零地留在沙灘上的淺水洼里(板書:淺水洼里)而回不了大海。(在黑板上畫出一些“淺水洼”)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淺水洼嗎?
生:就是小水溝。
生:不是小水溝,是小水坑!
師:對。洼,是指一些低下去、凹下去的坑,這些低下去的坑里有一些淺淺的水,我們就把它們叫作――淺水洼。
師:在漲潮的時候,沙灘上就會留下一個又一個這樣的淺水洼。(在黑板上又畫出五六個“淺水洼”)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去看看那些被留在淺水洼里的小魚。一起讀課題。
(生齊讀)
師:讀得很好,注意“里”要讀輕聲。
(師范讀,生跟讀。)
二、讀文識字,以境激情
師:咱們把書翻到第132頁。在讀課文之前,老師想先問問大家,咱們在第一次讀課文時一般給自己提怎樣的要求?
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師:這位同學給自己提的要求很高哦。老師給大家的要求不高,第一次讀,咱們做到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把每句話讀通順就好。好,大家開始讀吧。
(生自由讀)
師:這篇課文的生字不多,也不難記。可是,要把它讀準了卻不容易。老師先請出兩個音節――(課件出示:shèn zhēng)誰能來拼一拼?
生:shèn,zhēng。
師:他已經注意到了,要注意區分什么?
生:翹舌音,不,不是,是后鼻音。
師:哈哈,別著急,兩個都是翹舌音。第一個是前鼻音,第二個是后鼻音。咱們永康人學普通話特別要注意區分前、后鼻音。你來做小老師帶著大家讀。
(生領讀,眾生跟讀。)
師:這兩個音節的生字朋友來了,(課件出示:“甚”“蒸”)誰能把它們讀準了?
(一生讀)
師:除了要注意把前、后鼻音讀準,還要注意把平、翹舌音讀準。(課件出示“至”“死”)誰來?
(一生讀)
師:大家發現了嗎?剛才讀的四個字正好可以組成這兩個詞。(課件出示“甚至”“蒸死”)誰來讀?
(一生讀)
師:你一個字一個字地讀讀得挺好的,但是連成詞語時要同時區分前后鼻音、平翹舌音有些難。來,跟著老師來試一試!
(師范讀,生跟讀。)
師:請繼續讀生字。
(生認讀“乎”“叨”)
師:組成了詞,你還會讀嗎?
(一生認讀“在乎”“叨念”)
師:有不同的意見嗎?
生:“在乎”的“乎”是輕聲。
師:你真了不起。這兩個詞我們是第一次接觸,“乎”在“在乎”這個詞語里念輕聲。跟著老師一起讀。
(師范讀,生跟讀。)
師:(課件出示所有詞語)詞語們集合了,我們一起來認一認!
(生開火車認讀)
師:剛才在拼音的提示下,每個生字大家都認得了。現在去掉拼音,你還能認讀嗎?一起來試一試!
(師出示小魚形狀的生字卡片,生齊讀“甚至”。)
師:讀得真好!(把“甚至”卡片貼到黑板上的淺水洼里,繼續出示其他詞語,讀完后依次貼到一個個淺水洼里。)
三、緊扣“困”“蒸”,引發共鳴
1.聚焦“困”字,體會小魚的困境。
師:同學們,請看(指著黑板)――這就是一條條小魚被沖上沙灘后困在淺水洼里的情形,課文是怎樣寫的呢?請你認真讀一讀第一自然段,哪個句子打動了你,就用波浪線畫下來。
(生邊讀邊畫)
師:老師把這幾個句子打在大屏幕上了。(課件出示句子:它們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被困的小魚,也許有幾百條,甚至有幾千條。)
(1)體會魚多。
師:誰來讀一讀這個句子?
(一生讀)
師:你聽出什么來了?
生:被困在水洼里的小魚有很多很多。
師: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有幾百條,甚至有幾千條。”
師:是啊,作者用了一個“甚至”把“幾百條”和“幾千條”連接起來,告訴我們被困的小魚有很多很多。誰再來讀一讀?
生:“有幾百條,甚至有幾千條。”(把“甚至”讀得很重,眾笑。)
師:我聽出來了,被困的小魚真的有很多很多。這么多的小魚被困住了,你一定――
生:很著急。
生:很難過。
師:那你再來讀一讀。
生:“有幾百條,甚至有幾千條。”(語速越來越快,語調越來越高。)
師:真好,你能用聲音傳達情感了。一起像她這樣讀一讀。(生齊讀)
師:這么多的小魚,你能用上一個四字詞語來表達嗎?(課件出示:被困的小魚
)
生:被困的小魚許許多多。
生:被困的小魚成百上千。
生:被困的小魚不計其數。
生:被困的小魚數不勝數。
師:是呀,這許許多多、成百上千、不計其數、數不勝數的小魚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課件出示句子:它們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
(2)體會困境。
師:句中的“困”字我們在第五課中學過,當時課文是這樣寫的。(課件出示句子: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
師:“星星困得眨眼”,這個“困”是什么意思?
生:星星累了,想睡覺了。
師:對,孩子們,咱們一起來看。(課件出示字典中關于“困”的義項)字典中有這樣的解釋:“疲乏困倦”,就是你們認為“累了”的意思。那咱們再來讀讀課文中的這句話。
師:小魚困在水洼里,是指小魚想在水洼里睡覺嗎?這個“困”又是什么意思呢?請選擇。
生:包圍,小魚被包圍在水洼里了。(眾笑)
2.聚焦“蒸”字,體會小魚的險境。
師:孩子們,被困的小魚僅僅是被水洼包圍嗎,它們還將面臨怎樣的危險?請回到課文,再次認真地讀讀第一自然段,找一找,它們將面臨著什么。
(生邊讀邊找)
生: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這些小魚都會。
(師課件出示: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這些小魚都會。)
師:誰再來讀讀這個長句子?其他同學拿起筆來圈一圈小魚面臨著的幾個重大危險。
(一生讀,其他學生畫找。)
生:被太陽蒸干。
(1)從字形中體會“蒸”干。
師:“蒸”是我們剛才學過的一個生字。大家發現了沒有,“蒸”字下面是什么?
生:四點底。
師:古代造字時,四點底是由火演變而來的。所以現在看到的有四點底的字大部分都和火有關。(課件演示“蒸”字從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到楷書的字形變化)
師:可是老師覺得很奇怪,沙灘上哪來的火啊?
(生爭先恐后想回答)
生:是太陽太熱了。
生:是太陽快把沙灘烤出火來了。
師:(課件演示“蒸”的象形文字動畫:在太陽照射下,水洼下面好像一堆火在燃燒,水洼里的水一點一點地被蒸發。)是呀,水洼里的水慢慢地被蒸干,小魚的處境越來越危險啦!
(2)從實驗中體會“吸”干。
師:不光太陽會把水蒸干,還有呢?
生:沙粒會把水吸干。
師:為了讓大家看清楚這一點,老師特別做了一個實驗,請看我在沙坑里倒水的情景。為了讓大家看得更清楚,我把水染成了藍色。(師演示實驗)
師:沙子和沙子之間有很多很多細小的縫,那些縫就像無數根吸管、無數張嘴把沙坑里的水給吸干了。沒有水,小魚的處境就很危險。同學們,讓我們用心來看看這些小魚!(指讀)
生: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
師:太陽出來了,更是無情地把本來就很淺的水一點一點地蒸干了。(在黑板上的淺水洼上方畫出水蒸氣)此時,被困在淺水洼里的小魚,它們會說些什么?它們的感覺會怎樣?
(師課件出示:被困在淺水洼里的小魚說:“
。”)
生:快來救救我!
生:我快喘不過氣來了!誰來救救我!
師:就請你來讀讀這句話,讀出小魚處境的危險。
(生讀)
生:太熱了,快把我送回大海!
師:那就請你急切地讀一讀!
(生讀)
(3)回扣 “困”的含義。
師:此刻,讓我們回頭再來讀讀有“困”字的這個句子(出示句子),這個“困”只是被包圍住那么簡單嗎?你覺得還有怎樣的意思?
生:我認為應該是選另一種解釋:陷在艱難、痛苦里面。這些淺水洼里的小魚陷在了艱難、痛苦里面。
師:是啊,這些小魚困在淺水洼里,陷在了艱難、痛苦里面。我們學漢字就應該這樣,要學會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字典中不同的義項,學習它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用法。
師:一個“困”字讓我們讀懂了小魚的遭遇,讀出了對它們的同情和關愛。老師為大家配上音樂,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齊讀)
四、書寫指導,拓展導情
師:同學們,還有誰也像我們一樣讀懂了小魚的遭遇呢?咱們下節課再繼續學習。
師:今天,我們學會了兩個生字,(課件出示:“至”“死”)說說你是怎么記住它們的。
生:“至”,我用減法記住它,“到處”的“到”減去立刀旁。
生:我來記住“死”,夕陽快下山的時候,一個人被一把匕首殺死了。
師:第一自然段中,還有兩個生字要求會寫。(課件出示:“久”“粒”)
師:這兩個生字,是以前就認識的,今天要會寫。在寫之前,我首先要提醒同學們注意寫字的姿勢。首先,請一位同學來檢查一下老師寫字的姿勢。
生:一拳,一尺,一寸,老師的姿勢很棒!(眾笑)
師:“至”和“死”兩個字都是什么結構啊?
生:上下結構。
師:大家再來檢查一下老師握筆的姿勢,注意大拇指和食指離筆尖遠一點。(范寫“至”字)看,這部分剛好是在上半格。“土”呢,剛好是在下半格,要注意的是最后一筆要長一點。寫好了!咱們跟書上的字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優點和缺點?
生:老師寫得很有筆鋒!
生:老師和書上寫的一模一樣,100分!(眾笑)
師:謝謝鼓勵!每一個字就這樣認認真真地寫兩遍。
(生書寫)
師:就寫“久、粒、至、死”這四個字。寫完了第一遍,先不忙著寫第二遍,先看看第一遍寫的字有什么優點和缺點。能夠一遍比一遍寫得好的,我們把它放在展示臺上,讓大家學習。(展示學生的字,進行評價。)
第二課時
一、聚焦“很慢”,讀懂男孩
師:課文中有沒有人聽到小魚的求救聲?
生:小男孩。
師:(板書:小男孩)去文中找一找哪一段講小男孩讀懂了小魚的心里話,在救小魚?
生: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個水洼前彎下腰去,撿起里面的小魚,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
(師課件出示: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個水洼前彎下腰去,撿起里面的小魚,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
師:我們一起來把這個句子讀一讀。你從句子的哪些詞語中看出小男孩在拼命地救小魚?
生:“不停地”“彎下腰”。
師:是的,一刻沒停過。還有嗎?
生:“每個水洼前”,表明他一個都不錯過。
生:“撿起”“用力地”“扔回”,表明他很用力。
師:是的,很用力。每一條小魚,都很用力地扔一次。我們一起跟著小男孩來做一做。(課件出示句子,師朗讀,生做撿魚、扔魚的動作。)
他來到第一個水洼前,彎下腰,撿起里面的小魚,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
他來到第二個水洼前,彎下腰,撿起里面的小魚,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
他來到第三個水洼前,彎下腰,撿起里面的小魚,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
他來到第四個水洼前,彎下腰,撿起里面的小魚,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
師:累嗎?
生:(不停地揉手臂)累,好酸呀!
師:(笑)你們只做了四次動作,就覺得累了。而這位小男孩,他不停地撿,不停地扔,不停地撿,不停地扔,重復了幾百次,累嗎?
生:累!
師:這么累,他為什么不放棄?
生:小魚在等著他。
生:他停下來,小魚就死了。
生:他想多救幾條小魚。
師:是呀,小男孩想救出更多的小魚,因為他在乎每一條小魚!
師:雖然累得汗流浹背,撿得腰酸背疼,扔得小手都酸疼了。但他還是走到每一個水洼前,用盡全身力氣把小魚扔回大海。所以,他走得很慢,生怕――
生:錯過了一個水洼。
師:所以,他走得很慢,生怕――
生:漏掉了一條小魚。
師:所以,他走得很慢,一起讀――
生:(齊)“不停地在每個水洼前彎下腰去,撿起里面的小魚,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
師:你愿意跟小男孩一起去撿淺水洼里的小魚嗎?
生:愿意!
師:來,一起來,他走得很慢,不停地――
生:(齊)不停地在每個水洼前彎下腰去,撿起里面的小魚,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
師:我替小魚和小男孩謝謝你們!
二、深化情感,拓展導行
師:同學們,生命只有一次。許多被小男孩救起的小魚又回到了大海媽媽的懷抱里。快聽,小魚在和小男孩說什么?(課件出示:小魚又回到了大海媽媽的懷抱,它對小男孩說:“
。”)
生:謝謝你救了我!
生:幸虧你及時趕到,否則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我和伙伴們都會。
生:我是你在第四個水洼里救的小魚,你救我的時候,我已經因為缺氧而暈倒,多虧你用力把我扔回大海,把我扔醒了。(眾笑)
師:哈哈,原來用力扔還有這功效。
生:謝謝你,小男孩!你救了我們整個家族,你是我們的恩人。
生:小男孩,謝謝你救了我們!過幾天你到沙灘上來一下,我和我的小伙伴會送你一個海底的貝殼!(眾笑)
師:你太客氣了!看,小魚兒還給我們送來了一首小詩歌《誰在乎》,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出示課件,師生同讀。)
每天清晨,當我們聽到小鳥在歌唱,那有多好;
每到河邊,當我們看到小魚在游戲,那有多好;
每到之處,鮮花盛開,小草碧綠,那有多好;
生命只有一次,
小魚在乎,小鳥在乎,花兒在乎,我也在乎。
讓我們大家一起來珍惜生命、感恩自然的饋贈吧!
篇2
一群被擱淺水洼中的小魚,如果能借助一雙手回歸大海,就獲得新生,如果等待,就水干魚亡。男人因為“救不過來”而不救,而男孩的不停撿起卻救回了一個又一個的生命。
故事講完了,雖沒有慷慨激昂的陳辭,也沒有排山倒海的呼號,但聽眾的情緒被感染了,聽眾的思維被激活了。
一個平凡的孩子,面對一件平凡的事,他卻做得那么不平凡,他的不平凡就在于他做了別人不屑于做的事,平凡與不平凡只在一念之差。
平凡與不平凡,在于肯干不肯干。面對那群小魚,孩子肯去救,而那男人卻不肯。
平凡與不平凡,在于是否有一顆真誠的心,孩子并不懂什么,但他有一顆真誠的心,那就是希望小魚能活;而那男人卻沒有。
最后,演講者說到這次演講的主題――醫生,救死扶傷,從拯救每一個生命開始。聽眾恍然,群情共鳴。仔細品味,平淡之中顯真情;認真推敲,故事之中蘊哲理。它使人明白做人做事要有責任心,要有愛心。
一個醫生如果認真對待每一位病人,他一定能拯救不少人的生命;一個教師如果精心教導每一個學生,他一定會培育出不少優秀人才;一個想成就大事的人,如果做好手邊的一件件小事,那么他的輝煌將會不期而至。
巧妙的構思,深刻的立意,讓演講的內容震顫思維;樸實、智慧的語言,不疾不徐的敘談,撼移人心,“這條小魚在乎”這句話在每一個聽眾的心際腦畔縈繞不去。不用說教,不用呼號,演講者的意圖已在聽眾的心中生根發芽――這是演講的極致。
附原文:
這條小魚在乎
[美]佚名田輝譯
有這么一個故事。
在暴風雨后的一個早晨,一個男人來到海邊散步。他一邊沿海邊走著,一邊注意到在沙灘的淺水洼里,有許多被昨夜的暴風雨卷上岸來的小魚。它們被困在淺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雖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魚,也許有幾百條,甚至幾千條。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汲干,被太陽蒸干。這些小魚都會的。
男人繼續朝前走著。他忽然看見前面有一個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個水洼旁彎下腰去――他在撿起水洼里的小魚,并且用力把它們扔回大海,這個男人停下來,注視著這個小男孩,看他拯救著小魚們的生命。
終于,這個男人忍不住走過去:“孩子,這水洼里有幾百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
“我知道。”小男孩頭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為什么還在扔?誰在乎呢?”
“這條小魚在乎!”男孩兒一邊回答,一邊拾起一條魚扔進大海。“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今天,你們在這里開始大學生活。你們每一個人,都將在這里學會如何去拯救生命。雖然你們救不了全世界的人,救不了全中國的人,甚至救不了一個省一個市的人,但是,你們還是可以救一些人,你們可以減輕他們的痛苦。因為你們的存在,他們的生活從此有所不同――你們可以使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這是你們能夠并且一定會做得到的。
在這里,我希望你們勤奮、努力地學習,永遠不要放棄!記住:“這條小魚在乎!這條小魚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篇3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小學低年段閱讀教學;運用策略
當前,作為現代信息技術的代表――多媒體技術,因其融音、像、畫于一體而備受教師們的歡迎,也順理成章地進入了閱讀教學的課堂,成為了閱讀教學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又因其形象、具體、生動而備受孩子們的喜愛,成為了調動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手段。但縱觀我們的課堂,對信息技術(特別是多媒體)的運用卻存在著以下的誤區:
1.目標不明確。本來,多媒體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只是作為一種手段來輔助教學,而在實際教學中,不少的老師卻把多媒體的使用當作了教學的目的,只為展示多媒體的多彩的畫面、形象的動畫、悅耳的音樂……結果可想而知:熱熱鬧鬧、生動活潑的一節課下來,除了那美麗的畫面或動聽的音樂外,卻沒有留下一點兒“語文”的東西。這種多媒體的使用是“本末倒置”的。
2.設計不恰當。在閱讀教學中,很多環節是用不著計算機的,有些老師卻是為迎合電教而電教,生硬地展示課文的插圖,硬搬課文的重點段落、句子等,不懂得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如何設計多媒體。
3.呈現不準確。當前,因為多媒體教學的推廣,收集教學課件的渠道也很多、很方便,但也因此造成了另一種“拿來主義”的使用誤區。因為沒有了自己的思考,也不是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設計的,甚至有的是“臨時借用”的,所以多媒體的呈現多是以主觀的意愿,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針對以上存在的誤區,我認為在低年段閱讀教中運用信息技術(多媒體),要特別關注閱讀教學的特點,應以識字為中心,以朗讀為重點,以運用為目標,做到目標明確、設計得當、呈現準確。下面我就以二年級《淺水洼里的魚》為例,談談在低年段閱讀教學,結合目標、設計、呈現三個方面的內容,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識字、朗讀和運用的有效策略:
策略一:寓識字于美的演變中,快樂感受識字的樂趣
二年級的孩子,所認的字大多結構比較簡單。在學習生字詞這一環節,要求認識“蒸”,還是有一定的難度。袁老師捕捉漢字的特點,寓美育于生字學習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很巧妙地將孩子引入到探尋漢字淵源的情境中,極大地激發了孩子主動識字的興趣,更通過了解其構字特點,理解字義,喚醒了對漢字生命的探尋。教學中,袁老師看到學生識記“蒸”字有困難時,并沒有急于告訴學生答案,而是適時地出示了文句:“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這些小魚就會。”引導學生了解“蒸”字所處的語境,接著借用課件的演示,讓學生觀察“蒸”字的演變。通過這樣直觀的觀察與傾聽,學生不僅了解了這個字的寫法,認識了下面的四點不是表示“水”而是表示“火”,并結合語句知道了“魚兒如果被如火似的太陽的炙烤是多么的痛苦”,從而突出小魚的突出、傷心、可憐,激發了學生對魚兒的同情,并萌生保護魚兒的想法,為后面文本的理解起到了一定的鋪墊作用。
策略二:滲朗讀于品話賞畫中,豐富學生的語言積淀
在語文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可以讓學生通過現實生活中積累不多、比較貧乏的事物,借助信息技術教學把難以理解的內容,用多媒體展現出來,通過直觀形象、生動地再現,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而“以讀為本”是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特征,如果僅僅憑借對文字簡單誦讀,學生是難以感受課文的內涵。在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上,通過切入畫面,將課文內容具體化和形象化,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對課文內容也有更深的理解。再配以入情入境的讀文,邊讀邊聯想自己所看到過的景象,真切的情感也就油然而生了。袁老師執教這課,也恰如其分地引領學生走進畫面,入境繪形,以朗讀的方式來感受文本的內涵,以朗讀的方式來感受生命的可愛。如在品讀第一個重點語句:被困的小魚,有幾百條,甚至有幾千條時”,老師利用多媒體切入了海邊的一個個“小水洼”的畫面,讓學生看著“小水洼”,理解“小水洼”真的是那么的淺,根本難以容得下這么多小魚。在學生理解讀中,以“你真會讀,小水洼里的小魚真多啊”,“你的朗讀讓我看到了小水洼里的更多的小魚……”在老師的引領下,學生一個比一個讀得好,一個比一個讀得更讓人“生憐”。就這樣,朗讀,聲情并茂的朗讀就引領著學生走近文本,走進語境,設身處地地感受了“成百上千條小魚可憐地躺在淺水洼里”是那么的傷心、難過。此時此刻,所有的感悟盡在“朗讀”中了,從學生的朗讀聲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了淺水洼里魚兒是那么的多,孩子們的同情又是那么的真切。
多媒體技術將文字,圖畫、聲音等各種教學信息交融在一起,有利于開拓學生的思路,激發想象,使學生思維高度活躍,從而升華情感。同時,讓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根據教學的需要合理運用現代教學技術,這樣,不僅走出應用的誤區,還能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提高語文閱讀課堂的有效性。這樣,語文課堂才會在現代科技的氛圍中,洋溢濃濃的人文氣息。
參考文獻:
1.湯芬芳.閱讀教學中多媒體技術運用的誤區與對策.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第16期.
篇4
【中圖分類號】G?搖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1A-
0088-01
字理識字教學是依據漢字的構字規律進行識字和析詞的一種方法,它凸顯了漢字的字理,讓學生體會漢字的意象美,感受漢語言文字獨特的魅力。而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字理進行識字教學,不僅提高了識字教學的效率,還為課堂增添了濃厚的語文味。然而,當前盛行的字理識字教學也存在一些問題,亟需我們教師進行深入思考,以期更好地優化字理識字教學,讓漢字煥發出獨有的魅力。
【案例1】一位教師在教學人教版語文第3冊《“紅領巾”真好》一課時,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漢字“蓬、躍、棱、巢、嶄、牌”,同時請學生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漢字。部分學生在使用加一加、換一換偏旁的辦法記住了“躍”“牌”二字,其余的漢字則不知道用什么更好的辦法進行識記。此時,教師出示多媒體課件呈現漢字“巢、蓬、嶄”,并出示了這幾個漢字的字理:
巢:古體字“”下面的“木”代表樹,“木”上面猶如鳥窩里有3只小鳥一起棲息在樹窩上面,因此,“巢”就是小鳥們的家。
蓬:是個形聲字,“艸”表示草,即蓬草的意思。(多媒體課件出示圖片)
嶄:古體字“”,表示陡峭的山崖。(多媒體課件出示圖片)
多媒體課件出示這些漢字的字理后,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字理識字的方法識記其余的漢字。
【案例2】一位教師在教學人教版語文第7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課時,有一位學生提問題:題目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此時,教師采用字理識字教學法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并請學生猜一猜這是什么字。學生紛紛猜測,有的說是“上”,有的說是“土”,有的說是“旦”。此時,教師用課件出示“之”字的演變過程:
(金文)(小篆)(楷體),演示完成后,教師進行詳細講解:“之”的上面就好像是一只大的腳趾頭,代表腳,下面是“一”,代表地面或目的地,合起來可以理解為:足到地面,即表示為“去”“到”的意思。因此,題目中的“之廣陵”是指“去廣陵這個地方”。
在這兩個教學案例中,教師都采用了字理識字教學的方法,這說明教師具備了較強的字理識字教學意識,能夠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出示漢字的演變過程,為學生更好地理解漢字奠定了基礎,在一定程度上傳承了我國的漢字文化。經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這兩個教學案例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思考。
一、不可為了突出字理識字而牽強附會
在教學案例1中,教師采用了字理識字教學的方法教學“嶄”字。但是“嶄”字的本義已經發生了改變,其古體字與課文中要學習的“嶄新”一詞關聯不大。再者,教師對“蓬”字的本義與課文中的“蓬松”一詞也沒有進行相應的關聯教學,這對學生的識字幫助并不大,沒有達到字理教學的課堂效益。
開展字理教學是要從字理的角度引導學生理解漢字的本義,弄清漢字的“源”與“流”的關系,為學生的書寫和運用漢字打下基礎。在案例2中,教師利用字理識字教學法將“之”字的演變與含義很好地呈現出來了,并且突破了古文翻譯這一教學難點。那么,在識字教學中是否需要把漢字的演變過程一一呈現給學生呢?其實未必。比如人教版語文第3冊《紙船和風箏》一文,出現了“漂”和“飄”兩個生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這樣識字:“漂”的“氵”旁與水有關,因此紙船在水上漂呀漂;“飄”的“風”旁與風有關,因此風箏在空中飄呀飄。通過對比、甄別,學生能迅速掌握“漂”與“飄”二字的特點、含義。
二、字義與語境相結合,凸顯其人文價值
在教學案例1中,“巢”字的教學僅僅局限于字的本義,假如把“巢”與具體的語境結合起來進行隨文識字教學,那么字理識字教學就更顯張力,內涵也會更為豐富。教師可以這樣進行教學:“巢”的含義是家。家是一個溫暖、快樂的地方。在課文中,是誰給了小鳥一個家呢?這樣的教學把“巢”字的字理與文本語境相結合,使“巢”字有了感情,充滿了情意,而不僅僅是簡單的字理呈現,為識字而教學。
如對人教版語文第3冊《淺水洼里的小魚》一課中的“困”字,也可以進行字義與語境相結合的教學。
師:在淺水洼里,小魚面臨的情況是什么呢?
(課件出示“困”字的演變過程。說明:“困”中間的“木”是指生長得很茂盛的大樹被圍住了,無法舒展開來,所以一捺就變成了一點)
(教師結合文中情境,引導學生結合“困”字的字形,體會小魚受困的情景)
師:在課文中,設想“木”變成小魚,“口”表示淺水洼,小魚被困在了淺水洼里。
生(讀):小魚們被困在淺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
篇5
我喜歡優雅的老師。
教小學二年級學生寫字,老師先示范寫。一個老師一口氣示范寫了4個,然后讓學生來寫;另一個老師示范一個,讓學生寫一個,再示范一個,學生再寫一個。我覺得后者更優雅,她示范字是真想給學生看的,第一個老師只是想給評委看。
也是教學生寫字。一個老師示范寫完之后,說:“請同學們快速寫兩個!”另一個老師示范寫完后,說:“請同學們認真練寫,這兩個字雖然簡單,但是不對稱,寫的時候要注意。”我覺得另一個老師更優雅,她是真教學生寫字,學生也真能寫好,第一個老師只是在趕時間,學生匆匆寫完,怎么會有收獲?
學生有時候會說出讓老師吃驚的話。
一個老師教《我是什么》,她問學生:“水娃娃的脾氣你喜歡嗎?”學生大多數說喜歡溫和的水娃娃,一個學生站起來說:“我喜歡暴躁的水娃娃,它很可愛。”書上說水暴躁的時候會沖毀堤壩,淹沒莊稼,給人們帶來災難。
老師一愣,接著說:“小朋友暴躁很可愛,水暴躁起來可愛嗎?”
一個老師教《淺水洼里的小魚》,她問學生:“小魚和小男孩之間發生了什么事?”一個學生說:“小魚和小男孩之間發生了愛情故事。”
老師微微地笑了,說:“這樣說就更好了:小魚和小男孩之間發生了一個關于愛的故事。”
我覺得教《淺水洼里的小魚》的那個老師更優雅。她沒像聽課的老師一樣見笑,巧妙地幫助學生換了一個準確的詞語;教《我是什么》的老師,一下子發現了學生的問題,卻沒讓學生自己充分地說說理由,說的過程中自己認識到暴躁并不可愛,而是說“小朋友暴躁很可愛”,這話同樣會讓不少學生吃驚。
《圓明園的毀滅》讀到最后,老師把學生又拉回到寫“昔日的輝煌”那一部分,依次再讀,每一句后面加上“沒有了”、“也沒有了”、“都沒有了”,讀得學生心潮澎湃,義憤填膺。然后她說:“如果有機會去北京,請你一定親自去看看圓明園的廢墟,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會告訴你更多的事情。”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讀完了,老師問:“你們還有不懂的問題嗎?”一個學生問:“為什么作者說十五歲的那個夏天意義非凡?”一個學生問:“為什么他好像知道,又模模糊糊地懂得?”“‘堪稱楷模’是什么意思呢?”順著這些問題,討論深入到了做人和作文的層面。
篇6
一、移情感受,體驗文本角色
要引導學生深入感知人物情感,教師應適時地抓住課文與生活的聯結點,將語文學習的觸角延伸向實際的現實生活,喚起學生的生活儲備,讓學生設身處地、將心比心,換位思考,體驗人物內心,從而更加深刻地感知人物內心。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智慧和思維的啟迪與語言文字的實踐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在《稱贊》一課的教學中,我在導入部分當場表揚班上畫畫、寫字好的小朋友,再讓學生夸夸其他同學的優點,并讓受稱贊的同學談談受到稱贊后的心理感受。這一環節設計是想讓學生通過相互夸獎,明白“稱贊”就是通常所說的表揚、夸獎,讓學生親身感受“稱贊”帶來的好心情,從而為更深入地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不斷的角色體驗的過程,是學生全部生命活力的外化,是對課文中包含的思想情感的重新組合和建構。
二、想象補白,體會文本情感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我們的課文中留有許多開放的空白點,我們可以靈活地利用這些滋生點,拓展話題,體會情感。
《窗前的氣球》一文留有不少空白點,例如,科利亞獨自一人躺在病床上時的孤獨心理,這為孩子們的想象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這個空白點也是學生們理解文本中科利亞沒意思的心理的突破點。我讓學生先說說科利亞會想什么,然后我給學生一個句式:科利亞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著窗戶,他想起以前 ,而現在 。學生很快就進入了科利亞的心理,從而激發他們進一步想象:假如你是此時的科利亞,你還會想到什么?這一環節的教學課堂效果很好。學生有所感悟,反過來影響了我,我看到一個孩子在聽的時候,眼睛微微紅了一下,就在那一剎那,我心里也涌過一陣酸楚。
《泉水》一文的結尾是省略號,余味無窮,則可以進行續寫:泉水還會流到哪里,碰到誰?在續寫中讓學生體會奉獻的幸福感。同樣課文的插圖也是可以供我們很好利用的資源。
三、抓點感悟,挖掘文本內涵
情感型文章注重突出語文的人文性,但不能忽略語文的工具性。教學中進行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為文中的字詞所打動,為文中具體的語境所動容,才能更好地進行人文感悟。因此,我們應該細細端詳我們的文本,立足文本的語言,找準語言與人文情感的同構共生之處,這是教學取得實效的關鍵,之后才能生發出情感的枝葉來。
如《淺水洼里的小魚》,文中“困”“蒸”兩個字形象地把當時小魚難受、飽受煎熬的痛苦刻畫了出來,教學中,教師抓住這兩個重點詞,引導學生體驗感悟:小樹被困在淺水洼里,會怎樣?結合“困”字,想象小魚被困在淺水洼里,會怎么樣?通過這個設計,學生不由自主地感受到“魚兒缺少水分!那時它離不開水呀!”“它動彈不得!失去了自由!”“小魚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學生的情感隨著對“困”字的理解不斷加深,與文本角色產生了共鳴。
四、以聲傳情,內化文本情感
“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朗讀教學不應是純技巧的指導,更應注重以情感體驗來解讀文本、朗讀課文。因此,在引導學生悟情后,還應重視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窗前的氣球》一文中,我抓住“真沒意思”反復創設情境引讀,引導學生體會小男孩的孤單、寂寞,產生心理感應――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感悟”。
對于低段的學生,引讀是一種非常直觀有效的朗讀指導方法,當然還可以指導學生以多種方式的讀來體會文本情感,如分角色讀、表演讀等。有感情地朗讀勝于教師精講細講,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與作者對話,與文本交流,充分讓孩子們在讀中悟情,讀中審美,在讀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甜美、多情。
五、拓展延伸,深化文本主題
語文閱讀教學特別強調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處理和使用,要求我們在立足教材,用好用足教材的基礎上有效拓展,使課文學習與拓展教學在整合中水融,彼此促進,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在開放的語文實踐活動中不斷積淀,逐步提升。
“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能觸及人的精神世界。”被情感滋潤的課堂應該是最美的課堂!在小學低段課文的學習中,教師應該注重教學策略,努力挖掘課文所蘊藏的情感內涵,敏銳地把握住文中能“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性語句,創設好平臺,設計有效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在品味語言的過程中逐漸感悟,逐漸豐厚其情感。
參考文獻:
[1]王崧舟.教學思想與經典課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09.
篇7
關鍵詞:隨文識字;語言環境;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3-0022-01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至二年級的教學重點。"識字教學一直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們的識字教學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集中識字,一種是隨文識字。
在教學實踐中大部分生字是靠整體認讀來識記的,因為集中識字解決了大量識字的這個問題。但是,集中識字往往忽略了個別生字詞的內容理解,因此,孩子們對于個別難懂的字詞很難做到活學活用。
隨文識字很好的彌補了這個不足:隨文識字是從文入手的,學生面對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也就是有一定的語言環境。教學過程邊學文,邊識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將識字任務貫穿于課文的學習中。隨文識字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語言環境中加深對字詞的理解,也可以通過理解字詞幫助學生進一步感悟課文內容。這樣的訓練不但優化了整個識字過程,而且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那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如何進行隨文識字?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說說自己的一點做法:
1.開篇識字
如在魯教版二年級上《筍芽兒》一文的教學中,"筍"字是需要會認會寫的生字。所以在學習課文開始的時候就可以順勢解決這個生字。例如: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什么課文?
生:筍芽兒。
師:同學們讀的真準確,筍字是平舌讀sǔn。筍芽兒是什么芽兒呢?
生:竹筍的芽兒。
師:對了,難怪"筍"這個字是竹子頭呢。好,筍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生字,現在我們一起來寫一寫"筍"這個字。
師:課文寫了筍芽兒的什么故事呢?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吧。
當我們開篇識字時,我們讓學生在注意力最專注的時候用最短的時間識字。這非常符合低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然后,我們再通過課文朗讀理解中的重復,達到了識字目的后,乘機進行了寫字的指導,對于這個生字的教學就變得扎實了。開篇識字的確是個不能放掉的識字契機!
2.以字品文
課文中的一些生字詞在課文內容中伴有很重要的角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關鍵字、關鍵詞。這樣的字詞能夠被學生們理解,起到加深孩子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的作用。例如,當我們在學習《淺水洼里的小魚》這一課時,我們在教學中都會抓"蒸"這個字。正是因為理解"蒸"字,就學生感受到淺水洼里的小魚在太陽下命在旦夕的緊迫感,體會淺水洼里的小魚被"蒸"的痛苦。
我在教學是這樣做的:
課件出示: 蒸的古體字。
課堂上我們就這樣學會"蒸"字,隨文識字的過程中教師帶動了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理解,進而帶動對學生在理解基礎上的朗讀。此時隨文識字的方法,讓字與文有效的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學得有趣,讀的真實。
3.以文解字
課文中有個別的生字詞的意思比較難理解,如何讓學生死記硬背,學生們就更做不到靈活運用了。隨文識字就能很好的解決這樣的難題。我們可以有效的利用課文內容的語言環境對生詞的意思進行理解并記憶。
葉圣陶老先生也說:"生字必須依據本文,尋找那個字語的確切意義;又必須依據與本文相類和不相類的若干例子,發現那個字詞的正當用法。"實踐告訴我們:隨文識字與傳統的識字教學方法相比,能夠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符合兒童學習語文的認知規律。隨文識字在小學尤其是低年段確實是比較實用的。雖然如此,什么擁淖執士梢運氖蹲鄭渴裁囪的詞需要隨文識字?依然是我們在不同文體、不同課文中需要深思的問題,我想這一切考驗的就是教師的教學智慧。不管怎樣,隨文識字的確為我們的識字教學提供了一條很可行的思路。
參考文獻:
[1] 劉梅;隨文識字之初體驗[J];華夏教師;2013年09期
篇8
讀了這個故事后,真期待大家對待這些“被困的小魚”,能像故事中的小男孩―樣設身處地,能像佛教徒―樣悲天憫“魚”。
在教育生活中,對“被困的小魚”不以為然、粗暴冷漠的現象經常發生。遠的不說,就說前幾天我在教學《師恩難忘》時,先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然后讓學生評議他們讀得怎樣。一學生小政直言不諱:“×××讀得疙疙瘩瘩,聽上去不舒服。”一言既出,馬上有同學嗤之以鼻:“小政,你讀得遠沒有人家好,有什么資格在這兒橫挑鼻子豎挑眼的!”其他同學也紛紛附和。小政的臉頓時紅了,這條“小魚”羞愧地低下了頭。這時,我清清楚楚地在大家身上看到了故事中男人的影子,不,應該說比那個男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同學們的挑剔和懷疑,已經無情地傷害了這位后進生的獨立思維和自尊心。記得魯迅先生曾說過,食客說這菜做得不好,廚子當即反詰說,你來做做看,恐怕你連這都做不好。對此,食客的嘴自然是被封住了,可廚子大概是永遠也不會做出好菜了。我想,魯迅先生的話對我們的教學也是有借鑒作用的。于是,我微笑著對大家說:“小政嘴巴讀的水平是不怎么樣,可他耳朵聽的水平可高了,能聽出別人的不足之處,而且敢于直言,勇氣可嘉呀!同學們,我建議,把掌聲送給這位高明的評論家!”教室里掌聲雷動,小政挺直了身子,端端正正地坐著,臉上洋溢著滿足的微笑,而不少同學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為了讓這一群“小魚”在今后能在乎自己言行的得體性,我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了八個大字:“同學們,我送給大家一句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對于別人提出的意見,我們應該虛心接受,作為不斷向上的動力……”
課堂在這一小小的插曲后波瀾不驚,但我的心里卻再也平靜不下來。學生說話的文明,教師引領的妥帖,關乎著一條小魚的尊嚴,關乎著一群小魚的健康成長。于是,結合學校正在開展的榮辱觀教育活動,我和全班學生一起明確了“以說話文明為榮”的努力方向。大家一起行動著。
上語文課時,我把“教誨”讀成“教hui”同學們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我的錯誤,雖然有些下不了臺,但我及時改正了錯誤,還不忘微笑著說:“謝謝!”而且在我的提議下,本來給我提意見的學生小王這樣說話了:“胡老師,你讀書的優點是……不過,我還想給你提個小小的建議……”我馬上表揚他:“小王多會說話呀!評論別人先說優點,再說不足,讓人心理上容易接受。而且,他給別人提意見,不說‘意見’兩個字,因為‘意見’聽上去硬梆梆的,缺乏人情味,改成‘建議’就溫柔、體貼多了。”現在,更多的“小魚”意識到了這一點,在評論別人時變得更加文質彬彬了。
篇9
一轉眼,我平凡而又光榮的教學生涯已悄然度過二十多個春秋。選擇了教師這一神圣職業,自己有過悲傷,經過苦累,想過放棄,但欣慰的是,自己心間始終能記得這么一首詩“筆端嘔盡千千血,月露寒窗半盞熒。三尺講壇鑄宏志,四季輪回老蠶情。清風兩袖樹梁棟,桃李三千報園丁。朝朝黃龍騰飛起,暮暮鋪路未曾停”。用此來督促自己,鞭策自己,用濃濃的深情、無私的關愛讓自己成為孩子們前進中的明燈,生活里的益友。回首望去,我深深懂得,教師用筆耕耘、用語言播種、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更是用愛培育著祖國的花朵兒,教育是無私奉獻的事業,更是用愛來譜寫青春的事業,作為一名教師我驕傲我自豪。
如果說,教育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那么師愛便是教育的光輝;如果說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那么師愛就是教師的靈魂。師愛,是從心靈深處感化和觸動,是深厚情感的積淀與蓬發!它需要培養,需要每位教師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才是“傳道、授業、解惑”的真諦。
劉老師是我校一名青年教師,樂觀開朗的她嘴邊總是帶著淡淡的微笑,充滿著陽光的活力。可開學伊始,劉老師卻變靜、變“懶”了,與學生課間跑步時,腳步會不由自主地慢了下來;上了幾節課后,心口處就會隱隱的發痛;下課時與學生跳繩、踢毽子也會冒虛汗。起初,她以為是自己近期比較疲乏,認為多休息一下就可以了。可后來,她逐漸開始發低燒,心痛的次數增多,程度也重了。在休息日去醫院檢查,才知得了心肌炎,醫生建議她要多注意休息,特別是不要太勞累了。恰時正臨期中考試,正是教學的緊要關頭,她沒有告訴任何人,僅僅吃了點藥,就照常堅持工作,風雨不誤,一如既往的撲在學生們的身上。上課時,她的講桌多了水杯,神情激昂時,臉頰上帶起了層層紅暈,有時急促的疼痛會讓她覺得天在搖地在晃,身體嗦嗦的發抖,可這些在她眼里都算不上什么。白天-辛勤的教課輔導,夜間-細致的批閱備課,劉老師更瘦了,可學生們優異的成績卻讓她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學生們也是打心眼里尊敬她、愛護她,把她當作最好的朋友。每月15日永遠對我們充滿了魅力,拿到那增厚緩慢的工資袋,有時不禁會來上句牢騷,可劉老師心里依舊平靜,照樣精打細算。她說過“雖然生活清貧,但我的精神富有,我擁有學生對我愛的回報,教師節、元旦那紛紛揚揚的賀年片就是最好的證明”。
您聽過小男孩和小魚的故事嗎?一個男人來到海邊散步。他注意到在沙灘淺水洼里,有許多被暴風雨卷上岸的小魚。雖然大海近在咫尺,但魚兒卻困在淺水里,再也游不回去了。這時,男人看見前面不遠處有一個小男孩兒,他在撿水洼里的小魚并用力把它們扔回大海。看了很久,男人忍不住走過去說:“孩子,這么多小魚,你救不過來的。”“我知道!”小男孩頭也不抬地回答。“哦,那你為什么還在扔,誰在乎呢?”“這條在乎,那條在乎,還有這一條……”男孩兒指著那些被他扔回大海的小魚說。
這則故事讓人陷入沉思。面對成人眼中熟視無睹的小魚,孩子卻那么在乎。
一個新的學期劉老師剛接接了個新的班級,班級里有個特調皮的男生,無論你怎樣批評教育,他對你的話總是當成耳邊風,而且遲到也是他的一種一天不落的習慣。對于他的教育也是讓劉老師百思不得其解。就在她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天早上,天下起了鵝毛大雪,她給幾個家住得離學校較遠一點兒的孩子(包括這個調皮的小男孩)打電話:“天雪路滑,不要著急,如果實在晚了,老師可以給你們幾個補課。”奇怪的是那個調皮且天天遲到的小男孩并沒有遲到,劉老師在班里表揚了他:家那么遠,道那么難走,xxx同學按時到校。
于是更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從那天起,他再也不遲到了。從那時起,劉老師終于找到了好的辦法,它就像一副良藥,真的很管用。她只要發現他有一點點進步,哪怕只是那么一丁點兒,都會表揚他,漸漸的他喜歡沖著老師微笑,偶爾還會走到老師身邊叫上一聲:老師,雖然什么都沒說,但能夠給他的眼神中感覺到,他對劉老師的一份信任和依賴,他對劉老師打心眼里的喜歡,他對劉老師的一種發自內心的尊敬……。
篇10
笆斗山其實不是山,是海浪沖積而成的形狀像笆斗的小土丘。下海的漁民,每逢漲潮的時候,總要到此歇腳,有人稱它為“笆斗山”,從此便叫開了。這里灘涂遼闊、海產豐富,如今是梁垛河的出海口,天然淺水良港,東臺水產的集散地。我為自己出生在這個美麗的漁港而自豪。
桅林日出
我的家鄉是被海鷗喚醒的。清晨,海鷗掠過水面,“磔磔”地叫著,圍著海船高高下下地寫著英文字母“r”。東邊的天空漸漸泛白,將天和海用一條線截然分開,泊在港灣的桅桿林立的海船,像黑色的剪紙貼在海天上。不一會兒,天上的烏云被朝霞染紅,太陽露出了額頭,漁村一片光亮。片刻,太陽張開笑臉,在海面上畫了一個巨大的“Ω”,后來一躍而上,穿入桅林。好一幅漁港日出圖!
河閘觀潮
海醒了,打著呵欠。海面上霧氣越來越濃。這時你若是閉上眼,就會聽到遠方似乎有千軍萬馬呼嘯而來,海鷗和不知名的鳥兒驚飛騰空,啊,已看到潮的腳趾。黃海沙灘坡度很小,那一波一波的越來越近的潮水酷似一只巨大的手,輕輕撫摩著沙灘。海船飄蕩起來,隨著波浪上下左右顛簸,就像浮在水桶里的瓢。潮頭則像一頭猛獸張著大口朝岸邊的大石頭噬來,似乎要把大石頭吞咽下去。等潮水漲足了,向閘東望去,一片,浩浩蕩蕩、洶涌澎湃、水氣騰騰,蔚為大觀;閘西則是蔚藍平靜的河水,一動一靜,形成巨大的反差。此時,立于閘上的人,會斂聲屏氣、心潮激蕩……
萬人趕海
退潮后的沙灘濕漉漉的,小魚兒在水洼里竄跳,螃蟹橫行霸道地捕捉食物,泥螺鋪在小水洼里像發福的人躺在浴缸里,蛤蜊趕緊往爛泥里躲,生怕惹來“鷸蚌相爭”之禍……下海的人群卷起褲管,光著腳丫或套上腳網,背上網具,一溜小跑,趕往海灘。早晨的陽光,把他們的身影拉得很長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