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課件范文

時間:2023-04-11 12:23: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走一步再走一步課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走一步再走一步課件

篇1

    解振華介紹了我國在環保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和取得的成績,強調了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指出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將會給環境帶來較大壓力,人口增加、能源消耗、環境污染加劇,如果這些問題不能有效解決,將導致資源難以為繼、環境不堪重負,并將制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沙掷m發展是解決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解振華說,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我國大力倡導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在這方面我們向瑞典、日本、英國等國家學習發展循環經濟的經驗,并在我國不同領域、不同地區開展了試點,已取得了一定成績。例如江蘇省,近幾年經濟增長了近150%,但是污染物的排放量卻未增加。還有在國內一些大企業、大的工業園區內污染物已經開始出現零排放,隨著增長方式的轉變,污染物總量逐步得到控制。這些都說明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并不矛盾。

    談到履行國際公約方面時,解振華說,中國對已經簽署的國際公約將認真履行,對《京都議定書》、《氣候框架公約》等國際公約,中國會按照這些公約的規定和要求認真執行。但是應該充分認識到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國際社會應該給我們更多的時間。

篇2

【關鍵詞】整合;問題;探討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拓寬學生語文學習和語文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有效整合,就是把信息技術融合到語文教學之中,利用其網絡資源,搜集并處理信息,從而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1 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作用

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能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習效率。是在課堂教學中把信息技術、課程資源、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語文課程教學的一種新方式。

1.1 優化課堂教學

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或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或引導學生上網查閱資料,為語文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術手段借助聲、光、影、像,化遠為近,化虛為實,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現在學生眼前,生動、直觀、易于為學生所接受,因而贏得了眾多語文教師的青睞,并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中。筆者在教《安塞腰鼓》一課時,考慮到學生對安塞腰鼓知之甚少的實際情況,筆者就借助多媒體的優勢,通過3~4分鐘的腰鼓舞片段,多場景、多角度向學生展示,讓學生隨作者一起到黃土高原,去感受安塞腰鼓的粗獷、雄渾的風格與當地自然環境、地理風貌、民風民情等的渾然一體,隨著一幅幅畫面的出現及動力十足的表演,學生的興致油然而生,他們時而陶醉于多姿多彩的民風民情中,時而又被腰鼓表演者所折服。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打破了時空區域的限制,完全把學生帶到了那如夢如幻的黃土高原,使學生看到了從未看到的景象,他們怎能不欣喜若狂,怎能不觸發他們的學習欲望,他們有怎能不樂于去學呢?

1.2 有利于增加課堂知識容量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文化的不斷發展,知識總量的急劇增加。語文教學如果依靠教科書、教師、學習的參考資料等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大語文的概念正得到重視,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擴大知識的信息量,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在老師考慮學生的實際,在明確教材及其主次的基礎上,靈活自如地處理,適時引進新的信息,這樣做,課堂與課外就自然地聯系在一起,切實給學生組織出一張完整的知識網絡,從而增加課堂容量,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擴大了廣大學生的眼界,進而提高學習效率?,F代信息技術體現了很強的網絡優勢,能收集更多的語文學習的信息資源,能將教師、學生、圖書館及自建的資料庫的信息更有機結合起來,增大教學的信息量,充分地開發了語文資源。

1.3 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信息技術手段的使用應緊扣課堂教學目標進行,為解決教學重點而服務。教學中的內容如果沒有親身經歷,有時僅憑想象是難以理解的,而要想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感悟文本,就必須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以此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和文本零距離接觸。信息技術手段在這一點上具有著無可比擬的先天優勢,教師在教學時可合理加以運用。如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課時,作者通過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一件事寫出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成一個個小困難,再把這一個個小的困難解決,就解決了一大困難。這顯得抽象,學生不易理解,于是筆者在教學中運用了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動畫教學環節:在一高高的懸崖上,小亨特緩慢往下移動,動畫主要表現小亨特的每一小步,特寫在每一小步,突出如何克服一小步的難度,當他到達地面抬頭仰望高高的懸崖時,學生就會理解一個看似很難克服的大困難,是如何一步一步解決的。由于巧妙地運用了信息技術手段,所以學生在短時間內輕而易舉地理解了本文的主題含義。課堂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狀況,教師無論怎樣啟發誘導學生都無法感悟,面對這樣的難點,信息技術手段有時卻能輕易將之突破。

1.4 有利于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

特定情境是引起學生情感共鳴的導火索,學生的情感變化有一個積累過程,在情感醞釀到一定程度時,需要特定的情境來加以觸發,就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與語文教學的整合無疑是一種有效地選擇。筆者聽過一個老師同樣也是在上《斑羚飛渡》,在播放飛渡Flash課件時,老斑羚那視死如歸的神態,那為了種族的延續不惜自我犧牲的震撼人心的場面面,那一聲聲絕望的悲鳴聲在一霎時占據了學生的心靈,“人與自然的關系,善待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體驗一下子引起學生的共鳴,這生動、形象的畫面勝過了教師的千言萬語。

2 能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語文教學通過與現代信息技術有效整合,使得學生學習方式由原來的被動接受式轉化為主動學習式,又多了一條途徑。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分層次教學、多適用于問題的選擇性研究分析、課堂練習和鞏固復習,為不同層次學生提供盡可能的選擇學習內容的機會。教師亦可從網上下載相關教學資源作為教學內容的補充和拓展,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3 促使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

當語文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有效整合時,現代信息技術就會極大彌補了教師知識面的不足,教師教學方式就會轉化為以“引導、點撥、討論、研究”為主,而無需再“滿堂灌”。教師由“知識傳授者”上升為“學習服務者”。把信息技術作為備課的有效手段,查找資料、教學環節設計、問題情景設置、重難點突破、課外拓展等都可以應用信息技術,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質量??梢院芎脤嵤耙虿氖┙獭?。學生的差異需要教師區別對待,每位學生需求不同,需要我們實施不同的教學。

4 可以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必須掌握基本的現代信息技術和語文學科教學的規律,有強烈的課改意識和探索精神,找準整合點,以求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加強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專業知識及教學規律的學習,以提高整合能力。根據近年來的經驗,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進行:組織教學課件設計評比、整合設計比賽、優質課評比、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教師的學習熱情得到極大的激發出,教師就會把自己學到的信息技術技能運用到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中,他們自身的業務素質鞏固和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家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教學過程的改善[J].教育研究,2001,10.

[2]劉儒德.信息技術與教育相整合的過程[M].中國教育出版社.

篇3

一、轉換文體復述喚起情感體驗

作家在表達感情時會依據不同的文體特征而選擇不同的文體進行表達,直抒胸臆時更多會選擇散文,隱晦含蓄地流露情感會選擇小說體,強烈主觀的情感表達會選擇詩歌體。因此,教學時轉換不同的文體進行復述表達能夠喚起學生不同的情感體驗。

1.轉換詩體為散文體

詩歌語言高度凝練,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轉換成散文文體進行復述,學生在復述的時候可以展開聯想和想象,添加上自己的理解對課文進行新的敘述。

洪鎮濤老師在教讀《天上的街市》要求學生聽讀時一邊想象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一幅畫面。也就是要求學生把詩歌語言變成散文體語言,提醒學生注意是講故事,注意時間和地點,要說出詩人在干什么,聯想些什么,想象些什么。學生在復述時借鑒自己的生活經驗,帶著自己初讀課文的感覺描述,教師通過聽學生的復述可以迅速地了解學生對課文的初步理解情況,并把握學生的情感狀態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2.轉換散文為詩體

散文內容豐富長于敘述,在抒情的效果方面不如詩歌。對于一些情感豐富的文章,可以轉換為詩歌的分行形式進行品析,學生在一停一頓中,情感逐漸飽滿,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也就漸入心田。比如在朱自清的《春》中的“春雨圖”的片段就可以讓學生一句一行,分行朗讀,在頓挫中作者那種對春雨的喜愛的感情和寧靜平和的心境慢慢地感染學生。筆者在教學時讓學生看課件屏幕分行朗讀時,學生初讀時很是驚訝,再讀時那種悠悠的抒情感就通過朗讀流瀉了出來。

二、轉換人稱復述豐富情感體驗

文本的敘述人稱不同,所呈現出的事實情況就不一樣。文學作品中作者的命意是復雜的,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蘇軾的《題西林壁》可以說是多角度的很好注腳:“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备鞑煌挠^察者所處位置和角度的“各不同”,看到的風光也就不同。文本的敘述者的變化產生的對事件的反應和看法就迥然不同,讀者從其中感知的情感也會相應地變化豐富起來。

1.轉換文中人物復述

第三人稱敘述,一種是無所不知的非聚焦型視角,敘述者可以上天入地無所不窺;另一種是外聚焦型視角的敘述,敘述者嚴格地從外部呈現每一件事,只提供人物活動的環境、外在形象、行為表現,不告訴人物之所以如此的活動的動機、主觀意圖與思想與感情。改變人稱敘述,實際上對所要敘述的材料進行了想象重組,敘述者所投入的感情也因為視角的變化而變得豐富。比如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敘述人物是作者莫頓?亨特,在父親指導莫頓爬下懸崖的描寫片段,可以讓學生以父親作為敘述人物來復述下懸崖的過程,從而表現了一個父親對孩子冒險游戲的寬容和理解之情。

2.轉換第一人稱復述

第一人稱的敘述是內聚焦型視角敘述,事件被嚴格地按文中的“我”的感受和意識來呈現。敘述者只能憑借“我”的感覺去看去聽,對于這個人物的外部接受的信息和可能產生的內心活動,只能采用轉述的形式來表達,對于其他人物就只能憑接觸去猜度、臆測其思想感情了。所以讀起來常常給人真實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轉換成某個人物的第一人稱復述,事實上就是轉換視角,轉換看世界的情感態度。比如在《羚羊木雕》中可以讓學生以父親母親或者奶奶的身份進行復述,讓學生設身處地理解長輩以及學會如何處理好長輩贈送的財物與友情送禮的矛盾。

三、轉換結構復述梳理情感體驗

文章常用的敘述方法有順敘、插敘、倒敘、補敘等。在具體的表達中又有不同的句式表達,詳略的搭配,動靜的相襯,還有文章結構思路并列行進或者總分安排,平靜敘述與生動對話描摹等形式。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調整文章的表達結構讓學生復述表達,重新整理了的結構內容表達的情感也就得到了重新的梳理,學生的情感體驗也有了多向發展的渠道,對世界的認識更清晰更有序。

1.轉換插敘為順敘

插敘的作用是便于作者在他人物是適當的時間與地點,加上敘事中必要的補充與交代,使文章的內容更加完整、充實、具體;使文章的思路,在保持原有中心線索不受干擾的前提下,能多層次地展開一些側面,變得豐滿。教學時將插敘的內容調整后就使人對文章所敘述的事情的因有了了解,對事件的發展的條理把握就更明了,因而感知文章的情感也就更有層次順序。在《羚羊木雕》中對于萬芳的仗義的插敘如果讓學生轉換結構作為交換羚羊木雕的前因敘述,再復述交換后家庭里面的意見分歧,學生對“我”與萬芳換禮物的行為就有了先入為主的接受和理解。

2.轉換倒敘為順敘

倒敘的表現是在文章的開頭呈現的是事件的結局情形或者是某個最突出最重要的情節片段,然后再是事件發展的先后順序的表述。這樣有著懸念感,使文章更加的生動,引人入勝。把倒敘的情節轉換成順敘來復述,文章的脈絡會更簡單,作者的情感發展也更容易感知理解。例如在教學《背影》時,文章采用的是倒敘開頭點明主旨,為全文奠定了回憶的感情基調,使后文的抒情敘事舒展自如。復述時可以讓學生將開頭段落挪后,在次序井然的復述中學生能感覺到作者對父親深沉、真摯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愛,尤其是父親那融匯了辛酸與悲涼情緒的父子之愛,從而理解了作者的“最不能忘記的是父親的背影”的深深思念父親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