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對兒子說的話范文
時間:2023-03-19 03:39: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媽媽對兒子說的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寶貝,想對你說;看著你一天天地成長,用心你一點一滴的變化,我真領悟到生命的美麗與不易。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長大的,在經歷過多少次的啼哭之后,才能在人生的路上一步一步,慢慢走穩。
2、2011年11月10日的傍晚,經過了幾小時的陣痛,醫生阿姨把你從媽媽的肚子里剖出來了,那一時刻,清晰如昨。 你響亮的哭聲讓我感到了母親的偉大。 曾經千百回想過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但當我真真切切地把你抱在懷中時,看到你健康的皺皺的小臉,多日里起伏不定的心情卻突然寧和了。原來成為一個母親就可以堅強到如此。在經歷過巨大的痛苦之后隨之而來的的是無盡的幸福。從那一天起“媽媽”成為我既熟悉又陌生的新名詞。你的存在,讓我體會了做母親的快樂,同時也真正明白了“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的道理。
3、經歷了無數的第一次。第一次看到你哇哇大哭,我欣喜地笑了;第一次看見你對我笑,我卻沒出息地哭了;第一次給你洗澡,我手忙腳亂;第一次看到你呀呀的亂叫,似乎在和我對話,我欣喜若狂,你的每一個小小進步,都會讓媽媽感到驚喜和安慰。自從有了你,媽媽把全身心的愛投放在你身上, 寶寶。媽媽想對你說:你的人生旅程才剛剛開始,媽媽不強求你一定出人頭地,媽媽只希望你是個健康、快樂、堅強、獨立的男子漢。永遠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兒子總挑選自己喜歡的折。上個周末,兒子坐在沙發旁折“綻放的玫瑰”。他按照書上寫的一步一步操作得很順利,到最后翻轉時卻卡了殼。
我說,先從前面簡單的折起,應該有翻轉的說明。對我的話,兒子很是不屑,自顧自一遍一遍地折了拆,拆了折,仍然不成功。兒子忍無可忍,“噌”的一聲,紙玫瑰凋落,一半在沙發這頭,一半在沙發那頭。
看著兒子氣嘟嘟的樣子,我走過去,牽起他的手說:“走,咱們去公同玩會兒。”兒子聽了,高興得又蹦又跳。
春天的公園,郁郁蔥蔥,姹紫嫣紅。樹上的鳥兒,嘰嘰喳喳,好不熱鬧。上次和兒子來還是早春,整個園子寂靜、荒蕪。我對兒子說:“知道這花紅柳綠怎么來的嗎?”
兒子搖頭。于是我給他講了種子發芽、出土、生長、綻放的過程。同時告訴他,這個過程,需要漫長的等待。兒子似懂非懂地“噢”了一聲。
蜿蜒的鵝卵石小路上,飄蕩著蝴蝶蘭的香味兒。旁邊的長椅上,一個孕婦兩只手疊放在隆起的肚子上,時而輕輕摩挲,紅嘟嘟的嘴唇翕翕張張。兒子望著她說:“媽媽,阿姨在跟誰說話?”
這時,孕婦抬起頭,有些許嬌羞地對兒子說:“阿姨在跟肚子里的寶寶說話呀。”說完,又低頭撫摸她的寶寶。我怕兒子再說些不著調的話,一邊拉著他走,一邊說,每個媽媽都要經過十個月的辛苦孕育和等待,才能和自己的寶寶見面。我摩挲一下兒子的頭發,接著說,可這樣的等待,充滿希望,是幸福的。
兒子忽而掙脫我的手,跑向前面的小河。岸邊,坐著一個垂釣的老人。
老人看見蹲在旁邊的兒子,笑哈哈地撫撫他的頭。一老一少,看上去,仿佛祖孫。老人瞇著眼,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兒子則不停地問這問那,但問得最多的是,“魚兒怎么還不上鉤呀?”老人說:“如果它們都那么快上鉤,我就得早早扛著桶回家了,怎么還能坐在這里看風景呢?”
我輕輕走過去,老人扭頭看了我一眼,笑笑,接著說,“小子,從前我和你一樣,每次釣魚,心倒先被魚兒釣了去,懸得難受。我一次一次地拉魚鉤,可越是心急,魚越是不上鉤,有時一天都釣不到一條魚。現在,我只釣魚兒,而不讓魚兒釣我。一邊看風景,一邊慢慢等待。還別說+從那以后,我釣的魚兒越來越多,越來越大……”
話音未落,老人抓起漁竿,猛地用力向上一挑,一條大魚躍出水面,在漁鉤上搖頭擺尾。兒子高興得跳起來,一邊喊:“釣到了!釣到了!”
老人把魚放到旁邊的小桶里,弄了弄魚線,重新把漁竿放進綠幽幽的深水里。兒子仍然蹲在一邊看,卻不再問這問那,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兒。
回家的路上,兒子突然說:“媽媽,我要從第一頁學起。”
我知道,兒子說的是折紙。我欣慰地笑了,因為他終于明白一個道理:靜心等待綻放。閑心勞形以養生
陶弘景是我國南北朝時著名的道教思想家、醫藥學家、文學家,著述頗豐。《養性延命錄》是他記錄、整理的一本養生專著,其中“閑心勞形”一說頗有見地,為后人所稱頌。所謂“閑心”,是說人應當寡欲少思,勿汲汲于名利:所謂“勞形”,則是要多動,常使小勞。
寡欲少思是我國傳統養生理念之一。終日苦心,既欲趨利,又欲貪名,患得患失,夜不能寐,食不知味,甚者勞心耗血,以致精血耗散,何能健康?形要小勞,勿使大疲。小勞養身,如流水潺潺,猛則濁,靜則腐;水緩而動,清而不腐。大疲則
篇3
我把兒子拉到他的房間。我坐下,示意兒子也坐下,他卻站著,臉倔強地扭向一邊。
“我們可以談談嗎?”我問。
兒子昂著頭,半晌,抽抽搭搭地冒出一句:“跟你們大人沒、沒什么好談的。”
兒子剛讀初中,應該還沒到青春期,怎么就這么桀驁不馴呢?不過,從五六年級開始,兒子似乎就不大愿意和我們談心了,這是個危險的信號。而且,我知道,今天的事起因很小,就因為是先看電視還是先做作業,兒子與他媽媽發生了爭執。一點兒小事,演變成了一場火藥味很濃的戰爭。我必須解開這個疙瘩。
兒子不接我的話茬,談話無從下手。
從側面看,兒子的嘴唇上,有了一層淡淡的絨毛,那是青春即將破繭而出的標志吧?他的獨立意識也越來越強。是的,他正在成長。這也許是個突破口。
“那么,我們可以像兩個大人一樣談談嗎?”我用商量的口氣問。
“像大人一樣?”兒子扭回頭,看著我,“怎么像大人一樣談談?”
看樣子,這是兒子感興趣的話題。我笑笑,拍拍床沿,說:“你先坐下,這樣我們才像兩個大人談話的樣子。”
兒子猶豫了一下,坐在了我的對面。
我看著兒子:“兩個大人之間的談話,首先是平等的。”
“但是,你們對我一點兒也不平等。”我剛開個頭,兒子的話就像機關槍一樣掃射過來:“特別是媽媽,什么都喜歡管,一點兒不民主,非常霸道……”
我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兒子憤怒地“控訴”起來,連幼兒園時的事情都翻出來了。說著說著,又抽泣了起來。我拍拍兒子的肩膀――沒想到,兒子的心里,對我們做父母的,淤積了這么多不滿和憤懣。
兒子說完時,已是眼淚一把、鼻涕一把。
我遞給他一張餐巾紙,說:“既然是像大人一樣交談,就應該心平氣和,今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再像孩子一樣,動不動就哭鼻子耍脾氣了,好嗎?”
兒子忽然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對兒子說:“你剛才說的這些事情,我和媽媽會認真反省一下,然后再和你平等地交流。可以嗎?”
兒子點點頭。他的情緒,正在慢慢平息下來。
談話繼續。
我告訴兒子,兩個大人之間的談話,除了平等,心平氣和,還應該是客觀的。我拿今天的事情為例,問他:“作為一個學生,放學回家是不是應該先做好作業,再看電視?就像爸爸媽媽下班回到家,就應該先燒飯做家務,一切都忙好了,才能坐在電視機前。”
兒子想了想,低下了頭:“我知道錯了,我只是不喜歡媽媽動不動就指責我。”
我摸摸兒子的頭說:“媽媽脾氣是急了點兒,但你應該知道,她有多么愛你。”
妻子在喊我們吃晚飯了。
我和兒子站起來,離這么近我才發現他都快有我高了。我拍拍兒子的肩膀說:“兩個大人之間的談話,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解決問題。你知道怎么做了嗎?”
兒子伸手在我胸口打了一拳,響亮地答:“我知道了!”毫無防備的我,被他打得一踉蹌――這小東西,下手一點兒不知輕重。一想,我也啞然失笑,電影里常看到兩個男人之間,就是這樣解決紛端的。
兒子跑進廚房,從后面摟住正在端菜的媽媽的脖子:“媽媽,對不起!”
歡聲笑語,又回到了我們家。
篇4
兒子:“嗚嗚……每次考得不好時,你都說失敗是成功的媽媽,可是我不想要那么多媽媽……”
信任
期中考試批改試卷的時候,老師發現了一張奇葩卷子,第一頁只寫了幾個字:“老師,我不會,后面的不用看了,啥也沒寫。”
當他翻到第二頁的時候,徹底震驚了,底下還有一行字:“老師,你不相信我是吧?”
數到3
媽媽:“你最討厭的數字是什么?”
孩子:“3。”
媽媽:“為什么呢?”
孩子:“因為我淘氣后,你每次都說,‘等我數到3,你就死定了。’”
乖孩子
小時候不寫作業,有一次老師檢查,我就說忘在家里了。
老師摸摸我的頭說:“你是個乖孩子,一定不會騙我,老師相信你。這樣吧,你先重新寫一份,下課前交上來。明天再把忘在家里的那份也交上來。”
告訴媽媽
媽媽:“你和最好的朋友打架,你難道不害羞嗎?”
兒子:“他先用石頭扔我的。”
媽媽很生氣:“他用石頭扔你時,你該馬上回來告訴我。”
兒子:“那有什么用?我扔得比你準。”
莫名其妙
爸爸:“以后不許再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話,聽到了嗎?”
兒子:“這些可都是莎士比亞說的呀!”
爸爸:“是嗎?那以后不許你再和莎士比亞一起玩了。”
看錯了
小強考試完回家,把考卷交給了媽媽。媽媽指著考卷說:“我怎么覺得這100分最后的一個‘0’,好像是后添上去的?”
小強馬上接著說:“您看錯了,這后面的兩個‘0’都是后添上去的。”
干脆
爸爸領兒子去商店買東西。兒子遲遲拿不定主意,爸爸有些著急,對兒子說:“男子漢做事要干脆,想想平時爸爸是怎樣做的?”
鶴硬輝儆淘ィ高聲地叫了起來:“來瓶二鍋頭!”
電報
兒子:“什么是電報?”
爸爸:“就是把要說的事寫在紙上,一般就十幾個字,然后去郵局,讓工作人員通過無線電傳給對方。”
兒子恍然大悟:“就是讓郵局一個短信嘛。”
媽媽來了
爸爸和兒子坐在電視機前看《三國演義》。中間插播廣告時,爸爸伸了個大懶腰,嘴里念叨:“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兒子突然問:“媽媽來了怎么辦?”
爸爸忙說:“你做功課,我下廚房。”
晚上去
爸爸:“科學技術發展很快,人類已經實現登上月球的愿望。”
兒子聽了說:“將來我長大了,要登上太陽。”
爸爸:“太陽上非常熱,人根本上不去。”
兒子笑了起來:“爸爸真傻,難道我不會晚上去嗎?”
一半
兒子:“爸,我這次考試有一半科目沒及格……”
父親:“沒關系,繼續努力就可以!”
兩個月后。
篇5
兒子小時候種花,不敢用手和泥,劉墉就和了一堆稀泥,強迫兒子把手伸進去;兒子看電視他要管;兒子打電話他要限制;為了鍛煉兒子的膽量,他把兒子送到曼哈頓“毒蛇猛獸出沒”的地方上中學,每天路上要花 3 個小時;兒子考上哈佛大學,他帶著兒子跪在爺爺墳前說,你的孫子考上了哈佛大學 !
劉墉這種“強權教育”讓兒子出類拔萃的同時,也讓父子關系一度變得很緊張。兒子對劉墉說:“你為什么老是管著我,而對妹妹卻那么溫柔 ? ”兒子開始跟劉墉唱反調,大學報了心理學系,他對劉墉說:“你知道我為什么報心理學系嗎?因為你有病,將來好給你治病。”
正是這些啼笑皆非、可笑又可愛的情感糾葛,才使劉墉有了更多的教育子女的獨家心得。他總結自己的教訓說,以前,對兒子的事安排得面面俱到,后來才發現,這使出兒子養成了做事不負責的壞習慣。父母過度包辦就會使孩子不懂禮貌、不懂得珍惜,這是家庭教育中最忌諱的事。
教育孩子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套,對于這一點,劉墉有著切身的體會。兒子雖是哈佛博士,可經常不務正業,到動物園給獅子、老虎照相。一天,劉墉去看舞臺劇,發現那個忽而辣妹、忽而扮小丑的演員竟是兒子。他氣不打一處來,回家跟妻子說養了個“沒用”的兒子。朋友開導他:這有什么奇怪的?你年輕時不就很調皮嗎 ? ”劉墉想,還真是的。時代不同了,做父母的應該“與時俱進”。后來,他對兒子放寬了,給他自由,效果反而更好。兒子跑到阿拉斯加拍立體電影,又出書又做公司,事業做得很成功。
在教育孩子方面,劉墉非常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有朋友暗示劉墉,父母太聰明了,孩子往往比較笨。比如,一個聰明的媽媽,在孩子只張了一下嘴就沖過去說,你要喝奶嗎?好,來了,喝吧。那孩子根本用不著講話,怎么會有語言天分呢?后來,劉墉慢慢修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在女兒的成長中,盡可能地放開手腳,讓她自己管自己。夜里兩三點了,女兒還在洗澡、聽音樂,他提醒了一遍,便不管了。第二天,女兒哈欠連天地去上課,自然就會意識到生活有規律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女兒 12 歲時,迷上了露臍裝。他對女兒說,露肚臍娃娃是可愛,可這會不會著涼感冒呢?不用多說,女兒一下就知道爸爸的意思了。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教育方法也不一樣。女兒可以趴在地毯上一邊看電視一邊做功課,“她有本事這樣每科照樣拿 A ,我有什么話可說呢?”劉墉說,女兒—邊聽音樂,一邊上網,一邊做功課,她能一心多用,不正好適應了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嗎?
劉墉給了女兒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但在某些必修課上,他的要求還是非常嚴厲的。一次,女兒學漢語發音不準還咯咯直笑。他板著臉,命令她一遍遍重來,不讀準不罷休。他認為,學中文是華裔后代的必修課,來不得半點馬虎。
表面上,劉墉是個“強勢”父親,實際上,他與兒女的溝通非常有趣。一次,劉墉感到劉軒彈鋼琴時錯了一個音符,兒子說沒錯,劉墉就把他的頭拍了一下。事后一看,是自己弄錯了,他開玩笑地給了劉軒 5 塊錢賠償他的“精神損失”。而劉軒又退回 2 元錢,說:“爸爸,你打得不夠痛,應該物有所值。”
篇6
兒子顯然知道我叫他來是為了什么,可憐兮兮地坐下來,低著頭不敢看我。正想疾言厲色地訓斥兒子一頓,見他這副樣子,我不禁有些不忍了。猛然想起出差時給他買了兩個玩具,我心中一動,看著兒子,對他說:“小杰,想不想知道爸爸給你買了什么玩具回來呀?”兒子聽到這話,一下子抬起了頭,眼中有了光彩。我笑呵呵地從房間里拿了個背包出來,從里面拿出了兩樣玩具:一部電動小車和一只小熊。
兒子畢竟只有7歲,看到玩具,就纏著讓我給他玩。我迅速地把兩樣玩具放回背包里,對兒子說:“既然爸爸買了回來,肯定會讓你玩的,不過爸爸得看你符不符合玩具對你提出的要求。”兒子驚訝地問道:“爸爸,怎么玩具也有要求?它可不會說話哦。”我笑了笑,從背包里拿出那部電動小車。此時兒子已經忘記了我要找他“算賬”的事了,不等我說話,就指著電動小車說:“爸爸,這小車有什么要求?你快說嘛。”我沒有回答他,把小車往地上一放,按了一下按鈕,小車就跑了出去。兒子飛快地過去攔住了小車,這時我對他說:“兒子,玩具雖然不會說話,但你想擁有它,就得滿足它們的要求。你看這部小車,按一下它就會跑,有些人也是這樣,在他背后捅一下,說他一句不中聽的話,馬上就蹦起來,發脾氣了。”兒子聽到這話,臉上的笑意全沒了,顯然是想起了“打架”的事。我接著說:“兒子,只要你能做到人家說你壞話也不會發脾氣的話,這小車我就給你。”兒子看著我,慢慢地點了點頭。
晚飯的時候,兒子不小心把碗摔在地上了,妻子禁不住嘮叨起來:“你這小家伙,平常那么愛玩,好動得要命,現在把碗摔了,自己把它收拾干凈!”兒子嘟了嘟嘴,卻沒有說話,默默地拿來掃帚掃著地上的飯菜,我和妻子在一旁為“陰謀”得逞而暗暗得意。等兒子睡著了,我偷偷把小車放在他的床前,因為他已經符合要求:有人說他的不是,他也不會馬上蹦起來發脾氣了。
第二天我下班回家,兒子正在看電視,手中還拿著那部小車。我拿出小熊對他說:“兒子,昨天你已經達到了小車的要求,不知道今天能不能達到這個小熊的要求?”兒子好奇地問道:“爸爸,這小熊又會有什么要求?”我摸著兒子的頭,愛憐地對他說:“兒子,其實我和媽媽平時那么兇,都是因為太愛你,太想你好了。你看這只小熊也一樣,它不僅讓你抱來抱去,還陪著你睡,可是它卻從來都睜著眼睛,從來都不敢睡,因為它知道它要照顧你。兒子,當你學會了如何照顧別人,這小熊就給你。”兒子好像明白了什么,看著永遠都“睜開”眼睛的小熊,愣愣地坐在那里,沒有說話。
3天后,我剛下班回來,就看到妻子在為兒子貼創可貼。兒子的手不知道被什么東西劃了一下,雖然傷口很淺,但妻子還是很擔心。我問兒子究竟怎么回事,兒子卻沒有說話。吃過晚飯后,兒子在房間里做作業,妻子邊看電視邊對我說出了今天兒子受傷的經過:“下午的時候,跟兒子打過架的那個小軍在樓前的小樹林里爬樹,不小心被樹夾住,動不了了,正好碰上兒子放學回來,就過去幫他,怕小軍的爸媽知道了會罵小軍,所以兒子也沒有叫大人,和小軍一起使勁地掰那夾住小軍的樹干,一來二去,兩個小孩居然掰開了樹干,兒子手上的傷口,就是被樹枝劃的。”
篇7
【游戲一】“接力棒”
航航3歲半時,我每天要領他去幼兒園玩耍。這段大概有10分鐘的路上,被我當成了最好的課堂――和他玩詞語接龍。
我說“小樹”,他說“樹葉”;我說“葉子”,他說“子(紫)色”;我說“色彩”,他說“彩色”。當我再說“色彩”時,他立即像公正的裁判員,說:“媽媽你輸了!你說過不能倒回去說的!”于是不算數,糾正過來:好吃――吃蔥――蔥(聰)明――明白――――癡(吃)飯――飯盆――盆飯。
該我糾正了:“哪有叫盆飯的。”
“就有,是我發明的!現在有的話不就是人發明的嗎?”嘿,這小子,快輸了時就耍賴,還有充分的理由呢!
此外,利用這個路上的機會,我還和孩子玩組詞、擴詞、簡單造句訓練。
在這個充滿歡聲笑語的路上,我還和他玩其它有關詞的游戲。比如,用“吃”組詞;用“明天”造句,用“亂七八糟”造句等等。由于詞句都是來自孩子身邊最熟悉的事物,所以孩子很愿意配合,也不覺得疲憊,樂在其中。
【游戲二】倒著“走”
一天,我見兒子倒著走路,一時來了靈感,對兒子說:“咦,我們平常都朝前走,而你朝后走,倒著走,很有意思吧?”兒子笑嘻嘻地點頭。
我于是說:“我們把詞語倒過來說,也像走路一樣倒著走,看我們能不能倒過來說?”“這有什么難的!你說,我來倒著走!”兒子把頭一昂。游戲開始了――
我說“天上”,兒子說“上天”;我說“黑乎乎”,兒子說“乎黑乎”。
哈哈!我大笑。這下航航尷尬了,放慢速度糾正:“乎――乎――黑!”
我繼續說“今天上班”,兒子忙說“班上今天”,我又大笑。
看兒子總出錯,我教他一招:用手指頭代表一個漢字,像數數一樣,每念一個字,就出一個手指頭,之后,眼睛看著手指,或用另一只手點代表了漢字的手指頭,倒過來念,絕對不會念錯。
于是兒子照辦。這下,出錯率低了。輪到他出題了。他還鬼精,盡找好笑的詞說。他說“沒毛病”,我說“病毛沒”;他說“猴子屁股”,我說“股屁子猴”。聽到這些怪異的詞,兩人又忍不住捧腹大笑⋯⋯
【游戲三】接繩子
兒子看完故事書,對“五顏六色”這一新詞頗感新鮮,合上書,不停地念叨著。
我靈機一動,說:“你這么喜歡它,我也有我喜歡的詞。”我于是用手指點到一個從故事書中隨意挑的詞“手忙腳亂”,說:“把你喜歡的詞和我喜歡的詞連成一段話,好不好?”兒子的一聲“好”,真讓我開心。
兒子開始造句了:“方方穿著衣服,五顏六色的,拿起掃帚,手忙腳亂地掃地。”
“很好,不過,句子停頓多,就像繩子一截一截的,能不能再把它們盡量接起來呢?”
在我的解釋下,兒子總算明白我了的意思,想了想,說:“方方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手忙腳亂地拿起掃帚掃地。”
“對了,這樣聽起來舒服多了,再來一個。”我鼓勵他。
接著他又說:“小貓家的燈五顏六色的,它們手忙腳亂地搖晃。”
“燈搖晃?為什么搖晃?”我驚訝于他的想像力和擬人的修辭。
“怎么啦,媽媽,不是嗎?外面要刮大風啦,下大雨啦,燈快要被吹滅啦,它們一著急,就手忙腳亂啦!”
“噢!妙呀!還有嗎?我最喜歡聽了!”
我又從故事書中抓來一詞“氣呼呼”,要求他用這三個詞組成句子。
他撓了撓頭,最后說:“天黑了,五顏六色的燈亮起來了,人們在燈下手忙腳亂地打蚊子,蚊子氣呼呼地跑了!”
篇8
到了旅游景點,兒子因不滿意媽媽看得太緊耍起了脾氣,搞得妻子更忙了。我說:“你這是何苦呢?自己累不說,孩子也永遠長不大似的。何不學學人家,也帶著孩子,顯得多自在。”“我累得半死,你倒說風涼話,嫌我不如別的女人那你找人家去呀?”她氣呼呼地甩過來一句話,把我噎得半天回不過神來。
我知道糾纏下去只會越陷越深,只得走開了。
針尖對麥芒
我已記不清為孩子的教育和妻子發生過多少次爭吵了,為買玩具、為學習、為一點小事……每次談到孩子的教育,兩人總擰不到一塊去,孩子是我們手心里的寶,誰都想讓他健康快樂地成長,可我和妻子格格不入的教育觀總是引得家庭戰火連天。
妻子和我收入都不高,孩子出生后,我時常對她說:“孩子不能太嬌慣了,得讓他學會吃苦耐勞,將來才能堅韌不拔做生活的強者。”那時候,她也點頭應允,說要給孩子良好的成長環境。
可產假滿后,她的愛心就開始“走私”了,她的理由很簡單,似乎也很充分:孩子太小,多給他點快樂。我很不以為然:難道事事嬌慣才能讓孩子快樂?于是,一有機會我就對兒子進行鍛煉,夏天衣服少,要他自己學穿衣;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是自己洗手洗臉。可我的“虐待”總會遭到妻子的極力反對,加上兒子時不時鬧情緒不配合,惹急了我就想給個巴掌。
就這樣,我們常為孩子吵架和賭氣。一次,我們又陷入“冷戰”,兩人誰也不理誰。望著她那充滿怨恨的眼睛,我的心一陣刺痛:我們沒被婚外情、第三者打倒,卻讓雙方對孩子的愛心攔住了去路。這樣斗下去,我們哪里還有什么幸福可言?
周末,我主動邀老同學攜夫人來訪,他的妻子還是心理咨詢師呢。有了“第三者”從中勸和我心里穩妥了。
誰知道我還沒說兩句,妻子又和我較上勁了。“你把孩子從家里氣走,這筆賬還沒跟你算呢。”
老同學的妻子笑了:“愛孩子是所有父母的良苦之心,可你們的愛心太偏激、太對立了,一個生怕他受一點兒風雨,一個操之過急老想著要他快點自立。兩個人又不和對方溝通,以為一個是縱容,另一個漠不關心。這樣一來,就為相互計較、爭吵提供了條件,你們不斗氣才怪呢。”
聽了她的話,我和妻子不由得低下頭。回想起一次次臉紅脖子粗的錙銖必較,猛然發現自己偏激的做法不僅背離了初衷,而且還不知不覺讓我們的感情變了味。
老同學夫妻走后,我和妻子心平氣和地坐在一起,商討怎樣才能既表達愛心,讓孩子覺得父母關愛他,又讓他能夠走向自立。妻子提出了一個很有創意的想法―――設立硬幣獎勵制度,如果兒子每天表現好就獎勵一枚硬幣。
我第一次發覺,和妻子談孩子的教育也有這么多的“共同語言”。
放手也是愛
與兒子一說,對于每天都有的獎勵,他當然樂于接受。于是,我從商場選了個色彩艷麗的胖豬儲錢罐。從那天起,他開始渴望得到每天的獎勵。
第二天,兒子在課堂表現好多了,回到家,不再要媽媽陪著就攤開作業寫起來。睡覺之前,我鄭重地給他一枚硬幣,兒子笑得像花一樣。
兒子也有任性的時候,比如不好好吃飯,該不該獎勵呢?我和妻子又意見不一了,我主張堅決不獎,她說要以鼓勵為主,這樣才能增強他的上進性。想想妻子說的有理,畢竟他是孩子,偶爾的任性、頑皮是會有的,只要不是太大的問題,得到鼓勵也就埋下向上的潛能。
一天,兒子做數學作業時發了脾氣。我要扣他的硬幣。誰料兒子賭氣說:“要扣,干脆把那些硬幣全部拿回去算了,我一個也不要了。”我勃然大怒:“這種脾氣還了得,今天我非治治你不可。”這時,剛好妻子下班回來了。要是以前,愛子心切的她會母雞護崽樣地一把摟住兒子:“要打就先打死我。”這次,她先上前問清怎么回事,并對我使了一下眼色,然后跟兒子說:“這樣吧,以前的暫時先不扣,你今天的獎勵肯定沒了,明天改正就是。”兒子停止了哭泣。
慢慢地,我們省心多了,早上起床,把衣服扔給兒子,我們就可以接著做自己的事了。有時兒子將扣子扣錯了,我們告訴他:“這粒扣子走錯家啦。”兒子就笑嘻嘻地重新扣扣子。儲錢罐一天天重了起來,我和妻子都很高興。
星期日,帶兒子去書店看書。兒子選了一大堆書捧在手里想買。妻子示意我去買單時,我靈機一動,蹲下來和兒子商量:“今天,不管你買多少書我們都沒意見,但你自己使用的書籍,要自己開銷。好么?”兒子有點不情愿地說:“可是,我沒帶錢……”我說:“有辦法。我先借錢給你,回去你還我就是。”兒子求助地看看他媽媽,可妻子保持著沉默。兒子拿著一本本書左瞧右看放下又拿起。最后,他選了一本故事書,將其他的又都放回了書架。這時,妻子才問他:“你為什么只買一本?”兒子說:“這些書雖然都喜歡,但太貴了,我手里的這本便宜多了。”妻子高興地一把抱緊兒子,驕傲地說:“我的兒子也會當家理財了。”
晚上,妻子說:“自從我們好好溝通,不僅感情回復到以前,孩子也變化很大。想想以前一下班就緊跟孩子左右,樣樣操心,真的可笑呀。”
篇9
微博上有條消息,一位孩子跳樓自殺了,原因是他早戀受到老師的管束,老師還沒收了他的團徽。許多網友對老師的指責聲一片,認為其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導致了孩子的死亡。但我以母親和教師的雙重身份,不能茍同網友的評論。
孩子死了,這是我們誰都不愿意看到的結果。但我們不能因為孩子死了,就回避問題的關鍵點找一個替罪羊。我們要做的是探討如何避免類似的事件再發生。我個人認為,如果老師能把這些情況及時跟父母溝通,雙方聯合起來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與其探討早戀的利弊,讓孩子趨利避害可能會更好。除此之外,孩子的心理素質也要從小鍛煉,尤其是生命教育這門課,要讓孩子知道這世上所有的傷害都敵不過生命的消失。因此,在孩子跳樓這件事上,家長應該承擔的責任絕不比學校少。
我兒子今年5歲半,某天威脅我:“你要是不答應我的要求,我就從7樓跳下去,我死了你就沒兒子了!”
為此,我跟他說:“你要的不過是一個玩具,你今天得不到,不代表你明天也得不到。你要想得到就要付出努力,而不是以要挾的方式讓別人妥協。你要挾我,是因為你知道我愛你關心你。可如果你是要挾一個不相干的人,他們會有什么反應?頂多一兩天不舒服,過后誰都不記得你。而你,再也不能享受爸爸媽媽的愛、再也不能享受與朋友們一起玩、再也不能去吃pizza餅、再也沒有機會看到未來世界有什么比ipad或宇宙飛船更讓你覺得驚奇的可能性發生⋯⋯你愿意放棄這一切,僅僅為了一時的生氣或得不到嗎?”
再仔細想想,我像兒子這么大的時候,我媽媽沒有因為我喜歡音樂就給我買鋼琴;甚至我努力考到100分,她也沒有遵守諾言。我當時覺得很難過,可我沒有去死。直到今天,我已經37歲了,我終于有機會和我親愛的兒子一起去學我內心向往的鋼琴,這就是我活著的意義。
如果,當年我因為老師罵我、媽媽打我就去死,我會有現在喜歡的生活和親愛的寶貝嗎?我認真地對兒子說:“你可以賭氣,也可以娛樂,可你做每一件事的時候,都不能冒任何生命代價―誰都不能預料你的未來有多寬廣。”
過后,我當著兒子的面把保姆教訓了一頓。兒子的話是保姆跟他說的,保姆之前對兒子說:“你要不聽我話,我就從樓上跳下去,這樣你就沒有保姆了,你也會為這個而內疚一輩子。”我對這話無比憤怒,甚至想辭退她。小孩子是無法分辨話語的輕重和真假,如果他依此實施,我恨不能殺了她。
但我也感謝保姆給了我這樣的機會,能和孩子認真討論生命的意義。我知道,她雖然錯了,未來我兒子可能會面臨更錯的人。我辭退了她,不代表我有能力辭退整個世界。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鍛煉兒子堅強的心理素質。這不是他人的責任,這是我作為母親的責任。
我不可能讓整個世界按照我兒子的意志運轉,他如果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不是因為這件事,就是那件事,總之任何挫折都有可能引發他放棄生命的念頭。所以,我要從根上制止他,告訴他這是最大的錯誤。
我曾經在17歲那年,吃了88片苯巴比妥,這是一種強鎮靜劑,用于精神病人的藥。我當時想用死去解脫壓力,慶幸我的這條命被醫護人員救了回來,才讓我這個曾經早戀過、叛逆過、害怕過的青春期少女,如今成熟地站在愉悅的生活之上。我想以自己的心路歷程告訴所有的年輕人:你必須要珍惜生命,因為你不知道,鳳凰之所以要經過各種磨難,最終的原因是,你終有一天要成為百鳥之王。你曾經以為很重要的掉毛也好,難看也好,在你成為鳳凰以后,以前種種不如意看起來,不過是讓你覺得溫馨和發笑的小事。
篇10
記得好像是1999年的歲末吧,弟弟為了安撫剛失去老伴一年多的老媽媽,將媽媽、我和孩子接到了北京。那陣子,我剛剛離婚,弟弟、弟妹也有意幫我調理一下心情、換換環境吧。
老式二居室的單元房,被兩張傭人床、兩張嬰兒床填得密不透風,我和媽媽被兩個新生兒占住了視線。九歲的兒子卻被舅舅家里地板上一臺鋼琴式的新型電話迷住了。他全神貫注地蹲在地上,一支一支地彈奏著自己熟悉的的曲子。
舅舅看到這情景以后,轉身從壁櫥里取出一個封存多時的電子琴,當時的我一想到弟弟也有了孩子,本能地想要拒絕。這時,老媽不知從那里沖了出來,一把握住了我的手,示意一定替孩子接受下來。
從北京一回家,兒子就打開電子琴,將原來舅舅用橡皮膏標注的1234……全部撕了下來,嘴里還嘟嘟囔囔的說什么標的不準。看著他那幅自信的樣子,我動了惻隱之心,于是來到市里最大的新華書店,想搜索一部初級電子琴入門方面的書籍供孩子參考。沒想到,在當時風行學琴狂潮的帶動下,這一類的常規教材竟然脫銷了。于是,我向媽媽的一位老朋友(也是一位喜歡音樂的老年朋友)借了一本,拿去復印了一下給兒子當教材。那些日子,我想,凡是住在同一單元的人們,只要從我家門前經過都會聽到,從我家飛出的琴聲,初級教材上那十幾首影視作品上的主題曲,他很快就都能夠彈奏自如了。可以算得上無師自通。
當時,來家里做客的鄰里街坊和一些好友,都勸我說這孩子這么有資質,報個班和正規的老師學學,或許更有幫助。于是我去青年宮打聽了一下,學費大概是一季度120元,我合計了一下,勉強還可以接受。于是我對兒子說:“媽媽并不希望你成為什么音樂家,但是可以作為一門業余愛好,豐富一下自己的文化生活。咱家現在的經濟狀況并不太好,媽媽只希望你跟老師學會正確的彈奏技法和一些基礎的樂理知識。以后有余力還可以自學。”
孩子很聽話,使勁點點頭。
第一次聽課,老師反復強調著孩子們的手形和坐姿。
課堂上幾乎所有的初學者都在犯著“塌腕”的毛病。我在一旁看著很著急,就悄悄在孩子身邊提醒他:“別塌腕,小指別打彎,多照老師說的去做!”
孩子的手一邊在琴上演奏著,一邊極不耐煩地對我這邊側側身,甩給我一句:“要不你自己試試?”
話說得是有些硬,但卻打住了我的話頭。回到家里,我認認真真地在平面桌子上練起了指法,的確很難,可以說太難了。
在下一次上課之前,我用誠懇的態度對兒子說:指法練習確實難度挺大的,像媽媽這個年齡手指都有些僵了,練起來更難達到要求,你年齡小,練的比媽媽強多了呢!
我可以很清楚地感覺到兒子的戧毛立刻就順溜了。以后練指法,反倒更加自覺主動了。
通過這一次,讓我更加體會到為什么要“曲線救國”,什么又是“欲速則不達”。
聽了幾次課,我發現兒子對樂理知識理解和接受相當快,凡是老師剛剛講過的問題,他全能回答上來,只是有點缺乏回答提問的勇氣。于是我在他耳邊小聲給他加油,“只要會答就舉手,答錯了,老師還能給糾正,咱花錢來這兒就是學知識,學不著才吃虧啊。“
有我在邊上壯膽,兒子開始搶著舉手,而且每次都能回答對,遇到老師題出的偏難時,全班唯一能答上來的就只有他一個人了。
很快他就成了班上最積極活躍的學生之一
記得有一次,我們去上課,因為去早了,高年級的同學沒下課。大概是考五級的學生們在上課,樓道里等著的人很多,家長們之間交談著,孩子們有的蹦跳打鬧著。這時,我發現,只有我兒子隔著門縫全神貫注地聽著教室里學生們的演奏,我印象太深了,當時孩子們正在集體彈奏的是一首陜北民歌。對我來說,也許是只有這一次我才發現,原來陜北民歌彈奏起來也會有一種“震撼”的美感。
高年級的同學們一走出教室,我們娘倆趕緊走進教室,選了一個好一點的位置。我剛坐下,就發現兒子已經迅速的把琴包打開了,更讓我吃驚或者更確切點形容是一種驚喜的是,他竟然把剛才在樓道里聽別人彈奏的那首陜北民歌,完整、準確的彈了出來——。
從那時開始,我慢慢發現陪伴兒子學習,對于我己經不僅只是出于一種責任,而簡直就是一種享受。每當我看到自己無法企及的境界被兒子一次次輕而易舉地攻克和戰勝時,那種發自內心的喜悅和欣慰是無法言喻的。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我知道并且真正的感悟了怎樣去欣賞,懂得了,欣賞也是一種至善至淳,也是一種境界。
有一次,我拖著疲倦的身子回到家里,一進門映入眼簾的,是兒子端坐在電子琴前自彈自唱的一幅背影。那種專注的投入與音樂融為一體的畫面深深的吸引了我,感動了我……
如果說,音樂之于我只能是一種崇敬的話,那么我相信音樂之于他是伙伴、是手足、是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