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說教學設計范文

時間:2023-04-06 08:00: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雨說教學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雨說教學設計

篇1

教材簡析:“可能性”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研究的是不確定的現象,為二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通過不確定現象的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全面而仔細地思考問題的能力。教材選擇簡單而有趣的事情作為研究對象,設計了摸球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真切地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理解“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詞語的含義。“試一試”則通過轉盤游戲,加強對可能性的體驗,更好地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并作出簡單的判斷和推理。

教學目標:⑴讓學生通過摸球、裝球、轉盤等活動,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并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這些詞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幫助學生獲得初步的概率思想。⑵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初步的判斷和推理能力。⑶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態度。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經歷探索過程,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教學難點: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教學過程:

1.游戲活動,體驗“一定”和“不可能”。創設情境,談話激趣: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不同顏色的球,這些球的大小和摸起來的感覺都一樣,只是顏色不同。(展示黃和白兩種顏色的球。)談話:現在老師從這些球中選了一些分別裝進了三個袋子里,看好每個袋子里是怎么裝的喲。①4個黃球;②4個白球、4個黃球;③4個白球。

⑴體驗“一定”。提問:如果老師想從其中一個袋子里一定摸出一個黃球,你會建議我到哪袋子里去摸?指名學生發表想法。追問:為什么選擇這個袋子?請幾名同學上來摸一摸,驗證想法。小結:在全是黃球的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摸出的一定是黃球。(板書:一定)⑵體驗“不可能”。提問:為什么沒有人建議我在第三個袋子里摸黃球?指名學生發表想法。請幾名同學上來摸一摸,驗證想法。小結:是呀,在沒有黃球的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摸出的不可能是黃球。(板書:不可能)

[設計說明:著眼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有懸念的“摸球”游戲,使學生對即將的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一定”“不可能”均為確定現象,從確定現象過渡到下一環節的不確定現象,有利于學生體會不確定想象。]

2.操游戲探索,體驗“可能”。⑴提問:為什么也沒什么人建議這個袋子呢?指名學生發表想法得出猜測:在這個袋子里有可能摸到黃球也有可能摸到白球。師:到底有沒有可能摸出黃球呢,請同學自己親自摸一摸。⑵實驗驗證(每小組選一名代表到老師的袋子里摸球,并展示摸出得球給全班學生看。)由此得出結論:在有白球也有黃球的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雖然有可能摸到黃球,但是到底在哪一次摸出黃球是無法提前確定的。⑶追問:為什么哪一次摸出黃球無法確定?(引導生說袋子里有白球也有黃球,而且看不到摸球的情況)(板書:可能)

[設計說明:通過猜一猜、摸一摸、說一說等活動,在對結果有了預測之后適量進行摸球,從而清晰地感知“可能”的含義,體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即可能性。]

3.階段小結,揭示課題。師小結:“一定”“不可能”和“可能”這三個詞都能用來說明事物發生的可能性。(師板書課題:可能性)今天我們研究的就是可能性的問題。

4.綜合運用。⑴例題教學:課件出示。提問:你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說說小芳、小明、小麗摸出紅球的可能性嗎?同座位說一說。指名交流,并說說為什么。

[設計說明:經過之前的游戲實踐活動,學生已初步體會了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因此例題解決的重點和難點是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與同伴交流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說一說、議一議“為什么”促使學生理清思路,準確表達。]

⑵“想想做做”第1題。引導思考:從每個口袋里任意摸一個球,一定是黃球嗎?同座位交流。指名在班級交流。

⑶裝球游戲。(想想做做第2題)談話:前面都是根據袋子里裝球的情況說一說摸球的可能性,現在給你要求,請你們按照要求正確地往袋子里放球,你會嗎?①任意摸一個,一定是綠球。學生按要求裝球后展示交流。引導學生總結:只要全裝綠球就一定摸到綠球。②讓學生設計裝球的要求,再根據要求裝球。展示交流學生的裝法,并歸納總結。

[設計說明: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采用轉一裝、說一說、議一議等活動,讓學生在實驗中更好地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開放的游戲活動,便于調動沒給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篇2

關鍵詞:高職;醫學;視聽說;教學內容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39(2016)07-0013-02

1高職醫學英語視聽說教學內容特性

高職醫學院校英語視聽說課程是一門集合了詞匯、語音、習語、語法、背景知識、記憶力以及概括能力的學科。學生通過英語視聽說課程的學習擴寬語音知識,提升語言技能。英語視聽說課程不同于英語精讀課程,它要求學生高度集中對聽力材料的關注度,養成良好聽力習慣,培養英語語感,包括聽懂基本語音、英語長難句型分析以及短期和長期記憶能力提高等內容。英語視聽說課程以多媒體形式進行教學,結合實訓場景培養學生交際技能。學生通過欣賞英文教學資源,增加對語境和語用場合了解,能夠較好地復述所觀看的聽力資源,闡述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具備用英語復述和組織交際語言的能力;高職學生可以針對特定語境和語用場合中的話題,進行模仿、對話、討論等;具備用英語解決實際語言交際問題的能力。強調具體的互動際活動、鼓勵學生通過真實情景對語言進行體驗、學會實用英語知識與技能的目標。同時設計主題任務,要求學生利用網絡自主學習,通過相互合作完成可操作性任務,在課堂內進行展示,由師生共同完成任務評估。高職醫學院校英語視聽說課程按不同的場景設計教學內容,力圖營造一種模擬、仿真的英語視、聽、說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進行聽說技能的訓練,激發他們的語言潛力,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通過課堂操練、角色扮演、電影配音、復述情節等教學活動,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個性和合作精神。英語視聽說課程的開設不但讓學生接觸真實的語言環境,還讓他們領悟到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的重要性,使學生逐步掌握英語聽、說技巧。

2高職醫學英語視聽說教學內容選取

高職醫學院校英語視聽說課程教學內容要突出針對高職高專崗位職業需求的要求和適用醫學英語的特色。加強教、學、用的充分結合,以必需夠用為原則,合理精簡教學內容,適當拓寬學生知識面。高職醫學院校英語視聽說課程教學內容選取要求針對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針對醫學崗位培訓目標,針對醫護資格考試需求。英語視聽說教學內容主要分為五個模塊:語言知識模塊、語言技能模塊、交際技能模塊、學習策略模塊和醫學英語模塊。分模塊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一鍋煮”的局面,不同模塊側重點不同,使教學目標更加清晰具體,便于教師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法,并且不同模塊之間緊密銜接,實現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無縫對接。在英語視聽說教學中,適當加入醫學英語聽說知識,通過專題講座的形式講授醫學英語基本知識,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醫學英語交際訓練,自然平穩地從通用英語學習過渡到與醫學英語學習。

3高職醫學英語視聽說教學內容組織

視聽說課程的教學內容首先要確定學習目標,明確列出了各單元在語音、聽力和口語訓練方面的學習目標和需要掌握的語言訓練重點,使學習過程有的放矢,學習效果評估有據可依。其次要進行合理的語音訓練。高職學生要提高英語聽說技能,語音是基礎,學生必須進行大量的語音訓練,在注重實踐性的同時兼顧趣味性和人文性。第三要進行大量的口語訓練,先以日常交際為主,輔以職業交際活動。進行形式多樣,內容多彩的對話練習,難度遞增,由簡單的模仿對話練習過渡到在真實環境下的情景對話練習。以聽為先導,逐步進入到說的訓練,實現聽、說的自然過渡銜接,使高職學生能就日常話題和職業崗位相關話題進行有效的交談。每個教學單元教學內容可以進行如下的設計安排。

3.1Lead-inactivity1)Oralpresentation:安排在每次課前,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與實際生活、社會熱點相關的話題,課下搜集的相關資料并加以整理,在講臺上以PPT的形式作口頭信息交流討論,并接受其他同學的提問,教師與學生對展示結果進行評價。這樣的教學內容既有助于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又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意義建構。2)Watchingandspeaking:教師展示針對主題、新穎的、頗具趣味性的視頻、音頻、照片、游戲或實物,引導學生進行描述、預測和討論。目的是想方設法設置情景,渲染氛圍,引導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自主地進入學習,同時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3)Usefulexpression:提供該主題單元中有用詞匯和習慣表達。達到四維大綱中的目標語語言大綱對學習者在有意義的情景中做大量的語言、詞匯的要求。

3.2ListeningListeningPractice:提供與主題相關的對話和短篇聽力材料,或相關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方面的新聞報道和記者的現場報道的視聽說訓練,進行多樣化的訓練,使學生能夠達到聽懂主要事件、時間、地點、人物、數字、起因、結果、事情的進展,以及話語者的態度、感情及真實意圖,能對一般難度的句子進行釋義復述等要求。

3.3WatchingWatching&Observing:要求學生在觀賞視頻片段時,注意劇情的變化,觀察人物的行為舉止,了解不同文化下政治、經濟、社會、風俗習慣特色,了解語境和語用場合等,對相關視頻片段進行復述、評論。Listening和watching兩個步驟給學生提供了真實的語言材料,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體驗英美文化,提高學生對目標語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認知能力、跨語言、跨文化學習的觀察與比較能力,并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避免語用錯誤。

3.4Speaking通過情景對話、討論、辯論、故事接龍、讀書報告等形式,使學生對本單元主題相關的特定語境和語用場合中的若干話題進行討論交流,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對主題做一定程度的提升。

3.5PresentationPresentation(課堂展示活動)教師將本單元相關話題作為學習任務按照學習小組分別呈現給學生,學生在自主選擇任務的基礎上,課后進行小組合作分工,利用互聯網搜集與話題相關的英語資源,分析、篩選適合的內容,自己寫好陳述稿或表演的劇本、排練或配音等;最后,學生在課堂上用英語把自己的自主學習成果展示給全班同學;教師與學生對展示結果進行評價。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就是運用語言進行能力訓練的過程,是學生用所學英語語言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收集和運用資料的能力、真實交際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斷地獲得知識、提高交際能力,從做英語中學習英語,從完成體驗英語課堂任務來體驗學習英語的快樂和成功。

3.6Assignment教師給學生提供下一個單元的主題,描述該主題的自主學習任務。

4結語

高職醫學院校英語視聽說課程應該以崗位需求為主線構建教學內容體系,以培養學生職場環境下的語言交際能力為目標設置英語教學內容。開發滿足醫學行業、崗位需求的教學內容與資源,借助虛擬現實技術構建仿真的職業工作場景,以學生為中心,融教、學、做為一體,體現工學結合的原則,培養學生就業所需要的符合崗位需求的職業英語能力。英語視聽說課程通過教學內容的優化選取,拓寬學生的英語英語知識和醫學英語知識,仿真的實訓環境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為學生畢業后能用英語在醫學工作崗位上順利進行涉外交流與溝通,打下堅實的英語語言技能基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向曉,張春輝.視聽說課程校內實訓模式探討[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8).

[3]陳娜.高職高專英語視聽說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8).

[4]蔡耿超.《醫學英語視聽說》教學初探[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0(3).

篇3

關鍵詞:教育碩士;小學教育;研究生教育;實習基地

一、引言

我國2009年了《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推動了碩士研究生教育從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轉變。教育碩士小學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以小學教師職業為導向,能勝任小學教師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且具備科學研究的素質和跨學科教學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因此,在小學教育一線建立全日制小學教育專業碩士實習基地,是提高研究生職業素質和實踐能力的重要保證。同時,大學導師與小學一線教師共同培養研究生,也是促進“大小協同共建”的重要手段。首都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自2003年起培養碩士研究生并最早招收小學教育專業碩士,迄今每年招收逾百人,學院積極探索研究生實習基地可持續發展模式,正式建立了專門的“全日制小學教育專業碩士實習基地”,進一步探索了實習共建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需求融合:建立小學教育專業碩士實習基地的必要性

學院的小學教育專業的本科生教育已經有20年的歷史,在北京市基礎教育一線建立的本科生實習基地校近百所,前期的研究生教育見習、實習基本都由導師安排直接進入本科實習校。隨著專業碩士招生人數的增加,有必要建立專門的專業碩士實習基地,這也是大學、小學、導師、研究生本身多方需求相融合的必然要求。1.小學的需求。人才是小學發展中第一位需求,通過實習基地建設,小學可以從實習生中發掘優秀的研究生畢業后留下來就業。小學也希望研究生的科研素養能夠帶動小學教師提升科研能力。小學的發展理念和教育思想也需要研究生的體驗和傳播。2.大學的需求。首先是人才培養、提升研究生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需求。其次是大小共建、科研合作的需求,實踐基地校可以為大學的科研課題提供研究平臺。最后是可以充實案例庫建設,通過采集實踐基地各學科教學案例和小學教育管理案例,為小學教育專業碩士的學習、借鑒、研習提供優秀案例。3.“雙導師”需求。大學校內的理論導師不僅要具備較高的學術水平,也需要擁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在教育碩士實習過程中,有充分的機會向一線實習導師學習;一線的實習導師通過指導研究生實習和與大學的理論導師交流,可以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4.研究生需求。培養實踐能力,全方位了解小學教師工作,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帶著問題完成科研,在實踐中夯實理論;增加工作經歷,提升就業競爭力。

三、培養機制:大學與小學共同構建“教—學—研—進”循環

圍繞培養目標,大學與小學共同探討形成“教—學—研—進”一體化的研究生培養機制,循環促進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升。1.教,即教學實踐,小學要幫助研究生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這就需要實習基地保證實習生有足夠的聽課、教學和班主任工作量;保證實習導師指導學生的次數與質量;有完整的基地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為目標的完成提供強力支撐,保障良好的實習條件等。2.學,即理論學習和技能實訓,研究生帶著問題回到大學的課堂進行理論學習,嘗試用理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研,即科學研究,在大學導師的指導下,研究生能夠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培育學術交流能力、形成自我反思習慣和能力,結合實踐完成科研。基地校要合理安排時間,保障研究生有回到大學與導師進行科研、討論、反思的時間。4.進,即行動改進,研究生再次回到小學實踐,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獲得教育教學和研究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同時形成高度重視小學教育工作的態度,理解教育以及小學教育對于社會及其發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合作模式:大學與小學協同的“STUME”實踐

以整合、多元、開放為指導思想,以服務研究生發展、滿足小學需求為兩個出發原點,推進大學與小學之間多種形式的“大小協同”,在協同中探索“STUME”實踐培養模式(School-Teacher-University-MasterofE-ducation),促進研究生培養質量、大學教師隊伍建設、實習基地發展水平的共同提升。“教—學—研—進”循環是“STUME”模式的核心,通過從小學到大學再回到小學的循環往復,從實踐到理論再回到實踐,促進研究生培養質量不斷提高。教師教育是“STUME”模式的關鍵。為大學理論導師提供了科研實踐平臺,加強大學和小學“雙導師”的交流,促進大學小學的協同合作,理論導師和實習導師都有提升。實踐教學和社會服務是“STUME”模式最清晰的兩種路徑。實踐教學側重將研究生的基地實習活動常規化、規范化、科學化,不斷豐富協同育人的方式方法;社會服務主要是大學輸出專業影響力,指導小學根據自身特點制定差異化發展目標,實現與大學之間的有效合作。

篇4

1.課程安排問題。

當前的藝術設計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的課程與本科生的課程根本不存在什么差異。比如,研究生的一些課程只是在本科生的課程之前機械地加上研究兩個字,然而,講課的內容卻和本科生的講課內容沒有太大差異。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第一是生源問題,一些研究生的專業并不是他們當本科生時學習的專業,比如,一些視覺傳達專業的研究生當初學習的是環境藝術設計,這些研究生在本科生期間,根本沒有接觸過視覺傳達專業的課程,對視覺傳達專業根本不了解,讓這些學生適應視覺傳達專業需要一定的時間和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在講課的時候,要照顧到所有的學生,很多地方就需要從最基礎的內容講起;另一方面是師資限制問題。學校開設課程的時候,是根據教師的專業來開設的,如果沒有老師能夠教授這門課程,那么學校就不會開設這門課程。所以,很多研究生學習到的只是都是老師所具備的知識,根本接觸不到更加廣泛的知識面,也沒有辦法接觸其他的專業課程,在很多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的學校,這種現象非常明顯。

2.教師授課問題。

一些為研究生講課的老師的講課方式與本科生教師的講課方式基本上是一樣的,根本沒有太大的差異。在講課的過程中,很多教師依舊沿用案例教學法,實際上,這些教師只是單純地展示給學生作品的表象,然而對于設計的思路、設計的背景、設計的過程卻沒有為學生們作解釋說明,這些內容恰恰是同學們需要了解的。在研究生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采用灌輸式的方法,應該在教學中多多啟發學生思考問題。比如,教師可以抓住學生們的興趣愛好,鼓勵學生們自學,閱讀有意義的書籍等。

3.教與學的空間問題。

當前,很多學校沒有給予學生學習和交流的空間。在課上,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學習,學習知識,課下又不能夠一起交流探討,沒有學習的氛圍,這就導致了很多研究生在課下不知道要去做什么。再加上這些研究生自身的能力水平不足,專業知識不充分,所以,就很難適應工作崗位。很多研究生在自己的課余時間會選擇一些相對比較簡單的兼職,這樣他們會對自己所學的專業產生懷疑,甚至對自己的將來產生懷疑,導致惡性循環。

二、設計藝術學研究生教育的改進方案

1.課程安排方面。

設計藝術學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課程,這個專業的研究生不單單要掌握本專業的理論知識,還要掌握其他專業的理論知識,特別是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研究生要從其中獲取需要的知識,增長自己的教師,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深入了解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加強對本專業的認識。考慮到以上方面,我們可以改進課堂安排。第一,拓寬本專業課程,一些課程,本校的教室沒有辦法駕馭,那么學校可以聘請外校的教師為研究生進行講授,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們接觸到更多的專業課程,學習到更多的專業知識,又可以加強本校與外界的交流和溝通;第二,開設選修課程。對于研究生沒有學習到的專業課程,學校可以開通選修課程,讓學生們通過選修課程了解更多的專業知識;第三,對于一些非對口專業的研究生,教師可以讓這些學生補修本專業的課程;第四,學校可以聘請專家或者業內精英來學校來講座,讓學生們有更多的機會與專家交流和溝通,了解專業的發展動向。

2.設置雙導師制。

所謂的雙導師制度,指的是一個學生同時擁有兩個老師的指導,其中,一個老師負責學術研究的知道,一個老師負責專業實踐的指導。兩位老師一起為學生做好輔導和指導,兩個老師彼此交流溝通,在合作中明確分工,因材施教,分配好自己的任務。

3.培養教學能力方面。

很多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讀研就是為了進去高校任職。當前,國內各高校藝術設計類的師資主要來自研究生和本科畢業生。但是,很多老師也是剛剛畢業,這是他們事業的起步期,根本沒有什么工作經驗,很難勝任這份工作。所以,培養研究生的教學能力也是研究人才培養的重要的一方面。在學生處于研究生的時候,就要培養學生教學能力,這就要求導師要有目的、有組織地培養研究生的教學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老師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做起:

(1)研究生擔任導師本科教學的助教。在我國的高校中,一些研究生的導師不僅負責研究生的教學,還要負責一部分本科生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研究生可以當老師的助教,在實踐中跟老師學習一些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教與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也能體會到教師的工作狀態。

篇5

【關鍵詞】職教英語 教學活動設計 原則

前言

科學合理的教學活動將大幅度提升教學的質量,使得教學目標更加的完成,而且教W活動也是培養學生積極性以及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活動的設計。雖然我們知道教學活動設計的重要性,但是,如今中等職業教育的現狀卻是教師交流教研的制度不完善,而且針對這類教師的培訓活動很少,很多教師對于教學活動的重要性沒有引起足夠的認識,實踐經驗不足,從而使傳統的教學模式,滿堂灌、死記硬背還不同程度的出現在教學課堂中。如果課堂教學的內容非常單調將會使得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明顯下降,而且很多職校學生的自制力以及學習興趣就不高,如果不進行針對性的培養將使得這些孩子的學業被荒廢。

針對這種情況,教育部在2016年組織了職教英語新大綱的編寫,還展開了一系列的課程實驗改革。作者也曾經多次出席了相關課題的研究活動。下面,就給出一個聽說課的例子,加上自己的一些關于課程改革試驗的體會和經驗,來簡單討論一下在職教英語的教學活動設計中有哪些藥遵循的原則。首先,我們先提出這節課的單元題目,叫作“Would you like to order?”這就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如何在餐廳點餐的聽說課。接下來就是作者編寫的教學活動設計的方案,其中課改新大綱編寫組組長王篤勤教授給予了很多指導。

一、創設情景,導入課題

老師可以用播放視頻來調動學生積極性,比如播放一段顧客點餐的視頻,同時可以問學生一些問題,比如視頻中客戶有什么要求?這個情景可能出現在哪里?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發?就可以以這種方式讓學生來了解學習我們應該如何在餐廳點餐。同時,可以采用快問快答、頭腦風暴的形式來讓學生加強對于餐廳就餐有關的詞句的記憶和理解。

二、聽說結合,層層深入

1.熱身活動:圖名配對。

(1)先引導學生討論“美味餐廳”的簡易菜單(參考教材Activity7的菜單),讓他們發現并提出:美味餐廳的菜單中,只有各種名稱,沒有與之對應的圖片,缺乏直觀性,可能會給客戶理解偏差,所以需要同學們來給菜品配圖。(2)介紹活動規則。a.教師可以用幻燈片將所需的圖片呈現給同學們觀看,每張圖片帶有編號;b.需要將圖片編號與相應的食品飲料等迅速匹配標記,這個過程需要學生分工合作才能完成;c.匹配正確一張記為一分。(3)由教師播放幻燈片,學生按要求完成任務。(4)幻燈片播放完之后,學生交換菜單,一起回憶剛才觀看的食品飲料的名稱。(5)最后由學生相互評分,相互評價做出總結。

2.聽力訓練。聽Sara和TangHua在餐廳點餐時與服務員的一段對話。(1)聽第一遍:要求學生選出服務員接待顧客時的正確用語;(2)聽第二遍:要求學生幫助服務員分別寫出Sara和TangHua所點的食物和飲料。

3.學習對話Wouldyouliketoorder?并通過角色扮演進行口語練習。這一部分的學習主要采取“聽―讀―練”三部曲。(1)請學生跟讀對話,劃出點餐用語;(2)請學生集體朗讀點餐用語幫助教師完成板書;(3)請學生兩人一組熟讀對話;(4)把全班分成兩大組,分別扮演服務員和顧客,在屏幕圖片和詞匯提示下集體做替換練習;(5)電腦屏幕展示3張卡片,分別顯示點餐時常見的3種不同情況,請學生討論3種情況下分別如何點餐,進行角色扮演;(6)教師抽查,及時發現問題,查漏補遺。

三、實戰演練,重在實踐

開放式活動:外出就餐。1.首先創造一個活動場景:讓每個小組經營不同的餐廳,并且親自設計有自己特色的就餐環境和菜單;2.除了設計菜單之外,餐廳的服務員,還需要幾名同學去扮演,另外的同學就是去餐廳點餐的客戶;3.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一起思考如何制定評價標準和評價表;4.在餐廳營業期間,顧客開始模擬點餐,并對服務員的語言、舉止、態度等方面進行評判;5.最后,在規定時間內,綜合各方面情況,選出評價最高的餐廳為獲勝者;6.老師對這次活動進行總結,讓表現最好的同學進行展示,并給予鼓勵獎勵。

四、結論

要幫助讓學生學會循序漸進,拾“梯”而上,教師只有通過一系列的梯度活動來完成。在本文中,就可以看到明顯的梯度性原則。在聽力訓練時,第一遍是選擇類活動,識別性的體現,第二遍是填寫類活動,理解性的體現;在另一個例子角色扮演的對話練習中,先由觀看視頻,到點明重點,再到小組朗讀,集體替換練習,最后的小組角色扮演,這一系列的活動都是梯度性原則的體現。通過這種豐富有趣的教學活動,既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也能給予學生學好英語的自信,讓他們在活動中體驗自己解決問題的成就感,這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起到了一種良好的心理暗示的作用,給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了基礎。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虛擬現實 情境化教學 英語聽說 教學方法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a)-0050-02

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是英語教學的關鍵和難點[1]。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我國高校現行的英語聽說教學模式,往往受到班級學生人數多、教學課時緊張、教學資源不足等客觀條件的制約,并受到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主觀教學方法的影響,教學效果欠佳。此外,聽說課程教學過程中還缺乏有效、真實的英語聽說環境。學生學習過程中仍需要依靠傳統“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使得在某些情況下出現了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學習熱情不高、學習參與性不強,甚至不愿學習的問題[2]。

語言應用的情境背景對于聽說能力的訓練非常重要。由于受到語言環境的制約,使用英語交流的機會不多,雖然“英語角、專題討論、互動式教學方法”[3]等交流形式可以為學生提供英語交流的平臺,但是由于缺乏真實的語境氛圍,學生在上述場合交流的過程中仍普遍存在“中式英語”泛濫和語法錯誤缺乏糾正等問題。近年來,視聽說逐漸成為英語聽說學習的主流方法。該方法將字幕、語音、圖像、影像等多種資料融合,促進了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4]。然而該類方法仍存在學生參與性不強、缺乏有效的語言應用背景等不足,仍有待進一步提高。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快速發展,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情境化教學方法已經逐漸被應用于教學方法的改革中,王玲[5]、路亞涵[6]、蘇寶華[7]、戴琨[8]、郭萬群[9]、徐艷[10]、仇鑫奕[11]、史志國[12]等人都探索了借助計算機虛擬現實技術進行虛擬教學的基本方法和優勢。但是上述研究均并未描述如何使用相關技術開展教學實踐。本文借助虛擬現實技術和情境化教學方法,提出虛擬情境化輔助英語聽說教學的途徑,試圖解決傳統教學模式中語境難以構建、學生學習興趣不強的問題,為英語聽說教學提供新的思路。

1 基本理論

英語聽說教學應盡量讓學生在相對真實的語境中自主的學習、認識、掌握英語知識,自主提高實踐中英語應用的能力。然而完全滿足教學課堂內容的語境往往很難構建。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教師大多只能通過調動學生的想象力,通過少量的教學道具,激發想象來模擬對應的語境場景,降低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教學效果受到極大的影響。虛擬情境化輔助英語聽說教學的核心是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英語應用能力,將學生置于虛擬現實技術構建的真實的情境化語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虛擬現實技術和情境化學習理論是虛擬情境化輔助英語聽說教學開展的基礎和保障。

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是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構想性為基本特征的計算機高級人機界面。該技術綜合利用了計算機圖形學、虛擬仿真、多媒體、人工智能、計算機網絡、多傳感器和人機交互等技術,模擬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覺器官功能,使人能夠沉浸在虛擬場景中通過語言、手勢等自然方式進行實時交互,達到真實感體驗的目的[13]。教師通過應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快速地構建符合任何課堂教學內容的情境化語境,可以充分發揮學習者在具有參與性、互動性、真實性的虛擬現實環境中自主學習的優勢。虛擬現實技術還可以方便快速地模擬適合語言聽說學習的文化背景,促進學習者更好地學習。

虛擬現實技術與建構主義理論緊密相連。建構主義理論是認知心理學領域中的一個分支,它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的主動構建,進而建立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教學設計理論。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者在知識構建過程中的主動性,強調知識構建過程中的社會性和協作性,強調通過學習者間的相互溝通、交流和探討共同完成知識的學習,強調學習過程的情境性。情境學習是建構主義理論的前提,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都必須滿足情境學習,學習者需要在特定的應用情境中學習知識和技能[14]。情境學習理論指出學生是知識構建的主動參與者,教師是知識構建過程中的促進者,教學條件和方法是知識構建過程中情境環境的構建的工具,因此情境化教學方法的目的是建立適合教學內容的特定情境,提高學生知識構建的深度和廣度。

2 虛擬情境化教學環境的設計

英語聽說課程中虛擬情境化教學環境的設計是情境化教學的關鍵,從技術方法而言需要解決英語聽說課程的情境化數字內容的建模、聽說課程的情境化數字內容的展示、聽說課程的情境化教學效果評估三個問題。

(1)情境化教學環境中數字內容的建模方法。

英語聽說課程的情境化教學環境中的數字內容的建模是情境化教學方法的核心和關鍵,逼真的數字內容可以提高學習環境模擬地模擬程度,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果。數字內容的建模過程是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設計并創建適合教學內容的數字場景和交互方式。目前常用的交互模式是多人在線方式,即利用3ds Max三維建模軟件建立為每個學習者創建三維數字人物模型,各學習者通過鼠標、鍵盤或者體感類交互設備控制虛擬教學環境中虛擬人物的行為和運動,學習者通過真實的語音輸入實現虛擬人物之間的交互,在數字化虛擬文化背景中完成知識的協同學習和建構。數字場景的建模方法通常是利用3ds Max三維建模軟件和Photoshop圖像處理軟件實現數字內容的三維建模、圖像的真實感處理和紋理貼圖,通過組合數字模型完成數字內容的創建。為了豐富教學內容,實際應用過程中也引入圖像、視頻等數字資源,通過二維、三維數字資源的融合,提高情境化教學環境的逼真度。

(2)情境化教學環境中數字內容的展示方法。

如何將已經構建的情境化教學環境中的數字內容實時地展示給學習者,對于情境化學習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只有提高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沉浸感、激發學習者的想象力、提高學習者在虛擬環境中的舒適度,才能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果。Virtools、Torque Game Builder、Dirctor等軟件雖然已經被應用于情境化教學環境中數字內容的展示,但是其軟件成本和技術水平要求高,影響了實際應用的效果。Unity 3D是由Unity Technologies公司開發的一款三維數字資源展示引擎,具有視覺可視化編輯、腳本語言開發、屬性編輯和動態預覽、具有物理引擎、數字資源庫和粒子特效庫、支持圖像、聲音、視頻資源等優勢,能夠滿足普通用戶快速、低成本開發的要求。實際教學環境設計過程中可采用該引擎實現情境化教學環境中數字內容的展示。

(3)情境化教學環境中教學效果的評估方法。

教學效果的評估可以反饋學習者在情境化環境中的學習效果,進而改善情境化教學環境的設計方法。對于英語聽說課程而言,目前可采用主觀評價和客觀評價兩種方法。主觀評價即由各個學習者在情境化環境中以所處的情境為背景進行語言溝通和交流,教師根據學習者間對話過程中的表現,主觀評價學習者的語言應用是否合理、發音是否標準、問題回答是否準確。客觀評價主要是將學習對象的語音與事先預備的標準語音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自動匹配和比較,客觀度量發音和語調的準確性。實際教學英語中可將采用主觀評價和客觀評價相互結合的方法,給予學習對象更好的指導。

在具體構建方面,我們以某一英語國家文化為背景,以了解這個國家語言中某一個話題為學習目標,應用3ds Max、Unity 3D、語音輸入等計算機技術,構建了虛擬情境化教學環境。教學過程中學習者可以通過鍵盤控制虛擬環境中虛擬人物的行為運動,通過語音方式完成虛擬人物間的對話,通過豐富的數字內容和資源增強學習環境的真實感。當情境化學習結束后,通過教師主觀評價和計算機客觀評價結合的方法,實現學習效果的反饋。

3 總結與展望

針對英語聽說課程虛擬情境的創設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有著諸多優點,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缺陷。虛擬情境主要依托人的視覺、聽覺以及一定程度觸覺之外的感覺,不能對氣味和嗅覺等產生作用。并且,對于學習者來說,提供虛擬情境的平臺往往受到計算機的配置和網速的影響,當處理速度不能夠滿足虛擬境的大量數據的實時處理要求,學習效果就會差。

本文結合英語聽說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借助虛擬現實技術和情境化教學理論,給出了一種快速建立情境化虛擬教學環境的方法。借助計算機技術構建了特定教學背景下的情境化數字場景,借助數字語音技術實現了學習者與虛擬情境化場景中虛擬人物間的對話,最后將學習者的語音與標準語音進行對比實現了教學效果的客觀評估,為英語聽說課程情境化教學方法的開展提供了有益的嘗試。未來將在、教學應用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完善和提高情境化教學場景的設計水平,收集整理情境化教學的實際應用效果,為英語聽說課程的改革和實踐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Swain,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In Gass,S.&C.Madden (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Z].Newbury House,1985.

[2] 王玲,凌樂祥.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2010,26(12):112-113.

[3] 呂紅蘭.互動式教學法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成人教育,2005(5):91-92.

[4] 馮雅娟.英文電影在大學英語高級視聽教學中的作用―― 運用英語語言和文化輸入優勢以及空間智能存儲激活圖式[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178(2):58-61.

[5] 王玲,凌樂祥.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26(252):112-113.

[6] 路亞涵.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構建情境化外語教學環境[J].甘肅高師學報,2012,17(3):89-91.

[7] 蘇寶華.信息技術環境下目標導向情境化學習的效果研究―― 以漢語聽說課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08,186(10):78-89.

[8] 戴琨.虛擬現實技術在大學英語浸入式教學模式改革中的應用[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2,20(4):99-102,109.

[9] 郭萬群,楊永林.虛擬環境下的語言教學研究綜述[J].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25(3):67-72.

[10] 徐艷.虛擬現實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教育創新,2008(7):235.

[11] 仇鑫奕.虛擬現實技術支持下的對外漢語教學模式[J].外語電化教學,2006(107):32-36.

[12] 史志國,田秋艷,艾婷.虛擬現實技術的教學應用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08(1):127.

篇7

[關鍵詞] 有效課堂教學 聽說技能 小組競賽 教學反思

一、問題的提出

2011年是廣東省高考英語聽說合考的第一年。如何在高三進行有效的聽說備考,是高三英語老師和學生非常關注的問題。許多師生認為,多去電腦室或語音室進行聽說訓練,就可以快速提高聽說的能力及成績。其實我并不反對,但我并不認為多去就一定很有效果。筆者在2011年高三英語聽說備考過程中,大膽地嘗試在課堂進行聽說教學,有針對性地設計了聽說教學活動,讓學生多參與到聽說教學活動中。結果不但激發了學生對英語聽說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學生聽說能力和成績。在2011年高考聽說考試中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聽說考試滿分15分,所教的兩個班的聽說平均分分別為10.01分和10.55分。

二、聽說課堂教學設計示例

現以《2011朗聲高考英語復習新概念》Unit 10 Festivals, Holidays and Celebrations,Listening & Speaking為例,介紹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思路。

1.設計思路

首先播放一首圣誕歌曲,齊讀歌詞,然后一邊欣賞一邊跟著歌詞唱,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增強學生的英語語感和活躍氣氛,為營造和打開寬松和活躍的課堂氣氛做好了鋪墊,也自然地引出了本節課模仿朗讀所涉及的重要節日―圣誕節和端午節。然后按照模仿朗讀、角色扮演、故事復述和頒發獎品四大環節進行。

2.教學目標

通過聽說的訓練,讓學生更熟練地掌握高考聽說的技能和策略,即根據單詞重音、句子意群,連讀和升降調如何進行模仿朗讀;學會用完整的句子進行快速準確地提出三個問題和回答五個問題以及利用所給的故事梗概和關鍵詞按照故事的六要素進行故事復述。

3.教學步驟

(1)模仿朗讀環節分三部分進行:

①模仿朗讀前:首先播放課前錄好的一個未聽原聲的學生的模仿朗讀的錄音,讓全班同學猜一猜是誰的錄音。然后叫這位同學自己進行點評并根據評分標準給自己打分。最后播放原聲,與原聲進行對比。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比,發現及找到自己與原聲的差距,且為模仿朗讀做好鋪墊。

②模仿朗讀中:首先給學生一分鐘單獨大聲模仿朗讀,然后給兩分鐘在3人或4人小組中互相大聲朗讀并根據評分標準進行打分。目的是互相學習,互相監督,互相促進,共同提高。通過前面的活動,最后安排兩個大組進行PK,即端午節與圣誕節進行PK。目的是訓練所有學生的朗讀配合,一個大組要獲勝,必須要每個組員都要大聲齊讀,同時注意意群停頓,升降調及節奏。

③模仿朗讀后:全班大聲一起模仿朗讀后,老師進行一個小結。讓學生在以后的訓練中能夠做得更好。

(2)角色扮演部分分兩個活動進行:

①提三個問題:通過搶答的形式要求學生用完整的句子和不同的表達快速地準確地翻譯三個問題。學生還是能夠想到用不同的單詞,短語和句型去翻譯問題。但第二個問題,只有一個學生能夠大膽翻譯,說明學生對“給某人贈送禮物”這一短語掌握的還是不夠熟練。

②回答五個問題: 此部分一般讓學生聽一遍就進行搶答,學生基本上都能抓住主要信息點,為了增加難度以及接近高考題的設計,五個問題先不給出來,讓學生先聽,然后回答問題。只有第三和第五個問題,學生感覺有點難度,主要學生對幾個生詞不認識,聽到了,但不知意思,如in surgery [‘sə:d ri] (在手術室里);She thinks big parties are so impersonal(無人情味的).

(3)故事復述部分分三個環節進行:

①聽故事前 : 通過六幅圖提出學生在圣誕節想收到什么禮物這個問題引出故事中簡在圣誕節收到了什么禮物。學生對收到蛋糕作為圣誕禮物反映比較強烈。

②聽故事中:故事錄音播放兩遍。

第一遍: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使聽故事更具有針對性。

第二遍:聽完后,讓學生根據故事的六要素和關鍵詞完成表格。這樣使得故事內容比較清楚明了,更有利于學生進行故事復述。

③聽故事后:嚴格按照高考要求,進行故事的準備,然后學生互相進行故事復述并評分。每組推薦一位同學到講臺上進行展示,請三位老師進行評分。最后齊讀復述故事的參考范文并進行小結。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多檢查幾個學生的復述情況。

三、教學反思

1.滿意之處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任務型教學法來設計這一節課,整節課我運用小組“競賽”的機制以及分組PK的形式,給兩組分別取名為端午節和圣誕節,端午節意味著代表中國,圣誕節意味著代表外國,由此展開本節課一系列競賽活動,對學生有獎有罰,獲勝方頒發圣誕禮物作為獎品進行激勵,輸的一方組員課后需要到科代表處復述故事和組長到老師那里復述故事。

2.不足及改進設想

本節課值得改進的地方是:

(1)模仿朗讀環節應多叫學生單獨朗讀,并及時給予指導,這樣更有利于學生自身的鍛煉和提高;

(2)三問五答環節可設計Pair work, 一個學生提問,一個學生回答問題,這樣更有利于充分訓練學生的口語和聽力;

四、聽說課堂教學應當注意的問題

1.教師要有扎實的英語聽說基本功

聽說課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和扎實的聽說基本功,這樣才能極大地激發和引導學生大膽地開口講英語。比如,在復述故事點評環節,教師在完全聽懂學生的基礎上,能用流利的英語對學生進行恰當及時地點評,那么學生會受益匪淺而且會對教師產生無比的敬佩感。

2.教師要非常熟悉聽說技能的目標和要求

教師只有非常熟悉聽說技能的目標和要求,才能有效地引導和指導學生。聽說技能的目標和要求如同燈塔,時時提醒教師正確的航向和范圍,不要偏離和走彎路,避免聽說課堂教學目標制定得太高或太低,產生盲目性和隨意性。

3.教師要更新觀念

在聽說課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一切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參考文獻

[1]朱曉燕. 英語課堂教學策略―如何有效選擇和運用.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2]黃自成. 朗聲高考英語復習新概念. 廣州:廣州出版社,2010

篇8

一、傳統評價模式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各種新教學模式層出不窮,但是在教學評價方面,普遍采用“形成性評估30%+終結性評估70%”這種傳統模式,這種模式主要存在兩個問題。

1.終結性評估在這種模式下處于主導地位

教師在教學中過分依賴終結性評價將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甚至心態,憑借一次或兩次考試定成績的方法會影響學生把最終的考試成績作為自己學習的目標,無法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使學生不易在學習過程中看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無法對自己進行客觀的分析及評價,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挖掘潛力,培養創造性,部分學生甚至采取投機取巧的辦法考出好成績。

2.形成性評價方式單一

在這種傳統的評價模式中,形成性評價就是學生的出勤率、課后作業和課堂表現,評價的薄弱比重,以及評價原則都不規范,這種方式只能激發少數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無法體現公平性和客觀性,有些甚至可能導致學生一味追求平時分值而被動學習,最終完全喪失學習興趣。

二、設計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模式理論基礎

基于網絡自主學習的高職英語評價模式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學習是學生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他人(教師或伙伴)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形成的一種獨特信息加工和實現主動認知意義建構的過程。建構主義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才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只是輔助學生的知識意義建構。

高職網絡英語自主學習與建構主義理論在本質上是密不可分的。自主學習從本質上來說,給予了學生更大的自,考查學生在自主決策學習目標、方法、時間和長度等情況下,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感受到成效。建構主義理論是對網絡英語自主學習的另一種闡釋。因此,該理論對自主學習的過程性的強調賦予了教學評價的意義:不僅應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應注重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判,避免單一的及格與不及格的考試方式,采用多元的評價方式對學生做出評估,采用多維的評價體系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做出全面而科學的評估,新的評價模式的構建應是高職網絡英語自主學習教學發展的必然要求。

三、評價模式設計的原則

在設計課堂教學評價模式的過程中,應注意重點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1.多元化原則

從評價主體、評價內容和評價方法等方面來看,評價標準應是多元的。評價主體應為學生、教師和計算機網絡三方的結合,強調學生的參與,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互評。評價內容應根據評價對象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評價內容,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和基礎較差的學生可分別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如前者注重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技能、學習策略、文化意識和課后的自主學習情況的評價;后者關注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等方面的評價。在評價方法上,除了課堂網絡測試和觀察記錄外,還可以采用訪談交流、問卷調查、課外實踐和作業批改等多種方式對課后情況進行評估。

2.發展性原則

在評價原則上,形成性評估旨在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對學生的評價中,過程性評價應為主導,終結性評價只是對過程性評價的一個重要補充。所以,對學生的評價不應簡單地只用分數或高低評判,應對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進步進行評估。

3.可操作性原則

教師可以針對評價對象的不同,學習進展的不同,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的不同,進步情況的不同等調整評價標準。學生可根據他人的課堂學習情況和課后的自主學習情況作出對他人真實而靈活的評價。

四、評價模式的設計及實施

要構建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高職英語聽說課堂評價模式,就必須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學生、教師和計算機網絡三方相結合。評價方式可分為學生自我評價及相互評價、教師評價和計算機評價三項。

1.自我評價及相互評價

在學生自評方面,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學生需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積極研究和探索,發揮創造精神,不斷自我反饋。應樹立自己的學習目標,制訂自己的學習計劃,并隨時觀察自己的進步,逐漸成長為自主和自立的學習者,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在自我評估的開始階段,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具體制定各項評估標準,給出范例進行分析,讓學生了解五級計分制“ABCDE”的概念。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建立個人學習檔案,包括一個階段或一個學期的學習計劃、學習報告,里面有作業、為準備課堂活動(比如演講、辯論、話劇、配音等)搜集的資料、階段測驗成績等各種資料。這些資料能顯示學生的學習態度、努力程度、學生的發展與進步。通過自我評估,學生能及時發現自己的問題與不足、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調整學習計劃和內容,教師也可以針對學生的不足和需求調整教學計劃,使教學指導更為有效。

學生互評和自評一樣,需要教師提供范例,使學生充分理解評價的標準。我們可以讓幾位同學評一位學生,每一位評估者都為被評者的課堂表現寫評語,寫出其優點及改進的建議。然后讓被評學生根據同學和老師的評語寫一個總結,確定自己的改進目標。互評可以了解自己與他人之間的差異,取長補短,制訂出更有效的學習方案,爭取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互評為培養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在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過程中,可以就實際情況設置評定項目,設定評定標準,這可由學生和教師共同完成。根據眾多教師討論的結果,自評和互評表中可設計以下項目:日期、到課情況、課堂回答問題積極度、活動及小組討論參與度、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情況、作業提交情況等、優點、缺點、改進建議等。

2.教師評價

在教師評價方面,主要有三項內容:課堂活動觀察、學生課外實踐情況和學生的網絡測試檔案。課堂活動觀察的內容包括考勤、課堂觀察、訪談交流、問卷調查和批改作業。比如在對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的英語聽說課進行訪談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幫助學生進行反思,詢問其一周來是否有參加何種聽說教學活動,并收集關于教學需求的信息。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程度與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特別留意學生的課堂表現,應充分發揮在課堂上的組織、管理、監督、引導和幫助學生學習等方面的作用。教師的評價對學生至關重要,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信心和自尊心甚至人生觀。因此,不能用簡單的分數作為評價結果。

3.計算機評價

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應充分利用現代高科技手段,發揮網絡技術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形成性評價的優勢。教師可利用網絡測試系統中的單元測試、階段性測試等功能讓學生即時了解到測試成績及正確信息,為學習提供及時的反饋,還可收集平時成績;學習進度管理系統可使教師對學生學習進度情況有所了解,此外,作業管理、教學評估等系統,也能夠起到有效監控和管理的作用。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網絡教學的評價手段更加豐富。

總之,在基于網絡自主學習的高職英語聽說課堂評價模式構建的過程中,教師付出的努力要比以往更大,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被評估者的個體差異,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有效地達到教學目的。這種評價模式在我國目前的教育評價制度中還是一個較新的領域。因此,在設計和實施中必然會存在著許多實際的問題,評價標準是否過于復雜耗時,是否適應各階段學生,能否真正實現自主學習教學評價的最終目的;教學軟件是否配有相應的評價系統等。新的評價模式的設計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評價體系的不足,但還需進行大量的實證研究和探索,從中發現和解決問題,不斷發展和完善高職英語聽說課程的評價體系,實現對學生英語聽說課程學習的全面客觀的評估。

參考文獻:

[1]陳婷,文燕.高職高專英語自主學習與形成性評價相關性研究[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1):127-129.

[2]李思陽.高職高專英語課堂教學形成性評價研討[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2):149-151.

篇9

關鍵詞:機械工程學科;碩士研究生;專業課程;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1-0194-02

碩士研究生掌握專業知識和相應的分析方法是通過一系列專業課程的嚴格訓練來實現的,專業課程建設的基本思路是以培養質量為基礎、以訓練能力為中心構建教學方法[1],提高專業課的教學質量是研究生課程建設的基本要求和目標之一。

目前,機械工程學科碩士研究生專業課程一般設計為36個學時,課堂教學中存在內容多與學時少的矛盾,研究生往往只是建立了一些基本概念,在課程內涵和外延方面難以做到真正理解與掌握。為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需要在理清機械工程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要求的條件下,對授課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進行合理規劃與設計。

一、機械工程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要求分析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機械工程學科的內涵在不斷深化,研究生專業課程的建設目標和建設方式也在適時調整。根據學科發展特點和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規律,緊緊圍繞提高培養質量這一核心目標[2],各高校對專業方向、建設目標、課程體系以及實施方式進行改進和優化,要求培養掌握機械工程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能夠解決科學技術難題的高級專業人才,并具備鍛煉成長為高層次科技管理人才的基本能力和素質。

為了保證研究生培養過程的規范性,不同高校對修課學分、實踐環節、論文選題與開題、中期篩選、學位論文評價標準與審核、學術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涉及從入學到授予學位的各個環節。例如在能力培養方面,要求研究生具備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資料查閱和調研的能力、組織管理與協作攻關能力、科學研究或工程設計能力、寫作能力、表達與交流能力等。

作為研究生專業知識、業務能力、綜合素質形成的核心環節之一,課程體系、課程設置需要根據培養目標進行改進和完善,合理設計在公共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踐訓練等方面的學分要求。其中專業課程的設置尤為關鍵,既不能過于寬泛,又要讓研究生具有較大的選課自由度。例如,國防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科根據研究方向和選課學生的特點,設置了《數字化制造技術》《精密工程基礎理論與方法》等13門專業課程,構成了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專業課程體系,通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規劃與設計為提升培養質量提供支持。

二、教學內容規劃與創新

教學內容是研究生專業課程最直觀的體現,教學過程發生之前教材內容只是各種經驗體系的靜態集合,這要求教師科學合理地進行加工處理,滿足研究生對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求。

1.根據綜合型、研究型大學的特點,專業課程教學目標放在打牢基礎知識、提高學術素養上,以提高研究生的認識水平和創新能力,達到易教易學的目的。例如在《數字化制造技術》教學中,以典型機械零部件的設計、制造、測試和評價為主線,增強知識結構的體系性、貫通性,并系統地融入了研究團隊的學術思想、專業知識和分析方法,讓研究生學有所用,提高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2.教學內容既要保證專業屬性,又應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和系統性,達到較寬的受益面。例如《精密工程基礎理論與方法》以培養研究生具備精密機械設計與研制能力、精密工程基本操作方法、精密測量理論功底和相關技術技能為目標,在更高的層次上把握機械工程學科的內涵、特點和發展動向。為了保證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引入了英國Cranfield大學《Precision Engineering》課程的原版教案,并融入美國加州Berkeley大學《Precision Manufacturing》、麻省理工學院《Precision Machine Design》等課程的思想和內容。

3.注重實踐過程。實踐訓練能夠激發研究生的成就感,通過增加設計型、綜合型實驗的比重,逐步培養研究生的工程意識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在實驗方法上采用實際動手實驗、情景式體驗相結合的方針,建立和完善包括專業實習中心、基礎實驗平臺、科研實驗室、演示視頻、虛擬實驗系統、實驗室網站等構成的立體化實驗系統,滿足課內實驗、課外實踐和創新研究的需求。

4.以科學研究豐富課程內涵。積極跟蹤國內外最新動態,將先進的教育思想融入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中,將最新的研究成果充實到課程內容中。例如《精密工程基礎理論與方法》依托“精密工程”湖南省創新團隊和超精密加工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引入國際上最新開發、具有代表性的工藝技術到課程內容中,建設了超精密切削、磁流變拋光、離子束加工等經典案例庫,通過系統化組織,滿足教學內容的基礎性和前沿性要求。

5.促進研究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養成。有意識地啟發、激發研究生的創新思維和構思訓練[3],使他們從傳遞、繼承知識轉變為體驗和發現知識,從記憶知識轉變為運用知識來發展創新思維和創新品質。例如在《精密工程基礎理論與方法》中通過設計超精密加工工藝模塊,讓研究生分析機床、刀具、環境條件對加工精度的影響,并對局限性進行評估,促使他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在透徹思考的基礎上設計新的工藝方案,實現從動手到動腦的過程轉變。

三、教學方法的設計與改進

從本科到研究生,高校研究生在知識結構和學習習慣等方面發生了較大的轉變。為了讓研究生從課堂環境中接受新的專業知識、從浩繁的參考資料中理出課程主線,教師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合理設計。

1.教學方法設計必須圍繞教學目的,適應課堂教學實際,使學習變得主動和富有成效。教師應根據每堂課的教學內容和要求,精心選擇和組織素材,設計多層次并且緊密關聯的知識模塊,使研究生達到真正掌握的程度。

2.把握課程特點,采用情境追溯、問題探究、案例分析等方法,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精心選擇、組織逼真或形象化的教學場景,使研究生直接感受、領悟學習的知識點,形成觀念上的認同。例如把《數字化制造技術》對數字化設計的方式方法、數字化制造裝備的組成結構、數字化制造過程的技術特點以圖片、視頻等方式進行展示,通過分析、討論和總結,促進研究生認識水平的提高。

3.根據研究生的反饋信息進行效果評價和節奏調整。教學過程中注重課堂反映,加強互動,通過趣味性授課方式設計,吸引研究生的注意力;基于對學習內容的理解程度,將知識點以與實際相結合的方式展現在研究生面前,對于普遍性問題做出及時回應,對重點、難點和基本概念等內容進行適時總結。

4.逐步實現與網絡教學、MOOC等教學方式的交融。不斷充實、更新和完善課件、電子教案、教學視頻、案例庫、在線答疑等網絡資源,為研究生的自主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提供有力支撐,實現基于網絡的互動教學。

四、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設計

為了營造生動靈活的課堂氛圍、激發研究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主動性,需要在教學形式的多樣性、豐富性等方面開展設計。

1.開設研討課。研究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反思與再提高的過程,如果課堂上只是由教師單向講授,不利于知識的傳輸。通過開設研討課,讓研究生在認真思考、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與觀點,強化他們對學習過程的參與程度。由于課前需要獨立查閱大量科技文獻、全方位了解所闡述的問題,這對于拓寬研究生的知識面、優化知識結構也具有重要意義。

2.開設科研體驗課。讓研究生在一定程度上親歷科研過程,體驗科研思想,課堂內容要反映當前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突出基礎性、研究性和前沿性,引入創新思想、科研成果、學術動態,從而訓練研究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3.聘請機械工程學科國際知名學者承擔一定課時的授課任務,為研究生提供聆聽大師講課的機會,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開闊學術視野,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此外,通過邀請國際知名學者講述在發明創造中的親身體會,增強示范效應,為研究生將來從事學術工作拓寬思路,進而培養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王貴林,彭小強,胡皓,等.機械類研究生專業課程教學特點與改進方法[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22).

篇10

關鍵詞:初中英語 聽說課教學實效 教學活動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3-0183-02

在日常生活交流中,聽和說是最重要的交際形式。聽和說這兩種形式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有重要作用,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國教育部的《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表明:對于英語,我們必須通過語調明白表達者的意圖,并根據語境情況了解生詞大意。在通過與他人英語溝通中闡述自己的觀點。但是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老師并沒有對聽說訓練進行重視,只是不停地讓學生寫,很多學生都是試卷得分高手,卻是“說話低能兒”。現在我國的初中英語課本都是分為sectionA和sectionB兩種模型的。但是在教學時,老師還是將考試技巧當成了重中之重,聽說教程也只是一種形式,沒有真正落實。因此,我們應對聽說課教學過程進行探討,提高初中英語課程中聽說實效的活動設計策略。

一、目前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現狀分析

在我國,英語教學普遍較難,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更是難以落實。英語老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僅是一個指路人,還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有重要影響作用,但是,我國的教學方式一般都是學生被動接受,而老師的自身聽說能力也有缺陷,很難達到教學目的。素養較高的英語老師,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一)一些老師對英語聽說課教學重視的程度不夠

我國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都是面對應試教育的,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教學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然而,傳統的應試教育還深深影響著學習教學方式。我國初中英語教學的重點都在語法和閱讀方面,上課的內容也是怎樣提高卷面成績。因此,英語教學中,大部分內容都是在講英語語法與單詞,對于聽力和口語練習基本沒有,這就直接導致學生學了一口啞巴英語。

(二)學生聽讀能力較弱,對說英語有懼怕心理

我國一直以來的英語教學都是根據書本內容進行講解,缺乏樂趣,很少讓學生開口大聲讀出來,由于卷面分數聽力占了很少的比重,因此,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只是讓學生背寫單詞,久而久之,學生不敢開口,也很難聽懂英語句子,學習興趣更是直線下降。當學生提不起興趣學習英語時,也就不會主動去聽、去說。

(三)老師的發音不純正,教學模式較為機械

我國人口較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語言,而任何一種語言都是由音、形、義三者結合而成,發音是語言形成過程中最為基本的一方面。由于英語不是我國的母語,英語發音過程中,難免夾雜個人的口音,這樣的英語讀出來,不是純正的英語發音,并不能給學生起到示范作用,并且對學生的發音也很難進行正確指導。一旦學生的發音不準確,不管他們怎么聽,怎么讀,都會有很大障礙,這樣日積月累,學生就會對英語的發音失去信心,對英語徹底失去興趣。

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一般都是在課堂上通過老師講解來形成的,而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忽略學生的感受,對聽說部分進行簡化,只注重試卷成績,讓學生只是學到考試技巧,并不能積極、有興趣地進行聽說學習。

(四)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不和諧

我國目前的學習環境,大部分學生都不能和老師和睦相處,影響課程學習,不僅學習效率大大降低,學生的記憶力與聯想能力也會快速下降,產生消極心理。而且學生對英語聽說方面也一直不予重視,聽力好不好不重要,會不會讀不重要,只要會答卷,就能得高分,就能得到老師的歡心,這樣的思想使初中生的心理積極性直線下降,更嚴重還會造成心理上的障礙。

二、聽力文章的分析與使用

(一)分析聽力文本,確定主題內容

只有透徹分析聽力課文并進行研究,才能對聽說課教學進行設計。老師要根據聽力課文的主要內容以及重點知識進行分析,發現其中的難點,并進行分析,然后確定教學目標。比如,一個單元里面,可以將其中的話題內容聯系起來,組成一個新的主題,并且教學內容都圍繞著這個主題展開,以多種多樣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對話,展開綜合探討活動。這樣不僅能為后續內容提供語境,還可以清除后面的語言文化障礙。老師也不能只對學生傳授語法和詞匯,對聽力能力和表達能力也要進行培養,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聽說能力得到提高。

(二)合理制定教學內容,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對于老師來說,對固定的教材內容進行引入和拓展創新是一個較大的考驗。每一個版本的內容中都有聽力部分,并且有大量的聽說練習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不H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還要對書本內容進行合理選擇,根據自己的知識能力對其進行再修整。將書本內容的主題確定之后,就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開發。可以增加教學游戲環節,適當調整教學內容順序,根據固有內容進行擴展,通過書本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深入交流,帶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興趣,讓學生大膽讀,用心聽。

三、優化聽說目標設計,正確引導教學活動

(一)合理設計聽說課的教學目標

對聽說課的教學目標進行合理設計,才會使教學成功得到保障。學生通過聽與說,可以提高語言感知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并且還可以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通過學習使文化意識不斷滲透。老師進行教學目標設定,可以有以下幾點。

(1)對英語聽力可以聽得懂,可以大膽說出來,并且對新的單詞主動了解。(2)學生之間可以用自己的表達方式進行對話練習,并且在朗讀的過程中注意語音語調。(3)同學之間互幫互助,大膽參與活動,積極配合,敢于實踐,加強團隊合作精神。并且將所學知識進行完美表達。

(二)完美設計聽說課教學,合理配置教學過程

1.準確把握聽前活動設計,積極帶動學生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先播放英文歌曲進行課前熱身,積極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節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變得更為積極。在正式進入課堂前,對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使學生對聽力內容產生興趣,積極引導學生進入最佳聽力狀態。

2.設計有效的聽中活動,以聽助說

為了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完全理解文章中涵蓋的內容信息以及英語詞匯結構在實際交流中的運用,老師在教學時可以為學生搭建橋梁,使學生得到聽力內容信息。因此,在聽力播放過程中,可以設計各種各樣有意義、有層次的活動,積極配合語言表達訓練,在完全理解的基A上根據其語調朗讀,并且根據詞匯理解整篇文章,體會其在各種語境中的運用。大量積累一些功能句子以及習慣用語,為聽后的感想做語言準備。并且老師還得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對文章進行自聽自讀,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使學生輸出高質量的語言。

3.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聽后活動,進行拓展訓練

為了使學生和老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以及吸收情況,可以組織一個聽后活動,將學生學習的內容反饋出來,將本節課所學的內容進行落實,方便后期有目標地復習。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會用英語進行表達,還要在表達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想法。而且,老師設定的語境一定要在課本內容的基礎上,積極引入學生討論,舉出一些恰當的例子,讓學生大膽想象,大膽表達,創造更多的有趣的話題,使學生敢于想象,有想法。并且通過聽后活動完整落實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內容,鼓勵學生大膽用英語表達,積極用英語交流。不僅要認真聽,還要會聽,會讀。在活動的最后讓學生對本次講課內容進行總結,訓練一些常用語法。鞏固學生的學習內容。

4.巧妙設計課后作業,積極促進學生課后自主練習

一些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的同學,一下課就會將課本拋在腦后,不進行課下鞏固。而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說能力訓練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并不能完完全全將知識吸收、了解。這時,就必須對學生采用課后作業方式,讓學生可以在課后也進行聽說練習。例如,給學生留聽力作業,讓學生跟著錄音讀、寫,開拓學生課后作業種類。讓學生有更豐富的聽力資料,根據電視、笑話、歌曲等方式進行練習。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聽力技能,提高聽力水平。

四、結語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僅要對學生聽說能力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還要讓學生知道聽力內容,學會怎樣表達,更要學會做筆記。在日常生活中更是要多聽、多看、多讀,進行不斷練習。并定期舉行朗讀比賽與表演比賽,通過學生之間的競爭力激起學生英語聽說的興趣。提升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力,促進學生團隊精神。

英語學習離不開聽與讀,聽說不僅可以提高自身表達能力,還可以使自己的語感提高。聽說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且系統的過程,在此期間,老師要對課程講解不斷創新,制定課堂目標,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用心設計教學活動,將聽說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這樣才有可能提高聽說能力,才能促進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葉春彬.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活動的設計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16(2):98-100.

[2]付詠玲.探討初中英語聽說訓練及提高[J].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9):34-35.

[3]黃勝妹.初中英語聽說課有效教學模式初探[J].校園英語(下旬),2015(3):126-127.

[4]王愛麗.新課標下的初中英語聽說能力培養研究[J].校園英語(下旬),2015(6):99.

[5]許若峰.關于初中英語聽與說教學的探討[J].校園英語(教研版),2012(10):31.

[6]朱慧.探究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J].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14(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