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奶奶簡筆畫范文

時間:2023-03-23 13:09: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爺爺奶奶簡筆畫,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爺爺奶奶簡筆畫

篇1

青婷是妹妹,喜歡羞赧地吐出舌頭。別人問她好不好的時候,她吐舌頭的意思是“好的,沒問題”;老師向她要作業本的時候,她也會吐舌頭,意思是“老師可不可以再等等呀?我還沒有做完呢”;爺爺讓她做家務,她吐舌頭卻是告訴爺爺,人家還想再玩一會兒呢。

姐姐紅婷也不愛說話,有陌生人來,姐姐會躲在妹妹的背后,拉著妹妹的衣服,然后偷偷地抬頭看著陌生人的眼睛,好久都不眨一下,一句話也不肯說。

姐妹倆今年11歲,在天鎮中心小學上六年級。

夏天放學之后,姐妹倆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在蘆葦叢中、在芭蕉葉下尋找綠色的、紅色的各種各樣的蜻蜓。她們能非常迅速地捉住一只停落在草芽上的蜻蜓,然后往夕陽那邊奮力一拋,讓蜻蜓飛走。她們認為,夕陽是蜻蜓的家,蜻蜓飛向余暉是最溫馨動人的畫面。

潛山,是她們的弟弟,今年九歲半,天鎮中心小學四年級學生。

潛山手臂上經常會出現小小的破皮口子。潛山喜歡打架,喜歡打架的時候嘶吼的聲音,喜歡打完架之后放肆奔跑的感覺。潛山跑得很快,老師都逮不到他呢。

三姐弟還有一個18歲的姐姐紅梅,今年已經出嫁了。

姐弟仨現在還記得紅梅出嫁時候的場景:鞭炮炸得耳朵疼,一大桌一大桌怎么也吃不完的飯菜。十里八村的狗啊貓啊也都趕來慶賀,它們流著哈喇子,快速而又小心地穿梭在飯桌下尋找著食物,小心翼翼地抬著步子,生怕被大人們驅趕。

出嫁那天,紅梅穿著皺皺的紅紅的衣服,胸口被勒緊,袖子也窄窄的,白煙色的皮膚鼓了出來。當紅梅穿著這身皺了吧唧的衣服和一雙高跟鞋站在青婷眼前的時候,青婷覺得,姐姐剎那間變成了一個受操控的提線木偶。

出嫁那一天,爸爸媽媽回來了。三姐弟開心極了,要知道在平常,爸媽一年只回來一次,一次就只待一個禮拜,然后又會去到東海的城市。姐弟仨誰也沒見過海,誰也沒去過爸媽生活的那個城市。

不過他們能想象海的樣子。東海有貝殼,有沙灘。而在天鎮,四顧都是高高的青山。青山下是常年不息的河流溪澗。這里沒有海浪,沒有帆船,卻有鳥啼、蟬鳴,還有穿梭在山谷間沁涼的風。

爸媽在東海,爺爺奶奶卻在天鎮。

爺爺今年已經70歲了,耳背得厲害,只聽得清潛山的聲音。奶奶今年也快70歲了。從出生到現在,姐弟仨只看過奶奶一個表情,就是不出聲的笑。

一天到晚,奶奶不是待在院子里就是坐在天臺上,有太陽的時候,出來曬太陽,看風吹過自家的屋子,把曬在房頂的辣椒掀到樓下,這個時候,奶奶會笑得更加開心。青婷覺得,奶奶笑起來的時候像一個未滿周歲的寶寶。

奶奶不會用手捂著嘴巴笑,她從來只是靜靜地端坐在藤椅上,默默地笑著。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一個人,誰都沒法進入。

沒有太陽的時候,奶奶就會坐在客廳,看著大廳上掛著的“天地國親師”的牌匾,她這樣一看,能看上好半天哩。

兩年前,青婷家的瓦房塌了,椽子塌落下來重重地砸在爺爺的身上,爺爺肋骨骨折了,半年多也才好了一半。爺爺的腰也被坍塌的房梁弄傷了,現在,爺爺走路需要扶著凳子。

那個時候,父母還在東海打工,附近村子里的叔叔阿姨幫忙用木頭、尼龍袋子和鋼絲繩索在坍塌的瓦房旁搭了一個六平方米的棚子。爺爺奶奶就和姐弟三個在棚子里住了大半年。下雨的時候,這個棚子里面也滴答滴答地漏著雨水;太陽出來的時候,透過五顏六色的塑料膜,房間里像是進來了一道小小的彩虹。

直到一年前,爺爺奶奶和姐弟仨才搬進新建的水泥屋子。

每天早上,天還沒亮,紅婷、青婷就早早地起來,為爺爺奶奶還有弟弟做炒飯。蘿卜炒飯,白菜炒飯,一炒就是一大鍋。現在,爺爺奶奶都不能干活了,姐妹倆必須把一天的早飯、午飯和晚飯在清早炒好。紅婷在灶旁拾掇柴火,青婷負責翻炒鍋里的米飯。

紅婷喜歡吃青婷做的炒飯,特別是開炒的時候放入豬油發出的吱吱的聲音,想想都會咽下幾口唾沫。紅婷最喜歡吃的就是豬油炒飯,而潛山喜歡吃的是雞蛋炒飯,但在這個家里,一周只能吃上一次雞蛋炒飯。

青婷會把幾乎所有的雞蛋絲都用筷子挑出來,夾在弟弟碗里;但紅婷卻不這么做,因為,她自己也想吃到美味的豬油炒的雞蛋。

撒種、種菜、翻土、除草,地里的活紅婷、青婷總能麻利地做完。

每天,潛山和姐姐們要走過長長的盤山小路,花上足足一個小時的時間,才能走到天鎮中心小學。潛山總是飛跑在前面,不管冬天夏天,晴天雨天,他都不會和姐姐走在同一條跑道上。除了常常打架,讓姐姐們擔心,很多時候,姐姐們并不覺得潛山是個壞孩子。

潛山嗜好畫畫,不管在家里還是學校,他的課本、作業本、練習冊,甚至在學校與家里的墻面上,全部都是他的畫作。下課畫,上課也畫;白天畫,晚上的時候,潛山就在夢里畫畫。畫畫的時候是潛山最安靜、最悸動、最沉著,又最瘋狂的時候。

各種各樣形狀的花,各種各樣形狀的房子,不到三分鐘,潛山就能在小本子上完成一幅圖畫。在他的筆下,爺爺可以是一只貓,老師可以是一只大老鼠,花朵可以互相擁抱,星星可以落在孩子的手掌心里。

潛山喜歡畫鉛筆畫,鉛筆畫省時省力,畫完之后不滿意了,還能再任意地涂改。潛山也喜歡畫彩色的畫,只是他沒有足夠多的彩色畫筆。

姐弟仨都喜歡上學。潛山喜歡上學,是因為教室里有用不完的彩色粉筆,他可以在黑板上、在墻上任意地作畫。他也可以將喜歡的彩色粉筆偷偷地裝在自己的袋子里,悄悄地帶回家里。

姐姐們喜歡上學,是因為學校有她們的朋友,大家可以一起玩牽火車的游戲。這是天鎮小學的學生們最喜歡玩的游戲:一個人拉扯著另一個人背后的衣角,在操場上圍成一條長龍,看誰能堅持到最后不松手,誰就能贏得勝利。紅婷可是這個游戲的小能手呢。

雖然姐弟仨都喜歡上學,但他們的學習成績卻很讓老師著急。青婷最好,一般語文數學都能考個八十分;紅婷呢,六十分左右;潛山的各門功課很少能夠及格,甚至也有考幾分的時候。有一次,潛山考了班里倒數第一,老師批評他的時候,他還在畫畫。老師氣得七竅都快冒煙了,他一手抓起潛山,另一手去奪他的畫作。還沒等潛山反應過來,那桌上、抽屜里的一幅幅圖畫就被老師撕了個粉碎。等潛山反應過來的時候,他已經和老師扭打在一起了,小小的額頭暴出青筋,牙齒都快咬碎了。同學也拉不開他們,等到下課鈴響起,這場戰爭還沒分出個勝負。

潛山把整整兩盒的彩色粉筆偷偷地拿回了家,他認為這是報復老師的最好辦法。于是,家里的墻壁上、走道上、地板上到處都是紅紅綠綠的風景畫。

老師怒氣沖沖地給遠在東海的潛山家長打電話,父母在電話那頭一個勁地向老師賠不是。細心的媽媽還給老師寄來了一份神秘的禮物,用大大的快遞袋子包裹著,可除了老師,誰也沒見過這個禮物。

潛山呢,并沒有受到媽媽的責罵,相反,媽媽也給姐弟仨寄來了一大包禮物。

姐弟仨拖著包裹著禮物的尿素袋子,好不容易回到了家。紅婷青婷迫不及待地在里面翻來找去,潛山則傻愣愣地站在一旁,好像覺得,即便是禮物也消解不了心中的怨氣。

翻開袋子,紅婷、青婷找到了新的衣服、書包和文具盒。青婷開心極了,當場就換上了一件粉紅色的新棉襖,在“天地國親師”的牌匾下轉了又轉,一邊轉一邊朝傻笑著的奶奶吐起了舌頭。

紅婷呢,則抿著嘴巴,一副不開心的樣子。她不喜歡粉紅色,并且,她并不想自己的衣服都和妹妹的一模一樣,她認為,那樣很傻。為什么雙胞胎就非得穿一樣的衣服呢?紅婷怎么也想不通,再說,文具盒什么的,自己已經有兩個了,一個是學校發的;另外一個是去年過年回家,媽媽給她買的。除了文具盒,大人就想不到什么新鮮的玩意兒嗎?哪怕一個洋娃娃也好啊。紅婷心里嘀咕著。

最不開心的要屬潛山了,他氣得踩了踩雙腳,臉憋得通紅。他的襖子是灰色的,而他最討厭的就是灰色。他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往灰色的墻壁上、黑板上涂抹上各種色彩,而爸媽居然給他買了一件灰色的襖子!他緊皺著眉頭,一副想要爆發的樣子。

潛山最想要的是一塊畫板,或者是有48種顏色的彩色顏料,再或者是一本繪畫的指導書也好。要知道,天鎮可沒有這些東西,文具店里賣的至多是水彩筆和幼稚的簡筆畫工具書。

潛山跑出門外,望著四圍的高山,他仰望晴朗的天空,差點沒哭出聲來。為什么老天總要和我作對呢?什么愿望都不能滿足我。潛山委屈極了。

潛山脫下鞋子,赤腳踏入了溪澗中,把腦袋垂了下來,讓清冽的泉水洗濯著稻草色的短發。快到冬天了,泉水更加冰冷了,枯黃的蘆葦葉上已經結了一層薄薄的冰霜。潛山從頭到腳涼了個透,沒堅持半分鐘,他就哆嗦著回到岸上,穿回了鞋子。他朝水流的方向奮力拋去幾個小石子,可惜并沒有激起多少浪花,石子馬上就沉入水底了。

一連好幾天,潛山都沒吃早飯。

冬天到了,天鎮的花草樹木都變成了一個顏色。潛山最討厭的就是冬天,他希望四季都像春天那樣有著明艷燦爛的色彩。春天是一個精靈,一個仙子,總是能在潛山的眼前不斷地變換著色彩;而冬天,就像一個討厭的形容枯槁的老太婆,潛山見到它就像見到班主任和老師一樣,想避開,想一個人走得遠遠的。

冬天深了,枝頭、山麓、草坪,哪里都是光禿禿的一片,芭蕉葉也枯黃一片,生氣似的沉沉地垂下了腦袋。冬天聽不到那么多的鳥啼、狗叫、雞鳴了,這是一個安靜的季節,姐弟仨里面只有青婷喜歡冬天。她喜歡晶瑩潔白的雪花,喜歡冬天里暖暖的火爐。她更加知道,冬天過后,一年不見的爸媽就要從遙遠的東海回到天鎮了。

青婷最想念爸媽了。想父母的時候,青婷會拿起電話,撥出他們的號碼,但每次一舉起電話,青婷又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即便是爸媽回家,姐弟仨和父母說話也并不算多,青婷只會乖乖地牽著媽媽的手,或是拽著爸爸的衣角,跟在他們屁股后面挨家挨戶地去拜年。

建了一年多的房子還有幾個窗戶沒有安好,如果爸爸回來了,他肯定會把窗戶安得牢牢的,屋里再也不會進風了。青婷這樣想。

這一天回家,姐弟仨遠遠地看見奶奶懷里抱著一堆曬干了的柿餅,笑嘻嘻地朝他們走了過來。

這是哪里來的柿餅啊?青婷嘟囔著。

還沒到家,紅婷就發現廚房外的煙囪已經冒出了油煙。奇怪了,平常都是我和青婷回家給爺爺奶奶做飯,中午的時候,爺爺奶奶都是吃我們早上做好的炒飯,那今天是?紅婷摸了摸腦袋,牽著青婷的手,跑到了屋里。

大廳里是兩個大大的鼓鼓的編織袋子,袋子外面有兩個杏仁色的海螺,海螺的下面,還有兩個人魚娃娃。人魚公主,是青婷最喜歡的童話主人公,因為人魚公主可以為了完整圓滿的愛情,付出年輕的生命,她是那么勇敢,那么純潔。青婷趕緊抱起這個人魚娃娃,一個勁地往它的臉蛋上親去。紅婷慢慢地捻起娃娃,用手指揉來揉去。她發現,雖然自己喜歡的是洋娃娃,但人魚娃娃的魚尾可以用來暖雙手,摩擦幾下,自己生著暗紅色凍瘡的雙手就癢癢暖暖起來。

媽媽回來了。

青婷跑到廚房,媽媽正在炒菜呢,青婷緊緊地用雙手環抱起媽媽的腰。這是媽媽,這是媽媽!很想念媽媽,但是一見到媽媽,青婷卻不知道要和媽媽說些什么,她只是開心地一直吐著舌頭。媽媽微笑著扭轉頭,第一個看見的卻是眼睛瞇成一條縫的紅婷。紅婷并不是對著媽媽笑,她呆望著鍋里的肥肉,聽著鍋里發出的吱吱的響聲。肥肉的汁爆了出來,濺落在地板上,紅婷咽了一口口水,她太想吃到鍋里煎的肥肉了。

直到媽媽叫她的名字,她的視線才慢慢地抬了上來。紅婷心里癢癢的,有那么幾秒,紅婷覺得這個站在眼前的紅衣女子并不是媽媽,而是遠方來的一位親戚。

潛山離媽媽很遠,因為他既沒有海螺,也沒有人魚公主。他斜著眼睛看著媽媽。媽媽顧著翻炒鍋里的菜,只對潛山喊了一聲他的名字,卻沒有等到潛山的回應。

爸爸在給屋子裝上锃亮的窗戶。

冬天到了,窗戶的一邊已經結出了潔白的冰晶,爸爸戴著卡其色的手套,半蹲在窗臺上,他皮鞋尖角處已經裂出了一道縫兒,露出紅色的襪子。今年是爸爸的本命年,媽媽說,本命年的時候要穿紅襪子,才會有整整一年的好運。

過完春節,紅婷和我就要12歲了。我們也會有一雙幸運的紅襪子,它會帶給我們整整一年的好運。青婷這樣想。

爸爸傻愣愣地側著腦袋看著他的三個孩子,哧哧地笑了笑,又繼續手上的工作。

晚飯的時候,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姐弟仨圍坐一團。

只有潛山是最不開心的,雖然爸爸給他買了一把槍,但他并不喜歡。所有普通男孩子喜歡的東西,他都不喜歡,什么玩具槍啊,變形金剛啊,游戲機啊。他看見這些東西就像心里長了毛毛一樣不舒服。

潛山不知道父母為什么要這樣對他,即使是一雙跑鞋,也能讓他開心很多。他并不需要衣服,更不喜歡玩具。一定是老師在父母面前告了我的狀,讓他們以為自己的孩子除了打架,就是偷學校的粉筆頭。

我是一個罪不可赦的壞孩子。潛山努著嘴巴這樣想。

爸爸媽媽說,這趟趕著春節前回來,就想看看紅婷、青婷還有潛山,再過五天,他們又要去東海了。今年春節不能在家過,廠里春節的工資是平常的三倍,他們想趁著春節,多掙點錢,早點把因為建房而欠下的債還清,還想明年回來的時候,再帶爺爺去城里看病呢,因為爺爺的腰傷還沒有完全恢復。

聽著聽著,青婷就流下了眼淚,紅婷看著青婷,也不自覺地眼眶發紅。潛山呢,因為一肚子的氣,早就想發作了,他咬緊牙齒,攥著拳頭,視線移向黑黢黢的指甲蓋,努力地不讓自己的眼淚掉下來。

回來沒幾天,家里的窗戶就已經裝好了,爸媽扯來幾塊彩色的塑料膜,用釘子將塑料膜在窗沿釘好,這就是最實用的窗簾。

陽光射進小屋,透過塑料膜,好像五顏六色的彩虹飄進了屋子。爸媽用袖口擦了擦額頭的汗珠,看著修葺一新的房間,露出了滿足的笑臉。

終于修好了所有的窗戶。

明天,父母就要啟程去那個遙遠而陌生的東海了。

下午的時候,父母步行來到了天鎮。爸爸從破舊的軍綠色大衣的兜里掏出一百塊錢交給媽媽,媽媽帶爸爸來到超市,挑選了三袋禮品,往潛山老師家的方向走去。

晚上的時候,父母還乘車去了趟縣城,一直到很晚很晚才回到家。

孩子們已經熟睡了,媽媽來不及和自己的兒女說一句晚安了。

第二天一早,天還沒亮,爸媽就早早地起床,穿好衣服,他們輕輕地、悄悄地打開了大門,乘坐最早的班車離開了天鎮。

父母實在不忍心將孩子的美夢吵醒,不愿在美好的清晨到來的時候向孩子告別。媽媽更不想再看到姐弟仨的淚水,那樣會讓她心碎的。

媽媽的眼睛漲得通紅。回來才五天,媽媽已經不記得寒夜來臨的時候,抱著爸爸哭了多少次了。但她還是干脆地拎起了行李,堅強而緩慢地離開了那個溫暖的家。

潛山第一個醒來,他揉了揉迷糊的雙眼,踢開了被子,慢慢地睜開了眼睛。他發現他的床腳下,是一個大大的畫板,畫板外,是一盒48色的水彩顏料,在畫板的旁邊,還有一雙嶄新的運動鞋。潛山蹲坐下來,再次揉了揉眼睛,他確定這不是個夢。

寒冷的冬天的早上,潛山的脖子都凍得發紅,他的身子也哆哆嗦嗦的,但他卻忘記了要先穿好衣服,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撫摸著畫板,一遍又一遍地數著水彩顏料。潛山笑了,他一下子覺得今年的春天提前來了。

當紅婷睜開雙眼,她看到的是自己最想要的洋娃娃,像是上天賜給她的禮物。紅婷好像做了一個長長的美麗的夢,一覺醒來,美夢就成真了。紅婷高興地撫摸著這個有著金色鬈發的洋娃娃,誰知道,手一觸碰到洋娃娃的衣服,洋娃娃就眨著眼睛對她說“早上好”呢。連小貓盤在她的腳下,她都沒有察覺。

青婷呢,一早起來,就在尋找自己的爸爸媽媽,但是她找遍了所有屋子也沒有找到爸爸媽媽的蹤影。她雙手揉著衣角,沮喪地歪著腦袋。

青婷的心里像塞了一個檸檬,不是滋味。想著想著,眼睛又紅了。

紅婷笑盈盈地朝青婷走過來。你看,紅婷對青婷說,我們本命年的幸運襪子。紅婷手上攥著兩雙厚厚的珊瑚色的紅襪子。她將襪子舉向青婷,青婷接過襪子,淚珠滴落在柔軟的襪子上。

青婷閉著眼睛,在心里祈求好運襪子能給遠在東海的父母送去幸運與平安。她祈求父母能早一點從東海回來,來到山這邊的天鎮,永遠不再離開他們。

篇2

“叫地主”“王炸”“三帶一”“順子”……電腦里又傳來一陣尖里尖氣的聲音。緊接著是一聲低吼:“哈哈,早該贏了!”

一聽就知道是老爸,他聲音里有抑制不住的興奮,肯定又激動地拍大腿了。我用牙齒猜,也猜得到他現在是在電腦上進行“三方大戰”——斗地主。“斗地主”是一種紙牌游戲,在我們這兒跟打麻將一樣,隨處可見。男女老少都喜歡茶余飯后聚在一起,來上幾輪。老爸經常約上兩個叔叔,組成“鐵三角”去茶館里斗地主,“斗”到很晚才回家。

我一見爸爸打撲克牌就厭煩,每次看到牌局,我都想沖上去把滿桌的紙牌撕碎扔在地上,但我不敢,我怕老爸這頭獅子發火。

上次期末考試,我成績意外下滑,考到班級第二十名開外。老師急了,請家長到辦公室“喝茶”;父母也急了,回家就找我“三方會談”。聽著爸媽的說教,我不知從哪里借來膽量,當著他們的面抱怨:“你們有什么資格說我成績差?爸爸經常出去打牌,從來不關心我的學習。他連我做多久作業、什么時候睡覺都不知道!”

經過那次“會談”,老爸收斂了很多,很少再出門打牌。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他競改上網玩斗地主游戲了,而且斗地主時專心致志,簡直快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只要見到他坐在電腦前,一手握鼠標,一手時而撐住下巴,時而抓耳撓腮;間或緊擰眉頭,間或兩眼放光;甚而口中罵罵咧咧,他鐵定正與網友們大戰呢。

我不喜歡老爸面對電腦時忘我專注的樣子,有時他教育我要少玩電腦多看書,我便毫不示弱地回擊他:上梁不正下梁歪。氣得老爸臉比烏云還黑,卻又理虧。

為了讓爸爸不再玩牌,我絞盡腦汁,去求爺爺奶奶幫忙監督,甚至去網上發帖求助:“老爸一天到晚就知道上網玩斗地主,怎么幫他戒掉網癮?”網友們的回答五花八門,卻一個都不奏效。

有一天,我在看《水滸傳》的時候,看到成語“不按君臣”,這是什么意思?我抱著書去找老爸,希望他給我解答。老爸不出意外地坐在電腦前,緊盯著屏幕。我叫他,他只是淡淡地“哎”了一聲,我推推他,他這才轉過頭。“爸,這里,‘不按君臣’是什么意思?”老爸皺皺眉,有點不耐煩,“去查字典!”我不依不饒,“字典里找不到!”老爸只好依依不舍地退出這盤游戲,幫我在網上查資料。

《水滸傳》里面的生詞真多,“鵝行鴨步”“觀者如垛”“搜根剔齒”……好多詞都不懂,只有去問老爸。問的次數多了,老爸居然沒有不耐煩,反而被《水滸傳》里的梁山好漢們吸引,逐漸對這本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有時間,我們父子倆就爭相捧著書坐在沙發上,埋頭閱讀。看完《水滸傳》看《西游記》,從《三國演義》到《隋唐演義》,我和老爸被史實和民間傳奇相夾雜的白話長篇小說深深地吸引住。

從“網蟲”變身“書蟲”,老爸的轉變來得很突然,卻也自然。

彭麗莉講述第二個“轉變”故事

起風了,陽臺上的碎花窗簾被風掀起一角,始終落不下去。

“果然是快要入秋的天氣,涼了涼了……”母親自顧自嘮叨著,手腳半刻不停。她從衣柜里找出一件灰色針織衫,卷成一團塞進我的背包里。那時,我正準備出門。

“媽——”我聲音拖得很長,借以表達我的不滿。“這才九月份吶,穿什么針織衫,同學看見了不笑話才怪!”我將針織衫從包里取出來,搭在椅背上。

母親撇嘴:“等你知道冷的時候,就不怕被笑話了。要是感冒了……”她邊說還邊拿起衣服,又想將它塞回去。我一把拽過背包,奪門而出,將母親的話留在身后——“要是感冒了,那可難受。”接著耳畔傳來母親的嘆息:“唉,這叛逆孩子……”

走在路上,竟又回想起母親的話。我問自己,難道我真的叛逆嗎?

想起昨天在書店買書,母親為我挑了一本中英雙語版的名著《老人與海》,和一本《白狗秋千架》。而我卻偏偏拿起一本《簡筆畫入門》不肯松手。

母親指著她手里的書,教育我:“喏,都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寫的,你多看看,對你沒壞處。”

“那我學習簡筆畫,還能多一門實用技能呢。”我拿話堵住母親。別看我平日里少言寡語,反駁母親時嘴皮子卻翻得利索。

母親沒奈何,最后只好拿著三本書去柜臺結賬。面對母親的妥協,我卻高興不起來,不知為什么,對那本《簡筆畫入門》的興趣一下淡了許多。

想到這兒,我心里“咯噔”一聲響,母親希望我喜歡的,我偏偏不喜歡;母親不愿意我做的事,我恰恰要去做……難道我平時對事對物的喜歡與否,竟是以母親的對立面來作為衡量標準的?這樣看來,我的確是個叛逆的孩子。眼前浮現母親臉龐上無奈的笑容,我怔忡地愣在路上。

第二天早上,母親要騎自行車上班,因為學校和她上班的地方在一個方向,她主動提出載我一程。“又不是小孩子了,我自己知道去學校,不用你送。”我再一次否決了母親的提議。“媽媽好久沒載過你了,就讓媽媽送一回吧?”年近四十的母親竟跟我撒起嬌來。“你煩不煩呀,啰嗦!”我又想似從前一樣一口回絕她,但這次,話到嘴邊我咽了回去。

我們一同出門,母親躬身騎著車漸漸消失在前方。

但五分鐘后,我瞧見母親往回騎車的身影,越來越近,遇到她時,我忍不住問:“媽,你回去干什么?東西落在家啦?”母親說:“早上給你準備的水果忘了帶上,我這就回去給你拿來,很快的,你先走著。”這回還不等我說“算了,不用”,母親就蹬著車一溜煙走了,車速明顯比剛離家時快了幾分。

篇3

后來她愛上了教孩子們畫畫。她一下子發現,城里也有這樣的地方,像自然一樣美麗,充滿著大樹一般的靈性和鳥語花香……那個地方,就是孩子們的心靈!

在李躍兒的美術中心里,她教的可不光是畫畫,她是在實踐自己的一系列教育理念。她的理念,初聽或許會讓你覺得有點出格,不過,等你看完下面的故事,你一定會覺得,那至少是一種非常美好的嘗試。

心靈沉睡的孩子

楊一帆來的時候,臉上木木的,一點表情都沒有,問他問題沒有反應,讓他畫畫他不動手。李躍兒問孩子的父母:你們的孩子是不是爺爺奶奶帶大的?他們很吃驚,問她怎么會知道。

對于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李躍兒有自己的看法。她認為,要是爺爺奶奶很活潑,自己有事兒干,懂得一點教育,尤其是在對待孩子教育方面比較理智,能夠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愛,這樣的爺爺奶奶會給孩子留下一些個人活動的空間,讓孩子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兒,甚至還能與孩子盡可能多地聊天,這樣帶出來的孩子不會有什么問題。要么干脆,爺爺奶奶不太喜歡孩子,這樣反而會歪打正著,使孩子有了充分的自由發展的機會,這樣帶出來的孩子盡管因為文化含量不高致使發展得不夠理想,但起碼還是個正常的孩子。

但是以上兩種爺爺奶奶太少了,最多的,也是最可怕的是那種愛孩子愛得不得了、性情古板又沒有多少生活樂趣、特負責任而文化水平有限的爺爺奶奶,他們對現代的教育完全一竅不通,孩子一到了他們的手里,便成了他們的惟一:惟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這個孩子緊緊地抱在懷里,不要讓他亂跑,不要讓他摔了,什么問題也不要出,而且還要吃得胖嘟嘟的。他們也不怎么與孩子聊天,這樣,孩子的大腦很少能得到刺激,大腦被閑置了,荒蕪了,心靈成了一片沙漠。

楊一帆就是這樣的孩子。等到孩子上了幼兒園,老師一反映,做父母的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趕緊把孩子接回家里。由于不懂教育,加上急功近利,采取的一些做法反而使孩子的情況更加糟糕。比方:聽說畫畫能開發智力,就逼著孩子畫畫,一只小鳥要畫五遍,直到把畫法完全背下來。送到李躍兒這里來的時候,孩子已經目光呆滯,一副備受折磨的樣子。

每接收一個這樣的孩子對李躍兒都是一次挑戰。她想了好多辦法,讓楊一帆盡可能多地受到環境氛圍的影響。有一次,一個孩子說:老師,樹怎么畫呀?那個孩子正好坐在楊一帆旁邊,李躍兒走過去,說:樹嘛,太好畫了!你瞧,一拿上筆,這樣,嗚、嗚、嗚,亂繞,三繞兩繞,不就長出一棵樹來了?可能是她的動作太夸張,旁邊的楊一帆一咧嘴,綻出一個笑容。入班快一個月了,李躍兒日思夜想的笑容,終于像蟲子一樣爬到了楊一帆的臉上。

孩子們畫完了,到評畫的時候――李躍兒有各種各樣的評畫方法,為了楊一帆,那天她專門安排了點擊的方式,就是將畫貼在黑板上面,讓孩子們依次來到黑板跟前,認為哪幅畫最好就朝畫點擊一下。

孩子們紛紛上來,有的上來兩三次了,但是楊一帆仍然坐著不動。李躍兒說:楊一帆,你愿不愿上來點擊一下?他聽了很緊張,呆呆地望著李躍兒。李躍兒繼續說:楊一帆,不就是上來隨便指上一指頭嗎,有什么了不起的?話剛說完,就見楊一帆抬了抬屁股,李躍兒想著他八成不會起來,誰知他起來了!盡管磨磨蹭蹭地,惶恐不安地,但還是走了上來,并且伸出指頭,在一幅畫上面指了一下。李躍兒笑著對全班說:太好了,楊一帆也上來點擊了,請大家鼓掌!全班嘩地拍起巴掌。

這一下,楊一帆突然像是睡醒了,活了,下去了還要上來,連續上來了五次,而且點擊的是同一幅畫。李躍兒說,他不是為了點擊畫上來的,其實他是在體驗舉手、點擊以及從沒有過的在大眾面前表現的那種感覺。

有一天上故事課――就是先講故事,講完了再畫成連環畫,課名叫《三顆鈕扣》。“三顆鈕扣”是故事里主人公的名字,他獨身一人,住在一所遠離村莊、特別狹小、只能呆下他一個人的房子里面,每天外出給人打工,掙點錢口。有天晚上他正在睡覺,突然下起了大雨,一會兒后聽見有人敲門。他問:誰啊?這么晚了敲門有什么事?外面人說:雨太大了,我沒處躲,請讓我進屋里避避雨吧!三顆鈕扣說:實在對不起,我這屋太小了,只能容下我一個人,再多一個就沒處呆了。外面人說:能擠下一個就能擠下兩個,求你了,讓我進來吧。三顆鈕扣聽了非常同情,盡管屋子實在沒法擠下兩個人,但他還是把門打開了。那人往里一鉆,咦?還真的鉆了進來。那人剛進來一會兒,又有人敲門,央求著要進來,千解釋萬解釋,外面人就是不聽,因為雨實在太大了。只好開門。咦?他也擠進來了!結果啊,這天晚上不停地有人敲門,不停地有人進來,進來了好多好多的人,最后連國王、王后、大臣、侍衛都進來了,小屋仍不見有多么擁擠。大家都很奇怪,不明白這是怎么回事。到了天亮,國王揭開了這個謎底――國王說:為什么這間小屋能夠裝下這么多人還不顯得擁擠呢?因為主人的愛心無邊無際,所以小屋的容量也就沒有邊際。國王被三顆鈕扣的行為感動了,心里的愛也被喚醒了。他請屋里所有的人來到王宮,用豐美的食物款待他們,還賞賜了好多好多的錢財給他們,給無家可歸者建了房子,為沒有工作的分配了工作。然后,李躍兒讓孩子們用凳子也在教室里搭了一間小屋,讓一個孩子扮演三顆鈕扣,讓其他孩子扮演乞丐呀、國王呀等等。孩子們簡直樂瘋了,一個個迫不及待地往里鉆。表演完了,李躍兒讓孩子們把這個故事用連環畫的形式畫出來。

李躍兒剛說完,楊一帆一下就聽明白了!他忽地跑回自己的座位,拿起紙分成格,開始畫了:第一幅,畫了一間小屋,屋子跟前有一個很小的螞蟻人――這么大的孩子正是“螞蟻人”時期,畫的人全像螞蟻,兩個小圓圈上面長著兩根小觸角,小得幾乎看不見。第二幅,還是那座小屋,但是小螞蟻人不見了。第三幅,還是那座屋子,小螞蟻人又在房子外面。第四幅,房子外面開了一朵好大好大的花……看到楊一帆畫得這么好,李躍兒幸福地笑了。她覺得自己的方法成功了,不但孩子畫畫的興趣被激發起來了,而且思維也打開了,更重要的是,他的心被激活了,美好、詩意方面的品質就像清泉一樣,從心里流淌出來了……

楊一帆的爸爸來接孩子時,一看畫,臉拉下來了,說:李老師,我的孩子來這里是為了學習新東西的,可是一個多月了,也沒見你教他什么。在家里,他畫的就是房子和花,在這里,畫的還是房子和花!李躍兒聽了非常傷心,她對楊一帆的爸爸說:我看過你孩子以前畫的畫,他那些房子和花與現在畫的房子和花一樣嗎?以前他畫的只是一些程式化的符號,既沒有感知,也沒有思考,更沒有創造。今天的房子和花已經完全不是那樣了,而是成為表達感知與思維過程的一種手段了,孩子的心靈被激活了,難道你看不出來?楊一帆的爸爸依舊虎著臉,不再往下聽,拉起孩子就走。

李躍兒想這孩子再也不會來學畫了。沒想到第二個星期他又來了,是他的媽媽領他來的。李躍兒對他媽媽說:你這孩子我不能再收,你還是重新找個美術班吧。她聽了很吃驚,問為什么。李躍兒說:如果你們要求我們用“教”的方式而不是“培養”的方式,只要求學技術而不是培養創造力的話,這樣的班到處都是,你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我這里來呢?你把孩子送到這里,而你們的觀念又不能改變,我這里一套,你那里另一套,這樣孩子就會無所適從,會被嚴重扭曲。你的孩子在我這里得到極大的賞識,因為他不是簡單地、符號式地去畫房子和花,而是創造性地運用了房子和花,得到了我的夸獎,我高興得忍也忍不住,抱著他親了兩下。可他的爸爸當著孩子的面指責孩子沒有在我這里學到東西,畫得一無是處。孩子聽了怎么想?你們以為孩子看不出大人臉上不滿意的表情?對大人的指責無動于衷?我告訴你:孩子完全被搞糊涂了,立刻從山尖跌到了底谷,不明白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到下個周末上課時,美術中心專管咨詢的老師進來喊李躍兒,說:李老師,楊一帆的媽媽有話要對你說。李躍兒當時正在上課,不能隨便離開。咨詢老師接著說:孩子的媽媽說,上次談話之后,第二天她沒上班,請了假,專門在家給你寫了整整一天信。李躍兒一聽,覺得事情重大,趕緊安排其他老師上課,自己去見那位家長。

李躍兒讓家長坐在她的對面,拿出一張紙,邊畫邊說。她在紙上畫了一只用簡筆畫畫成的小鳥,她說如果采用“教”的方式畫這只小鳥,你的孩子會得到什么?得到的只是一種公式,與他一點關系也沒有。如果我們觀察一只小鳥,并且讓孩子把觀察的結果表現出來,又會得到什么?只要運用這樣的方式畫這只小鳥,哪怕他畫得很糟、不成樣子、甚至看不出畫的是什么,但是他已經觀察了、感知了、思維了,而且把這種觀察、感知、思維的結果通過創造這樣的方式表現出來,為了創造,他使用了自己的獨特的繪畫語言,這種語言就是藝術。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你的孩子用自己的心靈參與其中,他的潛能被完全調動起來了。你們只認識到藝術中非常低檔的那個層面,而且,你們從不想做出任何改變。比如你們贊賞的畫鳥,就是一個三角加一個小圓再加一個橢圓,一只小鳥畫成了。我讓孩子畫一只小鳥,我會鼓勵他大膽畫,用自己的感覺畫,哪怕把小鳥畫成小貓,甚至什么都不是,但是這只小鳥是他自己的小鳥,是他感知到的、創造的小鳥。你的辦法呢?一聽老師讓我的兒子畫小鳥,趕緊到簡筆畫冊上面找了一只小鳥,讓孩子一遍又一遍地臨摹、記憶,直到能夠很熟練地背下來,使他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能提筆就畫。你也非常自豪:你瞧,我用這樣短的時間就教會我兒子畫小鳥了!而他在李老師那里學到了什么?什么也沒有學到嘛。你的孩子被兩種完全相反的方式給搞糊涂了。我在這里培養他畫自己認知的小鳥,你呢,趕緊找來一個公式讓他很快能畫出一個程式化的小鳥。你把孩子的創造語言以及想像的空間全給破壞了,還把孩子給扭曲了。要是再這樣下去,畫畫學不成還在其次,嚴重的是會給孩子造成人格上的分裂。你想要你的孩子成為什么?是裝著一肚子知識、不知變通、心靈也被完全扭曲的機器,還是具有創造能力以及心理、人格等方面都很正常的人?你要哪個?

李躍兒的“長篇大論”說得楊一帆的媽媽笑了起來,她說:李老師,以前你講了幾次我都不明白,今天我明白了,你就按你的方式教吧,這封信我也不好意思給你看了。

有天早晨,李躍兒正準備上課,楊一帆來了,站在門口,他媽媽站在他的身后。這孩子臉拉得很長,一副極其嚴肅的樣子。李躍兒心想他怎么了,是不是又遇上了什么不痛快的事?正要跟他說話,突然瞥見他的手一揚,緊接著就有個東西掉在了她的腳邊。她低頭一看,原來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小海貝。

她撿起海貝,當時腦子反應挺快,彎下腰時還沒有想到,撿起時的那一瞬間突然意識到這個東西肯定是送給自己的。她就拿起海貝,用拇指和食指舉著,問楊一帆:送給老師的?楊一帆臉上毫無表情,連個微笑也沒有。她媽媽急了,在后面推他:快說呀,早晨給老師準備的話怎么不說了?就見孩子臉上的表情越來越緊張,馬上快要哭了的樣子……

在成人的意識里,這時候一定要表白幾句;而孩子送你禮物完全沒有什么功利方面的目的,他此時的心情就像赤身奔跑在伊甸園里的亞當和夏娃一樣,純潔得沒有一絲污染,他惟一的目的就為了把這個禮物送到你的手里,為了讓你像他一樣為擁有這個美麗的東西而高興。李躍兒心里熱乎乎的。她說:楊一帆,你這個禮物老師非常非常喜歡,謝謝你。說著,便在小海貝上親了一下。孩子這才如釋重負,長吁了一口氣,但是臉上仍然沒有表情,背著畫夾走向自己的座位。

后來,聽他媽媽講,那個暑假她帶孩子到北戴河旅游,楊一帆撿了好多海貝。一般的海貝都是螺旋形的,惟有這個形狀特別,他也最珍惜了,說要把這個最漂亮的海貝送給李老師。送的那天早上媽媽還教了他好一會兒,怎么送,送的時候怎么說,用什么樣的方式送到老師手里。結果因為緊張,楊一帆把商量好的方式全都忘了,教的話也說不出來。

又過了幾周,有天上課,上課的內容就是兩人一組,一個孩子躺下,另一個孩子用粉筆把他的輪廓描到地板上面,然后再畫上細節。孩子們快活極了,嘻笑著進行作業。有個新來的孩子說不會畫身上的花,李躍兒走過去,拿起粉筆說:嗨,這還不容易?就這樣用粉筆繞嘛!她邊畫邊唱,唱著《蠟筆小新》的調子:我滾來呀滾去,我滾來呀滾去!我一繞呀一圈,我一繞呀一圈!三繞兩繞,花就開了,一朵一朵的,很快繞成一件花衣服了。正繞得高興,突然覺得有個東西在她的身上砸了一下。因為當時她是全身伏在地上的,所以一眼就看見是什么東西了。那是一個深藍色、亮晶晶的小金屬片,下面還掛著兩個小珠珠。

好多年來,李躍兒不斷地收到孩子們送的各種各樣的禮物,送禮的方式也千奇百怪,她知道,這又是哪個孩子送自己禮物了。但是是誰呢?在她撿起這個禮物的同時,目光向全班搜尋,結果看見躲在幾個孩子后面的楊一帆,他一副特別緊張的樣子,李躍兒向他點點頭,把那個禮物放到頭頂上面,表示她已經知道了。本來,她想著忙完之后再去向他表示感謝的,可是當時班里很亂,許多孩子要她參與到他們的活動中去,三忙兩忙就把這事兒忙忘了。過了一會兒,她轉到楊一帆跟前,問他在畫什么?他說也在畫花。她便跟他一起畫,一邊畫一邊跟他說話。剛說了幾句,楊一帆突然抬起頭,表情非常嚴肅地說:那是胸花!然后又低頭畫畫。這時,李躍兒才想起他給她送的小禮物――還頂在她頭上呢。

李躍兒到另一個班里去輔導,但是總覺得有個小影子在門口晃來晃去。回頭一看,是楊一帆,兩只小手抓著門框的兩邊,兩條小腿踢來踢去,眼睛在偷偷看她。可是當她轉臉看他的時候,他立刻又把頭掉向一邊。后來,李躍兒又來到另外一個班,還是覺得門口有個小影子晃來晃去,一看還是楊一帆,當時以為他只是隨便看看,就沒在意。做完輔導,李躍兒回到咨詢桌,與家長討論有關孩子的問題,楊一帆再一次進入她的視線……她心頭一驚,突然明白差不多一個下午他總是像個影子一樣在身后跟來跟去的原因了!他是在觀察李躍兒戴沒戴胸花呀!他是在欣賞李躍兒戴上胸花的那個效果!

李躍兒走上前去,張開雙臂,一把將楊一帆攬在懷里。她說:楊一帆,老師太喜歡你送的胸花了。那天李躍兒正好穿一件淺藍色的上衣,配上那只深藍色的胸花的確很和諧,也非常美。楊一帆聽完,仍然非常嚴肅,一聲不吭地走了。放學的時候,孩子的媽媽來了,她說楊一帆,禮物送給老師了嗎?教你的話說了沒有?從他媽媽嘴里李躍兒才知道,這個小胸花,也是楊一帆最最珍愛的寶貝之一。

李躍兒說:人們一般只會欣賞美景,卻很少有人想到欣賞美麗的心靈。成人對于孩子,大都只注意他們的身體呀學習呀等等,很少注意身體與學習背后的那個心靈。他們很難想到,這樣做就會像一個無情的割草人一樣把美好的東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美好的品質給扼殺了。李躍兒很慶幸,要是那天她再不反應過來,不但會失去一次欣賞美麗心靈的機會,也會給那顆小心靈造成傷害……

后來,楊一帆成了班里最出色的孩子之一。

土村人

張容,家在城郊,父母是地道的農民,對孩子基本上采取放任不管的態度,所以孩子能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成天在野地里瘋跑,一直玩到6歲。

孩子的舅舅正好是李躍兒的朋友,勸妹妹把孩子送到李躍兒的美術中心學畫。來的那天,李躍兒一看,哎呀,那個當媽媽的塊頭那么大,簡直像個巨人。她一來,把教室的光線都遮住了,因為常年干農活的緣故,顯得渾身充滿力量的樣子。

那個孩子根本不像城里孩子那么拘謹,到了陌生地方一點怯相都沒有,而是直沖沖地進來,東張西望了一番之后坐下。屁股剛一落座就喊:媽,我餓了,給我買吃的!他媽就領他下樓買吃的。回來的時候,一只手拿著面包,一只手提著食品袋,那一通猛吃,根本不在乎別人怎么看。也不知道聽課,這里瞅瞅,那里轉轉,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好不容易吃完了,又喊:媽,我要喝水呢!因為教室里有純凈水,他沒見過,覺得特別好玩,不知喝了多少杯。好不容易喝夠了,又喊:媽,我要尿尿呢!尿完尿,不來教室,而是在外面這兒看看那兒看看。

除了張容,美術中心全是城里的孩子,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人,就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土村人”。中心的孩子都欣賞過高庚畫塔希提島土著人的畫,那些人從來沒有那么多的規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非常閑散、非常詩意地過完一生;張容呢,又說著一口寧夏本地話,孩子們大概覺得他就是類似塔希提島土著人那樣兒的,所以就給他起了這樣的名字。

張容在班上根本就不畫畫,也不聽老師指揮,隨心所欲。這樣混了好長一段時間。有一天上課,課名叫“大人像貓咪”。說的是有個孩子在家里看見爸爸媽媽忙來忙去,不知道他們在忙什么。大人說的話他又聽不懂,總覺得大人就像貓咪一樣喵喵叫。后來,他覺得大人的眼睛也像貓眼了。

李躍兒正在給一個孩子改畫,突然聽一個很大的聲音在喊:“老師――,我不會畫腳!”天哪,那是從不畫畫的張容,不知道這個故事怎么會一下子打動他,令他第一次有了畫畫的欲望。

李躍兒一直在等待的時刻終于來了,高興得不得了,趕緊過去。她說:腳嘛,太簡單了,看,用筆這樣一拐,就是腳了。

張容吃驚地瞪大眼睛,說我也會畫呢,也學著李躍兒的方式把筆一拐,畫出一只腳來,滿足地哈哈笑著。

到評畫的時候,所有孩子的畫都貼在黑板上,張容的媽媽也來了,李躍兒說:這就是你家兒子的畫。他媽媽一看,吃驚地說:咦?這真是張容畫的?不相信。其實那幅畫要是城里的家長看了會覺得很差,畫上的人頭大身子小,腿細得不成比例,張容的媽媽竟滿意得不行。

從那天起,張容就對畫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孩子由于成天在野地里亂跑,渾身充滿野性,他一開始畫就明顯跟其他孩子不一樣,特別專注,特別投入,特別大氣。李躍兒欣賞不已。

沒過多久,有一天,上有關色彩冷暖的課,討論的話題是:不是真火苗,為什么畫出的紅色火苗讓人覺得溫暖,藍色的火苗會讓人覺得寒冷?張容坐在那里,先是不吭氣,那種眼神啊,按李躍兒的話說,既像傻子又像羅馬教皇。看他的人要是修養很低,會認為他是個傻子;看他的人要是修養很高,就會覺得他的神情像羅馬教皇。反正在李躍兒眼里,那張臉,寓意特別深刻,城里受過管教的孩子根本就沒有那樣的神色。

聽著聽著,張容豁郎站起來,用寧夏方言,大聲說:“這個事情我說說!那堆讓人覺得暖和的顏色就像太陽么,另一堆不像太陽么。像太陽的看著就熱,不像太陽的看著就冷么。”說完了,一屁股坐下,還是羅馬教皇的模樣。

下一節課,畫題是“火山爆發”。張容畫得那樣賣力,腦袋往前沖著,身子搖著。李躍兒走過去,一看,吃驚壞了,畫面氣勢磅礴,顏色搭配高級極了。其他孩子的畫一般都像花盆一樣,里面噴出紅色、藍色之類的顏色。張容畫上的整個基調是用一種非常凝重的咖啡色,看不見山,能看見的只是飄在空中的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彩球,真是壯觀極了。

評到張容的畫時,全班都說張容畫得最不像。李躍兒問張容:你為什么這樣畫?既沒有山又沒有火,只有一些帶顏色的圓球,大家有些看不明白,你能不能解釋一下?

張容站起來了,說:我也不知道么。說完就坐下了。

李躍兒哈哈大笑,說:咱們大家都在畫火山,張容沒有畫,他畫的是火山土噴起時的那個瞬間!

張容聽了,忽一下重又站了起來,說:噢,我知道啦,火山一噴,把火山土像驢糞蛋那樣兒全噴起來了么。噴得滿天、滿世界都是煙么、火么,火把驢糞蛋照成了各種顏色。

李躍兒說太棒了。

張容嘿嘿笑著,快樂無比地坐下,當李躍兒再轉過身時又不見他的人影了。出去一看,張容在教室外面正拿著一個泡沫塑料盒琢磨著呢。獎懲對他毫無用處,打擊、表揚對他毫無用處,心態正常極了。要是想畫了,他就是完全的投入、忘我,不想畫了就出去玩兒,完全的自主、完全的自信、完全的自然,用皇帝那樣的心態面對世界。

在孩子們討論的時候,張容也積極地參與其中,有一天李躍兒突然發現張容用的是普通話,而且十分標準。

過了一段時間,他又開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了。有時幾周甚至幾個月都見不到他一次。有時李躍兒差不多快要忘了他時,一掉臉,咦,他怎么在孩子中間坐著?

李躍兒認為,張容因為能夠不受限制地在野地里瘋跑瘋玩,心理成長機制沒有遭到干預和破壞,個人潛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這就像開發了一塊非常肥沃的土地,只等有人來播種了,種上什么都能活,都能長得茂盛。

根據李躍兒的經驗,她把家長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既懂教育,又有責任心,這種家長特別容易培養出成功的孩子;還有一種是既不懂教育又沒有責任心,這種家庭里的孩子也有成功的可能;最可怕的是介于這兩者之間的一類家長,不懂教育卻有責任心的,大量失敗的孩子差不多都是由這類家長制造出來的。

張容呢,就是第二類家庭中的孩子的典型。在這個因為過分注重教育而封殺孩子潛能的年代里,張容反倒很幸運,成了一條漏網的魚。

天使,還是上帝

李躍兒堅持認為,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應該是天使而不是上帝,要與孩子平等地相處。一些成人總是在扮演伊甸園中上帝的角色。上帝創造了亞當和夏娃,就可以任意處罰;父母創造了孩子,就得惟我是從。父母對孩子擁有無上的權利,孩子的一切都被他們設計好了,而不管這樣的設計是否正確。孩子沒有任何選擇的余地,只能被迫接受。比如孩子在學校里因為考試成績剛剛挨了一頓斥責,心里非常難受,進了家父母又是一場冰雹,把那個傷口撕得更大了。孩子是沒有辦法抗爭的,只能默默忍受,忍受的后果就是創傷與扭曲。

世界上很難找到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但為什么許許多多的孩子心中滿目創痍?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會找出一大堆理由,證明他之所以那樣做全是為了孩子,然而他沒有意識到,他的愛是上帝之愛而不是天使之愛。

篇4

一、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條件簡陋。有的學校的英語教學設備僅限于大小黑板和教師自制的圖片、卡片、簡筆畫以及不成套的教學掛圖和教學磁帶,教學資料不全,甚有學校僅有的多媒體教學設施因管理上或學生破壞的原因而無法使用,學校常常考慮各方面無法預測的開支,不愿過多把資金投入教學設備、設施的完善上來。

2.教師隊伍缺少進修和培訓。推進課程改革,教師起著關鍵性作用。在新形勢下,作為老師光有埋頭苦干的精神是不夠的,要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要向教學科研要質量,要效益,這是基礎教育深化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

3.農村學生學英語起點低,素質教育不到位,影響課堂的活躍的教學活動和學生個體差異,任務型教學難以實施。由于種種原因,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英語水平必定有高低之分。傳統的班級教學很難照顧英語差----特別是口語差的學生。這就使得他們走進越差越不愿開口、越不開口就越差的怪圈。這不但會挫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且會擴大班級個體成績的兩極分化。

4.教材在新理念的體現上與農村教育的實際脫節。客觀地說,過渡教材充分體現了“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的特點,但在內容的選擇上大多以城市的現實生活為背景,農村學生對此較為生疏,在學習過程中他們不僅僅對英語知識感到費力,那些不熟悉、不理解的生活知識也成了學習的障礙。新教材理念的前衛,還體現在對教學過程實施中的手段和設備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農村初中雖說這幾年在硬件上有了很大的改觀,但對照教育現代化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一時還跟不上新課程的要求。加上經費的拮據、后勤服務的滯后,一些學校連基本的教學掛圖、光盤、教具也沒有。另外,農村學生的家長相當一部分作為“農民工”流向城市,學生在家中基本是依靠多半是文盲的爺爺奶奶照顧。家庭作業沒有父母的輔導、配合和督促,學習中遇到挫折和煩惱無法傾訴、無人疏導。新課程倡導的學校、社區、家庭教育互動、整合的設想難以實現,教學效果也就會大打折扣。

二、山區農村初中英語課改實施建議

加強教師的自身素質,提高教學技能及教學水平。農村英語教師應經常組織觀摩教學錄象,輪流選派外出學習、參加教研會,學校教研組訂一些涉及不同專業理論的報刊,組織學習與交流,不斷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方法、教育技術和外地的先進經驗,從觀念上跟上時代的步伐。定期召開教研組會議,讓教師相互交流學習經驗和研究成果,相互聽課評課,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師的素質。

任務型教學是在實施新課標、使用新教材后在全國普遍推行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它強調在語言學習過程中使用“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學方法。筆者認為,在實施任務型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模式、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和教學資源渠道,創造寬松的教學氛圍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自身教學素質和教育科研能力。如果我們的英語教師不跟上時代的步伐,不堅持不斷地學習和接受新事物,不了解現代英語發展的現狀和趨勢,那么,我們所教出來的學生一旦離開學校走向社會,他們會發現他們所學的英語是多么書呆子氣。英語教師急需更新觀念,學會使用現代化手段進行教學。

教師和學生同在浩瀚的英語世界海洋里漫游,真是趣味無窮!這樣強烈的文字、圖象和音響效果,會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習成為學生自我的需要和樂趣。用電腦作為教學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更增加教學的拓展性、科學性和嚴謹性。

篇5

一、選擇適宜多元的故事題材

1.選擇經典高雅的民間故事作品。

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審美感知、情感態度、能力素養等,我們在眾多的民間故事中篩選出健康向上、淺顯易懂、貼近幼兒生活,寓趣味性、知識性、審美性(包括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韻律美、情感美等)于一體的故事。小班幼兒年齡小,理解能力差,我們選擇語義淺顯、用詞自然、感染力強的內容。中大班幼兒認知理解能力變強了,我們選擇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能引起幼兒思想共鳴的內容,如繪本《漏》《老鼠嫁女》《守株待兔》等,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2.選擇最具有教育性的民間故事作品。

教育性是選擇民間故事內容的重要要素。在作品選擇時基于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愛的教育。如:《孔融讓梨》《木蘭從軍》等,使孩子明白:要學習故事中的人物,要做一個愛父母、愛老人、愛老師、愛伙伴、愛集體、愛祖國的好孩子。二是德的教育。如《狼來了》《愚公移山》等,這些民間故事詼諧幽默,能讓孩子明白很多道理,像正直、勇敢、誠實、信用、勤學、持之以恒等,為孩子的發展作好了鋪墊。

3.選擇耳熟能詳的本地化民間故事作品。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城市,歷史積淀使本地區的民風民俗充滿特色,也流傳著好多具有地方代表性的民間故事,被廣大人民所樂道。如:《馬馱沙的傳說》、《湯包的傳說》等,這些來源于本地的傳說故事同樣能引起幼兒強烈的認知共鳴、情感共鳴,激起孩子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的情感。

二、開辟多元互動的實施途徑

1.親子共享。

邀請父母共同搜集資料并參與各類活動。我們請幼兒做小記者,采訪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所了解的民間故事,并請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通過網絡、書籍等形式,收集一些民間故事。收集的過程其實也是學習的過程,在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下,一些被記憶遺忘的民間故事被重新拾掇了起來。孩子們對民間故事的興趣是越來越高了,自信心提高了,自我表達能力也有很大進步,一些平時不愛也不敢說話的孩子,現在也大膽了許多。

2.教師專題教研。

除了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進行探索嘗試外,我們還定期開展教研活動,組織教師討論創設主題環境、撰寫主題方案,進行集體備課、觀摩和研討,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在一次次的討論與反思中完善教育教學活動方案。如:在《馬馱沙的傳說》中,老師們改編故事、自制繪本;在《漏》的教學中,老師們融音樂、美術于其中,打開了所有觀摩教師的思路,使教師感受到:其實教學活動并不需要照搬照抄別人的東西,只要有心,我們身邊就能挖掘許多好教材。

3.滲透性活動。

滲透性教育活動是指在環境及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活動。幼兒的能力是經過長期的、反復的、日積月累的過程逐漸發展的。我們借助傳統民間故事這一資源,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幼兒接觸更多的能力培養,讓幼兒在更大程度上獲得多元智能的發展。如:創設區角活動,在日常生活中,在非正規活動中,在與環境互動中。

4.專門性的展示活動。

針對孩子喜歡表現的天性,我們每學期都舉行一次專門性的展示活動,有針對家庭開展的,如:民間故事家庭表演秀,每個家庭自由選擇一個民間故事,自制道具和服裝,根據民間故事情節分配角色,爸爸、媽媽和寶寶都必須要有角色,然后進行表演。也有針對幼兒開展。如:“說說歷史傳說,夸夸現代濱江”詩歌故事會,鼓勵幼兒自愿報名,積極參與。在孩子精彩的演繹中,我們也看到了民間故事對孩子的魅力。

三、生成多元創新的教學組織形式

1.民間故事生成主題活動。

根據幼兒園教育主題內容的特點將適合的民間故事內容滲透在涉及到的五大領域內容中,發揮各種教育內容、教育手段、教育形式及資源的整體作用,使整個教學過程最優化。如在《我喜愛的小動物》主題活動中,生成了“小兔乖乖”系列活動。其中:語言活動《小兔兒乖乖》,分享感受這個有趣的民間故事;音樂游戲《我是長耳朵》,讓孩子分辨音樂、提高對聲音的辨別能力,體驗作為“長耳朵”小兔的自豪感;美術活動《兔子偶》,用半成品制作自己喜歡的兔子偶;情境表演《小兔兒乖乖》;科學活動《可愛的小兔子》《兔子吃什么》來讓孩子更深地來了解兔子的形象特征。

2.民間故事生成美術創作。

單純的講故事、看故事滿足不了孩子對民間故事的好奇心,每個民間故事都不僅僅是一個故事,它都沒有結束,還可以傳承,或者說是再創作。繪畫活動有助于幼兒對民間故事進行再創造并通過它表現出來。因而,我們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力,讓孩子用靈動的畫筆,把傳統的民間故事續編、再創作。如生成“故事畫”――孩子們從聽到的、看到的故事中構畫出再造畫面;生成“自由畫”――在民間故事中,可以發揮想象、自由展現;可以 “圖書畫”――把觀察內容、聽來的有趣故事等作為做圖書的素材,用連環畫的手法、畫簡筆畫的方式繪畫下來,編成“小人書”。

3.民間故事生成游戲創新。

篇6

關鍵詞:教育均衡發展;數學教學

自主、合作、探究是課堂教學中的三個基本維度,根據學生不同個性發展特點的數學課堂教學是讓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建立師生平等、學與致用的數學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自主、自悟、自得,從而將數學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技能,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個性、特長和諧發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下面談談筆者在六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教育均衡發展的一些做法及體會。

一、根據學生年齡發展特點,開展一種多層次合作的數學教學

六年級小學生一般在12~13歲左右,其年齡特點為好動、出風頭、易與同學協作,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一項實踐性較強的教學活動,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應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去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必須建立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以其年齡發展特點開展的一種多層次合作的數學教學活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教學活動中更好地積累經驗,感悟、理解數學知識的內涵,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體會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調動學習情感,為今后更有效地學習打好基礎。

例如,在本學期的六年級數學教學中,我們開展了“問題銀行”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探究性學習場所,讓學生敢問、會問、善問,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問題。學生通過同學間的合作、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找課外書等多種合作途徑,讓學生從以往什么都是“老師說”的怪圈中跳出來,從小養成積極思考,敢于探索的良好品質,在這一課堂活動中,同學共提出不同問題100多條,其中某同學一人共提出了八個問題,表現出了良好的問題意識和求異思維能力。又如在開展“我家的數字”的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們讓學生之間共同一起度一度,量一量等合作探究途徑,對書本上介紹的長度單位的認識由抽象到直觀。并通過電腦合成、手抄報等形式展示了學生各自的才能。在六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們舉行的“尋找家中的周長”、“生日派對方案”、“我的設計”、“走出課堂、走進銀行”等活動,這些課堂活動是在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上開展的促進學生均衡發展數學課堂教學。這些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主動、生動、互動的效果,使數學課堂教學從“掌握型”走向“創新型”,為同學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開辟了廣闊天地。

二、根據學生思維發展特點,構建一種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數學教學

六年級小學生的思維發展是由低年級的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而小學數學課堂活動又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活動過程,要經歷確定目標、內容――擬定計劃――組織具體實施――交流反饋評價等程序,讓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了自主學習。在數學課堂活動過程中,我們既要放手讓學生去體驗,去創造,又要及時反饋、及時指導,還要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例如,在學完《圓的認識》后,為使學生能靈活、正確使用圓規畫圓,進一步了解圓心、直徑、半徑等名詞,鼓勵學生畫一幅以圓為主流的平面圖。學生作業交上來后,有簡筆畫、水彩畫、想象畫、漫畫等,種類繁多,色彩鮮艷。但構思比較簡單,主題欠鮮明,只是大大小小圓的組合,寓意欠深刻。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老師并不急于品頭論足,而是適時組織學生在小組、全班范圍交流創作的意念、創作過程及創作體會,從而感受別人思維的不同,互向啟發,自主探究,逐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一批主題鮮明,構思新穎,時代感強的作品脫穎而出。這樣,活動讓學生經歷了失敗、嘗試了方法、體驗了過程,這就是收獲!更重要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自主探究活動給學生帶來了學習方式的變革以及知識、能力方面的提高與發展,促進了教育的均衡發展。

三、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構建一種讓學生探究學習過程的數學教學

小學六年級學生的個性發展是個性不定性發展為個性固定性,到了六年級小學生的個性大多表現為認死理、表現自己、性格直爽等。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來了解、關注,并試著去分析解決自己所關注的問題。這些問題在我們看來可能是幼稚的,沒有意義的,而有些問題是學生根本無法解決的,這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整個過程,表現自己的才能。我們明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根本目的不是只為了讓學生真正解決某個實際問題,更不是要一個完美的解決辦法,而是注重在關注并試圖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是怎樣發現問題的,是怎樣思考并試圖解決問題的,在關注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有所體驗,有所感悟,學生的身心、情感、思維、態度都有了哪些變化。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來認識自己,關愛生活、發展自己,這才是開展實踐活動的目標所在。正如《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時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例如在學習《統計表、統計圖的整理和復習》時,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網絡、調查訪問、翻閱書報、雜志、課外書獲得信息,巧妙地制成統計圖或統計表。在這一活動中,數學知識不再是脫離生活的各種練習,而是充分體現實踐活動的再創造。情感體驗伴隨著活動的始終。因此,他們敏銳的新聞觸覺,扎實的數學基礎知識、良好的審美觀念等,展現了現代孩子超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體現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品質。另外,在每次活動中,我們都十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注意保護每一個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讓學生在活動中互相交流,在評價中點燃思維的火花,拓展知識的視野,了解斑斕的世界,共享成功的喜悅。

四、根據學生的主體性發展特點,構建一種師生平等互動的數學教學

主體性的發展是由過去的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轉化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它面向的不僅僅是學生,而是更廣闊的生活世界,在紛雜的世界里,學生是學生,教師也是學生。而在某些方面,學生比老師更富有想象,創新能力更強。這就意味著老師要向學生學習,讓師生關系真正走向平等。使老師對自己的教學認真反思,調整自己,以適應新的形勢。如六年級學生創造的《環市中路行車情況統計表》、《我國搜尋飛行員王偉派出艦船、飛機數量統計圖》等,表現了現代孩子對社會的關注。他們已不再只是向老師學習加、減、乘、除運算的小不點,而是關注社會大家庭的一分子。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老師作用的最大發揮,是為學生在自由空間的自由展現創設良好的氛圍,提供廣闊的空間。給學生信心,相信學生自己有能力,能做好。老師自己要虛心,不先入為主,不存偏見,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著想。尊重學生個性,尊重人與人的差異,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有所發展,而不能強求一律,厚此薄彼,建立真正平等的師生關系。

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重視學生參與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體驗數學的作用,培養學生自覺地把數學應用于實際的意識和態度,使數學真正成為學生手中的工具,體會到數學巨大的應用價值。在學過長度單位厘米、分米、米后,通過量一量家人的身高,家用電器的長、寬等,培養了學生的數感,提高了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在“尋找家中的周長”、“我的設計”數學課堂活動中,把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使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得到提高。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把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聯系,體會到數學的社會價值,還可以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在實踐中使知識得到升華。學生覺得,他們今天的學習與生活密切相關,真正實現了愿學、樂學、會學。

五、根據學生的實踐性發展特點,構建一種學生能學與致用的數學教學

篇7

        英語學習耗時又費力,英語教師吃力不討好。英語課上,有學生被語數老師“借走”的,有學生偷著做語數作業的,有學生不聽講、不學說英語的,學生學了幾年英語,到頭來耳聽不懂,口不能言,兩極分化嚴重,語言運用能力極差,導致教學質量的嚴重滑坡,外語教學出現了嚴重危機。

        1. 學生的問題 ??

        來自農村的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不高,有的甚至不愿意學習英語,怕學英語,造成差生越來越多,這種情況對初中英語教學影響極大,危害慎重。

        出現的重要原因有:(1)學生記不住單詞和短語。我們用的教材是牛津版本,一般情況下兩星期一個單元,課時太少,尤其是reading只用兩課時,加上里面的生詞太多,學生跟不上。(2)學生的聽力不行。integrated skills中的聽力對于他們來說太難,填空部分能寫一半就不錯了,而且考試時用的聽力類型與之大不相同,大部分農村教師都不會在這部分花時間的,又沒有額外的訓練,學生的聽力訓練時間難以得到保障。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主要是為了應付中考,考試內容以筆試為主,聽力所占比重只有20%。為了應付考試,老師將大量的時間都用來講詞,講語法,注重了讀寫,而忽略了聽說。學生滿腦子都是語法的概念,“聽、說”等的應用能力很差;缺乏用英語進行口頭交際的能力,成了名副其實的啞巴英語。(3)教學任務多而難,難以完成。盡管教師精心設計了教學的各種環節,但學生的參與率不高,有時甚至出現冷場的現象。為了使學生學扎實,只能放慢教學進度,因此,就有可能完不成教學任務。(4)學生的閱讀能力差。由于教材中相應的閱讀理解題較少,學生缺乏相應的訓練,因此錯誤百出,造成學生對老師的反感而出現敵對情緒,導致學生體驗不到學習的快樂與成就感,進而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小學英語不是主科,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又加上教材容量大,內容多,節奏快,教師完不成教學任務,使學生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以往只是中考選拔優生進入縣高級中學,沒想到小學六年級就開始選拔進縣實驗中學,再加上九年義務教育不留級這一說法,因此到初三連26個英文字母都不會的大有人在。

        2.老師的問題

        (1)農村中學的師資差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許多教師把農村中學當作跳板,不想呆在窮鄉僻壤,有點能力和經驗的專業教師都想方設法轉走了。而由于經濟貧困,教師的生活條件難以改善,福利政策、工資不能按時兌現,教師負擔繁重,工作不安心,從而對教學失去了信心。有些教學能力不錯的農村教師因為一次次的失望和對待遇的不公而麻木和懈怠。

        (2)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和使用不當也是一個原因。不少農村英語教師教學任務繁重,沒有時間搞教學研究,加之常年不出校門,得不到先進的教學觀念的熏陶,課堂缺乏生氣。

        (3)農村教師比較重視對學生詞匯和語法的講解和背誦。因為學生小學時底子薄,又沒有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加之態度過于嚴肅,不能用個人魅力去感染學生,甚至有些老師采取體罰的辦法。

        (4)教學條件簡陋。許多學校除大小黑板和教師自制的圖片、卡片、簡筆畫以外,教學掛圖、教學磁帶不能配套,現代英語教學所應具備的投影、語音室、投影片、錄像帶、光盤和圖書室等似乎都很遙遠,而多媒體教學、cai教學更是不敢奢談。

        3.社會環境的問題 

        (1)農村中學生的家長大部分受教育程度較低,對孩子學習英語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也無法為孩子的英語學習提供有效的幫助。

        (2)農村家庭的經濟條件一般也不寬裕,有些家長無法滿足孩子英語學習所需的輔助設備,更不可能請家教以彌補學生課堂上學習的不足。

        (3)留守兒童在情感、性格、毅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欠缺,又是叛逆期,不好管理,從而影響了英語的學習。

        (4)當前上大學的人不少,但畢業后找不到工作,成了一畢業就失業的人,花了不少錢上學,還不如不上學的。

        (5)農民的手里有了錢,只要學生成績還不錯就往縣城里送,往市里送,公辦學校不行就去私立學校,剩下的就留在農村中學。再加上受到目前一股新的“讀書無用論”的影響,有些家長只是把教師當作保姆,語文、數學學不好,更別說學英語了,孩子你們教師看著,過年回來時只要不出事就好。

        (6)農村初中條件差,不能吸引外語專業畢業生前來工作,原來的英語教師也很難留住,即使被留住了,積極性也未能充分調動起來,造成師資力量遠遠不及城鎮學校。加之農村初中無力購置先進的教學設備,也在相當程度上給教學帶來了不利影響。

        二、解決的對策

        農村英語教學存在的外在因素很多,但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能力就沒有問題了嗎?針對以上癥狀,筆者作為一名在鄉下從教的一線英語教師,經過六年的教學經驗,認為可以采取以下對策。

        1. 針對學生的 ??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策略。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自主學習的保證”,同時還指出:“學習策略是靈活多樣的,策略的使用要因人、因時、因事而異。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并具有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的能力。”農村初中的學生,由于英語學習環境的缺乏,學英語基本上只會采取記憶的策略,因此教師更應該對他們進行指導和幫助,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中運用調控策略:引導學生課前預習,找出問題;課內認真聽課、做筆記并積極思考和提問;課后整理筆記,及時鞏固和提高;做完作業,認真檢查并自我糾正錯誤;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他人合作和主動請教別人,即培養學生的交際策略。 

        (2)學生就近上學,達成共識,重視農村英語基礎教育,多途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要做到這些,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和學習力度,提高師生的思想認識,明確英語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其次,應尊重農村學生的學習實際,對于較差學生,不打擊不嘲笑,關注學生的情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和互幫互助的生生關系,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如:“一幫一”小組、學生小組競賽等,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3)在教學中,利用多種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情境,如:聽英語歌、課前英語小會話、聽英語小故事、做游戲等等,使學生體驗英語學習的樂趣。

        英語學習中解決“難記易忘”現象是師生雙方都極為頭痛的事情。語音、詞匯、語言點的記憶積累,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并經過“初次識記——遺忘——再識記——再遺忘——最后鞏固記憶”的記憶過程來完成。教師就須站在學習者的立場耐心地向學生“導”之以“法”,幫助學生找到最佳記憶訣竅,如:從點到塊記憶法、愉快自信記憶法、瞬間強化記憶法、集中注意專注記憶法、比較歸納記憶法、找最佳時刻加強記憶法、運用遺忘周期反復記憶法等。這樣,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充滿了自信,懷著成功感,激發了濃厚的熱情,消除了英語學習中的畏怯心理。

      我們注意到:有的學生雖然很勤奮,但是學習效果卻不盡人意。原因何在?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們沒有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因此,指點學法,應該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英語的學法,我想最主要的是朗讀法,學生只有在大量反復的朗讀過程中,將獨立的單詞與其漢意以及整個句子緊密地聯系起來,才能達到牢固地記憶單詞的目的。而且在朗讀的過程中,能自然地培養語感和聽力,有助于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同時,學生徹底從繁雜的背單詞中解脫出來,輕松學習英語。

        2.針對教師的 ??

        首先,作為一名初中農村英語教師,我們必須面對現實,無謂的抱怨“干得多而得到的少”一點用也沒有,誰叫我們從事的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呢?必須振奮精神,努力改變這些現狀。其次,英語教師要像自來水,不斷學習,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改進教學方法,使自己的英語知識和各方面的英語技能得到完善,并努力學習教學理論,提高職業能力。此外,英語教師還要努力學習“新課標”,更新教育觀念,大膽探索,正確處理教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關系,創設適合教學內容和農村學生特點的情景,開展多種交流活動,努力把課堂組織得生動活潑,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真正體現“學中用”和“用中學”。同時,要處理好師生關系,創建和諧課堂。教師要熱愛自己的職業,與學生建立真誠、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愛這門學科。學生本身英語底子就弱,心理又比較脆弱,對成績較為敏感,教師要理解他們在學習時表現出來的畏懼和不自信,并耐心地向他們提供幫助。只有老師成了學生的知心人,使學生感覺老師既了解他們,又處處關心他們,他們才能與老師和諧相處,才能形成和諧的課堂氛圍。最后,做好初中英語與小學英語的教學銜接也是非常重要的。

        3.加強與家長的配合 ??

        同時做好家長培訓工作,更新家長觀念,促進家長參與,會對學生英語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家訪是非常重要的。2009年下半學期,校長親自帶頭去家訪,取得了不錯的成果。英語的教學需要家長、學生、學校、教師的共同配合,但最重要的是需要英語教師的努力。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哪個學校里有一位優秀的數學教師,數學就會成為學生最喜愛、最感興趣的學科”。同樣,學校里有一位優秀的英語教師,英語就會成為學生最喜愛、最感興趣的學科。因此,英語教師應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爭取感染學生的思想和心靈,增強溝通能力,爭取同事、家長、學校的支持和配合,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英語教師,讓英語成為學生最喜愛、最感興趣的學科。我所在的學校,家長問的最多的是數學成績,很少有家長來問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這就要求英語教師主動向家長介紹英語學習目的、學習內容,反映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況,使家長了解英語,了解學生學習英語的狀況,配合教師共同教好英語。如:讓學生家長購買復讀機讓學生每天聽磁帶,每天讀英語。教師主動與家長聯系的同時,還應吸引家長參與教育過程,加強家校互動。如英語教學向家長開放,聘請家長擔任英語角志愿輔導員。又如,英語教師可給學生布置“教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學英語單詞,說英語句子”等家庭作業,將學校的“英語課堂”延伸到“家庭課堂”。這樣,在與家長“聯系”和“互動”的過程中,幫助家長認識小學英語,并共同促進學生學好英語。

        三、提倡新課改

        素質教育要求必須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思維、學會選擇、學會審美、學會健體,具有終身的學習能力、發展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一改只顧“教”而不顧“學”的做法,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尤其是探討關于“學”的方法,促成“教學過程”向“學教過程”的轉變,使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成為可能。

        首先,應大力提倡并實行“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真正把傳授知識的過程當作學習交流和自主探索的過程。教學重點應放在學習能力的培養上,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學習方法庫,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幫助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