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名人故事范文

時間:2023-03-17 20:01: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有哪些名人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有哪些名人故事

篇1

1、姬虞。史稱唐叔虞,周武王姬發幼子,周成王之弟,后其子燮父,徙居晉水旁,改稱晉侯。

2、廉頗。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戰國時趙國將領,以勇敢善戰聞名于諸侯。

3、狄仁杰。唐朝名相,太原狄村人。一生剛直不阿,政績頗豐,是武則天晚年最敬信的大臣,后世稱其為狄梁公。

4、王翰。唐朝詩人,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時著名邊塞詩人。其詩《涼州詞》為后人廣為傳誦。

篇2

關鍵詞:綜合實踐 語文 地域文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5)08B-0089-02

一、設計理念

蘇教版小語教材的每個單元練習中第一項的設計,從低年級的“學用字詞句”,到中年級的“處處留心”,再到高年級的“語文與生活”,無不體現出語文教學從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向“生活語文”的轉向。這一改變旨在將傳統語文變革為整合、運用、實踐相結合,聽、說、讀、寫一體化的新語文。如何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呢?這已成為一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思考的現實問題。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而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主題選擇,就應從學生熟悉的社會生活與地方文化資源中提煉,引領學生感受語文、學習語文、體驗語文,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讓學生享受語文學習的快樂。

我校地處有著“蘇北名鎮”美譽的海州板浦古鎮,這里地靈人杰,名人薈萃:古代出了一位釀醋大師、一位經學大師、一位武狀元和一位古典名著作者;近代又出了三位中科院資深院士、三位少將、一百八十多位科教文衛界名人……在這彈丸之地出現如此眾多的人才,這種人才群生,人才輩出的現象在全國也是不多見的。如此獨有的地域文化,如此深厚的人文底蘊,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語文資源。

我利用《走近板浦名人》綜合實踐活動課,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融入社會,近距離了解家鄉歷史名人的成長歷程,感受他們高尚的精神境界。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實踐活動中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綜合培養學生的組織交往、創造性思維和語言表達等能力。

二、教學實踐

(一)情境與導入:家鄉名人的文化訴說

1.課件展示板浦文化名人李汝珍及其名著《鏡花緣》的資料,播放我校發展紀錄片中有關蘇光烈士事跡的片段。

2.同學們,你還知道我們家鄉有哪些歷史名人呢?

(二)實踐與探索:依托鄉土文化資源實現語文綜合性學習目標

1.確立課題,策劃方案。

(1)你想通過哪些方式去了解、認識家鄉歷史文化名人的成長歷程呢?

(2)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3)學生依據上面確定的子課題,進行分組討論,制定活動方案,分配各人的活動任務。

(可分為:故事組、足跡尋訪組、繪報組、小話劇組等。)

2.實踐活動,主動探究。

(1)教師引領學生去參觀李汝珍紀念館和蘇光烈士故居。

要求學生認真參觀李汝珍紀念館和蘇光烈士的故居的內部設施;根據需要記錄文字資料或圖像資料。

(2)采訪了解李汝珍與蘇光烈士事跡,談參觀后的感想。

(分別采訪李汝珍紀念館的負責人與了解蘇光烈士生前事跡的地方人士。)

李汝珍的主要著作是什么?他能寫成《鏡花緣》的原因有哪些?

蘇光烈士是怎么犧牲的?從他的成長歷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參觀了家鄉歷史名人的遺跡,你有哪些感受?

(3)收集有關贊頌家鄉名人的文章或詩篇,在小組內交流,收集或畫出家鄉名人的人物畫像,小組合作完成一張以“家鄉名人知多少”為主題的手抄報。

(4)了解家鄉名人主要事跡,排演家鄉名人事跡小話劇,表達對家鄉名人文化的敬仰之情。

3.分組匯報,展示成果。

(1)李汝珍、蘇光烈士等之所以成為我們心中的楷模,他們一定干出了一番驚天動地的事跡,請故事組同學為我們講講家鄉歷史名人曾經做過的可歌可泣的事跡好嗎?

(2)多么動人的故事,那么是什么信念支持他們做出那些令人敬佩的事跡。英雄人物曾經說過什么豪言壯語?請尋訪組同學為我們解開家鄉名人成功的密碼。

(3)家鄉名人的光輝形象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你收集了哪些有關贊頌家鄉名人的篇章,請繪報組同學為我們帶來反映家鄉歷史名人的手抄報。

(4)成長在我們家鄉這片熱土上的歷史名人不計其數,每一位名人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輝事跡,這些事跡連起來就是一首百聽不厭的家鄉贊歌,你還想用什么形式來表達你對家鄉歷史名人的敬仰之情?

(三)評價與延伸:家鄉名人文化開啟“生活化語文”的窗口

1.學生互評。

各小組同學在實踐活動中通過多種途徑獲得自己需要的資料,比如:在本次活動中,學生進行實地參觀或現場采訪,查閱圖書資料或直接上網獲取信息。分別通過講故事、詩朗誦、繪制手抄報、排演名人事跡小話劇,學唱歌曲等多種形式的活動,綜合展示了同學們在親身實踐中,學會的組織規劃、觀察搜集、溝通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種能力和創新精神,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2.教師總結。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就如源泉,語文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著。” 我們的家鄉板浦鎮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的文明古鎮。我校將語文教學內容和鄉土文化進行整合利用,適時、適度地把鄉土文化資源引入語文教學,拓展了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實現了語文教學由課內向課外的自然延伸,讓同學們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鍛煉了能力,這樣的課程我們將不斷開發,為同學們打開一扇 “生活化語文”的窗口。

三、利用地域資源開發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思考

《走近板浦名人》這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給我帶來了更多的思索:長期以來,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雖然在課堂上學得熱熱鬧鬧,但在語言文字的實際應用中能力不足。造成這一問題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教師固守教材,而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分離。我在本課教學中充分利用鄉土資源,開展實踐探索式學習正是對這一問題的有效探索,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一)以鄉土資源為載體,融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于一體

綜合實踐活動課要求學生面向完整的生活世界,通過對知識的綜合運用不斷探究人與自然、人與他人和社會、人與自我的關系。強調學生親身參與并經歷各項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币胧箤W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高,必須把“知”與“行”有效結合起來。為了加深學生對家鄉文化的了解與熱愛,每次綜合實踐課,我們都引導學生分專題設計,圍繞家鄉文化的一個側面進行專題性研究學習。例如《板浦美食》《板浦民俗知多少》《走近板浦名人》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和鄉土文化的整合,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讓他們能夠在活動中親近鄉土文化,領略鄉土文化特有的質樸和芬芳,感受到生活化語文的樂趣。

(二)活力社團活動,在自主選擇中合作探究

學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體,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開展自主學習、自主實踐、自主反思。 學生社團的多樣性符合了學生個性的豐富性、多樣化這一客觀事實,能從多角度滿足學生個性心理不同方面發展的需要。融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于社團活動之中,讓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以社團活動健全學生人格,張揚學生個性,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筆者作為校文學社團指導教師,引導學生把采訪當地文化名人、收集、整理鄉土文化資源作為重要組稿來源,使??哂辛藵夂竦泥l土氣息。豐富多彩而又寬松自由的社團活動,既培養他們的動口、動手、動腦能力,又提高了他們綜合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開發校本課程,敞開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的大門

綜合實踐活動超越了封閉的學科知識體系和單一的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課程目標和內容具有開放性。學生在開放的社會生活中進行學習,學習活動的方式與過程、評價與結果均具有開放性?;顒拥恼归_將使學生的認識和體驗不斷深化,創造性的思想火花不斷迸發,活動的目標和主題不斷生成。

鄉土文化資源是校本教材和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利用取之不盡的資源,我們將進一步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板浦鄉土文化漫談》系列,內容包括板浦的地方名人、地方小吃、民間傳說、民風民俗、板浦方言、旅游資源、豐富物產等,這必將極大地豐富語文課程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給近乎單調的語文課堂注入活力。

參考文獻:

篇3

一、設置懸念導入

懸念,一般是指對那些懸而未決的問題和現象的關切心情。在教學中,精心構思,巧布懸念,也是有效導入新課的方法。俗語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懸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造懸念的目的主要有兩點:一是激發興趣,二是啟動思維。例如在講高一“神奇的貨幣”時可以設置懸念,讓學生討論,為何“金子只這一點點兒,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丑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變成尊貴,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通過設置了懸念,造成學生心理上的焦慮、渴望和興奮,只想打破砂鍋問到底,盡快知道究竟,在此基礎上開始新課的學習。

二、寓言故事導入

也就是根據課程需要,運用歷史典故、名人軼事、成語寓言等方面的素材導入新課。這種方法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容易給學生以啟迪,同時又能起到開闊視野、拓寬知識的作用,從而使教師講課更生動、形象;學生學習更輕松增趣、易于接受與記憶。

例如在講“主觀符合客觀”這一框題時,根據“主觀必須符合客觀”,講述一個“畫家畫?!钡牡涔室砸饘W生的興趣,故事描述的是“古時候有一位畫家畫了一幅兩牛相斗圖,甚為得意。他給朝廷的一些官員看,他們也都稱贊不已,可是當地把此畫給一位農民看時,這位農民卻哈哈大笑,他說兩牛相斗,為了用力擊倒對方,它的尾巴永遠是夾著的,絕不會高高翹起來。畫家聽了之后臉紅耳赤,不敢出聲。那么畫家為什么會鬧這樣一個笑話呢?這又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呢?這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內容――主觀必須任命客觀”。

三、幽默漫畫導入

漫畫具有詼諧、幽默的特點,同時它針貶時弊。用于政治課教學的話,既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有助于發揮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也可以嘗試用漫畫來導入正題。

例如在講“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時,首先出示了“存在即被感知”的漫畫,漫畫的大意是:英國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貝克萊,正在向他的學生講授“存在即被感知”這一命題。誰知他的學生反而詰問貝克萊:你的生身父母是不是客觀存在的呢?貝克萊說,該死,這正是我所不能回答的!漫畫形象地揭示了主觀唯心主義的愚蠢可笑。所以,當這幅幽默生動的漫畫一出現時,學生即刻興趣盎然,議論紛紛,教師趁勢推導:貝克萊還用得著上街買牛奶、面包嗎?他只需閉上眼睛感知一下,牛奶和面包就會從天而降。此時學生哈哈大笑,在笑聲中悟出唯心主義的荒謬。而教師適時導入:唯心主義是荒謬的,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什么?與唯物主義的根本分歧又有哪些呢?

四、以名言、格言、警句導入

在政治課教學中,教師恰當地運用一些膾炙人口、內涵深刻的經典名言和詩詞警句,對學生不僅會產生極大的感染力,而且具有很高的思維價值和藝術魅力。在講告二人生價值觀的的導入中,引用羅丹的“工作就是人生的價值,人生的歡樂,也是幸福之所在。”以及歌德的"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 用這些名人名言啟發學生,學生在遷移默化中熟悉并了解內容,自然而然地過渡到要講授的內容,樹立起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的正確觀念。

五、歌曲、小品導入

當代的中學生在心理上樂于接受新事物,因此,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把握好中學生的這種心理,采用一些比較獨特的引入方法,例如演唱歌曲、讓學生自導自演一些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小品等。這種方法新穎活潑,容易使學生產生共鳴,引起學生的思考,活躍氣氛,積極主動學習。

例如,在講高一“生活與消費”一課中,可由學生自己表演買與賣,討價還價的過程。雖然場景在生活中很常見,但在課堂上由學生自己來表演的話,由于形式新穎,會吸引同學們的普遍興趣與注意力,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影響價格的因素有哪些?價值與價格的關系如何?

篇4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18—0028—01

課外作業是教師設計的、學生在課外完成的一種學習任務。從當前教師布置作業的內容來看,注重的是基礎知識的鞏固及基本技能的訓練,忽視了課程目標提出的“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學生的作業單調枯燥,偏重書本,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這種封閉的、僵化的作業模式嚴重阻礙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和潛能的發揮。因此,教師要依據新課改的要求,重新設計課外作業。

“在人的內心深處有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睂n}搜集型作業就是讓學生們放開手腳,主動去探究知識,它不僅可以激發學習興趣,拓寬知識面,還可以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設計專題搜集型作業:

一、利用課文特點搜集資料

對學生來說,搜集信息本身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他們必須經過查閱、篩選、整理等活動,才能找到合適的材料。因此,教師在布置課外作業時,可以根據課文的特點,讓學生到圖書館查閱資料或者通過因特網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并讓他們將搜集到的資料帶到課堂上與其他學生交流、討論。這樣,學生會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大量的信息,進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還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如,學習《小壁虎借尾巴》一課,學生不了解壁虎的尾巴具有再生功能,所以,課前我給學生布置了這樣的作業:查找小壁虎的資料,了解壁虎的生活習性。課文學完后,學生熱情未減,于是我趁熱打鐵,繼續布置查閱資料的作業:查查其他動物尾巴的特點,生活中還有哪些動物的什么東西具有再生功能。第二天,學生們紛紛匯報自己查到的知識:燕子的尾巴可以掌握平衡,人的指甲可以再生,頭發可以再生……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積累了許多豐富的課外知識。又如,學習《只有一個地球》前, 可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人類的不當行為給地球帶來了什么樣的災難。比如,戰爭中的核污染、生物戰、土地沙漠化、工業發展帶來的一系列后果。同時還讓學生查閱各國在保護環境方面所作的努力等,讓他們懂得地球環境的污染對于人類是巨大的災難。完成作業后,學生就會明白保護地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二、利用主題活動收集資料

篇5

民族風 正能量 動漫之魂

記者:《少年師爺》中小師爺的動漫形象獲得了“第二屆(2013)中國動漫十大名片形象獎”,表明大家對這部動畫片、對這個動漫形象已相當熟知和喜愛,那么您認為好的動漫形象都具備哪些要素?

丁立清:一個動漫形象,首先是視覺上的感官,它必定是可愛的,不能讓孩子們一看見就害怕;然后就是它所表現出來的性格要好。一個動漫人物,其最終的目的不在于取悅孩子,而在于對孩子的啟智,和正確的引導,因此這個形象必定是正面的、健康的、睿智的。簡單來說,就是模樣好、有榜樣性、生動形象富有童趣,只需要看一眼就能深刻留在觀眾的心里。

記者:《少年師爺》是紹興首部電視動畫片,可以說開創了當地動漫行業的先河,在最初成立動畫公司時是怎么考慮的?

丁立清:成立動畫公司,主要有3個方面的考慮。

第一個是產業角度。在當時,傳統的服裝產業已經走下坡路,不得不去思考轉型的問題。但是,往什么方向轉型呢?這時,我看到,當今經濟發展的趨勢,不再以傳統的產業發展支撐起世界經濟,而是文化產業。而最近幾年,國家始終在鼓勵動漫產業,鼓勵做民族的動畫,做中國特色的動畫,這更加堅定了我往動漫產業發展的決心。

第二個是家鄉情結。紹興是一座擁有2500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但從來沒有出現過一部動畫,更沒有能代表紹興文化的動畫。“從來沒有”有時候就是機遇,一旦發展起來,潛力很大。

第三就是我兒子了。我兒子小時候總愛看打打殺殺的日本動畫,我想讓他看到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健康的,傳播正思想、正能量的動畫。

事實證明,我的決定是正確的。

記者:小師爺施野的形象極富紹興地方特色,這樣的形象是如何誕生的?創作中又遇到過哪些困難?

丁立清:動漫是個筐,但并不是什么都可以往里裝。發展動漫業,選取什么類型的故事題材是所有動漫企業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我們在創作初期牢牢記住一句話,即“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紹興作為國內知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著許許多多經典的歷史故事與時代名人,從大禹治水、到魯迅筆下的阿Q,從蘭亭雅集到徐文長的故事,最后,考慮到少年兒童的特點,我們決定擷取“紹興師爺”的重要元素,并將它兒童化,創造性地提煉出一個少年師爺的人物形象來。

既然是紹興首家動漫公司,創作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就是缺乏經驗和人才。因為沒有經驗,當時已投入100多萬元的《少年師爺》第一集動畫片出來后被各路專家推倒重來,一年多的辛苦和投入的100多萬全部歸零;那時我到處考察動漫基地和動漫企業,一點點地研究,也親自到全國各地找人才,經過目前近十年的探索,慢慢摸索出了動漫之路。

除此,《少年師爺》的題材非常正,曾得不到一些電視臺的青睞。但目前隨著對一些無厘頭搞笑動畫的批評聲越來越多,像《少年師爺》這類有益兒童健康的動畫片越來越受到國家和家長的重視,市場前景將越來越好。

邁國門 重合作 文化為根

記者:《少年師爺》如今已走向海外不少國家,對于國產動畫片來說是相當成功的,目前為止該片的海外傳播情況是怎樣的?對于海外推廣有哪些成熟的經驗?

丁立清:海外發行上,《少年師爺》四部已與國際衛視ICN簽約授權播映,兩部已在美國播出。還有在中國臺灣、丹麥、烏拉圭、俄國、中東等地區發行。

隨著中國綜合實力越來越強,國外對中國越來越感興趣,而了解一個國家,首先是從語言和文化開始的。經驗只有一條,動畫要有中國特色。制作精良的動畫太多了,取勝的就是內容――這也是立足于江南水鄉文化、充滿民族特色的《少年師爺》能夠走向國際市場的重要原因。

要讓作品既保留傳統精華又與國際接軌,就要將現代思想植入到傳統之中,去升華傳統。另外,在兒童文學領域,動畫是對孩子們的啟智與教育,很多傳統故事也是基于這個目的,因此,傳統與現代是殊途同歸,完全可以在保留傳統精華之上接軌國際。

記者:動漫形象的成功還要看其是否能夠帶動周邊及衍生品的開發,《少年師爺》及小師爺形象的開況如何?

丁立清:《少年師爺》大量引入了商業植入,片中可以看到古越龍山、震元堂、五明坊等場景及相關產品,片尾也有大禹開元、大觀園、紹興銀行等協助制作,既實現了自身營銷目的,也很好地宣傳和推廣了紹興本土企業和老字號。

“小師爺”目前選擇了形象授權,與企業進行合作,委托他們生產和制作。一方面能降低風險,同時也能保證衍生產品的產出;另一方面借用合作企業的實力,實現雙贏,擴大品牌影響力。公司十分注重產品的質量和企業的公眾形象,在衍生品開發中,堅持做健康的、兒童所需的、對兒童有益的、有文化內涵的產品。如目前合作中的鼎藝皮塑的書包、筆袋,昔比雨具的雨傘,五明坊的扇子等。目前,植入和授權的收益已近千萬。

原創心 品牌夢 再攀高峰

記者:據了解,《少年師爺》電影版正在制作中,具體情況是怎樣的?

丁立清:《少年師爺》大電影的劇本已經敲定,目前制作即將完成一半了,預計明年能在大屏幕上與大家見面。

《少年師爺》大電影延續電視動畫片一貫的中國風和民族風,并將中國人最重視的家庭親情和成長話題通過主人公小師爺的故事來層層展示,最終將中華民族“以智取勝、以和為貴”的精神內涵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真正兼顧了娛樂性和思想性,是一部“家長放心,孩子開心”的正能量作品。

正是憑借著這股獨特的原創魅力,特立宙精心打造的《少年師爺》大電影從籌備初期就一直備受各界關注。目前,《少年師爺》大電影項目已受到國家廣電總局的高度重視,國家電影局副局長、現任中影集團董事長喇培康親切視察特立宙的同時,給予該電影項目高度評價和密切關注,并提出了明確的合作意向。

記者:《少年師爺》接下來會有哪些規劃?特立宙除了此系列外還有哪些讓大家期待的動漫?

丁立清:《少年師爺》第一、二部已在央視少兒頻道播出,第三、四部也即將上映,第五、六部也都拿到了播映許可證,送審央視?!渡倌陰煚敗匪牟烤粐覐V電總局評為國產優秀動畫片一等獎。

篇6

關鍵詞:傳統文化;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166-01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們的祖先用文字記載了長達五千多年中華民族的光輝歷程,形成了中國文明于世界的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創新,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語文。站在時代的講臺,手執新教材的語文教師,應該義不容辭地擔當起這歷史使命,讓學生在祖國的燦爛的文化長河中游弋、翱翔,使中華文化傳統得以光大。

一、接近古詩文

1、誦讀積累

我們學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要求三至六年級的學生主要背誦我校中華傳統文化校本教材《三字經》和《重慶市國學經典誦讀》,以及唐詩宋詞中的經典篇目每天利用晨讀時間讓學生大聲地朗讀,讓朗朗的讀書聲充滿校園。要求學生對所選內容反復朗讀,以至熟讀成誦,牢記在心。這個誦讀的過程,是對學生潛移默化地進行民族精神熏陶的過程。

2、情境解讀

傳統文化是厚重的,時代的變遷使有些詩詞句的內涵顯得深奧,學生不易接受,針對此種情況,我利用朝讀課的時間為學生講述“二十四孝”的故事,文化名人的故事“鑿壁借光”“程門立雪”等,他們聽了故事,了解了歷史,體味了詩詞的蘊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誦讀興趣,增加了文化底蘊。

3、節日熏陶

傳統節日活動本身就是弘揚民族精神的最佳機會,在此期間開展的傳統教育活動會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中秋節、重陽節組織學生朗讀李白的《月下獨酌》,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詩篇,在清明祭掃烈士墓時誦讀杜牧的《清明》等詩篇。將節日融入中華經典誦讀的內容,能激發孩子們熱愛祖國、熱愛幸福生活的激情。在端午節來臨之際,引導學生查詢和端午節相關的一些信息,如端午節有哪些別名?端午節的來歷及與哪些著名的人物有關?你知道屈原魂歸汨羅江的事跡嗎?端午節有哪些傳統習俗?在查詢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如果這些重要的傳統節日讓我們的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有計劃地去探究、去實踐體驗,讓學生在實踐中學語文,在營造節日氛圍的過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風情,這樣的文化傳承是意義深遠的。通過多種形式的訓練,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陶冶性情,感悟人生哲理,提升傳統文化素養,而且使學生積累了寶貴的寫作素材,提高了語文學習水平,可謂一箭雙雕。

二、親近古詩文

語文本來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載體,歷來是一個人文化水準的最外在、最鮮明的標識。因此,我們要努力營造語文課堂的文化氛圍,力求語文課多一點文化氣息,讓學生在課堂上領略到“文化”應有的魅力。

1、創設文化課堂教學情景

(1)空間情景:在教室的墻壁上張貼古代名人的畫像和書法家撰寫的名言警句,在黑板報上專門開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每天一首古詩,一句名言,以此來營造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2)導語情景:引用與課文相關的典故詩文,鋪墊蓄勢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和興趣。在教學《匆匆》時,用漢樂府《長歌行》的詩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作為導入語,讓學生在學習中感悟流逝的時間我們不能碌碌無為,自然地導入新課,使學生茅塞頓開。

2、創設知識課堂教學情景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大量的引用古詩詞主要是為了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例如,愛國主義情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最為濃郁,最為強烈的部分。小學生都會接觸到的這些名篇名句:“但悲不見九州同”是南宋詩人陸游一生愛國憂民的真實寫照,王昌齡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絕句》都抒寫出了他們的愛國之情。教學時,我們要讓學生在理解詩句意思和時代背景的基礎上,深入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感。孟郊的《游子吟》,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親人的關愛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動至極。高適的《別董大》、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詩都是為朋友而作,表達了朋友間的深情厚誼。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深入感知,領會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讓古詩這一顆璀璨的歷史明珠放射出更加耀眼奪目的光芒。

三、走進傳統民俗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文化尋根,探得寶藏。我們要建立起開放式的語文教學理念,努力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把書本學習同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成為不僅是文化知識的消費者,而且是文化知識的發現者,要將人類的優秀文化成果內化為學生的人格、氣質、素質。在誦讀《三字經》的過程中,讓學生在理解其含義的基礎上付諸行動,實施了“孝”的活動,布置了愛心家庭作業。開展了為父母“三送”(即送一句問候,送上一首兒歌,送上一杯熱茶)“三做”(做一回家長,做一次家務,做一件好事)活動,從日記和家長的反饋中了解到他們的行動,受到了家長的好評。“良言一句三日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禮儀之邦――中國,我們有禮,更應該守禮。因此,我們還對學生進行了“禮”的教育活動。教育學生從小學做有禮貌的人。待人有禮,處事有禮,接物有禮。讓中國民族的傳統禮儀發揚光大,讓世界了解中國的傳統美德。

篇7

官方說辭里,拆遷后的北影廠將演變成一個城市綜合性建筑,名為“某某夢工廠”,里面有五星級電影主題酒店、5A級電影大廈、高端假日廣場購物中心,還有頂級豪宅。此外,上世紀五十年代建設的主樓、東樓和西樓三棟建筑,因被列入《北京優秀近現代建筑保護名錄(第一批)》,也還將在一片高樓之中覓得一席之地。

“甭管拆不拆完,這里早就只剩下空殼兒了!”北影廠老職工這樣說。許多人并不關心北影廠的成敗得失,目前的工地圍欄上寫滿各種名人名言,從沾邊的貝聿銘,到不沾邊的唐詩宋詞,包含了上千年的中華文化精髓。在其對面,即為曾經風光了幾十年的明清風情街。那里大門緊鎖,墻壁上被涂上了經典的圓圈加“拆”字。筆者從緊鎖的大門下面爬了進去,里面兩只小狗不停地汪汪叫,為那一片凄涼殘敗的景色留下了些許生動。

透過明清街一個只剩骨架的破窗望去,墻壁上掛著的《霸王別姬》劇照早已褪色。1980年代為了拍《紅樓夢》,北影廠專門修建了“榮寧府”,沒想到新一版紅樓卻是為榮寧府送了終。這幾年來,明清街和榮寧府都是作為旅游景點來開發。只有當拆遷命令下了后,人們才不用花上幾十塊錢,就可以參觀這兩者的最后面貌。

巧合的是,在明清風情街拍攝的最后一部電視劇,便是一部由斯琴高娃、牛莉、劉金山主演的《房戰》,2011年才拍攝完。它講述房地產行業的故事,涉及房屋拆遷、限購、房產中介等。而留在這里的最后一部電影,是8月初拍攝的《輝煌》,講述一個看門老人面對北影廠即將拆除而留戀不舍的故事。這部微電影搶在明清街清場?前?最后兩天趕拍而成,黃色推土機在劇中扮演了道?具。

或許,北影廠的歷史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紀錄片。那個寫著“為人民服務”的主樓,1952年由蘇聯專家設計建造,見證了中蘇關系的巔峰時期,現在交由一民營影視機構辦公;在外國人甫一現身都會被路人圍觀的1980年代,北影廠里到處貼著統一標識的《末代皇帝》英文指路牌,這見證了中外合拍片拉開序幕。這一切又被房地產商抒寫的中外名人名言所取代。

中影集團董事長韓三平曾說,北影廠作為一個企業已不存在了,但是作為一種制片資源或者說一種精神還是存在,中影集團不會丟掉這塊金字招牌。

篇8

教科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童年的泥巴》一課。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理解文章的內容,理清文章的思想脈絡;3.培養學生理解、分析課文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朗讀,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充分感受童年的愉悅。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童真、童趣,感受童年的美好,體會童年的快樂;2.熱愛生活,珍惜童年時光,努力學習。

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探究詞語的巧妙運用;2.理清文章的思想脈絡,體會作者對美好童年的眷戀之情;3.理解“風一樣的日子”的含義。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鋼琴曲《童年的回憶》)同學們,童年是一首歌。童年的故事是那么美好,童年的伙伴是那么天真,大家一起“踩泥巴”、“捏泥巴”、“吹泥巴”、“烤泥巴”,玩得盡興,樂得撒歡。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童年的泥巴》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邊聽邊看課文,給不認識的字注音。

2.“開火車”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同桌之間互讀,注意要讀正確、通順,讀出感情。

4.指名讀課文,教師指導朗讀的語氣。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理清條理,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2.課文講了什么內容?思考之后討論交流。

四、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然后讓學生畫出描寫泥人、泥物的句子,并想一想孩子們用紅泥烤的野餐有什么特點?

2.引導學生討論、探究、作答,教師適時點撥。

3.歸納總結:①詞語的妙用,體現了孩子們玩的高興;②生動細致的描寫,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形象性。

4.引導學生討論:“這風一樣的日子喲!”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風一樣的日子喲!”兩句的作用和內涵。(明確:開篇說明童年時光雖然美好,但更為短暫,感嘆時光流逝之快;結尾與開頭相呼應,說明作者對童年十分眷戀。)

篇9

世界十大著名文化歷史名人

1.孔子

孔子這個出生于公元前551年的山東省曲阜市人,也是開創私人講學、收三千弟子,其中賢人72,帶領部分弟子周游列國14年,并在晚年修訂了六經的當時社會上最博學的學者之一,更被后世統治者均成為孔圣人、至圣。

2.柏拉圖

柏拉圖這位蘇格拉底的學生,與其老師和學生亞里士多德并稱為希臘三賢,并且是先后創造并發展了柏拉圖思想、柏拉圖主義、柏拉圖式愛情等概念,并且被后世認為柏拉圖是西方文化中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

3.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這個出生于公元前384年的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圖的學生,也是幾乎對每個學科,如形而上學、倫理學、心理學、神學等學科均有所貢獻的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

4.哥白尼

哥白尼這位出生于1473年的文藝復興時期波蘭天文學家、數學家、神父和教會法博士,在他40歲時提出了日心說,并完成了偉大的著作《天體運行論》,提出的日心說更正了人們的宇宙觀,為后世留下寶貴的遺產。

5.威廉·莎士比亞

提到莎士比亞大家會不會率先想到《羅密歐與朱麗葉》,而這位出生于1564年英國的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和詩人,是先后創作出四大悲劇和四大喜劇的的劇作家和詩人,并于1591年亨利六世的中、下篇進行了首演。

6.弗朗索瓦·拉伯雷

這位出生于1494年法國的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作家、結出的教育思想家,是以取材于法國民間傳說故事的長篇小說巨人傳為主要著作,雖然受到民眾歡迎,但在1532年和1545年先后兩次被列為禁書,1553年在巴黎去世。

7.艾薩克·牛頓

說到萬有引力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曾經被蘋果砸到的牛頓,而這個1643年出生在英國的著名物理學家數學家,還著有《光學》《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著作,并發明了反射望遠鏡、發展顏色理論、表述冷卻定律,研究了音速,并證明了廣義二項式定理。

8.弗蘭西斯·培根

這位出生于1561年英國的文藝復興時期散文家、唯物主義哲學家、實驗科學創始人,是先后完成《新工具》《論科學的增進》《學術的偉大復興》等一批在近代文學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著作的近代歸納法的創始人。

9.伏爾泰

伏爾泰是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的筆名,也是以《哲學通信》《老實人》《路易十四時代》為代表作的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太逗,并且是有著法蘭西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主張開明君主政治,強調自由和平的18世紀法國思想家、文學家。

10.伊曼努爾·康德

篇10

在廣告中,實證法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方法,是通過事物的真實表現傳達產品信息或賣點,以此來引起受眾注意和興趣,進而促使消費者產生購買行為的一種方法。換言之,實證法是廣告及其他促銷活動中比較直觀并具有立竿見影效果的一種方法。實證法主要有三種:文字寫實、產品展示、現場表演。其中,后兩種是現代廣告中用得比較多也比較有效的方法,比如,洗衣粉、洗潔精、洗手液、洗發水、沐浴露等產品廣告便多用此法。“楊志賣刀”是《水滸傳》中的一個經典段子,不管真實與否,這個橋段在今天看來依然屬于實證廣告的典型案例。“楊志來到京城混江湖,沒想很快就把盤纏用光了,為了糊口,只好賣隨身攜帶的祖傳寶刀。起初,楊志只是將寶刀“插了草標兒,上市去賣”,再加上楊志本是軍官出身,不善吆喝,結果“立了兩個時辰,并無一個人問”,這充分說明產品再好也需要宣傳,如果他能像賣膏藥的打虎將李忠一樣,先舞刀弄槍耍耍身手,只怕不用半個時辰,早被圍得里三層外三層了。直到京城有名的地痞牛二路過,扯過寶刀問他賣多少錢,楊志才算有了一個產品推銷的機會。接下來楊志的產品展示和現場表演頗有可圈可點之處。他先通過回復牛二的詢價不露痕跡地帶出了寶刀的品牌故事“祖上留下寶刀,要賣三千貫”,說明這把寶刀是有歷史的,并明確給刀定了位“寶刀”,然后給出了符合產品定位的價格“三千貫”。接著,當牛二對寶刀的價格提出“我到橋下的白鐵店三百文買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你的鳥刀有甚好處,叫做寶刀”的質疑時,楊志先是回應“灑家的須不是店上賣的白鐵刀,這是寶刀”,然后隆重推出產品的USP:“第一件砍銅剁鐵,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過;第三件殺人刀上不沾血”。USP(UniqueSellingProposition)即“獨特的銷售主張”,它是廣告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由美國營銷大師羅塞•瑞夫斯(RosserReeves)在20世紀50年代首創。瑞夫斯認為USP必須具備三個要點:一是利益承諾,即強調你的產品有哪些具體的功效以及這些功效能給消費者提供哪些實際利益,換句話說,就是顧客買了你的產品能得到什么好處;二是獨特,這是競爭對手無法提出或沒有提出的,也就是說,你的產品要具備跟同類競爭對手有別的地方;三是強而有力,要做到集中。比如,“農夫果園,喝前搖一搖”“農夫山泉有點甜”,以及M&M巧克力的“只溶于口,不溶于手”等均是利用USP原理做出的差異化戰略,極大提高了產品的美譽度。楊志把寶刀的每一個賣點都一一演示給牛二看,親證了寶刀的賣點不虛。最后牛二被殺,而寶刀滴血不沾,楊志通過血淋淋的事實證明了他的刀確實是一把好刀,之所以要賣三千貫,就是因為此刀擁有這三個與眾不同的賣點,可謂把“USP”的三個要點演繹得淋漓盡致。

二、“伯樂相馬”與名人廣告

名人廣告是現代廣告中常見的一種方式。請名人代言廣告有諸多好處,一來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必在某個領域有過人之處或對社會有突出貢獻,請名人做廣告容易獲得受眾信任;二來名人都有專屬于自己的粉絲,而粉絲會自覺不自覺地模仿或支持偶像的行為,如果名人代言了某個產品,那么粉絲也有可能因為偶像的推薦而使用該產品,從而極大地促進產品銷售。其實名人代言廣告古已有之,如“伯樂相馬”。據《戰國策•燕二》記載:“人有賣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市,人莫與言。愿子還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朝之賈。’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同一匹馬,在市場上呆了三天無人問津,但請來伯樂到市場上看了兩眼后,這匹馬不僅當天就賣出去了,而且價格漲了十倍,效果可謂立竿見影,這充分說明了千里馬還需伯樂識的道理,這就是名人代言廣告的力量。

三、“武松打虎”與廣告語

廣告語又稱廣告口號、廣告標語,是廣告中具有特殊功能且舉足輕重的一句話。好的廣告語能夠樹立產品和品牌的鮮明形象,讓人印象深刻,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依靠一句好的廣告語一舉成名的品牌數不勝數,比如,“好迪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讓人認識并記住了好迪洗發水,“農夫山泉有點甜”讓人記住了農夫山泉,“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讓人記住了戴比爾斯(DeBeers)。一般來說,好的廣告語應具有以下幾個特征:一是符合KISS原則,KISS就是“KeepItSweetandSimple”,簡潔甜美;二是與眾不同;三是通俗易懂。在《水滸傳》中,就有一句絕妙的廣告語,即“武松打虎”一節中的“三碗不過崗”。武松到景陽崗本意并不是為了打虎,而是尋找他的兄長武大郎,然而當他來到景陽崗下,看到了一個店家的廣告“三碗不過崗”,正是在這句話的刺激下,武松連喝了十八碗酒,然后上山打了老虎,成為一段廣為流傳的歷史佳話。且不論這段歷史真實與否,單論“三碗不過崗”這句話,即使放在今天,依然是一句不可多得的精彩的廣告語。其精彩之處有三:一是目標受眾定位準確,景陽崗地處荒郊野嶺,經過的鮮有文人雅士,販夫走卒居多,這句話沒有故作風雅,而是通俗易懂,非常貼合目標受眾的接受水平;二是易于激發受眾的逆反心理,武松正是受了“不”字的刺激,你說喝了三碗酒就過不了景陽崗,我偏喝給你看,結果他連喝了十八碗酒,說明這種反向訴求很好地促進了銷售;三是夠短,好的廣告語無需贅言,五個字足矣。

四、酒旗與路牌廣告

路牌廣告最早的形式恐怕就是酒旗了。古代文學中對酒旗多有描述,比如,白居易《曲江》中的名句“細草岸西東,酒旗搖水風”,杜牧《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劉禹錫《堤上行三首》“酒旗相望大堤頭,堤下連墻堤上樓”,張籍《江南行》“長干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懸江口”,韋應物《酒肆行》“碧疏玲瓏含春風,銀題彩幟邀上客”等,不勝枚舉。顯然,酒旗給古人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因此,深得眾多文人墨客的青睞??梢?,酒旗在當時已是一種非常成功的廣告形式,甚至可以堪稱商業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典范。到了宋代以后,不僅酒旗廣告上的裝飾手法已很豐富,而且還有很多畫家也以酒旗入畫,如《清明上河圖》,橋頭就有一間酒樓,上懸五條幅旗,上書“新酒”。再后來,酒旗甚至已不再僅僅是酒樓本身的一種標志廣告,還變成了一種廣告媒體。有的酒旗直接被用作酒的廣告,如明代正德年間朝廷開設的酒館,酒旗上題有名家墨寶:“本店發賣四時荷花高酒”,荷花高酒是當時宮廷御釀;有的酒旗則標明經營方式,如《歧路燈》里的開封“西蓬壺館”木牌坊上就書寫著“包辦酒席”;更多的酒旗則極力渲染酒香,如清代八角鼓曲《瑞雪成堆》中“杏花村內酒旗飛”的酒旗上就書寫著“開壇香十里,就是神仙也要醉”等字樣。今天,酒旗已演變成琳瑯滿目的路牌廣告、旗幟廣告、燈箱廣告、圍墻廣告等,形式更加多樣化,內容也更豐富。

五、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