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快樂為題的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26 09:37: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以快樂為題的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以快樂為題的作文

篇1

我的暑假是歡樂的,繽紛多彩的。在我的假期中最高興快樂的是我們一家人去中南百草原旅游了一次。

那個星期天,我們一家人一起乘車到了中南百草原。一到那邊,眼前那就是一大片綠油油的,草地是翠綠色的。天是淡藍色的,飄著幾朵白云。草地上有幾匹馬在草上走來走去,仿佛在散步。有幾匹馬頭和頭依偎在一起,正悠閑的吃著草。還有一二個人正在給馬喂食,與馬親密的接觸。中南百草原雖然不像大草原一樣那么廣闊,有蒙古包,牛羊成群,但它也很熱鬧、美麗,具有自己的特色。 我們到處參觀了一會草原上美麗的風景,就要在一塊草地上舉行了野餐。坐在草***地上,一邊享受空氣與美麗的風景,一邊吃著可口的食物。真是一件享受的樂事。吃著吃者,我發現了一個游樂園,跑了過去玩了起來。那里的游樂園跟城市里的游樂園是不一樣的。那里的玩具是鍛煉你的體力,沒有一個好的身體是不行的。我先在一竄鐵鏈上爬了上去,我爬著爬者,眼看快到了終點,我害怕了,好象要從上面摔下來。最后,還是爸爸扶我上去。爸爸和我站在高高的木屋里,見媽媽在歡快的蕩秋千,外公他們在走獨木橋,玩得十分開心。過了一會兒,我看了看地圖,發現了一個更爽的地方-----賽馬場。我們趕到了賽馬場,一位叔叔選好了兩匹好馬給爸爸和另一位叔叔。那個叔叔手細鞭,在馬屁股上抽了一下,馬就跑了起來,爸爸抓緊韁繩,威風凜凜的沖在前面,那位叔叔比較膽小,但也緊趕慢趕的追了上來,到了高坡,爸爸一加勁,沖上高坡到了終點。回來以后,爸爸笑著說:“騎馬原來那么***爽,那傻小子,臉色鐵青,嚇壞了!”我聽了也想騎次馬。爸爸便找了一匹小一點的棗紅馬給我,叔叔抱我上馬,我既緊張又激動,這可是我生平第一次騎馬啊!我抓緊韁繩,再馬場上走來走去,媽媽還給我照了相呢!趁我不注意,那位叔叔拍了一下馬屁股,馬發瘋似跑了起來,我嚇壞了,拉緊繩子,嘴里叫到:“馬大爺,馬爺爺,求你停了吧!也許是我繩子拉的緊,也許是我的“祈禱”起了作用,馬停了。我可松了一口氣。 中南百草原太好玩了,不僅刺激,而且有趣。

今天我過得非常開心。

篇2

關鍵詞:小學生;生活化;綠色作文;習作教學

“綠色作文”是一種純天然的、可持續發展的作文,即以人為本的、著眼于學生一生發展的,生活化的作文方式。《語文課程標準》實施建議中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陶行知先生曾提出過:“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離不開生活。”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我也發現,生活是學生寫好作文的源泉,學生的寫作靈感來源于生活,依靠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只有從生活中取材來感悟生活,才能提高寫作能力。”。因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生活化習作教學進行初步嘗試。

一、校園生活,感悟精彩

校園生活豐富多彩,校園故事異彩紛呈。我們可以寫校園的一處景物:可以寫與同學的交往、老師的相處:課堂上的精彩發言等等。校園生活不管是計劃性的活動,還是突發事件,教師一定要抓住它的即時性。要充分利用一個活動,一件事的發生,及時將這些資源,與學生進行交流,根據校園生活內容的不同,利用各種有利于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的方法,創設條件,創設習作的氛圍,給予機會,激發寫作欲。總之,凡是與校園生活有關的人事物景,我們都可以寫。選材時,我們應盡量拓寬思路,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挖掘生活素材,感悟校園生活的多姿多彩。

二、走進社區,認識社會

社區環境是學校小環境的擴展,同時又是社會大環境的縮影。社區教育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當然,要用好社區資源還需要精心設計教育方案。如寫以參觀題材的文章,可帶領學生走進工廠,參觀工廠,了解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等。寫以人間真情為題材的文章,可帶領學生走訪孤寡老人、烈士軍屬,開展“我為他人獻愛心”等活動。

最近,我組織學生寫以“沙溪河的昨天――今天明天”為題材的文章。我先讓學生觀看了沙溪河,引導學生觀察河水的水質,河沿岸成堆的白色垃圾,尋找并觀看了河水的幾處污染源。接著,我讓學生開展社會調查:(1)30年前的沙溪河是怎樣的?(2)當年,人們可以利用沙溪河的河水做些什么?(3)今昔對比,造成如此強烈變化的原因是什么?(4)我們要采取哪些措施治理沙溪河?通過調查,學生們不僅知道了以前的沙溪河河水清澈見底,家鄉的人們常在河里洗衣服、洗菜,他們還了解到在附近對沙溪河造成較為嚴重污染的幾個工廠,有的學生甚至還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治理方案。孩子們以主人翁的態度進行調查、討論,情到深處自然涌,使他們情不自禁地拿起筆,寫出了許多形式不同的習作。習作的題目更是五花八門,形式多樣,有以擬人化的口吻為題的《沙溪河的訴說》、《沙溪河“病”了》;有以呼吁性的方式為題的《救救沙溪河》、《保護我們的家園沙溪河》;有以設想為主的方式為題的《沙溪河暢想曲》、《未來的沙溪河”;還有以中性化的語氣為題的《沙溪河的傳說》、《沙溪河發展史》……這真是“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次習作的過程,不僅提高了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還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和探究精神。

三、體驗科技,挖掘特色

改革開放使整個中國飛速地發展,也給我們周圍帶來了勃勃生機,家鄉中到處洋溢著春的氣息。一座座大蓬種植基地如雨后春筍般地在農村中建起,許多工廠接二連三地矗立在山鄉村野,村民們已不再是像先輩們那樣單純地守護著自家的幾畝農田,村民們已開始嘗試著科學的種植方法,有的村民們已把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推向廣闊的市場。教師要善于捕捉這日新月異的變化,指導學生感受這一道道有著地方特色的亮麗風景線,讓這些活生生的畫面成為學生的寫作素材。“入境始于親”,我常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觀看附近的養豬廠、養雞場,讓學生了解到科學的養殖方法;我還鼓勵學生自行了解有地方特色的沙陽板鴨、沙縣小吃的制作工序及操作方法……通過參觀訪問等形式,學生不僅體會到科學技術給農村帶來的活力,也培養了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如一位學生在參觀了科技示范園之后是這樣寫的:

片斷一:

這兒搭著許多白色的大蓬,一陣風拂過,數不清的大蓬隨風飄蕩,遠遠望去,仿佛是海面上起伏的波濤。

片斷二

篇3

縱向展開議論是指寫作時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逐層論證中心論點,以顯示文章思維深度的一種論證方法。縱向展開議論的議論文思路清晰,說理透徹,富有說服力。縱向展開議論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設問導思法

設問導思法是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來安排文章結構的方法。其思路為:擺出現象(引出文章中心論點)――分析危害(交代或講明中心論點的原因、目的和意義)――指明辦法(指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要求,并說明最終的結果或作用)。如以“放棄”為話題的作文,可以這樣縱向展開議論:舉例說明常人因為害怕失去而不愿意放棄(擺出現象);分析人應該學會放棄,放棄可以使人生變得豐富,放棄還可以激發有志者去奮斗(論證不愿放棄的危害及為什么要放棄);總結放棄是一種智慧,放棄是一種境界(學會放棄的作用)。

二、對比分解法

對比分解法是將兩種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況加以對照比較,從正反兩方面來論證中心論點的方法。其思路為:先從正面論述,再從反面論述。如以“論適度的愛”為題的作文,可以這樣縱向展開議論:適度的愛才能使孩子健康發展;過度的愛不但不會使孩子茁壯成長,反而會阻礙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其思路也可以為:先論證正面觀點,然后批駁反面觀點,再辯證分析。如以“知足常樂”為題的作文,可以這樣縱向展開議論:知足常樂常受世人非議(正面論述);“不知足”者在物質和精神成功之后,享受的是一時之樂而非“常樂”(反面批駁);“知足”不是無所追求,“知足”是忘我,忘我則“常樂”(辯證分析)。

三、逐層深入法

逐層深入法指分論點之間的關系不斷遞進,論證的層次呈遞進態勢(由近到遠、由小到大、由輕到重、由次到主、由易到難、由表及里等),一層比一層深入地揭示論題的內涵,使中心論點得到深刻的論述。要做到逐層深入,必須理清概念間的關系,要讓分論點之間呈遞進關系,要表現思考的深入。如以“吸收和給予”為話題的作文,可以這樣縱向展開議論:吸收是給予的前提,要想給予,首先必須吸收;吸收是為了給予,給予的快樂又成了吸收的動力;要想不斷地給予,就必須不斷地吸收;在吸收中給予,在給予中吸收。這樣展開議論,環環相扣,層層推進,思路清晰,說理透徹。

【范文精評】

為堅強喝彩

李倩

人的一生中,總會遭受風雨吹打,冰霜侵蝕。這時,我們要學會堅強,為堅強喝彩。因為堅強是橫越溝壑,一往直前的執著;是攀登珠峰,果敢無畏的信念;是走完,決不退縮的勇氣。(開宗明義,提出觀點:“我們要學會堅強,為堅強喝彩”,并用一組文采斐然的排比句,詮釋了“堅強”的內涵。)

貝多芬曾經說過:“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絕不能使我屈服。”一個偉大的音樂家,一個不肯向命運屈服的失聰之人,用這樣一句話,向我們展示了他用驚人毅力與堅強品質所成就的音樂殿堂,同時也向我們詮釋了堅強的重要性。(援引名人名言,不僅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而且闡釋了堅強的重要性。)

堅強,能讓人在黑暗中看清光亮,能讓人在荒漠中找到水源,能讓人坦然面對困境。(承上啟下,由理到事,巧妙過渡)劉翔,這面中國田徑史上的旗幟,這個世人矚目的奧林匹克英雄,就在他期待的北京奧運會上,因腳傷復發,在110米欄預賽中遺憾地退出了比賽。可是他在傷情很重,無法站立起來的情況下,還堅強地面對,想繼續比賽,堅持無論如何也要去跑道上走一走、試一試、拼一拼的信念。后來,在因傷勢過重,不得不宣布退出比賽時,他坦然面對,在觀眾面前沒有掉一滴眼淚。他的堅強使無數中外觀眾為之動容。(援引劉翔的材料,用鮮明可感的事實論證了“堅強能讓人坦然面對困境”這一觀點。)

沒有堅強,就像鳥兒沒有翅膀,不能翱翔天際;就像駿馬失去健蹄,不能馳騁草原;就像猛鯊失去雙鰭,不能暢游大海。有了堅強,我們就會像巖縫中的小草,吐出新綠;就會像駭浪中的帆船,破浪前行。(兩組排比句形成鮮明對比,再次論證觀點。)

當然,堅強還要靠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既告訴我們要“怎樣堅強面對”,又為下文的分析作鋪墊)蝴蝶是美麗的,是因為它靠著信念和不懈的努力,經受了痛苦的蛻變,最終在陽光下展開那五彩斑斕的翅膀。當我們在人生路上遭遇風雨,請記住,千萬不要讓它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我們要始終相信,“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唯有背負人生苦難重荷卻依然堅強地執著前行,堅持到最后的人,才是走得最遠的人,他們的生命才會因此變得深刻美麗!正因為如此,司馬遷才用他的信念寫下了千古巨著《史記》;海倫才用她的努力找到光明之路。(列舉了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來論證論點。)

堅強,讓我們為它喝彩吧!(首尾呼應,再次點題。)

篇4

【關鍵詞】興趣 借助 指導

一、通過表揚,激發興趣

人人都愛聽好聽的話,小孩子更是如此。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都能使孩子信心倍增。學生造了一個好句子,想到了一個精妙的詞語,我都不忘送上一句“你真棒!”“你想的詞語太恰當了!”尤其是孩子寫話寫得好時,我都會在他的腦門上貼上小星星以示獎勵。別看這只是一顆小星星,孩子們可把它當作寶貝了,貼在腦門上一天,都舍不得拿下來。為了得到一顆小星星,他們寫話可認真了。也許,這就是表揚的魅力。

二、巧借文本,生發興趣

(一)以口語交際為契機,以說促寫。

葉圣陶先生曾明確提出:“作文與說話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說話的經驗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啟示。”

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是一項重要內容,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契機,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表達的欲望。如“問路”“買文具”等口語交際,教師可通過各種途徑,使情境再現,學生必會躍躍欲試,一“說”為快。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寫一句或幾句完整的話就水到渠成了。因為有了對話的基礎,學生比較容易下筆,寫出來的內容自然比較豐富,句子比較完整、通順。比如以“我長大了想做……”為主題的口語交際,在對話交流后,教師讓學生寫話,多數學生能圍繞主題,從長大想做什么、為什么這么想、怎么努力等方面寫話,某種程度是課堂口語教學發言的再現。

(二)利用文本插圖,指導寫話。

小學生活潑可愛,富有想象力。低年級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圖,色彩鮮艷,富有童真童趣。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教學資源,教給學生看圖方法,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圖意,或是想象編故事。如蘇教版第三冊識字五,便有一幅內容豐富的插圖,而且貼近學生的生活。我便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再以《冬天來了》為題,寫一個片段。有情景再現(插圖),又有親身經歷,寫話自然毫不費力。

(三)借助書后練習,指導寫話。

低年級學生習作以造句和寫話為主。而書后常常有這樣的練習,如《小鷹學飛》一文后安排了用“已經”說話,《梅蘭芳學藝》一文后安排了用“終于”說話,《狐貍和烏鴉》一文后安排了一個續寫“發揮想象,以‘肉被騙走以后’為題,編一個小故事”……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將造句、寫話落到實處。

三、活動引領,快樂寫話

教師還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小學生寫話的興趣。

(一)帶實物進課堂,指導寫話。

低年級學生生活經驗不多、知識視野不豐富、表達水平處于起步階段,教師在指導學生寫話時,要從有利于學生形象感知的情況入手,創造積極條件,指導學生寫話。帶實物進課堂,借助實物演示,引導學生寫話就是一種很好的手段。我經常帶著水果,玩具等實物進課堂,并讓學生通過“摸一摸,猜一猜”等活動,進行說話練習。由于有了直觀的憑借,學生感到有話可說。這樣的題材貼近了學生生活,學生比較容易下筆。如一次上課,我帶來了一條香蕉,在課堂上演示,分成不同姿勢讓學生寫寫像什么。交流的時候,體現在學生筆下的香蕉,有的寫像掛在天上的月亮,有的寫像河里的小船,有的寫像彎彎的豆角。就這樣,學生興趣來了,還愁寫不出好的習作來?

(二)新老活動,架起寫話橋梁。

“貼鼻子”,可謂老游戲了,然而它所制造的快樂,它所產生的寫作熱情,卻是共識。因此,為了調動學生的寫話興趣,我常常帶領學生做做這個游戲。此外,“老鷹捉小雞”啦,“三足跑”啦,也是很好的寫話內容。為了激發學生的寫話興趣,我還會根據校園的流行色,適時舉行一些活動。如校園流行玩陀螺,我便在班上舉行“陀螺大賽”;校園流行編織,我便舉行“看誰手巧”活動,讓學生現場編織……實踐證明,這一系列活動,架起了學生寫話的橋梁,激發了學生寫話的興趣,讓快樂寫話不再是夢。

四、走進生活,趣味濃濃

生活是習作的源泉,要激發學生寫話興趣,提高學生寫話水平,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便是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并適時用筆記下自己的所見所想。如寫一處景色,可讓學生在節假日,由父母陪同走進大自然,去體驗大自然的美妙與神奇;寫你認識的幾種蔬菜,可讓學生到附近的菜場看看……“有米”才能“成炊”。大量的生活體驗,定能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素材。

篇5

【關 鍵 詞】 作文教學;語文;小學;表達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來自全國各地的隨遷子女不斷涌入我校。生源差異性的增加,給學校教學帶來很大的考驗。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和興趣,聯系學生的生活和社會現實,改進自身的教學,為學生營造一個合適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盡快適應新課程教學。因此,以“真情作文”為教學理念,改進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便成了這些年來我參與教改研究的主打課題:積極引導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探究知識的發生和發展,激發學生學習寫作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發展。

一、一個問題:小學語文教學,尤其是作文教學面臨著嚴重挑戰

這些學生從小就跟隨父母遠離家鄉,走南闖北,生活閱歷相當豐富,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都是一部部人生教材,這正是真情作文的寶貴素材。但是,這些學生卻寫不出“真情作文”。問題在于: 由于父母工作流動性大,他們的學習環境不穩定;很多孩子缺少學前教育經歷,未受過基礎性聽說讀寫的熏陶;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完善,學生的成長環境存在嚴重缺陷。小學語文教學,尤其是作文教學面臨著嚴重挑戰。

二、一項行動:探索真情作文教學的實踐與研究

(一)實踐:關注學生能否“出真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作文教學的內容就是要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義的內容用文字表達出來。真情作文的教學實踐就是培養學生說真話、寫真事、表達真情。

1. 組織學生參與各種活動――“”。針對學生生活枯燥、缺少玩伴、缺少與人溝通、更缺少活動體驗的現實,組織學生參加集體游戲和集體活動,引導他們在活動中豐富生活體驗,增進友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積極向上的競爭意識,進而學習作文。

如寫“一件快樂的事”前,讓學生一起做做“畫鼻子”“丟手帕”“搶椅子”等游戲活動,讓學生表達快樂之情。又如,在春游、秋游的素質教育中,在走走、看看、玩玩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再如,在少先隊組織的雛鷹爭章活動中,讓學生在爭章活動中寫寫自己的進步和不足,激發學生爭先創優的熱情,來培養學生說真話、寫真事、表達真情的學風。

2. 引導學生學習寫隨筆――“抒情”。針對學生作文表達中的情感匱乏、追求簡單這種情況,引導他們學會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與訴求。借著節慶日或一些特定的日子,抓住時機觸動學生深藏心底的那份情結,引發他們的思想火花。組織學生以隨筆寫話的形式,與自己的心靈對話,表述自己對問題的思考和內心想法,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如在每年元旦和元宵節前后,我讓學生以“我又長大了一歲”“我們終于團圓了”“告別沒有爸媽陪伴的日子”“遠方的小伙伴”等為題,寫自己的節日感情。在五月份母親節來臨前,讓學生以“我眼中的爸媽”為題,表達感念父母的親子之情。在六一兒童節到來時,讓學生寫“今天真快樂”“我有一個心愿”,以抒發自己的真實感悟和對未來生活的憧憬之情。到了教師節,以“我心中的老師”“老師我想對你說”等為題,表露自己尊師的心情。這樣讓學生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內心想法,樹立正確的生活目標。

3. 運用聊天形式開展人際交流――“傳情”。針對學生不善于與人表達的寫作不利因素。通過師生聊天這種形式,利用可用時間與學生拉家常,談“山海經”,說心里話,來縮短師生交往的心理距離,培養學生在開放心態下進行情意傳達的習慣。

聊天也為語文習作指導開辟了一種新形式。不僅拉近了師生距離,增進了師生關系,更是能在聊天過程中,幫助學生捕捉生活的亮點,抓住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啟發他們品味生活、認識世界、感悟人生,從而引導他們學習語言表達、關注情感傳遞、激活寫作靈感。還改變了學生的被動地位,師生無拘束的交流,常常會促使學生萌發出高漲的寫作熱情。

(二)研究:聚焦學生會否“寫真情”

1. 有效積累寫作材料――把握情感之源。為了幫助學生改變這種“欲說不能”的狀況,達到“厚積薄發”的寫作境界,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積累,積累語言材料、生活材料和思想材料,這是寫作的源頭活水,也是寫作教學的第一步。

小學語文教材都是內容廣泛、形式多樣、文質皆美的文章。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想、問能力的同時,加強書面積累的指導,采用“摘錄本”摘抄文本中的好詞、佳句等語言材料進行誦讀、熟記和比賽等活動,幫助學生積累寫作材料。

積極引導學生課外閱讀,從課外閱讀中積累,讓學生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里,吸收營養,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寫作材料。①每周的閱讀課,學生們會熱情高漲地進入閱覽室,閱讀他們喜歡的書籍,充分利用時間進行摘抄、交流、閱讀。②每周借書的機會,引導學生去借一些與我們的教材相匹配的書籍。③每天中午時間,組織學生用半個小時時間放下一切活動靜下心來看書讀報,還鼓勵學生好書互換閱讀。④對學有余力的學生組織他們把摘錄來的好詞佳句、美文欣賞、趣味語文等通過設計班級語文學習報的形式一期一期編排、整理、展現給每位學生,讓他們自主開展語文綜合學習活動。這種“造房建基”式的積累,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大大調動了學生主動積累的熱情,也體現了“少教多學,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

2. 有效引導活動體驗――助力情感表達。通過語文活動增強學生生活體驗,進而學習作文構思、表達等一系列過程,這是寫作教學的第二步。

凡是學生經歷過的事都可以成為作文教學鮮活的寫作材料,我們的學生大多生活比較艱辛,這更是真情作文的寶貴素材。我針對自己研究的課題,在班中指導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綜合活動(部分內容見下表),這些活動都有一個回憶、采訪、座談、收集、撰寫,引導學生密切聯系個人經歷,思考生活經驗,挖掘人生感悟,學會真情表達。梳理、修改、展示等活動過程,教師以此指導學生體會父母的關愛之情,用文字表述對新環境里家庭生活的向往之情,傳達與新同學相處久了而形成的友誼之情,對社會、學校、老師的感恩之情。我把自己的做法在年級組進行交流,在學校年級組里得到推廣。

3. 有效評價學生習作――關注情感提煉。通過師生共同對學生作文進行批改、講評、交流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得到提高、學會運用,這是寫作教學的第三步。

作文批改是開發蘊藏其中的寶貴教學資源的過程,教師要指導學生善于挖掘、保存、積累和運用。學生起初的作文都是一些不成熟的半成品,在教學研究中,我重視草稿的評議和批閱后的講評。草稿的評議:讓不同寫作基礎的學生交流草稿,班級其他學生當評判員,被評的學生聽到師生的肯定與贊美,會更自信地寫作,根據師生的建議,不足之處也有了修改的方向。在評議的過程中,全班同學都會找到自己作文的差距,從而知道如何去修改。批閱后的講評:我樂意為“佳作”打高分。把它們作為范文,讓學生在課堂上親自朗讀,并編入班級語文學習報,發給班中每位學生,讓全班學生相互欣賞、相互學習,情感得到提煉,能力得到培養。

三、一點收獲:作文教學改進的初步成效與思考

通過師生的努力,學生學會了用眼睛觀察、耳朵傾聽、大腦思考。他們的作文,從“為情所困”到“為情所動”,發生了明顯變化。不僅寫作興趣濃了、內容豐富了,而且懂得了如何真情表達。真情作文的實踐和研究,使這個班級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不斷提高,而且整個班級的思想品德、行為規范也在全校表現突出。班級學生在區級以上的小學生作文競賽活動中獲得多次獎項,獲得師生的一致好評。

來自不同地域的學生成了我校得天獨厚的教學資源,教師通過對不同地域文化之間的溝通,逐步學會從不同文化中汲取營養,縮短學生間的較大差異性,將這些潛在的資源匯集起來構成一座知識寶庫,應是語文教師教學研究的重點方向。

【參考文獻】

[1] 梁頌. 小學生作文夠簡單[M].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篇6

第三部分半命題

1認真審題

應對全命題的作文,一定要對題目(包括其中的導語部分)仔細分析、對組成題目的各個語詞、要明確其意思,從而把握題目規定的寫作范圍和內容。

特別是要對局部關鍵性文字進行反復推敲。所謂的關鍵性文字,主要是指“題眼”(如主謂短語類試題中的謂語,偏正短語類試題中的修飾詞,動賓短語試題中的動詞等)。對這些詞,可直接解詞釋義,可以進行近義辨析,可以進行置換比較。比如,“這也是課堂”這個題目,通過解釋明確“也”是“同樣”的意思,或者刪去“也”變成“這是課堂”并與原題進行比較,我們都可以得出結論:只能寫教室以外的“課堂”。還要注意題目暗示的文體指向:比如,“小議”、“之我見”等詞語進入題目,就說明一定要寫議論文了。

審題時,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認真解讀題目“導語”和“要求”部分。很多全命題作文都出了“導語”,用以啟發思維、拓展范圍,我們決不能忽視其中的若干限制以及給出的寫作角度。

2扣題寫作

對于給定的命題,千萬不可以偷換概念,一定要扣題寫作。具體來說,可

以從如下方面入手:一是下筆扣題開一槍。也就是說文章開門見山,直擊題目,從而引得下文圍繞這個方向展開。二是穿插文中巧切題。可以圍繞題目擬出一組小標題,穿插在文中;也可以根據題目擬定中心句,穿插在文中。這些做法能夠不斷強化題旨,保證了文章依軌而行。三是鎖下題目作結尾。文章的結尾一定要回扣題目,這一點至關重要。可以說,開頭點題并不是必須的,但是結尾必須點題。

第三部分半命題

1扣住題眼,提示語中尋覓立意

半命題作文因其給出一半的題目,審題時,要緊扣題眼,在提示語中尋找適合的立意角度。舉例來看,2007年江蘇揚州中考作文試題“‘吃???’前面有這樣的提示:“吃”能折射出生活、社會,說不定還蘊含著哲理和文化呢。”這實際上就告訴考生,寫作時不能僅僅停留在吃的表面現象上,要挖掘出深刻的主題。你可以將思維發散到“生活、社會”中去,更可以從其中挖掘特定的哲理和文化。

2巧妙補題,省略號中另辟蹊徑

寫作半命題作文,補題是關鍵,謹慎補題于前,方能瀟灑成文于后。考場上,一般怕動腦筋的同學往往會從后面的提示中選一詞,因為這樣最省事,又最保險。殊不知,這樣做可能出現很多“撞車現象”。要想在眾多相同題目中脫穎而出,難度系數就會增大。如果能在省略號中另辟蹊徑,就會大大減少撞車的幾率。今年獲得滿分作文同學無一例外是走了這一條捷徑。如湖南益陽2007中考作文題以‘那一雙??的眼睛’為題作文,請把題目補充完整,空格處可填‘渴望’、‘關注’、‘失望’、‘憤怒’、‘美麗’……”幾篇滿分作文分別填寫的是“憂郁”、“溫暖而有詩意”、“無助”、“流浪”、“堅毅”等,都是從省略號中另辟蹊徑,通過自己的比較篩選而巧妙地補題。不同的題目決定了不同的寫作中心、材料及表現手法,不可小覷哦!

但是,如果題目中對此有限定:規定只能選填提示的幾個詞語中的一個,那你就不能采用“外援”嘍!

3精心選材,巧妙對接生活體驗

考場作文,需要精心選材,考生可以對接日常生活的體驗。江蘇揚州一考生寫的《吃咸肉的兩個月》,濃郁的氣息讓人陶醉。如“男人種了地回來,往長條椅上一坐,粗聲喝道:‘弄碗咸肉來!’”有動作、有聲音,人物個性鮮明,文字背后表現的其實是作者對生活敏銳而細微的體察,地生活發自內心的歡喜和熱愛。河南課改區一考生寫的《那一次,我很快樂》,選取自己親身經歷的實際生活為材料,一場家庭戰爭由于“我”這個“家庭劑”的勸告而停止了,吵鬧了十多年的一結婆媳終于“化干戈為玉帛”,很有生活情趣。此外,還可以對接閱讀體驗,對歷史人物、歷史題材予以深度關注,讓舊題材煥發出新光彩來。

篇7

一、創設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在教學中,始終堅持創設愉悅的氛圍,將單調的作文教學改為參觀、詩歌朗誦會、故事會、口頭作文、演講等多種形式。課前將作文重點內容講清,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尋找材料,課后對得失進行小結。學生在老師面前沒有心理壓力,從而使思維處于積極狀態,能夠準確地表達思想。在濃厚的興趣之中,使學生的作文能力得以提高。

二、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力

聯想和想象是創造思維的翅膀,是作文教學不可缺少的一環節。在命題作文訓練中,選擇能使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的題目,讓學生覺得有東西可寫,克服畏難心理。例如《三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是市長》等,這類作文都是讓學生用聯想和想象,學生大多數把自己當成大有作為的人物塑造且較合理,這類作文雖純屬虛構,但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和聯想能力。

同時讓學生讀、寫范文,在《皇帝的新裝》一文后,讓學生以《皇帝的新裝續寫》為題,展開合理想象,通過續寫文章,學生能深刻地理解了課文的主題,拓展了寫作思路,培養了寫作興趣。

三、讀、寫結合激發寫作情趣

學生們都喜歡閱讀喜聞樂見、感人至深的文章,因此要善用范文的誘發力,調動學生的寫作欲,讓學生從課內、課外讀物中獲得寫作知識和借鑒。教師可抓住精彩段落,啟發思考使之成為訓練思路的好材料。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的景物描寫,精妙無比,用“碧綠”寫菜畦,用“光滑”寫石井欄,用“紫紅”寫桑葚;油蛉“低唱”,蟋蟬“彈琴”,鳴蟬“長吟”,何首烏的根是“臃腫”,準確而生動的詞語既抓住了動植物的不同特征來突出其各自的特點,描摹出動態之美,也滲透著作者的喜愛之情。寫雪地捕鳥中的“掃”“露”“支”“撒”“系”“牽”“拉”“罩”一系列動詞,準確生動依次描繪出了捕鳥的全過程,寫出了兒童捕鳥時興奮驚喜心情,也寫出了作者兒時在百草園的生活樂趣。讓人流連忘返,講完課后可結合本文讓學生練筆,寫自己童年生活片斷,題目為《童年趣事》。這次作文同學們都能按要求寫自己童年時代的天真幼稚甚至荒唐可笑的事情,都能寫出真情實感。通過讀、寫結合來訓練學生的寫作,激發學生的寫作情趣,變被動為主動。

四、發掘寫作因素 創設寫作情境

教師要善抓有利時機,發掘寫作素材,創設寫作情景,讓學生抒發真實情感。引導學生閱讀林海音《爸爸花兒落了》一文時。綿綿父愛,讓英子小小的心里蕩起層層漣漪,父親真摯淳樸不加雕飾的愛如絲絲細雨,這份父女情讓我們的心弦不禁為之顫抖。抓住這一時機,可讓學生寫親身經歷感受最深的與父親有關的作文,如有同學寫到:“自從我上初中后,父親像變了一個人,那么的關心我、愛我,為了我,他與我學習到深夜;為了我,他與電腦揮手;為了我,他甚至辭去了許多酒宴……看到父親斑白的兩鬢,我的心在哭泣……”

五、課內教學、課外活動相結合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文過程中常發現一些學生絞盡腦汁卻無話可寫的現象,我采取有效措施啟發和引導學生深入生活。生活就像萬花筒。每個事物、每種現象都可成素材,成為學生寫作的源泉。因而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認識生活,積累生活,培養學生勤于觀察、善于觀察、樂于寫作的習慣。有意安排或指導學生在校內外搞一些有益的活動,為作文教學提供一些寫作素材,例如,學校舉行各種知識競賽、演講比賽、運動會、義務勞動、主題班會等活動,文體上不但要求學生會寫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還鼓勵學生寫對聯、賀詞、贈言、演講稿等,這樣既讓學生走出了課堂,激發興趣,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陶冶情操,增加體驗,不但思想受到教育,而且提高了觀察認識事物的能力。

六、把好“三關”由“難”變“易”

作文教學應堅持注意把好“三關”,即命題析題、作文批改和作文講評。

1.命題析題關。作文一般由教師統一命題,學生照題規定習作。學生思維易受限制,寫出的文章言不由衷,草草應付,文不附題,一塌糊涂。對此應先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以多種命題形式,讓學生寫自己最感興趣、有切身體會的事;或由教師規定寫作者范圍,學生自己擬題;或依據要求,讓學生自主細致分析命題的體裁、體現的中心思想以及寫法等。這樣學生的思路開闊,寫出的文章自然、流暢。

2.作文批改關。“作文是改出來的。”老師的批改很重要。批改中,我始終堅持批改學生的作文。從語句表達、詳略處理、中心表達多方面寫好眉批和總批,使學生拿到自己的作文即知自己文章的得失優劣,使學生在作文練習中,提高寫作能力。

篇8

以往的作文教學多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教師怕教,痛苦、困惑,學生怕寫,毫無激情的被動模仿,而師生迫于高考又不得不做。教學是一門藝術,而教之道,貴在啟發引導,我們應該在教學過程中貫徹快樂作文的理念,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作深入細致的反思。

1激發學生作文興趣

作文是語文的“半邊天”,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其語文分數的優劣。但事實上,在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有不少學生談“文”色變,視作文為畏途,他們寫文時,常常搜索枯腸,胡編亂造,敷衍完篇,應付了事,毫無作文的主動性和興趣性。針對此現狀,我特別注重對學生進行寫作興趣的培養。首先是利用“鄉土文化”對學生進行熏陶,消除學生對作文的恐懼和神秘感,使學生找到榜樣和信心。例如我把自己長期收集整理的我縣作家胡林聲的《胡寅恪的骨氣》、吳洪群的《家是一輛車》、董保剛的《一句話一輩子》等文和自己創作的一些文學作品給學生誦讀,讓學生明白文學創作并非可望而不可即的,從而使學生對寫作產生親近感和濃厚的興趣。其次,在作文教學的初始階段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以學生感興趣的作為寫作題材,巧妙命題。例如學生入學伊始,我便以《假如我是語文老師》《語文老師我想對你說》等為題,由于此時學生具有極強的表現欲和與老師交流思想的愿望,學生感到有話可說,寫的文章大多真摯感人。再者,在作文教學的初始階段,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寫作中的“閃光點”,不要吝嗇表揚語,要運用賞識教育和激勵教育喚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增進學生寫作的“內驅力”。所以,教師一定要使學生明白作文在中學語文學習中的重要地位及日后在社會中的重要意義,使學生心理上重視,態度上端正,為日后的作文教學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2保證學生的寫作自由

必須要弄清楚考試作文與平時作文的區別,考試作文的目的是為了測量學生的作文水平和寫作能力,而平時作文是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和寫作能力。考試作文是看結果,平時作文是重過程。如果學生根本不想寫、無法寫,又怎么能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保證學生的寫作自由,倡導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義的。當然,我們所說學生作文的自由,也不是對學生的作文放任自流,不管不問,而是努力給他們寫作的自由空間和選擇的自由,不愿意寫的不必逼著他寫。更多的時候,是提供一個寫作的情景或話題。

我一直認為學生作文是其在進行藝術創作,而不是在教師嚴格標準下的“文字堆砌”。既然學生作文是其創作的藝術品,那么就必然允許他自己的作品張揚個性,表現自我。在實踐中,我感到自由作文學生歡迎,習作的質量也相對比較高,從教的角度看,得到的信息反饋量更大,發現的問題也更多更真實。

3只有回歸生活本位,才能快樂作文

《全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實施方案》以及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避免為文造情。”這為學生作文走上“表達自己的意思”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前幾年流行一種說法:生活即語文,語文即生活。我一直欣賞這種說法。我們可以這樣說,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一方面,作文的思想情感來源于生活,特別是真情實感,離開了生活,只能是無病,裝腔作勢,矯揉造作;另一方面,作文的素材內容來源于生活,你想作文內容豐富,充實具體,形象感人,必須注重和引導學生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還有一個方面,作文的語言技巧,同樣必然來源于生活,當然,訓練,刻苦的訓練,反復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真正的,深刻的,持久的寫作技巧,只有也只能來自學生的生活。

4重視閱讀經典,厚積才能薄發

近年高考語文試卷“閱讀理解”和“寫作”,材料很多出自中外名著。大家可以想一想,這些名著,學生平時讀還是沒讀,對名著的故事情節熟還是不熟,對人物的命運體驗還是沒體驗,他們做這些高考題的效果絕對不一樣。

高中生因為時間緊,學習任務重,課程量大,平時很少有充足的時間讀名著,特別是那些長篇巨著。而名著在青少年學生成長和寫作中的巨大作用毋庸置疑,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名著的閱讀。首先,建立行之有效的閱讀機制,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資源,開足閱讀課,為作文教學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其次,閱讀要有經典意識,不僅要學生讀各種報刊雜志、更要讀名著,重視名著的經典榜樣作用。針對時間緊、課程量大的問題,我們不妨從起始年級抓起,老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制定長期的詳細的名著閱讀計劃,時間可以細化到每一個學年、每一個學期、每一個節假日,老師可以通過開辦講座、定期開展閱讀經驗交流會、定期檢查等形式加以指導和監督。

5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鼓勵

篇9

作文小學生寫作能力作文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既沒有定法,更沒有可以直接套用的公式和秘訣。對于思維能力尚在形成過程中的小學生來說,作文是一件非常頭痛的事情。那么,如何引導學生走上寫作之路,使他們樂于作文,善于作文呢?

一、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積累寫作素材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分析課文中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進行總結,并布置一些小片段,讓學生進行仿寫。如在上《我愛故鄉的楊梅》一課時,我就注意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的描寫方法。作者先總寫對楊梅的喜愛,再抓住楊梅的形狀、顏色、味道等特點進行分寫。分寫部分寫出了觀察楊梅的順序,不僅觀察了楊梅樹,而且觀察了楊梅果成熟的動態過程;不僅用眼睛看,而且還要用手去摸,用嘴去品嘗,等等。進而引導學生總結出觀察事物的外觀形態,再用發展的眼光觀察事物的變化。在觀察過程中注意多種感官的參與,如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覺,用鼻子聞聞有什么氣味,用嘴嘗嘗有什么味道,等等。事物的特點,在學生的親身感受之下,就會清晰而又牢固地留在他們的腦海里。

其次,要指導學生平時寫觀察日記,積累素材,并有意識地觀察的所得分門分類地收集起來,建立一個充實的材料庫。關于人,從容貌、身體、動作、表情等幾個方面來收集;關于事,收集校內、校外、家里的事情等;關于物,平時注意收集對各類事物的動態和靜態的描述。因此,寫日記是十分必要的,日記可以不拘內容,不拘長短,但一定要堅持,為寫作積累素材,厚積才能薄發。正如茅盾所說:“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筆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見所聞所感隨時記下來……”為此,我強調每位學生每天都要練筆,從而減輕寫作的難度。

但學生生活的空間太小,難免造成日記記成流水帳。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得多,知識才厚重,才能寫文章時左右逢源。多讀還要多思,把讀與思的體驗運用到作文當中,自然文思泉涌,滔滔不竭。這樣到寫作時,一個個素材便呼之欲出了。

二、培養學生寫作興趣,讓學生快樂作文

1.故事激趣,引發想象

小學生好奇心強,愛聽故事。因此,在作文之前,以講故事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會引發學生想象,使學生很快進入作文情境。如在《桌子壞了以后》這篇作文教學前,老師先聲情并茂地給學生講故事:“一天,小剛同學來到教室里發現自己的桌子壞了,他急忙用自己的壞桌子換來了小紅的好桌子。過了一會兒,小紅高高興興地來到了教室……他發現自己的桌子壞了,她會怎么辦呢?”通過講故事,學生結合自己生活實際展開想象,很快就以愉快的心境投入到作文之中去。

2.問題激趣,啟動思維

小學生愛動腦筋,好勝心強。因此,作文以提問題的形式,引發學生思維,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二十年后的我》這篇作文教學中,我先提出:“現在我們的國家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二十年后,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更強大,人民的生活一定會更美好。二十年后,我們都長大了,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崗位。那時我們在什么崗位上怎么為祖國做貢獻呢?”問題的提出,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啟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學生都想把自己的答案寫出來,都有話要說,不吐不快。這樣就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作文欲望。

3.圖畫激趣,引發美感

在作文教學中以圖畫出示課題,會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使學生樂于觀察、樂于作文。如在《窗前的小樹》這篇作文教學中,我依次出示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中小樹的圖畫,給學生以視覺上的刺激、心靈上的震撼,使學生急于體會美,用語言表現美。這樣學生很樂于去觀察,很樂于把觀察到的美寫下來。

三、豐富生活體驗,抒發真情實感

篇10

一、激發自尊,培養興趣

學生不重視作文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得不到寫作文的成就感,無論怎么寫都是一個“差”,于是就破罐子破摔。因此,教師應多關心學生的人格尊嚴,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特別是那些寫作文困難的學生因害怕作文出現病句、錯別字、結構混亂等等鬧出笑話而遭到同學尤其異性同學的恥笑,以致不敢多寫,甚至不寫。因此,應該激發學生的自尊,培養興趣。

1. 低起點

學習作文的第一步,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把自己的真實生活展現出來,也就是作文的原生態。所謂“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文也不例外。鼓勵學生每天寫點小文章,想到什么寫什么,天馬行空地任意發揮。這樣的小文章一開始就應該低門檻,不限字數,不限體裁,不求詳細具體,不求生動美妙,“只要學生愿意上路,那就總有到達的時候”。例如:在寫以《我的一天》為題的作文時,A學生寫道“早上,起床上學;中午,吃飯午休;下午,放學回家,多么忙碌的一天啊!”B學生寫道“今天,我過了一個快樂的一天,因為今天我交了一個好朋友”。這就是進步,學生貌似不華麗的作文中透露出了他們的生活和情感。

2. 重鼓勵

放大亮點,在給學生批改作文的時候,要睜大了眼睛去找亮點,欣賞學生獨特的發現,肯定學生的真情實感,鼓勵有新意的表達。教師在評講作文時,有意識的拿這些學生的作文來讀,盡量說出他們的優點,讓他們找到成功感。學生在享受自己的成功中就會更加親近作文,消除恐懼的心理,喜愛作文。在一堂作文課中,教師問:今天天氣怎么樣?你們喜歡陽光嗎?在明媚的陽光下生活,你們覺得怎么樣?許多學生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幸福”。于是教師又輕輕地提問:你們幸福嗎?學生們紛紛發表議論,于是以“幸福”為話題的作文練習開始了。在評改作文的過程中,發現這一堂作文課后的寫作出現了很多亮點。

如:A在《幸福?愛》一文中說:“幸福就是餓的時候有飯吃,晚上冷了有溫暖的被子蓋……”

B在《一個幸福的孩子》運用了課文中的寫作技巧,學以致用,很好。另外還有很多靚麗的作文擬題:《幸福像花一樣》《幸福潘多拉》《幸福,很甜》等。

二、點燃信心,書寫情感

有了作文的自尊感和興趣,缺素材,少體驗的學生就應該把他們帶入生活,感悟生活,引入文章,書寫真摯的情感。正如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 我們應注重把學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指導學生做積累素材的有心人。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細致的觀察來點燃學生的信心,通過親身的感悟書寫情感,我們可以從如下方面去努力。

1. 以社會為背景,指導學生觀察生活

作文教學中的即興觀察或有意觀察,都是認識生活、獲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我們應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并有意引導學生去觀察周圍美好的人和事。通過觀察,激起學生的作文興趣,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陶冶學生的情操。如:網絡熱點“小悅悅事件”討論中,學生對人性冷暖的問題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心靈普遍接受了洗禮;“學校中的飯堂學生插隊”問題,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和他人的行為不正確,對“插隊”問題上升到道德的層面;家庭中的瑣事樂事,學生的感悟慢慢都有了,引導學生注意父母的一舉一動、舉手投足,體味情親。

2. 以活動為載體,組織學生參與生活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有意識組織活動,使學生有可能積累較典型的寫作材料,這不僅關系到作文教學的成功與否,也關系到能否在引導學生認識生活的過程中,深化作文主題。簡單的“生物園十分鐘游”活動,讓學生靜下心去尋找生物園中的美麗。學生課堂匯報的有“高大茂盛的榕樹,如一把巨大盛開的綠傘”“筆直旺盛的木棉樹,火一般的木棉花”“靈活可愛的小白兔”……學生從來沒有如此的活躍過,學生的自信心從沒有如此高漲。

3. 以實踐為契機,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實踐出真知,我們應從作文教學的需要出發,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為積累作文材料而進行社會生活實踐。一位經歷暑期工工作的學生在他的作文中寫道:“這一天,從來沒有感覺到過的累,不斷的重復的工作,機器的轟鳴,滿天的粉塵。但是,我又感受到自己長大了,自己能夠賺一點點錢,為父母分擔一點點,高興啊!”很多學生都有過打工的經歷,這樣的經歷是現時生活中他們人生寶貴的財富,也為他們的作文積累了許多別具一格的素材,情感豐富了許多。

三、豐富生活,增加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