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半命題作文范文
時間:2023-04-04 22:18: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想起了半命題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其實用好語言并(取得發展分)不難,這里我僅提出兩招與同學們探討。
例文一天涼好個秋
秋雨淅淅瀝瀝地灑著,把心情淋得濕透。我走在路上,又想起了佇立在卷首的刺眼的分數,一滴一滴的水珠在臉頰上流淌出痛感。
進門。吃飯。出門。趕回家吃晚飯的程序簡單而機械。我開始平靜地報出了自己的成績,而后,奪門而逃。可身后傳來母親“天冷了,加件衣服吧”的話語。不知怎么的,此時,異常冷靜的我卻頭也不回地低吐了“不要”二字,然后順手抓起墻上的雨披沖入雨中。不回頭,不想回頭,也不敢回頭。我怕看到母親失望的神情,也怕她洞察出我的偽裝的堅強。
刺痛感的液體,積蓄在視線之上。路上的風很大,吹破了我彈指可破的鎮靜,也吹亂了滿卷的紅叉。她一定很失望吧?西風緊,雨下得大了起來,我單薄的身體逆著風險些跌倒――深秋,真的來了。
不知在哪條路上落寞地走了多久,手心冰冷地喪失了溫度。原來有時候多件衣服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遠處,教學樓里燈火通明,我卻一人咀嚼著悲傷――我有點膽怯了。
“你終于來了,就穿這么點衣服,怎么會不冷?”很吃驚,抬起頭,見是母親。她在校門口撐著傘,一見我,就抓起我的手急切地捂了起來。“你這孩子,叫你加件衣服死命不肯,幸虧我剛才搭了馬自達把衣服拿來了,不然你怎么辦啊……”看著我遍身濕透的樣子,母親皺了皺眉,心疼了。突然間,她想起了什么,從包里取出衣服給我披上,并認真地幫我打理領結。我聽見皮膚間細小的摩擦聲,有細小的靜電在靜靜地產生。“還有,不要太在意了,下次努力就好……”母親用輕柔的聲音撫慰著我的心靈。
一句話,觸碰到了最敏感的神經,我以為我能繼續冰冷地看著母親,就像剛才冰冷地拒絕她的衣服那樣;我以為我還能假裝平靜,就像吃晚飯時那樣。可我終究不能。
天地間貫穿著的風沒有停息,只有我們母女所在的地方一點一點蕩漾出暖意,好像有熱氣從中一陣一陣地升騰出來。
母親用她那已不再細膩的雙手一滴滴拂去我滿臉的淚痕。然后拍拍我的肩膀,叫我早些去上自習。
轉身的瞬間,再次淚流滿面,真的好想告訴你,母親:有你陪伴,秋天也是美麗的,也可以溫暖如春。
例文二信號
①……用信號充實生活,去發現信號,尋找真正意義的信號,你會發現,生活原來可以更豐富多彩!
②……信號,是一種現象。我們不僅僅要看到信號表面所反映出的現象,更要深層次地關注信號背后所折射出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不要讓信號的表象蒙蔽了我們的雙眼。
③……突然覺得孤獨,掩卷卻不敢深思,當遠離了那些自然的聲音,當淡忘了那些四季的信號,我還能從何處感受到自己和時間的真實,或許一覺醒來,對著機械走動的鐘表,只能嘆一句“流光容易把人
拋!”
簡評命題作文限制較嚴,但也不必搜腸刮肚,只要多錘煉,深思考,照樣能寫出活潑的語言。
例文一這是篇優秀命題作文。文章只敘一件生活小事,雖然簡單,卻很耐讀。我們撇開其他特點,單就語言而說,全文沒有濃墨重彩,沒有繁多辭格,沒有響亮名句,卻樸實而不失生動、平淡而不失厚重,自然而不失意蘊。奧妙是活用(重組)“平凡”語言,讓語詞超常搭配(特定場合),一經運用,語詞就特有光澤,語意就特有韻味,語句就特有表現力。如開頭的“淅淅瀝瀝”的“秋雨”“把心情淋得濕透”這句,“淋濕”的應是一個具象,如衣服之類,而心情是個抽象名詞,不能被“淋濕”,何況“透”呢?但這兩個普普通通的語詞結合后,起到了特殊的表達效果,說明這次考試考得太差了,打擊太重了,語簡而意豐。又如“咀嚼著悲傷”,“咀嚼”有兩義,一是“用牙齒磨碎食物”;二是“比喻對事物反復體會”。一般不同名物化的形容詞搭配;但一經組合,含義就深廣起來了,這種“悲傷”只能由我“細細”“獨享”,這種“悲傷”緊緊纏繞,“剪不斷,理還亂”,始終揮之不去……這樣的運用,文中還有多處(見著重號)。語詞搭配的超常(本文語言運用還有其他特點,不細贅述),使含義更豐富起來,形象更豐滿起來,表達更生動起來。
例文二這是三篇佳作(亦為命題作文)的結尾。它們有一個共同點:收尾不是簡單小結,更不是機械重復,而是在收文的基礎上,跳出原有論述“圈子”(當然不能脫離原文),注意深化,上升,鉆出新意,提出了令人深思的問題(有指導性),使文章更有了高度,結尾也就更堅實有力了,我稱之為“跳脫”(這是筆者借用來的)。
歸納
命題作文歸納的語言可注意兩點――其實這兩招人人都可學。
第一,語詞要用活。文章有文采固然好,但未必就要華麗句子、名言警句、多種修辭。現在有些同學作文的語言看上去光鮮、響亮,“擲地有聲”(口號式),似很討巧,細一看,抽象,浮躁,做作,堆砌,老氣橫秋(與實際年齡不符),空談哲理(脫開原文),經不起推敲,沒有“味道”。我主張好好修煉內功,注意錘煉(特別注意用好有“形”的動詞等),用準了,用妥了,用實了,真正起到以一當十的作用,平常的語言同樣能夠光鮮起來。
第二,文詞要跳脫。命題作文的語言,同學們在文中論述時往往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就事論事,圍繞命題作文的題目死兜圈子,通篇卻沒有告訴給人家道理(只是闡釋題意,甚或一味指責);二是收束時重復上文所講內容,或呼幾句口號,或表一下決心。我主張同學們在文章關鍵處(如收文時)多下功夫,好好思索,講求語言的“跳脫”:力求上升(甚至“宕開一筆”),談出韻味,談出哲思,不是文章就更有高度、深度了嗎?
請同學們牢牢記住,語言用活了,跳脫了,就是簡單的文詞照樣能寫出有“味道”的文章來,這樣,“發展分”也就來了,這樣的文章誰還肯說“不”呢?現 場 練 兵
閱讀下面語段,從“有味”的角度,指出語言(語詞)運用特點。
到了鐵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見對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綠的碧綠,青的靛青,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楓夾在里面,仿佛宋人趙千里的一幅大畫,做了一架數十里長的屏風。正在嘆賞不絕,忽聽一聲漁唱。低頭看去,誰知那明湖業已澄凈的同鏡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顯得明明白白。那樓臺樹木格外光彩,覺得比上頭的一個千佛山還要好看,還要清楚。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卻有一層蘆葦,密密遮住。現在正是看花的時候,一片白花映著帶水氣的斜陽,好似一條粉紅絨毯,作了上下兩個山的墊子,實在奇絕。
(選自《老殘游記》)
【參考答案】
篇2
【關鍵詞】習作要求 選材 題目 內容 情思
在學生動筆之前,教者常常會說明本次習作訓練的要求。常見的習作要求,往往比較循規蹈矩,往往缺乏時代活力,因此,學生常常見要求而生畏,往往不知所措。其實,只要習作要求得當新穎,不僅能讓學生有話可寫,而且還能讓學生愛上作文。那么,我們又該如何編寫習作要求呢?在實踐的摸索與嘗試中,筆者以為,編寫習作要求時應努力做到以下幾個“有利于”:
一、習作要求應有利于學生做到選材獨我
習作要求的編寫應善于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現象、事件中尋找命題素材,能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思考習作素材。習作要求的寫作范圍切不可單一、呆板,要多元、寬松。習作要求越窄,學生寫作的自由也就越少,寫作的框框越多,學生寫作時就越發戰戰兢兢,無從下手。
四上蘇教版教材習作一: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節日:春節、植樹節、護士節、中秋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寄托著人們美好的情感與愿望。
假如讓你按照自己的心愿設立一個節日,你會設立一個什么節日呢?趕快拿起筆,寫出你心中的這個美好節日吧。可以寫是什么事情讓你想要設立這個節日的,也可以寫想象中自己或別人是怎樣度過這個節日的。寫完后可以讀給大家聽一聽,讓別人也能分享你心中的美夢和習作的快樂。
受定勢思維的影響,這樣的習作要求反而讓學生想到的是一些中規中矩的傳統節日,不利于學生思路的打開。
改編后的習作要求:
你想設置一個什么節日嗎?比如顛倒節、謊話節、方便面節、野營節、巧克力節……哈哈,多有意思的創想呀,來吧,發揮你的想象力,在這里你可開設一個自己最想要的節日,那會是一個怎樣的節日呢,期待你趕快寫下來與人分享。一定要寫清楚為什么要開設這個節日,這個節日的特色是什么。
改變后的習作要求,讓學生試著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引導學生進行求異思維,挖掘自己的素材。
別樣的要求,別樣的選材。
二、習作要求應有利于學生做到題目獨我
習作要求應該貼合當代小學生的實際,不守舊、不老套,洋溢著濃濃的時代特色,這樣學生才會覺得作文素材就在他身邊。
(五上蘇教版習作一要求)
在教過你的老師中,一定也有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吧,請以《我的老師》為題,選擇其中一位老師寫一寫。可以寫他在某些方面,如外貌、性格、教育方法等的特點,也可以寫他幫助、教育你的一兩件事。
這樣的習作要求,固定的題目,固定的模仿形式,這樣的要求不利于學生的開放思維,不利于寫出形式多樣的作文。
改編后習作要求:
在小學六年的生活里,不少老師教過你吧,同學們,其實,在我們身邊,有許多各具特色的老師,不信你看,有同學寫了以下作文:《“糊涂”老師》、《“麻煩”老師》、《“啰嗦”老師》、《“諸葛”老師》、《幽默老師》、《“摳門”老師》、《“大姐大”老師》、《“天使”老師》……看著這些題目,你是否想起了自己的老師,其中哪一位老師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呢?請仔細回憶他某方面的特點將他細致刻畫出來。注意做到有中心,主次分明,人物形象突出,不寫錯別字。題目自擬。
學生與老師天天相處,故事肯定不少,但具體寫來又是另一回事,孩子往往凸顯不出人物形象。若進行《師恩難忘》的仿寫,學生習作完全找不到靈性,找不到個性。因此,在習作要求中,用一些特殊的富有時代氣息的題目,喚醒學生頭腦中一個個鮮明的老師形象,果不失為一個美妙的舉措。
別樣的要求,別樣的題目。
三、習作要求應有利于學生做到情思獨我
老師們常常苦惱批閱作文時,發現學生千人一面,奇怪的是,有時就連情感也是相同的。那么怎樣讓孩子“披情以入文”呢?我覺得習作要求就應有利于孩子情感的激發,習作要求應能使學生動情,寫作時學生才能融情、傳情。如我們常寫命題作文:《一件讓我后悔的事》。從題目看,學生就已經厭倦了,厭倦的東西一定不能激起他情感的沖動。那么,什么樣的題目才撥動孩子情感的弦呢?后悔,不是跟自己做錯事有關嗎?不是跟自己闖禍有關嗎?以《都是**惹的禍》為半命題,來激發學生的情感。果然,學生思維頓開:《都是粗心惹的禍》、《都是馬虎惹的禍》、《都是浮躁惹的禍》、《都是沖動惹的禍》、《都是嫉妒惹的禍》、《都是猜疑惹的禍》、《都是逞能惹的禍》、《都是耍性子惹的禍》、《都是嘮叨惹的禍》、《都是謊言惹的禍》……學生果然百花齊放。看來,一個貼近孩子表達方式的題目,往往能喚醒孩子內心的激情。
其實,即便經歷的是同樣的事情,每個孩子也會有不同的感受。教師應讓學生努力表達出自己的體驗,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