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靜穹頂之下范文
時間:2023-03-21 19:53: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柴靜穹頂之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要】2015 年2 月28 日,柴靜團隊制作的新媒體作品《穹頂之下》在各大網站傳播。視頻主題及柴靜本人受到了極大的關注。本文不對作品內容作詳細解讀,僅試圖從傳播方式上對作品的傳播技巧進行探討。
關鍵詞 穹頂之下 新媒體 傳播技巧
截止2015 年3 月1 日9:00,各大視頻網站統計的《穹頂之下》播放數據是:騰訊播放7426 萬次,樂視播放1063 萬次,優酷播放1006 萬次,搜狐播放203 萬次,愛奇藝109 萬次,鳳凰播放69 萬次,土豆播放63 萬次,合計播放9939 萬次,從前一天2月28 日早上10 點半開始,該視頻正式上網,在24 小時之內,突破億次的點擊。《穹頂之下》內容主題是霧霾,關于霧霾主題的調查報道在媒體上并不少見,如財新的《被忽略的霧霾元兇》,但是從傳播影響力上正如財新副總編輯所說:“說實話,這個視頻的內容和觀點,我們財新的環境團隊的報道,絕大多數(不敢說全部)都寫過,而且有些是我們的獨創。但畢竟,它的影響力比我們的大得多。這沒有什么可說的。只能學習柴靜的傳播技巧和對技術環節的處理。”①
傳播技巧指的是在說服性傳播活動中為有效達到預期目的而采用的策略方法。②傳播技巧分為傳播內容上的技巧和傳播方式上的技巧,本文不對作品內容作詳細解讀,僅試圖從傳播方式上對作品的傳播技巧進行探討。
一、傳播時間節點的選擇
為了達到預期的傳播效果,傳播主體在執行傳播行為時會充分考慮適合的傳播時間。同時,近期傳播主體在傳播時間的選擇上也引起網民的熱議,例如“周五打虎”“周一見”等網絡名詞反映了受眾對重大新聞事件時間節點的關注。
1、節點
柴靜《穹頂之下》流程大致可以梳理為27 號15:26 人民網公布環境保護部部長被免,28 號8:09《穹頂之下》視頻第一季就被上傳到人民網,9:01 人民網和優酷同時《穹頂之下》的視頻,人民網以“拆條”的方式分成多個視頻進行傳播,10:02 柴靜的新浪官方微博@柴靜看見視頻消息。從整個視頻的節點上看,視頻是作了充分準備的,抓住了新聞事件節點與視頻受眾的心理。
2、輿論引爆時間點
《穹頂之下》的時間選擇在2 月28 日農歷初九,即將迎來春節長假后的第一個周末。一方面返京人群面對現實中的霧霾,更容易產生心理上的共鳴和關切。同時將周五作為作品的時間,利用兩天的傳播時間,在3 月2 日到3 日工作日達到了輿論的。這一點從搜索引擎、社交媒體、視頻網站的數據可以得到證實。同時,3 月3 日全國兩會開幕,隨著會議議程的推進輿論也在消解,直至3 月7 日環保部長答記者問,輿論再次出現,可以看作是作品的后續反應。
二、融入互聯網因素
互聯網媒體,改變了受眾的信息接觸方式,對傳統媒體來說是顛覆也是機遇。傳統媒體人在新媒體環境中,利用新的傳播技術與形式,帶上在傳統媒體中練就的專業素養,無疑可以為媒體市場提供優秀的作品。
1、以演講為主的呈現形式
整個作品以演講的形式呈現,借鑒了TED 的方式,擴充了時長,以開放、交互的姿態論述。柴靜不是以記者的身份切入調查,而是以一位母親的身份,以親情作為切口,每一次展示專業圖標時,都不忘加上“我也看不懂”的前綴,強化觀眾共鳴。然而,敘述主體的第一人稱,恰恰是傳統新聞報道禁忌區,但與上述的手段配合默契,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傳統環境新聞報道在專業性和貼近性之間的平衡問題。③
柴靜團隊之所以選擇這種方式呈現,一方面是因為整個作品的素材中主要有數據圖表、動畫視頻、采訪視頻、資料視頻、圖片,要整合這些素材,最有邏輯方法就是用演講的方式來穿針引線。另一方面,演講形式符合互聯網開放,交互的特征,不論是科技產品新品會還是分享會都會選擇這種方式。從個人方面講,演講是柴靜作為主持人的職業優勢,更加貼合她個人化的采訪風格。最后,柴靜好友羅永浩是這種演講形式的實踐者,從作品鳴謝名單里也不難看出羅永浩團隊的影子。
2、互聯網全網式傳播
(1)視頻網站全網全類型覆蓋
自2004 年中國第一家視頻網站上線至今,中國視頻網站已經發展有十余年。中國互聯網中心(CNNIC)《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調查統計報告》中顯示,截至2014 年12 月,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4.33 億,較去年年底增加478萬人,用戶增長率為1.1% 。同時,截止2014 年底,手機端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3.13 億,與2013 年底相比增長了6611 萬人,增長率為26.8% 。網民使用率為56.2%,相比2013 年底增長6.9 個百分點。從數據看不論端口如何選擇,就網絡視頻本身來說擁有巨大的用戶群,并且在不斷增長中。
從產業發展來看,中國互聯網視頻經歷了落戶期、井噴發展期、低迷期到形成基本競爭格局,即一家綜合性的視頻分享網站—優土(優酷土豆),兩家專業正版長視頻網站即:樂視,愛奇藝,四家門戶類視頻網站—新浪、搜狐、網易、騰訊。
柴靜《穹頂之下》首發視頻平臺是人民網與優酷視頻,一個官方媒體一個綜合性視頻網站,同時柴靜本人接受人民網專訪,引起全網轟動。緊接著搜狐、愛奇藝、騰訊視頻跟進推送到首頁,形成了視頻網站全網全類型覆蓋。
(2)社交媒體分享討論
社交媒體被稱為社會化媒體或者社會性媒體,是科技融合社會學的產物,主要是指基于用戶撰寫、分享、評價、討論、點對點交流的網站和技術發展起來的互聯網媒體平臺。
正是基于這樣的技術和人際傳播的基礎,社交媒體的信息傳播迅速,更容易產生輿論熱潮。《穹頂之下》的主題是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霧霾,因此視頻內容具有在社交媒體廣泛傳播的話題基礎。柴靜授權媒體新浪微博@柴靜看見,通過分享視頻網站的方式首度在社交媒體。緊接著在新浪微博獲得眾多名人資源、媒體資源轉發,因此從社交媒體火熱討論延伸到新聞媒體的新聞報道中,使整個視頻作品更有傳播力。
三、柴靜個人在《穹頂之下》傳播中起到的作用
1、個人品牌
品牌的核心價值是品牌給予受眾最核心與最深刻的感知,而個人品牌的核心價值同樣是個人傳達給受眾的核心印象。個人品牌作為一個主持人的資產,從資產的累積到個人品牌的樹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柴靜個人品牌的累積從湖南廣播的《夜色溫柔》到中央電視臺新聞部,再到個人工作紀錄《看見》的都經歷了一個復雜的過程,有褒貶有爭議,其中她個人的采訪風格、采訪的公共議題、個人交友都變成媒體與網民討論的焦點。
個人品牌的資產的精髓是傳播者對個人核心價值的提煉。柴靜從湖南廣播的知心姐姐,非典時期勇闖病房的記者,到央視調查記者,再到《看見》會,離開中央電視臺美國產女,被人貼上“公知女神”、“新聞戲劇表演者”“文藝調查記者”“柴徽因”等標簽,不論柴靜的標簽如何變換,在增強柴靜個人品牌傳播力的同時,本人都沒有直接回應,依舊以自己的方式關注公共話題。
在作品中柴靜作為整個主題的者,大量使用第一人稱,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去關注霧霾,多次提及女兒,柴靜本人也為視頻作品貼上與霧霾的“私人恩怨”的標簽。這些特征更加突出了柴靜個人品牌視頻作品,使這部關于霧霾主題的視頻在互聯網傳播時更加具有傳播力。
2、個人資源
在互聯網的大浪潮中,當傳播發生時,就要面對著海量資源整合,巧妙的整合資源能夠使作品在制作和傳播時實現效益最大化。利用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的互聯網傳播案例并不少見,例如韓寒的《后會無期》。
柴靜利用多年的記者生涯積累了大量的信息及人脈資源,整部作品中有四十段視頻,其中大量使用央視《新聞調查》的畫面,也利用自己個人資源采訪到了大量專家、學者、官員。利用自己的人脈請到了左小配音。這些都是柴靜個人及團隊利用資源,整合資源能力的佐證。
結語
柴靜的《穹頂之下》自2 月28 日上線到3 月6 日下線,用戶點擊量超億,引起公眾話題討論的,官方直面回應,這是互聯網視頻具有歷史意義的作品,她打破了傳統媒體新聞作品的標準,以“個人魅力”手法讓作品更立體更具有傳播力,它出色的傳播技巧值得媒體人學習。
參考文獻
①羅昌平,《我的老領導、財新副主編張進對柴靜視頻的評價》,http://weibo.com/luochangping
②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③ 趙何娟,《柴靜〈穹頂之下〉可能會、應該會改寫的新聞學》,http://tmtpost.com/.html
篇2
許多人談喜歡的人,有人說鹿晗,李易峰什么的鮮肉類,還有誰提唱歌的陳奕迅什么的,我提了句喜歡柴靜,他們都默默的笑了,笑我的關注重要點有些落后。不同常人。但我確實從開始就喜歡上了柴靜。
或許是應為她說了那么一句話,她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追求人這個東西,我喜歡她所說的想要理解人。我喜歡她恬淡的樣子,我也相信她在用她所經歷的和站在我們角度想知道的問問題,就像梵高的那句話說的那樣,藝術之所以高尚,不是應為什么什么的,而是應為傳達了對人和世界的理解,她把這個理解和對人的認知傳達給了我們,讓相信人文的我更為佩服。人的情感和某些東西豐沛得有些過于。
柴靜去年做了個穹頂之下。為這個跑了足足一年多。調查這調查那的。穹頂之下一出。世人震撼。原來我們如此虧待我們的居住環境,灰蒙蒙的天空是我們將要來的報應。有些城市已經看見了后果。在路上帶著口罩。明朗的天不見。這是我們日前狀況。無關我們所做的事么?事情查到貨車大氣污染的排放還有什么的。感覺有些東西已經明了很多,為了利益不停地想方設法。果然是一出好的你有政策我有對策的戲。柴靜默默地把它做完,在此之前我沒查到任何關于她有調查這事得新聞什么的。
可見她做事安靜。一如她曾經介紹過她的名字一樣。
我叫柴靜,火柴的柴,安靜的靜。
篇3
關鍵詞:引爆點理論;房地產營銷;應用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1-000-01
簡言之,引爆點就是指流行潮突然全面爆發并讓一切產生巨變的那一富有戲劇性的時刻。所有的流行潮都有一個引爆點。格拉德威爾所提出的引爆點是指在某一個特定的流行潮中,能夠使事物迅速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的一個極短的時刻。引爆點理論主要包括3個部分:個別人物法則、附著力法則和環境威力法則。換句話說,流行潮的發生需要三個條件,人們傳播傳染物的行為、傳染物自身和傳染物發生作用的環境。世界上任何一個流行潮的興起,都需要遵守這三個法則,滿足這三個條件。本文總結呂尚彬、吳志遠和陳娟娟對穹頂之下、平凡世界基于引爆點理論的分析,應用于房地產營銷。
根據理論的三個部分,首先總結在《穹頂之下》與《平凡世界》中的應用:
第一,個別人物法則:《穹頂之下》柴靜的“朋友圈”中,一部分央視的同事、原《看見》團隊成員,還有一批微博、公知調查記者圈中的大佬等充當了“引爆點”的聯絡員。敘述者柴靜扮演了“內行兼推銷員”角色。適時分享與轉發的一大批被《穹頂之下》“震撼”、“感動”得“一塌糊涂”的網友,也屬于多級推銷員角色。
《平凡世界》一些忠于原著的讀者是該劇、小說的直接追隨者,這些原著粉在看該劇的時候還會扮演“內行”的角色甚至是“推銷員”的角色,向身邊沒有讀過原著的親朋好友推薦該小說。一些具有影響力的名人明星為該劇“吆喝”,眾大腕紛紛為劇中好友“賣力吆喝”,眾星云集的場面也是讓該劇賺足了噱頭。這些名人明星他們如同“推銷員”一樣向廣大觀眾推銷該劇,提高該劇的收視率。
第二,附著力因素法則:《穹頂之下》與《平凡世界》都是采用視頻的方式。由于視頻所具有的聲畫同步和視聽結合的特性,人們觀看視頻時相對于看紙質版的文字來說,視覺不容易疲勞。而《平凡世界》在劇中創新性的使用陜北話,優點有:1.彰顯地域性。方言是地域文化的傳播與表達的載體。2.增強真實感。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物品、動作和習俗往往只有用方言才能生動的表達。3.營造喜劇性。方言有獨特的喜感,并且給人一種親和力。
第三,環境威力法則:《穹頂之下》對環境威力法則的恰當運用,體現在對群眾霧霾議題的高度敏感性。
《平凡的世界》也正是如此,自它開播以來,你會發現周圍很多人都在討論它。迫于群體的壓力,我們會惡補關于它的知識,試圖有機會能夠加入這個討論群體中。一旦成為群體中的一員,我們就很容易地感受到來自身邊許多人的壓力和其他形式的影響,正是這些影響裹挾著我們加入到某個潮流中去,我們會不自覺地跟隨著群體中的人談論某個現象、某件事甚至是做出某種行為。
上文分析了引爆點理論在《穹頂之下》與《平凡世界》中的應用,接下來本文利用引爆點理論分析經典房地產營銷案例:
第一,保利董事長親派茶葉蛋,“土豪蛋”熱點營銷轟動廣州:“茶葉蛋”一出現就成為互聯網上的新一代土豪標志。保利本次大派茶葉蛋,背后是保利大都匯開盤。大都匯的早餐袋,連同茶葉蛋,送到CBD白領手中…本次活動發起人余英,坐擁71萬粉絲,微博一發動,星火燎原。在這例房地產營銷中,充分利用了環境威力,利用互聯網對茶葉蛋的炒作,網友對茶葉蛋的熱議,分享媒介選取的是微博,對茶葉蛋的關注也是興起于微博,信息傳播有較強的附著力。
第二,點贊狂人出現,都是合肥萬科惹得“禍”:是建一座免費圖書館,還是一家社區酒吧?合肥萬科通過在線點贊的互動形式,向市民征集生活愿望。植樹節的“你點一個贊,我種一棵樹”活動,全合肥市民蜂擁而至,近3萬人參與活動。一個根植于城市地產品牌,總要找到與城市的契合點。而城市需要什么呢?――合肥萬科說:你來點贊,萬科實現。這是一場“文化符號+創意事件+粉絲互動”的超級營銷。這則案例中,合肥萬科通過深入分析合肥的主流城市文化,精準定位,活動符合市民需求,市民主動擔當內行、聯絡員和推銷員的角色,由小到大,塑造城市整體環境威力,帶動更多的人參加。
根據房地產營銷本身特點,結合上文對房地產經典營銷案例的分析,給出基于三法則的房地產營銷改進建議(以鄭州市為例):
第一,個別人物法則:直接尋找擅長社交、精力旺盛、博學、有影響力的人來充當房地產營銷中關鍵的內行、聯絡員和推銷者角色。房地產協會相關人員、大學房地產專業教師、微博房地產紅人和微信相關公眾號等,由這些點來擴散影響廣大網友,吸納擴大內行、聯絡員和推銷者的范圍。
間接通過將房地產營銷與具有影響力或影響潛力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和文化典故等關聯,將這些作品典故的讀者粉絲轉為自己的內行、聯絡員和推銷者。名人明星的代言往往需要較高的費用,適用性不高。
第二,附著力因素法則:二者營銷的成功性說明視頻這種視聽結合的宣傳方式才是適應當今社會節奏,符合人們信息提取習慣的營銷方法。視頻內容構建選取應著力發掘日常生活中具有普遍性卻又讓人體會深刻的點,例如鄭州的燴面、胡辣湯和夜市等具有城市記憶的題材,題材表達可選取河南方言,可在基于鄭州本地房地產交易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分析購房者來源,得到主要購買者來源的故鄉,選取其故鄉方言作為地產營銷視頻的表達語言,或者基于地產營銷目標,選取對應語言。營銷視頻應根據目標客戶的媒介接觸習慣和分享習慣來包裝和傳輸:目標客戶是剛結婚的青年家庭,那微信微博應是主要的接觸分享媒介;目標客戶是基于改善住房需求的中老年家庭,電視廣告也許是更好的媒介。
第三,環境威力法則:流行往往發生在人們對周遭強烈敏感的環境里,同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條件密切關聯。穹頂之下選取的是霧霾這個話題,鄭州本地的營銷可以選取堵等市民深有體會與自身密切關聯的話題,營銷不僅要構造話題,更要營造話題討論的氛圍。
篇4
影視資源融入小學語文課堂,一方面要重視挖掘其文化內涵,以文化素養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另一方面要注重發揮其功能價值,擇取具有教育意義的影視資源,以此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從語文課程的特點來看,其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文化素養,影視資源在擇取上必須與其基本精神保持一致,如選擇一些具有特色的“風俗民情”、“文化遺產”,或者涉及當下比較敏感的話題,例如柴靜最近所推出的公益片《穹頂之下》。所謂“發揮影視資源的功能價值”就是指將影視資源的審美功能、教育功能以及文化塑造功能與教學實際相結合,促使其功能價值最大化。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從課程性質、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出發,選擇與教學實際、學生能力水平相適應的影視資源。如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仍處于發展階段,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教師可以挑選一些劇情簡單、畫面生動的動畫片來輔助教學。
二.影視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的應用
小學語文教學涉及閱讀、口語交際、寫作以及綜合實踐等方方面面,影視資源的觸角也深達其角角落落。我試從閱讀教學以及寫作教學兩方面來探討影視資源在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影視資源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閱讀既是知識輸入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思維能力、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徑。影視資源憑借其形象性、藝術性與綜合性等特點,在閱讀教學中發揮了巨大的效用和影響力。
1.利用影視資源搭建閱讀教學新平臺
現代閱讀突破了對紙質書本的依賴,以電腦、手機等為載體的電子書、影視資源深受學生歡迎。教師可以千方百計地對影片、視頻進行二次加工,最大程度地挖掘影視資源解構教材的作用,以構建多樣化、多元化的閱讀教學平臺,從而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閱讀中來。如教師可以利用影視資源導入閱讀文本,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上,進行閱讀探索。例如在閱讀《神筆馬良》一課之前,教師可以將預先剪輯的1分鐘的動畫片《神筆馬良》的片花進行播放,在刺激學生眼球、引起他們注意力的基礎上,趁勢提出問題:馬良是如何得到神筆的?馬良具備怎樣的品格?由視頻到問題,使學生自主、主動地尋求閱讀。
2.利用影視資源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相較于抽象、靜態的文字,融聲、像、圖、文于一體的視頻更容易理解。因此,教師要充分地發揮影視資源在加深學生對文本理解的作用,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仍以《神筆馬良》一課為例,文中只用“家里窮,連一支筆也沒有”來概括馬良的家境,而動畫片中對此卻有相當多的展開。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窮”的定義是不同的,對于“窮”的感受也不盡相同,這也就影響了學生對馬良高貴品質的理解。因此教師可以將這一部分進行剪輯,以供學生觀賞,使學生身如其境地感受馬良生窮而志不“窮”的高尚品格。
(二).影視資源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寫作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影視資源的巧妙運用有效地改變了當下學生談“文”色變的窘境,對于激發學生寫作靈感、強化表達技巧具有重要的作用。
1.巧用影視資源,激發學生寫作靈感
小學生人生觀、社會觀、世界觀尚未完善。作為語文教師有責任運用學科知識來完善學生人生觀、社會觀和世界觀。影視資源是寫作的寶貴素材,其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故事、生活畫面,還可以以引發共鳴的方式,促使學生主動思考、抒感,搭建一個認識、討論和寫作平臺,從而打破寫作“無話可說”、“無情可抒”的尷尬境地。如最近引起廣泛討論的《穹頂之下》,其不僅向學生拋出了“關注霧霾、關注環保”的社會化命題,而且柴靜作為一個記者,其所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也叩問學生心靈。在教師的適當指導后,鼓勵學生寫出對此影片的看法,寫下他們對其認知,激發學生寫作靈感。
2.巧用影視資源,提高學生表達技巧
篇5
關鍵詞:環境監測;霧霾;建設
0引言
隨著工業水平的不斷提高,帶來的不僅僅是國家的富強和社會的發展,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環境污染問題。環境污染為人類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引起了人民群眾對環境問題的重視。環境監測是對人類和環境有影響的物質的含量、排放量的檢測,并且跟蹤其發展變化的一種現代技術手段。調查環境質量,為環境污染的治理工作提供基礎依據和保障,一言以蔽之,環境監測就是環境治理的前提和基礎。
1當前我國霧霾天氣的現狀
2015年初著名記者柴靜自費拍攝了一個長達100多分鐘的紀錄片—《穹頂之下》,掀起了公眾對霧霾的關注度,同時也喚醒了公眾關注環境污染問題的意識。2015年底大多數地區都被霧霾狂潮所席卷,能見度一降再降,引起了公眾的嘩然。對于當前我國所面臨的環境問題中,恐怕霧霾問題是當前最迫切的問題,也是當前社會最重視的問題。霧霾,霧與霾,本是兩種不同的物質,但是由于這兩個物質在形態中十分相似,就用霧霾加以統稱。2013年,很多人都知道霧,但是卻不知道霾是什么,但是近年來卻總在嘴邊,甚至在空氣中徘徊。從最初的鮮有人知再到如今的人盡皆知,這中間的過程,卻只有短短的幾年的時間。從2013年開始,霧霾從我國的中東部開始出現后,就再也沒有消失過,霧霾帶給人類的影響越來越大,對人類的身體健康也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威脅。隨著霧霾天氣的增多,感染呼吸道疾病的人越來越多,甚至霧霾對人的壽命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隨著霧霾天氣的出現和人類的重視,我國開始建設實時報道的環境監測,對空氣質量實時監測,在每天的天氣播報中,也增加了空氣質量等級,國家開始越來越重視環境空氣的監測。對環境空氣質量的監測是對環境進行治理的前提,同時也是空氣治理成效的顯示。PM2.5是造成空氣環境污染的主要物質,所以我國已經開始著手重點治理PM2.5,雖然時間較短,但也呈現出一定的效果。在治理PM2.5的道路上,仍然是“道阻且長”。
2加強環境監測社會化與能力建設的重要性
隨著空氣質量問題對人類的生活和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并且空氣質量狀況越演愈烈,社會對空氣質量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人們越來越重視空氣質量問題。但是當前我國環境監測的社會化和能力建設不能滿足人們對環境質量信息的了解,這還是源于人們對當前我國的環境監測的不信任,這種不信任也是由于其環境監測的能力建設存在不足之處,多次的檢測不準確就直接影響到其可信任性,同時環境監測的結果也是環境治理的前提,如果環境監測不能夠保證其準確性時,那么對環境的治理也造成一定的偏差,對環境治理工作帶來困難。由于環境的不斷惡化,我國政府也在努力朝著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的方向發展,近年來在全國各地鋪開的監測站標準建設就是有力的證明。這不僅僅是對社會負責任的表現,同時也是對環境治理工作的支持,因此未來我國將會大力加強環境監測社會化和能力建設,為社會大眾和環境保護作出更好的服務。
3加強環境監測社會化與能力建設的措施
3.1建立市場化的環境監測體系
當前我國的環境檢測體系是從中央到地方或有關部門的檢測系統,這種檢測系統不利于環境監測的社會化,政府可以積極建立一種市場化體系的環境監測,多鼓勵我國社會中建立第三方環境監測公司,并且鼓勵行業之中進行競爭,為社會提供更加優越的服務。從多個方面擴大環境監測的范圍,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加方便、準確的環境質量報告,提高社會公眾對環境監測的滿意程度。在建立市場化的環境監測體系的基礎之上,國家還應該建立一些環境監測體制,在制度上規范環境監測,提高環境監測的質量,并且明文規定環境監測結果的透明度,并且對從事環境監測的企業和公司進行統一管理和監督,可以對環境監測的企業進行資質認證,提高社會大眾對其的信任程度,同時也是為規范企業的檢測資格,是一種為社會大眾負責,為環境質量負責的表現。
3.2提高環境監測結果的透明與社會化
環境污染并不是由某個人、某個企業、某個國家造成的,環境污染的現狀是由每一個自然人的活動造成的,所以對于環境的保護,應該人人有責,增強環境監測結果的透明度和社會化不僅僅是滿足社會公眾的求知欲,更是為了讓每一個人都自覺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提高了環境監測結果的透明度,能讓公眾了解當前的環境質量狀況,了解當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公民保護環境的自覺性。檢測結果的透明與社會化不僅僅是社會公眾的需要,也是環境保護的需要,是環境保護的有效策略。
3.3加強環境監測的能力建設
加強環境監測的能力可以從多個方面著手,首先可以從擴大檢測范圍著手,不僅對空氣、噪音的檢測,可以把檢測范圍擴大到土壤、水質、生物等多方面,這些人們沒有注意到的領域,也存在著不少問題,我國應該加大對這些領域污染物的檢測,都有可能存在影響當前人類生存發展的問題。再者就是提高檢測技術能力,從檢測人員到檢測器材,都應該加以改善,提高檢測人員的技術能力和個人素質,定期對這些人員進行培訓,使他們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不斷提升個人技術水平。國家可以加大環境監測的資金投入,更換先進的環境監測器材,并且可以借鑒世界上其他國家中更為先進的檢測技術,增強我國的環境檢測能力,提高環境監測的應急應變能力。
4結語
篇6
傳統企業的領導力
正在面臨怎樣的動搖?
領導力該怎樣革新?
這是一個挑戰眼球的現實問題。
工業化時代,領導者和被領導者之間通常會存在消息不對稱的現象,相比而言,領導者往往掌握更多的資訊,領導者處于威權地位。
但網絡崛起之后,全景社會進入共景社會,信息公開化程度大大增強,所呈現的是一種圍觀結構,領導者在信息資源的把控方面失去了原來的優勢,被領導者多元化的認識、多元化的存在、多元化的意識開始挑戰領導者的權威。
這好比是一場新的博弈。作為領導者,如何去“較量”,這需要全新的領導力模式。
1、輿論挑戰權力
對策:掌握輿論引導的藝術
互聯網時代,很多的挑戰是領導者不能避免的,最直接的一個挑戰,是輿論挑戰你的權力。
原因在于,信息不發達的時代,輿論都在影響和控制之中。如今,信息化產業高速發展,特別是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工具被廣泛使用后,發生了一個事件,成千上萬的網民會參與進來,發表評論進而轉發傳播,信息不受時空限制,形成輿論壓力。所以,微小的力量如果聚集起來就會形成巨大的威力。很多時候,當一個理念聚集起來的時候,小沙粒就會變成沙塵暴。
過去,媒體只是一個宣傳工具,出現某些事件,還可能會遭到封殺。但在信息時代,媒體不再是傳統觀念中的宣傳工具,而是一種信息傳播的載體。現在,很多事件幾乎是由輿論先反映出來的,比如:新一屆深圳市市委書記沒到任之前,微博就已經傳開來,之后才是官方公布。信息時代,如果你不能引導輿論,那你就會被輿論引導,甚至會被輿論推倒。而很多的領導者大多缺乏這種引導意識。
因此,領導者必須具備一項新能力,就叫“輿論引導藝術”。其實,就深諳輿論引導的藝術,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其中對網絡大V的引導起了很大的作用。
2、個人挑戰組織
對策:運用互聯網的組織管理思維,實現由他管理到自管理
工業化時代,個人跟組織的關系好比是水滴和大海,粘度相當高且具有約束力。對于人才,領導者從組織的角度出發,考慮的往往會是,人得其事,事得其才,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但在互聯網時代,個人能力的發展有了更大的空間和機會,更多的追求個性的自由和張揚,對組織的依附度和忠誠度呈下降趨勢,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讓組織陷入極其被動的情況之中。比如:網絡兼職的出現,一些個體知識勞動者,他不再依附于任何一個組織,可能同時為幾家企業提供服務,對于這樣的現象,組織對個人是加強約束還是順應趨勢?
其實,在這樣的時代浪潮下,領導者應該因勢而謀。尤其對職場的中堅力量80、90后來說,他們更為關注個人目標,對組織不再是簡單的依附和絕對服從,在招聘的時候,應該把員工的個人職業生涯納入考慮范圍。換個思維,不是從組織的角度考慮,而是從人才的角度來思考,這叫“人力資本至上”!
我們發現,很多知名的企業家已經在順勢而為。比如海爾,張瑞敏倡導的人單合一,企業無邊界、管理無領導、供應鏈無尺度、員工自主經營;再如華為,任正非最近提出的“放棄中央集權式管理,讓聽得見炮聲的人呼喚炮火”;還有,小米公司的合伙人組織,扁平化管理等,其實都是互聯網的組織管理思維,實現的是從他管理到自管理。
3、創新挑戰秩序
對策:建立契約關系,充分尊重個人
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下,組織靠的是制度、流程、規范化來約束員工。很多企業,單是人事管理制度就包含了眾多細分制度,比如招聘制度、培訓制度、晉升制度等。然而,現在完全不同了,企業的發展支點是創新,創新開始挑戰現有的規則。時代在變,你不得不變!
一是將制度變成契約。為什么網絡游戲能讓玩家癡迷,甚至達到“游戲虐我千萬遍,我待游戲如初戀”的境界?因為你不是用制度去鎖死他,你跟他之間存在的是一種契約關系,他樂于在這里付出。在互聯網時代,領導者要學會和員工“玩游戲”。
二是激勵方式創新。這一點可向寶潔公司學習。一個是輪崗制度,即當員工達到一定的工作年限后,他可以選擇到不同的部門或者不同的區域繼續工作,跨部門輪崗甚至跨國輪崗;另一個是彈性制度,給予員工工作方式的選擇權,可以自由選擇上班時間、自由選擇在家工作一整天等。這種激勵方式,其實是對員工的充分賦權,讓他們實現個人選擇。
三是流程創新。以前的管理,領導是主角。而現在,領導未必是主角。舉個例子,你要演一部電影叫《外科醫生》,那么,外科醫生就是這部戲的主角,院長雖然是領導,但他可能只是個配角。這意味著傳統的等級制度就沒有了。
4、平民挑戰權威
對策:采用融入式管理,不站在員工對立面,而是融入他們,甚至引領他們
這里的權威,主要說的是知識和技術上的權威。關于一些專業的技術,以前都看重專家的權威,現在專業的東西也可以由網民發起。我們看到,2015年2月底,柴靜關于霧霾的調查視頻《穹頂之下》,還有她的專訪,被上傳到了人民網上,同時優酷也該視頻,根據數據統計,這一視頻上線24小時的播放量就達到1.1億次。“柴靜看見”和人民網的相關微博,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轉載數和評論量。其中,“柴靜看見”轉發量56萬,評論量近10萬,點贊數22萬;人民網的微博轉發、評論和點贊總數也達到了30多萬,瞬間掀起了巨大的熱潮,以至于官方不得不出面控制。
為什么出現這樣的現象?因為知識和權威顛倒。那我們的領導者怎么辦呢?
有兩個努力的方向:一個是讓普通員工參與進來。因為很多時候,專業的視角會忽略大眾的眼光。另一個是領導者以平民的身份進入群眾當中,用平民的語言跟群眾對話。2014年,跟互聯網大佬們進行“頭腦風暴”時,就爆出了許多流行的網絡語,“有權不能任性”的言論得到網民一致點贊。
其實就是這樣。過去是領導教育群眾,先溝通再學習,可這樣領導就會比較被動。但現在,領導應該走在前面,比你的下屬、你的員工,走得更靠前才行。
再舉個例子,最“潮”校長趙鵬大,這位80歲的中科院院士,也是中國地質大學原校長,手機用的是iPhone,自嘲是“80后”,承認自己是“微博控”。為什么要“潮”起來?因為對于領導者,面向未來,才能領、才能導。尤其面對現在進入職場的80、90后主流員工來說,你比他更潮,才會產生領導力,他才會服你。
篇7
關鍵詞 新常態 影響金融 生存對策
一、中國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及存在的問題
(一)宏觀形勢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2015年中國的GDP預期目標下調為增長7%左右,報告中還明確指出經濟下行壓力還在加大,發展中深層次矛盾凸顯,過往積累的經濟、環境、社會矛盾不斷浮現。中國經濟已經告別了年均10%的高速增長,步入新常態。
(二)常態趨勢
中國經濟過去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基數小,產業空間大;第二,發展的資源環境壓力不大;第三,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低,改革開放的政策取向,國際經濟處于上升周期等。但是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這些有利條件已經發生改變,永遠不可復制了。
(三)調整產業結構的必然性:巨大人口不適合粗放式經濟
2014年中國GDP達到63.6萬億元(約合10.4萬億美元),高居世界第二,是排名世界第三位的日本GDP(4.8萬億美元)的2倍多。中國經濟成為全球增長的主要引擎,與世界經濟之間的互相影響日益緊密。
但中國的產業發展受到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的雙重影響,由于中國經濟體量巨大,產業發展空間受到一定的限制。
中國長期以來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消耗了大量的資源,產業無序競爭,造成某些產能嚴重過剩、環境污染突出等問題。前央視著名主持人柴靜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引發巨大反響,也引起了北京人們的強烈共鳴。有限的世界資源已經不能滿足中國粗放式經濟發展的需求,環境污染問題也已經漸漸達到了中國居民的容忍上線。因此,中國經濟必須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發展質量。
近期全球經濟深度調整,復蘇乏力,各大經濟體走勢分化,美元走強,歐盟始終未能完全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新興經濟體增速放緩。非洲埃博拉疫情、中東動亂、朝鮮半島核危機、南海局勢緊張、全球反恐形勢嚴峻等不穩定因素都影響著中國與世界其他伙伴國家的經濟往來,中國經濟向來依賴的外需難以提振。同時國內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許多國外企業向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轉移,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面臨嚴峻考驗。
二、“經濟新常態”下的改革措施
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內涵概括為四個轉向:“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從傳統的規模速度型粗放型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為主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為避免在舊的經濟發展模式里越陷越深,步菲律賓、馬來西亞、秘魯等國家后塵進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國應該主動采取有效措施,順勢而為,變被動為主動,淡化追求增長的高速度,轉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經濟提質增效,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建立更加集約、更加平衡的新增長模式。解決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各種矛盾,提升經濟增長質量,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等。這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改革和發展。
十八屆三中全會中的改革措施中要求實行市場化改革,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而金融資源的配置問題無疑最為嚴重、波及面最廣、影響也最大。健全金融市場體制,改善金融資源配置,糾正經濟中的資源配置扭曲,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持續的金融支持,將會有利于促進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針對中國經濟新常態面臨的問題,目前在金融方面,建議從以下措施著手:
(一)穩步推進中國金融市場改革,實現利率、匯率市場化、資本項目逐步放開等,完善金融市場機制
利率市場化是金融資源市場化定價的重要機制。長期以來,中國國內的利率制度扭曲了金融資源的定價,人為壓低了借貸成本,一方面鼓勵了有特殊權力的企業(如國企)獲得廉價金融資源,刺激了基礎設施和制造業領域的一些過度投資,并導致鋼鐵、水泥和有色金屬等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帶來大量不能盈利的企業;另一方面,利率非市場化造成了中國國內金融機構的業務創新能力不足,金融市場的業務結構長期固化,中國國內融資市場“脫媒”不易。與此同時,由于市場化不足,金融資源配置的中間環節太多,中介們節節加碼,人為抬高了流向最終需求方的資金成本。2014年實現了貸款利率市場化之后,目前存款利率可以達到基準利率的1.3倍。逐步實現利率市場化,合理配置資金流向,對于解決產業過剩,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國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在我國金融市場成熟之前,為避免匯率巨大波動對中國經濟造成巨大影響,我們應沿著既有路徑逐步推進市場化,實現人民幣匯率市場化之下的雙向波動。中國的建設需要大量的國際資金,而資本項目的完全放開需要一個完善的金融市場,否則會對我國的金融市場,乃至整個經濟造成嚴重沖擊。
中國的利率市場化、匯率合理浮動,是實現金融市場化的必要條件。中國應該不遺余力地推進此方面的改革,健全和完善金融制度體系,真正發揮金融市場在資金配置方面的決定作用,充分利用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上的資金。
(二)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掌握國際話語權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但美元一直是跨境結算的首選貨幣。中國企業一直承擔著很大的匯兌風險。人民幣國際化不僅能夠減少匯兌損失,促進中國貿易發展,還能夠降低企業的海外融資成本,幫助它們海外擴張,并最終促進創立一個以中國為核心的金融秩序,為中國企業走出去,輸出國內過剩產能,掌握國際話語權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證。
中國已與香港、倫敦、新加坡、澳大利亞、瑞士等26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本幣互換協議,提高人民幣在國際結算中的應用。中國積極推進亞洲基礎設施銀行、絲路基金、金磚國家銀行等國際組織的建立,以及滬港通、深港通等措施的實施都將進一步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和推動其廣泛應用。中國正努力使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中的第五種貨幣。這些措施在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的進程中,也會促進中國金融市場的成熟和完善,對解決產能過剩,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提倡綠色金融體系建設,解決環境污染難題
柴靜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引起中國人對霧霾等環境污染的廣泛關注和思考。從經濟學角度分析,當前的環境污染主要受政府對市場扭曲、市場失靈、企業與消費者缺乏社會責任感等因素影響而產生的。因此,需要經濟和金融政策推動結構轉型,從根本上調整中國的經濟結構,降低重工業比重、提高清潔能源結構以及解決環境污染外部性等問題。綠色金融體系為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綠色金融體系是指通過貸款、私募投資、發行債券和股票、保險等金融服務將社會資金引導到環保、節能、清潔能源、清潔交通等綠色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和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國應向美國等有經驗的發達國家學習相關經驗和技術,完善中國的綠色金融體系建設。加大綠色貸款投入,投入較多的優惠利率的資金支持有環保效益,同時限制有負面環境效應的貸款。建立較完善的環境和社會風險評估體系,推出許多針對綠色信貸的項目和計劃。在更多領域實行強制性的綠色保險制度,若某個項目導致了污染,保險公司會幫助企業賠付。綠色保險制度會促使企業考慮其保險成本,抑制企業開發過度污染項目的沖動。
(四)發揮互聯網金融企業優勢,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中國的小微企業解決了中國90%以上的就業,但其常常由于融資難和融資成本高等問題,面臨嚴峻的發展形勢。傳統的銀行更喜歡國有企業等實力雄厚的大企業,以降低貸款的壞賬風險。但往往更需要資金發展的小微企業卻貸不到款,大大降低了資金的匹配度和使用效率。中國應該積極鼓勵和支持以微眾銀行、支付寶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發展。在移動互聯時代,根據消費、投資等行為習慣的變化,在大數據收集和分析的基礎上,提供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支付、儲蓄和投資方式,大大提高針對性和便利性,同時提高資金的利用率。
2015年1月4日,中國國務院總理的一個按鍵發出3.5萬元貸款,標志著中國首家互聯網銀行――微眾銀行正式營業,成為新型小規模借款者的便利、有效的融資渠道。微眾銀行沒有營業網點,一切申請和審核工作都在互聯網上完成,不僅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還提高了工作效率。個人在網上的相關活動,包括貸款各個環節、相關網上交易等行為,作為基礎信息,通過大數據分析形成個人信用報告。有效控制放貸風險的同時,提高了貸款發放的審核效率和針對性,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互聯網公司能夠在金融服務領域發揮提升客戶服務水平、激勵創新以及促進競爭等積極作用。中國應放寬金融機構的準入門檻,成立更多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互聯網金融企業。
篇8
――《黃金時代》
在很多人看來,2014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如“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智能家電元年”“在線教育元年”“互聯網金融元年”……
事實也的確如此。在高速增長道路上狂奔30多年后,如今中國經濟亟待轉型升級。在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國務院總理表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新浪潮。于是,2014年被譽為“中國創業元年”以及“創業最好的時代”。
在過去的一年中,一批“90后”創業者閃亮登場,在原本由“大叔們”把持的創業紅海中野蠻生長。當然,“大叔們”同樣“有志不怕年高”。既然無所畏懼,那么創業趁現在。
下面,本文將按照不同年齡段,分別為您解析在過去的一年中曾風頭無限的從“90后”到“20后”的創業者:
“90后”:臉萌郭列
行業領域:社交軟件
嚴格地說,出生于1989年的郭列并不屬于“90后”。但無論從整體創業團隊,還是創業風格來看,郭列都符合標準的“90后”特征:好奇心強、高智商、個性張揚以及具有成年人很難理解的古怪愛好等。去年,定位“90后”式亞文化的趣味拼臉軟件臉萌一夜爆紅。
2014年6月間,臉萌在QQ、QQ空間、微信朋友圈、微博、人人網等社交軟件上刷屏式顯現,據稱李開復等大佬紛紛使用,創業者郭列與臉萌名聲不脛而走。
但如今,臉萌又何在?各大社交軟件與網站上的“臉萌熱”正在逐漸褪去。臉萌似乎也沒有擺脫魔漫相機、瘋狂猜圖、Flappy Bird等社交軟件“火一把就死”的魔咒。
點評:臉萌的興衰不僅再次驗證了社交拼圖軟件曇花一現的宿命,更反映了當下“90后”興趣創業在“輕模式”領域的可能性,而其特殊的身份又進一步推波助瀾,如馬佳佳、余佳文等。但臉萌的沒落表明“90后”在創業經驗與產品打磨方面仍需時日,切不可盲目捧殺。
“80后”:滴滴打車程維
行業領域:打車軟件、P2P租車
在2015年情人節來臨之際,國內最為炙手可熱的兩大打車軟件終于由“相殺”走向“相愛”。2月14日,由阿里巴巴資助的快的打車和騰訊資助的滴滴打車宣布進行正式合并。出生于1983年的程維即滴滴打車創始人。
兩大巨頭合并驗證了其補貼模式不可持續。通過資本介入和巨額補貼,兩大打車軟件與移動支付成功結合,為其用戶擴張及其使用移動支付習慣的培養奠定基礎,但這種燒錢模式缺乏可持續性。
而程維的出身背景也極具戲劇性:大學畢業后,即入職阿里,并履職八年。2012年程維從支付寶離職創立了小桔科技,即滴滴打車。但騰訊慧眼識才,最早投資滴滴,阿里隨后跟進快的,并導演了一場國內最為慘烈的補貼大戰。
點評:燒錢補貼并非成熟的商業模式。由于滴滴快的兩家公司在團隊背景、市場份額以及商業模式上的嚴重同質化,注定了兩家公司“合則兩利,斗則兩傷”。但隨著巨頭合并和補貼遞減,打車軟件能否留住“粉絲”和用戶,仍有待市場檢驗。
“70后”:“三個爸爸”戴賽鷹
行業領域:工業硬件制造、母嬰電商、金融眾籌
如果聯想到當前大熱的《穹頂之下》,不難發現柴靜的成功絕非偶然。此前,另一個營銷大師早已借助霧霾“東風”,在商場斬獲佳績。這個人就是三個爸爸空氣凈化器創始人兼CEO――戴賽鷹。
出生于1972年的戴賽鷹,曾任婷美集團營銷總監、執行副總裁。戴賽鷹不僅在2014年9月22至10月22日間,以三個爸爸兒童專用空氣凈化器在京東眾籌創下國內首個千萬級眾籌紀錄,也曾締造婷美26天火爆全國的銷售奇跡。尤其是三個爸爸的成功顛覆了傳統家電行業和硬件制造的商業模式。
作為營銷大師,戴賽鷹在婷美集團多年的營銷積淀、對創業家黑馬社群組織的完美借力、對霧霾帶來商機變化的深刻認識以及其資深奶爸的絕好代言,促成了三個爸爸空氣凈化器的巨大商業成功。而資深媒體人柴靜幾乎是在同一營銷思路下大獲成功。
點評:很少有人注意到,這個名為三個爸爸的產品其實屬于母嬰電商。戴氏的商業成功與目前當紅的柴靜存在著諸多共性:以霧霾天氣的危害性為背景,以母嬰人群切入,探索解決之道,從而贏得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在此過程中,調動用戶和粉絲參與感至關重要,戴賽鷹借助于社群平臺,柴靜則借助于其媒體人的光環。
“70后”:點融網蘇海德
行業領域:金融、P2P
P2P不僅限于租車領域,更被廣泛應用在互聯網金融行業。2014年12月12日,全球最大P2P平臺Lending Club成功登陸紐交所,上市首日漲幅高達56%,市值85億美元。Lending Club上市激起了國內P2P網貸的無限熱情,而其創始人之一也正在深耕國內市場,創辦號稱Lending Club中國版的點融網。這個人正是點融網創始人兼CEO――蘇海德(Soul Htite)。
蘇海德出生于1976年,曾長期就職于企業軟件公司甲骨文,并于2007年創辦Lending Club,主管平臺系統的技術開發和運營。稍后創辦的點融網,幾乎完全復制了Lending Club的模式――“工程師+律師”。由于國內征信體系不完善,點融網也適當進行中國化創新,結合線下對借款人資信的實地審查――即采用O2O+P2P混合模式。據統計,2014年點融網總交易額已超10億元。
點評: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不爭的事實。P2P網貸等互聯網金融通過發揮長尾效應,充分吸收社會閑散資金,并對接中小企業融資。點融網正是國際P2P網貸前沿模式與本土化國情結合的一次嘗試,并在一片爭議中艱難摸索。
“60后”:小米科技雷軍
行業領域:工業硬件制造、軟件研發
關于小米,就不多介紹了,大家都懂的。但是對于雷軍,也許有必要介紹一下:出生于1969年,湖北人,頭頂三大光環――小米科技、金山軟件、順為資本。翻開雷軍的簡歷,堪稱傳奇:
國內最早一批實施學分制的大學生;
大學三年級時成為百萬富翁,憑幫人開發軟件賺到了“第一桶金”;
大學四年級首次創業,成立三色公司(1990年),并獲得湖北省大學生科技成果一等獎;
1992年入職金山軟件任開發經理,2011年出任董事長,并帶領金山公司完成上市;
2010年與前微軟、谷歌、中國工程院、金山詞霸、北京科技大學等高級管理人員一起創辦小米科技。
在巨頭林立的互聯網界,小米通過硬件突破口成功再造神話。雷軍稱,創辦小米是在他已經40歲且實現財務自由之后,而《硅谷之火》一書則燃起他創辦一家世界級公司的夢想。
點評:小米在短短幾年內崛起并非偶然。作為國內第一批互聯網從業者,雷軍浸染互聯網長達28年,深得其中精髓,這是“90后”創業者所不能比擬的。在中國經濟新常態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雷軍用互聯網成功改造傳統手機制造產業,正是拜互聯網思維所賜,也是其所強調的順勢而為。
“50后”:真格基金徐小平
行業領域:金融創投
對于國內互聯網界人士來說,徐小平的名字不陌生。出生于1956年的徐小平亦是一位連環創業者,頭頂新東方聯合創始人與真格基金創始人兩大光環。這位來自體制內并出身藝術專業的天使投資人,早年曾任職于北京大學,而在新東方咨詢教育的經歷則為其二次創業奠定基礎。
徐小平說:“雖然我不懂互聯網,但是我們懂年輕人、懂創業者。同時,我們也愿意和優秀創業者一起去尋找未來。”成立4年來,真格基金投資并幫助一系列創業公司走向成功,如世紀佳緣、蘭亭集勢、聚美優品等。
點評:與“90后”不同,中年創業者往往被社會和媒體忽視。由于擁有豐富的社會閱歷和資源,未來中年創業將日益盛行。早在1997年徐小平就建議新東方介入互聯網,卻不受重視。如今,在線教育風口再次來臨,智課網、100教育、萬門大學、91外教網、商刻均獲得巨額融資。
“20后”:“褚橙”褚時健
行業領域:農業電商
褚時健,已至耄耋之年的老人,在2012年因“褚橙”熱銷而重新回到大眾視野。在褚時健身上,創業不怕年高表現得淋漓盡致。
1928年,褚時健出生于一個農民家庭。他不僅曾履職地方官員,更被評為十大改革風云人物。但在輝煌的人生巔峰,他因個人問題迅速走向隕落。
“十年樹木”,在80高齡之際,褚時健終于將“褚橙”送上了互聯網時代的高速公路,為農業電商樹起一個典范。借助于本來生活網和有機網等電商平臺,“褚橙”在全國熱賣到近乎瘋狂的地步。
點評:“褚橙”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按照易觀互聯網三大戰役理論,“褚橙”在賣貨、聚粉、建平臺三大領域,均打造出了極致的產品:追求品質、“把褚橙賣成勵志橙”、入住本來生活網和有機網等平臺。需要說明的是,建平臺并非指完全獨自建立電商平臺,也包括入住已有的強大平臺生態圈。
總結: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成為一種潮流,時代為每一個人打開了大門,同時,這也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既然要創業,就無法回避競爭。
通過對以上創業者的分析,不難發現以下幾個方面值得關注:
首先,年齡關系到創業的方向與領域。年輕者趨向于從事社交軟件、文化娛樂、媒體等“輕模式”創業,而年長者則側重于金融創投、大工業、大農業、大健康等“重模式”產業。
其次,互聯網并沒有改變商業本質。互聯網時代帶來了巨大的營銷紅利,但產品和服務是永恒的商業法則。
再次,用戶至上集中體現在“粉絲經濟”。粉絲經濟本質上屬于精神訴求,超越物質層面。
篇9
片中多次提到的"洛杉磯煙霧",是人類歷史上著名的環境污染案例和治理教材。我社2014年熱銷圖書《洛杉磯霧霾啟示錄》,展示的便是污染事件發生時的眾生相,真實描述了相關政策和研究工作背后微妙的過程和來龍去脈。
《洛杉磯霧霾啟示錄》
本書英文原版于2008年在美國出版后,被譽為現代新聞經典(journalistic classic)之一、大氣環境領域的《寂靜的春天》
深入刻畫洛杉磯污染事件發生時的眾生相--科學與無知、責任和逃避、公益和唯利、遠見和短視等
以史為鑒,對我國治理霧霾等空氣污染的政策制定和實施具重要借鑒意義
譯者的感言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所長 曹軍驥
我是做空氣污染研究的,很早就聽說過洛杉磯的光化學污染,但對于其污染的產生、程度和防治等歷史細節的了解基本空白。我所翻譯的Chip Jacobs 和WilliamKelly 所著Smogtown: the Lung-Burning History of Pollution in Los Angeles一書(中文版名《洛杉磯霧霾啟示錄》),2008年在美國出版以來被認為是近年來環境生態領域最優秀的公眾讀物之一。隨著翻譯工作的進展,越來越覺得這本書思想的深刻性。
洛杉磯的昨天,我們的今天
兩位作者是文學記者,作為地道的洛杉磯人,從小就身受空氣污染之害。為了再現那段歷史,他們不辭勞苦,從舊故事中提煉出洛杉磯空氣污染史的濃縮版。每章、每段、每句話,都有深刻的含義和意義,作者的文字力透紙背,字里行間中揭示出污染現象后的思想本質,期望傳遞出空氣污染的共性特征。
掩卷深思,洛杉磯昨天的污染故事很多以驚人的方式在現今世界上許多城市活生生地上演著。如一位官員在1956年調侃道"我們花了35年來消除煙霧,其中的30年對抗政客,5年治理煙霧本身"。作為斗爭結果的環保法案、減排措施和方案控制住了洛杉磯的煙霧,但是新的問題在歷史長河中接踵而至:能源危機、CO2減排、全球變暖等。舒適但高能源消耗的現代生活方式帶來了嚴重的污染。
面對這一事實,多數人仍在妄想單純憑借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來治理污染,而不是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全球化大背景下的今天,地球上的人們互相影響,誰都不能獨善其身。這一系列故事的背后,往往都有利己主義者和科技至上論者的身影。猶如空氣污染領域的"寂靜的春天",作者提出深刻的反思:如果科技也對環境危機無能為力,人類該怎么辦?
兩位作者講述的是洛杉磯的故事,放眼的卻是整個人類的生存狀態。工業化進程中的我國也在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大氣污染。重讀這段洛杉磯煙霧污染治理歷史,反觀當今席卷大江南北的霧霾事件,經年治而不降的空氣污染,我覺得有如下幾點特別值得借鑒。
高度重視科學研究
20世紀40年代初洛杉磯發生光化學煙霧污染時,各界人士都茫然不知所措;經過大概10年的摸索,由加州理工學院斯米特教授率先發現機動車與工業尾氣的光化學反應產物是污染的肇因,之后的控制都是圍繞這個科學結論展開。沒有高水平科研成果做支撐,如盲人摸象,不僅污染控制的效果差,甚至污染控制的基本方向都是錯的,出現越治理越污染的局面。因此,洛杉磯很早就開始了空氣污染的科學研究,成立專門的機構進行高水平的科技攻關。如1968年成立的加州空氣資源局(CARB)第一屆主席就由斯米特教授擔任,幾十年來CARB引領與左右了美國空氣污染的科研水平、控制技術、標準制定、法規條例等進程。
對污染治理的長期性要有足夠認識
從1943年7月8日洛杉磯出現第一場有記錄的光化學煙霧事件開始,誰也沒想到這個污染治理工作持續70余年,時至今日還在繼續。煙霧污染發生的頭幾年里,政府官員、高級管理人員在公開場合信誓旦旦拍著胸脯承諾幾年內就要改善這種煙霧污染(盡管它是什么、如何形成都還不清楚)。從1943年算起,洛杉磯這個"美國空氣污染之都",盡管投入巨額資金、巨量資源、巨大努力,進行人類有史以來最長時間、最大規模的污染控制實踐活動,直至作者成書的2008年甚至今天,空氣質量雖得到翻天覆地的改變,但相比之下,洛杉磯的污染仍高居美國各大城市之首,由此可見污染控制的艱巨性。
多種方式、多種手段、多個部門共同治理
洛杉磯空氣質量改善,除了依賴科技進步,還要緊密依賴經濟分析、社會管理、產業替代等多種手段;不僅依賴環保單位,還要依賴研發機構、環保社團、產業部門等全社會的共同投入;上至州長、市長,下至販夫走卒,無論職業醫師還是社交名流,都對空氣污染控制做出過貢獻。空氣質量的改善不僅與污染源控制有關,也與能源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轉換、人民生活方式轉變等有關。需要吸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深刻教訓,對新上馬的高污染工程項目做嚴格的環境影響評估,防止在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產生新的污染。
霧霾的治理任重道遠,霧霾的危害關系到我們每個人。究竟霧霾有哪些危害、我們怎么防護?請將您的想法和建議,發送至《大眾醫學》微信公眾平臺參與討論,并有機會獲得《洛杉磯霧霾啟示錄》1本。
霧霾對健康的影響,已經不僅僅是呼吸系統。
網友:霧霾天,家里的老人和小孩特別容易生病。
白春學(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主任):建議大家應盡量減少外出,特別是老年人、兒童、孕婦,以及患有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血管疾病者。同時,還應緊閉門窗。外出回家以后,應及時清洗面部和雙手,清水漱口或刷牙,并及時更換外衣。必要時,可使用空氣凈化器,以改善室內空氣質量。
網友:我患有慢性過敏性鼻炎,每當遇到霧霾天就反復發作,要怎樣才能防護?
王輝(山東青島中西醫結合醫院變態反應科主任醫師、教授):鼻塞、咳嗽加重,可能是接觸了霧霾中的過敏原,在盡量減少外出的同時,加大吸入藥物的劑量。若伴有流黃涕、咽痛或發燒提示可能合并呼吸道感染,可選用合適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治療。有黃濃涕時,加用左氧氟沙星眼藥水滴鼻,以及用生理性海水或生理鹽水沖洗鼻腔。由于霧霾可導致氣道高反應性和氣道狹窄以致吸藥困難,所以一定要慢而深地經鼻或經口吸入,以保證藥吸至肺內。
網友:我每天睜眼看到灰茫茫的天空就很失望,感覺活在一個沒有希望的世界,很害怕!
篇10
關鍵詞:室內微環境;綠色生態;建筑的設計研究;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4-00-01
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日益遭受著破壞,而我們只能創建室內微環境來改善正在惡化的環境問題,微環境的設計研究同樣可以應用到大環境當中去,人類未來的生存道路上一定會將改善環境作為發展中的重要任務。現今人們特別重視新房的裝修,而市場上的裝修材料當中大多含有很多對人體有毒的化學物質,科學證明,綠色植物可以將裝修材料釋放的甲醛、三氯乙烯等有毒物質吸收到體內轉化成氧氣釋放出來,所以室內放置一些綠色植物,構建的室內的綠色生態不光有美化環境的作用,同時對人類的身體非常有益。所以,室內微環境中綠色生態建筑的設計研究成果將會有益于人體以及構建生態平衡。
一、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室內微環境中綠色生態建筑的設計要考慮的元素有很多,特別是就人和植物來說,都要從長遠的角度看問題,設計的目的不是暫時性的,所以,設計的環境要符合人和植物的生長條件,比如說空氣流通。植物要想很好的生長嗎,必須要在流通的空氣條件下,才能做好呼吸作用,完成植物體本身基本的生命活動。所以同一環境下要放置有限數目的綠植,并不是越多越好,一定要適合才好,有充足的氧氣進行呼吸作用,所以,一般情況下,可以將綠色植物放置在陽臺上,并且時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的空氣是流通著的,有利于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利于室內綠色植物的生長,空氣流通是室內微環境綠色生態建筑設計和研究的必要條件,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就是可以長久有效的有利條件。
二、溫和自然的光照才適合植物生長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必要條件就是可以在各自的生命活動中各取所需,人類生存需要的氧氣,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都是各自為了完成基本的生命活動的產物,植物進行的光合作用可以將室內裝修材料釋放的甲醛、三氯乙烯等對身體有毒的氣體吸收,在植物體內進行一系列生命活動將有毒氣體轉換成氧氣并釋放出來,清新的氧氣正是人類呼吸作用所需要的,所以,正是因為雙方可以各取所需,所以才會和諧相處,也就為室內微環境的綠色生態建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所以為了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就應該將微環境建在有陽光的地方,或者設計的微環境中的光照條件剛好與陽光的光照強度相同,才能保證植物在室內微環境綠色生態中能夠正常進行光合作用。所以有植物的室內,其光照一定要溫和,自然,起到陽光的作用。所以,一般情況下,室內微環境室內綠色生態的建設是放在陽臺或者是有窗戶的房間里的窗臺上。
三、室內適宜的溫濕度是關鍵
保持室內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是非常重要的關乎室內微環境能否長久有效的前提條件,只有在合適的溫度和濕度下,室內微環境要盡可能的符合室外的環境,擬造出一個與室外光照、溫度、濕度相同的室內微環境,才能完成綠色生態建筑的建成。植物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植物可以進行“蒸騰作用”,它們可以將澆在土里的水分慢慢吸收,傳導到葉片上,通過“蒸騰作用”將水分蒸發到空氣中,從而將周圍的空氣變得濕潤,濕度也就增加了,室內的空氣就不會變得那么干燥。北方冬天氣候寒冷,近幾年新興了一種取暖方式――地暖,這種取暖方式的一大缺點就是密閉的空氣當中,由于溫度一直居高不下,空氣不流通,室內的濕度就越來越低,室內環境越來越干燥,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室內創建一個綠色生態的微環境,利用“蒸騰作用”“光合作用”改善室內環境,增加濕度,這就是建設綠色生態微環境的作用,也是保持室內溫濕度的條件,在微環境中,這就慢慢地形成了一個循環,給植物澆水,就相當于一個室內加濕器,改變了室內的濕度,因為室內植物的光合作用才使室內原本密封的空氣變得清新起來。合適的溫濕度就是室內微環境綠色生態環境的提供和要被提供的條件。
四、選擇適合的家居配飾
創建室內微環境綠色生態環境不只是要考慮人與綠色植物之間的相互影響和和諧關系,還要考慮視覺美感,這才體現了室內微環境的設計理念,要根據具體情況,根據不同的情況原則不同的植物和盆栽,放在最合適的位置,既能符合人的視覺效果,又能符合植物生長所需的條件。一般,室內綠色植物較多的房間,選擇家具時建議原則木質家具,木質家具更能體現原生態之美,符合室內微環境中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主題,所以客廳一般建議擺放米蘭、龍血樹、仙人掌等具有凈化空氣作用的植物,而臥室則適合擺放晚香玉、紫茉莉、丁香等具有驅蟲殺菌的觀賞植物。家里的窗簾、床單則適合選出那種適合室內植物的顏色,暖色系較佳。所以選擇適合自己所選植物的家居配飾是很重要的,搭配得當的擺放可以給人帶來很好的視覺效果。
總之,室內微環境綠色生態環境的設計與建筑需要的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和環保精神,只有將綠色植物與人的生存環境緊密聯系起來,才能在未來的生活中日益改善現有的惡劣環境,才能重建我們的美好家園,而創建室內微環境綠色生態環境就是維護生態平衡的第一步。創建綠色生態的室內微環境,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它,它的創建需要適宜的溫度,自然的光照,合適的濕度,流通的新鮮空氣,和搭配得當的家居配飾,這是創建室內微環境綠色生態的先決條件,只有,人們重視綠色植物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培養起保護環境的意識才是最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創建出適合自己房間且能夠真正體現綠色生態觀念。
參考文獻:
[1]李慧秋.淺議綠色生態住宅[J].當代建設.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