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主要內容范文

時間:2023-03-29 18:08: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草船借箭主要內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草船借箭主要內容

篇1

1、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來,有魯肅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于借到了十萬余支箭。

2、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

3、發生地點: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林頭鎮。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重點;思路;中心;提綱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4—0077—01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教師傳道授業的起步、過程和終結,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自學能力。眾所周知,笨鳥先飛,勤能補拙,說的就是課前自學和課后鞏固的道理。筆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幾年的實踐探索,既教給了學生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又提高了語文的教學質量。下面,筆者就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一、抓住重點,理解課文

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自學課文中的某個重點段落,然后集體討論,最后教師深化指導,以“主”帶“次”,理解全篇。

如,在教學《詹天佑》這篇課文時,可以通過以下設計幫助學生完成自學:

1.從解題入手,抓住重點。出示思考題:引導學生思考,從課題《詹天佑》中,猜測課文的主要內容,及詹天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編列提綱,理清層次。教師應引導學生自學課文,思考課文寫了哪些事,課文開頭交代了什么,是用哪些事例加以說明的。

3.出示習題,指導練習。圍繞下列問題引導學生自學課文重點:(1)詹天佑是我國( )的( ),( )鐵路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的。(2)當時社會環境如何?他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結果如何?(3)這篇課文的重點段落是哪一部分?這一部分說明了什么?

4.自學課文,嘗試講析。教師可引導學生先按自學要求自學課文。然后分小組或同桌討論,排疑解難,互相補充,準備作嘗試性的講解分析。最后讓學生嘗試分析課文重點,發揮想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學生評析時,教師應相機點撥,以加深拓寬,落實訓練。

二、抓住思路,理解課文

對思路較明顯的課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抓住文章思路的方法,去分析和理解課文。

如,在教學《漁夫的故事》一課時,筆者通過以下安排引導學生自學課文:

1.審題,預測思路。(1)引導學生通過審題,猜測文章所表達的主要內容和重點。(2)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說出想通過文章知道的內容。

2.感知課文,理清思路。通過練讀,理清文章脈絡。(1)引導學生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知道文章的寫作順序。(2)引導學生說出對“閱讀練習與探究(三)”的看法。

3.閱讀分析,理解思路。教師激情朗讀,學生自讀體會,教師在教學時滲入必要的詞句分析,提升學生的品味能力。

三、抓住中心,理解課文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中心詞或中心句,以此統攬全篇,讀懂課文。

如,在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時,可以通過以下設計幫助學生完成自學:

1.初讀課文,掌握課文大意。思考“草船借箭”的原因、經過及結果。

2.找出中心詞,統攬全篇。明確“草船借箭”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直接讓學生找出課文的中心詞語——神機妙算,并理解“神機妙算”的意思。

3.細讀課文,抓住主線。引導學生思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里,自學“借箭”一段時,啟發學生找出第三天四更時的景色描寫、諸葛亮與魯肅的對話、借箭的巧妙調度等,還可以引導學生勾劃出受箭時船頭船尾的方向變化。當堂講解,集體評議。

4.反復誦讀,深挖開拓。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體味諸葛亮成竹在胸、足智多謀的氣度和周瑜妒賢忌能、心胸狹窄的性格。

四、抓住提綱,理解課文

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列出課文的詳細提綱,使學生憑借提綱深入理解課文,在學生討論評議時相機誘導。

如,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以下設計幫助學生完成自學:

1.初讀課文,掌握課文內容。

2.細讀課文,編擬提綱。教師應先引導學生歸納每個自然段的提綱,后根據提綱寫出段意,比較提綱和段意的區別,再交流討論,充分評議、修改。教師從中點撥,歸納學生反饋的信息,做針對性的重點講解。

篇3

【關鍵詞】評價方式;多樣性、開放性、多元化;全面發展

教育評價是整個教育的一部分,是世紀之初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環節。也是近幾十年來國際教育界的“熱點問題”,所以改革語文課程評價方式,對于改革現行語文課程評價體系的弊端,推進語文課程改革,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這是對傳統評價思想的革命,體現了評價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

我們在語文課程評價方面可以進行以下幾項改革:

1.評價的方式要講求多樣性

語文教材所涵蓋的內容不僅有知識與方法,還有豐富的人文內涵,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語文課堂教學應突出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語文素養的達成狀態等方面的評價,注重學習方式與學習效果的評價,要讓學生在民主、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中,能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如在教學《草船借箭》一文時,教師讓學生充分自讀,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并提出自己的疑問。主要讓學生探討兩個問題:(1)“諸葛亮草船借箭為什么能夠成功?”;(2)“文中哪些地方能反映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學生在認真閱讀后匯報交流,基本上能完成提出了兩個問題。但學生對于課題中為什么用“草船借箭”產生了疑問。因為那“箭”明明諸葛亮借大霧漫天的機會從曹操那里“騙”來的,為什么題目卻用“借”?一石激起千層浪,眾說紛紜,這個時候教師讓學生四人一組,集中討論這個問題。在小組內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再進行班級交流。各小組代表紛紛發言,有的說用“騙”不好聽;有的說,用“借”能點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有的說有借就有還,那些箭后來諸葛亮不是都“還給”曹操了嗎?所以用“借”好,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學生發言過程中,教師很少評價,只是不斷激勵學生反復閱讀、探究,尋求真知。這節課教師運用整體感知的方法,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學生邊讀書邊思考,邊品味邊積累,邊交流邊創新。對于討論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教師的“一家之言”。這樣的教學既注重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體現了學習方式的轉變,又從多方面提高了學生語文素養。

2.評價的方式要注重開放性

現行語文考試采用“一份試卷定優劣”的模式,在考試目的上,過分強化了甄別、選拔功能,而淡化了導向、激勵功能,導致考試演變為教學的“主宰”,考試功能異化;在考試內容上,重工具性輕人文性,重讀寫輕聽說,導致了教與學的片面發展;在評價方式上,一份試卷定優劣,紙上考讀寫,紙上考聽說,評價方式單一、死板;從評價結果看,現行語文考試挫傷了大多數學生的語文學習信心,致使學生厭考、怕考,考試壓抑了學生發展。可以說,現行語文考試已成為制約語文課程改革的“瓶頸”。

為了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針對現行語文考試“一份試卷定優劣”的弊端,在語文教學中可以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實施分項考察、隨機考察和綜合評定的開放性語文評價方式。多方面考查學生語文素養發展狀況,變“一把尺子”為“多把尺子”。

2.1分項考察

語文能力測查包括 “寫字”、“朗讀與背誦、“口語交際”等幾個方面。每一項又可設計若干個考察點,如“寫字”項,可以有“姿勢、正確、規范、整潔、筆順”等五個考察點;“|朗讀與背誦”可以從“姿勢、字音、丟添字、流利、感情”等幾個方面;“口語交際”可以有“普通話、傾聽、表達、參與度、態度|”“等5個考察點。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長,按照“自查互查教師抽查”的形式自主選擇進行考察。分項考察,變過去單一的卷面評價為語文素養評價,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諧發展。

2.2隨機考察

語文素養的考察項目中,學生個體的強項可以早申請考察,弱項可以晚申請考察。考察后,學生如果對考察結果不滿意,還可以再次申請考察,直到滿意為止。隨機考察,變過去的終結性評價為過程性評價,有利于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和揚長發展。

2.3綜合評定

學期末進行筆試,從字詞、句子到積累背誦、閱讀與習作進行全面測試,最后把學生的語文能力測試、語文隨機考察和語文期末成績這三項內容進行綜合評定,作為學生的一學期的語文素養發展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評價的方式要做到多元化

一個學生的發展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多方面的影響,因此過去只有教師的單一評價是非常有限的。學生總是被評價的“客體”而非主體。新課標提出“評價主體多元化”這一條原則包括兩個方面內容:一是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指導學生開展自我討論,促進自己的反思;二是鼓勵同伴、家長參與到評價中來,使評價成為學校教師、學生、同伴、家長多個主體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評價的主體應多元化。

要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評估是較難的一件事,教師要盡力減緩彌漫于學生中的焦慮感,要說服學生消除對測試評價的消極反感態度,教師應當做的是不斷讓學生發現自己的進步。避免將自己與班上的其他同學進行比較,要學會同自己的過去作比較。“自我評價”就是一種“自我反思”, 讓學生進行自評,把評價變成學生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過程。還可以組織學生互評,讓學生在互評中學會欣賞、學會鼓勵、學會接納。

引導學生家長參與評價,還可以借鑒國外一些先進的評價方法。例如:表現性評價和檔案袋評價,又稱“另類評價”等等,廣泛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全面客觀的了解學生。

篇4

〔中圖分類號〕 G6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08―0090―01

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一切創造性活動的基礎,是富有創造精神的人所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學貴有疑”,學生在學習中產生了疑問,就能主動地向未知領域做新的探索。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是培養學生思維獨立性的重要方法。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要經常鼓勵學生獨立思索,質疑問難,為學生質疑創造機會。剛開始提問時,學生往往問得膚淺,但我熱情地給以鼓勵,逐漸引導他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發現問題。如他們可以從詞語搭配、思想內容、布局謀篇等方面提出問題,使思維得到發展。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我注意教給他們如何思考的方式,讓學生遵循一定的規律,探求文章的脈絡,有順序地把思維引向深入。在教學別要注意啟發學習后進的學生多提問題,并鼓勵他們運用所學知識自己解決問題。對他們的進步要及時表揚,提高他們的學習信心。下面是自己教學中的具體做法:

一、圍繞課題,引疑解難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提出問題,捕捉文章的中心,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提高閱讀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如《草船借箭》中的“借箭”一詞,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利用“草船”借箭,更加突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才能出眾。開講時我啟發學生圍繞“借箭”提出問題。結果學生以“借箭”為線索提出:誰向誰借?為什么借?怎樣借?結果怎樣?這樣在閱讀課文時,就能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作者的思路,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學生從事物的表面現象發現他的本質和核心問題,雖然初讀課文,因對課文不甚了解,一時還不能解答這些問題,但已設下懸念,引起閱讀興趣。

二、扣住難點,質疑釋難

在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了認真研讀,對一些問題作了深入思考的基礎上,于結尾處,教師稍加點化,則可引起學生強烈的共鳴,從而更深刻地去感知課文。如教學《將相和》一文,最后有學生質疑:“這篇課文題目是《將相和》,那么只要寫‘負荊請罪’一個小故事就可以,為什么還要寫‘完璧歸趙’、‘澠池之會’這兩個小故事呢?”問題涉及到這三個故事的相對獨立性和組合的完整性,我便讓學生深入討論,使學生明白,通過三個故事的具體敘述,回答了“和”的重要性。故事“完璧歸趙”,寫藺相如護璧斗秦王表現出來的機智勇敢,這與后面“負荊請罪”中廉頗、藺相如矛盾發展到的情景絲絲入扣。故事“澠池之會”,進一步寫藺相如為維護國家尊嚴,大智大勇,置個人生死不顧,敢斗秦王,但是它明白地表現“和”的重要。故事“負荊請罪”,是整個故事矛盾發展的,也是表現人物性格和說明“和”的重要性的。兩個人物都在故事中出場,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忍讓,使得計較個人得失、居功自傲的廉頗內疚自責――尖銳的個人矛盾,在為了國家利益的前提下,最后得到解決,更進一步說明“和”的重要。通過討論,學生領會三個小故事組成的一個完整的故事。

三、抓住個性,悟疑推導

篇5

又到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了,以前我執教《草船借箭》時那沉悶課堂的情境仿佛又浮現在我眼前,毫無疑問,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采用演繹法的教學了,要不然課堂的“悲劇”必將會重演。于是,我決定改變教學方法,嘗試采用歸納法幫助學生理解課后習題“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體會在哪些地方?”到底用怎樣的問題進行推進課堂,于是一個擴散性問題“諸葛亮的哪些舉動讓你想不到?”快速在我腦海閃現。隨后在精讀課文這一環節的預設方案形成了。到底能否達成預期的效果呢?現將實錄整理如下:

師:當我們初步感知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并理清了課文的結構,從文中可知3天之內造完10萬支箭比登天還難,就是這比登天還難的事情,諸葛亮卻圓滿地完成了任務。請你們再次仔細閱讀課文4~8自然段,思考一下,在閱讀過程中,看看諸葛亮的哪些舉動讓你想不到,請你將他的特別舉動畫上橫線,并打上“?”,當你閱讀完后,你理解了他的舉動后,再在后面打上“!”,當然還可以寫上簡短的批注。(學生開始沉下心閱讀。)

師:現在我們開始交流,諸葛亮的哪些舉動讓你想不到?

生:諸葛亮讓魯肅幫他準備船只、草把子、士兵,他明知道魯肅是周瑜的人,為什么還要將這一機密告訴魯肅,要是我就不會告訴任何人。(沒有學生幫助這位學生解答疑問。)

師:你的想法確實正確,萬一魯肅告訴了周瑜,憑周瑜的聰明和為人,說不定周瑜會百般阻撓,他借箭的計劃很可能會失敗。但事實上,魯肅沒有告訴周瑜,你們說魯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生:這說明魯肅為人還是誠實的。

生:這說明魯肅不像周瑜那樣喜歡妒忌別人。

生:這說明魯肅為了吳國的利益,不會讓周瑜陷害諸葛亮,說明他是個顧全大局的人。

師:你們說,諸葛亮知道魯肅的人品嗎?

生:知道,要不然諸葛亮不會將這一秘密告訴他的。

師:在工作中、學習中,我們少不了別人幫忙,少不了要和別人合作,要不然,我們很難將事情做好。只不過選誰合作,這就要求我們有一雙慧眼,諸葛亮就有一雙慧眼,這雙慧眼就是要……

生:了解人的品行。

生:了解人的性格。

生:不要和害你的人一起合作。

師:老師將他的慧眼概括為3個字,那就是:識人心。請你們將這3個字寫在文中的相應地方作為批注。其實,文中還有證據可以說明諸葛亮識人心。

生:他知道,曹操做事謹慎、多疑,大霧天,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要不然,幾百名士兵怎敵得過曹操幾十萬大軍。

師:說得多精辟呀,說到這里,我想到了作戰的一句名言,那就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諸葛亮的做法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沒有想到?

生:諸葛亮為什么還要將船只用繩索連接起來呢?行動多么不方面呀!

生:連接的船只,接觸面積大,不會使箭射到江里。

生:連接的船只在一起擂鼓,更有氣勢,能讓對方害怕。

師:這就說明了諸葛亮做事之前……

生:善于思考。

生:善于謀劃。

生:考慮周密。

師:老師同樣將諸葛亮的才能概括成3個字,那就是:善謀劃。請你將這3個字寫在相應的地方。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也能體現出他善謀劃呢?

生:他將船只一字擺開,這樣受箭面積就會大。

生:他還調換船頭方向,不僅讓船平衡,還會讓兩邊受箭,這樣才能保證數量。

師:多精辟的總結呀,說實話,我都不知道這樣還會讓船平衡,諸葛亮說不定也沒有考慮這樣做會使船平衡。我看你就是小諸葛亮。

生:他命令士兵擂鼓,造大聲勢,讓曹軍不敢近前,只有用放箭的方式防御,多讓人佩服。

師:由此看來,做好一件事情,事先謀劃好各種細節也是成功的保證。同學們,他成功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那天有大霧和風,曹軍看不清虛實。

師:老師想知道3天后的天氣怎樣,我應該怎么知道?

生:聽天氣預報。

生:在網上百度一下。

師:可是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有天氣預報和網絡嗎?說明他具有什么特殊的本領。

生:懂得氣象規律。

生:會預報天氣。

師:請你們也學老師一樣用3個字概括他的本領。

生:知天象。

師:你們能用一個成語概括諸葛亮嗎?

生:神機妙算。

…………

課堂上,學生始終保持著一種積極的亢奮狀態。這節課學生所表現出積極的閱讀狀態,不時從學生嘴里冒出精彩的語句,是前幾屆學生沒有的。這種截然不同的效果,讓我頓時明白了一個淺顯的道理:課堂效益的高低與老師有最直接的關系。

教師勤于反思。在平時閑聊中,我不止一次聽教師們抱怨,課堂上,學生不配合教師,教師提問沒有人回答,使課堂顯得非常沉悶;學生不喜歡某某學科,對該學科學習積極性不高。我們為什么不想想,學生為什么不喜歡我的課堂呢?如果,我們首先善于從自己的設計進行反思,是否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既而從學生的角度思考改進我們的教學。即使同樣年齡的學生面對同樣的文本,他們看文本的蘊含、聆聽文本的聲音、大腦思考的層級也會出現別樣的精彩。如果,一個教師具有主動思考的品質與習慣,面對任何失敗又如何能影響左右我們的情緒,而令我們停滯不前呢?相反,如果我們不善于思考,我們永遠都不可能有對人性、人的潛能和教育規律的把握。到頭來,教育對我們來說仍然殘缺一翼,無法騰飛。

精心設計問題。閱讀教學中,設計課堂提問,以此帶動整篇文章的閱讀理解、語言實踐,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怎樣有效地運用提問這一教學方法,教師一定要依據學生認知特點,設計具有親和力,拉近與學生心靈距離的問題,從而走進學生的思維中,讓其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在這個教例中,正是這個并不精準的問題,包含著太多的細節和層次,學生的思維更開闊了。在交流和引導中,使學生的認識由膚淺到深刻,由表里進入本質,理解了本課神機妙算所承載的意義。

篇6

[關鍵詞] 小學語言 語文教學 成功智力

智力是心理學理論關注的焦點之一,也是教育界所關注的熱點領域。教育的本質是要提升人的素質。而智力作為個體認知的各種能力的綜合體現,也就成了教育工作者所關注的重點內容,如何促進學生智力的全面發展,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特別是處于基礎教育的小學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小學教育是學生個體全面發展的基礎性教育,對學生為了的成長道路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個性發展的方向,因此,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小學生進行智力訓練和教育,促進學生智力的全面發展就成了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成功智力教育是美國心理學家R.J.斯滕伯格提出的觀點,即為了完成個人的以及自己的群體或者文化的目標,從而去適應環境、改變環境和選擇環境的能力,指出個體在生活中達成自己的目標的重要性。在素質教育進一步推進的背景下,強調學生個體目標的實現,促成學生個人生活及學習目標的達成,就成了素質教育的題中之義。因此,在新一輪課改的推動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重視并加強從成功智力的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

一、培養學生的分析性智力

成功智力主要的核心觀點之一,就是個體能對環境作出調整,并及時適應,以達到個人的預期目標。也就是說對各種環境進行分析和調整是成功的關鍵因素,因此要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實現成功智力的教學,首先就要培養學生的分析性智力。所謂的分析性智力就是指分析、評價、解決并評價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的心理進行干預,讓學生的心理活動有目的有方向的朝這一目標發展。具體來說,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設置一定的問題情景,培養學生從一個問題情景出發,沿途解決科克服多重障礙,最終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烏鴉喝水》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突破傳統的講解式的教學方式,把成功智力教學的模式引入其中。具體來說就是以“讓烏鴉喝到水”為根本目的,在教材提供的情景上加入新的情景元素,讓學生解決各種問題,最終實現“烏鴉喝到水”的目標。教師可以設置“瓶子附近沒有小石塊,那烏鴉怎么辦”、“瓶子附近的小石塊不夠,怎么辦”等這樣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去分析問題,并通過自己的分析找出解決的辦法。當然,小學生的智力發展尚未成熟,教師在答案的要求上,不能有太大限制,只要學生言之有理,就應該認同并且表揚學生,讓學生體驗到成功解決問題的喜悅和榮耀,讓學生達成他們心中設置的目標。這樣,通過對學生分析智力的訓練,就可以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面對各種問題情景時,能夠盡快的適應,并找到解決的途徑,最終實現學習目標。

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智力

要成功,就少不了創造力。創造力是人類發展的源動力。因此,要培養出具有創造力的學生,是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也是社會的必然要求。成功智力的運用也需要對學生創造性智力的訓練和培養。創造性智力指的是一種超越已有知識和信息并產生新的獨特的思想的能力。創新性智力是培養學生個性和心智發展的主要內容之一,培養具有創造力、活潑、充滿激情和想象的學生,是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因此,小學語文教育成功智力的實現,也要依賴于學生創造性智力的提高。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個人創造力的培養和訓練,要突破傳統的“教”與“學”地位不平衡的狀態,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把培養學生個體的創造力當成語文教育的關鍵。畢竟語文是一門充滿人文氣息的學科,在內涵和外延上都有極大的空間,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一門學科。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時,教師可以在完成教材內容的學習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拓展,引導讓學生的思維從教材和課堂上跳出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如讓學想出除了“草船借箭”的方法外,的其他能借到箭的方法。只要學能自圓其說,符合歷史條件,教師就應該認同、支持并引導學生對解決方案進行更細致的分析,以提出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方案。通過這樣的創造性培養,可以對學生的思維方式進行適當的引導,增加學生學習及生活目標成功的幾率,增加學生學習和生活的自信心,這有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三、培養學生的實踐性智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檢驗學生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對學生的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決定著學生未來的生存能力。實踐性智力指的是個體在實際生活中能夠將理論轉化為實踐,將抽象的思想轉化為實際成果。教育不是空談理論,而是要把理論轉化為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完成個人素質的提升,在實踐中實現個人的學習和生活目標。它不等于學業上將的智力。因為,當前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許多學生是“高分低能”,沒有實踐能力,所以對學生進行實踐性智力的培養,也就成了真正提升學生個人能力,并為學生的成功打下心理和智力基礎的關鍵。例如,在學習《燈光》時,教師可以在教材之外布置一個具有實踐性的課外作業,讓學生們自己制作一盞燈,然后拿到課堂上向同學們展示,并評出“最美的燈”,讓學生進行交流和探討。這樣在增加學生之間感情交流的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性智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完成個人成功的目標。

四、結束語

小學語文作為小學教育課程體系的核心部分,是小學教育的重點。為了學生未來的成長,有必要從成功智力的角度出發,對學生的心理和智力進行適當的引導和教育,為學生個體的學習和生活增添更多的成功因素。當然,實施成功智力的教學方式不是單獨的對學生進行分析、創造和實踐性智力的訓練,而是要有目標有秩序的進行綜合,才能真正的達到成功智力教學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R.J.斯滕伯格著.吳國宏譯.成功智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篇7

關鍵詞:小學 語文課堂 導入技巧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學實踐證明,只有當學生對學習內容、學習形式產生濃厚興趣時,其學習的主動性才會增強,創造性思維才會活躍。小學語文課堂如何導入,將直接影響到孩子們多新課的認同度,也直接關系到他們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接收。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本人認為以下幾種導入方法,可以極大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一、趣味導入法

指運用生動有趣的教學語言、板書、直觀教具等表現手段,以生動有趣的形式把學生引入到新情境中。運用趣味法必須做到所使用的表現手段與施教內容密切相關,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和教師自身的個性特點,如果離開了這些條件,趣味性就起不到輔助導入新課的作用,相反會分散或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興奮點,影響新內容的學習。趣味性表現手段有以下幾種:

(1)語言生動有趣

上課時,以生動有趣的語言概述課文內容,或者根據教學內容的性質,講述生動有趣的小故事或關系密切的幽默和笑話,以激發學習興趣。例如教學《維生素C的故事》時,可先講述一個缺乏維生素C的病人的傳說,都能起到趣味性的作用,以便順利地導入新課。

(2)板書生動有趣

設計生動有趣的板書,也是一種趣味性導入方法。例如根據課文主要內容,在黑板上描繪出有趣的圖畫,以引起學生的注意。例如在講授《珍珠鳥》一課時,課前首先制作好兩張珍珠鳥的大圖片,然后懸掛在黑板上,在上課前,先讓學生猜猜珍珠鳥究竟長什么樣的,讓學生來描繪一下自己心中鳥兒的顏色,隨后再掛出第二張圖片,等學習完這篇課文以后,再請學生用彩筆根據課文所說的珍珠鳥的外形特點來填顏色,這樣具有強烈對比的板書設計,就能很好地引起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導入新的施教內容。

二、設置懸念法

古人云:“學貴于思,思源于疑”。根據學生愛追根求源的心理特點,一上課就給學生創造矛盾,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引起注意。因此在課堂教學導入時,利用巧妙設問造成懸念,讓學生處于一種“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狀態,促使學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 知識,引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 例如,我在教學《草船借箭》一文時,設置了這樣的懸念:《草船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改寫的。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和孫權各據一方,稱魏、蜀、吳三國。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攻打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抗曹,劉備派出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助戰,孫權手下的大將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諸葛亮是怎樣對待的呢?最后的結果怎樣呢?我們一起來讀課文。

三、激情渲染導入

“激情”就是激發學生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俗話說:若要學生動心,教師先要動情。學習新課時,教師要用聲情并茂的語言,將學生帶入到教學情境中去。例如:教學《美麗的草原我的家》一文,我是這樣設計的。 師:生在東北的我們,對美麗的草原無比向往,這節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由蒙古族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現在,讓我們來聆聽這優美的旋律,欣賞大草原的無限風光,邊聽邊看邊想,這首歌能使你想到什么?

(預設:學生想到什么就說什么,如草原的美,到處是綠草鮮花;天空也是那么藍;牛羊遍地。有的能想起來以前學的歌曲《草原升起不落的太陽》或是想到詩歌《草》、《敕勒歌》)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課下也了解了不少于草原有關系資料,這節課,就讓歌聲引領我們共同走進草原、親近草原、品味草原。

(板書課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齊讀課題

過渡:草原我們總是用遼闊、寬廣、無邊無際來形容,其不知,在它那博大的懷抱中,有著無數的美景,風吹草浪,鮮花點頭,藍天、白云、綠地令人神往。下面就請同學們打開書,認真聽讀課文,一邊聽,一邊用心去感受,美麗的草原究竟美在哪里呢?這段感人至深的導語,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四、故事誘導法

“故事是兒童的一大需要”,學習的最好刺激又乃是對所要學的教材的興趣。興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動力。在新課教學中就是要利用兒童喜聞樂見的事例,激發他們求知的情趣,引導他們在歡樂中進入學習。 例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在讓同學們回憶自己的大年夜生活后講述了這樣的故事:有一個漂亮的小女孩,長長的金黃頭發,大大的眼睛,有一副善良的心,從小沒有了媽媽。天天靠賣火柴維持生活,今天是大年夜,天冷極了,還下著雪,這天沒有人買她的火柴,天已經黑了,她還在街上走著,走著……,講述了與主人公命運相關的故事,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的心情,從而促使學生急不可待地去讀書,去了解。

當然,課堂導入方法還有很多,只要我們做老師的認真總結分析,并且靈活運用,任何的導入技法都可以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相信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良好的導入方法肯定會讓小學語文課堂成為孩子求知的天堂。

參考文獻:

篇8

我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和自己的教學實際,借鑒一些學校進行嘗試教學的成功經驗,并在邱老師七步教學法的基礎上,結合語文教學的特點和學生的基本情況,形成了在語文教學中“三模塊、六環節”的教學模式,其中,三模塊是指“預習、展示、反饋”,六環節的基本步驟是:預習交流―出示嘗試題―嘗試自學―小組討論―精講點撥―練習鞏固。下面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19課《草船借箭》的教學為例,談一談六步驟的具體實施及注意的問題。

一、運用嘗試教學法的六步驟

第一步:預習交流

教師課前設計好預習的學案,并發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根據學案預習課文,先整體粗略地感知課文。上課后,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預習的成果和體會,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并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準備好嘗試題。

第二步:出示嘗試題

教師根據教材的需要及學生的預習情況提出嘗試問題:

1.諸葛亮的才干怎樣?周瑜妒忌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嗎?文中哪些詞可說明,請畫出來。

2.認真讀課文,請按照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的順序,用自己的話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

3.你怎樣評價《草船借箭》中的“四大人物”:諸葛亮、周瑜、魯肅、曹操呢?請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看法,可以是一個詞,可以是一句話,也可以是其他你所想到的方式。相信你是一個有自己獨特見解的孩子。

4.“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神機妙算”是什么意思?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請在文中畫出相關語句,讀一讀,在一旁寫一寫自己的體會。

(關于嘗試題的設計,要因文而異,要充分體現課文的重點、難點、特點、疑點,問題宜少而精,且能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又能將新舊知識融會貫通,是學習課文內容的“綱”,并能激發學生嘗試學習的興趣。)

第三步:嘗試自學

這一步驟要求學生圍繞嘗試題深讀課文。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教給學生恰當的學習方法,如,讓學生讀、拼、圈、劃、注、查、問、練,并鼓勵他們敢于發問,質疑問難,鍛煉學生的思維,使其思維過程逐步清晰化。為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這一步驟要切實給學生以充足的自學時間,相信其自學能力,不可淺嘗輒止。

第四步:討論交流

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就自學與嘗試練習中的得與疑,自由發表意見,展開討論。重點解決3、4題。

在第三、四兩環節的進行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穿針引線的導引作用,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能動思維,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對出現的問題和疑問不做包辦代替,又要以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為目的,適時調控各學習小組的討論學習進程,并集合各小組在學習中的疑難,為精講點撥做準備,力求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第五步:精講點撥

重點就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文中出現的人物特點進行講解。(教師的講解要精煉,它不是對課文的復述,不是對學生答案的復述,而是緊扣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對學生理解不準、理解不深、認識片面的地方加以辯證、點撥和明確,起點石成金、畫龍點睛的作用。)

第六步:練習鞏固

完成教師設計的訓練案。(這一環節既是對整堂課學生嘗試學習的一個鞏固,又是用延伸性的練習使學生嘗試獲得知識的學習能力得以提高。)

二、運用嘗試教學法要注意的問題

嘗試教學法的實質就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的嘗試活動,嘗試教學法的基本精神是“先練后講”,一開始要求學生進行嘗試練習,把學生推到主體的地位。學生的嘗試以教師的指導為前提,教師的指導以學生的嘗試為目標。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到三點:

1.在學生嘗試前,教師要認真制訂課時計劃,規定學生嘗試的步驟,編擬準備題和嘗試題,指導學生自學課本,要設計指導語或提出自學思考提綱。

2.在學生嘗試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嘗試條件,如,發揮舊知識的遷移作用、準備題的作用、課本的示范作用、學生之間的互補作用等。并且教師要巡回指導,了解學生嘗試的情況,特別對學困生要耐心輔導,幫助他們完成嘗試任務。

3.在學生嘗試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判斷嘗試的正誤,對正確答案進行強化,對錯誤答案進行矯正。根據學生嘗試練習的反饋情況,教師針對學生探索中感到困難和教材關鍵的地方進行重點講解,以確保學生系統掌握知識。

總之,嘗試教學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可以改變以往“教師講―學生學”的“滿堂灌”或“滿堂問”的教學模式,摒棄繁瑣無味的講解、分析,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以回歸與凸顯,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愉快,教學效果十分顯著。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嘗試學習、嘗試成功,學會主動學習,自主獲得知識與能力,為其將來的自主學習、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篇9

一、以點帶面,誘問要“準”。

題目有“題眼”,作品有“文眼”,文章有“線索”,內容有“重點”,教學若能以“眼”、“線”或“點”等為中心問題,既能避免淺、碎、平的教學弊端,又能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直接接觸課文,參與教學過程。具體來說,就是要找準提問的切入點,以點帶面,提高效率。

一是以“題眼”為中心問題。題目是全文的“旗幟”。抓住題目設問,往往能達到以問促讀的目的。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一文時,教師故意把課題寫成“草船騙箭”。學生看了之后,紛紛舉手糾錯。教師相機指導:“究竟是“借”還是“騙”?我是否寫錯?請大家深入閱讀文章后,再做定論。”為反駁師者的觀點,學生經認真閱讀課文后,歸納出用“借”好的幾個理由:①俗話說,有“借”必有還,諸葛亮攻打曹操時,剛好可以再“還給”他們;②用“借”來體現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神機妙算;③通過“借”來反襯周瑜的狹小心胸,也映襯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因此,從課文的題目入手,深入挖掘其中的蘊義,能使學生達到析題明理的功效。

二是以“文眼”為中心問題。“文眼”是指文章中體現其思想感情的詞句段,是文章的“窗戶”與靈魂。只要慧眼識“窗”,破“窗”而入,設計中心問題,找到激發學生學習思維的火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釣魚的啟示》一課有這樣一句話: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可抓住“魚”和“誘惑”這兩個重點詞設問:那是一條怎樣的鱸魚?有什么誘惑力?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么?你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是怎樣做的?通過引導學生討論理解,讓學生弄清“魚”與“誘惑”的關系,既加強思維訓練,又能透徹理解文章內容。

三是以“重難點”為中心問題。《課標》要求學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抓住課文的重難點設問,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產生認知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如,在教學杜甫的《春夜喜雨》一詩時,全詩雖無一“喜”字,但卻處處見“喜”。老師可通過“喜”字切入提問:何以見得作者之“喜”?學生在這個問題的指引下,通過探究及研討,窺見詩中首聯先是一“好”字,其次是“潛入夜”、“細無聲”,之后引導學生從詩人的角度入手,從聽覺、觸覺、視覺中去思考和體悟,從而將閱讀重點迎刃而解。

二、以問促思,提問要“活”。

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課堂提問如果啟發性不強,久而久之,學生便會感到索然無味,也難以起到啟發思維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尋求學生興趣與課堂深度的契合點,講究提問的技巧,讓學生喜聞樂答。

1、層遞式提問。這種提問方式由淺入深、層層推進、環環相扣,能讓學生從易到難“爬樓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如:《宴子使楚》可設計幾個環環相扣的問題引起學生思考:宴子到楚國去見誰?楚王幾次侮辱宴子,是怎樣侮辱的?宴子為了維護自己的人格和國家的尊嚴,是怎樣反駁的?結果怎樣?把這些問題解決了,學生也就把握了重點,學懂了全文。

2、矛盾式提問。就是有意從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設,以制造矛盾,引發學生展開思維交鋒,促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如教學六年級下冊選讀課文《有的人》一詩時,詩歌開頭:“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可抓住這一矛盾處發問:為什么死了的還會活著,活著的又已經死了呢?那是兩種什么人?經過學生們激烈的思想交鋒知道,前一句的“活”是肉體之活,“死”是精神之死;后一句的“死”是肉體之死,“活”是精神之活。

三、以問促學,誘問要“度”。

“疑為思之始”,有疑問,才有學習的內驅力。有效的課堂提問能激發學生興趣,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引導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問題的設計要以學生為主體,兼顧課堂的具體要求和學生的思考方向。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把握好“度”,以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

1、掌握難度。從教學內容需要和學生知識水平實際出發,把握難易深淺的尺度,問題應提得比學生的實際水平略高一些,使大多數學生經過主觀努力之后能答得上來,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否則,學生在接連受挫后將失去學習積極性。要防止以下三種現象:一是過于簡單,沒有思考價值;二是過于空泛,不著邊際;三是過深過難,使學生望而生畏,啟而不發。

2、把握梯度。對于某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學生不可能迎刃而解,這就要增加思考的階梯。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類型、不同難易程度的問題,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層層推進,步步深入,最終抓住事物的本質。比如,有一位老師在講授課文《揠苗助長》時,根據學生已有的基礎和解決問題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提出幾種不同層次的問題:最容易的——“是誰做了拔苗助長這件事?”比較難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更難的——“學習了這個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顯然,這位老師較好地把握了提問的尺度問題,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特征,讓他們思考得有層次、有條理,從而讓課堂提問更為有效。

篇10

A.記錄孟子言行的儒家著作《孟子》,常于從容談論之間引喻取比,意思精到,“揠苗助長”的故事尤為生動,廣為后人傳誦。

B.《韓非子》為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書中保存了不少寓言故事作為論證材料,形象生動,趣味濃厚,如“守株待兔”“濫竽充數”“刻舟求劍”等都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C.我國地理學名著《山海經》,因其保存了大量遠古神話傳說,被譽為中國古代神話的淵源。這些神話又可以看作古代小說的萌芽,故又被稱為“古今志怪之祖”和“小說之祖”。

D.《淮南子》為雜家著作,其中保存的上古神話傳說,一定程度反映了古代社會的面貌和人民群眾的愿望,如《女媧補天》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斗爭和理想。

2.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的《三國志》,成書早于范曄的《后漢書》,后人因為推重陳壽的史學與文筆,于《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史外,加上《三國志》,合稱為“前四史”。

B.陶淵明,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他的作品《桃花源記(并序)》描繪了一幅沒有剝削的社會圖景,反映了古代農民的愿望與要求,是現實主義描寫與浪漫主義精神結合的典范之作。

C.《玉臺新詠》是南朝徐陵所編的一部詩歌總集,其中的《木蘭詩》為我國最杰出的民間敘事詩。

D.南朝梁代劉勰所著的《文心雕龍》,全面總結了前代文學,把文學理論批評推向新的階段,成為我國文學批評史上杰出的理論巨著。

3.下列各項對作品故事情節的敘述,不正確的兩項是( )

A.覺慧說服了姑媽張太太,讓躲在同學家的覺民與琴見了面。兩個飽受相思之苦的情人見面后,抱頭痛哭,訴說著別后的思念。(《家》)

B.吳蓀甫對屠維岳委以重任,并派車送他回廠,但又對他浪漫頹廢的作風很不滿意,就打電話給莫干丞命令其暗中監視屠維岳。(《子夜》)

C.克洛德告訴愛斯梅拉達在目睹對她的用刑時,他用藏在教士服下面的匕首一刀刀割自己的胸膛,他還掀開教士服,讓她看傷口。(《巴黎圣母院》)

D.馬斯洛娃被判刑后,聶赫留朵夫便想退掉大宅子,把傭人都打發了,自己搬到旅館去住,但由于女管家一再勸說,他放棄了這種想法。(《復活》)

E.查理覺得咖啡太苦想加些糖,盡管父親霹靂般的目光瞪著她,使她驚慌到心都碎了,但歐也妮還是把父親藏起的糖碟子重新拿來放上桌子。(《歐也妮?葛朗臺》)

4.根據上聯“身殘志堅,保爾唱響生命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選出合適的下聯是( )

A.沉穩機智,諸葛亮草船借箭(《三國演義》)

B.撥草尋蛇,林沖棒打洪教頭(《水滸傳》)

C.不知所措,劉姥姥進大觀園(《紅樓夢》)

D.眼明心亮,悟空識破白骨精(《西游記》)

5.“字字寫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和“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分別講的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

和 。

6.閱讀下面的《三國演義》選段,回答問題。

孔明曰:“如雄師到日,即當遠接犒勞。”魯肅暗喜,宴罷辭回。玄德問孔明曰:“此是何意?”孔明大笑曰:“周瑜死日近矣!這等計策,小兒也瞞不過!”

“這等計策”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結果怎樣?

答:

7.閱讀下面的《紅樓夢》選段,回答問題。

“我是橫了心的,當著眾人在這里,我這一輩子莫說是‘寶玉’,便是‘寶金’‘寶銀’‘寶天王’‘寶皇帝’,橫豎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著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從命!”

這是誰說的話?她因為何事而說此話?她的最終結局是怎樣的?

答:

8.對聯是我國燦爛文化史上的一株奇葩,有“詩中之詩”的美稱。請根據給定的上聯,從白鶴梁、石寶寨、太白巖、張飛廟、神女峰中任選一景為對象,補寫出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