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心情的日記范文
時間:2023-03-18 12:04: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寫心情的日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心理防御機制是由弗洛伊德最先提出的,是其人格構成學說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是與本我,自我,超我這三個概念緊密相連的。
弗洛伊德的人格構成學說包含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概念。其中本我是無意識、無理性的,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最不易把握的部分。它要求無條件的滿足,只遵循快樂原則。自我是現實化了的本能,是從本我分化出來的一部分。它由于受到了現實的熏陶而變得漸識時務。本我由現實原則支配;對本我之中的東西有檢查權,防止被壓抑的東西進入意識;自我還要在超我的指導下,按照外部現實的條件去駕馭本我的要求。超我是從自我發展起來的,是道德化了的自我。超我是父母權威的內化,執行父母早年的職責。超我的主要作用是用來監督和控制自我。
弗洛伊德認為本我、自我、超我這三種人格構成是不斷交互作用的:自我在超我的監督下,按照現實的原則,只允許來自本我的沖動有部分的表現。自我對上按照超我的要求去做,對下吸取本我的動力,調整其沖動的欲望,對外適應環境,對內調節心理的平衡。綜上所述,也就是說自我不但要同時服務于超我,本我和現實,而且要使它們的需要得以相互協調。在這種協調過程中自我會承受一定的壓力,如果其難以忍受的話,它就會產生焦慮作為反應。焦慮的產生會促使自我發展一種機能來調節沖突,緩和危險對自身的威脅:既使現實能夠允許,又能使本我得到滿足。這種發展出來的機能就是心理防御機制(defense mechanism)。
防御機制是在無意識之中進行的一種兒童式的反應。自我在采用防御機制時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因而會相應地阻礙現實行為的發展。除了弗洛伊德以外,其他的心理學家對于防御機制也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綜合他們的看法,心理防御機制主要有:壓抑、投射、否認、升華、置換、反向形成等。1)壓抑。壓抑是最常見、最基本的一種防御機制,是指一些為社會道德所不容的沖動,需求等在不知不覺中被抑制到了無意識之中,使自己意識不到其的存在。被壓抑的欲望并沒消失,它依舊在無意識中不停地運動,伺機尋求滿足。例如:一個厭學的兒童由于不愿意去上課,總是自己尋找一些理由,結果不能去上課。但是他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有這種想法。2)投射。投射也是比較常見的防御機制之一,是指將自己的想法、愿望與動機強加于他人,斷言他人也是有此動機的。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想法、愿望往往是超我所不能容的。例如:一個小男孩喜歡上了一個小女孩(因為沒有到可以談戀愛的年齡,所以他不敢想她有所表示,只能把這中喜歡深深地壓在心底),又不能表示出來。他就有可能起哄說同班某個同學喜歡這個小女孩,即把自己的愿望投射到他人身上。3)否認。否認是指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拒絕承認一些使人感到焦慮痛苦的事件,認為它們從未發生過。這些事件會使人傷心、痛苦。例如:心愛小寵物的死亡、深愛著自己的人的故去等等。我們經常聽說的某人拒絕承認親人的死亡,依舊堅持說其未死的事例就是否認的生動例子。4)升華。升華就是把那些不能被社會和超我所接受的沖動的能量轉化為建設性的活動力量。例如有的孩子具有攻擊性,在他小的時候大人還可以容忍,當他大一些后就會因攻擊他人受到懲罰。那么他會怎么來發泄他的那些能量呢?他很可能會試著學會一些充滿竟爭的運動,例如籃球、足球等。他會在這些充滿竟爭的比賽中發泄自己的那些攻擊能量。這樣就既滿足了自己自身的需要,又符合社會的要求使其不受懲罰。5)置換。置換是指人們因某事物而引起的強烈情緒和沖動由于種種原因不能直接發泄到這個對象身上去,就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去了。例如一個低年級的孩子在學校被高年級的學生欺負了,他又打不過人家,為了發泄心中的不平和氣惱,他就很可能回到家以后把他的弟弟作為出氣筒來發一通氣。他就是通過置換的心理防御機制來緩解內心的壓力,使自己的內心得到平衡。6)反向形成。反向形成說的是把無意識之中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和沖動轉化為意識之中的相反的行為。反向形成在兒童之中的出現頻率比較高。例如一個孩子偷偷吃了放在桌子上的蘋果,當媽媽追問蘋果的下落時,孩子馬上高聲說“不是我吃的”就是這個反向形成的例子。
總之心理防御機制的種類有很多,以上介紹的只是其中的主要類型。對心理防御機制有一些了解不但有利于我們對兒童行為的理解,而且會有助于我們發現兒童行為背后的深層原因。
篇2
記得過年的時候,我到一個好朋友家里去玩的時候,看到她的桌子上有一個漂亮的日記本,里面密密麻麻寫的都是她每天的日記。我覺得寫日記是一個好習慣。
于是,在這個學期開學的時候,我拉著媽媽到學校門口的精品店,挑選了一本屬于我自己的日記本。之后,我就開始像好朋友一樣,開始了每天都記日記。
于是每天晚上的時候,我寫完作業,就會趴在臺燈前,翻開日記本,寫一寫今天上學的時候發生的事情,或者寫一些我對某些事情的看法與觀點。每當當寫日記的時候,我的心情都很愉悅。
這是一個好習慣,我要堅持下去。等到老的時候看自己小的時候寫的日記,該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篇3
列夫?托爾斯泰:身邊要永遠帶著鉛筆和筆記本。讀書和談話時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都把它記下來。
果戈理:我習慣隨身帶個小本手,看到有意思的事情就把它記錄下來,這可是我創作的“萬寶全書”。
聰明的你一定猜到了,他們的“法寶”就是日記。類似的日記素材本李賀、魯迅、杰克?倫敦等古今中外的大作家幾乎是“人手一本”。他們的日記內容包羅萬象,大到這天發生的重大事件,小到自己的心情、天氣甚至菜譜,這些多年積累下的日記為他們的創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翻開日記本,我們到底可以記些什么呢?來看看我們的四個小妙招吧吧!
記錄妙招一――記錄知識、典故
“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這些或優美或風趣的諺語警句、風俗習慣、民間傳說、廣告語、童謠……都可以統統記錄下來。說不定,哪天它就會出現在你的習作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記錄妙招二――記錄話語
翻開日記本,我們可以把自己聽到的各種人原汁原味的語言記錄下來,它生動、形象,符合人物的身份。也許這些話語在未來的某一天里會悄然走進你的習作。
記錄妙招三――記錄“大”事
生活充滿了趣味。我們寫日記,可以從自己的身邊寫起,從自己的生活寫起。不強求所謂的深刻意義,從生活的趣味出發,而意義就蘊藏在這些趣味中。既可以是自己聽到的,也可以是自己看到的,還可以是自己親身經歷的。總之,凡是有趣的或觸動你的內容都可以記錄在日記里。
記錄妙招四――記錄“小”情
寫日記最大的挑戰就是要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如果今天實在沒什么可寫,我們也可以寫寫天氣,寫寫自己的心情,對著日記本說說自己的心里話。每一天都不留白,每一天都精彩。
明白了日記可以寫些什么后,坐在書桌前仔細回想一下今天發生了什么,然后翻開日記本開始記述自己精彩的一天吧。
“日記計”第一部:選擇傾訴對象
很多同學的日記都是以第一人稱描寫自己當天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想的事情。不過一直這樣寫下去,不煩才怪。有人用書信體寫小說,有人用書信體寫詩,我們當然也能用書信體記日記。“親愛的日記本”是我們最常見的傾訴對象,卡通人物、古代圣賢、身邊親友……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傾訴對象,讓日記一天一個樣。對了,別忘記跟不同的人對話,你的語氣也要有所變化喲!
10月9日
星期三 晴
白雪公主,你知道嗎?國慶節放假的時候,我去看3D藝術展了。邢里的墻壁上出現了許多畫。其中一張,上面有一只很火的海龜呢!我用手摸摸那海龜的殼,媽媽用照相禮給我拍了一張照片。我看后火吃一驚,雖然畫上的海龜是平整的,但是照出來的卻是立體的,希望有機會你也去看看。
(天津 穆秋好)
“日記計”第二步:選擇記錄對象
日記本可不是流水賬,拉拉雜雜地把一天發生的事全部寫進日記本里可是會把它的小肚子撐爆的。更重要的是,當你下次打開日記本為你的作文尋找素材時,肯定會被一系列無意義的瑣事淹沒的。所以我們要選擇一天中最有趣、最生動的部分來寫。不必長篇大論,三言兩語交代清楚即可。
8月2日
星期二 晴
今天,發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下午,姥姥對我說:“晚上給你吃熱魚。”我聽了,馬上問姥姥:“你哪來的鱷魚呀?”姥姥樂不可支了,又重新大聲地說了一遍,我這才聽清楚了,原來是吃熱魚啊。
我感覺我剛才有點兒幻聽了。
(天津 陳俊心)
“日記計”第三步:書寫心中感悟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思考,在思考中,你會一天天地成長。記錄下自己的思考,這也是一筆財富。持之以恒,你的思考會越來越有深度。
10月24日
星期四
晴
在上周的選舉中,我落選了,剛開始心情確實有些沮喪。
后來,我和媽媽聊天之后,我豁然開朗了,當選是為了更好地為同學服務,鍛煉自己,而落選讓我認識到自己身上還有許多的不足之處。
在參與競選中,無論是當選還是落選都是我的親身經歷。經歷的越多,積累的財富就越豐富。失敗也是一個人的財富。倘若一個人經歷無數的失敗卻仍能堅守自己的理想,他離成功還會遠嗎?
希望我們班每個同學都有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
(天津 王思翰)
2013年第11期“語文游樂場”獲獎名單
廣西:曹虹靜 何周慧 福建:陳逸菲 鄭雅潔
陳則曉 浙江:鄭子雯
山東:許慧雯 內蒙古:寧雅菲 任浦祿
2014年第1期“語文游樂場”答案
篇4
記得在學生時日記的時候,總是喜歡在晚上寫,因為總覺得晚上是一天的結束,一天結束的時候也是該總結一天的時候,然后就是一天里發生的一些事情,或者一天里自己心里所想的一些事,通通寫在自己的日記本上,那個時候就是想的是,如果自己能有一摞厚厚的日記本,那里面訴說著自己點點滴滴的心事,應該算得上是一件特別讓人值得驕傲的事情!
可是現在自己雖然也有每天在寫日記,但是再也不是往日記本上寫,而是往做文庫的頁面上寫,而且寫日記的時間也并不是像之前那樣晚上才寫,而一般都習慣了,上午的時候就寫!
雖然就是說上午才是一天的開始,基本上就是不知道一天會發生什么事情吧,但是可能現在的寫日記更多意義啥算得上是一種完成任務,又或者說更多意義上寫的是自己心里的一種變化,而很少記錄一天發生的事情!
所以可能就是說和時間沒有關系吧!
其實有的時候想一下就自己的思緒來說,還是大清早的時候比較活躍一點吧!雖然就是晚上的時候比較容易多愁善感,比較容易小一些,亂七八糟的瑣碎事情,但是畢竟就是白天的時候,一大早起來的時候,想到的都是一些比較積極向上的事情,一些樂觀的事情,也總是能夠讓自己的心情好一點!
所以自己寧愿大清早起來寫日記!記錄啥?自己一清早的一寫好一點的心情!
篇5
03-03
日記,心靈秘密的珍藏盒,人生履歷的備忘錄,堅持寫日記是一種好習慣。對于小學生來說,寫日記可以培養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還能提高寫作能力,同時,它又是溝通師生情感的一座橋梁。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從以下幾點和大家進行交流。
一、培養寫日記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筆者從學生感興趣的人——老師、感興趣的物——電腦入手。筆者有寫QQ日記的習慣,每天都會把學校、班級發生的事情記錄下來,把自己的煩惱和愉快寫下來,讓學生去空間閱讀,并鼓勵他們留言。起初,學生覺得很有意思,可以了解老師的喜怒哀樂,還可以與同學和老師進行交流,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于是紛紛效仿,把生活中的見聞感受真實地記錄在QQ上。一段時間后,又提出要求,把日記寫在日記本上,每天到校后與同學、老師交流,選擇自己喜歡的推薦給大家,利用課前十分鐘在班上朗讀,大家都希望自己的日記被當做范文朗讀,這樣學生寫日記的積極性更加高漲。
二、堅持寫日記評語
學生的日記,筆者都會認真閱讀并通過評語與學生交流。評語是以學習的態度,發現的眼光,欣賞的心情與學生進行平等地交流。如:一個學生在日記中寫到:“我的語文老師知識豐富,語言生動,她的課堂總是能深深吸引我,但是老師不愛笑,如果老師能笑著上課就更好了。”讀了之后觸動很大,反思自己確實在課堂上比較嚴肅,于是在評語中寫道:“謝謝你喜歡老師的課堂,謝謝你給老師提出的建議,今后你一定會看到老師的微笑。”還有學生在日記中寫到:“媽媽不愛我,偏心姐姐,給姐姐買很漂亮的新衣服,卻不給我買。我真想離開這個沒有愛的家。”筆者在評語中開導道:“世上最偉大的愛是母愛,有哪個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呢?媽媽沒給你買新衣服是因為家里經濟比較緊張,老師發現你也有很多漂亮衣服。媽媽每天騎車接送你,是不愛你嗎?”學生看后寫到:“謝謝老師,我知道自己錯了。”讀到寫春游的日記,就會寫到:“你的文字把我們帶到了山水之間,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謝謝你。”通過評語,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學生感到自己得到了尊重,他們愿意把自己的快樂寫出來與老師分享,也愿意把遇到的困難提出來尋求老師的幫助,日記已成為師生溝通的最好方式。
三、拓寬寫日記范圍
除了讓學生在日記中記錄生活中的見聞感受外,筆者還鼓勵學生閱讀課外讀物,寫讀書筆記,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積累詞句。長期堅持,學生不僅樂寫,也善寫。
篇6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我想到了最近很火的“微博”。玩微博,大家都樂此不疲,因為它短小,它隨意,它記錄自己的點滴生活,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為自己寫作”。那為什么我們不能把“微博”搬到我們的日記中去呢?讓日記變成“微日記”,鼓勵學生每天隨手寫,記錄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生活中的事件留存下來。
一、“微日記”,簡約又簡單
“微日記”怎么寫?三個要求:短,隨意寫,每天寫。“短”是強調文章的字數不受限制;“隨意”是強調學生寫作的情態自由,不必強調篇章結構的完整,不必字斟句酌地苦苦推敲,文章情趣盎然即可;“每天”強調寫的習慣培養,這是硬指標,是嚴要求。
學生寫作文最怕老師要求字數,一個“短”字就消除了學生對作文須是“長篇巨作”的錯誤認識,畏難情緒也就隨之消失。這種愉悅的感受為其全情參與寫作過程做了良好的心理準備。學生寫作還怕老師規定內容,“隨意”,沒有固定的格式,只要是想到了就記下來,不必在意首尾是否呼應,過渡是否巧妙,靈活的要求帶來了兒童文字、思維的活潑。“每天寫”則要求“新”,當天的事當天回憶,當天記錄,文章常寫常新。長此以往,兒童為了找到新鮮事會很自覺地參與生活、觀察環境、尋找素材。
二、“微日記”,簡短又精彩
“微日記”寫什么?在初接觸的時候,學生還是感覺不知道如何下筆。因此,在初寫之時還需要進行指導,然后逐步放手。
(一)主題式“微日記”
主題式“微日記”,即圍繞某個主題在一定范圍內進行有針對性的觀察和記錄。下面例舉幾個“微日記”主題:
1.生活“微鏡頭”
記錄生活中你最感興趣的畫面,比如同學之間的糾葛、家人之間的趣事、上學途中的意外等。讓學生有意識地留意并記錄身邊發生的小事。
三只狗不知為了什么事打成一團。我把你撲翻在地,你抓它的尾巴,它又反咬一口。三位主人一邊吆喝,一邊訓斥,把自己家的狗拉到了身邊。那只灰狗最固執,任憑主人怎么打罵,它都把頭高高昂起,一步也不肯走,最后主人無奈之下,拎起灰狗的兩只前爪,撤離了“戰場”。(吳欣荃)
2.夢幻“微記錄”
抒寫自己天馬行空的幻想,記錄自己靈機一動的怪念頭,創作屬于自己的童話故事等。
我夢想著能有一副魔術眼鏡。功能一:隱身。功能二:穿墻。功能三:飛檐走壁。它具體的作用是什么,我準備周記里再告訴你們。(俞可律)
3.讀書“微火花”
寫一寫自己讀書時的感受和體會,記錄讀書心得,將讀書與習作結合起來,積累自己的習作素材。
讀了《烏塔》這篇文章后,我覺得烏塔很厲害,能獨自一人游那么大的歐洲!可她才只有14歲!她很勇敢,不怕危險。她還很認真,每到一個地方就先查當地警察局的號碼,我和她比還差得遠呢。(吳周杰)
4.情緒“微吐槽”
傾訴自己的情緒,包括快樂、憤怒、委屈等,以后看到這些“微日記”就可以想到當時發生了什么事情,清楚地記得自己當時的心情。
我這話是講給一些女生聽的,你們如果再用暴力,有你們好看。記住,男生也不是好惹的,你們來惹我們就會被我們狂揍。隨你們去告老師吧,你們不就只會這么幾招嗎?告就告啊,不就是挨一頓訓嗎,我們又沒錯。“好男不跟女斗”不等于女生可以亂惹男生,別老用這句話來說我們男生,我們是不會怕你們的。(葉天浩)
(二)項目式“微日記”
項目式“微日記”,顧名思義,日記過程有探究、有體驗,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是“微日記”的“連續劇”版本。比如:
1.研究“微發現”
科學課上的小實驗因為需要不間斷的觀察和研究,就可以以“微日記”的形式及時記錄實驗的新情況、觀察的新發現、研究的新進展。
郭子煜的科學實驗“微日記”:
①我把鹽倒入水中,水突然“渾濁”起來,透明的水變成了奶白色,過了不久這些奶白色慢慢變淡,過了9分鐘,這些水又重歸透明了。
②沙子倒入水中,下沉的速度很快,幾乎是一眨眼的工夫。
2.活動“微鏡頭”
學生的校園生活豐富多彩,及時記錄活動中的精彩鏡頭,在習作時就可以把這些“鏡頭”制作成一部精美的“電視劇”。
葉天浩的軍訓“微日記”:
①剛到軍校,教官就告誡我們在軍校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嚴格遵守紀律。下馬威啊!
篇7
日記本,也只能這么說而已。
這是我們給它定的一個名詞,而它的實名我覺得叫“文字涂鴉本”更適合一點。畢竟這個追求“潮流”的時代是確實沒有多少人按著規格規規矩矩地記日記了。
但也就是這樣,隨著日記的興起,偷看日記的也日益變得多起來。
首當前沖的是父母,頗有一種自己孩子的事情皆得為我所知的架勢,就不管孩子樂不樂意,發現就看,看完就破口開訓。
其次是老師。自習課上有的同學不愛寫作業,就拿出“文字涂鴉本”開始記錄今天的事情。于是老師就那么神不知鬼不覺站在你跟前,當你發現自己課桌上有一大片“不詳”的陰影時已經為時已晚,不是老師把日記本抓起迅速瀏覽,就是已經看見你所敘述的內容了。微笑著對你說“是個好習慣,繼續保持”的自然是少數,于是就……倒霉嘍!請家長,家長又是始終站在老師戰線的,自然是雙炮齊開你一人頂。
最后呢,就是班里那些好奇心特別旺盛的同學,總想看看別人的日記寫的是啥。于是趁著月黑風高、或者教室空空如也得時候,就一把翻出XXX的日記本,開始細細觀賞。在那位倒霉的XXX回到教室以后,上去就賠臉媚笑:“XXX啊,你的日記寫的不錯嘛!不知道給X老師知道會……”后面的不說也知道,21世紀的新地主制就這么悄然無息地誕生了。
自然,也有我。
記得那是……其實也輪不上什么記得不記得,那樣顯得太久遠。去年年末,和可心倆人一起興致勃勃地合寫一本日記。因為每天都要記錄她和我兩個人的,所以我們就一人在學校自習課寫,一人帶回家寫。
那天恰巧自習課改為考試,唯一的一節自習課就這么被占了,于是在日記本是我帶回家還是她帶回家這個問題上我們開始爭執起來——最后我慘敗了,我決定在晚自習臨下課那幾分鐘寫一小段,或是寫一個梗概,明天擴充。為什么是最后幾分鐘呢?這里我來簡單地“嘮叨”一下。
根據一個著名的教育專家,叫王什么什么的在一個講座上說過:“無論是主科課還是副科課,尤其是主科課,一節課所要講的精華應該在前15~20分鐘內,最多25分鐘。孩子們上課的精力一般都在前半節課比較集中,講的知識也容易吸收;而到后半節課,因為持續坐著聽講太過乏味,覺得累了,就會注意力分散。”我深感有理,這老師確實了解“民心”;而真正做到的老師我覺得沒有幾個,一節課全是精華……所以才有言道:學習真累!
這個是太不簡要的嘮叨了,回到主線,但那節課劉老師反而是前半節課復習學過的知識,后半節課講重點題和難題!我心聲無奈,就一直記著黑板上不斷出現的解法,答題過程。而可心在那一直看表,還給我眼神暗示:快放學了!你快點寫啊!心里猶豫,筆下一頓,還沒抬頭就聽見劉老師說“別偷懶,對了也得記,這方法指定比你們的簡單”……“激烈”地猶豫了甚久,我還是決定先寫日記——過程沒記可以抄,講課沒聽可以自己琢磨,但是日記不寫明天可就忘了,那編的詞怎么可能好?
二話不說,偷偷摸摸,拿出小本,持筆狂寫。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下課鈴響了。
劉老師沉默式宣布下課,可心立即回頭炮轟:“你寫好沒有?怎么到臨下課才寫啊?給我看看,寫完沒有!”
爭來爭去這本就放在桌子上了,然后一面收東西一面商議這本我先帶回家,明天自習課我再寫完明天的,然后明天晚上你帶回家兩天的一塊寫……沒查東西,背起書包就和她奔出教室外,唧唧喳喳鬧到校門口。
第二天早上進到教室里,才發現我坐的那個四角位置氣氛有點奇怪——倆男生一個神秘地笑,一個傻呵呵地,然后可心的心情也很郁悶。我沒管那么多,上去就問她:“你怎么把本收走了不告訴我?”
“什么呀!是他們倆昨天拿走的!他們說一會要交給老師呢!”
話剛落,馬老師就進來了,我的同桌——那個犯案的主謀者一個箭步上去交了那個“黑白豬”的硬皮本,還在那“揭發”我在課上寫日記,描述得無比夸張。之后的事我記不清了,我只知道我哭著要了回來,最后挨訓的還是那個男生,——因為他算是偷東西,品質上的錯;而我的錯雖然也不輕,但是看在我那時那么傷心,馬老師最后還是單單地開導我。
這個風波過去了,這個惱人的日記風波過去了,而我從此再不記日記。
篇8
關鍵詞:日記 生活化 有效形式
俄國著名的作家托爾斯泰一生就寫了51年的日記,其中許多素材醞釀成了他的名篇。每當我們激動、興奮、悲哀或苦惱時,打開日記,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宣泄一吐為快的情緒,合上日記后,心里會有一份特別的舒適寧靜。日記,真是生活化作文的有效方式。
一.為自己寫作
寫作為誰而寫?這是首先應該明確的一個問題。寫作,是體現人的語文綜合素質的實踐性活動,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因此,寫作首先應該是個人的,是通過個性化自由式的寫作過程抒發作者獨特感情的。《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生作文時“寫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寫自己想象中的事物”。這段話強調“自己”就是強調學生為自己而寫。對于學生而言,《語文標準》關于寫作的總目標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進行寫作。”由此可見,即使是學習寫作的孩子們,他們的作文也應該是“表述自己的意思”,這就明確了我們教孩子習作的目的:首先是為自己服務,為自己的生活服務。
二.由興趣促使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動力,每一個學生在初次接觸寫作時,對寫作充滿了好奇,有極高的寫作興趣,總會盡全力去寫,因此在孩子初學作文時切不可操之過急,應該循序漸進,讓孩子對寫作保持這種興趣。
有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生活太平淡了,沒有什么值得一寫的,其實這種看法是不對的。每個人每天都要與人打交道,與社會接觸,學習不少科目的文化知識,看到的,聽到的,學到的,想到的,其內容豐富多彩,完全可以在認真思考后寫出一些精彩的片段。生活就是一個絢麗多彩的萬花筒,只要做個有心人,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然后寫一寫,過一段時間,就會覺得有收獲,就會愛上日記。為了讓學生正確認識日記的意義,為了讓學生動筆寫日記,我在教學中,不講大道理,著重選取學生身邊的瑣事,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寫,一起交流,這樣,學生便會覺得日記是不講究任何章法的寫作形式,想寫什么就寫什么,隨隨便便,聽之任之似的。比如,學校搞文藝活動,我們便一起寫有關活動的感想、見聞等;比如,我們一起寫某個學生被老師“請”上講臺時的動作、情態,然后交流,看看誰寫得最逼真。
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從內容、結構、技法等多方面去教學生,要求學生從多方面去考慮,寫出用成人的眼光看來不錯的作文,但是卻不知道,正是這種看似用心良苦的教導,漸漸磨去了學生對寫作的興趣。魯迅先生在《這個與那個》中做過一個意味深長的譬喻:“孩子初學步的第一步,在成人看來,的確是幼稚,危險,不成樣子,或者簡直是可笑的。但無論怎樣的愚婦人,卻總以懇切的希望的心,看他跨出這一步去,也決不至于將他困在床上,使他躺著研究到能飛跑時再下地。因為她知道:假如這么辦,即使長到一百歲也還是不會走路的。”對學生的寫作,亦可作如是觀。教師、家長對于初學寫作的孩子更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寫,去用他們自己的話,寫自己的事,在寫作中得到享受。
三.磨練意志
篇9
在作文教學實踐中,通過接力日記,打破了作文教學的尷尬,擺脫了作文教學的窘境,使寫作文真正成為學生運用知識、調動儲備、記錄生活、自由表達的一種自覺的精神活動。
一、不拘一格,真實記錄生活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之不盡。”所以,我們有必要指導學生帶著情感關注生活,感受生活,記錄生活。接力日記讓學生擁有自由的空間、自主的權利、自己的選擇。因為這種習作形式沒有教師命題的制約,沒有規定范圍的局限,沒有統一格式的拘泥。教師鼓勵學生觀察周圍,留意生活,觀察自然,積極思考,大膽表述。學生學會了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用“自己”的心靈書寫。
2015年10月16日 星期四 晴
開學已將近兩個月了,初三生活就兩個字“緊張”!智力、耐力、體力的三重考驗
――陳威日記
教師評語:恭喜你,陳威。你長大了!化壓力為動力,揚起自信的風帆,勇敢面對三重考驗,走向成功!學生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悟寫成文,這就是學生的日記,一切真真切切、實實在在。
二、 無拘無束,自然流露情思
生活是真實的,情感是真實的,習作自然也應該是真實的。我始終堅持所有“真實的消極”比任何“虛假的真實”珍貴一百倍。因此,在學生的作文中我看到了真話、真事、真情和真我。
1.學生日記中有令我震撼的埋怨:
2015年10月17日 星期五 多云
是啊!緊張而充實的初三生活正在進行中。但初三的學生更渴望老師們的理解!今天班主任特別強調,預備鈴響前必須到班,不準遲到!唉!誰能替我們想想呢?老師不拖堂,我們就不會遲到。――張子怡日記
2.孩子日記中有令我反思的困惑:
2015年9月1日 星期一 小雨
我是在做夢嗎?教室里陌生的臉,陌生的桌椅,陌生的黑板,陌生的歡笑。46人突然變成了57人,“6”留在了本班,“4”分到了別班。說好的46個人呢?――江楠楠日記
3.初三的孩子童真童趣依然沒有泯滅:
2015年 9月2日 星期二 陰天
晚自習輔導課上,突然發生異變。一道黑影從天而降,將正在思考的我嚇了一跳。定睛一看,竟是一只碩大的蟋蟀。我再次一驚!我曾徒手抓過無數只蟋蟀,但這“龐然大物”卻是罕見。你看,他全身呈黑褐色,背生雙翅,黑色的眼睛鑲在其頭頂,兇光畢露,長長的一對觸須微微抖動。這氣勢好不嚇人!正想讓它成為我的囊中之物,它卻“嗖”的一下躥得無影無蹤。我心情頓時失落,轉而松了口氣,接下來又信心倍增,埋頭苦學起來。――張某日記
當然,我也因學生的快樂而快樂,因學生的幸福而幸福。學生筆下少了矯揉造作、自欺欺人的尷尬,多了信手拈來、隨心所欲的自如。學生自然流露的情思,真實敞開的心扉,讓我得以把握學生思想,走進學生心靈,解開學生心結。
三、合作互動,搭建閱讀平臺
教師不斷地給以評價和激勵,適當的賞識消除了學生對日記的畏難心理,增強了學生自信心和興趣,從而使學生始終保持一種強烈的表現欲,使學生之間形成了一種良好的“日記氛圍”。我要求學生每次在動筆之前先認真閱讀前面的習作,學會取長補短、為我所用。現在,學生的取材范圍廣范了,詞匯豐富生動了,這得益于潛移默化的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另外,除了生生互動,還有師生互動。我以與學生平等的身份參與寫日記實踐活動中,從而為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的日記氛圍。每一組都有我寫的日記。字里行間對學生充滿愛意,寫下激勵,寄托希冀,傾注期望,滿懷向往。學生感受到了來自老師的殷切希望,成了他們寫作時巨大的內驅力。
四、心靈話吧,架起溝通橋梁
很多學生在日記中記錄了自己的思想,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因此,在批改日記的過程中,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為進一步采取教育措施提供了依據。另外,有些學生的日記也會反映教師的課堂教學,通過學生這個側面,教師對自己課堂存在的問題了解得更清楚,從而知道學生喜歡什么樣的課堂,為改進教學提供借鑒。
篇10
原來身為企業界中層主管的他,每連心情不佳壓力沖撞時,都會坐下來把事情及感覺寫成文字,十幾年下來,他的壓力日記已有厚厚的4本了。
效果怎么樣呢?
他笑得很燦爛:“好極了,每次一寫完,心情也就恢復原狀了。而且文筆愈來愈好,這么寫下去,快可以出書了,”
寫下采,的確是個釋放情緒的好方法。有些人習慣把心情往肚子里藏,在沉默中承受情緒的煎熬,看起來好似是成熟懂事的表現,然而如果你了解情緒的負面影響,就會同意如此做其實大大不智。
負面的情緒(生氣、傷心、壓力等)會引發不利身心健康的化學反應,容易造成“內傷”。
所以面對負面情緒,我們該做的不是壓抑,而是疏通。如果你真的不善于和別人分享心李,那么練習和紙筆交心,就會是個很棒的選擇。
心理學家潘尼貝克在研究中發現,不論是人際關系困擾,或是生高死別的傷痛,那些會把苦惱的經驗寫下來的人,明顯地比選擇悶在心里的人顯得健康。這種以處理負面情緒為主要目的的寫作被稱為“治療性寫作”,只要運用得宜,你我就能成為自己的咨詢師,在緊要關頭幫助自己走出情緒低潮。
該怎么提筆呢?
1.即時與隨性:當心情有了狀況,只要有時間就可以提筆把事情寫出來,不需花太多時間,用15分鐘采寫壓力日記,就足夠為心情健康加分。另外也不必擔心文法,這不是在參加作文比賽,只要筆隨意走,忠實地寫下心中的想法及感覺就行,例如“他答應我的事居然完全忘記!太可惡了,”
2.強調感覺:先描寫事情的狀況,然后就該和自己的內心情緒做直播連線,把深刻的感覺寫出來,會減輕心中的壓力感,“我很生氣,他如此不重視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