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銅的化學式范文

時間:2023-03-23 11:17: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硫酸銅的化學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硫酸銅的化學式

篇1

關鍵詞 硫酸銅 過氧化氫 氧化劑 結晶方法 綠色化學

五水硫酸銅的制備是無機化學中的一個綜合性制備實驗,該實驗涉及加熱、蒸發、結晶、提純等無機化學實驗基本操作,適合考察學生的綜合實驗素質,故常被高校化學實驗課所青睞。由于銅是一種不太活潑的金屬,在一般情況下不能與稀硫酸反應,故該實驗必須加入適當的氧化劑才能順利進行。

1 現有制備方法的分析

1.1 常見氧化法

1.1.1 硝酸氧化法

以濃硝酸為氧化劑,分多次逐步加入到銅屑與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熱,使反應進行[1,2]。其反應原理如下:

3Cu+2HNO3+3H2SO4=3CuSO4+2NO+4H2O

在硝酸氧化法中,會產生大量有毒的NO氣體,即使實驗在通風櫥中進行,也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影響師生身體健康。

1.1.2 空氣氧化法

以空氣為氧化劑,先將銅屑高溫灼燒成氧化銅,再使其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3,4]。反應原理如下:

2Cu+O2=2CuO

CuO+H2SO4=CuSO4+H2O

在空氣氧化法中,灼燒時間長達20 min,不僅浪費了大量能源,而且銅屑氧化反應往往進行的不充分,有一定量的銅屑不能完全被氧化,使硫酸銅產率下降。

1.2 結晶方法

幾乎所有實驗教材中均采用冷卻硫酸銅熱飽和溶液至室溫的結晶方法,原因是硫酸銅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明顯。但五水硫酸銅在室溫時溶解度依然較大,其20℃時溶解度是100℃時的28%,30℃時溶解度是100℃時的33%。因此,即使在析出晶體后的母液中,仍然含有相當量的溶質,造成產品損失較多。硫酸銅的溶解度如表1所示。

筆者在夏天較高氣溫下做該實驗時發現,直接降溫結晶析出的硫酸銅晶體不多,效果并不理想。

2 改進方法

2.1 過氧化氫氧化法

2.1.1過氧化氫的強氧化性

過氧化氫在酸性條件下具有較強的氧化能力,φH2O2/H2O=1.763 eV,且其還原產物是水,不會給反應體系引入其他雜質,因此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綠色氧化劑。以H2O2為氧化劑的反應原理如下:

Cu+H2O2+H2SO4=CuSO4+2H2O

2.1.2 類Fenton試劑的形成

H2O2和Cu2+可以形成類Fenton試劑體系,而類Fenton試劑可以產生氧化性極強的•OH,其產生過程如下[5,6]:

Cu2++H2O2k1CuOOH++H+

CuOOH+k2Cu++1/2O2+•OH

Cu++H2O2k3Cu2++•OH+OH-

Cu++•OHk4Cu2++OH-

•OH的產生對銅的氧化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可以使銅的氧化速率大大加快。

2.2 乙醇―水體系結晶法

由于在無機鹽水溶液中加入能與水混溶且極性較小的溶劑通常可以降低無機鹽在水中的溶解度,故本實驗采取在硫酸銅熱飽和溶液中加入適量乙醇的方法,以促進硫酸銅晶體的析出。但乙醇不宜加

入過多,否則得到的硫酸銅晶體將會非常細小,且晶形不規則[7]。由于乙醇在溫度較高時揮發性較強,因此,一般以加入1.1~1.2倍體積的乙醇為宜。

3 實驗操作

稱取3.0 g銅屑于100 mL燒杯中,加入10 mL10%的Na2CO3溶液,加熱煮沸,除去銅屑表面油污。傾去堿液,用蒸餾水將銅屑洗凈(若用銅粉可省去堿洗的步驟)。在盛有銅屑的燒杯中加入18 mL3 mol/L的H2SO4,水浴加熱,控制溫度50℃左右,在20 min內緩慢滴加10%H2O2溶液,直至銅屑幾乎完全溶解。反應過程中可見少量微小氣泡,共消耗H2O2溶液約20 mL。充分反應后,逐滴加入0.5 mol/LNaOH,并不斷測試溶液pH,直至溶液pH=4,抽濾,棄去不溶性雜質。然后將濾液轉移到蒸發皿中,逐滴加入1 mol/LH2SO4,調節溶液pH=2。水浴加熱至液體表面有晶膜出現,停止加熱。加入約1.2倍體積的乙醇,冷卻至室溫,抽濾,稱重,計算產率。

注意在添加乙醇的過程中,應先加入2 mL乙醇,并充分攪拌,然后逐漸加快添加乙醇的速度,防止溶液極性突然降低而造成硫酸銅晶核大量析出。乙醇要在5 min內加完。這樣操作既可以有效阻止無定形硫酸銅粉末的產生,又可以減少乙醇在溫度較高時因揮發而造成的損失。

實驗數據如表2所示:

4 結語

根據以上數據,可以得出結論,以過氧化氫為氧化劑,并加入乙醇結晶的方法產率最高,產品外觀為藍色,晶形較完整,符合實驗預期目標。雖然該法的藥品成本略高,但整個實驗過程既不會給產品引入新的雜質,也不會造成環境污染或能源大量浪費,完全符合綠色化學理念,值得在廣大高校化學實驗課程中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生英,白林,徐飛編.無機化學實驗.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269-272

[2] 侯振雨主編.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104-106

[3] 朱湛,傅引霞主編.無機化學實驗.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231-232

[4] 周寧懷主編.微型無機化學實驗.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186-189

[5] 徐夫元,守天順,陳英文等.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8(3):480-485

篇2

物質推斷題知識覆蓋面廣,綜合性強,條件隱蔽,難度較大,是將閱讀、思維、理解、分析能力融合在一起的綜合題型,是訓練同學們分析能力的好題型.它有傳統的敘述判斷,還有以框圖等形式出現的情境試題.無論哪種形式,只要牢牢掌握單質、氧化物、酸、堿、鹽相互反應的知識,在仔細審題的基礎上尋找突破口(即“題眼”),就可迎刃而解.

那么,如何尋找“題眼”呢?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可以以特殊反應及條件為“題眼”.在初中化學中,如:水分解需以通電為條件;實驗室用氯酸鉀加熱制氧氣時需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兩種黑色粉末加強熱后得到紅色固體肯定為炭粉和氧化銅的混合物;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之間的相互轉化等為特殊反應.

2.以物質的特殊顏色及性質為“題眼”.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的固體:氫氧化鐵為紅褐色,氫氧化銅為藍色,其溶于酸后形成的Fe3+鹽呈棕黃色,Fe2+鹽呈淺綠色,Cu2+鹽呈藍色;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固體有兩種,AgCl和BaSO4;碳酸鹽遇酸必產生二氧化碳氣體.

3.以特殊操作及轉化為“題眼”.溶解、過濾、蒸發、結晶等為初中化學常用的基本操作,將其與物質間的轉化結合起來,作為關鍵點解題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以復分解反應發生條件為“題眼”.酸、堿、鹽等物質之間發生復分解反應的條件為:兩種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交換成分,若生成物中有沉淀產生、氣體放出或有水生成,則復分解反應可以發生,否則不能發生.

二、常見推斷題類型例析

1.框圖式

試題特點:此類題一般不給出物質的范圍,而是以箭頭形式把各物質聯系起來,變成連鎖式的轉換關系,要求推斷出未知物質.

解題策略:我們可以根據某些物質的特殊性質,采用順推及猜想相結合的方法得到結論,然后驗證后得到答案.

例1A、B、C、D、E、F、G、H是化學實驗中常見的八種物質,它們之間有如圖1所示的轉化關系(其中E是白色沉淀,A和B可發生中和反應):

圖1

(1)寫出B、F的化學式:

B,F.

(2)反應①的化學反應類型是

.

(3)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是.

解析:本題的特征較多,有:條件是“通電”的,D有可能是水,生成的是氧氣和氫氣(F、G),而且符合“點燃”這個條件的,可以肯定這個猜想是對的.C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白色沉淀,則E是碳酸鈣.再看D和氧化鈣反應生成B,因為A和B可發生中和反應,所以這二種中一種是酸、一種是堿,則D是氫氧化鈣,則A是酸,且A與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則A是鹽酸,那么C就是氯化鈣,H是氯化鈉.答案自然而然地出來了.

答案:(1)B:Ca(OH)2 F:H2 (2)化合反應 (3)CaCl2+Na2CO3=CaCO3+2NaCl

啟示:本題就是依靠“題眼”來推斷出各種物質的.所以抓住“題眼”很關鍵,當然還需要知道初中化學中各物質的特征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只有把基礎知識有機地結合在讀題中才能結出豐碩果實.

2.反應式

試題特點:這種類型的推斷題大多用代號來表示反應物、生成物的關系,并用箭頭列出它們之間的關系.

解題策略:我們可以根據常見的反應特征及某些物質的特殊性質,結合題中給予的信息,找到突破口,然后依次推斷,就能得到最后結果.

例2有四種常見物質A、B、C、D,它們可以發生如下反應(反應條件省略):

(Ⅰ)H2+AB+C;(Ⅱ)CH2+D;(Ⅲ)B+DA;已知A是黑色粉末,試推斷D是(填化學式),反應(Ⅰ)屬于(填反應類型).

解析:ABCD之間能發生相互反應,A是黑色粉末,且可由B和D反應生成,應是一種化合物,根據初中化學中物質顏色推斷,是氧化銅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是氧化銅,則氫氣還原氧化銅生成銅與水(與Ⅰ相符),水分解生成氧氣和氫氣(與Ⅱ相符),氧氣與銅反應生成黑色氧化銅(與Ⅲ相符),則可以把全部物質推斷出來.

答案:O2 置換反應

啟示:本題也是抓住“黑色粉末”這個“題眼”,再結合各反應式子,就可找到突破口,從而逐一推斷,很快得到答案.

3.敘述式

試題特點:語言敘述型一般給出物質范圍和實驗過程及現象,然后根據所給出的現象要求同學們推斷混合物中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及可能存在的物質.

解題策略:我們應逐步分析實驗現象,再結合某些物質的特殊性質(如顏色、溶解性等)及特殊反應現象(如生成沉淀或氣體等),依次得出結論.

例3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碳酸鋇、碳酸鈉、硫酸鈉、硫酸銅、氯化鋇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了確定它的組成,某化學小組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活動:提出假設:白色粉末由上述五種物質組成.

實驗探究:

步驟1:取少量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后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溶液.

步驟2:取少量由步驟1得到的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硝酸后,部分沉淀溶解,并有無色氣體產生.

獲得結論:

(1)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沒有(寫化學式),說明假設不成立.

(2)步驟1得到的沉淀是(寫化學式).

(3)白色粉末的組成可能是(寫化學式).

解析:(1)由步驟1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溶液.可以確定沒有CuSO4,因為硫酸銅溶于水顯藍色;(2)由步驟2取少量由步驟1得到的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硝酸后,部分沉淀溶解,并有無色氣體產生,得沉淀為BaSO4和BaCO3;(3)綜合步驟1和步驟2,可得白色粉末的組成為Na2SO4、BaCl2、BaCO3或Na2SO4、BaCl2、Na2CO3或Na2SO4、BaCl2、Na2CO3、BaCO3.

答案:(1)CuSO4 (2)BaSO4和BaCO3 (3)Na2SO4、BaCl2、BaCO3或Na2SO4、BaCl2、Na2CO3或Na2SO4、BaCl2、Na2CO3、BaCO3

啟示:本題的“題眼”是硫酸銅溶液是藍色的,而得到的溶液是無色的,此為一;二是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部分溶解、部分不溶,說明既有硫酸鋇也有碳酸鋇沉淀.然后就可以按照上面的分析逐一解決.

此類題不僅要求我們對元素及其他合物的轉化關系要相當熟悉,而且還要善于抓住題干的要求和提供的關鍵信息,通過觀察、分析、歸納,尋求解題的途徑.

4.圓環式

試題特點:套用奧運五環,派生出化學環式推斷題,這類題用圓環來表示物質間的關系,再加上題中的文字說明,成為一種有趣的題型.

解題策略:我們可以借助物質間的相互關系去逐一對照圓環顯示的相互關系,如果符合要求,再逐一驗證,即可得到結論.

圖2

例4如圖2,A、B、C、D、E各代表鐵、水、二氧化碳、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鋇溶液中的一種物質.常溫下,相連環物質間能發生反應,不相連環物質間不能發生反應,且B的相對分子質量大于D.請填空:

(1)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A ,B ,D .

(2)相連環物質間發生的反應,沒有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解析:根據題目要求:“常溫下,相連環物質間能發生反應,不相連環物質間不能發生反應”,可以看出B、C、D三種物質能與其中的二種物質反應,而A、E只能與一種物質反應,對照題中告訴我們的幾種物質,鐵在常溫下只能與硫酸銅反應,水只能與二氧化碳反應,所以A、E就可能是鐵或水.其他二氧化碳既能與水反應,也能與氫氧化鋇反應,硫酸銅既能與鐵反應,也能與氫氧化鋇反應,假設A是鐵,則B是硫酸銅,C是氫氧化鋇,D是二氧化碳,E是水,而且硫酸銅的相對分子質量比二氧化碳要大,符合題目各方要求,假設應該成立.

答案:(1)A:Fe B:CuSO4 D:CO2 (2)分解反應

三、自我檢測

圖3

1.如圖3所示,A、B、C、D、E、F均是初中化學常見物質.A與B發生的是復分解反應,B與C發生的是中和反應,F是人體正常生理活動必不可少的一種鹽.

結合圖中信息,回答有關問題:

(1)E的化學式為 .

(2)A與B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C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框圖4中的物質為初中化學所學的物質,其中屬于鹽的是H、C、M、N,屬于氧化物的是F、G;胃液中含有適量的A,可幫助消化;C是家庭中重要的調味品之―;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圖中“――”表示兩端的物質問能發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間存在轉化關系;部分反應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圖4

(1)C物質是由 (選填“分子”、“原子”或 “離子”)構成的.

(2)A與鎂條反應能 (選填“放出”、“吸收”)熱量.

(3)寫出D的俗名: .

寫出化學式:B N

(4)寫出GM的化學方程式:

3.下列框圖中的物質均為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其中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屬于氧化物,圖5是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請回答:

圖5

(1)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A. C. .

(2)得到F溶液的操作Ⅰ的名稱為: .

(3)若I是紅褐色沉淀,請寫出G + F I的化學方程式: .

(4)指出反應①的基本類型是 反應.

4.(眉山)構建知識網絡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圖6是關于鐵化學性質的知識網絡(“”表示一種物質轉化為另一種

物質),其中B是密度最小的氣體,C為紅色固體單質.請回答下列問題:

圖6

(1)A物質的化學式為 .

(2)B物質的一種用途是 .

(3)反應②還需要的一種反應物是 (

填化學式).

(4)寫出反應③的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應類型:

“――”( ).

5.“奧運在我心中”.整理歸納物質性質之間的相互聯系是學習化學的一種有效方法.請你從學習過的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中分別選一種代表物(不能重復選用),用化學式填寫在下列的奧運標志五圓環中(兩環相連表兩種物質之間能相互發生反應).

圖7

答案:

1.(1)H2O (2)Na2CO3+2HCl=2NaCl +H2O +CO2(3)CO2+2NaOH= Na2CO3+ H2O.

2.(1)離子(2)放出(3)熟石灰(或消石灰)NaHCO3 Na2CO3(或Na2CO3 NaHCO3)

(4)Ca(OH)2+ CO2 =CaCO3++H2O

3.(1)A:CaCO3,C:CO2 (2)過濾(3)3NaOH + FeCl3= Fe(OH)3 + 3NaCl

(4)化合反應

4.(1)Fe3O4 (2)冶煉金屬(作燃料等) (3)C(或CO或H2)

(4)Fe + CuSO4 = FeSO4 + Cu 置換反應

篇3

1.(2014,撫州)下列選項中,物質的俗名、名稱、化學式一致的是(B)

A.水銀 銀 Ag

B.酒精 乙醇 C2H5OH

C.石灰石 氫氧化鈣 Ca(OH)2

D.蘇打 碳酸氫鈉 NaHCO3

2.下列關于化肥的說法正確的是(D)

A.過磷酸鈣[Ca(H2PO4)2和CaSO4的混合物]屬于氮肥

B.凡施用過化肥的蔬菜都會危害健康

C.硫酸鉀與熟石灰混合、研磨,能聞到刺激性的氣味

D.合理施用化肥能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3.(2014,成都)下列反應不屬于復分解反應的是(A)

A.H2+CuO=====Cu+H2O

B.3HCl+Al(OH)3===AlCl3+3H2O

C.CuSO4+BaCl2===BaSO4+CuCl2

D.Ca(OH)2+Na2CO3===CaCO3+2NaOH

4.(2013,長沙)下列各組物質分別加入到足量的水中,能得到無色透明溶液的是(A)

A.KNO3、NaCl、HClB.FeCl3、Na2SO4、KCl

C.CuSO4、H2SO4、NaCl D.FeCl2、KCl、NaOH

5.(2014,蘇州)下列有關物質混合后的現象描述中,正確的是(C)

A.在碘化鉀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變藍

B.無色的氯化氫氣體和氨氣混合,產生白霧

C.在氫氧化鈉稀溶液中滴加數滴硫酸銅溶液,產生藍色絮狀沉淀

D.銨鹽與堿溶液混合加熱,產生的氣體使濕潤的紫色石蕊試紙變紅

6.(2013,日照)下表用甲試劑鑒別乙中的兩種化肥,難以實現的是(D)

甲 乙

A Ca(OH)2 CO(NH2)2、NH4HCO3

B Ba(NO3)2 KCl、(NH4)2SO4

C AgNO3 NH4Cl、NH4NO3

D NaCl K2SO4、KNO3

7.(2014,沈陽)區分氫氧化鈉溶液和碳酸鈉溶液,不可用的試劑是(B)

A.稀鹽酸 B.酚酞試液

C.氯化鋇溶液 D.氫氧化鈣溶液

8.(2013,包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B)

A.含銨根離子的氮肥與堿性物質混合,能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B.將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木條火焰熄滅,證明集氣瓶中的氣體一定是二氧化碳

C.檢驗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氯化鈉的實驗步驟是先加入過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銀溶液

D.可用水來鑒別無水硫酸銅、碳酸鈣、硝酸銨、氯化鈉四種白色固體

9.將固體混合物中的NaCl、CuCl2、Mg(OH)2進行逐一分離,可選用的試劑是(D)

A.水、氫氧化鈉溶液

B.水、氫氧化鉀溶液、稀鹽酸

C.水、氫氧化鉀溶液

D.水、氫氧化鈉溶液、稀鹽酸

10.(2013,玉林)下列各組物質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而且加入無色酚酞溶液后顯紅色的是(B)

A.NaOH NaCl CuSO4 HCl

B.KNO3 Na2SO4 NaOH KCl

C.KCl Ba(NO3)2 HCl CaCl2

D.Na2CO3 Ba(OH)2 KNO3 Na2SO4

11.(2014,蘭州)下列能反映相關實驗過程中量的變化的圖像是(C)

A.煅燒石灰石

B.在變質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鹽酸

C.稀釋NaCl溶液

D.稀H2SO4滴入BaCl2溶液中二、填空題

12.(2013,湛江)牙膏中的摩擦劑碳酸鈣可以用石灰石來制備,甲同學設計了一種實驗方案:

(1)過濾時玻璃棒的作用是__引流__,

過濾后發現濾液渾濁,應__再過濾一次__。

(2)寫出步驟②的化學方程式__CaO+H2O===Ca(OH)2__,

該反應是__放熱__(填“放熱”或“吸熱”)反應。

乙同學設計了一種實驗方案:

石灰石――①加鹽酸D――②加碳酸鈉溶液③過濾碳酸鈣

(3)請你寫出乙同學實驗方案的一個優點:__操作簡單,節約能源__。

13.(2014,江西)小吳用鐵、硫酸、氫氧化鋇、硫酸銅和碳酸鈉五種物質玩化學拼圖游戲(如右圖),游戲規則要求圖中相鄰物質之間能發生反應。其中C物質的溶液呈藍色,A與E反應產生的氣體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提示:碳酸鋇不溶于水)

(1)C物質是__硫酸銅(或CuSO4)__;

(2)A與E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Na2CO3+H2SO4===Na2SO4+H2O+CO2__;

(3)B與E反應的基本類型是__復分解反應__;

(4)按游戲規則,下列能替代D物質的是__③__(填序號)。

①銀 ②氯化鐵 ③氫氧化鉀 ④氧化銅

14.某溶液含有Na+、H+、Ba2+、OH-、Cl-、CO32-、SO42-中的幾種離子,進行如下實驗:

(1)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過濾后得到濾渣和濾液。

(2)向濾渣中加入稀硝酸,濾渣全部溶解并產生氣泡。

(3)向濾液中滴入無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紅色。

根據上述實驗判斷該溶液中①一定含有的離子是__Na+、OH-、CO32-__;②一定不含的離子是__H+、Ba2+、SO42-__;③不能確定的離子是__Cl-__,欲確定其是否存在,方法是:另取少量原溶液于試管中,__先加入過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__,若看到__出現白色沉淀(或先加入足量AgNO3溶液,再加入足量稀HNO3產生的白色沉淀有部分溶于稀HNO3,且有氣泡產生__,說明溶液中含有該離子。

15.(2014,南京)如右圖中的甲、乙、丙表示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且甲、乙、丙為不同類別的化合物,乙屬于氧化物。胃液中含有適量的甲,可幫助消化,圖中“-”表示兩端的物質間能發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間存在轉化關系;部分反應物,生成物略去。

(1)寫出甲的化學式__HCl__。

(2)①若乙在常溫下為液體,丙可用來改良酸性土壤,則乙的化學式為__H2O__,丙的化學式為__Ca(OH)2__。

②若乙在常溫下為氣體,且可由甲與大理石反應得到,則乙的化學式為__CO2__,丙能與①中丙發生復分解反應,其化學方程式為__Na2CO3+Ca(OH)2===CaCO3+2NaOH(其他合理答案均可)__。(寫出一個即可)。

③寫出①中的乙和②中的乙發生化合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CO2+H2O===H2CO3__。

16.(2014,泰安)海洋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海水“制堿”體現了化學科學在改造物質中的智慧。如圖是某廠生產純堿的工藝流程圖:

請完成下列問題:

(1)該廠最終產品有__純堿、氯化銨(或碳酸鈉、氯化銨)__(填物質名稱);

(2)流程Ⅰ中為了除去雜質,加入過量BaCl2溶液、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B、C__(填字母);

A.加入三種溶液的順序不能調整

B.加入三種溶液將粗鹽水中的SO42-、Mg2+、Ca2+轉化為沉淀

C.按流程Ⅰ所加溶液的順序除雜,過濾后得到四種沉淀

(3)在流程Ⅱ中,如果加入氨氣不是為了生產氯化銨,氨氣在制堿過程中的作用是__使溶液顯堿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__;

(4)寫出流程Ⅲ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2NaHCO3=====Na2CO3+CO2+H2O__。三、實驗探究題

17.(2014,聊城)將一定量的碳酸鈉溶液與氯化鋇溶液混合后,過濾反應后的混合物。某研究小組的同學們欲探究濾液中溶質的組成。請你一同參與探究并回答有關問題:

【查閱資料】碳酸鈉溶液顯堿性;氯化鈉、氯化鋇溶液顯中性。

請你寫出碳酸鈉溶液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Na2CO3+BaCl2===BaCO3+2NaCl__。

【提出猜想】猜想1:濾液中溶質是NaCl;

猜想2:濾液中溶質是NaCl和__BaCl2__(填化學式)的混合物;

猜想3:濾液中溶質是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

【實驗探究】(1)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加2~3滴無色酚酞試液,振蕩,無明顯現象。同學們認為猜想__3__不成立。

(2)另取少量濾液于另一支試管中,滴加碳酸鈉溶液,若有__白色沉淀生成__(填實驗現象)證明猜想2成立。

篇4

關鍵詞:教法創新合作學習

一、讓學生領會教師的講授思路,降低學習難度

思路教學的關鍵就是將教師的思路轉變為學生聽課的思路。其首要的一步是教師應把教材的思路轉化為講課的思路。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必須潛心鉆研教材,充分揭示出新舊知識的聯系,建立起知識體系,然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做到突出每節課的主線和知識點,使學生的思路按照主線和知識點去展開。譬如我在教《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這一節內容時,按照教材內容設計了這樣的講課思路:“演示實驗不同物質溶液的導電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動的離子的濃度不同電解質的電離程度不同電解質有強弱之分,具有化學鍵的類型不同。”抓住這個中心主線,引導學生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去思索,這樣既突出了教材的關鍵,又使學生感到思路清晰明了,一堂課下來,學生接受知識普遍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

二、通過實驗進行質疑,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化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化學實驗又是化學的魅力所在。新奇有趣的實驗場景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趣味盎然地學習,因此教師應在教材中已有的實驗之外,再設計一些效果明顯、有利于調動學生思維的演示實驗或隨堂實驗。例如:在金屬鈉與水反應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①鈉為什么浮在水面上?②為什么熔成小球并向四周游動?③為什么有嘶嘶的聲音?④水溶液滴加酚酞為什么會變紅?當學生全面了解金屬鈉與水反應的有關知識后,可以先做“鐵與硫酸銅”反應的實驗,讓學生分析思考并寫出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然后讓學生先推測金屬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學生大都認為金屬鈉能將銅置換出來,之后補做了金屬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驗,而實驗事實證明,金屬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并無金屬銅置換出來,這“出乎意料”的實驗現象讓學生感到無比驚訝,他們迫切地希望找出答案,這種由知識的實際應用提出的問題,最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三、組織學生交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新課標明確提出:“有效的教學活動不能是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法 。從資料的搜集與分析、假設提出與驗證、學習成果評價直至意義的最終建構具有重要作用,每個學習者的智慧是整個學習群體的共享資源。如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通常,小組學習是最常見的組織形式,它能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體現“協作”。在合作學習中,也有利于實現“角色扮演 。

在小組中,學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分別就某個子問題做更多的鉆研,而后再匯總各方面的信息,運用到當前任務中。為了不是個別人 借用 知識,小組必須明確分工,明確每個人的責任,讓每個學生都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同時讓每個同學展示自己的作品或搜集的材料。這是協作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其實協作學習的過程也就是交流的過程。包括教師與學生進行相互式的學習,學習小組成員之間通過交流、商討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首先,學生圍繞問題進行討論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活躍先前的知識,在原有知識背景與當前信息之間產生更多的聯系;其次,交流討論可以使學生思維過程表現出來,學生會感受到觀點、方法的不同,從而更好地進行反思和評判彼此的想法和做法。

四、用新穎的教學方法,穩定學習興趣

雖然化學實驗生動有趣,但化學原理和計算卻顯得枯燥乏味。為了鞏固化學實驗培養起來的學習興趣,采用新穎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學生的興奮感和愉,而且在這種氣氛下學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識。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可以采取諸如自學輔導法、質疑答疑法、對比論證法、邊講邊實驗法、對抗賽法、聽題判斷法和化學游戲法等多種啟發式教學方法,這些方法都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以對抗賽法為例,每章結束或臨近期中期末考試復習,都可以用此法,使枯燥乏味的復習變得生動活潑,而且通過這種方法復習的效果比題海戰術好得多。

比如每學完一章,教師事先擬訂好題目寫在投影片上,布置學生課下準備,課上或組與組之間或男生與女生之間進行對抗賽,教師打出投影片之后,看誰答得又快又準確,在小黑板上記下各組的得分。參與激烈的競賽和角逐,學生的那股興奮勁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這樣的教學效果是反復做題、講題所無法達到的。總之,這種方法能考查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使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的應變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學習興趣濃厚,知識掌握得牢固。另外,這種方法還適用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化學計算的教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如,化學游戲法。初中階段,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的書寫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教師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突破難點,除了課堂上注意講解記憶方法,反復練習以外,采取游戲法,可使學生在娛樂中掌握知識,突破難點。比如,在開始學習化學式的書寫時,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可以說還不如英語單詞好記。如果教師采用游戲的方式,而不是采用讓學生反復書寫的方式,學生就比較容易接受,而且效果很好。游戲方法很多,例如采取擊鼓傳紙片拼寫化學方程式的方法,隨著時快、時慢咚咚的鼓聲,學生手中的紙片依次相傳,鼓聲驟停,接到紙片的學生打開紙片迅速閱讀有關元素符號(或原子團)和化合價,在兩分鐘之內把所有的能拼寫的化學式及其名稱書寫在黑板上全對為勝;寫錯了,表演一個小節目。學生對比賽游戲很感興趣,課下積極準備,同學間互相提問,通過游戲,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掌握化學式的書寫方法。

篇5

水蒸氣通過灼熱的焦炭后,流出氣體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還有CO2和水蒸氣等。請用下圖中提供的儀器,選擇必要的試劑,設計一個實驗,證明上述混合氣體中有CO和H2。(加熱裝置和導管等在圖中略去)

回答下列問題:

(1) 盛濃H2SO4的裝置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

盛NaOH溶液的裝置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儀器B中需加入試劑的名稱(或化學式)是__________________,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3) 儀器C中需加入試劑的名稱(或化學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 按氣流方向連接各儀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連接順序:g―ab―__________________。

(5) 能證明混合氣體中含有CO的實驗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能證明混合氣體中含有H2的實驗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 除去水蒸氣 除去CO2

(2) 氧化銅(CuO)

(3) 無水硫酸銅(CuSO4)檢驗H2O

(4) (g―ab)―kj―hi―cd(或dc) ―fe―lm

(5) 原混合氣體中的CO2已被除去,其中CO與CuO反應生成的CO2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6) 原混合氣體中的H2O已被除去,其中H2與CuO反應生成的H2O使無水硫酸銅由白色變為藍色

本題滿分為15分,從閱卷統計來看,全省平均分只有9分,失分較多。考生主要存在以下錯誤:

1. 文字敘述中,用詞不當、錯別字、書寫不規范的情況較為普遍。

如把盛濃H2SO4的裝置的用途寫成:“過濾水蒸氣” “脫水” “脫水劑”;把盛NaOH溶液的裝置的用途寫成“過濾CO2”;把檢驗水所用的無水硫酸銅寫成:“硫酸銅晶體”“無水硫酸銅晶體”;把“CuO”寫成“CaO”;把無水硫酸銅變藍寫成“CuSO4?5H2O變藍”“CuCl2變藍”“堿式碳酸銅變藍”“堿石灰變藍”等;在導管連接中把“e”寫成“c”、“i”寫成“j”、“l”寫成“i”等。

2. 把所學知識隨意外延。

通常我們采用在加熱條件下還原CuO或鐵的氧化物,然后檢驗產物的方法來證明H2、CO的存在。但很多同學用“MnO2”“MgO”等一些不能與H2、CO反應的氧化物來替代CuO及鐵的氧化物,導致失分。

3. 實驗設計缺乏整體思想,思維不嚴密,粗心大意。

回答盛濃H2SO4的裝置的用途時出現“除去尾氣中多余的水蒸氣”的錯誤說法;回答盛NaOH溶液的裝置的用途時出現“尾氣處理”“除去尾氣中多余的CO2”“吸收尾氣”以及“防倒吸”等錯誤說法;儀器B中的兩個反應只寫出一個,等等。

4. 對儀器用途不了解。

知道干燥管可以放在裝置的末端,不知道它還可以連接在中間;氣體通入洗氣瓶出現“短管進、長管出”的錯誤;使用干燥管則出現“小口進、大口出”的錯誤等。在抽樣的168份試卷中,將導管連接“kj”寫成“jk”的占14%,“fe”寫成“ef”的占20%。

5. 不能正確理解題意,忽略題目限制條件,隨意設計實驗。

在檢驗是否含有水時,采用稱量濃H2SO4、無水CuSO4、CaCl2是否增重等不合理的方法。

6. 設計的實驗現象不易被觀察到或確認。

在檢驗H2還原CuO后所生成的水時,不是使用無水CuSO4,而是觀察玻璃管上是否有水珠。試問:在溫度較高條件下,一定能看到水珠嗎?另外,選用CaCl2、P2O5、堿石灰這些遇水基本上看不到現象的藥品的情況也很多。

針對以上錯誤,同學們在今后的實驗復習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 規范化學用語的書寫。

在回答化學實驗問題時,很多同學原理都懂,就是經常由于書寫不規范或寫錯別字被扣分,非常可惜。因此,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堅持把文字寫規范,正確使用化學用語,盡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2. 回答問題要有整體思想。

該實驗題的設問采取了倒置的順序。要正確回答第(1)(2)(3)小題的問題,先得有正確的實驗裝置連接順序,也就是說得先回答第(4)小題。許多同學在回答第(1)(2)(3)小題時出現錯誤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沒有正確的實驗裝置連接順序作為答題依據。

3. 熟悉常見儀器的使用要求。

洗氣瓶、干燥管等是我們常見、常用的儀器。氣體流經干燥管應大口進、小口出,流經洗氣瓶應長管進、短管出,這是平時常講的要求,但最終答題結果表明因氣體流向錯誤而失分的比率相當高。當然,這些錯誤有些是粗心造成的,但也不排除確實有部分同學不清楚儀器使用的要求。

4. 選擇試劑、藥品時應考慮實驗操作的可行性和實驗現象的實際效果。

本題中,在CO和H2未充分分離的情況下,很多同學試圖用爆鳴等手段來檢驗H2的存在;或者點燃氣體,看火焰是否呈淡藍色來檢驗H2的存在。但是被測的兩種氣體恰恰都具有可燃性、還原性,并且燃燒火焰顏色相似。這就要求同學們必須從產物的差異性來考慮如何檢驗被測氣體存在與否。如果明白了用澄清石灰水檢驗CO2的原理,就不難回答NaOH溶液的作用;如果明白了用無水CuSO4來檢驗H2O的原理,在回答濃H2SO4的作用時也不會出現類似濃H2SO4增重、體積增大、發熱等錯誤回答了。

5. 審題要仔細,尤其應注意關鍵字、關鍵圖。

今年高考化學實驗題明明有“請用下圖中提供的儀器”的限制條件,但考生的回答中還是出現了用到圖中并未提供的稱量儀器的錯誤。另外,本實驗題中幾件儀器、裝置的擺放方式也是有深意的:干燥管左小右大;三個洗氣瓶中,第一個和第三個的導管都是左長右短,第二個卻相反。粗心的考生總是習慣性地以為氣體左進右出,最終導致NaOH溶液洗氣瓶、干燥管連接時出現錯誤。

6. 選用常見的檢驗試劑,選擇檢驗結果明確唯一的方法。

篇6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C—12O—16S—32Na—23Mg—24Cl—35.5K—39Ca—40Fe—56Cu—64Zn—65Ag—108

一、選擇題(1~9題為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10~12題為多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每小題至少有兩個正確答案,全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得1分。共27分)

1.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冰雪融化B.玻璃破碎C.車胎爆炸D.食物腐爛

2.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滴加少量液體B.聞氣體氣味C.檢查氣密性D.過濾

3、化學知識中有很多的“相等”。請你判斷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同種原子中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

B.化學反應前后各種原子的個數相等

C.溶液加水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相等。

D.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體積等于200ml

4、某括號內是區別下列各組常見物質的試劑方法,其中錯誤的是

A.硬水與軟水(肥皂水)B.硫酸銅固體和氯化鈉固體(加入水)

C.水與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D.氫氧化鈉和碳酸鈉溶液(酚酞)

5.某同學按如下步驟對三種未知金屬展開探究:(1)將它們編號為:X、Y、Z;(2)取樣,分別加入到CuSO4溶液中,發現X、Z表面出現紅色物質而Y卻沒有。(3)取X、Z大小相等的顆粒,分別加入到溶質質量分數相等的稀H2SO4中,發現X表面產生氣泡的速度明顯比Z快。則X、Y、Z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依次為:()

A.X>Y>ZB.Z>Y>XC.X>Z>YD.Z>X>Y

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蒸餾水是純水,PH=0,顯中性。B.用稀鹽酸除鐵銹和熱水瓶中的水垢。

C.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水小心的慢慢的滴入濃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停的攪拌。

D.可用氫氧化鈉來緩減胃酸過多。

7.下列物質的俗名和化學名稱表示同一物種的是()

A干冰,H2OB水銀,AgC純堿,NaOHD熟石灰,Ca(OH)2

8.下列有關物質的比較推理中正確的是

A.堿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所以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的溶液一定是堿

B.金剛石與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故它們的性質完全相同

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D.點燃的木條伸入某無色氣體中立即熄滅,證明該氣體一定是二氧化碳

9.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質中所含少量雜質的方法,其中錯誤的是()

物質所含雜質除去雜質的方法

ACOCO2通過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干燥

BNaCl泥沙溶解、過濾、蒸發

CNaOH溶液Na2CO3加入足量稀鹽酸至不再產生氣泡

DCu(NO3)2溶液AgNO3加入過量的銅粉,過濾

10.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有誤的是()

A.4Fe+3O2點燃2Fe2O3B.2Fe+6HCl=2FeCl3+3H2

C.2H2O通電2H2+O2D.Cu+H2SO4=CuSO4+H2

11.下列實驗過程與圖像描述不相符的是()

12.滴有石蕊試液的稀硫酸分別與下列物質混合后,溶液一定呈紅色的是()

A.CuOB.BaCl2C.KOHD.NaNO3

二、填空題(每空1分,化學方程式2分,共20分)

13.用化學用語表示: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鎂離子____________;

14.現有以下六種物質:①硫酸銅②食鹽③氫氧化鈣④氫氧化鈉⑤碳酸氫銨⑥純堿,請選擇適當物質的化學式填空:

(1)廚房中常用的鹽;(2)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

(3)在空氣中易潮解的堿是____________;(4)為使饅頭松軟可口,在蒸饅頭之前,可在發酵的面團中加入一些______________。

15.“潔廁靈”(有效成分為HCl)與“漂白精”[有效成分為NaClO(次氯酸鈉)]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產生一種有毒氣體、氯化鈉及最常用的一種溶劑,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ClO中Cl的化合價是。

16.把氧化銅和鐵的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在濾出的不溶物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氣泡產生。則不溶物中一定有________,濾液中的溶質一定有________。

17.請根據右圖中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回答下列問題:

⑴P點的含義是。

⑵t2℃時,30ga物質加入到50g水中不斷攪拌,

形成溶液的質量是。

⑶將t2℃時的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時,

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最小的是(填寫物質序號)。

⑷現有c物質的接近飽和的溶液,若改變溫度使其飽和,則應該(填“升溫或降溫”)。

18.A、B、C、D、E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的化合物,其中A為白色固體,B為無色氣體,E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它們的關系如圖1-5所示。

圖1-5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白色沉淀E為。

(2)若現象I為“生成白色沉淀”,則A的化學式可能為(寫出一種即可);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

(3)若現象I為“無明顯變化”,則A的化學式還可能為。

三、實驗題(共2個小題,每空1分,化學方程式2分,共13分)

19.下圖裝置常用于實驗室制取氣體。根據給出的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室利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應選擇的發生裝置是。利用C裝置收集完氧氣后,應先,后。用收集到的氧氣完成硫粉燃燒實驗后,還需向集氣瓶內加入適量氫氧化鈉溶液,目的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使用B裝置制取氣體的突出優點是。若改用F裝置收集二氧化碳,則氣體應從端進入。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氫氣體與水蒸氣,欲使用G、H裝置將以上雜質氣體除去,則裝置正確的連接順序是:混合氣體(用端口字母表示)。

20.已知某鋁合金的成分除鋁外,還含有鐵、銅中的一種或兩種。某化學興趣小組對合金中鐵、銅的存在情況進行如下探究。

【查閱資料】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偏鋁酸鈉(NaAlO2,溶于水),反應的化學議程式為:2Al+2NaOH+2H2O=2NaAlO2+3H2,鐵、銅不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猜想】猜想一:該合金中除鋁外,還含有鐵

猜想二:該合金除鋁外,還含有銅。

猜想三:該合金除鋁外,還含有______________。

【實驗探究】該小組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請你完成下表,寫出他們所用的試劑和實驗現象。

【反思交流】根據金屬活動性得知,鋁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但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鋁制品卻耐腐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計算題(共9分)

21.將一包氯化鈉和碳酸鈉的固體混合物溶于50.1g水制成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的氯化鈣溶液至反應剛好完全時,生成沉淀10g,將濾液蒸干后得到固體25g。求:

(1)原固體混合物中氯化鈉的質量。

篇7

1.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金、銀、銅、鐵、錫”俗稱五金,在這五種金屬中,金屬活動性最強的是銅

B. 決定元素種類的是原子的中子數

C. 洗凈的鐵鍋出現銹跡屬于化學變化

D. 五糧液酒、保寧醋、蘆薈酸奶、干冰均屬于混合物

2. 雄偉壯觀的國家大劇院主體建筑表面安裝了近2萬塊鈦(Ti)金屬板。已知Ti原子核內有22個質子,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Ti可以表示一個鈦原子 B. Ti 核外有25個電子

C. TiO 中含有氧分子 D. CaTiO 屬于金屬氧化物

3.下列圖示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4.下列實驗現象描述與事實不符合的是()。

A. 鎂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氣體,放出熱量

B.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有黑色固體生成

C. 電解水時,與正極、負極相連的電極周圍產生的氣體體積比約為1∶2

D. 將鐵釘放入硫酸銅溶液中,鐵釘上有紅色固體析出

5. 將兩支燃著的蠟燭罩上茶杯,過了一會兒,高的蠟燭先熄滅,低的蠟燭后熄滅,同時還觀察到茶杯內壁變黑。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啟發:從發生火災的房間逃離時,下列做法中不正確的是()。

A. 用濕毛巾捂住鼻子 B. 成站立姿勢跑出

C. 伏低身體逃出 D. 淋濕衣服爬出

6.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用排氣法收集二氧化碳時,應將導氣管伸入集氣瓶底部

B. 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應先通一會兒一氧化碳,再加熱

C. 加熱高錳酸鉀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只要導管口有氣泡產生就立即收集

D. 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實驗時,應預先在集氣瓶中放少量水或細沙

7. 鑒別空氣、氧氣和二氧化碳三瓶氣體,最常用的方法是()。

A. 分別測定它們的密度

B. 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集氣瓶中

C. 觀察顏色并聞它們的氣味

D. 將氣體分別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8. 生活中發生緩慢氧化的實例很多,下列過程中不涉及緩慢氧化的是()。

A. 酒和醋的釀造 B. 人在長跑時急促呼吸

C. 用秸稈、雜草發酵制沼氣 D. 酒精燈安靜燃燒

9. 下列現象或事實,用分子、原子的相關知識加以解釋,其中不正確的是()。

10. 下列鑒別物質的方法中,切實可行的是()。

A. 用酚酞溶液鑒別NaCl溶液和鹽酸

B. 用燃著的木條鑒別CO 和N

C. 用石蕊溶液鑒別稀鹽酸和稀硫酸

D. 用水鑒別NaOH和CaCO 固體

11.下列實驗現象不能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的是()。

12. 將100 g含CaCO 質量分數為80%的石灰石樣品(雜質不發生反應,也不含鈣元素),高溫煅燒一段時間后,冷卻,測得剩余固體中含鈣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1%,則生成的CaO的質量約為()。

A. 28.0 gB. 44.8 gC. 56.0 gD. 78.0 g

、(非選擇題,共64分)

二、填空題

13.(14分)(1)將一枚潔凈的鐵釘浸入稀硫酸中,現象為 ;經過測量反應后溶液的質量 。(“增大”還是“減小”)

(2)用元素符號或名稱填空,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最活潑的金屬是 ;人體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 ;工業產量(以質量計算)最大的金屬是 ;香煙盒內層紙是金屬 ,燈泡中的金屬絲是 ;可以用在溫度計中的金屬是 。

(3)某國載人飛船所用固體燃料是鋁粉和高氯酸銨(化學式為:NH ClO )的混合物。發射時,點燃鋁粉產生大量的熱引發高氯酸銨發生如下反應:

2NH ClON +2O +Cl +4X

①NH ClO 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價,Cl 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價。

②X的化學式為 ,判斷的理論依據是 。

③N 右下角的“2”表示的含義是 。

2O 左側的“2”表示的含義是 。

14.(1)(4分)用“ ”表示氫原子,“ ”表示氧原子,若它們構成的分子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如下圖所示的變化:

①下列關于該反應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填字母序號)。

A. 有氧化物生成

B. 反應前后各種微粒的數目均沒有改變

C. 原子是化學反應中的最小微粒

D. 這是一個分解反應

②從圖中你還能獲得的微觀信息是(答出一點即可)。

(2)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的日常生活與工農業生產都離不開水。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許多可溶性和不溶性雜質,通過多種途徑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凈化。硬水中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長期飲用硬水可能會引起體內結石。生活中常用來區分軟水與硬水。水中若含過量的氮、磷元素,會使藻類生長繁殖過快,導致水質惡化,發生“水華”現象。已知藻類主要含有C H O N P等物質,下列物質大量使用會導致“水華”現象的是(填字母序號)。

A. 向水中加入活性炭來凈水B. 大量使用含Na P O 的洗衣粉

C. 過量使用尿素等化學肥料

15.(5分)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的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在相同條件下,把金屬M及另外三種金屬分別加入同濃度、等體積的稀硫酸中,觀察反應產生氣泡的劇烈程度,并記錄如下(反應劇烈程度用“+”的多少表示):

如果上述四種金屬分別是Al、Mg、Fe、Zn,你認為金屬M是。

(2)鋁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的過程如下圖所示:

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從微觀粒子變化的角度分析鋁片在硫酸銅溶液中發生的變化。

(4)向硝酸銀和硝酸銅的混合液中加入一些鎂粉,充分反應后過濾。若向濾渣中滴加稀鹽酸后沒有氣泡產生,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序號)。

A. 濾渣中可能含有銅,濾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鎂

B. 濾渣中可能含有銀,濾液中一定沒有硝酸銅

C. 濾渣中可能含有鎂,濾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銀

D. 濾渣中一定含有銀,濾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銀

16.(11分)下圖是常見物質間相互轉化的關系圖。

據圖右關系回答:(1)固體D的化學式為 。

(2)①⑤反應的基本類型是 反應。

(3)寫出反應①、④的化學方程式:①;④。

(4)題中涉及E、F、G三種黑色物質,其中一種對應共有三種單質,互稱為“同素異形體”,寫出這三種“同素異形體”的名稱或化學式、、。

(5)白色固體B俗稱為,說出一種常見的用途。

17.(6分)有A、B、C、D四種物質,如圖所示A、B、C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生轉化,在C溶液中通入CO ,溶液變渾濁,生成白色沉淀A。D與A、B、C均能發生反應,D與C發生中和反應,D與A反應有氣體產生,D與AgNO 溶液反應,可產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請根據已知條件推斷:

B 。

(2)請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D與AgNO 溶液反應。

D與B的反應。

三、實驗題

18.(9分)實驗課上,同學們利用如下圖所示裝置進行氣體制備。

(1)反應原理: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氧氣。

實驗室用大理石制二氧化碳。

實驗室用大理石制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是 。

(2)氣體制備:二氧化碳的發生裝置是(填字母序號,下同)。

(3)氣體收集:實驗室收集O 的裝置是 。

(4)氣體驗滿:檢驗CO 是否收集滿的方法是 。

(5)查閱資料:①相同條件下,氨氣(NH )的密度比空氣小,且極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稱為氨水。②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固體混合物可制得氨氣。③氨氣在加熱的條件下能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水和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根據所查資料,制取氨氣應選擇的發生裝置是。若將收集滿氨氣的集氣瓶倒扣在滴有無色酚酞的水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請寫出氨氣和氧化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19.(6分)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對炭粉與氧化銅反應產物中氣體的成分進行研究。

【提出假設】該反應的氣體產物中有二氧化碳和其他氣體。

【查閱資料】氮氣不能跟炭粉和氧化銅發生反應,也不跟石灰水反應,可用來隔絕氧氣。

【設計方案】將一定量氧化銅在隔絕氧氣的條件下與過量炭粉充分反應。通過測定反應前后相關物質的質量進行判斷。

【進行實驗】

四、計算題

20.(2分)為測定一定質量某品牌果味V 含片中維生素C的質量,進行了如下實驗。

(1)反應原理:C H O +IC H O + 2X

(I 不和V 含片中的其他成分反應),

篇8

一、 化學式的書寫

初中化學中,出現的不同物質的化學式有一百多個。記憶和書寫物質的化學式,絕不能靠死記硬背,而應掌握其書寫要領,只要常寫常練,便能較快地達到熟練的程度。

1. 單質的化學式的書寫

單質的化學式的書寫相對較為簡單,首先它與元素化合價無關,其次初中階段一般只要求同學們掌握兩類單質化學式的書寫:

(1) “X型”單質化學式書寫

所謂“X型”,即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單質的化學式。這類單質情況之一是由原子直接構成,初中最常見的是金屬單質和稀有氣體單質,如單質鐵的化學式為“Fe”、氦氣的化學式為“He”,X型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常溫下為固體的單質(除碘單質),如硫單質化學式為“S”。

(2) “X2型”單質化學式書寫

初中常見的有常溫下為氣體且由分子構成的單質,如:H2、N2、Cl2;另外還有碘單質I2。

2. 化合物化學式的書寫

(1) 名稱中帶有數字的

書寫名稱中帶有數字的化合物化學式時,一般也不要考慮化合價,只要直接根據名稱書寫即可,當然要注意前后位置(先讀后寫,后讀先寫)及數字的位置(直接寫在對應元素符號的右下角)。

如四氧化三鐵(Fe3O4)、五氧化二磷(P2O5)等,需要注意的是,寫在后面的元素的原子個數為“1”時,名稱中的“一”一般不省略,寫在前面的元素的原子個數為“1”時,名稱中的“一”則省略。如CO2讀成二氧化碳,而不是“二氧化一碳”,CO讀成“一氧化碳”,而不是“氧化一碳”。

(2) 名稱中不帶有數字的

正確書寫這類型物質的化學式,一是要熟練記憶元素符號,二是書寫化合物的化學式時,要熟練記憶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三是書寫化合物的化學式要符合各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的原則,四是掌握書寫化學式的一般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種情況:

2.2.1:命名為“某1化某2”型的

如氧化鋁、氯化鈣、氫氧化鈉等,書寫化學式時,某2寫在前面,某1寫在后面,再根據課本上提供的書寫步驟寫出對應的化學式。如氧化鋁(Al2O3)、氫氧化銅Cu(OH)2等

2.2.2:命名為“某1酸某2”型的

這種類型的化合物往往由以下兩部分組成:“某1酸根”和“某2元素”。書寫化學式時,“某2元素”寫在前面,“某1酸根”寫在后面,再根據課本上提供的書寫步驟寫出對應的化學式。如硫酸銅是由“硫酸根“和“銅元素”組成的,不能認為是由“硫元素和銅元素”組成的,也不能認為是由“硫酸(H2SO4)”和“銅元素”組成的。

2.2.3:命名為“某酸”型的

這種類型的化合物往往由以下兩部分組成:“某酸根”和“氫元素”。書寫化學式時,氫元素寫在前面,某酸根寫在后面,再根據課本上提供的書寫步驟寫出對應的化學式。如硫酸(H2SO4)等。

需特別提醒的是:硫酸是由“硫酸根(SO4)”和“氫元素”組成的,初學者往往以為“SO4”就是硫酸的化學式。

二、 化學式表示的意義

中考時,大都考查分子構成的物質的化合物化學式的意義,它一般有以下幾種意義:表示一種物質及該物質的元素組成;表示該構成物質的分子及分子的原子構成;還能表示一定的數量關系(元素的質量比等)。

如“H2O”的意義有:表示水;表示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表示水分子或1個水分子;表示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或1個水分子是由于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表示通過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相關數量關系等。

典型錯誤分析:

關于“H2O”的意義,有下列常見典型錯誤:

(1) 表示水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

原因分析水是分子構成的物質,不是原子構成的物質。

(2) 表示水分子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原因分析分子是微觀的,元素是宏觀的,微觀概念不可能由宏觀概念組成。

(3) 表示水中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2:1;

原因分析2:1表示水分子中氫原子和氧原子的個數比,對于不同元素來說,元素的質量比不等于原子個數比。

三、 中考鏈接

1. (2011南通)依據氧化鐵化學式Fe2O3,某同學做出的下列推斷中錯誤的是()

A. 氧化鐵由鐵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B. 氧化鐵中鐵元素的化合價是+2

C. 氧化鐵的相對分子質量為l60

D. 氧化鐵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為70%

2. (2011年鹽城)竹炭的吸附能力是木炭的五倍以上,其主要成分竹炭纖維的化學式可表示為(C6H10O5)n。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竹炭可用于凈化室內空氣

B. 竹炭纖維屬于有機化合物

C. 每個(C6H10O5)n分子中含有6n個碳原子

D. 竹炭纖維中C、H、O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6∶10∶5

3. (2011年蘇州)下列物質的俗稱、學名與化學式表示同一種物質的是()

A. 酒精乙醇C2H6O

B. 純堿氫氧化鈉NaOH

C. 熟石灰氧化鈣CaO

篇9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單選題

1.

用實際參加化學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叫離子方程式,在離子方程式中,反應前后的電荷是守恒的,原子個數也是守恒的。現有如下離子方程式:RO3n-+F2+2OH-=RO4-+2F-+H2O,由此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價是(????)

A.

+4

B.

+5

C.

+6

D.

+7

二、簡答題

2、如圖是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示意圖。

(1)反應前后沒有發生變化的離子有哪些?

(2)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叫做離子方程式。請寫出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3、酸堿鹽之間發生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氣體或水生成。根據下列復分解反應的微觀實質:

2HCl+Ca(OH)2=CaCl2+2H2O,反應的微觀離子方程式:

H++OH-=H2O?Na2CO3+BaCl2=BaCO3+2NaCl。

反應的微觀離子方程式:CO32-+Ba2+=BaCO3

請你寫出氯化銨和氫氧化鈣反應的方程式:______。反應的微觀離子方程式:______。

4、某實驗小組探究HCl和NaOH能否發生反應,設計如下實驗方案:

(1)甲同學:將鹽酸滴入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試管中,再滴入無色酚酞溶液,溶液變為紅色,由此得出結論:HCl和NaOH不能發生反應。

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結論不對,進行了如下實驗,先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試管中滴入幾滴無色酚酞溶液,溶液變為紅色,然后慢慢滴加稀鹽酸溶液,邊滴加邊振蕩,一段時間后,溶液變為無色。如圖在a點時溶液中的溶質為______,因此甲同學失敗的原因是______。

(2)通過溶液導電性實驗,我們知道,HCl液和NaOH溶液之所以能夠導電是因為HCl和NaOH在溶液中是以______形式存在的。因此,中和反應的實質是______(符號表達式作答)。像這種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叫離子方程式。

(3)①請根據上述反應原理寫出Na2CO3與H2SO4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

②寫出一個與Ca2++CO32-=CaCO3相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5、初中化學中,我們學習了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如圖所示)發生中和反應的實質是:H++OH-=H2O,像這種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叫做離子方程式。以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為例,離子方程式的書寫一般按以下步驟:

Ⅰ.寫出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Ⅱ.把易溶于水且易解離的物質寫成離子形式,把難溶的物質、氣體和水等仍用化學式表示。如上述方程式可改寫成:H++Cl-+Na++OH-=Na++Cl-+H2O。

Ⅲ.刪去方程式兩邊不參加反應的離子,繼續改寫成:H++OH-=H2O。

Ⅳ.檢查方程式兩邊各元素的原子個數和電荷總數是否相等。則: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H++OH-=H2O。

請回答:

(1)寫出稀鹽酸和碳酸鈣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

(2)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發生的復分解反應實質上就是兩種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交換離子的反應,生成物中有______生成時,復分解反應才可以發生。

6、分類、類比是化學常用的方法,掌握這些方法有助于學生學習化學知識。

(1)初中化學有許多實驗都用到了水這種物質,根據“水的作用”可將下列實驗中的______(填序號)歸為一類,依據是______。

(2)相比于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更能夠體現出反應的實質,例如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可以表示為Fe+Cu2+=Cu+Fe2+,在此反應中,鐵元素的化合價升高,做還原劑,相反,硫酸銅中銅元素的化合價降低,硫酸銅做氧化劑。則銅和硝酸銀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可以表示為______,該反應過程中的氧化劑是______(填化學式)。

7、食鹽、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是生活中常見的鈉鹽。請回答下列問題。

(1)碳酸氫鈉的水溶液顯______性(填“酸”、“堿”或“中”)。碳酸氫鈣受熱易分解,碳酸氫鈉性質與其相似,除去碳酸鈉固體中混有的少量碳酸氫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2)等質量的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分別與足量鹽酸反應時生成的CO2量,前者______后者(填“>”、“

(3)粗鹽含有少量雜質(主要為CaCl2、MgCl2、Na2SO4等)。用粗鹽制取“化學純”級的NaCl,步驟為溶解、加過量a、加過量NaOH、加過量b、過濾、加適量鹽酸,蒸發結晶得到“化學純”級的NaCl固體。試劑a、b分別是______(填序號)

A.Na2CO3、BaCl2

B.BaCl2、Na2CO3

C.BaCl2、Na2SO4

(4)工業上用電解飽和食鹽水的方法生成氯氣和燒堿。

資料一:Cl2+H2O=HCl+HClO

資料二:初中化學中,我們學習了酸和堿發生中和反應的實質是H++OH-=H2O,像這種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叫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的書寫一般按以下步驟:(以Na2SO4與BaCl2反應為例)

①寫出Na2SO4與BaCl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②把易溶于水,易電解的物質寫成離子形式,把難溶的物質、氣體和水等仍用化學式表示,上述化學方程式可改寫成,2Na++SO42-+Ba2++2Cl-=BaSO4+2Na++2Cl-

③刪去方程兩邊不參加反應的離子:Ba2++SO42-=BaSO4:

④檢查方程式兩邊各元素的原子個數和電荷總數是否相等

⑤某化工廠發生氯氣泄漏事件,工作人員噴射NaOH溶液形成液幕,包圍并吸收泄漏的氯氣,其反應原理______(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資料三:化學反應類型有不同的分法,其中反應前后,有元素化合價變化的化學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中有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物是還原劑,有元素化合價降低的反應物是氧化劑,化合價沒有發生變化的既不是氧化劑也不是還原劑。

⑥工業上可用氨檢驗輸送氯氣的管道是否漏氣。反應方程式如下:8NH3+3Cl2=6NH4Cl+N2,該反應_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還原反應,其中氧化劑和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______(若是氧化還原反應,此空作答,反之,不作答)

三、探究題

8、初中化學中,我們學習了酸和堿發生中和反應的實質是H++OH-=H?O.像這種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叫離子方程式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般按以下步驟:(以AgNO?與NaCl反應為例)

①寫出AgNO?與NaCl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把易溶于水、易電離的物質寫成離子形式,把難溶的物質、氣體和水等仍用化學式表示。上述方程式可改寫成:Ag++NO?-+Na++Cl-=AgCl+Na++NO?-

③刪去方程式兩邊不參加反應的離子:Ag++Cl-=AgCl

④檢查方程式兩邊各元素的原子個數和電荷總數是否相等

請回答

(1)AgNO?與NaCl反應后的溶質成分是什么?______

猜想一:只有NaNO?猜想二含有NaNO?和NaCl:猜想三:

(2)寫出稀鹽酸滴在碳酸氫鈉粉末上所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

(3)寫出一個與離子方程式Cu(OH)?+2H+=Cu2++2H?O相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4)根據所學知識,你認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填序號)。

A.從微觀上看,復分解反應的實質是溶液中某些離子相互結合使離子數目減少

B.判斷化學反應發生,可依據有新物質生成,也可依據某一反應物消失

C.證明復分解反應沒有發生,可驗證某一反應物依然存在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由離子方程式RO3n-+F2+2OH-=RO4-+2F-+H2O,反應后1個RO4-離子帶1個單位的負電荷、2個F-離子帶2個單位的負電荷,而反應前2個OH-離子帶2個單位負電荷,根據反應前后的電荷守恒,可判斷n=1,則離子RO3n-為RO3-;

設RO3-離子中R元素的化合價為x,則有x+(-2)×3=-1,

解得x=+5,故選:B。

原子團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為整個原子團的化合價,根據原子團的化合價可以計算出其中未知元素化合價。

2.【答案】解:(1)由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示意圖,反應前后沒有發生變化的離子是鈉離子和氯離子。

(2)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生成水分子,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H++OH-=H2O。

故答案為:

(1)鈉離子和氯離子;

(2)H++OH-=H2O。

【解析】(1)根據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示意圖,進行分析解答。

(2)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生成水分子,進行分析解答。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中和反應的實質(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生成水分子)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3.【答案】NaCl、NaOH

氫氧化鈉溶液未完全反應

離子

H++OH-=H2O

2H++CO32-=H2O+CO2

Ca(OH)2+Na2CO3=CaCO3+2NaOH(合理即可)

D

【解析】解:(1)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在a點時溶液的pH>7,顯堿性,其中的溶質為氯化鈉和氫氧化鈉;甲同學失敗的原因是氫氧化鈉溶液未完全反應;故填:NaCl、NaOH;氫氧化鈉溶液未完全反應;

(2)通過溶液導電性實驗,我們知道,HCl液和NaOH溶液之所以能夠導電是因為HCl和NaOH在溶液中是以離子形式存在的。因此,中和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結合成水分子,符號表達式為:H++OH-=H2O,像這種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叫離子方程式;故填:離子;H++OH-=H2O;

(3)①根據上述反應原理可知:Na2CO3與H2SO4反應實質是碳酸根離子與氫離子結合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離子方程式為:2H++CO32-=H2O+CO2;故填:2H++CO32-=H2O+CO2;

②與Ca2++CO32-=CaCO3相對應的化學方程式有Ca(OH)2+Na2CO3=CaCO3+2NaOH、CaCl2+K2CO3=CaCO3+2KCl等;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合理即可);

5.【答案】NaOH+HCl=NaCl+H2O

CaCO3+2H+=Ca2++H2O+CO2

水或氣體或沉淀

【解析】解: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了氯化鈉和水,化學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

.(1)稀鹽酸和碳酸鈣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CaCO3+2H+=Ca2++H2O+CO2。

(2)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發生的復分解反應實質上就是兩種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交換離子的反應,生成物中有水或氣體或沉淀生成時,復分解反應才可以發生。

6.【答案】CD

水為反應物

Cu+2Ag+=2Ag+Cu2+

AgNO3

【解析】解:(1)A中集氣瓶中的水主要作用是有利于容器內溫度的降低,節約了實驗的時間,同時能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氣。B中水的作用是隔絕氧氣、提供熱量。C中水作反應物,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D中水作反應物,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根據“水的作用”可將下列實驗中的CD歸為一類,依據是水為反應物。

(2)銅和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硝酸銅溶液和銀,反應的實質是銅與銀離子反應生成銅離子和銀,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可以表示為Cu+2Ag+=2Ag+Cu2+,該反應過程中硝酸銀中銀元素的化合價降低,硝酸銀做氧化劑,其化學式為AgNO3。

故答案為:

(1)CD;水為反應物;

(2)Cu+2Ag+=2Ag+Cu2+;AgNO3。

(1)根據四個實驗中水的作用,進行分析解答。

(2)銅和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硝酸銅溶液和銀,進行分析解答。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金屬的化學性質、常見化學反應中水的作用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7.【答案】堿;2NaHCO3-?????Na2CO3+H2O+CO2;

【解析】解:(1)碳酸氫鈉的水溶液顯堿性;

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HCO3-?????Na2CO3+H2O+CO2。

故填:堿;2NaHCO3-?????Na2CO3+H2O+CO2。

(2)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其質量關系為: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NaHCO3+HCl=NaCl+H2O+CO2,

84

44

由以上質量關系可知,等質量的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分別與足量鹽酸反應時生成的CO2量,前者

故填:

(3)粗鹽含有少量雜質(主要為CaCl2、MgCl2、Na2SO4等)。用粗鹽制取“化學純”級的NaCl,步驟為溶解、加過量氯化鋇除去硫酸鈉、加過量NaOH除去氯化鎂、加過量碳酸鈉除去氯化鈣、過量的氯化鋇、過濾除去沉淀、加適量鹽酸除去過量的氫氧化鈉和碳酸鈉,蒸發結晶得到“化學純”級的NaCl固體,因此試劑a、b分別是BaCl2、Na2CO3。

故填:B。

(4)①Na2SO4與BaCl2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鋇和氯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BaCl2+Na2SO4=BaSO4+2NaCl。

故填:BaCl2+Na2SO4=BaSO4+2NaCl。

⑤某化工廠發生氯氣泄漏事件,工作人員噴射NaOH溶液形成液幕,包圍并且吸收泄漏的氯氣,其反應原理是:氯氣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次氯酸鈉和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2+2OH-=Cl-+ClO-+H2O。

故填:Cl2+2OH-=Cl-+ClO-+H2O。

⑥8NH3+3Cl2=6NH4Cl+N2,反應過程中,氮元素、氯元素的化合價有改變,因此該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

其中還原劑是氨氣,氧化劑是氯氣,發生還原反應的氧化劑的物質的量是3mol,發生氧化反應的還原劑的物質的量是2mol,因此氧化劑和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3:2。

故填:是;3:2。

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

氯化鋇和硫酸鈉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鋇和氯化鈉,氯化鎂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白色沉淀氫氧化鎂和氯化鈉,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鈣和氯化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鋇和氯化鈉,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和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

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8.【答案】硝酸鈉

H++HCO3-=H2O+CO2

Cu(OH)2+2HCl=CuCl2+2H2O

AB

【解析】解答思路:(1?)判斷反應后的溶質,一般考慮生成物有沒有可溶性的物質,比如硝酸鈉是可溶性的而氯化銀是不可溶性的,所以硝酸鈉是反應后的溶質、(2)。書寫離子方程式時要保證正負電荷量相等,原子個數守恒

(3)。復分解發生的實質就是有沉淀或水或氣體生成,其實在微觀上就是溶液中的離子減少

答案:(1)硝酸鈉

猜想三:氯化鈉

(2)H++HCO3-=H2O+CO2

(3)Cu(OH)2+2HCl=CuCl2+2H2O

(4)AB

1

復分解反應的實質以及反應后的溶質的判斷的依據是物質的溶解性2.書寫離子方程式時遵循的原則

篇10

    現舉例分析如下:

    [例1]將一定質量的Fe和Cu的混合物H2So4投入盛有足量稀的試管中,已知Cu不和H2So4稀反應。將反應后剩余固體濾出后洗凈、加熱高溫灼燒至質量不變,此時質量恰好與原Fe和Cu的混合物質量相等,求混合物中Fe的質量分數。

    分析:此題涉及反應和變化過程復雜,分別有反應Fe+H2So4=FeSo4+H2和2Cu+o22Cuo。另外,此題無確切數據但要求具體的結果,難度更大,遇此類問題,只有冷靜分析,找準“題眼”。其實,題中隱含有“m〔Fe〕+m〔Cu〕=m〔Cuo〕”。Cu的質量在整個過程中保持不變。根據質量守恒,Fe的質量一定等于最后固體Cuo中氧元素的質量。顯然,Cuo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就是原混合物中Fe的質量分數。

    解:Fe%=m〔Fe〕/m〔Fe+Cu〕 ×100%=m〔o〕/m〔Fe+Cuo〕 ×100%=16/80×100%=20%

    答:混合物中Fe的質量分數為20%。

    [例2]若Co和Co2所含氧元素質量相等時,則Co的質量是Co2的質量的多少倍?

    分析:此題雖無數據,但氧元素質量相等是聯系Co和Co2的“橋梁”。

    解法一:設Co的質量為xg,Co2的質量為yg,則由題意得:

    x×m〔o〕/m〔Co〕 ×100%=y×m〔o〕/m〔Co2〕×100%

    x:y=16×2/44:16/28=1.27:1

    解法二:利用關系式法,從化學式上可以看出,一個Co分子中含有一個氧原子,一個Co2分子中含有兩個氧原子,則兩個Co分子與一個Co2分子中所含氧的質量相等。即:

    2Co——2o——Co2

    56 32 44

    則56:44=1.27:1

    答:當Co和Co2所含氧元素質量相等時,則Co的質量是Co2的質量的1.27倍。

    [例3]取一定質量石灰石樣品,高溫煅燒至完全分解后(雜質不分解),測得其生成的Cao的質量是石灰石質量的一半,求該石灰石里CaCo3的質量分數。

    分析:高溫煅燒石灰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CaCo3分解成Cao和Co2。從生成Co的質量是石灰石質量的一半這一關鍵入手,即可找到解題的思路和列式計算的依據。

    解:設xg石灰石樣品中含agCaCo3,分解生成x/2 gCo2.

    CaCo3Cao+Co2

    100 56

    a 2x

    100/56=a/x/2解得a=25x/28

    CaCo3%=25x/28/x×100%=89.3%

    答:該石灰石樣品CaCo3中的質量分數為89.3%。

    [例4]將金屬單質和的混合物在空氣中充分灼燒,混合物的質量在冷卻后并不變化,試求混合物中的質量分數。

    分析:充分灼燒Zn和Zn〔oH〕2的混合物時,其中的鋅被空氣中的o2氧化成Zno,固體物質量增加;Zn〔oH〕2受熱分解有水蒸氣逸出,固體物質量減少。根據題意,反應前后固體混合物質量不變,也就是反應中增加的質量和減少的質量必然相等,即Zn奪取的o2的質量等于Zn〔oH〕2失去水的質量。

    解:設原混合物中Zn和Zn〔oH〕2以1:x的質量比相混合,1份質量的Zn奪取a份質量的o2,x份質量的Zn〔oH〕2失去a份質量的H2o。

    2Zn+o22Zno

    130 32

    1 a

    130/32 =1/a a=16/25

    Zn〔oH〕2Zno+H2o

    99 18

    x a

    99/18=x/a a=2x/11

    由題意可得:16/25=2x/11

    解得 x=1.354

    Zn〔oH〕2%=1.354/1+1.354×100%=57.5%

    答:混合物中Zn〔oH〕2的質量份數為57.5%。

    [例5]在稀硫酸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鐵粉,完全反應后剩余固體物的質量與所加鐵粉的質量相等,求混合溶液中硫酸和CuSo4的質量比。

    分析:由于加入的鐵粉是足量的,不僅可以跟稀硫酸完全反應生成FeSo4和H2,而且可以把Cu從硫酸銅溶液里全部置換出來。根據反應后剩余固體物的質量與所加鐵粉的質量相等,可以推知,生成銅的質量應等于跟稀硫酸反應的鐵以及跟硫酸銅溶液反應的鐵的質量和。

    解:設混合溶液中硫酸為xg,CuSo4為ag,xgH2So4和ag鐵完全反應,ygCuSo4和鐵bg完全反應生成cg銅。

    Fe+H2So4=FeSo4+H2

    56 98

    a x

    56/98=a/x a=4x/7

    Fe+CuSo4=FeSo4+Cu

    56 160 64b  y c

    56/160=b/y b=7y/20

    160/64=y/c c=8y/20

    依題意得:4x/7+7y/20=8y/20

    x:y=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