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中成長范文
時間:2023-03-28 19:26: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在閱讀中成長,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些表述告訴我們:閱讀是學生自主建構的,只有把閱讀做到實處,學生才能有真收獲。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生閱讀中去扮演引導者的角色,積極為學生創設閱讀的有利條件,讓他們樂讀會讀,能把生活實踐與閱讀聯結起來,在閱讀中提升、發展。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學生樂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是提高閱讀質量的前提和先決條件,只有讓學生產生閱讀的欲望,才能使學生在躍躍欲試的狀態下進入閱讀,積極主動地融入文本,開展人本交流,獲取文本內在的精華。
(一)強化心理的成功需求,心理學告訴我們
每個人都渴求成功:哪個人不想成功成才,出類拔萃?我們要抓住學生這種心理,滲透名人偉人通過讀書走向成功成才之路的故事,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在學校或班級內讓一些成績優秀的學生介紹閱讀的經驗,讓學生親身感受到閱讀能拓寬知識視野,提升學習成績從而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強化榜樣的作用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任何一個集體,領頭者的言行舉止,愛好、興趣必將產生一種導向性,在班級中,教師必須做到愛讀書才會有學生愛讀書,教師良好的閱讀習慣勢必給學生樹立榜樣。這種作用是巨大的,為此,我們教師首先要對閱讀感興趣,要利用多種機會多種形式與學生交流閱讀的體會,閱讀的樂趣與收獲,開展師生同讀活動,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對學生的閱讀興趣將會起到快馬加鞭的良好效果。
(三)強化閱讀的成果展示機制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賞識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心理學表明: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如果學生的閱讀受到肯定,必將極大激發他們閱讀熱情。因此,我們要經常舉辦一些閱讀成果的展示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閱讀信心,享受閱讀的收獲。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定期舉辦多種形式的閱讀成果展示活動,如舉辦朗誦會,讀書筆記評比,手抄報比賽,故事大王評選等等,為學生提供展示機會,讓他們體驗成功、享受成功,讓他們樂讀、愛讀。
二、拓寬閱讀的范圍 讓學生多讀
閱讀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質,為學生的人生打好底色,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學生要想能在語文素養上有一個高的臺階,需要一種底氣,這底氣要以深刻的情感體驗,豐富的語感經驗,大量的語言素材積累和厚實的生活積淀為基礎,廣泛閱讀各種讀物將會為此提供可能。
語文教學應該拓寬學生閱讀的時空,增強教學的實踐性、開放性。加強閱讀與教學的鏈接,結合教學內容推薦讀物,教材中有部分課文,學生對時代背景或相關的知識很不了解,文中事件,人物遠離生活實際,給學習帶來一些局限,造成學習上的障礙。如果能讓學生閱讀、搜集相關的內容會讓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學得更主動、更有效。如教學《負荊請罪》我讓學生翻閱《史記》了解時代背景及更多故事,加深對人物認識;教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讓學生去讀一些有關肖邦資料,對其有初步了解;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三打白骨精》、《三顧茅廬》時,借機布置學生去閱讀《三國演義》、《水滸》、《西游戲》等名著,研究人物性格發展,探索故事情節變化,感悟主題意蘊,加強對我國瑰麗古典文學的了解;在教學完《飛向月球》、《海洋――21世紀的希望》等科普類課文后,引導學生閱讀有關月球海洋等方面的科普文章。由此拓寬學生閱讀范圍,增加閱讀量,積累語文素材。同時拓寬閱讀的空間,為學生提供大量可讀書籍,建立多種閱讀基地,如閱覽室,班級圖書角,學生間互相借閱,讓學生始終徜徉在書的海洋之中,隨時能開展閱讀活動。
三、加強文本閱讀與生活的聯系 讓學生讀好
“紙上得來終覺淺”閱讀僅停留在文本上獲得的只能是一些粗淺的,感性的認識,讓學生聯系生活實踐進入文本,就能在閱讀中與文本的內容情感融合,從而產生共鳴,幫助學生入情入境加深理解。
在教學《蘋果里的“五角星”》時,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切蘋果。就會出現不同的切法,有學生會如文中一樣橫切蘋果,親身體驗了蘋果里竟藏著這么大的秘密,再讀課文時,學生對于文中“換一種思維方式就是創造力”就有了深層次的理解,讀起來不會覺得空洞,說教。
篇2
寶雞文理附小 三(1)班 王彬旭
閱讀,是我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和方法。閱讀,不僅能夠給我帶來快樂,而且,能給我增強信心。閱讀的書籍越多越廣,獲得的知識就越多。
閱讀,要由淺到深
我從咿呀學語 ,到花季少年。從看圖識字,到讀書萬卷。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閱讀除老師指導以外,自己必須掌握閱讀的竅門。其中一個竅門就是先學好拼音。學好拼音后,
雖然有些漢字不認識,但借助拼音,我可以閱讀:《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游記》、《水滸傳》、《岳飛傳》等十大名著。另一個竅門是要先學會查字典,不但要學會掌握小學生標準字典,還要學會掌握新華字典、四角號碼字典等。這樣,就可以看不帶拼音的讀物了。如:《十萬個為什么》。
閱讀,給我帶來了快樂
閱讀,使我學到了許多知識。我可以把一句簡單的話,修飾、擴張成一大段話。相反,我可以把一大段話或幾大段話縮寫成一句簡單的話。近年來,我的作文受到老師好評和獎勵,我的作文,在在網上進入發表區,點擊的人越多,我越高興、快樂、有成就感。
閱讀,激發了我的動手能力
閱讀,不能僅僅看看熱鬧。閱讀后,要深入一步,品味它的意思,研究它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從而,激發了我的動手抄寫好詞、好句、好段落。抄寫近義詞、反義詞、多音字、成語等。閱讀一些小實驗小制作后,我就按照要求,動手實驗和制作。還對于一些種子的發芽、生長及動物的叫聲,細細的觀察和聽辨。這樣閱讀才有意義。
閱讀越多,獲得的知識越豐厚。
篇3
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認為“書是陽光,
而我就像那剛發芽的小草。”在閱讀中一天天的成長。
曾幾何時,我不再沉迷于電視劇、動畫片與漫畫書;曾幾何時,我不再落淚時用回憶舔傷口;曾幾何時,我不再做作的將成功放大;曾幾何時,我不再逃避困苦,新的我,在成長中走過,哭過、笑過、迷茫過,我在閱讀中學會堅毅,我長大了。
在我小時候,書是我的伙伴,當我孤獨寂寞時,書陪伴我。記得有一次,爸爸、媽媽出去辦事,只有我一個人在家,對于一個第一次獨自在家的我來說,這個空洞洞的房子真是可怕極了。這時,我看到了書架上的《十萬個為什么》,就好奇的走了過去,拿起來就看,誰知,我竟然被這本書的問題吸引住了。一會兒困惑,一會兒驚嘆,我沉浸在閱讀中了,我也不再害怕,我變得很勇敢,我長大了。
篇4
關鍵詞 激發興趣 創造快樂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是人才競爭的世紀,這就要求新世紀的建設者必需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創造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幼兒園教育在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的歷史使命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啟蒙和奠基的重要作用。在以往的幼教模式下,幼兒閱讀能力普遍低下,閱讀面狹窄等現狀,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如何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已經成了當務之急。為此,上一學期,我們引入了億童早期教育研究中心推出的《分級閱讀》教材,本教材更關注孩子們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呼喚主動探索、善于思考的精神和獨特的個性,呼喚創新型閱讀的研究。基于這些,我們深入開展了個性化閱讀、快樂閱讀的教學探索,努力啟發孩子各有所思、暢所欲言,使每個孩子的個性都得到了充分自由的發展。總結上一學期成功的經驗,無外乎八個字:激發興趣、創造快樂。
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形式的的文字符號,這對幼兒進行早期閱讀教育有很多的啟示。比如,幼兒對公共廁所、郵局、車站等這些符號和標志感興趣時,他會發出“這是什么字?”、“這個字怎么讀?”的疑問。這時,我們老師包括家長要主動積極地接過孩子拋過來的球,抓住孩子對文字感興趣的機會,引導孩子閱讀識字。
在幼兒的教室和活動室中,我們通過設置標語、圖書角、墻飾、游戲以及正式的閱讀教學活動努力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引發幼兒主動學習語言、閱讀識字的興趣,為他們提供可操作的閱讀材料,鼓勵他們對周圍的閱讀識字環境作出敏銳積極的反應,促使他們在主動建構中,閱讀能力獲得發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幼兒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我們要努力激發孩子們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知識。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幼兒帶著問題自由閱讀,讓幼兒對故事內容進行猜測,將幼兒的興趣引導到故事的情境和情節發展上來,從而為下一步的課堂活動做好必備的心理鋪墊。課堂中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引領孩子們能夠大膽的猜測、展開豐富的想像,讓他們學會探索,激發起他們閱讀的欲望。以中班分級閱讀第三級教材中的《古利和古拉》一課為例,我們來看看閱讀活動中孩子們的表現。
通過快樂閱讀,我引領著幼兒帶著問題去觀察,讓孩子們在零壓力的情況下,帶著好奇、興奮的心情,融入課本的故事情境中,幼兒往往能很快發現故事的趣味性,圖畫展現了小動物們孩子般的天性,讓孩子們讀來開心一笑。在孩子們踴躍表達的同時,他們還能聽到其他小朋友的不同觀點,會從中發現許多自己沒注意到的細節。
我們還可以用教材中經典的故事、詩歌,精美的圖畫,激發幼兒創編的欲望。文字在傳遞文學美的同時,圖與文的巧妙融合,使得文在圖中,圖中有文,用文補圖之不及,用圖補文之不達。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把教材中的故事改編成童話劇,孩子們自編自導自演,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加深了孩子們對故事的理解。童話劇是一門綜合藝術,涉及文學、藝術等多個領域,是一種演出者和欣賞者都能同時感受到快樂的藝術。
目前國內現成的幼兒園童話劇相對缺乏,一些幼教工作者都開始思考:如何將童話劇引入幼兒園,如何通過童話劇的形式體現早期閱讀的成果,如何通過童話劇匯報表演向社會和家長展示幼兒學習文學作品的成效,等等。為此,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努力將閱讀作品中的喜怒哀樂、情節沖突、人物形象的塑造等融入自編自演的童話劇中,通過假扮他人或物,讓幼兒閱讀的文學作品形象化,從而使幼兒在創編和表演過程中,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同時獲得創編和表演的雙重樂趣。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還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大膽豐富的想象能產生創造的靈感,如果我們加以引導,孩子們能創造出許多新的故事情節來。 童話劇的表演既是對文學作品的再現,又是對文學作品的再加工、再創造,能給幼兒提供創造性快樂表達的機會,從而全面實現分級閱讀的終極目標:會閱讀、樂表達、能創編、善表演。
總之,我認為:只有在充分體驗感悟文本真意基礎上的個性化的快樂自主閱讀教學,才能從機械、抽象、枯燥走向靈活、形象、有趣,從“要我學”走向“我要學,我愛學,我樂學”。第斯多惠曾經說過:“教師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教師個性化的教,正是為了激勵、喚醒和鼓舞幼兒個性化的學,從而讓每一個幼兒的個性充分發展,培養出豐富多彩的人格。身為一名幼教老師,我們的職責就是讓快樂閱讀在教學中閃光,讓孩子們在閱讀中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學前教育研究》2010.8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3]康長運:《想象力與幼兒圖畫故事書的閱讀》
篇5
高爾基說:“讀書,這個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偉大智慧的結合體。”雖然,我不是太懂這句話的含義,但是多讀書卻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搭起讓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類精神上無窮無盡的糧食。我們從剛剛降生的嬰兒,到現在風華正茂的少年,和書籍結下了不解之緣:哺育我們的嬰兒教育書;父母深情誦讀的故事書;上學前的幼兒早教書、識字書;上學時的漫畫書、教科書;現在的少年文學、科普小說和名著。可以說書和我的成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記得小時候,還不識字,整天咿呀咿呀亂叫的我,就對中國神奇的漢字有了極大的好奇。媽媽就耐心地教我得唐詩宋詞。茶余飯后,媽媽便馬不停蹄地教我讀唐詩,媽媽慢慢地說一句,我就鸚鵡學舌地模仿一遍。媽媽慢慢的在紙上寫一段,我就一筆一劃地寫一段……上學前,我就已經可以獨立閱讀一些簡單的故事書了。低年級時,我就會了許多漢字,我便迷上了科普書。媽媽就給我買了一套《少兒百科全書》,厚厚的幾本,宇宙氣象,人文地理,植物動物,這些知識都有,令我愛不釋手。在如饑似渴閱讀的同時,我家有入住了一位新成員楊紅櫻的《心靈雞湯》,雖然這只是一碗碗普普通通、溫暖人心的雞湯,卻讓我明明白白地讀到了人這一路走來,不計其數的坎坎坷坷,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人生這漫長的道路,無數的崎嶇不平……
書中各個形形,各不相同的人物,無不讓我在讀書的同時,畫上一個個驚嘆號。行行文字仿佛個個美麗的音符,奏出一曲曲一首首深刻而悠遠的天籟之音。日復一日,我就這樣在一片書香中體味著作品的精髓,深奧的文字不再是閱讀的障礙,讀書對于我來說更多的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
為中國之崛起而讀書。所說的,我們正應該用行動來兌現。為了充實自己,為了武裝自己,為了讓祖國昂首挺立在世界的東方,為了讓全世界人對我們這偉大祖國的兒女擁有十三億人口這繁榮昌盛的中國刮目相看,為了……為了太多太多,我們要讀書,我們需要讀書。 “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的這句話,就是我們為什么要讀書,最好的詮釋。我們就是祖國的雛鷹,沒有了翅膀,就不能奮力飛向智慧。
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書確實令我受益匪淺。這“益”不僅僅是指成績優異,視野開闊,能說會道,書更給了我心靈上的滿足。 一本好書,塑造我,打磨我,雕琢我。 讀書伴我成長,學習路上的歡笑與悲傷,是書陪伴我,我愛書,就像愛祖國一樣,永遠……
篇6
【中圖分類號】G623.23
語文是小學階段最重要的學科之一,而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質起著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培養更多具有創新才能的學生呢?以下是我在教育實踐中的幾點體會:
1、激發興趣,擦出創新火花。
教育家贊可夫認為:“教學中一旦觸及學習的情感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成分,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的靈感。如何才能激發學習興趣呢?首先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來進行教學。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強,因此可用形象生動的畫面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多讓學生動手擺一擺,畫一畫,從兒童獨特的視角出發,去感知世界,探索新知,在滿足好奇心的過程中激發求知欲;高年級學生抽象思維較強,且已具有一定知識儲備,因此可用他們喜聞樂見的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歷史小故事,有趣的實驗,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觀。
其次,要有藝術性的導入。我們要針對學生實際,從教學內容入手,設計新穎的導入,調動他們良好的學習情緒,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狀態。如在學習《精彩的馬戲》一課時,我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入手,創設出一個情境:我先讓學生說說“你看過哪些馬戲節目?”當同學們七嘴八舌的講述起自己有趣的見聞后,我又說“今天老師要帶你們一起去看一場精彩的馬戲,你們想不想去啊?”同學們的興致都非常高,所以這節課迭起,上的很成功。可見好的開始是已經是成功的一半。
2、質疑問難,促進創新思維。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好奇是學生探索心理的推動力,質疑則構成學生從一般性思維發展到創新思維的關鍵點。高質量的質疑問難是學生閱讀能力強的表現,可以推動整個課堂的教學進程,而且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往往在質疑問難中被點燃。如在學習《小壁虎借尾巴》一課前,我讓同學們說說“看到這個課題你想提出哪些問題?”于是學生就紛紛議論,提出“小壁虎為什么借尾巴?”“它是怎么借尾巴的?”“它向誰借尾巴?”“最后它有沒有借到尾巴?”等問題,我把這些問題一一進行板書,接著我又說“同學們真聰明,提出這么多問題,那你想不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把這些問題弄清楚呢?”這樣既調動起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在學習活動中得到了滿足感,同時又把這篇課文的脈絡搞清楚了。
3、討論學習,培養合作精神。
教師要設法創設學生參與學習的條件,以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落實。課堂上常用的三種教學組織形式是集體授課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和學生自學。教師要從教學內容入手,靈活運用這三種組織形式,使其發揮各自的作用,達到最佳效果.在小組學習中要讓學生知道學什么,怎么學,通過討論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有意識的設計一些有深度,有爭議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辯析討論,表達各自的意見。如在學習《誠實的孩子》第3自然段時,我讓組長帶領小組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文,并討論這樣兩個問題:“你認為誰說的是實話?為什么?”同學們集思廣益,從動作,表情,語氣等各個方面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最后得出列寧說謊的結果。不僅讀懂了課文內容,而且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展開討論,這能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討論的過程實質是相互競爭,相互誘導,相互激活的過程,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象會在討論中一觸即發。同學們在互相探討,互相補充,逐漸完善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還形成了團結協作的良好風氣,這將對他們的創新人格的形成產生重大影響。
4、主體地位,確保學生創新環境。
當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實施創新學習的重要因素。為此,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新的見解,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作為學生的參與者,合作者,不要越俎代庖,而是和學生平等對話,溝通交流。評價學生的重點放在是否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上,堅持以積極評價為主,培養學生獨特個性。如在小組討論后匯報時,教師要肯定同學們積極參與所得出的結論,若有遺漏可讓其他小組補充,若有錯誤可進行討論訂正,不能簡單的以答案是否準確作為衡量的唯一標準。“以學為本,為學服務”這一原則反映了新的教育理念。
5、知識拓展,搭建創新舞臺。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要給他們更大發揮的空間。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更多的營造機會,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學。教師在上課時決不能為了教而教,僅僅拘泥于課本,會阻礙孩子的成長,扼殺他們創造的才華。我在教學時總是抓住各種機會讓學生試著去想,試著去說,試著去做。如在教學《撈月亮》一課時,當學生讀到“小猴子的手剛一碰到水,月亮就不見了。”一段時,我就讓學生說說此時此刻,你想對猴子說什么?又如在《誠實的孩子》一課學習完之后,我讓學生以列寧的身份給姑媽寫封信,并念給全班同學聽。又如在學習《狐貍和烏鴉》一課后我讓學生續寫故事,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讓我大開眼界。可見,不是沒有千里馬,而是沒有給馬兒自由馳騁的場地。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古人云:“先有伯樂而后有千里馬”,天才需要的是適當的培養與點撥,決不是包辦代替。要使“高分低能”的現象徹底消失,首先要更改的就是教育者的思想。“題海戰術”培養不出愛迪生,只有充分自由的空間才能最大限度的展示學生的才能。
要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還要有大量的閱讀實踐活動。因此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雙邊活動,讓學生緊扣重點,難點進行深入的思考與討論,實實在在的感悟語言,學習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還要想方設法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盡量多的為學生提供可以參考,判斷的信息和廣博的知識,使學生在充分的閱讀訓練中使語文素質得以提高。
篇7
成為全民閱讀的“領跑者”是教師的歷史使命
教師為何不讀書?原因眾多。就教師而言,與其去分析原因,不如直面現狀;與其千呼萬喚,不如付諸行動。盡管很多人都認同讀書的重要意義,但并沒有真正讀起來,這是最為可怕的。如果教師長期“淡漠和不作為”,勢必造成“本領恐慌”――這已成為很多教師無奈面對的現實問題。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呢?劉波在書中告訴我們,停止抱怨,積極行動。
讀書是教師的“自我拯救”,因此教師首先需喚醒自己的閱讀意識。當一個人有了強烈的讀書動機,堅持讀書便不是一件難事。讀書是很個性化的事,唯有自己真正需要,用心去讀,才能真正有作用。教師不但要學會為自己尋找適宜的書,形成個性化閱讀結構,還要構建自己的閱讀的“導航圖”,打造自己的閱讀立交橋。盡管教師在應試教育的夾縫中生活已不容易,但工作職責和使命感要求他們必須把讀書作為生活需要。
在全民閱讀可能成為國家戰略的今天,教師毫無疑問應該做全民閱讀的“踐行者”,做學生閱讀的“引路者”。引領學生愛上閱讀,不僅僅是語文教師的事,而是全體教師都應有的擔當,因為閱讀是教育的核心。在閱讀這一問題上,教師需做各行各業的“示范者”。當教師成為社會上最愛學習、最善于學習的群體時,在“知識權威”不復存在的今天,教師依然可以贏得社會應有的尊重。
閱讀是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
劉波在新書中坦言,自己在閱讀中也走過彎路,曾在學科閱讀的“小天地”中“自得其樂”,忽視了開放閱讀的“寬廣之美”。他反思說,如果一個教師從參加工作開始,就堅持學科閱讀和開放閱讀并舉,那他的視野必將更為開闊,對教育的理解也將更加到位。正是因為閱讀,劉波才取得今天的成就。
正是帶著“閱讀錦囊”走上工作崗位,劉波老師才在不間斷的閱讀中享受了成長的快樂,傾聽了自己生命拔節的聲音。
閱讀專業刊物不僅能促進教學,也能促進教研,提高寫作能力。劉波老師從心理學專業刊物閱讀開始,且讀且行,且行且寫,有關心理健康的文章陸續發表、獲獎。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劉波的閱讀從專業走向開放,從此不僅大大開闊了視野,更讓“要舍得為成長買單的意識”扎下了根。事實證明,閱讀綜合教育類刊物,能夠讓教師跳出學科看教育,視野更加開闊,對教育的理解更深刻,更能從容地應對工作中的各項挑戰。當然,學科閱讀和開放閱讀需兼顧,不能顧此失彼。另外,教師在閱讀上要注意結構均衡,不要只讀某一類的書,也不能因為某一類書好讀而多讀,其他書不好讀就不讀。
教師閱讀需從“學科閱讀”走向“開放閱讀”。閱讀能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能助推教師走向卓越。從專業成長的角度來審視教師閱讀,讓閱讀成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抓手,是可以走出一條有效推動教師閱讀的路子來的。
劉波老師認為,讀書是最便捷和最經濟的拜師方式。因為我們很難有機會聆聽一些名家的現場講演,但通過閱讀,就可以系統地了解他們的思想,汲取他們的智慧。選擇一套高品質的圖書,更會讓人享受到品質閱讀之美。
推動教師閱讀要有好的路線圖
不少人說,我們學校不差錢買書,但教師就是不讀書,讓教師讀書很難。這種尷尬的局面如何打破呢?劉波老師為我們提供了一張極好的路線圖:培養“讀書種子”,建立讀書沙龍,營造濃郁讀書氛圍;推動“全員閱讀”;舉辦各類讀書主題活動,建立教師共享書架;讓教師親近教育刊物,倡導“讀自己愛讀的書”,讓教師走個性閱讀之路;引進“學術外援”,依托媒體提升學校讀書影響力;利用“網上家園”,組織讀者與作者共話“教育敘事寫作”;最終建立“以點帶面的閱讀策略、從共性到個性閱讀引導、從一所學校到一組學校面上推廣、從學術外援到自我寫作的內生動力”推動閱讀的機制。
劉波老師還對推動教師閱讀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學校領導必須在思想上真正重視,在策略上要到位,在條件上要保障。事實證明,在營造良好的“微環境”上,學校是可以大有“動作”的。在閱讀日顯重要的今天,學校應該在推動教師閱讀上有所作為,讓教師真正成為終身學習的踐行者。
篇8
【關鍵詞】快樂閱讀;教師專業成長
中圖分類號:G45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07-0115-01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閱讀的水平”,朱永新教授曾這樣說。一個學校沒有閱讀史,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個教師沒有閱讀史,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成長。教師專業成長途徑很多,可以同伴互助、課題研究、理論培訓等,但最持久、最扎實的是快樂閱讀。快樂閱讀,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源動力。
一、快樂閱讀,塑造美好的形象
有位詩人說,“在書香里跳躍的人生,一定是智慧的人生;在書香里浸潤的生活,一定是美好的生活”。在與教師們的接觸中我們發現,熱愛閱讀的教師往往談吐優雅,舉手投足間盡現儒雅,他們在同事眼中是謙謙君子,在學生心中是良師益友,這樣的教師走到哪里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反觀現實,令人深思。教師本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然而現實生活中,社會上對老師的評價并不高,有些人把“愛打麻將”的標簽貼到了教師的身上,甚至把教師歸為現代社會養的閑人,筆者每次看到聽到這樣的消息時,卻不由得痛心疾首,于是在心底里發出強烈的吶喊:教師不應該是知識和智慧的象征嗎?教師不應該是充滿了儒雅氣息的學者嗎?
作為教師,是否就愿意被社會這樣輕視?答案是不言而喻的。那如果我們用閑暇的時間來閱讀,將會汲取多少書籍的營養,將會積累多少人生的智慧?在這些營養和智慧中浸潤出來的教師,該會擁有怎樣綽約的風姿呢?
宋代黃山谷說:“一日不讀書,塵生其中;兩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問自己,多久沒有好好閱讀了?對鏡看,身上的市儈氣該拿什么來洗滌?在這忙忙碌碌、熙熙攘攘的塵世中,教師難道不應該“遺世而獨立”,于浮躁處求冷靜,居平庸時思進取,才能找回曾經遺失的美好?
蘇霍姆林斯基的經典之言,“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為友,這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著思想的河流”。一天天,一年年,知識的河流洗禮了衣冠,智慧的小溪滋養了內心,教師們一定會熠熠生輝,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人們的面前。
二、快樂閱讀,保持不竭的活力
曾有人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給學生一桶水,自己要有一池水”。曾經的我們,也擁有這樣一桶清澈、靈動的水,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工作每天都在重復著,曾經的熱情變成今天的懈怠,曾經的進取變成今天的平庸,曾經的快樂變成今天的抱怨。時代不斷前進,學生在迅速地改變,他們的視野越來越寬,而我們的水,卻還是那桶水,不僅沒有了當初的清澈,反而多了些渾濁和異味。試問自己,是否甘愿讓水渾濁,是否要眼睜睜看著熱情流散?
保持活力,才能讓教育常新;而活力之源,就是快樂閱讀。
閱讀名著,修煉“內功”。在繁花似錦的文學史上,名著歷經歲月沉淀,猶如夜空明星,深海燈塔, 指引著人們叩問人生、思考社會。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有一本名著,會撥動你的心緒,觸動你的心靈,或放飛,或安寧。
閱讀專業,修煉“招式”。教師授業,如行駛在茫茫海洋中,困惑和不解隨時來敲門。如何駕輕就熟,如何深入淺出,所謂“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當被專業書籍帶向了高遠的地方,再俯看課本,收放自如不遠矣。記得有位老師說過,“專業書籍能讓我們講起課來旁征博引,妙趣橫生,見解獨到。閱讀讓學生從內心佩服我,愛戴我,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和自己的業務素質”。
閱讀“閑雜”,怡養性情。閱讀閑書與雜書,不為功利,不求正果,記得也好,忘卻也罷;率性而讀,自由自在;欲行則行,欲止則止;沒有進度,沒有目的,一切皆“自由而無為”。總有一種時刻,放空自己,慵懶的拿起一本書,隨意的翻開一頁,這未必不是生活的一種愜意。
三、快樂閱讀,成就更好的自我
生命因閱讀而豐富,教育因執著而精彩。怎樣讓閱讀的人生托起專業的高度和成就呢?
抓時間碎片。教師很忙,忙于教學教研,忙于批改作業,忙于生計,可捫心自問:真的忙到一點時間都沒有嗎?我們是否把大把的時光給了游戲,給了手機,給了沒有營養的閑聊?那么,從現在開始,排隊的時侯品讀幾句箴言,坐車的時候閱讀幾篇美文,睡前閱讀幾頁名著。當閱讀成為一種快樂的心靈體驗,驀然回首發現,生活不僅只有眼前的忙碌,還有詩和遠方。
篇9
課外閱讀充滿學生生活的整個空間。“家庭——學校——社會”三維空間里應指導學生處處去留心觀察,品味樂趣,鑒賞美感。
空間一:家庭
孩子在家中如何進行課外閱讀?
“父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尊重知識,喜愛讀書的一言一行是孩子成長的楷模。眾多名人、作家出身于“書香門第”。“身教重于言教”,受上輩人愛讀書的熏陶的孩子在充滿書香氣息的環境中茁壯成長,必將為走向輝煌人生奠定基礎。家庭教育因先入為主,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往往大于學校教育。在家庭這個避風的港灣里,孩子在家長的引導下,暢游于書海之中,在聽、說、讀中豐富自己的精神底蘊。
從胎教聽音樂,嬰幼兒唱搖籃曲,少兒時家庭成員輪番上陣,講少兒故事,讓其背誦古詩;在網絡、電視發達的今天,少兒節目也讓學齡前的兒童在看聽中快樂成長,開啟了學語文的第一步。
值得借鑒的是美國流行的家長為孩子每日讀書20分鐘,并持之以恒,孩子長大一定會愛讀書。家長在為孩子成長造就閱讀環境必付諸行動,添設書房,購置書架,讓家庭藏書達一定量!
有些孩子在成長中困惑了:我家怎么沒幾本課外書呢?確實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筆者常與孩子的家長暢談:少吃一包好煙,少喝一瓶好酒,少打一回紙牌,少送一點人情,為孩子購書訂報吧!又勸戒一些學生:少吃零食,多買幾本好看實用的書喲!在為孩子選購禮物時,也應記住“饋人書籍,終生受益”的道理。
嬰幼兒開始,他就在大人們的聽說中成長,被動地重復地聽母語,有了呀呀學語的輸出,一代傳一代的大灰狼故事存入大腦,自己不明白的東西一遍又一遍問求大人;轉動眼珠識畫家妙筆,在小人書中尋歡、作樂,張大嘴巴背出古詩……孩子從小沐浴在五千年華夏文明的文字、文學、文化、文明之窗下,與名人、自然、歷史交談,享樂于源遠流長的人類文明進步中。
空間二:學校
學校教育應關注學生成長的前期課外閱讀的輔導性。中小學閱讀教學是建設人文關懷的精神樂園的基礎工程,影響學生一生的眼界、思想、學識、綜合素養等。學校教育正是承擔了架設課內、外閱讀兩條主線的橋梁工程。
隨著國家加大教育投入,城鄉學校的辦學條件都大有改變。創辦校級圖書室、閱覽室已是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急辦的大事,現代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地網(因特網)與天網(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共促電子閱覽室的誕生,又為教師實施課內外閱讀教育拓展開了材料來源。
班級圖書角、校園閱報欄、黑板報前課余時間人頭攢動,從那里又將獲取書本以外的知識,其效果不言而喻。
課內閱讀,老師是引導者、輔導者,不是灌輸者、講演者。而在大語文教學觀下輔導學生,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時,讓學生體驗人類文化博大精深,豐富學生閱讀的快樂感,通過形式多樣的閱讀方式(聽、說、讀、寫、背、唱、演、畫……)對愛閱讀的熏陶更離不開喜愛讀書、不斷學習進取的老師的言傳身教。老師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學資源,通過設計優勢互補、靈活選用各級各類不同版本不同時期的教材,解決閱讀的質的問題,改進師生共嘆應試教育閱讀測評效力低下之頑癥。老師在關注學生閱讀心理變化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受語文課程有豐富的人文內涵(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前后綿延幾千年人類史)讓閱讀去滋潤作文,豐富寫作素材,并延伸到課外。
由于課內時間有限,課外為學生追求知識留下了無限空間,課外閱讀成為實施大語文教學觀的重要渠道。閱讀教學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課外閱讀對課堂語文學習起補充和延伸作用,對課堂教學也起烘托、渲染作用。教師在學生課外閱讀中擔任的引路者、伴隨者,在新語文課程改革中教師與學生在閱讀營地里風雨同行。師生為搞活課外閱讀興趣小組,充實師生課余生活,必須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各類輔導性的課外閱讀活動,共同解決閱讀量的堆砌。為緩解課外閱讀的盲目性,筆者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加深認識: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必須考慮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由年齡、性別、性格、喜好而異,通過內心活動與外圍熏陶,激發課外閱讀興趣。2、學會自己管用的閱讀方法:既有精讀,又有略讀
還有瀏覽,不動筆墨不讀書,圈圈畫畫精讀書。3、設計好課外閱讀活動細則,靈活選用,由兒童趣味性濃的童話集,寓言集,兒歌集到淺顯的科技、散文類再上升到人文、傳記、小說類。
空間三:社會
社會教育關注學生成長中后期課外閱讀的倡導性,應用性。
體現人類進步和世界文明的節日——四月二十三日世界讀書日的確定,讓人們從閱讀這一獲取知識、增長本領、提升品位、推動社會走向文明之舉措中受惠良多。《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第二十條規定:“閱讀觀看健康有益的圖書、報刊、音像和網上信息,收聽收看內容健康的廣播電視節目。”閱讀是伴隨我們一生的精神樂園,生活中有書讀,其樂融融,各級各類出版社應為快樂閱讀出好書,圖書館、少兒活動社會實踐基地、城鄉各級文化活動室都應敞開大門,為學生課外閱讀鋪就康莊大道。
篇10
約翰?斯蒂芬斯,國際兒童文學研究學者,澳大利亞麥考利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從事兒童文學教學和研究30年。曾任國際兒童文學研究會主席,著有多本兒童文學論著。在歐美、亞洲多國舉辦過學術講座,促進了世界兒童文學的交流和發展。
談鳳霞,英國劍橋大學兒童文學研究與教學中心博士后。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國際兒童文學研究會會員。創作、翻譯多部兒童文學作品,與女兒合著的《劍橋彩虹?開》《劍橋彩虹?闊》,是溫暖有趣的游學成長手記。
當處在一個圖書豐富――豐富到令人眼花繚亂的時代,在一個忙碌――忙碌到傳統閱讀被刷微信、微博擠占的時代,父母怎樣陪伴孩子靜心閱讀,引導他們發現好書的魅力呢?怎樣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習慣?親子閱讀潛移默化到日常生活中,又是怎樣一番景象?下面,一起來聽聽兩位既是兒童文學大家,又有親子閱讀體驗的過來人的建議,也許你會發現,當共讀時光徐徐流過,留給孩子和自己的――是溫暖的陪伴和成長的喜悅。
Q 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對孩子成長、親子關系帶來哪些幫助?
約翰?斯蒂芬斯:與孩子一起閱讀是充滿樂趣的,也是共同消遣時間的好辦法。與你的孩子共同閱讀有助于打開孩子的眼睛、思想和心靈,去感受不同的人和物,也能開拓孩子的視野。親子閱讀能夠提高孩子的文學技能,但是研究也證明,熱愛閱讀的孩子在學校的各個科目中都更勝一籌。最重要的是,共同閱讀能夠幫助家長與孩子建立一個穩固而充滿愛的關系。
談鳳霞:關注孩子閱讀,其實是關注孩子的心靈成長;而和孩子一起閱讀,是了解和親近孩子的很好方式,是和孩子一起經歷成長,也包括我們家長自己內心的成長。在女兒7歲時,和我一起去英國學習,我常會對比、思考中英兒童教育,其明顯的差異在于對待童年的認識不同。童年并不僅僅是為升入名牌大學作準備,而應為整個人生的多姿多彩、人生的“趣味”打底色。我們要幫助孩子發現生活的樂趣、喚起孩子對內心和外在世界的更多認知,帶領孩子探索更開闊的天地,其中一個重要且容易觸及的途徑就是閱讀。
Q 在親子閱讀中,父母需扮演怎樣的角色?
約翰?斯蒂芬斯:據相關調查顯示,當前親子閱讀大部分是媽媽參與,但是我們希望爸爸也能夠多享受與孩子一起閱讀的時光。以英國為例,英國圖書信托基金會開展了“讓爸爸讀書”的運動,旨在鼓勵父親更多地和他們的孩子一起閱讀。與年長一些的父親相比,年輕的父親較少閱讀,可能是因為他們還未發現閱讀的樂趣;受過高等教育的父親則更有可能給孩子閱讀。同時,文化程度較高的夫妻常常將閱讀作為一項家庭活動,共讀時也會多一些互動,針對共讀的內容與孩子展開討論。
談鳳霞:我想先請家長朋友和我一起問自己這6個問題:“我孩子最近一次讀書是在什么時候?我孩子最近在讀什么書?我孩子對最近在讀的書有什么感受?我最近一次和孩子一起閱讀是什么時候?我最近一次和孩子一起閱讀的書是什么?我最近一次和孩子一起討論的書是什么?”很多家長可能暫時無法給出清楚的答案,因為他們沒有參與孩子的閱讀,甚至也沒有或很少給孩子時間去閱讀。作為父母,在親子閱讀中,我們能做的、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尋找好書,傾聽和分享孩子閱讀的“感受”,也和他們一起探討、解決 “困惑”。
Q 父母怎樣和孩子一起閱讀呢?有什么好的方法?
約翰?斯蒂芬斯教授的7個親子閱讀法
1.在你的孩子剛出生幾天時就開始給他閱讀,并將閱讀作為每天必做的事。嬰幼兒很容易學會愛上圖書――會感受到與人分享的快樂、鮮明的色彩帶來的快樂、觸摸書本的快樂,最后學會自己翻頁,再后來,在爸爸媽媽翻到某一頁時將熟悉的故事背出來。
2.每天要共同閱讀,即使在孩子學會閱讀之后仍需堅持。確保你先讀過一遍書的內容,因為共同閱讀時,孩子往往會搶著讀得比你快,因為他迫切地想看看故事后面到底發生了什么,這樣你在共同閱讀時就可能會跳過某些章節,所以需要提前了解。
3.重讀你孩子喜歡的書。孩子喜歡重溫美好的時刻,同時這也有助于拓展他們的詞匯量,因為他們更透徹地理解了這本書。
4.你要表現得對讀書很感興趣,很興奮。
5.鼓勵你的孩子閱讀他自己感興趣的書。孩子可能會選擇那些討你喜歡的信息書,但是你應該注重那些使你孩子感興趣的書。例如對制作東西感興趣的孩子常常會熱衷于閱讀關于“怎樣去做……”這方面的指導書。
6.為孩子提供不同的書籍類型。不同科目的書籍能提供不一樣的閱讀樂趣。
7.進行有意義的交流,從小培養孩子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孩子還小,在交流中,可以先從書中簡單的、好玩的小事啟發他去仔細觀察和獨立思考,鼓勵孩子提問,表達自己的好奇、想法等,從而引向更深的思維和理解。
談鳳霞老師分享和女兒共讀的感悟
讓孩子自由選擇,適時給予引導。在閱讀上,我一般都會給孩子充分的自由,讓她選感興趣的書籍,但有時看孩子對某一種類型的書沉浸太深時,我會給她推薦其他種類的書,使她的閱讀口味多樣化。
讓孩子多讀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為什么孩子要多閱讀優秀的兒童文學?因為一般在童年錯過了這類閱讀,長大后很少會再去讀。同時,因為孩子對于兒童文學來說最容易產生共鳴,兒童文學強調真善美,但也不回避假惡丑,只不過在最后都會以“明亮”來收場。兒童文學是給孩子的精神成長打底子的。
努力做“才智煥發”的父母。我常常自問:我們總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教育者,那我“何德何能”當家長?英國奇幻文學大師羅爾德?達爾在一首詩歌中寫道:“一個孩子所需要/值得需要的/是才智煥發的父母。”我們在孩子的教育中能否做到“才智煥發”?
我特別鐘愛的圖畫書是《世界為誰存在》(英國詩人湯姆?波爾文、澳大利亞插畫大師羅伯特?英潘繪),該書中父親為孩子描述了自然世界存在的種種景象,告訴孩子:“世界為每個人存在,世界也為你存在。”圖畫書的最后一頁,孩子帶著笑容安心入眠。這是一個才智煥發的父親,他給孩子大氣的人生信念,也給孩子深深的內心安寧。成長中擁有這樣的信念,便會有很多信心包括自信,不會走上心靈的“窮途末路”,這顆信念的種子會成長為一棵堅強的大樹,享受陽光雨露,也能抵抗冰雪風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