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財奴的故事范文
時間:2023-03-23 21:21: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守財奴的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狄更斯;《圣誕頌歌》;人道主義;動作捕捉
2009年迪斯尼推出的《圣誕頌歌》(A Christmas Carol)是由羅伯特•澤米吉斯(Robert Zemeckis,以下簡稱“澤米吉斯”)執導、金•凱瑞(Jim Carry)主演的一部圣誕大片,它改編自19世紀英國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以下簡稱“狄更斯”)的同名短篇小說。《圣誕頌歌》講述了超級守財奴埃比尼澤•斯克魯奇(Ebenezer Scrooge,以下簡稱“斯克魯奇”)蛻變的故事,主人公斯克魯奇本是一個自私、吝嗇、冷酷、沒有人性、嗜財如命的家伙,但是在平安夜,“過去之靈”帶領他看到自己如何從一個貧窮但幸福快樂的年輕人變得一天天富有但失去了親情和愛情,“現在之靈”帶領他看到現在自己的冰冷生活以及他人雖然貧窮但幸福快樂的生活,“將來之靈”帶領他看到衰老之后臥病在床無所依靠的孤苦景象,這次人生之旅使他陷入對過去經歷的回憶,他開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以及行事的方法,冰凍的心不知不覺中融化,最后守財奴幡然醒悟,發生了徹底的蛻變,成為一個樂善好施的慈善家。從守財奴到慈善家的蛻變凸顯了小說的作者狄更斯的人道主義精神。在狄更斯的小說中,作者大篇幅描述了當時乃至是現在普通電影無法展現的超現實場景,在電影中,導演澤米吉斯實現了電影技術上的創新,采用先進的電影技術毫無限制地展示了人們以前無法感受到的狄更斯小說里的奇幻世界,并且電影的拍攝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一、守財奴到慈善家的蛻變
凸顯了狄更斯的人道主義精神人道主義思想貫穿狄更斯一生的創作,他深切而真誠地同情受壓迫受剝削的下層人民,贊美他們高尚的品德,譴責造成人民痛苦的為富不仁的資產階級、官僚機構以及資本主義社會各種不合理的制度,主張以仁愛精神感化資產階級,改革社會,使人們和諧相處。
(一)狄更斯的人道主義精神的生活痕跡和時代烙印
文學源自生活。狄更斯的文學作品主要描述的是動蕩年代的普通民眾的疾苦,批判虛偽與罪惡的資本主義,這種人道主義精神與他的生活經歷以及當時的進步思想有著密切的關系。1812年,狄更斯出生于英國的一個小職員家庭,12歲時,狄更斯的父親因為債務入獄,一家人隨著父親遷至牢房居住,狄更斯也開始了他的學徒生活,在成為作家之前他嘗試過很多工作,為生活四處奔波,歷盡艱辛和磨難,生活中的經歷使他廣泛地接觸到英國社會生活,了解下層人民的疾苦,熟悉資產階級各種代表人物的嘴臉,初步萌發了樸素的人道主義思想。在狄更斯生活的年代,正是以道德著稱的維多利亞時代,人道主義思想非常流行。由于他所處的階級地位低下,他很容易就接受了這種思想。他反對一切不人道的現象,并在實踐中盡力幫助那些不幸的人們。現實生活提升了他的人道主義素養,為文學創作奠定了生活基礎。
(二)譴責為富不仁者
《圣誕頌歌》中刻畫的守財奴斯克魯奇,是個徹徹底底的為富不仁者,作為馬利(Marley)惟一的朋友、惟一的財產繼承人、惟一的送葬人,在舉行葬禮的那天,他顯得并不悲傷,還討價還價,以極其低廉的價格舉行了葬禮,甚至把覆蓋在馬利眼睛上的兩枚硬幣也拿了回來;天寒地凍,他舍不得往爐子里加些煤,甚至把存煤的箱子放到自己的賬房以防雇員鮑勃(Bob)私自往爐子里添煤;慈善機構上門讓其募捐,他不僅一毛不拔,而且說出極其殘忍的話:“我自己在圣誕節都快樂不起來,我也沒錢讓無所事事的人快樂。”“如果他們想死,最好去死好了,這樣還可以減少過剩的人口。”《圣誕頌歌》通過對斯克魯奇做的殘忍而無人性的事情的形象刻畫,強烈譴責為富不仁者,也指出為富不仁者不會有好下場,改變是惟一的選擇。
(三)褒揚下層人民的高尚品德
《圣誕頌歌》中也描述了像弗雷德(Fred)、鮑勃之類的下層人民,他們屬于故事的正面人物形象,這些下層人民雖然貧窮,但是卻善良、有愛心、樂觀、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弗雷德是斯克魯奇已故姐姐的孩子,雖然斯克魯奇從來不關心他,弗雷德每年圣誕節都誠心地邀請舅舅到家里吃飯,即便舅舅對他惡意相向,圣誕聚會總會為舅舅祝福。斯克魯奇惟一的職員鮑勃,雖然生活艱辛,一天掙不了多少錢,他們會為了一只烤鵝而欣喜若狂,他們會為了家人的團聚精心準備并不豐盛的圣誕晚餐,他們會為苛刻吝嗇的老板祝福。這些細節無不顯示出作者對下層人民高尚品德的褒揚,告訴我們貧窮但是善良的人們一樣是幸福快樂的,善良的人們總會得到上天的眷顧。
二、電影拍攝的現實意義
文學源自生活,同時也服務生活。“衡量文學作品的審美價值,首先要看它能否向讀者展現一個具有吸引力的虛擬世界:這個世界或者非常類似、或者完全不同于現實生活,但其中的情和理卻與人的本息相通;這個世界尤其注重對人性中的最優秀特點予以大力張揚。”狄更斯的小說對19世紀上半葉的英國社會生活作了高度的概括,顯示了文學的社會功能,他不僅用自己的文學作品去反映生活,而且評價和干預生活。160多年之后的今天,當我們閱讀狄更斯的《圣誕頌歌》或者與金•凱瑞一起置身于斯克魯奇的時空之旅時,我們在欽佩狄更斯的仁愛之心時,也會從天堂的角度審視我們的人生價值和我們的所作所為。
(一)重溫快樂、溫馨、溫情的圣誕節
社會學家認為,《圣誕頌歌》深刻地改變了現代圣誕節在西方世界的地位和價值,狄更斯本人也因此被稱為“發明圣誕節”的人。正是因為狄更斯的這部杰作,才有了“Merry Christmas”這句流行語,并且圣誕節中的許多祝賀節日的儀式也是因為他這部小說才開始廣為流傳。維多利亞時代,由于清教主義的持續影響和隨著工業革命而來的冷酷的現代化,圣誕節逐漸受到冷落,但是狄更斯的小說給這個節日帶來了新的生機。《圣誕頌歌》中描繪的溫暖、快樂且富有魔力的圣誕節,不僅改變了一個吝嗇鬼,也使很多人重新認識了這個節日。而在今天,當我們通過電影身臨其境斯克魯奇生活的年代,看到募捐人不辭辛苦地募捐,聆聽到歡快的圣誕歌曲,品嘗豐盛的圣誕大餐,或者像孩童一樣飛奔時,我們深深地感動于圣誕節的溫情,也會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圣誕節宣揚的向善的思想。
(二)呼喚人性的回歸
人性中既有真善美的一面,也有假惡丑的一面。三位精靈造訪之前,斯克魯奇展現的是人性中的假惡丑,他不僅對他人冷酷無情,對自己也很殘忍。在圣誕節的晚上,三個精靈帶領他看到了自己的過去、現在和將來,他開始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才發現施比受更快樂,他人性的另一面――同情、仁慈、愛心及喜悅慢慢地回歸,他那固有的自私冷酷迅速崩塌,消失殆盡,從此變成了一個樂善好施的人。于是在精靈拜訪的第二天,斯克魯奇買了一只特別大的火雞叫人給鮑勃家送去;他在街上逢人便說“圣誕快樂”;他主動提供金錢給募捐人;他第一次拜訪了自己的外甥,并且邀請客人到自己家過圣誕節;雇員鮑勃上班遲到了,斯克魯奇不僅沒有生氣,還對他說,“圣誕快樂,鮑勃,我的好伙計!我要給你加薪,并且盡我所能地幫助你的家人。快點把火生著,再去買一斗煤。”斯克魯奇平生第一次感到了真正的快樂,從樂善好施中他真正體會到了生活的樂趣。
(三)做金錢的主人
“一切都是鬼話,只有錢可靠”,這是斯克魯奇對金錢的看法。當今社會,很多人崇尚功利,金錢更是處于至高無上的地位。但是金錢真的可靠嗎?功利和金錢能給我們帶來幸福快樂的生活嗎?斯克魯奇擁有金錢,可是他快樂幸福嗎?在街上,沒有人向他問好,沒有乞丐試圖向他祈求一點施舍,沒有孩子愿向他打聽時間,也無人向他問路。可見斯克魯奇是金錢的奴隸,即便擁有金錢,但卻為錢所左右,擁有金錢,他沒有得到快樂。斯克魯奇因為自私與吝嗇積累的財富帶給他的不是幸福快樂,而是愛情、親情和友情的喪失。當斯克魯奇用錢幫助他人,“成為這個城市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板、最好的人”時,他感到“如羽毛般輕盈,如孩童般快樂”,他的爽朗的笑聲證明了他無比的快樂。可見只有善良和仁慈、樂善與好施才能帶給人們真正的無窮無盡的幸福。
三、電影的技術創新
《圣誕頌歌》和守財奴斯克魯奇的故事,曾經20余次被搬上銀幕,10余次被改編成連續劇和動畫片。想要超越以往的電影或者電視版本實屬不易,但導演澤米吉斯做到了。在2009年拍攝的由金•凱瑞一人分飾四角(斯克魯奇,過去之靈,現在之靈,將來之靈)的《圣誕頌歌》中,導演澤米吉斯運用最新的IMAX 3D視效和“動作捕捉”技術,再一次帶來了熱鬧的圣誕節奇觀。這一經典圣誕故事的呈現充分顯示了電影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動作捕捉(Motion Capture),就是借助計算機技術,采用測量、跟蹤、計算等方法把演員身上、臉上關鍵點的動作捕捉下來,然后融合到已經建好的電腦三維模型之中,讓電腦做出和演員類似的動作。在《圣誕頌歌》這部電影中,金•凱瑞全身要套上特殊的纖維緊身制服,遍布350個LED感應光球,頭上扣著接受表情信號的頭盔,在60英尺見方的小房間里上躥下跳,被無情的紅外射線來回掃描,這樣得到的動作數據進行數據處理后,就是我們看到的電影中惟妙惟肖的守財奴形象。
運用動作捕捉技術設計的三維人體動畫,不是由模擬的人體動作制作的,而是捕捉的真實人體動作與三維角色合成的,于是生成的三維動畫更形象逼真。動作捕捉技術有很多常規拍攝技術無法比擬的優勢,它能制作逼真的3D效果,它能活靈活現地展現虛擬人物,它能縮減影視作品的制作成本,是未來影視制作業發展的趨勢。
四、結 語
電影《圣誕頌歌》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故事的大團圓結局讓人感到溫馨,觀眾對于三個精靈的警示有了更深意義的了解:對他人的寬容就是對自己的救贖,對他人的慷慨就是自己的幸福。狄更斯的人道主義思想也淋漓盡致地展現在電影之中。《圣誕頌歌》在160多年前對當時的社會極致批判,在160多年后的今天以絢麗的電影姿勢展現在世人面前也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不僅展示了溫情的圣誕節,而且迫使我們審視自己的人生,呼喚人性的回歸,并且呼吁人們對金錢要有正確的看法和使用標準。
[參考文獻]
[1] Charles Dickens.The Christmas Carol[M].New York:Bantam Books,1986.
[2] [英]狄更斯.圣誕故事集[M].吳鈞陶,裘因,陳漪,譯.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
[3] 羅經國.狄更斯評論集[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1.
[4] 王坤.批評標準哲學基礎的置換――文學的價值層面與批評尺度[J].中山大學學報,2003(02).
篇2
【關鍵詞】比較式閱讀 拓展閱讀材料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071-01
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一到十二冊的語文教科書里的課文,或選讀課文,或新舊版本教科書的課文,或課外小短文 ,都給我們提供豐富的拓展閱讀資源。部分拓展閱讀材料的內容、主題與課文密切相關,體裁相同或接近,難度與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相適應,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比較式閱讀探索,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里,比較閱讀中認識閱讀材料的共性或個性,深化對文本的理解,獲得新的思維視角。
比較式閱讀,是探索性閱讀的一種基本方式,是圍繞一定的學習目標,針對某個文本材料,聯系與之相關的內容,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進行比較,使之在頭腦中形成新優化信息群的思維過程,在中高年級的拓展閱讀中常常能以運用。
一、對題材相同而體裁不同的文章進行比較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文教學是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感悟語言的過程,老師應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和感悟語言。閱讀材料可編排題材相同而體裁不同的文章,讓學生比較它們在體裁方面的區別,進一步理解文章體裁對文章內容的特殊作用。比如在學習人教版第十冊《將相和》一文,可給學生提供兩篇文章和一首詩歌。無論外國故事《華沙一跪》,中國故事《管鮑之交》,還是詩歌《抒懷》,都給我們的學生傳遞一種思想主題:為維護世界和平,維護國家利益,不計前嫌,以大局為重,忍辱負重,就是一種胸懷,為世人所稱頌。通過對三篇題材相同而體裁不同的材料進行比較,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表達同一種主題,可以運用不同的體裁進行表達,能很快地引導學生加深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同時激發學生運用不同的體裁進行表達的愿望。
二、同一題材不同作家的作品進行比較
同一題材不同的作家會有不同的風格,因此把這樣的文章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閱讀,能打開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拓展閱讀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分析不同作家語言文字的不同表達,推敲兩者間的異同,能更深刻的理解課文內容。比如人教版第十冊的《人物描寫一組》中,推薦閱讀《歐也妮?葛朗臺》的節選部分,很有意思。在拓展閱讀中,可引導學生閱讀巴爾扎克筆下歐也妮?葛朗臺臨死情形,歐也妮?葛朗臺盯著金子,搶奪圣器,叮囑女兒交賬的情形和吳敬梓筆下嚴監生臨死指著兩莖燈草的情景是多么相似,通過比較,學生驚奇發現,原來世界上的守財奴、吝嗇鬼都是一個模樣,只是國籍不同,膚色不同而已。我還注意引導學生比較兩者寫法的異同,學生很快發現,《臨死前的嚴監生》著重神態描寫,《歐也妮?葛朗臺》的節選部分著重動作和語言描寫,并和學生介紹兩位守財奴的故事,學生會發現人物彌留之際,嚴監生的守財是可悲的,歐也妮?葛朗臺的守財是瘋狂甚至是失態的。學生通過同一題材不同作家的作品,發現語言文字的表現形式承載著多么重要的任務,更加明晰文章構思、人物描寫、遣詞造句為中心服務的意識。
三、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進行比較
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的寫作風格,把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閱讀,能深入領會作者的寫作特點。如人教版第七冊20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學習了李白的這首著名的送別詩后,我會向學生推薦閱讀《贈汪倫》。《贈汪倫》是學生在二年級下冊學習過的送別詩,通過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作比較,引導學生發現雖然都是寫李白和好朋友告別,但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意境更開闊,《贈汪倫》寫出汪倫送別友人的有趣之處,可見李白的詩歌意境優美,極其傳神,不愧為“詩仙”。
篇3
高美幾年前干起了直銷行業,經過沒日沒夜的努力,榮升“紅鉆”,又釣得“高富帥”徐亞飛,事業愛情雙豐收。
高美漂亮,能說會道,婆婆卻一點也不喜歡她,商量婚事時,她對高美說:“結婚得辦婚前公證,我兒子有房有車有公司,你有什么?你們差距太大。”
這話說得他們幾乎要撕破臉。素日能言善辯的高美被嗆得直咽口水,她擠出笑容,說:“國家新出臺了《新婚姻法》,難道它保護不了你兒子的財產?”
徐媽媽冷冷地說:“不動產如房子、汽車,實行登記制度、產權明確,就不需要婚前財產公證。而產權隨時處于變動狀態,像存款、古董、金銀首飾等貴重物品,為避免離婚時無法說明白,就需要婚前財產公證。”
高美氣得呼吸都不順暢了,找徐亞飛哭訴:“你媽什么意思?誰稀罕你的錢,我的事業前景大好,等我買了寶馬和別墅,你可別后悔。”
徐亞飛長嘆:“我媽是一個守財奴,我又離過一次婚,你要體諒她。”很明顯,徐媽媽事先給兒子洗過腦了。今年32歲、有過一次失敗婚姻的徐亞飛,已經不是愛情至上的小青年了。
徐媽媽這樣刁難高美也是有道理的――她看不上她。徐亞飛有房有車有公司,徐家古董名畫一大堆。而高美家境一般、短婚未育,職業疑似傳銷,逢人就貼上去拉生意,當初憑她三寸不爛之舌騙得徐亞飛買了她上萬元的瓶瓶罐罐,并成功地引誘他失身。
徐媽媽跟兒子嘮叨:“高美就是一個江湖騙子。你離過一次婚,該吃一塹長一智了,你們非要結婚我沒辦法,但一定要公證。”
徐亞飛體諒母親的用心良苦,上一段婚姻,他損失了不少錢,也見證了愛情的脆弱,對于資產懸殊的男女,婚前公證實在有必要。只是,這不是傷感情嗎?他開不了口,母親自然責無旁貸地沖在前頭。
2
高美氣哼哼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為了“寶馬別墅”,她一定要努力。她的遭遇得到了同事的同情。這是一個女性居多的集團,信奉自力更生、實現自我價值。
同事A說:“公證就公證,反正又不是圖他的錢,就把這事當做奮斗的動力吧。”
同事B不贊同:“還沒過門就小瞧了咱們,娶妻又不是買丫環,咱得拿出架勢來,不然結婚后任由他們欺負了。”
徐亞飛很矛盾,他愛高美,但又不得不為了保護自己小心算計,還要顧及母親的想法;高美也很矛盾,以她的個性是不屑財產公證的,只是她咽不下這口氣。
高美的父親早逝,她只能跟母親商量,母親軟脾氣沒主意:“兒啊,誰叫你的條件比徐亞飛差一截呢?公證就公證,也讓他們瞧瞧咱們的骨氣,以后自己要爭氣啊。這事別告訴你哥,他性子直。”
公證,雖然高美認同了,但心里實在窩火。徐亞飛不敢打電話,但是在短信、QQ里說盡了好話。高美心軟了,她真的喜歡徐亞飛,這樣的“鉆石男”奇貨可居,再不抓緊就會被搶走。她那個“鉆”確實不如徐亞飛這個“鉆”,對于那個直銷“事業”,高美表面上神吹,其實內心深處沒什么底氣。
高美在QQ上說:“那你能放棄公證嗎?以后我掙的錢全給你。”
徐亞飛回答:“婚后你就辭職,我養你,你還掙什么錢呢?公證也是為了哄我媽嘛,以后我的存折你來管。要不,我再找我媽商量。”
總之,徐亞飛東繞西繞、好話說盡,就是不在公證的事上松口,還在QQ空間轉載了一個帖子,看似漫不經心,實則意有所指,帖子里有這樣一段話:“婚前財產公證,在外國和上流社會司空見慣,意在保護男女各自的利益。在離婚率如此高的現代社會很有必要,有了保障、無后顧之憂,才能大膽放心地去愛。公證中,一般都是錢少的那方才會感覺委屈。”
高美長嘆一聲:公證就公證,我怕過誰?靠過誰?她發話過去:“明天就公證,立刻、馬上,叫上你媽,讓她親眼看著。”
徐亞飛忙說:“急什么啊,明天先給你買幾件好衣服。”
本來欲與高美誓不兩立的徐媽媽一下子變得慈祥可親,送給她一條老氣的金項鏈,并聲明此物不在公證范圍內。高美表面笑著,心里在罵:“老奸巨滑、見錢眼開的守財奴!”
3
公證的事到底沒有辦成,因為高媽媽越想越傷心,忍不住將此事告訴了開餐館的兒子高偉。脾氣火爆的高偉當即發火:“公不公正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尊嚴問題,親朋好友會怎么看你?徐家把你當成啥了?到時候把你一腳踢開,他們半分錢都不損失。你不看好他的錢,就由著他換老婆、包二奶了。”
錢是男人的“七寸”,管好男人的胃,不如管好男人的錢,哥哥見多識廣,他的話不無道理。
高偉把徐亞飛慎重地約來談判:“亞飛,你有點家底我知道,可我妹妹也不差,人不能光拿錢來衡量吧,她以后要為你生養孩子呢,孩子姓徐不姓高。作為男人,別這么小肚量。若說家產,我開的飯館不比你的公司小吧,我沒老婆孩子,我的財產也是我媽和我妹妹的。”
徐亞飛的臉紅一陣白一陣,只能苦笑,高偉一大杯酒下肚,說:“我家不貪財,我保證,萬一以后你們離婚了,我不讓我妹妹要你一分錢。公證,哼!你徐家不要太糟!”
高偉把架勢拉上了,就算徐亞飛的老娘來,他也不怕。
那邊,高美被一群同事說得思想松動了,她們說:“這種男人愛的不是你的人,早分早安心,別還沒進門就低人一等,世上的好男人多得是。”
高美煩得上火,徐媽媽及時火上澆油,電話里怒氣沖沖地說:“高美,你什么意思?說好了的又突然變卦,你真狡猾啊,幾句話騙了我一條金項鏈,你就是江湖騙子,別再想騙我家亞飛了……”
徐媽媽誓死捍衛兒子的財產,高偉堅決維護妹妹的尊嚴和利益,這場硬碰硬的仗,不知如何收場。高美和徐亞飛的疙瘩也越結越大,徐亞飛認定高美的前后兩種態度是一個陰謀,高美認定徐亞飛心眼小,是個守財奴,沒想跟她廝守終身。
“一談錢就傷感情,一談感情必傷錢,不如結束吧。”高美想,雖然這樣的男人不值得愛,心里依然擰了麻花一樣難受。
4
情場失意,事業就得意。高美因工作出色,被公司送去東南亞旅游。
回來后第二天,高美接到徐亞飛好友的電話,說他醉得不省人事,讓高美來接。
迫于面子也迫于想念,高美去了。一個月不見,徐亞飛胡子拉碴一副頹廢狀,怎么變成了這樣?
朋友說:“徐亞飛的公司生產的食品里發現有毒成分,被工商局查封,可能還要受法律制裁,會計又帶著大量現款跑了。徐亞飛一夜之間一無所有……”
高美傻了眼,這種破產故事,連續劇上天天有,沒想到會發生在心愛的人身上,她抱著不成人形的徐亞飛,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高美去找徐媽媽問情況,徐媽媽呆坐在空蕩蕩的客廳,兩眼無神:“該輪到你看笑話了,我準備賣了房子,把員工的工資和貨款付了,還要打點亞飛不要坐牢。總之,我家沒錢了,你也沒什么可圖的了,你走吧。”
再也不用公證了,因為徐家成了窮光蛋。
徐亞飛酒醒后看到高美,哽咽了:“我給不了你幸福生活了,對不起。”
高美定定地看了徐亞飛半分鐘,豪氣地說:“結婚,我養你。”
5
幾天后,高美和徐亞飛領了證,不是公證,而是大紅結婚證。
徐亞飛把高美領到自家的二層別墅,喊:“媽,您的兒媳來了。”
別墅依然、家具依然,這房子不是要賣掉抵債嗎?徐亞飛攤攤手:“一場誤會,我什么也沒失去,還多了你這位好妻子。”
徐媽媽皮笑肉不笑,她終于沒把公證的事辦成,讓高美帶著卷走她家財產的隱憂進門了。
怎么像戲里的情節?高美半信半疑。她先去徐亞飛的朋友那里,結果沒套出話;她又托在工商局工作的同學幫忙查問,發現他們并沒有調查過徐家的食品公司。
高美沖到徐亞飛的食品加工廠,里面熱火朝天,忙忙碌碌,公司一直沒停過產,也沒出過狀況。
耍我!高美把石子踢得老高,想必公證一事讓徐亞飛騎虎難下,他便和母親使計裝破產,若高美不嫌貧愛富,就不再與她談公證一事,一切都是演戲罷了。高美既生氣又傷心。
這時,母親的電話打來,跟她嘮叨:“你哥跟一個比他小十幾歲的姑娘好上了,姑娘一窮二白,就是長得漂亮,心眼賊多。”母親又唉聲嘆氣:“她準是看上了你哥的錢,你哥平時聰明,一遇到這事就糊涂了,非要娶這個小妖精,你說咋辦?”
篇4
你說:"我們是永遠的好朋友.不準遺棄我!"我無語,可是你想過沒有,萬一有一天,你會不會遺棄我呢?也許不存在所謂的遺棄,只是我們的追求不同吧.你曾對我說:"人的生命可以活得很短,但是必須要轟轟烈烈.我不要做無名之輩.既然世界讓我存在,我就要讓所有人認可我的存在!"我笑了笑,實在我沒有什么可以對你說的.你總說我胸無大志,也許吧.但你可不可以認為我喜歡安靜呢?記得嗎,你說過"你身上金子好多哦,干嘛想當守財奴啊,為什么總不說話?知道嗎,你的一言一行我都記著,因為這是我們的共有記憶.
可是美好總是短暫的,就像我們一樣.3年的光陰眨眼間便走到了盡頭.今年夏天我們都要畢業了,你要走了,你要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了,可以說你也拋下我了.忘了嗎?我們曾約定要一直牽手走進北大的,可如今你走了.原本以為我會哭 ,會鬧.可是我還是好好地過著沒有你的日子,過著今年秋天我應該過著的日子,就這樣安安靜靜地過著新生活.我以為是我冷血了,可原來是太難過了,難過到都忘了流淚.記憶里故事還是一遍一遍地演,可是我看不到結局,因為我們雖然只活在了自己的世界,但我們的人生還沒有結束,可是故事沒有進展.只是一遍一遍地定格在離別的那一瞬間....
假期里你回來了,你只離開了一個月,可是已經恍如隔世.我可以淡然地將往事重新說一遍,沒有任何感情,就好象是在講述一個與自己無關的故事一樣.原來遺忘有時候很容易.......
篇5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些人擁有信仰——理想的更高境界,理想可以支撐人的奮斗,是人勞動的動力。《穆斯林的葬禮》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啟發和感悟,我僅從奇珍齋歷史的角度出發,思考兩代人的故事。
第一代人梁亦清是勤勞樸實的玉匠,他像中國無數勤勞的農民,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地為自己的事業奉獻光陰和藝術。他熱愛琢玉,沉醉于琢玉,他的手藝高超但秉性木訥、不擅言辭,所以只能養家糊口,成不了大富大貴,錢也并非他的信仰,梁先生是位穆斯林,在他眼中錢財只不過是浮云、糞土、是凡夫俗子戀戀不舍的累身之物,最后他為他的藝術而倒下了。和妻女安安穩穩地生活在北京,用自己所熱愛的技藝吃飽穿暖,他是幸福快樂的。梁亦清在看到女兒買了櫻桃吃得很高興的情景,他想到了玉,于是全身的疲勞消除,到三個月琢出了栩栩如生的櫻桃,他的生活與生命與玉連在了一起。
第二代人韓子奇的人生應了那句“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大起大落的人生,從一無所有到榮封“玉王”再到一無所有。記得韓子奇說過:“事業的追求,并不一定要什么頭銜和稱號來滿足,你愛上了一種東西,愿意用全部心血去研究它,掌握它,從中得到了樂趣,并且永遠也不舍得丟棄它,這就是事業心,是比什么都重要的……”我認為韓子奇對于玉的瘋狂熱愛,造成了他命運的悲劇,最終身敗名裂、錯過真愛。他為中國玉文化的流傳無意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原本并非他的本意,讓人想起《斷魂槍》中的沙子龍,任憑孫老者使出渾身解數,他都不愿意傳授斷魂槍而一意孤行、抱殘守缺,斷了民族文化之魂。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無價之寶,韓子奇每一塊玉都可遇而不可求。二戰爆發時,法國向德國宣戰,巴黎的人們把巴黎盧浮宮的收藏品分散宣布該市為不設防城市,寧可發起國家也要保護文化,可見文化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我不認為韓子奇是個守財奴,因為他擁有這些不是為了錢,他的快樂不在于發財,他第一次出現時“身穿灰布長衫,腳穿青面布鞋,頭戴禮帽,身材雖然高大,卻顯得瘦弱;面色黧黑,寬腦門兒,中分頭,眉弓略高,雙眼微微內陷,黝黑閃亮,炯炯有神,一副精明、干練的模樣兒。”偵緝隊長一瞥,認為他是小職員、教書匠之類,充其量不過是個賬房而已,可見他不喜歡“炫富”,他的快樂在于他獲得更多的稀世寶玉,他的快樂在于他是“玉王”,他不會主動的用他的珍藏去換錢,因為他是他的生命,他的信仰是玉。韓子奇也是玉的奴隸,他說“事業的追求,并不一定要什么頭銜和稱號來滿足,”但他卻放不下“玉王”的名號,他愛玉勝過愛自己,以至于梁君壁為了留他鎖住了玉也鎖住了他的身,讓韓子奇放走了真愛,放走了幸福,留下默默相思和悔恨。
篇6
這里有一個關于丹尼爾•卡伊曼的故事。有一次,卡伊曼從以色列首都的一個酒店打的去機場,到達機場后司機要他付100元。卡伊曼和他的朋友都認為太高了,不合理。出人意料的是,司機沒有討價還價,卻把車又開回了酒店,并讓他們下車,“你們重新打車再去吧,看看是不是這個價!”
很多人對司機的行為都不理解,但卡伊曼心領神會,因為這正好證實了他的研究成果。他發現風險決策后的輸贏結果對人而言是不對等的,減少100元帶給人的痛苦,遠遠大于增加100元帶給人們的愉快。他的基本結論是人們最在乎的是他們已經得到的東西。
卡伊曼的研究首先引起我們對錢的反思――
我們是不是這樣,收別人的錢時可以少收一角,給別人付錢時卻不愿多付一分。
有錢的人很容易成為守財奴,沒錢的人卻并不幻想成為富翁。
對一些人來說,獎金可以一分不要,但工資卻一分也不能少。
攢了10天的100元錢丟了,只痛苦1天,攢了10年的100元錢丟了,要痛苦100天。
欠別人的錢一天,可能心有不安;如果欠了一年又一年,則可能心安理得。
一個窮人可能會一輩子很快樂地生活著,而一個一夜之間變成窮人的富翁則可能一天都活不下去。
沒到手的錢很多人都不愿意伸手,到手的錢很多人都舍不得丟掉。
錢越多的人越想掙大錢,錢越少的人越不想掙小錢。
有人為了討回自己的1元錢,甚至愿意花100元錢去打官司;但沒有人愿意花100元錢的成本,去賺別人的101元錢。
有時,我們寧肯少掙100元錢,也不愿意與人吵吵嚷嚷;但有時,我們為了少付10元錢,卻不惜與人斤斤計較。
煮熟的鴨子飛了,有人可能要發瘋;活鴨子從眼前飛過,人們卻可能無動于衷。
你可能為此驚奇過:你有一張百元大鈔,10天后,你發現仍原封不動地裝在身上;而你有100元的零鈔,3天后,你發現竟在不知不覺中花光了。
有錢的人想的是一分錢賺一分錢,沒錢的人想著怎樣將一分錢掰成兩半兒花。
什么都沒有的人看起來卻像什么都有,什么都有的人看起來好像有多少都不夠。
在適當的時候,裝成一個窮人,可能會對錢看得淡一些;同樣,在適當的時候,裝成一個富人,則可能對錢看得清一點。
篇7
“從小我就喜歡表演”
一個周末,我們約好在海邊的一個咖啡館見面。閑聊就這么開始了。
在國內大學期間侯櫻英上的是外語專業,之后的工作也是在外企,所以,英語交流在她看來也就是她的“官方語言”了。當侯櫻英覺得在外企每天從事著重復和枯燥的工作,不僅使生活變得越發單調,更是在一點一點地消耗自己生命的時候,就決定放棄當時的一切,來法國嘗試,實現自己的夢想和一番抱負。
侯櫻英是2000年來的法國,掐指算來也有十年之久了。雖然她有很不錯的英語根基加上出國時的法語學習和考試,可想要深入法國人的圈子,那點法語底子是捉襟見肘,不夠應付的。所以,侯櫻英在到達法國以后,花費了三年多的時間繼續進法國的語言學校學習語言,加深自己的積累,蓄勢待發。
“你花這么長的時間來法國再繼續學習法語,沒覺得自己是在浪費時間嗎?”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侯櫻英嫣然一笑,說:“我的這個積累可不是在浪費時間,我有對我自己的長遠安排。你怎么不問問我為什么當初選擇來法國,而不去美國或者加拿大,況且我自己原本就是英語專業的,這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嗎?”“因為我喜歡藝術,喜歡表演,這就是原因,我選擇來法國,而不去美國或者加拿大。”“啊,你居然喜歡表演藝術?”我十分的詫異!
“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吧,我第一次主持了一回學校的聯歡會,當時還是和一個六年級的男孩一起主持的,不想反應很不錯,之后,學校的每次聯歡會和各項公共活動啊,我就都會被老師想起,去挑大梁了。16歲,高一吧,我還自己單獨寫過一個小劇本,名叫《一封被推遲了的家信》,老師還安排組織了其他同學一起演出了我這個劇本。17歲那年,我就在我們老家湘潭廣播電臺做了一年的廣播節目主持”。(哦,插一句,侯櫻英可是地道的湘妹子,呵呵,難怪很有點敢拼敢闖、提得起放得下的味道。)侯櫻英興致勃勃地和我一一數落著她在國內的藝術戰績。“反正,我從小就喜歡表演,能在臺上唱歌跳舞,或者表演個詩朗誦,主持個聯歡會、晚會,他們在臺下能看著我,聽我說話而開心發笑,能為我的主持而鼓掌,我就是興奮。”
“既然你這么喜歡文藝這塊天地,為什么當初在報考大學的時候,不選擇藝術院校或者藝術學科呢?”我感到很是疑惑。“這沒有什么奇怪啊,一來我若是選擇了純粹的藝術系科或者表演系科,那我所學到的也就是書本教學的知識,在我看來那些都比較教條化,并不能學到我自己想要學習的東西,另外,我覺得僅是藝術表演類的學習,我感覺還是比較窄,因為我喜歡的東西比較多,比如唱歌、舞蹈、詩朗誦、主持人,我還喜歡繪畫和攝影,尤其舞臺表演藝術我特別喜歡。所以,大學里沒有哪個院系可以把我的這些愛好都包容在內的。因此,脆選擇學習外語專業,我想這對我以后的發展肯定是有幫助的。”在大學的四年里,侯櫻英始終沒丟掉她自己的藝術愛好,還一直在學校的劇團里擔任著各種角色的演出,更不用說大學里平時的各項社團宣傳活動了,哦,她的歌唱藝術也是在國內多次獲獎的,侯櫻英還會跳桑巴舞和爵士舞。
聽侯櫻英這么一說,我真是難以想象,原來坐在自己面前的,竟然是一個如此鮮明活躍,有著如此豐富的藝術造詣的女性。或許這也正是人們常說的,人們往往自己選擇的一個專業并不一定就要去從事這個行業的說法吧。
“誰說中國人都是NEM”
在以前和現在的法國人眼里,中國人似乎就只知道賺錢和吃飯,很多法國人都直接叫中國人nem(春卷),這是法國人比較喜歡的一道中國菜,因為nem不僅可以填飽肚子,而且在他們看來又可以作為一道菜端上桌面。可,言外之意卻也很明顯,我們中國人在文學藝術方面的追求和知識的普及率很低,或者大部分中國人根本不在乎。似乎中國人活著就是為了賺錢,沒有任何的文化追求。這一點讓侯櫻英尤為感到憤憤不平:難道中國人就不能進入法國的藝術圈子?中國人不了解你們的藝術嗎?或者我們中國人自己的藝術就不能讓你們法國人感慨?!
“也許在中國我們不用追求,但在法國,人們可以沒有錢,沒有飯吃,但是沒有文藝、文學方面的知識在腦袋里,會馬上被鄙視。所以我個人,在基本保證有飯吃的情況下,每一天都在學習他們的文化和藝術知識,培養藝術造詣,使我身邊的法國人不能隨便(當面和背后)叫我們riz(大米)或nem(春卷)。我努力找到3個法國劇院去面試、表演,都被錄取了,然而很多法國女生都被拒絕。由于精力有限,我只選擇了其中2個劇院來發展。我在2個劇院都表演了法國詩朗誦,他們都非常的滿意和佩服。我開始以為是敷衍,但是他們每次見到我都說表演的很好,印象很深。同樣,可能如果一個法國人表演5分鐘我們的中國詩朗誦,我們也會很高興吧。我覺得能讓這個國度的人們不小看我們中國人,就只有在文化、藝術方面有所作為,因為相比之下他們不會太多得意于他們在工業方面的事業位于世界前列,但他們更得意于有梵高、或者羅丹等這樣的藝術家是在法國,才比較有檔次。我覺得中國呢,也不只是讓他們看我們的藝術,比如我們的舞蹈、國畫、武術等,同時也要給他們表示出我們也對他們的文化,藝術感興趣!因為展示自己的本土藝術目前是很容易的,但展示和描敘別人的藝術和文化是不容易的。所以如果中國人能展示法國人的詩歌,描敘他們的歷史和有名的人的故事和來源,那會很受法國人的欽佩。”
聽著侯櫻英的一段話,確實讓我很有所思,是啊,讓中國人能在法國劇院里表演他們的藝術,就象一個法國人學會了中國的書法,學會了中國的相聲一樣。這不僅是對我們自己的一種藝術挑戰,也是對我們自己民族地位的一種提高。
“在法國不論從事什么行業的人,什么檔次的人,喜歡或壓根不喜歡藝術、文藝和文學,但他們都會盡量去追求和豐富自己這方面的知識,哪怕他們一點都不喜歡。因為如果腦袋里這些什么都沒有,就很難被尊重。所以法國人都會每星期去一次劇院,看畫展,聽音樂會,在地鐵里看新出的書,而且是終身的,不會因為大學畢業了就不干這些了。
侯櫻英告訴我,有次她走在路上還有法國人認出了她來,還知道她的名和姓,她覺得很驚訝。之后才知道,原來是有次來他們劇院看moliere de l'avare演出,在話劇表演里認識的,而侯櫻英是唯一在劇團里的中國女性,自然是讓人記憶深刻了。2010年的11月,侯櫻英又有2個角色在法國的2個不同劇院表演,一個是l'avare(守財奴) “法國的經典劇目是經常被反復表演的,而且一個劇團有一個劇團的表演風格,而莫里哀的《守財奴》自然是各個劇團里不容忽視的經典表演劇目,這11月表演的l'avare(守財奴)就是我在另一個劇團里的表演了”,侯櫻英激動地向我解釋著,還遞給了我劇院的票本和廣告冊頁。而侯櫻英的在另一個劇院的表演,則是劇院單獨邀請她表演的sketch(單口短劇),有點類似于國內的單口相聲或者脫口秀的類型,聽到這兒,真替侯櫻英感到榮耀,能在法國舞臺上表演法國人的劇目,那真是中國人的一種光輝,我也更能體會的出,當初為什么侯櫻英愿意花如此多的時間在自己的法語語言學習上了。
篇8
省不能極端主義
省是一種心境,是一種智慧,但不能走入極端。對于無視省錢的作用,常以“錢是賺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自居者和過于省錢、錙銖必較之輩都是得不償失的。很多人都這樣認為:錢來自于薪水,來自于股市的多個漲停,或者是一夜暴富的500萬。其實,用一道曾經的算術題足可以說明這個問題。在開放的水池中,一邊往里蓄水,一邊往外排水,唯有當蓄水的速度大于排水的速度時,才有可能將水池儲滿,也就是我們實現財務自由的時候。如果消費的速度大于收入的速度,即便越賺越花,越花越賺,到后來還是什么都沒有,更談不上理財。
當然,如果過分節省同樣不行,守財奴葛朗臺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吧。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不舍得玩,唯有把銀行的存折本當作“世界上最好看的書”。切記,理財的根本要義是平衡現在與未來的財富,保障和諧的生活,是一個動態平衡的概念。而并不是沒有節制的節省,尤其是犧牲身體健康和精神食糧作為代價。
看似省實則費
積分換禮,購物返券都是銀行信用卡或者商場經常搞的促銷活動。諸如,每月消費多于一定金額,即可獲贈精美禮品。這時候,為了想換取積分送的禮物,可能會不惜代價的去湊夠活動的消費金額,以換取相應的禮品;還有就是商場中買200返還50購物券的活動,只要你買夠200元即可獲得返還的50元代金券,結果為了不讓代金券浪費,就出現了越買商品代金券越多,代金券越多就越買商品的循環。看上去購買產品的平均成本下降了,可是總支出卻在這樣的活動中增加了不少,買回了一堆看上去便宜的商品,卻忘記了“省錢”的根本目的。所以,在省錢消費之前,還是需要多多盤算這筆消費的用途。
省小更要省大
也許各位都很奇怪,小的方面都能做到節省,貨比三家,在大的地方就更能做到了。其實不然,比如用戶購買一個小件產品,可能會多方聽取意見、貨比三家。可是對于那些投入較大的花費上,卻顯得不那么謹慎。不用我說,想必大家都會聯想到如今的股市,有多少是聽風就是雨,有多少是跟風買股的,憑著一個隨耳聽到的沒有根據的小道消息,就會把幾萬甚至幾十萬元的資金投入到股市中。
篇9
關鍵詞:英語文學作品;文化融合;典故;形象闡釋
一、引言
英語文學是指基于英語語言創作的詩歌、散文、戲劇、寓言、小說等體裁的文作品,創作者并不局限于英美國籍,文學創作世界性、民族性的趨勢產生了大量優異的非英語文化背景的作家與作品。在英語文學世界性的傳播背景下,從本土性出發對英語文學中的典故進行解讀,從外來性入手對豐富多彩的文學形象進行定位,才能為英語表達體系進一步完善提供更多素材,幫助對英語文學的有效理解。
二、英語典故的本土文化淵源
在文學創作實踐中,許多表現詞匯都具有豐富的典故背景,典故的應用效果是有目共睹的,有時寥寥幾筆更勝千言萬語。典故的影響早已深入滲透到英語語言文化的血液之中,其所蘊含的深邃寓意,在對現代英語表達體系的滋養和優化方面功不可沒。英語文學中的典故的歷史可分為古希臘羅馬神話、圣經故事、歷史事件和寓言四大淵源。
(一)古希臘羅馬神話
古希臘羅馬神話是由古希臘、古羅馬勞動人民所創造的民間文化瑰寶,經過各國文化藝術家的加工、創作,滋養衍生出許多精彩神秘的神話故事,這些神話故事體系完整,情節完善,占據了西方神話體系的半壁江山,成為優秀的典故素材。如英國作家濟慈在其代表作《夜鶯頌》中曾引用古希臘神話中忘川河的典故;美國小說家愛倫坡在其作品《失竊的信》中應用了古希臘神話中的故事。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的作品中也曾受到古希臘神話中的諸多影響。典故因其深遠的歷史背景使得文學創作更加靈活生動、內涵深刻、回味悠長。
(二)著名歷史事件
回顧西方歷史,曾發生過許多傳誦至今的歷史著名事件以及歷史著名人物故事。類似于我國的成語,西方文化中也有后代人使用簡潔的成語故事描述歷史內容,因此從西方早期文明開始就遺留了大量的約定俗成的用語[1]。由于這類用語具有文字簡潔,表達凝練,語義明了的優點,很受文學創作者的青睞。例如,根據公元前4世紀狄奧尼修斯懲戒達摩克里斯的故事,就衍生出“SwordofDamocle”這一英語成語,義為達摩克里斯的寶劍,用于表示當前面臨的危險、危及的時機,類似于中文中的千鈞一發。
(三)寓言、童話
寓言慣于運用夸張的比喻為人們闡述道理,富有教育意義。其短小、精煉的篇幅卻往往有著引人深思的用意。著名的《伊索寓言》以古人們的日常生活為題材,描述了生動有趣的故事情景,塑造了個性鮮活的人物角色,對個人的生存經驗做出總結,因而成為了英語文化作品中典故的重要來源之一,在文學作品當中得以廣泛運用。眾所周知的有“披著羊皮的狼”,“吃不著的酸葡萄”等。童話故事則擅長以生動易懂的方式鋪設幻想,創設情境,反映生活狀態,也是英美及多數國家作為英語文化作品的典故源泉。
三、立于民族性對人物形象的闡釋
(一)人物形象分析的意義概述
人物形象塑造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文學作品的成敗,而把握了解英語文學作品,揣摩作者所表達的主題,也離不開對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全面而細致的分析。每部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外形外貌、思想感情、性格特點構成,更重要的是文中人物所折射出的各個時代背景、社會環境的狀況。因而,讀者們能夠通過歸納、分析,透過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識,感知整部文學中的時代環境。分析英語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能為人們打開一個了解英語文學作品的窗口,以便讀者能更深刻的體會英語文學背后的創作理念[2]。
(二)人物形象中人性的普遍意義
文學形象具有相當的自主性,這就是說,每部作品的人物一經形成,他就不再受作者個人的意志支配,讀者的理解和想象力的再創造使得文學形象獲得了這種獨立。在一些經典作品中,讀者們會發現,生動可感的角色形象們身上會存在若隱若現的人性的普遍意義,超越國籍疆界,使不同民族的人們從心理上產生普遍的審美愉悅和人生教誨。實際上,正是這種具有人性上的普遍意義的人物形象,使得語言文字在最大程度上發揮了文化載體的功能,這也是布魯姆將莎士比亞戲劇作為世界經典的中心的原因。
(三)人物形象創造中的相互借鑒
英語文學世界性的傳播,使得非英語國家的英語文學創作日益繁盛,其人物形象的闡釋涉及作者本身所具有的民族性等特征。按照丹麥學者S拉森的說法,形象與文化是相互依賴的。的確,文學形象的傳播是“形”和“意”二者結合的傳播[3]。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形象深層的文化價值觀念也必然有所區分,因而通過對不同民族身份的人物進行借鑒能夠創造具有強烈民族特征的語言表述和一種“新的氣氛”。美國詩人龐德通過對中國古典詩歌中唯美哲學的中國形象的借鑒,開創了美國的“意象派”詩歌流派。人物形象創造中的借鑒正是利用人的感知規律,實現審美創造的過程。
四、英語文學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以英國和美國的文學作品為主,傳統的英語文學作品對人物形象的刻畫是極其具有藝術價值的。通過分析一些典型的人物形象,能夠體會到英語文學語言藝術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動性和含蓄性的特點。其中獨特的審美意蘊給人以極其深刻的印象,充分體現出英語文學作品的意向性和形象性特征,展現出英語文學極具魅力的特色。
(一)葛朗臺式的守財奴形象
在英語文學作品之中,極其深刻地刻畫和描繪出以葛朗臺為典型的吝嗇鬼人物形象,他將吝嗇表現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害怕自己的私人財產被他人所盜走,還要求仆人管理好空酒瓶,以便在客人的酒中摻水,以控制客人的酒量。同時,他還將吝嗇表現于對待自己的兒女之中,他對自己的兒女有一種出于本能的潛在的防備心理,對自己的兒女顯露出極其不信任的態度,其不折不扣的吝嗇鬼嘴臉可謂是淋漓盡致、入木三分典型的歐洲的文學對葛朗臺式的吝嗇鬼、守財奴的人物形象入木三分。讀者可以在作品淋漓盡致的描繪中體會到葛朗臺老頭對自己、對仆人、對妻女的吝嗇。
(二)哈姆雷特式的正義復仇形象
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形象,在英語文學作品人物塑造中具有極其典型的代表意義。哈姆雷特經過一系列的變故磨礪,溫軟優柔的性格變的剛正果敢。類似的還有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也是在一番曲折后產生了內心的極大變化,懷抱著堅決的態度,面目一新,復仇歸來。解讀哈姆雷特、基督山伯爵這類角色,讀者可以看到故事背后相聯系的社會背景,解到人物甚至作者所處的社會狀況。
(三)桑提亞哥式的硬漢形象
桑提亞哥是海明威在其作品《老人與海》中的人物形象,雖然只是一個已經連續好多天沒打到魚,年邁體衰的老漁夫,但在生猛有力的對手面前,傷痕累累卻堅持斗爭。聯系海明威生活的時代背景和生活經歷,不難看出桑提亞哥所代表的堅強勇敢、不屈服于命運的人物性格折射出作者自身的個人經歷,是在迷惘的時代背景之下,對作者本人硬漢特征的真實寫照。
五、結語
篇10
【關鍵詞】小說 審美鑒賞 人物形象 環境 故事情節
審美教育最有效的是形象教育和直感教育,而文學作品具有豐富的形象,生動的直感。小說是由美的語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有審之不盡的美;由美的語言描繪出的社會畫面,有審之不竭的美;由美的語言展示出的生活節奏,有審之不窮的美。長期以來,教育工作者一直努力將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之中,其原因在于語文教學過程既是語文知識技能傳授的過程,又是自覺或不自覺的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而審美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最重要的一個因素,也是最直接的一種手段。
一、通過人物形象的分析感知人物的性格美
小說以塑造人物性格為中心,而典型性格又是小說藝術美的標志。人物形象是小說的中心,是小說美的主要體現,一般有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之分。
正面人物是美的直接展示。《社戲》中的雙喜、阿發,《故鄉》中的閏土、水生,《夜走靈官峽》中的成渝等他們身上洋溢著人性的純真,惹人喜愛,引人與之相形而審視自己心境之清濁;《鞋》中的大個子軍人,《醉人的春夜》中好心的小伙子,《夜走靈官峽》中成渝的父母,《百合花》中的通訊員、新媳婦,他們身上閃爍著純金般的光芒,讓人仰慕而審視自己靈魂之明暗;《分馬》中的郭全海,《老楊同志》中的老楊同志,《七根火柴》中的無名戰士;《祝福》中的祥林嫂,《駱駝祥子》中的祥子,《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故鄉》中的閏土父親,《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他們身上布滿當時社會兇殘的烙印,令人同情而反思摧殘人性的根源,認識當時社會的本質而熱愛今天的美好社會,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反面人物是美的折射反映,透過其丑惡的面目便能更清晰的看見真正的美。《故鄉》中的楊二嫂、《分馬》中的老孫頭,《范進中舉》中的范進及其岳父,《守財奴》中的葛朗臺,《裝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別里科夫,《我的叔叔于勒》中“我”的父母,是其所處社會的制度扭曲了人性的畸形形象的凸現;《水滸》中的鎮關西,《藥》中的康大叔,《祝福》中的魯四老爺,《紅樓夢》中的賈雨村,《變色龍》中的奧楚蔑洛夫,是其所處社會的制度熏染成的污濁靈魂的躍動;《楊修之死》中的曹操、曹丕,則是其所處社會制度的幽靈的裸的暴露。由此便可認識怎樣的人性是美的,怎樣的靈魂是美的,怎樣的社會是美的。
教學中應以分析主要人物特征性格為重點,以體味人物形象美為主體,如此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主題而達到閱讀欣賞小說的目的。
二、通過鑒賞環境描寫來感受環境美
人物生存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構成了人物性格的外部條件。優秀的文學作品總能使人感到人物和環境的水融,顯示出和諧之美。社會畫面亦即環境,是人物所處的社會狀貌,是人物活動的具體場景,有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之分。
小說中無論社會環境,還是自然環境,都是用語言文字描繪出的比美術圖畫更有深廣度更具魅力的畫面,能給人更醇厚的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在烈日暴雨下》中烈日下和暴雨中的畫面,既顯示了大自然豪獷有力的雄武美,也體現出封建社會冷酷殘虐的兇惡美;《故鄉》中現實的故鄉蕭索荒涼,是當時社會現實的映象,是一種陰暗美,而回憶中的故鄉鮮艷神異,是作者理想社會的表象,是一種明麗美;《夜走靈官峽》中的景象是新時代風貌的投影,展現出景雄人豪的雄壯美;《傻二哥》中的畫面充滿音樂的活力,蘊含中國傳統的一種清貧諧和的風俗美;《社戲》中的江南風情畫,富有聲色、動靜、明麗、朦朧,展示出中國文化久倡不衰的一種清純美。所有這些,無不釀成醇厚的品味,無不陶冶人的性情。
三、通過矛盾沖突的分析體味情節美
小說的故事情節是為典型性格服務的。在事件的矛盾沖突中,人物性格得到逐步的展示和探索。情節的本質就是人物的性格,情節不過是性格的運動而已。
故事情節,是現實生活的韻律,是按生活的基本規律聯奏成的樂章,有始有終,有起有落,有舒緩有急驟,有平直有曲折,有喜怒哀樂有悲歡離合,有金戈鐵馬有風花雪月,其主旋律就是主人公性格發展形成的一系列節奏,其基調就是表現故事主題的主音符。《祝福》中的樂章大致是“陰郁—悲涼—凄清—哀傷—陰郁”,從中便可感覺到在那種冷酷的氛圍里,勤勞善良的勞動婦女只能踏奏出悲慘的命運交響樂;《分馬》大致是莊嚴—輕松—歡快—沉穩—舒暢,從中能體驗出革新的社會熱烈的氛圍中,走出寒冬的農民步入陽春的歡樂節奏;《落棋有聲》從平穩到熱烈到激烈到急驟到舒緩,改革開放的快節奏與人物的快腳步諧和一致,而給人余音綿長的回味,可感知明天的樂章更富有魅力;《變色龍》的節奏富有變化且多回旋,這與主人公的多變相協調,與那個社會的呼吸相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