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大海普希金范文
時間:2023-03-18 14:22: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致大海普希金,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普希金是一位有著愛國之心的文學家,他像廣大人民群眾一樣渴望自由和平。但是普希金沒有像其他的文學大家一樣,把自己的作品限制到一定的范圍之內,反而把俄國社會的各種社會現象都作為描寫對象,用以此來反抗專制制度與世俗的壓迫。有人說,普希金是時代的寵兒,他有著極高的文學天賦,上天十分眷顧他,而讓他有了一個為文學而生的人生。但是普希金又是上帝賜給俄國的一個太陽,他用自己的文學與素養來同俄國社會中的黑暗與丑陋做斗爭,他時時刻刻為俄羅斯的民族尊嚴、國家獨立與社會的進步而擔憂。他用自己的文學作品,將俄國千千萬萬的愿望與心聲都表現了出來,讓他成為了文學救國的典型作家。
二、普希金其人及其思想
(1)普希金其人
普希金是俄國重要的文學家、小說家、詩人,他是俄國文學現實主義創作的代表人物,也是十九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更是俄國標準俄語的創始人,普希金因有太多的頭銜,因而被稱為“俄國文學之父”。他對于俄國及其文學史來說,是不可缺少的,更是無人可以替代的。他在皇村中學學習之時,受當時思想進步的十二月黨人影響較深,并與一些進步的思想家結識,對俄國封建農奴制極為痛恨,因而他在后來發表了詩歌與文學作品,來對俄國的農奴制與封建專制的思想進行抨擊,如《自由頌》、《致大海》等都是其中有名的篇目。可以說,普希金熱愛自由的思想的開始,是以1814年《皇村回憶》這部詩歌為開端的。
普希金是俄國文學的一個標志,在普希金之前,俄國文壇是十分灰暗的,沒有規范的樣式,也沒有高深的藝術成就,而到了普希金之后,俄國文學開始進入了一個改革與發展時代,而普希金無疑是俄語規范的第一人。在普希金文學創作的影響之下,越來越多的俄羅斯知識分子開始發揮自己文學作用,來反抗十九世紀俄國黑暗的社會,可以說,是普希金讓俄羅斯的知識分子擁有了力量,也正是普希金,讓越來越多的作家與文學家放開眼界,開始關注俄國政治與社會的腐朽,從而達到鞭策時代的目的。
(2)普希金自由思想的形成
普希金自由思想最早表現于他在皇村中學學習的時候,他因在那里受到法國啟蒙思想的影響較多,結交了一些日后成為十二月黨人的朋友,他開始對俄國沙皇統治與封建農奴制進行反抗,并渴望自由與平等。那是普希金自由思想的發源地。在此之后,他因被政府流放而與十二月黨人聯系更密切,同時,他還參加了十二月黨人秘密組織的文學團體“綠燈社”。從此之后,他的文學作品,大多數都是反對俄國農奴制,和歌頌自由的,如《自由頌》、《致恰達耶夫》等。普希金在文學上的造詣,讓他不斷有反對俄國政府的作品出現,這也招致了沙皇政府的不安,于是,在1820年,他被流放到俄國南部偏僻的地方任職,但是那里卻與俄國十二月黨人的南方據點很近,這更加方便他與十二月黨人的頻繁聯系,在這之后,普希金追求自由的思想更加清晰與明確,這一時期所創作的《短劍》與《致大海》就是一個十分典型的例子。普希金出身貴族,有著火一樣的愛國熱情,他渴望能夠在自由與平等的環境中生存與發展,因而,可以這樣說,普希金自由思想的成長與發展,是與政治分不開的,同時也與俄國社會的黑暗與腐朽是有著因果聯系的。那個時代千千萬萬農苦大眾的心聲。
三、從《致大海》看普希金的自由思想
普希金不僅是一位現實主義詩人,同時還是一位浪漫主義詩人。在他被流放期間,他有機會與大自然接觸,因而他的很多作品都離不開對自然風光的描寫,例如《致大海》這首詩歌中,作者選用大海作為自己謳歌與抒情對象,這是由于大海是波濤起伏的,有著奔放動態之美。同時當大海在退潮之后,它又有著波瀾不驚與靜態的美。因而對于普希金而言,大海是有著博懷,有著無限包容的能量,大海是最能顯示普希金內心思想的代表物。但是,普希金選擇大海作為抒情對象,是有其他原因的。大海是真正讓普希金感覺到震懾的地方,它身上凝聚著一種力量,它向征著普希金內心掙脫束縛與追求自由的精神,所以普希金才會選擇這樣的意象來進行書寫與贊揚。同時普希金選擇大海來作為自己的描寫對象,與詩人拜倫有著一定的關系的。《致大海》創作于1824年,然而這一年,拜倫去世了,普希金希望用這首詩歌來表達對拜倫及其自由思想的緬懷之情。拜倫是一個孤僻自傲卻有著極高天分的詩人,他把自己的生命捐獻給了希臘人民的民族,普希金十分崇拜他放縱不羈與叛逆的性格,而拜倫的詩作中有很多都是對大海的贊揚的,對于拜倫來大海就是他的故鄉,大海也是自由思想的象征。因而《致大海》這首詩歌是普希金通過大海這一意象,來對偉大詩人拜倫自由思想與放蕩不羈性格的一種懷念,更是普希金對自由的向往與追求。
篇2
漆黑的 哦 漆黑的
雨中的絢爛之花
除了詩歌 還有什么能使你粲然怒放
一盞一盞 漆黑的燈盞
一朵一朵 荒和糜爛的玫瑰和百合
我來不及喊出的痛苦和愛情
歌唱的樹林和靜謐的空地
我茍延殘喘的避難之所
驕傲的詩人 你是我生命里平凡而高貴的豎琴
我歷來不喜歡在自己的居室里炫耀——
繆斯的陰郁的監視者
主持了今夜的宴席
哦 詩人 你是我碩果僅存的
痛苦和歡樂 你的淚水和詩句
你的雙眼閃耀著的智慧和冷漠
在路燈和星星熄滅的一瞬間
一滴雨 追上了另一滴雨
一顆心靈 傾聽了另一顆心靈
憂郁的詩人 我多么希望
能在這個漆黑的夜晚 輕叩你的屋門
在交換盛行 在手指、皮膚和信仰變黑的地方
我就是你在小樹林中見到的那個人
一個歌者在傾訴著愛情和不幸
你是否觀察到他的微笑和悲傷
曾經為自由之神而慷慨悲歌*
你的琴聲 仍然是那樣的低沉而凄涼
你的光明的額頭 多像一座無法分享的教堂
美麗的俄羅斯 受難的雨中之花
當萬物屏住了呼吸
這是我最后一次在傾聽夜鶯飛翔的聲音
*見普希金詩作《致大海》
萊蒙托夫
那挺身而起的反抗人世的聲音
是你一個人的聲音 達格斯坦的夜啊
一駕深褐色的馬車穿越暴風雪的眼淚
你的窗戶向西風中的椴樹林打開半扇
春天的一縷雪光
在這冰涼的土地上 搭上你的額頭
淡藍色的夜空 星光在閃耀
黑麥和木質 魚身上的鹽
傾覆著村落間白色的尖屋頂
詩人就躺在雪后的草地上
歌聲已沉默 孩子也停止嬉戲
仿佛只有死亡才能窺破今夜的秘密
花朵靜靜地盛開 寒冷正悄悄地
攀越層層疊疊的山巒
生命是啞默的 痛苦和劫難總是和上帝靠得最近
我就在黑暗里傾聽 黑暗的國度里黑暗的嗓音
天才已經火炬般地熄滅
詩人的靈魂 已經輸給了這骯臟的夜晚
我親愛的詩人 你的那駕馬車斷裂
不用到冬天
用緩慢的目光透過那蒼茫的夜色
葉賽寧
那月光下波浪一樣起伏的裸麥
就是你 詩人葉賽寧
你的名字 是這個漆黑的夜晚永恒的燈盞
詩人葉賽寧 你來自遙遠的北方
你的雙唇融化了紅玫瑰的花瓣
不能用語言訴說 只能悄悄地嘆息
比風更輕 比伏爾加河的水聲更低
你把羞怯在心中藏得深深
你從來不向愛情要求保證
我仍然懷念 你琥珀色的眼睛
它紅玉一樣地閃爍 在語言也變得可恥的時代
那雙薄霧般孤獨的眼睛為我們贏得最后的透明
多美的夜啊 我仍然看得見
你沿著初雪漫步
我仍然聽得到你正用燃燒的心為激情淬火
牧場和田野在 你彎曲的頭發
在月光下就像蘋果花的圖案
甚至白樺樹揚起春的風雪也已使你詛咒
仿佛是一場夢幻 你已倦于期待未來
在蔚藍色的喧鬧的清晨
你只能在玫瑰色的駿馬上盡情馳騁
我不惋惜 不呼喚 也不啼哭
只在心底有一絲疼痛的感覺
那森林的郁郁蔥蔥的渾濁 那白雪覆蓋的原野的愜意*
*見葉賽寧詩作《我沿著初雪漫步……》
帕斯捷爾納克
在鳳仙花、苦菊和森林的野蓮當中
帕斯捷爾納克
你枕著手仰臥雨后的草地
檸檬和松枝送給你催眠的香氣
既不是留戀茂密的白樺林
也不是放不下這彎彎的小徑
你朦朧地感覺到
大海正在樹林的背后棲息
你與祖國偷偷地交換了眼色
永不熄滅的夢想仿佛是少年時代脆弱的星辰
在那里,愛情凋落
青春蒼白、消瘦甚至死亡
雨潑了一整夜 鳥兒也飛回了南方
寂寥的碧空 被一點點擊碎
雨幕遮住最后一絲湛藍
你已不需要遙遠而陌生的歌唱
帕斯捷爾納克
在這個背叛和交換的年代
我們都不過是美好情感和昔日歡樂的珍藏者*
篇3
一、作家作品
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作者魯迅。
2.《爸爸的花兒落了》作者林海音,臺灣作家。《城南舊事》是作者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創作的自傳體小說。
3.《丑小鴨》作者安徒生,丹麥作家,世界童話大師。代表作有《丑小鴨》《皇帝的新裝》《賣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個廢物》等。
4.《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作者普希金,俄國詩人。詩作有《自由頌》《致大海》《致恰達耶夫》等。
5.《未選擇的路》作者弗羅斯特,美國詩人。
6.《傷仲永》作者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出任宰相期間,推行新法,是唐宋家之一。
二、字音字形
1.正音字
確鑿(záo) 蟬蛻(tuì) 人跡罕(hǎn)至 菜畦(qí) 桑葚(shèn) 油蛉(línɡ) 攢(cuán)成 倜(tì)儻(tǎnɡ) 盔kuī甲 拗(ǎo)過去 斑(bān)蝥(máo) 臃(yōnɡ)腫(zhǒnɡ) 錫箔(bó) 撣(dǎn)子 玉簪(zān) 驪(lí)歌 花圃(pǔ) 訕(shàn)笑 木屐(jī) 颼(sōu)颼 萋(qī)萋(qī) 嫉(jí)妒(dù) 泯(mǐn)然 邑(yì)人 環謁(yè) 秕(bǐ)谷 徘(pái)徊(huái) 竹篩(shāi) 瞬(shùn)息 叵(pǒ)測
2.形近字
畦(菜畦) 啄(啄木鳥) 遐(遐想) 脫(脫離) 訕(訕笑) 佇(佇立) 洼(洼地) 琢(雕琢) 暇(閑暇) 蛻(蛻變) 燦(燦爛) 貯(貯藏)
躁(急躁) 藻(水藻) 萋(萋萋) 嘈(嘈雜) 朔(東方朔) 騰(奔騰) 燥(干燥) 噪(噪音) 凄(凄涼) 糟(糟糕) 塑(塑造) 藤(藤條)
3.多音字
宿:星宿(xiù);一宿(xiǔ);宿(sù)舍 稱:稱(chèn)職;稱(chēnɡ)重;稱(chènɡ)桿 折:折(zhé)斷;折(shé)本 攢:積攢(zǎn);攢(cuán)聚 喪:喪(sānɡ)事;喪(sànɡ)失 傳:傳(zhuàn)記;相傳(chuán);
三、詞語積累
重點詞語:
確鑿:確實。
鑒賞:鑒定和欣賞。
人跡罕至:少有人來。跡,足跡、腳印。罕,稀少。
宿儒:書念得很多的老學者。宿,長久從事某種工作的意思。
人聲鼎沸:形容人聲喧鬧。沸,水開。鼎沸,本意是鍋里的水燒開了,發出響聲。
徘徊:文中是猶豫不決的意思。
驪歌:告別的歌。
訕笑:譏笑。
沮喪:文中是灰心失望的意思。
嫉妒: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涉足:指進入某種環境或生活范圍。
佇立:長時間地站著。
萋萋: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來勢洶洶:形容人或事物到來的勢頭很猛烈或很囂張。
(《傷仲永》文下的注釋及課文翻譯。)
四、名句精華
1.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林海音《爸爸的花兒落了》)
篇4
認識教授,是因為為我家先生求醫。我先生患心腦血管病多年,病重了,住進醫院病情就緩解,走出醫院,病又會變本加厲回來。朋友就推薦我們去找朱教授。見教授的第一感覺除了整潔、淵博,最深的印象是他貌相和年齡的差別――任你怎么看,也不會把他那種精神活力和他的實際年齡聯系起來。
我家先生的病,在教授的醫治下逐漸由“控制病情”向“病情康復”回轉,我們也跟教授成了朋友。很快,我們發現了朋友朱教授還有很多有趣之處。
首先,教授堪稱“才情大夫”。他只用半天時間看病,另外半天用于講課。沒有課,他就喝茶。茶也不空喝,喜歡寫詩或者朗誦,以茶助興。他以朗誦詩歌的方式,讀完了我寫的30多萬字的環保小說《沙祭》。我很驚訝,深為教授的才情和詩意所折服。每去診所,教授聊到高興時,會從座椅上站起身,聲情并茂地朗誦一段普希金的《致大海》。
其次,教授醫德甚好,堪稱“菩薩大夫”。他在小區門口修鞋,畢了,鞋匠死活不收錢,還說,“你和你的家人只要鞋有問題,就拿來,我都不收錢”。教授納悶,鞋匠說:“我父親幾十年的心臟病,就是你給看好的,我無以報答,就讓我為你修鞋作為回報吧。”
那位過幾天就到診所擦玻璃、掃地,不甚勤快的李師傅,因為窮,老婆離家出走后,守著臥病在床的老母以賣饅頭為業,教授知道后,就專車接李老太太來看病,直到痊愈。之后,李師傅就執意來做點粗活以回報教授。治病救人,為沒有經濟能力的人墊付藥資之類的善舉,教授認為皆屬醫者本分,恕不贅述。
再次,教授異性緣很好,單身的教授,是漂亮女患者的偶像。有次,我去幫我家先生拿藥,看見教授對面坐了位運動型氣質的女子,她頷首沉默的表情跟她的裝扮非常不協調,我沒敢逗留,拿了藥就離開了。再見時我調侃教授,他說,作為醫生最重要的是醫德,在他眼里無論男女老少上門求醫,一律都只是病人。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病,他都會奉守醫德,對癥施治。
我笑,那亂人心的罪過還真不在你,是那些被醫治好頑疾的病人,面對好大夫,同時還是氣質風度俱佳的醫生,自己心先亂了。
說時,一位女子帶著她的母親來看病,老夫人一臉怨懟地坐在那里,不說話,只顧低頭翻看自己的雙手。做女兒的批評母親說:“你看,你只比教授年長幾歲,怎么就把自己活成跟教授判若兩代人的模樣了?”
診所頓時笑聲一片。
教授為老夫人把完脈說:“老太太,你沒病。不要總在心里算計這個不好,那個不好。你要學會愛,愛你的孩子,愛你的鄰居,愛你認識的每一位朋友。讓陽光照進心房,你就會感覺身體健康輕松。”
不用問,我們已經知道教授之所以醫術精湛、活力常駐的秘訣了吧――讓陽光照進心房。
篇5
關鍵詞:導語設計 形式 懸念 激情
前蘇聯偉大作家高爾基在談創作經驗時說過:“最難的是開始,也就是第一句話,如同音樂上一樣,全曲的音調都是它給予的,平常得好好去尋找它。”文章開頭難寫,同樣道理,一個語文教師的開場白也不容易把握,要想三言兩語抓住學生的心,并非易事,如果在一節課的開頭學生對你的話不感興趣,注意力一旦被分散了,那后面你再精彩的講解也將黯然失色。因此,只有匠心獨運的導入語,以其新穎、奇趣、敏慧之美,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才能立即控制課堂上的氣氛,在瞬間里集中學生注意力,從而為接下來的講解內容順利地搭梯架橋。
語文課導語設計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講述故事,扣人心弦
用扣人心弦的故事,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使之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如,在講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時,可用這樣一件小事開頭:著名作家馮驥才到法國訪問,在一次歡迎宴會上,外國記者接二連三地向他提問。其中一位記者問:“尊敬的馮先生,貴國改革開放,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東西,你們不擔心變成資本主義嗎?”馮先生回答:“不! 人吃了豬肉不會變成豬,吃了牛肉不會變成牛。”他幽默機智的回答,博得滿堂喝彩。是的,我們學習資本主義的東西,不會變成資本主義,同樣,繼承文化遺產,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原則,就一定有助于新事物的發展,過個原則就是“拿來主義。”就這樣,自然導入課文。
又如,在講古代詩歌《迢迢牽牛星》時,我們可以先從講牛郎織女的故事導入課文。
二、巧設懸念,引人入勝
人們都有好奇的天性,而作為花季雨季的中學生好奇心尤甚。為了激發起學生的強烈興趣,導語中要有意制造疑問,創造懸念引人深思。這種方法可培養學生尋根究底的習慣。如在講《清明》時,可這樣導入,唐代大詩人有一首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一首有名的唐詩,廣為流傳。大家都說寫得好,我卻認為它有問題。那么問題在哪兒呢,請大家思考一下,我們一會兒談……這樣,學生的胃口就被調起來了。
等到講到一定階段,老師說:“這首詩哪里有問題呢?累贅。既然在下雨,那雨肯定是“紛紛”,故“紛紛”二字多余;“行人”肯定是在“路上”嘛,故第二句“路上”累贅;“酒家何處有”,本身就包含了問的意味,故“借問”也多余;……最后,這首詩可改成:“清明時節雨,行人欲斷魂。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學生恍然大悟。
三、以唱代說,活躍氣氛
一般的導語都采用講的形式,而某一堂課試著以“唱”導入,會顯得新穎、別致,從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講《鴻門宴》時,教師可演唱《霸王別姬》:“我站在烈烈風中,恨不能蕩盡綿綿心痛……”進入課文的學習。再如,在教學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兒時有》和李煜的《虞美人》時,可采用教師吟唱,教學生演唱,師生共同吟唱的形式。這樣,把詞的內容變成演唱,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且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隨著演唱走進了詩詞的意境。
四、詩聯導入,激發興趣
在教學《諫太宗十思疏》時,引介“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提問:這句名言是誰說的?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這樣,自然引出文章作者其人其事。
又如,在教學《勾踐滅吳》時,引介清初著名作家蒲松齡聊齋屋的一副對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提問:“對聯的下聯所寫何人?他是怎樣吞滅吳國的?請看課文《勾踐滅吳》。”
五、巧妙過渡,推陳出新
有些單元與單元之間,課與課之間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教師應根據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通過提示以前所學知識巧妙過渡到即將要講之內容。
如在講高二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第四課外國詩四首時,可這樣說:“同學們,前幾節課,我們一起駕著藝術的輕舟漫游了中國現當代詩歌的海洋,大家一定收獲不小吧?今天,我們不妨調轉方向,駛向一個新的世界――外國詩歌的藝術殿堂。那里燦若星河的詩人,異彩紛呈的流派一定會給我們以全新的美感享受,這節課,讓我們來共同欣賞俄國偉大詩人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詩《致大海》和美國女詩人狄金森的《籬笆那邊》。”
再如,在講《祭十二郎文》時,我們可這樣導入:上了高中,我們已學過兩篇祭悼之文(學生七嘴八舌回答)即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和雨果的《巴爾扎克葬詞》。這兩篇文章都是從理性的角度對逝者的一生進行了高度的評價,而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被譽為“祭文中千年絕唱”的《祭十二郎文》卻是完全以感性的角度,用邊泣邊訴的方式,抒發了韓愈對侄兒老成之死的至悲至痛的感情。
六、提綱挈領,開門見山
開門見山,和盤托出。這種方法最大的優點就是把要點講出來,使學生心中有數,教師也好圍繞這個問題進行講述,一目了然,起到統領全文的作用,如講《項鏈》:今天,我們上《項鏈》一課,這篇課文兩課時完成。今天我們的任務是:①了解作家作品;②了解本文產生的時代背景;③整體感知課文,理解小說思路,并品味構思的巧妙。
七、激情演講,身臨其境
教師精心設計演講詞,用抑揚頓挫的語調,豐富淵博的知識吸引學生注意,能把學生帶入一個特定的情境中。如對于高一的新同學我們可設計這樣的演講:“同學們,自小學時的a,o,e開始,語文便伴隨著我們一路走來。在學習語文的旅途中,你有過哪些收獲、體會和感受呢?今天,當你手捧散發著油墨芳香的高中語文課本時,你是否在思考:高中語文學些什么呢?我是否也能學好語文?怎樣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呢?且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走進高中語文課本,去與魯迅、朱自清、郭沫若、高爾基、普希金、狄金森裴多菲等對話,去感受文學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去領略文字的藝術魅力……”。
以上只是導語在語文課上的幾種應用,其實,導語設計的形式還很多,這里不再一一舉例,當然,在實際教學中,教學內容一課一樣,學生情況一班一樣,社會發展也一天一樣,課堂導語設計也應隨機應變,不拘一格。但不論采取什么方式導入課文,我們都要注意以下幾點:一、導語要精,不能過長;二、導語要巧,富有趣味,這樣才能更大限度地激發學生興趣;三、導語要準,使學生思維順勢進入正確的軌道。
只要我們嚴肅認真地對待每篇課文每堂課的導語,并善于學習、研究和總結,一定能更好地發揮導語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2]《語文教學通訊》
篇6
【才智】
■ 聰明才智是撥動社會的杠桿。(巴爾扎克《人間喜劇》)
傻子自以為聰明,但聰明人知道他自己是個傻子。——莎士比亞《皆大歡喜》
讓您的智慧指導您行動。——莎士比亞《亨利四世下篇》
寧愿隨時被一個頭里有血的人打躺下,也不愿被一個沒有血的人扶起來。——狄更斯《大衛·科波菲爾》
希望我是一孔清泉,泉水取之不盡,就象一個勝景無窮的去處。——巴爾扎克《莫黛斯特·米尼翁》
依靠機智偷生人間的人們,到了生死關頭,說是眼明手快的。——雨果《悲慘世界》
即使一個智慧的地獄,也比一個愚昧的天堂好些。——雨果《九三年》
智慧是一座島嶼,被人間的波濤侵蝕了,淹沒了,直要等大潮退落的時候,才能重新浮現。——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
人類的智慧是精神活動的可憐的、微不足道的動力!——托爾斯泰《童年 少年 青年》
相信智慧,那您就會永遠立于不敗之地!——高爾基《因為煩悶無聊》
要用我們堅強的耐性所創造出來的全部智慧,來充實我們饑渴的心靈。——高爾基《智者》
智慧,比知識的內涵豐富得多。——《泰戈爾評傳》
勞心的工作,在智慧的領域內追逐奔鹿,是人類最大努力之一。——巴爾扎克《貝姨》
最漂亮的聘禮就是才干。——巴爾扎克《賽查·皮羅多盛衰記》
對沒有本事的人來說,什么差事都是危險的。——高爾基《阿爾塔莫諾夫家的事業》
愚人的蠢事算不得稀奇,聰明人的蠢事才叫人笑破肚皮;因為他用全副的本領證明自己的愚蠢。——莎士比亞《愛的徒勞》
把愚昧當作好友的人,是最難受、最危險的。——狄更斯《游美札記》
愚昧是罪惡之母。一個人犯罪第一是因為沒有推理的能力。——巴爾扎克《貝姨》
偏見通常是建立在愚昧無知的上的,固執的無知,這是再壞不過的。——《羅曼·羅蘭回憶錄》
遲鈍的頭腦有時也偶爾閃出幾星火花。——高爾基《母親》
不講人道的愚勇只會使人的本性變得殘忍粗暴。——《泰戈爾評傳》
【成功】
■生命,是每一個人所重視的;可是高貴的人重視榮譽遠過于生命。(莎士比亞《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
光榮的路是狹窄的,一個人只能前進,不能后退;所以你應該繼續在這一條狹路上邁步前進,因為無數競爭的人都在你背后,一個緊隨著一個。——莎士比亞《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
享受著愛和榮譽的人,才會感到生存的樂趣。——莎士比亞《查理二世》
真正的偉大不是輕舉妄動,而是在榮譽遭遇危險的時候,即使為了一根稻桿之微,也要慷慨力爭。——莎士比亞《哈姆萊特》
一個人要是看輕了自己的根本,難免做出一些越限逾分的事來;枝葉脫離了樹干,跟著也要萎謝,到后來只好讓人當作枯柴而付之一炬。——莎士比亞《李爾王》
榮譽是什么?就是別人的愛,希望為別人謀利而獲得人們夸獎。——《托爾斯泰論集》
講到潛入深處的名望,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那潛入深水的,一旦受歡迎,便永遠受歡迎;一旦被熱愛,便永遠被熱愛;一旦被尊敬,便永遠受尊敬,受推崇,愛信賴。——《馬克·吐溫自傳》
榮譽不是法令所管得到的。——《馬克·吐溫自傳》
月亮明亮的時候,我們就瞧不見燈光。小小的榮耀也正是這樣給更大的光榮所掩蓋,正像溪澗中的細流注入大海一樣。——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
名氣就像某些特別的鮮艷的花兒一樣含有毒性物質。——巴爾扎克《莫黛斯特·米尼翁》
出名固然很好;安閑,更名歡暢。——普希金《致友人》
一個人要是一心想成為人們共同注意的中心,這種憧憬對他就是極端有害的,因為再沒有什么要比想取悅于人的渴望會那么迅速的戕害心靈的了。——高爾基《扎祖勃林納》
美名盛譽恰似過眼煙云。——馬克·吐溫《傻子出國記》
■要想戰勝它,就得先了解它。(《雨果傳》)
成功是得不到別人喜愛的,尤其是那些被這個成功打敗的人。——雨果《笑面人》
凡是重大的事件,其后果往往難以預料。——雨果《巴黎圣母院》
得到最后勝利的,乃是那些因為他生活著所以他們熱愛的人。這些人直真正是勝利的,因為他們真正解脫了。他們用全力承受痛苦,用全力解除痛苦。他們的創造者,因為他們知道真正快樂的秘密,也就是超脫的秘密。——泰戈爾《春之循環》
明智的人絕不坐下來為失敗而哀號,他們一定樂觀地尋找辦法來加以挽救。——莎士比亞《亨利六世下篇》
篇7
關鍵詞:詩歌誦讀 意義 方法
現行的《語文課程標準》也在閱讀目標中對誦讀作出了規定,對我們的誦讀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因此朗誦在語文教學尤其是詩歌教學中不容忽視。“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朱自清先生認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其意義的獲得一半在聲音里頭。他說:“要增進學生理解和寫作的語文能力,得從正確的朗誦教學入手”。朗誦是詩歌教學的基本切入點,是詩歌教學方法中的第一要著。
在詩歌教學中朗誦有其重要意義:
(一)啟悟人性美
朗誦詩歌,既為人類,也為個人。首先,人類需要詩歌為生命找一個理由。該如荷爾德林所說:“人類詩意地棲居在這個星球上。” 其次,老年如散文,中年人像小說,青少年是詩歌。于朗誦中青年人將詩情、詩意、詩心、詩性潛藏于心,于吟誦中便也多了一份豪情壯志、多了一份從容雅趣、多了一份俊逸灑脫、多了一份哀婉悱惻。
(二)體味感情美
古人云:“詩緣情”,“情動而辭發”。朗讀者必須披文以入情,表情以達意。這要求學生朗讀時必須先體會作者的感情,以自己的人生經驗,務求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方能打動聽眾。沒有感情的朗誦肯定是不成功的。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要讀出其豪放之情,陶淵明的《飲酒》(其五)要讀出淡雅閑情來。文章的感情并不單一,朗讀者更需留心。
(三)再現形象美
我們可以通過對作品形象的載體――文字加以聯想和想象,使之在朗讀者心中形成“內心視象”,當自己的“內心視象”與作者契合了,也就深得文章意旨了。朗讀要打動人,也非得建立起自己的“內心視象”不可,并在朗讀中貫徹之,使聽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嗅其味,如捫其形。誦讀《念奴嬌?赤壁懷古》須在腦海中確立自身貶官黃州,獨臨赤壁,祭奠江月,傷悼古人,感吁“華發早生”,但非失望頹廢的主人公“視象”。
(四)理解思想美
古人讀書當是今人之朗誦。深刻理解詩歌思想是朗誦的先決條件,同樣,學生也因朗誦而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領悟。朱熹也有同樣的體會:“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字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爾。”不熟讀《致大海》又如何從大海喧囂奔騰的氣勢、雄渾博大的意境中體驗到普希金那自由奔放積極奮進的思想感情呢。
(五)感受語言美
朗誦,詩歌內容入于眼,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多方感知,對詩歌感受就能極為深刻。朗讀以至于成誦,對學生就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詩歌語言形象、精煉,要求學生用心去讀,久而久之,培養了語感,進而化為自己的東西,終身受益。
朗誦在詩歌教學中有如此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搞好朗誦教學呢?
朗誦有法,但教無定法。領導讀、抽簽讀、對話讀、高低音讀伴讀法、接讀法、交互讀、齊讀法等都是語文課堂上常用方法。以下略談幾例高中常用詩歌朗誦法的實施。
1、范讀法:即示范性的朗讀,方式有二。一是教師美讀,然后由學生仿讀,一是由朗讀得特別好的同學進行范讀,教師點撥,學生領會。正如葉圣陶主張的詩歌最好用美讀,這“是一種側重于審美欣賞的閱讀”。他說,“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還說,倘“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感通了,無論興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于是在《將進酒》中,當我朗誦到“古來圣賢皆寂莫,惟有飲者留其名”時,便也如孫道臨般出人意料地在“惟有飲者”后加了一聲嘆息,把“留其名”拖長用韻音、顫音表現出來,這一聲似哭非哭、似笑非笑的嘆息和悠長的顫音,讓人感受一種苦思的滋味和無法排遣的惆悵憂傷,準確地表達了作品所蘊含著的千古神韻,很有藝術感染力。
2、分組輪讀法:學生分組、分行、分排輪流讀,并互相矯正錯誤,組員為小集體而專心朗誦,在比賽中就會體現一定程度的競爭。
3、自由讀:全班同學每人同時自由地低聲朗讀或高聲朗讀。由于不必與別人配合,因此速度不拘,可邊讀邊思考。
4、引讀法:引讀,就是在學生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和詩歌特點,在關鍵性的地方提點一下,是引導學生朗讀的一種方式。可有如下進行方式:(1)提示式:教師可以朗讀每段或句子的開頭部分,如時間、地點、事件的提示語句,幫助學生理清層次,以引導學生朗讀。(2)提問式:教師設計一系列問題,要求學生根據這些問題,朗讀詩文中的有關語句回答,透過這個方式,學生可以了解詩文內容,而且更容易掌握其表達技巧。以朗誦《琵琶行》為例:首段首句點明時間地點和事件,時間是什么時候?(生齊答――夜晚)地點是什么?(生齊答――潯陽江頭)事件是什么?(生齊答――送客);師問――有一句詩,描繪送別的自然環境,有楓葉、荻花等意象,寫出秋之蕭瑟冷清,這是哪一句,請一位同學回答一下?(生答――楓葉荻花秋瑟瑟);師問――主客一行下了馬,踱上船只,用互文說就是(生答――主人下馬客在船);將要飲酒卻無助興之樂,別離唯有江浸月,忽聞琵琶,滿座驚訝。這樣根據詩歌內容及敘事順序,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自能輕松愉快背下來。巧問、引讀,可以把學生帶入現實與想像結合的美妙意境。
篇8
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著名學者林從龍先生曾來我校講學,對中華詩詞的歷史地位、社會功能、鑒賞標準作了精辟的分析闡釋,并提出讓中華詩詞進入校園,在中學和大學開展詩教的主張。聽了林先生的講演,我深受啟發,便在語文教學上有意識地嘗試詩教,并將詩教滲透在新課導入、分析鑒賞、課后總結這一教學過程的各重要環節中,起到了為語文教學造情激趣的作用,效果良好。
一、巧作導語,情趣頓生
利用詩詞作導語,有機地導入新課。能讓學生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心弦為之一動,興趣驟然之間即可激發起來。
在教學李白《蜀道難》時,我以王安石的一首謎語詩作導語:
佳人佯醉索人扶,露出胸前白雪膚。
走入繡幃尋不見,任它風雨滿江湖。
根據這首詩可猜出四個唐代著名詩人的名字,每句各猜一個詩人。由于詩歌極富謎趣,學生興致很高,很快有人猜出第一、二句詩的謎底是賈島和李白,第三、四句在我的啟發下猜出是羅隱和潘閬。由此導入唐詩單元,并引出了李白。學生的情趣頓時被調動了起來。
教學周瘦鵑的《杜鵑枝上杜鵑啼》時,我列舉了下面一些詩(詞)人詠杜鵑的詩(詞)句。
李白《宣城見杜鵑花》: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李商隱《錦瑟》: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秦少游《踏莎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由這些詩(詞)句導入新課,使學生明白了作為鳥類的杜鵑,是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的意象,更是人們經常吟詠的對象。還使學生明白了中國幾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經把杜鵑鳥定位為一種悲鳥,一種悲愁的象征物,從而使學生對新課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此外,教學《荷塘月色》可用詠月的詩詞,如林逋的《梅花》、坡的《花影》;教學《黃鸝》可用杜牧《江南春》一詩;教學《過萬重山漫想》可用李白《早發白帝城》一詩;教學《咬文嚼字》可用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詩;教學《失街亭》可用《三國演義》卷首詞楊慎的《西江月》。這些詩詞在一定程度上都能為新課的教學造情激趣。
二、聯類引申,情趣盎然
教學過程中,對課文的討論分析、鑒賞評論,內容若與古今詩詞相關相聯,我會不失時機地聯類引申,使分析討論向縱深拓展,在內容上力求開掘深廣一些,從而將學生的理解認知也引入深廣的境界,以期收到情趣盎然的效果。
賞析李白的《將進酒》時,為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李白飲酒放歌的狂放性格,我結合杜甫的下列詩句來讓學生鑒賞: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飲中八仙歌》)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不見》)
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通過杜詩的鑒賞,學生對《將進酒》中的重點詩句及李白狂放之情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
教學歸有光的《項脊軒志》時,為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把握文章擷取生活中的細節和場面來表現人物的寫法,領悟作者表達的人亡物在、三世變遷的感慨,我把李清照的《武陵春》一詞與文章對照分析: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道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詞抒寫了丈夫趙明誠去世后的傷感憂愁之情。景物依舊,可是人事全已休。這一點與《項脊軒志》有相似之處。通過這一聯類引申,增加了學生對課文認知理解情趣。
還有,教學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時,可與古今離別詩聯系起來賞析,如柳永《雨霖鈴》、杜枚《贈別》等;教學龔自珍《病梅館記》,可與他的《已亥雜詩》參照理解文章;教學普希金《致大海》,可與歌吟自由的詩相聯系,如裴多菲的《自由與愛情》,的《囚歌》等。
三、妙為結語,情趣綿長
在教學教程中,總結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如果說好的導語能使學生耳目一新,情趣頓生,那么,精妙的結語不僅能提挈全文,而且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意味雋永悠長。為了使總結這一環節達到這種效果,我根據不同課文的內容,嘗試用詩詞作結,效果不錯。
教學完《勾踐滅吳》,為了讓學生從勾踐的臥薪嘗膽,發憤圖強,轉敗為勝的史實中汲取精神力量,進一步明確人處逆境中不能沉淪,要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信心和頑強的毅力這一道理,我用鄭燮的《竹石》來作結語:
綠竹扎根在巖石的縫隙里,經歷成千上萬次風刀霜劍的打擊仍然堅韌不拔,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它都經受得住。勾踐失敗后仍能堅韌不拔,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最后滅掉吳國,轉敗為勝,不也象竹石那樣堅強嗎?這種精神,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講完王勃《滕王閣序》,我用王勃的《詠滕王閣》作結語,讓詩文互見,強化學生的印象。
詩歌凝煉含蓄,概括了序的內容,透露了盛衰無常的意旨,這與序文對滕王閣的壯麗,以及山川秋景的寥廓壯美的具體描繪有明顯的不同,但亦各有千秋。我們將詩文結合起來把握,也能感悟到各自內容和寫法的妙處,令人回味無窮。
篇9
可惜我們的社會,還是過于功利,以至于讀詩歌、學詩歌、寫詩歌、分享詩歌的社會氛圍,非常淡薄。一個不喜歡讀詩歌、不喜歡學詩歌、不喜歡寫詩歌、不喜歡分享詩歌的民族,多少是有些無趣和悲傷的。
歸根結底,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很多語文老師迫于現實的壓力,是不鼓勵學生們寫詩的。
溫州市的中考語文作文題,多年來都是不禁止寫詩歌的,唯一的要求是“寫成詩歌,不少于16行”,但真正能把中考作文題寫成詩歌的學生,畢竟是少數!而在現階段的浙江省高考語文作文題目要求中,是“詩歌除外”的,即絕對不能寫成詩歌,因而詩歌的價值一直被高中語文教學所淡化和忽略。
但詩歌本身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而且它對于高中生學習寫作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詩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毛詩?大序》載:“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南宋嚴羽《滄浪詩話》云:“詩者,吟詠性情也。”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練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于散文的語言。”這個定義性的說明,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更重要的是,學習寫詩歌,起點并不高。也許我們的詩歌沒有那么驚天動地,但我們至少可以打動自己。因為只要我們對詩歌學習要求有所降低,多做一些鑒賞的工作,并了解一些基本的詩歌創作方法,那么,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們是能寫出一些像樣的詩歌作品的。而且同學們在作文學習中很難找到的成就感,也許卻能在詩歌學習中找到。
我個人認為:愛上了詩歌,也就愛上了寫作。
那么,學習詩歌,寫作詩歌,同學們到底需要怎么做呢?
首先,自然是多讀一些古今中外著名詩人的經典詩歌作品。
沒有哪位作家的創作,不是建立在充分的閱讀之上的,詩歌亦然。在此,我向大家推薦以下詩人及代表作:
國外:濟慈《夜鶯頌》,雪萊《西風頌》,威廉?華茲華斯《詠水仙》,席勒《歡樂頌》,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集,普希金《致恰達耶夫》,海涅《羅蕾萊》,繆塞《哀愁》,波德萊爾《黃昏的和諧》,馬拉美《牧神的午后》《天鵝》,龐德《在一個地鐵車站》,艾略特《序曲》,葉芝《當你老了》,里爾克《杜伊諾哀歌》,帕斯《廢墟里的贊歌》,洛爾伽《夢游人謠》,金斯堡《嚎叫》,策蘭《死亡賦格》,漢德克《顛倒的世界》……
中國: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徐志摩《再別康橋》《海韻》,聞一多《紅燭》《死水》,冰心《繁星》《春水》,戴望舒《雨巷》《尋夢者》,何其芳《預言》,余光中《鄉愁》,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麥地》,王家新《帕斯捷爾納克》,北島《白日夢》《回答》,舒婷《神女峰》《致橡樹》,顧城《遠和近》《一代人》,歐陽江河《水晶幻象》……
這個名單還可以繼續拓展,但入選者應該是經典的,如果讀一些沒什么太大價值的詩歌作品,或許不如不讀。當然,你也可以讀讀某位著名詩人的詩集,譬如,海子和顧城的詩集,就值得一讀再讀。
其次,在一定閱讀量的基礎上,可以嘗試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你不必擔心你會不會寫詩這個問題,因為形式都是為內容服務的,你要走進詩歌的世界,首先就要擺脫這種困惑。對于寫作詩歌,一種簡單而不是很成熟的理解,就是用比較凝練的語言,分行分節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1983年,美國詩人威姆斯的短詩《便條》,第一次由中國學者引入國內,就遭遇了“閱讀的障礙”。
便條
我吃了
放在
冰箱里的
梅子
它們
大概是你
留著
早餐吃的
請原諒
它太可口了
那么甜
又那么涼
請允許我把這首詩還原一下:“我吃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它們大概是你留著早餐吃的。請原諒。它們太可口了,那么甜,又那么涼。”
這不就是一張生活中的便條嗎?
這也算是詩?也許你已經驚掉了下巴。
推崇這首詩的人會說:“這首詩口語化,具有輕盈的特質,意境悠遠,回味無窮……”而不喜歡這首詩的人也會說:“把一張便條分了行就成了詩,那誰不會寫詩呢?”
其實,詩,不僅僅在于形式和語句,更在于那字里行間,有沒有一種情愫,能打動人心,讓讀者久久無法釋懷!
這首簡單明了白話口語的詩歌,字里行間流淌著日常生活里的體溫,這是生活的詩,這是詩的生活!
如果我們理解了詩歌的本質,能在詩歌中表達出自己真摯的情感,形式就真的那么重要嗎?
俄羅斯著名詩人庫什涅爾曾說過,“生活中的一切都能用詩歌描述”。有很多人稱庫什涅爾的作品是“日常生活的詩”“觀察著身邊的一切”。評論家陳曉明評價庫什涅爾的詩歌時,也說:“他的詩簡潔、純凈。這樣一種詩性的力量,影響可能會更為久遠。”同學們不妨找他的詩歌來讀一讀,學學像他這樣,用“詩歌描繪生活中的一切”。
最后,享受與人分享詩歌的快樂。
詩歌是需要分享的,否則便容易失去這種寫作的成就感。
據說海子曾在某個天空飄著細雨的初春傍晚,到一家飯店對老板說:“我給你朗誦自己的詩歌,你給我酒喝。”老板看著這個身材不高、頭發又長又亂、衣冠不整的瘦削而落魄的小伙子,冷冷地說:“我可以給你酒喝,但你不能在這里朗誦你的詩。”于是海子大受打擊,從此更加抑郁。
我不知道這個故事的真假,但我知道海子是找錯了詩歌分享的對象。
假如你寫作了一首詩歌,自我感覺很不錯,你可以和朋友分享,也可以向他人請教。假如是位懂得生活的朋友,他一定會尊重你的詩歌,也會樂于與你分享。假如你遇到了一位有情懷的朋友,也許他還會幫你向有關報刊推薦,讓你的詩歌有機會變成“鉛字”,讓更多的人讀到你的詩歌作品。
我曾經拿學生們的不少詩歌作品向各類報刊推薦,結果發表了不少。《楠溪江》還曾特意開辟了一個“師生作品”的臨時欄目,來發表我和學生們的詩歌作品。
這些慢慢喜歡上寫詩歌的同學,不僅寫作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寫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甚至語文成績也有了提高。
我也曾經遇到過一個學生,當我向學生們介紹完現代詩歌的時候,他在課后拿了一首以前寫的詩歌向我請教。我看了大吃一驚,因為他的詩歌水平已經遠遠超過了身邊的同學,甚至,你看了他寫的詩歌的第一句時,可能就會和我一樣得出這樣的結論:這是一個懂得詩歌、會寫詩的孩子!這孩子在高中三年里,寫出了一本厚厚的詩集,真是了不起!
有一句名言,我特別喜歡:權力使人腐化,詩歌使人凈化。
有一年,我讀了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于是不揣淺薄,寫了一首和詩并告訴了我的學生。結果第二天,有好幾個學生也和了這首詩。我有一句寫“無緣騎馬客京華”,結果有個學生也寫了一句“無意騎馬客京華”,我開玩笑說,他一句詩就把我的整首詩歌比下去了。
我和我的學生享受詩歌、分享詩歌的故事還有很多,我們確信,因為詩歌,我們更加懂得了寫作的味道,也有了更多寫作的成就感。
同學們,假如有機會,你真該好好讀讀詩歌,特別是近現代的經典詩歌,它們是如此凝練,如此精彩!假若有一天,你走進了詩歌的世界,你會發現,寫作的世界是如此迷人!
2011年6月,《人民文學》等主辦的首屆全國高校文學作品征集、評獎、出版活動結束,重慶理工大學學生楊康創作的詩歌《我不喜歡有風的日子》獲一等獎,獲得萬元大獎。而這個獲獎的理科男生,是在大一時才開始學習詩歌的,獲得大獎時,他才讀大二。
你心動了嗎?心動不如行動。想寫好作文,不如先從讀詩歌、寫詩歌開始。
假如有一天,你真的愛上了詩歌,你也就愛上了寫作!
附:
我不喜歡有風的日子
楊康
我不喜歡有風的日子,我怕
一陣從南到北的風,腰肢一扭
就把我單薄的父親,刮到腳手架邊
只要起風,多數的時候就會有雨
更多的時候,父親就會無處可歸
風吹散了父親剛剛倒出來的水泥
風又把水泥吹到老板身上,吹到父親眼里
這可惡的風,就這樣白白吹走
父親的半斤汗水。風,吹來暮色和寒意
風吹著,父親就開始想家,想遠方的兒子
時間比陷入泥淖還要緩慢
沒有電視和空調,甚至沒有一張
舒適的床,用來安放父H疲憊的心
他想著他的兒子,一個在延安,一個在重慶
在廣播里聽到與這兩個城市有關的訊息
他都會忐忑不安,徹夜無眠,直到風止
我不喜歡有風的日子,風是父親的苦難
我怕什么時候風一吹,就把我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