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小故事范文
時間:2023-04-10 15:44: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抗日小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煤礦是中國的,煤窿是中國人開采的,地盤自古以來是仁化的,怎么一夜之間就變成小日本的了?不行,絕對不行!于是,仁化董塘河富人民便組建了抗日自衛中隊,中隊長鄧約三,中隊副盧雨生,隊員有200多人。
夜炸小煤窿 奇襲小火車
中隊組建后,得到仁化駐軍第62軍軍長黃濤的支持。中隊副盧雨生率領自衛隊員,到仁化縣抗日防備司令部領取槍械清單,然后到62軍軍長黃濤軍械儲備庫――城口藥譜軍械儲放處,領取步槍60枝,機槍2挺,彈藥一批。另外,在富國煤礦公司譚禮庭處借步槍12支,短槍5支。再加上河塘地區的民用槍支及土槍土炮等,河富自衛隊便擁有140多支槍炮。中隊部,由川巖半山麓的看屋巖門樓里,搬到大井小學,這樣便于領導和聯系。大井小學、三江口廟、河塘廟各駐一個分隊。這些地方都是仁化縣的南大門,靠近日軍駐地最前沿,有利于抗擊日軍,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
夜炸小煤窿。中隊部研究決定由中隊副盧雨生與班長朱光政,去偵察敵情。他倆準備好,走到與敵人警戒區交界的其坑底鵝仔廟,發現茶山上首山側面,新挖掘了幾條土煤窿,日軍強迫抓來大批民工為其挖煤炭。為破壞日軍采煤生產設備,盧雨生、朱光政從抗日防備司令部領取炸藥雷管。通過偵查,發現晚上鬼子不值班。他倆趁鬼子下班,悄悄將炸藥包設放在煤窿口,點燃導火線,“轟!轟!轟!”,似天崩地裂,剎那間就炸毀三條土煤窿。他倆還抬回一些采煤工具。中隊部表揚了盧雨生、朱光政的果敢行動。日軍知道煤窿被炸毀的消息后,也亂了方寸。日軍不知何方人士干的,只好加強值班守夜了。
奇襲小火車。為阻止敵人把煤運走,制造日寇心理緊張。還是盧雨生、朱光政去鵝仔廟偵察日軍運煤的情況。他倆偵察了地形,選擇了小鐵路在兩邊高山通過,又是坡度較大的路段。此段鐵路通過較狹長的山口,車速慢,行運時間長,既便于從容襲擊,又便于安全撤退。一個夏天的晚上,各分隊派出十多個自衛隊員,都在中隊部集中。中隊長鄧約三臨行前說:“不管是誰,一定要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打了就走,不要追趕。”他宣布襲擊火車行動由中隊副盧雨生負責。第一組由盧雨生(兼)與朱光政負責,隊員有鄧堂基等人。這組的任務是阻擋從富國煤礦來的敵援軍。第二組由鄧堂光、韓亞茍、劉三領導,隊員有鄧堂育等人。第三組由中隊副鐘某與朱振元領導。
那天晚上,三個組都準時到了自己作戰位置,等候小火車的出現。夏天的晚上,許多山蚊圍著人到處亂叮亂咬,又不準點煙驅蚊子,否則暴露目標,周身十分難忍,但隊員們都堅守崗位,聽從統一指揮。晚上約11時,聽到小火車在遠處嗚嗚叫了,隊員們就要面對面跟日軍交戰了,心情格外激動。小火車見了不少次,但是怎么打呀,又是第一次參加實戰,據說日本鬼子很厲害,我們能打倒他們嗎?這時心里確實緊張。
不一會,小火車爬過來了,它爬得很慢,好像不夠力氣一樣。大家憋著氣,只聽見不準開槍的命令,讓車開過去。小火車過后,就聽到前面的手榴彈、機槍、步槍都響了。打了十多槍,根本傷不了小火車一根毫毛,白費勁。投出去的手榴彈有些啞彈,就像投擲一個石頭。打了一陣子,小火車停了下來,自衛隊員想跑上去,突然小火車又開動了。只是一個火車頭,留下幾節裝滿煤的車廂,靜靜地躺在鐵軌上,不聲不響又不動。這時候,分布在三個點上的三組隊員都到齊了,大家又放了一排子彈,小火車還是不理睬我們,咣當咣當地走了,隊員們又無法阻擋小火車的來去。后來自衛隊走到停著的車廂旁,看見有許多血跡,也不知死傷多少敵人。
這天晚上,本來打完就走。可是打響后不見日軍前來救援,自衛隊員都覺得奇怪,是日軍晚上不敢出動,怕中埋伏?還是日軍撤到別的地方去了?許多自衛隊員是第一次參戰,卻是一次沒有遭到敵人還擊的戰斗。大家返回中隊部已是深夜三點鐘了,中隊長鄧約三還沒走,他與幾位隊員在中隊部煮了一大鍋粥,讓大家回來吃。他說,吃點粥既充饑又解渴,大家辛苦了,完成了任務,雖無大的戰果,卻給日本仔一個打擊,挫挫敵寇的銳氣。
河塘抗日自衛中隊,知道用雷管炸藥去炸小煤窿,卻轉不過竅來,用同樣的方法去炸毀鐵路鐵軌。只要使出這關鍵的一招,日軍的鐵路運輸線就癱瘓了,根本不用費力氣去打小火車。果然如此,自衛隊炸了幾處鐵軌后,鬼子更“鬼”了,小火車運煤,都有許多日軍荷槍押運,嚴防自衛隊襲擊。
“牛餌”小計制服“大皇軍”
日本鬼子對牛肉有一種特別嗜好,總覺得牛肉能提高戰斗力。
牛,是農民的命根子。沒有牛,農民就無法耕田種地,一家人的生計都寄托在這頭牛身上。因此,農民特別珍愛牛,保護牛就像保護自己的生命。日本鬼子與漢奸頻頻來搶牛,都給這里的農民機智地保住了牛,趕走了強盜,保住了自家的生命財產。經過與日軍的幾次較量,群眾也有一些對付日寇的辦法了。
1945年春夏,自衛隊員盧功碰正在老蟹蟻犁田,幾個漢奸和日軍遠遠向他走來。盧功碰知道這些家伙是沖著他來的,想搶他的牛去宰殺。他機靈地跳上田塍,拿起步槍走進樹林中去了。敵人以為他見了“皇軍”膽怯,滿不在乎,喜滋滋地走近耕牛,摸摸光溜溜的牛背,口水流得老長,這下可以美美地大飽幾頓了。
當敵人靠近耕牛時,盧功碰瞄準敵人,放一槍換一個位置。他在樹林里,敵人在稻田上,鬼子毫無辦法,任由盧功碰作把子。雖然盧功碰槍法不準,沒奪他們的命,但子彈還是嗖嗖地在敵人的身邊、頭上飛過。敵人怕丟命,東躲西閃,無奈地退走了。飽餐牛肉的美夢頓時成了泡影。
此后,漢奸、日寇先后多次竄到河塘搶劫盧功玉、盧功水等人的耕牛,但自衛隊員的冷槍像無情的催命鬼一樣,將他們威逼得灰溜溜地走了。
敵人不甘心失敗。1945年5月的一天,四、五個漢奸、日軍又闖到河塘來了。朱光政正在三夾沖犁田,看見遠處有幾個敵人,對著他指手畫腳在說話。朱班長知道這幾個壞蛋想要干什么。他鎮定地一邊抽煙,一邊思考,然后佯裝沒看見,故意將農具弄來擺去,讓敵人看出他的農具壞了的樣子,然后解開牛繩,將牛放了,讓牛在田埂上吃草。自己卻跳上田坎走開了。他避過敵人視線,彎腰一躥上田塍,迅速拿起七九步槍順山而下,繞道靠近日寇瞄準,砰!砰!砰!連放三槍。一個鬼子被打得四腳朝天,沒等片刻,一命嗚呼。敵人嚇得屁滾尿流急忙抽腿回跑,無情飛彈仍然追著他倆吱吱地飛過。原來,敵人從望遠鏡里偵察情況時,看見朱班長走開了,待了好一會都不見他回來,以為他回家了。他們可以隨意把牛牽走。敵人太小看農民,這位朱光政班長忽然想出了以牛為“誘餌”,誘敵擊殺的方法。結果鬼子、漢奸都中了他的“牛餌計”。
絕密小本本踩進牛糞里
1945年2月6日,是農歷12月24日。日軍從漢奸那里獲悉:河塘村民要下山回家準備過小年。日軍立即出動大批軍隊荷槍實彈,開往大井、大富等村進行大肆搶掠。雖然天下著鵝毛大雪,寒風刺骨,大井村群眾都回到家里過小年。
深夜三點鐘左右,漢奸領著日軍將大井村包圍得水泄不通,逐家逐戶搜索,見人就抓,見物就搶,將全村男女老少趕到村子的空坪里,威逼全部村民跪在地上,向皇軍叩頭,并強迫村民舉起大拇指說皇軍大大的好。中隊長鄧約三欲逃未遂,在一間房子里被逮住了。日軍在他身上搜出一個小本子,左看右看都看不出什么名堂,惱羞成怒,咿哇咿哇喊著,朝鄧約三拳打腳踢,打得頭青面腫。
此時,另外一個鬼子押著人扛著搶來的塞得滿滿的一籠閹雞走過。恰好此時雞籠破了,一籠子的雞跑出來,滿地撲騰撲騰飛跑。對付鄧約三的那個鬼子見到手的大閹雞飛走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順手丟開小本子趕去捉雞。鄧約三趁機撿起小本子,飛快走進一間牛欄里,將它踩進牛屎堆里藏起來。那鬼子見鄧約三欲逃,便飛跑過去,一把揪住他,要他交出那個本子。鄧約三不承認小本本是自己藏起來了。鬼子怒不可遏,狠命地打鄧約三,并猛力把他推倒在冰冷的水塘里,威逼他交出那個小本子。鄧約三此時已經有氣無力,卻依然不承認小本子是自己藏起了。小日本似乎也覺得那個小本子有蹊蹺,他不死心,只好親自到牛欄里尋找。找了一會兒,始終沒找到本子的蹤影。
其實,鄧約三藏好小本子后,走到旁邊的牛欄里走出來欲逃,是他為轉移鬼子視線,結果鬼子真的中計了。日本仔不知小本子里的奧秘,不了了之,押著鄧約三當挑夫去了。好在這小本子躲過劫難,沒落到鬼子、漢奸手里。本子上全寫著河富抗日自衛中隊200多成員的名字,領取槍支彈藥的花名冊。若小本子落在鬼子手上,泄露秘密,大井、河塘幾個村子的災難是無法估量的。
日本鬼在大井村搶掠了許多糧食、食物、豬牛雞鴨,需要許多人為他們將搶來的大批物資送到日軍駐地――茶山。挑擔的人排成長龍,前后有一個鬼子荷槍押運。鬼子顧首看尾,中間的挑夫就不好看管了。鄧約三夾在挑夫的中間,在急轉彎處,他一閃忽走出了隊伍,快速竄到茅寮里藏起來,接著往山里走,逃了出來找自衛隊去。
偷襲老嫗寨,救出落難小女子
日軍占領富國煤礦后,不但對淪陷區人民群眾加強軍事控制,爭分奪秒掠奪物資,還在政治上不斷灌輸奴化教育,實行精神統治。并且到處捉拿婦女,供日軍發泄。當地許多群眾說,茶山附近的大嶺頭村背對面山頂上,建有幾間新平房,房子日夜有日軍荷槍看守,嚴禁外人靠近。日子長了,在附近做工的村民發現,日寇抓來的婦女都被關在這間孤零零的山頂平房里。給日寇發泄的,多是苦難女子。每天日軍都有組織地分批進入這間房子里,逢星期六,特別多日軍在這里進進出出。
婦女被這些豺狼隨意蹂躪,這慘無人道的獸行,激起民眾的憤慨。河富抗日自衛中隊獲悉后,決定殺敵雪恨,救出苦命小女子。
篇2
做為一我培訓師,我認為一個好的培訓首先是課程內容要好,讓人可以學到真東西。其次是講師可以把課程講的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是一位杰出的軍事家,他在領導農民反抗壓迫,抗日打老蔣的時候將自己的一些作戰思想編成對聯,例如大家熟知的“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里操勝算;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戰人。通俗易懂,簡單好記,適應當時很多農民戰士文化水平不高的情況。這很簡單的兩句話就高度概括了作戰的主方針。
有一個經典的培訓故事是這樣的,a和b是朋友,有一天a對b說:我恨這個公司,我不想在這個公司干了,b說:對,但是你現在離開不是時候,你現在離開,公司損失不大,你應該從現在開始勤奮工作,掌握公司的技術和客戶資源,到那時再離開,給公司來個措手不及!a覺得b說的有道理,在接下來的半年里,a努力工作,不再有任何抱怨,甚至認為額外的工作和加班都是自己學習的好機會,半年后他掌握了技術還有一定的客戶量。這時b對a說:你現在可以離開公司了,a回答;我不打算離開了,我現在已經是總經理助理了,而且董市長找我談過話,認為我這半年的表現非常出色,如果我繼續這樣勤奮,幾年后甚至會考慮給我公司的股份!
這個小故事流傳很廣,很多職業人士都看過,大家得到的體會也是見仁見智。作為一個培訓師,講師,我的感觸是這些:為什么這個b講話的份量這么重,幾句話就讓a不但暫時打消了離開公司的念頭,甚至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如此的努力工作。我認為我們培訓師應該向這個b同志學習。現在很多hr頭痛培訓沒有效果,或者是有效果只是暫時的,大家興奮幾天就過去了,原來是什么樣還是什么樣!很多培訓給企業的只是一瓶可樂,當時聽了很刺激,會興奮上一段時間,勁兒過了就不行了。這樣的培訓多了會引致刺激疲軟,興奮疲勞。我又想到為什么宗教的力量這么大?我自己就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信徒,我信仰上帝,我每天晚上會做禱告,檢查我今天一天的行為。我在時間允許的時候會去教堂做禮拜。會傳福音。我們去教堂做禮拜的時候會非常遵守秩序。沒有人強迫我們這么做,世界上有20億信徒,而且基督教存在了多年,經久不衰!為什么!因為我們相信上帝的話是真理,我們從內心深處接受,而且我們是真正的發自內心的愿意去做上帝讓我們去做的事情!小故事里的a也是一樣的,b的幾句簡時的話可以說走進了a的內心深處,使他發自內心的接受和信奉,所以不用別人監督,不用別人考核,a真正做到了自動自發!結果就是a工作努力了,同時a的努力工作給公司帶來了效益,公司也開始重用a,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我認為一個好的培訓師要做到這一點才是一個稱職的培訓師。不是你的講課多么激情就是好的培訓師,不是你的講課多少流利就是好的培訓師,不是你的語言多么花俏,你的ppt多么精彩就是好的培訓師,不是你曾經做過多少次培訓就是好的培訓師,而是你的課程是不是真正的走進的了學員的內心深處,得到他們的認可。做到這一點首先是課程內容的價值。課程內容價值高,是真知良言。我不喜歡有些培訓師動不動就滿嘴的英語,專業術語,沒講之前先說自己這個頭銜那個頭銜,去過這,到過那,和什么大人物認識,還沒聽你課呢先讓你給震住了。我認為越是這樣越說明你的知識掌握的不深入。有的培訓內容本來應該通俗化,反而弄得很復雜,真正的大師是能夠把復雜的東西簡單化,只有那些一瓶子不滿半瓶子逛蕩的人才會把簡單的東西復雜化,甚至把復雜的東西更復雜化!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厲害!
篇3
關鍵詞:傳統文化;學生教育;幼兒教育
一、充分利用校園環境弘揚傳統文化教育
良好的教育環境對于幼兒的個性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國古代有很多教育意義深刻的故事,如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孟母三遷等,這些故事成為歷代幼兒教育的生動教材。幼兒園在創設環境的時候,可以考慮把這些小故化成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卡通畫,繪在校園文化墻上或張貼于櫥窗甚至樓梯過道等地方,讓幼兒不斷通過這些非常直觀的畫面圖片,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并通過教師日常教學中的講解,使幼兒在耳濡目染中慢慢理解其內容,體會故事的內涵,明白要做一個好孩子的道理。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們不僅要培養幼兒誠實、禮讓的美德,還要使他們懂得尊敬長輩、尊敬老師、勤動手動腦、富有同情心、學會與身邊的小朋友友好相處等道理。
二、在區域游戲活動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幼兒園的日常教學中,區域活動是主要的內容之一。這是幼兒一種重要的自主活動形式,是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以操作、擺弄為途徑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常見的區域有建構區、美工區、表演區、角色游戲區(如娃娃家、理發店、超市、商店、醫院、餐館)、閱讀區、益智區、語言區、科學區等。教師投放的材料,必須合乎幼兒的年齡階段,以滿足幼兒動手、動腦的需要,更有效地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在這些區域中,如何將中華傳統文化巧妙地滲透于區域活動的內容,讓幼兒在動手、動腦的同時,又了解學習到中華傳統文化,教師確實要花一番心血。
其實,教師只要動動腦筋,就能在很多區域活動中把傳統文化教育滲透進去。唱歌跳舞是幼兒普遍喜愛的活動,在表演區,教師可以讓幼兒通過扮演角色去演繹富有教育意義的傳統故事。這種將傳統教育故事內容變成一個小劇來讓幼兒表演的形式,更容易使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女紅是我國傳統女性完美的一個重要標志,作為女紅的必修技巧――剪紙,也就成了女孩子從小就要學習的手工藝。教師可以在美工區教授幼兒學習簡單的剪紙,剪出簡單的圖形,如天安門、蝴蝶、花草等。我國剪紙流派和種類不少,有瑞昌剪紙、高密剪紙、佛山剪紙等,分類有團花、窗花、禮花等,教師在開展剪紙活動的時候,要讓幼兒知道我國民間剪紙藝術的歷史、品種類別、用途。在構建區,可以教幼兒用積木搭建萬里長城,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會了解萬里長城的歷史和作用。
通過開展區域活動,讓幼兒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培養他們從小愛祖國、愛人民的思想,領略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著很深的意義。
三、結合德育教育,通過全園、班級、小組活動開展傳統文化教育
在幼兒園班級活動、小組活動中,開展多種主題、多種形式的傳統教育活動,將德育活動與傳統文化教育相結合,不失為一種好的方式。
1.開展中華傳統節日教育活動。利用多種傳統節日、法定節日、紀念日,向幼兒宣傳介紹傳統節日的來歷、習俗、意義。通過教師的講解,幼兒知道我國的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六一兒童節、國慶節,知道哪天是學雷鋒日、哪天是教師節、哪天是抗日紀念日等。在講解這些傳統節日的同時,教師還可穿插跟這些節日有關的小故事于其中,向幼兒講述“雷鋒的故事”“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等,有助于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品質和愛國情操。
2.開展文化藝術活動。除了可以進行繪畫和手工制作外,還可展示我國的民族服裝,使幼兒能通過服裝區別不同的民族。還可向幼兒介紹我國的民族樂器,有條件的可將樂器展示給幼兒觀看。比如云南民族傳統樂器葫蘆絲,樂器雖小,但其音色柔美飄逸,很適合幼兒學習。民族樂器的學習,既能培養幼兒的音樂愛好和音樂技能,又能提高幼兒的品味和修養。通過開展傳統藝術活動,幼兒接觸和感受到美的環境和美好的事物,拓展了視野,豐富了審美情趣,這對于發展他們的藝術潛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篇4
關鍵詞:新課程;科學分組;環節設置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新課程”模式,是有一定的策略的,現本文總結出幾點策略,以供初中歷史教師參考。
一、新課程階段
在學生的新課程階段,學生通過協作共同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因為學生具有個體化差異,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即使通過交流討論也難以得出解決方案。有些是因為學生沒有查閱到相關資料,有些是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較差,而有些是因為小組成員之間意見不一,難以達成共識等等。針對這些情況,教師要發揮自己引導者的作用,及時給予學生適當點撥,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教師要將難度較大的問題進行簡化,給學生提供相關的資料,引導學生采用總結歸納和演繹等方法進行探究,促進學生和教師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啟發學生在實踐中尋求真知。比如在學習初一上第二單元的春秋戰國的內容后,針對家喻戶曉的“諸子百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見解分為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幾個派系,對各自代表的觀點各抒己見,自由進行爭辯。教師也可選擇一個派系,加入學生的討論中,并在其中給予指導性意見,引導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獲得新的知識,并鍛煉自己的口才。在這種靈活的新課程中,學生能夠在教師提供的舞臺中展示自我,增加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有利于營造和諧輕松的合作氛圍,并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科學地進行分組
要開展新課程,首先需要進行合理的分組,小組的合理分配對新課程效果有著決定性作用,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需要結合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和學習能力的高低進行互補分組,以讓學生取長補短。在課堂分組學習中,往往存在冷場現象,學生的交流較少,即使老師布置了新課程的任務,但基本上都是幾個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在討論,而其他學生一般都是在做自己的事情。為避免這種現象,教師應該盡量讓興趣相投的學生分在一組,這樣學生就能有共同的話題,創造良好的合作氛圍,提高學生的交流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有一定的了解,并盡量在每節課都采用不一樣的分組形式,讓學生保持新鮮感。分組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一是固定式的分組,這是最基本的一種分組形式,即以“互補”為原則,如男生和女生為一組,學習成績好的和學習較欠缺的為一組,性格內向的和性格外向的為一組。這種分組方法能夠取長補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提高。二是同桌二人組合,這種組合可用在復習課上,讓同桌兩人進行互相檢查和評價,在互相幫助的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促進共同提高。三是自由式分組,對于剛步入初中的學生,教師還不熟悉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各方面的表現,可以先讓學生自由選擇小組成員。四是辯論式組合方式,這種分組形式可運用在全班活動的時候,比如在初一上冊第三單元開展關于“秦始皇功過”的辯論中,就可以采用這種方式。讓學生分為正反方,雖然辯手只有幾個人,但小組內的其他學生要為本組搜集相關資料,為辯手提供策略。通過不同的分組形式,就會使課堂新課程變得更加豐富,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歷史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具體的情況合理選擇分組形式,以提高新課程的效果。
三、問題設置環節
問題是貫徹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重要要素,學生的新課程需要圍繞一個問題來開展,要實現新課程的有效性,對于問題的設計十分重要。教師在設計新課程的問題時,需要考慮到以下幾個內容:一是要結合歷史教材,緊密聯系課文內容,而不能脫離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體系和內容;二是要結合學生的興趣,興趣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帶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新課程中;三是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只有源于生活,學生才能意識到對這個問題的探討是有意義的,值得去學習;四是要結合學生的特點,根據學生的歷史知識的掌握水平和能力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的問題,由簡到難,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再到抽象,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有效參與。比如在學習初二上冊第四單元《中華民族的》后,學生在學習了課本上的知識后,除了教材中提到的戰役之外,歷史上還有哪些抗日故事?讓學生針對這個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搜集一些自己所知道的中一些比較出名的戰役或者抗日小故事,開展故事會,這些故事可以是從課外書上看到的,也可以是從電視劇中看到的,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得到了培養,并且這種學習方式新鮮有趣,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熱情,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篇5
關鍵詞: 初中思想品德課 用心 愛心 專心
教學相長,這是真理。課堂應該是一個由學生和教師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主陣地。怎樣上好一堂高質量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呢?我以為應該具有用心和愛心。
一、用心、愛心是教師上好課的根本
1.用心、愛心備課。“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是老師備課的真實寫照。為了一節四十五分鐘的課,需要花上一天、兩天的時間準備。我們要用心研讀教材,做好各種記錄、查找資料,然后和同組的教師一同探討解決本課的重難點問題,篩選資料,整合成一份適合學生實際的教案。如在講解《我的角色,我的責任》這一課題時我們首先讓學生回答:你應該做什么?你不應該做什么?然后和學生一起總結什么是責任?責任就是一個人應該做的事情或不應該做的事情。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記住什么是責任這一知識點。我們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中認識的道理,讓學生進一步提高思想覺悟,讓思想品德課更加有效率。
2.用心愛心上好課
上課不僅要做好講解課本知識,更要注意時刻關注學生的變化,注意聆聽,觀察、捕捉學生細小的閃光點,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這對教師提出很高的要求。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點:
(1)調好狀態進課堂。不管教師今天的心情如何,在走進課堂前的幾分鐘都要把自己的狀態調好。走進課堂,我們應該是充滿活力,熱情洋溢的。那樣才能讓學生深受感染,生發課堂活力,這是教師愛心的具體表現。
(2)會調節氣氛添活力。高質量的管理離不開教師適時調節課堂氣氛。一堂課的開始,那是課與課的轉化。在內容的層層遞進,情感的逐漸提升中怎樣讓每一個學生都跟上班級集體的步伐,這是每一個老師都要注意的問題。
二、專心、專注是學生學習的關鍵
課堂的主體是學生,要想讓課堂有效率,必須讓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想讓學生在課堂上全神貫注,必須讓他們享有一定的權力。
1.讓學生發表意見。教師要學會適時放手為自己減負,給予學生傳授知識的權利,讓學生給學生講解知識,把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總結的經驗教給其他同學,這樣做不僅提高了學習成績而且激發了其他同學的學習熱情。
2.給予學生提出疑問的權力。教師通過提問引領學生方向,學生可以通過提問解決上課時無法掌握的問題。學生提問有利于自己發現問題。鼓勵學生提問,有利于教師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例如:在講解《誰在為我負責》這一框時我提問:有哪些責任是你該負責的?有哪些責任該你承擔卻由他人替你承擔了?如果我們不承擔這些責任就會有什么后果?
三、注重故事情境教學法在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
故事情境教學法成為我在教學實踐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也讓課堂充滿了活力。下面我談談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幾種故事情境:
(一)歷史故事
有趣的歷史小故事不僅可以使課堂豐富多彩,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一些優秀歷史人物的高貴品質、堅強意識更是給學生強大的感染力和榜樣示范作用。新時代的青少年由于生活條件優越,容易形成自私、攀比、享樂的壞毛病,通過講述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通過講述“,抗日英雄的事跡讓學生對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二)名人故事
新時代我們不能忽視中學生身上的“明星效應”,他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明星的影子,談論明星是他們津津樂道的話題。面對這一形勢,圍堵、回避都不可能削弱學生對于明星的追捧,不如加以正確的引導,明星光鮮的背后也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故事,因勢利導,讓學生學會理性對待明星。如在講人教版七年級的“自強少年始”時,我舉了當下學生最崇拜的周杰倫的事例,講述了周杰倫成名前的曲折經歷,引導學生討論“周杰倫的成功你覺得是必然還是偶然?說明理由。”學生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一個個想說、愛說、樂說,老師這時作為傾聽者,適時地對學生的觀點加以引導,引導學生學習周杰倫的自強不息的精神。最后學生合唱周杰倫的歌曲《蝸牛》,把課堂氣氛推向了。在充分了解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興趣,尊重學生的個性,在師生間架起一座情感和信任的橋梁,這樣才可以縮短師生間的距離,教育才能深入學生的心里。
(三)百姓故事
中國的老百姓聰明、智慧、勤勞,他們有著可敬的創業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創造力,他們許多平凡的事跡感動著億萬中國人,這些對于鼓足學生信心、勇氣,培養學生學會珍惜,養成樂觀處事的人生態度,培養健康的心理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如多媒體展示“2005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洪戰輝的介紹,不少學生都沉浸在感傷的情緒當中時,我輕聲問:“洪戰輝感動中國的是什么?”以這樣的方式自然地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激發學生用心靈的語言感悟、內化知識,學生自然而然拿自己跟洪戰輝作比較,在感動之余也反思自己,深刻認識到自強不息這一中華民族精神在當代的延續。學生有感而發,引起心靈的碰撞,把空洞的說教變成精彩的畫面,容易接受教育并對教育內容做出反應。
(四)自編故事
篇6
一、優化教師教學觀念,設置合理教學目標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與其他中職專業教學一樣,歸根結底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因此,我們的歷史教師也應當優化自己的教學觀念,在歷史教學過程中發展學生基于就業能力的相關素養,在教學目標的制定過程中,以通過歷史課程學習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為主要內容。本著重基礎知識,輕面面俱到;重文化情懷,輕分析理解;重與專業結合,輕泛泛而談。如在《開辟文明交往的航線》一課中,針對普高學生可制定以下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識記并理解迪亞士、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史實,分析理解地理大發現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通過自主探究,了解全球“五大文明搖籃”和五大區域文明。(2)過程與方法:通過材料分析,掌握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歐洲出現的原因和表現,進而培養通過材料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分析史料、問題探究,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原因、過程和影響,進而培養從歷史資料中搜集有效材料論證歷史問題的能力,培養勇于探索、不斷創新的奮斗精神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而針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可制定以下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知道全球“五大文明搖籃”和五大區域文明。識記迪亞士、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史實。(2)過程與方法:分小組討論“地理大發現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和初步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自主收集開辟新航路的航海家的故事,并能講述。(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原因、過程和影響,培養勇于探索、不斷創新的奮斗精神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二、結合就業需要,優化教學內容
統編教材中的有些內容,與中職學生的個人素養形成關系不大,教師可以有甄別的取舍,將那些具有故事性的、教育意義的、容易喚起學生共鳴的內容作為教學重點,使歷史教學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圍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將來的就業需要,通過歷史學習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人格教育,使學生對一些重大歷史事件有相應的了解即可。還要注意在歷史課堂上,不能照本宣科,根據學生特點和專業特點,有的內容課本上雖簡略卻需深入展開,有的內容課本上很詳細卻可以少講或不講。如在講授“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專題(人民版《歷史》必修一)一節時,結合學生專業特點,增加教材中所沒有的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化史,讓學生多了解這兩個古國的燦爛文明,增強美的感受,美的教育。而對一些抽象的理念性的知識點,可以少講甚至不講,如萬民法的內容、公民法的內容等。
三、優化教學方法,調動學生興趣
篇7
一顆感恩之心,是人類心田中最真、最善、最美的種子,感恩父母的美文則會讓這顆種子發芽,開花,結出智慧之果。父母的愛,給了我們生活的勇氣、前進的動力和遠航的信念,帶上父母的愛和感恩的心,向前走吧。共同閱讀催淚感恩父母的演講稿2020,請您閱讀!
催淚感恩父母的演講稿1假如這個世界沒有陽光、水源、沒有父母,沒有親情友情和愛情,那么會變成什么樣子呢?
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當然就沒有我們自己;沒有親情友情愛情,世界就會是一片孤獨和黑暗。這些道理都很淺顯,但是生活中,我們在理所應當的享有著這些的時候,卻常常少了一顆感恩的心。
感恩是每個人應有的道德準則,很多人,很多事,其咎都源于不會,不愿感恩。的確,中國的文化傳統讓我們很難從口中說出“媽媽我愛你;爸爸我愛你”。然而,這不應該是借口。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愛的感情基礎。所以,學會感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老師的教誨之恩,感激朋友的幫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幫助自己的人甚至感恩給我們所經歷的坎坷。我不會忘記不久前的一件事情。那天我和同學逛街,一個也就四五歲的小男孩,從前面跑了過來。因為已經是冬天,羽絨服把小男孩撐得圓嘟嘟的,像個小皮球滾動了過來。他問我到動物園坐哪趟車,我告訴他就在那邊坐4路車。他高興地又跑了回去。我和同學就往前走。我們都走得挺遠的了,聽見小男孩在后面“哥哥哥哥”的叫我。我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便站在那里等他,看著他一腦門子熱汗珠兒地跑到我的面前,我問他有事嗎,他氣喘吁吁地說:“我剛才忘了跟你說聲謝謝了。媽媽問我說謝謝了嗎。我說忘了,媽媽讓我追你。”我不會忘記那個孩子和那位母親,他們讓我永遠不要忘記學會感謝,對世界上不管什么人給予自己的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幫助和關懷,也不要忘記了感恩。
父母給予我們的愛,常常是細小瑣碎卻無微不至,不僅常常被我們覺得就應該是這樣,而且還覺得他們人老話多,嫌煩呢。其實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因為,父母是上蒼賜予我們不需要任何修飾的心靈的寄托。
當我們遇到困難,能傾注所有一切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受到委屈,能耐心聽我們哭訴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犯錯誤時,能毫不猶豫地原諒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取得成功,會衷心為我們慶祝,與我們分享喜悅的,是父母。
而現在我們遠在外地學習,依然牽掛著我們的,還是父母。
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樣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們無法體會的,我們雖不能與父母分擔生活的艱辛、創業的艱難,但我們在生活上可以少讓父母為自己操心。當父母生病時,我們是否應擔起責任,照顧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關心的話語,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面,都會慰藉父母曾為我們百般焦慮的心。感恩父母,并不難做到。
我們也許會記得感謝在人生道路上幫助過我們的朋友,也許會記得感謝辛勤培育我們的老師……是的,他們當然是我們要感謝的,可同時,我們更不應該忘記,父母,永遠是我們最值得感謝的人!
感恩父母,希望全天下的父母一切都好!
催淚感恩父母的演講稿2各位同學,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感恩父母。
同學們,我們從哪里來?聽到這個問題,大家肯定都會說,是父母把我們帶到世界上來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們的父母用淚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們的到來。但當我們來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們卻多了一項繁重的工作——照顧我們。盡管這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但父母們卻毫無怨言地撫養我長大。為了給我們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他們總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小的時候,我總把這當作天經地義,因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現在,我長大了,我知道該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去體諒父母,應該擔當起,照顧、孝敬父母的責任。
古語說:“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們一點一滴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幫助,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因此,我們應該懂得感恩,懂得感謝父母。
當我們第一次喊爸爸媽媽的時候,第一次獨立邁開一步的時候,第一次歪歪扭扭地寫出一個字的時候……是父母在身邊耐心地教導我們。父母,是上蒼賜予我們不需要任何修飾的心靈的寄托。
當我們遇到困難,能傾注所有一切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受到委屈,能耐心聽我們哭訴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犯錯誤時,能毫不猶豫地原諒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取得成功,會衷心為我們慶祝,與我們分享喜悅的,是父母。
而現在我們遠在外地學習,依然牽掛著我們還是父母。
…… 現在我離開了遠方的父母,來到了新華,母親問我會不會想家的時候,我很堅定地說:“不會,肯定不會!”
可是來了學校,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面孔,我好想哭。正心煩意亂的時候,家里來了電話,母親恰到好處地問我好嗎。我的眼淚很快就下來了,強忍著才沒讓她發覺。
沒慢慢熟悉了后,雖然不再如當初那么想家,但總有不開心的時候,很多次夜晚來臨,心情寂寞的時候,就會自然的想起遠方的家人,想起那在遙遠的山村中自己生活了十幾個春
秋的家,打個電話問候一聲,聽聽父母那慈祥的聲音。
母親的話總是那幾句,卻每次都讓我心里的煩悶一掃而空,不知去向:“孩子,在學校好嗎?家里什么都好,不要太過掛念。”
母親時時刻刻想念著我,記掛著我的飲食起居,詢問著在遠方的我是否還習慣異鄉的生活,時時的囑咐著我要保重身體,母親的聲聲關愛,又怎讓我不掛念家人呢?
電話里父親的聲音有些沙啞,老實的父親不會說太多的話,電話里的他總是問我“吃飯了沒有,有沒有生活費,要吃的好一點,?”但是我心里清楚地知道,父親用他的勤勞養育著他的孩子,用他的質樸的性格教育著他的孩子,父親為他的孩子而感到驕傲。不善言辭的他把他滿腔的愛融進了向別人講自己孩子時的那一臉燦爛的笑里。
我們家在農村,撫養我和哥哥很不容易,更何況要送我們都讀書。面對巨額的學費,父母咬牙堅持著,任生活的重擔把他們的肩膀壓彎,毫無怨言。
現在,我們都在外面學習或是工作,守著空空的房子,接電話就成了父母最快樂的事了。我們一個個打電話回去,父母樂滋滋地告訴其他幾個的情況。我想,那也許是他們最幸福的時刻。
雖然遠在他鄉,離父母何止十萬八千里,但是父母給的關愛還無時無刻的在我的身邊圍繞著,父母給我的無窮力量鼓勵著我度過一個又一個寂寞時刻,他們始終是我精神的支柱。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樣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們無法體會的,我們雖不能與父母分擔生活的艱辛、創業的艱難,但我們在生活上可以少讓父母為自己操心。當父母生病時,我們是否應擔起責任,照顧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關心的話語,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面,都會慰藉父母曾為我們百般焦慮的心。感恩父母,并不難做到。
我們也許會記得感謝長途路上給我們一碗水喝的大嬸,也許會記得感謝給我們讓座的大哥哥,也許會記得感謝辛勤培育我們的老師……是的,他們當然是我們要感謝的,可同時,我們更不應該忘記,父母,永遠是我們最值得感謝的人!
感恩父母,希望家里父母一切都好!
催淚感恩父母的演講稿3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感恩父母》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藍的天空中飄蕩,繪畫著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云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感恩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精神遺產,更是我們初中生必須具備的品質。而我們最應該感恩的人便是我們的父母。
回憶歷史,我們總被這樣的故事感動著:古代孟母,為了兒子能夠成大業,不惜三次遷居,為后人留下了“孟母三遷”的佳話。近代,著名抗日將領馬敬齋的母親被捕后,面對日本人的威脅,毫不畏懼,毅然讓兒子繼續抗日,隨后絕食而死。馬敬齋寫下了“偉大母親,雖死猶生,兒承母志,繼續斗爭”的誓言。這一個個事例,一首首愛的贊歌,不正體現了父母們的偉大嗎?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孝敬父母是我們做人的根本。從古至今,從偉人到平民百姓再到我們身邊的同齡人,有多少人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黃香九歲溫席,李密陳情報祖母,花木蘭替父從軍、失去父親僅8歲的唐銀花安慰失明的母親說:“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
親愛的同學們,在我們成長的日日夜夜中,我們有多少次去靜靜地感知過親人給予我們的愛,有多少次向親人訴說過我們對他們的愛,又有多少次用語言和行動去報答過對親人的愛呢?
催淚感恩父母的演講稿4在今天的演講之前呢,我先講一個小故事,前幾天,我的母親打電話來告訴我說天氣涼了讓我多加點衣服當時,我并不是太過在意,后來我才知道,那時候家里只剩下我目前一個人,可即便如此她依然沒有忘記關心我-她最小的兒子.或許,許多人都和我一樣對于父母的點滴付出從來都不曾在意過 ,更有甚者認為這一切都理所應當,正因如此,又談何感恩呢?可憐天下父母心也許大家對這句話并不陌生,可又有誰真正的理解它呢? 今天,爭名逐利成了一部分人的座右銘,他們在付出的時候總是追求豐厚的回報,可與他們相比父母的付出有收到什么回報呢?是他們兒女不順心時的發泄,還是需求時無休止的索取呢?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在國外謀生,有一天接到父親病危的消息,當他辦完一切手續回到國內的時候,父親已過世多日,家產也被自己的兄弟瓜分的一干二凈,留給他的惟有那年邁的老母親可他卻很高興.這是為什么呢?在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受到金錢的驅使,為了利益不惜出賣親情,但我要說金錢永遠都無法和親情相比,更不可能代替親情!我們從來都不曾刻意的理解父母,因為我們崇尚于獨立,當我們毫不吝嗇的去指責父母時,又有誰注意到他們那關心兒女卻得不到認可的無辜的眼睛,難道說這就是對父母的回報嗎?記得我問過許多整天無所事事的人一個相同的問題:你們的父母現在在干什么?他們用沉默回答了一切,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父母正在為他們所需求的一切而奔波忙碌.用父母的血汗去滋潤荒廢的青春,終其一生,當我們最后墮落不堪的時候,又有何顏面去面對父母的蒼顏白發,又何以安心去面對那顆因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操碎的心.現在,或許我們對父母二字只是一個代名詞的理解,因為我們尚且年少,還無法體會深藏于二字后面的艱辛,但鐘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或許那一天我們早已身為人父或著人母.其實父母的心都是敏感而易滿足的,哪怕是你在他們生日時一句無心的問候都會讓他們高興很久很久,為什么我們就做不到呢?我們無須為過去懺悔消糜,因為現在還為時不晚,那么,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慢慢的去關心父母,感恩父母,讓中華五千年的優秀傳統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灼灼生輝,我相信,我們一定做的到!
催淚感恩父母的演講稿5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感恩父母”
《論語.述而》中有這樣一句話,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意思是:奉養父母要竭盡心力;與朋友交往,要言而有信。對父母“孝順”,對朋友“誠信”,做人就要要做這樣的人。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一,孔子把孝道作為人生修養的第一要著。 “百善孝為先,原心不原跡,原跡貧家無孝子。”這句話的意思是:所有善的品質中,孝順應放在第一位,孝順不光體現在物質上,更體現在用心,如果只看重物質的話,窮人家豈不沒有了孝子?比如一個很窮的人,他想盡孝,但實在沒有錢,因此心里很痛苦,便立下遠大志向,要通過努力來讓父母過上好日子。只要有這個心,只要這份情感是真的,我們就不能說他不孝。
曾經有沒有過,學習了、考試了,整天勞累、身心疲憊,回到家看到媽媽早早準備好的豐盛的晚餐,你默默吃完就關上房門一句話也沒說?你是否知道媽媽也勞累了一整天?面對她的辛苦,如果你笑笑,說句“嗯,真好吃”,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媽媽是不是會開心得很多呢?
曾經有沒有過,你挑燈夜讀,正在為解答一道復雜的數學題而冥思苦想的時候,媽媽給你端上一盤削好的水果,囑咐你要放松一下精神。那你有沒有因為被打斷了思路而不耐煩,只是擺擺手說“知道了,知道了”呢?
人總是容易在失去的時候才懂得珍惜,所以請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就面對自己的父母吧。有這么一句話令我深深感動,父母是弓,兒女是箭,為了把箭射得更遠些,弓更彎了。孝敬父母,愛父母其實很簡單。——一句話,一句問候,一條短信,一束鮮花,一個擁抱……甚至只是一個微笑,也會讓父母感動。
孝敬父母,也體現在時時刻刻的小小細節方面。比爾〃蓋茨聞名于世的是他的能力和財富,但是或許你不知道,蓋茨接受意大利《機會》雜志記者采訪回答“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時并沒有透露什么財富、機遇的秘密,而是說:“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于孝敬父母!”
篇8
策劃:昆明文藝界全體總動員
1945年暑假,昆明基督教青年會挑選大中學生侯澄、王松聲、畢恒光等組成暑期服務隊,去石林縣圭山一帶宣傳抗日。圭山是以彝族為主體的民族居住區。服務隊員看到彝族青年每到晚上,便聚在公房內外唱歌跳舞。藝術敏感性和鑒賞力很強的王松聲,從歌舞中看出了彝族青年豐富的內心世界,意識到歌舞中潛藏著巨大的藝術魅力,便產生了把歌舞搬到昆明去演出的想法。他把想法提出來,大家都認為非常好。為了決策,王松聲還邀請時在昆明的舞蹈家梁倫去考察。等服務隊完成任務,抗戰已經勝利,組織彝族歌舞演出的事便擱置了下來。
次年春的一天,畢恒光去找王松聲再談此事。他倆認為現在的局面可以舉辦彝族歌舞演出了。但此舉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和社會各方面的支持方能實現,而他們沒有組織經驗。王松聲便帶著畢恒光去找西南聯大劇藝社導師聞一多,請他作指導。此前聞一多對彝族音樂和舞蹈已有認識,聽完他們的設想后表示贊同,并說要把準備工作做得充分些。聞一多建議他倆與梁倫先赴圭山組織節目,畢恒光負責聯絡,梁倫負責歌舞的編排和演員的訓練,王松聲負責寫解說詞。在昆明,聞一多則通過西南聯大學生自治會和劇藝社的同學,解決了演出隊的路費、吃住和演出的設備、場地等許多具體問題,尤其是組成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力量和藝術指導團。當時的廣告詞里有這樣的話:“是全昆明社會賢達的贊助,是文學藝術界的總動員!”昆明《學生報》也說:此次演出“集全昆明藝術界于一堂”了。
在王松聲、梁倫和畢恒光的帶領下,30多人的演出隊在石林初步排練后,于1946年5月17日到達昆明。再經過簡單排練,19日晚,舉行內部演出,招待藝術、文化、教育、新聞、政府等各界人士和西南聯大師生,演出中不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驚嘆贊美聲。招待演出之后,彝族歌舞即將公演的消息不脛而走,人們期待著節目的演出。
而在演出隊這一邊,仍在做精益求精的工作。招待演出之后,立即舉行了藝術顧問團會議,會議決定在顧問團的基礎上成立編導團,并推舉聞一多、、查良釗、楚圖南、尚鉞諸先生為顧問,趙、梁倫、王松聲、溫功智、徐樹元、聶運華、郭良夫和蕭荻等為編導、音樂、舞蹈、朗誦、舞臺等小組負責人。舞臺演出有其特別的藝術要求,不同于廣場歌舞或篝火晚會。為達到演出的最佳效果,在編導團的指導下,一方面對演出的整臺節目做了編排組合,另一方面對具體節目做了加工提煉,再經過全體演員的刻苦排練,一臺充滿魅力的歌舞節目便呼之欲出了。
演出:彝族歌舞轟動春城
在觀眾的盼望中,節目以“彝族音樂舞踴會”之名,于1946年5月24日晚在云南省黨部禮堂公演。由于當時沒有留下音像資料,今天已無法知曉彝族音樂舞踴會的演出情形了。筆者經過數年的研究和考證,基本弄清了演出的概況:
這臺彝族音樂舞踴會共演出了30多個節目,除《序幕》和《尾聲》外,分為六章。《序幕》介紹彝族的歷史和現狀,男女演員身著民族服裝分別出場,形成民族服裝表演。第一章《戰爭與和平》是撒尼的舞蹈,有《跳鱗甲》、《跳叉》和《跳鼓》等。這是一組表現戰爭的舞蹈,勇武豪邁,氣勢雄壯。第二章《追慕,感激,永生》是苗族的舞蹈[1],表達對于陣亡英雄的哀悼,有《蘆笙舞》、《青鳥的故事》等。第三章《生活的樂趣》是白彝的舞蹈,有《拜堂樂》、《猴子掰包谷》、《鴿子渡食》、《架子騾》、《鷺鷥伸腳》、《一窩蜂》、《大簫》和《老人家》等。第四章《上帝的喜悅》是一組娛神舞蹈,有《摔跤舞》、《跳獅》和《霸王鞭》。第五章《唱出了生活和歷史》把《阿細的先基》等十一首樂曲即十一個節目組合在一起,即今“民歌聯唱”或“器樂聯奏”一類,為各族演員先后演出。第六章《流露著坦白的真情》包括撒尼的《公房》、白彝的《三串花》和阿細的《跳月》,這是一組愛情的詩章。《尾聲》中演員分民族列隊上場,走到前臺亮相而后列隊于后臺,歡送觀眾。整臺節目以“中華民族本是一家人”為主題貫穿在一起,節目與節目之間用朗誦詞連接轉折,形成節奏由強烈到舒緩,氣氛由緊張到輕松,美感由崇高到優美的演進過程。
當時有這樣的評論和報道:“鑼鼓笙簫齊奏,原始服裝出場,……充滿著原始風味,充滿著生命活力,充滿著粗獷,充滿著愛情,充滿著生的掙扎,充滿著死的哀傷,充滿著人間的辛酸和痛苦,充滿著世上的喜怒與哀樂。有血,有肉,有骨!有色,有聲,有淚。驚壞了一些大學教授和文化團體的臺柱們,不得不為之捧場,驚壞了太太小姐和享樂的大人先生們,也不由己地為之鼓掌!”[2]“全場觀眾感謝彝胞之樸實純真藝術,嘖嘖稱美,每一節目終了掌聲四起,情緒的熱烈雖至終場并未消減,對每一節目前之朗誦及開幕前彝胞青年之演講強調彝漢一家,為建立民主中國政治彝漢更須攜手努力,加深彼此間的認識諸點,全體觀眾更作親切熱烈之掌聲”。[3]
演出勢頭日旺,觀眾潮涌不斷,一日兩場,場場爆滿,長演下去,不僅社會效益更大,經濟效益也將更好。可是,生存的壓迫弄得演員焦急不安:“田快插秧了,老不回去將來吃什么?”“田里的水快放了,誰去放呢?”一連串的問題逼得他們去留難決,有的女演員急得哭了。于是演出不得不停止。6月4日,彝族青年帶著轟動全城的演出成績,帶著昆明文藝界的囑托,帶著春城人民的友誼,帶著西南聯大的熱情,同時也帶著10天的演出收入,離開了昆明。
意義:開創歷史與啟迪未來
彝族音樂舞踴會的歷史意義和影響是巨大的。
多才多藝的彝族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歌舞。但數百年來,其歌舞鎖在深山,無人知曉,這次卻是漢族請彝族帶著歌舞走出去,向外界展示。正如畢恒光在動員彝族老人準許青年人出去演出時所說:以往我們向漢人學習,讀漢文,識漢字,請漢人當老師,如今我們拿自己的歌舞給漢人看看,要漢人向我們學習。展示自己民族的歌舞便是彝族同胞此次演出的基本動機。彝族青年帶著祖傳的藝術和老人的重托,以虔敬的態度展示自己民族的藝術瑰寶,表演十分賣力,“展示”因而成功。
這臺晚會除展示歌舞外還展示了民族服裝。圭山彝族是什么樣的,他們的穿著服飾如何?絕大多數城里人從未見過。演出一開始就安排了別開生面的“服裝展示”:四種身著自己民族服裝的演員分別列隊在舞臺上行走,根據需要做出瀟灑而又各樣的展示動作,解說員從頭巾到鞋子都作了解釋,觀眾看得清楚,聽得真切,“展示”的藝術效果非常顯著。
而更重要的是通過歌舞和服裝的展示表現了彝族人民的精神面貌和創造能力。藝術反映生活,同時也是人類心靈的表現。彝族歌舞反映出彝族人民生活的簡單、粗劣和艱辛,可他們的心靈卻是善良純潔、健康向上的,他們樸實謙遜、團結和諧、誠實守信、忍讓互助,較少心理重負,精神輕松而豐饒,尤其是他們能夠在貧乏的物質生活基礎上,創造出豐富多彩的藝術,把生活裝點得絢麗多彩,滋味豐厚,更值得人們崇敬。因此,彝族是一個有能力,善創造,富于生命力的民族。這次展示是彝族歷史上的第一次,是值得演員們引以為豪的開創歷史的壯舉!
思想的產生需要啟迪,藝術的創新同樣需要啟迪。這次彝族歌舞演出給觀眾的啟迪是多方面的。這里以聞一多寫作《〈九歌〉古歌舞劇懸解》(下稱《懸解》)作一例證。[4]
聞一多在策劃彝族原生態歌舞演出時,并沒有想到這場演出會激發出他改編《九歌》的思想火花。演出結束,他興奮地宣告:“我多年的愿望實現了!”[5]后人認為,聞一多“一系列研究《楚辭》的論文,提高了一個時代的《楚辭》研究水平。”[6]例如,他“把古書放在古人的生活范疇里去研究,站在民俗學的立場,用歷史神話去解釋古籍”[7],從而認為《九歌》是一套完整的宗教歌舞劇,傳世的《九歌》實際是楚王祭祀天神東皇太一時演唱的歌詞。[8]他憑借深厚的戲劇修養,計劃把《九歌》“還原”為劇本,讓今人了解原本《九歌》。[9]多年來,他為“《九歌》劇本”進行了多種構想,如在《〈九歌〉的結構》中寫道:“代表東皇太一的靈保(神尸)莊嚴而玄默地坐在廣三十步高三十丈‘有文章采鏤黼黻之飾’的八觚形的紫壇上,在五音繁會之中,享用著那蕙肴蘭藉,桂酒椒漿的盛饌,壇下簇擁著扮演各種神靈及其從屬的童男童女,多則三百人,少亦七十人,分為九班,他們依次走到壇前,或在各自被指定的班位上,舞著唱著,表演著種種程度不同的哀情的以及悲壯的小故事,以‘合好效歡虞太一’。”[10]這是論文的語言,可多么像舞臺劇本的表達!但聞一多盡管想象豐富,還是構不成完整的劇本。為什么?大概找不到理想的表達方式并缺少創作靈感。是這臺彝族原生態歌舞的觀看打開了聞一多的想象空間,激發了創作欲望,他才在較短的時間內寫出了劇本《懸解》,實現了“多年的愿望”。當畢恒光特意去感謝聞一多為彝族歌舞演出所做的工作時,聞一多說:“你們這個民族有豐富的財富,這次你們干得很好,我還向你們學了不少東西哩!”[11]聞一多學到的不少東西,恐怕包括了對二千年前的古歌舞劇《九歌》的理解,換言之,是聞一多從彝族歌舞里看到了屈原的《九歌》。根據榮格的理論,原型來自種族的進化和遺傳的理論,聞一多從彝族歌舞里看到楚人的《九歌》是不奇怪的。
這臺彝族音樂舞踴會的開創之功是多方面的,這里集中談談對于民族民間歌舞尤其是原生態歌舞演出的開創。
1946年3月,戴愛蓮在重慶舉辦“邊疆音樂舞踴大會”,節目多為她去四川西北少數民族地區采集的歌舞,主要由她本人或她與別人共同演出,其中有幾個節目為該舞原創民族的民間舞手演出,是為少數民族歌舞登上現代舞臺和原生態歌舞演出的濫觴。但今天所謂“民族民間歌舞晚會”或“原生態歌舞演出”,往往指整臺晚會都是“民間”或“原生態”的。這種情形只符合“彝族音樂舞踴會”。所以,筆者認為,民族民間歌舞或原生態歌舞的演出始于1946年5月在昆明舉行的彝族音樂舞踴會,這臺歌舞是民族民間歌舞以整臺晚會的形式登上現代大舞臺的起始標志。以此為開端,彝族歌舞逐漸走向了全國和世界。
當年參加彝族舞踴會的演員全是圭山的少數民族農民青年,演出的全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唱和跳的歌舞,樂器是他們平時使用的,連舞臺服裝都是他們在家中所穿的,所以,彝族音樂舞踴會是一臺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原生態歌舞”。此后,原生態歌舞經過50多年的緩慢發展,到21世紀終于獨立于藝壇。2004年,楊麗萍主創的《云南映象》冠名“原生態歌舞集”公演,起用70%的云南少數民族農民演員,演出譽滿國內外,從而把“原生態歌舞”一詞寫入歷史,并且“由此帶來了一個話語時尚,于是包括民間舞蹈在內的地方特產非‘原生態’不美,一時間‘原生態’如廣告語一般流行開來。”[12]可以說,原生態歌舞已成為近些年歌舞演出的時尚和熱潮。與此相應,“原生態”歌舞的提法卻遭到了質疑。本文無意參與“原生態”的討論并為它作出界定,只想說明:原生態一詞在今天被廣泛地使用,原生態歌舞21世紀以來創造的演出熱潮,均離不開原生態歌舞晚會的開創演出――1946年的昆明彝族音樂舞踴會。
* 本文為2008年四川省社科基金項目(SC08B41)和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項目(09YJA76 0038)的部分成果。
注釋:
[1]赴昆明演出的都是居住在圭山一帶的“撒尼、阿細、擺彝、花苗”四種人。那時民族劃分不太規范,把他們統稱為彝族了。“擺彝”今作白彝。撒尼、阿細、白彝是彝族的支系。“花苗”即今苗族。
[2]李尚彬:《圭山彝胞舞踴觀后感》,《民意日報》,1946年5月26日。
[3]《圭山舞踴會盛況空前今日起續演六日》,《云南日報》,1946年5月25日。
[4]本人著有專文《彝族歌舞與聞一多〈“九歌”古歌舞劇懸解〉》,載《民族文學研究》2002年第1期,有意者可閱讀拙文。此處為篇幅計,不作詳論。
[5]轉引自蕭荻:《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聞一多紀念文集》第324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0年。
[6]劉煊:《聞一多評傳》,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年,第257頁。
[7]陳凝:《聞一多傳》,民享出版社,1947年,第3頁。
[8]見聞一多:《東皇太一考》、《司命考》,《聞一多全集》第2卷,武漢出版社,1993年。
[9]見聞一多:《一個研究綱目》,《聞一多全集》第2卷,武漢出版社,1993年。
[10]聞一多:《〈九歌〉的結構》,《聞一多全集》第2卷,武漢出版社,1993年。
[11]轉引自王松聲、李凌:《聞一多和戲劇》,趙慧編:《回憶紀念聞一多》,武漢出版社,1999年。
篇9
萬科當年正是以物業管理制勝,并打響了品牌,然而近年萬科飽受爭議,這個法寶亦逐漸失靈。業內需要透過紛紛擾擾的表象對房屋保值增值、物業管理、開發商品牌打造做深度審視,重樹物業管理典范以及開發商品牌標桿也迫在眉睫。為此本刊記者特在北京暗訪了一些品牌開發商在2001~2002年左右所開發的樓盤(2001年是北京樓市進入個人購房后的第一個交房高峰年),包括萬科青青家園、金地格林小鎮、珠江綠洲、北京奧林匹克花園、華潤翡翠城等。調查結果顯示,金地格林小鎮小區二手房達到了“一出即空”的地步,并且該社區繽紛多彩的社區生活、社區文化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那么金地格林小鎮現象是如何形成的,究竟能帶給行業怎樣的思考?
本刊記者再次走進金地格林小鎮,解秘“金地格林小鎮現象。”本次7月1日刊重點解析小鎮現象及成因,8月1日刊將繼續報道小鎮現象帶給業內的啟示與思考。
金地格林小鎮現場調查
2009年6月15日,本刊記者在金地格林小鎮記錄了其“真實的一天”。快節奏的時代步履匆匆,我們每個人或許來不及觀察自己所生活的社區究竟是什么狀態,或許對自己所在社區環境、物業深感失望;或許已經安于現狀。透過“金地格林小鎮的一天”,在對照中,能夠帶給業內人士和業主一些思考。
社區安全暗訪
鏡頭一:推銷人員能進社區嗎?(上午10:05)
上午9點33分,記者到達金地格林小鎮。為了更加客觀地了解金地格林小鎮的一天,記者打算留出一定時間先從觀察。大約過了半個小時,在社區東門出現了情況:一位女士被保安攔在了門外。遠遠地,從他們的談話中,記者逐漸了解了事情的經過。原來這位女士是某“飲水機”公司的推銷人員,想走進社區進行推銷。保安堅持告訴這位女士不能私自進入小區。盡管這位推銷女士“巧舌如簧”,最終只得姍姍離開。記者感覺甚是詫異,便詢問保安,為何來來回回進入小區數人,偏偏將這位女士攔住。 “這里居住的每一位業主我都認識。陌生人如果來拜訪業主,有兩種途徑可進入,一是業主親自來接,二是業主打電話給物業,得到確認才能進入。推銷人員是無法進入的。”保安向記者介紹。了解情況后,記者也只得通過與其相關負責人溝通后,才最終進入社區進行現場采訪。
業主說:“丟東西”從未出現過(上午10:43)
在小鎮有一條沙石路,不少業主都會到此休閑散步。正好碰見幾位外出購物回來歇息的業主。記者就社區安全問題與她們進行了溝通,一位李姓業主明確告訴記者: “社區安全絕對可靠,我都住了五年了,從來沒有丟過東西。我家是200多平方米的復式,有時候可能在廚房忙活,但是我家白天從來不關門,不用擔心的。”而張女士則告訴記者,有一次她老公晚上回來,忘記了關車窗,很快就有物業打電話來告知他們。 “這個小區有2000多輛--車,他們好像哪輛車是誰家的都很清楚,我也覺得奇怪。”張女士說。
社區服務暗訪
鏡頭:兩個小時清倒一次垃圾(中午11:30)
記者在小區一天的時間里,幾乎隨時隨地都能看見金地格林小鎮的保安、保潔、維修人員忙忙碌碌工作。比如,有業主推著童車進社區下樓梯,保安人員馬上就會過去幫忙;有業主購物回家,就會有保安人員幫忙提東西。
據一位保潔人員介紹,在金地格林小鎮,兩個小時清倒一次垃圾。保潔分為兩個區域,樓內公用樓道和樓外的廣場、馬路等區域,樓道要求每天都要做到清掃、擦拭。廣場外的公共區域垃圾箱、馬路牙子都要每天擦拭。
與多數社區公共設施出現損壞,業主打電話告之物業進行維修不同,金地格林小鎮社區的公共設施,工程部的直接管理人員每天都要進行檢查,覆蓋區域不少于30%,一個星期把所有該檢查的設施覆蓋完,每周管理層的人員還要再集中檢查一次。進行綠化工作的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根據季節性的不同有不同工作,像當天記者看到的就是他們在剪草、修整、打藥。
業主說:有事找物業(下午13:12)
談起對物業服務的評價,金地格林小鎮的業主們多數都有同樣的感覺,那就是“有事找物業”。王先生稱,自己在海淀區有套高檔住宅,但是覺得服務遠比小鎮差。“我真是佩服小鎮物業的細致。”王先生說。一到下雨天,物業會及時鋪上地毯,并提示小心地滑。而且,金地格林小鎮綠樹蔭蔭,晚上在樹下乘涼,一點都感覺不到蚊蟲叮咬。王先生介紹,有一次他發現自己家門前的草坪出了點問題就打電話給物業,下午物業就對草坪進行了翻種。王先生開玩笑地總結說,在金地格林小鎮,我已經習慣了有事找物業,該他們做的,不該他們做的,我多數會打電話給他們,物業也會盡力解決。
社區氛圍暗訪
鏡頭三:業主“認養”綠樹(下午14:43)
早就聽說,金地格林小鎮的業主們有一個顯著特征,即他們都非常熱衷于公益事業,樂于助人,非常有愛心。并且社區經常會舉辦一些活動,氛圍融洽。記者在采訪現場發現了一個細節,在小鎮的社區中,有的綠樹為“業主”認養。記者與一位業主溝通得知,這部分樹是業主在植樹節親自栽種的。盡管由于記者所去之日6月15日為周一,社區并沒有舉辦活動,但是仍然能從社區的沙石路、會所、開放性廣場等場所體會到業主們的相熟程度。
業主說:為什么以“小鎮”為第一居所?(下午17:30)
金地格林小鎮居住著許多房地產業內人士。北京風至飛揚房地產服務機構執行董事羅迪就是其中一位。2002年,他購買了A區的一棟房子,由于此后工作變動,2005年羅迪賣掉了金地格林小鎮房產,此后購買了蘋果社區。然而由于實在無法忍受蘋果社區的物業服務,無奈羅迪于2007年再次購買金地格林小鎮二手房,雖然與此前賣出的戶型相同,但是他多付了100萬元代價。北京萬年基業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璽慶也為金地格林小鎮業主。他雖然在泛海國際有房,但他仍舊常住金地格林小鎮。“金地不同于其他的小區是有一群非常優秀的業主。”黃璽慶稱,很多朋友在城中心有房,大家開始都嘗試在亦莊住一段時間,在城里其他的房子住一段時間,但是在金地格林小鎮只要住上十天,基本上就都想以其為第一居所。
業主說:愛心是小鎮人的共同特征(晚上20:30)
正巧,當天晚上20點30分小鎮將有聚會,為一業主慶祝生日。據業主們講述,這是經常性的聚會。入住后,小鎮人從互相串門、集團采購、相約周末出游等活動,還形成多樣的社區組織:話劇沙龍、攝影沙龍、童子軍、老年合唱團等等。愛心是小鎮人的共同特征,小鎮更有一個廣大鄰居參與的慈善群體。目前格林小鎮慈善群體通過小鎮慈善基
金進行的慈善事業主要在兩個方向:支持貧困山區學校教育事業(主要資助抗日英雄王二小生前所在村的鄉村小學)和資助貧困的眼疾病人。
與大都市的多數社區鄰居“老死不相往來”不同,在小鎮的一天,記者澡深體會到了家園的氛圍。
小鎮現象是如何形成的?
入住5年多的時間,金地格林小鎮一直是北京的“明星小區”,互幫互助的和諧鄰里關系、溝通交流的社區文化、熱心公益關愛他人的社會責任心讓金地格林小鎮“聲名遠播”。有人認為小鎮現象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典型個案;有人認為主要歸因小鎮擁有一幫充滿活力的業主;還有人認為與開發商從項目開發建設初期就一直營造的氛圍有關。金地格林小鎮現象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一個不斷“維權”的社區
金地格林小鎮并非一開始就是和諧社區。
“從2002年業主監理工程到2003年收房,一直到現在監督物業執行,其實金地格林小鎮的業主一直都在維權。”業委會主任常大軍對本刊記者表示。
2002年春天,當小鎮還是一片工地時,準業主們就已開始共同監督工程進度和質量。
據記者了解,當年4月金地格林小鎮開始認購,到10月底、11月初時,業主們自發組織了自制聯合會。“業主自制聯合會其實有點像業委會的雛形,每兩周就會和開發商就工程進度和質量等問題有一次溝通,其中不乏建筑等各方面的專業人士。”一位業主介紹說。
社區論壇也是業主與開發商溝通的重要途徑。小鎮的一位業主對本刊記者講述,金地格林小鎮既有別墅,也有高層、多層。在窗材使用上,由于別墅面寬較大,當時開發商用了強度較高的斷橋鋁合金,高層只是采用了普通的塑鋼材料。然而有一天,購買了金地格林小鎮的別墅業主發現了這樣的差別,就在論壇上發貼向開發商提出了要求:“雖然我們買的是價格較貴的房子,但是我們不能讓我們的兄弟姐妹用的材料是不一樣的。”該貼引起了業主們的強烈反應。最終開發商也同意了業主的要求。
“僅此一項,開發商增加了幾千萬元的成本。”有知情的業主向本刊透露。
業主監督工程進度和質量,是很多開發商“忌諱”的事情,金地當時是出于怎樣的考慮?近日,金地北京公司總經理嚴家榮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稱: “實際這是一種不正式的臨時組織,在其他項目還沒有遇到,是一個特殊現象。不過盡管是一種不正規的民間組織,但畢竟代表了一部分業主意見,當一些問題和觀點是對的話,我們就應該聽,實際上,金地當時就是本著開放的心態。”嚴家榮坦言,確實也增加了開發商的工作難度。就像醫生動手術,總受到干擾,也會影響工作。但是當時金地換位思考,也充分理解了業主的心理狀態。這也為后來社區營造和諧的文化氛圍打下了基礎。如果前期和業主矛盾很深,后期文化氛圍營造也很難。
然而,即便有每兩周一次的溝通會,金地格林小鎮也未逃過交房糾紛。在記者的調查中,推遲交房和房屋質量是當時金地格林小鎮存在的兩個最大問題。
小鎮首期原本2003年春節前交房,然而春節前工程未完工,加之年后發生非典,更加拖延了交房時間。更為重要的是,2003年秋季的一場連綿細雨,讓剛剛收房的金地格林小鎮業主們苦嘗了“漏水”的尷尬。
“簡直是十屋九漏。”業主王先生對記者描述,當時金地格林小鎮漏水主要是墻壁滲透以及地下室積水,有的地下室積水達到了幾十厘米高。因質量問題,業主多次維權,甚至有業主怒砸售樓處沙盤。2003年11月份,京城某媒體刊發的“北京金地格林小鎮健康住宅遭遇質量危機”在金地格林小鎮的周邊競爭項目上海沙龍等多個項目售樓處擺放。
“金地格林小鎮是總部在深圳的金地異地擴張后第一個開盤的樓盤,開發商當時實際非常想借此打造品牌。項目之所以出現質量問題主要是開發商在南北方的施工差異以及工程控制上經驗不足。深圳常年可以施工,但是在北京冬天施工就會存在很多隱患。”熟知當時金地狀況的一位業內人士對本刊分析。
根據上述人士分析,還有兩大原因也與房屋質量問題相關,那就是工程監理方和新材料的使用。在深圳。工程監理方是非常專業和公正的,而北京監理存在的監控不到位也讓金地“吃了虧”。加之當時金地格林小鎮在保溫層上使用了一些新材料,這種材料的保溫程度比較高,但卻有一定的滲透性,一旦遇到連綿細雨就會漏水。
不過,金地格林小鎮的房屋質量糾紛并沒有進一步惡化。在記者的采訪中,很多業主對開發商給予的多是肯定的評價。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
首先表現在開發商的態度上。“延期交房是真賠償了。”金地格林小鎮業委會主任常大軍表示,一般開發商容易和業主形成對立,金地恰恰不是這樣,雖然有不愉快,但是基本不是對立的感覺,并且創造了溝通的平臺。比如業主自制聯合會,以及開發商舉辦的一些活動,目的都是為了加強和業主的聯系。
“由于非常喜歡小區的社區環境,很多業主也對開發商采取了寬容的態度。”業主賀女士對本刊記者表示,因為有些滲漏是房地產施工的通病,實際上很多糾紛的擴散程度主要取決于開發商對于業主的投訴是怎樣的態度,比如維修的速度快不快、溝通充分不充分等,這些很重要。
而據知情人士向本刊透露,經過了延期交房賠付、房屋質量糾紛賠付、整改等等,實際上金地格林小鎮的工程問題給金地也帶來了巨大的損失,這個項目利潤率并不高。不過,他并沒有透露具體數字。 金地格林小鎮這種從房屋建設伊始就讓業主參與其中不斷維權的做法,實際就是一個糾偏的過程,雙方在糾偏,慢慢就變成雙方都為了打造社區在一條路上朝著正確的道路走。
紅火的“業主論壇”成因
金地業主與開發商的這種糾偏和溝通的重要紐帶是業主論壇。
“窯哥”、“青梅煮酒”、“千金”、“茜茜美眉”……在記者的采訪過程中,金地格林小鎮的業主已經習慣了稱呼網名。業主論壇是金地格林小鎮最紅火的地方之一。
“我的房子已經賣給了蟲子MM,月底就要搬回潘家園去住了。”這本是格林小鎮業主“道老” (網名)離開格林小鎮前,在論壇上留下的簡單的告別帖。可就是這個帖子,競有上萬次的點擊率,lOO多位業主紛紛跟帖,或挽留或祝福。
不一而舉。作為一個2002年開盤的社區,如今在焦點房地產網業主社區總積分百強榜上,金地格林小鎮仍舊“擠身”前三。
紅火的業主論壇究竟是怎樣形成的?隨著七八年時間的流逝,如今在焦點房地產網、搜房網、新浪房產頻道等知名網絡媒體,業主論壇早已非常普遍,然而在2001年,業主論壇還是個較新的名詞。
“一般的業主論壇都沒有金地格林小鎮做得好,金地是有計劃進行論壇建設的。”常大軍分析。
羅迪是當時金地格林小鎮論壇的斑竹。現今,羅迪已經離開金地,任北京風至飛揚房地產服務機構的執行董事。2009年6月23日,羅迪接受本刊記者采訪,詳細
講述了建立業主論壇的初衷和過程。
北京是金地上市后第一個異地擴張的城市,格林小鎮又是金地在北京第一個開盤的項目。 “金地當時在深圳乃至整個南方口碑都比較好,但是在北京知道的人很少。于是金地進京后面臨兩大需求,一是項目開發,一是品牌重建。”羅迪回憶,自己負責兩方面:項目推廣和品牌管理。
“在品牌管理方面,我們就想除了正常公關工作外,還應該有些實實在在的內容,雖然金地當時標榜的是品質地產的代表,但客戶對于產品需要漫長的過程才能見證。并且在未來產品同質化很嚴重的情況下,我們就想應該同步做硬件和軟件都非常好的社區。當時我們剛好和焦點房地產網談廣告合作,我們就主動跟他提出先給我們建立這么一個論壇。”
據了解,2001年時,焦點房地產網的業主論壇已經有一定規模了,但主要是技術后臺支持,只要樓盤開售,就會自動生成一個業主論壇。
當羅迪將建立論壇的想法與當時焦點房地產網當的負責人鄒良東等人交流后,他們甚為驚訝。
“網絡論壇是一個雙刃劍,好事壞事都會被傳播極快,加之隨著很多買房人已經意識到買房前要到論壇先看看。當時很多開發商都不愿意建立論壇,甚至當時有開發商與焦點網商量,想投些廣告,將其業主論壇關閉。”知情人士透露。
就這樣在驚訝中,金地格林小鎮的業主論壇建立起來了。此后,金地盡可能引導業主進入論壇。
“包括認購的時候就會告訴業主我們在焦點網上有自己的論壇,也是業主和公司對話的一條途徑,不一定非得通過客服才能溝通。”羅迪介紹,金地當時還設了一個ID,名稱即為“金地人”,相當于金地的代言人,代表金地回復客戶的問題,比如工程咨詢等等。雖然是一種非官方的形式,也并不能夠作為法律依據,但是此后卻成為了和業主的一個很重要的溝通渠道。
最終的結果就是,客戶購買房子后還沒有入住就已經都是朋友,都很熟悉。
“實際上,金地格林小鎮業主論壇的維護主要是針對社區文化建設,當時最初的目的并不是想通過論壇建設促進銷售,而是考慮到金地要建立品牌,金地格林小鎮社區建設很漫長,需要找個切人口,總得找個平臺。”羅迪笑言,總不能天天請業主吃飯吧。也沒這個時間和必要。要有個隨時隨地溝通的平臺,網絡就是個絕好的選擇。
當然,這與業主的活躍度也有關。金地格林小鎮業主熱心人非常多,在房屋建設過程中,大家非常關注自己的家園。比如,有一個業主去工地看樓,看見兩個樓之間的間距似乎不對,就發到論壇。當時兩個樓座建設均已出地面正負零。金地在論壇看到這樣的帖子后,迅速組織人員實測,發現有問題后即拆掉。慢慢地,開發商與業主的態度互相影響。
“沒有理由不交物業費”
交房后,業主與開發商的溝通文化也轉移到了業主與物業關系處理中。物業糾紛往往是很多買房人最“頭疼”的問題。然而在金地格林小鎮這樣的現象很少見。
在京城業主拒交物業費仍舊非常普遍的情況下,金地格林小鎮物業管理處主任助理賈耀春向本刊記者介紹,金地格林小鎮物業費收取達到了90%以上。
“只要住進金地格林小鎮,只要在金地格林小鎮待上一段時間,你就會覺得沒有理由不交物業費。不論是社區環境還是保安、保潔工作態度與工作滿意度,都會讓人覺得不應該不交物業費。當然,這也與業主素質有關。”業主李先生稱。
據記者了解,格林小鎮入住后兩三年內,其物業便獲取了“市優”與“國優”。2005年獲得了“北京市物業管理示范住宅小區”,2006年又獲得“全國物業管理示范住宅小區”稱號,這也是當時北京市通過驗評的唯一一個住宅小區。
當然,在小鎮里也有個別素質較差的業主。有業主向本刊記者講述,曾經有業主開車外出忘帶停車卡,遭到保安攔截后,便訓斥保安。很快,這個業主照片就被其他在場的業主貼出來,并說明“這個人欺負保安,我在場,他沒有理由。”因此在這樣的氛圍中,不文明業主會遭到鄰居譴責,久而久之,社區氛圍非常和諧。
當然,金地格林小鎮也曾經面對更換物業的呼聲。2005年11月金地格林小鎮業委會成立,成立后的第一項工作就是重新聘請物業公司。
業委會主任常大軍回憶,當時也有業主提出要換物業。但是換物業的目的是什么?物業公司是為業主提供服務,換與不換取決于服務的標準,首先應該對物業服務制定出高標準來。換物業公司后,新的物業公司對社區完全不了解,反而容易引發糾紛。2006年美麗園物業糾紛就由換物業而引發。
最終業主們達成了一致的意見:本質目的不是換物業公司,而是制定一套清晰的制度來約束物業公司。
耗費了一年半的時間談判,直到2007年底,金地格林小鎮業主大會通過了新的物業管理合同。曾任小鎮業委會顧問的著名物業管理專家舒可心稱,對金地格林小鎮印象最深的首先是業主都很友善,觀點可以碰撞,但態度是友好的。很少社區能達到這樣。其次是他們不追求效率,而是追求穩定。常說理越辯越明,以跟物業的合同而言,業委會和物業公司談了一年多,如果三五天就定下來不成熟、不理性和不規范的合同,在此后的執行過程中,就難免出現糾紛。“其實對于社區的治理而言,效率并不重要,在社區成立后,尤其是在早期,不要著急改變。”舒可心表示。
從金地格林小鎮入住至今五年,別墅物業費2.6元/平方米,高層物業費1.9元/平方米,一直維持在這樣的水平,隨著人力成本的現狀來看,金地格林小鎮的物業服務水平能否保障?
金地格林小鎮物業管理處主任助理賈耀春坦言,目前金地格林小鎮的物業保本微利。2007年底,業委會與物業簽署了物業管理合同后,2008年是正式實施的一年。
“我們沒有打算提高物業費,盡可能通過節能降耗、控制成本、控制物業經費的支出,使物業服務正常運作下去。”賈耀春舉例,比如說,小區周邊圍墻的高竿燈功率都比較大,每個250多瓦,但是又緊挨著圍墻外邊的市政路燈,照明度比較高,于是我們根據使用情況減少一些燈具的開啟數量和開啟時間,這樣能節省一些成本。
小鎮“小故事”
守車到天亮
2009年5月,金地格林小鎮的一位業主晚上23點多駕駛私家車回到社區,匆忙間回了家。沒過多久,巡邏的保安發現有一輛車的車窗沒關。物業迅速調出社區的監控資料以及業主車位及車號登記資料查找車主,但此時已近深夜零點。為了不打擾業主休息,物業就派保安一直在這輛車的附近站崗,以防車主丟失東西。天亮后,客服人員迅速打通車主家的電話,不巧的是車主一大早剛剛出差,而家里的老人又不熟悉車主車里的物品。于是,小鎮物業再次撥通車主手機,并解釋:“我已去家里打擾過了,您什么時間出差回來,是否需要我們一直安排站崗?”車主非常感動,之后聯系了其愛人,檢查了車里物品,安排站崗的保安才離開。
王二小募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