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風光的古詩范文

時間:2023-04-06 11:29: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祖國風光的古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祖國風光的古詩

篇1

2、宋-僧志南《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3、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穎是銀河落九天。

4、唐-李白《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5、唐-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6、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篇2

《富饒的西沙群島》內容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安排了四篇介紹祖國大好河山的文章,分別向學生展示了遼闊祖國的迷人景色與地方特色。《富饒的西沙群島》本課是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文章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形象地介紹了西沙群島的瑰麗風光和富饒的物產,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群島的熱愛,對大自然風光的熱愛。

本篇課文是學生學完古詩兩首《望天門山》與《飲湖上初晴后雨》后的首篇白話文寫景文章,教好本課對后面課文的教學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感受西沙群島風光的魅力。二是學習課文里的優美語言,積累好詞佳句。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一)說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本課特點,特制定本課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富饒、五光十色、珊瑚、成群結隊、千奇百怪、祖祖輩輩等詞語。

1、學習本課生字詞,會認15個生字,會寫20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風景優美、物產豐富、五光十色、等詞語。

2、讀懂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感受西南海島風光的魅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4、體會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二)說教學重難點

理解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讓學生了解文章采用總-分-總的寫作方式并學會運用。

(三)說課前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祖國風光的諺語,或搜集一些有關西沙群島的圖片、文字資料。

2、通過上網查資料了解西沙群島。

3、預習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什么。

多媒體課件:西沙群島相關圖片

二、說教法學法

方法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本課我將采用以下教和學的方法:

1、自主學習法。初讀課文自主識字,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時,我都采用了自主學習法,讓學生自主讀課文,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自主讀的同時教給讀書的方法。

2、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時,我采用了合作學習法,通過學生自主讀全文,交流、探究,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認識的交流,說說讀懂了什么,哪些地方沒有讀懂。

3、質疑法。學貴有疑,教學中要有意識培養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逐步到自己能解決問題。課的開始,我讓學生質疑,整體感知時,讓學生自主解疑,還有些疑問讓學生在課文學習中逐步解決。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蒙田說過:“教育孩童首重激發興趣和愛心,否則,只是填鴨式的灌輸,毫無意義可言。”教學開始,我先向學生播放西沙群島的風光圖,通過欣賞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把學生自然地引到本課的主題——富饒的西沙群島,有利于教學的進行。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在課堂上過分要求學生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去聽枯燥乏味的語言材料,只能引起他們的思維疲勞和厭煩心理。因此,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

第二模快——整體感知,掃清障礙。

1、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

(課標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的基礎。在學習課文前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既為學習課文作好準備,也加強了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第三模塊----整體把握課文

1、學生通讀全文,了解每段的大意,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并簡要概括。

2、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做標記,看看這篇文章講課意見什么事情?富饒的西沙群島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并把自己從文中了解到的內容作上記號并向全班匯報。通過匯報,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采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法,學生運用喜歡的閱讀方法,如掃讀、跳讀、快速瀏覽等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感知文章大意}

第四模塊——精讀感悟,從中感受細沙群島的廣闊和富饒

新課標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根據新課標這一要求,我采用多種方式加強閱讀指導。

(“富饒”一詞是課文的一條紅線,牽引著海面海底海灘海島這幾個方面來介紹西沙群島的。因此,抓住有關句子展開教學,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導學生以讀為主,以讀促悟,重點深究“富饒”含義成為本課教學的重中之重。

圍繞這一主題思想,我采用以下方法我采用以下幾個步驟:

一、 聯系上下文,初識西沙群島

1、讓學生默讀第一自然段,通過看地圖了解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知道什么是群島,同時明白“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西沙群島總的特點。

(這樣既進行了默讀的能力訓練,又培養他們注意挖掘語言因素,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能力;既訓練學生自讀能力 ),

2、朗讀2~6自然段,整體感知

課文主要是圍繞“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兩個方面向我們具體介紹西沙群島的,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朗讀2~6自然段,想想畫畫,看看哪個自然段寫的是西沙群島的風景優美?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西沙群島的物產豐富的呢?

二、同位交流,品位重點

(1)學習第二段,找出風景優美的句子

(2)教師提示海水都有哪些色彩?用線劃出,再讀讀,想想海水還可能有哪些色彩?(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盡可能地去想象和感受海水色彩的美。)在讓學生結合上下文,說說“五光十色”的意思,并進行替換詞語進行比較,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三)、潛入海底,體驗富饒

(1)研讀第3~4自然段,潛水到神奇的海底,看看有哪些物產。(引導學生快速瀏覽,找出西沙群島的物產,用筆畫下來。)

(2)引導合作學習:海底不僅有各種各樣的珊瑚、懶洋洋的海參和全身披甲的大龍蝦,而且還有各種各樣的魚。同桌兩人合作學習第4自然段,討論完成習題:

(1)魚成群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有的( );有的( );有的();有的( )。

(設計意圖:學生學習感受魚的多而美,學習排比句的寫法,并仿寫。讀出不同的語氣,讀出層次感。)

(3)思考“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的意思。(教師出示課件圖,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然后指導學生分析體會,并非真的是水魚摻半,而是作者用夸張的手法,強調西沙群島魚多的特點,詩人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通過上面的學習和之前的閱讀積累,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閱讀學習方法。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體會貝殼的美麗、海龜的有趣、海鳥的多,從而升華情感,體會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

(五)、情感升華 鞏固全文

將本堂課的教學重點落實之后,我將引導學生將個人情感有一個升華。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對西沙群島的了解,這樣可以鞏固之前學習的知識,然后再把第七自然段呈現,繼續給出他的軍事意義。讓學生對它更加喜愛,進而升華至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四、升華主題,布置作業

當學生對課文有個比較清晰的認識后,我趁機提出這樣的問題:

1、課文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學習理解了是按總—分—總,按地點的變化,抓住事物的變化,抓住事物的特點歸類敘述的。

2、你喜歡西沙群島嗎?為什么?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使主題得到升華,課文得到延伸。

為了鞏固使課題得到進一步延伸,我布置了以下作業:

1.積累有關祖國風光的諺語

2、練寫本課的生字,生詞。

2.背誦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并用自己的話來介紹西沙群島。

3、閱讀閱讀基礎訓練51頁《美麗的草原》。

五、說板書

篇3

一、在閱讀文章中感受美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語文教師要當學生的引路人,引導學生睜大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去感受美。

1. 引領學生感受文章意境美。

美是情感聯結的紐帶。教材中的諸多文章,向讀者展現了美的意境:異域獨特的風光,祖國秀麗的山川,民族特有的風情,人間美好的情感……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美,容易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學生美好的情操。人教版五年級課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文,向我們展示了異域他鄉的民族風情。教學時,我首先向學生播放了德國風情的視頻,讓他們初步了解了德國的建筑特色、城市風格、美麗風光,激發了他們窺探異國美麗風景的興趣。然后讓學生去文章中尋找美,找出文章中描寫德國奇麗景色的句段,誦讀、想象,再現畫面。學生就能逐步融入文章美的意境,進行了一番獨特的異國風情游。

2. 引導學生感受文章語言美。學生只有感受到文章語言的美,才能更有閱讀的興趣,才能增強美好的感受。揣摩詞語、反復推敲是引導學生領悟語言精妙的好方法。比如《草原》一課的開頭:“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這里的天空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教學中我要求學生抓住“那么……那么……”,細細琢磨,反復推敲,慢慢品味,感受語言傳遞出的美的意境。這樣,學生似乎自己也來到了草原,看到了草原美景。

分析修辭,仔細斟酌是引導學生體會文辭美的重要手段。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往往能收到出其不意的表達效果,讓語言富有生動性、形象性、抒情性,讀者讀來也是一種美的享受。比如,學習《彩色的非洲》一課,我讓學生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體會其表達效果。學生興致勃勃,在品讀這些優美句子時,仿佛看到了非洲五彩斑斕、繽紛絢麗的美景,仿佛與文中的景致融為一體。

還原文字,想象畫面也是引導學生感受語言魅力的良好途徑。選入課本中的詩文,都充滿了詩情畫意,有著言雖盡而意無窮的效果。教師可引導學生積極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綜合自己的生活積累,大膽展開豐富的想象,把文章中的文字還原成一個個生動的畫面在大腦中再現出來,從而豐富自己美的情感。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有這樣兩句詩:“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向讀者展現了美好的意境。我引導學生想象畫面:春風吹過,長江南岸是一派什么樣的景象?你的眼前浮現的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學生興致盎然,開始描繪一幅幅江南春景圖:綠色的山、綠色的水、綠色的田野、綠色的草木,山上鮮花盛開、姹紫嫣紅,鳥語花香,一片勃勃生機。王安石思量著,明月啊,你何時照著我回到自己的故鄉呢?這美妙的畫面融入了學生對美的理解,從而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

二、在反復誦讀中品味美

誦讀是領悟內容、熏陶情感、品味意境的重要方法。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在讀中潛心涵泳,疏通文脈;在讀中捕捉藝術形象,領悟作者情感;在讀中領略文章韻味,受到美的熏陶。

首先,選好精美片段是品味美的前提。可以選景物描寫的美文、人物心理刻畫的句段、人物肖像描寫的佳句、能引起讀者思想共鳴的心靈感悟、被歷代傳誦的經典佳句等等,作為課堂教學中誦讀的重點。

其次,教給正確的誦讀方法是品味美的關鍵。反復品讀時,可以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帶有個性化理解的朗讀、字正腔圓的朗讀、融入個人情感的朗讀等不同角度的朗讀方式,引導學生大膽想象,進入文章的意境,讓學生與文章產生共鳴,一步步品味到文章美的意境。

再次,充足的誦讀時間是品味美的重要保證。在布置課前預習作業時,教師就要把“大聲地朗讀課文,把文章讀通讀順,不懂的字查字典解決”作為一項重要要求提出。學習文章時,不同教學環節、不同目的的讀,教師都要舍得時間投入。教師的講解要精練,省去一些不必要的提問,盡量節省時間保障學生讀的需要,課后,還可布置學生有選擇地熟讀成誦,達到積累鞏固的目的。

三、在說寫訓練中創造美

在學生感受美、品味美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調動內心的情感體驗,通過說寫訓練去創造美,可以將學生對美的體驗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描述腦海中浮現的畫面是創造美的一個好方法。語文教材中的諸多文章在學生閱讀之后,都可以引導學生用語言再現文章的畫面。還可以抓住文章留白處,讓學生想象補白,并把這些畫面描述出來。比如《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的文章結尾這樣寫道:“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這是一幅感人肺腑的畫面,這是一個令人無限期待的瞬間,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父子緊緊相擁,可能還會有哪些打動人心的動作、有哪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對話?我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勇于表達,相互交流后再寫下這些美好的瞬間。學生通過寫作,踐行了對美的再創造,進一步感受到人性的光輝,對文章的理解也再次得到升華。

篇4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 高效課堂 情感 交流 開放

高效課堂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是教師奮斗的目標。從教10年來,為了能給學生更好的課堂,將知識以更高效的方式傳播給他們,我閱讀了許多有關教育教學的書籍和名著。最近我從語文備課大師網看了許多名師的經典教學實錄,受益匪淺。我常常在反思自己的語文教學:究竟應該給學生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課程改革對于學生的影響非常深遠,課程改革雖是一個正在不斷試驗的^程,但它卻關系著許多學生一生的命運。我認為,教師在乎什么,學生就發展什么;教師給學生什么樣的課堂,學生就擁有什么樣的人生。如何給學生一個高效的課堂呢?我有以下幾點看法和體會。

一、情感的課堂

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必須在課堂中引導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中充滿“激情”。在語文課堂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充滿激情的教師,才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教師應該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學生度過每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讓學生在充滿激情的課堂中學習和成長。例在如教授六年級《春夜喜雨》一課時。教師通過激情的配樂朗讀,讓學生穿越時空隧道,與作者杜甫同喜同樂,從而達到情感的共鳴。

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融情。“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有了它,學生才能在課堂中充滿情感,融情于課堂,融情于人生,在情中體驗人生,學會成長。

二、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傾聽者,沒有機會交流與發言。新課程改革后,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面對面交流、心與心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在交流中塑造高效課堂。自讀課文的教學,應當全部采用當堂達標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獲取知識。

三、開放的課堂

(一)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教師給孩子多大的舞臺,學生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去展示自己,以課堂為平臺,讓學生展示自己最真的情感、最實的體驗、最美的心靈。例如在教學《窮人》這篇課文時,在教學的最后一環節,我讓學生分角色表演漁夫和桑娜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的情景,學生在盡情的表演當中感受到了漁夫夫婦的善良,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

(二)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實踐出真知”,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得到鞏固、提高。例如在教學《墨梅》一文后,我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石灰吟》《青松》等十余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借物言志方面的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學生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從而使課堂在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

四、感悟的課堂

《鳥的天堂》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呢?在教學中,我通過圖片、錄像資料等給學生展示美麗的榕樹,而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學生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之情,自然而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自己也被深深感動。

五、自主的教學模式

在語文課上,教師要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把教學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語文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開展課堂討論。語文課堂組織形式應該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教師可以和學生圍坐在一起共同參與討論,展開交流與對話。教師應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的心理氛圍,而不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居高臨下的權威者。這樣的語文課堂氣氛往往輕松活躍,學生的參與意識很強。

六、有趣的作業形式

篇5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語感培養

素質教育不斷深入,語文教學中最主要的就是對學生的語感培養,而且語文的語感培養就是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不斷提高,因此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的豐富學生的課堂生活,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調動起來,把學生的語文成績能夠全面的提高,所以以下我們就以語文教學中的閱讀、吟誦、意境轉化、思想啟發、強化訓練等幾個方面來分析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語感培養方式。

一、在閱讀中培養語感

1.擴大閱讀范圍

高中生在完成義務教育階段后,其自身的文學功底和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已經具備經驗和技巧,所以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就是將學生的語感培養的直接方式,語感就是多讀課文和課后文章的總結,而且高中生的課堂秩序井然,教師就必須把學生的語文閱讀嚴格規定,把學生的閱讀范圍擴大,從而才能保證課堂上的語感帶動知識的進一步積累。

2.開展情感演練身臨其境

高中語文課堂上最主要的就是有語文老師的步步帶領,僅僅深入課文的內部,給學生一種感同身受或身臨其境的感覺,把學生的思想意識激活,從而將學生的主動閱讀興趣調動起來,而且學生的語感培養就是從課堂上一次次身臨其境的感情中培養出來的,而且高中語文課堂要發揮學生的主動學習性,才能夠把學生的語感最快速的帶動起來。

二、在吟誦中體味語感

因為中華文化起源于古詩詞歌賦樣樣包含著中華文化的精髓,從韻味到旋律都把中華文化的古典美展現得淋漓盡致,例如:屈原的《離騷》,江南坊的方言、歷史、深化、鳳舞都概括描述出來,而且讀后其內藏韻味無窮,將詩人內心的跌宕起伏渲染的異常悲愴,極具浪漫文藝表達情感。學生讀后會有一種深刻的聯想臆想,天地孤獨、霧靄茫茫,使人的離去不歸,留在汨羅江畔無盡的悲望,水悠悠蕩不盡詩人的哀愁。在吟誦中自然的發揮領悟能力,因此語感直接能被提高,而且想象力也會被帶動。

三、在情境中深化語感

中國的文學作品講究的就是詩情畫意,例如:《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簡短的三句話就讓北國的雪景把學生帶入了北國大雪的情境中,而且無限美好的祖國河山,是學生在領略北國雪景的同時,對祖國的愛國情緒也會高漲,深化語感就是要求學生在讀詩詞、現代文時能夠把自己的情感融入進去,從而把語感培養出來,畢竟語文的閱讀語感并不是一次養成的,而是經過長期的閱讀積累,逐漸的提高蹤跡的領悟能力,而且語文知識的修養既是憑著語感而來的。

所以說要想學好語文知識,必須把語感全面的激發和培養,才能促使語文的文學內涵在語感的調動下進一步積累和完善,而且情境深化語感需要的豐富的想象力,想象力的出現就是要求對文章的內涵精神意義的理解,而且情境深化語感并不是單一的閱讀要求,而是要求學生靜下心來,帶著學習中的定力把文章中的語境和情況全面的分析和認真的理解,從而深化語感。

四、在啟發想象中激發語感

高中語文課堂雖然不能像小學生那樣可以全面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但是完全可以在老師的帶動下增加語文課堂的學習主動性和興趣,想象力是學生進行文章閱讀和對新知識認識理解的關鍵步驟,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創造性的提出對于文章的見解和感受,既豐富了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實施,又促使高中生在發揮想象力時把自己的閱讀能力提高。想象力的發揮對于學生的語感培養不光有直接的作用,還能給學生更多的邏輯思維能力的鍛煉和培養。所以在啟發想象中激發語感,才是最切實可靠的。

五、在拓展訓練時強化語感

1.多讀書,讀好書

高中生階段是一個人一輩子積累知識最豐富的階段,而且高中知識是奠基,只有把高中生的語文語感培養出出來,通過一系列的培養措施,才能給我國輸送更多的現代化建設需要的人才,所以多讀書讀好書就是在語文語感拓展訓練強化時最需要實施的要求,而且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多讀書讀好書,才能把握書中的知識精華全面的吸收加以利用,而且多讀書讀好書才能夠把學生的語感培養的同時,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世界觀樹立起來,從而達到高水平文化教育的目的,使高中生完成人生知識積累的最佳階段。

2.積極配合教育制度,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現代的文化教育不僅僅是對于高中生的成績要求,因此語文的語感培養就是給學生更多的文化只是接受起到基礎作用,語感掌握了,才能夠把學生的閱讀理解興趣調動起來,而且當前的教育要求就是素質教育,因此拓展訓練也是培養學生語感的科學方式。

六、結語

課堂上的閱讀知識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不是把學生能夠全面的教會,因此就要求學生擴大閱讀范圍,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文章世界里盡情地徜徉,掌握語文的語感就是把學生成績提升的最好方法。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 地理教學 學習興趣 地理知識

素質教育要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倡導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展。但由于種種原因,學生仍在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習的主體地位并未得到很好的體現。傳統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單一呆板的教育教學制度,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而學生的主體性與創新性又是密不可分的,沒有積極主動的學習,也就談不上在學習中創新。

怎樣弘揚學生的主體性,激發求知欲?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說:“知之者不好之者。”陶行知先生也說:“學生有了興趣,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只要你對學習產生興趣,就能提高學習活動的效率。只要教師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原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以真摯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對教學效果有著重大影響。尊重和理解學生是教好學生的前提,素質教育倡導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學過程也并不是知識機械地移植過程,而是一個師生間心靈的接觸與交往的過程,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句鼓勵的語言,都會使學生有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因此,融洽的師生關系,可以促使師生間縮短心理距離,產生友好、親近、共鳴、信賴的效應,真摯的師生情感,是教學中的一種催化劑,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勵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教學過程的開展和教學效果的提高。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學生扎實地掌握知識,絕不是靠多次的重復,而是靠理解、靠興趣、靠師生間的情緒狀態達到的。

二、展現地理教師個人魅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有時候,學生愿意花更多時間、精力在某一課程上,并不是因為該課程很重要或很有趣,而是因為他喜歡該科任教師。因此,地理教師要時時注重個人儀容儀表,加強學習,不斷提升個人魅力。如,運用高超、精湛的教學技術;幽默風趣、極富感染力的語言;賞心悅目的板書;形象逼真、生動活潑的板圖等。如果你能在幾分鐘內在黑板上畫出一幅形象逼真的中國地圖或世界地圖,那么學生肯定對你佩服得五體投地。

除此之外,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教師以高尚的師德形象、嚴謹的治學態度、高昂的精神狀態、以身作則的表率作用感染學生。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熱愛自己的專業,有刻苦鉆研、精益求精的精神。真正關心學生的成長,關心學生的前途,從學生的需要出發,使學生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真正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由于專業的影響,地理教師知識面很廣,往往給學生“博學”的印象。地理教師應努力更上一層樓,讓學生覺得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此外,地理教師備課量大,但要批改的作業較少,課余時間較多。地理教師應充分利用這個優勢積極參加業余活動,如體育、歌舞、繪畫、書法等,不僅可以豐富業余生活,愉悅身心,而且可以讓學生覺得你多才多藝,敬仰、崇拜油然而生。

“醉翁之意不在酒”,教師要關注學生學習以外的問題。教師如果僅關心學生的學習,就很容易讓學生厭煩。因此,地理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力,用心靈關注、愛護學生,讓學生感受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關懷。這樣學生自然就會感激你、喜歡你,從而“愛屋及烏”地喜歡地理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課堂教學力求形象直觀,把興趣培養貫穿始終。

1.設計好每一節課的引言,適當制造懸念,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不斷用有趣的問題為教學過程開路,創設覆蓋每一章、每一節、特別是每一具體課題的問題情境。例如:如在講“日界線”時,可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有一對在海輪上出生的雙胞胎姐妹,按出生日期,姐姐的年齡比妹妹小一歲,這可能嗎?她們出生在何地區?”基于強烈的好奇心,急于揭開其中的奧秘,這時再講相關的知識,學生既樂于接受,又容易接受。由此可見,學生如果有了追求知識的欲望,就能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2.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注重教學語言的藝術性。

為了保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使學生經常處于“樂學”狀態,教師在認真備好課的基礎上,還要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注重教學手段的藝術性、多樣性。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語言美,用精煉、生動、富有邏輯性、多樣性的語言;用清晰、響亮、舒緩、流暢的語音;用抑揚頓挫、娓娓動聽和富有節奏變化的語調,給學生以聽覺上的美感。在課堂教學時還應根據教學內容對自身情感進行調控,滿懷激情地開展教學活動,設法使學生不斷受到感染,讓情緒亢奮起來,使學生的腦神經受到適當刺激,對所學內容留下較深印象。地理學科涉及的內容豐富多彩,這要求教師用對大自然的滿腔熱愛、對科學真理的執著追求,借助于準確生動的語言和抑揚頓挫的語調感染學生。如講到黃河這條哺育著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時,教師內心應充滿驕傲自豪之情并溢于言表;當講到由于我們缺乏科學知識,亂砍濫伐,破壞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時,教師的情感應是痛惜和擔憂的。這樣感染學生,便使學生熱愛祖國之情油然而生,并能認識到保持生態平衡、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3.精心選擇古詩詞反映地理知識,增強課堂教學的知識性和趣味性。

中學地理是一門饒有趣味的學科,它包羅萬象,知識面廣,課堂生動有趣,能使學生精神振奮,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講“大氣垂直分層”和“垂直地帶性”時,可以引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等;在講“東北的氣候”時,可引用的詩詞:“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銀裝素裹,分外妖嬈”;在講“海水運動”中的錢塘江潮水時,可引用“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在講“生物”、“土壤”時,可以引用“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用歌詞“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百鳥齊歌唱”,還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優美詞句,無形中把學生引進了內蒙古大草原的地理境界中去。又如用唐代詩人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兩句詩,描繪長江三峽河段山高谷深、坡陡流急的水系特征;用“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兩句詩,來形象逼真地描述長江中下游地區春末夏初梅雨的天氣特色,等等。在詩情畫意中,學生深受感染,投入到課文有的情景中去了。如果引用得當,可以大大加深和擴大學生的地理知識領域,激發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獲得牢固而深刻的地理知識。

4.挖掘教材的幽默因素。

在講地殼中的化學元素時我們可以利用元素的諧音,如“氧、硅、鋁、鐵、鈣、鈉、鉀、鎂”,可以引導學生記憶為“養閨女貼給哪家美”(學生驚詫的目光注視著)。這樣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加強記憶,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四、化難為易,讓學生得到學習的快樂。

1.充分利用課本插圖、地圖冊和地理掛圖進行教學。

地圖是地理教學中重要的信息源和工具,它為地理教學提供地理事物空間性狀、分布及空間關系的信息,地圖是地理的“眼睛”。學生可以從地圖上直接獲取許多地理知識,地理課本中的插圖、圖片是課本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幅插圖、一幅照片可以充實和簡化課本有關內容的文字敘述,達到以圖釋文、圖文結合的目的。教學形象直觀,還有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擴大學生的地理視野,創設地理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如:學習正午太陽高度變化時,可結合地圖來分析的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這樣記憶深刻,而學生也不會覺得死記硬背而枯燥無趣。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2.充分利用示意圖進行教學,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地理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設計地理簡圖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既能抓住特征突出重點,又能培養學生直接學會繪圖的基本技能。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邊講邊畫,而學生則邊聽邊記,注意力隨著老師的筆觸和語言自然轉移,做到視聽結合,頭腦并用,思維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記憶,并且更能提高學習興趣。如:學習太陽高度周年變化時,在黑板上邊講邊畫,展示規律簡圖,然后讓學生說出3月1日、9月10日、10月1日太陽直射的半球及移動方向,這樣學生不但有效地掌握了課堂內容,而且培養了觀察力、注意力和思維力,更有效地培養了學習地理的興趣,增強了學習地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充分利用電化教育手段――投影、幻燈、電影、錄像的直觀優勢,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電化教育手段主要包括幻燈、投影、錄音、錄像、電影、計算機、激光視盤等,具有形象性、再現性和先進性的特點,能提高地理教學信息傳遞質量、增加傳遞的數量、豐富傳遞的形式等。在地理教學中有許多重要的地理現象和地理過程是比較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如果借助多媒體,利用動畫來制造模擬的運動現象和過程,化不可見為可見,化抽象為形象,化靜為動,就使學生接受信息時首先有一種嚴謹務實的感覺,配之以精練的講解,知識重難點就會因此而得以突破,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講“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和世界各地晝夜長短變化”時,可用Flash或Authorware制作動畫,把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和全球晝夜長短變化分別制作成兩個同步動畫,使太陽直射點由北回歸線逐漸南移,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由最高值逐漸變小,白天時間逐漸變短,北極圈內有極晝現象的范圍越來越小,南半球正好相反;當太陽直射點移動到赤道上時,南北半球同緯度地區中午太陽高度角相同,晝夜平分;當太陽直射點繼續難移到南回歸線時,北半球晝最短,北極圈以內全是極夜,南半球正好相反。本來一個很難講的問題,通過動畫演示,學生耳聞目睹,重難點迎刃而解。

五、關注身邊問題、熱點問題,引導學生用地理知識解釋身邊問題、熱點問題,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

地理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有其獨特的魅力,其跨科學多,綜合性強,對提高學生素質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教學歸根結底在于人地關系,無形中強調了一種人文精神和人格塑造。其所涉及的全球觀、環境觀、人口觀、資源觀、可持續發展觀都能影響學生的道德行為意識。例如,在講到“人類面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這一單元時,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地理與環境、人口、資源的關系,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生態觀的教育,增加學生的環境意識,讓學生懂得環境保護是公民的責任,增強學生的生態道德觀念。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可以和當代的環境問題結合,從學生最切身的體會入手,從本市的環境問題、學校周圍的環境情況講起,自然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由于人類對自然界的無度索取和資源的大量浪費,全球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如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和損失、溫室效應、酸雨、臭氧層空洞等,給人類生活帶來很大的危害。又如土地沙漠化問題,春季沙塵暴的頻率越來越高。這是一個與所有人關系密切的環境問題。這樣可以激起學生的憂患意識,有利于促進他們對地理學科的關注。

總之,“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通過激發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由知之者變為好之者,由好之者變為樂之者,由此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實現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更好地達到地理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刑忠錄.在地理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0.3.

[2]張中元.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J].新課程(中學),2010.2.

[3]毛恒.用語言藝術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J].中學教學參考,2009.3.

[4]楊永平.多途徑活化地理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寧夏教育,2009.11.

[5]朱光平.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2.

[6]劉奇鴻.新課程標準下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探究[J].21世紀中學生作文(高中教師適用),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