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范文
時間:2023-03-31 17:20: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王安石,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這種憂患意識,是我們民族特有的悲劇精神。這種悲劇精神作為對命運進行理性思考的結果,是超越,是突破,是變革,是前進的動力。而中國知識分子的憂患意識,一直熏陶著我們民族的性格,使中國人民能夠正視人生和社會的負面,認識生活的嚴峻,以有備之心接受命運中的災難和不幸,使民族性格變得完整而深刻。
王安石為生活的時代憂患,為自己的家國憂患。他在十多年仕宦為吏的政治實踐歷程中,體察到從北宋建國以來在政治、經濟、社會、教育、軍事等方面所積累和形成的一些現實問題。慢慢地,他腦子里形成了一整套的政治改革方案。他要把這套改革方案送呈皇帝,他以為這是濟世救民的靈丹妙藥,他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
仁宗皇帝沒有表示太大的興趣。讀書人總是高看自己,總覺得自己是個人物,總是不甘寂寞,總有一種表現的欲望,那好,就把《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批給朝中大臣閱覽,讓他們去評判評判吧!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引起了一個人的注意,這個人就是后來改變了王安石命運的宋神宗。宋神宗的老師給他講《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給他講王安石的憂國憂民,給他講王安石的才華橫溢。于是,宋神宗開始留意王安石。一登上帝位,他就求賢若渴,一天連發幾道急令,催王安石來與他見面,與他謀劃改革,去實現《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中設計的所有變法圖強的理想。
王安石在一個大雪天赴京。白雪覆蓋的原野,云霧氤氳,一眼望去,只覺得一片空靈純凈,使人塵慮全消。王安石踩著薄薄的雪,心情無比暢快。他以為遇上了明君,以為可以宏圖大展,以為歷史的春天就要來了。在驛站昏黃的油燈下,王安石潑墨揮毫: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商鞅》)
幾行字,豪氣沖天,頂天立地。王安石自比商鞅,當然想到了五馬分尸,想到了要為改革付出的所有代價。他決心要與神宗一道擺脫“內則不能無以社稷為憂,外則不能無懼于夷狄”的衰危困境,實現國家和民族的富強。他不在乎個人的命運,戰國的吳起、商鞅作為政治家,誰不是把富國強兵作為施政的終極目標?
王安石就這樣選擇了一條不歸路。
篇2
《出郊》王安石,川原一片綠交君,深樹冥冥不見花。風日有情無處著,初回光景到桑麻。
翻譯。夏日,最適合深樹蔭中匿,川原于我陌生,不見詩中紅綠交加。卻得見深樹,泉州難得剩下的深,無花卻讓人狂喜不禁。我于樹下借蔭,仰頭望去,光如裂帛,或者雨水也借著這些縫隙滴落人間吧。見老樹如見長者,更是故人,這樣的信仰,我心足滿。風日的情,便是在這樹上,光景桑麻也在其間,陰隨陽變,流轉不息,甚幸。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王安石夫人吳氏的祖母曾氏,是曾鞏祖父曾致堯的女兒。曾、王兩家有著密切來往,曾鞏的父親曾易占曾與王安石的父親研習學問。但兩人童年、少年并無接觸。直至景v三年(1036),曾鞏赴京趕考,才與隨父在京的王安石相識,彼此傾慕,結成摯友。這年曾鞏18歲,王安石16歲。
同為“唐宋家”之一,又都在宋朝做官,還有點八竿子打得著的親屬關系,在王安石未成名之前,是曾鞏將他引薦給了歐陽修。
曾鞏為人正直寬厚,襟懷坦蕩。有一次宋神宗召見曾鞏,并問他,“你與王安石相交多年,王安石這個人到底怎么樣呢?”曾鞏不因為自己與王安石多年的交情而隨意抬高他,而是很客觀直率地回答說:“王安石的文章和行為確實不在漢代著名文學家揚雄之下;不過,他為人過吝,終比不上揚雄。”宋神宗聽了這番話,感到很驚異,又問道:“你和王安石是好朋友,為什么這樣說他呢?據我所知,王安石為人輕視富貴,你怎么說是‘吝’呢?”
曾鞏說:“雖然我們是朋友,但朋友并不等于沒有毛病。王安石勇于作為,而‘吝’于改過。我所說的‘吝’乃是指他不善于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而改正自己的錯誤,并不是說他貪惜財富!”宋神宗聽后稱贊道:“此乃公允之論。”
不是曾鞏一個人這樣看。宋人王《默記》中說,王安石中了進士,樞密使晏殊很欣賞他,推心置腹地對他說,咱們都是江西老鄉,送給你八個字:“能容于物,物亦容矣。”王安石回到客舍,頗為不屑地說道:“晏公為大臣而教人者以此,何其卑也!”此后一直看不起晏殊,譏笑他說:“為丞相而喜填小詞,能把國家治好嗎?”
確實,王安石的改革是比較典型的書生革命,考慮問題不全面,利想得多,弊想得少。光看反對他的那些人的名單就知道他捅了多大的婁子:司馬光、歐陽修、程頤、呂公著、富弼、文彥博、范仲淹、蘇軾、蘇轍、范祖禹、晁補之、黃庭堅、秦觀、王安國……
熙寧六年(1073)孟秋至八年孟夏,天久不雨,赤地千里,輿論歸咎新法,支持變法的宋神宗也猶豫了,欲罷除新法。王安石請求皇帝堅定信心,宋神宗蹙然道:“人情恣怨,自近臣以及后族,無不說是弊政,看來不如罷免為是。”在場參政馮京剛應一句“臣亦聞有怨聲”,就遭王安石斷喝:“士大夫不得逞志,所以訾議新法。馮京獨聞怨言,便是與若輩交通往來,否則臣亦有耳目,為什么未曾聞知呢?”
后來,宋神宗夜接門監鄭俠所上流民圖。圖中所繪全是流民慘狀,有的號寒啼饑,有的嚼草根茹木實,有的賣兒鬻女,有的奄斃道旁;另有一班悍吏,尚且怒目相視,狀甚兇暴。宋神宗想著流民圖,輾轉吁嗟,夜不成寐。翌日臨朝,頒旨暫罷青苗、免役等十八事,中外歡呼,互相慶賀。唯變法派恨鄭俠入骨,王安石忿不可遏,竟抗聲道:“鄭俠欺君罔上,妄獻此圖,臣只聞新法行后,人民稱便,哪有這種流離慘狀呢?”
王安石的“吝”還表現在其他一些工作和生活小事上。王安石做的第一任官是揚州簽判,當時任揚州知州的是前參政韓琦。有人問韓琦一個生僻字,韓琦不認得,隨口說:“王安石頗識怪字。”王安石聞知后,認為韓琦在嘲笑他,以后一直對韓琦耿耿于懷,他當政后,立即把當著宰相的韓琦貶出汴京。
篇4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又稱王荊公、王文公、臨川先生,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在哲學上,他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于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豐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吊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營造出一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王安石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著作存世。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王安石別稱王荊公、王文公、臨川先生。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慶歷二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元祐元年,病逝于鐘山,追贈太傅,紹圣元年,獲謚“文”,故世稱王文公。
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于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豐神遠韻的風格
(來源:文章屋網 )
篇6
王安石在相位,子婦之親蕭氏子至京師,因謁公,公約之飯。翌日,蕭氏子盛服而往,意為公必盛饌。日過午,覺饑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餅兩枚,次供豬臠數四,頃即供飯,傍置菜羹而已。蕭氏子頗驕縱,不復下箸,惟啖胡餅中間少許,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因謁公 ( ) ②覺饑甚而不敢去 ( )
③不復下箸 ( ) ④公取自食之 ( )
2.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與“公約之飯”中“之”相同的一項是 ( )。
A. 是吾劍之所從墜 B.遇子方蟲,則一鉗博之
C. 久之,目似瞑 D.故時有物外之趣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話說說“其人愧甚而退”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謁:拜見,請見 ②去:離開 ③復:再,又 ④食:吃
2.( B )。
篇7
關鍵詞: 王安石 脂粉語 以詩為詞
從王安石詞作的內容來看,大體可以分為懷古議今、談論佛道、描寫景物、抒寫懷抱、反映生活等五個方面的內容,研究者們有類似于“安石為詞,全不胎息花間,而實同于范蘇。”[1]、“不作艷語、綺語”[2]等評價。誠然從中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王安石詞作的題材內容與傳統的香軟詞有顯著的差別,但是卻不能籠統地認為其詞作完全沒有“脂粉語”的存在。事實上,王安石的詞作亦透著“脂粉氣”,并且具有特殊的內涵意義。
一、王安石詞作內容“脂粉語”的特點
所謂“脂粉語”大致包含兩層意思:一是作品的題材內容方面非但不忌諱“艷事”、“”,而且反以它們作為自己所津津樂道的詠寫對象;二是在作品的色澤方面,努力追求一種與其題材內容相協調的香艷味。北宋初期的詞還是“南唐詞風的追隨時代”,內容大都為男女戀情和傷離情懷,沒有突破“詞為艷科”的藩籬。在這樣的創作背景下,王安石29首詞中直接寫男女戀情的為數不多,作品里包含了“艷語”但卻另有目的,大致有以下幾類特點:
(一)擬作閨音,追憶少年生活。
宋詞中男子作閨音的現象我們并不陌生,王安石詞作內容中直接反映愛情的雖然很少,但也有相對香艷的詞句存在。如他在《漁家傲·夢中作》中寫道:
隔岸桃花紅未半。枝頭已有蜂兒亂。惆悵武陵人不管。清夢斷。亭亭佇立春宵短。[3]
春天是桃花盛開、蜂飛蝶舞的時節,一位亭亭玉立的美麗女子在這樣的季節里暗自傷神。河對岸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可是她卻在水邊顧影自憐,滿懷愁緒地等著自己的情郎,即使是在夢中相見的時間也很短暫,夢醒之后倍感凄涼。評論家方勺記載了這首詞的寫作背景:“介甫嘗晝寢,謂葉濤曰:‘適夢三十年前所喜一婦人,作長短句贈之,但記其后段:隔岸桃花紅未半(略)。”王安石在這首詞中回憶了自己少年時的一段感情生活,他模擬女性的口吻,以幽怨的語調塑造了一個思婦的形象。又如《謁金門》一首詞云:“春又老,南陌酒香梅小。遍地落花渾不掃,夢回情意悄。紅箋寄與添煩惱,細寫相思多少。醉后幾行書字小,淚痕都揾了。”這首詞采錄自《能改齋漫錄》卷十六,寫的是一段兒女相思之情,“紅箋”、“相思”是以女子的口吻來敘述深刻的兒女情懷。王安石的愛情詩寫得較為含蓄,與他的其他作品的風格甚不協調,現在的研究中很多人就憑此來判斷荊公詞作沒有描寫,是太過絕對了。就像與王安石處同一時代的司馬光、歐陽修,他們與王安石一樣也都屬于不喜聲色的人物,也同樣留下了一首《西江月》、《蝶戀花》這樣吟詠男女愛情的作品,筆調也甚為細膩纏綿。
王安石早年雖然不喜作詞,但是并不代表他對詞采取絕對的否定態度,這一點我們還可以從其家庭成員的寫作狀況中看出。王安石的夫人吳氏甚有詩詞之才,嘗有小詞約諸親游西池句:“待得明年重把酒,攜手,那知無雨又無風”,王安石之弟安國、安禮,其子王雯,都有描寫“脂粉”的詞作傳世。
(二)取作為詞作典故或意象,為懷古述志服務。
作為一代風云人物的政治家,王安石的一生都是在宦海沉浮中度過。他胸懷“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大志,獻萬言書、推行新法,兩次官至宰相又兩次被罷相。他的人生經歷和心境在詞作中也反映了出來。如他的代表作《桂枝香·金陵懷古》抒發自己在金陵懷古述遠情懷,為作者別創一格、非同凡響的杰作,詞中不時流露出詞人失意無聊之時頤情自然風光的情懷,內容上作者化用了“門外樓頭”和歌曲“《玉樹花》”的典故,均是指陳后主的故事。由此可知,安石的創作并沒有刻意地回避和艷詞,只是他的創作是真正的政治家之詞,往往在作品中借古喻今,是真正有所寄托的。他詞作中的,并不是為了讓作品變得“媚”和“艷”,而是為了達到自己借古諷今、寄托情懷的目的。
(三)描寫風流生活,以相思寄托向往自由的心境。
王安石不喜聲色犬馬,更不去光顧聲色場所,早年時候對柳永的作品不屑一顧,這樣正經古板的人在當時并不多見,因此有流傳“王舍人竊柳詞”的笑柄。晚年耽于佛理、閑談俱味禪悅,《雨霖鈴》、《南鄉子》(磋兄世間人)、《望江南·歸依三寶贊》等多半表達的是一種向往隱逸生活和感悟禪理的心情,但是其中一首《千秋歲引·秋景》顯得很不一樣:
別館寒砧,孤城畫角,一派秋聲入寥廓。東歸燕從海上去,南來雁向沙頭落。楚臺風,庚樓月,宛如昨。無奈被些名利縛,無奈被它情擔閣!可惜風流總閑卻!當初漫留華表語,而今誤我秦樓約。夢闌時,酒醒后,思量著。[5]
詞作中的“別館”、“楚臺”、“風”和“月”幾個意象明顯透著一股“柳七”的味道,可見王安石在晚年的創作中是有心地學習了柳永的創作的。但是,與柳永詞作內容上以艷詞詠情的風格不同,王安石的艷詞是為了要達到滅情的目的,作者感嘆名利縛人手腳,紅塵瑣事耽擱自在生活,風流的日子卻總被拋一邊。“當初”以下從“風流”二字鋪展開去,述心上之人海誓山盟、密約私諾,然終于辜負紅顏,未能兌現當時的期約的情懷。“秦樓”本指婦女的居處,在漢東府《陌上桑》中為美貌堅貞的女子羅敷的居處,李白的《憶秦娥》也以秦樓為思婦傷別之處,因而此處的“秦樓約”顯系男女私約。王安石在詞中借對昔日歡會、空負情人期約的風流往事的描繪,抒發自己對政治的厭倦之情、對無羈無絆生活的留戀與向往。沈際飛對此作出了很深刻的評價:“介甫有游仙之意,悟矣。必待‘夢歸’、‘酒醒’、‘思量著’,又何遲也。媚出于老,流動出于整齊,其筆墨自不可議。”[6]
綜上可知,王安石的詞作內容題材并不回避“脂粉語”,但是它們所表現的并不是男歡女愛的綺麗情事,而是以理性的態度寄托作者或感傷時光易逝或無意政事的文人情懷,正如劉熙載在《藝概》中評價說王安石詞“一洗五代舊習”。
二、王安石詞作“脂粉語”特征的原因
王國維說過:“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者也。”[7]宋代的代表文學即為詞,而詞的特點又體現為“妖”和“媚”,所謂“詩莊詞媚”。但是王安石的詞風一方面為詞壇吹來了一股清爽之風、加速了詞雅化和詩化的步伐,一方面也體現出“脂粉語”的特征,這種情況的出現是有其特定的原因的。
其一,時代風尚與文學思潮的影響及對儒家詩教的實踐。北宋初中期是詞逐漸由“媚”向“雅”的轉型時期,詞作內容不僅對以外的題材進行了開拓創新,即便是的描寫也在漸漸地收斂著它的著色,向“樂而不”的儒家詩教靠攏,如晏殊就曾對柳永“彩線慵拈伴伊坐”進行奚落,蘇軾對秦觀“不意別后,公卻學柳七作詞”的指責,這都說明北宋初期文人士大夫階層在詞創作上崇尚“雅”的時代風尚。王安石是走在文學改革前列的代表,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推崇孔子的“吾未見剛者”和孟子的“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所以對于男女愛情他采取的是正面的回避態度。《詩話總龜》載云,王安石曾作了一首稍涉男女之情的詩,詩云:“卻憶金明池上路,紅裙爭看綠衣郎”。歐陽修見后,調笑安石云:“謹愿者亦復為之耶?”這則故事說明王安石不僅現實生活中不喜秦樓歌妓,而且作詩也少涉及男女之情,故被稱作“謹愿者”。又魏泰《東軒筆錄》云:“王荊公初為參知政事.閑日閱讀晏元獻公小詞而笑日:‘為宰相而作小詞,可乎?”[8]王安石對晏殊的詰問是在自己之詞與晏殊之詞間劃了一條界線,言明此“詞”非彼“小詞”也。由此,他的詞作代表著自身對儒家詩教的實踐,他一方面在題材上積極追求雅化,另一方面也對男女情愛進行著理性升華的思考,因此形成了詞作的獨特風格。
其二,友人之間的交游與相互欣賞特別是門人俞秀老、清老對創作的影響。作家的創作不是孤立的,它在保有個性特征、個人風格的同時總會受到其他作家創作的影響。北宋初中期,范仲淹等人在創作觀念上的改進及創作上的努力,王安石是其忠實的擁護者;晏殊位居宰相,王安石曾受到他的提攜;蘇軾與王安石雖在政治上有不同的見解,但并不影響二人在文學上的交流。再者,王安石的門人俞秀老、清老等人也是深刻地影響了他的創作風格,黃庭堅《書元真子漁父贈俞秀老》記載云:“金華俞秀老,物外人也。嘗作《唱道歌》十章,極言萬事如浮云,世間膏火煎熬可厭。語意高勝,荊公樂之,每使人歌。秀老又有與荊公往反游戲歌曲,皆可傳。長干白下,舟人蘆子,或能記憶也。此《漁父》計秀老必喜之,輒因清老遠寄,幸可同作。”從上面的文字記載可以知道秀老、清老兄弟皆妙解音律,善作歌詞,喜談佛理。在鐘山時二人常出入荊公門下,為荊公所喜。清老性滑稽,尤善歌,嘗為王安石歌《漁家傲》諸詞。秀老為人較穩重,尤喜說俗禪,嘗作《昌道歌》十章,言塵世皆幻,勸人向佛,王安石甚愛此歌,常使人歌之。且秀老與王安石有不少游戲唱和的歌曲,當時這些歌曲曾廣泛流行于“林下水邊,幽人鈉子”之中,甚至舟人蘆子也能記誦,可以說王安石晚年詞作多尚佛談理、歌詠隱逸出世,與當世流傳的刻紅剪翠詞風完全不同是直接受到了俞清老、俞秀老兄弟的影響。
三、王安石詞作“脂粉語”特點的意義
王安石的詞作雖數量不多,但是其“脂粉語”的特殊特征卻給詞壇吹來了一股清新之風,他的貢獻不僅在政治上也在文學上。他的詞上接柳永,下啟蘇黃,在詞風的轉變上具有極重要的影響,這在北宋乃至中國文壇都是具有特殊意義的。
(一)反映了當時文人的二重創作心理。
普列漢諾夫早就指出:“任何一個民族的藝術都是由它的心理所決定的,它的心理是由它的境況所決定的。”(《沒有地址的信》)唐宋文人處在那樣一個經濟文化相對繁榮的時代,在物質生活方面的尋求享樂和感情生活方面的尋求宣泄,就成了詞所賴以促發的兩大心理需求。
北宋時城市經濟高度發展,文人士大夫的物質生活條件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對于兩次位居宰相的王安石來說,宴會和社交是不可避免的,況且他的生活圈子中還集聚了蘇軾歐陽修等極會附庸風雅的朋友,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出現《謁金門·春又老》等作品是對當時文人生活面貌和心態的一個很好的反映。另一方面,作為一代風云人物的政治家,王安石也并未擺脫舊時只是分子的矛盾心理:在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兩者之間徘徊。他一方面以雄才大略、執拗果斷著稱于史冊,另一方面激烈的政治漩渦也使他時時泛起激流勇退、功名誤身的感慨。于是,也就有了他將佛教禪理引入詞中,并表現“塵自擾,性長閑,更無跡”的歸隱心愿。同時,作為一名政治家,他位居宰相,聲色犬馬的物質享受他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下”;作為一名學者,他接受的是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教育,在精神上是積極入世的。所以他的詞作最具有典型性,王安石詞作“脂粉語”的特點也為我們了解舊時文人的二重創作現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促進了詞向詩回歸的進程。
北宋初,詞體作為一種由詩衍變而來的新興文學樣式尚未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特質,于是有了溫庭筠對民間詞及最初文人詞的反叛。“自溫始,詞才有了特殊、獨立的風格,‘詩莊詞媚’、‘詞為艷科’的觀念也才得以確立,詞體也才具有了獨立于詩之外的生命。”[9]這是詞體對詩體的變革,也是對自身原始狀態的變革。至此,詞體已成熟定型,與詩體徑渭分明。詞體一旦定型,短時間內必然引起詞人們對相同模式之詞的大批量生產,過度的重復最終造成詞體的發展進人了審美與創作的疲憊期,求新的欲望隨之產生。
王安石詞作“脂粉語”的特點,使詞不單只是卿卿我我的才子佳人們來表演兒女恩怨的“感情戲”,還有了更多洪亮的男性嗓音和清新脫俗的自然之氣。后代的研究者對王安石詞作的意義也給出了很高的肯定:蔣克己在《論王安石詠史詞》中指出王安石的詠史詞“突破了花間的藩籬,恢復了詞的本來面目,擴大了詞的題材,打破了所謂的詩詞分工論,把詞提高到詩的地位,使詞不僅可以言情也可以言志,直接為現實的政治經濟服務,為蘇軾和辛棄疾等人詞風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10]熊大權在《略論王安石在詞史上的地位》一文中指出:“其突出的成就在于毫無顧忌的向舊的習俗、風氣沖擊,他把他在政治上的革新精神以及強調文學要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系的文學主張,或多或少的引入詞的創作中,突破了‘以清切婉麗為宗’、‘務求協律’的傳統觀念,滌蕩了五代以來綺靡柔弱的詞風,開拓了詞的題材內容的表現范圍,豐富和提高了詞的表現功能及藝術境界,為后來的蘇、辛詞開了先聲。”[11]
綜上所述,王安石詞作在“詩莊詞媚”、“詞為艷科”的大背景下所呈現的特殊特征為北宋詞壇吹來了一股清雅之風,加速了詞向詩轉化的過程,并且影響了后來追隨者的創作風格,具有特殊意義和不可忽視的地位。
參考文獻:
[1]鄭賓于.中國文學流變史(卷三).上海:上海出版社,1991:195.
[2]程潔.王安石詞淺論.江西:撫州師專學報,1989.1.
[3]吳熊和.唐宋詞匯評(卷三).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292.
[4]楊海明.唐宋詞縱橫談.江蘇:蘇州大學出版社,1994:293.
[5]沈際飛評.草堂詩余正集(卷一).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6]王國維.宋元戲曲史(自序).江蘇:鳳凰出版社,2010.
[7]魏泰.東軒筆錄(卷五).北京:中華書局,1983:64.
[8]木齋.唐宋詞流變.北京:京華出版社,1997:37.
篇8
《登飛來峰》是北宋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的第一句中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表現了詩人朝氣蓬勃,對前途充滿信心。詩的后兩句承接前兩句寫景議論抒情,使詩歌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賢的憂慮,而詩人卻加上不畏二字。表現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
創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夏,詩人王安石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里時,途經杭州,寫下此詩。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時詩人只有三十歲,正值壯年,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一抒胸臆,表達寬闊情懷,可看作實行新法的前奏。
(來源:文章屋網 )
篇9
王安石變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增強對外防御,對內彈壓的能力,以鞏固和加強封建統治。從新法次第實施,到新法為守舊派所廢罷,其間將近十五年。在這十五年中,每項新法在推行后,雖然都不免產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一些效果,富國強兵的效果是十分顯著的。
梁啟超《王荊公》是20世紀評議王安石及其新法影響最為持久的著作,《王荊公》為王安石及其變法徹底翻案,梁啟超用社會主義學說類比王安石新法措施,把王安石稱為社會主義學說的先行者,之先生亦持有相類的觀點。其后研究者雖
(來源:文章屋網 )
篇10
【作者】:王安國——《減字木蘭花》
【內容】:
畫橋流水。雨濕落紅飛不起。
月破黃昏。簾里馀香馬上聞。
徘徊不語。今夜夢魂何處去。
不似垂楊。猶解飛花入洞房。
【作者】:
王安國(1030-1076) 字平甫,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王安石之弟。神宗熙寧元年(1068),應茂才異等科入第,賜進士出身,拜西京國子教授、崇文院校書。熙寧七年(1074),為大理寺丞、集賢校理。八年,被罷歸田。其詞僅存三首,風格婉麗蘊藉,有《王校理集》,今不傳。
【注釋】:
落紅:即落花。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