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造句范文

時間:2023-03-19 21:43: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不求甚解造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不求甚解造句

篇1

生吞活剝,漢語成語,拼音是shēng tūn huóbō,形容那時人類還過著野獸的生活;比喻對別人的經驗、理論、方法生硬地接受,機械地照搬。也指生拉硬扯。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成語生吞活剝的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

一、生吞活剝成語解析原指生硬搬用別人詩文的詞句。現比喻生硬的接受或機械的搬用經驗、理論等。唐·劉肅《大唐新語·譜謔》:“有棗強尉張懷慶,好偷名士文章,人為之諺云:‘活剝王昌齡,生吞郭正一。’”

二、生吞活剝成語近義詞生搬硬套 [ shēng bān yìng tào ]

不顧實際情況機械地搬用別人的方法、經驗等。

囫圇吞棗 [ hú lún tūn zǎo ]

把棗子整個吞下去。比喻讀書等不經消化理解,籠統接受。

不求甚解 [ bù qiú shèn jiě ]

晉陶潛《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說讀書只領會精神實質,不咬文嚼字。現多指只求懂得個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茹毛飲血 [ rú máo yǐn xuè ]

指人類在學會用火以前,連毛帶血地生吃禽獸的生活。《禮記·禮運》:“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

食古不化 [ shí gǔ bù huà ]

指學了古代的文化知識不善于理解和應用,跟吃了東西不能消化一樣。

三、生吞活剝成語造句1、在學習中要學會融會貫通,不要只是生吞活剝一些知識。

2、我們要學習古人語言中有生命力的東西,決不能生吞活剝,食古不化。

3、學寫文章,固然可以仿名家寫作的手法,但可不能生吞活剝,否則就難有自己風格了。

4、這文章太難,我又沒時間好好研讀,只好生吞活剝先死記下來再說。

5、他發起脾氣真可怕,活像要把人生吞活剝一般。

6、目前許多學生學得很死,讀書不求甚解,生吞活剝,死記硬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7、牙仙,回家吧!在這里他們會把你生吞活剝的。

8、張老師告訴我們,學習上不要囫圇吞棗,生吞活剝別人的理論。

9、然而她也不是照貓畫虎,或生吞活剝,而是在前人的已有成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10、這堆海鮮都是要生吃的,等一下大家就生吞活剝大啖一場。

11、靠死記硬背,生吞活剝是學不好文化課的。

12、我們決不可生吞活剝地搬用他人的經驗。

13、學習外國長處要考慮國情,生吞活剝地套用是不行的。

14、我哪懂什么叫資料庫處理系統?我是生吞活剝地硬學。

15、上作文課前,他去圖書館翻了翻書,便生吞活剝套用進去,因此,他的文章模仿痕跡很重。

16、這部電影的情節,根本就是把外國作品生吞活剝地抄襲過來。

17、這種生吞活剝式的學習方法,到底會有多少效果,值得大家考慮。

18、學知識貴在舉一反生吞活剝是沒有用的。

19、一句話,這些人生吞活剝自由的概念,卻毫不考慮其所帶來的責任。

20、蘇菲亞:要是有人犯錯,她簡直就要把他們生吞活剝了。

21、決不可生吞活剝地搬用外國的經驗。

22、那時候的人,吃東西都是生吞活剝的,因此經常鬧病。

23、也是生吞活剝,連毛帶血的吃了。

24、對于古代和外國的文學作品,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能生吞活剝地全部吸收。

25、望著還站立著楚恒,都恨不得將這個廢物生吞活剝了。

26、我去,嚇死我了,狗養娘的兔子,爺詛咒你今晚讓人生吞活剝了。

27、武大也是一臉咬牙切齒的模樣,恨不得將李楓給生吞活剝。

篇2

一、反復誦讀,品味古詩的語言美

誦讀是傳統語言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強調誦讀的重要性。朱熹在《訓學齋規》中說道:“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讀,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在低年級古詩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培養語感、理解內容,提高閱讀能力。初學一首古詩,教師應要求學生先自己預習,參照拼音正確流利的朗讀古詩,不讀錯,不丟字,不加字,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可以鞏固漢語拼音。課堂上,教師可以選出幾名同學大聲朗讀,讓其他同學當裁判,評一評,議一議,看誰朗讀得最好,誰朗讀時存在哪些問題。教師要聲情并茂地為學生示范朗讀,讓學生跟讀,注意古詩的停頓和節奏,讀出感情,讀出古詩的韻律美。教師還可以通過分組朗讀、配樂朗讀的等方式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比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二、學會欣賞,領悟古詩的意境深

學習古詩時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感知和領悟古詩的深邃意境,這樣的學習方式才會使學生深深地愛上語文這門基礎學科,進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意識。

1.巧用插圖感受情境。在教學《山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書中的插圖,彎彎曲曲的山路上,一輛馬車停在路旁,詩人坐在路邊的石頭上,欣賞著漫山遍野的楓葉。讓學生通過插圖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2.解析語言進入情境。在教學《泊船瓜洲》這首古詩時,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讓學生理解“綠”在這里作動詞用,使人眼前一亮,感覺到春天的氣息。這個“綠”字,是全詩的點睛之筆,使這首詩更加出神入化,擁有春天的色彩感覺,仿佛春風吹過,江南就開始變綠了。

3.利用多媒體深入情境。在教學《登鸛雀樓》這首古詩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鸛雀樓的照片,配上輕快的音樂,讓學生觀看鸛雀樓以及周圍的景物,想象著自己正站在鸛雀樓上,夕陽下波濤滾滾的黃河流向遠方,看到如此壯麗的景色,您想說些什么呢?同時我從網絡上下載了關于鸛雀樓的視頻讓學生觀看,通過媒體講解學生了解到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資料,擴大了學生的視野,了解到更多古代文人墨客對鸛雀樓的謳歌之詞。通過多媒體演示可以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更好地領悟詩詞的深邃意境。

三、不求甚解,感知古詩的情感濃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許多教師在古詩詞教學時往往會給學生提供標準的古詩詞翻譯,要求學生熟記并背誦釋義。其實,古詩詞教學要不求甚解,只要學生能從整體上把握古詩詞的情感即可。古詩詞與現代語言習慣不同,許多時候古詩詞中的遣詞造句只是為了追求韻律美,例如古詩詞中押韻、平仄、通假、倒裝、對仗等。教師如果非要把古詩翻譯成現代文,會非常生硬別扭。古詩教學中讓學生感知大體的意思即可,沒有必要逐字逐句的翻譯。如《暮江吟》中的“可憐九月初三夜”, 這里“可憐”的意思明顯與現代文中的“可憐”不同,而是“可愛”的意思。這樣才能與“露似珍珠月似弓”聯系起來,原來是說月光下晶瑩透亮的露珠,猶如一顆顆可愛的珍珠發出迷人的光芒。讓學生自己理解,而不是統一標準的翻譯,才更能體會詩人的感情和用詞的精妙。

篇3

1、對現代經濟學的一知半解是導致他經營失敗的原因之一。

2、深入剖析C語言中疑難雜癥,經常碰到的讓人一知半解的問題,在這里你將得到答案!

3、此時此刻,對那些自己一知半解卻還侈談外交、戰爭起因及罪責的人,我真不知道怎么嚴加譴責才好。

4、學習中的遇到的問題不能一知半解,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徹底弄明白。

5、而一頭栽進去的人,往往沒受過多少訓練,或者沒有實戰經驗,所憑借的不過是一個小道消息,一個謠傳,或是營業廳內一知半解的閑聊。

6、從來沒有遇到過逆境的人,只能對他人和自己一樣一知半解。

7、對于今天學習的知識,我都一知半解,上課似乎聽懂了,可是一到做題又不會了。

8、上班上到頭暈眼花,睇便簽睇到一知半解!

9、任何夫妻感情和知識的不一致、任何道聽途說和一知半解,都會使產生相反的不良作用。

10、“一知半解是危險的。”這句俗語確切地描述了這種情形。

11、我也只得一知半解,不懂什么。

12、在各種工作的實際操作中應該避免一知半解倉促上陣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后果。

13、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些學生只是一知半解,不求甚解,這是非常有害的。

14、但目前,有一些不法商家為了迎合市場,大炒概念,而消費者也是一知半解,對市場的規范極為不利。

15、一般,一知半解的人們會認為西方社會的技術更先進,西方人認為應該擁有更好的物質條件,因此把物質條件的提高視為他們修行的成就。

16、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的益處有多大?未來它們將會有多么重要?對于這些問題,人們常常一無所知,或者一知半解。

17、人在未得智慧、沒有完全瞭解及掌握載具之前,根本不可能「懂,充其量是一知半解而已。

18、現在最難的是得在一知半解中謀劃布局,還要弄那么多方案。

19、他一再重復的錯誤在于對語法的一知半解。

20、客戶往往對如何挑選裝飾材料也一知半解,對材料的質地、用途了解甚少,()容易買質次價高的材料。

21、你們抱著錯誤和一知半解的觀點又吵又鬧。西藏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它在文化上的任何方面與印度都是一樣的。反之印度也是相同。

22、孩子對爸爸是完全沒有印象的,我們離婚后不久也斷了聯絡,但從孩子一知半解開始,我從來不回避這個話題。

23、看起來我什麼都懂,事實上,我對所有事只是一知半解而已。

24、對于產品而言,人們可能知道的比較多。對于品牌就一知半解。

25、學生對于現金、信用卡及票據的運用,及其觀念只是一知半解,另外,對于多種交易方法如以物易物、拍賣甚至未來金錢的運用更是模糊不清。

26、從接觸過的許多學生的情況看,他們大多對英國美國的歷史文化情況一知半解。

27、可是大家對風水問題似乎都一知半解,于是就對讀者講講居室風水。

28、其實在我們新興的市場里主力莊家常利用廣大股民對指標的一知半解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29、蘇格拉底曾說:“我知道我一無所知。”他心中有神的全知,所以知道人歸根到底是物質的,別的人卻把人的一知半解當成了全知。

篇4

一、培養學生審題的能力

有些錯誤是由于學生沒有審題而造成的。一些學生大致看了一下題目之后,馬上動手做練習,結果要么答非所問,要么完全偏題。例如:Fill in the blanks with preposition,結果大多數學生的答案是出the、a、an,因此,每次做作業時,注意如下幾點:

1.布置作業時,先讓學生審題,然后叫一個學生解釋題意或做示范。

2.反對粗枝大葉,不求甚解。提倡獨立思考,反復推敲和領會題意。如讓學生做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時,先讓學生講清它的構成法,然后再根據提示做練習。

二、培養學生認真正確地拼寫單詞的能力

1.學生在譴詞造句時,經常出現單詞拼寫錯誤,尤其是在做書面表達時。因此,教學中注意運用對比法,幫助學生記憶和正確拼寫單詞,并適時地進行歸納總結。主要分為下面幾類:①拼寫形式相似的單詞。不少單詞僅一個字母之差或順序之差則變為另一個單詞。如:quite-quiet,mouth-nonth,same-some,house-horse,work-word等。②讀音相同的單詞。英語中有許多讀音相同,但意義不同的單詞。如:/si:/-see/sea;/hi/Hia/-hear/here;/bi:/-bee/be;/f:/-four/for:/hai/-high/Hi;/rait/-write/right:/bai/-buy/by/bye等。③注意以舊帶新。在學過單詞的基礎上,加上或改變一個字母而成為一個新的單詞。如hear-bear/tear;art-cart;down-town; cat-hat/fat; light-bright/right等。

三、培養學生勤思考善辨析的能力

英語中有許多意思基本相同,但在用法上僅有細微差別的同義詞。因而,遇到這類作業時,應先指導學生進行辨析,讓學生理解、模仿、套用后,再進行作業練習。例如:hill-mountain,learn-study,say-talk-tell-speak,big-great-large,see-look,listen-hear等。某些單詞常有多種含義,如:have a look,have a lesson,have a meeting,have a rest, have a breakfast等。教師應幫助學生認識它們與其它詞匯的搭配以及因搭配詞匯不同而產生各種不同含義的特點。

初學英語階段,學生在遇到同一個漢語,字、詞在英語中有許多種表達方法時,往往會受到母語的影響而在運用中出現差錯。例如,讓學生翻譯這樣三個句子:(1)我要做個醫生;(2)他還在做功課;(3)媽媽正在做一個新書包。中國學生極易把三個句子中的“做”都誤解為英語中的同一個單詞do,此時教師應通過語義的分析、比較,指出三個句子中的“做”應分別理解為“當”、“做”、“縫制”,從而確切地翻譯成:(1)I want to be a doctor,(2)He is doing his homework,(3)My mother is making a new bag.

四、培養學生檢查作業的習慣,防止偶然性錯誤

有的學生做好作業之后不檢查,急忙上交,自感很有把握,結果經常出現不少錯誤,特別是語法錯誤。如:“去年我常去看望邁克叔叔。”學生譯為“I often go to see Uncle Mike last year”出現這種錯誤是沒有審題,沒有檢查,只看其一“often”,不看其二“last year”。因此,做作業時:

1.向學生反復地講清楚檢查作業對提高作業質量的作用,是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

2.反復舉例說明認真檢查作業的重要性。只要做到檢查必然會在其中得到收獲和啟發,能更好地幫助你做好其它作業。

3.檢查作業的程序,第一步將所做的每個習題答案讀若干遍,然后根據題目要求檢查答案是否一致。第二步,語法項目是否有錯(如標點符號,大小寫、字母拼寫,時態等)。

五、加強講評,防止重犯

首先要抓好講評這一環節。出現錯誤時,應讓學生自糾、互糾,然后教師再來講評。講評時應提示所錯的地方及所錯的原因。

其次,怎樣訂正才不錯。講評可以是個別問題個別講,集體問題集體講;也可以是面講。根據不同的錯誤形式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最后分析造成錯誤的原因,再做類似的練習,檢查講評的效果。

再次,要注意講評的時效性。作業何時講評才能取得最佳效益呢?我想在第二天上新課前為宜。其一,就學生而言,前一天剛完成的作業;其解題思路仍記憶猶新,也急于知道是否完成得好。其二就教師而言,剛改完作業,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了如指掌,此時講評,則針對性強,必然事半功倍。

六、備一本典型錯誤記錄本

有些學生錯誤率居高不下,同樣的錯誤反復出現,問題在于學生沒有對錯誤引起足夠的重視或者沒有真正知其所以然。因而我要求學生各備一本典型錯誤記錄本,并根據記錄,盡量要求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并找到解決的方法,減少錯誤率,提高學習效率。

篇5

一、當前小學生閱讀及寫作現狀分析

由于網絡的發展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小學生的課外時間主要投入到了上網和玩游戲中,普遍對閱讀提不起興趣,導致學生的理解力差,讀書不用心,不求甚解,遇到不懂的問題也不會停下來仔細思考。由于閱讀興趣不高,小學生在對待閱讀的態度上也不夠重視,閱讀時不會進行批注,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加以督促和指導,幫助學生感悟閱讀材料的美感,對需要批注的地方進行提示。

網絡中的文學作品多是碎片式的,并且文章的美學價值不高。在學生中較為普遍瀏覽的多為微博及空間說說等等,多是些只言片語的記錄和想法,這類文字對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沒有太大作用。部分小學生喜歡看網絡小說及漫畫等,這類作品多以情節取勝,文中的詞句不值得仔細推敲,對學生的寫作水平沒有裨益。

令小學生最苦惱的便是寫作課了,學生苦于無從下筆,沒有平日的素材積累很難做到言之有物。并且缺乏言語表達的鍛煉,學生要講述一件事情時,所表達的思想很難貼切心中所想。寫作水平的提高離不開平日的積累,這就需要學生在課上和課下用心閱讀,加強練習。

二、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部分教師忽略低年級讀寫結合教學。低年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注重從小培養學生的閱讀與習作能力,主要重點放在了對拼音、字詞、句子的掌握和練習。可以理解低年級老師在教學重點中的偏重,但是在加強字詞句學習的同時,還應該注意閱讀和寫作的有意識訓練。例如在造句時,可以對句子進行擴展,將短句擴展成長句,或者將句子放到一段故事中,在低年級階段就培養學生的習作意識,這樣有助于學生在升到中高年級時不會對寫作太陌生。

2.習作教學僅限于習作課。目前,大部分語文教師在授課時不會注意閱讀與寫作的結合,課堂上主要還是講解文章內容,對于寫作的訓練一般是在課下布置作業時或者劃分單獨的寫作課,無法做到閱讀與寫作的結合訓練。教師有時會將一整節課拿出來單獨做寫作的訓練,但是這種做法的成效并不顯著,因為寫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平時缺少鍛煉,一時的集中訓練不會給學生帶來寫作水平的顯著提高。

三、小學語文課堂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1.有感而發。讀后感寫作。讀后感是在閱讀完具有強烈情感的文章后,讀者將心中所想表達出來的文章形式。讀后感是學生容易下筆的一種文章,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感悟將自己的想法寫出來。教師在授課時可以在讀完文章后當堂讓學生寫出簡短的讀后感,給予適當引導。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的《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師應利用多媒體營造當時情況使同學們體會到當時父子兩人的心情,之后讓同學們聲情并茂地朗讀文章并充分感悟人物的心理活動,在結束閱讀后留出課上時間讓學生寫出讀后感。教師應充分把握讀寫結合點,抓住機會讓學生練筆。

2.根據課文進行仿寫。在閱讀教學中,課文的優美段落是非常值得仔細學習的,對于優美的段落,教師不僅應要求學生熟讀并背誦,還可以讓學生仿寫文章段落。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的《三峽之秋》,以時間為順序分別描寫了三峽的早、中、晚等不同時間段里的景色且用詞優美,教師在教學時應提醒學生發現文章的結構特點,讓學生在反復閱讀中發現這種以時間為順序的寫作方式。學生在了解了這種寫作方法后,將這種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例如可以描寫校園不同時間段的景色。

篇6

【關鍵詞】聽、說、讀、寫 基本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2)12-0147-01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中語文教學大綱中》中規定:“初中階段,在小學的基礎上,繼續培養聽說讀寫的良好習慣,擴大識字量和詞匯量,進一步提高運用現代語文的能力。”初中語文教學中,應著重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聽、說、讀、寫能力。如何提高這些基本技能呢?

現行的初中語文教材,十分注重學生的素質能力培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改變過去的填鴨式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處理好主導和主體的作用,對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盡量由學生自己解決。既活躍課堂氣氛,又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首先,從“讀寫訓練”入手。在語文教學中,讀是學生理解,積累、內化、運用語文知識及至形成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最基本技能。實踐教學證明:“讀”是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的必要條件。然而,在實踐教學中,教師仍然出現“以講代讀”的現象較多,沒有發揮學生“讀”的作用。針對這些現象,筆者認為在課堂閱讀和課外閱讀兩者之間要多下工夫。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這是說明文章中許多可意會而難以言傳的妙旨需通過多讀方可有所領悟。因此,在課堂上,學生讀是最主要的,必要時老師可以范讀一些,學生也可以個人讀、集體讀、分角色讀等。在讀的過程,應掌握讀的方法、技巧。哪些文章可以泛讀,哪些文章該精讀,哪些文章能略讀。而在一些講讀課文中,應該怎樣去閱讀呢?

主要采用以下三種方式去閱讀:①初讀: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②細讀:在初讀的基礎上,抓住文章的重點句、段,背誦段落,理清文章的思路線索和結構;③研讀:在完全弄清文章的主要內容之后,鑒賞文章的藝術特色,再以本文為中心作延伸、輻射的閱讀指導。以增加閱讀量,擴大閱讀面,將學生的知識領域拓展一片新天地。

比如;《我的老師》一文,教師運用情感因素來推動閱讀,讀出文章的思想感情:①首先聽讀這篇課文,要求不翻書,聽教師范讀或錄音,充分調動聽覺注意力,以聲情引起共鳴,誘發閱讀的興趣;②圈讀,要求邊讀邊劃出自己最感動的詞句進行交流討論;③跳讀,全文寫了哪幾個生活片斷?每個片斷用一句話表達;④最后復讀、研究、推動閱讀的深化,以求較好地完成閱讀任務。

學生除了課堂閱讀外,如何安排課外閱讀呢?

主要有:①養成大清早起床朗讀的習慣。“一天之計在于晨”每天早上堅持朗讀15分鐘。可以默讀,大聲地讀、快讀、慢讀等。朗讀的書最好是詩歌、散文、名言、警句等。②每天午休醒來后,留下10分鐘速讀。速讀目的是提高閱讀速度,閱讀的范圍可以是小說、雜文等。③晚飯后略讀,“好讀書、不求甚解”的方法去讀。略讀的范圍最好是報紙、期刊等,一方面可以消遣、鑒賞、陶冶情操,另一方面可以拓寬視野,豐富知識。④睡覺前可以默讀。默讀盡量花最少的時間,對讀物感知、理解、借鑒、欣賞。默讀的范圍最好選擇與課內學習有關的讀物及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古今中外名篇名著。

寫是閱讀的遷移,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閱讀與寫作是兩種相互聯系而又有所不同的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寫作能力的提高是關系到整個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特別是講讀課文與寫作相輔相成,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因此,加強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是語文教學整體改革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方法:①在講讀課文中學習寫作方法。如教學《一件珍貴的襯衫》一文時,運用倒敘的手法,要求學生在寫入記事要注意記敘的順序,在講《荔枝蜜》一文時,要求學生在寫作時怎樣做到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相結合。②在課文中學習觀察方法。如在教學《小麻雀》一文時,作者仔細觀察,抓住了小麻雀的外形、動作、眼神三方面去寫,指導學生學會仔細觀察事物,學會觀察的方法和規律,從而提高觀察寫作能力。③多練、多寫。要求學生自己堅持寫日記積累生活材料,對社會、人生、家庭、學校等方面問題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④指導學生寫常見的書信、總結、申請書、請假條等應用文,還要增加廣告合同、說明書、計劃、講演稿等新項目,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看到社會對自己的要求,把學生和四化緊密聯系,培養市場經濟所需要的人才。

其次,進行“聽說訓練”。語文的講讀課文中有許多文章有錄音帶,在教學時,重點要抓學生的“聽說訓練”。在講課文之前,先放錄音或由教師范讀,讓學生聽清課文的重點內容,掌握朗讀時的速度、音量、語氣的變換;理清文章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思路;概括文章的主題思路,強化學生聽的能力。

此外,在講讀過程中,講到重點問題時由教師講學生自己聽寫,經過討論后總結,進行說的訓練。例如:①初中教材中的圖例作文,要求學生把畫面內容口頭表達出來,要求流暢、生動。②在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講“不必說……不必說”的句式時,要求學生口頭造句,做到無語病、能通順、連貫,這叫連詞造句。③在講《桃花源記》時,講到桃花源中的景物時,由于文中寫得較小,要求學生口頭擴展,這叫擴寫。④在講《分馬》這種故事性很強的小說中,要求學生口頭概括敘述,叫做縮寫。⑤在講《天上的街市》時,詩中的牛郎織女,讓學生的展開想象、聯想,然后在課堂上發言,說一說詩中的牛郎織女與傳說中的牛郎織女有什么不同的命運,這叫做想象敘述。⑥在講《春》一文時,要求學生仿照《春》,口頭說說春天的景物,這叫做口頭作文。

上述這些,在說的時候,特別要注意:①語言要標準;②詞匯、語法要規范;③言語要自然、流暢。使學生做到:說話能連貫、嚴密,說話態度明確,清楚簡潔;說話有中心,有條理,說話注意不同的對象和不同的場合,同時還要注意語言美和說話方式。

篇7

一、新課程的主導思想

«語文課程標準»中突出強調了語文學習的自主性和實踐性。作為基礎科目中的基礎科目,語文課程教學又有極強的綜合性。隨著人文、自然等科學的發展,傳統的、落后的語文教學已不能滿足學習和實踐的需要,注重思維和動手能力的呼聲越來越高,終于“新課改”應用而生了。此后,語文教學的主導思想不在以傳統的段落、中心等腐爛形式為主,而是別開生面,逐漸落入了情感、美感、人文教育等新的理念,這實際上也是新科程備課中的切入點,即“以文為本”代替“以人為本”的觀念轉變!

二、“吃透”教材

“吃透”教材一要細研,二要深鉆。所謂細研,就是要像葉圣陶先生說的那樣:“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遇到念不準音調的字,一定要查查字典,切忌以訛傳訛.遇到似懂非懂的詞,一定要查查詞典,并聯系上下文,說出它的確切意義,切忌望文生義。作者的遣詞造句好在什么地方?段和段之間是什么關系?怎樣以最少的文字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特點?諸如此類的問題,都要弄個明白.切忌不求甚解。所謂深鉆,就是深入鉆研問題。比如作者為什么這樣寫而不那樣寫?換個寫法好不好?”去掉某一兩段行不行?對刊物上發表的某些教材新探、新解、質疑,自己怎么看?如此等等,要通過獨立思考和旁征博引,得出合乎邏輯的結論。只有自己“吃透”了教材,才能引導學生深入地理解教材。否則,以其昏昏,斷難使人昭昭。

三、大膽改變課堂結構,化教師講授為學生學習活動

新課程理念認為,課程是經驗。課程是人類已有經驗和教師、學生個人生活經驗的結合。因而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間、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互動的過程。在這里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在這種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識,求得新的發展。所以,備課的第一要務是安排學習活動。

設計學習活動的方法有三。一是常規法,即把傳統的字詞教學、作家作品等文學常識、課后思考題處理為學習交流活動,直接了當地把學生置于學習的主置。如《白色鳥》一課可安排以下六個學習活動:以四人為一組,先后交流“生難字詞”、“我所了解的”、“兩少年所做的七件事及其場景”、“對以白色鳥為題的理解”、“對穿插寫外婆的理解”、“本節課學到了什么”等活動,充分使學生自主、獨立、交流學習。二是挖掘教材或練習內涵,靈活設計活動,盡可能地尋找學生活動的載體。如初中第五冊《中國人失去自信力了嗎》一文,根據文章駁論兼有立論的特點,為使學生充分理解駁論、立論的本質和該文敵論點、敵論據及敵論點、敵論據之間缺乏邏輯聯系的特點,可把課后練習第一、二題改造設計成辯論會,小組內設反方、正方,反方扮“公開的文字”,說敵論點、引敵論據證明;正方扮“魯迅”,駁敵論據如何不能證明敵論點,接著正面提出“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的觀點,并舉古今事實證明。又如根據課文、課題設計“家鄉物候調查”、“社區生物調查報告”、“詩歌朗誦會”、“小說劇如《變色龍》創作與表演”、“某人物形象淺析”、“新聞與人物采訪及寫作”、“編寫現代作家作品一覽表”、“說明文文體知識卡片”、“文言文關鍵實詞一覽表”、“重要語段的選擇及命題設計”、“我的課外優秀文章賞析”、“中考作文題命題設計”、“生活與作文的關系研討會”等。第三,咬文嚼字,多向思維,給足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充分安排學生質疑的活動環節,鼓勵學生積極大膽思考問題,促進新知識的生成。如學習《愚公移山》一文,愚公智叟誰智誰愚的反向思維,是挖山還是遷居的思考等。這種安排,教師要想多說也不行,只能做導演。

四,使用好《教參》

篇8

任何教學行為都應遵循規律。毋庸置疑,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也不例外。閱讀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是有規律可循的。所以,我們在談到如何培養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時候,很有必要先了解一下閱讀能力培養的一般規律。

閱讀能力是怎樣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呢?它和其他能力的形成一樣,有三個重要條件:一是素質,即形成人們之間先天差別的解剖生理特點。它只能是能力形成的前提條件,素質上的缺陷可以通過實踐得到不同程度的彌補。二是知識,它是人們對宏觀事物規律的認識,用以指導實踐,并可以通過實踐轉化為能力,它是形成能力的基礎。三是實踐,能力不能伴隨學習知識的過程自然形成,而是靠后天有目的的實踐(包括培養和訓練),因此,實踐是能力形成和發展的決定性條件。

閱讀能力的發展有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過程。正確的認識閱讀能力發展的過程,對有步驟地培養閱讀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閱讀能力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一、積累性閱讀階段

閱讀首先要識字,要能理解詞義,要掌握句子、段落和整篇的意思。缺乏這種基本能力,閱讀就不能順利進行。

為培養語文閱讀能力所進行的積累既包括一般文化知識的積累,又包括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的積累,還包括有關語言知識的積累。積累的基本途徑之一是閱讀,中學生就是要通過在教師的指導下的范文閱讀和他自己廣泛的課外閱讀來進行有效的積累。

在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視積累性閱讀。古代的啟蒙閱讀課本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之類,顯然是為學生重點積累字詞和句式而編寫的,主要是為積累而讓學生讀背的。雖然《三字經》、《千字文》也有其思想內容,但塾師很少講解。在學生能認讀兩千左右字以后,又讓學生讀名物掌故課本,人物故事課本,歷史故事課本和各類知識課本。閱讀這些課本,不僅可以積累字、詞、句、篇等語言材料,而且可以積累各種自然、社會知識。此后就要求學生通過閱讀積累更多的東西,如十三經,二十四史及諸子、八家諸書等。規定讀這些書,除了進行封建思想教育外,還包含著積累的意義,就是這樣無意識的積累就為進一步閱讀和寫作奠定了基礎。

實踐經驗告訴我們,進行這種閱讀要特別注重熟讀背誦。通過對文章內容的熟讀背誦,學生既做了在字、詞、句、篇等語言表達形式方面的積累,同時又做了對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內容方面的積累。只有當有了對這些材料豐富的積累之后,才能慢慢地形成閱讀能力。

積累性閱讀基本上還是處在感性積累階段,它還需要逐漸發展到理性階段。

二、理解性閱讀階段

處于感性閱讀階段的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常常是表面的,不深刻的,他們還沒有進入更深層次更全面的理解性閱讀階段。

理解性閱讀應包括對詞語、句子、篇章、寫作方法和思想內容等各方面的理解。這種閱讀也有一個由低級發展到高級的過程。有人曾對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理解議論文的水平做過一些研究,發現閱讀議論文,漸進發展是這些學生表現出的概括能力的特點。其發展軌跡大致是:就概括的內容來說,是從部分到整體,從片面到全面,從具體到抽象,由繁到簡,由機械地縮短原文到靈活地、融會貫通地進行概括;就思維活動來說,是由分析占優勢到綜合占優勢,分析、綜合水平由不平衡到平衡,由簡單分析綜合到多階段的分析綜合,由片面的、表面的、不準確的抽象概括到全面的、深入的、較準確的抽象概括;就語言表述方式來說,是由搬用原文原句到運用自己的語言,由嗦重復的語言到簡明的語言。

由于理解性閱讀是在意識的積極參與下進行的,所以這種閱讀必定有各方面的知識參加,其中包括語文知識和自然、社會知識等。具備這些知識越多,理解性閱讀的水平就越高。

三、評判性閱讀階段

評判性閱讀要求在真正理解的基礎上對文章中所表達的觀點,闡述的思想,介紹的知識以及遣詞、造句、布局、謀篇、寫作手法、寫作技巧等各個方面加以評判。對于文章正確的內容和恰當的表達方式能加以吸收,對于文章錯誤的內容或蹩腳的表達方式能摒棄或批判。閱讀只有發展到這個階段,才能圓滿地達到閱讀的目的。

評判性閱讀與分析,綜合的理解性閱讀的最大區別在于前者是以讀者頭腦中已經形成的主觀思想意識來衡量作者觀點。可見,主觀的思想意識在閱讀中起著決定的作用;后者則是以客觀理解作者思想意識為目的,因此,要防止主觀的思想意識的干擾。

篇9

一、學習目標的反思

學習目標的反思包括今天英語學習了哪部分內容,該部分的學習是否完成,今天的練習或作業是否完成。知識目標是反思的明線,能力、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目標是暗線,二者統一于學習者的反思活動中。目標的反思讓學生在學習上少走彎路,有助于提高所學知識的達成度,減少學習的盲目性。

二、學習內容的反思

不少學生對基礎知識不求甚解,很少對學習內容進行反思。其實,學習內容的反思是反思性學習中的核心內容。在上課前,學生反思課前自學情況,如:生詞查詢,單詞記憶,記例句,用新詞造句,找典型的表達方式,聽錄音磁帶進行模仿,找出課文中的重點難點;反思新知識與舊知識間的關聯度及在舊知識習得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然后,結合老師的指導學習英語。這樣,可以培養獲取信息、提煉問題、解決問題的反思能力和反思習慣。在上課過程中,通過師生對話、生生對話、討論等來提高注意力,激活思維,盡量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通過設計,比如:“這個句子是怎么表達的,分析一下思考過程”“句子表達錯誤的原因在哪里”“正確的應該怎么表達”等問題來反思,更加深入地思考;在練習時,就重難點設計判斷、改錯等練習;反思記聽課筆記的情況,有利于激活思維,培養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小結時,抓住機會對所學的內容進行回顧,有利于鍛煉邏輯思維,培養概括能力;作業聯系時,反思學習內容,以強化反思。在課后,要及時反問自己:今天所學的單詞、短語、對話的內容、常用的句型等是否掌握?老師講解的知識點是否理解?課后進行反思,反思當天所學習的英語知識,有目的地對知識歸納總結,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樹。例如,在學習9A Unit1語法后,可以對本單元的語法進行整理:(1)It’s+形容詞+of...to do something;(2)enough的用法:主語+be+形容詞+enough to do something;(3)句子的基本成分。這樣能自主地形成英語知識的網絡,從而培養學習英語知識的能力。

三、學習策略的反思

為什么許多學生發現自己在平時上課的對話練習中能熟練運用英語對話,而在課后練習中稍一變就不能說了?其實,很多學生在運用英語的訓練過程中欠缺對學習策略方法的反思。為了培養進行英語訓練后的反思習慣,使運用英語能力得到培養和升華,每個學生都要從反思性學習英語的策略方法方面進行反思。首先反思對話失敗的原因,在對話中遇到障礙時,及時考慮使用英語的正確性、可行性,及時改正,少走彎路;在對話交流失敗時,反思原因,是發音錯誤還是表達句型錯誤;在對話交流成功時,更要反思,對交流的內容、表達方式、運用英語的過程等再審視。其次反思對話運用的情景。在對話訓練完成后,從頭到尾再把這一對話分析一遍,在什么場合用哪些單詞、句型和表達方式,分析一遍后再進行操練,在反思中領會運用英語的思路和技巧,培養運用英語的能力。最后反思思維中出現的問題,在課堂上應該把頭腦中的想法表達出來,在運用英語思考過程中暴露出問題來,在一些反思性學習英語的學習素材中檢驗思維中的對錯。例如:用一句話進行多種句型表達,變換對話的類型和形式,改變對話的情景,在情景中反思,再與老師和同學溝通、交流。

四、學習方式的反思

首先反思問問題,學會問問題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能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能力。如果對老師提出問題或主動提出老師錯誤的,就會得到極大的鼓勵和表揚,學生應向自己、同學提問,如:“怎樣說”“為什么這樣說”“哪一種表達好”“不好在哪里,為什么?”等問題,或者準備一個專門的記錄本記錄在英語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自己想到的問題和別人向自己提的問題等。久而久之,不僅培養了發散思維能力,還培養了鑒別能力和學習能力。其次反思質疑問題。經過不斷反思,敢于質疑問題,產生解決問題的主動性,從而形成再學習的一種能力,培養創造性,發展個性。例如:在使用英語過程中,有的同學總是分不清thank中“th”的發音或者分清了又很快忘記了,想問老師又害羞,可以回家后在網上找它的讀音,跟著電腦大聲多讀、多聽,千萬不能因為害羞對質疑的問題置之不理。解決迷惑后,提高了使用網絡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反思能力,增強了主動學習英語的興趣,逐漸提升了主動學習英語的能力。

五、學習評價的反思

篇10

一、整體情況:

各題正確人數和正確率:

二、卷面分析:

從卷面來看,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好,具體表現為看拼音寫詞語、改正錯別字、選擇加點字的意思、補充詩句、默寫古詩等正確率較高。對課文內容較為熟知,但是自主思考能力稍有不足,課內閱讀、課外閱讀等題正確率不高。具體分析如下:

(一)基礎知識部分

1、看拼音,寫詞語(正確人數:165,正確率46、9%)

本題考查的八個詞語均為比較復雜而且容易寫錯的詞語,學生能根據拼音正確寫出大部分的詞語,正確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個別詞語出錯,主要是“上腭”誤為“善惡”、“沮喪”的“喪”多了一撇、“嫌疑”的“疑”少了一點,反映出學生讀拼音不仔細、易錯字鞏固不足。

2、改正錯別字(正確人數:191,正確率53、97%)

大部分學生能正確辨別錯別字并且改正,其中“悲歡離合、珍貴、輕松自在”三個詞中的錯別字絕大部分學生都能改正確,“博物館”一詞學生能找到錯字,但改正中有部分學生誤為“官、倌”等,部分學生“辯、辮”不分、“建、健”不分,反映出學生對同音字的掌握不太準確。

3、給加點字選擇合適的意思(正確人數:290,正確率82、4%)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字詞的能力,絕大部分學生能正確地選擇合適的意思,但個別學生對“赤膽忠心”中“赤”字的意思不理解,選擇錯誤。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不足和讀句子不仔細。

4、將詞語補充完整,再選擇兩個詞語造句(正確人數:134,正確率38、1%)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詞語的識記和運用,學生能正確寫出“藕斷絲連、依依不舍”,會用“頗負盛名、依依不舍”造句,但有部分學生將“不求甚解、頗負盛名”寫錯,誤為“湛、甚、什、堪”和“復、付”,有個別學生用“不求甚解”和“藕斷絲連”造句錯誤,反映出學生對詞語意思的理解不夠準確、運用不足。

5、寫出句子的修辭手法(正確人數:141,正確率40、1%)

絕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判斷“比喻、擬人、反問”等修辭手法,但有一部分學生對“夸張”的修辭手法不能正確判斷,有少數學生區分不清反問與設問、比喻與擬人的不同,個別學生將“擬人”寫成了“似人”。

(二)積累與擴展

1、日積月累(正確人數:69,正確率19、6%)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古詩句的理解、鞏固情況,絕大部分學生能補全詩句,但是由于要解釋的詩句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要求學生準確說出意思,所以此處錯的較多。此外,錯別字也是本題失分的一個原因,學生出錯較多的是:凍(動)、裙裾(部首誤為“礻”)、滴(右半邊誤為“商”)。反映出學生基礎字詞鞏固不足。

2、默寫《泊船瓜洲》(正確人數:193,正確率54、8%)

學生能正確默寫這首古詩,全年級僅有一人詩句背誦錯誤,寫成了“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明月有情應識我,年年相見在他鄉。”本題失分的主要原因是錯別字,部分學生將“間”寫成了“澗”,“隔”多了一橫。個別學生有少字現象,如“春風”寫成了“春”,“照我還”少了“我”等。反映出學生心態的浮躁。

3、將作者和書名連線(正確人數:189,正確率53、7%)

本題中的書名和作者均出現在第三單元“回顧·拓展”的“課外書屋”中,這些都是要求學生課外閱讀的,但是學生有將近一半不能將書名和作者完全連正確,反映出學生課外閱讀的不足,也反映出教學中對這一方面的忽視。

(三)閱讀

大部分學生能夠準確判斷文中的說明方法,并概括出鯨的特點、發生變化的原因和花生的可貴之處,但是個別學生未能將作比較和打比方兩種說明方法區分清楚,部分學生在概括內容時把鯨的“進化”寫成了“退化”,有部分學生不能判斷出父親是用作比較的方法介紹花生的可貴之處。此外,錯別字也是本題失分的一個主要原因,如:列數字(例數字)、舉例子(舉列子)、作比較(做比較)。

2、課外閱讀(正確人數:60,正確率17、1%)

大部分學生能正確判斷短文的說明方法,并能簡要概括黃果樹瀑布的特點,想象的內容符合短文的描述,語句通順、情感真實。但是部分學生審題不夠細心,兩問只答一問或者答非所問,不少學生的答案不夠完整,導致正確率不高。

(四)附加題(正確人數:11,正確率3、1%)

學生能準確地將成語和意思相近的諺語相連接,但是,大部分學生不能正確地寫出常見的寫讀書筆記的方法,部分學生可以寫出自己的做法但總結歸納不足,個別學生將寫讀書筆記的方法與讀書的方法、預習的方法、說明方法混淆,反映出學生對平時的學習方法不留心以及學生學習心態的浮躁,也反映出教學中對這一方面的引導不足。

大部分學生能夠抓住所介紹事物的特點進行寫作,作文內容具體、條理清晰,能使用學過的說明方法。但是個別學生審題有誤,寫成了想象作文,還有部分學生內容不夠具體,不能按一定的順序介紹。少數學困生的作文語句不通,沒有條理,標點混亂,內容簡單,需要加強輔導。

三、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基礎字詞教學只注重教而忽視了鞏固,學生在當堂學習中就沒有消滅錯別字,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后遺忘更嚴重,回生現象多。主要表現為書寫中錯別字多。

2、詞語教學只注重識記,忽視了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也很少進行運用,導致了學生會寫不會用。

3、語文知識教學中規則講解多但實踐運用少,導致學生不能真正理解知識,難以在語文實踐中正確運用。比如修辭手法、說明方法等,學生能說出方法卻不會正確判斷和運用于寫作。

4、閱讀教學關注結論多,注重教給學生“是什么”,忽視了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和促進學生的思考,即“怎么想”。主要表現為學生在閱讀中不會抓要點,思維不靈活,回答問題片面甚至完全脫離文本答題。

5、課外閱讀落實不足,主要表現為課外閱讀的功利性太強,閱讀題做得多但讀整本書少,閱讀書目大多是依任課教師的個人喜好而定,與學生的需要、教材的內容關聯不大,缺乏科學而系統的計劃與實施。

6、作文教學比較傳統,視野不夠開闊,學生的作文相似度較高,個性不足。學困生的作文輔導仍是個難題,四等作文有19人,這些學生需要教師進一步的幫助和指導。

7、教學中忽視了學生良好學習態度的培養,學生普遍心態浮躁,主要表現在書寫不夠工整、審題不夠細心,尤其是“概括出寫讀書筆記的三種方法”,這是學生日常學習中非常熟悉的,但卻僅有11人全對,反映出學生對于學習的浮躁心態。

四、反思及改進:

1、加強字詞的鞏固,每隔兩至三周進行一次字詞復習,防止回生和遺忘現象。同時,在每次的字詞初次教學時盡量做到當堂鞏固,將錯別字盡量減少甚至消滅在第一次的學習中,給學生心中留下一個正確的記憶。

2、加強詞語的理解和運用的練習,利用造句、口語交際、小練筆、作文等多種途徑進行詞語的運用,結合閱讀教學增強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3、在大量的語文實例中進行語文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經歷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并適當進行專項的語文實踐。

4、多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將“促進學生思考”作為閱讀教學的重點,指導學生學會閱讀,學會邊讀邊思考,學會抓住要點,學會根據文本回答問題。

5、依據學生需要和教材的內容制定學生課外閱讀計劃,有系統地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6、深入開展作文教學的研究工作,充分挖掘學生生活中的豐富素材,引導學生寫自己想寫的、有自己個性的作文。

7、真正了解學困生的現有基礎,了解學困生學習中的障礙是什么,立足于學困生的現有基礎,逐步幫助學困生提高學習興趣、建立學習自覺性,不過分要求也不放任自流。

8、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靜”氣,從“寫好每一個字、讀清每一道題”入手,從每一次作業、每一次小測試抓起,扎扎實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

語文考試質量分析(二)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了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的總目標和四個學段的分目標,并從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由此我們嘗試從三個方面對十一冊語文期末考試質量做分析。

一、知識與技能

(一)成績概況

由小學教研室命題的試卷側重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也兼顧了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考查。考試成績統計如下:

學生總數 考試人數 到考率 平均分優秀率 及格率 待合格率39分以下

(二)各板塊分析

整張試卷分為識字寫字、積累·閱讀、語文實踐和作文四個板塊。現逐個板塊分析如下:

1、識字寫字

試題包括看拼音寫詞語(寫在田字格里)、把詞語補充完整和改正下列句子中的別字三個題型。從卷面看,學生識字掌握較好,正確率在92%以上。

需要指出的是:寫字還是比較薄弱的,字寫得不規范,字跡潦草,卷面不整潔,多用涂改液的試卷不在少數。

2、積累·閱讀

試題包括詞語配搭、寫出含有“思考”意思的詞語、默寫、填空、寫出文言句子的意思和讀短作業等題型。

從卷面看,積累部分做得較好,默寫、填空很少失分,失分較多的是要求學生寫出不少于六個含有“思考”意思的詞語。此題課本和期末練習中沒有出現,全憑學生平時個體的積累,不少同學寫不出6個。究其原因,一是詞匯量積累不夠,二是受思維定勢影響,一看到“思考”就想到必須寫雙音節的詞,或“思”字打頭的詞語,因而一時想不出6個。

考查閱讀能力的共有3個小題,一是寫反義詞,二是用提問題的方法理解句子含著的意思(或表達方法),三是體會文章的道理。從整體上看,此題得分率大致在40%左右。不能理解語句和短文深層意思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三)語文實踐

題目是給母親或父親寫幾句表示感恩和祝福的話,多數同學能根據題目的要求寫,但能做到情真意切打動人的不多。

(四)作文

考查形式是命題作文《我的一次感動》,從學生作文來看,以寫事的居多,能寫出使自己感動的某件事。但能寫出自己在某個場景中的感動,或面對某種景色所受的感動非常少,可見學生思路還不夠開闊。事情敘述還清楚,但能寫出自己的感受的不多。對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學生還未真正掌握。

綜上分析,學生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基本技能(讀寫技能)掌握較差。

二、過程與方法

第九題(讀短作業)第2題“讀帶橫線的句子,自己提一個問題,自己回答問題”,意在考查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句子里含著的意思的能力。從此題的作答過程中,可以看出學生的閱讀過程與方法。一是問題范圍的確定,在哪個范圍內提問題,這是提問題時要把握的一個思路,題目要求是“讀帶橫線的句子”,可見,問題只能就這一帶橫線的句子提,而不能想怎么提就怎么提;二是問題深度的把握,讀句子,回答問題,當然是用這種方法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或所運用的表達方法,而不僅僅是字面意思。從卷面看,有這幾種情況,一是從理解字面意思的角度提問,還可以分字面的主要意思和次要意思;二是從理解句子里含著的意思或表達方法提問。從卷面看,能就帶橫線的句子提問題的約70%左右,就字面意思提問的近60%,就句子里含著的意思提問的40%左右,能就句子的表達方法提問的4%左右。

必須指出,學生的閱讀過程與方法同學生成績是正相關的,能就劃線的句子提問,就句子含義或表達方法提問,得分率就高,否則失分嚴重。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用一張卷考查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現在還缺乏可操作辦法。但在某種程度上從卷面分析學生學習語文的情感、態度,還是可以嘗試的。

學生識字掌握較好,寫字較差,可見學生對識字是重視的,對寫字就不那么重視,究其原因,一是可能認為識字重要,寫字漂亮與否就不那么重要,能讓人看懂就可以了。積累部分學生也掌握較好,說明學生對讀與背是重視的,是下了一番苦工的,從作文看,學生對作文與生活的聯系是有較明確的認識,所選擇的事例都是自己感動過的也會使別人感動的。從“給母親或父親寫幾句表示感恩和祝福的話”的答題情況看,學生的人文素養有所提升,孝心感人。

四、反思與建議

1、要繼續重視識字和積累

本次考試中,識字和積累部分得分率最高,說明學生掌握得最好。對此我們不能有所松懈,而是必須繼續重視識字和積累,在十二冊教學與復習中要采用分散與集中的辦法,檢查學生對2500個常用字的掌握程度,要鼓勵學生背大段的課文,整篇的課文。

2、要立足于課堂培養閱讀能力

閱讀部分歷來失分嚴重,本次考試也不例外。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立足課堂,立足課本,而不是靠課外的大量的閱讀短文的練習,這是常識,但并未引起足夠重視。精讀課的教學,老師要根據教材特點指點學習方法;略讀課的教學,老師要更放手,讓學生運用精讀課學到的方法自主學習。要培養學生的基本閱讀能力,一是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能力,二是體會重視詞句含義的能力,三是體會課文的表達方法,四是自己提問題自己回答問題的能力。

3、習作教學要在文從字順上即“通順”上下功夫,面上的要求,絕大多數同學要達到的要求是“不少于400字的文從字順的作文”,“通順”,即要按一定的順序寫,圍繞一個意思寫,句子沒有明顯的毛病。重點還是寫好記實文,要能表達自己的感受。十二冊安排的6次作文,后4次帶有復習的意思,在復習的基礎上提高,應先復習后作文。

4、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年春季教學時間短,教學任務重,更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一是課堂上要引導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思維狀態,二是課外學生能主動讀書、主動積累,完成作業和擴展學習。

本屆畢業教學質量將受到更為嚴格的檢驗,讓我們在十六大精神的激勵下,提高教學質量,使我們學校的生命線得到更牢固的保障。

語文考試質量分析(三)

一、命題的原則

本次試題的命題是以新的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為依據,試題的內容力求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的重點;力求體現基礎性、全面性、多元性、開放性、情趣性;力求使學生的學習、生活與社會實踐接軌,力求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題量適中,難易結合。

二、試題分析

1、將知識考查融于情景之中

2、將能力與知識考查有機融合

(1)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

(2)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三、主要成績

1、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比較扎實。第一大題“字詞大觀園”考查的是語文基礎知識,在看拼音寫字、組詞、詞語搭配上失分很少,學生的答題正確率在96%左右,這說明字詞句教學在平時教學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實。

2、學生的積累能力在提高。從第二大題“知識萬花筒”看,學生對課文中出現的四字詞語、寓言和課文題目掌握比較扎實,同時也看出學生對成語、寓言、古詩等的積累面在增寬,個別學生還寫出了課外的古詩和寓言,1、3、4小題正確率達到98%。

四、存在問題

1、尖子生還需提。

2、基礎知識教學還需要夯。

3、知識運用還要靈。

4、作文指導和講評不夠到位。

作文中出現錯別字現象有,標點使用不正確,有的學生只是在每一段的結尾處用上一個句號。標點的書寫位置欠規范,一般情況下,標點符號占一個漢字的單位格,有個別學生使用的標點只是緊縮在漢字的右下角;逗號、句號等標點符號出現在行首的情況也是有的。還有沒寫題目的。看出我們教師對學生作文批改、講評做的不細。

5、審題能力和學習習慣還要加強

另外從卷面上看,有3本卷學生完全用鉛筆答卷,還有三本卷個別學生也用的鉛筆。還有的卷紙中出現兩種顏色筆答卷,有黑筆還有藍油筆,卷面較亂,勾勾抹抹,字跡也不夠工整。我們三年級學生是剛剛學寫鋼筆字,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養成用鋼筆書寫習慣,這也是課標所要求的,打好扎實寫字基本功。

五、改進建議

1、關注課堂,講究實效

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一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能力,二是理解重點詞句的能力,三是在語文實踐中運用課文的表達方法的能力。同時,教師應準確把握、巧妙設計好教材中的訓練點,應從教學需要出發,從學生需要出發,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習慣。

2、樹立大語文觀,提高語文素養。

要樹立大語文觀,立足于課內,延伸于課外,注重課外知識點的滲入,融會貫通。把讀和寫并重,讓學生在寫、讀、交流、修改的過程中提高正確用字的能力。做到讀寫滲透,讀寫結合。此外還應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注重課內外聯系,讓學生在活動中豐富自己的體驗,內化語言,提高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