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詩詞范文
時間:2023-04-02 00:55: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白露詩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
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
憑幾看魚樂,回鞭急鳥棲。
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
2、《秋露》(唐·雍陶)
白露曖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點落玉盤空。
竹動時驚鳥,莎寒暗滴蟲。
滿園生永夜,漸欲與霜同。
3、《南湖晚秋》(唐·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風多,衰荷半傾倒。
手攀青楓樹,足蹋黃蘆草。
慘澹老容顏,冷落秋懷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萬里何時來,煙波白浩浩。
4、《衰荷》(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殘,涼風吹葉葉初干。
篇2
關鍵詞:半剛性底基層;試驗段;大厚度;攤鋪;施工
Abstract: To adopt the DT1600 paver with width, thickness paving process paving semi-rigid sub-base, compared to two paver machines, it is to avoid the vertical seams and layers of stratified paving between the seams, so that played a positive role for the right to prevent the destruction of pavement.Key words: semi-rigid sub-base; test section; thickness; paving; co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U4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4-0020-02
對于大寬度、大厚度水穩基層,一般施工采用雙機并幅,分兩次攤鋪的方法。施工過程中存在層間含水量不同、層間污染、下層光面很難結成一體,材料離析嚴重,兩層攤鋪厚度不勻,一層養護周期過長.容易形成路拱等缺點。大厚度、大寬度一次成型施工具有整體板塊,工藝簡單,不要分層養生,節約成本等優點,具有很高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S211線固陽至百靈廟段一級公路(簡稱“固百一級公路”),雙向四車道,單幅底基層寬11.02m,底基層采用32cm厚水穩砂礫.以提高道路抗車轍能力,設計底基層混合料7天無側限抗壓強度不小于2MPa。經過對鄂爾多斯沿黃一級公路、110國道包頭段技術改造等多個標段的現場考察,經業主、總監辦同意,固百一級公路第一合同段決定采用底基層大寬度、大厚度攤鋪碾壓的施工工藝。
下面淺談一下大寬度、大厚度攤鋪碾壓底基層試驗段的施工工藝:
首先,在試驗段開工前期,項目部由總工程師主持召開試驗段技術交底會,對各分部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試驗負責人、測量負責人、現場施工負責人進行交底,并要求分部技術負責人對具體施工的人員,主要技術工人、機械操作手、跟機工人進行技術交底,并做到五個明確:崗位明確、職責明確、施工程序明確、操作規程明確、技術質量要求明確。
一、水泥穩定砂礫底基層試驗段的基本情況
1、配合比:
底基層設計為32cm水泥穩定級配砂礫,重量配合比為:水泥:砂礫=4:96,砂礫中摻配30%碎石(重量比)。7天飽水抗壓強度不小于2.0MPa。
2、 試驗段的選定
選定K1+200-K1+400段路面底基層(右幅)為試驗段,長度200米,鋪筑底基層厚度32cm,寬度11.02米。
3、試驗段所需材料數量:
攤鋪面積2204m2,需要拌合料880 m3(1650噸)其中:32.5#水泥數量為:68t;碎石數量為:325 m3;砂礫數量為:668 m3
4、鋪筑時間:
2011年7月9日
二、試驗段的任務、目的
通過試驗路段鋪筑,可以確定底基層施工組織及進度計劃的可行性,為大面積開展施工提供依據,指導全標段施工順利進行。
1、確定灰土拌和機產量,與運輸車輛的數量。
2、確定攤鋪機攤鋪量及行走速度,確定現場現場養生的方法。
3、確定機械人工配置。
4、確定碾壓設備的最佳組合和碾壓工藝。
5、確定攤鋪最佳含水量并驗證最大干密度是否準確。6、配合比(實際拌和)強度的驗證。
7、攤鋪松鋪系數的確定。
8、明確各崗位環節的責任制。
三、底基層施工方案
32cm水泥穩定級配砂礫底基層試驗段采用集中廠拌,穩定土拌合站設備采用WB2600-R(B)型,位置設在青固線K39+000右側距本標段起點5Km處。拌合料由自卸車運至施工現場,采用1臺DT1600型攤鋪機全寬攤鋪,2臺20T振動壓路機、1臺20T膠輪壓路機和1臺YZ32T雙驅雙振壓路機同時進行碾壓成型。養護采用塑料薄膜覆蓋養生的方法。
四、底基層施工工藝
1、準備下承層
施工前恢復中線,在交工驗收的砂礫墊層上放出試驗段攤鋪線、導向線,每隔10m打出基準桿,測出標高,拉緊基準鋼絲(拉力不小于100kg),底基層的標高、平整度和橫坡通過基準鋼絲來控制。
基層試驗段施工路段設置在經監理工程師批準的底基層上進行攤鋪,在開工前,派專人對砂礫墊層表面的浮料進行攤鋪前的清理,且保持砂礫墊層表面的濕潤。試驗地段路肩部分培筑抗沖刷能力較強的天然砂礫,中央分隔帶培土路肩。
2、混和料拌合
原材料嚴格按規范要求進行各項指標試驗,嚴格控制施工配合比,加水拌和要均勻,拌合含水量控制在比最佳含水量大1%左右,以補償混合料在貯存、運輸和攤鋪過程中的水分蒸發。
混和料拌合的水泥劑量控制在設計±0.5%之間。
3、運輸
由于大厚度全幅攤鋪用料量非常大,這就要求運輸車輛盡量多,運輸車輛應保持車況良好,為了減少攤鋪機撞擊自卸車的次數,以提高平整度,要求自卸車噸位盡量大。正常情況下要求后八輪(裝料30t左右)運輸車15-20臺。以攤鋪機不等料,拌合樓不停機為最佳。距離較遠時,車頂覆蓋篷布,防水分蒸發。
4、攤鋪
攤鋪采用DT1600型攤鋪機1臺,底基層32cm全幅一次成型。
根據以往經驗擬定虛鋪系數為1.25,攤鋪機的攤鋪厚度為32*1.25=40cm,將已準備好的方木塊放在熨平板下保證攤鋪機起步時的攤鋪厚度,待到第三輛運輸車到達現場后,攤鋪機開始攤鋪,攤鋪機的最佳攤鋪速度為1.5m-2.5m/min。攤鋪機振搗頻率采用7級,盡量減少攤鋪機的停頓現象,已確保底基層的平整度,測量人員測量固定點的攤鋪高程并做好記錄。
5、碾壓
大厚度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全幅施工的關鍵環節是壓實,碾壓速度、碾壓變數、碾壓工藝是要點。攤鋪50m左右時即可開始碾壓,由于采用超大噸位的振動壓路機碾壓,碾壓工藝不當會造成表面石子破碎,但是只要采用激振力有小到大逐漸增加的順序,配合好振頻的變化,表面石子振碎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根據以往項目經驗,碾壓方案如下:
(1)、施工機械組合:中大YZ32自行式振動壓路機1臺, YZ20單鋼輪振動壓路機1臺,20t膠輪壓路機1臺。
(2)、施工工藝:壓路機起步、停機應緩慢,先起步后開振,先關振后停機,碾壓方式為先用YZ20壓路機靜壓1遍, YZ32壓路機前振后振碾壓2--3遍后,試驗人員檢用灌砂法測下層壓實度,測量人員測量固定點標高,不合格時,YZ32振動壓路機繼續前振后振碾壓,直到符合要求為止,最后用20t膠輪壓路機進行終壓,消除輪跡收光。直線段,由邊緣向中心碾壓;超高段由內側向外側碾壓。每道碾壓應與上道碾壓相重疊1/2輪跡。路面的兩側可多壓2-3遍,碾壓工作必須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
(3)碾壓速度:必須嚴格控制碾壓速度,穩壓速度采用1.5~1.7Km/h,振動碾壓速度采用2 .0―2 .5Km/h。 (注:來回碾壓一趟為1遍)。
碾壓過程中,現場負責人記錄設備類型、機械最佳組合方式,碾壓遍數、施工工序、松鋪厚度,材料的最佳含水量,從而準確計算出松鋪系數。
6、橫縫處理
攤鋪機攤鋪混合料時,中間不能隨意中斷,攤鋪機因故中斷攤鋪超過2小時或當天工作段結束時要設置橫縫,由于攤鋪厚度為32cm,所以橫縫需要設置成錯臺型,利于底基層的銜接。
在一段攤鋪施工結束時,攤鋪機在接近端部前約1m處將熨平板稍稍抬起駛離現場,人工將端部混合料鏟齊后,再碾壓密實,然后用3m直尺檢查平整度,垂直刨除端部層厚不足的部分,使下次施工時成直角連接。
具體施工方法為:每天最后一段末端需設置工作縫,即在水泥穩定砂礫混合料拌合結束后在預定長度的末端,放兩根與壓實厚度等厚的方木,方木的另一側用素土或碎石回填一定長度,其高度略高于壓實厚度,然后將混合料壓密實,第二天清除素土或碎石,清掃底面,重新攤鋪。
7、養生及交通管制
養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影響著強度的成型和裂縫的多少,如果灑水不及時,強度上升就不均勻,造成應力集中,進而裂縫增多。碾壓檢測合格后立即進行灑水覆蓋保濕養生,采用塑料薄膜覆蓋灑水養生,并在養生期間始終保持潮濕狀態,養生期不少于7天。養生期內,除允許灑水車通行外,封閉交通。嚴禁其他車輛通行。剛碾壓完的結構層必須采用霧化較好的水車灑水。
五、檢驗基本項目
執行《公路工程質量控制標準》,根據7月4日建設辦會議精神,檢驗壓實度采用重型擊實標準,壓實度掏開上層只檢測下層20cm壓實度,壓實度不小于97%,壓實度檢測頻率可由駐地監理工程師確定。
經現場檢測壓實度,按照上述碾壓工藝,壓實度均能滿足要求。
六、成品保護
用標志牌嚴格劃分攤鋪、碾壓、成型區域。嚴禁壓路機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壓的路段上“調頭”和急剎車。成型段落養生期內,設置禁行標志, 除允許灑水車通行外,嚴禁各種機械設備和車輛進入。
七、施工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1、原材料質量控制
(1)、水泥:水泥采用32.5#緩凝硅酸鹽水泥(初凝時間大于6小時,中寧時間大于8小時)。按規定的頻率抽檢,水泥需做細度、初凝和終凝時間,安定性、膠砂強度試驗。施工中,盡量不要更換水泥,如需更換,提前一周通知監理,在質量合格的前提下要重新做配合比試驗。
(2)、碎石或礫石壓碎值不大于28%,底基層集料級配符合《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G D50-2006)中表6.1.6-1中級配要求。
2、配合比控制
由于砂礫、碎石的變異不可避免,實際施工中級配是不斷變化的,所以配合比是動態的,要適時調整生產配合比。水泥劑量一般控制在3.5-4%,7天飽水抗壓強度不小于2.0MPa.
3、拌合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1)、要對水泥、水的計量裝置進行標定,調整皮帶輪的轉速,確保配料準確,配合比變異小。
(2)、進場水泥、砂礫、石料不允許經常更換。
(3)、嚴格控制含水量,每次拌合前,應由試驗人員對集料的含水量進行檢測,然后確定拌合機的加水量。
4、碾壓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1)、試驗人員在現場檢測混合料含水量,發現問題,反饋信息,及時糾正,檢測壓實度、平整度。
(2)、測量人員在壓實過程中,跟蹤檢測標高,以保證鋪筑厚度。
(3)、現場負責人記錄設備類型、機械最佳組合方式,碾壓遍數、施工工序、松鋪厚度,材料的最佳含水量,從而準確計算出松鋪系數。
(4)、在攤鋪碾壓過程中配備專人用3米直尺隨后即時檢查初步壓實的表面是否滿足平整度要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嚴禁壓路機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壓的路段上“調頭”和急剎車,以保證水泥穩定砂礫底基層表面不受破壞。
(6)、施工中,從加水拌和到碾壓終了的延遲時間不宜超過4h。
篇3
1、《處 暑后風雨》宋·仇遠
疾風驅急 雨,殘暑掃除空。因識炎涼態, 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2、《長江二首其一》宋·蘇泂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3、《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處暑》 宋·張嵲
塵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猶多壘,余生久息機。漂流空老大,萬事與心違。
4、《閑適》宋·陸游
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
柴門傍野水,鄰叟閑相期。
5、《元宮詞》 明·朱有燉
白酒新篘進玉壺,水亭深處暑全無。
君王笑向奇妃問,何似西涼打剌蘇。
6、《早秋曲江感懷》唐·白居易
離離暑云散,裊裊涼風起。
池上秋又來,荷花半成子。
朱顏易銷歇,白日無窮已。
人壽不如山,年光急于水。
青蕪與紅蓼,歲歲秋相似。
去歲此悲秋,今秋復來此。
7、《秋日喜雨題周材老壁》宋·王之道
大旱彌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聲聞夜溜,山氣見朝隮。
處暑余三日,高原滿一犁。
我來何所喜,焦槁免無泥。
8、《詠廿四氣詩·處暑七月中》唐代:元稹
向來鷹祭鳥,漸覺白藏深。
葉下空驚吹,天高不見心。
氣收禾黍熟,風靜草蟲吟。
緩酌樽中酒,容調膝上琴。
9、《七夕處暑》清胤禛
天上雙星合,人間處暑秋。
稿成今夕會,淚灑隅年愁。
梧葉風吹落,璇霄火正流。
將陳瓜葉宴,指影拜牽牛。
10、《處暑后一日作》宋代:江南雨
曠世喧囂許暫休,華光耀徹古城頭。
拼教一秀名青史,忍看千金冠沐猴。
此夕和諧堪把握,明朝風雨待綢繆。
綺筵散罷塵初靜,漸有新涼遞好秋。
關于處暑的節氣諺語推薦
處暑天不暑,炎熱在中午。
熱熟谷,粒實鼓。
處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處暑早的`雨,谷倉里的米。
處暑若還天不雨,縱然結子難保米。
處暑三日稻(晚稻)有孕,寒露到來稻入囤。
處暑谷漸黃,大風要提防。
處暑滿地黃,家家修廩倉。
處暑高粱 遍地紅。
處暑高粱遍拿鐮。
處暑高粱白露谷。
處暑三日割黃谷。
處暑十日忙割谷。
黍子返青增一石,谷子返青大減產。
黍子返青壓塌場,谷子返青一把糠。
收秋一馬虎,鳥雀撐破肚。
處暑收黍,白露收谷。
處暑見新花。
處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處暑開花不見花(絮)。
處暑花,不歸家。
處暑花,撿到家;白露花,不歸家;白露花,溫高霜晚才收花。
處暑長薯。
處暑就把白菜移,十年準有九不離。
處暑移白菜,猛鋤蹲苗曬。
處暑栽,白露上,再晚跟不上。
處暑栽白菜,有利沒有害。
處暑栽,白露追,秋分放大水。
處暑拔麻摘老瓜。
篇4
1.能利用工具書識字詞;規范書寫。
2.能熟練使用朗讀、默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
3.培養學生達成閱讀理解的五個層次:了解課文涉及的文學常識;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隨文學習基本的詞匯、語法知識和修辭(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體味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結合課文的內容和主旨,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
4.誦讀文言詩文,能借助工具書疏通文義;通過語氣、節奏等朗讀方法的訓練,達到熟讀成誦;在積累、感悟、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
5.口語交際中培養學生學會復述、轉述、即席講話和主題演講,提高學生表達、傾聽和交流的水平。
二、重難點教學內容
1.教材分析。《蒹葭》選自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詩經》兩首,是《詩經?秦風》中的名篇。詩歌雙聲疊韻,四言句式,重章疊句,一唱三嘆,更是讓詩歌宛如一曲天籟,有余音繞梁之感。
2.教學重點。(1)反復朗讀詩歌,體會主人公對于伊人執著追求、可望不可即的惆悵失望的感情。(2)體會景物描寫“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渲染的凄涼蕭瑟、迷離朦朧的氛圍,烘托失望惆悵情感的作用,感受詩歌優美的意境。(3)當堂成誦。
3.教學難點。通過解讀“追求者”、“伊人”的形象的多重性,體會詩歌的含蓄美。
三、學情分析
要根據學生已經知道和想要知道的內容,判斷出學生需要教師指導解決的內容和預測學生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困難。
1.九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對事物懷著強烈的好奇心,有著豐富且奇特的想象。
2.《蒹葭》一詩場景朦朧,意境含蓄,學生要自己領會,有一定難度。在教學設計時,選擇《詩經?碩人》與《蒹葭》進行對比,學生領會起來就比較容易了。
四、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涉及的文學常識,《詩經》六義。
2.利用工具書,認記文中字詞(蒹葭、溯洄、萋萋、未、湄、躋、坻、濉b),掌握它們的音形義,熟練朗讀詩歌并做到當堂成誦。
3.通過學生自由讀、聽范讀、齊讀等朗讀方式,體會詩歌的音韻美和主人公對于伊人執著追求、可望不可即的惆悵失望的感情。
4.通過解讀“追求者”、“伊人”的形象的多重性,體會詩歌的含蓄美,感受詩歌優美的意境。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1.構建動場。
唐朝以前的詩歌是長出來的,
唐朝的詩歌是嚷出來的,
宋朝的詩歌是想出來的,
宋朝以后的詩歌是仿出來的。
――啟功《啟功叢卷?詩詞卷》
唐代以前的詩歌是什么?是詩經 (介紹《詩經》,出示幻燈片)。
學生齊讀題目――蒹葭。
2.自主學習。學生活動一:一唱三嘆,讀《蒹葭》。
設計意圖:達成教學目標2“利用工具書,認記文中字詞(蒹葭、溯洄、萋萋、未、湄、躋、坻、濉b),掌握它們的音形義”和目標3“通過學生自由讀、聽范讀、齊讀等朗讀方式,體會詩歌的音韻美”。
學生活動二:聯想想象,繪《蒹葭》。
設計意圖:達成教學目標4“感受詩歌優美的意境”和教學目標2“熟讀成誦”。
3.交流探究。學生活動三:遷移拓展,悟《蒹葭》。
教師導學:(1)思念向往、追求。(2)執著、堅貞不渝。(3)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悵失望。
設計意圖:達成教學目標3“體會主人公對于伊人執著追求、可望不可即的惆悵失望的感情。
4.綜合建模。教師導學:詩人苦苦追尋的“伊人”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我們是如何感受到這種形象的?
設計意圖:達成教學目標4“通過解讀‘追求者’、‘伊人’的形象的多重性,體會詩歌的‘含蓄美’”。根據提示,當堂成誦,教師小結。
七、板書設計
蒹葭
音韻美 含蓄美 畫面美
執著追求 失望惆悵
八、當堂測試
1.給下列詞語注音:
蒹( )葭( ) 溯( )洄( ) 萋萋( )
未( ) 湄( ) 躋( ) 坻( )
澹 )b( )
2.根據提示,默寫詩歌的第一節:
蒹葭______,白露______。所謂______,在水______。______從之,道阻______。______從之,宛在______。
篇5
從寫法看,兩首詩都是通過時空變幻來表現人物的情感。“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睎”“蒹葭采采,白露未已”,以蒼茫的蘆葦起興,在一個廣闊空寂的空間里和一個蕭瑟凄清的時間中,襯托出詩人的孤獨與寂寞。“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詩人所追求的意中人雖近在咫尺卻又若在天涯,“宛在水中央”,一道淺水將意中人阻隔,可望而不可即。在時空交錯中,美好的情感、殘酷的現實,如水中月、鏡中花的情人交織成了一幅凄美的愛情畫卷。
《鄉愁》的思鄉之情是銘刻一生的。小時候——長大后——后來——現在,小時候離開母親外出求學,長大后離開妻子遠渡重洋,后來母親離他而去,幾十年的海外漂泊,有鄉不得回。離別時間越久,思鄉的愁緒愈積愈濃、愈深愈重。“這頭”“那頭”“里頭”“外頭”寫來輕松,思來凝重,這里匯聚了詩人多少思親、思鄉的淚水。“母子別”“新婚別”“生死別”隨著時空層層推進,“而現在”詩人的情感到達了,由前三節的思念親人推進到了思念故鄉、思念大陸。個人的情感上升到了民族之情、家國之情,將個人的悲歡離合延伸到了民族之愛和祖國之愛,深化了詩歌的主題。斗轉星移、世幻,不變的是詩人的思鄉情愁。
由此可見,兩首詩都是通過時間推移、空間阻隔來表現詩人的內心情感。但具體手法上又有不同,《蒹葭》注重的是勾畫蒼涼凄清的景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含蓄感人。《鄉愁》則是借助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鄉愁幻化為具體的“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物象看似單純卻意蘊豐富,含蓄地表現了鄉情。
從語言看,它們都不施粉黛、不加雕琢,是一種素面朝天的清新雅致。《蒹葭》語言質樸簡約、真率脫俗。詩人的情感本色毫無修飾地自然流瀉,如山間細流清純潔凈。它的奔瀉也帶著山野的淳樸與率直。在景物描寫上,用“蒼蒼”“萋萋”“采采”,色彩素樸清冷;在表情上,用“阻且長”“阻且躋”“阻且右”來表現復雜而又曲折的追尋過程。艱難而又漫長的追求過程,只在個別字詞的更換中達到了一種亦真亦幻的效果,用詞簡約樸素到了極致。《鄉愁》的語言樸實無華,運用了口語。“這頭”“那頭”“里頭”“外頭”,淳淳的鄉音準確而又細膩地道出了濃濃的鄉情。猶如一位純樸的鄉民,用實實在在的土氣實足的話語訴說著離別的愁思,讓聽者無不為之動容。
在詩歌節律的安排上,兩首詩又同樣采用了重章疊句,回環往復的手法。《蒹葭》用疊聲詞“蒼蒼”“萋萋”“采采”,雙聲如“蒹葭”,疊韻如“溯洄”來摹聲摹形,增強了抒情效果。采用二節拍的四字句,用相同的調子和句式,更換一兩個詞形成一種單純而又原始的音韻美。《鄉愁》全詩四節,每節四句,句式長短不一,字數相等,高低緩急,疏密有致。每節第二句都用疊聲詞“小小”“窄窄”“淺淺”表達出與字面相反的情感。正是因為思鄉之情的深濃,郵票才顯得小,船票才顯得窄,墳墓來得矮,海峽來得淺。疊詞增強了音律的節奏感。四節詩歌在反復吟唱中,詩情層層遞進。與《蒹葭》相比,《鄉愁》在音韻和句子長短安排上更為自由,這也是現代詩歌區別于古詩的地方。
篇6
我有一簾幽夢,不知與誰能共?
——題記
梨花一枝春帶雨,阡陌間梨花煙雨點點,雨絲織成了一幅素絹,在唐王朝的翰墨遺韻中,我手執一把油紙傘,走在婉約旖旎的宋香里。抬望眼,那一襲珠簾下是我光影交織的夢。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秋深了,霜濃了,蕭瑟的風送來陣陣涼意。遠處,紅色俏麗的身影飄然而過,白衣少年緊緊追尋。怎奈河水洶涌,僅依稀看見群袂在空中飄揚。年輪流轉,時光荏苒,河的岸邊佇立著一個挺拔的身影,他在期盼,他在守候。千年以后,繁華落幕,可他不悔,不怨,甘愿在此守著心中的美麗。
楊柳岸,曉風殘月。
曉風習習,楊柳蕭蕭,一彎殘月悄悄地爬上了樹梢。轉身回望,身后空無一人。耳邊響起一絲蟬鳴,是那樣的無力。冷落的清秋何時才能再執子之手,如今要天涯永隔。不舍,惆悵,萬般思緒涌上心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離別之絕唱,唯有“曉風殘月”。
染指流年,潑墨年華。
流年經轉,大夢初醒的我依然沉醉于文字的韻味。沏一壺香茗,點一盞油燈,墨筆點染在宣紙上,時輕時重。深夜,手捧長卷,星星垂顧,冷雨相隨,清風為伴,飛雪作陪,輕酌一口茶,滿齒余香。
后記:
篇7
例如瓊瑤的《在水一方》: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綠草萋萋,白霧迷離,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無奈前有險灘,道路又遠又長;我愿順流而下,找尋她的方向,卻見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與她輕言細語,無奈前有險灘,道路曲折無已;我愿順流而下,找尋她的蹤跡,卻見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佇立。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這首歌旋律優美,情感動人,曾經打動了不少年輕人的心,這愈加使我們佩服瓊瑤對中國古典詩詞的理解。這首歌的歌詞來源于《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這是一首表現相思的詩歌,描繪了一個美麗清冷、朦朧迷茫的意境,刻畫了抒情主人公與思念的人相隔而不得相見的情景,含蓄地表達了相思和追懷之情。歌曲和詩歌都采用了重章疊句的形式,反復詠嘆,抒情性很濃。
再如歌曲《濤聲依舊》:
帶走一盞漁火讓他溫暖我的雙眼,留下一段真情讓它停泊在楓橋邊,無助的我已經疏遠那份情感,許多年以后才發覺又回到你面前。
留連的鐘聲還在敲打我的無眠,塵封的日子始終不會是一片云煙,久違的你一定保存著那張笑臉,許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變。
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濤聲依舊不見當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樣重復昨天的故事,這一張舊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這首歌曲顯然是借用了唐代詩人張繼的詩歌《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在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于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的幽美深深地吸引了這位在外飄泊的客子。作者看到“日落”,聽到了“烏啼”,感受到了“霜滿天”的寒冷。在朦朧的夜色中,作者看到江邊樹木模糊的輪廓,遠處的漁火,在昏暗背景的襯托下,顯得格外的引人注目。景物動靜、明暗搭配。此時泊舟楓橋的旅人,懷著旅愁,在客船之上,面對著遠處的景色,不禁升起縷縷輕愁,人與自然之景處在一種無言的契合的狀態。暗夜之中,最能觸動我們心靈的是聽到夜半靜夜的鐘聲,更襯托出了夜的寧靜,又點出了秋夜的清寥,給人以莊嚴肅穆之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意境。
除了整首歌曲借用古典詩詞的內容之外,還有一些歌曲不露痕跡地化用了古典詩詞的名句,如周傳雄《寂寞沙洲冷》一歌中有:“仍然揀盡寒枝不肯安歇,微帶著后悔,寂寞沙洲我該思念誰。”這句歌詞巧妙借用了蘇軾的《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蘇軾的這首詞寫于被貶黃州之時,作者寓居定慧寺內,夜深人靜,月掛于疏桐之時,仿佛有個幽人往來,如同孤鴻之影。孤鴻便是飽受排擠的作者,驚恐不安,心懷幽恨,揀盡寒枝,不肯安息,只得歸宿于荒冷的沙洲。這正是作者此時心情與處境的寫照,借孤鴻抒發個人幽憤寂苦的感情。歌曲正好借用蘇軾詞的意境把情感淋漓盡致地發揮了出來。
許多歌曲不僅在內容和意境上對古典詩詞有所借鑒,在形式和技法上也多有相同之處。歌曲與詩詞都要求具有明確的抒情性,帶有濃厚的感彩;都要求具有具體生動的形象性,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都要求有豐富的想象;都要求結構嚴謹,韻律和諧,節奏鮮明,語言凝練等。歌曲與詩詞的結合還要注意音樂美,行文排偶、對仗――整齊的美;節奏頓數相對、平仄相間――抑揚的美;句尾同韻相協――回環的美。
篇8
萊恩
我是嗅著蘆葦的清香長大的。
鄉下孩子對它再熟悉不過了。家鄉的春天總是如期而至。寒食節后,一場瀝瀝的小雨,喚醒了沉睡中的蘆葦。它破土而出,嫩如柔荑。田畦上,水塘邊,蘆葦那青蕪的葦桿,豎立風中,不卑不亢。采一根嫩嫩的蘆芽含在口,如咀嚼著春天的味道。
蘆葦,古稱蒹葭。沒有長穗的謂之“蒹”,初生的謂之“葭”。它的根,潛滋暗長,抱土纏繞;它的莖,節節拔高,挺直俊俏;它的葉,苗條俊秀,婀娜多嬌。
盛夏時節,每根蘆葦從稈到葉都是鮮綠的,綠得閃閃發亮,嫩得每片葉子都要滴出水來。臨風搖曳,不倒不伏,顯示出一種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蒲草一般和蘆葦結伴于水中,讓人難以分辨哪是蘆葦,哪是蒲草。頗有“我是我,似我非我”的味道。葦塘中有白鳥起伏于碧波之上,偶爾在葦間盤旋,撲棱棱飛走,葉尖搖曳,一幅輕淡的水墨畫。
八九月份,蘆葦開花了,一種滄桑的白色,在瑟瑟的秋風中搖擺。讓人想起《琵琶行》的“楓葉荻花秋瑟瑟”。東漢經學家鄭玄箋云:“蒹葭在眾草之中,蒼蒼然彊盛。至白露凝戾為霜,則成而黃。”葦葉枯黃,其花揚雪,有一種凄美的悲壯,總會讓人聯想到硝煙和秋聲,乃至荒涼。
蘆花,是秋天第一場雪。蘆花爛漫的時節,正值晚秋,草木蕭疏,萬艷同悲。那紛飛的蘆絮,是秋天的葬禮。
蘆葦美在詩詞里。《詩經。蒹葭》中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極盡婉轉凄涼之美。余亞飛《詠蘆葦》的“淺水之中潮濕地,婀娜蘆葦一叢叢,迎風搖曳多姿態,質樸無華野趣濃”寫出蘆葦樸素之美。謝逸《青玉案》中“蘆花飄雪迷洲渚”,寫出蘆花流風回雪之美……
水中的蘆葦有一種絕世獨立的美。湖中沒有蘆葦,就像少女的眸子沒有睫毛,少了神韻和靈動。世人說“墻頭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可惜誰也沒有輕易地見到哪一株蘆葦在墻頭上茍活著。蘆葦,屬于浩瀚的湖水,屬于蒼涼的荒野,屬于不知名的野鳥。
美好的環境才會造就美好的事物。
蘆葦,飄零之物,隨風而蕩,卻止于其根,若飄若止,恍惚飄搖,而牽掛于根。蘆葦,在《詩經》的相思中兀立,在如煙的意境中迷離。
蘆葦是北方的竹子。蘆桿可用來造紙、編織、建筑等。蘆花可以做笤帚,蘆根還可以做中藥。但總體上經濟價值偏低,所以人為破壞極少,它的家族得以世代繁衍。如莊子所說的介于“有才于無才之間”,才能“得終其天年”。
蘆葦的繁盛與它的守弱理念也是息息相關的。弱者一般都能屈能伸。 那易折的蘆葦,一生中,每當風雨襲來,皆低下頭去,疾風過后,便又重新挺立。它不與鮮花爭寵,不與勁松攀繞,無欲、守柔、退讓,自然,無為。亙古不變,在歷史的硝煙中,以一種昂然的姿態,見證著世幻,滄海桑田。
蘆葦喜水,故是智者。一根蘆葦,應該說是微不足道的,也是脆弱的,無力的。也許蘆葦深知自身之弱,它從來不會單獨存在,總是集群而生,聚眾而長。只要有蘆葦的地方,就是就是一個家族,一個部落,繁繁茂茂,蓬蓬勃勃,成林成海,風吹不斷,浪打不倒。這時候,你一點也不會覺得蘆葦弱小,倒是覺得它有眾志成城、氣勢磅礴的壯觀。
篇9
歷史的長河,無盡情愁,傾聽歷史的聲音,品味詩情詩意,讓浪漫奔放的詩詞,伴著歷史的巨浪,在你我心中流淌。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如此瀟灑不羈,他堅定樂觀,留芳千古,無論被貶還是升官,他都未沉淪,看那赤壁,曾留下過他多少輝煌!他只享“白露橫江,水光接天”,觀“大江東去浪淘盡”,思“千古風流人物”,這就是蘇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黎民院乞兒”的豪邁蘇軾。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歷史的長河,傳遞著歷史的清音,聽啊,那歷史的清音緩緩飄入了非陋陋室。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劉禹錫,他的人生幾經受挫,為政治革新,他得罪了當朝貴權,受多般刁難,半年時間,勢力知縣竟讓劉禹錫搬了三次家,最后僅為斗室。然而,劉禹錫不畏強權所迫,在這陋室,他依“調素琴,閱金經”,念“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他知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如此情趣高雅,如此安貧樂道!這陋室,孔子曰:
“何陋之有?”
歷史的長河,傳遞著歷史的聲音,聽啊,那歷史的清音輕輕飄到了南山腳下。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一個愛菊至癡的人,他富有情趣,悠哉游哉。不滿朝政,他隱居田間,不懼勢力,他不為五斗米折腰。就如同,“花之隱逸者也”,他只愿享“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多么一個有自我,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愿按自己意愿去生活的人啊。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篇10
同時,語文教學首先是審美的教育,從古代詩詞中努力挖掘其內在蘊含的古典美學特質,可以使學生更為深入而全面地了解古典詩詞。
蘇軾詞在詞學史上的豪放風格得到了后世的公認,而這種豪放風格內在蘊含的美學韻味更值得深入探討和研究。
來看選入新課標教材中的這篇蘇軾最有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詞中抒發的感情率真直露,不加遮攔。人生之功業,人生之瀟灑得意,蘇軾的向往之情也溢于言表,“故國神游”正是不覺之間神追周郎之得意與功業了。然而,大江東去,一時忽被淘盡,執著于此豈非可笑?回想自己多年來汲汲而為,不過贏得早生華發而已。人間種種經驗事實,豈有異于夢境,于是“一尊還酹江月”。酹此江月何為?頓時間,“英雄豪杰皆不見,滿眼盡是清風明月。”這種心情蘇軾沒有加以絲毫的掩飾。在蘇軾本人看來,天工與清新才是美的極致。這一點正是老莊的美學思想的具體體現。莊子在《莊子·知北游》中講“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是故至人無為,大圣不作,觀于天地之謂也。”可知老莊的美學思想主要是強調無為、自然,不矯揉造作,不刻意修飾,真正智慧和偉大的圣人不需要刻意去創造什么,只要能夠把整個造化的神工鬼斧說給別人就夠了。
同時,莊子所言“大美”之“大”包含偉大之意,與崇高接近。孔子說:“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論語·泰伯》),側重于道德品質的完善。孟子說:“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孟子·盡心下》)“大”是“美”的發展,而又不同于美。
《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開篇便以“大江”領起,可見詞人對于古典美學中“大美”的追求和崇尚。“大江東去”大氣磅礴,將“大江”的滾滾氣勢濃墨潑出,立即便將這氣勢空前的自然意象疊化入千古的歷史意象。同時詞中所選取的意象“浪”、“亂石”、“驚濤”、“千堆雪”、“江山”無不恢弘大氣,充滿壯美之感,共同構成了有著無窮神力的赤壁之境。同樣,在其它詞中,蘇軾詞也常常以闊大的意象,博大的自然境界,呈現一種“大美”。“我夢扁舟浮震澤,雪浪搖空千頃白。覺來滿眼是廬山,倚天無數開青壁。”(《歸朝歡》)“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云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水龍吟》)震澤、雪浪、長空、明月、云海的意象,大氣磅礴又超凡脫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