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陸游范文
時間:2023-03-14 07:23: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游山西村陸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古典詩詞;小學語文;課堂增色
教學陸游的《游山西村》等古典詩詞時,倘若我們能夠引導、指導學生對其進行誦讀、吟詠、品鑒或二度創作,學生就可以從中獲得最真切的情美、景美、形象美等審美體驗,就可以拉近與古代詩人心靈之間的距離,就可以順利地走進古典詩詞文本,在遠古遠逝的詩人美麗靈魂中接受美好品格、美好情操的陶冶,在遠古遠逝的詩人描繪的美麗風光、塑造的美好形象、抒寫的美好情感、營造的優美意境中獲得諸多愉悅的審美體驗,從而為我們構建精彩的小學古典詩詞閱讀教學課堂創造良好條件。
一、美視美聽,吟誦華章
鑒于我國最古老、最原始的古典詩詞是合樂歌詠的具有鮮明的節奏和韻律的音樂作品之緣故,也鑒于新課改理念下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小學生“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等緣故,教學陸游的《游山西村》等古典詩詞時,我們應該創設與之相匹配的情景進行課前導入,引導學生在仔細聆聽、高聲誦讀、細讀深品中逐步掌握誦讀、品鑒陸游的《游山西村》等古典詩詞的節奏美、音韻美等基本方法,從而達到有效提高學生鑒賞古典詩詞諸多美學特質的能力與水平。
比如,教學陸游的《游山西村》時,上課伊始,我就運用多媒體電教設備將從網絡下載的古詩配樂朗誦的陸游《游山西村》音畫視頻播放給學生欣賞。當學生在視聽過程中通過仔細聆聽、品味這首古典詩詞的節奏、感悟這首古典詩詞的音韻、旋律等美學特質后,再引導學生明白:中國的古典詩詞均具有鮮明的節奏與嚴格的韻律。比如,陸游的《游山西村》是一首七言詩,每句話七個字共四個朗讀節奏:“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边@首古典詩詞的韻腳為第二和第四句中的最后一個字――“豚”和“村”。其中,古典詩詞第一句句末一字可以入韻也可以不入韻,比如,《游山西村》首句的最后一個字“渾”是入韻的,與“豚”“村”一樣押的是“un”韻。為了強化學生對《游山西村》節奏美、音韻美的感知與體味,我再次播放了陸游的《游山西村》配樂朗誦音畫視頻供學生觀摩學習。結果在《游山西村》配樂朗誦音畫視頻中名家激情導讀的感染下,教室里響起了全班學生抑揚頓挫誦讀《游山西村》的朗朗書聲。不用說,在這種氛圍的感染下,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了誦讀的行列中了。
二、品鑒意境,再度創作
古典詩詞中的意境指作者的主觀感受與外界景物融合而成的、用文字符號描繪出來的生動畫面。比如,陸游的《游山西村》,通過運用凝練精美的文筆,緊扣文題“游”字鋪展,不僅勾勒出一幅色彩明麗的江南農村風光圖畫,還通過一個“疑”字,把徐行山村時因周圍山巒重迭、流水縈繞而迷路的感受刻畫得活靈活現。教學時,只要我們運用多媒體電教設施播放我們課前精心制作的與《游山西村》內容相匹配的、表現農村迷人田園風光的PPT幻燈片,學生就可以在這充滿恬淡、閑適、美麗的田園風光視聽盛宴中品鑒到作者在詩歌中描繪的田園風情,還可以在此鑒賞過程中體味蘊含于其中的濃濃詩意美。
比如,教學陸游的《游山西村》時,我將詩中所營造的山西村美妙的山村自然風光畫面制成精美的PPT并配上班得瑞的輕音樂《寂靜山林》為背景音樂。當學生聽讀完配音朗誦《游山西村》后,我就運用多媒體電教設備將PPT播放給學生鑒賞,并引導學生邊視聽邊吟詠課這首詩。之后,又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展開豐富的聯想與想象,用富有文采的語言或者富有激情的畫筆重現陸游《游山西村》中描繪的畫面,并將其再創作作品在學習小組內交流。對于文筆或繪畫特別優秀者,我給予表揚與鼓勵。
三、縱橫勾連,拓展視野
縱橫勾連就是在古典詩詞教學中依據課堂閱讀文本的題材、文題、內容、作者、風格、意境等選擇與之相關聯的古典詩詞進行比較閱讀,以期在比較閱讀中一方面加深學生對課堂閱讀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擴大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范疇,提高學生鑒賞古典詩詞的水平與能力。陸游的《游山西村》是一首富含哲理的山水田園詩,教學時,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將之與陸游的愛國主義名篇《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進行比較閱讀,說說其主題的不同;也可以引導學生將其與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名篇《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進行比較閱讀,談談兩首詩營造的田園山水意境有何異同,詩中所刻畫的農家主人公對待客人的態度有何異同,詩歌的藝術構思有何異同。還可以引導學生將其與朱熹的《觀書有感(其一)》“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進行比較閱讀,談談二者各闡述了怎樣的哲理,這些哲理對我們小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感等的健康發展有哪些啟發作用等。事實證明,通過引導學生進行上述比較鑒賞,學生會有效加深對陸游《游山西村》的形式、內容、主題、意境、哲理等的理解與感悟。
篇2
1、山窮水復:山和水都到了盡頭,前面再也無路可走;比喻陷入絕境。引證解釋:宋·陸游《游山西村》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弊g文: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一個山村。
2、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1、意思是在遇到困難一種辦法不行時,可以用另一種辦法去解決,通過探索去發現答案。
2、“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宋代詩人陸游的作品《游山西村》中的一句詩。既寫出山西村山環水繞,花團錦簇,春光無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現了人生變化發展的某種規律性,令人回味無窮。表現了詩人與眾不同的思維與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蘊涵著無限的希望。詩人描述了山水縈繞的迷路感覺與移步換形又見新景象的喜悅之情;人們可以從中領悟到蘊含的生活哲理——不論前路多么難行,只要堅定信念,勇于開拓,人生就能“絕處逢生”,出現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新境界。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不要笑農家臘月里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嶼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豐繁。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一個山村。吹著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經接近,村民們衣冠簡樸古代風氣仍然保存。今后如果還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閑游,我一定拄著拐杖隨時來敲你的家門。
2、原文:《游山西村》
【作者】陸游 【朝代】宋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篇5
2、原文:《游山西村》
【作者】陸游 【朝代】宋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3、翻譯:
篇6
2、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陸游《游山西村》
3、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 王維《終南別業 》
4、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5、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
6、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 白居易《憶江南詞三首》
7、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 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8、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9、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 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
10、花自飄零水自流。 —— 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11、人生長恨水長東。 —— 元好問《臨江仙·自洛陽往孟津道中作》
12、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 林逋《山園小梅·其一》
13、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篇7
【考情剖析】
一、以名家為主要對象,以詩歌為主要體裁,重點考查情味悠遠、意境豐富的作品
1.今年的高考詩歌鑒賞題其作者基本上都是名家,3套全國卷的詩歌作者分別是李白、杜甫和曹翰,雖然曹翰知名度不是很高,但與之相比較的篇目卻是辛棄疾的作品。另外,北京卷的詩歌作者是陸游、江蘇卷的詩歌作者是辛棄疾、浙江卷的詩歌作者是劉克莊、天津卷的詩歌作者是王維。這些作者都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大腕”,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所選的作品大多是大家較為陌生的,以便在“熟悉”的“陌生”中考查大家的閱讀鑒賞能力。
2.除了江蘇卷選用的是詞和山東卷選用的是曲外,其他省市的材料形式都是詩,主要是唐詩和宋詩。如全國卷Ⅰ選用的是唐代李白的《金陵望漢江》,全國卷Ⅱ選用的是唐代杜甫的《丹青引贈曹將軍霸》,全國卷Ⅲ選用的是宋代曹翰的《內宴奉詔作》,北京卷選用的是宋代陸游的《西村》和《游山西村》,浙江卷選用的是宋代劉克莊的《北來人二首》,天津卷選用的是唐代王維的《登裴秀才迪小臺》,可見,唐宋詩歌在高考語文命題中占有絕對的優勢地位。
3.凡被選入試卷題目中的都是情味悠遠、內涵深刻、意境豐富、語言優美的作品。在這些詩詞曲中,邊塞、山水、詠史、詠物、詠懷、送別、思鄉均有涉及,但以情景交融的寫景抒懷之作最多。寫景抒懷詩主要包含兩大類題材,一類是山水田園詩歌,此類詩以寫景為主,情味悠遠,抒情較含蓄;一類是即事感懷詩歌,景、事、情交織在一起,情味深厚,抒情議論的特征較為明顯。
二、考點分布廣泛,重點難點突出,強調基本能力,難度系數穩定
1.考點廣泛,但重點突出。今年的9套試卷涵蓋了“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及“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等考點,考點集中在思想內容、情感、意象意境、語言、技巧等幾大方面:
(1)考查思想內容或情感態度。如:北京卷要求將陸游的《西村》與《游山西村》進行比較,指出在內容上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新課標全國卷Ⅱ第8題:“如何理解曹霸畫的馬‘一洗萬古凡馬空’?曹霸是怎樣做到的?請簡要分析?!毙抡n標全國卷Ⅲ第9題:“這首詩與辛棄疾的《破陣子》題材相似,但情感基調卻有所不同,請指出二者的不同之處?!鄙綎|卷:“結合作品,簡要分析作者的情感變化?!苯K卷:“上闋選取了李廣的哪些事跡,下闋寄寓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考查意象意境。如:新課標全國卷Ⅰ第8題:“詩的前四句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象?這樣寫有什么用意?”要求概括景象并闡述意境的作用。
(3)考查語言。這里主要指考查煉字(詞)。如:新課標全國卷Ⅲ第8題:“詩的頸聯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軟,眼昏猶識陣云高’,你認為哪一種比較好?為什么?請簡要分析?!敝攸c體會詩中“弱”“昏”的含意及作用。浙江卷第21題:“賞析第一首中的畫線句。”重點對“殘”和“泣”字進行賞析。@些題都以考查字、詞為主。考查煉字的多為動詞或形容詞,同學們一定要體會特定的字在詩句中的特定內涵及用意。
(4)考查技巧方面的也較多,根據表達技巧的種類可分為四個方面:表達方式、抒情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如:新課標全國卷I:“詩中運用任公子的典故,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即寓情于景與用典)新課標全國卷Ⅱ第9題:“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畫技,詩人作了哪些鋪墊?請簡要分析。”(考查襯托與鋪墊)山東卷要求分析“詩豪與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詩和雪繳纏”中使用的兩種修辭手法。(考查擬人和排比)浙江卷第22題:“這兩首詩在敘事上有何特色?試作簡要分析。”(考查對比與敘述視角)對于這類考點,同學們一定要積累一些詩歌鑒賞的常用術語,并能夠做到靈活運用。
【備考策略】
根據2016年詩歌鑒賞試題考查的實際情況,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做好備考工作。
一、重視課本復習,提高復習效率
高考詩歌鑒賞題的設題往往和教材緊密銜接,所以抓好課本的復習至關重要。立足課本,儲備知識,提升能力,是做好詩歌鑒賞復習、真正提高鑒賞能力的關鍵,是答好高考詩歌鑒賞題的重要途徑。具體來說,一要強化誦讀,增強語感。如果能夠將課本中的詩歌熟讀以至背誦,增強閱讀詩歌的語感,就能更好地應對高考鑒賞題。二要了解詩人所處時代及主要經歷。了解了詩人的生活時代及生活經歷有助于理解詩歌,鑒賞詩歌。三要熟悉詩人的風格及作品的特點。在復習中要充分利用課本作品了解詩人作品的主要風格,同時對詩人其他不同風格的作品也要有所了解,以便在鑒賞時更好地把握詩人作品的特點及抒情基調。四要把握詩人的主流情感。生活時代、生活環境會影響詩人的思想,因而,詩歌所抒發的情感也要就千差萬別。所以我們應抓住詩人的主流情感大做文章。五要總結詩歌中出現的典故。詩歌鑒賞題中常常考查一些典故,這些典故大多在課文中有所出現。如果課本知識學得扎實,遇到這類題就會迎刃而解。
二、注重基礎積累,注意分類突破
(1)積累常見意象。識記一些具有鮮明特征的景物形象和常見的人物形象,如送別類的意象、思鄉類的意象、抒懷類的意象、戰爭類的意象等;再如憂國憂民、心系社稷的人物形象,歷經磨難、堅持追求的人物形象,胸懷寬廣、豪放灑脫的人物形象,孤傲高潔、堅持操守的人物形象等;還要注重通過分析相關詩句內容,掌握賞析詩歌形象的方法,并能夠準確分析詩歌形象的社會意義和蘊含的作者情感。
(2)掌握詩詞內容分類。如贈友送別詩、借景抒情詩、思婦閨情詩、托物言志詩、詠史懷古詩、羈旅行役詩、邊塞征戰詩、即景抒懷詩、山水田園詩等,還應了解各類詩歌所表情達意的一般方向。
(3)注意各種題型的有效突破。高考詩歌鑒賞常見題型有概括分析意象意境型、分析表現手法型、鑒賞語言特色型、煉字煉詞型、分析詞句內容型、分析思想感情和內容主旨型、比較閱讀型等,我們要熟練掌握其不同的答題模式,這樣才能了然于胸,運用自如。
篇8
中考古詩詞鑒賞應試對策,應先高屋建瓴從總體上把握,再有針對性地做好應試技巧訓練。
一、站在一個高度俯瞰詩詞
(1)詩詞的題目是了解詩歌的窗戶,學會從內容上分類鑒賞詩詞。詩詞的題目往往告訴人們詩歌的內容,如,2012年紅河州卷的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說明內容是射獵,描寫的是打獵時的壯闊場景。昆明市2012年中考卷的《過零丁洋》,是文天祥經過零丁洋時,自己的百感交集。確定了詩的內容,就能幫助學生理解詩的主題以及作者的情感。
(2)詩詞的關鍵詞句往往透露著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對社會的深刻認識,寄托著作者的情感。如,2012年西雙版納卷,陸游的《游山西村》,抓住頷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蘊涵的哲理,可以起到提綱挈領、遷移發動全身的作用。
(3)抓詞語的隱含信息,詩詞表達一個比較大的特點是含蓄,往往表面一個意思,而實際講的是另一個意思。如,2012年大理等8州卷的《聞雁》,“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表面寫的是淮南下著秋雨的夜晚,聽到大雁的聲音,實質是漫漫長夜、綿綿秋雨、由遠而近的雁鳴聲,詩人的思鄉愁緒更濃了。
(4)典故有特定的內涵,對整體把握全詩是大有裨益的。對作品中的“典故”有個初步的理解,透過原來典故的本意,進而理解出用典后所傳達出的新的含義。如,2012年紅河州中考卷第9題,“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抒發了蘇軾怎樣的情懷?“射天狼”指抗擊入侵的西夏軍隊,詞人借助典故,抒發了自己立功報國的豪情壯志。
(5)風格,風格是由創作個性決定的,是作品在思想與藝術上總的特色。在中國古代詩詞中,許多詩人都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如,蘇軾、辛棄疾的豪放,柳永、李清照的婉約,李煜、劉禹錫的雋永,李白的清新飄逸,杜甫的沉郁頓挫,陶淵明的淡遠閑靜,王維的恬淡優美,李賀的雄渾奇特,王昌齡的雄壯豪邁,等等。不同類型的詩也有不同的風格,能準確把握不同的詩歌風格,更能提高詩歌的鑒賞能力。
(6)靈活運用古詩詞鑒賞術語,準確得體地表述自己“就詩論詩”的心得。鑒賞術語一般有:評價主旨方面的,有言近旨遠、言簡意豐、意在言外、深化主旨、意境深遠、耐人尋味等;表現手法方面的,有卒章顯志、畫龍點睛、托物言志、側面描寫等;語言特點方面的,有濃墨重彩、惟妙惟肖、詩情畫意、朗朗上口、富有哲理、淋漓盡致等;語言風格方面的,有行云流水、自然流暢、舒緩、雄健、深厚等。恰當運用鑒賞術語,使表達更準確,更符合鑒賞詩歌的要求,能提高答題的質量。
二、做好答題技巧訓練
(1)詞語賞析類。
紅河州卷第8題,“統攝全篇的一個字是 ”。這類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精煉詞語的感悟能力。解答時,要抓住詩歌中關鍵詞語來點評,可以從詞性、色彩、修辭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內涵。值得注意的是,分析時要結合全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談這個詞的作用。
(2)名句賞析類。
昭通市卷第9題,“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寫出了泰山什么樣的特點?西雙版納州卷第9題1小題,《游山西村》“頷聯蘊涵了怎樣的哲理?”這類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詩歌中被后人傳誦的名句的理解和賞析能力。多為開放題,答案不要求統一,要掌握常見的鑒賞評價的角度,還要說出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怎樣的啟迪和思考。
(3)主旨情感類。
昭通市卷第9題,畫線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玉溪市卷第9題,《客曉》第2小題 “請分析三四句寫景的作用?”紅河州卷第9題,“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抒發了蘇軾怎樣的情懷?這種題型,主要考查學生對詩歌的主題思想和情感態度的領悟。解答這類題,要用一句話概括詩歌形象的特點,并根據所描繪的形象特點及作家的風格(豪放、婉約、沉郁頓挫等)來推斷詩人的情感態度。
(4)想象描述類。
曲靖市卷《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第10題,請用優美的語言描繪出“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所展示的畫面?這種題型,主要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對所描述畫面的想象。解答這類題目,要在讀懂詩歌、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發揮聯想和想象??圩‘嬅?,抓住形象,用生動、流暢的語言加以描述,不能偏離詩歌的意境、主題和詩人的情感。
篇9
關于勞動的古詩(一)
1、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3、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4、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做嫁衣裳。
5、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6、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7、晨星里荒匯。戴月荷鋤歸。
8、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9、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10、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11、白發老農如鶴立,麥場高處望云開。
12、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13、刺繡五彩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14、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15、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16、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17、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18、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19、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20、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關于勞動的古詩(二):
《歸園田居》其五——(晉)陶淵明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曲。
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雨過山村》——(唐)王建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
《首春逢耕者》——(唐代)柳宗元
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榮。
土膏釋原野,白蟄競所營。
綴景未及郊,穡人先偶耕。
園林幽鳥囀,渚澤新泉清。
農事誠素務,羈囚阻平生。
故池想蕪沒,遺畝當榛荊。
慕隱既有系,圖功遂無成。
聊從田父言,款曲陳此情。
眷然撫耒耜,回首煙云橫。
《觀田家》——(唐)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蠶婦》——(宋)張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憫農》——(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農家望晴》——(唐)雍裕之
嘗聞秦地西風雨,為問西風早晚回。
白發老農如鶴立,麥場高處望云開。
《游山西村》——(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田園作》——(唐)孟浩然
弊廬隔塵喧,惟先養恬素。
卜鄰近三徑,植果盈千樹。
粵余任推遷,三十猶未遇。
書劍時將晚,丘園日已暮。
晨興自多懷,晝坐常寡悟。
沖天羨鴻鵠,爭食羞雞鶩。
望斷金馬門,勞歌采樵路。
鄉曲無知己,朝端乏親故。
誰能為揚雄,一薦甘泉賦。
《貧女》——(唐)秦韜玉
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做嫁衣裳。
《江上漁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賣炭翁》——(唐)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鄉村四月》——(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鋤禾》——(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觀刈麥》——(唐)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簟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馀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歸園田居》其三——(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四時田園雜興》——(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關于勞動的古詩(三):
《雨過山村》——(唐)王建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
《首春逢耕者》——(唐代)柳宗元
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榮。
土膏釋原野,白蟄競所營。
綴景未及郊,穡人先偶耕。
園林幽鳥囀,渚澤新泉清。
農事誠素務,羈囚阻平生。
故池想蕪沒,遺畝當榛荊。
慕隱既有系,圖功遂無成。
聊從田父言,款曲陳此情。
眷然撫耒耜,回首煙云橫。
《觀田家》——(唐)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游山西村》——(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田園作》——(唐)孟浩然
弊廬隔塵喧,惟先養恬素。
卜鄰近三徑,植果盈千樹。
粵余任推遷,三十猶未遇。
書劍時將晚,丘園日已暮。
晨興自多懷,晝坐常寡悟。
沖天羨鴻鵠,爭食羞雞鶩。
望斷金馬門,勞歌采樵路。
鄉曲無知己,朝端乏親故。
誰能為揚雄,一薦甘泉賦。
《蠶婦》——(宋)張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憫農》——(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農家望晴》——(唐)雍裕之
嘗聞秦地西風雨,為問西風早晚回。
白發老農如鶴立,麥場高處望云開。
《貧女》——(唐)秦韜玉
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做嫁衣裳。
《鄉村四月》——(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賣炭翁》——(唐)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歸園田居》其五——(晉)陶淵明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曲。
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鋤禾》——(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觀刈麥》——(唐)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簟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馀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歸園田居》其三——(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四時田園雜興》——(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江上漁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
·?·
·?·
·?·
·?·
·?·
·?·
·?·
篇10
如李白的《行路難》,其題眼為“難”,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寫人生路難行之意;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其題眼為“登”,由此可推知本詩當是寫登高懷遠、懷古傷今之情。
2.把握關鍵,了解詩意
如陸游的《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把握這些關鍵句(聯),也就是把握了詩歌最關鍵的內容。
3.體味煉字,理解情意
古詩詞最講究煉字,最擅長寫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如劉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鼻皟删涿枘×艘轨o更深、斜月映照、天宇寥廓、寒氣襲人的月夜之景。后兩句中的“偏”字透露出作者在料峭寒夜中敏感地捕捉到微弱的春之氣息的驚喜;“暖”字一現即沖淡了逼人的寒意,天地間頓時掠過一絲溫暖;“新”字蘊含著久盼寒去春來的人初聽春之聲那種新鮮、歡愉之感。
4.熟知意象,豐富聯想
“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如冰雪喻忠貞高潔,楊柳寓意離愁別緒,流水喻綿綿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月亮喻鄉思懷人,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子規(杜鵑)寓哀怨悲凄之情……積累和熟知古詩詞中常用的意象,在閱讀的過程中迅速把握意象,并聯系意象的特定含義加以詮釋,詩詞的主旨即能呈現。
5.積累典故,隨詩釋義
如讀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比绻涣私狻扒柴T唐”、“射天狼”這兩個典故的意思,就無法理解作者渴望自己被朝廷重用,為國殺敵,希望能夠建功立業的決心。因此,積累典故,對正確理解詩人所抒發的情感,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