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的愛情范文
時間:2023-04-01 14:02: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倉央嘉措的愛情,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愛情;倉央嘉措;納蘭性德
蘭色姆在《新批評》中強調:文學作品是一個完整的多層次的藝術客體,是一個獨立自足的世界,文學作品本身就是文學活動的本原。因此要以作品為本體,通過對具有記錄生命痕跡功能的愛情詩詞文本進行分析與對比研究,不失為研究納蘭性德與倉央嘉措的一個切入點。
關于納蘭性德與倉央嘉措的單體研究在廣泛開展的基礎上不斷地深入,但是至于二者的對照研究,寥寥無幾。二者的愛情在其短暫的生命里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他倆的詩歌作品都涉及情愛題材,創作手法可圈可點,深受世人喜愛,并且兩人都是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
一、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性德與青梅竹馬的表妹。納蘭性德生于鐘鳴鼎食之家,父親是權傾朝野的納蘭明珠,母親是愛新覺羅氏。納蘭是文武雙全的少年英才、帝王倚重的貼身侍衛、不可限量的滿清甲胄。本能與青梅竹馬的表妹喜結連理,奈何心愛的姑娘被選妃入宮“若解相思,定與韓憑共一枝”(《減字木蘭花》),再多的情絲愁緒都跨越不了皇權高墻“又是梨花欲謝,繡被春寒今夜,寂寂鎖朱門,夢承恩”,深宮后院難相見,一睹芳容成奢侈,即便偶相逢,不過咫尺天涯“待將低喚,直為癡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過回廊敲玉釵”。
倉央嘉措與瓊結的仁增汪姆。倉央嘉措被從藏南迎至拉薩,坐床于布達拉宮。他一躍成為眾人頂禮膜拜的活佛,從此遠離愛情,但是愛情早已經滲透到了骨髓:問問傾心愛慕的人兒,愿否作親密的伴侶?答道:除非死別,活著永不分離。然而,受政教因素的影響,初戀情人仁增旺姆被迫遠嫁他鄉。“珍寶在自己手里,不覺得稀奇,一旦歸了人家,卻又滿身是氣”深入淺出地闡釋了人生得失的道理,此詩兼具情歌和道歌的雙重功能。
表妹選秀入宮,門隅姑娘嫁人,這對納蘭家族和信徒們來說都是大喜之事,然而對于納蘭和倉央嘉措而言無疑是一種痛心疾首的宣判。喜慶的氣氛中卻也暗藏著“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感覺。
二、世間最美的情郎,種出花枝是并頭
納蘭性德與盧氏喜結連理。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與納蘭郎才女貌,一個是文武兼備的濁世翩翩佳公子,一個是“生而婉孌,性本端莊”的賢內助,少年夫妻,情深意篤,自是夫妻二人相敬如賓、舉案齊眉。妻子賢惠勤撲,對納蘭關懷備至:“憶素手,為余縫綻”(《鵲橋仙?七夕》);“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在銀釵”(《青衫濕遍?悼亡》)。
倉央嘉措與情人雪夜私會。倉央嘉措一邊修行佛法,一邊與情人幽會:“在布達拉宮,他是倉央嘉措,在拉薩的街頭,他是浪子宕桑旺波”。相比于布達拉宮內囚徒般的難捱生活,他喜歡拉薩樸素而又熱鬧的街道,流連于這滿是喧囂而又富有生氣的酒館,倉央嘉措“身著翩翩綢緞,手戴閃閃金戒,頭蓄飄飄長發,且歌且舞且飲”。直到有一天東窗事發、事情敗露:“夜里去會情人,破曉時大雪紛紛,保密還有何用?雪地留下腳印。”
三、無可奈何花落去,風雨關情終消亡
納蘭性德郁郁寡歡地離世。好景不長,歲月無情,婚后三年,盧氏難產,一朝病去,再也無力回天。“天長地久、與子偕老”的誓言在殘酷的命運面前竟然如此的不堪一擊,納蘭不得不喟嘆命運的乖薄。納蘭郁積的思念里帶有濃厚的孤獨、凄涼和苦悶之情,“浮名總如水,判尊前杯酒,一生長醉”、“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這兩句將納蘭內心的境況展現的一覽無余。喪妻之痛成了最后一根稻草,他始終不能釋懷,郁結于心,在一詠三嘆之后,翌日駕鶴西去。
倉央嘉措病逝于青海湖畔。在政治紛爭中,作為活佛的倉央嘉措受到波及,在其被“執獻京師”的路上,不幸隕落:一說,病逝于青海湖畔;一說,逃走后在各地弘法并在阿拉善地區圓寂。
四、愛情悲劇成因
納蘭性德和倉央嘉措,一個是云端的活佛、信仰的闡釋者、禁欲主義的代表;另一個是文武兼備的滿清貴族、帝王的得力干將、天下少女的夢中情人,但是政治上的齷蹉、傾軋、爾虞我詐,宗教上的情感壓抑、經文單調,外部世界的各種既定或者約定俗成的游戲規則,都束縛了真性情,他們逐漸轉向對內心世界的探討,對愛情的追求。心愛姑娘的離去將他們的防護罩撕開了一個口子,在各方勢力的輪番登臺的壓迫下,他們發出如“人生若只如初見”、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的生命喟嘆。
五、多視角看其相似性
政治上,納蘭性德是康熙的貼身侍衛,空有滿腹經綸,卻無處施展;倉央嘉措是雪域高原的金殿活佛,更是一個真實的政治傀儡,其政治才華也無處彰顯。宗教上,倉央嘉措 “迷失菩提、游戲三昧”更有多部宗教著作世;納蘭在寺中為妻子盧氏守靈三月有余,誦念經書“據于儒、依于道、逃于佛”。社會上,倉央嘉措情歌深刻反映了當時追求愛情與禁欲主義的尖銳矛盾,再加上他特殊的身份,極具社會意義。納蘭情感真摯,詩詞達到了“人人爭唱納蘭詞”的程度,更被后世予以“誰料曉風殘月后,而今又見柳屯田”盛贊。文學上,倉央嘉措的詩歌兼具情歌和道歌的雙重功能,在藏族文學,尤其是藏族詩歌發展的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影響和地位,許多作品是漢藏兩地家喻戶曉。納蘭性德以其驚世的才華獲得“國初,第一詞人”(況周頤《蕙風詞話》)、“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王國維《人間詞話》)盛贊殊榮。
六、結語
愛情是相通的,超越時空、民族、語言。在納蘭和倉央嘉措的詩歌中,我們都能看到初識乍遇的羞赧、兩情相悅的欣喜、山盟海誓的忠貞,體會到一種失之交臂的扼腕、負心背離的哀怨、為情所困的郁結,雪域高原和中原大地一樣孕育出情歌大師。倉央嘉措的詩歌和納蘭性德的愛情詞、悼亡詞都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璀璨奪目的明珠:一個拋棄格律嚴謹、文字艱深、精美有余、樸素不足的“年阿”詩體,并在雪域高原上開創藏族書面文學中人文色彩濃厚、情感表露真摯、語言樸實精煉、境界高深豐盈的民歌體新詩風;一個雖未開宗立派,但詞風哀感頑艷、悱惻纏綿、清麗婉約,他們掙脫了光陰的桎梏而為萬千人所喜愛和敬仰,他們的愛情以及由此產生的文學作品對后世政治史、思想史、文學史、宗教史以及蒙藏漢關系史等研究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熊芳沁.我是人間惆悵客--納蘭性德詞中的情感探析.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3卷第2期,2011(4).
[2]納蘭性德.最憶西窗同剪燭:納蘭容若詞全集[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1.
[3]姚崇實.納蘭性德婚姻略考[J].承德師專學報,1987(04).
[4]布莉華.二十年納蘭性德研究綜述.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5(04).
[5]宋曉嵇.對倉央嘉措的點滴見解.民族學院學報,1984(04).
[6]黃顥,吳碧云.倉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資料匯編)[M].拉薩:人民出版社,1982.
篇2
走進了圣潔的天路,就走進了圣潔的雪域高原。帶著一路的風塵,我來到了雄踞在紅山上的布達拉宮。春秋幾度,生死輪回,高高在上的布達拉宮傳出的轉世訟經,是為誰在修行?我并不喜歡這座政教合一的宮殿,長明燈下,有著太多的農奴血淚。但我依舊神往,是因為紅宮中有著文成公主智慧女神的坐像?還是因為這個雪域民族的文化?或兼或有之?我也說不清楚,冪冪之中,好像是追尋一種心的感應。
我留連在金碧輝煌的達賴靈塔前,在幽幽的照明中,目光不停地搜索,終于明白了我是為倉央嘉措而來,為這位匆促的生命旅程中展盡命運神奇的達賴而來。找尋這位曾經是雪域高原最大的王的蹤跡。可惜沒有,沒有他的靈塔,他像一陣風,只生活在人們的口述中。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高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這就是倉央嘉措,一位出生貧寒,對自然熱愛,不受清規戒律的束縛,追求唯美愛情,才華橫溢,年僅23歲就在政治風云的莫測和多厄中結束了人生的活佛。但他用一顆明鏡般的心寫下的詩歌卻跨越了三百多年的塵封,廣為流傳,在冊封的記載中,他不曾是雪域高原的王,然而,在這塊圣潔的土地上,在人們的心中,他就是六世達賴!雖然沒有黃金靈塔,但他青春的光芒蓋過了黃金的耀眼!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里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
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里
或者讓我住進你的心里
默然相愛
寂靜喜歡
傳說中,這是倉央嘉措的情詩,我很喜歡,雖是為愛情而作,但很直白率真,沒有扭捏作態,用樸實的詞句表達了對美好的渴望以及愛的事實,直入心房,叩問情感。正如他本人,見或不見,他都存在于歷史中,愛或不愛,他都住進了人們的心中。
篇3
這倒不是說我心理變態,嫉妒一切美好的事情,而是我老改不了惡作劇的毛病。而且,這個惡習好像至今還沒完全改掉。
比如百多年前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如今那是人人稱頌的情僧、詩僧,在我眼里卻無非是個不守“清規戒律”的家伙。早幾年,在網上讀到他的作品:“那一天,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心里一愣,這人還有幾道“散手”。想想又覺不對,他是幾百年前的人,玩玩詩詞格律有可能,怎么可能會寫現代詩歌?真是他寫的話,中國文學史恐怕有點小小的改動,要么他就是現代某個小文人轉世穿越回去的。一查,果然不是他寫的,歌詞來自朱哲琴的《信徒》,不知道怎么的就弄到他身上,大家以訛傳訛罷。
但一首歌改變了我的看法。“心頭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絕代容。恰似東山山上月,輕輕走出最高峰。我與伊人本一家,情緣雖盡莫咨嗟。清明過了春自去,幾見狂蜂戀落花。跨鶴高飛意壯哉,云霞一羽雪皚皚。此行莫恨天涯遠,咫尺理塘歸去來。”去年聽了一首歌,取名《倉央嘉措情歌》,感覺很不一樣。寫得雖有文理與平仄不通的地方,但他是藏人,不能過于吹毛求疵。聽后,心里被“撞”了。對于情歌,這些年來我已基本不聽。多年前羅大佑來廣州開演唱會,一曲《海上花》把70年代生人的愛情終結――我們的青春已經全部“收攤”,如今肚腩凸出,穩步進入中年,再去聽情歌的話,會給小輩取笑的,“標哥”我落不下那個面子。
我喜歡《倉央嘉措情歌》的演唱者日波益西?仁波切的聲音,很少有人能把感情演繹得如此蒼涼自由又充滿了無奈,把兩種不同的感覺非常奇怪地糅合在一起。世間大多數的愛情都是“此身自由此心困”的無奈結局。“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無非是個神話與笑話,所有的愛情已經逝去,當年種種原因分手,兩人從此咫尺天涯,相忘于江湖。身體是自由了,但海闊天空卻找不到寄身之處,心底里的那抹柔情,永遠留在了過去,留在某個人身上。
演唱者日波益西?仁波切本身也是個小喇嘛,而且年齡不大。他唱得真是好,略微有點咬不準字的聲音聽起來更是顯得真誠,更是別有滋味。
篇4
一份美好的愛情,只差的是,那么一次的幸運。碰撞在一起的兩顆相同的心 及一場可遇不可求的運氣,只要能有幸遇上了就美好了。可當你真正遇上卻不是簡單二字能概括。
我終于明白了朋友對我說的一句話,“你要的簡單,是并不簡單”。愛情是昂貴的奢侈品,沒有多少人真正能夠消費的起,“你知道這世上有多少人在湊合著過著日子么?”
可我卻倔強認為,只要動心了,真心愛上了, 愛戀就成了心中不舍的牽掛,是一份承諾更是一份堅守。既能選擇了愛,就要真誠對待它,珍惜它。愛情是對人性的考驗。
所謂勘破放下,看破紅塵的出家人,感受了人世間太多的薄涼,太多的不如意,是對塵世的徹底失望,心如死灰而遁入空門。
六世班禪,倉央嘉措 從他滴血的詩詞里感受的到,正是有份走進他生命里無法割舍的情緣,使他掙扎在拿不起 放不下 愛別離的極致痛苦里。
(如果愛是一場修行)
倉央嘉措
如果愛是一場修行
我就是那個遁入空門的僧
你的懷抱就是神秘安靜的廟宇
你的心跳就是我日夜詠誦的佛經
于是,每一個文字都是你的眼睛
我每一聲念的都是你的名字
于是,般若攤開 大大的世界
我吻著你的淚水 輕輕
如果愛是一場修行
我就是那個苦海孤筏的僧
你的胸口就是我日夜神往的彼岸
你的擁抱就是我蓮花永綻的一生
于是,每一顆水滴都是我的身影
這每一縷月光都是你的柔情
所以 諸法難解小小的情緣
我喊著你的名字 輕輕
很多后人評說他是看不破放不下。勘破 放下,世上哪有幾人做得到,即使能真正放下的,那也是放棄心中一種無法企及的理想和愿望。
一個活佛一出生, 命運就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他可以像一個普通人一樣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如果他活在我們當下這個時代里,他會選擇成佛嗎?他會徘徊在佛與人之中 痛苦的糾結里嗎?他只是那個時代的犧牲品。
我們是有情感的人,區別于低級動物,人類不僅有思維,有向往有追求更富有創造性,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人生價值觀,有心中的堅守。人不能像動物那樣活著,有人投食就美美吃上一頓,沒有了,就瘋狂地覓食,甚至不惜廝殺同類。
蕓蕓眾生里,卻多是 過著只羨鴛鴦不羨仙的日子。人間如果沒有愛,哪來人類的生生不息,是愛,成就了這個美麗的世界。
篇5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是眾所周知的道理,可是在面對現實的選擇的時候,我們常常會不自覺地想要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我們不是《公主小妹》里面的皇甫姍,到最后既能擁有愛情,又能繼承大爺;我們不是《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里的林靜,最終什么都算到,事業與愛情雙豐收;我們不是《還珠格格》里面的小燕子,自由和愛情都得到了。在現實里面,我們更可能是皇甫珊的養父母,選擇了金錢失去了女兒;更可能是陳孝正,選擇了前途丟掉了幾年的愛情;更可能是蕭劍,選擇了愛情放棄了父母的仇恨。
無可否認,我們總是需要尋求最佳方法來解決問題。可是世界哪有那么多美事,運氣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追隨你。該放棄什么該留下什么,總該有取舍,做事才不會那么猶豫。生活不是演戲,不是拍劇,總是會順著導演的心思來。生活不是電影,一旦為難的時候,可以快進看看結局會是怎么樣。一旦選擇錯了,就再難以回頭。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是以自己的經歷才成這樣一句詩。深處佛門的他,選擇了佛祖,便辜負了她;選擇了她,便只能辜負佛祖,最后他只能選其一。
世間難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篇6
2014.05.15 星期四 多云轉晴
到達銀川機場,一如每次到達。但是這一次,我沒有生意要談,亦不是慣常的度假,而是和愛人,做一次心靈的旅行。遠離早已習慣的城市文明,我有點擔心,握了怡雪的手,望望她,看著她對我平靜一笑,我才稍微覺得安心。
機場漸行漸遠,路虎車窗外很快出現了戈壁、草場、羊群與駝隊,連綿的賀蘭山脈蒼茫而岑寂。和怡雪并肩坐著,還能聞到她身上些許香草的清新香味。很快,越野車停靠在內蒙古阿拉善盟沙漠邊緣的召化寺(倉央嘉措進入阿拉善后修建的第一座寺廟)。午后陽光下,白色哈達發出耀眼的光芒,喇嘛們以最隆重的儀式歡迎來自遠方的客人――手持登山杖、滿臉燦爛笑容的怡雪,與身穿紅色T恤、沉穩站立于一旁的我。召化寺內,我們點燈禮佛,接受寺院喇嘛頌經祈福。
2014.05.16 星期五 晴
清晨6點,吃過蒙古族豐盛的早餐,我們告別了召化寺。這是怡雪第一次面對真正的沙漠,目之所及只有一望無際的沙海。“出發吧!”我微笑著拉起她的手。
“腳下的這片沙海屬于總面積達27萬平方公里的阿拉善盟,歷史上曾經水草豐美。東面是南北近300公里的賀蘭山水源涵養地;西邊是發源于祁連山脈的黑河形成的額濟納胡楊綠洲;東西之間則有面積達5萬平方公里的梭梭林。”導游邊走邊為我們講解騰格里沙漠的生態變遷史,介紹沿路的珍稀沙生動、植物。“你看到的不是骨頭,是蘆葦根的白色化石,少則千年了。看到這棵只有幾十厘米的小草了嗎?它的根至少在3米以上。在這里你會發現生命極脆弱,同時又極頑強!”怡雪悄悄地問我:“這一路難道都是茫茫沙海嗎?”怡然自得的微笑再度浮上我的面龐:“來過這里的一位德國記者認為這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沙漠。因為每翻越5公里的沙峰,就會出現一個5公里左右的綠洲,綠洲中有牧場、湖泊、濕地、樹林。一會兒我們會途經全世界唯一的沙漠紅鹽湖。如果你沒有親眼所見被大片紫色馬蘭花簇擁著的紅鹽湖,一定無法想象沙漠里竟然有如此美景。”怡雪笑了笑:“就你知道的多,就得瑟吧!”我哈哈大笑,和她繼續走著。
傍晚落日前,我們提前抵達了旅行團花費五六個小時搭建好的蒙古包。兩臺發電機開始工作,半小時之后,我們看到了在沙漠中一字排開的豐盛自助餐,目瞪口呆。坐在我旁邊的怡雪端著餐盤,不由感慨:“在大漠深處,竟然吃到了如此美味的紅燒肉,我完全沒有想到!”
2014.05.17 星期六
飛沙走石 雨過天晴
清晨6點的陽光照進蒙古包,我和怡雪收拾行裝繼續上路。裝備車先出發,徒步的人隨后。按預計行程,我們今天要徒步穿越三道湖,到達位于騰格里沙漠腹地的承慶寺(倉央嘉措親建,并在此修法30年直至圓寂)。剛走出宿營地一公里,大風卷起沙子撲面而來,沙塵隨風呼嘯而起。5月中旬的阿拉善,晴空萬里,若萬幸遇上沙塵暴則更會令你終生難忘這一次,我們真的就遇上了。風沙越吹越大,即使臉上包裹著幾層方巾,仍然難于睜開眼睛。三道湖是整個徒步過程中最困難的一段,沿途沙峰都高大且綿延不絕。沙塵漸弱,竟有雨點隨之而至,我低著頭,護著身邊的怡雪,在風雨中找尋前導車清晰的車轍印,一步、一步向前。
雨后的沙漠風景純粹而美好。穿過雨后泥濘的沼澤地,承慶寺傳來的螺號聲越來越近。正午時分,在風雨中徒步了十幾公里之后,我們到達了承慶寺,接受早已等候在寺廟門口的喇嘛們獻上的哈達和祝福。
兩天時間,體驗了不同的氣候條件和地理條件,克服了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難,最終,我們成功到達了徒步行程的終點。
2014.05.18 星期日 晴
從承慶寺到達我們此行最終的目的地,還有最后的60公里。此刻,專用的沙漠越野車已經等候在寺廟門口。沿途景致讓人目不暇接:萬畝芨芨草原、胡楊林、有著800年歷史的磚窯廠遺址,還有散落在沙丘上的駱駝白骨,這些畫面在眼睛里流淌,在心底里沉積。
午飯后,告別了淳樸的牧民,我們繼續前行,不久越野車停在一大片沙海的制高點。有人用手指著前方大聲說:“那就是月亮湖!”遠望去,一大片水面靜靜躺在沙海中央,郁郁蔥蔥的林木環繞四周,掩映著一些優美的建筑,恍若仙境。我和怡雪興奮、跳躍、放聲呼喊。經過最后5公里的沙海沖浪,我們到達了世界上最美的沙漠生態酒店――月亮湖度假基地(阿拉善SEE生態協會誕生地)。
天色微褪后的水面上,安靜得可以聽到一絲絲微風掠過蘆葦梢的聲音。偶爾,野鴨的嬉戲聲會打破這樣的寧靜,瞬間,一切又歸于平靜。湖畔的長廊里,我與怡雪品茗細談。遠眺四顧,湖水外呈包圍之勢的沙漠讓我們仿佛置身超現實的夢境之中。怡雪感嘆道:“這一路上我都在想,這里為什么會值得你一來再來,現在明白了,謝謝你給我這獨特的蜜月。”我微笑回應:“我一直想帶著你來一次沙漠,就怕你覺得辛苦,也謝謝你的理解。”
夜已深,野鴨回巢,與愛人相擁,月亮湖畔的燈火依然閃爍。
2014.05.19 星期一 晴
清晨,我們被月亮湖輕快的鳥鳴聲喚醒,恍惚間不知身在何處,森林?沙漠?我們在彌漫著濃郁香氣的沙棗樹間早餐,在這片茫茫沙海中的綠洲里歡暢聊天。一切如此清新,且遠離塵囂。
清晨的陽光里,月亮湖波光熠熠。我們靜守于水邊,打坐、沉思、冥想。經歷了3天的沙漠穿越,燈紅酒綠、觥籌交錯、電腦網絡、手機信號充斥的都市生活漸漸模糊……
午后種樹。我們向當地人學習小心地分開一株株纖細的胡楊苗,這些胡楊苗看似干枯,實則耐寒、耐旱、耐鹽堿、抗風沙。“現在是我在賦予它生命,但它的生命比我要長久得多。要知道,胡楊樹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爛。”指導人邊說邊種下第一棵胡楊苗。與“沙漠人參”蓯蓉寄生的梭梭樹則不同,需要把每3根樹苗放在一起種下,嚴酷的生態條件讓它們擁有了互相扶助的生存智慧。我和怡雪拉起彼此臟兮兮的手,看著自己親手種下的樹,希望我們也可以如胡楊樹一樣相互扶持,長長久久。
2014.05.20 星期二 多云
告別月亮湖,告別戈壁草原,我們乘坐越野車走出了沙漠。在去機場的途中,途經倉央嘉措法體供養地――賀蘭山廣宗寺。繼續前行,憑吊了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園之一的西夏王陵。
篇7
用情的感悟出世事法,
你是西藏的守護,
是沃土孕育出的最美
風流,瀟灑,為你折服
為你嘆息
我不知該如何,只是嘆一聲流星隕落的迅疾
為何老天要拆散本來的有情人終成眷屬
為何清規戒律只限制你的行為而不凈化你的永遠
你的痛苦,我可知那樣的撕心裂肺
不如永遠的歸于天際,在潔白的守護下,繼續你尋找的步伐
你是失敗的活佛顯現,卻是最成功的轉世靈童
本來的你只想尋找一段世俗中的愛情
而歷史決定了你的優秀,卻葬送了你的自由
站在布達拉宮,你是無與倫比的西藏王
而徘徊在拉薩的十字街頭,你卻是世間女子心中最美的情郎
你是叛逆的先驅者,用一人之力來反抗專制
你是純凈的奠基者,用幽幽墨香來吞咽敵視
你是如來的真身,是那萬千人民膜拜的神靈
你的畢生只愿有佛光和愛情的普照,而“惡俗”的格魯卻將你推向那不尊不仰的枷鎖中
于是,在絕望中你看到姑娘遠去的身影,在青海湖這片鳥兒生存的土地上,你為人生刻下了‘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的世事通明,就此你為年輕畫上24歲的句號。
微風中,轉動的經筒為我送來你”空女當壚親賜飲,醉鄉開出吉祥花“的吟唱,我看到你匍匐山前,跪地長送的身影,每一下的叩擊,都使那塊石板透出歷史的墨跡,嗅進鼻腔,墨的香氣,如此清晰。
篇8
吳俊德:因為我把第一張唱片《旅行者》的一些歌進行重新錄制。還有一些歌是我在杭蓋樂隊的時候一直在國外演出嘛,比較忙,錄音的時候精力不太好,錄音的品質自己有些不滿意,所以就把幾首歌挑出來重新錄了一下。
南都娛樂周刊:專輯里很多的歌充滿了西域風情,像《阿克伽依克》、《瑪尼干戈》的創作意圖是來源于什么?
吳俊德:阿克伽依克是哈薩克語里“圣湖”的意思,講的是圣湖邊的愛情故事。而《瑪尼干戈》是王嘯的一首詞,他當年在瑪尼干戈住了差不多有半年,之后他寫了這首詞。因為我們經常在路上,那種感受我很喜歡,所以把這首歌錄出來,我來編曲我來唱。
南都娛樂周刊:你本身信佛?所以歌詞里面有很多蓮花、佛的意象。
吳俊德:佛家就是一種真善美,他的咒語本身就是真善美,把它們加入到歌里之后,感覺是很唯美,是一個很好的緣分,大家聽了會覺得很溫暖。
南都娛樂周刊:你是想要傳達一種真善美?
吳俊德:也不是,其實歌詞的意思是通過我的人生經歷來自我反省吧,把我看到的學到的通過音樂的方式呈現給社會,這就是我的方式。
南都娛樂周刊:《菩薩的微笑》是改編自倉央嘉措的情詩,為什么會選擇他的作品來做詞呢?
吳俊德:倉央嘉措是有智慧有大愛的人,他的詩歌里的愛不是僅局限在男女情愛上面,不是小情小愛。是一種大愛,但他很巧妙地通過一種很唯美的方式很生活化的方式來表達,他說的是一種真理,把天地和自然法則結合在一起,他的詩歌特別唯美,我比較喜歡。
南都娛樂周刊:這次巡演為什么會叫首發巡演暨暫別巡演?你要暫別去哪里?
吳俊德:我要重新去做舌頭樂隊,那是我的第一個樂隊。我覺得,這個時代需要搖滾樂,對舌頭而言,這時候出來比較合適。搖滾樂雖然是批判,但不是在胡說八道,是站在大眾角度上去考慮一些社會問題,是一種大愛、一種忘我的狀態。
南都娛樂周刊:舌頭2006年暫停活動,樂隊的成員包括你也好,吳吞也好,這幾年做的音樂跟原來舌頭的風格差別很大,現在重新回歸,會有不一樣的感覺么?
吳俊德:我們這中間一直在做音樂,都沒停下來,每個人現在的音樂能量都比以前要大多了。所以現在整體的音樂能量放在一起要比以前大。音樂思維各種方面,我覺得可能比以前的舌頭的感覺還要好、狀態更加成熟。
南都娛樂周刊:回歸舌頭意味著旅行者樂團這邊的工作就會暫停,選擇時會掙扎么?
吳俊德:我必須要停下來,我同時只能做一件事,如果同時做兩件事,是對兩個樂隊不負責任。掙扎的話,心里肯定會不舒服,但是舌頭對我來說意義更大一點,因為搖滾樂是一種團隊精神,它所表達的東西在這個時代局面更有立場,所以我覺得舌頭需要出來,搖滾樂的舞臺需要舌頭。
相關五張專輯推薦
李建儐《月照空花》
河音樂/2012.3.15
以近乎于“布魯斯”般的音樂走向,來表現出陜北民謠的樸實與憨厚,又兼具一些士大夫吟唱的古典效果。
張智《尼勒克小鎮》
旅行者/2011.1
既保留了許多西域傳統的民族音樂元素,又有了東西方元素的融合,以及一些時代新音色的引用。“地圖民謠專輯”的概念讓整張專輯故事味十足。
馬木爾《影子》
獨立發行/2011.7.14
《影子》是一張“工業”味道十足的唱片。實驗、融合的大膽實踐,也讓音樂在東西方元素的跨界玩法中,顯得十分刺激和充滿張力。
A.J.Alex《空靈岸》
露水十一/2012.6
一張充滿了東方宗教韻味的新古典主義合輯。制作手法則更接近于電子音樂,運用大量樂器、音效的拼貼組合,從而營造出一種東方佛國的禪意世界。
王嘯《黑馬河的兒子》
篇9
記憶是一塊算不上連綿的島弧,在一大片海面上,像條青龍一樣盤伏在那里,不經意間,觸碰到,總覺得突兀。
就好像是掌心上的一根刺,沒有觸碰便懶知。
神經以一種慢慢又吞吞的速度前進,觸及到那些不堪言的疼痛。不想逃避,便任由他想到了過去,一下子掉進了深海的記憶里。隔著海洋那層特有的藍色的液狀薄膜,看到的世界是藍色。深海里的一切人與事物都是你曾最最熟悉,卻也是現在最最疏遠的。她們閉著眼睛,眉眼卻熟悉的好像相識了幾萬年。你想靠近,卻變得那么疏遠。
像一段絲帛斷裂般,記憶一下子斷裂了,記憶與印象像遷徙的深海魚,一群群的飛快得逃開了,這片他們曾待的那樣親切的海洋。
唯獨剩下,空落落的心和自己。
史鐵生說,記憶是牢籠,而印象便是牢籠外的天空。這句話,初次看到,只覺得很美,再讀便是傷感,因為記憶是牢籠,三讀,便好像看到了一個豁達的人生觀,記憶之外便是我一直向往的海闊天空。
二、深海·淺眸
那些在深海里浮沉的愛情,總是看得見,卻觸不到掌心里。
一個人的時候,喜歡都古詞的悲歡離合,小說的蕩氣回腸。驚心動魄的愛情看過不少,卻每每覺得少了些什么。因為,現實中的愛情,不是擱淺在半路,便是輸給了另一張天真或妖冶的臉。
于是漸漸的歸于平淡。其實,世間最美的,莫過于四季流轉。有好友說,盡管,不是最好,卻是最初。
最初的往往刻苦銘心,忘不了,他所給以的,愛和恨都忘不了。甚至是最后的他的習慣都成了你的習慣,那么自然而然,揮之不去。
初見卿時,只消那么的一眼,便沉淪在你如海一般的眼眸里。忘記了時間,天地,和自己。也許,這世界,只消與你這么一同笑看下去。
再遇卿時,往日的激動和悸動早已歸于平靜,只是淡淡的寂靜,寂靜的歡喜。如同,我望向你的淺眸,終究,只是剎那,卻早已天地鴻蒙。
愿,我能用淺眸換來你的深海。
三、深海·歸安
你有這種感覺嗎》原本熟悉的一切,到頭來,不過僅僅是幻覺。
我們那些美好的憧憬和愿望,孕育在深海里,
最終不過是這樣,擱淺在烈日暴曬的沙灘上。這便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命運,是個調皮的孩子,他總會在你不經意的時候,帶給你的驚喜,卻也捅了你的一刀。
我們,從起初的桀驁不馴,到最后漸漸變為平庸,歸于生活的安寧。
命運一下子讓我們成熟了,世俗了,圓滑了。抑或者獲得了更為美好的生活,卻失去了什么?
青春,就是握在手里風箏的線,有時候,斷掉的時候,怎么也追不回來。
時光,像深海,會把一切包覆進去,快樂的,不快樂的。不留下一點點痕跡。
只有等待,記憶擱淺的時候,你才會唏噓,感嘆,曾經的自己。
而現在呢,只有歸于生活,好好的活下去。
即使怎樣被傷得體無完膚,也要笑著去面對。
四,終。
美麗的夢,和好的事情,是難以遇見,難以預料的。凡是,遙遠的地方總有種誘惑力。
就像,生活這深海,和你這深海,在不停引誘我,沉溺于此。
倉央嘉措說,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如卿。
我只知道,不要問這個是劫還是緣,只消,和喜歡的人,最喜歡的事情,不負己,不負人。
你是深海里的一快珊瑚,而我卻是一條沒有體溫的魚。
篇10
季節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跨出這一步了。趕上歲末除夕,難得是在拉薩,也是第一次離家過年,期待與未知,便是這15天旅程的鋪伸與延展,再不用在腦子里復制別人描繪的輪廓,只待清晰一個屬于自己的真實感觀。
滑過成都陰色籠罩的上空,天際邊蒸騰著紅暈日升,越來越亮,越來越歡喜。很快,云海中矗立起雪峰山巔,告訴我在川西之上了。一路望向軒窗外,綿綿云霧,皚皚雪線,河谷山巒,搭載著到拉薩。
降臨貢嘎機場,山體只有簡素的黃調,樹早已葉落紛飛,禿枝橫縱,綠色無影蹤,斑斕入夢去,悄然沉睡,只待春來披上新衣,梳妝,俏麗。或許正因如此,的冬天游人稀少,最華麗的妝容給了夏秋。純藍的天,舒軟的云,五彩的面,大氣的魂,叫人如何不心動?然而,我不以為然,冬,撇去了驕躁日烈,天幕通透靜藍,連一絲云的氣息都不留,陽光依舊熱烈卻溫暖宜爽。一切,終有靜下來的時刻,純粹也就安然而待了。
布達拉,每個朝圣者的朝圣之顛,不論有多遠,終點都要朝向這里,一步一石階,一言一誠守,一生一追隨,這是與生俱來的信仰與執著。作為旁觀者,我只能一隨而過,卻無法真正融入其間。
當大昭寺廣場前齊聚叩拜的場面襲來時,我沒有理由的停駐腳步。他們默念的神情,虔誠的不厭其煩,讓宗教在這片土地的滲透傳承。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信念支撐著生命的歷經?
毗鄰大昭寺的八廓街,轉街的人流沿著順時針方向來回一圈又一圈。涌向人群,轉一圈,自嘲沒有佛性,來了就隨波逐流。在這里,臨街的鋪子捕捉著游人左顧右盼的目光。其實自己并沒有被這吸引,來八廓就像是外地人來成都必去春熙路一樣。反而我更偏愛尋覓靜處,走巷踏院,看老去的時光,痕跡的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