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石穿歇后語范文

時間:2023-03-30 00:16: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水滴石穿歇后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水滴石穿歇后語

篇1

水中撈月——一場空

歇后語,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智慧與趣味語言,也是民間愛用的一種語法。歇后語是廣大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謎面,后半截是解釋、說明,象謎底,十分自然貼切。

其它歇后語:

水上浮萍 - 沒有根的

水上葫蘆 - 沉不了底(比喻總浮在上面,深入不進去)

水上打一棒 - 沒有痕跡

水底撈月 - 白費心機(比喻花費了心思,毫無效果)

水中投石 - 試深淺

水蘿卜敲銅鑼 - 節(jié)節(jié)短(比喻越來越少)

水濕麻繩 - 一步緊一步(比喻情況越來越緊張)

水晶瓶里裝清水 - 里外全看透(比喻家里外頭的事都看得清清楚楚)

水溝里放木排 - 難回頭

水竹涼席 - 名揚四海

水缸里捉烏龜 - 手到擒來

水泥地上穿冰鞋 - 能溜就瘤

水滴石穿 - 貴在持久

篇2

關鍵詞:認知 隱喻映射 英漢習語

語言是人們認識世界的手段,同時又是人們認知的結果。習語是語言中的瑰寶,它來自勞動人民的各種經驗。因此通過習語來研究人的認知是非常有意義的。學習習語正是了解人類認知過程的一面鏡子?,F(xiàn)代認知隱喻理論認為,隱喻是人們認知的工具。隱喻的工作機制是把熟悉的、具體的概念映射到不熟悉的、抽象的概念上,達到認知的結果。本文試圖用隱喻映射理論分析英漢習語異同。

一、認知隱腧理論

隱喻具有修辭價值,隱喻更具有認知價值。亞里斯多德在他的《修辭學》(Rhetoic)中認為強調了隱喻的認知價值。(Mahon,2001)理查茲(1936)指出,隱喻是語言中無所不在的原則。人的思維是隱喻的,人的語言也是隱喻的。萊考夫和約翰遜(Lakoff and Johnson,1980)認為,隱喻是人們以日常經驗為基礎,認知和理解新事物尤其是抽象概念的一種不可或缺的認知工具。作為語言精華的習語更是充分體現(xiàn)了人的隱喻思維過程。

二、習語的定義

在習語的定義問題上,不同的專家學者有不同的側重點。(駱世平,2005)從廣義角度來說,漢語的習語包括成語、俗語、諺語和歇后語,而英語中的習語包括比喻性詞組、俚語、俗語、諺語等,是語言詞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言的民族形式和各種修辭手段的集中表現(xiàn),是語言中的某些部分經過長期反復使用后自然沉積形成的形式固定、簡潔明快、喻意深刻的短語或短句。(平洪、張國楊,1999)習語中蘊涵著豐富的比喻,并能由一種事物聯(lián)想到另一種事物,這種聯(lián)想是由民族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和生活經驗決定的。比喻習語體現(xiàn)了人們用隱喻進行思維,來表達更抽象的事物的認知過程。

三、英漢習語都是以日常經驗為基礎

1.習語來自于人民的生活。豐富多彩的習語反映著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經驗。因使用漢英兩種語言的人民有著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民族歷史、風俗習慣、、文學典故等,英漢人民觀察事物的側面和角度有所不同,英漢習語也就帶上了深深的民族烙印。英國是一個島國。航海業(yè)和捕魚業(yè)的發(fā)展使得英語中出現(xiàn)大量與航海捕魚有關的習語。例如:“backfill”原為舊時航海術語,指帆船在通過狹窄水道時若遇頂風就得不斷調整船帆,使其時而漏風時而吃風張滿。“to back and fll”比喻“動搖不定,出爾反爾”。再如:“all at sea”比喻“茫然不知所措”;“hang in thewind”比喻“猶豫不決”等。古代中國以農牧業(yè)為主。農諺和歇后語成為了漢語習語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如“一年之計在于春”、“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等。

2.英語和漢語雖然有千差萬別,但卻存在著普遍特性。英漢習語的共性反映了世界各地的人們有相似的生活經歷和勞動經驗,因而對一些事物和概念具有相似的理解,反映了相似的隱喻認知方式:借助相似的一種事物來認知和表達相似的另一種事物。例如:“Cive him an inch and he' 11 take a yard.”和:‘得寸進尺” 是基于人們相似的物理的經驗,用長度較短的inch或寸來表示已經得到的,用長度較長的yard或尺來表示想得到的,以此來比喻更抽象的貪得無厭。再如: “Constant dropping wears away stone.”和“水滴石穿”;“Strike,while the iron is hot'’和“趁熱打鐵”;“A snow year,a rich year.”和“瑞雪兆豐年”;“Fish iIl troubledwater.”和“渾水摸魚”等等。

四、英漢習語異同

1.源域相同,目標域相同或相似

英漢習語之間有許多是從相同的源域到相同的目標域的隱喻映射。世界各地的人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有相似的生活經歷和勞動經驗,因而對一些事物和概念具有相似的理解,英漢習語之間有了許多相似的隱喻表達。例如“to burn one’s boats”和“破釜沉舟”有相似的隱喻映射。在古代戰(zhàn)爭史上,有些將軍用兵時常以燒毀船只自斷退路的辦法來激勵士氣,表示不勝即死的決心。古羅馬的名將凱撒率軍渡過盧比孔河(the Rubicon)與羅馬執(zhí)政官龐培決戰(zhàn),即下令焚舟,以示決心?!妒酚?項羽本紀》中記載:“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2.源域相同,目標域不同

英漢習語之間有許多隱喻映射來自相同的源域,卻指向不同的目標域。這體現(xiàn)了英漢人民對相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觀察角度,因而有不同的認知。例如:英語中“pull one’s kg”是“愚弄某人”、“開某人的玩笑”的意思,并不等同于漢語中的“拖后腿”,即為“成為別人或事物前進的障礙”?!褒垺痹跐h語中具有豐富的喻義,“龍騰虎躍”隱喻奮起行動、有所作為;而英語的“dragon’’是一種類似鱷魚或蛇的動物,有翅膀及爪子,“the old aragon'’指魔鬼撒旦,“t0 chase the aragon'’指吸食海洛因,它們則含有貶義隱喻。

3.源域不同,目標域相同或相似

英漢習語中有許多隱喻表達是從不同的源域映射到相同的目標域,這體現(xiàn)了習語的民族性。英漢民族雖然在征服自然和人類進化發(fā)展的過程中有著相似的經驗,卻有著鮮明的個性差異。所以在表達許多相同的概念時,他們會借助不同的事物。例如:“black sheep'’長黑毛的羊在綿羊中是比較稀少的,有時一群中會有一只。舊時在牧羊人中流傳著黑綿羊的毛是魔鬼這樣的迷信,加之黑羊不如白羊值錢,因而“black sheep'’喻指“敗類”,“有辱門楣的人”,相當于漢語成語“害群之馬”。

綜上,英漢習語是語言中的瑰寶,是經過幾千年積累沉淀下來的,是一部人類認知發(fā)展過程的活化石。英漢習語體現(xiàn)了隱喻認知過程,即以日常經驗為基礎,通過從源域到目標域的隱喻映射實現(xiàn)認知。英漢習語之間的隱喻映射既有相似性又有民族差異性。英漢習語的差異性和相似性恰恰反映了英漢人民盡管相隔遙遠,卻有著相同的認知發(fā)展過程:以日常經驗為基礎,借助一事物來理解和表達另一事物。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閱讀能力;指導方法

閱讀是人重要的活動之一,它能使人積累知識,培養(yǎng)能力,陶冶情操,讓人的身心愉悅,每一個有時代感、責任感的教師都應該重視學生的閱讀。

很多教師在閱讀課上喜歡喋喋不休的講述課文背景、作者介紹、分析課文等等,把一個接一個的問題作為誘餌,讓學生統(tǒng)一到教參的標準答案之中,教師的講解完全代替了學生的自主活動,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狀態(tài),一節(jié)課學生沒多少時間去閱讀。其實教師應千方百計地營造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在深入閱讀時,要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調動各種感官,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學生在良好的個性化閱讀氛圍中,會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覺,于是才能積極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賞析課文,使閱讀成為個人化的行為,只有學生主動、自由地個性化閱讀,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

自信心是人最寶貴的一種心理品質,唐朝人史青就很有自信,他說:“曹植七步成詩,尚為遲澀,請五步成之?!彼晃宀匠稍姟6v觀歷史上有成就的人,他們的成功幾乎都來源于自信。

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呢?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讓每一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边@就要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要多表揚、多鼓勵,要運用羅森塔爾效應。這樣,學生就會受到鼓舞。實際上,學生往往特別注重老師對自已的評價,老師有時一句不經意的話或許就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所以我們教師應提倡“賞識”教育,對學生多肯定多鼓勵,多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如果我們在課堂提問時多說兩句“不錯,很好,有進步”之類的話;如果我們在學生的成績有了一點進步時多說兩句“你很有潛力”之類的話;如果我們在學生考試前多說兩句“你能行,你一定會成功”之類的話,學生就會因此產生信心,自信就是力量,學生有了信心,就會爆發(fā)出局大的能量,最終就能后進變先進,失敗變成功。

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從宏觀而言,閱讀和寫作一樣是沒有“定法”的,但從微觀來講,學生閱讀也和作文起步一樣,又確實有“法”可依,筆者以為優(yōu)化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必須緊扣教材,把握特點,指導方法,強化訓練。

1.依據(jù)教材指導朗讀

朗讀作為一項閱讀基本功,就必須依據(jù)教材,根據(jù)不同文體的課文進行朗讀指導。而朗讀指導也要講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組織訓練。在課文分析的基礎上,要讓學生多讀,讓學生自己去咀嚼,品嘗。同時還要指導學生用恰當?shù)那楦腥ダ首x課文,訓練語感。,提高閱讀能力,結合教學的實踐談一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2.在讀中結合看圖訓練

低年級的課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動、活潑的插圖,并且大部分插圖就包含有聲情并茂的故事情節(jié)。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先看圖,說說圖上畫的什么,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然后圖文對照讀課文。如在教學《小貓釣魚》一課時,我先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看書中的插圖,看后說說插圖中介紹了小貓是怎樣釣魚的?最后有沒有釣到魚?由于學生在幼兒園時早就聽到過這個故事,況且課文的插圖就是故事情節(jié)的體現(xiàn),所以學生說得非常生動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緊接著讓學生讀課文,看課文是怎樣寫小貓釣魚的?就這樣由圖像信息,轉化為文字符號,同時又理解了課文內容。這樣安排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3.創(chuàng)設閱讀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喜愛閱讀

3.1 營造閱讀氛圍;首先,在墻壁上懸掛一些名人讀書成長的掛圖、詩詞、名言等,讓孩子蘊育在濃濃的書香中。其次,我不僅發(fā)動學生向班級捐獻圖書,還定期向學校圖書館借閱一定量的圖書,利用節(jié)日建議家長帶孩子買書,建議家長買書給孩子當生日禮物……把班級的四個角落都設置成圖書角,教室墻壁上也掛滿了各種課外書、報刊,讓學生在任何一個時刻,任何一個角落都能拿到自己喜歡的書,找到自己需要的一切。

3.2 激發(fā)博覽群書的興趣;學生的個性不同,年齡不同,也就各有偏好,低年級學生都特愛看童話故事,而猜謎、科技、名人傳奇、歇后語、寓言等之類的書卻極少問津。魯迅曾說過,讀書正如蜜蜂采蜜,倘若只叮在一處,所得就有限。因此,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盡所能激起學生閱讀多種書籍的興趣。

拓寬閱讀空間,激發(fā)閱讀興趣。教完書上的一些課文外,可介紹學生閱讀相應的課外書。如:學完古詩后,推薦學生選讀《唐詩三百首》,在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后可讀《安徒生童話》……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讀小學生版的"四大名著",讀兒童報刊及科普讀物。幫助學生隨課文選擇一些文學性、趣味性強的課外兒童詩、歌、謠、趣味故事、優(yōu)秀作文等,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知識面。

巧設閱讀契機,激發(fā)閱讀興趣。我精心設計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有一種看書的需要。如大部分學生都樂于猜謎,卻又沒有較系統(tǒng)的猜謎知識,這時,我教學生猜謎的一些方法,告訴孩子老師是從哪一本謎語書中學到的,自然地把謎語書推薦給學生。最后提出兩周后將繼續(xù)開展猜謎,并將要推選出幾名"猜謎大王",孩子果真順著老師設的梯子爭相搶看謎語書,偶爾還會自己出幾個較簡單的謎面。如《坐井觀天》的結尾,小鳥也笑了,說:“朋友,你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吧!”教到結尾時,我問:“青蛙后來會不會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呢?這一提問激起了學生想象的浪花。他們經過討論,個個爭著發(fā)言。有的說:“青蛙對小鳥說:‘去,我才不信呢!’”有的說:“青蛙聽了小鳥的話,想看一看到底誰說得對,就用力一跳,跳出井口一看,驚奇地說:‘啊!天空真的是無邊無際,大得很呢!’”同學們想象得多么合理,多么好?。『侠矶S富的想象,既加深了課文的理解,又把作者蘊藏在作品里的意義形象地再現(xiàn)出來,從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鳴、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想象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盡量使你的學生看到,感覺到,能摸不到懂的東西,使他們面前出現(xiàn)疑問思維的火種。激疑與促思是孿生兄弟?!八肌币浴耙伞睘槠瘘c,有“疑”才有“思”,無“思”就不能釋“疑”才有“思”,無“思”就不能釋“疑”。激疑促思是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的一種方法,體現(xiàn)了“教”與“學”的關系,有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是引導。如從橫向引導學生由此及彼,由近及遠廣泛聯(lián)想,認識此事物與彼事物的聯(lián)系,從縱向引導學生溯古探今,思前想后,由表及里,從淺入深,尋根究底;從逆向引導學生從事物的反面另辟蹊境等等,促使學生思維從多方面發(fā)散。其次是分析比較,辯別異同。閱讀教學中從橫向、縱向比較中激疑,讓學生辯別異同,有助于開拓學生思路,發(fā)掘他們求知的內動力。

4.在讀中結合說話訓練

“讀”是對信息的輸入,而“說”應該是對信息的輸出了,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把讀與說結合起來,并加強訓練,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良好說的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痹诮虒W實踐中我們應該重視學生讀與說的有機結合。如在教學《狼和小羊》一課的結尾部分時,我就組織學生續(xù)編故事,說說小羊到底被狼吃了沒有?當學生的思維閘門一打開,他們就會想象奇特、豐富多彩,并滔滔不絕,口若懸河。有的說,小羊那么善良溫順,不會被狼吃掉的。狼太壞了是沒有好下場的,一定會掉進河里被淹死的。有的說,小羊被他媽媽救走了,有的說,狼被獵人打死了。我們不難看出學生的說話中很有思想,認為好人有好報,惡人沒好下場。讀書、說話、情感陶冶三結合,真可謂“一石三鳥”。如《坐井觀天》的結尾,小鳥也笑了,說:“朋友,你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吧!”教到結尾時,我問:“青蛙后來會不會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呢?這一提問激起了學生想象的浪花。他們經過討論,個個爭著發(fā)言。有的說:“青蛙對小鳥說:‘去,我才不信呢!’”有的說:“青蛙聽了小鳥的話,想看一看到底誰說得對,就用力一跳,跳出井口一看,驚奇地說:‘啊!天空真的是無邊無際,大得很呢!’”同學們想象得多么合理,多么好??!合理而豐富的想象,既加深了課文的理解,又把作者蘊藏在作品里的意義形象地再現(xiàn)出來,從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恰當?shù)?,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fā)展語言,發(fā)展思維和陶冶情感。同時,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并用。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就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吧。顯然,注重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是每個語文教師應盡發(fā)職責。于開拓學生思路,發(fā)掘他們求知的內動力。

載5、教師的主導性是正確的個性化閱讀的保證

1). 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

強調閱讀活動中學生的自主性并不是要教師放棄對于閱讀活動的主導作用,其實在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中,教師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主導作用,要關注學生的閱讀審美經驗。例如在學習《三袋麥子》時,有學生認為小猴最笨,辛苦地把麥子種下地,不如學習小豬把麥子變成各種好吃的食品吃了,麥子完了可以再找土地爺爺要,那么教師就要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去形成正確的審美觀,明白小猴的行為才是正確的。

2). 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

個性化閱讀是一種擁有批判意識的閱讀觀。學生要想在閱讀活動中有所創(chuàng)新,有獨到的體驗,必須學會批判地接受、學習課文。一個學生只有敢于批判,會批判,才能顯示出他的個性。敢于批判包括批判課文的內容和觀點,并陳之以理以及批判教師的觀點和錯誤,敢于向教師提出質疑,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中,要時刻注意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勇于質疑,不迷信閱讀文本和教師,展開討論,多從不同的角度來解釋,這樣,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才有質的提高。

6、課內閱讀向課外延伸是個性化閱讀永不枯竭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