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蘋果幼兒園范文

時間:2023-03-27 18:22: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金蘋果幼兒園,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金蘋果幼兒園

篇1

【關鍵詞】 健康促進;知識;綜合干預;兒童保健服務

【中圖分類號】 G 479 G 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10-1245-0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1]。但是,當今社會不少家長片面地重視知識教育,忽視了對幼兒的品德、意志、興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2],幼兒身上不同程度地出現了許多健康問題。健康相關行為理論認為,人的行為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一般而言,年齡較小者可塑性較大[3-4]。作為幼兒園,從小進行健康教育、培養并形成健康行為,對幼兒長大后自覺選擇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5]。舟山市于2007年5月啟動了創建“健康促進幼兒園”工作,選擇某幼兒園開展了以“預防傷害”為切入點的“健康促進幼兒園”試點,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研究對象為舟山市2所機關幼兒園的幼兒及其家長,這些幼兒的家長大多數(80%以上)為市、區級機關及其下屬單位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干部,文化程度大多數(85%以上)為本科以上,收入相近,具有可比性。1所幼兒園作為實驗組,另1所幼兒園作為對照組。

基線調查時實驗組發放調查問卷300份,有效回收問卷273份,有效回收率為91.0%;其中小班126人,占46.1%,中班59人,占21.6%,大班88人,占32.2%;對照組發放調查問卷300份,有效回收問卷270份,有效回收率為90.0%;其中小班129人,占47.8%,中班76人,占28.1%,大班65人,占24.1%。終末調查時實驗組發放調查問卷280份,有效回收問卷261份,有效回收率為93.2%,其中小班121人,占46.3%,中班74人,占28.4%,大班66人,占25.3%;對照組發放調查問卷300份,有效回收問卷271份,有效回收率為90.3%;其中小班121人,占46.3%,中班74人,占28.4%,大班66人,占25.3%。經χ2檢驗,干預前后被調查人數和構成比在統計學上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在開展健康教育干預前及干預后1 a多,調查幼兒園幼兒及其家長對傷害的認知及其行為的改變和傷害發生情況。調查問卷內容分兩部分:一部分由家長回答,另一部分由家長詢問孩子填寫。傷害的判定:傷害后需要家長或教師進行簡單處理;或到醫療單位診治,診斷為某一種損傷;或需要因傷請假0.5 d以上(包括0.5 d);或必須由家長、教師對受傷者進行緊急處置和陪護[6]。

1.2.2 干預措施 幼兒園成立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計劃,開展全園培訓,在教師和家長以及幼兒中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組織全園開展以“預防傷害事故”為切入點的教學、游戲活動,在養成教育中滲透健康的理念,如帶領孩子參觀消防中隊,開展“我是消防好寶寶”消防逃生演習;托班幼兒開展“喊媽媽”教育活動,知道在緊急情況下會“喊媽媽”、“喊救命”;小班幼兒進行“我的小手”語言教學活動,通過對小熊的手受傷的事例進行討論,了解怎樣做才能保護自己的手不受傷;和家長一起學習剪紙,掌握正確使用剪刀的方法等;開展親子活動,潛移默化指導家長預防傷害方法;進行主題為“幼兒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家長育兒經驗文章評比,家園攜手,共同探索“預防幼兒傷害”的最佳途徑。

根據每年度“健康促進幼兒園”工作的計劃安排,制定“預防幼兒傷害事故”的教學工作目標、內容及措施。各班每周有1~2個健康教育活動,托、小班每個活動時間為10~15 min,中、大班為20~25 min。盡管幼兒因為自身的原因有發生傷害的可能性,但是很多是由于成人的疏忽、教育的缺失等因素造成的[7],因此,特別加強了對幼兒家長的培訓與溝通。在每學期4次以上的家長參與的健康教育活動中,家長參與的興趣很高,健康教育課的參與率達90%以上,親子活動的參與率達100%。

1.3 統計學分析 把有效的調查問卷利用Excel進行數據錄入,采用SPSS 13.0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幼兒傷害事故發生率和家長相關技能掌握情況比較 “你的孩子近1 a內出現過傷害事故嗎?”實驗組干預前后回答“是”的報告率分別為60.8%(166/273)和46.0%(120/26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比較,終末調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2 家長“預防幼兒傷害”相關知識知曉率比較 “幼兒觸電后應怎樣處理”實驗組干預后略有進步,對照組反而退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幼兒預防傷害相關知識知曉率比較 “媽媽給我吃的藥很甜,不生病的時候也可以吃?”和“綠燈亮了可以走人行道?”2個問題,實驗組變化不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對照組退步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在幼兒園開展預防傷害健康教育干預,能夠有效提高家長和幼兒相關健康知識知曉率、降低幼兒的傷害發生率,已為其他類似研究[8-9]所證實,也為有關學者所贊同或倡導[10-11]。一些學者對一些問題也進行了干預,如營養[12]、口腔衛生[13]等,但目前大多數幼兒園并沒有建立長效機制,開展系統的健康教育。本研究表明,對照組幼兒園雖然平時也開展健康教育,但由于工作不系統、不規范,時斷時續,各項指標忽上忽下,不穩定。而“健康促進幼兒園”是一個能促進并保護幼兒健康的場所[14],實驗組幼兒園各項指標都呈明顯進步或持平,說明創建“健康促進幼兒園”可以對幼兒和家長的健康教育持續進行,值得推廣。

4 參考文獻

[1] 楊柳.讓孩子走在“安全”世界里. 幼教新視野,2009,28(3):38.

[2] 蓋蘭英.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新校園:理論版,2009,154(8):148.

[3] 唐納德•斯圖沃特,孫靜.健康促進學校模式.中國健康教育,2004,20(3):243.

[4] 馬曉.健康教育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7.

[5] 張健忠.杭州市幼兒家長對幼兒健康教育的認識、態度和需求. 浙江預防醫學,2007,19(3):74.

[6] 林艷,王虹,劉筱嫻,等.深圳市社區兒童意外傷害健康教育干預效果評價.中國婦幼保健,2009,24(34):4804.

[7] 趙凌華.增強幼兒自我安全防護教育的實踐思考.教育發展研究,2006(12):77.

[8] 溫世平.防止幼兒園兒童意外傷害的研究.內蒙古醫學院學報,2006,28(12):303.

[9] 王芳芳,葉廣俊,王燕.幼兒園兒童健康知識與健康行為干預實驗研究.中國婦幼保健,1999,14(10):324.

[10]呂愛玲.關注幼兒關注健康:幼兒園健康教育實施新思考.科教文匯,2009(12):96.

[11]江平.健康教育在托幼機構中的作用.中國婦幼保健,1995,10(5):283.

[12]湯永,徐英,陳雁,等.在幼兒園開展營養教育的研究.中華兒童保健,1994,2(3):210.

[13]高蓓,婁有世.在幼兒園中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前后結果的分析.中國兒童保健雜志,1999(1):50.

篇2

【關鍵詞】幼兒 勞動習慣 培養

現在的幼兒大多是獨生子女,有的家長注重幼兒的勞動教育,但也有不少幼兒受到家長的過度庇護、過分溺愛,所有的勞動事務都被家長包辦;或是一些家長過分重視幼兒學習知識和培養藝術修養培養幼兒的,而忽視了幼兒勞動習慣的養成。這些情況都使幼兒失去了勞動的機會,喪失最基本的自我服務能力和勞動習慣。我們有必要助其拾起。

一、樹立正確勞動觀,萌發幼兒的勞動意識

勞動對培養和發展幼兒健康的人生有著積極而重要的意義。教師應形成正確的勞動培養觀,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勞動心理,有助于他們健康成長。幼兒總是興致勃勃地跟隨大人或教師身邊做這做那,這是其最初的勞動行為表現,具有無意識性和游戲性。教師應保護和尊重幼兒這種萌芽狀態的勞動本能,用語言和神態去認可他們,使幼兒的勞動熱情得到進一步激發,形成勞動的意識。

二、通過各種活動,激發幼兒的勞動欲望

幼兒良好勞動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各種活動,并且在這些活動中有意識地滲透勞動的意義。運用恰當的方法,有助于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提高,使幼兒間互助勞動。鼓勵幼兒勞動,并不是讓其掌握多少勞動技能,而是為了培養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責任感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1.勞動貫穿于一日生活中

充分利用幼兒的一日生活,教育、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是十分必要的,并有助于提高其自我服務能力,促使幼兒間養成互相幫助、互相團結的意識。在勞動中,教師給以指導、評價,堅持把培養勞動習慣與勞動態度的教育貫穿于一日活動之中。

案例1:小班,15:45,自由活動

教師對吃飯好、午睡好的小朋友進行“金蘋果”獎勵,獎勵個數控制在五位小朋友之內,以激勵幼兒的競爭意識。這個舉措實施后,教師發現班級閱讀區內的圖書不再凌亂不堪……同伴間還會因為爭取而相互鼓勵。

案例分析:每個人都有一種出于本能的精神需求,就是“感受自己的重要性”。得到“金蘋果”會讓幼兒體會到自己的價值,為了這種被周圍人尊重和認同的感覺,自己心甘情愿地付出勞動。這種出自于幼兒內心的想法,將成為他們不斷進步的動力。

2.勞動滲透于教學活動中

教師嘗試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培養,以幼兒為中心、以幼兒自主活動為基礎的勞動教育模式,把勞動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活動之中,認識勞動的意義,激發幼兒的勞動興趣,鼓勵其參與、體驗,并且持之以恒、反復強化,最終形成良好習慣。

案例2:中班,9:15,教學活動

教師出示頗有趣味性的課件,“幫助桌子解決洗澡難題”,教師發現孩子們拿著毛巾給桌子洗起了澡。之后,大家以兒歌的形式總結洗桌子的過程,小朋友們還能把兒歌里的主角替換成別的事物……

案例分析:教師給幼兒一個寬松、愉悅的活動空間,使幼兒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得到良好的發展。讓其從發現問題、學習思考,到動手操作,讓幼兒在玩樂中體驗勞動的快樂,樹立勞動光榮的思想。

3.勞動滲透于游戲活動中

玩是幼兒的天性,是一種潛意識的行為。游戲是幼兒最易接近的教育方式,又是幼兒實現愿望和獲得經驗的重要途徑。把握幼兒這些“原始”的意識和行為,正是對他進行勞動意識和勞動習慣培養的絕好基礎與契機。

案例3:小班,15:45,區域游戲

菜園的“植物”發出請求:“看誰照顧的植物寶寶多?”兩位小朋友欣然接受了這個任務。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一人“作戰”變為多人“作戰”,教師則醉翁之意不在酒:“植物們今天能飽餐一頓啦。”

案例分析:幼兒最初是抱著游戲的態度去參與勞動的,教師可組織其把勞動當作游戲來完成。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讓幼兒去“感受”、去“體驗”勞動的意義,將培養幼兒的勞動能力和勞動習慣的任務融入幼兒喜歡的游戲中。

三、家園共同攜手,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

無論哪一種習慣的養成,都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勞動習慣的培養更是如此,更需要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師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可通過家長會、家長園地、家園聯系冊等形式,多與家長進行溝通;通過網絡QQ群介紹家長們的成功之處或讓大家來幫忙解決一些在平時遇到的困難;展示幼兒園的教學計劃、方案,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幼兒在園的情況,家園同步發展。

篇3

市場研究公司尼爾森(Nielsen)對美國年齡在6~12歲的男孩女孩們進行了“未來6個月內最想購買產品”的調查。以現在孩童的早熟程度來看,各種數碼產品的名稱和用戶早已為他們所熟知。如其市場表現一般,大部分這個年齡的孩童都已開始對蘋果產品流連忘返。

看來蘋果在小孩子的群體中很吃得開,其中9.7英寸的iPad以48%的絕對優勢成為孩子們最想要的數碼產品,怪不得現在幼兒園都要普及iPad。iPad mini和iPod Touch都以36%的得票率位居三四,iPhone成為名列第五孩子們想擁有的數碼產品,調查結果為33%。

此外,表中也不難看出,有著較大玩心的兒童對游戲機也表現出了較大熱衷。其中才剛剛上市沒幾天的任天堂Wii U獲得39%的高度支持,成為除iPad外孩子們最想要的圣誕禮物。榜單上相關游戲機產品的,還有位列第七Xbox 360的Kinect外設,位列第九任天堂3DS/3DS XL,第十任天堂DS/DS Lite/DSi/DSi XL,及緊隨其后的PS3、Xbox 360等等。

蘋果以極為成功的銷售策略抓住了幾乎所有人的耳朵,耳旁只需有蘋果的名字響起,人們首先想到的已經不是砸在牛頓頭上的那顆蘋果,也不是維納斯手里的金蘋果,而是各種“i”字打頭的數碼設備,簡單、設計感強、感受一流都讓蘋果獲得了如此殊榮。只不過榜單上最后一名,孩子們最不感興趣的數碼產品也來自蘋果——Apple TV,這種東西確實應該是家長才會關心的外設產品吧。

篇4

關鍵詞:學前教育 入園難 公共政策

一、成都市幼兒教育的現狀

近年來,幼兒“入園難,入園貴”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和熱點問題,在全國已經不是一個城市出現這樣的問題,像北京、天津、廣州、南京、成都等城市“入托難,難于上大學”已經是現在幼兒教育的現實寫照,形象的道出現在學前教育的弊端。很多家長都抱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態度,對孩子“入托”十分謹慎。

但是現實卻是許多家長抱著錢卻難以將孩子送入園,有的地方家長為幼兒在幼兒園報名就需要排兩年的隊,有的家長臨時被短信告知幼兒學費今年1800元明年就變成4800元。

據調查成都市有各級各類幼兒園1799所,其中民辦幼兒園1333所,公辦幼兒園466所。全市在園嬰幼兒316369人,3―5歲的幼兒入園率為93%。這個數據表面上看起來成都市的幼兒園能夠滿足要求,但是由于公辦幼兒園收費低、師資力量強、教學設施齊全、管理規范,很多家長想讓孩子進去,公辦幼兒園數量很有限,只占總數的26%,而且招收的大部分都是機關子女,如果沒有關系和渠道根本就進不去,即便進去了也面臨著幾千到上萬的贊助費,讓很多家長不得不選擇民辦幼兒園,但就算是民辦的幼兒園門檻也很高,學費還很貴,還經常需要收其他的各項費用。當然還有城鄉學前教育的巨大差異,不管是幼兒園的數量還是質量,城市都比農村好很多,在此就不做贅述,本文對學前教育城鄉差距就不做分析。

孩子的“入學難”的問題已經成為家長心中的一大憂患,許多夫婦因為承受不住高昂的學費,甚至不敢輕易要孩子。

二、幼兒教育的性質

眾所周知,幼兒教育是教育的起點,關系到公民的素質,也關系到祖國的未來,具有很強的社會效應。丁興富2001年核算了1952―1978年和1978―1997年中國教育的經濟效益,認為教育水平提高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分別是41%和47%①。幼兒教育雖然不是經典意義上的公共產品,因為學校只需要一道校門就可以輕而易舉的做到排他,并且可以明確地找到消費個體,也能夠對消費主體進行收費,因此幼兒教育具有排他性。而且對于學校而言,多收學生需要更多的桌椅,更多的師資,邊際成本也不為零,滿足競爭性,因此幼兒教育不具備經典意義上的公共產品的特征,但是由于它具有強烈的外部性,從公民權利的價值觀和政治倫理考慮,通過公共選擇程序決定如果同意由政府提供,那么即使它不具備經典公共產品的特征也應該由政府提供。

而現階段,人們對于幼兒教育呼聲最高的是“學前教育公益化”,也就是把學前教育納入到義務教育的范疇。早就有人大代表提出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而且根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全國31省(區、市)1040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近九成公眾贊成把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這項調查已經很明確的反應出了公眾對幼兒教育政策的偏好。

三、世界各國幼兒教育情況

世界上很多國家已經實行了幼兒義務教育,如英國幼兒在三歲以上就可以享受免費上幼兒園的權利,每天兩小時,每周五天,但是三歲以內的上幼兒園費用很高。在法國學前教育是初等教育的一部分,學前教育雖不是強迫的,但是所有2―7歲的孩子都可以免費入學,雖然處于家長對孩子安全的考慮,法國國內各地的幼兒入學率水平參差不齊,但是至少能夠保證想入學的幼兒能夠得到滿足。朝鮮都在憲法中規定國家對全體兒童實行一年的義務教育,時間雖然有些短,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將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是世界各國的一個必然趨勢。

不論是分析幼兒教育的性質,還是借鑒國際經驗,都表明幼兒教育應該納入義務教育的范疇,應該由政府主要提供,可是為何我國沒有這樣做呢?先分析一下我國幼兒“入園難”的原因是什么。

四、幼兒“入園難”的原因

1、優質的學前教育資源不足,公辦幼兒園數量有限。就成都市而言有各級各類幼兒園1799所,其中民辦幼兒園1333所,公辦幼兒園466所。全市在園嬰幼兒316369人,3―5歲的幼兒入園率為93%。其實幼兒園的總數是基本上能夠滿足需求的,但是由于公辦幼兒園具有師資力量雄厚、管理規范、設施齊全、收費較低等的條件,許多家長都想讓孩子進公辦幼兒園,而公辦幼兒園數量有限,并且招收的大多數是機關子女,所以其他的幼兒很難進入。

很大程度上,幼兒“入園難”反應的是入公辦幼兒園難,而公辦幼兒園之所以沒有擴大規模又是因為它本身的“吸金”能力不強,按目前市物價局公布的托幼收費標準,實驗示范類全日制公辦幼兒園保育費、管理費、雜費和代辦費等不得超過237元,加上餐飲等費用,總費也不得超過四五百元,加上幼兒園的后期投入很大,需要買一些新的玩具支持幼兒園的運作,即使財政部門給予補貼,公辦幼兒園支持現在的規模已經很困難,更不會擴大規模,從而造成公辦幼兒園如此搶手的局面。

2、民辦幼兒園貴。民辦幼兒園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幼兒園的建設需要大筆的資金,比如成都收費較高的民辦幼兒園金蘋果和橄欖樹等,年花費均超過5萬元,不容易入園且不說,即使入園還要收很大一部分捐資助學費。比如武侯區一家民辦幼兒園建園費、學雜費也年年看漲:去年建園費為3500元,現在已達5500元,伙食費每月得繳700多元,興趣班、英語和美術課等加起來費用近千元。

其次,幼師資源缺乏,也為民辦幼兒園的經營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加上公辦幼兒園中幼師的工作中有40%由政府負擔,而民辦幼兒園中幼師的工資都由自己負擔,增加了民辦幼兒園的辦學成本。民辦幼兒園的目的就是盈利,也促使民辦幼兒園不斷漲價,讓幼兒入民辦幼兒園貴。

3、政府對學前教育的認識模糊、重視不夠、投入不足。這也是目前幼兒“入園難”的根本原因,正是因為政府對學前教育投入不足,造成現在公辦幼兒園數量少,而民辦幼兒園趁虛而入的情況。政府對學前教育的認識不夠清晰,學前教育是一個人教育的起點,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質,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也有利于實現教育公平,而且學前教育雖然不具有經典公共產品的特征,但是有明顯的外部性,出于公民價值觀和政治倫理考慮,應該主要由政府提供,但是現階段我國實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而對于學前教育按照國家有關文件的規定,是“以公辦為示范,以社會力量辦學為主體”的辦學思路,這樣的文件表示出對學前教育的重視是不夠的,讓很多政府對學前教育的態度是投入可以不投入也可以確實也讓我們現在面臨了一個公辦幼兒園少,民辦幼兒園多的現狀。

雖然出現幼兒“入學難”的現象也有去年“金豬寶寶”“奧運寶寶”集中入園的原因,但是政府對學前教育投入不足應該是主要原因。有數據顯示,長期以來,我國政府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大概只占到教育經費的1.3%,但國際平均水平是3.8%,高的國家大概占到7%到11%。但這1.3%還主要投到了公辦幼兒園,包括政府機關辦園和教育部門辦園等。

如成都市2009年財政安排用于教育方面支出314184萬元,但是其中的明細支出中找不到學前教育支出的數據,由此可見成都市在學前教育這部分的投入是非常少的,而且在網上也基本找不到其他各地政府學前教育投入的數據。這些都表明政府對學前教育的重視不夠、投入不足,這也是造成現在幼兒“入園難”的根本原因。

五、幼兒教育之我見

針對幼兒“入園難”的情況也有很多人提出建議,有的說需要加強幼師隊伍建設,有的說應組織示范園評審,有的說應該加強政府對民辦幼兒園的監督以促進其健康、可持續發展,有的說要加強學前教育法制建設,但是呼聲最高的就是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

目前關于學前教育是否納入義務教育的政策性問題還在議論之中,但是在2010年11月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定了擴大學前教育資源的措施: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支持街道、農村集體和有條件的行政事業單位、企業辦幼兒園。鼓勵社會力量辦園,引導和支持民辦幼兒園提供面向大眾、收費較低的普惠。許多人大代表也表示希望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大力推行幼兒教育標準化、均衡化,人民對于幼兒教育義務化的呼聲不斷。對此我有幾點看法:

1、幼兒教育義務化要綜合考慮中國教育支出結構問題。種種跡象都表明了公民對于幼兒教育的偏好是希望政府加大幼兒教育的投資,但是這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權衡政府的財力問題,考慮資金的來源問題,資金的使用和監督問題等等。幼兒教育問題和中國教育支出的結構關系十分緊密,而中國目前教育支出就遠遠達不到國際平均水平,教育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在1992―2007年間一直處在13%―16%,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1992―2005年一直不到3%,直到2006年達到3.01%,2007年達到3.32%,雖然看到教育支出的增長,但是世界上所有國家教育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為4.5%,我國教育支出是遠遠不夠的。另外,教育支出結構上還存在問題,按照國際通行的標準,人均GDP在600―2000美元的發展中國家,初、中、高三級教育支出的比例為40.5:29:17.9,而我國2002年三級教育的比例為33:38.3:25.4②,相比之下,我國的初等教育支出比例明顯偏低,而高等教育的支出明顯偏高。教育支持結構的不合理也導致了幼兒教育支出少之又少的局面,因此幼兒教育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它只是中國教育支出不足以及結構不合理的一個產物,在解決過程中很可能出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現象,因此要解決幼兒教育問題還應該從中國教育支出結構方面著手,統籌兼顧。

2、要明確政策目的,兼顧各方主體的利益。一項公共政策的制定一定是為了解決一個社會問題,一定要有明確目的。就如幼兒教育義務化這個公共政策想到達到學前教育均衡化、標準化、規范化,讓幼兒能夠就近入學的目的,政府應該對學前教育投入多少,投入到哪些方面,公辦幼兒園的建設,幼師的培訓還是幼師的工資?與此同時民辦幼兒園面臨這樣的挑戰,還需要政府給予支持和幫助,不能讓他們走投無路,這些都是需要進一步考量的事。

3、公共政策的制定到落實必然有一個考察和改進的過程。正是因為一項公共政策的出臺牽涉到的利益主體很多,有時候政策出來的效果并不是之前預期的,而且不能保證政策在落實中不會被扭曲,所以公共政策的制定總是需要政府機構結合專家學者的意見,充分考慮到各方利益,權衡再三,先在一些地區試點,一方面可以考察政策的效果如何,另一方面可以發現政策中的不足之處,進行改進,然后再將政策進行推廣,這樣是比較穩妥的做法。但是通常經過這樣一個程序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等到政策出臺的那一天現狀可能已經發生改變了,政策也許就會相對滯后了。

就幼兒教育義務化而言,近幾年會有地方率先進行試點,此政策的推行也還需要相當的時間,有專家估計至少需要五年時間,那么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對政策進行再三的斟酌,在試點中不斷改進,繼續關注這種公共政策的制定,關注我們身邊已有公共政策的執行,也關注公共的利益。

參考文獻:

[1]劉曉紅,《對“學前教育義務化”爭論的思考》,《教育導刊》,2010年5月

[2]何蓉,《學前教育現狀淺析》,《清江論壇》,2010年4月

[3]王海靜,《我國學前教育評價研究的現狀與啟示》,《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1月

[4]徐卓婷,《對中國普及學前教育的研究與思考》,《社會科學戰績》,2010年11月

篇5

萊恩·史密斯(Lane Smith):美國著名兒童圖畫書作家,1959年出生于美國中南部俄克拉何馬州,3歲時舉家搬往加利福尼亞州。萊恩從小就喜歡畫畫,在其高中藝術老師的鼓勵下,到以視覺藝術聞名美國的巴沙狄那藝術中心設計學院求學并獲得插畫藝術碩士學位,前往紐約,為各家報刊插畫,包括《時代》《大西洋月刊》《滾石》《芝麻街》《紐約時報》等。1987年開始創作兒童圖畫書,三年后,以和喬恩·謝斯卡合作的《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一鳴驚人,之后佳作不斷。目前,萊恩獲得過兩次美國凱迪克大獎,三次獲得美國插畫協會頒贈的銀質獎章,多次榮獲《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兒童圖畫書和布拉迪斯國際插畫雙年展金蘋果獎等榮譽。

我們的萊恩·史密斯:

1. 萊恩·史密斯的童年時光十分美好。雖然一家人搬至加利福尼亞州,但是他們每個夏天還是會回老家度假。萊恩的老家在山丘上,他和哥哥放學后常常到處探險,忙著蓋碉堡、收集蜥蜴等等,日子快樂無憂。他最喜歡的季節是秋天。每年秋天,當風陣陣吹起,空氣變涼,萊恩就開始期待萬圣節的來臨,因為他最喜歡萬圣節的變裝盛會。在這個季節,他們家附近經常滿是干枯的樹叢和落葉。這種固定的旅行和在林野間探險游玩的經驗,所看到的奇異地貌……萊恩認為這些體驗可能正是他日后獨特設計的源頭:在一望無際的荒涼曠野,可能會看見一百英尺高、水泥打造的水牛,被好端端地立在甜甜圈狀的支架上呢!當然,這一切離不開他那豐富迷人的想象世界。

2. 萊恩·史密斯雖然是以和喬恩·謝斯卡合作的《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和《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集合》一鳴驚人,事實上,他本人也是一位能畫能寫的全能型創作者。舉例來說,他曾創作一個小男孩配眼鏡的故事。一個在他人筆下可能過度闡述教育意義的題材,萊恩·史密斯卻讓它變得古靈精怪,妙趣橫生。小男孩不愿配眼鏡,醫生為他講解,“鼓勵地”告訴他世界上其實有好多生物都戴眼鏡:從貓、狗、雪人、兔子到恐龍、外星人、星球,甚至流行感冒病毒!隨著醫生一一列舉一堆戴眼鏡的生物,畫面也如同播放投影片般,出現一只一只戴眼鏡生物的怪怪模樣,直到最后畫面同時出現琳瑯滿目、五花八門的眼鏡生物為止!

3. 萊恩·史密斯對繪本還有一點不可替代的貢獻之處:將設計的精神引進作品。他所有的作品從封面到封底都值得去細細玩味。換句話說,他的作品,不僅圖畫故事好玩,扉頁、護封、作者介紹等等都表現出濃濃的實驗與游戲精神。熟悉萊恩的朋友知道,這也歸功于他的妻子:莫莉·里奇,她是一名書籍裝幀設計師,她幾乎設計了萊恩·史密斯所有的繪本作品。目前,夫婦倆住在美國康乃狄克州郊外。

母子健康:你的創作靈感從何而來?

萊恩·史密斯:誰知道呢?但是我想說,你平時吸收了什么往往會影響你輸出的東西。比如說,我喜歡的藝術家有瑞士的保羅·克利、法國的讓·杜布菲和美國的亞歷山大·考爾德,喜歡巴斯特·基頓的喜劇電影,喜歡繪本作家露絲·克勞斯的作品……我的腦袋里時時出現他們的身影,所以,如果在我的創作里面出現一只讀書的猩猩或者修剪而成的兔子,不要覺得奇怪。

母子健康:你的有些作品看上去十分奇異,適合孩子閱讀嗎?

萊恩·史密斯:老實來講,我從沒有這樣的想法,我的作品適合每一位孩子。對我來說,我現在創作的作品都是我孩時特別想看到的東西。我不喜歡那種普通的,適合大眾閱讀的書籍。我個人十分喜歡有趣的、奇特的書籍,這樣的作品能讓一個孩子歡欣鼓舞,又充滿挑戰。要知道,已經有那么多創作者在為孩子們寫優雅可愛的故事,關于行為舉止,關于奇幻的獨角獸,等等。

母子健康:《格林爺爺的花園》里面的格林爺爺是你的親戚嗎?因為讀這個故事就像在讀一本自傳,對格林爺爺的回憶描述巨細靡遺。

萊恩·史密斯:這個故事如果是一個百分之百的自傳故事一定會更加精彩,不過它只是間接與我有關。當你年紀越來越大,就會從更多的角度回顧自己走過的路自己的生活,我回憶起不同人的生命片段,就以它們構想了《格林爺爺的花園》這個故事。在過去幾年間,我和妻子莫莉·里奇的父親都病重,于是衰老這個主題就一直在我的腦海里。在現在這個時候,要面對的不僅是自己的父母,還有周圍鄰居朋友的父母的離去。再說,我一直都對把故事代代相傳的概念很感興趣。

閱讀經典《格林爺爺的花園》

格林爺爺并不是一開始就是個園丁——他曾是農場的一個男孩、長滿水痘的男生、士兵、丈夫,最重要的,他是一名藝術家。

在這本迷人的繪本里,跟著格林爺爺的曾孫,穿越記憶花園。格林爺爺用回憶做工具,修剪出一個美麗的世界,豐富的情感與奔馳的想象力,美麗的花園為格林爺爺和他的家人記錄了珍貴的一生。

推薦理由

2012年美國凱迪克銀牌獎

2011年《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兒童圖畫書

2011年《出版人周刊》年度最佳童書

2011年美國插畫家協會銀質獎章

2011年Amazon網站年度最佳兒童圖畫書

媒體聲音

翻開這本書,就是開啟秘密花園的大門,一個充滿美麗回憶的花園。透過小男孩崇拜的、驕傲的描述,老年失智的曾祖父的一生優雅地呈現在讀者面前。翻開這本書,萊恩·史密斯向讀者展現了一個愛與意義的花園。 ——《出版觀察》

媽媽讀吧

在Amazon上看到《格林爺爺的花園》的封面就喜歡得不得了,碰巧看到簡體版,便毫不猶豫地買下,在與4歲的女兒蓉蓉分享之前,我已經迫不及待進入故事。讀完,我深深被故事里的親情觸動,這是一座神奇的花園。蓉蓉顯然也被滿目的綠色吸引,她更多的注重畫面的細節,常常看得哈哈大笑。比如跳躍的兔子、大大的胡蘿卜、高高的公雞、可愛的女生和被修剪成臥床的男孩……以前我和蓉蓉就讀過萊恩·史密斯的《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十分喜愛,雖然這次他顛覆了以往濃墨重彩、幽默夸張的風格,但是,我們一樣為其帶來的美麗而神奇的世界心動不已。

篇6

語文新課標中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我們語文教師也應該把德育跟知識、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突出語文教學的教育性,將語言文字的訓練,句段篇章的學習與思想品德教育統一于教學過程之中,利用課文內容中豐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充分發揮感染、陶冶作用,使學生受到教育,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語文課堂要進行德育滲透,應首先為學生創設一個和諧的德育環境。滿足學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使課堂生活充滿愛,充滿尊重與信任,處處洋溢著誠實寬容、自律謹慎、樂于合作等一系列民主氛圍。有人曾經用雨水滲進墻壁的說法來詮釋“滲透”,這是非常形象的,也是十分恰當的,只不過待到晴天時,墻壁會有明顯的痕跡。而語文學科的“德育滲透”應當是不經意的不留痕跡的,最終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口語交際是每個單元練習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口語交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口語交際教學整合了以往的“聽”、“說”教學,旨在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使學生具備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口語交際中的德育內容相當豐富,是教師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肥沃土壤。作為學生的啟蒙老師,應該充分利用口語交際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進行“播種、施肥、捉蟲”,讓學生在充足的品德養料中汲取所需,健康茁壯地成長。

一、重組教材,創設情境活動

口語交際是一門全新的課程,與過去的聽話、說話教學有顯著差別。它強調的是多向、互動,以及交際過程中民主、平等意識的培養。小學低年級是學生語言發展的最佳階段,教師要注重創設情境,引導師生雙向互動,讓學生進行有目的的語言訓練。教學中,我們可以經常有意識地創設有移情效應的氣氛,理想的或沖突的,富有趣味性的道德情境。蘇教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練習一的口語交際是《自我介紹》,按照教材安排,要在學生入學后兩個多月教,屆時,學生們早已彼此熟悉,再來作自我介紹實屬多余。因此,我在教學時根據新課程理念,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重組,把口語交際《自我介紹》提到第一節語文課來上。為了在課堂上建立起師生、生生間民主、平等、親善的關系,讓這些剛從幼兒園升入小學的孩子適應新的學習生活,我把自我介紹的口語交際課搞成一個熱熱鬧鬧的新朋友見面會。上課伊始,我對大家說:“小朋友們好,祝賀大家成為了一年級的小學生。我是教你們語文的姚老師,很高興認識你們,你們愿意和我交朋友嗎?”先將學生帶入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在他們說話、交際過程中出現用詞不當、表意不明、表達不清的時候,想方設法啟發引導學生用規范的語言來表達,必要時甚至親自示范,以此鼓勵學生喜歡開口、敢于開口。教師還應善于創設情境,激發、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情感,誘發他們說的欲望。在后面的環節中,我設計了小組交流,找朋友,設計名片,交換名片等一系列活動,學生由易到難地嘗試著進行交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一次次地規范自己的語言,在此基礎上養成了有禮貌、尊重他人、懂得合作等良好的習慣。

二、利用游戲,培養競爭意識

卡爾·威特(美國)認為,“不管教什么,首先必須努力喚起孩子的興趣。只有當孩子有了興趣的時候,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而喚起孩子興趣的最好辦法是用游戲的方式進行教育,這種方法的效果在孩子的早期訓練里已表露無疑。”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結合口語交際內容可以設計形式多樣的游戲,并采用適當的評價手段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蘇教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練習四的口語交際內容為《悄悄告訴他》,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我將傳話內容以游戲的形式貫穿始終,讓學生在游戲中學會正確傳話,以免鬧笑話。在教學時,我也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愛心,特意設計了幾個有關這方面的句子,作為傳話的內容。比如:1.冬天到了,我為奶奶泡了一個熱水袋,讓她暖暖腳。2.下雨了,媽媽把雨披給了我,自己卻淋濕了。3.同學們你幫我,我幫你,一起完成了勞動任務。在學會說話、傳話、聽話的同時,這些傳話內容也給學生上了“愛”的一課。在傳話過程中,每個小組的孩子都為自己小組的選手加油,形成了競爭意識,增加了孩子的集體榮譽感。獲勝的那一組會得到一顆五角星,也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游戲結束后,我將評價權交給學生,讓他們開展生生評價,可以培養學生認真參與、仔細傾聽、樂于交際的好習慣,學生間相互啟發、相互交際,也培養了學生課堂小主人翁意識。

三、樹立榜樣,激發學生情感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小學生模仿能力強,很容易從榜樣的形象中得到啟發,受到感染。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可塑性、模仿性很強的小學生產生著直接的影響。教師自身對學生的感染,同樣具有無形的德育滲透作用,是學生最直觀的榜樣。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以獨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如上課時,教師衣著樸素,講普通話,語言簡練、清楚、規范,板書認真、整齊,與學生說話時多用“請”、“謝謝”、“好的”等禮貌用語,在輔導后進生時耐心、細致,這些都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對于一些平時行為習慣、道德品質比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多關注他們的行為,并適時在課堂上指出,用實例來激勵其他同學。在蘇教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練習八的口語交際《聽故事講故事》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按要求認真聽老師講《小貓釣魚》的故事,而后讓學生學著復述故事。我讓學生在同學們的一次次復述中思考:小貓為什么一開始釣不到魚?你上課或做作業時也有這樣的缺點嗎?后來,小貓又為什么釣到魚了呢?我們能從小貓身上學到些什么好的品德?在這些思考中讓學生明白,做任何一件事都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接著再讓學生找找身邊做事一心一意的榜樣,我也將自己平時觀察到的告訴大家,使學生從身邊榜樣同學的身上意識到自身的需要與缺點,引導學生主動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與道德品質。

四、學會合作,獲得成功體驗

在現實生活中,要成就一番事業就一定要有團結協作的精神,而良好的協作精神必須從小培養。學生在合作活動中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存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這是一種滲透德育的重要教學形式之一。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練習六的口語交際內容是讓學生收集喜歡的體育比賽或優秀運動員的圖片,在班上搞一個“小小體育窗”展覽,同學們自己來做“解說員”。為了讓學生學會合作,我給他們分了六個小組,要求他們每個小組分別收集資料,制作展板,并練習解說,最后在全班展示,評出最佳小組,獲得最佳的,可為本大組贏得一個“金蘋果”,以此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為了共同的目標,學生們個個認真、投入。每個小組的成員互幫互助,努力做到最好,共同取得了智育和德育的進步。在這種有競爭、有合作的形式中,我很欣喜地看到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友愛。學生在活動實踐中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培養了他們的合作精神,同時了解了合作需要大家團結,互相幫助,通過合作更讓學生體會到了生活的快樂。在參與過程中,學生會逐漸認識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學會與別人合作,這對他們今后的學習會產生良好的影響,也是學生體驗關心與被關心,培養道德情感的過程。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我們的教育首先要培育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孩子,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處處以德育為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托起明天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