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詞兩首范文

時間:2023-04-04 00:52: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柳永詞兩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一幕繁華,一場凄清

柳永的詞反映了北宋都市的繁華面貌,體現了市民階層的思想意識,抒發了離愁別緒,也表達了失意文人的感受。《望海潮》和《雨霖鈴》兩首詞分別有兩種不同的主題?!锻3薄肥菍懚际猩?、錦繡山河的詞,《雨霖鈴》則是愛戀歌伎和悲嘆羈旅兩種思想情感交織的詞。為了營造兩種不同的意境,作者羅列了兩個不同的意象群。

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重要,風景優美,它是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自古是繁華之地。為了表現這一繁華,在《望海潮》這首詞中,作者羅列了這樣一個意象群:煙柳、畫橋、風簾、翠幕、人家、云樹、堤沙、怒濤、天塹、珠璣、羅綺等。作者通過華麗的語言、夸張的描寫,將杭州當時的市容真實再現,繁華景象躍然紙上。

而《雨霖鈴》是作者功業無成,從汴京南下時與戀人惜別時寫下的。作者選取寒蟬、長亭、驟雨、都門、煙波、暮靄、楚天、楊柳、曉風、殘月等意象來營造離別的氛圍。“寒”寫秋日傍晚天氣清冷,“凄切”的蟬聲奠定了凄清的基調?!伴L亭”是我國古典詩詞中的固有意象。王褒說“長亭送故人”,李白說“長亭更短亭”。作者延用這一意象,與“驟雨”構成了一幅秋天黃昏送別圖:暴雨初歇的秋天傍晚,作者面對著十里長亭,不忍離別,卻又不得不面對離別?!队炅剽彙废缕囊庀蠹性凇皸盍叮瑫燥L殘月”一句中。這兩個意象表現了作者的孤獨與凄涼。

二、一聲贊美,一段傷心

這兩首詞在意境上的差別,是由作者情感的巨大差異造成的。寫《望海潮》時,柳永青春年少,對生活充滿熱情,對前途充滿信心。這首詞中,作者贊美了杭州的美景,描繪了百姓歡快、國富民安的游樂圖和官員的行樂圖,表達了一種積極進取的情感。而《雨霖鈴》則抒發了離別時纏綿悱惻、凄婉動人的情感和個人功業未成、漂泊江湖的憤懣與無奈,同時把離別之情推向了。情感反差如此大的兩首詞,我們卻發現作者選擇了兩種一樣的意象:一個是柳,一個是酒。

“楊柳”在中國的文學史上,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一句起,就因契合了人間的憂愁與相思而成了離別的代名詞,成為了一個固定的意象。溫庭筠有“杏花含露團香雪,綠楊陌上多離別”,李白有“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白居易有“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句句寄托著依依惜別之情。《雨霖鈴》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作者面對岸上的楊柳,離愁更甚?!锻3薄分幸渤霈F了柳這個意象,“煙柳畫橋”。在這首詞當中,如煙的楊柳不再是折柳惜別之意,而是繁華景象的一部分,是作者贊美的對象之一。

篇2

【關鍵詞】群文閱讀;古詩詞鑒賞;優化整合

一直以來,古典詩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古詩詞教學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古詩詞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思考,展現了古人的愛恨情愁,語言凝練、情感含蓄雋永、意境朦朧,但又因為時間久遠、遠離當前的社會生活等特點,導致學生在學習和理解古詩詞時興致不高,出現陌生化的趨勢。同時,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上存在的不足,也進一步加劇了學生學習的低效化。基于此,筆者試圖在群文閱讀背景下,圍繞古詩詞教學,就高中古詩詞教學優化整合策略展開探究。

一、當前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

當前,古詩詞閱讀教學普遍存在賞析碎片化、訓練模式化、教材單一化的問題,導致了古詩詞教學的低效化。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不高,總是依賴“教師口若懸河地講,自己一心做筆記”的方式進行學習,禁錮了思維,難以理解詩歌中含蓄的情感,更談不上學習古詩詞的思維發展。

1賞析碎片化,限制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古詩詞鑒賞的方法都存在單一乏味的弊病,基本上是教師按照教參提供的資料來進行講授:先介紹寫作背景和作者生平,接著逐字逐句解釋古詩大意。另外,教師多采取單篇單賞的模式展開,缺乏必要的系統性,以致教師向學生灌輸預先準備好的知識,成了課堂的主體;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調動其主觀能動性,成了被動接受的客體。這種碎片化的賞析,難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材單一化,訓練模式化,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每本教材雖然都經過了科學論證、嚴格考量,卻無法回避教材內容和教學時間的限制這一現實問題。在統編語文教材中,古詩詞的編排普遍呈現出單人單篇、題材單一的特點。這種單人單篇、題材單一的詩歌篇目編排,使得學生的古詩詞學習內容受限,也難以讓學生獲得真實、美好的詩歌體驗。在傳統的古詩詞鑒賞訓練上,為了幫助學生切實提高古詩詞模塊的得分,教師首先會為學生總結同一類題型的特點,并給出一個相對固定的答題模式;接著,讓學生按照既定的答題模式進行作答;最后在題海戰術中鞏固,實現短期內提高古詩詞鑒賞得分的目標。這種訓練模式限制了學生獨立鑒賞思維與審美鑒賞能力的發展。

二、古詩詞教學優化整合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古典詩歌教學也進入了探索與改革的時期,不少教師用盡渾身解數來提高古詩詞的教學效果。筆者認為,不管新課改如何改革,都應以課本為原點,走出課本鏈接課外,優化整合課內外資源。針對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筆者嘗試從群文閱讀的角度對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3和必修4進行合理調整,優化整合?!叭何拈喿x”是群文閱讀教學的簡稱,是指在較短的時間內,教師圍繞同一個議題,選擇多個相關文本開展教學活動。王君說:“整合教學對師生的分析比較能力、概括推理能力、綜合抽象能力、反思批判能力等思維能力都是最好的訓練?!保?]基于此,筆者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古詩詞教學探究:賞析同一詩人不同風格的詩詞,激發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賞析同一詩人相同題材的詩詞,打破學生鑒賞古詩詞的慣常思維;賞析同一詩人同一風格的詩詞,引導學生用發展的眼光來閱讀詩詞。

1賞析同一詩人不同風格的詩詞,在對比學習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古詩詞領域,每個著名的詩人基本都有其固有的標簽??吹教諟Y明,學生就會想到恬淡閑適;看到李白,學生就會想到浪漫飄逸;看到杜甫,學生就會想到憂國憂民。而教材編寫的初衷,恰恰應該是通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詩人。但是,人本身是復雜多變的,同一詩人在面對不同的境遇時,其詩歌作品的風格也會發生變化。因此,如果局限于詩人相同風格的作品,就會在客觀上限制學生的學習內容,無法讓學生全面地認識詩人。群文閱讀的優化整合,恰能彌補這個不足。因此,筆者從群文閱讀的角度整合了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4第二單元柳永、辛棄疾和李清照的詞作。在柳永詞作的教學上,筆者在完成教材內《望海潮》和《雨霖鈴》的基礎上,課外增加了《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海潮》一改柳永以往的婉約風格,歌頌了杭州山水的美麗景色,贊美了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歡樂生活,反映了北宋結束五代分裂局面以后,經過真宗、仁宗兩朝休養生息后的繁榮、太平景象,與《雨霖鈴》《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形成對比。在辛棄疾詞作的教學上,筆者在教學《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基礎上,補充了《青玉案?元夕》和《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補充的兩首詞作均為婉約詞,與辛棄疾常見的豪放風格截然不同。而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課內的《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聲聲慢?尋尋覓覓》都是婉約派的代表作品,最能體現李清照的寫作風格與情感。然而李清照雖是婉約派的代表詞人,但也有豪氣沖天的豪放作品,如《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該詞一反李清照之常態,沒有絲毫閨閣氣,格調高遠、意境廣闊,通體渾成,更將詞人的經歷和感受與莊、騷結合起來,飄逸清奇而又意味深厚。把李清照的這首豪放詞和婉約詞放一起鑒賞,能讓學生看到一個剛柔并濟的女詩人形象。選擇同一詩人不同風格的作品,實現群文整合,一方面豐富了學生的詩詞積累,幫助學生跳出對詩人原有的認識,以全新的視角來觀照詩人,激發學生新的思考。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看到一個真實而立體的詩人形象。人都有多面特質,詩人也不例外。詩人的內心思想是豐富而多彩的,對世界的思考更是多層而復雜的。不同的詩作,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2賞析同一詩人相同題材的詩詞,拓展學生鑒賞古詩詞的固有路子

為了便于理解和學習,后人依據古代詩人所描寫的生活內涵和所表達出來的情感,將古詩詞分成思鄉懷人詩、送別抒懷詩、山水田園詩、邊塞征戰詩、詠史懷古詩、托物言志詩、愛情閨怨詩和人生哲理詩等類。一般來說,同一題材的詩詞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對比較集中而固定。如思鄉懷遠詩,或表現羈旅愁思,或表現思念親友,或表達征人思鄉,又或者是表達國破家亡的悲涼。而同一題材卻不同主題的詩詞相對較少。如果能通過同一題材而主題思想不同的詩詞來開闊學生鑒賞詩詞的思路,則不僅能讓學生循著鑒賞古詩詞優良的傳統品讀,還能讓學生在常規的古詩詞鑒賞中,拓寬鑒賞古詩詞的固有路子。以人教版必修3第二單元李白和杜甫的作品教學為例。教學李白的作品時,教師可以在學習課內《蜀道難》的基礎上補充課外的《送友人入蜀》,引導學生針對兩首詩展開對比學習。兩首詩都是寫蜀道,但因其背景和對象不同,表達的側重點也表現出不同。兩首詩都是從蜀道的“傳說”“見說”入題,著力虛擬夸說蜀道神奇迷離的色彩,突出蜀道的難和險;不同的是,一個是實寫,一個是夸張?!端陀讶巳胧瘛分塾凇八蛣e”,歸結于“入蜀”,從詩歌的主旨考慮,不宜夸說、渲染蜀道之險與難;而《蜀道難》著意于“難”,寓情于“憂”,極寫蜀道開辟之苦,行路之難,留居之險。在這兩首詩中,虛寫凸顯李白的藝術張力,眼見則顯示了李白的情感表現力。送別之情,勸慰之意,都展現了青蓮居士的詩仙魅力。教學杜甫的作品時,筆者選取了課內的《秋興八首》(其一)、《詠懷古跡》(其三)和《登高》三首詩。筆者在前面組詩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兩首,讓學生能從整體上把握這兩組詩的格調和主題。在上述三首古詩中,《登高》最能體現杜甫沉郁頓挫的詩風,我們將其放在組詩學習的最后,幫助學生理解、感悟、總結杜甫的詩歌風格。這就拓寬了古詩詞鑒賞的新途徑。群文閱讀視域下,同一詩人相同題材的詩詞,能映射出詩歌的深層內涵,使教學縱橫互補,詩仙、詩圣的詩作便是例證。

3賞析同一詩人同一風格的詩詞,引導學生用相應的情愫來閱讀詩詞

每一位詩人都具有屬于自己獨特的詩歌風格。比如詩仙李白,他的風格特點是豪邁飄逸,屬于浪漫主義;詩圣杜甫的風格特點是沉郁頓挫,屬于現實主義;白居易的風格特點是通俗易懂等。而大多數作品呈現出來的共同風格,就可以被認為是詩人的主要風格特點。把握詩人的主要風格特點,可以幫助學生全面認識詩人,更準確地把握詩詞的內容,用適當的情愫來閱讀詩詞。以蘇軾詩詞作品教學為例,筆者從群文閱讀的角度整合了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4第二單元蘇軾的詞作。蘇軾樂觀曠達,是豪放派的代表詞人。品讀蘇軾的豪放詞是進一步認識蘇軾的良好媒介。教材中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風格豪放,兩首詞都是蘇軾被貶黃州時期的作品。前者通過“大江”“亂石”“驚濤”等雄壯有力的意象來展示富有氣魄的畫面,表達了詞人超脫、曠達的胸襟;后者借出游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表達了作者灑脫、放達的人生態度,更寄予了蘇軾對自己在政治上所遭際遇的憤懣。在學習這兩首詞的基礎上,教師還可帶入課外的《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此篇亦是蘇軾謫居黃州期間所作。蘇軾借“白頭翁”自比,寫出了詞人在人生的江海里遨游,不畏風雨、樂觀坦蕩的人生態度。統觀三首詞,學生可以看到一個飽受生活風雨卻依然堅強、樂觀的蘇軾。群文閱讀下的高中古詩詞優化整合策略可讓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迎刃而解。當然,隨著新課標的推進,古詩詞教學對教師的教學把控能力以及詩詞素養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針對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不同問題,結合新課程標準和群文閱讀的相關要求,優化整合課內課外的資源,做到課內為主、課外豐富,用群文閱讀的方法,深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切實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閱讀和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篇3

新雷張維屏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

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

(1)“造物”一詞在此應作何理解呢?它到底有情無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簡要鑒賞這首詩的象征手法和作者寓于其中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塞外雜詠林則徐

天山萬笏聳瓊瑤,導我西行伴寂寥。

我與山靈相對笑,滿頭晴雪共難消。

(1)詩句“我與山靈相對笑”表露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林則徐禁煙有功,卻被貶伊犁,西行途中他寫了這首寫景抒情之作。請簡要分析他的所寫之景和所抒之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曲玉管柳永

隴首云飛,江邊日晚,煙波滿目憑闌久。一望關河蕭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別來錦字終難偶。斷雁無憑,冉冉飛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當初,有多少、幽歡佳會,豈知聚散難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臨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場消黯,永日無言,卻下層樓。

(1)從詞中的“憑闌久”、“忍凝眸”、“思悠悠”、“雨恨云愁”等等詞語來看,你認為作者在詞中要表現的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從“情”和“景”的角度對這首詞作一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賀新郎?夏景蘇軾

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漸困倚、孤眠清熟。簾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臺曲。又卻是,風敲竹。

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艷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風驚綠。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

(1)蘇軾的詞,一般認為是豪放詞,從這首詞來看,是何種風格的詞呢?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詞表現了作者的一種什么樣的情懷和品格呢?請簡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御街行?秋日懷舊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徹,夜寂靜、寒聲碎。真珠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②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注釋】①真珠:即珍珠。②都來:即“算來”。

(1)“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在我們所學的高中課本中,有一個詞人就化用了此句,那是誰化用了呢?其化用句子是哪句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簡要概括詞的上、下片內容以及全詞的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杳杳寒山道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

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注釋】寒山:寒山是唐貞觀時代的詩僧,長期住在天臺山寒巖。

(1)這首詩的頷聯、頸聯使用了什么表達技巧?結合詩句內容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顧炎武《日知錄》說:“詩用疊字最難。”這首詩恰恰是通篇句首都用疊字,并且變化多姿,試分析這一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終南望余雪祖詠

終南陰嶺①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②明霽色③,城中增暮寒。

【注釋】①陰嶺:背向太陽的山嶺。②林表:林梢。③霽色:雨雪之后的陽光。

(1)這首詩用字非常生動,你最喜歡哪一個呢?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據《唐詩紀事》卷二十記載,這首詩是祖詠在長安應試時作的。按照規定,應該作成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寫了這四句就交卷。有人問他為什么,他說:“意思已經完滿了。”結合全詩,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①

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②醉,狂歌五柳前。

【注釋】①這首詩是詩人與裴迪相酬為樂之作。②接輿,春秋時代“鳳歌笑孔丘”的楚國狂士,這里詩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與接輿相比。

(1)“墟里上孤煙”系從陶潛“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歸田園居》)點化而來。比較這兩句詩在表達技巧和表現內容上的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中詩人的形象是怎樣的?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菊(唐)鄭谷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①枝枝近鬢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②高。

畫菊③ (宋)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注釋】①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陽節。②瓦松:一種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處的植物,形似松。③這首《畫菊》詩是生活于宋元易代之際的南宋詩人在宋亡之后所寫。

(1)兩首詠菊詩分別以菊象征了怎樣的品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簡要說明《畫菊》詩中加點詞語的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閱讀下面兩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陶者梅堯臣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

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蠶婦吟張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1)這兩首詩使用了相同的修辭手法,是什么?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兩首詩在反映的思想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處?在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閱讀下面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1)這首詞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長江水”在全詞中起什么作用?有什么象征意義?

篇4

一、比較提問,增強鑒賞思維能力

教師在語文課堂中巧用比較提問,引導高中生比較思考不同對象的異同點,可以實現鑒賞思維質的飛躍。

蘇教版高中語文《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蘇軾創作于被貶黃州期間,其寫景、懷古、抒懷渾然一體,相得益彰,代表了蘇軾豪放雄渾之詞風。筆者在課堂拓展延伸部分采用了比較式提問的方式:“蘇軾的詞和柳永的詞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光輝,以《念奴嬌?赤壁懷古》與《雨霖鈴》為例,請比較鑒賞兩首詞的不同風格?!惫P者引導學生將該詞與柳永婉約纏綿的《雨霖鈴》從題材、主題、技法、風格等方面進行比較,學生在把握探究方向后積極思考:“我認為《雨霖鈴》主要寫作者與戀人離別的情景,《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借景懷古。”“我認為《雨霖鈴》的景是凄清的,抒發的是難舍之憂情;《念奴嬌?赤壁懷古》是通過緬懷英雄來感慨自己壯志未酬,抒發想建功立業的壯懷?!薄拔艺J為《雨霖鈴》的主要特色是情景交融,而《念奴嬌?赤壁懷古》采用了對比、用典?!薄拔艺J為兩首詞都有情景交融的技法,而柳詞中還有虛實結合?!薄瓕W生在兩首詞的對比閱讀中爭鳴,于相互思維碰撞時深入詩詞的情境,揣摩其異同點,每個學生都加深了對詩詞的理解,其鑒賞思維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教師巧用比較提問,也要考慮文本特點及學情,讓高中生通過難易適中的比較提問,在比較中走入文本情境,在鑒賞思維碰撞中融化冰冷的文字,在感受文本意境、作者意趣,升華自我情感之際,個人鑒賞思維能力必然會增強。

二、選擇提問,培養判斷思維習慣

據調查,一部分高中生在面臨選擇時判斷思維混亂,新課標為高中教師培養學生的判斷思維帶來了新思路。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上依據文本創設的情境,巧用選擇提問,引導高中生在理解、分析、評價以及推斷問題后,選擇最優化的判斷思維,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

蘇教版高中語文《祝?!烦晒Φ厮茉炝讼榱稚┑乃囆g形象,筆者為了引導所教學生挖掘造成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深刻理解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設計了選擇式提問,讓學生在辯論中培養判斷思維:“祥林嫂在祝福之夜寂然死去了,死因是什么?你認為她是自然死亡,還是自殺,抑或是他殺?”“我認為是他殺,是柳媽殺死了她?!薄拔曳磳λ麣⒌挠^點,柳媽很善良,從不殺生?!薄拔艺J為她淪落成乞丐落魄地乞討,但沒人可憐她,她那時都沒有自殺,因此她是在寒冷的夜里餓死、凍死的,自然死亡的可能性最大?!薄拔艺J為是自殺,她問過人死以后有沒有魂靈的問題,說明她曾經想過自殺?!薄拔曳磳Γゾ栝T檻贖罪,說明她向佛,不會自殺的,而且她不會祝福時自殺?!薄拔彝?,她如果要想自殺,孩子死時早就跟著自殺了?!薄拔矣X得的確是柳媽的封建觀念殺死了祥林嫂。”“祥林嫂在捐門檻后遭受了一連串的打擊,她已經絕望了,所以我認為是當時的封建禮教殺死了她?!薄八褪潜凰磉叺哪切┳运降?、冷漠的人們活活逼死的?!薄瓕W生的判斷思維在其選擇探究中得到了培養。

高中生判斷思維的培養不能一蹴而就,選擇提問也并不意味著是教師口中的“是不是”。只有真正的巧妙提問,才能讓學生在分析鑒別問題后,做出科學的判斷,不管是肯定,還是否定,都會為語文課堂注入個性的智慧,并利于他們判斷思維習慣的培養。

三、層進提問,強化深刻思維力度

高中教學藝術講究緣事析理、緣景明情。教師據此可以巧用層進提問,將自己設置的各個問題有機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在抽絲剝繭中走進文本,解決一個又一個環環相扣的問題,在其獲得層進知識的同時,也強化了其思維的深刻性。

蘇教版高中語文《雨巷》一文為中國新詩領域樹立了豐碑。為了引導學生走進這首幽怨而凄美的詩歌意境,去體會戴望舒純潔而苦悶的真情,筆者設計了層進式提問:“同學們朗讀后覺得這首詩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憂傷?!薄坝脑??!薄捌嗲?。”……學生紛紛回答?!按魍嬖谶@首詩中主要選取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有什么特點或含義?作者將意象疊加組成了什么樣的意境?作者借此傳達了什么樣的情感?”學生一邊朗讀,一邊自主探究?!拔矣X得意象有雨巷、姑娘。”“我認為還有油紙傘、丁香、‘我’?!薄皩Γ€有籬墻?!睂W生找出物與人兩類意象后,開始進一步探究意象背后的深刻含義?!拔矣X得油紙傘的特點是復古、懷舊?!薄拔艺J為雨中的油紙傘朦朧,神秘?!薄拔艺J為雨巷是寂寥、悠長、幽靜的,若在雨中,就有朦朧之美?!薄拔艺J為丁香、姑娘都是美麗、高潔的象征。”“我認為還有愁怨的特點?!薄敖Y合背景,我認為作者抒發的是失戀的痛苦之情?!薄拔艺J為詩傳達了詩人心中朦朧的理想和追求?!薄瓕W生由淺入深,聆聽詩人內心的聲音,深入理解詩歌意蘊,其思維逐漸趨于深刻。

可見,教師巧用層進提問,更容易落實新課標教學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語文課堂上的每一個學生在自學、伙伴合作探究中都有問題可以思考,有契合自己學習實際的問題可以回答,在強化深刻思維力度時,也為語文課堂注入了不竭的活力。

四、剖析提問,提高抽象思維水平

高中生認識事物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若想達到理性認識的階段,則需要他們抽象思維的參與。而高中教師巧用剖析提問,引導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探究問題時,可積極調動他們的抽象思維,由表及里地挖掘問題的實質,實現自我認知的升華。

蘇教版高中語文《虞美人》一文,歷來被譽為“詞中之帝”,筆者抓住該詞中最容易引起學生共鳴的“愁”字,設計了剖析式提問?!巴瑢W們朗讀后最喜歡詞中的哪句話?請找出這首詞中的關鍵詞?!睂W生自主朗讀后,踴躍回答:“我喜歡最后一句?!薄拔乙彩?,我認為關鍵詞是‘愁’。”……“既然該詞的詞眼是‘愁’,請同學們找出李煜在詞中抒發了哪些愁?”學生繼續探究:“作者回想起皇宮,想起錦衣玉食的生活及后宮嬪妃,我覺得這是抒發了對往事的哀愁?!薄拔矣X得李煜此時成為階下囚,想到以前真正的自由,因此哀愁、苦悶?!薄霸~人不堪回首,在月明之夜想到南唐,而復國無望,我認為他抒發的是亡國之愁?!薄暗駲谟衿鲞€在,朱顏改變,是指國家滅亡,抒發的是亡國之愁。”“我還有補充,李煜的容顏變了,國家不在了,此人的地位變了,感受也變了,我認為他傳達的是物是人非之愁。”“我認為月代表思念,詞人還抒發了思家之愁緒?!睂W生剖析詩詞以悟詞情,其抽象思維得到極大的鍛煉、發展。在所有問題解決的那一刻,仿佛感受到李煜心底涌動起伏的情感激流正蓄勢待發。

正如愛因斯坦所言,解決問題遠不及提問的意義重大,高中語文教師巧用剖析式提問,能集中學生分析問題的注意力,還能撩撥所有學生的抽象思維之弦,引領其由表及里地進行自主探究,從而彈奏出一曲曲靈活與有效兼備的耐人尋味的和諧樂章。

篇5

關鍵詞 柳永 年少輕狂 失落 傷感

柳永,較早對宋詞進行革新的詞人,其在詞史上的地位與影響是勿庸置疑的。當今學者對他的研究是十分全面的:身世、題材、章法、風格等都成為人們研究的對象。而隨著研究的日益深入,研究的對象逐漸向細節蔓延。比如,現在較流行的對作品意象的探究。筆者認為,細節研究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細節往往能夠揭示出一些本質的東西。從細節入手,往往能夠窺出作家思想深處的某些角落。

在細節研究領域里,除了最常見的意象研究,還包括對于某些獨特而慣用字眼的研究。一些字眼較為頻繁地出現在某位作家的創作中,這絕非偶然。這體現出作家對該字眼的由衷喜愛。而這種喜愛,恰恰是作家創作心態的無意識流露。本文對柳詞創作中較為慣用的“狂”字進行研究,以期對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有所幫助。

一、前代之“狂”

“狂”字,在中國古代典籍中出現較早。

《論語?子路》“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p>

何晏集解:“包日:‘狂者進取干善道。狷者守節無為。欲得此二人者,時多進退取其恒一?!薄祆浼ⅲ骸翱裾?,志極高而行不掩。狷者,知未及而守有余?!庇纱丝芍?,儒家視野中的“狂”,乃是生命個體對自我的一種期待,是一種自信,甚而自負的心理狀態。

《微子》: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笨鬃酉拢c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史記?宋世家》中記載箕子,紂親戚也?!q為,箕子諫不聽。……乃披發佯狂而為奴,遂隱而鼓琴以自悲。

由此可見,與儒家積極進取不同,面對亂世,另一些人采取佯狂避世的態度。接輿與箕子之“狂”,更多體現出對世道人心的一種痛心疾首,憤激無奈。是個人價值與社會現實發生抵觸,矛盾不可調和,理想最終失落,所采取的一種處世方式。一種類似于自我放逐的苦悶宣泄。同時也更多帶有一種憤世嫉俗的意味。

之后文人筆下的“狂”更多繼承了接輿與箕子這一傳統。借“狂”所表現的是一種人生不如意的內心苦悶。被稱為唐詩“雙子星座”之一的杜甫,詩歌中較多使用“狂”意象。詩句如: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贈李白》

耽酒須微祿,狂歌托圣朝。故山歸與盡,回首向風飆?!豆俣ê髴蛸洝?/p>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不見近無李白消息》

另外,白居易詩句:

暫停杯觴輟吟詠,我有狂言君試聽:丈夫一生有二志,兼濟獨善難得并?!肚锶张c張賓客舒著作同游龍門醉中狂歌》

二、柳永之“狂”

作為對宋詞進行較大革新的第一人,柳永對詞從題材、手法、風格各方面都有所突破。不僅如此,他還開始在詞中表現出自我的個性。一般都認為,性情之詞到蘇軾才出現。而實際上,柳永已經做到了這一點。他年少時的自負輕狂、落第后的失落、愛情中的沉迷、宦游羈旅中的寂寞失落等等,都在詞中得到鮮明的體現,他的詞,已經可以算得上“性情之詞”了。

柳永詞中“狂”,更是其人生不同階段典型心態的真實體現。具體而言。其詞中之狂有如下幾種表現:

1、抒發青年時期的年少輕狂、狂妄、狂放不羈、縱情任性。多用“狂心”、“狂醉”、“狂蹤”、“狂游”、“疏狂”等詞來表示。

柳永出身于仕宦之家。家庭條件優越。富足的生活給他提供了豐富的物質滿足,加上柳永詩人的浪漫性情。他在青年時期,參加科舉之前,曾有一段冶游生涯。而他當時的目的地是汴京。即當時的都城。北宋時期,由于商品經濟的發展,興起了許多大都市。而汴京更由于政治原因,成為當時最繁華的城市。“垂髫之童但習歌舞,斑白之老不識干戈?!e目則青樓畫閣,繡戶珠簾。雕車競駐于天街,寶馬爭馳于御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新聲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調弦于茶坊酒肆”。建國初期,承平日久。天下無事。宋太祖趙匡胤鼓勵石守信等“多積金帛田宅以遺子孫。歌兒以終天年”。當時的目的雖然是“杯酒釋兵權”,結果卻助長了自上而下奢侈享樂的風氣。許多官僚養尊處優,畜妓成風。上行下效,一般市民也養成追歡逐樂,樂此不疲。市井之中,妓院林立?!胺簿熅频觊T首,皆縛彩樓歡門……向晚燈燭熒煌。上下相照。濃妝數百,聚于主廊檐面上,以待酒客呼喚,望之宛若神仙”。

置身于富庶繁華、聲色犬馬之地。年輕而熱情的柳永很快就融入其中。誰不珍惜短暫的青春時光?何況浪漫多情的才子詞人?!爱敃r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這樣的句子,也并非只有韋莊才吟得出。而柳永卓越的音樂才華,更使他與歌妓的相處顯得那么順理成章而又充滿藝術情調。在繁花似錦的都市中。在盈耳的絲竹聲中,在女人的翩翩舞姿中,柳永渡過了人生中最輕松,愉悅的美好時光。他有很多詞表現他青春揮霍的生活。如《晝夜樂=》(秀香家住桃花徑)、《長壽樂》(尤紅船翠)兩詞,

秀香家住桃花徑。算神仙,才堪并。層波細翦明眸,膩玉圓搓素頸。愛把歌喉當筵逞、遏天邊,亂云愁凝。言語似嬌鶯,一聲聲堪聽。洞房飲散簾帷靜。擁香衾,歡心稱。金爐麝裊青煙。鳳帳燭搖紅影。無限狂心乘酒興。這歡娛、漸八嘉景。猶自怨鄰雞,道秋宵不永。

尤紅珊翠。近日來、陡把狂心牽系。羅綺叢中,笙歌筵上,有個人人可意。解嚴妝巧笑,取次言談成嬌媚。知幾度、密約秦樓盡醉。仍攜手。眷戀香衾繡被。

情漸美。算好把、夕雨朝云相繼。便是仙禁春深。御爐香裊,臨軒親試。對天顏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待恁時、等著回來賀喜。好生地。剩與我兒利市。

兩首詞中,都用到“狂心”這一詞匯。而“狂心”,確切的說,是青年柳永對世俗生活的種種迷戀。既渴望有美貌、可意的人兒相伴,過著如膠似漆、神仙眷侶般的生活。同時,對自我價值充分肯定,認為獨占鰲頭指日可待,功名也唾手可得?!堕L壽樂卜詞中,更設想了“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的美好圖景。因此,總的來說,狂,表現的是充滿活力與冒險精神的柳永對圓滿生活的種種美好憧憬。結合詞人以后的人生歷程來看的話,就頗有“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感覺了。

2、宣泄人生失意后的懊惱、失落。在詞語組合上,仍然用疏狂、狂游、狂蹤等。但在具體寫作中,往往是通過對往昔的回憶以襯托現在的痛苦、寂寞情緒。常用“戀”、“念”、“昔”等領字以表明對昔日美好時光的追憶 與眷戀。柳永在多次科舉失利以及干謁無路之后,陷入人生的低谷時期。他過著長期的宦游生活。寫下了大量的羈旅行役詞。在為數眾多的羈旅行役詞里,柳永用“殘月、殘雨、殘葉、斷云、斷鴻、斷蓬、斷梗、孤館”等意象表現漂泊、孤寂、絕望等悲劇情感。在這一時期的詞里,讀者看到的,已不是青年時期滿懷雄心與欲望的柳永,而是歷經人世風霜,失意落魄的柳永。他已經從少不更事。變得成熟內斂,也充滿了人世滄桑的韻味。此時的作品如《宣清》(殘月朦朧):

殘月朦朧,小宴闌珊。歸來輕寒凜凜。背銀虹、孤館乍眠,擁重衾、醉魄猶噤。永漏頻傳,前歡已去,離愁一枕。暗尋思、舊追游,神京風物如錦。

念擲果朋儕,絕纓宴會,當時曾痛飲。命舞燕翩翩,歌珠貫串,向玳宴前,盡是神仙流品。至更闌、疏狂轉甚。更相將、鳳帷鴛寢。玉釵亂橫,任散盡高陽。這歡娛、甚時重恁。

柳永的思想與人格是十分矛盾的。他雖然寫過“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贪迅∶?,換了淺斟低唱?!?《鶴沖天》這樣“憤世嫉俗”的話,但并不能因此而完全忽略他對功名的渴望。何況。他作《鶴沖天》詞是在特殊情境之下。是在自信滿滿卻遭受失敗之后,是渴望功名而又無法得到的酸葡萄心理在作祟。事實證明,柳永在科舉失利之后,并沒有完全與科舉絕緣。而是又多次應舉。而且四處干謁權責,為自己的功名做了很多努力。在他及第和做官之后,表現出積極的政治熱情與精明才干,并寫過類似于《煮海歌》這樣關心民生疾苦的詩歌作品??梢哉f,柳永對政治、功名的追求是勿庸置疑的。但同時,柳永的身上除了傳統封建士大夫的“兼濟”的思想之外,還由于長期受到市俗生活的浸染,而形成的耽于享樂、玩世、叛逆的心理。這使得他在政治理想無法實現的較長一段時期里,表現出對功名、理想的懷疑、淡漠。更使得他在眾多詞作中,表現出一種鮮明的、近似于模式化的思想情緒:理想仍然渺茫,與親人長久分離,客況寂寞,往昔的歡樂再次浮上心頭。也只有對昔日的回憶才能給心靈以些許慰藉。《宣清》(殘月朦朧)就是典型。詞的上闕極寫孤館難眠、客況寂寞?!鞍祵に肌⑴f追游,神京風物如錦”一句。承上啟下,下闕自然轉入對昔日美好生活的回憶。而他所回憶與眷戀的,正是青年時期對酒當歌、狂放不羈的流金歲月。當然。還有人到中年后永遠失去的年輕人的朝氣活力、風流自負。過去與現在的交織、變幻,鮮明的體現出柳永的矛盾心理。他在孤獨地咀嚼眼前的苦澀時,把對往日的回憶當作惟一的蜜糖。

3、描摹風雨落葉等自然物的狀態,表現詞人敏感與傷感。如其代表性作品《臨江仙》

夢覺小庭院,冷風淅淅,疏雨瀟瀟。綺窗外,秋聲敗葉狂飄。心搖。奈寒漏永,孤幃悄,淚燭空燒。無端處,是繡衾鴛枕,閑過清宵。蕭條。牽情寄恨,爭向年少偏饒。覺新來、憔悴舊日風標。魂消。念歡娛事,煙波阻、后約方遙。還經歲,問怎生禁得。如許無聊。

這首羈旅相思詞。以深秋夜景烘托渲染詞人孤寂、凄涼之情。對于詩詞而言,意象是至關重要的。冷風、疏雨、秋聲、敗葉、寒漏、孤幃、淚燭,諸多意象疊加。奠定了整首詞濃厚的凄楚、悲涼情調。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草木搖落而變衰”。開千古悲秋主題。“草木搖落”道盡秋天的蕭瑟。而柳永“秋聲敗葉狂飄”,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不僅表現出落葉的姿態,更刻畫出詞人的心態。

鐘蝶在《詩品序》中指出:“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諸詩者也”。自然萬物對人類情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生性敏感的詞人,對于客觀世界的感觸比常人更為細致入微。自然界細小的聲音與狀態,在詞人筆下,會被放大很多倍。因此,作為抒情文學的詩詞,其中的自然景物。包括字眼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都帶有作者心理的印記。而這首詞中“秋聲敗葉狂飄”,一“狂”字,一字千金。寫出自然景象對于詞人而言,既觸目又驚心。這給讀者以鮮明的感觸:秋風橫掃落葉,落葉風中飄零。秋風秋雨中搖搖欲墜的落葉正如同身世飄零的詞人,孤苦無依,只能被命運之手推著前行,完全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這一感觸,使我們深深體會到詞人寫作時的極度悲傷、絕望的心理。因此,這一“狂”的運用。已經完全不再局限于對自然景物的簡單描摹,而是能夠幫助讀者了解詞人的創作心態。

篇6

1

說到詞曲的演變,不能忽略柳永和蘇軾、辛棄疾的影響。

柳永之詞,以其市民的情調,嫻熟的手法,諧婉動聽的音律,雅俗共賞的風格,成為曲的一種先導。誠如況周頤《蕙風詞話》所云:“柳屯田《樂章集》為詞家正體之一,又為金元以還樂語所自出。……自昔詩詞之遞變,大都隨風會為轉移。詞曲之為體,誠迥乎不同。董(解元)為北曲初祖,而其所為詞,于屯田有沆瀣之合,曲由詞出,淵源斯在?!?/p>

蘇軾、辛棄疾之詞,以其豐富的內容,開闊的境界,融匯力極強的語言,陽剛之美為主的風格,同樣成為曲的一種先導。元好問《自題樂府引》云:“樂府以來,東坡為第一,以后便到辛稼軒?!必炘剖蛾柎喊籽┬颉吩疲骸吧w士嘗云:東坡之后,便到稼軒。茲評甚矣?!庇纱丝磥?,蘇辛詞與元曲正是一脈相承的。(注:以上問題,可參拙文《從詞到典——論金詞的過渡性特征及道教詞人的貢獻》,《山東師范大學學報》1992年第2期。)

除了柳永和蘇軾、辛棄疾之外,其他有關詞家的影響,也不應當忽略,其中值得提出的一位便是田為。

田為,字不伐。政和中與萬俟詠(字雅方)同供職大晟府,“眾謂樂府得人云”(注:王灼《碧雞漫志》卷二。)。宣和八年(1119)八月為大晟府樂令。精通音律,擅長瑟琶。有《@①嘔集》。萬俟詠有側艷之詞,田為與他有所不同,故王灼云:“田不伐才思與雅言抗行,不聞有側艷?!保ㄗⅲ和踝啤侗屉u漫志》卷二。)

田不伐的詞在金代頗有影響。元好問有《世宗御書田不伐望月婆羅門引先得楚字韻》詩,可見金世宗完顏雍愛好田不伐詞,因而親筆書寫。元好問本人亦有《婆羅門引·望月》詞,從其內容看,受到田不伐詞的影響。

元好問另有《品令》詞,自注:“清明夜,夢酒間唱田不伐‘映竹園啼鳥’樂府,因記之?!奔热粔粢姵锊环ピ~,可見實際生活中唱田詞是確有其事的。

到了元代,田不伐的詞仍然很有影響,特別是在音律方面,仍然被詞曲家們奉為楷模。白樸《水龍吟》(彩云蕭史臺空)小序云:“幺前三字用仄者,見田不伐《@①嘔集》,《水龍吟》二首皆如此。田妙于音,蓋仄無疑,或用平字,恐不堪協。云和署樂工宋奴伯婦王氏,以洞簫合曲,宛然有承平之意。乞詞于余,故作以贈?!笨梢姰敃r《水龍吟》詞尚能演唱,而且音律仍以田不伐之作為準。

元代有不少曲家創作《正宮·黑漆弩》(或作《鸚鵡曲》),而且都押“魚?!表?。這一創作熱潮,或曰由田不伐《黑漆弩》而起,或曰由田賁《鸚鵡曲》而起,是有爭論的。

說由田不伐《黑漆弩》而起的是盧摯(約1242—約1314)的《正宮·黑漆弩》小序:“晚泊采石,醉歌田不伐《黑漆弩》,因次其韻,寄蔣長卿僉司、劉蕪湖巨川。”曲云:“湘南長憶蒿南往,只怕失約了巢父。艤歸舟喚醒湖光,聽我篷窗春雨。故人傾倒襟期,我亦載愁東去。記朝來黯別江濱,又弭棹蛾眉晚處。”

而白賁(字無咎,約1270-1330前)有《正宮·鸚鵡曲》一首,實系《黑漆弩》,因首句為“儂家鸚鵡洲邊住”,遂改為《鸚鵡曲》。

馮子振(1257-1337后)《正宮·鸚鵡曲》序云:“白無咎有《鸚鵡曲》云:(略)余壬寅歲留上京,有北京伶婦御園秀之屬,相從風雪中,恨此曲無續之者。且謂前后多親炙士大夫,拘于韻度,如第一個‘父’字,便難下語,又‘甚也有安排我處’,‘甚’字必須去聲字,‘我’字必須上聲字,音律始諧。不然不可歌。此一節又難下語。諸公舉酒,索余和之,以汴、吳、上都、天京風景試續之?!?/p>

有學者評盧摯《正宮·黑漆弩》云:“此曲原唱,即馮子振所稱白賁《鸚鵡曲》,疏齋以為田詞,似偶誤記?!瓱o咎曲亦傳唱當時,或誤屬不伐。”(注:王文才《元曲紀事》,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25頁。)案上述各曲之外,王惲(1226-1304)亦有《正宮·黑漆弩》之作,并在序中提到當時已有一首出現“江南煙雨”詞句的《正宮·黑漆弩》。今人李昌集據此及其他有關材料,判斷《正宮·鸚鵡曲》(儂家鸚鵡洲邊住)并非白賁所作(注:李昌集《中國古代散曲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559-560頁。),是有相當道理的。

這里還可以補充兩條材料。

一是姚燧(1239-1314)有《黑漆弩》,與盧摯之作用韻相同。小序謂丁亥年聽人歌《黑漆弩》而作。丁亥為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其時白賁只有十幾歲,姚燧所聽不可能為白賁之曲。

二是劉敏中(1243-1318)亦有《黑漆弩》二首,所用韻與盧摯之作相同。劉敏中所作,亦未必在白賁所作之后。

由此看來,田不伐的《黑漆弩》在元代確曾傳唱,盧摯《正宮·黑漆弩》的原唱是田不伐的《黑漆弩》,大約是不會錯的。白賁《正宮·鸚鵡曲》可能也是受了田不伐之作的影響,而它自身也曾產生影響那是下一步的事了。

2

在詞曲演變的過程中,歌者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金代歌者,屢見于文人吟詠。元好問《仆射陂醉歸即事》:“醉踏扁舟浩歌起,不須紅袖出重城?!弊宰ⅲ骸笆侨照袠犯恢痢!笨梢娖饺照懈枵吣耸浅J??!堵劯钁丫熍f游》:“樓前誰唱綠腰催,千里梁園首重回。記得杜家亭子上,信之欽用共聽來?!边@里的“杜家”,指杜仁杰,他是詩人,又是散曲家,所作套曲《般涉調·耍孩兒·莊家不識勾欄》是十分有名的;“信之”即麻革,“欽用”即李獻甫,都是當時的詩人?!顿浗^藝杜生》:“迢迢離思入哀弦,非撥非彈有別傳。解作江南斷腸曲,新聲休數李龜年。”《杜生絕藝》:“杜生絕藝兩弦彈,穆護沙詞不等閑。莫怪曲終雙淚落,數聲全似古陽關?!边@些藝人所彈唱,大多是詞,也可能包括曲。

歌者對文人的創作,不止是被動地演唱,他們對于演唱規律的認識和把握,他們對于聽眾審美需求的了解,有時還會對文人的歌詞創作起引導作用。如蔡松年《雨中花》(憶昔東山)序云:

數日來,蠟梅風味頗已動,感念節物,無以為懷,于是招二三會心者,載酒小集于禪坊。而樂府有清音人雅善歌《雨中花》,坐客請賦此曲,以侑一觴。情之所鐘,故不能已,以卒章記重游退閑之樂,庶以自寬云。

一方面是詞人有了郁勃于胸的感情,一方面藝人又具有這樣的演唱優勢,二者結合,聲情匹配,便產生了這首詞。

元代有關歌者特別是女歌者的記載更多。從夏庭芝《青樓集》可以看出,這些女藝人能歌詞,能歌曲,有的還能作詞,能作曲,因此她們在詞曲演變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就更加顯著。

能歌者如解語花:“尤長于慢詞”。曾在盧摯、趙孟fǔ@②等文人聚會上演唱元好問所作《驟雨打新荷》。小娥秀:“善小唱,能慢詞。”宋六嫂:“小字同壽。元遺山有《贈bì@③篥工張嘴兒》詞,即其父也。宋與夫合樂,妙入神品,蓋宋善謳,其夫能傳其父之藝?!蓖跤衩罚骸吧瞥~,雜劇亦精致。”李定奴:“歌喉宛轉,善雜劇。勾闌中曾唱《八聲甘州》,喝彩八聲。”這兩位既善唱慢詞,又善演雜劇,屬于詞曲兼精的人才。

能歌兼能作者如梁園秀:“歌舞談謔,為當代稱首。喜親文墨,作字楷媚;間吟小詩,亦佳。所制樂府,如《小梁州》、《青歌兒》、《紅衫兒》、《@④磚兒》、《寨兒令》等,世所共唱之。”張怡云:“能詩詞,善談笑,藝絕流輩,名重京師。”曾即席歌金人蔡松年《水調歌頭》詞,又曾即席作北曲《小婦孩兒》。珠簾秀:“著名雜劇演員,又作有散曲小令《雙調·落梅風·答盧疏齋》、套曲《正宮·醉西施》。劉燕歌:“善歌舞?!痹聪鳌短R吩~。張玉蓮:“舊曲其音不傳者,皆能尋腔依韻唱之。絲竹咸精,pú@⑤博盡解,笑談,文雅彬彬。南北令詞,即席成賦;審音知律,時無比焉?!痹聪餍×睢墩酃鹆睢?。

《青樓集》之外,有關元代歌者的材料還有很多。如關漢卿雜劇《錢大尹智寵謝天香》寫謝天香能隨口將柳永的《定風波》詞曲“歌戈”韻改為“齊微”韻歌唱,而十分妥貼自然。謝天香在劇中是宋代人,但實際上是元代的寫照。這也是元代歌者藝術修養的一個生動例證。

總之,在詞曲演為發展過程中,歌者所起的作用一是唱,二是作。所謂唱,指的是這些歌者既能唱詞,又能唱曲,促進了詞曲的交流和演變。所謂作,一方面是歌者當中有的人自己能夠創作,但更多的是歌者的演唱需求促進了文人的創作,文人有很多詞曲作品,就是應歌者的要求而作的,前引蔡松年、白樸、馮子振諸例均是如此。文人的創作,經過歌者的演唱,迅速傳播開來,又促進了社會對詞曲的需求。元曲之所以能成為一代之文學,同時也是一代之音樂,作為中間環節,廣大歌者實在是功不可沒。

3

在曲已經占據歌壇主導地位的時候,一部分詞仍在傳唱。燕南芝庵《唱論》說:

近出所謂“大樂”,蘇小小《蝶戀花》,鄧千江《望海潮》,坡《念奴嬌》,辛稼軒《摸魚子》,晏叔原《鷓鴣天》,柳耆卿《雨霖鈴》,吳彥高《春草碧》,朱淑真《生查子》,蔡伯堅《石州慢》,張子野《天仙子》也。

這里說到的“蘇小小《蝶戀花》”,實為北宋詞人司馬yǒu@⑦之作。因此這里提到的十位詞人,北宋五位(張先、柳永、晏幾道、蘇軾、司馬yǒu@⑦),南宋兩位(辛棄疾、朱淑真),金朝三位(蔡松年、吳激、鄧千江)。這可以說是體現了南北的融合,也證明元曲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宋金詞的藝術滋養。

這一組“大樂”之所以受到金元人的重視,不僅由于它們的作者知名度高,可以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也不僅由于它們文辭的優美,可以作為創作的楷模;同時也由于它們音律上的成功,可以作為演唱的典范。

我們知道燕南芝庵《唱論》曾對十七宮調的聲情作了描述,如“仙呂調唱,清新綿遠”,“大石唱,風流蘊藉”,“雙調唱,健捷激裊”,“南調唱,凄愴怨慕”,等等。這一描述在演唱實踐中是得到了某種程度體現的。

上面一組“大樂”,《樂府陽春白雪》對其中五首注明了宮調:《蝶戀花》為商調,晏叔原《鷓鴣天》為大石調,柳耆卿《雨霖鈴》為雙調,朱淑真《生查子》為大石調,張子野《天仙子》為中呂調。

我們試看傳為蘇小小所作,實為司馬yǒu@⑦所作的《蝶戀花》:

妾本錢塘江上住,花落花開,不管流年度。燕子銜將春色去,紗窗幾陣黃梅雨。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輕敲,唱徹黃金縷。望斷彩云無覓處,夢回明月生南浦。

俞陛云評此詞:“琢句工妍,傳情凄惋。”(注:《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324頁。)這首詞演唱起來,確實可以是“凄愴怨慕”。再看晏叔原《鷓鴣云》: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拼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gāng@⑧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朱淑真《生查子》:

年年玉鏡臺,梅蕊宮妝困。今歲未還家,怕見江南信。酒從別后疏,淚向愁中盡。遙想楚云深,人遠天涯近。

前一首,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評曰:“詞情婉麗?!焙笠皇祝豆沤衽贰吩u曰:“曲盡無聊之況,是至情,是至語?!边@兩首詞演唱起來,確實也可以是“風流蘊藉”。

以上這些典范之詞的唱法,作為一種藝術積淀,可以影響、可以融入曲的唱法。試看燕南芝庵《唱論》所記載的:

凡唱曲有地所:東平唱《木蘭花慢》,大名唱《摸魚子》,南京唱《生杳子》,彰德唱《木斛沙》,陜西唱《陽關三疊》、《黑漆弩》。

這里提到的《摸魚子》、《生查子》,都在前述宋金十“大曲”之中;而《黑漆弩》則顯然與田不伐之詞有關。

當然金元人演唱的,并不都是知名作家的詞,也有其他作家甚至無名氏的詞。元人張翥《南鄉子》序云:“驛夫夜唱《孤雁》,隔舫聽之,令人凄然?!辈⑿稳萜溲莩Ч牵骸耙俺云鄾?。一曲孤鴻欲斷腸。恰似《竹枝》哀怨處,瀟湘。月冷云昏覓斷行。”這里所說的《孤雁兒》是詞調,即《御街行》?!痘ú葺途帯窊顂hì@⑨《古今詞話》引無名氏《御街行》:

霜風漸緊寒侵被,聽孤雁聲嘹唳,一聲聲送一聲悲。云淡碧天如水。披衣告語:“雁兒略住,聽我些兒事。塔兒南畔城兒里,第三個橋兒外,瀕河西岸小紅樓,門外梧桐雕砌。請教且與、低聲飛過,那里有、人人無寐。”

詞詠孤雁,詞牌因之改為《孤雁兒》。這首詞情感質樸,語言通俗,上下片渾然一體,顯示出與曲相近的特征。

以上情況充分說明,金元時代詞曲的并存、交流、融合、演變,是通過各種渠道,由士大夫和民間的作者、歌者,由創作者與接受者共同完成的。周德清《雙調·蟾宮曲》寫道:

宰金頭黑腳天鵝,客有鐘期,座有韓娥。吟既能吟,聽還能聽,歌也能歌。和白雪新來較可,放行云飛去如何?醉睹銀河,燦燦蟾孤,點點星多。

作者、歌者、欣賞者、評論者互為知音,其結果,是造成了可與唐詩、宋詞媲美的一代之文學,一代之音樂,留下了中國文學史、音樂史上輝煌的一章。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艸下加汗

@②原字兆加(頁繁體)

@③原字咸下加角

@④原字扌加只

@⑤原字艸下加捕

@⑦原字木加(酉下加灬)

篇7

關鍵詞:多元智力理論 藝術專業 語文課堂教學

一、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概述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霍華德?加德納于1983年在《智能的結構》一書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論。這一理論向傳統的智商測試進行了挑戰,被各國教育學、心理學界譽為“哥白尼式的革命”。[1]

1.多元智能理論的主要內容

加德納認為,人類的智能是多元的,除了:語言-言語智能、數理-邏輯智能這兩種基本智能以外,還有其他六種智能:音樂-節奏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動覺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自然觀察智能。

多元智能理論的核心是,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和公平地看待全體學生,最后比較全面地評估個別學生的成就,并發展學生的潛能,從而重建學生的自信和學習興趣,最終達到個人全面的改進和發展。因此,有學者認為,多元智能理論將是 21 世紀的主流思想之一。[2]

(二)多元智能對教育的啟示

1.改變傳統觀念,有利于教師發現學生的智能傾向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一位學生都有相對的優勢智力領域,如有的學生更習慣于通過音樂表達自己的思想,有的學生運動能力比較發達,承認人的智力優勢的差異,就可以在教學中更加注意挖掘學生的潛在優勢和培養他們的創造才能。因此,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教育觀念是:重視教學過程中學生角色的主動性,幫助學生認知自身潛能,挖掘學生身上的優勢智力領域,并引導學生將這種優勢智力領域遷移到其它弱勢智力領域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2.改變教學方法,為實施個性化教學創造條件

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活動是動態性和開放性的,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景性。沒有一種教學方法適合所有的學生,所有的學生都有不同的智力傾向。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充分觀察并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挖掘學生身上的優勢智力領域,并引導學生將這種優勢智力領域遷移到其它弱勢智力領域中。

3.改變傳統的教學評價,優化學生的培養

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是可造之材,每個人都有可能將任何一種智力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如果我們教育工作者能對我們的教育對象加以良好的教育引導,每個人都能成為有用之才。因此,我們要優化傳統的教學評價模式,不再用標準化的分數來衡量我們的教育對象,真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并培養學生的優勢智力即智力強項和特長,使我們的教育成為發現差異、因材施教、培養特長的教育。

二、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在藝術學校語文教學的探索和實踐

1.藝術院校文化課教學的特點

藝術類專業的學生由于個性、認知、受教育方式等方面的特點,他們身上體現出了與普通專業類學生不同的特殊性。他們從小學習音樂、舞蹈、繪畫、戲曲和曲藝等專業知識,從智力開發上,右腦更多地接受了鍛煉。所以,這些學生思維活躍、反應敏捷、記憶力強、感情充溢,同時有著強烈的表現欲望與較強的自我意識。但專業課的學習無疑占用了大量的文化課學習時間,這就導致藝術專業學生文化基礎較弱,文化積淀不足。

由于文化知識基礎相對薄弱,再加上相對于專業課來說普遍對于文化課不是很重視,因此,如何在文化課教學中讓學生感興趣,進而愿學愛學,就需要教師革新教育觀念,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合理運用教學方法。多元智能理論就起到了非常好的指導作用。

(二)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語文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1.創設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情境

傳統語文教學中的教師“一言堂”“獨角戲”的教學模式就是普通日校學生都會興趣缺缺,對所學內容提不起興趣,更何況是性格活躍個性突出的藝術類學生呢?因而,在藝術類學生的文化課堂上,就需要老師針對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進行詩詞鑒賞教學中,關于詩歌的意境和風格的賞析,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領會詩歌的“意境”這個抽象概念,不要單純從理論上引用王國維的“意境”說,而應該選擇兩首詞進行比較賞析,即柳永的《雨霖鈴》和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布置學生挑選兩首樂曲進行配樂朗誦。這一點不同專業學生又有不同要求:對器樂專業的學生要求是自己選擇兩首樂曲彈奏并錄制下來帶到課堂上,其他專業的學生只要選擇適合的樂曲帶到課堂即可。這樣,就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熱情。學生為了選擇合適的樂曲朗誦,首先就要認真揣摩兩首詞的內容,對詞的意境進行初步意義上的感受和體驗,然后再從他們喜歡的角度去選擇相應的樂曲:柳永的詞比較傷感凄惻,樂曲適宜于悠揚婉轉悲傷的風格,很多同學選擇了古箏曲《湘妃淚》;而蘇軾的詞比較慷慨豪放,樂曲適宜于大氣磅礴的風格,同學選擇了古箏曲《將軍令》,鋼琴曲《藍色多瑙河》,還有的同學選擇了《滾滾長江東逝水》等。然后通過課堂上大家的展示和朗誦,讓學生在比較中學會鑒別樂曲和詞作內容的結合是否合適,在形象的意義上理解了“意境”和“風格”這樣抽象的概念。實驗證明,在學生進行樂曲的選擇這個環節上,學生投入了難以想像的熱情。這就是運用多元智力理論從音樂智力的角度進行個體智力的挖掘和引導。[3]

2.創設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師生活動方式

在多元智力環境里,為學生提供單一的、直接用于激發學生某種智力的素材可能并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設計出一些讓學生感到有意義的活動形式,來激發他們的各種智力的組合,而基于發展潛力的多元情景化作業則為學生發展智力強項改善智力弱項創設了新的空間。在語文課教學中,發展學生智力的活動形式有很多,常用的有討論、辯論、演講、日記、書評等。而在藝術院校的教學中,由于其專業得天獨厚的特點和優勢,我們可以把語文課與學生們的專業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他們的多項智能。如前面說的通過鑒賞音樂來感悟“意境”。下面舉我在教學中的嘗試為例:

針對舞臺藝術設計專業的三個專業方向(舞臺戲劇影視化妝造型、燈光音響、美術設計),我在教授《黛玉葬花》一課中,設計了音畫欣賞、合作探究、實踐設計等活動,并納入課程學業評價中。①音畫欣賞:同學們事先查找了《紅樓夢》的大量文字和影視資料,通過剪輯和整合,我們制成了PPT,在課堂上播放出來,有助于他們直觀的感受書中的人物和情節,進而把握難以言傳的《葬花吟》這一經典詩歌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②合作探究:我讓同學們按照專業方向分成三個小組,探究話題為通過賞析《葬花吟》討論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塑造,進而按照各自的專業方向設計出林黛玉這一人物在舞臺上的造型、出場燈光、舞臺背景等。實踐證明,這一活動的設計大大調動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她們在課外查找了大量文字和影視資料,帶到課堂上,每個小組都是熱情高漲的討論,達成共識后,推舉出組長拿著各自小組的意見在三個小組之間進行積極探討辯論,三個小組相互合作,最后拿出一個同學們設計的《黛玉葬花》的舞臺效果設計來。③實踐設計:通過前面兩個活動,同學們已經很好地把握了《葬花吟》的賞析和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分析,進一步的了解了《紅樓夢》這部古典名著的地位及其思想內涵,較好地學習理解了文章圍繞中心事件運用語言、動作、心理等多種手段塑造個性化人物的筆法,可以說較圓滿的完成了教學任務。那么,這個活動的設計,實際上有點傾向于是課業評價了。這個活動就是剛才合作探究活動的延伸:讓同學們將在談論辯論的基礎上得到的結論,運用到專業設計上。這堂課的作業是:如果需要你來設計黛玉葬花這一場舞臺戲劇的演出,舞臺效果或是燈光效果或是人物造型你會怎樣設計,說說想法和理由。要求在課上說出設想和理由,課下通過繪畫、電腦、或是文字形式表現出來,并以此作為課業評價。

總之,作為教師,只要掌握了多元智力理論的本質,能夠聯系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智力特點,認真思考,努力去做,總會找到有效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多元智力的發展。

(三)將多元智能理論運用于學業評價

多元智能對學生的評價是評價標準的多樣化和評價指標的科學化。根據多元智能理論的評價觀點,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如下幾種評價方法:1.編制學生行為日志。教師可以定期繪制學生成長進步的行為曲線,以便掌握學生的動態學習過程。2.編制非標準化測驗題。如成語搶答、演講辯論、根據課文內容選擇音樂等,都可以反映出學生的智能焦點。3.學生訪談。定期地與學生會面,討論其在學業上的進步、興趣所在、目標,及其他相關問題。

三、基于探索實踐的思考

借鑒多元智能,開發學生潛能,為語文學科教學設計打開了思路,不論是情境設計、問題設計,還是活動設計,都極大調動了教師智慧,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形式與內容。值得注意的是,在借鑒過程中,教師必須牢固把握語文學科特點,關注中國的文化傳統,惟其如此,才能有機巧、有深度,體現語文學科特色,滿足學生需求。

結束語

藝術專業的學生屬于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如果教師的教學策略隨波逐流,不獨具特色,那么就無法實現真正意義的“因材施教”。教師應根據學習者不同的智力傾向,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作為一名藝術院校的教師,只要我們抱著賞識鼓勵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名學生,充分發現和調動他們的多種智力,就一定能做到因材施教、因法取勝。

參考文獻

[1] 霍華德?加德納著 沈致隆譯 《多元智能》, 新華出版社,1999 年版

[2] 祝智庭 鐘志賢著 《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多元智能發展》,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年版

篇8

關鍵詞: 鴛鴦 解讀 古詩詞

鴛鴦是人所共知的一種水鳥,提起此種水鳥,總是令人不自覺地生發緋想。該鳥主要在長江中下游和沿海地區,鴛指雄鳥,鴦指雌鳥,合成后統稱鴛鴦,亦可稱雄鴛鴦、雌鴛鴦。在中國古代民族文化中,鴛鴦鳥被描述為愛情忠貞的象征,古典詩文多有歌詠,許多刺繡、年畫、剪紙、花鳥畫等也常以此鳥取材,往往能起到意在言外之功,一種甜蜜的、令人向往的愛情伊甸園仿佛就在眼前。這種獨特的文化意象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心理意義已經融于我國人民的潛意識里,至今仍然活躍在人們的文化生活中,例如一些婚介機構起名“金鴛鴦”,就具有代表性。

《詩經·小雅》最早賦予了鴛鴦鳥象征美好婚姻的涵義:“鴛鴦,畢之羅之。君子萬年,福祿宜之。鴛鴦在梁,戢其左翼。君子萬年,宜其遐福。乘馬在廄,摧之秣之。君子萬年,福祿艾之。乘馬在廄,秣之摧之。君子萬年,福祿綏之?!睂Ρ驹娭剂x的解釋主要以明人何楷為代表:“以《白華》之詩證之,其第七章曰:‘鴛鴦在梁,戢其左翼,之子無良,二三其德?!窃娨嘤小诹骸Z,詞旨昭然。詩人追美其初昏。凡詩言‘’者六,其以雌雄連言者,惟‘鳳凰’及此‘鴛鴦’耳?!鼻迦艘﹄H恒、方玉潤都贊同何說,認為是一首祝賀新婚的詩。理解而言,這一說法更通達,可解作賀婚詩,前二章贊美男女雙方才貌匹配,愛情忠貞;后二章祝福其生活富足美滿,無疑更貼近詩旨,更容易為民間接受。

漢代無名氏絕句云:“南山一桂樹,上有雙鴛鴦。千年長交頸,歡愛不相忘?!睗h樂府經典《古詩十九首》有:“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相去萬余里,故人心尚爾。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中學經典課文《孔雀東南飛》中有:“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笨梢?,至遲在漢代鴛鴦已經被賦予了恩愛夫妻的寓意,歷代雖多有生發,但恩愛夫妻、寄托夫婦相思等與此相關之意始終占據主流。

成為一種典型化原型之后,鴛鴦便走入了普通百姓的視野。民間女紅刺繡鴛鴦戲水以寄托情思,鴛鴦圖案出現在被褥(鴛鴦被)、枕頭(鴛枕)、裙衫、發結(鴛鴦結)、屏風(鴛屏)、帷帳(鴛帳)、鴛鴦錦、繡鞋(鴛履)等器物上,在詩歌也多有表現。

到宋詞興盛起來后,受詞為艷科的影響,作為寄托女性柔思的鴛鴦更是大量進入詞境,經過巧手刺繡的五色鴛鴦“浮游”在美人的金蓮上,隨著步履輕搖,凌波微步,仿佛一對鴛鴦前后錯綜撫偎著,悠閑地在湖中浪漫。這些題材也是花間派的上手戲,波及兩宋,影響深遠。其意蘊遠遠超出了鴛鴦鳥的生物本義。在此摘舉幾例:如韋莊《菩薩蠻》:“洛陽城里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敝茏现ァ耳p鴣天》:“花褪殘紅綠滿枝。嫩寒猶透薄羅衣。池塘雨細雙鴛睡,楊柳風輕小燕飛。人別後,酒醒時。午窗殘夢子規啼。尊前心事人誰問,花底閑愁春又歸。”《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睍伦⑨尅半p鴛”指美人的鞋子,此代指足跡。張先《鵲橋仙》:“星橋火樹,長安一夜,開遍紅蓮萬蕊。綺羅能借月中春,風露細、天清似水。重城閉月,青樓夸樂,人在銀潢影里。畫屏期約近收燈,歸步急、雙鴛欲起?!睍凶⑨尅半p鴛”代指女子的鞋,因鞋上繡雙鴛鴦,故云。

從上述四首詞里面可以看出一個發展變化軌跡:鴛鴦(本意)雙鴛(本意)雙鴛(美人的鞋子腳?。╇p鴛(美人的腳美人本身),這樣看來,后兩首詞中的雙鴛可引申為美人本身,更能表達出詞人的心意。

綜上所述,古代詩詞文本中一詞多義的現象十分常見,隨著詩人的文學想象和詞意的遞延、時代的變遷等原因,往往在本義的基礎上衍生出許多微妙的涵義,我們在閱讀中要細心領悟。只有真正領悟了詞匯的變遷歷史,探微發幽,才能更了解作者的創作心理,同時對充分解讀文本也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程俊英編.詩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2]曹旭著.古詩十九首與樂府詩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韋莊著,聶安福箋注.韋莊集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唐圭璋編.全宋詞.中華書局,1965.

[5]才主編.增訂注釋詞.文化藝術出版社,1999.

篇9

一、就分值而言,從6分到17分不等。其中,6分的為重慶、福建兩卷,7分的為湖南、廣東、浙江三卷,8分的為安徽、湖北、四川、天津、山東、江西、上海、全國大綱八卷,10分的為江蘇卷,11分的為遼寧、全國新課標兩卷、17分為北京卷。看來,8分為常態。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北京卷,不妨一看: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13題。

示秸①

張耒[宋]

北鄰賣餅兒,每五鼓未旦,即繞街呼賣,雖大寒烈風不廢,而時略不少差也。因為作詩,且有所警,示、秸。

城頭月落霜如雪,樓上五更聲欲絕。 捧盤出戶歌一聲,市樓東西人未行。

北風吹衣射我餅,不憂衣單憂餅冷。 業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閑。

注釋:①秸:張耒二子張、張秸。張耒,北宋著名文學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2.(7分)

⑴下列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前小序交代了本詩寫作的起因和目的,凸顯了詩作內容的真實性。

B.“歌一聲”,是說賣餅兒沿街呼賣時有腔有調,生動形象并富于童趣。

C.賣餅兒衣著單薄,凜冽的寒風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卻擔憂餅冷難賣。

D.作者在詩的最后,對兩個二子提出了諄諄告誡,點明了本詩的題旨。

⑵這首詩的寫景敘事,平實而富有韻味,請結合具體詩句作簡要分析。(4分)

13.這首詩是張耒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請對其中的教育內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并聯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

其中,讓我們感到出新的是13題。這道題新在要我們聯系實際來談,新在字數要求不少于200字,新在分值竟高達10分。這樣的題目,在來年的高考中,會不會也出現在別的試卷中,值得我們關注。

二、就作者而言,唐朝的選了杜甫、儲光羲、周樸3人的;宋朝的選了歐陽修、張耒、劉敞、蘇軾、黃庭堅、周邦彥、陳與義、華岳等8人的,其中蘇軾、黃庭堅出現在兩套試卷上;明朝的選了高啟、張弼2人的;清朝的選了厲鶚1人的;上海卷從東漢時期無名氏的五言詩《古詩十九首》選了《明月何皎皎》??磥?,2011年高考,宋朝詩人的詩作出現的最多。就這些詩人而言,其中有好多是我們并不熟悉的。之所以選這些人的詩歌,該是為了避免被人們猜中題。就是我們熟悉的詩人,除了杜甫的《春日憶李白》外,其他的也是我們陌生的,自然這也是為了避免大家猜中題目。明白了這些,在復習備考的時候,我們該怎么辦,心中自然也就有數了。

三、就題目設計數量而言,一般是兩個題目,一個題目的是特例,這就是湖南卷,我們不妨一看:

閱讀下面的古代詩歌,完成題目。(7分)

春暮西園

高啟

綠池芳草滿晴波,

春色都從雨里過。

知是人家花落盡,

菜畦今日蝶來多。

請任選一個角度賞析本詩。

雖然題目僅一個,但分值并不小,為7分,這就要求我們在答題時要答深答透,具體體現在字數上,絕對不能三言兩語就完了,要盡可能多一些,具體的說該不少于五六十字。

三個題目的為北京、湖北、天津、江蘇、上海5卷。其中,北京、上海各有一個選擇題,其他全為主觀題。

四、就設計題目所用詩歌數量而言,一般是用一首詩歌,有時候也用兩首。用兩首的時候,其實是要我們進行比較閱讀。如湖北卷:

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8分)

登城

劉敞

雨映寒空半有無,

重樓閑上倚城隅。

淺深山色高低樹,

一片江南水墨圖。

望湖樓晚景

蘇軾

橫風吹雨入樓斜,

壯觀應須好句夸。

雨過潮平江海碧,

電光時掣紫金蛇。

(1)兩詩均寫江南雨景,但景色有異,《登城》寫的是,《望湖樓晚景》寫的是疾風驟雨。(2分)

(2)兩詩第三句都描寫相對靜止的畫面,請分別說說它們在原詩結構中的作用。(2分)

(3)以上兩首詩,劉詩優美,蘇詩壯美,請結合詩句賞析。(4分)

比較閱讀,一般是要我們回答同中之異,湖北卷給的劉敞的《登城》和蘇軾的《望湖樓晚景》,都是寫景詩,而且都是在樓上觀覽雨景,也就是說屬于同一題材。但這并不是說在所寫內容、寫法、風格等方面沒有區別了?,F在就是要我們回答這些不同。怎樣回答呢?最為重要的還是去認真閱讀所給詩歌,在讀懂的基礎上給以比較,找出其不同,訴諸成文。大家不妨仔細研究下面的參考答案,看一看,想一想,肯定能夠從中受到啟發。

【參考答案】

(1)細雨。

(2)劉詩第三句承接前兩句,并與細雨疊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圖”意境。蘇詩第三句從“橫風吹雨”轉入“雨過潮平”,為描寫雷電蓄勢。(3)劉詩用“雨映寒空半有無”作為背景,用“淺深山色高低樹”作為主景,虛實結合,濃淡配置,相互映襯,描繪出“一片江南水墨圖”的優美畫面。

蘇詩描繪的是由疾風、驟雨、雷電所構成的壯美景觀,“橫風吹雨”“ 電光時掣”先后出現,中間插入“雨過潮平”的短暫平靜,跌宕起伏,更凸現其壯觀。

五、就題目設計類型而言,有相當一部分是要求我們回答詩歌抒發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比如安徽卷問“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福建卷要求“這首詩情感豐富,請做分析”,廣東卷要求“結合全詞,簡要分析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江蘇卷問“‘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一聯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江西卷要求“指出‘人乞祭余驕妾婦’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全國大綱卷要求“簡要分析作者在這首詞中所表現的心情”,全國新課標卷要求“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山東卷問“詩人借詠山泉表現了怎樣的情懷”。

人的思想感情是復雜的,但畢竟是可以分類的。平日我們作一梳理,知道有“思念、愉快、欣慰、悲傷、憤怒、羞愧、自豪、感激、遺憾、熱愛、同情”等種類。考試答題的時候,根據詩歌的具體內容,從中選擇作答。

有相當一部分涉及了表現手法或修辭手法,如江蘇卷問“‘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用了何種表現手法”,江西卷問“這首詩首聯寫景抒情有什么特點”,全國新課標卷問“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系的”,福建卷“請從表達技巧的角度對‘折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進行賞析”,安徽卷要求“請從虛實結合的角度對詩中

三、四兩句進行解析”。

詩歌的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是有限的,我們平日也該作以整理,記憶在心,以備考場上答題調出運用。這些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有:動靜結合、前后照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虛實結合、欲揚先抑、側面描寫、用典、聯想、想象、襯托、渲染、象征、比喻、擬人、夸張、對比、對照、設問、對偶、借代等。

再從不同角度切入,對2011年高考古代詩歌鑒賞題的特點進行綜述后,我們從四個方面入手,說一說讀懂古代詩歌的方法。因為讀懂是答題的前提和關鍵。如果讀不懂,那么一切還是等于零。

談到古代詩歌的欣賞,一些同學總露出畏難情緒。其實,也沒有什么可難的,只要我們能夠給古代詩歌正確定位,就是古代詩歌不過是一則短而又短的特殊的文言文罷了。說短,七言律詩不過56個字,五言絕句才20個字。這么說來,又有何難?有何特殊呢?我們也談四點,也就是送給同學們能夠開啟古代詩歌之門的四把金鑰匙。

1.特殊在古代詩歌用的一些詞語都打上了我們民族所特有的一些文化印記。也正因為這樣,所以古詩一旦翻譯成外文,往往就走了味。舉例來說,松梅竹菊往往是品行高潔、不畏邪惡的形象化身,也就是說古人常用其來表現志向、氣節。月亮高高的掛在天上,可在古人眼里也是有生命的,看到月亮便勾起自己的思鄉思親的情懷來,你看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嬋娟,指月亮),無一不是這樣。楊柳傳遞的則是依依惜別之情,最早《詩經》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往后王維的“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李白的“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莫不如此。梧桐與杜鵑又都與凄涼分不開,落花與流水又都與愁緒分不開,作為候鳥的大雁又往往觸動游子的鄉愁。總而言之,這些表示自然之物的詞語,都寄寓著一些特殊的情味,且得到了民族文化與民族心理的認可。我們讀詩注意到了這些特殊的詞語,可以說也就擁有了開啟古詩欣賞之門的一把鑰匙。

2.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語序,比如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等,古詩中也有這些現象,但說起來應該是比這復雜得多。因為古詩特別是近體詩要講押韻,要講平仄,也就是說,語序要為押韻、平仄開路。比如“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歸浣女”,應是浣女歸;“下漁舟”,應是漁舟下?!懊M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杜甫《旅夜書懷》),應該是“文章豈著名,老病應休官”。“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下句應該是“一月夜飛渡鏡湖”?!叭祥L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陸游《書憤》),上句應該為“空自許塞上長城”。“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辛棄疾《永遇樂》),后兩句應為“無覓英雄孫仲謀處”。

篇10

在比較中分析意象之美。意象是意境的組成要素,是詩人寄托情感的載體,也是分析作品主旨、情感的重要突破口。因此要分析詩歌的意境,把握詩歌的情感,理解詩歌的主旨,就必須研究意象。而研究意象的方法之一就是比較分析法。

同一種意象,相似的寄托。中國的文化具有較強的延續性,因此詩歌中的意象就有了約定俗成的象征意義。比如“楊柳”,柳與留諧音,故有惜別懷遠之意,依依不舍之情。王維的“客舍青青柳色新”,王昌齡的“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等,都借助于“柳”這一意象抒寫情懷。

同一種意象,不同的情懷。所謂意象,就是主觀之意與客觀之象的融合。時代不同,人生各異,當詩人們看到同一個事物時,他們自然就會產生不一樣的主觀感受。下面的兩首送別詩都寫到了“水”:“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嚴維《丹陽送韋參軍》),“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韓琮《暮春水送別》)。古詩詞中的“水”,常用來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哀愁,表達離別的傷感。這兩首送別詩,都借“水”表達自己的情感,但情感卻不同。嚴詩用“水悠悠”象征離別的惆悵和友情的悠長,借此抒發友人離別之愁;韓詩借“宮前水”的不斷流淌來暗指人生美好年華的消逝和唐王朝國運的衰落,將友人離別之情、憂國憂民之心、壯志未酬之意交織在了“宮前水”中,來抒發對人生、歷史以及社會的感慨。

在比較中領悟情感之美?!叭耸菚枷氲娜敳荨?。正由于人的思想各異,在面對同一種題材時,詩人們才會產生不一樣的智慧火花。“天下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正因如此,詩人們才有了各種各樣的人生軌跡,才形成了鞭辟入里的人生感悟。

孟浩然在《送杜十四之江南》一詩中寫道:“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詩中的“渺?!币辉~從字面上來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煙波浩淼,雨霧蒙蒙,其實是寫詩人心中的茫然,寫出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悵然若失。同樣面對送別,李頎卻更多地表達了對魏萬的勸勉之情,“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送魏萬之京》)。細細體會,情感呈現出了不一樣的美感,這與作者、友人當時的心境、經歷、遭遇不無關系。

一位詩人選擇什么樣的題材,表現什么思想,抒發什么感情,這一切均由他的人生觀和生活經歷所決定,又與他所處的時代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在鑒賞詩歌時,首先要明曉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當時的創作背景。知人論世,方可切中要害;知人知文,才能入木三分。

當然,同一個詩人在面對同一題材時也會流露出不同的心境。陸游在《夜游宮?記夢寄師伯渾》中寫道:“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這與其在《書憤》中寫的“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的句子相比較,兩處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同中有異。兩者都表現了詩人抗金報國、建功立業的愛國之志和壯志未酬、理想落空的傷感之情。但仔細比較又能發現前者抒發了對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嘆,突出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心境;后者著重表達了詩人壯志未酬卻已年老鬢衰的悲憤情懷。在情感的比較之中,我們可以了解詩人的人生際遇,欣賞詩人的生命之音。

在比較中賞析技巧之美。詩歌的內容短小精悍,它必須借助于一定的表達技巧或淋漓盡致或委婉含蓄的表情達意。比較閱讀法可以促使學生在學習、理解基本技巧的基礎上提升實踐運用的能力。技巧是不變的,但在具體的運用中又是靈活的,也正因為這樣,才形成了搖曳多姿的技巧之美,才產生了思維碰撞的創造之美。

相似的情感,詩人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物、細節、修辭等來抒發。在我國古代詩歌中,送別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一位詩人如果不加以創新,就會落入窠臼,詩作也就不會具有生命力。為了達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境界,李白在《贈汪倫》中直抒胸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在《送友人》中借景抒懷――“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王維在《送沈子福之江東》中以喻傳情――“惟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歸”;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借酒抒情――“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相近的畫面,詩人可以工筆描繪,可以勾勒輪廓,也可以借助修辭表現。同樣是刻畫廬山瀑布,李白采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飛流直下三千尺” 體現了宏大的氣勢,開闊的意境。徐凝則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千古長如白練飛”描繪出瀑布的形態、色彩,給人以美感。

在比較中鑒賞風格之美。詩人的性格、氣質、素養等各不相同,因而他們的作品也就呈現出不同風格。比如李白的豪放飄逸、王維的清新秀雅、柳永的柔美婉麗、辛棄疾的“龍騰虎擲”等。我們可以比較閱讀加深對其風格的理解。

不同的詩人有著不同的風格,當然,同一位詩人在不同的作品或不同的時期也會體現不同的風格。杜甫在《登高》中寫道“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在《客至》中寫道:“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毆日日來?;◤讲辉壙蛼?,蓬門今始為君開”。前者體現了詩人年老時漂泊異鄉凄涼、疾病纏身的苦悶,體現了沉郁頓挫的風格。而后者卻點染了靜謐的氛圍,表現了有客到來的喜悅,體現了清新熱烈的特點,兩者截然不同。周邦彥是北宋婉約詞的集大成者,以詞風富艷精工著稱,但在《蘇幕遮》(燎沉香)中卻呈現了清新淡遠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