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詩朗誦范文

時間:2023-03-22 17:25: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央視詩朗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央視詩朗誦

篇1

善良是人生的底色,它如雪花一樣晶瑩純潔,如太陽一般溫暖明媚,是愛與愛傳遞的橋梁;

它如山間泉水一樣清徹透明,蕩滌生命的塵埃;它如琴音一樣撥動心弦,在心湖上奏出最動聽的音樂。

善良是一盞心燈,照亮人們前行的腳步。善良是一盞心燈,照亮人們前行的腳步,善良是一片綠州,裝點生命的詩行,善良是人生最美的風景。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顆善良的種子,善良是靈魂的微笑,善良是對生命的感恩,是一種至善至美的心靈境界。

善良可以驅趕寒冷,橫掃陰霾,人生路上用一顆善良的心來對待生命的際遇,生活就會處處明媚。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每一份感動如花瓣,絢麗生命的春夏秋冬,與人和善,于己寬容。

每一份善良如雨露,浸潤著生命的最美,歲月流逝,即使有一天容顏不再,生命也會因為善良而年輕美麗,永不凋零。

善良是一種修養,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要想得到別人的愛,首先要學會愛別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定是溫暖的人,樂于助人的人,懂得珍惜和感恩的人;不會因為因為小事而斤斤計較,也不會因為得失而過喜過悲,做事肯為他人考慮,小到幫助一個人,大到心里裝著蕓蕓眾生。

都留下淺淺的笑魘,善良是人生舞臺最動人的旋律,如湛藍的天空,干凈通透。

每一次伸出雙手都帶著暖意,每一次回眸如開在紅塵歲月中的蘭,散發著寧靜與淡泊,詮釋著生命的云淡風輕。

歲月經過塵世煙火的渲染,就會有挫折坎坷,孤單寒涼,而善良就是干涸時的泉水,迷茫時的方向,當人心冰凍時,善良就是融化它的太陽;

當生命遭遇冷漠時,善良就是喚醒人性的雨露;當人生處在低谷時,善良就是靈魂深處的暖。

有的時候,一句小小的問候,就能溫暖一顆封閉的心,一個輕輕的微笑,就能感化一顆心。

善良在心與心之間傳遞著愛,是百轉千回里的感動,是生命風霜雪雨中穿越心靈的翅膀。

佛曰:相由心生,一個人的美是由內而外的,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女人可以不漂亮,但一定不能不善良,善良的女人格外美麗。

如花中之蓮,純潔而高雅,她們有一顆清澈見底的心,將溫暖藏在唇邊淺淺的笑魘里,將美好根植在清清淺淺的歲月中。

善良的女人并不需要滿腹詩華,但懂得相夫教子,修心養性,溫暖和善,舉手投足間散發著淡淡清香,如春天的細雨,潤物細無聲的將善良播種,溫暖自己,芬芳他人。

善良的女人有著獨特的吸引力,她們對男人的溫柔與細膩,對父母的體貼與愛,對朋友的豁達與寬容,對家庭的無悔與付出,對生活的向往與憧憬。

悄然編織成纏綿的羽翼,融化在男人心中最柔軟的部分,是男人拼搏的動力和源泉。

讓男人覺得家是溫暖的港灣,讓他們像風箏一樣,無論走多遠,飛多高,心中的那根線永遠系著家,好男人是女人的避風港,而善良的女人是男人最好的學校。

善良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種善因,得善果,種下善良,收獲感動,種下美好,收獲幸福,善良的心可以把歲月裝點成詩。

將生命裝點成畫,生活中有了善良,就像生命中溢滿了陽光,定會百花爭艷,綠樹成蔭,蝶飛花舞,芳香四溢.

你給我一個擁抱,我還你一個笑臉,你給我一滴水,我傾其一片海洋,播種善良,傳遞溫暖,讓心中有愛讓生命無悔。

一直想做一個善良的人,守著一份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的愛情,以歲月做箋。

在時光的隧道中播種美好,欣然每一個日出,用心感悟,釋然每一個日落,用心聆聽,抖落歲月的塵埃,以一顆無塵的心,還原生命的本真,以一顆感恩的心對待生活中的所有。

收藏歲月沉淀的芳香,在光陰的剪影中盈盈淺笑,任寒風吹過依然向陽,落紅散盡依舊溫潤,讓心充滿希望,與善良相隨,走過紅塵喧囂,在清清淺淺的歲月中寫下動人的暖。

篇2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節在歷經兩千多年的形成、演變、發展的漫長過程中,緊緊圍繞健康平安、洪福長壽、趨吉避邪這一企盼美好未來的主題,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小學生重陽節朗誦詩歌,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小學生重陽節朗誦詩歌一生命的手,拉近了你我的距離

靠近,熱談,朋友的心懷不負厚望

獨受一方唯美的凈空

會意的笑開放春花的燦爛

相約重陽,登高望遠

胸窩勃發一股朝氣

意志的繩索仍舊堅硬如鋼

啊,生命。啊,朋友

我們因幻想的心態

再給生命添幾多美麗

秋陽溫馨胸懷,老淚灑向紅葉

一聲仰天長嘆振奮你我

踏著不老青春的火輪

來年再叫江山多姿映眼簾

小學生重陽節朗誦詩歌二秋風落葉涼初透

情動高山

南山山頭

落葉滿目盡是

凄涼中

感受古道西風

滄桑訴情懷

風中望影人影瘦

望道松柏

依舊翠蒙蒙

九九雙節

再現重陽日

今朝思緒南飛雁

南山畔

多少多情人

一曲高歌

訴盡心中孤獨

小學生重陽節朗誦詩歌三這一天太陽格外明亮

這一天老年人神清氣爽

這一天是老年人的節日

這一天是九九重陽

遠山在召喚

召喚老年人來登高

讓生命燃起新的力量

不再為老去而嘆息

不再為夕陽而悲傷

在張揚

張揚這秋天的豐收

張揚這生命的頑強

不言秋后無情

不言飽經風霜

年紀越大

越要像一樣在深秋里迎風綻放

重陽重陽

老年人的節日

老年人的吉祥

讓我們用老去收獲豐富的人生

讓我們用老去演奏生命不朽的樂章

小學生重陽節朗誦詩歌四九月重陽

思鄉的絲帶纏繞在枝頭

黃葉的嘆息里

是夢的惆悵

登高望遠

夕陽一臉的憂傷

大雁的嗚咽

把秋蟲的琴弦彈響

千里的故土

白發染霜的爹娘

在的笑顏里

都演變成淚的瘋狂

小學生重陽節朗誦詩歌五當茱萸更替著這里的風

當天空再次陰沉下來

當我的思念停息的時候

當的花瓣也隨著紛飛著

我的思念是你所不知道的

帶去你所不知道的

深邃是我的深傷

寂寞與我為鄰

在深沉的高峰下

冷月被霧遮蓋了

只有旁邊的北極星

在幽幽的招搖著

像眼淚一樣的刺眼

路旁的楓樹又紅了

路上的`行人漸多了

我沾著等不到的苦水

在九月九日

登上高峰

給你最好的

最好的靜默

當然

還有思念

還有重陽

小學生重陽節朗誦詩歌六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有幸登高紅山上。

心曠神怡,

天闊地廣,

一身清風一身爽。

天上人間,

各在一方,

藍天白云盡遙望。

款款眷戀,

柔柔寸腸,

篇3

――褚文郁院長誕辰120周年(1893.9.26)紀念

二十五年不算長 投身慈幼意志壯

同吃同住好家長 “誠恒愛敬”樹榜樣

山河淪陷炊斷糧 青絲一夜覆白霜

募捐乞討路子窄 自辦企業有智商

員工團結共甘苦 生產自救財源旺

拯救棄幼二千孤 四海桃李迎春放

120周年誕辰慶 學子不忘恩師情

相聚母院憶往昔 慈幼大業今更靚

三十年來,“央視春晚”為全國人民和華人世界的春節送來了歡樂和愉快。特別是近幾年來,央視舉辦“我要上春晚”節目,對民間技藝進行海選,更引起人們的關懷,能人迭出。“我要上春晚”已成為人們的口頭禪……

殊不知,早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山東煙臺恤養院”的褚文郁院長,也曾連續約十年,創辦了該院的“春節晚會”。在日偽敵占區統治的黑暗時代,有孤嬰殘羸,教師員工800多人的大型民營慈幼機構。他們至誠至愛,食宿相聚,同命相依,以院為家,春節期間也都留院同歡同樂。在假日時間、物質和人才上,構成了舉辦“春晚”的條件;在黑暗中尋求光明,在困苦中尋求慰藉,是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加院領導的英明,師生員工們的團結;民族自立,頑強抗敵的氣概,水到渠成。晚會年年舉辦成功,自娛自樂,為千百孤嬰們帶來的福祉,至今銘記心中,如過電影。

前高年級同學、張恤修大哥所撰著的《煙臺恤養院軼事》一書(161頁),曾詳細的記述了該院“春晚”的情況,現摘錄介紹如下,以饗讀者:

豐富多彩的新春佳節

文藝會演

恤養院廣泛而經常地開展文藝活動,首先是褚院長已領略到寓教育于文藝之中的效果;另外,與時局有關。自從日寇侵煙,院長怕大學生節假日外出遭遇不幸,但又考慮青少年好動好樂,生活太枯燥不符合他們的心理要求。所以在節假日,常常演些文藝節目以活躍生活,尤其是春節,休假時間長,故自正月初二開始,直到正月十六,這半個月的晚上,大禮堂里夜夜有文藝節目演出。竟形成制度。年年由孤兒自治會組織,很受歡迎。

春節前,各班級、工廠,嬰幼兒、職工以及殘老人,都主動準備節目,不是為了得獎,這里也從不評獎,只求這個特殊的大家庭,人人親密團結。

禮堂里的小舞臺事先裝飾好,每晚6點半鐘左右,銅管樂隊、絲竹樂隊、口琴隊、鋼琴、風琴就開始輪番演奏,大家一聽到樂聲,特別是絲竹樂隊演奏的古曲《梅花三弄》,就像“條件反射”似的主動走進禮堂。院外的鄰居,也跑來觀看,整個禮堂四門大敞、窗臺上、樓外扶梯上,統統擠滿了人。而且是場場爆滿。縱然是天寒地凍,室內卻熱氣騰騰,樂聲、歡聲、掌聲交匯一起,形成一種特有的歡快氣氛。有《柏枝詞》曰:

花燈初上樂聲催,絲竹嗷嘈奏幾回。

一到幕開迎面來,滿堂鼓掌響如雷。

鋼琴伴奏樂悠揚,幕閉幕開音自長。

一闋“梅花三弄曲”,管弦聲里匯華洋

至于上演的節目中,有話劇、歌劇、京劇、舞蹈、相聲、雙簧、魔術、表演唱、詩朗誦、數來寶、秧歌、雜耍、各種樂器演奏、太極拳表演等等。真可謂琳瑯滿目,洋洋大觀。

這些演員中最受歡迎的還是嬰幼兒。這些小弟弟、小妹妹們,活潑、自然、大方,所演節目聲情并茂,很富表達能力。同時那既清晰又別扭,還帶著些“奶味”的口語,使觀眾愛憐之情,油然而生。心腸軟的人,一面拭著眼淚,一面貪婪地爭看。誰會相信這些伶俐的孩童,竟多半是生來命苦的棄嬰呢!

孤兒們的悲慘生涯,給每個人的心靈上都刻烙出一道道傷痕,一有觸動它會產生巨痛,滲出血水。時任西醫的于恤晉同學,根據當時盛行一時的《漁光曲》電影,改編成同名話劇,1943年春節演出后,引起孤兒們的共鳴,當年春節期間即連演兩場,并經全體同學要求,連續在三年的春節晚會上演出,每次都是全場一片唏噓聲,個個衣衫盡濕,有的泣不成聲。春節晚會本來就特受歡迎,話劇《漁光曲》,是其中最閃光的一出。有《柏枝詞》為證:

篇4

這位攝影師用一個套在一個小DV攝影機上,扔進尼亞加拉瀑布附近的水域里。這個帶雨衣的工具拍到了熊抓魚的鏡頭――大灰熊一把把魚抓過來,擠出魚子吮了,再把魚的尸體扔掉。陳曉卿說,之所以用,因為透明度高、不透水,還能錄出聲音來。

多年以后,當《森林之歌》這部自然紀錄片在央視的黃金時段播出,居然引起了普通觀眾的追捧,陳曉卿開始回想9年前那次日本之行與今天發生的事情之間的關系,共總結出一部好的自然紀錄片的取勝因素:“一部好的紀錄片也是要靠技巧來取勝的。要讓觀眾欲罷不能。”

這種理念的引入,對于國內很多紀錄片導演來說,是一次全新的體驗。

一切都是為了巴結觀眾

1998年,陳曉卿去日本參加一個15天培訓,學習自然紀錄片的制作流程,從方案設計、預算控制、結構安排、情節埋設到后期制作。

陳曉卿看到了很多拍攝鯊魚模型場面,日本人在攝影棚的魚缸里拿著一個鯊魚的模型晃來晃去。當時陳曉卿并不曉得這是在干什么,直到后來他收到做好的碟,才知道原來他們做的不是一個演播室的片,而是一個以大海為背景的紀錄片。

這跟傳統的“以真實為原則”的紀錄片有很大的區別。“過去首先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拍什么。但沒拍下來,我也不用補拍,我用解說詞告訴觀眾。”陳曉卿說,“這已經過時了。”

所以,當他半道接下《森林之歌》這個自然紀錄片時,他向領導提出了要對攝影組做一次深入培訓的要求。后來受邀到中國來的某六旬新西蘭紀錄片高手像猴子般的爬上一棵20多米高的樹時,在場的人被震住了。

不過這并不能改變他們對傳統真實原則的矜持。據某在場的編導稱,培訓過程中走了不少人。后來陳曉卿在回憶起這個事情時,輕描淡寫地說:“當時培訓的時候,就我一個人是清醒的、明白的,大家都是糊里糊涂的,問的問題都巨傻。我能感覺到大家有一點點排斥,跟我第一次接觸這個東西時的感覺一樣。”

對于過多的攝影棚制作,頑固派說:“你們怎么會同意這么做?”陳曉卿的解釋是:“在攝影棚里模擬的東西多了,完完全全都是為了抓住觀眾。什么商業不商業,這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有的都是針對觀眾的,一切為了吸引觀眾,巴結觀眾。”

兒子看得進去的就是好片

實際上,在那次日本培訓中,最讓陳曉卿觸動的是,那部紀錄片講的是鯊魚遷徙,卻居然包含著一個“從懦弱到堅強,從很‘熊’到很兇猛”的英雄故事。而這樣的思路,陳曉卿也拿到了《森林之歌》中。

《森林之歌》播完之后,北京某戲劇導演感觸良多,發表文章說,“線性時間、單一主人公、封閉式結局和清晰的因果邏輯”這樣的“正典敘事”方法是判定商業片的標準。他認為:“在我看來,《森林之歌》的敘事是標準的好萊塢正典敘事。”

陳曉卿說,所謂“線性時間、單一主人公、封閉式結局和清晰的因果邏輯”,正是攝制組培訓的過程,一個關鍵詞是一章,一章要花一天的時間來講。因為配備了現場翻譯,所以大家溝通起來比較費時間。

“一定要講故事。”成為陳曉卿前期拍攝與后期制作的關鍵詞,也成了播出后媒體們討論得最多的關鍵詞。“要有戲劇化的轉折、離奇一點的故事、思維的寬度和驚心動魄的場面。”在開始拍攝之前,攝制組先寫文本,“文本通過了,才能開始拍,劇本整整寫了一年,比拍攝本身的難度都不低。”

陳曉卿的思路是,拿著越王勾踐的故事去找這樣的猴群,而且肯定能夠找到。這種以編為主、以采為輔的采編體系受到了很多采拍人員的抵制。“為什么要先寫劇本,我拍都沒拍,我哪知道發生什么。”

陳曉卿明確地告訴大家:“不是這樣的,我們知道會發生什么。只不過我們把它更故事化一些。”直到現在,陳曉卿還要用非常多的唾沫去跟他的紀錄片同行解釋。

用陳曉卿的話,這都是按照國外紀錄片的格式往里裝,裝進去什么東西就是什么東西,“其實跟電影、電視劇一樣,只不過它是‘真人’扮演的,所以才是紀錄片。”

科學的道理給科學家看,故事給觀眾看。片子制作好了以后,陳曉卿先拿回家給自己兒子看,“兒子看得進去的片子就是好片子。”

一次奢侈的商業試驗

《森林之歌》由國家林業局和財政部撥款啟動,目的就是歌頌中國森林的美麗和神奇。但經過多次調查,陳曉卿發現中國人砍的樹比種的樹還要多,這讓他很是為難,“怎么歌功頌德呢,而且還要歌十集,歌不動了。”

攝制組的一個內部人員表示:“投資者是一個文藝愛好者,喜歡文藝腔,特別喜歡詩朗誦。最喜歡帶偉大祖國這樣關鍵詞的詩朗誦,還有很多感嘆號和省略號的。他希望做成《話說長江》那樣的,但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就像《再說長江》,就是《話說長江》的翻版,但收視率非常的低。”

“我們巴不得做成這樣的,那多省事啊。”但陳曉卿還是想有一些突破,“模擬性地試了一下,看看有沒有做成商業片的可能性……要做就要把客戶侍候好,還要把事做得非常有個性,有感想一些,要不然浪費國家這么多錢干什么。”

商業片的性質是陳曉卿自己定義的,陳曉卿真就按照國外紀錄片的格式來套,他還在片頭設計了一個螞蟻型的吉祥物,希望能像《侏羅紀公園》那個恐龍一樣做出玩具、書籍、照片。當然,這些最后都沒有做出來,“沒用,臺里沒有這個部門。”

篇5

央視春晚是一種復雜的文藝實踐,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最權威、最廣泛、也最大眾化的文化認同的平臺,是改革開放歷史的一個縮影。這在當代中國的文藝實踐中是獨一無二的。春晚以“普通人”的形象和“全民共享”的“日常生活”模式,創造了一種大眾認同。每年春晚,除了在零點鐘聲前后或其他日寸間特意安排的“點題”節目,比如倪萍主持過的《看看母親河》、《黃河水》、《詩朗誦》等,絕大部分作品都以“日常生活”的面目和“普通人”形象出現。

2010年春晚也不例外。能讓觀眾感興趣的節目,如相聲劇《不能讓他走》(馮鞏、劉金山等),小品《一句話的事兒》(郭冬臨、牛莉、劉鑒),小品《五十塊錢》(周錦堂、尹北琛、李鐵)等,都離不開這一表意策略。歌曲《幸福兩口子》(龐龍、呂薇)也是一個典型文本,它彰顯了相當一部分中國人的生活夢想:幾個孩子,老房子,大院子,以及燕子、裙子、胡子等一系列“子”的物質符號,喚起人們對“日常生活”的認同感或記憶。

縱觀近30年的春晚,它最主要的表意策略就在于此,趙本山正是這種模式的代表。是也好,非也好,談論春晚不得不談趙本山。然而,盡管春晚劇組這一文藝界最強大班底使出了吃奶的力氣,但終究眾口難調,虎年春晚甫一落幕,網上便口水四起,20年長盛不衰的小品王趙本山也成了眾矢之的。有人高喊老趙“下課”,有人批他“由紅變黑”,還有人指責“壟斷春晚”。春晚癥結何在?

就市場來說,央視現在的處境的確今非昔比。各類媒體紛紛插足瓜分春晚蛋糕,即使不能分庭抗禮,單“四面邊聲連角起”的陣勢也足以使國家一號的央視不敢小覷。但是,央視春晚的巨無霸地位依然無與爭鋒。央視之外的各式春晚,網絡春晚、草根春晚、山寨春晚,無論是影響力、藝術水準還是關注人氣,都依然有限,更遑論扳倒它。

在節目篩選和制作上,央視虎年春晚也使用了不少招數。比如,明顯加大了對網絡流行話語、熱播影視資源借用的力度,“偷菜”、“哥只是個傳說”、“唱的不是歌,是寂寞”、“雷人”等俯仰皆是,貼近潮流討好觀眾的意圖異常明顯。請歌壇巨星王菲壓場,邀昔日青春組合小虎隊演繹虎年懷舊,特別是鮮艷奪目、五彩斑斕的高科技大屏幕,主持人“變臉”,都包含著良苦用心。

然而依然收效甚微。輝煌的歷史無法再現,像趙忠祥與倪萍的黃金搭檔,倪萍的“煽情”,《我的中國心》《冬天里的一把火》等歌曲,陳佩斯、朱時茂小品中“壞人”與“好人”周旋的藝術效果等等,部已經成為過去。最吸引眼球、最有公共性的似乎只剩下“魔手”劉謙。

可以說,28年來央視春晚提供的文化共識遭遇了危機,大眾對它的認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趙本山的“由紅到黑”就是最明顯的例證。

2

央視春晚不是一臺普通的文藝晚會,它要調和各方面的訴求與期待。它是當代中國文化領導權的具體實踐。在機制上,春晚是一個在國家主導下多種意義協商、談判的空間,這是當代中國文化領導權實踐的重要特點。在晚會的主題確定、劇組人選、節目篩選、修改、排練、藝術門類平衡、地域平衡、階層平衡、演出時間長短等各個方面,都存在意義的爭奪和協商。春晚是各種文化力量談判的場所,它提供了意義爭奪和協商的新樣式。它既不同于哈貝馬斯意義上的市民社會,又不同于時代的文藝斗爭方式,是30年來中國社會轉型進程中逐漸成熟的一種新的文藝實踐模式。因此,從中國的實際問題“趙本山現象”入手,檢討西方理論和總結當代中國的文藝實踐,是我們理解春晚的一種視角。我相信,討論春晚是極具當下意義的重大理論問題,它涉及到在一個文化力量紛繁復雜的國家中,文化領導權何以達成的問題。

要趙本山,還是要李宇春,要周立波,要王寶強,抑或要李玉剛,不同的形象和選擇所表征的意義顯然不同。舞臺也是陣地,是意義爭奪的空間。主持人的搭配、節目的設計,明星的形象塑造,都是領導權的具體實踐形式。趙本山以農民的形象出現還是以知識分子形象出現,也包含著領導權實踐的問題。春晚是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產生的,這一巨型文本最核心的主題是對“改革開放的中國”的表征,它所塑造的“日常生活”,“普通人”形象和“全民共享”的文化模式都為這一主題服務。如果趙本山不是以農民形象面對觀眾,而是以遼足俱樂部董事長或本山傳媒老總的身份出現,他還會取得如此廣泛的認同嗎?

春晚創造了后革命時代新的文化認同機制。這一機制非常復雜,富于中國特色,并非像一些學者那樣,簡單地將之與權力、體制、意識形態等問題掛鉤就能解釋清楚。春晚是在新的社會形態下,由新的大眾媒體打造的,反映了新的社會歷史狀況的巨型文化共享平臺。世界上沒有什么文藝實踐能夠像春晚這樣長期、強烈、集中地吸引國人的眼球,并負載如此巨大的社會訴求與文化想象。正如張頤武說,春晚是“中國夢”的一部分,在中國公眾心中有著“無可比擬的重要位置”,“春晚就是中國電視文化所產生的最具影響力和最為深入人心的節目”,“春晚”是中國社會關注度的“最大公約數”。…

春晚并非是一個體制所直接操控的造星機器或者文化快餐的生產基地,而是一個有著激烈的意義爭奪和談判的空間。28年來,在春晚的舞臺上你方唱罷我登場,由熱歌制造,相聲走紅,再到小品獨大,直至劉謙橫空出世,演員的更新換代和藝術門類的盛衰更迭,都是各種文化力量爭奪與談判的結果,遵循著一套非常復雜的運作機制。

3

能夠說明這種特殊的文化機制的正是原來的草根藝人趙本山。

從1990年第一次走上央視春晚的舞臺,趙本山就成了春晚必備。20年來,“本山大叔”成了中國大眾的年夜“家人”。為什么一個非科班出身的絕對草根藝人能長時間走紅國家一號文藝舞臺?20年前的趙本山并非現在的藝壇大鱷,他的走紅,最為恰當地說明了文化領導權實踐的特點,即通過認同而非強制來達成。根本原因在于,趙本山填補了90年代以來中國文化格局中農民形象的空白。在當代主流文化中,農民形象是缺失的。以春晚為例,那里出現的主導形象有兩類,一是小商小販小市民,一是成功人士。那么多文藝明星,馬季,陳佩斯,姜昆,黃宏、鞏漢林、趙麗蓉,馮鞏、牛群、潘長江、宋丹丹、蔡明、郭冬臨、賈冷、白凱南,卻無一能像趙本山一樣明確地喚起人們的農民想象。另外一些明星,無論是早期的張明敏、費翔、毛阿敏、徐小鳳,還是后來的劉德華、梅艷芳、章子怡、周杰倫、劉謙、王菲,都與農民不搭界。

單就形象而言,趙本山并非純粹的農民,他是一個多面體。除了農民性,還有民間藝人、農民工、邊緣人、市民、新階層、商人、成功人士、好男人、壞人等多種復雜的身份指向。然而,在所有這些模棱兩可的元素當中,“農民性”脫穎而出,具有優先性。無論以什么角色出現,趙本山總保持著那一個定型化的形象:一身皺巴巴的中山服,一頂破舊的八角帽,一張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豬腰子臉”,一口經過改造了的東北話。這些符號首先指向一個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概念:農民。不僅趙本山自己講“我就是農民”,而且媒體和大眾也這樣看待。中國是一個農民大國,農民這個階級基礎是趙本山走紅的深層社會原因。

此外,趙本山還是全球/本土互動的最佳人選。它的小品既體現出地地道道的中國訴求,如《紅高粱模特隊》、《送水工》、《昨天,今天,明天》,又獲得了相當明確的全球化視野,像“今天內閣下臺,明天首相被炒。鬧完金融危機,又要彈劾領導。縱觀世界風云,風景這邊更好”是最典型的表述。趙本山常常扮演一個有本土趣味追求的民族主義者,并以此制造大眾。

全球/本土,農民/小市民,趙本山所具有的二重性是90年代以來中國大眾文化的典型癥候,它負載著全球化時代中國大眾的雙重欲望。身份的明確性幫助趙本山被主導媒體選中,身份的曖昧性又成功地使其被各種觀眾接受;他一方面有效地使用著階級的身份證,另一方面又無限地趨近于“普通人”。春節晚會有一個重要的現象,它沒有“精英”的形象,“普通人”主宰晚會,像張藝謀、陳凱歌這樣兼有大眾化與精英色彩的名人也沒有出現在這里(張藝謀僅僅為春晚提供過一個拜年的短片)。而馮小剛、范曾等就出席了今年北京電視臺大年初一的春晚。類似的超級拼盤從未在央視春晚出現過。這恰恰印證了春晚“普通人”形象的路子。

很多人會用意識形態機器論、權力和資本合謀論、消費主義文化論等框架加以解釋,認為趙本山無非是權力和資本結合的產物,無非是一個偶然的文化現象。最能代表這種看法的解釋是,1987年姜昆到遼寧鐵嶺演出,偶然發現了趙本山,回到北京,他向中央電視臺文藝部導演袁德旺推薦了趙本山。

但是,趙本山不再是革命文化中的農民,而是市場語境中的新農民。潘知常將趙本山稱為“政治農民,我認為稱他為“市場農民”更合適些。在當代中國,任何時期的農民都可以是政治農民,卻不可能是市場農民,除了80年代末以后。趙本山塑造了一個市場時代的農民形象,這個形象有著農民的外型和市民的精神風貌,既有農民的樸實、憨厚,又有農民的狹隘和自私自利,既有小市民的平凡、親切,又有他們的狡黠、油滑和功利。

4

趙本山的成功不像趙樹理當年的成功是在體制的倡導下實現的,更不像樣板戲。趙本山完全屬于一種自我生長的模式,它顯示了新的邊緣性文化力量的強大活力和成功的可能性。他所導致的文化結構變動,昭示了大眾文化運作的新方式,那就是,在國家框架內,借助主流媒體和觀眾力量,某種邊緣的文化力量成長為主流,是文化領導權理論的具體實踐。

同樣道理,北京電視臺的網絡春晚是這種邊緣力量的又一個實例。它幾乎完全通過民選來編排節目,似乎實現了近年來網民的顛覆性想象,創造了一個與央視春晚完全不同的春晚他者。這臺晚會成了網絡熱點的博覽會,我們在這里看到了一大批央視春晚之外的草根明星,暴走媽媽、掄車男、西單女孩、李玉剛,向人們展示了“網絡”這一新媒體的革命性后果。像當年央視春晚借助于電視媒體一樣。曾軼可是唱得不專業,甚至走調,但她就是有人關注;西單女孩不過是芙蓉姐姐的姊妹版,但就是有人追捧。這些網絡文化符號都作為一種另類、“他者”的形象出現,對央視春晚形成潛在的挑戰。草根春晚,民間春晚,地方臺春晚,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試圖打破央視春晚的壟斷地位,質疑它的權威,民眾的文化狂歡得以想象性實現,后現代大眾的激情得以釋放。

如果把視野再放寬一點,湖南衛視超級女聲的巨大成功,周立波海派清口的風行,郭德綱的演出姿態,以至于文學領域的韓寒、郭敬明為代表的“80后”的走紅,都與趙本山一樣,是市場語境中邊緣力量成長和爭奪意義表達空間的實例。在這種語境中,我們就不難理解網絡對央視春晚的指責了。

趙本山現象說明,一個穩定的社會必定要有有效的文化平衡機制,提供一個開放的文化共享平臺,使各種新的社會力量得以必要的表征。這一平臺能起到抹平文化差異、消除社會矛盾的重要作用。網絡、地方電視臺以及各種邊緣文化力量的挑戰,都是社會變遷的文化表征。因此,趙本山的一枝獨秀必然遭遇新的挑戰。

5

趙本山的走紅,使東北方言成為第二普通話。如果說在80年代,粵語與流行歌曲是一對孿生兄弟的話,那么,東北話與小品就成了90年代以來的“舞臺姐妹”。東北普通話,趙家班獨撐央視春晚小品,并全面進軍電影、電視劇等主流文藝樣式,而陳佩斯、牛群、宋丹丹、范偉等著名演員的隱身也使這一局面更加突出。正是在本山獨秀的局面下,才出現了周立波,才出現了各種版本的春晚。趙本山和央視春晚的認同危機關鍵不在于趙本山或哪位演員個人,他們只不過是一個演員。憑心而論,趙本山在20年中帶給了中國人巨大的歡樂。關鍵在于央視是否能夠建立起文化平衡的機制,敏銳感應社會變遷,快速捕捉那些最具活力的新生文化力量。我們在網上流行的相關帖子中,可以看到一長串該“下課”“下崗”的演員名單,也可看到各種各樣的春晚方案。這些說法的核心就在于央視春晚在開放程度和推陳出新的力度上還不夠大,并從受眾的角度道出了一個文化規律,即必須保持一種源頭活水的局面,否則,既會產生審美疲勞,也會造成文化格局的不平衡。魯迅曾經說過,即使那天堂的桃花有車輪般大,一年到頭請你看桃花,你想有多么乏味?何況,央視春晚不是隨便一個地方臺的一般節目,它已經成為中國人春節的文藝盛典和文化權威,是中國一號。

開放似乎勢在必行。央視已經在嘗試各種開放,總導演臺內招標,各地方臺選送節目,關注原生態藝術和民間文藝,以及在挑選節目中照顧地區差異和階層的平衡等等。但遠遠不夠。張抗抗在國務院參事室等部門主辦的“春節文化論壇”上建議央視放寬節目審查,“如果連一個善意批評的幽默小品和相聲都不能通過審查,‘春晚’就會和復雜的現實生活產生疏離與脫節,大眾對‘春晚’的參與程度也就必然下降。”

篇6

非常時期,廣播能發揮重要的作用。大災面前,廣播是災區人民接受信息最為方便快捷的媒體,是向災區人民傳播黨和政府的救災措施、傳遞全國和全世界人民愛心關懷的重要渠道。河南人民廣播電臺緊急動員,迅速行動,積極投身于抗震救災報道,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唱響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迎難而上、百折不撓”的主旋律。各專業廣播以抗震救災為己任,連續多日打通各個時段進行特別直播,特別是交通廣播連續三天開展“橙絲帶”活動,社會反響強烈,聽眾踴躍參與為災區募捐。在搞好正面報道的同時,為了延伸媒體影響力,河南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經濟、交通、戲曲、農村、旅游、My radio影視七套專業廣播聯合組織了《生死不離心系汶川》大型賑災義演,派出在聽眾中有強大號召力的主持人與省內演藝界知名人士聯袂演出,激發了更多聽眾的捐助熱情,表達了中原兒女特別是河南廣播人對災區同胞的深情厚意。

在這場氣壯山河的抗震救災斗爭中,河南人民廣播電臺向災區人民緊急捐助收音機2萬部,并派出一支志愿者車隊前往災區工作。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感召力,第一時間和河南慈善總會聯合發起了《我們和你在一起》愛心捐贈活動,在鄭州設置兩個現場募捐點,聽眾踴躍捐款,三天收到社會捐款90多萬元。

非常時期,媒體擔負著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為大局營造輿論氛圍的職責。作為廣播節目的“蓄水池”,近年來,廣播資料工作由基礎性、功能性轉向提供節目產品、為播出服務,并以節目生產投入最小化、節目資源共享最大化為目標,強化各專業廣播節目成本核算意識,改變了過去九套專業廣播分別投入、各自為戰、重復購置、利用率低的局面,實現了資料庫存量大、內容豐富、資源統籌、信息匯集、渠道暢通、節目共享,使有限的投入發揮出最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非常時期,廣播節目資料如何為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提供輿論支持?這是一個新課題。隨著災情報道的深入,每天傷亡人數急劇上升,人們的心越揪越緊,情感越來越沉重,震撼、悲痛、關切、責任……需要表達、抒發。新聞的敏感預示著地震災情波及面大、災害程度比預想的要嚴重得多,它已不僅是當地媒體和中央媒體關注的重點,也不僅是新聞報道這一種形式能承擔的,肯定要在新聞以外的時段,對文藝、音樂、專題等有所要求,以期營造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輿論氛圍。這就急需大量與抗震救災大氛圍相符合的各種類型的節目資料。

揚廣播之長,發揮文藝作品鼓舞人心、激發斗志、凝聚力量的強大作用。十七大報告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這三個“越來越”,在這次抗震救災宣傳報道中得到了很好的詮釋。

非常時期,廣播文藝更應心系國家、情系人民,不僅為個體提供精神撫慰,還要為社會構建價值共同體,幫助受眾建立公認的情感需求,這也是文藝作品為何沒有說教、沒有“宣傳味”,反而能收到更好的宣傳效果的原因。以最快速度組織到能鼓舞士氣、增強戰勝災害信心的廣播文藝節目,是對抗震救災最好的支持。由中央廣播電臺連夜錄制的《相信愛》、《情滿人間》兩首賑災公益歌曲,贊頌了奮戰在抗震救災一線的、武警和醫療衛生人員及所有工作人員。這兩首歌一經共享,馬上成為各專業廣播最受歡迎、播出率最高的節目。另外由我臺組織創作的《生死不離心系汶川》賑災義演的4小時實況,也成為重要的播出資源。

非常時期,公益節目的版權應屬全社會共同享有。在日常節目資料的使用中最敏感最棘手的是版權問題。《版權法》規定,版權保護的主要目的不是讓作者和藝術者致富,而是最終為了社會整體利益,同時規定“對享有版權作品的合理使用不構成侵權”。可見,抗震救災期間,節目播出的目的不是商業的、娛樂的、贏利的,而是公益性的,因此,抗震救災的節目都應視為公益性節目。

《相信愛》等分別由230名著名歌手聯袂演唱,由中央電臺錄制但性質屬賑災公益歌曲;另外抗震救災的關鍵時刻,為解決急缺節目來源,廣播資料啟用了自主研發的“視頻轉音頻”技術,將央視大型賑災直播實況采錄,經過格式轉換,錄入17首賑災歌曲、詩朗誦節目。上述資料都是演藝界人士為抗震救災奉獻的公益性節目,我認為這些節目屬于全社會,不應被版權問題束縛。這樣一來,就拓寬了資料來源渠道,豐富了節目內容和形式,緩解了九套專業廣播播出的燃眉之急。

統籌節目、資源共享、快速反應,機制帶來的活力在非常時期得到了有力彰顯。新時期廣播資料已不再是播出資料的庫存地,而是信息的中心、資料的匯總,強化的是資料的再開發、再利用。廣播節目資料的快速反應機制,能及時把握播出動態,迅速組織新節目統購、征訂;同時盤活節目資源,做活庫存資料,也是資料的豐富源泉。

多方聯動,趕制節目,拓寬資源渠道。非常時期,廣告、廣告文藝、廣告專題、綜藝、音樂、娛樂等節目叫停,使得節目資料的需求量巨大。九個專業廣播“等米下鍋”的急迫性前所未有,節目資料面臨巨大考驗。調動外援,趕制節目,應急機制的啟動立竿見影。由《血濃于水》、《讓世界充滿愛》、《明天會更好》等六部八集組成的240分鐘的節目成了“及時雨”,九套專業廣播分別在多個時段多次播出,為調動社會力量支援災區、凝聚愛心發揮了積極作用。

挖潛庫存,加強專業廣播之間原創節目的交流共享。5月18日國務院公告決定,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這就意味著三天后,播出資料短缺問題更為緊迫。河南人民廣播電臺節目資料中心一方面繼續征集抗震救災節目,另一方面積極挖潛庫存,完成了抗震救災特別節目、紅錄音剪輯、革命歷史題材的長篇紀實文學等8000多分鐘的資料。

我們在向外組織、向內挖潛的基礎上,又對各專業廣播節目資源再挖掘,共享了新聞廣播“抗震救災”專題。

策劃自創,增強節目生產能力。近年來,廣播資料非常重視做好主題節日的資料工作。今年的“六一”是非常時期下的兒童節,沒有現成資料,如何組織?資料中心與創作中心聯合,動手策劃“六一”特別節目,調動全臺各專業廣播優秀播音主持錄音制作,趕制了四期《“六一”特別節目》共100分鐘。

地震發生后的18天,河南人民廣播電臺廣播資料高效運轉,共組織抗震救災或符合要求的各種類型資料10900多分鐘,其中新節目2300分鐘,在非常時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創造了第一次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如此大密度如此之多的節目、第一次錄制創作新節目……這些創新,再次證明了機制帶來的活力,廣播資料在節目共享、快速組織資料、統籌資源方面的作用也得到了進一步彰顯。

篇7

電影橋段具有典型的電視節目特點

統一的主題。《第十放映室》將主題貫徹始終。如2006年1月31日第84期節目《香港電影傳奇――倩女幽魂》與以往節目中常容納種類繁多、風格各異的電影有所不同,一個半小時的節目僅僅是兩部處于不同年代的同名電影的相互比較。節目從香港電影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的《倩女幽魂》與27年后徐克、程小東拍攝的《倩女幽魂》之間的碰撞中,探出香港電影30年來視聽語言的變化。前半段的46分鐘分別從對蘭若寺的特寫、寧采臣夜遇聶小倩、姥姥的干涉、影片導演的生平、影片的結局等五個方面將60版與87版《倩女幽魂》進行反復比較。而后半段則集中火力瞄準87版《倩女幽魂》的續集《人間道》與《道道道》,完成了對《倩女幽魂》系列電影的全面剖析和評價。從節目的時間分配和解說詞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編者對最終篇《道道道》的喜愛,還有對偏離了人鬼情主題的電影《人間道》的不置可否。節目通過精彩的畫面剪輯,用比較的手法傳達出香港神鬼片其實是用光怪陸離的神鬼世界來印證現實人生生活百態的主題。

適時的旁白解說詞。首先是補充畫面背景。節目畫面由于受到電影素材的限制,不能表現過去與未來時空,對事件的發生時間、地點、來龍去脈、前因后果的交代以及對人物背景的介紹,就有待于解說詞來完善。例如《第十放映室》節目《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有一段這樣的解說:“頭頂著第52屆西班牙圣賽巴斯蒂安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光環,由徐靜蕾自導自演的第二部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早已讓部分觀眾翹首以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根據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說改編,講述了一個女人從少女時起單戀一個男人一生的故事,表達了一種‘我愛你,與你無關’的愛情觀。除了女主角形象上的致命傷外,幾乎無處不在的旁白,使我們不得不懷疑導演用畫面講故事的能力。因此這部影片被戲稱為‘配樂詩朗誦’。”這段解說詞中的時間、地點、獎項、導演、原著作者、評價等背景材料是畫面難以表達的,節目用很短的一段文字,就勾勒出《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成就與經歷,使畫面不再單薄,而且有了情緒與重量。其次是充分調動想象和聯想。畫面是把雙刃劍,既開拓思維也限制想象。而解說詞可以克服畫面語言對思維不利的一面,以畫面為基礎,廣泛而自由地想象和聯想,從而拓展畫面時空與畫面信息。正如《第十放映室》特別節目《天下江湖之器》中對日本忍者使用暗器的一段解說詞:“我們經常可以在武俠電影中看到日本忍者漫天飛舞的同時還放出數量和種類都多到可以用變態來形容的暗器,不過對于真正的高手來說,這些以數量取勝的暗器完全都是瞎搗亂。”這樣一段詼諧幽默的解說詞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從傳播的效果來說都是成功的,內容上講的是暗器,而通過想象和聯想之后給觀眾帶來的傳播效果卻是對日本忍者的挖苦和諷刺。這些解說詞營造出的令人無法遏制的喜感,讓觀眾的心在不知不覺中被俘獲。

獨特的電視元素表現方式

《第十放映室》的口碑建立在節目的質量之上,同時其獨特的電視表現方式也為這個電影主題的欄目賺了不少的人氣。

從節目內容來看,它注重傳達電影知識和文化。《第十放映室》的目的是通過對具體影片的解析,給觀眾帶來相關的電影文化知識,加深觀眾對影片的理解。但節目中出現的影片大多并不是最新的影片。《第十放映室》向觀眾傳達電影知識和文化,目的是提高觀眾對電影的欣賞水平。這跟其他電影類節目有所不同。現在的大多電影類節目其實是“電影市場類”節目,做的是對電影市場的跟進工作。《第十放映室》似乎不大關注時下的“大片”,風格趨向于客觀和冷靜,即使對名片、大片、名導演、名演員的評論從內容上也把注意力和落腳點放在電影文化本身上來,引導受眾以專業的視角來解讀電影作品,評價電影人。

從欄目包裝來看,《第十放映室》演播室布景比較簡單,電影劇照自左至右整齊排列,環境嚴肅而莊重,風格素樸而大方。《第十放映室》的固定主持人是王玲玲,偶有孫小梅和路一鳴的客串主持,有時則并無主持人出鏡,只靠解說引領節目進行。

從節目預告來看,《第十放映室》的下期預告中文字與聲音的組合代替了由畫面與聲音的組合,整個下期預告更像是一封家書而不是一個電視節目的預告。如2008年9月14日《第十放映室》的下期預告采用了通知的形式,“通知:9月26日,由陳嘉上導演,周迅、趙薇、陳坤、甄子丹、孫儷聯袂主演的新版《畫皮》即將公映。下期節目,《第十放映室》將為您獨家解讀,呈上新舊《畫皮》的珍貴鏡頭,敬請期待。”獨特的預告方式讓觀眾感到新奇,使人們在習慣性的期待中得到不一樣的精彩內容。

電影元素的介入提升欄目品位

《第十放映室》以其獨特的電影魅力讓觀眾折服,成為電視欄目的核心競爭力,其電影精神昭然。《第十放映室》中的電影片段繼承了電影本體的敘事特征,并將電影情節的敘述時間從90分鐘的長度縮短到5至10分鐘。電影的被另外組成了一個新的電視節目,其精彩程度呈幾何倍數增加。但從骨子里來看,節目卻始終擺脫不了電影的性格與特征,電影的精神彌漫在整個《第十放映室》中,成為節目的氣質支柱。

成功電影本身對電視節目的助跑作用。《第十放映室》運用電影來增加其電視節目的精彩程度,不得不說這種現代科技和各種藝術表現手段相結合的新型綜合藝術,正在產生越來越巨大的影響力。更何況節目選的通常都是電影界非常有名的電影片斷,電影的知名度、電影情節的緊湊程度必然會對電視節目的傳播效果有助跑作用。經典的影片橋段不僅吸引了電影的老觀眾,還憑借明星效應和電影的余熱效應為《第十放映室》招徠了更多的電影發燒友,擴大了《第十放映室》的傳播圈子,增強了《第十放映室》的傳播效果。長時間的電影片斷展示和適時的解說,不斷地提醒著觀眾,《第十放映室》是一個電影欄目同時也是一個電視欄目。此外,在電視上的這些電影由于經過了二次編輯,橋段變得剪裁適宜,少了拖沓,更多了一份簡約。

借鑒電影特殊的影視語言。百年電影創造出足夠多的財富供電視使用,任何一部經典的影片都可以成為電影欄目中的閃亮片斷,但僅僅是電影資料的堆砌決不能使欄目成功,富有電影特征的審美意識和包裝策略才是電影欄目的獨特表現手段。正是《第十放映室》那敏銳細膩的審美意識才使它最終成為風格獨具的精品欄目。《第十放映室》第405期《回望孔雀》運用采訪的方式將榮獲第55屆柏林電影節評委會大獎的《孔雀》完整、清晰地展現在觀眾面前,使得感性的《孔雀》得到了理性的解讀。從視聽語言方面來看,這么一段長時間的采訪,機位只有3個,景別也只有3個,沒有移動畫面,連推拉搖也很少,畫面與畫面之間都是硬切,整個畫面給人的感覺是在平穩地移動。這正是借鑒了紀錄片寫實的拍攝手法,用影視作品的語法來結構電視節目的內容。

篇8

主題班會要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寓思想教育于生動活潑的形式之中。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班會活動策劃,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班會活動策劃1一、班會背景

大學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們已經進入大三。或許此時的我們仍然像以前一樣迷茫,甚至更加糾結。或許經歷大一大二沉淀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目標和奮斗的方向,或許我們正在理想與現實中掙扎,拼命找到屬于自己的路以及路上的風景。無論現在的我們有著怎樣的變化,我們始終大三了。大三,我們該學會成熟,我們該承擔責任,我們該學會珍惜,我們該面對生活。在這樣的過渡階段,我們該學會思考,于是我們召開本次主題班會,希望通過班會分享找到自己的定位,思考大三以后……同時,班會是全班同學聚在一起的有效途徑。

二、班會主題

三、班會目的

1、通過策劃組織班會,讓同學們靜心思考自己在大三一年以及今后的方向。

2、通過團隊游戲,讓平時交流很少的同學能夠有更多機會彼此交流,團隊游戲可以培養團隊精神,有利于增強班級凝聚力。

3、游戲也富含人生哲理,通過游戲讓同學們感受到不一樣的快樂和智慧。

四、班會情況

對象:地科10師范3班全體成員

時間:__年9月8日(星期三)

晚上7:00——9:30

地點:地理科學學院

五、班會流程

時間

事項

負責人

備注

17:00——18:40

會場布置,包括黑板、講臺、音樂

全體班委

需要有會寫pop字體的同學

18:40——19:00

最后的前期準備檢查以及到會同學清點

蒙林熙

陳蓓

19:00——19:30

開場白、魏老師和陳老師講話

孫婷婷

時間隨情況而定

19:30——19:50

工作計劃

李丹妮

19:50——

玩游戲以及游戲分享等

詳見附件

21:30

整理會場以及小結

全體班委

六、班會形式及內容(詳見附件)

形式:各種各樣的團隊游戲

內容:玩游戲

游戲感言分享

相關游戲懲罰或獎勵實施

七、前期準備

1、籌備班會所需各種物資,包括布置會場所用的和玩游戲所需的。

(蒙林熙張敏齊芳)

2、申請教室,聯系老師,做好前期的一切安排。

(張強)

3、游戲的選齲(李丹妮)

4、購買零食和小禮品(禮品視游戲而定)。

(蒙林熙張敏齊芳)

5、照相機、電腦、相關音樂。

(孫婷婷陳遠)

6、主持人寫開場白,要求圍繞主題。

(暫定)

八、后期工作

1、寫新聞或是班會總結(附上圖片)或是感想,聯系學生會發到網上。

(陳蓓)

2、整理圖片資料和文字資料發到我們班的博客上。

(李丹妮陳蓓)

九、注意事項

1、上述分工只是將工作落實到主要負責人,工作時相互協作。

2、班會過程要維持一定的紀律。

附件:游戲方案

第一個:釘子上架(李丹妮)

對象:全體成員

規則:把10顆釘子放在木頭上的這個釘子上,且穩定保持10秒

流程:分組:分成7組,每組6人

領道具(木頭、釘子)

組員合作完成游戲內容

獎勵:獲勝的小組每人得一個筆記本

意義:

1、釘子也有他們的剛柔并進,在一個團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不過當每個人都不斷吸收,相互學習,也會有出人意料的成果,就如我們的釘子游戲

2、在游戲過程中,要有明智的決策,而這個決策是需要大家商討的,因而團隊的交流和協調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個:報紙游戲(陳蓓)

對象:全體成員

規則:選兩人站在報紙上開始回答問題,答錯問題報紙折半繼續,答對問題回答下一道,男女在回答問題是身體不能接觸報紙以外的事物。

流程:各小組選派人員2名,可男女搭配

主持人問問題,參賽選手回答,完成游戲

獎勵:問題回答完,并且兩人仍能夠站在報紙上,則該小組每人獲得一根棒棒糖。

前期準備:問題至少7組,每組10題

第三個:成語接龍(張敏)

這個游戲的'名字只是用來迷惑大家,而并不是真的要接龍。每組派出一人,共7人,讓這7人先在紙上寫出5個成語,因為游戲題目叫成語接龍,所以大家會考慮的是成語如何接龍,最后一個字該容易還是簡單。等大家都寫好之后,讓大家都把自己的成語向臺下觀眾讀一遍。然后讓每個人在5個成語前加上“我初戀時、我結婚時、我洞房花燭夜時、我結婚后、我的婚外戀”,這樣連起來就變成“我初戀時(第一個成語)、我結婚時(第二個成語)、我洞房花燭夜時(第三個成語)、我結婚后(第四個成語)、我的婚外戀(第五個成語)”。有時效果會意想不到的搞笑。

參與獎:每人一根棒棒糖

前期準備:白紙

第四個:聽音樂猜歌名(陳遠)

主持人依次播放曲目組(一組5首歌),每首歌只播放前30秒,要求能夠在播放時間內猜出,如果播放時間未到30秒歌曲被猜出,直接進入下一曲,個人累積猜對3首或3首以上可獲得獎品,無懲罰措施。(共8組曲目,40首歌)

第五個:合作猜物品(張強)

由出題人在黑板上寫出一個常用物品的名字,每個小組出兩人進行比賽,一個人比劃或者解釋,另一個人背對著黑板猜,解釋不能帶出物品名所包含的字,每組人員猜5個物品。

獎懲制度:猜對4個以上的2人每人可獲得筆記本一個,小組其他成員可各獲得一根棒棒糖。猜對3個以下(包括3個)的2人需上臺分享自己的學期計劃或者講解自己對當好一個老師的看法。

前期準備:常用物品名字(7組,每組5個)

第六個:合力吹汽球(孫婷婷)

目的:溝通配合能力,借著分工合作來完成任務

人數:每組限六人

場地:不限

道具:主持人準備每組各六張簽,上寫:嘴巴;手(二張);屁股;腳(二張)

汽球(每組一個)

適合:全部的人

游戲方法:

1.分兩組,但每組必須要有六人。

2.主持人請每組每人抽簽。

3.首先,抽到嘴巴的必須借著抽到手的兩人幫助來把汽球給吹起(抽到嘴巴的人不能用手自已吹起汽球);

然后二個抽到腳的人抬起抽到屁股的人去把汽球給坐破。

班會活動策劃2活動目的:

1、如何正確對待難免的煩惱,調整自己的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2、提高學生情緒認知能力,學會自我調節。

活動準備:

小品、紙、筆、音樂等

活動過程:

一、主持人宣布班會開始。

二、班長講話:

同學們,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許多快樂的回憶,也有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煩惱,當我們遇到煩惱或者不順心的事情,我們應該怎樣做呢?希望同學們在今天的主題班會中暢所欲言,找到解決煩惱的方法,讓我們大家手拉手一起向快樂出發!

三、活動開始:

1.主持人甲:親愛的同學們,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十二歲。

主持人乙:十二歲,如花似錦的年華,充滿著對未來美好的向往。

主持人甲:十二歲,如詩如畫的歲月,到處充滿著歡歌笑語。

主持人乙:我們擁有蓬勃的朝氣。

主持人甲:我們擁有快樂的時光。

2.主持人采訪:

采訪對象:班主任老師

問題:__老師,您和我們朝夕相處五年了,您能談談咱們班同學在您心里的印象嗎?

老師:同學們,我們五年級二班的每一個人都是老師深愛的學生,你們每人都是一本生動的豐富的書,在我的眼里,你們生氣勃勃,你們的聰慧,你們的進步,你們的成長,讓老師讀也讀不夠。但是孩子們,生活就像道路一樣,不總是坦途,還充滿了崎嶇,老師希望你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生命里處處充滿快樂,處處充滿著燦爛的色彩。

3.主持人甲:是啊,我們有成長的歡樂,也都有成長的苦惱,請同學們欣賞小品《我的苦惱》。

主持人乙:同學們,你們是否和小品中的同學一樣也有自己的苦惱呢?下面,我們就把自己的苦惱用畫畫的方式畫出來。

4.主持人甲:剛才同學們都用簡筆畫的方式將自己的苦惱畫了出來,下面,就請同學們上臺來把自己的煩惱擺出來,讓大家一起來幫助你,好不好?

(1)學生1:展示自己的作畫——一雙有力的手。

主持人乙:這是什么意思呢?說給我們聽聽好嗎?

學生:我長期受人欺負,我希望自己有一雙有力的手。(該男生個子瘦小,秉性較弱,說到這里幾乎哭了。)

主持人甲:同學們能幫他出出主意嗎?

學生:退一步海闊天空!(一女同學站起來勸道)

學生:他長期受人欺負,還能夠勸他再“退一步”嗎?再退后的結果是什么?我覺得應該告訴老師!

學生:對!讓老師來處理!

學生:我覺得把學習搞好,只想打架不好。

學生:他學習成績僅僅中等,通過“把學習搞好”來實現強者的渴望,有多大的可能性?

主持人乙:有多種方法都可以使自己不受欺負:如,①樹立自信心,你不要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相反,你試著每天早晨到校前,對著鏡子大聲說:我行!②采取自信行動,學習上,多努力學,多與同學交流,多請教同學,同時,多幫助同學,使自己進步,也使自己感到快樂。③要有勇氣,對于不良的行為或現象要大膽地指出,擺道理,尋求解決的途徑。

(2)學生2:畫的是一條紅領巾,右下角一個女孩子在哭泣。

學生2:我在上學期有一次忘了戴紅領巾,進校門時被記了名字和班級,我覺得自己損害了集體榮譽,一直內疚,非常苦惱。(她傷心地回憶)

班長:那以后你一直沒有再忘記戴紅領巾,事情早就過去了,我們都忘記了,你不要再為這事苦惱。(其他同學也紛紛安慰她,使她又高興又吃驚,覺得同學們太可愛了,笑逐顏開地回到座位。)

又一女生:我代表班級在校級的4×100m比賽中輸了,作為主力隊員,我覺得十分對不起班集體!

學生:我們不是只能贏不能輸,誰都不是常勝將軍。

(3)學生3:一張試卷,卷面上寫有“64”分,旁邊是一雙流著淚的眼——言自己考試失敗的心情。

學生4:自己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沙漠里,天上烏云密布,黑壓壓地朝自己壓下來……學生講述,這是自己想到考試時的感覺,萬分沉重。?

學生5:一座大山,山峰高聳,自己在山的這一邊,山的那一邊是100分——學生道:我覺得自己爬不過去,總是考不好。

……

5.主持人甲:同學們成長中有苦惱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我們不能讓苦惱成為障礙,妨礙自己的心理健康;解決煩惱才能使自己健康地長大。

主持人乙:相信我們班的同學有能力學會解決一切煩惱,你們有信心嗎?同學們,只要我們有信心,并且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我們最終一定能夠收獲快樂。

6.詩朗誦《做快樂的自己》

主持人甲:我們會做一個自我調節,能戰勝自己的聰明人,你們說是嗎?那么,在我們的周圍就有許多雖然受不幸,但卻百折不撓的人,他們給我們很多啟示:

播放音樂《命運交響曲》請同學講貝多芬的故事:

世界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一生創作出大量流傳千古的交響樂,被后人夸為“交響樂”。然而,他的一生充滿了痛苦:父親的酗酒和母親的早逝,使他從小失去了童年的幸福。正當他步入創造力鼎盛的中年,又患耳疾,雙耳失聰。然而,他頑強地戰勝了命運的打擊。

主持人乙:貝多芬的成功,對于我們有怎樣的啟發?(討論)

主持人甲: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坎坷,我們應該用積極的態度去思考、去努力,就一定會解決問題。

7.主持人乙:出示快樂百寶箱

充滿自信,相信生活是那么美好

做喜歡的事忘記煩惱

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受點委屈不生氣

一點小事不計較

遇到挫折不傷心

他人長處不嫉妒

8.全班學生在激勵性的輕松愉快的音樂中,手拉手放聲歌唱《小鳥,小鳥,你快樂地飛翔》

四、班主任講話:

老師今天很高興參加我們班的這次《向快樂出發》主題班會,我深深地感覺到你們長大了,有著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們還會遇到很多的挫折,只要我們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付出努力,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們也一定能夠克服。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心生關愛之心,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收獲快樂,讓我們大家都做一個有信心、有愛心的人,讓我們的生活處處充滿快樂、充滿陽光,讓我們一同向快樂出發!

五、主持人宣布班會結束。

班會活動策劃3課題:我比想象中優秀

課型:班級心理輔導課

設計理念

人的潛能是永遠挖掘不盡的,就像一座永遠也挖不盡的金礦。但面對困難,很多時候,我們往往不知所措,事實上,我們并不是輸給了困難,而是輸給了我們自己,因為我們常常低估了自己的能力,沒有發現自身存在的潛質。而中學階段正是學生獲得自我認同感的一個關鍵時期,他們的自我價值感還不穩定,因此我設計了本次心理輔導課,跟學生一起挖掘自身的潛能和自己周圍的人際與社會資源,建立良好的自我認同感。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到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質。

2、態度和情感目標:

(1)面對現實中的困難和挑戰,學會用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

(2)善于挖掘自己的潛能。

(3)遇到困難時善于利用自己的人際和社會資源。

3、能力目標:

(1)在生活中學會挖掘自身的潛能。

(2)遇到困難時學會尋求幫助,調動一切力量克服困難,戰勝挫折。

重點、難點:學會挖掘自身的潛能,在必要的時候學會尋求幫助。

教學方法:活動、討論 與體驗式教學相結合

課前準備:錄音、準備道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主題

二、輔導過程

活動1、聽故事《你比想象中更優秀》

1796年的一天,在德國哥廷根大學,一個很有數學天賦的19歲青年吃完晚飯,開始做導師單獨布置給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數學題。

前兩道題他在兩個小時內就完成了。第三道題寫在另一張小紙條上:要求只用圓規和一把沒有刻度的直尺,畫出一個正十七邊形。

他感到非常吃力。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第三道題竟然毫無進展。這個青年絞盡腦汁,但他發現,自己學過的所有數學知識似乎對解開這道題都沒有任何幫助。

困難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來!他拿起圓規和直尺,一邊思索一邊在紙上畫著,嘗試著用一些超常規的思路去尋求答案。

當窗口露出曙光時,青年長舒了一口氣,他終于完成了這道難題。

見到導師時,青年有些內疚和自責。他對導師說:“您給我布置的第三道題,我竟然做了整整一個通宵,我辜負了您對我的栽培……”

導師接過學生的作業一看,當即驚呆了。他用顫抖的聲音對青年說 :“這是你自己做出來的?”

青年有些疑惑地看著導師,回答道:“是我做的,但是我花了整整一個通宵。”

導師請他坐下,取出圓規和直尺,在書桌上鋪開紙,讓他當著自己的面再做出一個正十七邊形。

青年很快做出了一個正十七邊形。導師激動地對他說:“你知不知道,你解開了一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懸案!阿基米德沒有解決,牛頓也沒有解決,你竟然一個晚上就解出來了,你是一個真正的天才!”

原來,導師也一直想解開這道難題。那天,他是因為失誤,才將寫有這道題目的紙條交給了這位青年。

每當這位青年回憶起這一幕時,總是說:“如果有人告訴我,這是一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難題,我可能永遠也沒有信心將它解出來。”

這個青年就是數學王子高斯。

當高斯不知道這是一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難題,僅僅把它當作一般的數學難題時,只用了一個晚上就解出了它,高斯的確是天才。但如果當時老師告訴他那是一道連阿基米德和牛頓都沒有解開的難題時,結果會是怎樣呢?生活中你有沒有類似的經歷?讀完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觸呢?先小組討論,后班級發言。

活動2 親手驗證,我比想象中更優秀

同學們,讓我們想象一下,此刻正在觀看一臺精彩的演出,臺上是你最喜愛的偶像。演出結束,演員向你走來,你無比激動。好了,游戲現在開始——請你預計一下,假如你用最快的速度雙手鼓掌,一分鐘能鼓多少下呢?把第一個進入你腦海的數字寫在紙的左上角。寫好之后,就把紙倒扣在桌面上。

現在讓我們實地測驗一下,鼓掌10秒鐘,請注意,以盡快的速度鼓掌,也許當你鼓到六七秒鐘時感到很累,但是一定要堅持下去哦。

然后請大家把鼓掌的數字乘以6,就得出了自己一分鐘鼓掌的數字,把這個數字寫在紙的正中央。

現在你得到了兩個數字,一個是你在鼓掌之前預計的掌聲數字,一個是你的實際鼓掌數字。看一下這兩個數字哪個大?大多少?

看著這兩個數字,你有什么感想呢?

在我們每日無數次摩擦的雙手之中,居然都蘊含著你我所不知道的潛能,只要你盡全力去做,你就會看到數倍于你的估計的結果出現。但我們平常卻總是被一些習慣思維阻礙自己對自己有一個真實更高的評價,那么阻礙我們的到底是誰呢?那就是“我不能”先生。

活動3 將阻礙我們更優秀的“我不能”先生火化

1.首先請同學們在紙上寫出自己不能做到的事。

2.在哀樂中請大家把寫好的紙折好按順序來到講臺前,把紙扔進一個瓷碗中,用火柴點著,我們一起把“我不能”先生火化。

3.跟隨老師默念下面的悼詞。

“同學們,今天我很榮幸能夠邀請你們前來參加‘我不能’先生的火化儀式。‘我不能’先生在世的時候,曾經與我們的生命朝夕相處,您影響著、改變著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有時甚至比任何一個人對我們的影響都要深刻得多。您的名字幾乎每天都要出現在各種場合。當然,這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不幸的。現在,我們已經把您火化了,希望您能夠安息。同時,我們更希望您的兄弟姐妹‘我可以’、‘我愿意’,還有‘我立刻就去做’等能夠繼承您的事業。雖然他們不如您的名氣大,沒有您的影響力強,但是他們會對我們每一個人、對全世界產生更加積極的影響。愿‘我不能’先生安息吧,也祝愿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振奮精神,勇往直前!

4.每人走到紙灰前,鞠躬跟“我不能”先生告別,并跟“我不能”先生說句話。

5.每人用紙做一個墓碑,上面寫著“我不能”,中間則寫上“安息吧”,或寫上自己想寫的內容。

下面寫著這天的日期。每人把自己做的紙墓碑放在桌子上。以后再想說“我不能”的時候,就看看墓碑,便會想起“我不能”先生已經死了,進而大家去想出積極的解決方法。

活動4 發掘隱形的翅膀,迎接新人“我能行”先生

同學們,下面我們在歡快的音樂中鼓掌歡迎“我能行”先生,他的別名叫“不倒翁”。

同學們,你們愿意和“我能行”先生做朋友嗎?

現在就先跟“我能行”先生交流一下你的情況,然后和大家共享你的交流成果吧。

1、我的能力、優勢、潛能等:

我在____方面行。

我在____方面行。

我在____方面行。

我在____方面,如果更____一些,我也能行。

我在____方面,如果更____一些,我也能行。

我在____方面,如果更____一些,我也能行。

……

2、我的人際與社會資源:

現在想一下:假如你遇到了困難,你可以向哪些人尋求幫助呢?寫下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我很慶幸,我有___,他(她、它)____。

我很慶幸,我有___,他(她、它)____。

我很慶幸,我有___,他(她、它)____。

我很慶幸,我有___,他(她、它)____。

……

三、歌曲齊唱

隱形的翅膀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

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

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

帶我飛,飛過絕望。

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

帶我飛,給我希望。

我終於看到所有夢想都開花,

我終於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

哪里會有風就飛多遠吧,

隱形的翅膀讓夢恒久比天長,

隱形的翅膀讓理想變成現實,

我會永遠留一個愿望讓自己想像。

四、我的感悟和收獲

通過今天這堂課,你有哪些感悟和收獲呢?跟大家一塊分享一下吧。

教師總結:請記住這句話:你比自己想象的更優秀!因為我們每個人的潛能是無窮的,我們平時對自己的感覺只是冰山的一角,還有更多的優秀品質等待著你去挖掘。請不要讓“我不能”束縛自己的手腳,多給自己一些肯定,把自己想象得更優秀一點,這樣你就會變得更加優秀。

班會活動策劃4一、活動目的

1、教育學生珍惜時間,和時間賽跑。

2、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聽說能力及表演能力,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提高思想素質。

3、讓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活動準備

第一階段:發動全班同學收集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故事、詩歌、新聞等。

第二階段:教師把收集到的資料整理后分給各小組。讓每位學生準備好自己的節目。同時,教師也要做一些準備工作,如:準備好練習紙、錄音機、音樂、服裝以及道具等。

三、活動設想

在充滿激烈競爭、日新月異的21世紀,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都在快速中前進。要讓學生獲得生存和發展,就必須抓緊時間,利用好時間,賽過時間,從而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逐漸走向成功。

本班是二年級的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他們有著許多美好的遠大理想;有了解社會的興趣;有較強的感悟能力、團結協作能力;還有和時間賽跑的強烈愿望。

本次活動緊緊圍繞時間這一主線,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并根據學生喜歡活動的這一年齡特點創設了感受時間、和時間賽跑、展望未來等等活動,讓學生從熟悉、有趣的活動中感受時間的寶貴,進而珍惜時間。

四、活動過程

(一)創設環境、感受時間

(時光老人和鐘姑娘匆匆趕到。)

鐘姑娘:聽說二年級一班的孩子們正要和時間賽跑,我們特意來參加。

鐘姑娘、時間老人:孩子們好!

師、生:時光老爺爺好!鐘姑娘好!歡迎您們參加我們的比賽。

時光老人:全班孩子都到齊了嗎?

時光老人:孩子們,比賽前我們先給大家帶來一個我們親身經歷的故事。

(兩生演小品“時光老人的禮物”)

時光老人:孩子們,看了這個故事,你想說什么?(生說)

鐘姑娘:孩子們,我一刻不停地一秒一秒地向前走著,我的步子可太小了,可是,你們聽。(3名學生朗誦詩歌“一秒歌”,其余的學生聽。)

創設情境:時光老人和鐘姑娘的到來以及小品、詩歌,讓學生充分感受時間的重要性,從而樹立珍惜時間的愿望。

(二)和時間賽跑、分享快樂

鐘姑娘:你們能賽過我嗎?(能)馬上試試。孩子們,你們猜,時光老爺爺有多大年紀了?(生猜)

鐘姑娘:哇!你們算得可真快,快快告訴我們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計算方法。)

鐘姑娘:你們確實比我們算得快,祝賀你們比賽獲勝!

時光老人:孩子們,你們利用這樣快的速度和我們賽跑,你們一定會節約大量的時間去做更多的事。

生:時光老爺爺,我們這點速度算不了什么。請您聽聽吧!

(生交流課外搜集的關于人們節約時間的信息,時光老人邊聽邊作驚訝、高興狀,鐘姑娘下去查看。)

鐘姑娘:叔叔阿姨們早已賽過了我們,那孩子們,你們怎樣做也會賽過我們?

(生說)時光老人:光會說不行,要拿出實際行動和我們較量較量。

鐘姑娘:對!和我們較量較量!

生:好!較量較量。(班主任工作 )

班長:同學們,我們就用六分鐘的時間做我們最想做的事,開始!

(生分組活動,配樂《天地之間》,播放時間為6分鐘。學生有墊乒乓球、讀書、計算、做清潔、燒水泡茶、編演小品……)

時光老人:誰先說說你做了什么,做得怎樣?

(生匯報)時光老人:你們賽過了時間,你們贏了!(學生一片歡呼)

[評析]先讓學生和鐘姑娘比賽計算時間,再讓學生自由組合選做自己喜歡的事,比賽誰節約時間,每位學生經歷了節約時間的過程,感受到節約時間的快樂。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三)展望未來,激勵前進

時光老人:鐘姑娘,孩子們朝氣蓬勃,信心十足,我們是贏不了了。

我們趕緊告辭吧。

鐘姑娘:孩子們,繼續努力吧!五年之后,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我們再來和你們較量!

生:好!

鐘姑娘、時光老人:孩子們再見!

生:時光老爺爺、鐘姑娘再見!

班長:同學們,聽,21世紀正在呼喚我們的加入。

(全班朗誦詩歌“21世紀的呼喚”)

班長:請方老師同我們一起和時間賽跑吧?

師:親愛的同學們,我愿和你們一起努力前進,將時間遠遠地拋在我們后面,讓他不停地追趕我們。

[評析]在活動結束之際,鐘姑娘、時光老人、老師給學生提出了希望,起到了很好的激勵作用。

五、教后反思

本次活動在以下四方面做得比較好:

1、充分創設情境。

在活動中,時光老人和鐘姑娘擔任主持人,時光老人的慈祥和鐘姑娘的親切讓學生感到無拘無束,使課堂形成一種和諧的氛圍;接下來觀看小品《時光老人的禮物》,學生感受到時間的珍貴;詩歌朗誦《一秒歌》讓學生對彈指之間的一秒有了更深的感受,從而下定決心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2、寓教于樂。

學生先和鐘姑娘比賽算題,鐘姑娘故意輸了,學生初次嘗到了成功的喜悅。接著學生用6分鐘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學生自由選擇活動的形式和內容。這些活動貼近學生生活,活動中課堂氣氛達到了,學生爭先恐后地比起來。學生通過自身以前與現在比或同學之間比,發現自己的速度確實提高了很多,還賽過了時間,全班同學再次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同學們在享受喜悅的同時,也認識到短短的幾分鐘可以做那么多的事情,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課末,學生漸次朗誦詩歌《21世紀的呼喚》以及我的激勵話語,讓課堂師生相融、生聲相融,使課堂的余音延留到生活中去。

3、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

如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組織能力、聽說能力及表演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了他們的思想素質,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4、整個活動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理念:課堂以學生為主體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班會活動策劃5一、活動目的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最初的夢想,一個遠大的夢想。但是在現實的中學生活中,很多同學卻迷茫了,迷失了自己。探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了前進的目標,失去了學習乃至個人成長方面的動力。在聽了今年央視《開學第一課》后,開展此次班會,旨在幫助大家托起夢想,為自己的未來繪制一幅理想藍圖,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奮斗,同時增進班級同學彼此之間的了解,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二、活動意義

通過此次班會的討論,使同學們認識到夢想對于自己人生的重要性,進而尋找到自己的夢想,并為之努力奮斗。

三、活動前準備

1、班級同學討論,結合同學們的實際問題,初步擬定班會主題。

2、班級干部討論商定,確定班會主題,即激揚青春,放飛夢想。

3、圍繞已定的主題,動員大家積極參與進來,搜集資料。

回家上網查找相關視頻資料和信息。

四、活動過程(歌曲《夢想繽紛》上課前在教室播放,渲染氣氛)

1、請陳心同學講述《“寶盒”的故事》

通過講述大家知道:不應該只沉迷于昨天的歡聲笑語,那是過去,你可以把它作為你美好的回憶,但更精彩的歡聲笑語在未來,在未來的夢想里。”

2、請黎冰心同學講述《三個泥水匠的故事》

通過黎冰心同學帶來的《三個泥水匠的故事》,讓同學們意識到夢想的重要性。

3、展開討論:《馬云的夢想奮斗史中,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

李朝銘同學:馬云說,這十年之內,他們至少有一千次失敗,他們永遠是倒下再起來,倒下了再起來,假如你的成功沒有眼淚,沒有汗水,你是不可能成功的,這個夢想也不可能走得很久。

薛斌同學:馬云說自己和大家一樣,小時候有過無數的夢想。想當過司機,想當過售票員,想當過警察,想當過解放軍叔叔,沒有一個夢想能夠實現,然后不斷地變化自己的夢想。最多的時候,馬云一年內換了七八個夢想。但這些并不重要,夢想是快樂的,每個人在成長的路上一定要有夢想,一個人要想幸福一定要有夢想。一個人可以亂想,但是不可以不想。

卿悅同學:不同時期的馬云有著不同的夢想,小學時想考好的中學失敗了,中考也失敗了,考大學考了三年,畢業后想考哈佛大學還是失敗了。但是他還是愿意再試一次,只有一次次地嘗試才有機會。“小時候其實變換夢想沒有關系,你需要去不斷地想,不斷地去想快樂的事情,其實夢想不需要很大,你去想,你就會做得到。”雖然沒有進重點班,但是不應該放棄,只要有夢想,一切皆有可能!

潘俊池同學:夢想不要太空太大,要現實些。馬云叔叔做阿里巴巴時,因為沒錢,去找投資商。一個投資商曾說,“阿里巴巴要做成功,相當于把萬噸輪抬上喜馬拉雅山”,后來他做淘寶,別人聽到網上購物的商業模式,也覺得不可思議,有人甚至說“如果你能做成,我把名字倒過來寫”。從馬云叔叔的故事我知道:一個成功背后有1000個別人看不到的錯誤,要不怕失敗不斷付出。

4、手語舞《怒放的生命》,表演者:趙丹妮、吳泓霖等同學

歌詞進取向上,給人以力量,手語舞讓人分享到每一份成功背后都需要努力付出,由衷地感受到了一種向上的希望,和對生命的熱愛。

5、背景音樂——《最初的夢想》響起。

(收集夢想,制作于卡片上)

請同學們寫出自己的夢想,并制作成卡片貼在桌子旁邊。

歌聲是美好的,時間是有限的。班會無限好,只是近鈴聲。

6、結束語:《夢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