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教師范文

時間:2023-03-22 17:24: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欲望教師,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欲望教師

篇1

關鍵詞:網絡教學;多媒體;教學資源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7-0144-01

我國的網絡教育自20世紀末以來,短短的幾年時間已初具規模。據報道,還有相當多的教育資源比較豐富的中學正準備和網絡方案提供商合作,推出新網校。可見,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網絡教育將保持迅猛的態勢。

1.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1.1 理論與實踐不配套。大多數學校在安排計算機課時,都是把理論和上機一分為二。理論課有理論課教師教授,上機課有實習教師教授。這常常造成一方面知識銜接不好,重復性教學;另一方面學時較緊,學生不能很好的鞏固所學知識。

1.2 教學設備重復性配置資金浪費嚴重。大多數學校為保證正常的教學,在機房建設是給每臺機器配相同的設備,安裝相同的系統,這樣不僅重復資源,而且耗資大,造成浪費。

1.3 學生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低。“粉筆加黑板,教師一言堂”的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不能充分激發思維,積極性差,效率低。

2.網絡教育相對傳統教育的特色和優勢

2.1 最大化的利用教學資源。各種教學資源通過網絡跨越了空間距離的限制,使學校的教育稱為可以超出校園向廣泛的地區輻射的開放式教育。學校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科優勢和教育資源優勢,把最優秀的教師、最好的教學成果通過網絡傳播到四面八方。

2.2 計算機人機交互的操作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南宋朱熹也指出:“教人未見趣,必不樂學。”可見,學習興趣對學生學習的作用是巨大的。人機交互、立即反饋是利用計算機進行教學的顯著特點,是其他媒體所不具備的。這樣一種交互方式對于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它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因為在運用網絡進行計算機交互式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興趣、學習基礎來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實現積極主動的參與。

2.3 計算機的超媒體性、大容量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心理學實踐表明,人在接受信息時只用視覺能記憶25%,而同時兼用聽覺和視覺感受器官能記憶65%,視覺、聽覺等多種器官參加活動能有效地提高記憶效率。制作互式多媒體教學課程的課件,全程語音講解,看聽結合,并且伴隨動態的板書設計,共同作用于學生的視覺、聽覺,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情境,以多渠道的信息傳遞強化了學生的記憶。同時,它獨有的“多媒體實驗室”,用最先進的技術手段完全模擬中學課堂的實驗效果,使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動手做原先需要具備多種條件的實驗。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對知識的認知途徑,為網上網下的教育手段結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4 計算機的交互性和多媒體性有利于創設情境,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計算機的交互性和多媒體性使之能模擬出真實、生動的現實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運用已學的識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篇2

關鍵詞:網絡化 美術教育 主觀能動性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C

在社會大形勢的影響和熏陶下,我國美術教育的網絡化應運而生,美術教育的網絡化能夠帶給人們什么?隨之帶來的問題又有哪些?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做?應該采取什么措施來使網絡化美術教育為我們服務?這些就是眼下急需解決的問題。

1 網絡化美術教育發展背景及特點

1.1網絡化美術教育的概念

要給網絡美術教學下定義,先要了解網絡教學以及美術教學的概念。網絡教學指通過因特網進行的獲取知識與教學的活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豐富資源的學習環境,實現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將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和師生之間的關系,從而根本改變教學結構和教育本質。至于美術教學的定義,我國美術課程標準強調:“美術課程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師的教學,促進美術課程不斷發展的重要環節。美術課程評價的依據是美術課程標準”。

1.2網絡化美術教育發展背景

在網絡化迅速發展的今天,豐富多彩的網絡化產品和人們的衣食住行密切相關。網絡化也給美術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使現代的教育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一方面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能動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與社會的發展潮流接軌。

1.3網絡化美術教育的主動性特點

和傳統教育模式相比,網絡化美術教育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傳統的教育模式是~個班級內所有同學在統一時間統一地點上課,彼此之間會互相參考互相學習,這樣就失去了個人獨立思考的能力,長時間下去學生都會按照教師的要求和模式來被動的學習,喪失了獨立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n-。但是開展網絡化美術教育則不同,網絡化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而不是簡單地告訴你做什么,這樣就可以強化學生的獨立探索精神,并從中去尋找自己的樂趣,體現了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和教師在學習上都充當了重要的角色。

2 網絡化美術教育發展的意義

2.1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

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增加學習的動力,使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活躍,學生學習知識比較專心,也能增加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網絡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授課時使用PowerPoint和Flash制作多媒體課件,課件中可以大量加入圖片、視頻、動畫、表格等相關內容,也可以使用特效來渲染課件,使課堂活動更加直觀、方便、多樣、形象并增加了學習的樂趣。學生可以使用因特網更多地了解美術、欣賞美術、感悟美術,從而深入地創作美術。在課余生活中,可以利用QQ群、BBS、微信、博客等交流工具私下交流溝通,這也增加了學生之間以及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渠道,增加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并使得知識共享。

2.2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

網絡資源豐富,信息量全面,它能夠為學生和教師提供大量需要的資源,一方面方便教師的授課,另一方面使學生的視野得到拓展,增加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審美素質和審美觀念。在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時,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網絡形式,比如讓學生自己上網搜索、人機交互等形式來總結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我探索精神,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克服困難完成學習任務。在獲取資源的問題上學生和教師是平等的,相對于學生來說,教師一個人獲得的資源是有限的,為了使獲得的資源全面而深入,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具有針對性、全面性地整合信息,這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搜索、篩選、整合和總結有用信息的能力,同時,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能力。

3 網絡化美術教育帶來的弊端及改進措施

3.1弊端

3.1.1重視技術,忽視美術教育的創作

現代的美術教育要求能夠更多的從技術方面來提高品位,但是美術是一種藝術品,不能簡單的只從技能層面來提高。學生對于計算機技術產生強烈的依賴感,已經忽略了美術是需要靈感需要感悟需要用心去創作的。教師會一直在課堂上放映PPT、影視作品等,學生的課堂生活也會一直沉浸在視頻放映上面,缺少了實際的動手能力,因為計算機能夠帶來更多的方便,可以快速地形成一幅作品,但是作品沒有經過深入的思考,會缺乏一定的深度。所以,計算機網絡不可能代替全部的創作手段。

3.1.2基礎薄弱,發展不完善

由于以往教育對于美術的重視不夠,導致美術教育的基礎薄弱。中小學是學生思維開發最重要的時期,需要優秀的人才作為自己的啟蒙教師,引領學生通向美術學習的大門。由于對美術教育的不重視,嚴重影響了美術教育的質量。而在較偏遠的地方,由于經濟條件有限,美術教育的設施不全面,影響了美術教育的整體發展水平。

3.2改進策略

針對以上的負面影響,教師、學生和教育部門應該怎么去做呢?

作為教師,應該要提高師資力量,起到更好的帶頭作用,去引領學生認識美術。計算機只是美術創作的一種工具,而不是美術的靈魂和精髓,想要創作出美好的作品,需要開發學生的創造潛力。

篇3

[關鍵詞]互聯網;機遇;挑戰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7)06-0025-02

2015年年初的兩會上,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里首次提到“互聯網+”概念,根據中國教育報記者隨機對全國各地8個省市多所高等院校的調查顯示,目前包括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在內的部分高校,已經在進行信息技術運用到教育教學、課堂文化和管理服務等多方面的改革嘗試。教師的工作是第一線的,實踐性很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更為直接,能夠詳細準確地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方法,對學校課程設置和學習的需求等方面的問題。

教學方法需要改變,如老師在課堂上要花大量的語言和精力,可能都無法完整地把3D打印的原理和方法講透徹,但如果通過互聯網,大量的視頻和精美的圖片,學生輕而易舉地就能理解。將互聯網引入教學過程中,學生接受知識的渠道變得更暢通,知識面更廣。

一、互聯網教育帶來的機遇

(一)改變了教師傳統的教學管理方式

互聯網上的交流,拉近了師生們的距離,老師不再是保姆型的管理,與學生的溝通更為暢通。近兩年的新生基本上都是95后,思想活躍,接觸的新事物更多,獲得的新資源更豐富,但是管理他們也存在著很多困難。傳統的保姆型的教學,已經不能為學生所認可。學生更多的需要新鮮事物和較為寬松的自由空間。通過互聯網教育,教師可以利用更多的網絡資源和學生進行溝通,也可以從學生那里接收到一些新的知識。

(二)調整課堂角色,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中的伙伴和指引者

互聯網有優于固定課堂的優勢,它擁有強大的渠道平臺,比如最近推廣的慕課,微課堂,雨課堂等,學生好奇的同時,更激發了他們去了解和學習這些知識的欲望。老師教授知識的同時,也可以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和引導者,學生對于老師也存在著好奇的心理和崇拜心理,能夠站在同一個角度來看問題。

(三)互聯網的開放性及無時不在的溝通,讓教師的溝通方式更加多樣

互聯網無時不在的及時溝通性也是吸引學生大量使用它的一個重要方面。微博,微信,QQ等方式,讓教師和學生的溝通更加及時,暢通。面對面的談心可能會存在一些顧慮,但網上的溝通可以借助表情、生動形象的圖片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二、互聯網教育時代教師面臨的挑戰

(一)教師的作用被弱化

互聯網有自己的優勢,但是也會弱化老師的作用。學生可能會凡事都找百度,互聯網的各種資源可以解答學生的疑問。遇事就找度娘,弱化了教室的固定性。學生在互聯網上可以找到答案,就會出現逃課的現象,對于校園的管理產生一些漏洞。

(二)互聯網時代影響學生的判斷力,需正確引導。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學生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各種良莠不齊的信息和負能量的言論充斥著整個網絡,有待學生篩選、判斷,這時老師的正確引導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不能簡單地否定互聯網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篩選網絡信息、知識,理性對待互聯網。

(三)盲從性強、削弱學生的責任意識。

互聯網龐大的信息量,其中不乏一些誘惑性的信息讓學生盲目轉發或跟風評論,混淆學生的分辨能力,擴散一些不良信息,這更需要老師進行正確引導,增強學生責任意識作文明的互聯網用戶。

三、合理利用互聯網資源

(一)正確發揮互聯網的互動溝通性

教書育人是高校教師的核心目標,互聯網只是用來變革教育和提升教學方法的技術手段。我們不能過分依賴互聯網的變革作用,在大量未經篩選的互聯網信息涌現之時,我們要積極防止網絡虛假信息、網絡違法、沉迷網絡等不良現象給高校教育造成負面影響。政府及監管單位也需健全網絡法律、法規、并加強監管凈化互聯網環境。高校教師應在互聯網時代變被動為主動,讓互聯網的各類信息更好地為教學所用。

(二)積極適應互聯網的網絡環境

引導學生正確對待互聯網的信息,不能簡單的一搜了之,充分利用新媒體的渠道平臺優勢,學會自我甄別篩選,互聯網的資源了利用到教育領域,只要正確對待兩面性,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篇4

在信息化時代,世界上幾乎是任何一件事物都是由信息化構成,人們工作與生活的任何一個領域都已經離不開信息化。同時,在信息化的高速發展當中,新穎設計和尖端技術應該是相輔相成的,要把前沿和時尚的技術相結合,這在教育領域體現的也是非常顯著。網絡多媒體技術把聲音、圖片、影像相融合組成三維、四維的多媒體形式來展開,這樣使得媒體形式不再單一化,而是倡導多媒體的多元化和新穎化,這就為多媒體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隨著讀屏時代、自媒體時代、電子教科書時代等信息社會的不斷建立,網絡多媒體的應用空間在不斷擴大。顯示器在我們大家傳統的觀念看來是一個十分巨大的體積,它存放在成千上萬個晶體管,而當前的電子信息技術能夠在電子制造過程當中就把顯示器制作成體積小、重量輕的微顯示器,這就為電子教科書、電子書包等信息教育技術的發展提供給了有力的技術支持,這樣不僅能夠滿足學生便利攜帶的目的,還能夠滿足學生隨時隨地能夠享受得到教育信息的便利。在信息化的時代之下,多媒體技術發展得越來越快,而產品更新換代也頻率增多,無論是對于教育者,還是對于學習者,都在享受著網絡多媒體科技帶來的成果,信息化帶來的便利。

2網絡多媒體在體育信息化教學中的優勢探討

如今,網絡多媒體信息化在高速的發展,而網絡多媒體教學也帶給我們越來越多的信息化的知識,它能夠跟蹤、評估、管理學生學習動態,能夠給學習者一個交流促進的平臺。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網絡多媒體的普及,網絡教學的學習資源庫和管理系統也在逐步的完善,并成為現代化網絡教學重要的信息化傳播的平臺。從整體上,網絡多媒體在體育信息化教學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2.1豐富教學資源庫,整合教學內容

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是按照學校常規的教學計劃來安排和完成,常常有許多的限制而可能導致無法正常的完成教學計劃,而網絡教學卻能夠將這些限制打破,將全部的教學能夠通過形象的圖像或文字表現出來,這樣就能夠彌補教師上課的不足之處,同時,網絡教學不會受到課時的限制,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的登入上網學習,一門課程不再僅限于信息量有限,而是有更多的相關信息展現出來,提供更多的學習途徑。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更能夠激發起學習者的學習欲望,將現有的教學信息與網絡信息資源相融合。這一優勢在體育理論上體現的尤為明顯,例如學生無論是想查閱體育比賽規則,還是觀察體育視頻,都可以網絡教學資源庫中找到答案,這樣教師可以將有限的體育課教學時間集中于重點和難度問題的教學上來。

2.2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網絡多媒體教學能夠讓學習者發揮更大的主動性,可以充分的利用文字、圖片、影像等形式把學習的內容從單一的表達形式形成多重的表達方法,這樣更加能夠讓學習者的興趣給激發出來。網絡平臺的信息化能夠帶來網絡交流、網絡知識等等一系列的多功能網絡學習法,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方法來學習,更能夠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和個性化。

2.3網絡多媒體技術使得教師的身份得以轉變

在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工作中,體育教師只是按照教學計劃和教育目標進行簡單、機械的重復性工作,主要負責教學計劃的執行,學生學習狀況的定期考核等。而在網絡多媒體環境下,教師不僅僅是一個知識的傳統者和組織者,還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習過程中的良師益友。借助網絡平臺,學生的學習需求已不僅僅局限于理論知識和基本動作的學習,很多學生有了更高的需求,這時體育教師不得不進行身份轉換,可以說體育教師的角色朝向更深層次發展,體育教師要主動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指導和幫助,這種教育形式已經超越了傳統教育的局限。

2.4豐富體育教學的方式與方法

以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徹底轉變了傳統的體育教學工作模式,如今的信息來源越來越廣泛,書籍報刊、互聯網、光盤、電子圖書等都可能成為信息承載者。計算機的應用推動了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實現了信息形式上的改變。在體育教學工作中,要樹立以學生為本位的指導思想,不斷進行教學方式與方法上的改革。目前信息技術在體育信息化課堂上的運用,使得教育信息的形式更加豐富,有數據文獻、電子信息、聲像資料等等,出現了模擬訓練、flas、視頻欣賞等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與教學方法。

2.5有助于師生之間的互動

在利用網絡多媒體技術進行體育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在課堂教學中設計更多的互動環節,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參與熱情,引發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主動探究,這可以讓學生將個人的精力更好地集中在課堂教學環節,根據自身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開展更有針對性的學習,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思維能力和體育素質。同時,互動環節在課堂教學中的設計,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互助意識,提高學生的人際交流能力,這對實現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也是非常有幫助的。例如,在體育教學平臺上,教師和學生可以共同討論科學的訓練方法,技戰術的靈活運用等等,使得互動教學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

3結語

篇5

關鍵詞:日語精讀;交往合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2)12-0088-03

日語精讀課是大學日語專業開設的一門基礎主干課,內容涵蓋日語的聽、說、讀、寫等多個方面。它是一門為專業服務的綜合性極強的課程。其設置有三個目的:一是傳授日語知識,構建學生的日語語言能力;二是通過語言介紹一種異于漢語的思維方式和不同于中華文化的社會文化;三是傳授日語的學習方法,為繼續提高學生的日語能力打下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因此,教師是否能有效地、有益地開展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日語精讀課程目的的實現。但是,由于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專注單詞、句型、文法及文章的解讀等知識的傳授,缺乏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導致教師的勞動并沒有換來學生日語語言能力的提高。所以,有必要重新審視探討日語精讀的教學方法。

交往性合作式教學的必要性

由于長期受到前蘇聯凱洛夫教學觀念的影響,日語精讀課的教學也容易出現五段模式,即導入教學—復習舊課—講授新課—運用鞏固—總結測試,強調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教師主導講授、示范、指導學生應用,在實踐的過程中反饋和糾錯,不斷地鞏固以求掌握。以理解記憶為主要的學習模式,使學生不能作為學習的主體參與教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不到發揮,學習意志得不到體現,十分缺乏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合作的愉悅。再加上日語精讀課本身就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日語自然而然地在學生眼里變成了無生命力的干巴巴的語言符號。學生主觀上強制自己適應課程的安排,日語學習變成了被動吸收信息的過程,學生成為外部刺激被動的接受者。不難想象,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如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較被動的地位,肯定難以達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為了解決傳統日語精讀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進一步推進日語精讀課程的教學改革,改變學生機械式的學習狀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應大力嘗試在日語精讀課上開展交往性合作式教學。

交往性合作式教學的開展

(一)交往性合作式教學的理論基礎

交往性合作式學習立足于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理論。該理論認為:“學習者的知識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于他人的幫助,如人與人之間的協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得。”所以,教師只是學生知識意義建構的幫助者,而不是代勞者,教師應搭建有益的、平等的師生或學生對話的平臺,實行合作學習,開發學生的差異資源,改善課堂教學的評價體系,也就是在教學中把人際交往合作互助作為基礎。

(二)交往性合作式教學的具體實施

首先,交往性合作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在許多教師看來,站在講臺上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就是個人作為教師應盡的全部職責。至于課堂以外學生的事情沒有必要去關心,更沒興趣參與課堂生活之外的學生活動。時間長了,與學生溝通也越來越困難。教學除了本身是知識技能的傳授之外,還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以師生溝通對話為方式,掌握知識、認識世界、促進學生的發展。中國古代教育學專著《學記》中有一句話:“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只有與學生建立暢通的情感交流管道,才能為師生的合作打下最初的良好基礎,從而為學生提供一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與和諧的教育環境,使學生能夠在合作、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中獲得知識,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在和諧的氣氛中師生雙方才可以得到發展,提高兩者的教學與學習效能。在日語精讀課上,縮短教師講授的時間,或者讓學生代替教師講解知識、歸納總結,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間。或者教師結合教學重點、難點、疑點、易混點以及易錯點等,科學地設計問題,有目的地組織各種形式的課堂討論,喚起學生應用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欲望和感知新課的興趣。同時,教師應盡量創設語言情境,讓學生結合新舊知識點,探索性地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智慧。有時,還可以針對某一較為復雜的文法現象,指定有關的參考資料,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獨立地思考分析問題、想方設法地解決問題,教師只是進行必要的輔導和答疑,避免了教師講得很詳細,反而導致學生一頭霧水的無奈。教師應有意識地“退出”單向的教育模式,下放教學權利,轉變師生教學角色,變成機會、問題、情境的給予者、設定者、描繪者,討論溝通的引領者,語言能力構建的促進者。

其次,交往性合作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也是交往性合作式教學中最為關鍵的環節。著名的合作學習理論家約翰遜指出:“課堂上有三種學習情況,即合作、競爭和個人學習,合作學習是三種情境中最重要的一種。”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課堂活動的主流應當是學生的合作活動。學生的潛能只有在各種相互合作、交流中,才能被挖掘出,被捕捉到。在班級授課制的背景下,以學生學習小組為教學組織形式,教師可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提出若干個可供學生選擇的合作項目,讓學生在預習、交流討論、匯報展示、測驗反饋等環節參與教學活動,完成教學任務。學生正是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實現對新學知識或已學內容的理解和鞏固。小組內部是合作關系,平等地交流探索,相互補充、共同完善,得出最好的成果。組與組之間是競爭關系,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有助于學生競爭意識的形成,有助于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對眾多有差異學生的不足。完成任務后以匯報的形式展示,教師設定針對匯報的評價指針,如任務完成過程中的分工協作度、匯報發表過程中日語表述的準確度、日本文化的相關度、匯報發表形式的創新度等等。把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把對合作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可以促進學生更加關注合作學習。由其他組給匯報組點評打分,由教師匯總評論、糾正錯誤、補充遺漏。學生既是本組任務的執行者,又是他組匯報的評價者。只有這樣,各組學生才能細致認真地完成任務,對所使用的單詞、文法反復醞釀推敲,對構成的文章內容多次修改,對口語的表達在語音、語調上力圖準確清晰,對其他組可能提出的問題做好準備,實現內化學生已學的日語知識的目的。另外,學生為了避免選取的內容與其他組雷同,為了讓形式更佳地襯托內容,為了更完美地展現本小組的成果,總是在另辟蹊徑,大膽地嘗試新的表現方法、形式、手段。如制作視頻、角色表演、人物訪談等,不知不覺中創新精神得到了培養和發展。

學生合作可以是課上合作,也可以是課后合作。因為合作是一種思想的交流活動,合作學習要想取得成功,必須要每個學生有主見地交流,個人知識不夠可以詢問同學,小組的任務可以協商完成。但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很難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提取大腦中已經存儲的知識、觀點、想法、感受、經驗等,或是很難獲得更多更廣泛的知識,收集更為翔實的資料。因此,建議有的合作任務采取課后合作、課上匯報發表的形式。給予充足的時間,學生可以理清思路,與其他學生進行深入交流,并且吸取他人的長處,將已有的日語知識提煉升華。

(三)交往性合作式教學的意義

為了讓學生掌握運用日語,教師給定學生一個話題,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單詞或文法表達。學生完全是接受式學習,沒有自主性。結果大多是文法不對,表達不暢,非常不利于語言能力的構建。我們都知道,學生如果不能把所學的知識或技能應用于與他人的合作中,那么,這些知識和技能都是無用的,更何況語言本身就是人類交流溝通的工具。日語精讀課導入交往性合作式教學可以大大改善教學質量。教師應圍繞特定的交際語言項目,設計出明確、具體、可操作的任務,小組內的學生會通過表達、詢問、交流、協商等形式完成任務,實現學會學習、會說日語,并實現日語能力的逐步提高。此外,將真實的日語情境引入學習,既關注了日語本身,也關注了學習過程,使學生把課內的日語學習與社會交往相結合,為學生提供了由文法訓練向交際訓練轉換的機會。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親自動口說的實踐機會,還鍛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弱化了單純模仿教師的活動。另外,小組學習的具體方式依賴所有組內成員的共同努力,即每個人都必須依靠自己的努力獨立完成一部分工作。在工作中發現自我、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樹立起個人的自信心。在與人協調的過程中,學會與人交往、關心他人,聆聽他人的見解,接納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和意見,學會把自己融入群體之中,共享教育資源,分享成功喜悅。同時,及早地適應社會生活,形成團隊精神,順應教育社會化的需求,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將產生正面的積極的影響。

交往性合作式教學開展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交往性合作式教學重過程,重參與,重能力。它極大地開發和利用了課堂上的人力資源,但在實施的過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問題:(1)需要用日語匯報的任務適合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學生必須具備一定數量的單詞、句型、文法,才可以對它們加工利用。過早開展,反而使學生無從下手。(2)組內成員結構要合理,要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可以是成績上的、性別上的、性格上的等等。還要經常地變換組內成員、小組負責人,讓學生學會適應組內環境變換,學會與不同類型的同學共存和合作。(3)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思維狀況、心理特點等設計恰當的合作任務。應該是可以操作,難易適度,與教學緊密相關,能夠讓學生高興地參與。同時,任務中有可分解的部分,讓學生既可以合作,又可以分工,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施空間。(4)重視組與組之間的協作。所有的小組都布置同樣的任務,容易導致小組間的單純競爭,養成學生的片面競爭意識和利己行為,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教師還應布置一些需要其他組支撐或組間互補的任務。能夠實現小組間、全體成員間的配合協作,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逐步樹立起正確的合作觀和競爭觀,使各小組之間既有良性競爭,又有協作交流。(5)掌控全局兼顧各個小組。不能只停留在課堂表面的熱鬧上,應使每個組的運作有效而不混亂,動靜結合,收放自如。教師要有扎實的知識功底和駕馭課堂的能力。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任務分析、分解,明確組內成員的工作,確保每個學生無一遺漏地參與到小組的學習生活中。

著名心理學家班圖拉認為:“人的心理機能由人、行為和環境三種因素之間連續不斷相互交往作用所致,三者并不是各自獨立的個體,相互間有一定的性能牽連、影響與作用。學生的學習心理機能即是認知、行為和環境這三種因素之間的相互連續不斷的交往作用。”交往性合作式教學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互助的前提,創建了彼此廣泛深刻交流的氛圍,創立了主動學習的意識,促進了學習機能的發展,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及學習方式,是一種將思想變成語言的交流活動,非常適合日語精讀教學。有了合作的動機、明確責任的分工、有意識有目的的交流,有助于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日語語言發展的機會,改善日語精讀課教學的整體質量。變師生間的單向交往為師生、學生間的雙向交流。在自我認識發現中,學生形成個體學習風格,在與人相處、與人交往中掌握社會生存的基本技能。此外,小組成員承擔不同的角色,可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變成學習的主人。對教師而言,實現了從“以教為主”到使學生“以學為主”的華麗轉身,減輕了自身的負擔,將有充足的時間研究教學問題,科學地制定教學方案,設計出更加可行、可操作的學習任務,深化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學生的“我要學”的意識一旦被確立,自然就會產生更強烈更多的求知欲和表現欲,講臺不再是教師的專屬場所,而是學生自我展示的舞臺,教學的良性循環也會順理成章地建立起來。

參考文獻:

[1]諸葛彪,董克發.自主教學操作全手冊[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305.

[2]李春華.合作教學操作手冊[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167.

[3]韓立福.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3.

[4]李子建,張善培.優化課堂教學:教師發展、伙伴協作與專業學習共同體[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55.

[5]李云會.教學技能修煉策略[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59.

篇6

關鍵詞:網絡環境 信息技術 課程整合 語文教學.

當前,網絡環境的開放性和資源共享的特點,為學生創設了廣闊而自由的學習環境,拓展了教學時空,使我們的語文教學遇到了巨大的挑戰。在新課程實施背景下,如何運用現代教育媒體,使之有機融入語文課堂,實現整合性發展,優化現代語文教學,從而培養新世紀所需的綜合型人才,是擺在我們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網絡環境下的語文課程整合式教學模式.

網絡環境下的語文課程整合教學模式是一種與傳統教學有很大差別的全新的教學模式。現代語文教學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為他們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以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這種學習方式追求的是:

(一)發揮網絡優勢,開辟網上學習園地,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網絡學習環境給人們帶來了新的變化,運用網絡教學能使學生看到圖文并茂、視聽一體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網絡上閱讀文字材料,聽取聲音材料,觀看二維、三維的靜止和活動的圖像,這種新形式的信息打破了沉悶的學習氣氛,改變枯燥單一的學習方式,能使學生更為順利的理解信息,自由地遨游在知識的海洋中,激發他們表達的欲望,去探索,去設想,進而去創造。

(二)發揮網絡優勢,開展探究式學習,培養探究能力和協作能力,使語文教學由課內向課外延伸,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應該倡導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協作與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網絡學習環境的新變化,使網絡在主動學習、協作探究等方面具備了更多的潛在優勢,可以為這種學習活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如,學習《拿來主義》這篇課文時,可引導學生探討“網絡資源與拿來主義”這一課題,深入開展研究性學習。通過這一系列語文活動,引導學生在深入研讀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鍛煉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協作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活動中體會到網絡對于我們的學習生活有著多么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發揮網絡優勢,開辟網上公眾論壇,開展探討交流和協作,鼓勵學生發表個人意見,發展自己的個性。

傳統的課堂學習多個人化學習,少個性化學習,學生們共同討論教師提出的某一個問題。而網絡化學習則提供了學生個性化學習的空間。例如在《名句與名樓》的作文學習中,有的學生發揮擅長說明的特點,寫說明性的文章 ;有的發揮擅長說理的特點,寫議論文;有的發揮創意的設想,寫創意書等等。

在這種學習環境下,學生的個性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發現和挖掘自己的潛能。

二、互動學習模式是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的核心思想.

網絡環境下的語文課程整合教學是一種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學習模式,新的教學模式不但開闊了學生的學習視野,而且也給教師在專業知識上、信息化素養上、知識范圍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學中,首先,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和處理,決定用什么形式來呈現什么教學內容,再以課件或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生。這就要求教師應有一定程度的、甚至是相當的信息素養。其次,課堂上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或自己查找信息)進行個別化和協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并利用信息技術完成任務,教師從旁予以幫助、指導。最后,師生一起進行學習評價、反饋。這樣互動式的教學就能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

三、語文網絡信息化教學方式.

由于網絡環境下的語文課程整合教學是利用現代技術學習課程,因而在要求學生學習好語文課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信息化素養,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實踐證明,在語文課堂中引入網絡環境,提高了課堂效率,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能超時空、多方位地感受世界,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中,他們不僅能學到豐富的課外知識,更能使他們感受到現代科技帶給他們的無限樂趣。

四、構建課程整合有效的評價機制.

評價是改革的導向,課程整合必須要有評價的良性制約,只有構建與新課程相適應的科學評價體系,才能實現網絡環境下的語文的整合教學。

首先,堅持整體性。要科學評價網絡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及應用效果,運用整體觀念對教學媒體設計進行分析整理,要看是否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網絡的運用是否面向全體,應用效果是否落實在幫助“全體學生”實現教學目標上。

其次,突出發展性功能。課程整合的評價要突出發展性功能,關注學習過程,關注學生個體差異,重視學生個體的發展潛力,體現評價的過程性等,教師對學習過程是否全程把握。還要重視學生本人在評價中的作用,讓學生參與評價內容與主人標準的制定,能促進學生反思,保證網絡與語文課程的有機整合。

五、對語文課程整合的思考.

思考一、網絡與語文學科教學整合實踐中的效率問題.

思考二、網絡資源與其他教學資源的地位問題.

思考三、以傳統教學方式為體,網絡為用;是實現二者之間平衡的基礎。.

思考四、在網絡環境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總之,盡管在整合的實踐中遇到了諸多的問題和困難,但計算機及網絡的發展正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模式和文化觀念,同時對語文教學產生巨大的影響。網絡環境下的語文課程整合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將會受到越來越多的學校和社會的關注,也必將對傳統的語文教學造成沖擊并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陳科潤、夏祖瑞:新課程背景下教學媒體整合的思考,[J]中小學電教2002 年第 1 期

篇7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當前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把學生培養成有創新精神,有健康個性和健全人格的人。因此,語文課堂教學應力求體現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盡量給學生提供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而和諧教學是培養具有獨立人格、獨立意志、獨立追求和具有強力生存能力、語言交際能力的新型人才的催化劑。因此,語文教育更加祈望這種教學。

一、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

教師所面臨的是一群鮮活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獨特的情感體驗,興趣愛好,個性特征,他們是具有自己主體性的活生生的特殊化主體,是一個正在成長中的具有極大潛能的認識和發展的主體。在教學活動中,要切切實實的尊重與確立每一位學生的主體地位,大力弘揚他們的主體意識,不斷提高他們的主體參與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感到自己不僅是一個學生,而且是一個獨立的人,他們會增強實現自我價值的愿望,由此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和能動性。

二、 教學是淡化“教育”意識,強化“學習”意識

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師在教學中只是起一個“導”的作用,教師的職責是把知識注入給學生,把學生引領到美好的學科殿堂中去遨游。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是真正的自學,學生的討論是自發討論,課堂上展現的是學生“試試看”“我能行”的場面。下課后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依然高漲 ,學生與老師之間是平等的,二者可能為一個問題爭的面紅耳赤,按照這樣的設想,我覺得才能真正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個體生命的充分自由發展,這樣的良性互動教學,才會使一個個創新人才不斷涌現。

三、 教學是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

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是語文課堂教學中和諧教學的前提。語文教學是在師生中進行的有目的的師生共同活動,同時也是一種獨特的開放型的社會人際交往方式,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應該民主、平等,沒有師道尊嚴至上,廢除了專制、強迫、懲罰,也沒有學生在學習上的膽怯、被動和機械,課堂氣氛既緊張、嚴肅又愉悅輕松,既有大量的信息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在這樣一種寬松的教學環境中,教師的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都可以使學生消除戒備心理,為學生大膽思考,思維活躍,靈感火花迸射培植松軟、透氣、肥沃的“土壤”。

四、學生在交流與合作中的和諧的律動

語言教學中,語言文字就像兩只翅膀,學生憑借兩只翅膀在廣闊的天宇和深邃的心宇中飛翔,俯瞰一切,感受一切,描繪一切。靈敏智慧地激揚文字,酣暢淋漓的傾吐話語,盡善盡美的展示生命。不存在誰必須回答誰的問題,也不存在同一的唯一的標準的答案;課堂上不存在對于錯的判決,只有精彩與不精彩的差異。教師要調動學生的一切,而不是束縛學生于一點。教師不再是簡單灌輸解答,而是引導學生去發現探索。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是生機勃勃的互動場面。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存在著重教輕學,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學習實際和學習主體地位的傾向。課堂上,教師往往拘泥于預先設定的固定程式,以知識代言人形象成了課堂的主宰,忽視學生的生命存在,忽視人的完整發展,過多地關注知識,過少地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學習知識的能力和投入度,其教學模式一般為“告訴——接受”。學生主要在教師的帶領下被動地學習,以聽教師的講解和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為主。教師常以自己的設計和思想去規范學生,教學活動基本上是按照教師預先設計好的進程一步步進行,學生不過是一出又一出教案劇的配角。

篇8

關鍵詞 項目教學 教學模式中職教育

在職業教育中,計算機課的教學首先需要解決的是指導思想問題,要認真分析對象特點,針對社會需求,合理選擇教學內容,準確定位,培養目標明確,以培養初級計算機應用人才為目標,有針對性規劃課程。采用有效的方法,從實例出發,任務驅動,改變傳統教材以理論為主線的教學,以實踐為主線,注重培養實踐能力,使學習者能用最少的時間學習到最多的實用知識,很快適應實際工作。

綜合中職教育的目標和學生的實際,結合該專業的社會實際崗位的需求及對人材的定位,我對該專業的教育模式進行探究,研究北大青鳥的“項目教學法”,即采取以“項目教學”為主線,輔以小知識點的案例化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克服純“項目教學”中知識點教學的不足,又克服了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學與實際做項目之間的脫節。

本人就《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應用”項目教學法”的實施作一個探討:

一、課程設置的權威與科學性:

PhotoshopDreaweaverFlashJavascript,采用北大青鳥的《ACCP啟蒙星2.0》全套教材體系。這些課程的設置是目前網頁制作所需的實際操作的常用行業工具,緊跟了時代的發展步伐。

在對《網頁設計與制作》的項目進行設計時,項目應該緊跟目前的實際工作崗位的社會需求,與實際崗位的項目一致,這需要做大量的社會的調研,進行科學的規劃,而整個項目劃分的階段性項目目標的知識點及技能的教學,要很好地與相應學科的知識點的遞進性相吻合。由于我校直接采用的是北大青鳥的《ACCP啟蒙星2.0》全套教材體系,所以有了權威性、科學性的保障。

二、項目設定:

企業網華夏銀行6個頁面設計與制作,從PSD效果圖到DW網頁實現。在結合新課知識點教學時,邊做項目,邊講解知識點,知識點蘊含在項目中,項目貫穿整個知識的學習,課程結束,學生也完成的實際項目制作。該項目的設計,囊括了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的四門先行課的知識,從而通過這個項目將所學的內容有機結合在一起。

三、教學環節的實施:

1.項目前期知識點的教學,以小知識點的案例教學,強化學科知識點基本技能的教學,使學生掌握較全面的知識體系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如在DW軟件學習的初期,僅僅依據項目來教學,就造成知識點教學的不完全,和學生基本技能的不完全和不深入。如在表格布局時,首先進行表格創建、屬性編輯等知識點的講解,再輔之“公告欄制作”、“導航條”制作等小案例來強化知識點。

2.演示運行整個已完成的項目,分析整個項目的結構,明確階段性小項目及完成它所需的學科、技術。有了前期的知識點及基本操作技能的教學,學生有了完成整個項目中的階段性小項目的基礎。在做項目之前,首先要安排一些課時,分析該項目的整體結構,及各部分的完成是與哪些學科有關,用到了相關學科中的哪些技術。為學生形成了一定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3.以階段性項目為周期,在每階段中教師引入問題、帶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思路,引導學生探究式學習。學生在獨立完成各階段性小項目時,教師巡回個性輔導。

4.階段項目完成后,教師要歸納分析,進行知識點、技能、常用技巧的小結和學生作品的展示與依據標準進行點評。

四、整個項目教學過程中注意的方面:

1.整個項目的具體構成要著重向學生分析,讓學生逐漸理解整個網頁項目的基本界面的構成,整個網頁開發行業常用的技巧,及整個設計流程,為今后工作的項目設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打下基礎。

2.項目教學過程中,舉一反三的環節不能少,應著重加強,提升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

3.學生項目成品的效果展示不可缺,集體點評,既可起樹立榜樣的作用,又可針對共性問題的點評;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的欲望。

4.學生探究式學習時,不能讓學生盲目嘗試,教師要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指明學生學習的方向和思路。以階段性小項目為目標,教師在該教學過程中,主要起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團體的協作意識。另外,教師要加強巡回指導,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輔導,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容易形成。

5.教師應該建立每個階段項目及整個項目的完成的評價指標和標準。這種標準應該和業界標準一致,這樣學生可以有標準調整自己的整個學習。

五、實施項目教學法的幾點心得

1.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項目教學對職業學校未來專業教學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這也就同時給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是教學業務上的,還有組織管理上的,因為教師在此過程中擔當了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

篇9

關鍵詞:英語教學;信息化;網絡資源;引導;效果

當今人類早已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突飛猛進,逐漸滲透到各行各業,對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得教育必須與時俱進作出相應的變革。同時,互聯網的出現使得英語教學有了好幫手,提供了更多的學習途徑,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學習到純正地道的英語。因此,面對網絡提供的豐富多彩的語言學習資料,教師如何將這些網絡資源運用到英語課堂中,如何與時俱進地改變呆板的教學方式,如何培養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主動獲取知識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下面就如何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英語教學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發揮校園網站的優勢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利用校園網資源庫所提供的資料,在線瀏覽課文電子稿、視頻和音頻文件,對教材內容提前感知,了解課文要點,模仿音頻和視頻中的語音語調進行反復的訓練,使學生掌握標準地道的發音,在滿足學生好奇心的同時也提高了其知識水平,最終使得課堂教學豐富多彩,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和學習熱情。比如講到牛津譯林版7B第三單元“幸運的逃跑”時,可以讓學生在VOA英語網上搜索英語短話劇,了解話劇的特點和寫作方法,從而使學生更有興趣并主動搜索和觀看,通過提前自主學習,使他們更加明確本課時學習的主要目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觀看話劇表演和劇本時做適當摘抄,以擴大自己的詞匯量。也可以給定短劇名稱讓學生分組上網搜索,共同討論學習。英語教師要引導學生人人動手上網搜索,讓學生互相幫助,真正做到開網有益。同時學生也可以參照網上短劇表演課本劇,教師要鼓勵學生不要害羞,不怕出錯,積極參加。學生通過網絡進行自主學習,既培養了他們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在網絡的幫助下使學生處于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利于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加強學生輕松運用網絡對自己所獲的信息進行優化和組合的能力,不僅可以擴展學生課本知識,使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也激發學生的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實踐的同時,學習已不再是他們的精神負擔,而是他們自身發展的需要。網絡中的信息資源大多是開放的、共享的,隨著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日新月異,教學輔助設施越來越多地進入課堂。教學資源是豐富的,教學手段也日趨多樣化,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培養其對英語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一改以往依賴教師的督促和填鴨式教學方法,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使其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最終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利用網絡資源,嘗試英語閱讀訓練和聽力訓練

學生獲取豐富語言知識和材料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閱讀。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利用網絡上的資源,可以使閱讀聽力課堂教學得以優化,從而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幫助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更利于對英語材料有透徹的理解。降低學生聽力的難度,利于在有效閱讀的基礎上使他們的聽說讀寫綜合技能得到切實提高,促進他們分析、推理、判斷和綜合概括能力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賴世雄先生《美國英語初級教程》很適合初中學生,既可作為閱讀材料也可以當作聽力內容。可可聽力,人人聽力網都是很好的英語資源網,網絡中承載著大量的與中學課本話題相關的信息,但要注意仔細選材,并不是取得的所有材料都適合初中學生,必須注意選擇才能因材施教。如材料既要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又不至于因為難度太高使學生從心理上感到懼怕;網絡上一些信息可以直接拿過來用,有些也需要通過英語教師的篩選和修改,在確定適合初中學生現有水平后才能使用,否則會產生負面影響,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所選材料進行完善和修改,使之符合現教學需求,方能使材料為課堂服務,從而令課堂氣氛更加生動,增加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真正提高閱讀能力和聽力,達到有效教學。

三、做好學生的參謀工作,給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資源網站

給學生提供英語國家及國內優秀的英語學習網站,從基礎開始,進行有選擇性的閱讀。可以通過玩一些趣味游戲來學習英語單詞,通過看電影學習單詞句子及發音。鼓勵學生從網絡閱讀中積累詞匯知識,積累對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等知識的了解,從而達到豐富課外知識的作用。若學生能夠經常瀏覽英語網站,潛移默化中就會提高自身的英語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網絡上也提供專門面向外語學習者的語言學習資源,他們要么給學生解惑答疑,要么是為學生提供練習材料,還有的提供在線互動學習。教師要能夠優化課堂設計優化,引導學生有目的地獲取信息,利用網絡來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獲取需要的信息。學生還可以利用網絡視聽進行語音訓練和聽力訓練,其中可可聽力網,人人聽力網等都值得推薦,這些網站為廣大英語學習愛好者提供了大量的英語學習資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進行選擇。英語網絡資源很豐富,以上只是重點介紹的幾個方面,從中可以看出,網絡資源為英語學習者提供了各種資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快捷方便地查閱自己的所需。

在信息化時代,迅速發展的科技促進人們學習方式的轉變和教學模式的革新,英語教學中應用互聯網已經成為必然的趨勢。網絡資源的利用可以彌補傳統教與學方法中的不足,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與學一定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的效果,開辟出英語教學的一條新道路。

參考文獻:

[1]肖禮全.英語教學方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篇10

關鍵詞:體育教學 師生交往 教師 學生

一、體育教學師生交往的問題分析

(一)體育教師與學生的教學交往意識處于較低水平

從課堂觀察過程來看,絕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集體教學方法,統一講解,統一練習,這種對全班形式的交往,不能很好的突現師生之間的情感交融,在本研究中,是不在研究范圍的,即便有的課堂進行分組練習,教師在與學生個體、群體交往中也只處在表面,在各小組之間走馬觀花,完全沒有深入學生,與學生情感發生碰撞。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沒有意識到師生之間的情感交往的重要性。通常,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經常會面對這樣的困惑:自以為是在向學生熱情地傳授知識、價值觀,而學生卻毫無相應的興趣,教學所面對的學生是低度的學習動機,注意力不集中,厭學等現象,甚至是直接的反對。導致了師生關系并不像人們想象那樣——互相尊敬、熱愛,相反的是,相當一部分師生因為雙方溝通不暢,互不信任,對對方不滿意,導致了教學的失敗。我們許多的教師在進行施教的過程中,對人與人這種關系看得過于簡單,雖然念了一大堆的心理學理論,但他們自己在實際生活中對什么是良好的人際關系也感到茫然,更難以將理論應用于真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

(二)體育教師與學生課堂教學交往的方法、方式單一

體育教師與學生的交往方法有言語的正負反饋,還有體態語的積極與消極的交往,當然我們希望正向交往形式越多越好,負向交往越少越好,在參考文獻中積極往行為三、四十種之多,采用這種交往有利于促進師生情感的發展,能夠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更多關心的是師生之間正向交往的形式被采用了多少,從課堂觀察情況來看,好多教師在與學生交往時,純屬任務觀點,表情呆板,氣氛緊張,方法單一,只局限于日常當中幾種常用的,如表揚、鼓掌等形式。在學生問卷上關于教師與學生正向交往方式的采用問題,已經羅列出了八種最常用的正向交往的形式,81.01%的同學選擇了A,也即認為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交往形式主要有1-3種,試問最常用的只用了1-3種,其它不常用的也就根本無從談起,可以得出教學交往的方式、方法采用極度單一。

二、加強體育教學交往意識形成

(一)掌握體育教學過程中人際交往策略

1.促進相互理解和尊重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要求交往雙方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主要是針對各自所承擔的角色職責中,能夠相互理解、互相尊重。比如籃球賽,某學生在比賽中是承擔中鋒角色,假如神投手有機會投籃,而他忘記了自己的職責是吸引對方,給同伴策應、掩護,只顧自己強打內線,喪失得分機會,那么他就缺乏一種對籃球運動的理解,是對同伴的不尊重。不能從全局的角度出發向同伴發送準確、可靠的信息,以達到互相之間溝通及時、配合默契的效果。

2.及時溝通,把握時機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懂得,要想取得良好的交往效果,把握好時機,及時向同伴傳遞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獲得迅速、準確的反應,因為體育課中的交往大多是個動態過程,稍有遲疑,便會喪失機會。好比籃球賽,你有一個溜底線的機會,但你沒及時與后衛通過眼語交往,使你錯失了一次絕好的得分機會,后面是否有這個機會,還是一個未知數,所以說溝通及時是交往取得良好效果重要環節。

(二)加強體育教學交往能力培養

1.掌握豐富的體態語詞匯

教師有意識地運用體態語言進行教學,能夠更好地與學生取得心靈的溝通、產生情感的共鳴:能夠輔助言語行為傳遞信息,擴大信息發射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正因為有著如此多的意義,所以廣大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訓練自己的體態語,不斷提高自己的體態語言修養水平,熟練掌握豐富的體態語詞匯,以便更好地為教學服務。。這里所說的熟練掌握有四個方面含義:首先,要明確表達教師的基本感情(如喜、怒、哀、樂等)和對學生的基本態度(如贊揚、喜愛、興趣等)都有哪些常用的體態語詞匯;其次這些情感有幾種不同的體態語表達方式,體態語規律是什么;掌握所執教學科適用于哪些體態語來說明;第四,對教學中常用的體態語能夠依據課掌需要而靈活加以運用。

2.提倡互動,發展學生交往語言

師生交往,應從規范語言做起,我國《憲法》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普通話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的工作語言,是教師必備的基本功。教師的普通話水平一般應達到國家語委制定的《普通話水平測試》二乙水平。否則,教師運用方言表達就不能算是合格教師的工作語言,就難以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的客觀需要,必將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生生互動,從實踐中著手。面向全體,人人練說,生生互動是最好的形式。教師可以組織同桌之間、小組之間互說互議,全班再說再議,讓學生在問、說、評、議、辯中互動交流,各自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在交際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聽說習慣、發展交際語言。

多向交往,鞏固言語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的形成不是一個短期行為,他有長效性。短短的45分鐘只為學生交際提供一個平臺,生活才是交際的大舞臺。因此,應讓學生與家長、朋友、社會上的人進行互動,進行交際,在生活中與人交往。

三、結論

總之,研究教學當中的交往行為應特指影響師生情感效能的言語(表揚、鼓勵、批評等)與體態語行為(擁抱、豎大拇指等),它們在教學中能左右學生的學習動機,對師生的全面發展起到了中介作用,學生對喜愛的老師,總會伴隨著某種依賴、感謝,這種依賴、感激賦于教師以潛在的潛力,亦即為“親其師, 信其道”。學生對他們喜愛的教師必然產生更多的交往欲望,因而可以從教師那兒得到更多的教益。鑒于此,本文通過分析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的相關問題,提出策略,希望能有利于優化當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周鵬生.教師體態語行為研究簡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9:10-11